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观国家能力内涵的解读

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观国家能力内涵的解读
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观国家能力内涵的解读

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观国家能力内涵的

解读

由于具体的国家能力与特定的国家历史、社会环境及自然条件相联系,因而,国家能力的内涵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理论学派那里便有不尽相同的理解和定位,可谓不一而足。有的强调国家主体的主观能动性,有的强调国家能力与国家职能的相关性,有的强调客体的影响,有的突出国家权力、政策工具的作用,有的关注国家行为的绩效结果等等。这些观点都有其合理性,对我们科学认识和界定国家能力范畴具有启发意义。

结合我国当前的国家结构形态和国家权力体系的总体特征,以及中国政治发展的实际规律,我们可以将国家能力进行如下定义,即国家能力是指为了实现国家职能设定的目标和任务,政府所具有的保证其政联盟策和意志的有效性,维持政府自身的稳定存在和发展,并高效治理社会的能量和力量的总和。

一、国家能力具有权威性

首先,国家能力存在的目的决定了国家能力权威性的必然性。国家能力是以维护统治阶级根本利益为依归,因而必然要体现出作为一国内部中最强力量的特质,从而有效驾驭各种政治力量和社会力量,保证国家的意志和目的。其次,

国家能力产生的方式规定了国家能力权威件的合法性。合法性是国家能力权威性的社会心理基础,它要求国家能力的产生需要经过民众的“向意”或“授权”。国家能力是从统治阶级或全体人民的“政治意志”转换而来的,因此其产生并运行的整个过程贯穿着一国民众的基本政治需求和核心政治利益,从而获得了国家能力必须的权威性。对于剥削阶级国家来说,国家能力源于其权力和职能,而其权力和职能是由统治阶级赋予和委托的,目的是为了让国家有能力完成统治阶级交给它的统治和管理任务,因而具有一定的和形式的权威性。对于社会主义国家来说,由于统治阶级的意志代表着社会各阶级、各阶层人民的根本利益,因此其能力自然源于全体人民的“政治委托”,具有全面的和真实的权威性。最后,国家能力的运行过程体现了国家能力权威性的现实性。在国家能力的现实运行过程中,它集中体现在一国中央政府的权威和能力方面。因为能够代表国家的主体只能是中央政府,而不是泛公共权威。中央政府以其特有的政治权力层级、政府职能范围和政府管理能力,最大限度地体现着国家意志,维护着国家利益,因而,国家能力在现实运行过程中,由于获得了中央政府的权威支持和体现,从而获得了运行上的实际权威性。

二、国家能力具有管理性

首先,国家能力具有强制性。国家贯彻其意志的后盾是

强制性的暴力。国家权力具有“暴力潜能”和强制能力。凭借具有强制性的国家权力,国家对于违抗自己意志的任何公民或组织,都有强制其服从的意愿和能力,其影响力和支配力是其他行为主体所不可比拟的。如果国家能力缺少强制性,“没有一定的政治能量,没有一定的政治资源,公共政治权力便无法实施对整个社会的统治、管理、服务和协调”。面对可能存在的违抗国家意志的任何组织或公民,国家均有强制力以令其服从。其次,国家能力具有主动性。国家无论是在维护统治阶级利益还是在促进社会进步的进程中,都是将其政策目标和发展导向主动有效地浸透到社会各部门,积极引导社会发展,主动维护自身利益。这一点在发展中国家表现得尤为明显。此外,国家能力具有普适性。国家能力涉及国家对内对外各方面的关系,几乎涉及社会—切领域。国家能力对社会一切阶级、阶层、组织和个人都有或大或小的实际影响,具有鲜明的普遍适用性。

三、国家能力具有层次性

作为整体性的能力,国家能力在现实运行过程中表现为内各个分支性的能力所构成,其内部能力结构具有层次性特征,即各分支性的国家能力在质量和数量上存在科学区分和合理配置。其核心表现为:一方面,国家的政治统治能力与社会管理能力的性质定位具有层次性。国家作为阶级统治的工具,因而就决定了国家的政治统治能力在整个国家能力系

统中处于中心位置。国家政治统治能力的高低从本质上和宏观上支配着国家社会管理能力的强弱,国家社会管理能力能否有效运行则从现象上和微观上体现着国家政治统治能力的现实效能。另一方面,国家的政治统治能力与社会管理能力的实践运行具有层次性。即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社会环境中,两种不同能力的建设优先性是不同的。在社会动荡和危机出现的时期,国家需要首先强化政治统治能力,保证国家政权在特定环境下的稳固,以此摆脱危机困扰,恢复社会正常秩序,为社会管理能力的有效运行提供根本保障。而在和平发展和快速建设的时期,国家则需要将建设重点放在社会管理能力方面,用强大的社会管理能力来保证社会发展所需的资源得到有效合理配置,满足社会需求,控制社会矛盾,保证社会健康有序发展,从而为政治统治能力提供有力支持。

