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施工作业指导书

目录

1.适用范围 (1)

2. 施工准备 (1)

2.1内业技术准备 (1)

2.1外业技术准备 (1)

3.技术要求 (1)

4.施工程序与工艺流程 (3)

4.1施工程序 (4)

4.2工艺流程 (4)

5.施工要求 (5)

5.1施工准备 (5)

5.2施工工艺 (6)

6.劳动组织 (16)

7.材料要求 (16)

8.设备机具配置 (22)

9.质量控制及检验 (22)

9.1质量控制 (22)

9.2质量检验 (23)

10.安全及环保要求 (23)

10.1安全要求 (23)

10.2安全要求 (24)

混凝土施工作业指导书

1.适用范围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轨枕预制混凝土拌合、灌注、养护等施工作业。

2.施工准备

2.1内业技术准备

作业指导书编制后,在正式投产前组织技术人员认真学习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阅读、审核施工图纸,澄清有关技术问题,熟悉规范和技术标准。制定施工安全保证措施,提出应急预案。对作业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对参加施工人员进行上岗前技术及安全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2.2外业技术准备

2.2.1 收集施工作业层中所涉及的各种外部技术数据。

2.2.2 搅拌站、布料机、模具等相关设备机具安装完成,且通过验收,满足施工、设计、规范要求。

2.2.3 组织试验人员、技术人员、施工作业人员等相关人员进场。

2.2.4 水泥、碎石、外加剂等原材料检验合格,满足施工要求。

2.2.5 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涉及的测温仪、电子秤等计量仪器送检标定。

2.2.7 搅拌站信息化系统安装调试验收完成。

2.2.8 配合比完成报审,确定理论配合比。

2.2.9 搅拌站、试验室完成监理单位验收,具备生产条件。

3.技术要求

3.1双块式轨枕严格按照正式批准的设计图纸(通线[2011]2351-Ⅰ)和《CRTS双块式无砟轨道混凝土轨枕》TB/T3397-2015制造。

3.2所有原材料(不含骨料)及预埋件应有生产厂家合格证明书及复验报告单,骨料应有入场检验报告单,不合格的严禁使用。

3.3混凝土配置和灌注

3.3.1混凝土中选用聚羧酸盐系减水剂及能够提高混凝土的早期强度和后期耐久性能的复合型掺合料。混凝土胶凝材料用量不宜超过500kg/m3,水胶比不大于0.35,混凝土含气量控制在2%~4%,坍落度控制在70mm~90mm。

3.3.2混凝土原材料要严格按照施工配合比要求进行称量。

3.3.3混凝土灌注前,要确认钢筋及预埋件的位置和间距。

3.3.4混凝土要具有良好的密实性,灌注时要保证钢筋和预埋件的正确位置。

3.3.5混凝土应连续灌注,下料应均匀连续,振动成型。

3.3.6混凝土灌注时模板温度宜在5℃~35℃。

3.3.7混凝土拌和物入模温度控制在5℃~30℃。当昼夜平均气温低于5℃或最低气温低于-3℃时,采用骨料保温、预热钢模等措施,并按冬期施工处理;夏期混凝土灌注时,骨料使用前应采用降温措施。

3.3.8灌注混凝土过程中,应随机取样制作混凝土强度、弹性模量试件,试件应与双块式轨枕相同条件下振动成型和养护,28d试件应在脱模后进行标准养护。

3.4混凝土养护和双块式轨枕脱模

3.4.1采用蒸汽养护时,养护分为静停、升温、恒温、降温四个阶段。混凝土灌注后在5℃~30℃的环境中静置2h后方可升温,升温速度应不大于15℃/h,恒温时枕芯温度应不大于55℃,降温速度应不大于15℃/h。蒸养结束时,双块式轨枕表面与环境温度差不大于15℃。

3.4.2混凝土脱模强度应不低于40MPa,每次蒸养,检验1组混凝土脱模强度。

3.4.3当环境温度低于5℃时,应采取保温养护措施。

3.5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为C60,28d弹性模量不低于4

3.65 MPa,每批

10

检验1组28d标准养护混凝土抗压强度和同条件养护混凝土抗压强度,每15d检验1组28d弹性模量。

3.6混凝土的电通量应小于1000C。

3.7混凝土内总碱含量不应超过3.5kg/m3,当骨料具有潜在碱活性时,总碱含量不应超过3.0 kg/m3。混凝土中氯离子总含量不应超过胶凝材料总量的0.1%,混凝土三氧化硫含量不应大于胶凝材料总量的4%。

