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引领型一体化训练模式”在PLC教学中的应用

“任务引领型一体化训练模式”在PLC教学中的应用
“任务引领型一体化训练模式”在PLC教学中的应用

任务型教学法task

Nunan将任务定义为指导学生在学习目的语的过程中领悟、使用、输出语言和互动的课堂交际活动,它重点关注的是意义,而非语言形式。任务为语言学习和使用提供了一个目的,而不再是单纯地学习一门语言。 在大量文献资料中对任务的定义,产生了三个共同特性:一、任务具有较为明确的目标指向,比如说画一幅地图或者预订一家旅馆;二、输入材料,关于如何画画的指令或者一份旅馆的广告宣传;三、一个及以上的相关活动或程序,如基于广告提供的信息来决定预订哪一家旅馆。 任务型教学法是从20世纪80年代逐渐发展起来,现在任务型教学法已在第二语言教学大纲设计和二语习得研究中广泛应用。因为任务特别是小组合作能促进自然地学习与交流,催化习得过程,这种方式与交际教学法更为契合。 任务型教学会根据教学方面的因素来分类,也就是说他们有效建立课堂互动过程和产生协商交流的能力;此外还会依据心理学的因素来分类,也就是刺激内部习得教工过程的潜能。在目标任务、真实任务以及课堂任务之间也产生了区别。 一项在语言教学中被广泛使用的任务就是信息差任务。信息差任务也就是一位参与者持有另一位参与者所不知道的信息,而必须通过互换信息来完成任务。“找出不同点”是一个典型的信息差任务,参与者会得到一些类似却有略微不同的图片,在不看别人图片的情况下,所有人在找出不同点上达成一致。 另一项交际性任务是问题解决任务,比如说,提供参与者线索并要求他们做出解释直到最终解决问题。决策任务是期望参与者在所提供的结果中选择一个结果。还有一些别的任务例如拼图、角色扮演、模拟、口头讨论和设计任务。 在任务设计方面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在选择和界定目标时找到一个清晰的标准。这是因为有诸多因素对任务产生干扰,包括任务的认知困难,学习者需要加工和产生的语言的数量,执行任务时产生的心理压力,时间压力以及所涉及的知识背景的数量和类型。 比如说,“找出不同点”只要求学生建立一个存在或不存在(未描述的)的项目,这个要求显然比需要精确描述的要求来的低。同样的,加工处理一段包括标题,副标题,照片,图画、图表、曲线图等的内容显然比加工处理一段没有任何前后文联系的文章来的容易。 二语习得研究表明有一些任务比其余的更有利于学习者的语言发展,例如,双向任务即在交互过程中每一个参与者都拥有信息来提供交换,这种方法比单向任务(一个参与者提供信息,另一个参与者仅对给出的信息产生反馈)更为有效。汇总型任务(一个加过必须进行商定统一)比分散型任务(接受来自参与者的不同观点)能产生更多的言语。 另一个根据任务结构的难度和复杂性的划分包括前任务和后任务活动的结合,为学习者提供视觉支持和任务框架。任务设计的突出点包括真实的文本和活动以及语言技能的整合。各类任务提供了三种不同的基本的教学大纲类型:过程、程序和任务。 不管任务型教学大纲的简短历史,任务型教学在产生刺激性的教学材料上有很大的影响力,而且从根本观念上改变了25年前所以为的好的教学实践活动。

高职院校虚实结合的实训教学模式

高职院校虚实结合的实训教学模式 [摘要]虚实结合实训教学着眼于整体能力的提高、侧重主体性的发挥、落脚于理论与实践的融合。结合虚实结合实训教学的虚实分段、虚实交替、虚实融合三种模式,从创设实训环境、完善评价方法、加强校企合作三方面提出了高职院校虚实结合的实训教学模式实现路径,并提出转变思想观念、加强队伍建设、健全管理制度三个保障措施。 [关键词]高职院校虚实结合实训教学 高职院校是培养生产、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教育机构,合格的高职毕业生必须在掌握岗位所需要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胜任所从事工作的基本能力、专业能力和职业素质。但受制于原有体制的束缚、教学设备的不足、部分教师认识不足等因素影响,高职院校并没有完全摆脱学科本位的课程设置模式,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分布不合理、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割裂、实训教学形式单一和环境不完善的情况依然存在,任务驱动和工学结合的教学方法难以实施,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培养的高职生难以达到职业能力标准。因此,以虚拟现实技术为手段、以实物设备为基础,开展虚拟实训和真实实训,既与理论教学有效融合,又创设与企业相同的工作情境,对当前高职院校的改革十分必要。 一、虚实结合实训教学的内涵与特点 虚实结合实训教学的思路在于打破传统的学科体系的课程设置方法,把实践作为理论知识的验证环节,探索建立基于培养目标且符合高职学生认知的实践培养体系。 1.虚实结合实训教学着眼于整体能力的提高。虚实结合实训教学对人的培养不是简单技能的重复训练,而是智慧技能的全面建构。它以满足社会、企业对人才的岗位需求为出发点,在实施真实的工作任务过程中,将企业文化、工作标准和社会要求融入实训环境,全面地、完整地培养高职生的职业能力。它关注专业能力、方法能力与社会能力的同步发展;重视职业素养的养成,具备质量意识、创新意识、团队意识等;培养健全的人格,拥有积极向上的道德情感、理想信念、价值目标。 2.虚实结合实训教学侧重主体性的发挥。虚实结合实训教学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充分体现学生的能动性,承认学生的差异,重视学生个性发挥和情感体验。构建以高职学生为中心的情境性实训教学场所,实施真实的工作任务,使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不断学习专业知识和提高岗位能力。采用问题探究、角色扮演和顶岗实习等方法让高职学生沉浸在虚实结合的实训环境中,激发他们自主探究的潜能,在合作、交流、体验中建构具有实际意义的知识能力。

