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药复习资料一

中草药复习资料一
中草药复习资料一

中草药复习资料一

第一节基础知识

一、定义:中药是我国传统药物的总称,凡以中医传统为指导,进行采收、加工、炮制、制剂,以利于临床应用的药物称为中药。

二、分类

中药种类繁多,有

植物:花、草、树木

动物:虫、鱼、鸟

矿物:铁、石(2)

三、中药的采集与保存:

1、采集

1)花草树木等植物药,根据入药部分不同,采集季节和方法也不同。

根和根皮:在初春尚末萌芽及深秋地面部分等枯萎,精华蓄于根部,药力较足时采集,如地榆。

茎叶部:在生长最盛时采集,如苏叶、薄荷

花类:在含苞待放时或开放时采摘,如金银花、菊花。

果实:在成熟而未老熟时采收,如五味子、山楂。

种子、果仁:则在老熟后采取,如杏仁(花叶、果实一般不应在阴雨天及露水未干时采集,防霉烂。)

树脂应在干燥季节采取,如松香、乳香。

侧柏叶可在全年采集。

2)某些动物、昆虫类药物采集也在一定时间,如鹿茸在清明后两月割取,迟则角化;桑螵蛸在三月中采取,晚了则孵化。

2、保存

草木根皮:采集后除去泥沙、洗净、除鲜用外,应放在日光下晒干或阴干,烘干,然后贮藏在干燥、空气流通的房间,以防潮湿、霉烂变质或蛀虫,影响疗效。

芳香药物如麝香、冰片、肉桂等,则宜放在瓶罐中密闭,以免气味走散,减低药效。

四、中药的炮制

炮制是将采集的原药,用水、火、酒、醋等加以处理。常用的方法有:

(一)火制法

是把药物直接或间接放置火上加热的炮制方法。

1)炒:将药放在锅内加热并搅拌,炒至药材干脆,表面呈淡黄色的,叫炒黄。如炒麦芽、炒扁豆。炒至药材表面呈焦黄或焦褐色的,叫炒焦。炒至药材至全部焦黑的,叫炒炭存性,如地榆炭、蒲黄炭等。加入辅料同炒制的,叫拌炒法,如土炒白术、姜汁炒竹茹、盐水炒黄柏、醋炒柴胡、酒炒当归、蛤粉炒阿胶等,其目的是增强药性,更好地发挥疗效。

炮:将药物用纸包埋于热炭中或放于炒热之滑石,细砂中令其焦黄为度,以增强药物的温燥性,如炮姜、附子等。

炙:一般是指蜜炙和方法,将药物涂上蜂蜜,用微火徐徐炒炙,

使药至老黄而不焦,则可增强药物的温补性,如蜜炙黄芪、党参、甘草等。

煅:将药物直接或间接放在火上煅烧,使易于粉碎,并可增强其收敛性,如煅石膏、煅牡蛎等。

煨:将药物用面包裹,放在火灰中或微火中加热使熟,以减少烈性和毒性,如煨豆蔻、煨甘遂等。

(二)水制法

水制法是使药物达到洁净柔软,便于加工切片,并减少药物的毒性、烈性,以及不良的气味等。

洗泡:将药用水、酒洗净,便于保存、制剂,还可以起到防腐的作用,如酒洗当归。为便药物软化易于切片,可将药物放在水中泡,如泡附子、泡吴萸,也可减低药物的毒、烈性。

水飞:将研细之矿石类药物放在水中,取上清再沉淀,可制取极细之药面,如水飞朱砂、珍珠、炉甘石等,其目的是内服时易于吸收,外用时可以减少刺激性。

(三)、水火同制法

水火同制法是将药物通过水火共同加热炮制,以便改变原药材性质与形态的一种方法。

1)蒸和煮:将药物放笼屉中蒸熟,如熟地、黄精、首乌等。

也可将药物放水中煮,如首乌与黑豆同煮,可增强补血功效。

2)淬:将矿物放在火上烧红,趁热投入醋或水中,反复数次,使之易于粉碎,并会改善其性能与功效,如自然铜、磁石、代赭石。

五、中药的性能

药有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药性,又叫四气,并有酸、苦、甘、辛、咸五味的味道,称五味。

(一)四气五味

四气:主要是根据药物作用于人体后所发生的不同反应和治疗效果而确定的。

寒性:具有清热、泻火、解毒的药物,用于治疗各种热性病症。凉性:药性同寒性药,但较缓和。

热性:有袪寒、温里、助阳作用的药物,用于各种寒证。

温性:药物作用同热性药,但较缓和。

平性药:介于温凉之间的药物。

五味:辛、酸、甘、苦、咸,一方面可以通过人的味觉直接尝出来,另一方面以五味来说明药理作用:

辛味:多有发散和行气血的作用,如生姜、薄荷都能发散表邪,陈皮、砂仁都能行气止痛,当归、川芎又能活血化瘀。

甘味:有补养及和缓的作用,如人参、黄芪能补气,熟地、麦冬能养阴,甘草、饴糖、大枣能甘缓和中等。

酸味:有收敛固涩的作用,如诃子、乌梅、能治久病脱肛,五味子、金樱子能止虚汗,遗精等。

苦味:有燥湿和泻下的作用。如黄连、黄柏能澡湿而泻火,大黄能泻实热而通大便,苍术燥湿健脾等。

咸味:有软坚泻下的作用,如牡蛎软坚散结,能治痰核瘰疬,芒硝可以通便润燥泻下。

淡味:此外有一种淡而无味的药物,有渗湿利窍的作用。如茯苓、通草、滑石之类,能渗湿而利小便。(其实有六味)

(二)升降浮沉

是指药物的趋向而言。

升是升提的意思,降是降逆的意思,浮是上升发散的意思,沉是下行泄利的意思。升浮的药主要是指向上向外的升散作用,如发汗,催吐、升阳、止泻等药性,沉降的药性主要是指向下、向内的作用,如降气、平喘、止吐、止汗、通便、利水等药性。(三)归经

是指某种药物对于人体某些脏腑经络的病,起着主要作用的一种归纳方法,也可以说归经是一种用药规律。

六、中药的应用

中药的使用,除少数药单独应用外,多数是配合起来用,如配合适当,可以加强药效、或监制毒性。如配合不当,就会消减药效,甚至产生不良作用。

古代医学家把各种药物的配伍关系概括为:

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相反等。

(一)十八反药歌

本草明言十八反,半蒌贝蔹芨攻乌。藻戟遂芫俱战草,诸参辛芍叛藜芦。

注:半夏、栝楼、贝母、白蔹、白芨与乌头相反。

海藻、大戟、甘遂、芫花与甘草相反。人参、沙参、丹参、玄参、苦参、细辛、芍药与藜芦相反。

(二)十九畏药歌

硫磺原是火中精,朴硝一见便相争。

水银莫与砒霜见,狼毒最怕密陀僧。

巴豆性烈最为上,偏与牵牛不顺情。

丁香莫与郁金见,牙硝难合京三棱。

川乌草乌不顺犀,人参最怕五灵脂。

官桂善能调冷气,若逢石脂便相欺。

(三)妊娠用药禁忌

妊娠期间,用中药治病,应注意药物的禁忌。因有些药物误服后,可引起胎动不安甚至造成流产的后果。

第二节常用中药

一、解表药

定义:凡能发散表邪,解除表症的药物称解表药。有风寒、风热两种。解表药也有辛温解表药、辛凉解表药两种。

1、辛温解表药

辛温解表药发汗力较强,适用于表寒证,多具袪风湿,止痛和治疗痒疹的作用。

1)麻黄

别名:木麻黄、结力根、山麻黄

来源:麻黄科植物木贼麻黄的草质茎。

生境分布:生于干燥山地,多在悬岩峭壁之处,分布于河北、山西、内蒙古、陕西、甘肃、新疆等地。

采收加工:秋季采割绿色的草质茎。

性味归经:辛、苦、温。入肺、膀胱经。

功用:解表发汗,用于外表风寒

宣肺平喘,用于胸闷喘咳、支气管哮喘。

利水,用于兼有表证的风水证

现代研究:含多种生物碱及挥发性盐基苄基甲胺等其中以麻黄碱为主要成分,占生物碱量的40%-90%,另含大量微量元素。能兴奋中枢神经,抗过敏,解热作用,降血压,利尿作用。

2)荆芥

别名:香荆芥、线芥、四棱杆蒿

来源:一年生草本,唇形科植物荆芥的地上部分。

生境分布:生于山地阴坡、沟塘边与草丛中,主产于河北、江苏、浙江、河南等地。

采收加工:夏、秋季花开到顶,穗绿时采割,除去杂质,晒干。性味归经:辛、温。入肝、肺经。

功用:解热散风

理血止血

透疹止痒

现代研究:含挥发油,主要成分为右旋薄荷酮、消旋薄荷酮及少量右旋柠檬酸,具有抑菌、解热工、解痉,促进汗腺分泌、消炎、止血作用。

3)防风

别名:川防风、竹节防风

来源:野生于多石砾的草原、山坡上。分布于四川、云南等地。采收加工:春、秋季采挖根部、除去茎叶、须、根和泥沙、洗净、晒干。

性味归经:辛、甘、温。入脾、肝、膀胱经

功用:袪风解表

袪风湿

袪风止痛

现代研究:含挥发油及香豆素类成分。

二、辛凉解表药

1、薄荷

别名:蕃薄荷、苏薄荷、鸡苏

来源:多年生草本植物,唇形科植物薄荷的地上部分

生境分布:生于河边、沟边、路边、小溪边、山野湿地,我国南北均产,尤以江苏产者为佳。

采收加工:薄荷通常收割2次,第1次收割在小暑后大暑前(7月中旬)主要提取薄荷油用,第2次收割在霜降之前(10月中

下旬)主要作药材用,晒干或阴干。

性味归经:辛、凉、入肺、肝经

功用:1)发散风寒:用于外感风热、头晕头痛、咽候肿痛,以及风热引起之风疹、痒疹、麻疹等

2)清头明目:用于肝郁化火之头晕

3)疏肝开郁:用于肝郁气滞的胸闷胁痛

现代研究:薄荷中主要含挥发油《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本品挥发油含量不得少于0.8%ml/g》,具有发汗、解热、缓解胃肠平滑肌痉挛,促进呼吸道腺体分泌而具消炎及解痉作用;还能刺激神经末梢冷感受器而产生冷感,并反向性造成深部组织血管的变化而起到消炎、止痛止痒的作用;对革兰氏阳性、阴性球菌、杆菌及多种病毒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2、柴胡:

别名:南柴胡、红柴胡

来源:多年生草本植物,伞形科植物狭叶柴胡的根.