3.8双块式轨枕C60混凝土理论配合比见下表

4.施工程序与工艺流程

4.1施工程序

施工准备→ 混凝土搅拌→ 混凝土运输→ 混凝土含气量、坍落度、入模温度检测→ 混凝土灌注→ 下一个工序

4.2工艺流程

注:★为主要工序

5.施工要求

5.1施工准备

5.1.1混凝土施工准备包括技术准备、搅拌机、运料架、布料机、振动设备及计量器具的准备、材料准备、劳动力准备,还包括组织混凝土施工从拌合、运输、灌注到振捣的协调一致,以及突发事件状态下保证混凝土灌注顺利进行的应急措施等。

5.1.2每套模具为1×4联,为4根,共200套模具(试生产期间施工50套模具)。生产总任务为15万根,单根混凝土用量0.089m3,混凝土总方量为13350m3。灌注前,首先由质检员对桁架钢筋、环形箍筋、模具等工序进行检查整修、签证,确认无任何质量问题后方可进行混凝土灌注。

5.1.3相关部门、班组人员必须对下列项目进行检查确认,检查合格后才能进行混凝土的灌注。

(1)取得签认手续齐全的施工配合比通知单,确认本次浇注混凝土的骨料、水泥、掺和料、外加剂等已到达拌合站,并均已检验合格。

(2)核对并检查骨料、水泥、掺和料、外加剂品种和质量。

(3)混凝土搅拌站和输送设备处于正常状态。

(4)机具应进行试运转,并确认状态良好。

(5)振动台振动设备进行试振,确认处于正常状态。

(6)水电供应得到保证,意外停水、停电的备用措施已落实。

(7)易损坏的机具和零部件有备用品。

(8)灌注安全防范设施确认安全可靠。

(9)模具、钢筋、各种预埋件等检查及整修手续均已办妥。

(10)信息化系统启动正常,能够及时上传数据。

5.2施工工艺

5.2.1混凝土计量和配料

(1)计量检定

各种材料的计量系统必须满足称量精度要求,必须经计量室和计量单位检定合格后,方能使用。

(2)计量误差

混凝土配料允许误差应符合TB/T 3275的规定。各种原材料计量设备的最大允许偏差(按重量计)符合下列规定:砂子、碎石±2%;水泥、水、减水剂、掺合料±1%。

5.2.2计量设备检验频率

(1)混凝土原材料配料采用自动计量装置,计量设备砂石每1个月系统校验1次,水泥、掺合料、外加剂、水的计量设备每周系统检验1次,每班混凝土灌注前要校核电子秤及其他计量器具,根据施工配合比调整用料,并由试验人员复核,如施工中发现异常时应及时校核。根据施工配合比用料考虑下料重量,由试验人员复核。

(2)用水量控制

每次开盘前应进行骨料含水率测定,遇有雨天则增加测定次数,并按测定的结果及时调整混凝土施工配合比。灌注初期,可根据实测混凝土坍落度适当调整用水量。但当实际用水量和施工配合比相差较大时,必须查明原因加以调整。用水量的调整只能由工地试验人员决定。

(3)外加剂

减水剂选用减水率高、坍落度损失小、适量引气、能明显改善或提高混凝土耐久性能的质量稳定产品。外加剂与水泥有良好的相容性,开盘前应检查是否符合要求。外加剂搅拌罐每半个月清理一次。施工中若发现外加剂或溶液有异常现象时应及时向试验人员反映,不得擅自处理。

(4)砂石料由装载机现场上料,在上料时要求装载司机观察料斗情况,司机在操作过程中要加强观察,及时补料,装载机在装料时,铲斗须离地面10cm以上,不得平地面铲取砂石料,避免铲取的砂石料含水量的突然变化。

5.2.3混凝土配料搅拌工艺要求

(1)基本要求

混凝土强度等级C60,塌落度:70~90mm,入模含气量控制在2%~4%。单根轨枕设计混凝土0.089 m3,每套模具用0.356m3。搅拌混凝土前要严格测定骨料的含水率,准确测定因天气变化而引起的含水率变化,下达施工配合比。

