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古典园林艺术的比较

中西方古典园林艺术的比较
中西方古典园林艺术的比较

中西方古典园林艺术的比较

张文洁B110301230

世界上古典园林造园方式由于中西文化的结构、形态,或是文化形成的哲学基础、思想观念的不同大致分为中国古典园林跟西方古典园林两大类。中国古典园林造园哲学追求纯粹的自然之美,融入诗画之美,感悟深厚意境。西方古典园林造园哲学则强调“秩序和控制”,注重人工改造,追求几何规则之美。

一.中西方古典园林艺术的共性

由于客观历史条件、文化传统、民族审美心理等方面的差异,致使中西方不仅在园林艺术和园林美学思想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在其表现形式上也各不相同,但是就其本质而言却存在着许多共同之处。虽然中西园林属于不同的园林体系,但它们同属于与建筑和绘画艺术相关联的艺术门类,因此,在它们之间有许多相似的地方。中西方古典园林都是通过典型形象来反映现实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审美情趣,并以其特有的艺术魅力影响人们的情绪、陶冶人们的情操。因而,中西方园林都具有世界园林文化之共性。

1.中西方园林艺术都是人们精神文化的具体体现。将人类的哲学思想、精神情趣、情感意识融入园林的各个方面。

2.中西方园林艺术都是有生命的物质空间,从园林的构成来看,中西园林艺术均通过建筑、山水、花草、树木等物质要素来表现。

3.中西方园林文化都是与功能相结合的科学文化。中西方园林在考虑文化艺术性的同时,均将环境、社会和经济效益甚至是实用价值等多方面的要求放在重要的位置,做到文化艺术性与功能性的高度统一。

4.中西方园林文化都具有综合性。一方面体现在具有空间的多维性,另一方面又体现在具有极强的兼容性。各门艺术彼此渗透、融会贯通形成一个能够统辖全局的综合艺术。

二.中西方古典园林艺术差异比较

园林艺术与其它艺术一样,中西方亦具有各自的特征和风格。中国园林是再现自然的“山水式”园林,崇尚自然、追求意境和诗情画意融为一体,是一种既摹绘自然又超越自然的园林文化艺术。中国古典园林美学,来源于道家学说,强调“师法自然”,讲求“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由于受空间所限,喜好欣赏小景,偏爱把玩细部,往往使得有些园林空间局促拥塞,变化繁冗琐碎。

1.追求自然是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特征:

山水构架、自然布局、曲线特征

2.追求含蓄是中国古典园林的重要特征:

深藏不露的壶中天地、欲扬先抑的空间处理、简约凝练的造园手法、含蓄深远的环境意向

3.追求意境是中国古典园林的本质特征

西方园林是“几何式”园林,是一种强调“人为”的园林文化艺术。其根本特征是偏好“人工”的文化艺术。

造园艺术

在造园艺术上,中国古典园林以山水画、山水诗为美学原则,通过叠山理水,栽植花木,布局园林建筑,并用匾额、楹联、书画、家具陈设和各式摆件等来反映古代哲理观念、文化意识和审美情趣,设计者多为画家、诗人。园林刻意体现诗情画意,追求生境、画境、意境,追求自然美、含蓄美、静美(如水景以天然喷泉、瀑布为主),布局呈自然生态型,追求自由灵活,讲究迂回曲折、曲径通幽、移步换景,故中国园林有“步行者的园林”之说。

西方古典园林以几何、建筑为美学原则,设计者多为建筑师,追求人工美、图案美、动美(如水景以溪池滴泉为主),强调主从关系、理性与秩序。园林构景要素按一定的几何规则加以组织,保持中轴对称布局并突出中心建筑物,主体建筑物前面多有一个面积较大的广场,布局大面积的草坪,配以笔直的林荫路、修剪整齐的树木花圃、几何形状的水池与人工喷泉、大理石雕塑。园林讲究规整、直观、开朗、一览无遗,以俯视观赏审美效果最佳,故西方园林有“骑马者的园林”之说。

园林布局与建筑的关系

在园林与建筑的关系上,中国古典园林是园林统帅建筑,设计遵循“山水为主,建筑为辅”的原则;西方古典园林则是建筑统帅园林,人工高于自然。中国园林在总体布局上一般以自然山水作为景观的构图主题,花木配合山水布置,亭、台、楼、榭等建筑只为观赏和点缀风景而设计,使建筑自然化,目的在于造成富有自然山水情趣的艺术效果,追求人工美与自然美的高度统一。

而西方古典园林构图特别强调园林的中轴对称布局,花坛、水池、喷泉、雕塑以及呈放射性小路都围绕中轴线展开,并且在轴线的重要位置,布置宏伟高大、严谨对称的建筑物。建筑物控制着轴线,轴线控制园林,这种设计完全出于理性主义的指导,人为地使自然接受对称法则。

日本古典园林更加抽象和写意。尤其是枯山水,更专注于永恒。仅以石块象征山峦与岛屿,而避免使用随时间推移,产生枯荣与变化的植物和水体,以体现禅宗“向心而觉”、“梵我合一”的境界。其形态更为纯净,意境更加空灵,但往往居于一隅,空间局促,略显索漠冷落,廖无情趣。

法国古典园林,受理性主义哲学的影响,推崇艺术高于自然,人工美高于自然美,讲究条理与比例、主从与秩序。更加注重整体,而不强调玩味细节。但因空间开阔,一览无余,意境显得不够深远,同时人工斧凿痕迹很重。

英国古典园林,更加排斥人为之物,强调保持自然的形态,园林空间更加整体与大气。但由于它过于追求“天然般景色”,往往源于自然却未必高于自然。又由于过于排斥人工痕迹,因之细部也较粗糙,园林空间略显空洞与单调。

由以上分析可知,古典园林无论中西,无论是强调师法自然,还是高于自然,其实本质都是强调对“自然”的艺术处理。不同之处,仅在于艺术处理的内容、手法和侧重点。

中国古典园林的组景方式,可归纳为立体交融式,即分区设景。园中有园,景中有景,步移景异。组景讲究起景、入胜、造极、余韵的序列。注重层次、抑扬、因借、虚实的安排。单是基本的组景手法,就达十余种之多,如:借景、对景、漏景、障景、限景、夹景、分景、接景、返景、点景……不一而足。赏景以近距离的小景把玩为主,全景式的远观因借为辅。

日本园林在其回游式园林中,基本上沿袭了中国的套路,但对细微处关注

过多,整体则失之把握。日本学者高原荣重、小形研三在《园林建设》一书中说,日本园林“对组成外部空间秩序的表现,显得很生疏”。但日本枯山水的情况则不同,特别是石景的组织,尤为精彩。

法国古典园林的组景,基本上是平面图案式,它运用轴线控制的手法,将园林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构图,一切都要服从比例与秩序。园景一般沿轴线铺展,主次、起止、过渡、衔接都做精心的处理。由于其巨大的规模与尺度,创造出一系列气势辉煌,广袤深远的园景,故又有“伟大风格”之称。

英国古典园林的布景,则类似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步移景异”,引导游人从诗意中穿过。一连串画意构图,以不同距离、不同高度、不同角度展开,整体意境宁静而舒远,一派天然牧场般的田园风光,其展现的是一种本色自然,更舒展开阔与真切生动。

●理水手法

中国古典园林水景在高度提炼和概括自然水体的基础之上,表现出极高的艺术技巧。水体的聚散、开合、收放、曲直极有章法,正所谓“收之成溪涧,放之为湖海”。此外,它还极其注重水体的配合组景,总的来说,重在表现其静态美,动也是静中之动势。

日本园林的理水,则又向抽象化推进一步,仅以砂面耙成平行的水纹曲线象征波浪万重,又沿石根把砂面耙成环状的水形,象征水流湍急的态势,甚至利用不同石组的配列而构成“枯泷”,以象征无水之瀑布,是真正写意的无水之水。

法国古典园林的理水,其主要表现为以跌瀑、喷泉为主的动态美。法国古典园林中的水剧场、水风琴、水晶栅栏、水惊喜、链式瀑布等,各式喷泉构思巧妙,充分展示出水所特有的灵性。

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单就对水景的处理技巧而言,虽受到中国园林的显著影响,似并无超越前三者之处。但其水体结合地形,也能造成两岸缓缓的草坡斜侵入水的美景,而为后世经常引用,这也算是它的一个独特之处。

●建构手法

1)在中国古典园林中,建筑是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园林中的建筑多轻巧淡雅、朴素简约、随形就势、体量分散、通透开敞。尤其讲究框景、漏景等园景入室。其次,建筑本身也成为点景之一。譬如山顶的一座小亭,本是一处赏景、稍歇的绝佳位置,但在低处仰视时,又可欣赏其凌空欲飞之势。总的来说,在中国古典园林中,建筑已经高度园林化”,它其实已和其他景物水乳交融,溶为一体了。

2)法国古典园林则与此正好相反,它迫使园林服从建筑的构图原则,并将建筑的几何格律带入园林中,使高度“建筑化”。建筑多位于主轴尽端的高地上,相对集中,尺度体量巨大。不仅统率着整个园林构图,同时也作为园景的幕布和背景。此外,法国园林善于处理大片平地。

