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生物工艺学复习题1

新编生物工艺学复习题1
新编生物工艺学复习题1

新编生物工艺学复习题2

1、绪论

一、生物技术归纳起来可有三个特点

?A生物技术是一门多学科、综合性的科学技术;

?B反应中需有生物催化剂的参与;

?C其最后目的是建立工业生产过程或进行社会服务,这一过程可称为生物反应过程

二、生物催化剂特点

1)优点:A常温、常压下反应,B反应速率大,C催化作用专一,D大幅度提高效率,成本低廉

2)缺点:A稳定性差.B控制条件严格.C易变异

三、近代生物技术的全盛时期(20世纪40年代初至70年代末)的核心技术和产业:

?青霉素工业化生产;

?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和抗生素产业的兴盛以及新的初级代谢产物开发;

?以酶为催化剂的生物转化及酶和细胞固定化技术及应用。

四、现代生物技术建立和发展时期(20世纪70年代开始)

这一时期,主要是以分子生物学为基础的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为特征。

2、生产菌种的来源与菌种选育

1)微生物选择性分离方法大致分为五个步骤:

1、含微生物材料的选择—采样

2、材料的预处理

3、所需菌种的分离

4、菌种的培养5菌种的选择和纯化

理想的工业发酵菌种-优良菌种应符合以下要求:

(1)遗传性状稳定;(2)生长速度快,不易被噬菌体等污染;(3)目标产物的产量尽可能接近理论转化率; (4)目标产物最好能分泌到胞外,以降低产物抑制并利于产物分离; (5)尽可能减少产物类似物的产量,以提高目标产物的产量及利于产物分离; (6)培养基成分简单、来源广、价格低廉; (7)对温度、pH、离子强度、剪切力等环境因素不敏感;(8)对溶氧的要求低,便于培养及降低能耗。

2)液体富集培养,即通过给混合菌群提供一些有利于所需菌株生长,或/和不利于其他菌株生长的条件(供给特殊的基质或加入抑制剂),从而增加混合菌群中所需菌株数量的培养方法。

3)菌种选育是微生物工程的关键技术,主要方法有传统的自然选育、诱变育种、杂交育种以及现代的原生质体融合与基因工程等。

4)自然选育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不经过人工处理,利用菌种的自发突变,选择合适的自发突变(spontaneous mutation)体的古老的育种方法。

5)诱变育种是利用物理、化学或生物诱变剂处理均匀分散的微生物细胞群,促进其突变率大幅度提高,然后采用简便、快速和高效的筛选方法,从中挑选符合育种目的的突变株的育种技术。

6)基因突变根据发生原因可分为自然突变和诱发突变,后者是诱变育种的基础。

7)常用的化学诱变剂根据其作用方式不同分为三种类型。即:(1)与核酸碱基化学反应的诱变剂。(2)碱基类似物(3)移码突变的诱变剂

8)诱变育种一般分为出发菌株的选择、诱变和筛选三个步骤

9)微生物杂交育种(Hybridization)一般是指人为利用真核微生物的有性生殖或准性生殖,或原核微生物的接合、F 因子转移、转导和转化等过程,促使两个具不同遗传性状的菌株发生基因重组,以获得性能优良的生产菌株。10)原生质体融合是通过人工方法,使遗传性状不同的两个细胞的原生质体发生融合,并产生重组子的过程,亦可称为“细胞融合”

11)原生质体融合育种的主要步骤为:选择亲株、制备原生质体、原生质体融合、原生质体再生及筛选优良性状的融合子

12)基因工程育种是用人为的方法将所需的某一供体生物的遗传物质DNA分子提取出来,在离体条件下切割后,把它与作为载体的DNA分子连接起来,然后导入某一受体细胞中,让外来的遗传物质在其中进行正常的复制和表达,从而获得新物种的一种崭新的育种技术。

13)菌种的保藏方法有:斜面低温菌种保藏法、液体石蜡封藏法、真空冷冻干燥保藏法、液氮超低温保藏法、沙土保藏法

3、微生物代谢调节与控制

1).微生物自我调节部位:①细胞膜的屏障作用(多数亲水分子)和通道;②控制通量,调节酶量和改变酶分子活性;

③限制基质的有形接近,可存在于不同细胞

器各个代谢库中,其酶量差别大。

2)大肠杆菌糖代谢过程中,许多酶都有激活剂和抑制剂,共同控制糖代谢。

3)酶活性的调节:是指在酶分子水平上的一种代谢调节,它是通过改变现成的酶分子活性来调节新陈代谢的速率,包括酶活性的激活和抑制两个方面。

4)酶活性调节的机制概括起来有:共价修饰;变构效应;缔合或解离和竞争性抑制

5)酶活性共价修饰调节:

6)在其他酶的催化下,酶蛋白肽链上的一些基团可与某种化学基团发生共价结合或解开,从而改变酶的活性,此过程称为共价修饰。

最常见的共价修饰方式有:磷酸化-脱磷酸化,-SH - -S-S-,乙酰化-脱乙酰化,腺苷化-脱腺苷化等。

分为可逆与不可逆两种:

可逆性共价修饰酶通常同时存在活性和非活性两种状态。在两种不同的酶的催化下发生共价修饰(covalent modification)或去修饰,从而引起酶分子在有活性形式与无活性形式之间进行相互转变。

如蛋白激酶的磷酸化与脱磷酸化

再如:柠檬酸裂解酶的乙酰化:乙酰-酶+柠檬酸?柠檬酸-S-酶+乙酸柠檬酸-S-酶?乙酰-酶+草酰乙酸

7)酶原的激活过程通常是无活性的酶原蛋白一级结构的改变,被相应的蛋白酶作用,切去一小段肽链,该过程属于( B )

A可逆的共价修饰,B不可逆的共价修饰,C竞争性抑制,D酶结构改造

7) 酶活性的变构调节(allosteric regulation):

当底物或调节物与酶分子中的别构中心结合后,能诱导出或稳定住酶分子的某种构象,使酶活性中心与底物的结合与催化作用受到影响,从而调节酶的反应速度及代谢过程。

变构酶通常为代谢途径的起始关键酶,而变构剂则为代谢途径的终产物。

变构剂一般以反馈(feedback)方式对代谢途径的起始关键酶进行调节,最常见的负反馈调节别构酶举例:天冬氨酸转氨甲酰酶,简称ATCase

8)酶合成的调节是一种通过调节酶的合成量进而调节代谢速率的调节机制,这是一种在基因水平上(在原核生物中主要在转录水平上)的代谢调节。

9)酶合成的诱导

在某种化合物(包括外加的和内源性的积累)作用下,导致某种酶合成或合成速率提高的现象。

10)按酶合成对底物的依赖性,微生物体内的酶可分为组成酶和诱导酶两类。

酶合成的诱导分为两大类:同时诱导:即当诱导物加入后,微生物能同时或几乎同时诱导几种酶的合成,它主要存在于短的代谢途径中。例如,将乳糖加入到E.coli培养基中后,即可同时诱导出β-半乳糖苷透性酶、β-半乳糖苷酶和半乳糖苷转乙酰酶的合成;

顺序诱导:即先合成能分解底物的酶,再依次合成分解各中间代谢物的酶,以达到对较复杂代谢途径的分段调节。

11)酶合成的阻遏

12)在微生物的代谢过程中,当代谢途径中某末端产物过量时,通过阻遏作用来阻碍代谢途径中包括关键酶在内的一系列酶的生物合成,从而更彻底地控制代谢和减少末端产物的合成的过程。

阻遏的类型主要有末端代谢产物阻遏和分解代谢产物阻遏两种。

(1)、反馈抑制和反馈阻遏

反馈抑制:生物合成途径的最终代谢物抑制该途径的前面第一或第二个酶的作用(活性)。

反馈阻遏:抑制酶的形成,是由途径终点产物或其衍生物施行的,影响由支点到终点的酶。

(2)、这两种机制都是调节途径终点产物的生产速率以配合大分子合成的速率。最终产物的阻遏和终点产物的抑制作用是相辅相成的。

(3)、反馈抑制剂是终点产物而不是其衍生物。与经典的竞争性抑制作用不同。

(4)、反馈阻遏作用是一广泛现象。它调节氨基酸、嘌呤、嘧啶核苷酸和维生素等分子的合成。受反馈阻遏作用控制的酶,是R基因编码阻遏物蛋白。

11)代谢系统的分子控制机制

原核基因操纵子分两类:

一类是诱导型操纵子,只有当存在诱导物(一种效应物)时,其转录频率才最高,并随之转译出大量诱导酶,出现诱导现象。

另一类是阻遏型操纵子,只有当缺乏辅阻遏物(一种效应物)时,其转录频率才最高。由阻遏型操纵子所编码的酶的合成,只有通过去阻遏作用才能起动。

13)次级代谢物生物合成的步骤:

14)1、养分的摄入2、通过中枢代谢途径,养分转化为中间体。3、小分子构建单位(前体)合成。4、改变其中的一些中间体5、这些前体进入次级代谢产物合成的专有途径

15)6、在主要骨架形成后,作最后的修饰,成为产物。

16)微生物代谢的前体:加入到发酵培养基中的某些化合物能被直接结合到产物分子中区,而自身的结构无多大变化,且具有促进产物合成的作用。

1、起抗生素建筑材料的作用:丙酮酸是重要的中间体。

丙酮酸→乙酰CoA→羧化得丙酰CoA→聚酮化物,该物是四环素族、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主要构成单位。

中间体转化为次级终产物需要经过三个过程:生物氧化与还原、生物甲基化、生物卤化。

许多次级代谢产物是由不同的中间体作为建筑材料合成的。而这些中间体来源于许多分支代谢。

2、诱导抗生素生物合成:

α-氨基己二酸提高青霉素的发酵单位

苯乙酸提高苄青霉素的发酵单位

L-缬氨酸是环孢菌素A的前体和诱导物

丙醇诱导红霉素链霉菌乙酰CoA羧化酶,促进红霉素合成。

3、前体与诱导物的区别

诱导物在生长期或生产期前起作用,前体在生产期起作用;