(2)料仓

混凝土正常凝结、硬化、强度的有害杂物时(粘土团、有机杂物、颗粒表面有粘土包覆层等),不得混入料仓。粗骨料、细骨料分级存放,不得混料,待检、合格标识明确。

(3)搅拌机等的润湿

混凝土搅拌前应将搅拌机和混凝土运输料斗用水润湿,排尽积水后再进行上料,上料前应检查卸料闸门是否灵活。

(4)混凝土搅拌流程

①拌制混凝土时,必须严格按试验室每班签发的混凝土施工配合比进行,碎石分两级称量不得随意更改。

②试机

在每次使用搅拌机拌合第一盘混凝土前,应开动搅拌机空转2-3分钟,运转正常后,再加料搅拌。

③搅拌机加料顺序:

先投入骨料、水泥和掺合料,搅拌均匀后,加水和液体外加剂,直至搅拌均匀;

冬施投料:骨料→水→粉料和外加剂。

④搅拌时间

混凝土搅拌至各种材料混合均匀,石子表面包满砂浆,颜色一致,性能良好。混凝土搅拌时间120S(冬施搅拌时间延长至180S),搅拌时间为全部材料装入搅拌机开始至搅拌结束开始卸料所用时间,混凝土必须搅拌均匀颜色一致。

⑤每班拌制的混凝土应对混凝土检测并做好记录。对检测不合格的混凝土,严禁用于灌注轨枕,并立即查找原因,调整混凝土性能并再次检测。

5.2.4混凝土运输、布料灌注、振捣、试件制作。

(1)运输方式

每班搅拌前,先对搅拌系统、运料斗和布料机用水进行湿润,再进行施工。出机混凝土通过运料小车运输至车间内,再投放至布料机储料器内,布料机为螺旋给料器,在振动工位纵向平移,四个布料器同时布料,对四根轨枕进行灌注,也可以单个给料器进行单根轨枕布料。避免混凝土浪费。

(2)灌注、振捣工艺、试件制作

①当模具到达振动台前,灌注人员必须进行灌注前的准备工作,对气囊进行充气,当模具进入振动台后,气囊放气,辊道降落至振动台水平面以下,模具落在振动台上,进行固定后方可进行灌注。

②轨枕混凝土灌注时,空模运送至振动台之上,钢模随气动升降辊道降下。模具落在振动台上,混凝土布料机移动至振动台之上,灌注人员控制放料斗进行放料,布料分两次进行,进行第一次混凝土布料约70%,然后进行第二次剩余的混凝土布料(此时人工辅助补料)。

③振捣工艺

振动台为四个大钢板,四块钢板之间相对水平面不超过1mm.每块钢板底部中部均有1个4KW附着式振动器,共4个振动器。4个振动器同时振动。混凝土分两次进行灌注,第一层混凝土布料约70%,以覆盖预埋套管顶部为宜,振动时间120秒(高频振动),然后进行剩余的混凝土布料(此时人工辅助补料),下料后振动60秒(低频振动),振动时间控制在180秒。这样分层振捣有益于气泡很好的排除,混凝土内实外美,直至混凝土表面无气泡、适度泛浆为度。(若混凝土流动性欠佳,可适当调整振动时间)振捣完成后,对混凝土表面进行收面处理,混凝土顶面平整,且钢筋桁架上面无混凝土堆积。

④制作试件

轨枕在灌注混凝土过程中,按规定取样制作混凝土强度试件,包括弹性模量试件、同条件试件、28d标准试件。混凝土试件制作、试验、评定应符合 GB/T50081《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和 TB3275《铁路混

凝土》的规定。

灌注混凝土过程中,以每个蒸养室为一批,每批以最后一套模具灌注成型过程中取样制作4组混凝土抗压强度试件,用于混凝土脱模抗压强度2组、28d标准养护混凝土抗压强度1组及同条件养护混凝土抗压强度1组的检测,1组备用试件。每隔15天取样制作1组混凝土弹性模量试件,用于28d弹性模量的检测。试件与轨枕相同条件下成型和养护,脱模后弹性模量试件和28d抗压强度试件在标养室进行标准养护(蒸养与标养共28d)。同条件养护混凝土抗压强度试件随轨枕一起养护。试件制作、养护符合 GB/T 50081 的规定。混凝土立方体强度试件尺寸:150×150×150mm;混凝土弹性模量试件尺寸:150×150×300mm。

