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教学设计

第七单元

 单元初步感知

授 课提 要课 时

18 威尼斯的小艇

本文是马克·吐温的一篇写景散文,展示了瑰丽

的异国风情与小艇的独特作用。这篇课文通过介绍威

尼斯小艇的样子、船夫驾驶小艇的高超技术以及小艇

的重要作用,为我们展示了威尼斯这座水上名城特有

的风光。

2

19 牧场之国

本文是一篇描写荷兰田园美景的散文。课文从“牧

场之国”这个角度介绍荷兰到处是蓝天、碧草、牛羊

组成的自然和谐景观,让我们感受到荷兰优美的田园

风光,体会到动物与人、环境和谐相处的美好意境。

文中出现四次“这就是真正的荷兰”这句话,表达了

作者对荷兰由衷的赞美。

2

20* 金字塔

本文通过两篇短文,采用不同的方式介绍了金字

塔。《金字塔夕照》在作者流畅又饱含韵味的文笔下,

展现出了一幅幅金字塔在夕阳照耀下的美丽图景,抒

发了作者对金字塔的喜爱与赞叹。《不可思议的金字

塔》描写了金字塔的宏伟与精巧,并用简要的语言介

绍了古埃及文明,抒发了作者对古埃及人民勤劳与智

慧的赞叹。

1

口语交际:

我是小小讲解员

要按照一定的顺序讲述。根据听众的反应,对讲

解的内容作调整。

1

习作:介绍一处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2

语文·五年级下册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

语文园地体会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体会动静结合的写法

的表达效果;背诵《乡村四月》。1

 教法与学法

本单元有两篇精读课文和一篇略读课文。单元的训练点是体会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表达效果。在理解课文的时候,引导学生体会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表达效果。授 课

方法探究 18 威尼斯的小艇引导学生了解威尼斯小艇的特点,理解作者是怎样把

这一特点写具体的。了解动静结合的手法,体会小艇在人

们生活中的作用。

19 牧场之国创造生动和谐的课堂氛围和自主学习的课堂空间,带

学生走进自主探究的活动境界,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为什么

四次讲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感受异国风光,领悟牧

场之国的美丽和谐、宁静神秘。

20* 金字塔让学生课前搜集关于金字塔的资料,课堂上通过对比

了解两篇金字塔的不同写法,并比较印证,体会作者对厚

重的历史文化遗产及人类伟大创造的歌颂之情。

教学过程典案

18 威尼斯的小艇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会认6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会写12个词语,读准多音字“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学习课文内容,了解威尼斯独特的地理风貌、小艇的特点及它同威尼斯水城的密切关系。

过程与方法:

了解威尼斯小艇的特点,及本单元动静结合的写作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语文·五年级下册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与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

1.了解威尼斯小艇的特点,理解作者是怎样把这一特点写具体的。

2.了解船夫驾驶小艇的高超技术及小艇的重要作用。

【教学难点】

学习动静结合的手法,体会小艇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学习三个比喻句,感受小艇的样子和特点。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出示威尼斯的美丽画面。同学们,你们知道世界上著名的水上城市是哪里吗?那你们知道哪座城市被人们称为“桥城”“百岛城”吗?一座城市拥有这么多的名字该是多么有趣的事呀!今天,我要去那里走走看看,你们愿意随老师一起前去参观吗?我们现在就出发吧!

2.课件出示,威尼斯资料。

(板书:18 威尼斯的小艇)

设计意图:

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对威尼斯的小艇产生浓厚的探索兴趣,形成强烈的求知欲望。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同学自读课文,结合课后生字表和字典扫清字词障碍,读通课文,并思考: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威尼斯小艇的?

2.指名朗读全文,正音,重点点拨多音字“哗”。

(1)哗[huá]:

人多声杂,乱吵:哗笑、哗众取宠。

(2)哗[huā]:

形容撞击、水流等的声音:雨哗哗地下。

3.说说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威尼斯小艇的?

同学间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知道课文是从三方面介绍小艇的:

小艇的样子、特点。(第2—3自然段)

船夫的驾驶技术。(第4自然段)

小艇与人们生活的关系。(第5—6自然段)

三、再读课文,了解小艇的样子和特点。

1.师:当我们置身于威尼斯的小艇中,会有一种“船在水中走,人在画中游”的感受,那么就先让我们来看一看这些造型别致、乘坐舒适的小艇吧!

语文·五年级下册

2.请一位同学读读课文第2自然段,看看课文是怎样描写小艇的样子和特点的。

3.体会课文中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的用法和妙处。

几个比喻句?(2个)都把小艇比作了什么?分别体现了小艇的什么特点?

课件出示:像独木舟,体现小艇长、窄、深的特点;比作新月,体现小艇两头翘的特点;比作水蛇,体现小艇行动轻快灵活的特点。

4.小结。作者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从不同的角度把小艇的三个主要特点融合在了一起,展现了小艇独特的样子。可见作者细致观察,抓住了小艇的特点,所以才描写得如此精彩。

5.指导分角色朗读。

指导:突出重点词语。像“新月”读得美一些;“行动轻快灵活,仿佛田沟里的水蛇”读得轻巧一些,语速稍快。

6.坐上这样的小艇感觉一定非同一般,下面请一位同学来读课文,其他同学闭上眼睛,静静地感受这次奇妙的旅行吧!

7.同学们,这次旅行,你有什么感受?你想说些什么?

设计意图:

了解威尼斯小艇的形态之美,引导学生感悟比喻的修辞手法的妙处。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的学习让我们整体感知了课文内容,并了解了威尼斯的小艇的样子和特点:长、窄、深、翘、行动轻快灵活。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了解船夫的驾驶技术好及小艇与人们的关系密切。

2.体会动静结合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意大利的威尼斯是世界闻名的水上城市,它由118个岛屿组成,全城有100多条纵横交叉的河道,它又被称为“水城”或“百岛城”。小艇是威尼斯一张亮丽的名片。今天我们继续跟随作者乘上威尼斯的小艇,感受它独特的异域风情!(板书:18 威尼斯的小艇)

2.上节课我们对课文内容有了大致的了解,谁能说说课文主要讲了哪些内容。

生:小艇的样子、船夫的驾驶技术、小艇与人们的关系。

二、感受船夫的驾驶技术好。

1.威尼斯的小艇样子独特,坐在里面充满了情趣,但是要使小艇真正发挥它的作用,成为主要的交通工具,还得需要谁?(生:船夫)

2.船夫的驾驶技术怎样?(生:特别好)

3.从哪里可以看出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

4.这么好的驾驶技术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语文·五年级下册

(1)行船的速度极快。

(2)在非常狭窄,非常拥挤的地方,小艇也能平稳地穿过,而且速度非常快,还能急转弯。

5.文中有一个词把船夫的驾驶技术体现得特别好,是哪一个词?(板书:操纵自如)

(让学生体会操纵自如在文中的意思)

操纵自如:船夫驾驶小艇熟练灵活,得心应手。

6.在第4自然段中,作者使用了一些关联词,你能快速地勾画出来吗?