诱导物可以被非前体的结构类似物取代;

诱导物的诱导系数特别高。

把前体引入次级代谢物生物合成的专有途径关键酶

17)次级代谢物结构的后几步修饰常见的有:氧化卤化氨化甲基化羟基化糖基化酰化

18)复合抗生素链霉素的装配过程:

19)dTDP双氢链霉糖+链霉胍→拟二糖,双氢链霉糖基转移酶催化此反应。

20)之后,拟二糖+XDP-N-甲基-L-葡萄糖胺缩合成双氢链霉素-6-磷酸酯,再经氧化成为链霉素-6磷酸酯再经水解成为链霉素

21)次级代谢产物往往是一组结构相似的化合物,是因为( A )

A参与次级产物的酶的基质专一性不强,B参与次级产物的酶有很强的基质专一性

C前体种类繁多,D变构酶的作用

22)短链脂肪酸为前体的抗生素的合成步骤:

23)第一步:形成链状聚酮化物,初始前体活性丙酸和丙二酸首先转化为乙酰辅酶A和丙二酰辅酶A,或其衍生物,然后脱羧缩合成聚酮体。反应位置在胞膜表面的酶处进行。

24)第二步:链状聚酮化物在次级代谢途径被还原,引入双键或三键产生多烯或多炔类抗生素。也可以进入初级代谢途径合成脂肪酸

25)第三步:部分还原的聚酮化物链经环化作用形成大环内酯或经重复环化生成四环素或蒽环类抗生素。

26)以氨基酸为前体的抗生素

主要有青霉素、头孢菌素、环丝氨酸和肽类抗生素。

前体氨基酸:合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经修饰的氨基酸(D-氨基酸、N-或β-甲基化氨基酸、β-氨基酸、亚氨基酸、前体氨基酸如α-氨基己二酸);与其他代谢物(如糖、脂肪酸)相结合的氨基酸。

肽类抗生素合成机制与蛋白质不同,无转录、无核糖体、无转移RNA和信使RNA。

青霉素合成的前体:α-氨基己二酸、L-半胱氨酸和L-缬氨酸。

青霉素G侧链前体有:苯乙酸、苯乙胺、苯乙酰胺和苯乙酰甘氨酸,适量参入提高产量,过多有毒性。

27)代谢工程是指借某些特定生化反应的修饰来定向改善细胞的特性或运用重组DNA技术来创造新的化合物

4.培养基

1)培养基通常指人工配制的适合微生物生长繁殖或积累代谢产物的营养基质。

2)适宜大规模发酵培养基的特点:1、能满足产物最经济的合成2、发酵后形成的副产物尽可能少3、培养基的原料应因地制宜、价格低廉、资源丰富、性能稳定、保证供应、适宜大规模贮藏。4、所选培养基应该符合整体工艺要求,不影响通气、提取、纯化及废物处理。

3)培养基的用途:

筛选菌种、保藏菌种、检验杂菌、培养种子、发酵生产等

4)天然培养基(natural medium)

5)凡利用生物的组织、器官及其抽取物或制品配成的培养基,称为天然培养基。

6)常见的天然培养基成分有:麦芽汁、肉浸汁、鱼粉、麸皮、玉米粉、花生饼粉、玉米浆及马铃薯等。实验室常用牛肉膏、蛋白胨及酵母膏等。

7)合成培养基(synthetic medium) :使用成分完全了解的化学药品配制而成的培养基称为合成培养基。

8)半合成培养基(semi-defined medium)

9)由部分天然材料和部分已知的纯化学药品组成的培养基称为。

10)液体培养基用途:

11)用于:大规模工业生产;实验室摇瓶试验;微生物生理代谢研究。

12)常用的固体培养基凝固剂有:琼脂、明胶、硅胶

13)选择性培养基:就是根据某种微生物的特殊营养要求或其对某化学、物理因素的抗性而设计的培养基。

14)基本培养基又称最低限度培养基,指能满足某菌种的野生型(原养型)菌株最低营养要求的合成培养基。

15)完全培养基:在基本培养基中加入富含氨基酸、维生素、碱基等生长因子的营养物质,如蛋白胨、酵母膏等,就可满足各种营养缺陷型的生长需求,这种培养基称为完全培养基(Complete Medium,CM)

16)培养基的营养成分及其功能:1.碳源(Carbon source)【糖类、脂肪、有机酸】:

能源物质,构成菌体和代谢产物

17) 2.氮源(Nitrogen source)【无机氮源:氨水、硫酸铵、尿素、硝酸钠;有机氮源:豆饼粉、麦麸、玉米浆、蛋白胨;发酵菌丝体、酒糟】:

构成菌体和代谢产物,硝化细菌的能源物质

18) 3.无机盐类(Mineral nutrition)【 P、Mg、S、Fe、K、Na、Pb、Cl、Zn、Co、Mn等】:

维持酶活力,调节渗透压、pH值、电位等

19) 4.特殊生长因子【生物素、硫胺素、肌醇等】:

构成辅酶的组成部分,促进生命活动

20) 5.水:溶解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

21)下列物质中属速效碳源的物质是( B )

A玉米浆、B葡萄糖、C淀粉、D明胶

22)下列物质中属于速效氮源的物质是( B )

A玉米浆、B、氨水、C蛋白胨、D葡萄糖

5、培养基灭菌

1)灭菌的概念:是指用物理的和化学的方法杀灭或去除物料和设备中一切有生命物质的过程。

2)发酵过程防止杂菌污染的措施:1、设备灭菌并确保无泄漏;2、所用培养基必需灭菌;3、通入的空气必需除菌处理;4、种子无污染,确保纯种;5培养过程中加入的物料必需灭菌并确保加入过程无污染。

3)常规加压灭菌法

4)盛有适量水的加压蒸汽灭菌锅加热煮沸,彻底驱尽冷空气后将锅密闭,再继续加热至121℃(压力为1kg/cm2或或15磅/英寸2 ),时间维持15~20分钟,也可采用在较低的温度(115℃,即/cm2或10磅/英寸2)下维持35分钟的方法。

5)连续加压灭菌法主要操作:将培养基在发酵罐外连续不断地进行加热、维持和冷却,然后才进入发酵罐。培养基一般在135~140℃下处理5~15秒钟。

6)对数残留定律:在一定温度下,微生物的受热死亡符合单分子反应动力学即微生物的热死亡速率与任一瞬间残存的

活菌数成正比。热死亡动力学方程 dN/dτ =-KN

7)式中: N------- 残存的活菌数(个)

8)τ-------- 灭菌时间(min)

9) K------- 杀菌速率常数(min-1)或叫死亡速率常数。

10) dN/dτ------- 菌的瞬时变化率,即死亡速率。

11)在具体的理论灭菌时间计算时,将上式积分和转换得:

12)τ =(1/k)ln(No/Ns)

13)τ---灭菌时间(秒)

14)k---反应速度常数,或灭菌速率常数(min-1)或叫死亡速率常数。 K是判断微生物受热死亡难易程度的基本依据,其大小与微生物的种类和加热温度有关(s-1)

15)No---灭菌开始时,污染的培养基中杂菌个数(个/ml)

16)Ns---经过灭菌时间T后,残存活菌个数(个/ml,一般取个。)

只随灭菌温度变化的灭菌速度常数的简化计算公式: lgk=-14845/T+。

17)工业上湿热灭菌分为分批灭菌和连续灭菌

18)一台连续灭菌设备流量G=6m3/h,发酵罐装料容积40m3,原始污染度107个/ml,要求灭菌程度Ns=10-3个/批,灭菌温度T=131℃,此温度下k=,试求维持时间τ及维持罐的装料容积v约需多少

19)发酵生产中制备无菌空气的大致过程:

空气→空压机→贮气罐→冷却→除油水→→加热→

空气预处理

总过滤器→分过滤器→→无菌空气

空气过滤

20)空气过滤除菌介质:1、棉花:2、玻璃纤维:3、活性炭:4、超细玻璃纤维纸:5、石棉滤板:。6、烧结材料过滤介质:聚乙烯醇过滤板。7、新型过滤介质:微孔滤膜

6种子的扩大培养

1)种子扩大培养:是指将保存在砂土管、冷冻干燥管中处于休眠状态的生产菌种接入试管斜面活化后,在经过扁瓶或摇瓶及种子罐逐级放大培养而获得一定数量和质量的纯种过程。

2)种子制备的过程大致可分为:实验室种子制备阶段;生产车间种子制备阶段

3)种龄:是指种子罐中培养的菌丝体开始移入下一级种子罐或发酵罐时的培养时间。

4)接种量:是指移入的种子液体积和接种后培养液体积的比例

5)优良的种子细胞或菌体的菌丝形态、菌丝浓度和培养液外观(色素、颗粒等):

6)单细胞:菌体健壮、菌形一致、均匀整齐,有的还要求有一定的排列或形态;

7)霉菌、放线菌:菌丝粗壮、对某些染料着色力强、生长旺盛、菌丝分枝情况和内含物情况好。

7发酵过程的工艺控制

1)发酵的概念:

原指在厌氧条件下,葡萄糖通过酵解途径生乳酸或乙酸、乙醇的分解代谢过程。

现在,广义的发酵是指:微生物把一些原料养分在合适的条件下,经特定的代谢转变成所需产物的过程。

2)一般来说,微生物学的生长和培养方式可以分为:分批培养连续培养补料分批培养

3)分批培养又称分批发酵,是指在一个密闭系统内 ,营养物和菌种一次加入进行培养,直到结束放出,中间除了空气进入和尾气排出,添加消泡剂和调节pH, 与外部没有物料交换, 属于非稳态过程

4)分批培养过程中,随着微生长细胞和底物、代谢物的浓度等的不断变化,微生物垢生长可分为停滞期、对数生长期、稳定期和死亡期等四个阶段

5)生长关联类型在分批培养过程中根据产物生成是否与菌体生长同步的关系,将微生物产物形成动力学分为与生长有联系的和与生长无联系的类型

q P=Y P/Xμ和dP/dt=βX

6)静止期的菌浓:静止期的菌浓与初始的基质浓度成正比关系X=Y x/s(So-St),

7)写出Monod方程和Ks的意义μ=μm S/(Ks+S) Ks为饱和常数(mg/L), 其物理意义:当比生长速率为最大比生长速率一半时的限制性营养物质浓度。它的大小表示了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亲合力大小。KS