生境分布:生于沙质草原及阳坡疏林下。主要产于湖北、四川、安徽等地。

采收加工:春秋季采挖,除去茎叶及泥沙,干燥。

性味归经:苦、微寒,入肝、胆经

功用:1)用于半表半里症的寒热往来及外感风热之表症,配黄芩用

2)疏肝解郁:用于肝郁引起的头晕、胸胁胀痛,妇女月经不调

3)升提中气:用于气虚下陷久泻、脱肛、子宫脱垂等

现代研究:根含皂苷、挥发油、柴胡醇、另含春福寿醇成分,药理试验证明有解热、抗炎、抗肝损伤,抗辐射损伤,抗菌作用。

二、袪风湿药

凡具有袪风胜湿,能够治疗风湿疼痛的药物,称袪风湿药。

一般袪风湿药,大都辛散、温燥,能伤阴耗血,故阴亏血虚者,宜慎用。有独活、秦艽、威灵仙、五加皮、桑寄生、伸筋草、两面针等。

1、独活:

别名:香独活、川独活、玉活

来源:多年生高大草本,伞形科植物重齿毛当归的根

生境分布:生于阴湿山坡,林下草丛中或稀疏灌丛中,分布于江西、湖北、四川等地

采收加工:春初苗刚发芽或秋末茎叶枯萎时采挖除去须根及泥沙,炕至半干,堆置2—3天,发软后炕至全干。

性味归经:辛、苦、微温入肾、膀胱经

功用:1)袪风湿

2)袪风镇痛

现代研究:油中主要成分为佛手烯、百里香酚等。还含二氢山芹醇、二氢山芹乙酸酯等,动物实验表明有抗血小板凝集和抗血栓作用,还有镇静、催眠、镇痛、抗炎作用。

2、秦艽

别名:秦胶、秦纠、大艽

生境分布:生于山地草地,溪边两侧,路边坡地、灌丛中,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等地。

采收加工:春秋季节可采挖,但以秋季质量最好、挖出后去掉茎时晒至柔软时,堆成堆,使其自然发热,到根内部变成肉红色时,晒干,也可在挖根后直接晒干。

性味归经:苦、辛、平,入胃、肝、胆经

功用:1)用于风湿痹症

2)退虚热

3)利湿退黄

现代研究:含龙胆碱、龙胆次碱、龙胆醛碱、龙胆苦苷等成分,动物实验有明显抗炎作用、抗过敏作用、,小剂量有镇静作用,大剂量出现兴奋、惊厥、导致麻痹死亡。三、三、袪湿药

凡有燥湿、化湿和利水渗湿的药物,称为袪湿药。分三类:化湿药、淡渗利湿药、清热利湿药。

化湿药:

藿香:

别名:排香草、野藿香

来源: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唇形科植物藿香的全草

生境分布:产于我国南方各地

采收加工:第1次在6-7月开花时采收,第2次在10月采

后晒干或阴干。

性味归经:辛、微温。入脾、胃经。

功用:1)芳香化湿:用于脾湿不运引起的胃脘痞满和湿浊过盛的恶心呕吐等症。

2)解暑

现代研究:全草挥发油约0.35%,主要成分为甲基胡椒酚约0.8%,其次具茴香酫,对-甲氧基栓皮醛、黄酮苷类。

五、消导药

凡具有消导积滞,帮助消化,促进食欲的药物称为消导药。

山楂、麦芽、莱菔子、鸡内金

六、催吐药

凡口服后能产生出呕吐现象的药物,叫催吐药。痰饮、宿食之症可用吐药治之。

有瓜蒂、藜芦

七、泻下药

凡能引起腹泻或滑润大肠,促进排便的药物称为泻下药。(一)攻下药:大黄

(二)润下药:郁李仁、大麻仁

(三)遂水药:甘遂、大戟、商陆、巴豆、牵牛子、

中草药复习资料三

2、淡渗利湿药:

茯苓:别名:茯灵、云苓、松苓

来源:多孔菌科(寄生于松根旁)真菌茯苓的菌核。

生境分布:多寄生于气候凉爽、干燥、向阳山坡的马尾松、赤松、云南松等针叶树的根部,深入地下20-30厘米处,分布于河北、山东、四川等地。

采收加工:全年均可采挖,一般多在7-9月,挖后去泥堆积、以草垫覆盖,使内部水分渗出,取出置通风处阴干,反复数次,直至干燥、即为“茯苓个”;中心部分切成的块片。为“茯苓”块与“茯苓”片,带棕红色或淡红色部分分切的片块称“赤茯苓”;近白色的称“白茯苓”,带松根者称“茯神”。

性味归经:甘平、入心、脾、肺、肾、胃经

功用:1)渗湿利水

2)健脾和中

3)安神

现代研究:含三萜羧酸,有茯苓酸、土莫酸、齿孔菌松茎酸、松苓新酸等,还有多聚糖,主要为茯苓聚糖,含量最高达75%。药理实验表明,有利尿、抗菌作用,能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此外,可降低胃酸,增强离体心脏心缩等作用。

3、清热利湿药

茵陈:别名:茵陈蒿、白蒿、绒蒿

来源:多年生草本,菊科植物茵陈蒿的地上部分。

生境分布:生于出坡、河岸、沙砾地较多,我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

性味归经:苦、微寒,入脾胃、肝胆经。

现代研究:含叶酸、挥发油,花及果中含有6.7-二甲基氧基香豆精,氧化钾和绿原酸,具有利胆、解热、降脂、降血压、平喘、抑菌、抗病毒、利尿、抗癌等作用,对肝炎病毒有抑制作用。

四、清热药

凡药性寒凉,具有清热泻火作用,能治疗热性病的药物称为清热药。

(一)清热泻火药:用于高热、口渴、苔黄、脉洪大,有知母、夏枯草、桅子、龙胆草。

(二)清热解毒药:用于发热、痈疮、咽喉肿痛,有金银花、连翘、大青叶、板蓝根、蒲公英、紫花地丁、白头翁

(三)清热凉血药:用于吐血、衄血、热入营血、斑疹,有生地、牡丹皮、紫草

(四)清热澡湿药:用于湿热黄疸、痈疮、痢疾,有黄芩、黄连、黄柏

(五)清热解暑药:用于暑季发热、口渴、脘腹满闷,有荷叶、青蒿

(六)清热明目药:用于因风热、热毒、湿热及脏腑积热上炎所致目疾诸症。有决明子、谷精草。

(七)清虚热药:用于阴虚内热所致骨蒸潮热、五心烦热、盗汗,有银柴胡、地骨皮、白薇

1、清热泻火药:

知母

别名:羊胡子根、蒜辫子草

来源:多年生草本植物,百合科植物知母的根茎。

生境分布:生于向阳坡,干燥丘陵或草原地带分布于东三省、河北、山西等地。

性味归经:苦、寒、入肺、胃、肾经。

功用:1)清热降火、2)清虚热、3)生津止渴

现代研究:含多种皂苷、尚含胆碱、烟酸、泛酸。药理研究认为:有解热、镇静、消炎、利尿作用。

2、清热解毒药

金银花:

别名:忍冬花、双花、二花

来源:多年生半常绿本质藤本、忍冬科植物忍冬花蕾。

生境分布:生于丘陵、林边、篱旁,多有栽培,分布于全国大部分地区。

采收加工:夏初花开放前采收,除去杂质,干燥。

性味归经:甘、寒、入肺、胃、心经。

功用:1)清热解毒:用于高热、口渴、咳喘症

用于热毒疮疡、疖肿

2)凉血治痢:用于热病等症。

现代研究:含木樨草素、肌醇及挥发油。具有良好的抗菌及抗病毒作用,现临床上多制成各种制剂,用于治疗咽喉炎症,肺结核

并发呼吸道感染,肺炎和细菌性痢疾、外科化脓性感染、子宫糜烂以及眼科炎症。

连翘

别名:落翘、黄花条、黄链条花

来源:落叶灌木、樨科植物连翘的果实。

生境分布:生于低山灌丛或林边,分布于河北、山西、陕西等地采收加工:秋季果实初熟尚带绿色时采收、蒸熟、晒干习称“青翘”。果实熟透时采收、晒干、除去杂质,习称“老翘”。

性味归经:甘、寒。入胆、心经

功用:1)用于发热:目赤肿痛、咽喉肿痛、口舌生疮。

2)消毒散结:用于疖肿、痈疮、湿疹

3)清心火:用于热病心烦、热淋尿痛

现代研究:含木脂素类、黄酮类、挥发性成分。苯乙烷、乙基环醇类、三萜类及香豆素类等化合物,其中桦木酸、连翘苷、牛蒡子苷、罗汉松苷、松脂素具有重要的抗菌、抗病毒作用。主要功能有:抑菌、抗病毒、抗炎、解热、保肝、强心利尿、止呕、降压等。