生:不管……总…… 而且……还……

这些关联词有什么作用?

生:把内容写得条理清晰,而且更能突出船夫的驾驶技术高超。

7.你能把船夫高超的驾驶本领读出来吗?(重读关联词)

8.如果你坐在小艇上,面对驾驶技术高超的船夫你最想对他说些什么?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通过读重点句子交流感受等方法,从而使学习更轻松愉悦,并且也能潜移默化地积累文中优秀语句。

三、品味小艇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1.课件出示提示,默读自学,然后小组交流。

(1)课文写了哪些人坐小艇?人们坐在小艇里做什么?

(2)想象还有哪些人坐在小艇里去做什么?

(3)课文最后为什么要写威尼斯夜晚的景色?这与小艇有什么关系?说明了什么?

2.学生汇报,教师点拨。

(1)课文写了商人﹑青年妇女﹑孩子﹑保姆﹑老人、看戏的人坐小艇(做生意﹑高声谈笑、到郊外去呼吸新鲜空气、去教堂作祷告﹑看戏﹑回家)。

(2)想象还有邮递员、教师、学生、医生、旅游者,坐着小艇做各种各样的事。

(3)关系:课文用威尼斯静寂的夜晚结尾,进一步衬托小艇的作用,说明人们与小艇的关系密切,整个城市的喧闹与静寂是以小艇的动与不动为前提的。

3.归纳段意,想:小艇在哪些方面对人们的生活起了重要作用?(威尼斯人们的生活和工作离不开小艇)

设计意图: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这个环节意在让学生领悟威尼斯小艇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4.拓展:假如你生活在威尼斯,结合课文内容,想象你一天生活的情境,和同学们交流。

设计意图:

及时拓展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学生能进一步感悟到威尼斯的人离不开小艇。

语文·五年级下册

四、体会动静结合的写法。

1.从黎明到夜深人静,我们可以看到小艇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当威尼斯的小艇一出动,城市就(喧闹,充满生机和活力);当小艇一停泊,威尼斯就(静寂、沉静,入睡了),正像课文结尾所说,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

2.这样一动一静,动静结合的手法,让你感受到了小艇与人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生:小艇对于威尼斯来说非常重要,小艇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3.小结:作者在这里通过描写白天和夜晚的情景,将描写事物与人们的活动联系起来,将静态和动态描写相结合,并巧妙地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4.男女生分角色朗读,(男生读威尼斯沉睡之前的喧闹部分,女生读威尼斯小艇停泊后归于寂静的部分)感受威尼斯的夜景!

五、拓展。

课后阅读链接,想象在介绍威尼斯时,三位作家在表达上有什么相似之处?

朱自清的威尼斯,作者先从平视的角度来写,巧妙而形象的比喻把威尼斯水城的突出特点写了出来。接着作者从俯视的角度来写,是站在圣马可广场的钟楼上俯瞰威尼斯:近处景致是那“团花簇锦似的东一块西一块在绿波里荡漾着”;远处景致是“水天相接,一片茫茫”,而此时的日光又是那么“温和”,天空又是那么“干净”,海水又是“那么绿,那么酽”,真是鲜明可爱极了。

法国作家乔治·桑也曾写过一篇著名的文章《威尼斯之夜》。《威尼斯之夜》从另一个侧面介绍了威尼斯这座水上名城的独特风光。文章语言优美生动,景物描写特点突出。

【板书设计】

18 威尼斯的小艇

小艇的样子、特点:长、窄、深、翘

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

小艇与人们生活的关系:密切

白天:喧闹

晚上:静寂}动静结合

19 牧场之国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会写16个词语。

2.感受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在文中的大量运用,摘抄积累自己喜欢的句子。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牧场风光。

过程与方法:

动静结合,抓住句子感受荷兰独特的牧场风光之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领悟牧场之国的美丽和谐、宁静神秘。

【教学重点】

通过对本文的学习,了解荷兰牧场的特点,感受异国风光。在进一步感受乡村生活可爱的基础上,感悟课文语言的生动,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为什么四次讲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语文·五年级下册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感知课文主要内容;学习第1、2自然段,抓住句子体会温馨的群牛家园,初步体会真正的荷兰。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交流资料。

1.出示郁金香图片。同学们,你们知道这种花叫什么名字吗?(生:郁金香)你知道它是哪个国家的国花吗?(生:荷兰)你们了解荷兰吗?

2.请拿出课前搜集的资料说一说。

3.课件出示:荷兰简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自学提示: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想:作者游历荷兰,发出了怎样的感叹?

2.出示词语检查学习情况。

仪态 端庄 远眺 骏马 遮掩 阻挡 飞驰

辽阔 赞许 板凳 吆喝 铃铛 恢复 沉睡

牲畜 灯塔

3.作者游历荷兰,发出了怎样的感叹?(这就是真正的荷兰。板书“真正的荷兰”)这样的感叹出现了几次?(生:四次)

4.快速浏览课文,想想是什么样的画面让作者发出了四次感叹。作批注。

(板书“群牛 骏马 动物 宁静的夜晚”)

评:会读书的人能把厚书读薄,你能简要地概括本文内容吗?

小结:课文就是从这四个角度写出了荷兰作为牧场之国的美。

5.一个自然段就是一幅画,一幅画引发一次感叹。分小组读这四个自然段。

三、初步感受真正的荷兰。

1.第一幅图:群牛。

2.自读课文第2自然段,说说从哪些句子感悟到真正的荷兰。(学生画出句子,并批注)

3.学生汇报,教师点拨。

逐句点击出示:

(1)一条条运河之间的绿色低地上,黑白花牛,白头黑牛,白腰蓝嘴黑牛,在低头吃草。(各种色彩)

(2)极目远眺,四周全是碧绿的丝绒般的草原和黑白两色的花牛。(色彩多,草原宽广,花牛多)

语文·五年级下册

(3)除了色彩,画面上还有什么?(画面上还有牛群、牛犊、老牛)他们在干什么?

引导学生抓住“贵妇人、好似牛群的家长”。(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

4.瞧,牛群这一大家多么温馨和睦,其乐融融!这碧绿的草原就是群牛的家园。(板书“家园”)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设计意图:

指导学生朗读,读中悟出作者是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把牛的形态写活的。此处水到渠成地突出教学重点:体会作者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感悟文章语言的生动,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四、课堂小结。

牧场上的牛生活得悠闲自在,作者的笔下既描写了牛群,也抓住了个别牛犊、老牛来写,这种点面结合的写作手法,为我们展现了一幅美丽、辽阔的牧场风情图。这就是真正的荷兰。真正的荷兰就是这样——温馨。(板书:温馨)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感悟真正的荷兰。

2.拓展水之国,花之国。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9课《牧场之国》。作者游历荷兰,发出了怎样的感叹?