越大,表示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亲和力越小;反之就越大。

8)补料分批培养:指在分批培养过程中,间歇或连续地补加新鲜培养基的培养方法,是介于分批培养过程与连续培养过程之间的一种过渡培养方式。

准稳态的特点:输入的基质等于消耗的基质,故dS/dt=0;虽然培养液中的总菌量XT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但细胞浓度Xt并未提高,即dX/dt=0,因此μ=D。这种情况称为准稳态。

?补料分批保持准稳态的条件:

? D<μmax;Ks?So

?补料分批的参数特征:

?1、dS/dt=0,输入的基质等于消耗的基质

?2、细胞浓度Xt并未提高,dX/dt=0

?3、μ=D,D=F/(Vo+Ft)

9)连续培养指以一定的速度向培养系统内添加新鲜的培养基,同时以相同的速度流出培养液,从而使培养系统内培养液的液量维持恒定,使微生物细胞能在近似恒定状态下生长的微生物培养方式。

10)连续培养的特点在连续培养过程中,微生物细胞所处的环境条件,如营养物质的浓度、产物的浓度、PH值以及微生物细胞的浓度、比生长速度等可以自始至终基本保持不变,甚至还可以根据需要来调节微生

物细胞的生长速度,因此连续培养的最大特点是微生物细胞的生长速度、产物的代谢均处于恒定状态,可

达到稳定、高速增微生物细胞或产生大量代谢产物的目的

连续培养只要控制D,即改变培养基的供给量F,就可以控制μ在任意可调水平,而μ是微生物的特性参数,在分批培养过程中,是一个无法控制的参数,而在连续培养过程中,通过控制操作状态参数D来调控μ,因而称此类反应器为外控式的微生物反应器

11)微生物代谢参数按性质分可分三类:

12)物理参数:温度、搅拌转速、空气压力、空气流量、溶解氧、表观粘度、排气氧(二氧化碳)浓度等

13)化学参数:基质浓度(包括糖、氮、磷)、pH、产物浓度、、核酸量等

14)生物参数:菌丝形态、菌浓度、菌体比生长速率、呼吸强度、基质消耗速率、关键酶活力等

15)补糖的依据:残糖量、pH值、Qc、菌浓和形态、粘度、溶氧、尾气中O2和CO2的含量、发酵液的总体积补糖量控制的经验方法是:根据经验,以最高产量的罐批的加糖率为指标,并依据菌体浓度、一定时间内的糖比消耗速率和残糖等加以修正。

例:

青霉素发酵开始补糖在残糖降至%, pH开始回升时补糖。补糖量以最高罐批经验量为参考。

前期0—40h 中期40—90h 后期90以后

每小时加糖量 %% % - % % %

16)发酵工艺中,氮源浓度的控制措施:

17)控制基础培养基中的配比。

18)通过补加氮源。

19)发酵工艺控制过程中,磷酸盐浓度的控制原则:一般在基础培养基中采用适宜浓度。对于初级代谢产物,磷酸盐浓度采用足量;对于次级代谢产物,磷酸盐浓度采用生长亚适量。

20)过高的比生长速率和过高的菌体浓度造成的不利影响

1、μ过高,S消耗过快,有限的营养基质只能用于生长,而不足于产物合成。

2、有毒中间产物的快速积累,会改变菌体的代谢途径,抑制产物合成。

3、 X过高,增加OUR,且发酵液粘度增大,减小OTR。

CL减小,抑制菌体生长和产物合成。

最适μ为等于或稍大于μC

OUR=OTR时的菌体浓度为最适菌体浓度

在发酵过程中,控制目标为保持稳定的临界菌体浓度和临界比生长速率,以维持呼吸临界溶氧浓度为前提的耗氧速率与供氧速率的平衡,从而使产物合成速率和比速率达到最大值。

21)温度对发酵的影响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影响发酵反应的速率,二是影响发酵反应的方向

四环素产生菌金色链霉菌同时产生金霉素和四环素,当温度低于300C时,这种菌合成金霉素能力较强;温度提高,合成四环素的比例也提高,温度达到350C时,金霉素的合成几乎停止,只产生四环素。这说明温度影响发酵反应的方向

温度还影响基质溶解度,氧在发酵液中的溶解度也影响菌对某些基质的分解吸收。

22)发酵热是引起发酵过程温度变化的原因,用公式表示发酵热的影响因素:发酵热就是发酵过程中释放出来的净热量Q发酵=Q生物+Q搅拌-Q蒸发-Q辐射

在发酵过程中,菌体不断利用培养基中的营养物质,将其分解氧化而产生的能量,其中一部分用于合成高能化合

物(如ATP)提供细胞合成和代谢产物合成需要的能量,其余一部分以热的形式散发出来,这散发出来的热就叫生物热。

微生物进行有氧呼吸产生的热比厌氧发酵产生的热多

在培养初期,菌体处于适应期,菌数少,呼吸作用缓慢,产生热量较少。

菌体在对数生长期时,菌体繁殖迅速,呼吸作用激烈,菌体也较多,所以产生的热量多,温度上升快,必须注意控制温度。

培养后期,菌体已基本上停止繁殖,主要靠菌体内的酶系进行代谢作用,产生热量不多,温度变化不大,且逐渐减弱。如果培养前期温度上升缓慢,说明菌体代谢缓慢,发酵不正常。如果发酵前期温度上升剧烈,有可能染菌,此外培养基营养越丰富,生物热也越大。

23)发酵过程温度的选择有什么依据

1、根据菌种及生长阶段选择,在发酵前期由于菌量少,发酵目的是要尽快达到大量的菌体,取稍高的温度,促使菌的呼吸与代谢,使菌生长迅速;

在中期菌量已达到合成产物的最适量,发酵需要延长中期,从而提高产量,因此中期温度要稍低一些,可以推迟衰老。因为在稍低温度下氨基酸合成蛋白质和核酸的正常途径关闭得比较严密有利于产物合成。

发酵后期,产物合成能力降低,延长发酵周期没有必要,就又提高温度,刺激产物合成到放罐。

2、根据培养条件选择,温度选择还要根据培养条件综合考虑,灵活选择。

通气条件差时可适当降低温度,使菌呼吸速率降低些,溶氧浓度也可髙些。培养基稀薄时,温度也该低些。因为温度高营养利用快,会使菌过早自溶。。

3、根据菌生长情况菌生长快,维持在较高温度时间要短些;菌生长慢,维持较高温度时间可长些。24)发酵过程pH变化的原因

1、基质代谢

(1)糖代谢特别是快速利用的糖,分解成小分子酸、醇,使pH下降。糖缺乏,pH上升,是补料的标志之一(2)氮代谢当氨基酸中的-NH2被利用后pH会下降;尿素被分解成NH3,pH上升,NH3利用后pH下降,当碳源不足时氮源当碳源利用pH上升。

(3)生理酸碱性物质利用后pH会上升或下降

2、产物形成

某些产物本身呈酸性或碱性,使发酵液pH变化。如有机酸类产生使pH下降,红霉素、洁霉素、螺旋霉素等抗生素呈碱性,使pH上升。

3、菌体自溶,pH上升,发酵后期,pH上升。

pH对发酵的影响

(1)pH影响酶的活性。当pH值抑制菌体某些酶的活性时使菌的新陈代谢受阻

(2)pH值影响微生物细胞膜所带电荷的改变,从而改变细胞膜的透性,影响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及代谢物的排泄,因此影响新陈代谢的进行

(3)pH值影响培养基某些成分和中间代谢物的解离,从而影响微生物对这些物质的利用

(4)pH影响代谢方向 pH不同,往往引起菌体代谢过程不同,使代谢产物的质量和比例发生改变。例如黑曲霉在pH2~3时发酵产生柠檬酸,在pH近中性时,则产生草酸。谷氨酸发酵,在中性和微碱性条件下积累谷氨酸,在酸性条件下则容易形成谷氨酰胺和N-乙酰谷氨酰胺

pH对菌体生长影响比产物合成影响小

例青霉素:菌体生长最适~,产物合成最适~

四环素:菌体生长最适~,产物合成最适~

克拉维酸发酵中存在问题是在pH低时菌体生长受抑制,在高pH时克拉维酸要分解,如何解决

由于CA生产的最适pH和减少CA分解的pH各不相同,因此在分批发酵中应用了pH变换策略,使发酵pH由中性pH7.0变换为酸性。

在发酵前期,在细胞生长和产生CA期间控制,4d后,当CA产量达最高值时,变换pH为,以减少CA分解。最高CA浓度可保持24h。由于改变pH,使CA分解速率明显降低。

25)发酵过程的pH控制可以采取哪些措施1、调节好基础料的pH。2、在基础料中加入维持pH的物质,3、通过补料调节pH。 4、当补料与调pH发生矛盾时,加酸碱调pH。5、发酵的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pH值26)过高的比生长速率和过高的菌体浓度造成的不利影响

1、μ过高,S消耗过快,有限的营养基质只能用于生长,而不足于产物合成。

2、有毒中间产物的快速积累,会改变菌体的代谢途径,抑制产物合成。

3、 X过高,增加OUR,且发酵液粘度增大,减小OTR。C L减小,抑制菌体生长和产物合成。

最适μ为等于或稍大于μC

OUR=OTR时的菌体浓度为最适菌体浓度

在发酵过程中,控制目标为保持稳定的临界菌体浓度和临界比生长速率,以维持呼吸临界溶氧浓度为前提的耗氧速率与供氧速率的平衡,从而使产物合成速率和比速率达到最大值。

21 比耗氧速度或呼吸强度(QO2):单位时间内单位重量的细胞所消耗的氧气,mmol O2·g菌-1·h-1

摄氧率(r):单位时间内单位体积的发酵液所需要的氧量。mmol O2·L-1·h-1 。

r= QO2 .X

CCr: 临界溶氧浓度, 指不影响呼吸所允许的最低溶氧浓度,又称临界氧值。

影响需氧的因素:1、微生物的种类:如需氧菌与兼性厌氧菌耗氧量不同;同样是需氧菌,细菌、放线菌和真菌的耗氧量不同,如产黄青霉的 QO2=、啤酒酵母的 QO2=,大肠杆菌 QO2=