目标任务型教学模式

目标任务型教学模式 -“网页制作技术”教学模式初探 The Task- And- Objective Mode Of Teaching Prof Yulaihu 一、引言 网上教育对各种类型和各种层次的教育所使用,对于教师,正在要求他们适应网上教学,而学生则被允许采用多种灵活的方式进行学习。于是学生和教师都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他们通过网上教学可以获得那些好处呢?这篇文章的目地是探索在远程教育中如何建立适应学生学习的教学模式,在借鉴传统教学方式的基础上,倡导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以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关注学生是用什么样的手段和方法、通过什么样的途径获得知识。要求我们改变以往的灌输式学习,构建一种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目标任务型教学模式,以促进学生主动协调地发展。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信息意识和创新意识。 二、理论基础 在构建教学模式时,许多人只注重模式的形式,将各种媒体或活动的种类都放到教学环节中,认为这就是新的教学模式了,而从根本上忽略了如何在教学中选择媒体、或在学习内容中搭配学习的策略。

诺贝尔物理奖得主霍曼(R.P. Feynman,1985)曾说过一个生动的例子:二次大战期间,美军曾使用南太平洋中的某个小岛,做为飞机运送后勤物资的转运点,为了表示友好,美国政府送了一些物资给当地土箸人。大战结束后美军撤走,这些土箸人希望还会有天上的铁鸟飞来送东西给他们,因此,他们在原跑道上点上火把(模仿指示灯),盖了茅屋(模仿塔台)派人守在里面,耳朵上绑了两块木片(模仿耳罩),头上再插根树枝(模仿天线),就痴痴的等在那儿,结果当然是什么也没有发生。 这些南太平洋的土箸人,千方百计的模仿形式,学足了外表,但由于不懂事件发生的原因,落得什么也没得到。我们在构建新的教学模式时,千万不要模仿了外表,忘了实质,因此在提出新的教学模式前,我们要先来看看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 (一)行为主义心理学 行为主义心理学反对抽象空洞的精神或意识的探讨,只研究具体、可观察的行为。它将学习定义为行为的长久改变,也就是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建立联结的关系。经过长期的实验与观察,行为主义心理学者以制约理论建立了一套有效、容易操作的行为改变程序。华森(J.B.Watson)曾很自豪的说:给我一百个孩子,我可以教他们成为医师、警察、小偷或流氓等任何职业;华森的信心来自于行为主义对教学内容的精密分析,要建立一个复杂的目的行为,他们的首要步骤就是将目的行为分析成为一个个连续而且容易完成的渐进目标,每个渐进目标再往下分析成为更细的目标,直到最小的目标对应到一个很

实训课的教学模式

实训课课堂教学模式 实训课在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上与文化课、专业课有显著的区 别。在教学内容方面,实训课以传授操作技能为主,在教学目的上, 以学生对知识的实践运用为主,实训课是以文化课、专业课主教学内容为基础而指导实践的,其课堂教学不同于传统的理论教学形式, 体现其自身的教学规律、特点及组织形式。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如何抓好实训课的教学环节,我们认为,实训课教学结构按照组织教学、精讲示范、学生操作、巡回指导、实训总结五个环节进行设置。这五个环节不仅各具教学功能,而且环环紧扣,层层深入,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2分钟) 组织教学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做好上课前物质和精神上的准备。从教学场景上使学生精神饱满,注意力集中,保证实训课顺利进行,组织教学不仅在课的开始阶段进行,而且要贯穿全课始终,维持好实训课的秩序,使学生处于实训的正常状态。 二、精讲示范(10分钟) 精讲示范是决定实训课成败的一个关键环节。 1?精讲(5分钟)。主要内容是:精讲实训操作技能的有关的操作要领,做到精而不散。 (1)回顾本节实训的理论要求、依据。将所用工具、仪器设备、原材料备好备齐,按规定要求放置。 (2)实训目的、要达到的目标。首先讲清本次实训的目的要求,要 达到的目标,其次讲清仪器、工具的正确使用方法和操作规范。 (3)核对材料、器械等是否准备充足。 (4)实训步骤,讲清关键操作技能和技巧、安全事项,引导学生在实训中树立认真、刻苦、一丝不苟的精神和掌握提高实训效率的方法。 讲解时应切忌理论的重复和对实训内容的复述,内容应简明扼要,有针对性、启发性和指导性。 (5)安全要求及其它注意事项。