四、结语

现代国家能力集中表现为国家通过特定的程序、运用特定的权力,制定切合实际的国家政策。在推行和贯彻国家政策的过程中,国家能力则进一步分解为具体的国家能力。正是这些具体能力的充分运用,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国家意志的有效贯彻。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概念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概念: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是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唯物论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它是一个相对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在继承和发展了德国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下形成的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之一。它的主要理论来源是辩证法和唯物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两大组成部分,实践概念是它的基础。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内容是把唯物论与辩证法、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结合起来,形成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体系。 [编辑本段]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来源:K.马克思和F.恩格斯创立的学说。包括科学世界观、社会历史发展学说、无产阶级革命理论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建设理论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工人阶级政党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一词作为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学说的总称在马克思在世时已经出现,在19世纪70年代末法国社会主义者的著作中曾广泛使用,但内容受到歪曲,马克思对此提出尖锐批评。恩格斯在80年代初开始使用“马克思主义”一词,并在1886年专门作了说明。 马克思主义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是资本主义矛盾激化和工人运动发展的产物。以《共产党宣言》的问世为标志。它吸收和改造了人类思想文化的一切优秀成果,特别是18世纪中叶和19世纪上半叶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成果。它的主要理论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空想社会主义。此外,法国启蒙学者的思想和法国复辟时期历史学家的阶级斗争学说,也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提供了有益的思想资料。19世纪科学技术的新成果,特别是细胞学说的确立,能量守恒和转化规律的发现、进化论的新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奠定了坚实的自然科学基础。 [编辑本段]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一、哲学史上的革命变革 马哲的诞生是当时社会政治与经济的发展、自然科学的巨大进步和哲学理论自身发展的必然产物。19世纪40年代的欧洲,资本主义已经进入较高的发展阶段;成熟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孕育成熟的无产阶级,欧洲无产阶级正从一个自在的阶级逐渐成长为一个自为的阶级,工人运动兴起需要科学理论指导;这一时期自然科学取得前所未有的巨大成就:三大科学发现(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达尔文进化论)是对当时欧洲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的概括和总结,是对人类哲学思维中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传统的批判继承与创造性的发展。 为马哲的创立作了理论上的准备 直接理论来源:以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为代表的古典经济学,特别是他们的劳动价值论;19世纪法国复辟时期的历史学家基佐、米涅、梯叶里关于阶级斗争作用的论述;19世纪初以圣西门、傅立叶、欧文为代表的英法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德国古典哲学,主要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 实践的观点是马哲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实践的原则是马哲的建构原则。马哲从实践出发去反观、透视和理解现存世界,把对象、现实、感性当作实践去理解。马克思把自己的哲学对象规定为作为现存世界基础的人类实践活动,把哲学的任务规定为解答实践活动中的人与世界、主体与客体、主观与客观的关系,从而为改变世界提供方法论。马克思第一次把实践提升为哲学的根本原则,转化为哲学的思维方式,从而创立了以实践为核心和基础的崭新形态的现代唯物主义。科学的实践观是马克思创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机制。实践观点不仅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批判唯心主义的锐利武器,而且是同旧唯物主义的分界线,并由此终结了传统哲学。 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统一