一般来说,细胞越简单,生长速度就越快 QO2就越高。

2、不同的生长阶段:延迟期QO2 低,对数生长期QO2高,稳定期QO2不再增加。菌体生长期的耗氧率大于产

物合成期。因此培养液的QO2达到最大值时,培养液中菌体的浓度也达到了最大值。

3、培养基的组成:培养基中碳源的种类和浓度对微生物的需氧量影响尤为重要。一般地,在一定范围内,QO2随

碳源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其他也有影响。

4、培养条件:温度越高,营养成分越丰富QO2的临界值越高;当PH最适时,微生物的需氧量最大。

5、二氧化碳浓度:浓度高时影响菌体呼吸

6、培养液中溶解氧浓度CL大于CCr时,正常发酵;CL小于CCr时,影响发酵。

发酵液中氧的传递方程:dc/dt=Kla(c*-c L),各项的意义:dc/dt单位时间内发酵液中溶氧浓度的变化,mmolO2/;Kla 为以(C*-C)为推动力的液相体积氧传递系数 h-1;c*为氧在水中的饱和浓度mmol/L; c L为发酵液中溶氧浓度,mmol/L.

由上式可见:凡是使Kla和c*增加的因素都可以使发酵供氧改善。

溶氧控制的一般策略:

前期大于临界溶氧浓度,有利于菌体生长,中后期满足产物的形成。

21)呼吸商:耗氧速率OUR可通过热磁氧分析仪或质谱仪测量进气和排气中的氧含量计算而得,并最终计算出呼吸商RQ=CER/OUR

RQ可以反映菌的代谢情况,酵母发酵,RQ=1,糖有氧代谢,仅生成菌体,无产物形成;RQ>,糖经EMP生成乙醇

发酵前期的RQ值小于1;发酵中期RQ值略有增加,糖代谢不仅用于生长,也用于维持和产物合成;发酵后期,产物的还原性比基质大时,RQ值增大,产物的氧化性比基质大时,RQ值减小。

21) 工业上常用的化学消泡剂的类型:天然油脂类;高碳醇、脂肪酸和酯类;聚醚类;硅酮类(聚硅油类)

27)染菌的途径有哪些1、设备渗漏2、空气带菌3、种子带菌4、灭菌不彻底5、技术管理不善

总染菌率%=

发酵液消泡方法:

–改变培养基成份,减少通气,选育新生产种

化学法:添加消泡剂(油类等),应用面广

机械法:靠机械强烈振动,压力的变化,使气泡破裂,或借助机械力将排出气体中的液体加以分离回收

中医护理学基础100题

五禽戏的创立者华佗 被称为刚脏的是肝 下列具有表里关系的经脉是足阙阴与足少阳经 五化中,属于火的是长 治疗和护理疾病的基本原则是调整阴阳, 恢复其相对平衡 失眠兼见潮热盗汗,腰膝酸软者,多为心肾不交 “阳胜则阴病”,用下列那种理论解释为宜阴阳消长平衡 下列不属于津液范畴的是痰饮 脾的生理功能有主运化/主升清/主统血 气化是指通过气的运动产生各种变化 属于阴中之阴的时间是前半夜 泻南补北法是指泻心补肾法 七情致病的特点有直接伤及内脏/影响脏腑气 机/情志变化与病势相关 经络的主要组成部分十二经脉 目睛斜视多为肝风内动 与血液正常运行有关的因素有脉管的完整性/气的推动/气 的固摄/心肝脾等脏的功能/ 血液自身清浊 诊寸口脉,右寸候肺 与血液生成无关的是自然界清气 期的生理功能有推动作用/温煦作用/防御 作用/固摄作用/气化作用 五脏中以升为健的脏是脾 在液为唾的脏是肾 属于六腑的有胆/胃/三焦/膀胱 数脉的主病是热证 寒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为阴邪,易伤阳气/其性凝

滞,主用/其性收引 湿证患者面色多表现为黄色 格阴的本质是真热假寒 过度安逸易导致的病理变化是气血运行不畅 均属于肝系统的是胆/筋/目/爪 脾在体合肉 下列哪项症状属于假神面赤如妆 神识不清,胡言乱语,声高有力,称为谵语 行气利水并用治水肿的依据是气能行津 与肺相表里的六腑是大肠 被称为百病之长的六淫邪气是风邪 呕吐清水痰涎,多属痰饮 机体精神活动的物质基础是血 具有主决断的脏腑是胆 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舌苔白腻,主病是痰饮证 五行制化关系中,异常的是相乘/相侮 宗气的盛衰可诊察虚里穴 潮热多见于阳明实证/湿温病/阴虚 证 卫气的生理功能是防御、温煦、调控 人体组织结构中,属于阳的是六腑 大实有羸状是指真实假虚 望络脉通用的年龄是3岁内 灰黑苔主病是热极或寒极 瘀血疼痛的性质多是刺痛 肝主流泄的功能体現在调畅气机/促进血液运 行/调解情志/促进肠胃 运化 性质精纯, 灌注于脉中之气是营气 水火既济概括的是哪两个脏腑的关系心与肾

新编生物工艺学思考题

生物工艺学 1.生物技术:是“应用自然科学和工程学的原理,依靠生物作用剂的作用将物料进行加工以提供产品或用以为社会服务”的技术。 2.生物技术发展的四个时期的代表性技术和产品:①经验生物技术时期(面包啤酒酸奶麻沸散);②近代生物技术建立时期(300倍显微镜巴斯德消毒法疫苗生产乳酸酒精发酵青霉素有机溶剂); ③近代生物技术全盛时期(青霉素投产抗生素氨基酸核苷酸维生素);④现代生物技术建立和发展时期(基因工程单克隆抗体动植物细胞培养技术转基因动植物)。 1.微生物选择性分离方法步骤:①含微生物材料的选择;②材料的预处理;③所需菌种的分离;④菌种的培养;⑤菌种的选择和纯化。 2.菌种的选育方法:①自然育种;②诱变育种;③抗噬菌体菌种的选育;④杂交育种;⑤原生质体融合;⑥DNA重组技术。 3.诱变选育的经典流程(包括诱变和筛选):出发菌种→斜面→单孢子悬液→诱变处理→稀释涂平板→挑取单菌落传种斜面→摇瓶初筛→挑出高产斜面→留种保藏菌种→传种斜面→摇瓶复筛→挑出高产菌株作稳定性试验和菌种特性考察→放大罐试验,中试考察→大型投产 4.原生质体融合技术与其它筛选方法相比较有哪些优点:①去除了细胞壁的障碍,亲株基因组直接融合、交换,实现重组,不需要有已知的遗传系统;②原生质体融合后两亲株的基因组之间有机会发生多次交换,产生各种各样的基因组合而得到多种类型的重组子;③重组频率特别高,因为聚乙二醇作助溶剂;④可以和其它育种方法相结合,

把由其它方法得到的优良性状通过原生质体融合再组合到一个单株中;⑤可以用温度、药物、紫外线等处理、钝化亲株的一方或双方,然后使之融合,再在再生菌落中筛选重组子。 5.DNA重组技术的基本过程:①含目的基因的DNA片段的准备;②载体;③含目的基因的DNA片段与载体相连接;④将重组分子送入受体细胞,并于其中复制、扩增;⑤筛选出带有重组DNA分子的转化细胞; ⑥鉴定外源基因的表达产物。 6.菌种常见保存方法及其特点:①斜面冰箱保存法(短期、过渡的方法 3~6月);②沙土管保藏法(适合于产孢子或者芽孢的微生物一年左右);③菌丝速冻法(不产孢子或芽孢的微生物);④石蜡油封存法(适用于不能利用石蜡油作碳源的细菌、霉菌、酵母菌等微生物的保存期一年左右);⑤真空冷冻干燥保藏法(快速将细胞冻结,保持细胞完整,且对各种微生物都适用五年左右);⑥液氮超低温保藏法(适用范围最广保存期最长)。 1.微生物代谢调节控制部位:养分的吸收排泄、限制基质与酶的接近,控制代谢流程。 2.微生物次级代谢特征:1.种类繁多,结构特殊,含有不常见的化合物 2.含有少见的化学键 3.一种微生物所合成的次级代谢物往往是一组结构相似的化合物 4.一种微生物的不同菌株可以产生分子结构迥异的次级代谢物 5.次级代谢产物的合成比生长对环境因素更敏感3.次级代谢物的生物合成步骤:①养料的摄入;②通过中枢代谢途径养分转化为中间体;③小分子建筑单位(次级代谢物合成的前体)的生物合成;④如有必要,改变其中的一些中间体;⑤这些前体进入次