3)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的建筑为追求园景本身的自然纯净,往往将附属建筑搬到看不见的地方,或用树丛遮挡起来,甚至做成地下室。主体建筑周围的草坪与主体建筑之间,往往也没有过渡环节,具体来说就是“去园林化”。

4)日本园林中的建筑不但数量少,体量、尺度也都较小。布局疏朗,往往偏于一隅。建筑物本身也多为简朴的草庵式,并不讲求对称:门阙也是极普通的柴扉形式,真可谓洗尽铅华、恬淡自然,深得禅宗精髓。

●叠山手法

1)中国古典园林中的用石讲究“瘦、透、皱、漏”。可为特置主景,亦可与水体、植物配合组景,以得某种意境。同时也作障景、分景。造景中喜做险怪之奇构,层峦叠嶂、沟壑盘回,正所谓“峭壁贵于直立;悬崖使其后坚,岩、峦、洞、穴之莫穷,涧、壑、坡、矶之俨是”。穿行其间,挑压勾搭变幻莫测,明暗开合扑朔迷离。

2)石景是日本园林的主景之一,正所谓“无园不石”。尤其是在枯山水中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日本石景的选石,以浑厚、朴实、稳重者为贵,并不追求中国石景般的琐碎变化,但也十分讲究石形、纹理与色彩,尤其不作飞梁悬石、上阔下狭的奇构,而是山形稳重,底广顶削,深得自然之理。石景构图以“石组”为基本单位,石组又由若干单块石头配列而成。它们的平面位置的排列组合以及在体形、大小、姿态等方面的构图呼应关系,都经过精心推敲。

3)法国古典园林的石景,基本上没有自然形态,虽然雕像、台阶、柱廊、喷泉水盘都是大理石的,但其本身并不能成为独立的石景,因此,几乎让人感觉不到石景的存在。也有少量的自然形态的岩洞,但都仅作为瀑布的背景。

4)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用石则更少。虽然曾一度引进中国式叠石假山、残垒断碣,但在其后不断走向纯净的进程中,也基本消失殆尽。

●人工美与自然美

中、西园林从形式上看其差异非常明显。西方园林所体现的是人工美,不仅布局对称、规则、严谨,就连花草都修整的方方正正,从而呈现出一种几何图案美,从现象上看西方造园主要是立足于用人工方法改变其自然状态。中国园林则完全不同,既不求轴线对称,也没有任何规则可循,相反却是山环水抱,曲折蜿蜒,不仅花草树木任自然之原貌,即使人工建筑也尽量顺应自然而参差错落,力求与自然融合,“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既然是造园,便离不开自然,但中西方对自然的态度却很不相同。西方美学著作中虽也提到自然美,但这只是美的一种素材或源泉,自然美本身是有缺陷的,非经过人工的改造,便达不到完美的境地,也就是说自然美本身并不具备独立的审美意义。而园林是人工创造的,理应加以改造,才能达到完美的境地。

中国人对自然美的发现和探求所循的是另一种途径。中国人主要是寻求自然界中能与人的审美心情相契合并能引起共鸣的某些方面。中国园林虽从形式和风格上看属于自然山水园,但决非简单的再现或模仿自然,而是在深切领悟自然美的基础上加以萃取、抽象、概括、典型化。这种创造却不违背蔼然的天性,恰恰相反,是顺应自然并更加深刻的表现自然。中国人看来审美不是按人的理念去改变自然,而是强调主客体之间的情感契合点。因此西方造园的美学思想人化自然而中国则是自然拟人化

●形式美与意境美

由于对自然美的态度不同,反映在造园艺术上追求便各有侧重。

西方造园虽不乏诗意,但刻意追求的却是形式美;中国造园虽也重视形式,但倾心追求的却是意境美。

西方人认为自然美有缺陷,为了克服这种缺陷而达到完美的境地,必须凭借某种理念去提升自然美,从而达到艺术美的高度。

也就是一种形式美。早在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就从数的角度来探求和谐,并提出了黄金率。罗马时期的维特鲁威在他的《建筑十书》中也提到了比例、均衡等问题,提出“比例是美的外貌,是组合细部时适度的关系“。文艺复兴时的达芬奇、米开朗琪罗等人还通过人体来论证形式美的法则。而黑格尔则以“抽象形式的外在美”为命题,对整齐一律、平衡对称、符合规律、和谐等形式美法则作抽象、概括。于是形式美的法则就有了相当的普遍性。它不仅支配着建筑、绘画、雕刻等视觉艺术,甚至对音乐、诗歌等听觉艺术也有很大的影响。因此与建筑有密切关系的园林更是奉之为金科玉律。西方园林那种轴线对称、均衡的布局,精美的几何图案构图,强烈的韵律节奏感都明显的体现出对形式美的刻意追求。

中国造园则注重“景”和“情”,景自然也属于物质形态的范畴。

但其衡量的标准则要看能否借它来触发人的情思,从而具有诗情画意般的环境氛围即“意境”。这显然不同于西方造园追求的形式美,这种差异主要是因为中国造园的文化背景。古代中国没有专门的造园家,自魏晋南北朝以来,由于文人、画家的介入使中国造园深受绘画、诗词和文学的影响。而诗和画都十分注重于意境的追求,致使中国造园从一开始就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清人王国维说:“境非独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意境是要靠“悟”才能获取,而“悟”是一种心智活动,“景无情不发,情无景不生”。因此造园的经营要旨就是追求意境。

清晰美与含蓄美

西方园林主从分明,重点突出,各部分关系明确,边界和空间范围一目了然,空间序列段落分明,给人以秩序井然和清晰明确的印象。这是西方园林追求形式美、遵循形式美法则显示出的一种规律性和必然性,但凡规律性的东西都会给人以清晰的秩序感。另外西方人擅长逻辑思维,对事物习惯于用分析的方法揭示其本质,这种逻辑思维习惯极大地影响了人们的审美习惯和观念。中国造园讲究的是含蓄、虚幻,使人们置身其内有扑朔迷离和不可穷尽的幻觉,这是中国人的审美习惯和观念使然。中国人认识事物多借助于直接的体认,认为直觉并非是感官的直接反应,而是一种心智活动,一种内在经验的升华,不可能用推理的方法求得。中国园林的造景借鉴诗词、绘画,力求含蓄、深沉、虚幻,并借以求得大中见小,小中见大,虚中有实,实中有虚,或藏或露,或浅或深,从而把许多全然对立的因素交织融汇,浑然一体,虽无明晰可言,却处处使人感到一种朦胧美、含蓄美。如果把西方园林比作是一部明朗欢快的交响曲,中国古典园林则是一首委婉细腻的抒情诗。

三、东西方古典园林艺术差异的举例

1.拙政园

(1)以水见长

据《王氏拙政园记》和《归园田居记》记载,园地“居多隙地,有积水亘其中,稍加浚治,环以林木”,“地可池则池之,取土于池,积而成高,可山则山之。池之上,山之间可屋则屋之。”充分反映出拙政园利用园地多积水的优势,疏浚为池;望若湖泊,形成晃漾渺弥的个性和特色。拙政园中部现有水面近六亩,

约占园林面积的三分之一,“凡诸亭槛台榭,皆因水为面势”,用大面积水面造成园林空间的开朗气氛,基本上保持了明代“池广林茂”的特点。

(2)自然典雅

早期拙政园,林木葱郁,水色迷茫,景色自然。园林中的建筑十分稀疏,仅“堂一、楼一、为亭六”而已,建筑数量很少,大大低于今日园林中的建筑密度。竹篱、茅亭、草堂与自然山水溶为一体,简朴素雅,一派自然风光。拙政园中部现有山水景观部分,约占据园林面积的五分之三。池中有两座岛屿,山顶池畔仅点缀几座亭榭小筑,景区显得疏朗、雅致、天然。这种布局虽然在明代尚未形成,但它具有明代拙政园的风范。

(3)庭院错落

拙政园的园林建筑。早期多为单体,到晚清时期发生了很大变化。首先表现在厅堂亭榭、游廊画舫等园林建筑明显地增加。中部的建筑密度达到了16.3%。其次是建筑趋向群体组合,庭院空间变幻曲折。如小沧浪,从文征明拙政园图中可以看出,仅为水边小亭一座。而八旗奉直会馆时期,这里已是一组水院。由小飞虹、得真亭、志清意远、小沧浪、听松风处等轩亭廊桥依水围合而成,独具特色。水庭之东还有一组庭园,即枇杷园,由海棠春坞、听雨轩、嘉实亭三组院落组合而成,主要建筑为玲珑馆。在园林山水和住宅之间,穿插了这两组庭院,较好地解决了住宅与园林之间的过渡。同时,对山水景观而言,由于这些大小不等的院落空间的对比衬托,主体空间显得更加疏朗、开阔。

这种园中园式的庭院空间的出现和变化,究其原因除了使用方面的理由外,恐怕与园林面积缩小有关。光绪年间的拙政园,仅剩下了1.2公顷园地。与苏州其他园林一样,占地较小,因而造园活动首要解决的课题是在不大的空间范围内,能够营造出自然山水的无限风光。这种园中园、多空间的庭院组合以及空间的分割渗透”、对比衬托;空间的隐显结合、虚实相间空间的蜿蜒曲折、藏露掩映;空间的欲放先收、欲扬先抑等等手法,其目的是要突破空间的局限,收到小中见大的效果,从而取得丰富的园林景观。这种处理手法,在苏州园林中带有普遍意义,也是苏州园林共同的特征。