2.是什么样的画面让作者发出了四次感叹?(板书“群牛 骏马 动物 宁静的夜晚”)

3.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2自然段,讲到了第一幅图:群牛,为什么说“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二、精读文本,感受“真正的荷兰”。

(一)出示自学提示:默读课文第3—5自然段,思考讨论:真正的荷兰是指怎样的荷兰?从“真正”这个词中你体会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学生自学勾画、批注,然后小组交流)

(二)学生汇报。

(三)教师点拨。

1.第二幅图:骏马。

(1)出示句子:它们(骏马)是这个自由王国的主人和公爵。

(2)从这如诗如画的句子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没有牧人的吆喝,没有食物的纷争,没有强敌的进攻,骏马是这个自由王国尊贵的主人。(板书“王国”“自由”)

(3)如果说上节课我们欣赏的牛是静态、优雅的,那么这儿的骏马则挥洒着阳刚与奔放。请男子汉们一起来读一读。

(4)小结:这就是真正的荷兰。真正的荷兰就是这样——自由。

设计意图:

优美的语言配上多媒体出示的图片,让学生感悟荷兰的美,并朗读感悟。

2.第三幅图:动物。

(1)荷兰是群牛的家园,骏马的王国,也是其他动物们的天堂。(板书:天堂)

语文·五年级下册

你从哪些句子体会到牧场是其他动物们的天堂?默读第4自然段,找到相关句子。

黑色的猪群不停地呼噜着,像是对什么表示赞许。

“赞许”是什么意思?(认为好而加以称赞)为什么赞许呢?(它肯定是在绿草地上生活得自由、快乐、满足才赞许的吧!)

师:你体会得真好。如果猪会说话,它会怎样加以赞许?

生:(自由回答)

师:从你们丰富的想象中,我不仅感受到猪的快乐,也看到了动物与自然的和谐美!

(2)你还从哪个句子中体会到牧场是其他动物的天堂?

成千上万的小鸡,成群结队的长毛山羊,在见不到一个人影的绿草地上,安闲地欣赏着这属于它们自己的王国。

在这里多的是什么?你是从哪些词知道的?( “成千上万、成群结队”)

少的又是什么?(“见不到一个人影”)

从这一多一少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板书:安闲)

(3)你们能读出这些动物生活得悠然自得、舒适安闲吗?请同学们读一读。

小结:绿色的草原,白色的绵羊,黑色的猪群,成千上万的小鸡,成群结队的长毛山羊,构成了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这就是真正的荷兰。真正的荷兰就是这样——安闲。

3.第三幅图:宁静的夜晚

从“狗不叫了,圈里的牛也不再发出哞哞声,马也忘记了踢马房的挡板”等句子中,体会到了夜晚的宁静、祥和。

设计意图:

作者的感叹反复出现,就像是一条清新柔和的线索,将课文各自然段的内容紧密联系在一起。既是作者向人们介绍荷兰,更是对荷兰美景的感叹。此时水到渠成地突破教学重点“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4.教师小结:作者看到了荷兰的蓝天、碧草、牛羊等组成的优美迷人、自然和谐的景观,四次讲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这既是作者在向人们介绍荷兰的特点,更是对荷兰的美景发出的赞叹。

三、回顾第1自然段。

1.作者的感叹反复出现,就像是一条清新柔和的线索,将课文各自然段内容紧密联系在一起。

2.那么课文第1自然段起了什么作用?

比较下面两个句子。

(1)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

(2)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牧场之国。

仔细读读,这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

(第一句突出强调本文重点要描写的是“荷兰是牧场之国”这一特点。)

结合课题,再结合课文内容,现在你明白课文第1自然段起什么作用了吗?

3.小结:这个总起句紧扣课题,开门见山。

设计意图:

课文第1自然段在全文起什么作用?通过课件出示比较两个句子,学生仔细读读,不难发现第一句突出强调本文重点要描写的是“荷兰是牧场之国”这一特点。

语文·五年级下册

四、迁移拓展。

1.荷兰不仅是牧场之国,还是水之国,花之国。让我们大家把搜集的资料说一说。

2.引导学生欣赏荷兰的田园风光。

3.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齐读: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

五、读背摘抄,丰富积累。

1.你喜欢文中的哪些语句? 为什么?

2.把自己喜欢的语段摘抄下来,并试着背一背。

【板书设计】

19 牧场之国

群牛的家园→温馨

骏马的王国→自由

动物的天堂→安闲

宁静的夜晚→宁静、祥和

20* 金 字 塔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会认10个生字。了解静态中金字塔的样子。

过程与方法:

了解两篇短文对金字塔的不同写法并比较印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既抒发了作者对金字塔在夕阳下无限美好情景的赞叹、陶醉之情,又饱含作者对厚重的历史文化遗产及人类伟大创造的歌颂。

【教学重点】

体会金字塔的庄严、雄伟。

【教学难点】

课文中的未解之谜。

语文·五年级下册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搜集金字塔的资料。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四大文明古国都有哪些?

分别是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和古代中国。

2.这节课让我们走进金字塔来深入学习。

简介金字塔:金字塔是古代埃及国王(法老)的坟墓,因其形似汉字“金”,中国人称之为“金字塔”。金字塔是利用大石建成的巨大三角形建筑物,是国王(法老)的墓穴。

设计意图:

由四大文明古国,自然引入文本的学习,同时也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读准生字词,引导学生理解以下词语。

熠熠发光:鲜耀地发着光。熠熠:形容闪光发亮。

幽思:沉静地深思。隐藏在内心的思想感情。

精湛:精深。

2.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金字塔夕照》主要描写了一幅幅金字塔在夕阳照耀下的美丽图景,抒发了作者对金字塔的喜爱与赞叹。《不可思议的金字塔》主要描写了金字塔的宏伟与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 册教案 1.邓稼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2.找出文中的直接赞美邓稼先的语句,探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特点。3.体会课文语言平实、感情真挚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深切体会邓稼先的人品风貌,并学习他将个人生命奉献给祖国国防事业的崇高情怀。 教学重点:1.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2.探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特点。 教学难点:1.理解两个古诗文小段。2体会课文语言平实、感情真挚的特点。 课前准备:

1.阅读课文,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预习生字、生词。 2.布置学生广泛搜集邓稼先的故事。 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总第1课时) 教学要点:了解课文背景整体感知课文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一、导入新课:二十世纪,中华民族经历着伟大而深刻的变迁。伟大的时代造就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科学家…他们对国家民族的贡献是一般人无法替代的,然而,有些人却不为人所知。这些鲜为人知的杰出人物,是更高尚的,也是伟大的。“两弹元勋”邓稼先 __一位高尚的,伟大的人物。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回忆性散文《邓稼先》。 (一)、背景说明。 1.关于“两弹一星”