实训模式

高职院校教学实训模式初探 【摘要】高职院校教学实训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实践环节,本文主要分析、研究流程再造型、岗位实操型、范例驱动型、职业模拟型、问题抛锚型、网技术型等教学实训模式构建技术,以供高职学生教学实训借鉴。 【关键词】高职院校教学实训模式构建技术 为了改变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高分低能、有分无能”的状况,高职院校教学实训模式的研究势在必行。所谓高职教学实训模式,是指高等职业教育各专业的学生,在完成其主要专业课程的理论学习和各种技能专项训练后,综合性地运用本专业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在校内外集中进行系统性实训的各类教学模式。本文就如何构建高职各类教学实训模式并发挥其作用提供相应对策。 二、岗位实操型教学实训模式的构建 岗位实操型教学实训模式指在模拟特定的真实工作环境条件下,分岗位模拟或实际操作和处理该岗位的基本业务,提高履行岗位职责的实际能力。 1、岗位实操型教学实训模式的特点。岗位实操型实训模式的特点之一是实操性。该模式直接针对某一产品、项目或任务,以及工艺操作方法和要求,指向明确,要求具体,规范清楚,岗位职责明晰,学生实训操作非常快捷而简便,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岗位实操型实训模式的特点之二是目标性。这一模式要求学生全身心地按照实训目标投入岗位的实际操作训练,以完成实训目标和任务。岗位实操型实训模式的特点之三是综合性。该实训模式要求学生将本专业的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结合起来,综合性地运用于岗位实际操作过程中去,以取得实训效果。 2、岗位实操型教学实训模式的要领。其一,明确各岗位的工作职责和职能,针对性地设计实训的标准、内容与形式。例如,在饭店管理专业的实训中,要让学生了解前厅、餐厅、酒吧、康乐、茶艺等各个岗位的职责与职能,以及服务技能和素质要求,迅速把握饭店管理各岗位的实际岗位操作能力,达到教学与工作岗位的“零距离对接”。 其二,营造“同因素”实训成果转化的条件。实训环境和条件与未来就业的岗位环境和条件越相似,其实训效果越好。如实训中的设备、任务与就业岗位工作相同;实训的专业和技

任务型教学模式中的调查板块教学

任务型教学模式中的调查板块教学 任务型教学(Task-based Learning)是20世纪80年代外语教学研究者经过大量研究与实践提出的一种语言教学模式,它是20年来交际教学思想的一种发展形态。主要通过教师围绕特定的交际目的和语言项目,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设计出可操作性强、任务化的教学活动,让学生通过多种语言活动完成任务,达到学习语言和掌握语言的目的。 “Do a survey”这一板块是教材中常见的活动板块。它的意图主要是通过调查问答的方式,锻炼学生的听说能力,以及在实际活动中运用所学语言知识搜集与分析信息的能力。综观整个译林版《牛津小学英语》教材,明确标出Do a survey活动的有3B Unit10 F部分,4B Unit 3 G部分和Unit 6 G部分,5A Unit 4 F部分,5B Unit 3 F部分,6A Unit 4 D部分和Unit5 F部分。另外, 4A Unit 1 G部分,Unit 4 D部分和Unit 7 D部分,虽然教材用的是work in groups,其实也是Do a survey。 “Do a survey”通常是围绕着某一话题进行调查,如 6A unit 5《 On the farm》的话题是“What did you do last weekend” 5A Unit4《 Halloween》的话题是“ What animals do you like”等等。因为这些话题通常是某一单

元的重难点,所以开展调查活动的过程也可以说是学生们合作学习的过程。正确处理教材中这一活动,具有以下的优点: 1、调动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调查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学习、实践时热情高涨,都能积极参与,从而激发了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 2.、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意识。在Do a survey 活动中,小组成员互相问答,运用所学语言在真实或接近真实的情景中获得信息,在问答过程中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3、有效提高了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Do a survey 活动结果的具体表现,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运用语言实践的机会,使听、说、读、写基本技能得到训练。 如何在任务型教学模式下进行调查板块教学,笔者以5A Unit4《 Halloween》 part F 的 survey “ What animals do you like”为例,进行以下设计: 1、制定调查表:教师将设计好的调查表发给学生。这张表可以用教材中现成的,也可以根据学生所了解的知识及需求重新设计或增加调查的内容。可以这样调整如下(因表格限制,职业可以增加deer鹿leopard 等等) 2、教师提出话题 I like pigs . It’s very lovely . Now , I want to know :What animals do you like? Please

谈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毕业论文

谈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目录 中文摘要 1 Abstract 2引言 3 1、任务型教学的定义 3 2、对任务型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的初步了解与体会 3 (1)设计符合学生真实兴趣的任务活动 3 (2)明确任务目的,具有可操作性。 4 3、任务型教学的设计原则 4 4、总结:谈谈自己的感想5 5、参考文献 6

摘要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任务型”英语教学是以完成具体的任务为学习目的,以完成任务的过程为学习过程,以交际为动力,以应用为目的的教学途径。因此,在高校英语口语教学中探索并采用“任务型”英语教学策略将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英语口语的兴趣,鼓励其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最终达到提高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建构主义任务型教学法英语口语教学高职高专