做一名坚定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

做一名坚定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 ——————青马头雁工程培训有感 这次的参加的青马头雁工程培训,对我有很大的触动。我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也更加坚定了我对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仰。 无论是在任何社会和任何时代,都需要一个居于主导地位的思想或者价值观,作为凝聚全社会成员意志和力量的旗帜。马克思主义就是在批判地吸收前人思想优秀成果,总结人类历史经验,为了无产积极解放与发展提供指导的具有科学性,实践性和革命性的理论。马克思主义真正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无产积极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行动指南。 坚持马克思主义,核心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马克思主义是开放的,不断发展的理论。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以实践为基础吗,它的生命就在于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发展。从历史发展来看,马克思主义不仅限于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体系,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今天指导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发展观都是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推陈出新,焕发生机和活力的生动体现。也正是指导思想上的不断与时俱进,党领导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才得以永葆旺盛的生命力。 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马克思主义一直指引着我们,她的中国化的理论也一直是中国最先进的理论。在这些理论的指导下,我们完成了民族的解放,中国人民站了起来,真正当家作主。接着我们又完成了改革开放,中国人民富了起来,我们的生活真正好了起来。现在,我们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面对市场经济下各种思潮的冲击,让马克思主义指导我们全面现代化显得尤为重要。 作为一名青年学生,更有必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不断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我们只有在马克思主义的引导下,不断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才能实现自身的价值,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为了实现远大的共产主义目标而奋斗。坚持马克思主义,适应党和国家发展的新形式新要求,才能坚持把爱国主义,爱社会主义和党的领导统一起来,把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结合起来,把个人成长与社会责任结合起来。 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要坚定马克思主义并且不断学习探索马克思主义,以此为指导,努力学习,刻苦工作,开拓创新,争当模范,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1.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际问题。(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2.如何理解党的领导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 3.为什么说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答:所谓精髓,对于某一理论而言,指的是能使这一理论得以形成和发展并贯穿其始终,同时又体现在这一理论体系各个基本观点中的最本质的东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各个理论成果,其精髓都是实事求是。一方面,正是由于把握和运用了这个精髓,才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创立和发展,才有十六大以来的理论创新;另一方面,这个精髓,又体现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基本内容的各个方面。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所提出的创造性理论,都贯穿着实事求是的思想。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这个精髓,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命题,形成了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规划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和一系列以“两手抓”为重要内容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确立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等等。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继续坚持这个精髓,在改革发展稳定、经济政治文化、内政国防外交、治党治国治军各个方面,制定了一系列新的发展战略;构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理论,提出“三个代表”要求并把它同党的先进性联系在一起,等等,从而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进一步贯彻这个精髓,紧密结合新世纪新阶段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坚持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着力点,扎扎实实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坚持以搞好先进性教育活动为重点,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4.为什么必须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有制结构中必须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有公有制的性质和它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决定的。(1).社会主义公有制与社会化大生产相适应,是同社会发展的方向相一致的。(2).公有制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特征,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础。(3).公有制经济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和国家实行宏观调控的物质基础。(4).公有制经济占主体地位是实现我国现代化建设目标的根本保证。(5).公有制经济是按劳分配的经济基础,是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和共同富裕的保证。 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这一制度确立的依据何在? 答:(1)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2)这一制度的确立,是由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决定的。第一,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区别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特征,是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经济基础,也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的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第二,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不发达,生产社会化的程度还不高,发展还很不平衡,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以适应生产力的要求。第三,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

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意义

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意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我们大学生的一门重要的必修课。在学习过程中,免不 了枯燥与乏味,因此我们就会问,为什么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原理?学习它有什么 作用和意义吗? 首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告诉我们世界是物质的。“物质“范畴是唯物主义哲学对世界本原和统一基础的最高抽象。承认了世界的物质性,也就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从而与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区别开来。唯物主义本身对“物质”的认识也有一个发展过程。马克思主义把辩证法和唯物主义的原则彻底贯穿 到“物质”问题的解决上,创立了现代唯物主义的物质观,不仅同唯心主义相对立,同时也与旧唯物主义有着原则的区别。物质的根本特性是客观实在性,物质可 以被人们所认识,具有可知性,物质范畴具有深刻的辩证性,体现了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物质观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 统一。 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应该坚持唯物主义的理论,要明确世界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其次,是矛盾的问题。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 范畴。对立和统一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即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又产生,事物始终在矛盾中运动。而且处理事物要分清主次、考虑轻重缓急。 很多人都曾抱怨过,说自己忙得焦头烂额,根本就空不出来时间。这样的人就是没有分清矛盾的主次。当一大堆事情扑面而来的时候,我们应该把时间精力都集中起来,把最重要、最关键的问题先给解决掉,剩下其他小问题自然就不是什么问题了。我们都是血肉之躯,不可能做什么都面面俱到,我们需要的是做好大事,完美主义者固然好,但是把自己忙得团团转,到最后还不能把每件事都做好,这岂不更糟糕? 再次,就是要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切从是实际出发,就是要把客观存在的 事物作为观察和处理问题的根本出发点,这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根本要求和具 体体现。从实际出发,就是要从发展变化着的客观实际出发,从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出发,按照客观世界的本来面目认识而不附加任何外部的主观成分。从根本上说,就是要从客观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律出发,在时间中按照客观规律办事。 现在,好多大学生毕业之后就想找一个坐办公室的工作,但是他没有认清自己的位置,自己初出茅庐,一无经验,二无资历,谈何容易。所以,我们应该从 实际出发,从基层做起。 最后,理论与实践要统一。“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最基 本原理”。即就是说学习的目的全在与运用。既然我们学习了马克思主义,我们 就要把它运用在我们平时生活和学习中。我们知道,从新民主主义时期开始,学生大大小小的罢课罢了n多次,可是统治阶级压根儿就没当回事,然而工人只要一罢工,统治阶级立马没辙。这就是说,我们需要理论来充实自己,如学生一般,但我们如果不把这些理论应用到实践当中去,这些理论就没有用处,只有真正实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念-综合测验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念-综合测验