南昌大学 生物工艺学题库

名次解释: 1、下游过程:生物工程中的一个重要部分生物物质的分离,其目的是把生物反应液内的有用物质分离出来,获得所需的目的产品 2、离心分离因数 3、高压匀浆法:属于液体剪切破碎方法之一,是借助于高压匀化作用的液体剪切作用使细胞破碎。高压匀化是通过碰撞、剪切、空化和高速作用的综合效应来起作用的。 4、喷雾干燥:喷雾干燥是用雾化器将原料液分散成细小雾滴,并用热空气与雾滴直接接触的方式进行干燥而获得粉粒状产品的一种干燥过程。 5、细胞破碎率:定义为被破碎细胞的数量占原始细胞数量的百分比数,即:S=[(N0-N)/N0]*100 6、热沉淀:在较高温度下,热稳定性差的蛋白质很容易变性,变性后的蛋白质溶解度很小,容易沉淀,利用这一现象,可根据蛋白质间的热稳定性差别,进行蛋白质的选择性热沉淀,分离纯化热稳定性高的目标产物 7、透析:穿过膜的选择性扩散过程。可用于分离分子量大小不同的溶质,低于膜所截留阈值分子量的物质可扩散穿过膜,高于膜截留阈值分子量的物质则被保留在半透膜的另一侧。 8、反渗透:当渗透过程进行达到平衡时,若在溶液的液面再施加一个大于溶液渗透压的压力时,溶剂将与原来的渗透方向相反,开始从溶液向溶剂一侧移动,这就是反渗透 9、分配系数:在一定温度、压力下,溶质分布在两个互不相容的溶剂里,达到平衡后,它在两相的浓度之比成为分配系数。可用下式表示:K=C1/C2。K为分配系数;C1为分配平衡时在萃取相中的溶质浓度;C2为分配平衡时在萃余相中的溶质浓度。 10、双水相萃取:又称水溶液两相分配技术,双水相萃取的特点是能够保留产物的活性,整个操作可以连续化。是近年来出现的极有前途的新型分离技术。11、离子交换树脂:有机高分子离子交换剂,包括合成离子交换剂和天然有机大分子离子交换剂,通常是一种典型的凝胶,一般统称为离子交换树脂。 12、大孔树脂:孔道直径应比扩散离子大三倍以上,基本特点是在整个树脂内部,无论干、湿或收缩、溶胀都存在着比一般凝胶剂更多更大的孔道,布满树脂内部。 13、亲和层析:是将有亲和吸附作用的物质分子偶联在固体介质上作为固定相,用以分离纯化目标产物的液相层析法。 14、离子交换层析:是指带电荷物质因电荷力作用而在固定相与流动相之间分配得以相互分离的技术 二、问答 1、生物分离的三个基本特征 答:1.通常处理的发酵液或酶反应液中产品的浓度一般很低 2.生物产品很多是生化活性物质,易受环境因素如温度、PH、金属离子和微生物等的影响,甚至失活,因而也增加了分离的难度 3.对最终产品的质量往往要求极高 2、生物物质分离的四个基本步骤 答:1.细胞及不溶性物质的去除因为发酵终止时,发酵液中总是混杂有固体物,所以细胞及不溶性物质的分离是提取发酵产品的重要步骤

新编护理学基础试题集-5

新编护理学基础试题集-5

新编护理学基础试题集 绪论 2.中国护理界的群众性学术团体最早名为_________。(单选题) A.中华护士会B.中国护士会C.中华护士学会 D.中华护理学会E.中国护理学会 4.南丁格尔就读的护士学校是_________。(单选题) A.圣托马斯医院护士学校B.凯塞威尔斯城护士学校 C.克里米亚护士学校D.沙弗诺城护士学校 E.佛罗伦萨护士学校 5.南丁格尔对护理事业的贡献有_________。(多选题) A.创立了世界上第一所正式的护士学校 B.带领护理人员在克里米亚战争中作出了突出贡献 C.提出了护理的科学概念 D.设立了南丁格尔奖章 E.撰写了第一部护理专著《护理札记》 2.影响健康的因素有_________。(多选题) A.生物因素B.环境因素C.心理因素 D.生活方式E.社会因素 3.目前威胁我国人民健康和生命的主要疾病是_________。(多选题) A.恶性肿瘤B.传染病C.心、脑血管疾病 D.呼吸系统疾病E.寄生虫病 4.病例筛检是_________。(单选题) A.一级预防B.初级预防保健C.病因预防 D.发病学预防E.三级预防

5.某人感到自己生病了,是_________。(单选题) A.疾病B.疾病状态C.患病 D.疾病行为E.不健康 实习3 卫生保健服务体系 1.中华护理学会属于下列哪一级卫生组织机构_________?(单选题) A.隶属于卫生部的卫生机构B.隶属于行业的卫生机构 C.卫生专业机构D.军队卫生机构 E.民间或非政府卫生组织 2.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属于我国城乡三级医疗卫生网的_________。(单选题) A.城市市级医疗卫生机构B.城市区级医疗卫生机构 C.城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D.农村镇级医疗卫生服务网 E.农村村级卫生服务网 3.门诊护士在患者候诊时为候诊患者提供有关疾病和健康的信息,这是属于门诊护里的_________工作。(单选题) A.预检分诊B.安排候诊和就诊 C.治疗 D.健康教育E.消毒隔离 4.病区设置时两病床间的距离为_________。(单选题) A.<0.8m B.>0.8m C.<1m D.>lm E.0.8~1m 实习四4 护士与患者 四、练习题 1.患者对医院的医疗护理管理制度提出意见,体现了患者的_______权利。(单选题) A.免除一定社会职责B.享受平等医疗待遇 C.要求医护人员保密D.知情、同意

中国医科大学考试《中医护理学基础》答案

中国医科大学考试《中 医护理学基础》答案 Standardization of sany group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中国医科大学2015年7月考试《中医护理学基础》考查课试题 一、单选题(共 20 道试题,共 20 分。) 1. 阴阳这对纲领是用来辨别() A. 病位的深浅 B. 邪正的盛衰 C. 疾病的类别 D. 疾病的性质 正确答案:C 2. 口渴而不多饮,兼见身热不扬,属() A. 阴虚 B. 湿热 C. 痰饮 D. 瘀血 正确答案:B 3. 下列经脉中分支最多的是() A. 胃经 B. 三焦经 C. 胆经 D. 膀胱经 正确答案:A 4. 与酸味药作用相似的药味是() A. 咸味 B. 辛味 C. 苦味 D. 涩味 正确答案:D 5. 下列哪项不是风邪的致病特点() A. 善行而数变 B. 耗气伤津 C. 易袭阳位 D. 为百病之长 正确答案:B 6. 布散于皮肤、肌肉和孔窍中的是() A. 气 B. 血

C. 津 D. 液 正确答案:C 7. 针刺头顶和项背部腧穴最宜选择() A. 侧俯卧位 B. 仰卧位 C. 仰靠坐位 D. 俯伏坐位 E. 正确答案:D 8. 主治肺、胸、喉病的经脉是() A. 大肠经 B. 胃经 C. 小肠经 D. 肺经 正确答案:D 9. 刮痧的常用介质有() A. 粉剂 B. 膏剂 C. 丸剂 D. 水剂 正确答案:D 10. 麻黄汤与三拗汤的变化属于() A. 药味的增减 B. 药量的加减 C. 剂型的更换 D. 药味、药量均变化 正确答案:A 11. 位于肘横纹上,肱骨内上髁与尺骨鹰嘴之间的穴是() A. 小海 B. 少海 C. 天井 D. 曲池 正确答案:A 12. 善于治疗崩漏的腧穴是() A. 厉兑 B. 隐白 C. 至阴 D. 少商 正确答案:B 13. 下列哪项不是寒邪的致病特点()

新编生物工艺学复习题11

新编生物工艺学复习题2 1、绪论 一、生物技术归纳起来可有三个特点 ?A生物技术是一门多学科、综合性的科学技术; ?B反应中需有生物催化剂的参与; ?C其最后目的是建立工业生产过程或进行社会服务,这一过程可称为生物反应过程二、生物催化剂特点 1)优点 A常温、常压下反应,B反应速率大,C催化作用专一,D大幅度提高效率,成本低廉 2)缺点 A稳定性差.B控制条件严格.C易变异 三、近代生物技术的全盛时期(20世纪40年代初至70年代末)的核心技术和产业: ?青霉素工业化生产; ?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和抗生素产业的兴盛以及新的初级代谢产物开发; ?以酶为催化剂的生物转化及酶和细胞固定化技术及应用。 四、现代生物技术建立和发展时期(20世纪70年代开始) 这一时期,主要是以分子生物学为基础的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为特征。 2、生产菌种的来源与菌种选育 1)微生物选择性分离方法大致分为五个步骤: 1、含微生物材料的选择—采样 2、材料的预处理 3、所需菌种的分离 4、菌种的培养 5菌种的选择和纯化 理想的工业发酵菌种-优良菌种应符合以下要求: (1)遗传性状稳定; (2)生长速度快,不易被噬菌体等污染; (3)目标产物的产量尽可能接近理论转化率; (4)目标产物最好能分泌到胞外,以降低产物抑制并利于产物分离; (5)尽可能减少产物类似物的产量,以提高目标产物的产量及利于产物分离; (6)培养基成分简单、来源广、价格低廉; (7)对温度、pH、离子强度、剪切力等环境因素不敏感; (8)对溶氧的要求低,便于培养及降低能耗。 2)液体富集培养,即通过给混合菌群提供一些有利于所需菌株生长,或/和不利于其他菌株生长的条件(供给特殊的基质或加入抑制剂),从而增加混合菌群中所需菌株数量的培养方法。 3)菌种选育是微生物工程的关键技术,主要方法有传统的自然选育、诱变育种、杂交育种以及现代的原生质体融合与基因工程等。 4)自然选育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不经过人工处理,利用菌种的自发突变,选择合适的自发突变(spontaneous mutation)体的古老的育种方法。 5)诱变育种是利用物理、化学或生物诱变剂处理均匀分散的微生物细胞群,促进其突变率大幅度提高,然后采用简便、快速和高效的筛选方法,从中挑选符合育种目的的突变株的育种技术。

新编护理学基础试题集 3

新编护理学基础试题集 绪论 2.中国护理界的群众性学术团体最早名为_________。(单选题) A.中华护士会B.中国护士会C.中华护士学会D.中华护理学会E.中国护理学会 4.南丁格尔就读的护士学校是_________。(单选题) A.圣托马斯医院护士学校B.凯塞威尔斯城护士学校C.克里米亚护士学校D.沙弗诺城护士学校 E.佛罗伦萨护士学校 5.南丁格尔对护理事业的贡献有_________。(多选题) A.创立了世界上第一所正式的护士学校 B.带领护理人员在克里米亚战争中作出了突出贡献 C.提出了护理的科学概念 D.设立了南丁格尔奖章 E.撰写了第一部护理专著《护理札记》 2.影响健康的因素有_________。(多选题) A.生物因素B.环境因素C.心理因素 D.生活方式E.社会因素