(4)花木为胜

拙政园向以“林木绝胜”著称。数百年来一脉相承,沿袭不衰。早期王氏拙政园三十一景中,三分之二景观取自植物题材,如桃花片,“夹岸植桃,花时望若红霞”;竹涧,“夹涧美竹千挺”,“境特幽回”;瑶圃百本,花时灿若瑶华。”归田园居也是丛桂参差,垂柳拂地,“林木茂密,石藓然”。每至春日,山茶如火,玉兰如雪。杏花盛开,“遮映落霞迷涧壑”。夏日之荷。秋日之木芙蓉,如锦帐重叠。冬日老梅偃仰屈曲,独傲冰霜。有泛红轩、至梅亭、竹香廊、竹邮、紫藤坞、夺花漳涧等景观。至今,拙政园仍然保持了以植物景观取胜的传统,荷花、山茶、杜鹃为著名的三大特色花卉。仅中部二十三处景观,百分之八十是以植物为主景的景观

塔影亭卅六鸳鸯馆(十八曼佗罗花馆):

2.颐和园

位于背景西郊的颐和园是中国保存最为玩好的清代离宫型皇家园林。颐和园原名清漪园,始建于1750年。

总体布局:占地295hm2,其中水体约占总面积的4/5。总体规划是以杭州西湖为蓝本。整体上可分为宫廷区和苑林区两个区。

前山前湖景区占全园面积的88%,北山南水格局,环境极其开阔。万寿山高60m,前山面南,有很好的朝向和开阔的视野,位置又接近宫廷区和入口处,因而成为

景区内建筑荟萃之地,园中的主体建筑群就布置在这里。建置在前山中央部位的“大报恩延寿寺”,从山脚到山顶依次为天王殿、大雄宝殿、多宝殿、石砌高台上的佛香阁、琉璃牌楼众香界、无梁殿智慧海,联通配殿、爬山游廊、登道等建筑密密麻麻地讲山坡覆盖住,构成前山南北向的一条明显的中轴线。它的东侧是转轮藏和慈福楼,西侧是宝云阁和罗汉堂,又分别构成两条次轴线。这三条相邻轴线上的全部佛寺殿宇组成前山中部的一组庞大的建筑群

艺术构思:山嵌水抱的山水形态:在颐和园之前,万寿山原名翁山,昆明湖原

名西湖。翁山,山形比较低矮呆板,切又是一座“十赤坟,童童无草木”的秃山,本就不大受有人的重视。西湖的位置偏于翁山的西面,二者虽具北山南水的态势,但其联署关系却并不是山水联署关系,为造园提供了良好的地貌基础。

聚散两宜建筑布局:园林中的建筑一般化集中为分散,但凡属园内重要部位,

建筑宜集中布置以显示其重要。在这里,建筑群的平面和空间组合,一般均运用严整的轴线对称布局,个体建筑则多采取“大式”做法,以此来强调皇家园林的肃穆氛围。其余地段,建筑群则岁地势高低自由随宜布局,建筑个体一律为“小式”做法,是的园林于典丽华贵之中增添不少朴素淡雅的民间气息。在颐和园中,前山后山的中央建筑群,一律为“大式”做法,其他地段则多为皇家建筑中最简朴的“小式”做法,以及与民间风格融合的变体,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凭借高台突出于半山腰的佛香阁

颐和园长廊

1.凡尔赛宫

空间布局

勒·诺特尔园林的伟大之处在于创造了更为统一、均衡、壮观的整体构图,其核心在于中轴的加强,使所有的要素均服从于中轴,按主次排列在两侧,这是在古典主义美学思想的指导下产生的。与意大利园林相比,其空间更为宏伟,更有秩序,关系更明确。

平面布局

在凡尔赛宫中最引人注目的部分当推沿主轴建造的“大水渠”。它是展望庭院,同时为湿地的排水而设计的。后来从这条水渠中部分分出两条支流,形成十字形水渠。传说国王经常乘坐御船在这条巨大的水渠中欢宴。

竖向布局

位于丘陵地带,主轴线垂直于等高线布置,这样能够使轴线两侧的地形基本持平,便于布置对称的要素,获得均衡统一的构图。轴线垂直于等高线,地势的变化就会反映在轴线上,因而勒·诺特尔式园林的主轴线是一条跌宕起伏的轴线。而轴线又是空间的组织线,因此园林中的空间也是一系列跌宕起伏、处在不同高差上的空间。

内向与外向:勒?诺特尔园林空间的另一个独到之处是有一些独立于轴线之外的小空间——丛林园。丛林园的存在使得园林在一连串的开阔空间之外,还拥有一些内向的、私密的空间,使园林空间的内容更丰富、形式更多样、布局更完

整,体现了统一中求变化、又使变化融于统一之中的高超技巧。

疏与密:

勒?诺特尔园林的空间关系是极为明确的,完全可以用“疏可跑马,

密不容针”来形容。轴线上是开敞的,尤其是主轴线,极度地开阔;两旁,是非

常浓密的树林,不仅形成花园的背景,而且也限定了轴线空间。而在树林里面,

又隐藏着一些小的林间空地,布置着可爱的丛林园。浓密的林园反衬出中轴空间的开阔。这种空间的对比是非常强烈的,效果很突出。夸张点说,在勒?诺特尔式园林中,空间只有两种,开敞的和郁闭的。这种空间的疏密关系突出了中轴,分清了主次,像众星拱月一样,反映着绝对君权的政治理想,反映了理性主义的严谨结构和等级关系。

7.造园艺术特点

(1)花园有明显的轴线,主轴线控制全园,为建筑轴线的延伸。

(2)均衡、有序,人工美高于自然美的平面图案式园林。

(3)水景丰富:大运河“十”字形布局,大量使用瀑布、水渠、水镜面,喷泉。

(4)轴线、路径交叉点常用喷泉、雕塑、建筑小品装饰。

(5)植物修剪,常用黄杨篱组成刺绣图案,使用花卉装点。

8.造园技巧: 仔细看一下凡尔赛花园的平面图,比较一下几个水体的大小,会发现它们是按照远大近小的规律来布置的。宫殿前的一对水池,在现场看已经是十分巨大,它们是与宫殿的尺度相适宜的。但与远处的阿波罗水池和大运河相比,这两个水池又实在是小巫见大巫。大运河的东西两端和中间,各有一个放大的水池,从平面上看,这3个水池呈逐渐扩大的趋势。尤其是西端的水池,与整个运河相比,有些超乎寻常的大,显得有些比例失调。但实际看起来轴线上的系列水体比例是和谐的。大运河的末端距宫殿将近3km ,如果不将它放大,由于透视的关系,在宫殿前花园里看起来不免会显得过于渺小。这样的处理就是为了在视觉上让它显得与整个构图相称。在宫殿前横轴上的水池,也是按照这个思想来布置的。

地形的处理 :

站在拉托娜喷泉前的大台阶上俯瞰全园,会觉得大运河翘了起来,其实是因为从拉托娜喷泉开始到国王林荫路,一直是一条下坡路,它的透视灭点和大运河的灭点不重合,看上去大运河仿佛有点向上倾斜。而从运河的西端看花园,由于有将近3km 的距离,所有的景物都浓缩在一个层面上了,这时的国王林荫路已经变成了竖立起来的一小块绿毯。这种坡道的处理在勒?诺特尔式园林中很常见,尤其是在林荫路的设计中。宽阔而漫长的坡道林荫路,远方安置对景,具有

特殊而优美的透视效果,表现了巴洛克艺术对深远的透视的爱好。

凡尔赛宫的建筑主从分明,重点突出,边界和空间范围一目了然,空间序列段落分明,给人以秩序井然和清晰明确的印象。主要原因是西方园林追求的形式美,形式美规律性必然给人以清晰的秩序感。兰特庄园从主体建筑、水体、小品、道路系统到植物种植,都充满了文艺复兴时期建筑那种典型的均衡、大度和巴洛克式的夸张气息。它的园林布局呈中轴对称、均衡稳定、主次分明,各层次间变化生动,又通过恰倒好处的比例掌控形成了一个和谐的整体。将人地视线由近及远,由狭窄到开敞,由人工花木景关导向远处地自然水景,再配以极具雕塑感、层次感地植物景观及富有意大利浓郁文化特色地雕塑、小品,使整个庭院充满了古典、浪漫、优雅地气质。

纵观全景,凡尔赛宫园林气势恢宏,望不见尽头的两行古树,腑瞰着绿色的草坪,绿色的湖水。千姿百态的大小雕像或静立在林荫道边,或沐浴于喷水池中。大小花坛一畦一样,青青的小松树被有条理地一律剪成圆锥形,布局匀称、有条不紊。