1999年9月18日,在中华人民 __成立五十周年之际, __、 __、__隆重表彰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并授予他们“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追授王淦昌、邓稼先、赵九章、姚桐斌、钱骥、钱三强、郭永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两弹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两弹”中的一弹是原子弹,后来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另一弹是指导弹。“一星”则是人造地球卫星。 2.关于邓稼先 邓稼先,1924年出生在省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之家,1945年抗战胜利时,邓稼先从西南联大毕业,他于1947年通过了赴美研究生考试,于翌年秋进入美国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学研究生院。由于他学习成绩突出,不足两年便读满学分,并通过博士论文答辩。此时他只有26岁,人称“娃娃博士”。1950年8月,邓稼先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九天后,便谢绝了恩师和同校好友的挽留,毅然决定回国。同年10月,邓稼先来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员。此后的八年间,他进行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研究。 3.关于 __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 单元知识小结

第七单元单元知识小结 一、易读错的字 睡(shuì √ suì)不着(zháo √ zhuó) 老师(shī √ sī) 什么(shén √ shí) 天亮(liàng √ làng ) 时候(hou √ hóu) 穿(chuān √ cuān)衣服 笑着(zhe √ zháo) 真正(zhēn √ zēn) 觉得(jué √ jiào) 二、易写错的字 才:第二笔是竖钩。 同:别忘写里面的小横。 明:注意右边“月”第一笔是竖撇。 学:上面是“ ”不是“ ”。 自:不要写成“白”。 己:第三笔是竖弯钩,不出头,不要写成“已”。 衣:第五笔是撇,最后一笔是捺。 和:“禾”字末笔变成点。 三、会写的词语 人才明天同学自己上衣

?? ? 又大又好 白天 和好 男的 四、形近字 ??才(才能) ? ??木(木头) ??学(学生) ? ??字(写字) ??明(明白) ? ??朋(朋友) ??自(自由) ? ??目(目的) ??同(同伴) ? ??司(司机) ??己(自己) ? ??已(已经) ??和(和好) ? ??种(种子) ??衣(衣服) ? ??夜(夜里) ??白(白天) ? ??百(一百) 五、多音字 ??的(好的) ? ??约(约定) ??又(又大又圆) ? ??义(意义) ??ju é(觉得) 觉? ??ji ào (睡觉) ??z hǒng (种子)种? ??z hòng (种地) ?huò(和药) ? hé(和平) 和?huó(和面) ?hè(唱和) ?hú(和牌) ??zhu ó(着装) 着?zhe (看着) ??zh áo (睡不着) ??hu ā(哗啦)哗? ??hu á(喧哗) ?de (男的) dī(的士) 的 dí(的确) ?dì(目的) 六、近义词 洁白—雪白 希望—盼望 快活—快乐 柔软—松软 照顾—照看 时候—时刻 七、反义词 大—小 快—慢 多—少 远—近软—硬 宽—窄 洁白—乌黑 希望—失望 快活—忧愁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古诗词鉴赏大全(答题模板)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古诗词鉴赏大全 《竹里馆》王维 1、这首诗写了一种怎样的情景? 诗人在竹林里独自弹琴、长啸、与明月相伴的情景。 2、这首诗一二句写了什么内容?三四句写了什么? 一二句:写诗人“独坐”“弹琴”“长啸”等动作。三四句:写夜静人寂,明月相伴。 3、这首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营造了优美高雅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 4、本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试具体分析。 反衬。以弹琴长啸反衬竹林的寂静,以明月的光影反衬深林的幽暗。 《春夜洛城闻笛》 1、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思念家乡。

2、“暗”和“飞”用得好,说说它在文中的表达效果是什么? “暗”,写出吹笛人吹笛是毫不经意地吹,引起人们无限的感慨。 “飞”字写出出乎听众的意料,使无形的声音形象化。写出了笛音悠远、轻细的特点。 3、第二句中的“散”和“满”字有什么表达效果? “散”字写出了笛声悠扬、深远、飘忽不定情状。 “满”字运用夸张的艺术手法,极写夜之宁静,笛之悠扬,反衬诗人内心闻笛后的孤寂心情。 4、第二句和第四的艺术手法分别是什么?它们的表达效果又是什么? 第二句的艺术手法是夸张。它的表达效果是:极力渲染夜的静谧、笛声的悠扬动听。反衬诗人内心闻笛后的孤寂心情。 第四句的艺术手法是反问。它的表达效果是:加强思乡的感情,有一唱三叹的美学效果。 5、前人评价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为什么“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逢入京使》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表达了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 2、“凭君传语报平安”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理? 表达了诗人挂念亲人而又无可寄托,担心亲人挂念自己的复杂心理 3、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一下前两句所展现的画面。 离开长安已经好多天了,回头一望,只觉长路漫漫,尘烟蔽天.诗人又思念起家乡和亲人,不禁掩面抽泣,泪水很快就沾湿了双袖。 4、“双袖龙钟泪不干”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夸张,表现了思念亲人之情,也为下文写捎书回家“报平安”做铺垫。 5、“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蕴含着怎样的情怀? 一方面有对帝京、故园的相思之情,一方面也表现了诗人开阔豪迈的胸襟。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综合测试卷》含答案

部 编 版 语 文 一 年 级 上 册 第七单元测试卷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基j ī础ch ǔ百b ǎi 花hu ā园yu án .(65分) 1.给ɡěi 下xi à列li è加ji ā点di ǎn 词c í 语y ǔ选xu ǎn 择z é正zh èn ɡ确qu è的de 读d ú音y īn ,用y òn ɡ“√”标bi āo 出ch ū来l ái .(8分) 2.看k àn 拼p īn 音y īn ,写x i ě词c í语y ǔ.(8分) m íng ti ān t óng xu é z ì j ǐ b ái y ún 3.好h ǎo 朋p éng 友you ,手sh ǒu 拉l ā手sh ǒu .(5分) 老 回 时 衣 玩 间 答 服 具 师 4.用y òng 下xi à面mian 的de 偏pi ān 旁p áng 各g è写xi ě四s ì个g è字z ì.(8分) 女 日 老师 l ǎosh ī l ǎo s ī 蓝天 l án ti ān n án ti ān 贝壳 d èik é b èi k é 大海 d à h ǎi d à h ái