Abstract The Application of Task-based English Teaching Model in Higher Vocational Spoken English Teaching. Task-based English Teaching, based on constructivism, is a teaching approach which takes the complete of the task as the study goal, communication as the motivation, application as the purpose. Therefore, studying and adopting task-based English teaching approach will effectively arouse their learning interest of oral English, encourage them to participate in teaching activities actively, and finally improve their English speaking ability. Key words:Constructivism 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Spoken English teaching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如何在课程教学模式上实现能力目标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ea14907731.html, 如何在课程教学模式上实现能力目标 作者:李卫华 来源:《商情》2010年第10期 [摘要]高职教育的课程学习目标需要以学生的能力为根本目标,那么要不要知识目标,在能 力本位下知识如何体现,能力目标如何提炼、如何表述,以及在具体的授课环节如何实现能力目标,到底六步法具体如何灵活运用,本文结合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课程重塑”工程中的一些经验拟对上述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关键词]学习目标能力本位教学模式 按照“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职业教育目标,职业院校的学生在学习目标上,能力目标才是根本目标。无论你的课程能力目标怎么设计,最终必须在课堂教学中体现,这一点也是大多数老师所关心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对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行详细的分析比较,最后来设计我 们自身的教学模式。本文结合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课程重塑”工程中的一些经验拟对上述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一、传统教学模式简介 传统的知识体系课程,以抽象的知识概念问题引入。教师讲解新概念、定义、定理,进行推导与证明,然后学生用实验对理论知识进行验证,当然在讲授过程中为了使理论更加生动还有可能加入案例讲解,但是没有改变老师知识讲授的实质。知识讲解完毕,验证完毕,轮到教师介绍知识的应用实例了。“先学后用”在这里得到了充分表现。知识的掌握和巩固手段是问答、习题和练习,所以用大量题目巩固知识、练习解题技巧,归纳解题方法。这种课的特点是,给学生讲书(课本)——围绕通用知识体系、知识点、重点难点讲书。理论与实践课通常是分离的,典型的知识本位。在具体授课过程中表现为:知识+练习+习题,最后进行知识考核。这种课程教学设计的特点是:以课本文字和教师语言为课程内容载体,由教师系统地介绍知识理论体系,配合举案例、做习题(作业)、练习,巩固知识。课程没有能力目标,没有项目任务,没有能力的训练,考核的目标是“知识”,以知识的传授、储存和再现为课程的实际目标。这是传统的知识体系传授模式,在职教课程教学中,这是已经淘汰的模式。 可能有的老师觉得,我现在早已经改了,我现在的模式是“知识+实训”,课程的大部分时间以 讲“知识基础”为主,课程的最后有个集中(例如两周的)“综合实训”。这种课程模式中,知识、理论与实践操作是分离的。前面的系统知识到综合应用时,多半已经忘记了,能力训练的效果不好。把综合实训作为补充或者能力综合提高,没有问题,但是在主要的正常上课阶段还是没有解决实际问题,这种模式同样也不符合目前的教学模式。还有的老师说,那我在每单元的授课时都采用“知识+实训”的模式,是不是就是目前的科学模式呢?也不是,因为先讲知识最大的误区是,教师能

浅谈实训课的教学方法

浅谈实训课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实现教育目的,完成教学任务的基本手段,对于教学的成败乃至学生在学校的健康成长都起着重大的作用.特别是作为实践性极强的汽修实训课,更要始终强调学生的主动地位,在实训过程中,更要讲究教学的方式和方法。教师的作用就是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让学生独立动手,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两年来,我作为一个实训教师,在教务处的严格要求和指导下,通过数以千计的实训课教学,不断地从理论上探索和在实践中摸索,同时汲取同事的经验和学生的学习感受,总结出了较为适合汽修实训课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愿与同行们共享和交流。 1、思路式教学方法:在实践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应用已学的理论知识并结合相关的实训知识,分析汽车故障和解决故障。注重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抓住问题的核心,分析故障出现的本质原因。 2、提问式教学方法:在授课过程中,根据本实训课的特点,从学生所需掌握的背景知识和理论知识着手,通过提问和交流,适时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学习。提问时要注意问题的巧妙性和意义性,用什么样的方式提问能激发学生思维,并通过提问让学生得到启发。例如讲充电系统三线判别课总结时可这样提问:为什么试灯法和刮火法一步能判断出来,而万用表法需两步?让学生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3、启发式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测分析,动手操作和创新能力,启发式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从学生所需掌握的背景知识和理论知识着手,通过调整授课内容次序,变换实践项目,激发学生兴趣,启发学生透过现象分析得出本质的规律。例如启动系统中,四线判别课可换成加装四柱继电器课,或者换成直接启动改间接启动,这样从项目本身来说,可以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小结式教学方法:当学生完成实训内容后,及时帮助学生总结,找出所存在的学习问题,然后分析问题原因,要让学生带着疑惑来,而不能让学生带着遗憾而归。通过小结总结经验,完成知识和技能的互相转化,逐步完善理论和实践的完美结合。 汽车电工实训课里,有人认为汽车电器故障实训课是最难讲的,但我并不这么认为。说难讲,是因为故障原因多学生不好掌握;说好讲,是因为只要帮助学生抓住规律,理清思路,顺藤摸瓜,各个击破,再难也就容易了。在实训课中,我是这么做的:把汽车电器故障归纳为二个故障:一是电器元件本身机械故障,二是电路故障。而电路故障又可总结为三点:开路,短路,搭铁。遵循这一规律,首先按照思路式教学方法,让学生先分析故障现象,然后以提问及讨论的形式引导,提示学生去思考,发现在实训操作过程中可能要注意的关键因素和实训操作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例如判断发电机发电不发电,一定要看皮带轮是否有无吸力,直接启动无反应,看磁力开关是否有吸合声等来确定是机械故障还是电路故障。只要知其病,就能把其脉;机械故障好办,一个字:换。而电路故障需要逐一去排查。让学生分清主次,