凡尔赛宫园林是规则式园林,整个园林及各景区景点皆表现出人为控制下的几何图案美。园林题材的配合在构图上呈几何体形式,在平面规划上多依据一个中轴线,在整体布局中为前后左右对称。园地划分时多采用几何形体,其园线、园路多采用直线形;广场、水池、花坛多采取几何形体;植物配置多采用对称式,株、行距明显均齐,花木整形修剪成一定图案,园内行道树整齐、端直、美观,有发达的林冠线。其主要的设计者勒诺特尔是西方最著名的风景园林设计师之一,他的设计突出了“强迫自然接受匀称法则”的规则式设计理念,肯定了人工美高于自然美。而人工美的基本原则,则是变化中的统一。所谓变化,就是园林地形和布局的多样性,花木的品类、形状和颜色的多样性。所谓统一,即一切多样性,都应该“井然有序,布置得均衡匀称”,直线和方角的基本形式都要服从几何比例原则,有着严谨的数理逻辑。

结语:由于中西古典园林艺术具有不同的精髓,追求各自的理想,因此,

在艺术形态上有着很大差别。中国古典园林的象征手法,无论是用山石,或用水池,或通过对花木的选择和布置,是一种有意识的存在,而这一手法在大多数西方园林中并不普遍。相反,古代的中国园林也缺少西方人希冀找到的成分,特别是缺少规则、对称的规划布置(包括其主要轮廓以及将园林栽植和花坛组成图案式的细部),人工操纵水源组成喷泉,以及对草坪的大量应用。尽管这些要素也偶尔出现于中国现代园林中,却只是对西方园林模式的仿造,引进的历史也相当短。最好的风景园林通常旨在表现一个理想化的“自然”式样。而中国园林不仅要“外师造化”,还须“中得心源”,亦即以自然山水作为创作的楷模,但并非刻板地照搬照抄自然山水,而是要经过艺术加工使自然景观升华。中国造园思想中的自然审美心理表现为人与自然的融合,进而达到情感、精神的超脱。在世界园林史上竞放异彩,各有千秋。在世界园林发展史上,中西方古典园林文化有着较大的差异,但在本质上存在诸多相通之处。特别是,伴随着中西方园林文化的交流与相互影响,加快了世界园林形式与风格的相互融合。时至今日,为加快我国现代园林的发展,我们应当研究和借鉴中西方传统园林艺术的成功经验,对中西方园林文化成果兼收并蓄,加以消化吸收,取西方传统园林艺术之长,补我国现代园林艺术之短,融西方园林现代文化理念与设计方法于中国本土景观资源与文化内涵之中,提升我国园林艺术的意境。

参考文献

[1]彭一刚.中国古典园林分析[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

[2]陈志华.外国造园艺术[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3]荀志欣,曹诗图.从文化地理的角度透视中西古典园林艺术特征[J]. 世界地理研究,2008(1).

[4]顾晓菁.中西园林艺术的比较[J].常州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1(3).

[5]庞珺,朴永吉,董立芳.中西方园林文化差异研究[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2009(2).

中西方艺术差异对比

中西方艺术差异对比 无论在西方还是在中国,美学的产生都是来源于社会,美学的发展伴随着社会的进步,生产力的提高,政治经济文化教育思想和科技的发展而发展。而由于思想、宗教信仰、地域差距、生产方式以及政体的区别,产生了绚烂多样的中西方文化,共同编织着人类艺术文明的宝库。 中国艺术和西方艺术的发展与演变都犹如灿烂的星河,达到了相当的高度,却各成一体。造成这种差别的原因有很多,民族发展脉络、地形地势、自然环境、社会体制等等,但这些依然是表面因素。深层次上讲,这取决于不同的文化认同感和宗教信仰,形成了不同的审美。整体上看,中国艺术与西方艺术主要存在以下差别。 中国艺术绘画重在写意,包括意象、留白,绘画艺术中的事物并没有科学的标准,而是受人文思想的影响,写的是意境、境界,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而西洋艺术绘画,追求造型的准确,强调透视、色彩的真实形象,是一种写实的艺术表现。 齐白石虾图,是中国水墨画写意之经典。重在画虾,却未画水,墨迹间的留白,给人以充分的想象,衬托出虾在水中欲动还静栩栩如生的意境。其高超的笔墨技巧,运用宣

纸和墨收放自如,将虾之质感刻画得淋漓尽致。这种水墨渲染的艺术表现形式,体现出艺术家的审美直觉,其“心物统一”的艺术境界与中国长期以来的儒家、道家思想是分不开的。 意大利艺术家达?芬奇作品《最后的晚餐》标志着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创造的成就,作品通过色彩和光的运用,构图和谐生动,画面中人物的面部神态、肢体动作有的惊恐、疑虑,有的愤怒、激动,刻画得惟妙惟肖,真实自然,画面生动,运用宗教题材与宗教文化表现了这一紧张不安的圣餐场面。 对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中国自古强调中庸之道,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主张天人合一,道法自然,强调人应该顺应自然,主张天地和谐。而西方《圣经》中说上帝七天造万物,上帝是神,人类对神充满敬仰与虔诚,而上帝的形象依然是人形。 因此,中国多为山水花鸟画,体现雄伟浩瀚的山河或是秀气灵动的生灵,运用浓、淡、干、湿、焦五墨,勾、皴、擦、点,晕五技,画中的人物通常十分渺小,源于中国强调人与自然的调和,追求和谐之美。 而西方最初以人物为创作对象,以神学和宗教为主题,表现着神对自然的支配和对人的关怀。拉斐尔的《圣母像》虽然已经体现在母爱和人性,但仍是高高在上,充满着

西方古典园林—发展及影响

西方古典园林—发展及影响 西方园林发展开端 世界上最早的园林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6世纪的埃及,从古代墓画中可以看到祭司大臣的宅园采取方直的规划,规则的水槽和整齐的栽植。西亚的亚述确猎苑,后演变成游乐的林园。 巴比伦、波斯气候干旱,重视水的利用。波斯庭园的布局多以位于十字形道路交叉点上的水池为中心,这一手法为阿拉伯人继承下来,成为伊斯兰园林的传统,流布于北非、西班牙、印度,传入意大利后,演变成各种水法,成为欧洲园林的重要内容。 古希腊通过波斯学到西亚的造园艺术,发展成为住宅内布局规则方整的柱廊园。古罗马继承希腊庭园艺术和亚述林园的布局特点,发展成为山庄园林。 欧洲中世纪时期,封建领主的城堡和教会的修道院中建有庭园。修道院中的园地同建筑功能相结合,如在教士住宅的柱廊环绕的方庭中种植花卉,在医院前辟设药圃,在食堂厨房前辟设菜圃,此外还有果园、鱼池和游憩的园地等。在今天,英国等欧洲国家的一些校园中还保存这种传统。13世纪末,罗马出版了克里申吉著的《田园考》,书中有关于王侯贵族庭园和花木布置的描写。 在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佛罗伦萨、罗马、威尼斯等地建造了许多别墅园林。以别墅为主体,利用意大利的丘陵地形,开辟成整齐的台地,逐层配置灌木,并把它修剪成图案形的植坛,顺山势运用各种水法,如流泉、瀑布、喷泉等,外围是树木茂密的林园。这种园林通称为意大利台地园。 法国继承和发展了意大利的造园艺术。1638年,法国布阿依索写成西方最早的园林专著《论造园艺术》。他认为“如果不加以条理化和安排整齐,那么人们所能找到的最完美的东西都是有缺陷的”。17世纪下半叶,法国造园家勒诺特尔提出要“强迫自然接受匀称的法则”。他主持设计凡尔赛宫苑,根据法国这一地区地势干坦的特点,开辟大片草坪、花坛、河渠,创造了宏伟华丽的园林风格,被称为勒诺特尔风格,各国竞相仿效。 18世纪欧洲文学艺术领域中兴起浪漫主义运动。在这种思潮影响下,英国开始欣赏纯自然之美,重新恢复传统的草地、树丛,于是产生了自然风景园。英国申斯诵的《造园艺术断想》,首次使用风景造园学一词,倡导营建自然风景园。初期的自然风景园创作者中较著名的有布里奇曼、肯特、布朗等,但当时对自然美的特点还缺乏完整的认识。

