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拉图著作

柏拉图著作
柏拉图著作

著作

柏拉图的著作(其中大多数都是对话录)

§四联剧

分类柏拉图著作的传统方法之一是古希腊的四联剧分类法,这种方式被古希腊学者第欧根尼·拉尔修以及提庇留所指派的占星家所采用.

在下面的列表中的对话录若标示为(1)则表示学者们对柏拉图是否为作者尚没有共识,而标示为(2)的则是学者们通常同意柏拉图并非作者的对话录。没有标示的作品则通常被认为是柏拉图撰写的。

§四联剧

I. 《游叙弗伦篇》、《申辩篇》、《克力同篇》、《斐多篇》

II. 《克堤拉斯篇》、《泰阿泰德篇》、《智士篇》、《政治家篇》

III. 《巴曼尼得斯篇》、《菲力帕斯篇》、《会饮篇》、《斐德罗篇》

IV. 《阿奇拜得篇之一》(1)、《阿奇拜得篇之二》(2)、《希帕库篇》(2)、《竞争者篇》(2)

V. 《塞革亚篇》(2)、《卡尔米德篇》、《拉凯斯篇》、《吕西斯篇》

VI. 《欧绪德谟篇》、《普罗泰戈拉篇》、《高尔吉亚篇》、《美诺篇》

VII. 《大希庇亚篇》(1)、《小希庇亚篇》、《伊安篇》、《美涅克塞努篇》

VIII. 《克利托芬篇》(1)、《理想国》、《蒂迈欧篇》、《克里底亚篇》

IX. 《弥努斯篇》(2)、《法律篇》、《厄庇诺米篇》(2)、《书信篇》(1)

§不在四联剧里的著作

剩下的著作虽然托名柏拉图为作者,但大多数在中世纪前便已被视为是伪作,因此不包含在四联剧内。这些著作被归类为Notheuomenoi(“假的”)或“伪书”。

《阿克西俄库篇》(2)、《德谟多库篇》(2)、《厄庇美尼德篇》(2)、《厄律克西亚篇》(2)、《西绪福篇》(2)、《弥冬篇》(2)、《阿尔孔篇》(2)、《弗阿凯人篇》(2)、《凯利冬篇》(2)、《赫伯多米篇》(2)

§年代表

柏拉图对话录写成的确切时间依然未知,而且它们在日后是否曾被人编修窜改也无法确定。不过,依据现代语言学的理论,对话录里潜藏的语言资讯已经足以列出一个大略的年代表。这些对话录通常被分类为三个明显不同的时期,少数作品则被视为是在过渡期写成的,另外有一些则难以分类。将柏拉图著作翻译为德文的神学家弗里德里希·施莱马赫(Friedrich Schleiermacher)可能是第一个将柏拉图著作区分为三个时期的人,不过,他当时提出的排列顺序与现代学者提出的相当不同,且较倾向于以哲学理论而非年代分类,他宣称这样分类更符合柏拉图一生中的哲学思想发展。施莱马赫将对话录区分为:

1.奠基期:《斐多篇》、《吕西斯篇》、《普罗泰戈拉篇》、《拉凯斯篇》、《卡尔米德篇》、《游

叙弗伦篇》、《巴曼尼得斯篇》

2.转变期:《高尔吉亚篇》、《泰阿泰德篇》、《美诺篇》、《欧绪德谟篇》、《克堤拉斯篇》、《智

士篇》、《政治家篇》、《会饮篇》、《斐多篇》、《菲力帕斯篇》

3.巅峰期:《理想国》(《克里底亚篇》、《蒂迈欧篇》、《法律篇》)

最后在括号里的三篇对话录则是未被施莱马赫翻译的部分,虽然其他未列出的十篇对话录(包括《伊安篇》等)也有被翻译,但都被施莱马赫视为是伪作。最后,施莱马赫主张《申辩篇》或者包括了《克力同篇》是苏格拉底的真实对话、而由柏拉图记载的。

英国的Lewis Campbell是第一个率先使用文体学(stylometry)证明以时期来分类柏拉图著作是可行的学者[1]。

不过,许多以年代分类的排序依然具有高度争议性。现代学者通常同意的排序是如同以下的:

§早期对话录

苏格拉底的角色都出现在这些对话录中,他们也都被视为真正代表了历史角度上的苏格拉底;因此这些对话录也被称为苏格拉底对话录。它们大多都是由苏格拉底讨论一个主题的对话构成的,通常是和伦理有关,如友情、虔诚等,并且有一个人担任贸然挑战苏格拉底的角色。在经过一连串的对话后,苏格拉底会证明那些挑战者对于辩论主题本身根本一无所知。这些对话录将结局交于读者决定谁才正确,这使得这些对话录具有“间接”的教学功能。这段时期也包括了一部分与苏格拉底审判和死刑有关的情节。

?《申辩篇》(Apology)伦理

?《克力同篇》(Crito)论责任、伦理

?《卡尔米德篇》(Charmides)论自制、试验

?《拉凯斯篇》(Laches)论勇敢、助产术

?《吕西斯篇》(Lysis)论友爱、助产术

?《尤西弗罗篇》(Euthyphro)论虔敬、试验

?《美涅克塞努篇》(Menexenus)葬礼演说、伦理

?《小希庇亚篇》(Lesser Hippias)论虚假、反驳

?《伊安篇》(Ion)试验

接下来几篇则被视为过渡期或转型期的对话录:

?《高尔吉亚篇》(Gorgias)论修辞、反驳

?《普罗泰戈拉篇》(Protagoras)论智者、批判

?《美诺篇》(Meno)论美德、试验

§中期对话录

到了早期对话录的后期,柏拉图笔下的苏格拉底在对话录中会开始公开一些他问题的答案、或者提出正面的原则,这些通常被视为是柏拉图首次试图提出的自己的观点。这些原则中第一个出现的,宣称美德是一种智慧,同时没有人是自愿堕入邪恶的,这也有可能是苏格拉底自己的观点。中期的对话录最特殊之处,

在于提出了知识是来自于理解那些从未改变的“形式”,同时对话也试着研究那种形式。而灵魂的不朽,和有关正义、美、真理的特定原则也在这段时期开始出现。《会饮篇》和《理想国》被视为是柏拉图中期对话录的最重要部分。

?《欧绪德谟篇》(Euthydemus)论诡辩、反驳

?《克堤拉斯篇》(Cratylus)论正名、逻辑

?《斐多篇》(Phaedo)论灵魂、伦理

?《斐德罗篇》(Phaedrus)论爱、伦理

?《会饮篇》(Symposium)论善、伦理

?《理想国》(Republic)论正义、政治

?《泰阿泰德篇》(Theaetetus)论知识、试验

?《巴曼尼得斯篇》(Parmenides)论“相”、逻辑

§晚期对话录

《巴曼尼得斯篇》里出现了一系列对于“形式”理论的批判,这被广泛视为是象征柏拉图抛弃了这个理论。一些最近的研究(如Meinwald (1991))挑战了这种说法,因为在剩下的对话录中形式理论并没有就此消失,而只是换了一附面貌,以不同形式或类型的事物来象征它们。苏格拉底在晚期对话录中也依然于讨论里保持重要角色。晚期对话录中新出现了一种特殊的辩证法,被称为“聚集和分割”,最值得注意的是例子是《智士篇》和《政治家篇》,并且在《斐德罗篇》里第一次公开展现。“聚集和分割”辩证法可以这样简单描述:对话者试图分辨事物间的共通点和差异点,以检验一个想法是否是事实。《智士篇》里的一些段落指出了这便是哲学家应该做的事,而且甚至在早期对话录中也是这样的。

晚期的对话录也可以观察出柏拉图思想的成熟期,对于许多早期对话录中讨论到的议题,柏拉图都透露了他的答案。许多学者们依然在研究关于这些议题的看法。晚期的作品被公认为是相当艰深而且具挑战性的哲学作品,与早期的对话录相较,晚期的作品通常更为严肃而且具逻辑性,但也经常对于问题的解答抱持保留态度,而不像早期作品里有系统地指出问题的答案。