中草药复习资料四

(三)清热凉血药

生地:

别名:地黄、怀地黄、生烟根

来源:多年生草本,玄参科植物地黄的块根。

生境分布:栽培者以河南产量最大、质量最佳,销全国并出口,此外,辽宁、河北、山东等地的野生地黄作鲜地黄入药。

采收加工:秋季采挖、除去芦头、须根及泥沙,将地黄缓缓烘焙至八成干时,捏成团块,再烘焙至内部颜色变黑,质地柔软、外皮变黑。

性味归经:甘、寒、苦,入心、肝、肾经。

功用:1)清热凉血

2)滋阴补肾

现代研究:含地黄、二氢梓醇苷、桃叶珊瑚苷、梓醇苷和多种氨基酸,药理实验证实,有降血糖、止血、抗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和抗炎免疫等作用。

(四)黄芩

别名:元芩、山茶根、黄金荣

来源:多年生草本、唇形科植物黄芩的根。

生境分布:生于山野向阳的干燥山坡,常见于路边及山坡草地,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陕西、宁夏等地,以山西产量最多,承德的质量最好。

采收加工:春秋季节采挖根部,以春季挖根最好,家种黄芩2年或3年即可收获,挖后除去地上部分及泥土,晒至半干,撞去外皮,再晒至全干,黄芩的炮制有冷浸、烫、煮、酒等方法。

性味归经:苦、寒、入心、肺、胆、大小肠经。

功用:1):清热燥湿:用于热病高烧、痢疾、热淋、黄疸。

2):清热解毒:用于肺热咳漱、痈疮、目赤肿痛。

3):安胎:用于胎动不安。

现代研究:主要含黄酮类化合物:黄芩苷、黄芩苷元、黄芩素、磷、铜、锌、硒,有广谱抗菌、抗病毒、降血压、抗过敏、抗炎和解毒作用。黄芩能直接清除羟基自由基及各种氧自由基,是有前途的抗氧化剂。黄芩苷有增加脑血流量和抑制血小板凝集的作用,能防治糖尿病并发症,黄芩能预防治疗动脉粥样硬化和高脂血症。治疗支气管炎、急性菌痢、高血压病效果较好。

(五)清热解暑药:

荷叶:鲜荷叶解暑、干荷叶健脾、荷叶炭止血。

绿豆

青蒿:清热解暑、退热除蒸、清胆截疟。

(六)清虚热药:

银柴胡:

别名:银胡、山菜根、牛肚根

来源:多年生草本,石竹科植物银柴胡的根

生境分布:生于干燥草原及悬崖石缝中,分布于东北、华北等地。采收加工:秋后茎叶枯萎时挖取根部,栽培品种于种植后3—5年9—10月采挖,除去残茎及须根、泥沙,晒干。

性味归经:苦、微寒,入肝、胃经。

功用:退虚热,用于骨蒸劳热。

现代研究:含甾醇类成分、环肽类化合物、银柴胡环肽等,有解

热、抗炎等作用。二年以下的银柴胡无解热作用,二年以上随生长年限解热递增。

五、消导药

凡具有消导积滞,帮助消化,促进食欲的药物称为消导药。

它可用于食积、消化不良所致的脘腹胀满、嗳气吞酸、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大便失常等症。

有山楂、麦芽、莱菔子、鸡内金

六、催吐药

凡口服后能产生出呕吐现象的药物,叫催吐药。痰饮、宿食之症可用吐药治之。

有瓜蒂、藜芦

七、泻下药

凡能引起腹泻或滑润大肠,促进排便的药物称为泻下药。

(一)攻下药:性味多属苦寒、药力较猛,适用于宿食积滞,实热壅盛、大便不通等里实症。有大黄、芒硝、番泻叶。

(二)润下药:多是植物的种子或果仁,含有丰富的油质,具有滑润作用,适用于年老体弱,气血虚或津液不足引起的便秘。有郁李仁、大麻仁。

(三)逐水药:多猛烈有毒,适用于胸腹水,全身水肿症。

有甘遂、大戟、商陆、巴豆、牵牛子、

八、袪痰止咳药

凡能袪除痰涎的药物称为袪痰药,能减轻或制止咳嗽的药物

称止咳药。

(一)温化寒痰药:用于寒痰、湿痰证。有半夏、天南星白芥子、旋复花、白前、桔梗

(二)清热化痰药:适用于肺热痰涎粘稠,咳痰不爽,癫痫、惊厥和瘰疬等痰热症。有瓜蒌、贝母、葶历子、昆布等(三)止咳平喘药:适用于咳嗽、喘促。有杏仁、紫菀、款冬花、百部、枇杷叶、白果、桑白皮等。

九、温里药

凡具有温补阳气,驱散里寒的药物称为温里药。它可用于腹中冷痛,泄泻,四肢厥冷,脉微欲绝的阳虚或亡阳之证。

有干姜、附子、肉桂、吴茱萸。

十、理气药

凡具有行气解郁,治疗气滞不疏的药物称为理气药。

理气药应用于肝气郁滞的胸胁胀满或胀痛,嗳气吞酸,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等症的药物,称调气或行气解郁药;应用于气滞不降的胸闷不畅,咳嗽气喘症的称为降气药。

有陈皮、枳实、香附、木香。

十一、理血药

凡具有活血、止血和补血作用,能治疗瘀血停滞引起疼痛、包块,出血证和血虚证的药物称为理血药。

理血药分止血药、活血药。

止血药:有止血作用,应用于各种出血症,如吐血、衄血、

中药学知识点

《中药学》知识点 《中药学》知识点 中药学 1.四气:寒、热、温、凉。 2.五味:辛、甘、酸、苦、咸。 3.归经药性:指药物对机体的选择性治疗作用,在于指明作用部位和范围。 4.向上:呕吐、喘咳; 向下:泻利、崩漏(bēnglòu)、脱肛(gāng); 向外:自汗、盗汗; 向内:疹(zhěn)点隐没; 能够改变或消除这些病势趋向的药物性能,称为升降沉浮。 5.七情:相须、相使、相杀、相畏、相反、相恶、单行。 6.十八反:甘草反甘遂、大戟、海藻、芫花;

乌头反贝母、瓜蒌、半夏、白蔹、白芨; 藜芦反人叁、沙叁、丹叁、玄叁、细辛、芍药。 7.十九畏:硫黄畏朴硝;水银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牵牛;丁香畏郁金; 川乌、草乌畏犀角;牙硝畏三棱;宫桂畏石脂;人叁畏五灵脂。 8.特殊煎服方法的目的: ◆后下:防止芳香性有效成分挥发而降低药效; ◆包煎:防止药液发粘糊锅或刺激咽喉出现咳嗽; ◆另煎:避免药液被其它药渣吸收而影响疗效; ◆洋化(即溶化):防止糊锅或形成糊状,影响其它药物有效成分煎出; ◆冲服:充分发挥药效、避免药材浪费。 9.中药:中药材、饮片、中成药。 10.中药鉴别方法:显微鉴定。 11.中药鉴定的依据:《中国药典》和《局颁药品标准》。 12.中药鉴定的取样原则: ◆100件以下,取样5件;◆100~1000件,按5%取样;

◆超过1000件,超过部分按1%取样;◆不足5件的逐件取样; ◆贵重药材,无论包件多少均逐件取样。 13.中药鉴定中平均样品的量一般不得少于实验所需用量的3倍,留样的保存期至少1年。 14.精密称定:是指称取重量应该准确到所取重量的千分之一。 15.称定:是指称取重量应该准确到所取重量的百分之一。 16.中药害虫防治方法: ◆经验贮藏;◆利用温度贮藏;◆化学试剂处理;◆气调养护和钴辐射灭菌。 17.制定中药质量标准的原则:安全有效、技术先进、经济合理。 18.主要本草著作: ◆《神农本草经》:为我国已知最早的药物学专著; ◆《本草经集注》:为我国最早按药物的自然属性分类; ◆《新修本草》(即《唐本草》):为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家药典。 ◆《证类本草》:为我国现存最早的完整本草。 19.中药的一般采收原则: ◆根及根茎类:秋冬季采收;