中西方园林艺术的比较

一、中西方园林历史传统的异同 (一)中国园林发源于商、周时期,最早的形式是囿,囿是将一定的天然地域加以圈围,并在其中放养动物,以供帝王贵族狩猎游乐之用的场所,基本上保持了原有的自然地貌,审美与实用结合在一起。中式园林从“原始”状态脱胎出来,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工园林,园林从生产生活走向艺术是在春秋战国时期,此期社会动荡,战乱频繁,阶级对抗尖锐,政局复杂多变,使得一些文人士大夫阶级的自信心遭到崩溃,理想幻火,并逐渐确立了以自然、适意、淡泊为特征的人生折学与生活情趣,追求的是一种文人所特有的恬静淡雅的趣味、浪漫飘逸的风度、朴实无华的气质。他们选择了“隐居” ,在山水花鸟的大自然中获得慰籍,但又不肯放弃城市的繁华生活,所以在自己居住的深宅大院内建立自然山水花园,以实现理想的“隐居”,寄情于山水,隐身于山林,复归大自然。正是此种崇尚自然的社会风尚,使艺术家产生了表现大自然优美的情感动力,使人的心灵得以净化,从而达到修身养性的目的,势必在文艺作品上打上深刻的烙印,从而影响到园林艺术的创作。 中国古代的文人士大夫,可说皆为文人,思想活跃,敏诗善文,擅画能歌,在文学和绘画方面有着很高的造诣。其所造园无不出之同一意识,以雅为其主要表现手法。诗、画、书法、音律、园林等艺术形式有机融为一体。园林意境创始时代的代表人物,如从两晋南北朝时期的陶渊明、王羲之、谢灵运、孔稚圭到唐宋时期的王维、柳宗元、白居易、欧阳修等人,他们既是文学家、艺术家,又是园林创作者或风景开发者。陶渊明用“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去体现恬淡的意境。被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王经营的辋川别业,充满了诗情画意。而元、明、清的园林创作大师如倪云林、计成、石涛、张涟、李渔等人都集诗、画、园林诸方面高度文艺修养于一身,发展了园林作的传统,力创新意,做出了很大贡献。所以中国古典园林的山水布局、建筑及小品的安排,以及花木栽植,每每借用山水画论。而风景主题的意境构思,题对楹联等又常常受到风景田园诗文的启发。使园林景观从总体到局部都包含着浓郁的意境和感情色彩,这也是我国历代造园家共同追求的境界。是中国千余年来园林设计的名师巨匠所追求的核心,也是使中国园林具有世界影响的内在魅力 (二)西方园林是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或进一步筑山,叠石,理水,种植花草树木,营造建筑和布置圆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人们习惯于将古希腊、罗马为代表的欧洲建筑体系视为西方建筑,将以法国为代表的规则式园林称为西方园林。世界上最早的园林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6 世纪的埃及,从古代墓画中可以看到祭司大臣的宅园采取方直的规划,规则的水槽和整齐的栽植。西亚的亚述确猎苑,后演变成游乐的林园。西方园林作规则式布置,最初大都出于农事耕作实用的需要,如法国的花园就是起源于果园菜地,在一块长方形的平地上,由灌

外国园林史笔记

外国园林史笔记 古代园林(4世纪以前) 古代埃及园林(前3200年—前1世纪) 古代巴比仑园林(前3500年—前5世纪) 古代希腊园林(前3000年—前1世纪) 古代罗马园林(前8世纪—4世纪) 古代埃及园林(前3200年—前1世纪) 1宅园:奈巴蒙花园Nebamon garden、麦利尔的宅园2圣苑:巴哈利神庙3墓园(灵园)卡纳克阿蒙神庙(太阳神庙) 古代巴比仑园林(前3500年—前5世纪) 1猎苑2圣苑3宫苑空中花园 古代希腊园林(前3000年—前1世纪) 杰出的哲学家(前5世纪),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宫廷庭园1阿尔喀诺俄斯王宫(前9—前8世纪)2宅园—柱廊园,前5世纪 公共园林1.圣林;2.竞技场:阿卡德米体育场,德尔斐体育场3学园:阿卡德莫斯学园,伊碧鸠鲁学园 实例:克里特·克诺索斯宫苑(Palace of Knossos) 说明早期希腊的宫苑文化和迷园的起源。 古代罗马园林(前8世纪—4世纪) 庄园1.劳伦提努姆别墅庄园2.吐斯库姆别墅庄园 宅园1.潘萨住宅2.维蒂住宅 宫苑1 哈德良山庄 公共园林浴场、剧场、广场 哈德良山庄1.面积大,建筑内容多。可称为宫苑。2.A处是海的剧场3.B处是运河4.C处是长方形的半公共性花园。5.D处是珍藏艺术品的博物馆。 欧洲中世纪园林(5世纪—15世纪) 395年,罗马帝国分裂成东、西两部分。东罗马建都于拜占庭,西罗马都城留在罗马。 476年,西罗马灭亡。 基督教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 11世纪以后,领主分封独立,城堡林立。 13世纪以后,火药使用,城堡失去防御作用。 寺院庭园 巴西利卡寺院前庭,实用性、装饰性,建筑围绕的中庭, 圣·高尔修道院,9世纪, 坎特伯雷修道院,1165年,英国 城堡庭园 在王公贵族的庭院发展 11世纪以后,实用性庭园转变成装饰性和游乐性庭园 《玫瑰传奇》1230—1240年,法国寓言长诗 13世纪以后,比尤里城堡, 凉亭、喷泉、坐椅、草地、花卉、道路两侧修剪绿篱、迷园、几…… 伊斯兰园林(5世纪—17世纪) 波斯伊斯兰园林7世纪—17世纪

东西方园林艺术的对比与分析

三江学院 公选课论文 2014 ~2015 学年第 2 学期 院系与专业:文化产业管理与旅游学院 课程名称:人居环境艺术鉴赏 学生姓名:蔣艳 学生学号:12013123008 学生班级:113123A 成绩:

目录 摘要…………………………………………………………………………………I ABSTRACT………………………………………………………………………II 第一章引言 (1) 1.1东西方园林的发展概况 (1) 1.1.1 东方园林发展过程 (1) 1.1.2 西方园林发展过程 (1) 1.2 课题研究目的和意义 (1) 1.3 课题来源 (2) 1.4 研究思路和技术方法 (2) 第二章东西方园林的差异概述 (2) 2.1东西方园林的体系概述 (2) 2.1.1东方体系概述 (2) 2.1.2西方体系概述 (3) 2.2 东西方园林的差异性 (3) 2.2.1 中西园林起源的形似性 (3) 2.2.2 中西园林发展过程的相似性 (4) 2.2.3中西园林艺术的物质同一性 (4) 2.2.4中西园林艺术的社会同一性 (4) 2.3 东西方园林的差异性 (4) 2.3.1 主体建筑思想的差异 (4)

2.3.2 突出表现形式的差异 (5) 2.3.3 造园建筑材料的差异 (5) 2.3.4 传统审美趣味的差异 (6) 2.4 影响东西方园林艺术的因素 (6) 2.4.1传统文化对园林艺术的影响 (6) 2.4.2美学思想对园林景观的影响 (7) 结语 (8) 参考文献 (8)

东西方园林艺术的对比与分析 摘要 园林的起源来自于人类对天国仙境的向往与企盼,而其发展则以来于人天性中所固有的对美的追求与探索。园林是人类在改造和利用自然以营造理想生活环境的过程中所应用的美学认识和思维的集中体现。园林建筑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艺术。关于美的思辩,东西方的园林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因不同的历史背景、文化传统而形成迥异的风格。而园林建筑特别能体现出一个时代的历史文化,反映各国人民的丰富思想和独特的思维方式。文着重对东西方传统的园林建筑哲学观及其引导的东西方园林艺术进行了探讨,意在通过对东西方园林不同特征的比较,揭示出东西方园林建筑的不同文化特征。 关键词:东方园林西方园林园林艺术对比分析 Contrast and analysis of the east and west garden art Abstract Garden origin from the human longing and expectation for the kingdom of heaven is paradise, and its development since the nature of beauty inherent in one's pursuit and exploration. The east and the west garden in the long development process due to different historical background, cultural tradition and the formation of a different style. Article focuses on

中西古典园林对比分析

中西古典园林对比分析 2015年6月

前言-------------------------------------------------------------------------------- 一.中西园林历史的传统作用------------------------------------------------------ (一)中西园林差异......................................................................... ................... (二)中西园林形成的过程......................................................................... . 1.中国古典园林形成的原因...................................................................... 2.西方古典园林形成的原因................................................................ 二.中西古典园林的审美思想异同......................................................................... .. (一)中国古典园林的审美思想......................................................................... ..... 1.中国古典园林的自然美......................................................................... ... 2.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美......................................................................... .... (二)西方园林的审美思想........................................................................ 1.西方园林的人工美......................................................................... ........... 2.西方古典园林的形式美........................................................................ 3.西方古典园林的逻辑与清晰的调理美............................................................ 三.中西古典园林的构成手法....................................................................... ...... (一)中国古典园林的构成手法....................................................................... (二)西方古典园林的构成手法....................................................................

西方古典园林基本知识

西方古典园林基本知识 古罗马诗人西塞罗(Cicero,前106-前43年)曾将自然分为原始的第一自然和经过人类耕作的第二自然两种类型。 第一自然,即自然景观,是指地球的外表,如高山,沙漠,森林,冰雪,火山、海洋等,也就是原始的大自然。 第二自然,即文化景观,是指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景观,如田园风关和18世纪的英国自然风景园。 中国园林的起源是从模仿第一自然开始的,这使得中国园林沿着自然式发展的模式 欧洲园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埃及,那里人们理想中的天堂是适合农业生产的富庶的土地,于是园林是在模仿第二自然开始的,因而西方园林沿着几何式的模式开始的 规则式园林 又称建筑式、几何式、图案式等园林;西方园林的传统样式,以意大利、法国园林为代表。规则式园林在20世纪得到广泛的更新和进一步发展。 自然式园林 又称不规则式园林;东方园林的传统样式,以中国、英国园林为代表。中国和英国园林似乎仍然停留在历史中,未能发展。 折中式园林 将规则式与自然式融为一体的园林形式;19世纪中期出现之后,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盛行。 皇家园林 皇帝国王所拥有的园林,通常宏伟壮观、富丽堂皇; 私家园林 王公贵族、富裕阶层拥有的园林,通常强调园林品位; 寺庙园林 与修道院、祭坛、寺庙等宗教场所结合的园林; 公共园林 为公共建设的园林,包括古代运动场、广场、公园等 古代园林(公元4世纪之前) 古埃及园林、古巴比伦园林、古希腊园林、古罗马园林 中世纪欧洲园林(5-15世纪) 中世纪西欧园林 伊斯兰园林 意大利文艺复兴园林(15-17世纪) 法国古典主义园林(17世纪)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18世纪)近代城市公园(19世纪) 现代风景园林(20世纪) 古埃及园林特点;围墙矩形,水池成排,庭荫树规则式,有明显中轴线 古希腊园林特点;几何式,中央有水池、雕塑,栽植花卉,四周环以柱廊 中世纪西欧园林;是伊斯兰园林文化和基督教文化的结合,主要有两种类型 修道院园林和城堡园林 法国古典主义园林(勒.诺特园林) 17世纪,园林史上出现了一位开创法国乃至欧洲造园风格的杰出人物——勒.诺特(Andre Le Notre),他在吸收了意大利文艺复兴园林许多特点的基础上,开创了一种新的造园样式,即勒.诺特园林,或法国古典主义园林,也称巴洛克园林。