“3P教学模式”和“任务型教学”

浅谈英语教学中的“3P教学模式”和“任务型教学” 一、问题的提出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以学生能做某事的描述方式设定各级目标。教师应尽量避免单纯传授语言知识的教学方法。尽量采用任务型的教学途径。”由此说明任务型教学是我国英语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方向。 传统教学模式3P模式,即“呈现(Presentation)——练习(Practice)——输出(Production)”。多年来,中学英语教师使用这一模式组织课堂教学。3P教学在英语教学中有其明显的缺点:(1)强调语言的结构和功能,忽视了儿童语言习得的规律,造成课堂教学效果并不是很理想。儿童的语言习得是靠在真实语境下的实践体验而进行的,片面的语言结构分析和假设的交际情景并不能激发他们真正的语言学习兴趣和参与的动机。(2)以教师为中心,忽视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从而导致学生学习兴趣减弱,教学效果低下。在“3P”教学中所有的教学活动都是在教师的引导和控制下完成的,教师的教学也往往是建立在教科书的编排体系上的,所以对于学生的需要和感受没有重视,忽视了学习中学生的地位,从而也造成了两种结果:一是学生按部就班学习老师传授的内容,不去考虑其他与本节课无关的东西,求知欲与创造性被抑制;另一种是对教师所教内容不感兴趣,少参与或不参与课堂语言活动,形成后进生。(3)课堂缺乏真正的交际性。现实的交际充满风险性和不可预测性,说话人不可能预期对方会说什么,也无法预先准备如何应答。而在3P课程中,前两个阶段都是受控制的,第三阶段似乎是学生自由发挥,但事实上,学习者很可能会把精力集中在前两个阶段所操练过的语言形式上。 如何从传统教学模式向任务型教学转换是摆在英语教师面前的一个挑战。要采用任务型教学途径,教师必须从任务的定义、任务与活动的区别和任务型教学活动实例中理解任务型教学。 二、任务型教学定义和特点

任务型教学法教学案例

任务型教学法教学案例 重庆市第二十五中学吴量由美国汤姆森学习出版集团出版的Go For It在我区广泛使用,给师生双方提出了一个新的教学理念——任务型教学法。 任务型教学法的核心思想就是让学生模拟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各项活动,扮演各种角色。所有的内容都是学生周围的人和事情,扮演起来非常熟悉,很容易地把课堂上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中的语言结合起来。 任务型教学法就是把根据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所做的具体事情来设计课堂上的“任务”,我们的教学目标也正是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语言知识,完成这些模拟“任务”的能力。 新《英语课程标准》提倡“任务型”的教学途径,以学生“能做某事”为目标要求。“learning by doing”是我们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这要求我们根据单元目标和教学内容,创造性地设计出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教学活动,即布置“一个既新颖有趣而又熟悉任务”。任务的设计要提供给学生明确、真实的语言信息。使学生在一种自然、真实或模拟真实的情境中体会语言并掌握、应用语言。从而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 在传统的课堂上,老师都是以单词的记背、语言点和语法知识的讲解和训练为重点;教师“唱独角”,多是以老师为主,学生为辅。长期以来我们大搞“题海”战术,而忽视了学生实际语言运用的能力,结果造成“哑巴英语”的现象。“应试教育”的旧观点让我们一

味追求升学率,这种观点压得师生都喘不过气。 作为一个新时代的老师,我们要积极主动地转变教学观念,学习新的教育理论。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但是,对于这个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的新理论,我也有一些困惑和不适应:我从小接受的都是传统的教学方法,如何尽快适应新旧理论的过渡?如何使学生既掌握知识,又培养语言运用的能力?如何在教学活动中更好地驾驭任务性教学法? 作为对任务性教学理论的探索,我曾经承担了一次渝中区进修学院课为“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公开课。我对Unit 5 How was your weekend?的设计如下: 首先,我在本单元中使用多媒体来辅助我的教学。 课前:(展示幻灯片1)为活跃气氛及吸引学生注意力,我们一起唱节奏较快的英文歌:Sha la la。(在Sha la la这部分重复的时候拍手。) Step1 值日生做值日报告 值日生首先介绍她如何度过上周末(She bought a new T-shirt in Jiefangbei.)。然后我就她的短文向全班提问:What did she do last weekend? Where did she buy the T-shirt? When did she buy the T-shirt? 在这个环节中既锻炼了学生的听力和口语,又很自然地复习了一般过去时态。