中药鉴定学试题库

中药鉴定学习题集

1总论 A 型题 1.001中药鉴定学的任务不包括 A.鉴定中药的品种和质量B.发掘祖国药学遗产C.中成药的鉴定D寻找和扩大新药源E.研究中药质量与疗效的关系 1.002“本草学”的主要含义是指 A.研究草药的学科B.古代的药学 C.古代收载草药的书籍D.古今研究中药的学科 E.中药学 1.003我国已知最早的药物学专著是 A.《本草纲目》B.《证类本草》 C.《神农本草经》D.《新修本草》E.《本草经集注》1.004首创按药物自然属性分类的本草著作是 A.《神农本草经》 B.《本草纲目》 C.《本草原始》 D.《本草经集注》 E.《证类本草》 1.005最早提出火试和对光照视鉴别药材方法的本草著作是 A.李时珍的《本草纲目》 B.陶弘景的《本草经集注》 C.陈藏器的《本草拾遗》 D.唐慎微的《证类本草》 E.陈嘉谟的《本草蒙筌》 1.006中国最早的一部具药典性质的本草是 A.《神农本草经》 B.《证类本草》 C.《本草纲目》 D.《新修本草》 E.《本草蒙筌》1.007首次出现图文鉴定中药方法的本草是 A.《本草纲目拾遗》 B.《植物名实图考》 C.《图经本草》 D.神农本草经》 E.《新修本草》1.008《图经本草》的作者是 A.苏敬 B.苏颂 C.苏轼 D.苏恭 E.苏辙 1.009我国现存最早的且最完整的本草是 A.《证类本草》 B.《神农本草经》 C.《新修本草》 D.《本草纲目》 E.《本草衍义》 1.010记载药物最多、科学性最强,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本草著作是 A.《证类本草》 B.《植物名实图考》 C.《本草纲目》 D.《新修本草》 E.《神农本草经》1.011古代侧重于药材性状鉴别的专著是 A.《植物名实图考》 B.《本草蒙筌》 C.《本草衍义》 D.《本草原始》 E.《图经本草》1.012本草书中,最著名的收载药用植物的专著是 A.《救荒本草》 B.《植物名实图考》 C.《图经本草》 D.《神农本草经》 E.《本草纲目》1.013中药拉丁名称的一般组成原则是 A.属名+种名(种加词) B.属名+种名+命名人姓氏 C.药用部位名(第一格+药名(第二格) D.属名+种名+亚种名+定名人 E.药名(第二格)+药用部位名(第一格) 1.014Rhizoma Coptidis的组成是 A. 药用部位名(名词第一格+种名(名词第二格) B.属名(名词第一格)+形容词(第二格) C .属名(名词第一格)+种名(名词第二格) D.药用部位名(名词第一格)+属名(名词第二格)E.以上都不是 1.015Semen Armeniacae Amarum的组成是 A.药用部位名(名词第一格)+属名(名词第二格)+形容词(第二格) B.药用部位名(名词第一格)+属名(名词第二格+形容词(第一格) C.药用部位名(名词第一格)+属名(名词第二格)+种名(名词第二格) D.药用部位名(名词第一格)+种名(名词第二格)+形容词(第一格) E.药用部位名(名词第一格)+属名(名词第二格)+药用部位名(名词第二格) 1.016“四大南药”是指 A.肉桂、益智、砂仁、槟榔 B.槟榔、益智、砂仁、巴戟天 C.肉桂、益智、砂仁、蛤蚧 D.莪术、槟榔、砂仁、巴戟天 E.白豆蔻、益智、砂仁、蛤蚧

卫生资格初级中药师专业知识考题及答案(10)

卫生资格初级中药师专业知识考题及答案(10) 2020年卫生资格初级中药师专业知识考题及答案(10) 一、A 1、妇女授乳期,食积不宜服用的药物是 A、鸡内金 B、莱菔子 C、麦芽 D、神曲 E、稻芽 2、既助消化,又抑制催乳素分泌的是 A、稻芽 B、麦芽 C、山楂 D、神曲 E、鸡内金 3、可用于治疗泌尿系统或肝胆结石的中药是 A、莱菔子 B、鸡内金 C、谷芽 D、山楂 E、麦芽 4、治疗米、面、薯、芋等积滞者宜用

B、谷芽 C、神曲 D、鸡内金 E、麦芽 5、具有运脾消食,固精止遗,化坚消石功效的是 A、麦芽 B、稻芽 C、山楂 D、神曲 E、鸡内金 二、B 1、A.食积兼外感表证 B.食积兼产后瘀阻腹痛 C.食积兼痰涎壅盛治咳喘 D.食积兼遗精、遗尿 E.食积兼肝胃不和 1 、神曲善治 A B C D E 2 、山楂善治 A B C D E 答案部分

1、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 麦芽 【功效】消食和中,回乳,疏肝。 【主治病证】 (1)食积不化,消化不良。 (2)妇女断乳或乳汁郁积之****胀痛。 (3)肝郁气滞,肝胃不和。 【使用注意】本品能回乳,故妇女授乳期不宜服。 2、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麦芽的现代药理研究。麦芽既能促进淀粉性食物的消化而善消食健胃,又能回乳消胀而用治断乳、****胀痛。现代药理研究发现麦芽所含的类似溴隐亭类物质,能抑制泌乳素分泌。 3、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 鸡内【主治病证】 (1)食积不化,消化不良,小儿疳积。

(2)遗尿,遗精。 (3)泌尿系或肝胆结石症。 4、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 麦芽【性能特点】本品甘平生发,主入脾、胃经,兼入肝经。既消食健胃,尤宜米、面、薯、芋等积滞者;又回乳消胀,用于断乳、****胀痛等;还疏肝,辅治肝郁气滞及肝胃不和。 5、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 鸡内金 【性能特点】本品甘平消散,药力较强。入脾、胃经,善运脾健胃、消食化积,为消食运脾之要药。入小肠、膀胱经,能固精止遗、化坚消石,治遗尿、遗精及结石可选。 【功效】运脾消食,固精止遗,化坚消石。 二、B 1、 1、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 神曲

(完整版)中药鉴定学期末考试试题

中药鉴定学期末考试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本草纲目》作者是李时珍。 2.人参的栽培品称为园参。 3.附子常见的加工品主要有盐附子、黑顺片、白附片。 4.黄柏主要含有生物碱类成分。 5.皮类药材的入药部位是指形成层以外的部分。 6.进行药材鉴定时,药材取样应具有代表性。 7.秦皮水浸液在日光下显碧蓝色荧光。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30分) 1.我国最早的药物学专著是(A) A.《神农本草经》 B.《本草经集注》 C.《唐本草》 D.《本草纲目》 2.断面具有5~13个黄白色小点(分体中柱)的药材是(B) A.当归 B.绵马贯众 C.甘草 D.黄连 3.药材大黄的药用部位是(C) A.根 B.根茎 C.根及根茎 D.块茎 4.具有虎皮斑的贝母是(C) A.松贝 B.青贝 C.炉贝 D.平贝 5.黄连的根茎折断面在紫外灯下观察应显(D)荧光 A.蓝色 B.紫色 C.黄白色 D.金黄色 6.在进行中药的鉴定时,药材的取样量应为实验用量的(A) A.3倍 B.4倍 C.5倍 D.6倍 7.下列哪一种药材不具有多环同心性异型维管束(C) A.牛膝 B.商陆 C.何首乌 D.川牛膝 8.麦冬的药用部位是(B) A.块茎 B.块根 C.根 D.根茎 9.具有辐射型维管束的药材是(A) A.麦冬 B.甘草 C.黄连 D.人参 10.商品大青叶来源于(A) A.十字花科的菘蓝 B.爵床科的马蓝 C.蓼科的蓼蓝 D.马鞭草科的路边青 11.关于天麻的性状不正确的(D) A.扁长椭圆形 B.有点状痕点组成的环节 C.断面角质样 D.春麻有“红小辫” 12.石菖蒲的中柱维管束类型是(A) A.周木型及外韧型 B.周木型及双韧性 C.周木型 D.外韧性 13.下列药材显微鉴定时需要作三切面观察的是(B) A.关木通 B.沉香 C.鸡血藤 D.川木通 14.关于白木香的描述不正确的是(D) A.含树脂和挥发油成分 B.来源于瑞香科 C.药材呈不规则块片,表面有斑纹 D.能沉水 15.关于番泻叶组织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B) A.表皮细胞中有气孔 B.表皮细胞中不含非腺毛 C.主脉维管束外韧型 D.有晶鞘纤维 16.厚朴的药用部位是(D) A.干皮 B.枝皮 C.根皮 D.干皮、枝皮和根皮 17.企边桂通常是剥取(C)年以上的干皮。 A.8 B.9 C.10 D.12 18.具有硬韧部的药材是(A)

执业中药师中药专业知识一第一章考试知识点汇总

《中药学专业知识一》 第一章 第一节历代本草代表作简介 (一)《神农本草经》:载药365种,分上、中、下三品。该书系统总结了汉代以前我国药学发展的成就,是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奠定了本草学理论基础。 (二)《本草经集注》:魏晋南北朝陶弘景著,载药730种。在各论首创药物自然属性分类法。初步确立了综合性本草著作的编写模式。 (三)《新修本草》:又称为《唐本草》,是我国第一部官修本草,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药典,共载药850种。 (四)《经史证类备急本草》:宋代唐慎微,该书图文对照,方药并收,使大量古代文献得以保存。 (五)《本草纲目》:明代李时珍。对世界医药学和自然科学的许多领域做出了举世公认的卓越贡献。 (七)《中华本草》:当代。中药,民族药,包括藏药、蒙药、维药、傣药各1卷。含药最多。 第二节中药的性能 一、四气又称四性,即指药物具有的寒、热、温、凉四种药性。四气之外,还有平性,寒热偏性不明显者。 温热属阳,寒凉属阴。温次于热,凉次于寒。

能够减轻或消除热证的药物,一般属于寒性或凉性。反之能减轻或消除寒证的药物,一般属于热性或温性。 所示作用:寒凉性药物即表示其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热毒等作用。温热性药物,即表示其具有温里散寒、补火助阳、回阳救逆等作用。 二、五味:指药物具有辛,甘、酸、苦、咸等味。 确立依据:1.药物的真实滋味。2.药物的功能。 今药味确定,主以药效,参以口尝。药味可以与滋味相同,也可以与滋味相异。 (三)所示效用及临床应用 1.辛:能散、能行,有发散、行气、活血作用。大多能耗气伤阴,气虚阴亏者慎用。 2.甘:能补、能缓、能和,有补虚、和中、缓急、调和药性等作用。凡湿阻食积、中满气滞者慎用。 3.酸:能收、能涩,生津、安蛔,能收敛邪气,凡邪未尽之证均当慎用。 4.苦:能泄、能燥、能坚。(1)泄:①通泄,如大黄;②降泄,如苦杏仁;③清泄,如黄连。 (2)燥指苦 能燥湿,如苍术。(3)坚:①坚阴,即泻火存阴; ②坚厚肠胃。津液大伤及脾胃虚弱者不宜大量用。 5.咸:能软、能下, 6.涩:能收、能敛,习惯将涩附于酸。 涩味药大多能敛邪,邪气未尽者慎用。