中西方美术的主要差异

中西方美术的主要差异 摘要:美学和哲学有密切关系,中国美学深受儒道思想的影响,可以说儒道思想是中国艺术所依存的美学基础。西方受基督教的影响,认为神圣的价值在人和世界之外存在,需要去看,去听。根据基督教义的理解,艺术家对外在美的准确、完美的体现,是想完成对上帝的靠拢,是对上帝的一种贡献。这些美学思想体现在西方不同文化领域,具有不同的美学价值。中西方美学是屹立在世界艺术史上的两坐不同的高峰,他们之间没有根本上的谁高谁低之分,只是由于观念上的不同造成美学的差异,正是这些差异才让我们感受到了不同风格美术带给我们的震撼和美的感受。通过中西方美术在绘画、建筑、园林三个方面的差异,我们可以从中领略到中西方美术各自的魅力。 关键词:美术差异绘画建筑园林 正文 中西方美术在我认为区别在于中西方的哲学观念不同,艺术的发展是要有哲学做指导的,西方人考虑问题理性的因素比较多,而中国的艺术人在考虑问题中以人的思想指导比较多.你可以看到,西方的美术作品追求的东西,以最为出名的,大家最熟知的文艺复兴时期为例,印象派的画家们是强调光的表现,是画家对光这种因素的主观和客观的科学分析.莫奈到了晚期甚至逐渐抛开对形的把握而疯狂的追求光的表现,比如他创作的以自家花园为题材的<莲花>系列.而反观中国的绘画,在国画中我们是看到的这种对客观事物的分析和解剖是不多的.中国画强调意境,而意境则已经是纯粹的画家意识中的东西了.直到国画大师黄宾弘开始,才逐渐的可以看到他在自己的绘画中开始借鉴西方的一些思想,进行一些方面的结合.但并不是中国的艺术落后于西方的观念,而在于根本的哲学理念不同.不同哲学指导所产生的艺术是不一样的。 中西方美学是屹立在世界艺术史上的两坐不同的高峰,他们之间没有根本上的谁高谁低之分,只是由于观念上的不同造成美学的差异,但这也更好的给了我们多样的选择。我再次选取了三个方面。从绘画、建筑、园林三个方面谈谈中西方美术的差异。 绘画方面的差异 中西方美术的最主要差异就在于透视,这是最根本的,中国绘画在创作上重视构思,讲求意在笔先和形象思维,注重艺术形象的主客观统一。造型上不拘于表面的肖似,而讲求在 似与不似之间”和“不似之似”,在透视上将焦点(一点)透视与散点(多点)透视结合;而西方绘画着重于焦点透视,比较客观科学地体现了物体的外观,真实客观是其特点。 绘画风格对于整个社会的影响都是巨大的,同时整个社会所形成的文化底蕴也同时反哺给了绘画。举例来说,从建筑上来说,人文,天气和建筑材料以及建筑工艺都对其有很大的影响,同样是巴洛克风格,每个地方都有些细微的变化。 西方人文在文艺复兴时期,思想波澜起伏,海纳百川形成了众多的艺术风格,功不在风格多少,而在于这一风气带动了人们的思想,不段的创新;反观中国古代,由于封建社会统治阶级的思想统治,迫使人们在一定框架中,不对君王,只对青山绿水,千年时间造就了中国画的辉煌,但也限制了中国绘画新时代的发展。当

中国古典园林和西方古典园林的区别

中国古典园林和西方古典园林的区别 中国古典园林是一种由文人、画家、造园匠师们创造出来的自然山水式园林,追求天然之趣是我国造术的基本特征。在里,不规则的平面中自然的山水是景观构图的主体,而形式各异的各类建筑却为观赏和营造文化品味而设,植物配合着山水自由布置,道路回环曲折,达到一种自然环境、审美情趣与美的理想水融的境界,既“可望可行”,又“可游可居”,富有自然调的空间。 以法国宫廷花园为代表的由建筑师、雕塑家和师创作出来的西方规则式古典园林,以几何体形的美学原则为基础,以“强迫自然去接受均称的法则”为指导思想,追求一种纯净的、人工雕琢的盛装美。花园多采取几何对称的布局,有明确的贯穿整座园林的轴线与对称关系。水池、广场、树木、雕塑、建筑、道路等都在中轴上依次排列,在轴线高处的起点上常布置着体量高大、严谨对称的建筑物,建筑物控制着轴线,轴线控制着园林,因此建筑也就统率着花园,花园从属于建筑。 造园使用的,中国传统建筑以土木为主,西方古典建筑以石质为主。在布局上,中国传统建筑多数是向平面展开的组群布局,而西方古典建筑强调向上挺拔,突出个体建筑。在建筑文化的主题上,中国传统建筑以宣扬皇权至尊、明伦示礼为中心,西方古典建筑以宣扬神的崇高、表现对神的崇拜与为中心。中国传统建筑的艺术风格以“和谐”之美为基调,西方古典建筑的艺术风格重在表现人与自然的对抗之美,以宗教建筑的空旷、封闭的内部空间使人产生宗教般的激情与迷狂。 我国的传统建筑是一种体系,其中使用最多的是抬梁式木构架。抬梁式木构架不仅可以组成一间、三间、五间乃至若干间的房屋,还可以建造三角、正方、五角、六角、八角、圆形、扇面、万字、田字及其他特殊平面的建筑,甚至可以构成多层的楼阁与塔等建筑,墙壁是起围护、分割作用的非承重构件。由于受到木材及结构本身的限制,形状及内部空间较简单。布局上,总是把各种不同用途的房间分解为若干幢单体建筑,每幢单体建筑都有其特定的功能与一定的“身份”,以及与这个“身份”相适应的位置。建筑艺术处理的重点,表现在本身的美化、建筑的造型及少量的附加装饰上。 中国传统的审美趣味虽然在对待城市和处理宫殿、寺院、民居等建筑的布局上十分喜爱用轴线引导和左右对称的方法以求得整体的统一性,但却不像西方那样一味地为追求几何美而在园林中大量采用这种手法。脱胎于我国传统建筑中的中国园林建筑,形式多样,位置灵活,按使用上的需要,可把它们独立设置,也可用廊、墙等组合成为院落式的群体。建筑空间变化曲折、丰富多彩。在处理建筑、人、环境的关系时,所倡导的“”的思想使中国园林建筑强调与自然、的协调和统一。传统的将建筑化大为小、化集中的大体量为分散的小体量的处理手法,非常适合于中国园林布局与景观上“山水为主、建筑为辅”的的需要。中国传统造型艺术强调“线型美”,园林建筑所采取的木质梁、柱,恰恰能适应这种“线”的艺术要求,无论是单体建筑,还是群体建筑,均讲究具有优美的轮廓线和。 西方多以石料砌筑,墙壁较厚,窗洞较小,建筑的跨度受石料的限制而内部空间较小。拱券结构发展后,建筑空间得到了很大程度的解放,建造起了象罗马的万神庙等有内部空间层次的公共性建筑物,建筑的空间艺术有了很大的发展,但仍未突破厚重实体的外框。西方古典造型艺术强调“体积美”,建筑物的尺度、体量、形象并不去适应人们实际活动的需要,而

中国古典园林赏析

中国古典园林赏析 园林是我国传统建筑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园林博大精深,在世界园林史上独树一帜。以中国古典园林为代表的中国造园艺术,是以追求自然精神境界为最终和最高目的,从而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目的。中国古典园林历史悠久,文化含量丰富,个性特征鲜明,又多彩多姿,极具艺术魅力,它深浸着中国文化的内蕴,是中国五千年文化史造就的艺术珍品。 一、中国古典园林基础知识 中国古典园林大都是文人、画家与匠人合作的结晶。园林概念首次出现在明代,计成在其造园巨著《园治》一书中所述:“大凡造园,不分市村城郊,地段以僻静为胜……景物可因借随机……”。其意思是,在一定地段范围内,或对天然山水进行利用改造,或人力兴造山水地貌,结合景载与植载,并安插布局相适宜的建筑,从而构成一个兼具游览、居住、观赏的环境。 中国古典园林有三大要素,即山水地形、花草树木、园路建筑。山是永恒稳定的象征,大园山大,主山多是土山,山石用在重点部位称“山骨”;小园山小,可全用山石堆叠;水是智慧和廉洁的象征,水从山泉流出,通过曲折的溪涧最后汇成大池,成为园林的主体水面。花草树木富有生机,象征着欣欣向荣。花草树木是自然式的,讲究意境,花木种类的选择都要顺应地形、朝向等自然气候条件与植物的生长习惯,同时特别注意保留原有的古树和植被,使之成为全园植物的骨干。园路建筑讲究“曲径通幽”,建筑分散在自然要素之中,与自然的景物交织在一起。园中的主要建筑往往和主山池相对,自然景色最集中的地方往往有点景和观景的建筑。建筑和园路还起着分隔空间和组织游览路线的作用。 二、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类型 (一)按所有者身份分类 1、皇家园林 皇家园林是专供帝王休息享乐的园林,古人讲“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在统治阶级看来,国家的山河都是属于皇家所有的,所以其特点是规模宏大,真山真水较多,园中建筑色彩富丽堂皇,建筑体型高大,现存为著名皇家园林有:北京的颐和园、北京的北海公园、河北承德的避暑山庄等。