威莉斯任务型教学模式在英语泛读课中的运用

威莉斯任务型教学模式在英语泛读课中的运用 本文在详细分析任务型语言教学的教与学的前提下,尝试把威莉斯任务型教学模式与英语专业的泛读教学联系起来,并通过实验来证明任务型语言教学在英语专业阅读教学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标签:任务型语言教学;阅读教学;阅读任务 《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2000)》不仅设计了英语专业英语课程的目标体系,而且倡导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交际教学法。[1]任务型语言教学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已被认为是最有前途的交际法的一种,并获得了语言教学领域的广泛支持。任务型语言教学是以学生为学习活动的主体,重视学习者在完成任务中的参与和交流活动中获得知识经验,侧重在执行任务中学生自我完成任务的能力和策略培养。 威莉斯的任务型教学模式因其设计简明、易操作、实用性强等优点而受到广泛运用。这一模式以语言学习的四个重要条件为基础,即:语言接触、语言使用、学习动机和语言教学,含有三个阶段:前任务阶段、任务环和语言聚焦。[2] 阅读是人们获得各类信息和知识的重要途径。在理论研究和中国任务型教学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本文提出是否能从提高学生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上出发,将威莉斯的模式运用到英语专业的泛读课堂,以期找到更适应中国英语专业课堂任务型教学的方法与策略。 一、威莉斯任务型教学模式在英语泛读课中的实证研究 笔者在湖北大学知行学院进行了为期近两年的英语泛读任务型教学实验,实验对象为该学院由同一教师所教的两个英语专业的平行班,共70人。实验班采用威莉斯的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控制班采用传统3P教学模式。本人实验前采用调查问卷以期对实验对象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方法有综合性的了解,以便设计更为有针对性的教学任务;实验中的前测与后测,更突显出受试对象本身的学习特点和实验产生的变化。 在实验前的问卷调查中,收集来的数据表明有超过一半的学生坦言喜欢泛读课;超过三分之一的人认为阅读策略易把握且能较好地理解阅读材料;约一半学生认为阅读中词汇与语法最难;超过一半的人自认为阅读水平一般。由此可见,多数的受试对象对自身的阅读能力持肯定态度,但对阅读理解的定义还停留在词汇量与语法点上,忽略阅读策略在阅读理解中的重要性。 本人采用了2012年6月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中的快速阅读和精读来做前试,具体的数据如下: 笔者对实验班与控制班的阅读总体水平进行了考察,试图了解两个班的总体

3p教学法与任务型教学法

一:3p教学法与任务型教学法的优劣性对比 1、3P教学法的优点 可操作性强,教师便于组织和控制课堂,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学生的一切学习活动和学习过程都在教师的预想之中;同时课堂教学效果的信息反馈也很便捷,有利于教师随时了解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的情况,整个课堂井井有条。强调语言结构的分析和词汇、句式、语法的学习,学生的语法概念明晰,大大提高了语言运用的准确性,基本功扎实。此外,运用阶段也有一定的交际性,学生的交际能力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锻炼。 2、3P教学法的不足之处 语言观及语言学习理论令人质疑,忽视了儿童语言习得的规律。所以往往教师课堂上讲,学生课堂上练,在真正的交际场合下或在课后作业中仍会出现大量错误。以教师为中心,以教为中心,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者。学生的实际需求得不到真实的反应,学生对教学决策过程没有参与的机会,学生真正参与语言交际的机会也不多,忽视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在练习过程中,学生只是被动地按照教师的指令,对讲授过的语言项目进行操练,灌输式的教学模式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导致学生学习兴趣减弱,教学效果不佳。学生缺乏足够的语言输入量。课堂上主要的时间花在语言知识的讲授上,学生接触到的是大量的语言知识,或者是语法分析,语言输入是静态的、去情景的,脱离现实生活的,枯燥乏味,难以调动学生的内在动机。而真实的语言运用却是以整体性、动态性、意义的表达和理解都要依据特定情景

为特征的。因此,脱离了特定环境,把本来复杂、动态的东西以过于简 化的方式呈现给学生,学生就无法获得对目的语真实、完整的感悟与 体验。 缺乏有意义的语言运用,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交际发生。运用阶段 的交际活动并不是完全自由地让学生表达,而是为了帮助学生巩固已 学的语言形式。因此,容易出现无信息差、无真实情感交流的假交际。 3、任务型教学法的优点 它倡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学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活动。有 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潜能,学生的 学习也成为一种满足需要、发展兴趣、提高能力的过程。任务设置关注学生需求,注重真实场景下的、以明确目标为导向的语言交际活动, 任务使学生产生好奇心,任务完成使学生产生成功感,学生通过完成任 务的学习活动来掌握真实的、有意义的语言。这激发了学生的综合型动机,使学生带着极大的兴趣与热情参与活动,课堂气氛活跃。 它倡导体验、实践、参与、探究、交流和合作的学习方式,学生 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存在多维互动,学生主动参与、探索、 思考、实践,实现学生多方面综合能力的发展。 4、任务型教学法的不足之处 任何一种教学法都不是万能的,任务型教学法也有它的不足之处。任务型教学法对学生和教师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英语教学在我国 是外语教学,英语语言环境严重缺乏;在我国大多数中小学,学生的学 习动机多为工具型动机,即通过考试;多为大班教学;师资水平、教育资