3.目前威胁我国人民健康和生命的主要疾病是_________。(多选题) A.恶性肿瘤B.传染病C.心、脑血管疾病 D.呼吸系统疾病E.寄生虫病 4.病例筛检是_________。(单选题) A.一级预防B.初级预防保健C.病因预防 D.发病学预防E.三级预防 5.某人感到自己生病了,是_________。(单选题) .患病C .疾病状态B .疾病A. D.疾病行为E.不健康 实习3 卫生保健服务体系 1.中华护理学会属于下列哪一级卫生组织机构_________?(单选题) A.隶属于卫生部的卫生机构B.隶属于行业的卫生机构 C.卫生专业机构D.军队卫生机构 E.民间或非政府卫生组织 2.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属于我国城乡三级医疗卫生网的_________。(单选题) A.城市市级医疗卫生机构B.城市区级医疗卫生机构 C.城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D.农村镇级医疗卫生服务网 E.农村村级卫生服务网 3.门诊护士在患者候诊时为候诊患者提供有关疾病和健康的信息,这是属于门诊护 里的_________工作。(单选题)

生物制药工艺学试题2参考答案

湖南城市学院生物工程专业 《现代生物制药工艺学》考试试卷标准答案及评分细则考核方式: 闭卷考试时量:120 分钟试卷类型:A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16分分) 01、用于预防、治疗人类疾病,有目的的调节人体生理功能,并规定有适应症和用法、用量的物质。 02、在体外和体内对效应细胞的生长、增殖和分化起调控作用的一类物质。 03、药物从片剂或胶囊等固体口服制剂,在规定的介质中在一定条件下,溶出的速度和程度 04、在压力差的驱动下用可以阻挡不同大小分子的滤板或滤膜将液体过滤的方法。 05、一种生物制药中的温和”多阶式”分离,即将药物中的杂质一级一级分离。 06、是指发酵到一定时间,放出一部分培养物,又称带放。 07、有些抗生素如四环素,在弱酸性条件下不对称碳原子可逆的发生异构化,形成差向四环素。 08、是由诱生剂诱导有关细胞所产生的一类高活性、多功能的诱生蛋白质。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题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答 案 C D C D B C C B C A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09、干热灭菌 10、羟基 11、固醇类成分 12、萘醌、苯醌 13、红霉内酯 14、甘油和葡萄糖、硝酸盐、 15、对数生长期 16、苄氧羰基、叔丁氧羰基 17、糖酵解途径、单磷酸已糖支路途经 18、脱水,脱脂 四、回答题:(每题6分,共24分) 29、简述生化药物有何特点。 答:①生物原材料复杂②生化物质种类多,有效成分含量低③生物材料有种属特性④药物活性与分子空间构象有关⑤对制备技术条件要求高。 30、怎样对青霉菌的发酵液进行预处理? 答:青霉菌发酵液菌丝较大,一般在菌丝自溶前用鼓式过滤机过滤得第一次滤液,其ph值6.2~7.2之间,用硫酸调ph至4.5~5.0,再加入0.07%的溴代十五烷吡啶和硅藻土作为助滤剂,通过板框过滤机过滤得第二次滤液。第二次滤液澄清透明,可进行提取。 31. 简述氨基酸的生产方法有哪些? 答:①蛋白水解法,以毛发、血粉等为原料,通过酸、碱或酶水解成多种氨基酸的混合物,在进行分离纯化。②化学合成法,利用有机物合成和化学工程相结合的技术生产氨基酸的方法③酶法,利用微生物特定的酶系作为催化剂,使底物经过酶催化生成所需的产品④直接发酵法,直接按照生产菌株的特性发酵⑤微生物生物合成法,以氨基酸的中间产物为原料,用微生物将其转化为相应的氨基酸。 32.如何减少四环素成品的差向四环素和ADT的含量? 答:首先四环素发酵液通过加入草酸除去钙离子和促使蛋白质凝固等手段进行预处理,为了使差向四环素和ADT的含量降低,此过程应在低温、短时下进行。此外,还可此外还可在母液中加尿素,使其与四环素形成复合物而纯化;也可加入丁醇:乙醇(3:1)混合溶剂,加入乙醇可降低母液四环素损失;但降低成品中的ADT含量的最有效方法是筛选不产生ADT的菌株。 五、分析综合题:(共25分)

《中医护理学基础》习题集、考试及答案

中医护理学基础试题集 第一章绪论 二、填空题 1、医疗体育的奠基人是(1华佗)。 2、《伤寒杂病论》开创了(1辨证施护)先河。 3、头有疮则(1沐),身有疡则(2浴)。 4、首创“麻沸散”的是(1华佗)。 5、我国第一部医学典籍是(1《黄帝内经》),成书于战国至秦汉时期,全面总结了秦汉以前的医学成就。基本观点有整体观、(阴阳平衡观)、(邪正斗争观)、重视预防观。 6、张仲景开创了(辨证施护)的先河,首创(药物灌肠)法。 7、中医护理是以(调养)为特色,它包涵(调理)和(护理)两种医护手段。 8、元代忽思慧所著(饮膳正要)是一部营养学专著。 三、选择题 1.中国医学史上第一个中医护理系创建(1983年天津中医学院)。 2、开创了辨证施护先河的医学巨著为(《伤寒杂病论》)。 3.最早记载了细葱管导尿术的医学巨著为(《千金方》)。 4、医疗体育的奠基人是(华佗)。 5、首创猪胆汗灌肠法的医家是(张仲景)。 6、在对自溢提出急救护理与现代人工呼吸法相似的医学巨著为(《伤寒杂病论》)。 7、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药物学巨著是(《神农本草经》)。 8、首创汤剂的是(伊尹 9、首创中药灌肠法解决便秘的著作是(《伤寒论》)。 10、首创细葱管导尿术的著名医家是(孙思邈)。

11、(张仲景)创建辨证施护的理论。 A、孙思邈 B、张仲景 C、华佗 D、叶天士 四、简答题 1、简述孙思邈对中医护理的贡献。 2、《黄帝内经》这本医著主要从哪几方面描述了护理观点? 四、简答题 1、①妇、幼儿护理:孙思邈从妇人怀孕养胎,到分娩乃至产褥期的护理,都做了详细的叙述;②重视食疗③生活起居④饮食护理⑤精神调养⑥老年人的护理⑦投药护理⑧护理操作技术:首创细葱管进行导尿。 2、《黄帝内经》这本医著主要从哪几方面描述了护理观点? (1)对饮食宜忌做了详细的说明,对中医临床饮食调护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2)做好生活起居护理,顺应四时气候,避免疾病的发生。 (3)重视情志护理,认为情志过极可导致人体气血不和,脏腑功能紊乱,诱发或加重疾病。同时强调医护人员与患者交谈时要注意方式和方法。 第二章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和原则 第三章整体护理 一、名词解释 1、通因通用:用通利的药物,通利的护法,治护通泄症状的方法。但其实质通泄症的病因本质是实证,如因积滞伤食所致腹泻,因瘀血内滞所致崩漏,但取攻下治护法,就是“通因通用”法。 2、寒因寒用:用补塞药,补塞护法,治护闭塞不通的症状的方法。但其实质塞证为其假象,又称假塞,故治疗护宜取补塞。 3、辨证施护:就是运用中医的理论,对四诊所收集的有关病史、症状、体征加以分析、综合、概括、判断,对疾病进行证候定性,从而找出病人存在的护理问题或护理诊断。并在辨证的基础上,即从疾病的证候定性中确立相应的施护原则和方法,并按其实施,从而达到护理目的。

生物工艺学复习题集答案

生物工艺学习题 一、填空题 1、酒精原料在蒸煮之前加α-淀粉酶的作用就是降低蒸煮压力,缩短蒸煮时间,用量为粉碎原料的0、1%~0、2% 。 2、乳酸细菌以葡萄糖为原料进行乳酸发酵的代谢途径有三条:属于同型发酵的_____EMP途径_____、属于异型发酵的___双歧途径_____、属于异型发酵的__HMP_途径_____。 3、米根霉属于___好氧真菌______,其发酵类型属__混合酸发酵途径_______, L- 乳酸的转化率能达到75%以上。 4、生物素影响谷氨酸发酵主要就是影响细胞膜渗透性与代谢途径。 5、乳酸发酵一般要在__厌氧____条件下进行, 它可分为_同型__ 与_异型__ 乳酸发酵。 6、壳聚糖酶降解部分乙酰化壳聚糖时,能得到一定聚合度的具有某些功能性的 ___壳寡糖_。 7、ω-3不饱与脂肪酸包括__EPA__、___DPA/DHA__;ω-6不饱与脂肪酸包括_亚 油酸(十八碳二烯酸)____、γ-亚麻酸与花生四烯酸(AA)______。 8、大曲酒生产操作工艺一般可分为清渣法、续渣法、清蒸混烧法 9、α—淀粉酶任意水解淀粉分子内的α-1,4-糖苷键,不能水解α-1,6-糖苷键,作用于支链淀粉时,生成葡萄糖、麦芽糖、α-界限糊精。 10、β—淀粉酶作用于淀粉时,从淀粉分子非还原性末端的第2个α-1,4-糖苷键开始,依次水解麦芽糖分子,并发生转位反应,将麦芽糖转变为β-构型。 11、β—淀粉酶作用于支链淀粉时,遇到α-1,6-糖苷键分支点即停止作用,最终产物为麦芽糖与β-界限糊精。 12、麦芽β—淀粉酶的最佳作用温度就是 62-65 ℃。 13、麦芽α—淀粉酶的最佳作用温度就是 72-75 ℃。 14、在麦汁煮沸、发酵、过滤过程中添加单宁的作用主要就是沉淀蛋白质 ,以提高啤酒的非生物稳定性。 15、双乙酰的前驱体就是α-乙酰乳酸 ,双乙酰被还原,经过乙偶

新编护理学基础题目(答案)