浅谈中西方园林之比较

浅谈中西方园林之比较 摘要:本文从自然条件、社会发展状况、宗教思想和人们文化生活的角度分析中西方古典园林的各自特点,通过实例比较,进而阐明了中西方园林的不同,以便我们对中国园林和西方园林体系有一个辩证的认识。 关键词:中国;西方;古典园林;艺术;影响;差异 源于黄河、长江两河流域的东方文明和源于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两河流域的西方文明,是构成人类文明两大体系的发源地。就是我们习惯说的“东方”和“西方”,是用它代表两种文化的概念。中国被称为世界园林之母,是东方园林的典型代表,中国园林是一种由文人、画家、造园匠师们创造出来的自然式山水园林,追求自然之趣是我国造园艺术的基本特点。西方古典园林设计起源于布置园圃,同时受到建筑思维的影响,它的整齐、规则、中轴对称、几何布局成为主要的造园手法,植物多表现为“刺绣花坛”之类的趣味图案,道路笔直,以此表现人工美。其中意大利、法国、英国的造园艺术堪称是西方古典园林的代表。 中西方古典园林在不同的自然条件下形成各自风格 1.1依托自然条件和人为表现下形成的有特色的中国传统园林。“中国位于北半球,国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公里。西边,有喜马拉雅山;东边和南边,有太平洋;只有在北边,没有天然的疆界来抵御历史上有名的入侵。三条大河,从西到东,几乎贯穿了中国大陆:即黄河、长江和京杭大运河。北部有广阔干燥的黄土高原,中部有湖泊、溪流和洪水冲积而成的农田,南部有延伸入亚热带地区的人迹罕至的山脉”[1]。中西园林由于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的不同而风格迥异、各具特色。尽管中国园林有北方皇家园林和江南私家园林之分, 且呈现出诸多差异, 而西方园林因历史发展不同阶段而有古代、中世纪、文艺复兴园林等不同风格。 1.2依托自然条件和人为影响下形成的西方传统几何式园林。“阿尔卑斯山和比利牛斯山将欧洲大陆分为两个气候地区,地中海气候区和大西洋气候区。通过水路与陆路的相互渗透,恶劣的气候才得以避免,从而也鼓励了航海的发展”[1]。 西方园林,是以十六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发展起来的造园艺术思潮为基础,于十七世纪下半叶在法国形成的。这种园林崇尚开放,流行整齐、对称的几何图形格局,通过人工美以表现人对自然的控制和改造,显示人为的力量。它一般呈具有中轴线的几何格局:地毯式的花圃草地、笔直的林阴路、整齐的水池、华丽的喷泉和雕像、排成行的树木(或修剪成一定造型的绿篱)、壮丽的建筑物等,通过这些布局反映了当时的封建统治意识,满足其追求排场或举行盛大宴会、舞会的需要。其最有代表性的是巴黎的凡尔赛宫。这种古典主义的园林,曾得到当时社会的推崇,其中更多的是诗人、画家们的赞许和歌颂,也就赋有了在当时社会上风行的“诗情画意”和特有的“意境”。而只有揭示“诗情画意”和“意

西方古典园林史单元测试

西方古典园林史 单元测试答案 1单选(2分) 以下哪些属于古罗马园林 A.忠实园 B.哈德良山庄 C.凡尔赛宫 D.空中花园 B 2单选(2分) 意大利园林以台地园着称,着名的即是建在提沃利山顶上的台地园,园内装有无数的水景和喷泉。 A.法尔奈斯庄园 B.望景楼花园 C.兰特庄园 D.埃斯特别墅 D 3单选(2分) 钱伯斯建造的园中,建造了一座中国式塔。 A.小特里阿农王后花园

B.莱兹荒漠园 C.邱园 D.埃尔姆农维尔园 C 4单选(2分) 被誉为法国最美的城堡之一的是 A.枫丹白露宫苑 B.谢农索庄园 C.维兰德里庄园 D.卢森堡花园 B 5单选(2分) 美第奇家族建造的第一所庄园是 A.望景楼花园 B.罗马的美第奇庄园 C.菲耶索勒的美第奇庄园 D.卡雷吉奥庄园 D 6单选(2分) 是把法式刺绣花坛的做法带入了英国安德烈·莫莱

7单选(2分) 被誉为“自然风景式造园之王”的是朗斯洛特·布朗 8单选(2分) 下列属于奥地利勒诺特尔式园林的有 A阿兰胡埃斯园 B.宣布隆宫 C.维肖凯姆花园 D.沙皇村花园 B 9多选(3分) 下列属于凡尔赛宫中主要的景观有 阿波罗泉池 海神尼普顿泉池. 国王林荫道. 拉通那泉池 A、B、C、D 10多选(3分) 荷兰的勒诺特尔式园林中常见的要素有

绿荫剧场. 树篱. 河渠. 林荫道 A、B、C、D 11多选(3分) 古希腊园林类型有 宫廷庭园. 公共园林. 住宅庭园 A、C、D 12多选(3分) 中世纪西欧园林类型有寺院庭园 城堡庭园 13多选(3分) 文艺复兴时期三杰 薄伽丘 彼特拉克 但丁 A、B、C

中西方园林特点

中西方园林艺术特点对比 西方园林艺术以意大利、法国、英国的园林为例,论述了西方园林的艺术特色.西方园林的造园艺术以"完整、和谐、鲜明"为特征,完全排斥自然,力求体现出严谨的理性,一丝不苟地按照纯粹的几何结构和数学关系发展."强迫自然接受匀 称的法则"成为西方造园艺术的基本信条. 西方造园艺术主要以意大利、法国、英国的园林为代表。它们的造园艺术在不同时期都十分显著地体现了各自独特的艺术魅力,并且有些艺术风格在几个世纪中都占统治地位,有些艺术手法一直延用至今。 意大利、法国、英国的造园艺术是西方园林艺术的典型代表,虽然它们同属西方园林艺术体系,具有许多共同特征,但由于受到各种自然和社会条件的制约,也表现出了不同的风格。但总体而言西方园林艺术与中国园林艺术迥然不同。西方园林的造园艺术,完全排斥自然,力求体现出严谨的理性,一丝不苟地按照纯粹的几何结构和数学关系发展。“强迫自然接受匀称的法则”成为西方造园艺术的基本信条。 西方园林的艺术特色突出体现在园林的布局构造上。体积巨大的建筑物是园林的统率,总是矗立于园林中十分突出的中轴线起点之上。整座园林以此建筑物为基准,构成整座园林的主轴。在园林的主轴线上,伸出几条副轴,布置宽阔的林荫道、花坛、河渠、水池、喷泉、雕塑等。在园林中开辟笔直的道路,在道路的纵横交叉点上形成小广场,呈点状分布水池、喷泉、雕塑或小建筑物。整个布局,体现严格的几何图案。园林花木,严格剪裁成锥体、球体、圆柱体形状,草坪,花圃则勾划成菱形、矩形和圆形等。总之,一丝不苟地按几何图形剪裁,绝不允许自然生长形状。水面被限制在整整齐齐的石砌池子里,其池子也往往砌成圆形、方形、长方形或椭圆形,池中总是布局人物雕塑和喷泉。追求整体对称性和一览无余。欧洲美学思想的奠基人亚里士多德说:“美要靠体积和安排”,他的这种美学时空观念在西方造园中得到充分的体现。西方园林中的建筑、水池、草坪和花园,无一不讲究整一性,一览而尽,以几何性的组合而达到数的和谐。追求形似与写实。被恩格斯称为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巨人的达·芬奇认为,艺术的真谛和全部价值,就在于将自然真实地表现出来,事物的美应“完全建立在个部分之间神圣的比例关系上”,因此西方园林艺术在每个细节上都追求形似,以写实的风格再现一切。 综上所述,西方园林艺术提出“完整、和谐、鲜明”三要素,追求严谨的理性。欧洲人自古以来的思维习惯就倾向于探究事物的内在规律性,喜欢用明确的方式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形成清晰的认识。这种思维习惯表现在审美上就是对称、均衡和秩序,而对称、均衡和秩序是可以用简单的数和几何关系来确定的。正如古典主义建筑权威大勃隆台所说:“决定美和典雅的是比例,必须用数学的方法把它制订成永恒的、稳定的规则”,这就是西方造园艺术的最高审美标中国园林因中国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中国古典园林特点 中国园林在形式上体现的是自然美,它不求轴线对称,也没有明显的规则可循,而是山环水抱,曲折蜿蜒,不但树木任自然之原貌,结实人工建筑也尽量顺应自然而参差错落,力求与自然融合,“虽由人作,宛自天开”。既然是造园,便离不开自然。中国人对自然美的发现和探索主要遵循的是寻求自然界和人的审美心情相契合并能引起共鸣的某些方面。中国园林虽然形式和风格上看属于自然山