中药基础的知识点整理

中药基础知识——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配伍 【【【第一节四气】】】 1、含义 四气又称四性,即寒热温凉四种药性,它反映药物在影响人体阴阳盛衰,寒热变化方面的作用倾向,用以说明药物作用性质。寒凉和温热是对立的两种药性;寒和凉之间、热和温之间,是程度上的不同,也就是说药性相同,但在程度上有差别,温次于热、凉次于寒。 此外,在寒热温凉之外,还有“平性”,“平性”的含义是指药性平和,寒热之性不甚明显,但实际上仍有偏温、偏凉之不同。 2、确定依据 药性的寒热温凉,是从药物作用于机体所发生的反应概括出来的,是与所治疾病的寒热性质相对应的,即药性的确定是以用药反应为依据,病证寒热为基础。 凡能够减轻或消除热证的药物,属于寒性或凉性,也称寒凉药,多具清热降火、凉血解毒、滋阴退热、泄热通便、利尿、清化热痰、清心开窍、凉肝止痉、提高机体免疫力等作用。 凡能够减轻或消除寒证的药物,属于温性或热性,也称温热药,多具温中散寒、温肺化饮、暖肝散寒、补火助阳、温阳利水、温通经络、引火归原、回阳救逆等作用。 3、所示效用 四气,从本质上而言,只有寒热二性。 寒凉药如黄芩、黄连、黄柏、大黄等;常用来治疗热性病症(高热烦渴、面红目赤、咽喉肿痛、温毒发斑、血热吐衄、火毒疮疡、热结便秘、热淋涩痛、黄疸水肿、痰火咳嗽、高热神昏、热极生风、脉洪而数等阳热证) 温热药如附子、干姜、肉桂等;常用来治疗寒性病症(四肢厥冷、脘腹冷痛、面色苍白、中寒腹痛、肺寒喘咳、寒疝作痛、阳痿早泄、宫冷不孕、阴寒水肿、风寒痹痛、血寒经闭、虚阳上越、亡阳厥脱等阴寒证)。 注意:应用药物必须对证,如不对证,药物的偏性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4、具体表述 寒、热、温、凉、平是对药物四气的概括性表述,通常标以大热、大寒、微温、微寒等予以区别,这是对中药四气程度的进一步区分。 5、阴阳属性 四气中温热与寒凉属于两类不同的性质,温热属阳,寒凉属阴。 6、临床应用 据病证的寒热选择相应的药物:寒证—热药;热证—寒药 据病证的寒热程度的差别选择相应的药物。如:大寒证(亡阳证),须选大热药(附子、肉桂)等;微寒证(脾胃虚寒证),选温性药(煨姜) 寒热温凉还有程度上的差别,如当用热药而用温药,当用寒药而用凉药,则病重药轻,达不到治愈疾病的目的。反之,当用温药而用热药反伤其阴,当用凉药而用寒药易伤其阳。如治疗寒热错综的复杂病证,则又当寒热药并用。如治疗真寒假热证,则当用热药,真热假寒证,又当用寒药。 感受风寒、怕冷发热、流清涕、小便清长、舌苔白,这是寒的症状,这时用紫苏、生姜煎了汤饮服后,可以使病员发一些汗,就能消除上列症状,说明紫苏、生姜的药性是温热的。如果生了疗疮、热疗、局部红肿疼痛,甚至小便黄色、舌苔发黄,或有发热,这就是热的症状,这时用金银花、菊花来治疗,可以得到治愈,说明金银花、菊花的药性是寒凉

中药鉴定学复习题(答案)

问答题:写出下列问题的正确答案,每题10 分 1.中药鉴定的取样方法和取样原则是什么? 1、从同批药材包件中抽取鉴定用样品的原则(1)药材总包件数在100 件以下的, 取样5件 (2)100-1000 件,按5%取样 (3)超过1000 件的,超过部分按1%取样 (4)不足5 件的逐件取样 (5)贵重药材,不论包件多少均逐件取样 2、破碎或粉末装药材的取样:每一包件的取样量一般按下列规定: (1)一般药材100?500g (2)粉末状药材25g (3)贵重药材5?10g (4)个大的药材,根据实际情况抽取有代表性的供试品 3、中药鉴定中平均样品的量一般不得少于实验所需用量的 3 倍,留样的保 存期至少一年。 2.根类中药的性状及显微鉴别特点? 根类中药--- 性状鉴别没有节、节间和叶,一般无芽。圆柱形或长圆锥形,块根,圆锥形或纺锤形等。双子叶植物根一般主根明显;根横断面有一圈形成层环,环内范围较环外范围大,中央无髓部。 单子叶植物根横断面有一圈内皮层环,环内范围较环外范围小,中央有髓部。有的断面可见分泌物散布。 根类中药--- 显微鉴别 1.双子叶植物根一般均具次生构造。最外层大多为周皮。少数根类中药无周皮 而有表皮或为后生表皮、后生皮层;这些根的内皮层均较明显。维管束一般为无限外韧型。形成层连续成环;射线较明显;初生木质部位于中央。一般无髓。另要注意,有无异常构造,存在部位和排列方式; 2.单子叶植物根一般均具初生构造,最外层为表皮细胞,无木栓层,少数根的表 皮细胞形成根被。皮层宽厚,内皮层及凯氏点通常明显。中柱与皮层的界限分明。 维管束为辐射型,韧皮部与木质部相间排列,呈辐射状,无形成层。髓部通常明显。 3.简述水合氯醛透化装片的操作方法。水合氯醛液透化装片的操作方法为:取粉末 少许,置载玻片上,滴加水合氯醛试液1 ?2滴,搅匀,用试管夹执载玻片一端,置酒精灯火焰上方约1?2cm 处加热,微沸后,离开火焰,再滴加水合氯醛试液,小火继续加热,如此反复操作至透化清晰,放冷后滴加稀甘油 1 ? 2 滴,封片镜检。 4.简述灰分测定在中药鉴定中的意义? 灰分是有机物经高温灼烧以后的残留物称为灰分。在灰分中有包括:水溶性灰分,水不溶性灰分,酸溶性灰分,酸不溶性灰分。各种中药的总灰分都应该在一定的范围以内,所以测定的灰分数值高于正常范围时,就可能是在加工或运输储存等环节中有其他有机物污染或参杂,药典中规定了中药的总灰分的最高限量(如甘草不得超过7.0%,大黄 不得超过10.0%),因此对限制药材中的泥沙和杂质,保证中药的纯度具有重要意义。 5.简述中药来源鉴定的目的和方法? 1. 有 4 大鉴定方法: a 来源鉴定 b. 性状鉴定 c. 显微鉴定 d 、理化鉴定 2. 来源鉴定的目的:确定其正确的学名,以保应用品种准确无误。.

身边常见中草药用途和图解

曼陀罗,有毒,为镇静要药,可松弛肌肉,古代麻沸散和云南白药保险子主要成分,民间花、子、叶、根各有不同用法,分治不同疾病,子十粒嚼服可治疗失眠。 鬼针草,嫩时可当菜吃,还算可口,据说对降低转氨酶效果很好。可疏散肝热。

苦菜,云南人称青菜为苦菜,其实图中的才是苦菜,古本草列为上品,可健胃益胆,抗肿瘤,很适合现代人。 益母草,凉血、活血、祛风。常用于妇科疾病,但性寒凉,很多人望文生义,治病不分寒热,其实还有除风止痒效果,煮汤用于小儿沐浴最好。武则天有用益母草加工后用于美容的秘方,但程序复杂。

蓖麻,籽有大毒,现代医学还没有解药,但外皮有刺部分可作菜,叶用于疮科拔脓消肿极佳。蓖麻籽炒熟后,困难时期的老百姓曾大量食用,食多了只是头晕。久煎能否消除毒性尚不可知,但用于前列腺炎,五、六粒炒后捣碎同其它药煎服未见不良反应。 葵菜,有野生和家种两种,《本经》列为上品,是食之有益于健康的蔬菜,现在大部分地区不知道食用。上图中为野生种,可通利五脏,根用以通利肾窍,叶以红糖为引,治疗疮肿外敷有效。

荨麻,药书或言有毒、或言小毒、或言大毒、或言剧毒。实际上,民间过去多作药用,现在多作蔬菜食用。其刺生时接触汗毛有刺痛感,煮汤或与鸡蛋煎味道都很可口。可治疗小儿风咳,风火牙痛等症。一患者云其根治疗荨麻疹有奇效。 龙葵 清热治肿瘤,也是常用野菜之一,有保肝、健胃、明目之功。

野莴笋 又名大将军、气死名医草。有剧毒,但炮制炒至焦黄则可内服,治顽固性肿瘤有奇效,单方气死名医,可惜研究不多。 兰花参 根或带根全草入药,气味平和,可以煎汤炖肉,补五脏不足,尤宜于肝肺。