阶段测验一(绪论~第1章) 一、单项选择题 1、德国古典哲学的最高成果是()。 C.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答案解析】:答案选C。德国古典哲学的最高成果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参见教材P40。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C.德国古典哲学 【答案解析】:答案选C。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参见教材P40。 3、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公开问世的著作是()。 D.《哲学的贫困》和《共产党宣言》 【答案解析】:答案选D。1847年7月发表的马克思的《哲学的贫困》和1848年2月发表的马克思、恩格斯合写的《共产党宣言》,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公开问世。参见教材P44。 4、列宁在()等著作中,捍卫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A.《论“左派”幼稚性和+资产阶级性》、《国家与革命》 【答案解析】:答案选A。列宁在《国家与革命》《论“左派”幼稚性和+资产阶级性》《论我国革命》等著作中,捍卫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参见教材P45。 5、列宁的论文()中,提出了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社会主义革命有可能在一国或几国首先取得胜利的思想。 C.《论欧洲联邦口号》和《无产阶级革命的军事纲领》 【答案解析】:答案选C。列宁的《论欧洲联邦口号》和《无产阶级革命的军事纲领》两篇论文,提出了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社会主义革命有可能在一国或几国首先取得胜利的思想。参见教材P45。 6、下列关于马克思主义革命性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集中表现为它鲜明的政治立场 【答案解析】:答案选A。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集中表现为它的彻底的批判精神。参见教材P48。 7、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都是以()为基础的。 B.实践性 【答案解析】:答案选B。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都是以实践性为基础的。参见教材P49。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学习心得(3篇)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学习心得(3篇)作为一名班干部,很荣幸参加“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培训,虽然只有短短的一天半的时间,但是这次培训让告诉我们要解放思想,从落后的思维定式中解放出来。他用风趣幽默的语言告诉我们要学会舍得,有舍有得,作为一名班干部我们要用心为同学做贡献;树立我们自己独特的“品牌”;在班级日常工作中注重合作,积极配合辅导员和班长开展班级管理;坚持开放、创新的理念;同时还要树立竞争意识,在比较中不断当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社会主义在中国显示出蓬勃生机和活力。 同时,也要看到,我国发展还面临一系列挑战:一是面临世界科技文化发展的挑战。二是面临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的挑战,毛主席曾说过,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当前世界仍很不安宁。三是面临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任务的挑战。这些挑战,也正是对当代大学生的挑战!挑战与机遇并存,我们要敢于迎接挑战、战胜挑战,把握和创造机遇,进而把握和创造未来。我们应确立远大志向,珍惜年华、刻苦学习,磨练意志、砥砺品格,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一生!学习,完善自我通过本次讲座我对大学生骨干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作为一名大学生骨干我们需要做到严于律己、节俭、作为同学们的桥梁作用与旗帜作用!同时指出一切工作都是建立在充分完成学习基础上的我们的根本任务还是学习!这使我颇有些力,但是压力也是动力,我们要尽量处理好学习与工作的关系。 通过此次讲座我也知道了自己为一名班干部自身还是存在着很多不足的,如没有高度的责任感,创新能力也不够。今后我将对照自身存在的缺陷,努力改进!把自己培养成一个优秀合格的大学生骨干,更好的为同学们服务,建设好阵地。 记得高尔基曾这样说过:“青春是有限的,智慧是无限的,以短暂的青春去学习无穷的智慧。”再者,我们青年大学生担负着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重任。所以,我们要树立远大的理想,坚持发奋学习,注重锻炼自己的品德,不断开拓我们的视野,发扬“延安精神”,做一名合格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 最后,我想说,要成为一名合格的“青马人”,自己的努力看成是充分条件的话,那么同时我还需要“天时、地利、人和”这样的必要条件去辅佐我。我们这些学员们至少要有过人之处,只是相信马克思主义是不够的,想成为一名合格的“青马人”的前提我们还必须是一名出色的大学生,这样才是学校、学院开办

简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1、简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3)。第一、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1)第二、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1)。第三、就是马克思主义根置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1)。 2、简答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含义。 社会主义的本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2分),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2分)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3、简述新民主主义革命三大法宝及其相互关系。 新民主主义革命三大法宝:统一战线(1)、武装斗争(1分)、党的建设(1分)统一战线是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武装斗争是统一战线的中心支柱,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中国共产党战胜敌人的两个武器。(1分) 4、简答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 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1分)、充满活力(1分)、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2分)的社会。 5、简答“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含义。 三个代表的科学涵义: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2分)、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1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2分)。 6、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内涵:第一,我们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这是对初级阶段的社会性质的阐明(2分);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于初期阶段。我们必须从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这是对我国现实中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程度的阐明(2分)。 7、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内容。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尾巴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8、简答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要内容。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社会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实质,就是使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所有制成为我国国家和社会的唯一的经济基础。 9、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是什么? 十七大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第一、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2分)、第二、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地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1分)、第三、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1分)、第四、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1分)、第五、建设生态文明(1分)。 10、简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1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1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1分)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1分)、社会主义荣辱观(2分)。 1.依法治国 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