5.我w ǒ会hu ì填ti án .(6分) (1)“我”字共____画,第一画是:________ (2)“四”字共____画,第三画是:________ (3)“心”字共____画,笔顺是:________ 6.我w ǒ会hu ì选xu ǎn 字z ì填ti án 空k ōn ɡ.(5分) 友 又 (1)他是我最好的朋( ). (2)沙滩,黄黄的,( )长( )软. 吗 吧 (3)那里的云真的会那么白( )? (4)刚才跟你讲过的,这道题你会做了( )! 7.我w ǒ会hu ì找zh ǎo 下xi à面mi àn 词c í语y ǔ的de 反f ǎn 义y ì词c í.(8分) 哭 细 仔细 高兴 8. 连li án 词c í成ch én ɡ句j ù,并bìng 加j i ā上shang 标biāo 点diǎn .(9分) (1). (2) (3) ①什么②的③大海④是⑤项链 ①自己②很大③觉得④有时候⑤我 ①长大②自己③不要④我⑤希望 马虎 难过 笑 粗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必背古诗文言文(完整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 孙权劝学司马光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木兰诗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卖油翁欧阳修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课外古诗词背诵 竹里馆王维(唐)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唐)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测试含答案

第七单元检测卷 一、按笔顺写字,再填空。(6分) 1、“同”的笔顺为,第3笔是()。 2、“学”共有()画,第5笔是()。 3、“衣”共有()画,第4笔是()。 二、读拼音,写词语。(10分) mín g bαi zì jǐ tón g xué shàn g yī hǎo de 自()同()田()才() 目()问()四()木() 四、我是小小魔术家。(12分) “人”加两笔是(),组词、。 “十”加两笔变成新字是()。 “又”加两笔变成新字是()。 “日”加两笔变成新字是()。 五、把下面的字按偏旁归类。(12分) 海明晚江妈昨妹沙奶时姐活 氵。 日。 女。 六、我会连。(6分) 弯弯的项链暖和的礼物 金色的浪花美丽的衣裳

雪白的小船小小的孔雀 七、我会选。(只填序号)(8分) ①一条②一把③一朵④一只 1.银杏树的叶子好像()扇子。 2.我家门前有()小河。 3.天空中飘着()白云。 4.小明家有()可爱的小狗。 八、我会组句子。(只填序号)(6分) 1.①衣服②我③自己④会⑤穿 。 2.①长大②希望③我④不要⑤自己 。 3.①沙滩上②脚印③落在④快活的⑤小娃娃们 。 九、选字填空。(5分) 把巴 1.松鼠的尾()好像一()伞。 2.请你()门打开。 长长常常 3.小明()到我家玩。 4.大象有一个()的鼻子。 十、按课文内容填空。(11分) 1.我长()(),会()()穿()服了。 2.雪()雪()()浪花,哗哗地笑着,涌向沙滩,悄悄撒()

小小()海螺()贝壳。 十一、读一读,做一做。(6分) 天上的云姑娘喜欢穿五颜六色的衣服。早上,云姑娘穿着一身白色的衣服。傍晚,云姑娘穿上一身红色的衣服。快下雨时,云姑娘换上了一身黑色的衣服。 1.这段话有()句话,写了云姑娘()、傍晚和()时穿着不同颜色的衣服。 2.用“”标出文中表示颜色的词语。 十二、快乐写话。(10分) 仔细看图,说说发生了什么事,并写成一段完整的话。 参考答案 一、略 二、明白自己同学上衣好的 三、自己双目同学问好田地四个天才木头 四、天天上一天木友自 五、氵:海江沙活 日:明晚昨时 女:妈妹奶姐 六、弯弯的项链暖和的礼物 金色的浪花美丽的衣裳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基础知识汇总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基础知识汇总 一、字音字形 1.《邓稼先》 元勋yuán xūn 奠基diàn jī选聘xuǎn pìn 谣言yáo yán 背诵bèi sòng 昼夜zhòu yè昆仑kūn lún 挚友zhìyǒu 可歌可泣kěgēkěqì 鲜为人知xiǎn wéi rén zhī至死不懈zhìsǐbúxiè鞠躬尽瘁jūgōng jìn cuì 当之无愧dāng zhīwúkuì家喻户晓jiāyùhùxiǎo 锋芒毕露fēng máng bìlù妇孺皆知fùrújiēzhī 2.《说和做》 梳头shūtóu 抱歉bào qiàn 秩序zhìxù深宵shēn xiāo 伴侣bàn lǚ 小楷xiǎo kǎi 硕果shuòguǒ卓越zhuóyuè迭起diéqǐ澎湃péng pài 大无畏dàwúwèi 锲而不舍qièér bùshě目不窥园mùbùkuīyuán 沥尽心血lìjìn xīn xuè心不在焉xīn bùzài yān 慷慨淋漓kǎng kǎi lín lí 气冲斗牛qìchōng dǒu niú 3.《回忆鲁迅先生》 舀yǎo 揩kāi 碟dié捆kǔn 咳嗽késou 调羹tiáo gēng 绞肉jiǎo ròu 薪金xīn jīn 校对jiào duì草率cǎo shuài 洗澡xǐzǎo 悠然yōu rán 吩咐fēn fu 抹杀mǒshā 疙瘩gēda 深恶痛绝shēn wùtòng jué不以为然bùyíwéu rán 5.《黄河颂》 巅diān 劈pī气魄qìpò狂澜kuáng lán 浊流zhuóliú 宛转wǎn zhuǎn 屏障píngzhàng 哺育bǔyù榜样bǎng yàng 浩浩荡荡hào hào dàng dàng 6.《老山界》 攀谈pān tán峭壁qiào bì骨碌gū lu咀嚼jǔ jué呜咽wū yè 督促dū cù灌输guàn shū苛捐杂税kē juān zá shuì 酣然入梦hān rán rù mèng不可捉摸bù kě zhuō mō

2020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必背古诗文(完整版)

部编版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背诵篇目 4、孙权劝学 司马光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lù)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suì多音字)拜蒙母,结友而别。 8、木兰诗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12、卖油翁 原文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

部编版统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集体备课教案教学反思

第七单元 本单元围绕“儿童生活”这个主题编排了《明天要远足》《大还是小》《项链》3篇课文,题材丰富,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有远足郊游,有成长点滴,有海边玩耍。通过巧妙构思,把从生活中捕捉到的美好画面加以诗意的表现,让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内容。课文展示了儿童真实的内心世界,能唤起学生的共鸣。教学中,要注意从学生的内心世界入手,调动他们的情感,结合生活实例,加深体验和感受。 本单元的另一个教学重点是“的”字词语的合理搭配。在第四单元初次学习“的”字词语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学习词语的搭配,让学生从中体会到,合理的搭配可以使语言表达更加具体、生动。 内容课 时 内容简说教学要点 明天要远足 2 本文是一首优美的儿童诗,表达了小孩 子远足前的期盼心情,绵远悠长。短短 3节诗,把儿童的内心世界和情绪活动 生动地传达出来,情趣盎然。 1.认识33个生字和5个偏旁;会写 11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尝 试找出课文中一些明显的信息。 3.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内容, 感受儿童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 4.学习“的”字词语的合理搭配。 大还是小 2 本文讲述了一个孩子对自己是“大”还是“小”的认识,表达了孩子希望自己快快长大的愿望。课文配有一幅插图,“大”和“小”的行为都在图上,可以借助课文插图来展开教学。 项链 2 本篇课文犹如一部优美的风光片:大海蔚蓝,宽阔无边;沙滩金黄,绵软细长;浪花雪白,哗哗而来。几个小娃娃