混凝土试件在表面写上日期分辨取样次数的标记。

5.2.5混凝土灌注温度应严格控制在5~30℃,混凝土灌注、振动完成后,设备操作手停止振动,模具升起,此时放开模具两端的限位卡,模具在辊道上运行至下一工位,进入清边清渣工作状态。

5.2.6混凝土灌注后处理

轨枕从振动台输送至下个工位后,施工人员应将模具清理整洁,拆除挡浆夹,拆除时要用力均匀,防止破坏混凝土外形,拆除的挡浆夹及时清理干净,循环利用。松开桁架压板,同时给外露桁架钢筋涂刷水泥浆,确保桁架钢筋在养护过程中不会锈蚀。

5.2.7混凝土的检验与评定

(1)以每个蒸养室为一批,每批以最后一套模具灌注成型过程中取样制作4组混凝土抗压强度试件,混凝土脱模抗压强度2组、28d标养混凝土抗压强度1组、同条件抗压强度1组和备用1组。

(2)同配合比、同拌和站,每2万立方米混凝土随机抽取抗冻融、抗

氯离子扩散系数、电通量试件各1组,进行耐久性检验。

(3) 混凝土生产过程的检验:施工所有原材料水泥、骨料、掺合料、外加剂等必须《CRTS 双块式无砟轨道混凝土轨枕》TB/T3397-2015中的质量要求。

混凝土强度评定划分:

1)前期采用未知法评定,以一天轨枕数量做为一个检验批,每批取一组试件用于28d 混凝土强度评定。

2)生产60批后以连续生产4批的轨枕为一验收批,采用已知法评定;当采用已知法评定,用前60批的R 28强度计算的标准差σ0进行评定。

3)强度评定按《铁路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TB10425-94标准的规定。

(4) 混凝土强度的检验评定

前期试生产阶段为了提高检验的可靠性,轨枕混凝土抗压强度评定采用标准差未知法,按每验收批的分别进行混凝土强度评定,连续生产二个月后采用标准差已知法按每验收批分别进行混凝土强度评定。

采用标准差未知法时,其强度同时满足下列要求:

fcu

k cu k fcu S f m 95.0,,2+≥ (1-1) B A f f k cu cu ?+≥,min ,2 (1-2)

k cu f ,—混凝土立方体试件抗压强度标准值(N/mm2);

k

fcu m ,2—同一验收批混凝土试件的抗压强度平均值(N/mm2); fcu S —同一验收批混凝土试件的抗压强度标准差(N/mm2);按式(1-3)计算。

min ,2cu f —同一验收批的混凝土试件的抗压强度中的最小值(N/mm2);

A 、

B —混凝土强度检验系数。

混凝土强度检验系数A 值

混凝土强度检验系数B 值

混凝土试件抗压强度的标准差fcu S

按照下列公式计算:

(1-3)

i cu f ,—同一验收批第i 组混凝土试件的抗压强度(N/mm2);

k fcu m ,2—同一验收批混凝土试件的抗压强度平均值(N/mm2);

n —同一验收批混凝土试件组数。

根据上述(1-1)式和(1-2)式计算混凝土的验收界限值。

当混凝土强度经检验满足上面要求时,则该批混凝土强度评定为合格,当不能满足上述要求时,则该批混凝土强度判定不合格。不合格混凝土制造的轨枕应及时鉴定,并及时处理。

②轨枕车间通过前一个验收期的试生产,混凝土原材料、生产工艺及施工管理水平已能保持一致,且同一品种混凝土的强度变异性已保持稳定,此后以每月生产的轨枕为评判单元采用标准差已知法进行混凝土强度评定。此时去连续4组试件组成一个检验批,其强度必须同时满足下列要求:

0,18.0σ+≥k cu fcu f m (2-1)

,min ,185.0σ-≥k cu cu f f (2-2) k

cu cu f f ,min ,185.0≥ (2-3) fcu m 1—同一验收批4组混凝土试件的抗压强度平均值(N/mm2);

k cu f ,—混凝土立方体试件抗压强度标准值(N/mm2);