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意义

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意义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它的内容涵盖了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历史和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界的关系等诸多领域和各个方面,是极其深刻和丰富的。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留给我们的大量精神财富,连同各国马克思主义者在继承和发展的实践中创造的理论成果,构成了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思想宝库。它涉及的众多学科门类所形成的知识海洋,无论在马克思恩格斯所处的时代,还是在人类文明继续发展进步的新时代,都当之无愧地称得上博大精深。 从不同的角度,我们可以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作出不同的回答。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从它的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从它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马克思主义是由一系列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它是一个完整的整体。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统称,其前身

是德国古典哲学。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物质是世界所发生的一切变化的基础。运动是物质的存在形式,物质的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物质不是精神的产物,精神只是运动着的物质的最高形式。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人们能够认识并正确运用客观规律。辩证法的规律是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历史中抽引出来的,实质上可以归结为以下3个规律:从量转化为质和质转化为量的规律;对立的相互渗透的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辩证法是关于一切运动最普遍的规律的科学。运动的根源在于矛盾。矛盾双方只存在于它们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联系之中。人们要认识物质世界的运动规律,必须通过实践,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人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个别人的认识又是有限的,这个矛盾要在无穷无尽的、连绵不断的世代中解决。 唯物史观(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劳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劳动者和生产资料始终是生产的因素,两者的结合构成生产力。人们在发展生产力时也发展着一定的相互关系,即生产关系,生产关系总合起来就构成为社会关系。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的性质随着生产力的改变而改变。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等等;所以每一个历史时代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以及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和思想的基础。从原始公社制解体以来,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他们是在现实关系的基础上进行创造。个人在历史上有一定作用,每个时代都需要而且能够创

马克思主义阶级概念的几个基本规定

马克思主义阶级概念的几个基本规定 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概念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阶级理论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创立并由其后继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体系。他们是在创立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阶级学说的。阶级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包含着丰富的思想,它系统地分析了阶级的产生、发展与消亡、阶级划分的标准以及阶级的相互关系。3.1.1阶级概念:作为经济范畴 阶级不是从来就有的,也不是永远存在的。马克思恩格斯认为,阶级的形成是同生产力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的。这就不但指认了阶级是一个历史范畴,而且也说明了这一范畴与生产力的发展阶段有着密切的关系。在他们看来,阶级是社会经济关系的产物。马克思曾经指出:“所有这些资产阶级关系都是阶级关系。”“阶级对立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是建立在迄今存在的物质生产方式和由这种方式所决定的交换关系上的。”对此,恩格斯也做了重要的论述:“社会阶级在任何时候都是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的产物,一句话,都是自己时代的经济关系的产物。"恩格斯认为,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这两大直接相互对立的阶级的产生和发展都是由于纯粹经济的原因。他说,“这些阶级的存在以及它们之间的冲突,又为它们的经济状况的发展程度、它们的生产的性质和方式以及由生产所决定的交换的性质和方式所制约。”生产力得到一定的发展是阶级形成的基本前提条件,这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对奴隶制社会——人类历史上第一个阶级对抗