中药知识点总结

中药知识点小结 功效小结 安胎: 行气安胎: 紫蘇,砂仁 清热安胎: 黃芩 补肝腎安胎: 桑寄生, 莬絲子, 杜仲, 續斷 清热止血安胎: 苎麻根 温經止血安胎: 艾叶 透疹: 荊芥蟬蛻(透疹止痒) 牛蒡子(宣肺透疹) 葛根升麻(發表透疹) 紫草(透發紫黑斑疹) 用量小结 巴豆——入丸散,每次0.1-0.3g 牛黄——入丸散,每次0.2-0.5g 马钱子——入丸散,日服0.3-0.6g 朱砂——入丸散或研末冲服,每次0.3-1g 蟾蜍——入丸散,,每次0.015-0.03g 麝香——入丸散,每次0.06-0.1g 硫黄——入丸散,1-3g 雄黄——入丸散,每次0.15-0.3g 砒石——入丸散,每次0.002-0.004g 甘遂——入丸散,每次0.5-1g ,醋制 羚羊角——煎服1-3g ;磨汁或研粉服每次0.3-0.6g 石膏——煎服15-60g ,宜打碎先煎;内服宜生用,外用宜火煅研末 细辛——煎服2-5g ;入丸散剂0.5-1g 人参——挽救虚脱15-30g 槟榔——单用杀虫60-120g 用法小结 1.后下(芳香类) 薄荷、生大黄、砂仁、白豆蔻、肉桂、番泻叶、沉香、钩藤、鱼腥草、青蒿 2.先煎(贝壳、矿石类药物) 生牡蛎、生石膏、生磁石、生珍珠母、生龙骨、生石决明、生龟板、生鳖甲、 水牛角、代赭石、附子、川乌、生自然铜 3.包煎 车前子(成熟种子)、海金沙(成熟孢子)、飞滑石、蒲黄(花粉)、五灵脂、 旋覆花 、葶苈子、赤石脂、辛夷 4.不入煎剂 血竭、苏合香、琥珀、冰片、麝香、蟾酥、青黛、芦荟、芒硝、巴豆、馬錢 子、 南瓜子、鶴草芽、雷丸、鹿茸、 朱砂、牛黄 潤腸通便: 決明子(清热潤腸通便) 火麻仁(潤腸通便) 郁李仁 柏子仁, 桃仁, 瓜萎仁, 蘇子, 杏仁 厚补(消积)

中药鉴定学试卷及答案

中药鉴定学试卷(1) 参考答案 一、概念题 1.中药鉴定学:是鉴定和研究中药的品种和质量,制定中药标准,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应用学科。它是在继承中医药学遗产和传统鉴别经验的基础上,运用现代自然科学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方法,研究和探讨中药的来源、性状、显微特征、理化鉴别、质量标准及寻找新药等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2.性状鉴定: 就是通过眼观、手摸、鼻闻、口尝、水试、火试等十分简便的鉴定方法,来鉴别药材的外观性状。 3.怀中抱月:指松贝外层鳞叶2瓣,大小悬殊,大瓣紧抱小瓣,未抱部分呈新月形,习称“怀中抱月”。 4. 鹦哥嘴:天麻顶端具有红棕色干枯芽胞,习称鹦哥嘴或红小辫。 5. 挂甲:牛黄加水调和,涂于指甲上,将指甲染成淡黄色,习称挂甲。 二、选择题 (一)单选题 1.我国已知最早的药物学专著是(A) A.神农本草经B.新修本草C.证类本草D.本草纲目E.植物名实图考 2.样品检定时,平均样品的量一般不得少于试验所需用的(B ) A.2倍数 B.3倍数 C.4倍数 D.5倍数 E.6倍数 3.一般宜在春末夏初采收的中药是(D) A.根及根茎类中药 B.全草类中药 C.果实种子类中药 D.皮类中药 4.根头部有“狮子盘头”之称的药材是(B) A. 太子参 B. 党参 C. 明党参 D. 南沙参 E. 北沙参 5.皮类中药粉末镜检不应有(D) A. 石细胞 B. 结晶 C. 纤维 D. 导管 E. 油室碎片 6. 大黄根茎横切面具有(A) A.星点 B.云锦状花纹 C.朱砂点 D.车轮纹 7.组织中具有晶鞘纤维的药材是(B) A.人参 B.甘草 C.黄连 D.黄芪 8.番泻叶和大黄粉末遇碱试液显(B) A.蓝色 B.红色 C.绿色 D.紫色 E.黄色 9.小茴香果实的分泌组织为(B) A.油细胞 B.油管 C.油室 D.树脂道 E.蜜腺 10.条痕为红色至褐红色的矿物类中药是(C) A. 磁石 B. 自然铜 C. 朱砂 D. 雄黄 得分评卷人

中药学师专业知识模拟试题

中药学师专业知识模拟试 题 Final approval draft on November 22, 2020

【经典资料,WORD文档,可编辑修改】 【经典考试资料,答案附后,看后必过,WORD文档,可修改】 中药学(师)《专业知识》模拟试题(3) 总分:100分及格:60分考试时间:120分 一、单选题(以下每道考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所属的方框涂黑。) (1)栓剂的给药属于()。 (2)肉桂折断面特征是()。 (3)用煨法炮制的药材是()。 (4)中药糖浆剂一般含糖量应不低于()。 (5)当处方中含贵重药材或含淀粉较多的药材时,适宜制成的颗粒剂是()。 (6)有毒性的药材、用盐腌制过的药材及具腥臭异常气味的药材水处理时采取的方法是()。 (7)通过醋炙可降低毒性的药材是()。 (8)炒黄时用中火炮制的是()。 (9)下列各项,不是牛蒡子处方用名的是()。 (10)含钟乳体的药材是()。 (11)核桃仁的粉碎方法应采用()。 (12)非处方药物的遴选原则是安全有效、疗效确切、质量稳定和使用方便,下列哪一项属于使用方便的含义()。 (13)进行原植物鉴定时首先应查考()。 (14)二氧化钛在膜剂中是作为()。 (15)粉末中含晶鞘纤维的药材是()。 (16)不适宜于含苷类中药的是()。 (17)合理用药的基本原则是()。 (18)可作为片剂干燥黏合剂的是()。 (19)关于炮制品的质量要求叙述不正确的是()。 (20)蜂蜜的作用不包括哪项()。 (21)甘遂最常用的炮制方法是()。 (22)滴丸剂基质用PEG6000时,选用的冷却剂是()。 (23)茎圆柱形,表面黄绿色或棕黄色,具纵棱线,断面中部有白色的髓,叶互生的药材是()。 (24)川乌炮制减毒的原理是()。 (25)钩藤的原植物属于()。 (26)果实种子类药材在投药前的处理方法是()。 (27)医师处方写二乌时,应付()。 (28)花粉粒类圆形,壁有刺状突起的是()。 (29)颗粒状或粉末状,色红明亮,有闪烁的光泽,触之不染手,习称()。 (30)含挥发油类药材的干燥方法宜首选()。 (31)用酒炮制大黄属于()。 (32)五倍子的加工方法是()。 (33)红花的形态特征是()。

《认识身边的中草药》小学生科技实践活动报告

小学生科技实践活动报告 打开巴山“百宝箱” ——认识家乡的中草药 南江县高桥小学六年级科技活动组 科技辅导员:王芳周菊香 一、科技实践活动名称:打开巴山“百宝箱”——认识家乡的中草药 二、选题学科:ABO(植物学) 三、选题背景: 我校是农村小学,位于四川省南江县境内大巴山中,森林覆盖66.5%,植物资源丰富,中草药种类众多,金银花、佛手、薄荷、车前草、柴胡、茵陈、银杏叶、石菖蒲、海金沙、天麻、何首乌等一千多种中草药。享有大巴山“百宝箱”、“植物基因库”之美誉。在大力提倡爱护环境、关爱生命,大搞绿化的今天,当人们得知身边很多植物竟然大部分是中草药时,关爱、呵护甚至繁衍它们将成为可能,绿化行动将成为人们自觉和不自觉的行动。通过 这次学生的科学实践活动,希望能对保护其药用植物资源起到一定的作用。 介于以上这种情况,我们决定开展认识、了解的中草药的实践活动。 四、活动目标: 过程与方法: 通过活动,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引导学生了解关于中草药的知识,激发学生对植物的兴趣,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留心环境的良好习惯,增进学生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良好意识,让学生学会关心周围自然环境,珍爱自然、珍爱生命,保护我们生活的家园。 情感与态度: 1.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克服困难、善始善终的精神。培养学生相互协作的团队精神,让学生学会交流,学会合作,正确地处理个人与团队的关系。 2.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感受知识的魅力,享受快乐、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 知识与技能: 1.保持发展学生的探索欲望,在学生在认识中草药的同时,鼓励他们探究中草药的种植、使用以及相关的文化历史知识,让学生从中感受中草药文化的博大精深,受到爱祖国、爱家乡的教育。