赤着脚,拾海螺,捡贝壳。他们脸上写 满快活,嬉笑着,奔跑着,享受着美好 的生活。 语文园地七 3 识字加油站、我的发现、字词句运用、 日积月累、和大人一起读。 1.认识5个生字,学习表示亲属称 谓的词语。 2.明白日字旁和女字旁所代表的意 思,了解汉字偏旁表义的构字规 律。 3.能区分形状相近的笔画,并正确 书写。 4.看图写词语,能根据图意说一两 句话。 5.朗读、背诵成语,了解成语蕴含 的道理。 6.和大人一起分角色读读《猴子捞 月亮》,感受故事的趣味。 9 明天要远足 1.正确识记本课11个生字,学写“才、明、同、学”4个生字,认识“目”字旁和京字头“亠”。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句子语气的变化。 3.联系生活实际,结合插图,感受作者即将远足的快乐、期盼之情。 4.通过仿说练习,积累运用所学句式。 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借助图文阅读,体会儿童远足前夜的心情。 难点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古诗文汇总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古诗文汇总【必背篇 目】 十三首古诗词(5+8) 古代诗歌五首 1.《登幽州台歌》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chuàng)然而涕(tì)下! 2.《望岳》杜甫 岱(dài)宗夫(fú)如何?齐鲁青未了(liǎo)。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zì)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3.《登飞来峰》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4.《游山西村》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tún)。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zhǔ)杖无时夜叩(k?u)门。 5.《己(jǐ)亥(hài)杂诗(其五)》龚(gōng)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xiá),吟(yín)鞭东指即(jí)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课外古诗词诵读八首 6.《竹里馆》王维 独坐幽篁(huáng)里,弹琴复长啸(xiào)。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7.《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sàn)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zh?)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8.《逢入京使》岑(c?n)参(shēn)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9.《晚春》韩愈(yù) 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fēi)。 杨花榆(yú)荚(jiá)无才思,惟解(jiě)漫天作雪飞。 10.《泊(b?)秦淮》杜牧 烟笼(lǒng)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y?u)唱后庭花。 11.《贾生》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zhú)臣,贾生才调(diào)更(gang)无伦(lún)。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12.《过松源晨炊(chuī)漆(qī)公店(其五)》杨万里 莫言下岭便(biàn)无难,赚(zhuàn)得行人错喜欢。 政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 13.《约客》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六篇文言文 14.《孙权劝学》《资治通鉴》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dāng)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qīng)治经为博士邪(y?)!但当涉(sha)猎(lia),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guā)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suì)拜蒙母,结友而别。 15.《木兰诗》《乐府诗集》 唧(jī)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zhù)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tiě),可汗(ka hán)大点兵,军书十二卷(juàn),卷(juàn)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w ai)市鞍(ān)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jùn)马,西市买鞍(ān)鞯(jiān),南市买辔(pai)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jiān jiān)。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yān)山胡骑(jì)鸣啾啾(jiū jiū)。 万里赴戎(r?ng)机,关山度若飞。朔(shu?)气传金柝(tu?),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jiàn)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xūn)十二转(zhuǎn),赏赐百千强(qiáng)。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huán)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xiāng)扶将(jiāng);阿姊(zǐ)闻妹来,当户理红妆(zhuāng);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hu? hu?)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zhu ?)我旧时裳(cháng)。当窗理云鬓(bìn),对镜帖(tiē)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ji ē)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shu?),雌(cí)兔眼迷离;双兔傍(bàng)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16.《卖油翁》欧阳修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jīn)。尝射于家圃(pǔ),有卖油翁释(shì)担(dàn)而立,睨(nì)之久而不去。见(jiàn)其发(fā)矢(shǐ)十中(zh?ng)八九,但微颔(hàn)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dàn)手熟尔。”康肃忿(fan)然曰:“尔(ěr)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zhu?)油知之。”乃取一葫芦

(完整版)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水平:1.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2.找出文中的直接赞美邓稼先的语句,探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 的特点。3.体会课文语言平实、感情真挚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深切体会邓稼先的人品风貌,并学习他将个人 生命奉献给祖国国防事业的崇高情怀。 教学重点:1.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2.探 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特点。 教学难点:1.理解两个古诗文小段。2体会课文语言平实、感情真 挚的特点。 课前准备: 1.阅读课文,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预习生字、生词。 2.布置学生广泛搜集邓稼先的故事。 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总第1课时) 教学要点:了解课文背景整体感知课文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一、导入新课:二十世纪,中华民族经历着伟大而深刻的变迁。伟 大的时代造就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科学家…他们对国家 民族的贡献是一般人无法替代的,不过,有些人却不为人所知。这些 鲜为人知的杰出人物,是更高尚的,也是伟大的。“两弹元勋”邓稼

先就是这样一位高尚的,伟大的人物。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回 忆性散文《邓稼先》。 (一)、背景说明。 1.关于“两弹一星” 1999年9月18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之际,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隆重表彰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 23位科技专家,并授予他们“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追授王淦昌、邓 稼先、赵九章、姚桐斌、钱骥、钱三强、郭永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两弹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两弹”中的一 弹是原子弹,后来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另一弹是指导弹。 “一星”则是人造地球卫星。 2.关于邓稼先 邓稼先,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之家,1945年 抗战胜利时,邓稼先从西南联大毕业,他于1947年通过了赴美研究生 考试,于翌年秋进入美国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学研究生院。因为他学 习成绩突出,不足两年便读满学分,并通过博士论文答辩。此时他只 有26岁,人称“娃娃博士”。1950年8月,邓稼先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九天后,便谢绝了恩师和同校好友的挽留,毅然决定回国。同年10月,邓稼先来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员。此后的八年间,他实行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研究。 3.关于杨振宁 1922年9月22日出生于安徽合肥,美籍华裔物理学家,因与李政 道一起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理论,共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涌现出来的一代杰出物理学家中在理论和 实验两方面都有影响的物理学家之一。