的社会考察之后所得出的重要结论。 列宁在他给阶级下的定义中也十分明确地指出阶级是经济关系的产物,是同一定生产力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产物,是经济关系所产生的不同社会集团,这也与马克思恩格斯关于阶级形成是由于经济原因的根本观点是一致的。 3.1.2 阶级形成根源:分工和私有制 生产力的发展就促进了社会分工的发展,同时也扩大了产品的交换,生产资料私有制也随之出现。 原始社会的三次社会大分工使得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劳动取代了原来以氏族为单位的集体劳动,生产资料占有关系也发生了变化,氏族公社占有的生产资料慢慢转变为家庭占有的私有财产。三大分工还将人们分为不同的职业集团。随着私有制的发展,这些不同的职业集团就成了不同阶级演化的起点。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分工和生产资料私有制是具有相同意义和作用的事情。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阶级是在人类社会出现真实的分工的时候才产生的。对于这一认识,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和《反杜林论》中有过很多经典的论述。“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在使劳动生产率提高,从而使财富增加并且生产领域扩大的同时,在既定的总的历史条件下,必然地带来了奴隶制。从第一次社会大分工中,也就产生了第一次社会大分裂,分裂为两个阶级:主人和奴隶、剥削者和被剥削者。” 第二次社会大分工也促进了新的阶级的划分,“除了自由人和奴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学习心得 (3篇) 作为一名班干部,很荣幸参加"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培训,虽然只有短短的一天半的时间,但是这次培训让告诉我们要解放思想,从落后的思维定式中解放出来。他用风趣幽默的语言告诉我们要学会舍得,有舍有得,作为一名班干部我们要用心为同学做贡献;树立我们自己独特的"品牌";在班级日常工作中注重合作,积极配合辅导员和班长开展班级管理;坚持开放、创新的理念;同时还要树立竞争意识,在比较中不断当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社会主义在中国显示出蓬勃生机和活力。 同时,也要看到,我国发展还面临一系列挑战:一是面临世界科技文化发展的挑战。二是面临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的挑战,毛主席曾说过,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当前世界仍很不安宁。三是面临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任务的挑战。这些挑战,也正是对当代大学生的挑战!挑战与机遇并存,我们要敢于迎接挑战、战胜挑战,把握和创造机遇,进而把握和创造未来。我们应确立远大志向,珍惜年华、刻苦学习,磨练意志、砥砺品格,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一生!学习,完善自我通过本次讲座我对大学生骨干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作为一名大学生骨干我们需要做到严于律己、节俭、作为同学们的桥梁作用与旗帜作用!同时指

出一切工作都是建立在充分完成学习基础上的我们的根本任务还是学习!这使我颇有些力,但是压力也是动力,我们要尽量处理好学习与工作的关系。 通过此次讲座我也知道了自己为一名班干部自身还是存在着很多不足的,如没有高度的责任感,创新能力也不够。今后我将对照自身存在的缺陷,努力改进!把自己培养成一个优秀合格的大学生骨干,更好的为同学们服务,建设好阵地。 记得高尔基曾这样说过:"青春是有限的,智慧是无限的,以短暂的青春去学习无穷的智慧。"再者,我们青年大学生担负着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重任。所以,我们要树立远大的理想,坚持发奋学习,注重锻炼自己的品德,不断开拓我们的视野,发扬"延安精神",做一名合格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 最后,我想说,要成为一名合格的"青马人",自己的努力看成是充分条件的话,那么同时我还需要"天时、地利、人和"这样的必要条件去辅佐我。我们这些学员们至少要有过人之处,只是相信马克思主义是不够的,想成为一名合格的"青马人"的前提我们还必须是一名出色的大学生,这样才是学校、学院开办世纪英才学校的初衷。 我坚信,自己可以成为一名合格的"青马人",同时也确认自子,我们的未来也要依托人文的日益壮大!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学习心得(3篇)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钟卫华 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定义述评 1. 领袖人物给马克思主义下的定义 关于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列宁认为,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这一定义是以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来加以界定的,突出了马克思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贡献,但是没有揭示马克思主义的内容和本质,也没有揭示出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对象是什么。同时会被人误解为只要是马克思的言论都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会把马克思主义不同时期形成的成熟的、不成熟的观点都当作真理性的东西。斯大林则认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自然和社会的发展规律的科学,是关于被压迫和被剥削群众的革命的科学,是关于社会主义在一切国家中胜利的科学,是关于建设共产主义社会的科学。”这个定义概括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内容,强调了马克思主义本质属性是为无产阶级服务的,但同样没有揭示马克思主义这门完整科 学的研究对象,只强调了自然和人类社会,而把思维领域排除在外。可见,列宁 和斯大林是从不同的角度对马克思主义进行定义的。 2. 国内学者给马克思主义下的定义 国内学者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根据自己的知识、阅历和思维方式,从不同角度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了定义,代表性的有以下几种:高放认为马克思主义是“国际无产阶级领袖和导师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无产阶级 和全人类解放的科学。”这个定义是简洁的一个定义,把握了马克思主义的某些