中药学知识点梳理.doc

如对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打赏,谢谢! 中药学知识点梳理 学习中医,肯定是以大量的记忆为基础的!比如学习中药,记住中药的功效是重中之重,尤其是与众不同的功效,这就是考点! 比如羌活、白芷、藁本,皆有止头痛之功,但分别善治太阳、阳明和巅顶头痛。 比如具有升阳之功的药物有:柴胡、升麻、葛根;但柴胡善疏肝解郁,升麻还可清热解毒,葛根善解肌生津、还可止泻,善治颈项强痛。 比如解表药中具有止血作用的,就是荆芥。 比如既可以解表,又可以除烦的,就是淡豆豉。 因为紫苏有解表散寒、行气宽中的功效,所以风寒表证而兼气滞胸闷的患者首选紫苏。 …… 把中药的功效记住,是应对各种中药考题的前提,是轻松顺利通过《中药学》的关键! 只有把中药功效已经牢记了,才谈的到灵活应用,否则其他一切皆无从谈起! 当然,背诵是必需的,也是需要下苦功的! 《中药学》总论: 1. 中药的性能又称药性,主要内容包括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毒性。 2. 四气,又称四性(寒、热、温、凉),是药物作用于人体所产生的不同反应和所获得的不同疗效而总结出来的。 3. 五味不仅仅是药物味道的反映,更重要的是对药物作用的高度概括。 4. 五味的作用:①辛:能行、能散、能润。②甘:补益、和中、调和药性和缓急止痛。③酸:收敛固涩、生津。④苦:泄热、燥湿、坚阴。⑤咸:软坚散结、泻下通便。⑥淡:渗湿、利小便。⑦涩:收敛固涩。 5. “升降浮沉”指药物对人体作用的不同趋向性。药物对机体有向上、向下、向外、向内四种不同的作用趋向。 6. 影响药物升降浮沉的主要因素:①四气五味;②质地轻重;③炮制;④配伍。 7. 归经指药物对于机体某部分的选择性作用,即某药对某些脏腑经络有特殊的亲和作用,因而对这些部位的病变起着主要的或特殊的治疗作用。如朱砂、远志能治疗心悸失眠,说明它们归心经;桔梗、杏仁能治疗胸闷、咳喘,说明它们归肺经;白芍、钩藤能治疗胁痛抽搐,说明它们归肝经。 8. 确定归经学说的理论基础是脏腑经络理论。 9. 中药的“七情”配伍(尤其是所举得例子,必须牢记!): ①单行——单用一味药物治疗某种病情单一的疾病。如独参汤。 ②相须——是两种功效相似的药物配合应用,可以增强原有药物的疗效。如麻黄配桂枝,能增强发汗解表、祛风散寒的作用;石膏与知母配合,能明显增强清热泻火的治疗效果。 ③相使——以一种药物为主,另一种药物为辅,辅药可以提高主药的功效。如黄芪补气利水,茯苓利水健脾,茯苓能提高黄芪补气利水疗效。大黄泻火通便,芒硝润燥通便,可增强大黄峻下热结,排除燥屎的作用。 ④相畏——一种药物的毒副作用能被另一种药物所抑制。如生半夏和生南星的毒性能被生姜减轻或消

2016执业中药师考试真题:中药综合知识与技能

A型题:共40小题,每题1分。题干在前,选项在后。每道题的备选选项中,只有一个最佳答案,多选、错选或不选均不得分。 一、最佳选择题 1.根据中医理论,“症”“证”“病”含义不同,下列表述中属于“证”的是()。 A.胸痹 B.心悸 C.气虚血瘀 D.胸肋胀满 E.胸痛彻背 【答案】C 2.根据阴阳理论,下列属阳的是()。 A.滋润 B.兴奋 C.抑制 D.凝聚 E.收敛 【答案】B】 3.具有助心行血作用的气成是()。 A.营气 B.宗气 C.卫气 D.元气 E.真气 【答案】B 4.称为“十二经脉之海”的经脉是()。 A.带脉 B.督脉 C.任脉 D.冲脉 E.阴维脉 【答案】D 5.某女,22岁,身体偏寒,喜静,少动,其体质类型应辩为()。 A.偏阳质 B.气虚质 C.偏阴质 D.痰湿质 E.淤血质 【答案】C 6.根据七情内伤治病的理论,惊可导致()。 A.气上 B.气结 C.气消 D.气下 E.气乱 【答案】E 7.中医诊断用以分辨疾病性质的纲领是()。 A.阴阳 B.表里 C.寒热 D.虚实 E.气血 【答案】C 8.执业药师在审方中发现有中成药不合理配伍,下列各组配伍中,属证候禁忌的是()。 A.二陈丸与平胃丸 B.归脾丸与养荣丸 C.金匮肾气丸与麦味地黄丸 D.附子理中丸与黄连上清丸 E.生脉饮与六味地黄丸 【答案】D 9.某男,39岁,肛内肿物脱出,肛管紧缩,坠胀疼痛,触痛明显,舌质暗红,苔薄白,脉细涩,中医辨证为内痔气滞血瘀证,治宜选用的方剂是()。 A.止痛如神汤 B.凉血地黄汤 C.补中益气汤 D.桃仁承气汤 E.四妙勇安汤 【答案】A 10.某男,25岁,因腹泻就诊。症见腹痛肠鸣,泻下粪便臭如败卵,伴有未消化食物,泻后痛喊,喛腐吞酸,不思饮食,舌苔厚腻,脉滑,治宜选用的方剂是()。 A.保和丸 B.参苓白术散 C.四神丸 D.葛根苓连汤 E.藿香正气散 【答案】A 11.安排饮片斗谱时,不能排于一斗或上下药斗中的是()。 A.麻黄与桂枝 B.陈皮与青皮 C.酸枣仁与远志 D.乌头与天花粉 E.板蓝根与大青叶 【答案】D 12.中药养护中西湿防潮法可采用的干燥剂是()。

身边常见中草药

有毒,为镇静要药,可松弛肌肉,古代麻沸散和云南白药保险子主要成分,民间花、子、叶、根各有不同用法,分治不同疾病,子十粒嚼服可治疗失眠。 鬼针草嫩时可当菜吃,还算可口,据说对降低转氨酶效果很好。可疏散肝热。 苦菜 云南人称青菜为苦菜,其实图中的才是苦菜,古本草列为上品,可健胃益胆,抗肿瘤,很适合现代人。 益母草 凉血、活血、祛风。常用于妇科疾病,但性寒凉,很多人望文生义,治病不分寒热,其实还有除风止痒效果,煮汤用于小儿沐浴最好。武则天有用益母草加工后用于美容的秘方,但程序复杂。 蓖麻 籽有大毒,现代医学还没有解药,但外皮有刺部分可作菜,叶用于疮科拔脓消肿极佳。蓖麻籽炒熟后,困难时期的老百姓曾大量食用,食多了只是头晕。久煎能否消除毒性尚不可知,但用于前列腺炎,五、六粒炒后捣碎同其它药煎服未见不良反应。 葵菜 有野生和家种两种,《本经》列为上品,是食之有益于健康的蔬菜,现在大部分地区不知道食用。上图中为野生种,可通利五脏,根用以通利肾窍,叶以红糖为引,治疗疮肿外敷有效。 荨麻 药书或言有毒、或言小毒、或言大毒、或言剧毒。实际上,民间过去多作药用,现在多作蔬菜食用。其刺生时接触汗毛有刺痛感,煮汤或与鸡蛋煎味道都很可口。可治疗小儿风咳,风火牙痛等症。一患者云其根治疗荨麻疹有奇效。

清热治肿瘤,也是常用野菜之一,有保肝、健胃、明目之功。 野莴笋 又名大将军、气死名医草。有剧毒,但炮制炒至焦黄则可内服,治顽固性肿瘤有奇效,单方气死名医,可惜研究不多。 兰花参 根或带根全草入药,气味平和,可以煎汤炖肉,补五脏不足,尤宜于肝肺。 黄袍 果实味美,开胃,柔肝缓急,小儿食之良。 何首乌 制用补养气血,气味平和,可常食用,生用解毒通便而不伤阴。苗有安神润血之功。 乌袍果实和黄袍同功,叶和嫩尖以红糖为引煎服,治肝急水泻有奇效,并且没有副作用。 鹅不食草无毒,通窍解毒,治鼻炎可内服外用。 野薄荷味道和作用和家种者相似,散风热,逐秽气,解鱼虾毒。 棕榈棕毛、花、根入药,性收涩,可以止血,但妇科白带用之更为对症。 地肤子子作药用,苗作菜吃,枝干可做扫帚。子与苗同功,可以清膀胱邪热,利小便而不伤阴。 剪刀菜通利五脏,便秘者宜之。

中药鉴定学知识点归纳整理

精心整理 中药鉴定学知识点归纳整理 浙江:浙贝麦冬白术延胡索白芍温郁金玄参白芷蕲蛇乌梢蛇 东北:人参鹿茸关防风贯众五味子龙胆(关)北细辛升麻威灵仙 云南:三七坚龙胆云连云木香天麻茯苓(云) 江苏:茅苍术薄荷 四川:川芎川乌附子川黄柏厚朴川贝川牛膝川木香麝香半夏黄连(雅) 贵州:天麻、五倍子、天冬 甘肃:当归大黄 山西:党参 海南:槟榔 新疆:阿魏软紫草 内蒙古:黄芪甘草紫草 安徽:牡丹皮木瓜菊花 宁夏:枸杞子 湖南:朱砂 湖北:石膏 块茎—三棱泽泻天南星半夏天麻白芨; 块根—天门冬麦门冬山麦冬百部郁金; 鳞茎—百合川贝浙贝; 根茎—香附石菖蒲黄精玉竹知母山药射干莪术姜黄 五味子、蛇床子、女贞子、枸杞子、栀子、牛蒡子、金樱子、巴豆、补骨脂、苍耳子、地肤子、覆盆子、川楝子、使君子、珂子。

发汗的:茯苓、丹参、厚朴、杜仲、玄参、续断等 硫磺薰:牛膝、豆蔻、山药、川贝、泽泻、云连、白附片等 加石灰:杭白芍、浙贝、熊胆、青黛等 须暴晒:三七、枸杞子、麦冬等 去外皮:白芍、大黄、三棱、泽泻、粉甘草、桔梗、白附片、防己、山药、粉丹皮、 黄柏、葛根、北(南)沙参等。 莪术、 朴、 麝香、 银柴胡:珍珠盘- 白芷:疙瘩丁- 槟榔:大理石样纹理。 防风:凤眼圈- 桔梗、黄芪、党参:菊花心;金井玉栏。 云木香:菱形网纹。 川木香:丝瓜络状纹理。油头-根头有黑色发粘的油状物。 黄芩:扭曲纵斜纹理。 三七:铜皮铁骨;骨肉分离。 赤芍:糟皮(栓皮易脱落)粉肠(中心粉红色) 地龙:白颈。 僵蚕:镜面胶口。 牛黄:乌金衣。挂甲、染甲、透甲。 羚羊角:通天眼、合把 何首乌:云锦花纹。