部编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单元说明教案

第七单元单元说明 本单元围绕“儿童生活”这个主题编排了《明天要远足》《大还是小》《项链》3篇课文,题材丰富,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有远足郊游,有成长点滴,有海边玩耍,不仅展现了多彩的儿童生活场景,也展现了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以及他们日常生活中的不同情感体验。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内容。课文展示了儿童真实的内心世界,能唤起学生的共鸣。教学中,要注意从学生的经验世界入手,调动他们的情感,结合生活实例,加深体验和感受。 本单元的另一个教学重点是“的”字词语的合理搭配。在第四单元初次学习“的”字词语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学习词语的搭配,让学生从中体会到,合理的搭配可以使语言表达更加具体、生动。 教学目标 1.认识33个生字和5个偏旁;会写11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尝试找出课文中一些明显的信息。 3.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儿童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 4.学习“的”字词语的合理搭配。能区分形状相近的笔画,并正确书写。 5.看图写词语,能根据图意说一两句话。 教学重难点 看图写词语,能根据图意说一两句话。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内容。“的”字词语的合理搭配。 9、明天要远足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才、明、同、学”4个字。认识目等偏旁。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理解诗歌内容。 教学重点: 1.学生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语气的跌宕起伏与汉字的正确发音。 2.强调学生语言组织的连贯、完整、清楚。 教学难点:理解诗歌内容。 教具准备:投影、生字卡片。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一)“小朋友们,现在是什么季节啊?” (二)“那么在秋季我们与家人∕老师同学可以组织什么活动呀?” “去郊游∕去登山···” (三)“活动前需要做什么准备呢?” “准备吃的∕喝的∕厚衣服··” “今天,老师带着大家去秋游!” 二、初读课文 (一)请学生预习,自由朗读 (二)老师领读 (三)请学生齐读一遍

(完整word版)部编本教材语文七年级下册古诗文

七年级下册 目录 1、孙权劝学(《资治通鉴》) 2、木兰诗 3、卖油翁(欧阳修) 4、陋室铭(刘禹锡) 5、爱莲说(周敦颐) 6、登幽州台歌(陈子昂) 7、望岳(杜甫) 8、登飞来峰(王安石) 9、游山西村(陆游) 10、己亥杂诗(龚自珍) 11、河中石兽(纪昀) 12、课外古诗词诵读 竹里馆(王维)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逢入京使(岑参) 晚春(韩愈) 泊秦淮(杜牧) 贾生(李商隐)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杨万里) 约客(赵师秀)

1、孙权劝学(《资治通鉴》)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2、木兰诗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

最新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测试题

部编版一上语文第七单元试卷 姓名学号 一、字词大冒险。10% 和亮睡快自立叔笑好师(1)用“”画去读翘舌音的字。 (2)用“o”画出三拼音节。 (3)用剩下的字组成两个词语。 二、我是拼写小能手。16% míng tiān wǒ hé tóng xué qù wǒ 远足,觉得 zì jǐ zhǎng dà le 。 。 qiān lǐ zú xià。 之行,始于。 三、写出下列字的部首。16%w W w .x K 得()快()到()空()彩()点()写()衣()四、辨字组词我最行。12% 自( ) 会()们()白()云()门() 才()明()衣() 木()同()一()五、我会照样子填空。6% 一(幅)画一()白云一()沙滩(喝)水()鞋带()衣服(绿色)的叶子()的太阳()的浪花

六、我会用标点符号。8% ,。!? 1、广场上的人真多啊() 2、到底什么时候才天亮呢() 3、早上()我背着书包上学去() 七、照样子写句子。6% 例:我盼着自己快点长大。 1、盼着。 例:那里的海真的有那么多种颜色吗? 2、吗? 八、读一读,回答问题。(14分) māo shìzhuō lǎoshǔ de néngshǒu tā de ěrduǒ hěn língm ǐn 猫是捉老鼠的能手。它的耳朵很灵敏, néng zhuànláizhuànqù nǎpà shìjíxiǎo de shēngyīn tā yěn?ng jíshí 能转来转去,哪怕是极小的声音,它也能及时 biànchū māo yǒu yīshuāng míngliàng de yǎnjīng jiǎohuá de lǎoshǔ 辩出。猫有一双明亮的眼睛,狡猾的老鼠 táobùguòtā de yǎnjīng māo de húxū xiàng bǎ chǐ néng cèchū gègè 逃不过它的眼睛。猫的胡须像把尺,能测出各个dòngde dàxiǎo māode jiǎozhǎo shàng yǒu fēnglì de zhuǎzi n éng páshù 洞的大小。猫的脚爪上有锋利的爪子,能爬树、tiàoqiáng zhuībǔ lǎoshǔ 跳墙、追捕老鼠。 1、短文有()句话。(2分) 2、短文写了猫的()、()、()和()。(4分)

2020部编语文七年级下册字词详细汇总

2019年部编七年级下册语文生字词1-6单元总汇 1、《邓稼先》杨振宁 元勋.(xūn)奠(diàn)基选聘(pìn)挚(zhì)友宰.割(zǎi) 筹.划(chóu) 彷徨 ..(pang huáng) 仰慕.(mù) 可歌可泣.(qì) 至死不懈(xiè)鲜.为人知(xiǎn) 当之无愧.(kuì) 锋芒毕露家喻.户晓(yù) 妇孺.皆知(rú) 马革裹.尸(guǒ) 鞠躬尽瘁 ....(jū gong jìn cuì) 日曛.(xūn) 铤.而走险(tǐng) 宰割元勋xūn 氢弹qīng 署名开拓当之无愧截然不同难堪仰慕引人注目无垠孕育挚友知人之明阔别大厦震荡热泪满眶罗布泊pō夐xiòng 萦带yíng 黯兮àn xī鲜为人知xiǎn 日曛xūn 铤:疾走。筹划:想办法。 更胜一筹颤chàn抖戈gē壁滩层出不穷殷(yān)红 可歌可泣:值得歌颂,使人感动得流泪,指悲壮的事迹使人非常感动. 鲜xiǎn为人知:很少有人知道. 至死不懈:一直到死也没有松懈过。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鞠躬:弯着身子,表示恭敬、谨慎;尽瘁:竭尽 劳苦;已:停止.指勤勤恳恳,竭尽心力,到死为止. 家喻户晓:家家户户都知道.形容人所共知 锋芒毕露:形容人锐气才华全都显露出来.也比喻人爱逞强显能,好表现自己。毕,全、都。