精髓,但不够完整。 吴江认为:“马克思主义是一门历史科学,是一门迄今为止我们所获得的具有最高视野的阐述人类历史发展的科学,也就是一门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大史学,其中包括着关于人类解放的学说。”这一定义有其合理性,但同样会让人 发生误解,很多人就认为马克思主义是历史的产物,随着特定历史条件的消失和环境的变化,对今天马克思主义是否还适用提出了质疑,甚至以马克思主义是历史的产物来否定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的适用性。 段若非也给马克思主义下了一个定义,他认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世界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特别是关于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科学,更特别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这一定义正如有的研究者所言,并没有反映马克思主义发展的状况,并且这个使用了“特别是、更特别是”的递进副词,这就“把关于世界发展的一般规律理论,看成不 是马克思主义‘特别’、‘更特别’的内容;即使是关于社会历史发展的一般规 律理论,也被看成不是马克思主义‘更特别’的内容。” 程恩富则认为,经过数十年国内外知识界对马克思主义定义的探讨和争论, 可以给出马克思主义四层面的新定义:“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和后继者不断发展的理论体系(从创立主体层面界定),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 发展的一般规律的学术思想和科学体系(从学术内涵层面界定),是工人阶级及其政党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以及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的指导思想和科学体 系(从社会功能层面界定),是关于人生信仰和核心价值的社会思想和科学体系(从价值观念层面界定)。”除此之外,还有梅荣政、赵家祥、梁树发、郭大俊、桑志达等学者也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进一步地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具体化。邓论的主要内容: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飞跃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哲学思想,就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这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主要内容:1.社会主义本质理论“什么是社会主义”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3.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科学发专管的主要内容: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从党的十二大开始,《中国共产党章程》一直明确规定: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这样的一大法宝;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坚定不移的走自己的路。江泽民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到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近代中国国情和时代特征:认清国情,是认清和解决革命问题的基本依据,近代中国,已经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是最基本的国情。新民主主义总路线:1948年在《在晋媛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完整地表述了总路线的内容,即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革命纲领:1.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2.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3.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主要概括为“一化三改”。一化即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初步确立。》三农:1956年底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中国历史上长达数千年的阶级剥削制度的结束,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的初步确立,我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是从这里开始的。》科教兴国的基本含义:1.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2.坚持教育为本3.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供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最大的实际:新时期党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认识经历了一个过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不久邓小平就提出,底子薄,人口多,生产力落后,这是中国的现实国情。》党的十七大指出: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之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两层基本含义即相互区别,又紧密联系,构成了一个具有特定内涵的新概论。这里所说的初级阶段,不是特指我国市场了发展水平不高,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历史阶段。》在党的十二大上,邓小平第一次提出了“建设由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概念。》党的十三大在科学阐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同时,正式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1.建设“富强民主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是基本路线规定的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2.“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这是基本路线最主要的内容。3.“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这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党的十五大根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要求,围绕设置与现代化技术的总题目,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党的十七大进一步丰富了基本纲领的内容。》三步走的发展战略:第一步,建立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第二步,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使我国经济走在世界的前列。【四个现代化】》三步走;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温饱问题。第二步,1991年到20世界未是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

马克思主义的现实意义

马克思主义的现实意义 姓名:曹俊艳 专业:英语1402 学号:201407010201

马克思主义的现实意义 马克思主义,一个看似很深奥很难懂的话题,可是却是一个离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那么近那么紧的一个理论。它是理论但绝不仅仅是理论,它的一切都基于现实,它的目的是为了服务现实,它的结果是让人们更好地理解、认识现实世界。看似空洞地它又是那么的务实,在当今社会,不仅仅是在社会主义国家,马克思主义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那对于这样一个理论体系,它存在的现实价值和意义在哪里呢?它为什么这么受到欢迎和追捧呢?讨论一个事物的意义时,首先要知道它是什么。那么,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呢? 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和后继者不断发展的理论体系,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的学术思想和科学体系,是工人阶级及其政党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以及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的指导思想和科学体系,是关于人生信仰和核心价值的社会思想和科学体系。列宁在深刻分析19世纪末20 世纪初世界历史条件的前提下,创立了帝国主义论。在同第二国际机会主义作斗争的过程中,对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以及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作了进一步的发挥和新的理论概括。在总结俄国社会主义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提出了一系列基本原则。 十月革命胜利后,马克思列宁主义传入中国。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帮助中国的知识分子重新思考中国的命运和前途,并导致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并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在此基础上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理论,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必须与时代特征和各国实际相结合,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原则。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具体实际及中国哲学的优秀传统相结合,使之具有中国的作风、气派,以中华民族的风格和形式表现出来并获得发展,为中国人民所掌握,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 最早提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问题的是艾思奇,他在1938年4月写的《哲学的现状和任务》中明确提出,“现在需要一个哲学研究的中国化、现实化的运动。过去的哲学只是做了一个通俗化的运动, 把高深的哲学用通俗的词句加以解释, 这在打破从来哲学的神秘观点、使哲学和人们的日常生活逐步接近, 在使日常生活中的人们也知道注意哲学思想的修养上, 是有极大意义的, 而且这也 就是中国化现实化的基础。然而在事实上, 哲学的通俗化并不等于中国化现实化, 因此它也没有适应这激变的抗战形势的力量, 而另一方面, 因为整个并没有做 到中国化现实化, 所以也不够充分的通俗化。”这表明哲学的中国化和现实化, 既是前一段哲学大众化、通俗化的继续, 也是抗战的需要。此后, 艾思奇还提出了马克思哲学中国化的两个原则:“第一要能控制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 熟悉其表现方式;第二要消化今天的抗战实践的经验与教训。”艾思奇提出的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哲学和中国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基本思路是可取的。 1938 年10 月,毛泽东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的政治报告《论新阶段》中是这样说的:“马克思主义必须和我国的具体特点相结合并通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能实现。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伟大力量, 就在于它是和各个国家具体的革命实践相联系的。对于中国共产党说来, 就是要学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应用于中国的具体环境, 成为伟大的中华民族的一部分, 而和这个民族血肉相联的共产党员, 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 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因此,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 即是说, 按照中国 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须解决的问题”。在毛泽东看来, 马克思主义要在中国生根开花, 不仅要把它与中国的实践相结合, 而且需要通过一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概念.pdf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习题库 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绪论 一:马克思主义来源与创新 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 创新: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前人的成果,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实现了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革命。他们在这一时期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对人类先进思想已经提出的种种问题作了分析批判,对资本主义时代发展提出的理论课题作了科学的论述。马克思主义哲学为认识历史和时代问题提供了一种崭新的世界 观和方法论原则。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 运行机制和发展规律的深刻分析,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和它被社会主义必然代替的历史命运。科学社会主义在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论两大发现的基础上, 阐明了由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的客观规律,阐明了无产阶级获得彻底解放的历史条件和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使社会主义由空想成为科学。 二: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什么(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理论特征)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三: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是什么 马克思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 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四: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五: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六: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