10. 有关人的概念下列有关描述正确的是 (B ) A.人是个闭合的系统 B.对人的本质认识是护理实践发展的核心 构成 E.不同阶段人有基本相同的需要 11. 现代医学模式提出者是(A ) A.美国医学家恩格尔 B .美国的莉迪 亚 海尔 C.巴浦洛夫 D.汉斯 席尔 E.斯坦尼斯 拉夫斯基 12. 有关健康的概念正确的是(D ) A.无躯体疾病或不适 B.能正确评价自己 C.保持心理上的平衡 D.机体的一种安 适状态 E.健康与疾病是对立的,不能相互转化 13. 南丁格尔对护理学的贡献不包括 (E ) A.创办世界上第一所护士学校 B.撰写护理论著 C.开创了科学的护理事业 D.有重建军队和民间的医院 E.提岀了整体护理 模式 14. 以下那项不属于护理的任务(D ) A.促进健康 B.预防疾病 C.恢复健康 D.降低伤残 E.减轻痛苦 (三)X 型选择题 1. 护理的任务包括(ABCD ) A.促进健康 B.预防疾病 C.恢复健康 D.减轻痛苦 E.降低伤残 2. 护理学的实践范畴包括(ABCDE ) A.基础护理 B.专科护理 C.护理管理 D.护理教育 E.护理科研 3. 构成现代护理学的理论框架是 (ABCD ) A.人 B.环境 C.健康 D.护理 E.医院 (第2章)(一) A1型选择题 1. 下列有关健康与疾病的描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健康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 B.健康是机体功能良好的表现 C.健康是自我感觉良好的体验 D.疾病是机体功能障碍的表 现 E.疾病是自我感觉不适的体验 2. 下列各项中解释了为什么有些人能采取特定 行为避免疾病,而有些人却做不到的是 (C ) A.健康疾病连续模式 B.健康促进模式 C.健康信念模式 D.整体健康模式 E.现代疾病模式 6. 有关患者的疾病行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新编基础护理学 (第1章)(一)A1型选择题 1. 世界上第一所护士学校创办于 (D ) A.1854年 B.1856年 2. 现代护理学形成于(D ) A.16世纪中叶 B.17世纪中叶 3. 我国第一所护士学校创办于 (C ) A.1862年 B.1887年 4. 我国首次举办全国护士执业考试时间是 (D ) A.1950 5. 解放后我国的高等护理教育恢复于 (A ) A.1980年 6.ICN 成立于(A ) A.英国 B.德国 C.加拿大 7. 护理基本技术是哪项的重要组成部分 (D ) A.专科护理 8. 世界上第一所护士学校建立在 (D ) A.意大利的佛罗伦萨 马斯医院 E.俄国的克里米亚 C.1858 年 D.1860 年 E.1862 年 C.18世纪中叶 D.19世纪中叶 C.1888 年 D.1909 年 E.1920 年 B.1966 B.1982 年 D.瑞士 C.1979 D.1995 E.1983 C.1984 年 D.1986 年 E.1988 E.荷兰 E.20世纪中叶 B.护理教育 C.护理管理 D.基础护理 B.德国的凯塞威尔斯城 C.意大利沙弗诺城 E.预防保健 D.英国圣托 9.护理的最终目标是在尊重人的需要和权利的基础上提高 医疗服务质量 E.人的自身价值 (A) A.人的健康水平 B.人的尊严 C.人的社会地位 D. C.人应对他人健康负责 D.人是由生理心理两方面 3. 下列各项描述中,正确的是(C ) A.心理健康就是情绪稳定,心情愉快 D.心灵健康就是能有效地思考和角色 4. 下列相关陈述中,正确的是(D ) A.患病和疾病均是个体主观的体验 D.疾病是机体结构和功能的异常或紊乱 5. 目前导致我国人口死亡的第一因素是 B.躯体健康就是没患任何临床疾病存在 E.道德健康就是履行自己的健康责任 B.个体的患病感觉取决于其健康水平 C.社会健康就是能有效扮演自己的角色 C.患病是个体躯体健康维度受损的表现 E.疾病是健康的对立面,表现为患病 (A ) A.恶性肿瘤 B.传染性疾病 C.损伤和中毒 D.消化系统疾病 E.呼吸系统疾病

生物工艺学习题

生物工艺学习题 Modified by JACK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26, 2020

选择题 (1)绪论 1、通风搅拌技术的建立是发酵技术的()。a.第一转折期b.第二转折期c.第三转折期 2、近代生物技术全盛时期起始标志是()工业的开发获得成功。 a.丙酮丁醇b.青霉素 c.人工胰岛素 (2)菌种、菌种选育及保藏 1、产生抗生素的主要微生物类群是()。 a.细菌b.放线菌 c.真菌 2、在微生物常规分离纯化中,涂布法主要适于()。a.细菌 b.霉菌 c.放线菌 3、下面不属于诱变因子的是()。 a.紫外线 b.噬菌体c.氯化锂 4、在诱变育种中,金属化合物的作用是()。a.无作用 b.诱变c.增变 5、在抗噬菌体菌株的选育中,菌株抗性的来源是()。 a.噬菌体的存在b.环境的影响c.基因突变 6、有效诱变因子的判别主要指标是()。a.营养缺陷型的诱发率 b.死亡率c.菌型变异

7、放线菌的育种方法与()相似。a.霉菌 b.细菌 c.酵母菌 8、一般来说,斜面孢子的冷藏时间为()。a.10天以内 b.1个月以内c.1年以内 9、在原生质体融合中,原生质体钝化是指经钝化后其存活率()。a.接近于零b.为零c.不受影响 (3)代谢及调控 1、下列产物中,属于次级代谢产物的是()。a.蛋白质 b.丙酮酸c.麦角生物碱 (4)培养基 1、下列培养基成分中,只能提供碳源的是()。a.葡萄糖 b.酵母抽提物c.甘蔗糖蜜 2、维生素、氨基酸等热敏性物质通常采用()方法实现无菌化。a.微孔滤膜过滤 b.巴氏消毒 c.蒸汽灭菌 3、效应剂在什么时候加入才能起作用()。 a.基础培养基中b.菌体生长期c.产物生产期p63 4、CaCO3在培养基中主要作用是()。 a.营养成分b.缓冲剂 c.加固培养基

中医护理学基础习题

. 中医护理学基础 第一章绪论 (一)填空题 1.中医学极为重视护理工作,认为对待疾病要“三分________,七分-________。” 2.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经典________,,系统的总结了古代医学成就和护理经验,运用当时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对人体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疾病的诊断,治疗和护理等方面作了较全面的阐述,初步奠定了中医护理的________。 3.清代钱襄的________,是现存最早最全面论述中医护理的专著。其________和护理原则为推动中医护理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4.东汉名医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确立了中医护理学________的原则,奠定了中医________的基础。 (二)选择题 A型题 1.奠定了中医辨证施护基本原则的医家是 A.华佗 B.张仲景 C.李时珍 D.孙思邈 E.钱襄 2.在现存中医古代文献中,最早最全面论述中医护理的专著是

A.《黄帝内经》 B.《伤寒杂病论》 C.《本草纲目》 D.《千金要方》 E.《侍疾要语》 3.中医护理学独立于哪一时期 A.远古时期 B.夏商周至春秋时期 C.战国至三国时期 . . D.晋至近代时期 E.新中国建立以后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治养 2.《黄帝内经》理论基础 3.《侍疾要语》侍疾理论 4.辩证施护临床护理学 (二) 选择题 A型题 1.B 2.E 3.E 第二节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 (一)名词解释 1.中医护理学 2.整体观念 3.辩证施护

4.同病异护 5.异病同护 (二)填空题 1.辩证是施护的________,施护是护理病人的________。 2.整体观念贯穿于中医的________、病理、诊断、治疗、________等理论体系中。 . . 3.辩证施护的精神实质是针对疾病发展过程中,不同质的矛盾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具体体现在________和________两个方面。 4.中医护理学是以________为指导思想,以________为护理的基本原则。 5.现代医学的整体护理模式与中医学的________的思想和________观念是相融相通的。 (三)简答题 1.中医护理如何理解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2.为什么说人与外界环境密切相关? 3.简述辨证与施护的关系。 4.辩证施护的精神实质是什么? (四)选择题 A型题 1.中医护理学的基本特点是

《新编护理学基础》第11章至第22章试题和答案

1.对使用约束带的患者应重点观察()。 A.衬垫位置 B.患者体位 C.患者神志 D.约束部位的血液循环 E.肢体活动度 2.口腔霉菌感染,漱口液宜选()。 A.1%~3%过氧化氢 B.0.1%醋酸 C.2%~3%硼酸 D.1%~4%碳酸氢钠 E.0.02%呋喃西林 3.对外科手术后疼痛,镇痛剂最好用在()。 A.麻醉清醒前 B.麻醉清醒后 C.疼痛发作前 D.疼痛发作时 E.疼痛发作后 4.全麻后未清醒患者宜取()。 A.屈膝仰卧位 B.去枕平卧位 C.头低足高位 D.中凹卧位 E.头高足低位 5.休克患者宜取()。 A.屈膝仰卧位 B.去枕平卧位 C.头低足高位 D.中凹卧位 E.头高足低位 6.防止躁动不安患者坠床应使用()。 A.床档 B.肩部约束带 C.膝部约束带 D.腕部约束带 E.踝部约束带 7.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时,常选用的漱口液是()。 A.1%~3%过氧化氢溶液 B.2%~3%硼酸溶液 C.1%~4%碳酸氢钠溶液 D.0.02%呋喃西林溶液 E.0.1%醋酸溶液 8.为有假牙的患者进行口腔护理时,取下的假牙暂时不用,应将其置于()。 A.冷开水中 B.75%乙醇中 C.清洗消毒液中 D.朵贝尔漱口液中 E.温开水中 (二)多项选择题 1.宜采用半坐卧位的患者有()。 A.心衰B.腹膜炎C.休克D.腹部手术后E.甲状腺手术后 2.助患者翻身,符合要求的是()。 A.为输液患者翻身,翻身后检查导管是否通畅 B.为牵引患者翻身,不放松牵引 C.为手术患者翻身,翻身后检查更换敷料 D.给颅脑手术后患者翻身,头部不卧于患侧 E.翻身间隔时间以4h为宜 (三)填空题 1.脊髓腔穿刺后的病员应取﹍﹍﹍,其目的是﹍﹍﹍。 2. ﹍﹍﹍是不舒适中最为严重的一种表现形式。 3.给有伤肢的患者穿脱衣服,应先脱﹍﹍﹍,先穿﹍﹍﹍。 (四)是非判断题 1.舒适与不舒适均是一种主观感觉。 2.呕吐是不舒适中最为严重的一种表现形式。 3.产妇胎膜早破宜取膝胸卧位。 (五)问答分析题 1.心力衰竭患者呼吸困难时应选何种卧位?为什么? 2.王某,女,因患“大叶性肺炎”入院。昨日体温持续在39.2~40.0 ℃之间,未进食。今晨体温39.8℃,脉搏118次/分,患者非常虚弱,不愿移动,情绪较低落。问:晨晚间护理要点? 3.许某,男,30岁,早期胃癌,卧床休息,定于明日上午9点在全麻下行胃大部切除术,患者精神紧张,担心手术失败,且由于疼痛无法入睡。问:对于这样一位患者,作为责任护士如何做好该患者的护理? 4.试述疼痛的护理原则和措施。