妇孺皆知:妇女、小孩全都知道.指众所周知。 马革裹尸:用马皮把尸体裹起来.指英勇牺牲在战场. 蓬断草枯:蓬草断了,草枯干了。形容极荒凉。 燕然勒功:燕然,山名。勒功,刻石记功。 2、《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臧克家 衰.微(shuāi) 抱歉秩(zhì)序深宵赫.然(hè) 迭.起(dié)高标锲.而不 舍(qiè)兀兀 ..穷年(wù) 硕(shuò)果目不窥(kuī)园沥.尽心血(lì) 潜.心贯注(qián) 心会神凝.(níng) 迥.乎不同(jiǒng) 一反既.往(jì) 慷慨淋漓 .... lín lí) 气冲斗.牛(dǒu) 群蚁排衙.(yá) 诗兴(xìng)不作: 意思是写诗的兴趣减少了。兴xīng奋典籍籍贯狼藉 地壳(qiào)仰之弥高mí:更高。弥,更加。锲而不舍(qiè):镂刻不停,比喻有恒心,有毅力。锲,刻。炯炯衰微shuāi 望闻问切:中医诊病术语。目不窥园:眼睛不暗中看一看家中的园圃,即专心 致志。足不下楼兀兀(wù wù)穷年:辛辛苦苦地一年到头这样做。兀兀:劳苦的样子。沥尽心血:用尽心思和力量。无暇及此:没有空 闲顾及这些。 遐思瑕疵漂piǎo白深宵(xiāo)云霄(xiāo) 群蚁排衙:文中指整齐地排列着。校对(jiào )校(jiào)补赫然hè:形容令人惊讶或引人注目。楚辞:楚,周朝国名,指流行于这一 时代区域的诗文歌赋。古典新义:指闻一多对《周易》《诗经》《楚辞》等的研究。潜qián心贯注:用心专而深,全部精力都放在上面。心会

部编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教学计划 -教案

第七单元教学计划 一、单元教材简析: 本组共有4篇课文、一个口语交际、和一个语文园地。《文具的家》、《一分钟》通过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小事,教育学生要养成学会收拾自己的文具盒早睡早起的好习惯,《动物王国开大会》、《小猴子下山》引导学生学会把话说清楚,明白做事要一心一意、不能三心二意。“口语交际”引导学生邀请小伙伴一起做游戏,一边说,一边做动作,使别人更明白自己说的话。“语文园地七”包括“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书写提示”“日积月累”“和大人一起读”五个板块。意在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林。 二、单元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会写本组的27个生字,会认59个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4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养成会合理收拾文具、早起早睡的好习惯;运动灵活多样的形式读文,采用独立自学、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合作交流等方式教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主动识字、乐于识字的习惯以及把书写规范、工整、美观的良好愿望,提高识字兴趣,激发对我国语言文字的热爱;明白养成好习惯的重要性。 三、单元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会写本组的27个生字,会认59个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4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养成会合理收拾文具、早起早睡的好习惯;运动灵活多样的形式读文,采用独立自学、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合作交流等方式教学。 四、单元课时安排: 15. 文具的家……………………………………………………………2课时 16. 一分钟………………………………………………………………2课时 17. 动物王国开大会……………………………………………………2课时 18. 小猴子下山…………………………………………………………2课时 口语交际一起做游戏……………………………………………1课时语文园地七………………………………………………………………2课时 1

最新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古诗鉴赏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古诗鉴赏 《竹里馆》王维 1、这首诗写了一种怎样的情景? 诗人在竹林里独自弹琴、长啸、与明月相伴的情景。 2、这首诗一二句写了什么内容?三四句写了什么? 一二句:写诗人“独坐”“弹琴”“长啸”等动作。三四句:写夜静人寂,明月相伴。 3、这首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营造了优美高雅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 4、本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试具体分析。 反衬。以弹琴长啸反衬竹林的寂静,以明月的光影反衬深林的幽暗。 《春夜洛城闻笛》 1、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思念家乡。 2、“暗”和“飞”用得好,说说它在文中的表达效果是什么? “暗”,写出吹笛人吹笛是毫不经意地吹,引起人们无限的感慨。 “飞”字写出出乎听众的意料,使无形的声音形象化。写出了笛音悠远、轻细的特点。 3、第二句中的“散”和“满”字有什么表达效果? “散”字写出了笛声悠扬、深远、飘忽不定情状。 “满”字运用夸张的艺术手法,极写夜之宁静,笛之悠扬,反衬诗人内心闻笛后的孤寂心情。 4、第二句和第四的艺术手法分别是什么?它们的表达效果又是什么? 第二句的艺术手法是夸张。它的表达效果是:极力渲染夜的静谧、笛声的悠扬动听。反衬诗人内心闻笛后的孤寂心情。 第四句的艺术手法是反问。它的表达效果是:加强思乡的感情,有一唱三叹的美学效果。 5、前人评价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为什么“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逢入京使》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表达了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 2、“凭君传语报平安”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理? 表达了诗人挂念亲人而又无可寄托,担心亲人挂念自己的复杂心理 3、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一下前两句所展现的画面。 离开长安已经好多天了,回头一望,只觉长路漫漫,尘烟蔽天.诗人又思念起家乡和亲人,不禁掩面抽泣,泪水很快就沾湿了双袖。 4、“双袖龙钟泪不干”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夸张,表现了思念亲人之情,也为下文写捎书回家“报平安”做铺垫。 5、“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蕴含着怎样的情怀? 一方面有对帝京、故园的相思之情,一方面也表现了诗人开阔豪迈的胸襟。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第七单元教学计划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第七单元教学计划 第七单元教学计划 一、单元教材简析: 本组共有4 篇课文、一个口语交际、和一个语文园地。《文具的家》、《一分钟》通过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小事,教育学生要养成学会收拾自己的文具盒早睡早起的好习惯,《动物王国开大会》、《小猴子下山》引导学生学会把话说清楚,明白做事要一心一意、不能三心二意。“口语交际”引导学生邀请小伙伴一起做游戏,一边说,一边做动作,使别人更明白自己说的话。“语文园地七”包括“识字加油站” “字词句运用”“书写提 示”“日积月累”“和大人一起读”五个板块。意在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林。 二、学情分析: 本单元的课文都是以生活中的故事或者童话古书的形式呈现的,孩子们更感兴趣读。教学本单元的时候,教师要以读促悟,在各种形式的读中让孩子体会故事中包含的道理,切莫一味地对课文进行分析,那样学生会觉得乏味,而且读的任务也得不到落实,有些孩子可能学过课文好几天了,还读得不熟练。另外,在学完本单元后,还可以举行一个课本剧表演比赛,把班里的同学分小组组织表演课本剧,既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三、单元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会写本组的27 个生字,会认59 个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4 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养成会合理收拾文具、早起早睡的好习惯;运动灵活多样的形式读文,采用独立 自学、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合作交流等方式教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主动识字、乐于识字的习惯以及把书写规范、工整、美观的良好愿望,提高识字兴趣,激发对我国语言文字的热爱;明白养成好习惯的重要性。 四、单元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会写本组的27 个生字,会认59 个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4 朗读课文。 2、教学难点:养成会合理收拾文具、早起早睡的好习惯;运动灵活多样的形式读文,采用独立自学、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合作交流等方式教学。

(完整版)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必背诗文

1.《竹里馆》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2.《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3.《逢入京使》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4.《晚春》(韩愈) 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5.《泊秦淮》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6.《贾生》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7.《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杨万里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8.《约客》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9.《登幽州台歌》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泪下。10.《登飞来峰》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11.《望岳》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2.《游山西村》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3.《己亥杂诗(其五)》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4.《陋室铭》唐.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15.《爱莲说》周敦颐(宋代)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