真善美_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终极追求

2012年12月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Dec,2012第34卷第6期Journal of Yanan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Vol.34No.6 真善美———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终极追求 胡杰 (安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安徽芜湖241000) 摘要:真善美一直是人类所追求的理想境界。人们在真善美的历史生成和现代契合中实现对它的理解和追求。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作为马克思主义坚定的信仰者也必须实现对真善美的终极追求,形成“真人”、“至善”和“人美”的终极目标和价值。“真人”,即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终极事实认知;“至善”,即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终极价值追求;“人美”,即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终极审美人格。 关键词:真善美;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终极追求 中图分类号:B0-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9975(2012)06-0011-05 收稿日期:2012-09-20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培养机制研究”(09BKS054) 作者简介:胡杰(1989—),男,安徽庐江人,安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硕士研究生。 一、真善美的历史生成与现代契合 人类在不断进行劳动和实践的过程中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物质和精神文明,在不断发现自身不足以及自然环境的不可逆转的情形下,在不断进行主体能动性的发挥以及社会分工的情况下,在不断要求内在所属的崇高性和卓越性的标准下,他们不断地要求开展对真善美的终极追求。追求真,把握客观的事实认知和规律判断,以进行科学知识、哲学以及相关真理的追求;追求善,把握基于血缘联合系的动物合群性的事实认知,以相关符合社会规范的伦理价值体系、宗教活动以及价值观念来维系和凝聚社会关系,保障统治阶级利益的最大实现;追求美,把握事实判断、价值认知以及道德规范,遵循人是社会性与自然性的统一体,把握人的创造性的本质属性以及体现生物快感的表达,实现自身的审美体验。真善美的终极追求并不仅仅是自发性的精神和道德追求,其实现过程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在历史唯物主义的视野中,它是在历史的抉择中逐渐形成,在不断剔除糟粕、呐槽吐新的选择中,在不断争论与启蒙中实现的。同样,真善美在不同的年代所具有的精神内涵以及相关评判标准也是由当时的社会生产力水平、宗法关系以及社会政治体制所决定的,其所具有和发挥出来的价值效益也是被当时的统治阶级所认同和宣扬,这也导致对真善美的追求一直都是人类所共同的价值选择和目标。虽然,不同的年代真善美有着不同的蕴意和效益,但是,它们对于社会的凝聚、道德规范的弘扬、人与自然的和谐等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真善美的追求是人类作为类属性的必然选择,在不断社会发展和实践过程中达成,并在不同的年代有着不同的时代课题。从先秦哲学中的“道”、“善”、“美”的追求到汉至唐代佛教哲学的兴起再到宋明理学的发展;从孔子的“仁”、老子的“道”以及庄子的“理想人格”到慧远的“轮回说”、僧肇的“体用一如、立处求真”、竺道生的“顿悟说”再到二程的“天理”与“天地万物为一体”、朱熹的“理气论”、“心性论”、王守仁的“心即理说”、“知行合一”;从毛泽东的“实事求是”到邓小平的“解放思想”再到胡锦涛的“科学发展观”。这些都很好的反映出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并在对真善美的理念和价值追求上实现了很好的传承和发展。同时,道儒佛也很好地融入到了真善美的价值选择中去,形成了三位一体的模式,即道家主真、儒家主善、佛家求美。道家主真,其全部文化精髓 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