0σ—前一检验期内同一品种混凝土试件的抗压强度标准差(N/mm2);按式2-4计算。

11222,--=∑=n nm f S n i fcu

i cu fcu

min ,1cu f —同一验收批4组混凝土试件的抗压强度中的最小值(N/mm2); 前一个检验期内的同一品种混凝土试件的抗压强度标准差0σ,按照下式计算:

11202,00--=∑=n nm f n i fcu

i cu σ (2-4)

cui f —前一个检验期第i 组混凝土试件的抗压强度(N/mm2);

n —前一个检验期混凝土试件组数;

fcu m 0—前一个检验期 n 组混凝土试件抗压强度的平均值(N/mm2)。

当混凝土强度经检验满足上面要求时,则该批混凝土强度评定为合格,当不能满足上述要求时,则该批混凝土强度判定不合格。不合格混凝土制造的轨枕应及时鉴定,并及时处理。

5.2.8混凝土灌注中的应急措施

(1)机械的保养和维护:对现场的设备及时保养和维护,确保设备的完好率;

(2)备用发电机启动:为防止外电突然停止供电,现场备用500KW 的并网发电机组;

(3)安全用电:在生产过程中,1名电工对各种电力设施进行巡视,确保用电安全。

5.2.9质量要求

(1)混凝土中选用聚羧酸系减水剂及能提高混凝土早期强度和后期耐久性的掺合料。混凝土胶凝材料用量不宜大于500kg/m3,水胶比不大于0.35,混凝土含气量控制在2%~4%。

(2) 混凝土灌注前,应确认钢筋及预埋件的位置和间距。

(3) 混凝土应具有良好的密实性,灌注时保证钢筋和预埋件位置正确。

(4) 混凝土应连续灌注,下料应均匀连续,振动成型。

(5) 混凝土灌注时,模具温度宜在5℃~35℃。

(6) 混凝土拌合物入模温度应控制在5℃~30℃。当昼夜平均气温低于5℃或最低气温低于-3℃时,应采用骨料保温、预热钢模等措施,并按冬期施工处理,冬季施工时,为保证静停温度达到10℃以上,车间内采用蒸汽锅炉供暖,确保车间内的的模具温度达到10℃以上;夏期混凝土灌注时,骨料使用前采用降温措施。

5.2.10混凝土表面损伤及外形偏差通病防治

⑴混凝土麻面

①现象:混凝土表面局部缺浆或有许多小凹坑。

②原因分析:

a) 模板表面粗糙或清理不彻底,粘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脱模时混凝土表面被粘损,出现麻面。

b) 模具脱模剂喷涂不均匀或局部漏刷,脱模时混凝土表面粘接模具,引起麻面。

③预防措施

a) 模板表面清理干净,不得粘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

b) 均匀喷涂模具脱模剂。

④治理方法:麻面主要影响混凝土外观,对于表面不再装饰的部分要加以修补。即将麻面部位用清水刷洗,充分湿润后用水泥素浆或1:2的水泥细砂浆抹平。

⑵蜂窝的防治

①现象:混凝土局部酥松,砂浆少、石子多,石子之间出现空隙,形

成蜂窝状的空洞。

②原因分析:

a)混凝土配合比不准确,或砂、石、水泥材料计量错误,或加水不准,造成浆少石子多。

b)混凝土搅拌时间短,没有拌和均匀,混凝土和易性差,振捣不密实。

c)未按操作规程灌注混凝土,下料不当,使石子集中,振不出水泥浆,造成混凝土离析。

d)混凝土一次下料过多,没有分段分层灌注,振捣不实或下料与振捣配合不好,未及振捣有下料,因漏振而造成蜂窝。

③预防措施:混凝土搅拌时严格控制配合比计量;严格控制混凝土的灌注厚度;混凝土充分搅拌。

5.2.11混凝土养护

(1)利用10T桁吊将模具放在滑道上,然后进入蒸养室内。

(2)为提高混凝土早期强度,采用蒸汽养护,蒸养时采用自动温控系统对蒸养温度进行控制,蒸养室采用红砖垒砌,确保蒸养过程中蒸汽不会流失。确保蒸养温度符合规范要求。

(3)双块式轨枕混凝土养护分蒸汽养护和自然养护。

①蒸养室养护

详见《双块枕生产线施工作业指导书》。

②自然养护

轨枕脱模后保温保湿养护不少于14d,当环境最低气温低于0℃时,严禁洒水,采取覆盖保温措施。

5.2.6降温脱模

当同养试件强度达到40MPa后,轨枕表面与环境温差不超过15℃时,方可进行脱模。

6.劳动组织

6.1劳动力组织方式:采用专业化班组模式

6.2施工人员根据施工方案、机械、人员组合、工期要求进行合理配置。

7.材料要求

7.1水泥

采用强度等级为P.O 42.5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碱含量应不超过0.60%,三氧化硫含量应不超过3.0%,熟料中的C3A含量不超过8%,比表面积应为300m2/Kg~350m2/Kg。其它技术要求应符合TB/T 3275的规定。

水泥的抽检项目指标

7.2 掺合料

掺合料技术要求应符合TB/T 3275的规定。

掺合料进场须附有产品合格检验单,并经枕场试验室复检合格后才允许使用,掺合料储存自出厂日期起超过3个月或受潮时不得使用。进场必须作好标识。本着“先进库,先使用”的原则,对新选货源的应进行各个项目委托有相关资质的检验单位进行全面检验。每批掺合料不大于200t的同厂家、同品种、同批号、同出厂日期的为一验收批。不足200t时也按一批计。对于每批材料,从每个罐车中抽取等量,经混拌均匀后,再从中称取不少于3kg作为检验试样。不同品种、不同批号复合掺合料要采用留样筒分别存放,在使用过程中如发现受潮、凝结过慢,立即停止使用,经复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7.3细骨料

7.3.1 细骨料要求为级配合理、质地均匀坚固、吸水率低、空隙率小、含泥量按质量计不应大于1.5%的天然中粗河砂,其各项指标均符合JGJ52-2006《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其他技术要求应符合TB/T 3275的规定。

首批进场的细骨料必须进行全项目检验,全检项目为:筛分、细度模数、云母含量、含泥量、泥块含量、轻物质含量、有机物含量、坚固性、

吸水率、硫化物及硫酸盐含量、氯离子含量、碱活性;由枕场试验室委托铁道部质检中心铁道建筑检验站进行检验。

细骨料试验室抽检以每批不大于600t或400m3同厂家、同品种细骨料,抽检项目为:筛分、细度模数、云母含量、含泥量、泥块含量、轻物质含量、有机物含量。细骨料检验方法符合《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52-2006)中的规定。检验规定见下表:

注:除5.00mm和0.63mm筛档外,砂的实际颗粒级配与下表中所列的累计筛余百分率相比允许稍有超出分界线,但其总量不应大于5%。技术指标符合下表要求:

细骨料进场抽检项目指标

7.3.2砂的运输、装卸、堆放和使用

砂的运输、装卸和堆放过程中,防止混入杂质,按不同产地、规格、品种等条件分别堆放。细骨料进场前必须过筛,严禁有泥团、木棍等杂物混入,冬季施工中,严禁雪块混入。砂的使用遵循先到先用的原则使用。

7.4粗骨料

轨枕生产选用5mm~20mm连续级配碎石,不应采用卵石,级配应为5mm~10mm、10mm~20mm两级级配碎石,其他技术要求应符合TB/T 3275的规定。

首批进场的粗骨料全检项目为:颗粒级配、压碎值指标、含泥量、泥块含量、针片状颗粒含量、岩石抗压强度、吸水率、紧密空隙率、坚固性、硫化物及硫酸盐含量、有机物含量,碱活性、氯离子含量。由轨枕场试验室委托铁道部质检中心铁道建筑检验站进行检验,送样数量为50kg。

抽检项目为颗粒级配、紧密空隙率、压碎指标、针片状颗粒含量、含泥量、泥块含量六项常规检验:

粗骨进场料抽检项目指标

粗骨料的碱活性检验,首先采用岩相法分析,严禁使用含有活性碳酸盐的骨料;碱-硅酸反应采用砂浆棒法(快速法)进行检验,当膨胀率<0.1%时,直接使用;当膨胀率在0.1%~0.2%之间时,混凝土中总碱含量不得大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