任务型语言教学法与对外汉语教学

任务型语言教学法与对外汉语教学 陈文博 北京语言大学汉语水平考试中心100083 新疆农业大学中国语言学院830052 xndcwb@https://www.360docs.net/doc/ea14907731.html, xndcwb@https://www.360docs.net/doc/ea14907731.html, 一、任务型语言教学法 1.1任务型教学法的定义 任务型教学法( Task based Language Teaching,以下简称TBLT)是基于完成交际任务的一种语言教学方法,以计划和操作为其中心内容。它通过师生共同完成语言教学任务,使第二语言学习者自然地习得语言,促进语言学习的进步。 “任务教学法”是从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它改变了传统的课堂练习方式,组织学生完成老师精心设计的“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习得语言。 1.2任务型教学法的理念、宗旨 任务教学法代表着一种教学理念,其宗旨是“在活动中学,在使用中学”。也就是 “从做中学” 任务型教学法(task-based approach)是20世纪80年代在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种新的语言教学模式,是交际法的最新发展。它追求把语言运用的基本原理转化为具有实际意义的课堂教学方式,体现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任务教学法已经有二十多年的历史,国外的多位专家学者对任务的定义、任务的分类等方面都有着较为深入的研究,理论总结已经相对完整。 简单地说,任务型教学法就是在教学中通过采用任务的形式,让学习者运用目的语进行理解交际,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达到学习者自然而然地、灵活熟练运用目的语的目的。任务教学注重意思表达而不强调具体的语言形式,相对于学生在大量练习中有意识的习得(Intentional),任务教学提倡无意识的习得(Incidental)。在任务教学中,交际不是简单的提问加回答,而是一个对意思的表达、解释、协商过程,使得学生从语言的学习者(Leaner),变为语言的使用者(User)。 任务型教学法主张用所学的语言来完成任务,以具体的任务为学习的动力,以完成任务的过程为学习的过程,强调用语言来做事。

任务型语言教学法与对外汉语口语教学

任务型语言教学法与对外汉语口语教学 对外汉语口语课是培养留学生运用汉语进行口头交际能力的单项技能训练课,使学生在口语课上学到实用的、新鲜的汉语是该课的根本任务,任务型语言教学法为对外汉语教师提供了上好口语课的途径。本文介绍了任务型语言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的异同及任务型语言教学法的理论基础,进而以教学实例浅析了其在对外汉语口语课堂上的运用,最后总结了任务型语言教学法的要素,得出了任务型语言教学法能给对外汉语口语教学带来新的思维和动力的结论。 标签:任务型语言教学法任务交际 对外汉语口语课是培养留学生运用汉语进行口头交际能力的单项技能训练课。大量的口语实践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进而培养他们用外语思维和交流的习惯,达到实际交际的目的,因此许多学校都把口语课定为从初级到高级贯穿始终的必修课。 口语课是大部分学生最主要的锻炼口语的机会,而目前口语课存在一些问题:口语课精读化、阅读化;在交际训练方面多采用简单的分角色对话、师生问答和一些口语句式的替换操练;语言输出比较盲目等。在这样的口语课中,学生往往只学到了语言的形式,而没有掌握实际语言的功能,所进行的交际训练只能算是一种“准交际”。针对这些不足,任务型语言教学法提供了一条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 任务型语言教学的核心是“任务”,本文中的“任务”是指汉语课堂上所进行的类似现实生活中的一系列交际活动。“任务”不同于传统语言教学中的“练习”,“练习”侧重于语言形式,而“任务”重在语言的意义,重在完成一个个独立或相互关联的任务的过程中创造性地使用语言,正好弥补了传统教学法的不足,拓展了留学生学习汉语的空间。任务型语言教学法以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为最终目标,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用语言完成各种各样的任务,使教学过程达到了最优化的效果。 任务型语言教学法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一种强调“做中学”(learning by doing)的语言教学方法,是把语言应用的基本理念转化为具体实践意义的课堂教学方式,是近20年来交际教学思想的一种新的发展形态,正日益受到推崇。 一、任务型语言教学法的理论基础 任务型语言教学法的理论基础是来自多方面的,有心理学、社会语言学、课程理论,教育论等,最主要的是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和建构主义的社会互动学习理论。 任务型语言教学的合理性和可行性首先来自Krashen习得理论中的“输入假设”,即只有当语言习得者接触到可理解的语言输入略高于习得者现有的语言水