大黄:星点。 商陆:罗盘纹。 肉豆蔻:槟榔样纹理。 炉贝:虎皮斑。 蟾酥:遇水后泛起白色的乳状液。 青黛:遇水后不将水染成深蓝色。 海金沙:放于水中能浮于水面,加热后下沉。 乳香:遇水研磨成白色的乳状液。 苦杏仁:遇水共研有苯甲醛香气。 (1.5-2mm), 染水成黄色。 红花、栀子:染水成金黄色。 玄参、地黄:染水成墨黑色。 12-北葶苈子。 沉香:燃烧冒浓烟,有黑色的油状物渗出,香气浓烈。 血竭:少许置白纸上,在火上烘烤,熔化,无扩散油迹;对光透视呈鲜艳红色;火烧可产生刺鼻烟气,应无松香气。 乳香:遇热变软,燃烧有香气,冒黑烟,留有黑色残渣。 熊胆:用火烧可起泡,应无腥气。 麝香:用火灼烧,可见麝香仁初迸裂跳动,后熔化,油滴似珠,香气浓烈四溢。无烧毛肉焦气,无火焰火星,残渣白色、灰白色。 珍珠:用火烧之有爆裂声,并称层片状破碎,碎片银灰色,内外色泽一致,仍有珠光闪耀。 蟾酥:取少许放于锡箔纸上,加热即熔融成油状。 青黛:燃烧可冒出紫红色烟雾。

中药鉴定学试题及答案(单选)

中药鉴定学单项选择题 与参考答案 单项选择题 01中药鉴定学的任务不包括 A.鉴定中药的品种和质量B.发掘祖国药学遗产 C.中成药的鉴定 D.寻找和扩大新药源 E.研究中药质量与疗效的关系 02“本草学”的主要含义是指 A.研究草药的学科 B.古代的药学 C.古代收载草药的书籍 D.古今研究中药的学科 E.中药学 03我国已知最早的药物学专著是 A.《本草纲目》 B.《证类本草》 C.《神农本草经》 D.《新修本草》 E.《本草经集注》 04首创按药物自然属性分类的本草著作是 A.《神农本草经》 B.《本草纲目》 C.《本草原始》 D.《本草经集注》 E.《证类本草》05最早提出火试和对光照视鉴别药材方法的本草著作是 A.李时珍的《本草纲目》 B.陶弘景的《本草经集注》 C.陈藏器的《本草拾遗》 D.唐慎微的《证类本草》 E.陈嘉谟的《本草蒙筌》 06中国最早的一部具药典性质的本草是 A.《神农本草经》 B.《证类本草》 C.《本草纲目》 D.《新修本草》 E.《本草蒙筌》 07首次出现图文鉴定中药方法的本草是 A.《本草纲目拾遗》 B.《植物名实图考》 C.《图经本草》 D.神农本草经》 E.《新修本草》16“四大南药”是指 A.肉桂、益智、砂仁、槟榔 B.槟榔、益智、砂仁、巴戟天 C.肉桂、益智、砂仁、蛤蚧 D.莪术、槟榔、砂仁、巴戟天 E.白豆蔻、益智、砂仁、蛤蚧 17“四大怀药”包括 A.怀牛膝、地黄、山药、菊花 B.怀牛膝、地黄、山药、红花 C.怀牛膝、地黄、山药、芫花 D.怀牛膝、地黄、山药、金银花 E.怀牛膝、玄参、天花粉、菊花 19下列哪味药材久贮有效成分会自然分解,失去其药效 A.紫萁贯从 B.绵马贯从 C.狗脊贯从 D.荚果蕨贯众 E.峨嵋蕨贯众 20经验证明含水分过少药材易干裂,水分含量过多易霉变,通常认为安全水分含量为A.12~14% B.4~6% C.8~11% D.2~3% E.6~7%

中药知识点,考点

木防己——祛风止痛 汉防己——利水退肿 2.牛膝——活血通经、补肝肾、强筋骨、利水通淋、引火(血)下行 XX ---- 补肝肾,强筋骨 XX ---- 活血祛瘀 3.郁金——活血行气止痛、解郁清心、利胆退黄、凉血 广郁金(黄郁金)——行气XX 川郁金(黑郁金)——活血化瘀 片XX --- 主产于XX的郁金的根茎 莪术——破血行气、消积止痛(莪术、温郁金的根茎) 4.大戟 京大戟——泻下逐水力强(大戟科)(泻水逐饮、消肿散结) 红大戟——消肿散结力胜(茜草科)南五加—无毒,补肝肾,强筋骨(五加科植物五加的根皮)(补肝肾、强筋骨、利尿) 北五加—有毒,能强心,利尿,止痛(萝摩科植物杠柳的根皮,“药典”定为香加皮)6.萆薢——利湿去浊、祛风除湿绵萆薢(川萆薢)——祛风湿粉萆薢(粉背萆薢、山萆薢)——利湿浊7.菊花——疏散风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黄菊花(杭菊花)——疏散风热(苦)白菊花(滁菊花)——平肝明目(甘)野菊花——清热解毒2.白豆蔻——化湿行气、温中止呕 肉豆蔻一一涩肠止泻、XX行气 3.刺蒺藜(白蒺藜)——平肝疏肝、祛风明目 沙苑子(潼蒺藜、沙苑蒺藜)——补肾固精、养肝明目 4.xx ---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xx --- 退虚热、除疳热、清湿热

5.柴胡——疏散退热、疏肝解郁、升阳举陷 xx --- 清虚热、除疳热 6.生地黄——清热凉血、xx津 熟地黄——补血滋阴、益精填髓 7.秦皮——清热燥湿、解毒、止痢、止带、明目 xx——祛风湿、止痹痛、退虚热、清湿热 8.防风——发表散风、胜湿止痛、止痉、止泻 防己——祛风湿、止痛、利水消肿 9.生姜——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姜的根茎) 干姜——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姜的干燥根茎)高良姜——散寒止痛、温中止呕(高良姜的根茎) 炮姜——温经止血、温中止痛(姜的干燥老根炮制品) 生姜皮——和脾行水消肿(生姜根茎切下的外表皮) 10.川楝子——行气止痛、杀虫疗癣(川楝的成熟果实) 苦楝皮——杀虫疗癣(川楝树的根皮或树皮) 11.鹤草芽——杀虫(龙芽草即仙鹤草的冬芽) 仙鹤草——收敛止血、补虚、消积、止痢、杀虫(龙芽草的全草) 12.苏木——活血疗伤、祛瘀通经(苏木的心材) 苏子——降气化痰、止咳平喘、润肠通便(紫苏的成熟果实) 紫苏——发汗解表、行气宽中(紫苏的茎叶)14.苦参——清热燥湿、杀虫利尿 玄参——清热凉血、滋阴解毒丹参——活血调经、凉血消痈、安神人参——大补元

中药鉴定学考试题库及答案

中药鉴定学试卷 一、概念题 1.中药鉴定学:是鉴定和研究中药的品种和质量,制定中药标准,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应用学科。它是在继承中医药学遗产和传统鉴别经验的基础上,运用现代自然科学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方法,研究和探讨中药的来源、性状、显微特征、理化鉴别、质量标准及寻找新药等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2.性状鉴定: 就是通过眼观、手摸、鼻闻、口尝、水试、火试等十分简便的鉴定方法,来鉴别药材的外观性状。 3.怀中抱月:指松贝外层鳞叶2瓣,大小悬殊,大瓣紧抱小瓣,未抱部分呈新月形,习称“怀中抱月”。 4. 鹦哥嘴:天麻顶端具有红棕色干枯芽胞,习称鹦哥嘴或红小辫。 5. 挂甲:牛黄加水调和,涂于指甲上,将指甲染成淡黄色,习称挂甲。 二、选择题 (一)单选题 1.我国已知最早的药物学专著是(A) A.神农本草经B.新修本草C.证类本草D.本草纲目E.植物名实图考 2.样品检定时,平均样品的量一般不得少于试验所需用的(B ) A.2倍数 B.3倍数 C.4倍数 D.5倍数 E.6倍数 3.一般宜在春末夏初采收的中药是(D) A.根及根茎类中药 B.全草类中药 C.果实种子类中药 D.皮类中药

4.根头部有“狮子盘头”之称的药材是(B) A. 太子参 B. 党参 C. 明党参 D. 南沙参 E. 北沙参 5.皮类中药粉末镜检不应有(D) A. 石细胞 B. 结晶 C. 纤维 D. 导管 E. 油室碎片 6. 大黄根茎横切面具有(A) A.星点 B.云锦状花纹 C.朱砂点 D.车轮纹 7.组织中具有晶鞘纤维的药材是(B) A.人参 B.甘草 C.黄连 D.黄芪 8.番泻叶和大黄粉末遇碱试液显(B) A.蓝色 B.红色 C.绿色 D.紫色 E.黄色 9.小茴香果实的分泌组织为(B) A.油细胞 B.油管 C.油室 D.树脂道 E.蜜腺 10.条痕为红色至褐红色的矿物类中药是(C) A. 磁石 B. 自然铜 C. 朱砂 D. 雄黄 (二)多选题 1.中药鉴定的依据是:(ABC ) A.《中国药典》 B.《卫生部药品标准》 C.地方药品标准 D.中药志 E.中药鉴定学 2.在产后加工过程中需要“发汗” 的药材有(AB): A. 厚朴 B.杜仲 C. 延胡索 D.丹皮 E.人参 3.下列具有分枝状石细胞的药材是(BD) A.黄连 B.厚朴 C.黄柏 D.五味子E黄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