新编护理学基础试题

新编护理学基础试题 绪论 1.南丁格尔创建的世界上第一所正式护士学校是在_________。(单选题) a.1858年b.1865年c.1860年 d.1836年e.1856年 2.中国护理界的群众性学术团体最早名为_________。(单选题) a.中华护士会b.中国护士会c.中华护士学会 d.中华护理学会e.中国护理学会 3.我国的第一所护士学校开办于_________。(单选题) a.1907年b.1865年c.1860年 d.1900年e.1888年 4.南丁格尔就读的护士学校是_________。(单选题) a.圣托马斯医院护士学校b.凯塞威尔斯城护士学校 c.克里米亚护士学校d.沙弗诺城护士学校 e.佛罗伦萨护士学校 5.南丁格尔对护理事业的贡献有_________。(多选题) a.创立了世界上第一所正式的护士学校 b.带领护理人员在克里米亚战争中作出了突出贡献 c.提出了护理的科学概念 d.设立了南丁格尔奖章 e.撰写了第一部护理专著《护理札记》

健康和疾病 1.名词解释 疾病行为、健康、健康教育 2.影响健康的因素有_________。(多选题) a.生物因素b.环境因素c.心理因素 d.生活方式e.社会因素 3.目前威胁我国人民健康和生命的主要疾病是_________。(多选题) a.恶性肿瘤b.传染病c.心、脑血管疾病 d.呼吸系统疾病e.寄生虫病 4.病例筛检是_________。(单选题) a.一级预防b.初级预防保健c.病因预防 d.发病学预防e.三级预防 5.某人感到自己生病了,是_________。(单选题) a.疾病b.疾病状态c.患病 d.疾病行为e.不健康 卫生保健服务体系 1.中华护理学会属于下列哪一级卫生组织机构_________?(单选题) a.隶属于卫生部的卫生机构b.隶属于行业的卫生机构 c.卫生专业机构d.军队卫生机构 e.民间或非政府卫生组织 2.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属于我国城乡三级医疗卫生网的_________。(单选题)

《生物工艺学下》复习题

生物工艺学下复习题 1 生物下游加工过程的特点是什么? 生物产品特点: ①产物浓度低的水溶液 (原因:a 氧传递限制;b 细胞量;c 产物抑制 ②组分复杂(a 大分子;b 小分子;c 可溶物;d 不可溶物;e 化学添加物 由于起始浓度低,杂质又多,所以提取步骤多,常导致收率低,成本高。发酵液的产品浓度与价格成反比。P3图13.1. ③产物稳定性差(a 化学降解(pH , 温度);b 微生物降解(酶作用,染菌)c剪切力(影响空间结构、使分子降解) ④由于分批操作和微生物变异,发酵液每批不尽相同,提取方法要有弹性。选择提取方法要考虑放罐时间、杂菌污染、加入添加物等, ⑤质量要求高(药品或食品) 2 生物下游加工过程的一般工艺流程和阶段是什么? ①预处理和固液分离技术: 絮凝,离心,过滤,微过滤。 ②细胞破碎技术: 球磨,高压匀浆,化学破碎技术 ③初步纯化技术(目的在于浓缩): 盐析法,萃取,有机溶剂沉淀,化学沉淀,大孔吸附树剂,膜分离技术 ④高度纯化技术(精制): 各类层析,亲和,疏水,聚焦,离子交换 ⑤最后纯化-成品加工喷雾干燥,气流干燥,沸腾干燥,冷冻干燥,结晶 3 凝聚和絮凝是两种方法,两个概念。 凝聚:指在投加的化学物质(铝、铁的盐类)作用下,胶体脱稳并使粒子相互聚集成1 mm 大小块状凝聚体的过程。 絮凝:指使用絮凝剂(天然的和合成的大分子量聚电解质)将胶体粒子交联成网,形成10mm大小絮凝团的过程。其中絮凝剂主要起架桥作用。 4 凝聚的机理:1)中和粒子表面电荷 2)消除双电层结构3)破坏水化膜 5 常用的凝聚剂电解质有 硫酸铝 Al2(SO4)3?18H2O(明矾);氯化铝 AlCl3?6H2O;三氯化铁 FeCl3; 硫酸亚铁 FeSO4·7H2O ;石灰;ZnSO4;MgCO3 6 絮凝的机理——架桥作用 7 工业常用的絮凝剂分为三类: 人工合成有机高分子聚合物、天然有机高分子聚合物、无机高分子聚合物 1)目前常用的是人工合成有机高分子聚合物,如聚丙烯酰胺类衍生物、聚乙烯亚胺衍生物;聚丙烯酸类和聚苯乙烯类衍生物。 2)天然有机高分子絮凝剂天然有机高分子改性絮凝剂根据其原料来源不同可分为淀粉类、纤维素类、植物胶类和聚多糖类。其中淀粉改性絮凝剂的研究开发最引人注目。 3)无机高分子聚合物有聚合铁系和铝系两大类 8 高价无机离子的去除方法 1.Ca2+ ——草酸、草酸钠,→形成草酸钙沉淀(注意回收草酸); 2.Mg2+——三聚磷酸钠,→形成三聚磷酸钠镁可溶性络合物; 3.Fe2+ ——黄血盐,→普鲁士兰沉淀 9 预处理的目的:促进从悬浮液中分离固形物的速度,提高固液分离的效率: ⑴改变发酵液的物理性质,包括增大悬浮液中固体粒子的尺寸,降低液体黏度。 ⑵相对纯化,去除发酵液中的部分杂质(高价无机离子和杂蛋白质),以利于后续各步操作。 ⑶尽可能使产物转入便于后处理的一相中(多数是液相); 10 常见的固液分离方法过滤filtration离心Centrifugation 膜分离membrane separation双水相萃取 ATPS 扩张床吸附 EBA

新编护理学基础第七章试题有答案

1、(评判性思维),又称批判性思维,是一种普遍的、基本的思维活动,在各学科领域和社会文化领域有多种表现形式。 2、评判性思维是20世纪30年代(德国法兰克福学派)创立的一种批判理论,它所提倡和主张的是一种思维方式。 3、(1998 )年,美国护理学院学会(the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Colleges of Nursing, AACN)在其公布的(《护理专业实践本科教育标准》)中将评判性思维能力作为护理人员本科毕业生必须的具备的核心能力之一。 4、如美国哲学协会(The American Philosophical Association, APA)认为,评判性思维是有目的和自我调控的判断以及由此产生的(解释)、(分析)、(评价)和(推理过程)。 5、(1981)年,护理学者(麦克皮克)提出,评判性思维是以反思、怀疑的态度从事活的技能和习惯。 6、(1994)年,(学者查菲)将评判性思维定义为“一种积极的、有组织的、用于仔细审视自己和他人思维的认知过程。 7、护理学者(片岗八寻)和(塞勒)认为,护理评判性思维是对有着多种解决方法的护理问题的反思和理性思考过程,其焦点在于做出“相信什么”或“做出什么”的决策。8、(1995)年,(戈登)提出评判性思维包括运用思维能力形成结论、作出决策、提出推论和反思。 9、(1999)年,美国护理学者(埃尔弗洛)通过文献复习,对护理领域的评判性思维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的描述。 10、对护理学专业的评判性思维概念基本达成了以下几点共识: 1)评判性思维是主动的理性思维 2)评判性思维是整合的思维 3)反思和推理是评判性思维的实质过程 4)决策是护理评判性思维的核心目的 5)护理程序是护理评判性思维的具体应用 11、(护理评判性思维)是对护理现象或问题进行的有目的、有意义、自我调控性的判断、反思和推理过程,其目的是作出合理的决策,有效解决护理问题。 12、1994年,片岗八寻和塞勒提出护理评判性思维的发展从低到高包括3个层次:(基础层次)、(复杂层次)、(尽职层次)。 13、护理评判性思维的构成要素包括(专业知识基础)、(护理经验)、(认知技能)和(态度倾向)。 14、(专业知识基础)是构成护理评判性思维的基础。 15、(护理经验)是构成护理评判性思维的重要条件。 16、(认知技能)是评判性思维的核心。 17、(评判性分析)是指用一系列的问题去获得某一具体情况或思想的真实信息,并鉴别主要的信息和观点,弃去无效的信息和观点。 18、(苏格拉底询问法)也称苏格拉底问答法,是用于评判性分析的另一有用的工具,由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提出。 19、(归纳推理)是指从一系列的事实或科学观察中概括出一般性知识(原则、规律、原理)的思维方法。 20、(演绎推理)是从一般性知识中引出特殊或个别性知识的思维方法。 21、一个护士想成为评判性思维者就必须去实践或体现以下态度倾向:1.(自信) 2.(独立思考) 3.(公正) 4.(正直) 5.(责任心) 6.(好奇心) 7.(冒险与勇气) 8.(创造性) 9.(执著)10.( 谦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