谈谈任务型语言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谈谈任务型语言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3-08-07T14:53:05.077Z 来源:《未来教育家》2013年第7期供稿作者:王德超[导读] 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际以达到综合语言应用能力为目标的新型教学模式。 河南省滑县固镇第二中学王德超 456400 【摘要】:任务型语言教学就把语言学习和语言运用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学习和使用英语,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关键词】:英语教学任务型语言 一、对任务型语言教学的理解认识。所谓任务型语言教学(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就是直接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用英语完成各种真实的生活、学习、工作等任务,将课堂教学的目标真实化,任务化,从而培养其运用英语的能力,简单地说就是:为用而学,在用中学,学中用,学了就用。它立足于学生本身,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教师从学生“学”的角度设计出各种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完成各种任务的过程中逐步形成运用语言的能力,提高自身的英语素质。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际以达到综合语言应用能力为目标的新型教学模式。它就是让学生在做事情的过程中学习语言和使用语言。概括地讲,就是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倡的“在做中学,在用中学”。这样,任务型语言教学就把语言学习和语言运用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教学建议中,积极倡导“任务型”教学途径,要求教师应以学生“能做某事”的描述方式,设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并结合教学内容,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努力避免单纯地传授语言知识,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学习和使用英语,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二、任务型语言教学的主要特点。任务型语言教学的主要特点是教师帮助学生通过完成任务来学习语言,强调学习活动和学习材料的真实性;学生的学习活动以表达意义为主,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而不是以教师为中心,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鼓励学生创造性地使用语言,鼓励课堂教学活动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并在学习的过程中获的情感体验和调整学习策略,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促进其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 三、教学中任务型语言教学设计应遵?的基本?则在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下,教师在设计“任务型”教学活动时,应遵?以下基本?则:①言语、情境真实性?则。以学生的生活?验和兴趣为出发点设计活动,内容和方式要尽量真实。②形式—功能性?则。任务的设计要注意形式和语言功能的结合,旨在学生在掌握语言形式的同时,培养其运用语言功能的能力。③任务相依性?则。学习单元中的任务设计应由简入繁,由易到难,层层深入,使教学阶梯式地层层递进。④在做中学?则。使学生通过有意义地使用语言来发展自己的语言系统。⑤活动不应该仅限于课堂教学,而要延伸到课堂之外的学习和生活之中。⑥促进学生获取处理和使用信息,用英语与他人交流;发展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师如何设计教学任务。“任务型”课堂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不仅在运用中学(learning by using),而且为了运用而学(learning for using),它直接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去用英语完成各种真实的生活、学习、工作等任务,从而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也就是用英语做事的能力)。“任务型”教学的关键在于任务设计,任务的设计必须具备意义性、完成性、差距性、运用性、真实性和运态性。 任务学习法的理论框架包括前期任务(pre-task)、任务环(task-cycle)和语言点(language focus)三个部分。在前期任务阶段,教师向学生介绍主题和任务,并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在任务环阶段,学生为完成交际任务而尽其所能运用已学的语言知识。任务环由任务(task)、构想(planning)和汇报(report)三个部分组成。在语言点阶段,学生进一步学习、巩固和掌握前阶段所运用的语言的某些特征。 五、任务型教学的实施步骤 1.前任务(pre?task)——教师引入任务。 2.任务环(task cycle):由任务(学生执行任务)、计划(准备如何向全班报告任务完成的情况),以及报告(报告任务完成)三个环节组成。 3.后任务(post?task):由分析——学生通过录音分析其他各组执行任务的情况和操练——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练习语言难点两部分组成。任务型语言教学是一种新型的语言教学模式。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与传统的语言教学模式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但我们在运用任务型教学模式时,不能照搬现成的课堂教学任务活动,而应积极地学习研究,根据教学的内容和体裁的不同,灵活地、有选择性地设计和运用任务活动,努力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并逐步完善。 实践证明,任务型教学是一种以人为本的,体现语言价值的,先进有效的教学途径,它着眼于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培养,变知识性的课堂教学为发展性的课堂教学。我们教师应尽可能多地创造充足的语言学习机会,让学生在自然状态下处于丰富充足的语言任务环境中,自然地形成对语言的认识并尽可能多地学习英语。总之,在中学英语课堂上运用任务型活动,学生之间的互动与交际有助于学生运用语言,并最终达到掌握语言的目的。

有关任务型教学法的几个核心问题的探讨贾志高

有关任务型教学法的几个核心问题的探讨贾志高 贾志高 (西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重庆400715) 摘要:任务这一概念不仅仅是涉及任务型教学法的重要概念,也是整个语言教学乃至许多非语言学科课堂教学理论的重要概念。缺乏对任务及任务型教学法本质的认识和了解就会丢掉任务这一概念的积极内涵,使课堂教学不能反映任务教学法的特点和先进理念,同时削弱任务型教学法的包容性、可操作性和实效性。要使任务型教学法在中学外语课堂上得到充分和有效的应用,就必须明确任务及任务型教学法的本质,以及任务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 法。 关键词:任务;任务型教学法;任务设计;任务难度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C 作者简介:贾志高(1954—),山东招远人,西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 任务型教学法是从20世纪80年代逐渐发展起来,广为应用语言学家和外语教学实践者认可和接受的一种外语教学方法,也是教育部制定的中学英语课程标准所推荐和提倡的外语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法以任务组织教学,在任务的履行过程中,以参与、体验、互动、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习者自身的认知能力,调动他们已有的目的语资源,在实践中感知、认识、应用目的语,在“干”中学,“用”中学,体现了较为先进的教学理念,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有效的外语教学方法。但任务教学法中什么是任务?任务的本质是什么?任务是否等于普通的课堂练习?任务在课堂上怎样组织?任务的设计原则是什么?任务教学法的特点是什么?要使任务型教学法在中学外语课堂上得到充分和有效的应用,作为中学外语教学实践者,我们必须对这些问题有明确的认识和了解,因而也有必要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一、什么是“任务” “任务”(task)一词进入应用语言学文献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它不仅仅作为一种课堂教学方法引起应用语言学家和外语教师的兴趣,同时,它也和大纲设计、教材发展有着紧密联系。尽管“任务”在语言教学文献中是一个流行词,但使用者对这一术语的理解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