中国古典园林史 重点笔记

中国古典园林史题集 一、绪论部分 园林概念:在一定的地段范围内,利用、改造天然山水地貌,或者人为地开辟山水地貌,结合植物栽培、建筑布置,辅以禽鸟养殖,从而构成一个追求视觉景观之美为主的赏心悦目、畅情舒怀的游憩、居住的环境。(P3) 造园的四项主要工作(或四个主要手段):筑山、理水、植物配置、建筑营造;相对应园林的四要素:山、水、植被、建筑。(P4) 据此可将园林分为两种基本形式:规整式园林和风景式园林。 《古兰经》天园中的四条河:水河、乳河、酒河、蜜河。形成了伊斯兰园林的基本形式。(P4) F.L奥姆斯特德开创自然保护和现代城市公共园林的先驱。其设计的纽约“中央公园”面积348ha.E.霍华德的《明日之田园城市》提出了“田园城市”的设想。(P6) 现代园林之不同于前一阶段的古典园林表现于四个方面: 1、除了私人所有的园林之外,还出现由政府山资经营、属于政府所有的、向公众开放的公共园林 2、园林的规划设计已经摆脱私有的局限性,从封闭的内向型转变为开放的外向型 3、兴造园林不仅为了获致视觉景观之美和精神的陶冶,同时也着重在发挥其改善城市环境质量的生态作用——环境效益,以及为市民提供公共游憩和交往活动的场所——社会效益 4、由现代型的职业造园师主持园林的规划设计工作。(P6) 中国古典园林分类: 按基址的选择和开发方式的不同:人工山水园、天然山水园 按隶属关系分类: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P7) 人工山水园:在平地上开凿水体、堆筑假山,人为的创设山水地貌,配以花木栽植和建筑营构,把天然山水风景缩移模拟在一个小范围之内。人工山水园是最能代表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成就的—个类型。(P7)这类园林均修建在平坦地段上,尤以城镇居多,在城镇的建筑环境里面创造模拟天然野趣的小环境,犹如点点绿洲,故也称为“城市山林”宋后作为城市私家园林的代称。(P238) 天然山水园一般建在城镇近郊或远郊的山野风景地带,包括山水园、山地园和水景园等。规模较小的利川天然山水的局部或片段作为建园基址,规模人的则把完整的大自然山水植被环境范围起来作为建园的基址,然后再配以花木栽植和建筑营构。(P8) 兴造天然山水园的关键在于选择基址,《园冶》论造园相地,以“山林地”为第一。 皇家园林按其不同的使用情况分为:大内御苑、行宫御苑、离宫御苑。(魏晋南北朝开始)

浅析中西方绘画、建筑艺术的差异(论文)

浅析中西方绘画、建筑艺术的差异 目录 摘要 (1) 第1章一、中西方绘画艺术的差异 (1) 1.1 (一)中西方绘画艺术的艺术形态及艺术价值差异.. 1 1.2(二)中西方绘画艺术创作手法及表现形式的差异 (2) 1.3(三)中西方绘画艺术材料特色的差异 (3) 1.4 小结: (4) 第2章二、中西方建筑艺术的差异 (4) 2.1 (一)中西方建筑艺术形态及艺术价值的差异 (4) 2.2 (二)中西方建筑创作手法及表现形式的差异 (5) 2.3 (二)中西方建筑材料的差异 (6) 2.4小结 (7) 第3章总结 (7)

摘要:从根本上讲中国文化重人,西方文化重物,这导致以水墨画为代表的中国绘画与以油画为代表的西方绘画除了在材料及工具的使用上有明显的差异外,在创作方法和审美观念上也存在着根本性的不同。同时中国传统建筑以土木结构为主,注重环境气氛的营造,追求和谐统一;西方以石头为主的古典建筑体现了人与自然对立的“人神合一”的宗教观念,这也有很大的差异。 关键词:绘画、建筑、形态、价值、材料、创作手法、表现形式一、中西方绘画艺术的差异 在欣赏中西方的绘画时,我们能明显的感觉到二者有着很大的差异。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中国绘画艺术与西方绘画艺术之间的交流也日渐密切,使我们也更多的看到这两种各成一体绘画艺术的差异。(一)中西方绘画艺术的艺术形态及艺术价值差异 中国绘画和西方的绘画不一样,这是一个很明显的差别。如果从艺术形态上讲,那中国绘画是写意的,而西方绘画是写实的。西方画是表象的,非常的写实,讲究的是对自然的真实表现。中国画重在写意,包括意象、理想、画境与意境。所以有那么一句”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说法。而且中国画光是技术好还不行,还得有要文化,这涉及到诗、书、画、印等各方面的修养。这也是为什么中国画总是有着深刻的内涵! 西方绘画由于受到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摹仿说”的理论影响,故西方绘画一般重形似、重再现、重理性;而且西方绘画注重的是实物或人物的表现或重现,注重表达事物的特征。在西方绘画重写实、以

中西方园林艺术的比较

一、中西方园林历史传统的异同 (一)中国园林发源于商、周时期,最早的形式是囿,囿是将一定的天然地域加以圈围,并在其中放养动物,以供帝王贵族狩猎游乐之用的场所,基本上保持了原有的自然地貌,审美与实用结合在一起。中式园林从“原始”状态脱胎出来,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工园林,园林从生产生活走向艺术是在春秋战国时期,此期社会动荡,战乱频繁,阶级对抗尖锐,政局复杂多变,使得一些文人士大夫阶级的自信心遭到崩溃,理想幻火,并逐渐确立了以自然、适意、淡泊为特征的人生折学与生活情趣,追求的是一种文人所特有的恬静淡雅的趣味、浪漫飘逸的风度、朴实无华的气质。他们选择了“隐居”,在山水花鸟的大自然中获得慰籍,但又不肯放弃城市的繁华生活,所以在自己居住的深宅大院内建立自然山水花园,以实现理想的“隐居”,寄情于山水,隐身于山林,复归大自然。正是此种崇尚自然的社会风尚,使艺术家产生了表现大自然优美的情感动力,使人的心灵得以净化,从而达到修身养性的目的,势必在文艺作品上打上深刻的烙印,从而影响到园林艺术的创作。 中国古代的文人士大夫,可说皆为文人,思想活跃,敏诗善文,擅画能歌,在文学和绘画方面有着很高的造诣。其所造园无不出之同一意识,以雅为其主要表现手法。诗、画、书法、音律、园林等艺术形式有机融为一体。园林意境创始时代的代表人物,如从两晋南北朝时期的陶渊明、王羲之、谢灵运、孔稚圭到唐宋时期的王维、柳宗元、白居易、欧阳修等人,他们既是文学家、艺术家,又是园林创作者或风景开发者。陶渊明用“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去体现恬淡的意境。被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王经营的辋川别业,充满了诗情画意。而元、明、清的园林创作大师如倪云林、计成、石涛、张涟、李渔等人都集诗、画、园林诸方面高度文艺修养于一身,发展了园林作的传统,力创新意,做出了很大贡献。所以中国古典园林的山水布局、建筑及小品的安排,以及花木栽植,每每借用山水画论。而风景主题的意境构思,题对楹联等又常常受到风景田园诗文的启发。使园林景观从总体到局部都包含着浓郁的意境和感情色彩,这也是我国历代造园家共同追求的境界。是中国千余年来园林设计的名师巨匠所追求的核心,也是使中国园林具有世界影响的内在魅力 (二)西方园林是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或进一步筑山,叠石,理水,种植花草树木,营造建筑和布置圆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人们习惯于将古希腊、罗马为代表的欧洲建筑体系视为西方建筑,将以法国为代表的规则式园林称为西方园林。世界上最早的园林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6世纪的埃及,从古代墓画中可以看到祭司大臣的宅园采取方直的规划,规则的水槽和整齐的栽植。西亚的亚述确猎苑,后演变成游乐的林园。西方园林作规则式布置,最初大都出于农事耕作实用的需要,如法国的花园就是起源于果园菜地,在一块长方形的平地上,由灌溉水渠划成

中西方医学文化差异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culture and Western culture 中西方文化差异 2012年5月

This is scraping(刮痧). What idea do you have?

Below I strongly will brief West's medicine cultural difference.

In my opinion Difference between Western medicine in mainly in the difference in ways of thinking, to talk about differences in Western medicine, mainly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Because the world is the "Western" world, thinking of you already are "Western" thought.

The basic theory of TCM, mostly from ancient philosophy. The Chinese medicine good at use whole, the total information, have the system method.

Chinese medicine itself also emphasized does not treat sickness to govern has not gotten sick, but the Chinese medicine most basic thought is not treats an illness governs the human, but is not governs the god, it advocates the maintenance, is good at preventing, it requests the human to comply with the nature, requests the human to have healthy habits and customs an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