?《智士篇》(Sophist)论存在、逻辑

?《政治家篇》(Statesman)论君王、逻辑

?《菲力帕斯篇》(Philebus)论快乐、伦理

?《蒂迈欧篇》(Timaeus)论自然、物理

?《克里底亚篇》(Critias)大西洋岛故事、伦理?《法律篇》(Laws)论立法、政治

浅析柏拉图《理想国》中的正义思想及其意义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ea3087859.html, 浅析柏拉图《理想国》中的正义思想及其意义 作者:马真容阎宇番 来源:《党史博采·理论版》2017年第01期 [摘要]《理想国》以苏格拉底和友人风趣幽默的对话形式展开,探讨了“正义是什么”这一命题,得出正义真正的内涵是国家正义和个人正义。对正义思想的相关内容进行整体的阐述,包括正义产生的背景、正义的内涵,及对正义思想的理论意义和局限性进行分析,探讨柏拉图正义思想对提升公民素质、调节收入分配、提高执政者能力和修养、构建和谐社会和世界的现代意义,以对正义思想进行充分的解读。 [关键词]柏拉图;正义;和谐;意义 [作者简介]马真容(1993-),女,汉族,重庆,华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阎宇番(1992-),女,汉族,山西,华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 [中图分类号]D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031(2017)01-0053-02 柏拉图出身名门贵族,是古希腊第一位对正义进行详细论述的大思想家和大哲学家,苏格拉底的学生。他生于雅典城邦衰落的时期,此时大政治家伯利克里去世,战争不断爆发,城邦危机四伏,君主制、僭主政治、寡头政治和民主制散见于各个城区,城邦政治制度不统一,政局十分混乱。后来,雅典贵族政治堕落为寡头政治;苏格拉底被冤枉犯下“渎神”和“腐蚀青年”的罪行而判死刑。这让柏拉图重新思考他的政治立场,力图以“哲学王”取代民主制,撰写了《理想国》这本关于正义的巨著,展示了他心中理想国的宏伟蓝图。柏拉图的正义思想贯穿于本书的始终,集中论述于一、二、四、十卷,希望通过实现正义进而实现至善的理想国。该思想不仅具有深厚的历史价值,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就如罗尔斯所说,“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正像真理是思想体系的首要价值一样”。[1] 一、柏拉图的正义思想的基本内涵 对传统的几种正义观进行批驳,柏拉图在《理想国》第四卷明确给正义定义为城邦正义和个人正义。国家和个人内部构成部分各行其道,达到国家和谐、个人内在的和谐。 (一)城邦正义 柏拉图《理想国》中的城邦正义就是“各守本分,各司其职,互不干扰”,即有自己的东西干自己的事情,其总的原则是“每个人必须在国家里执行一种最适合他天性的职务”。为此,整

柏拉图生平介绍

PLATO 柏拉图生平介绍 Plato, an excellent student of Socrates and a brilliant teacher of Aristotle, is one of the people I admire most. In general, Plato is famous for a great philosopher. In fact, he makes great achievements in many other fields, such as politics, education, economics and so on. The reason I admire him is not only because he is a well-rounded man, but also because his thoughts have great contemporary relevance in our society. I will introduce his several ideas and their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s. Introduction of his life Plato was born in a noble family and received a quite good education. When he was young, Plato was fond of literary creation, then, he found pleasure in “Eloquence” of Socrates and began to follow him until Socrates died, which was a turning point of Plato’s life. Because of Socrates’death, he was disappointed at the system of government. Plato began to travel to seek knowledge for twelve years, returned Athens when he was forty and established Academy, one of the earliest Western institutions of higher learning. When Plato was eighty years old, he died and was buried in Academy where he spent half of his life. Educational ideology Academy was one of his representative achievements in education. As for Plato’s method of teaching, he believed that every school should give first place to physical education in the first decade to make everyone strong so that the country could be powerful. However, studying sports alone would make students violent. As a result, he came up with the idea that music could not only solve this problem, but also make their souls rhythmic and harmonious. After sixteen years old, they would learn something abstract and rational. During this period, music could also play a role of conditioner in it. When students finished the basic learning, they were faced with two severe examinations. What was waiting for those who were lucky enough to have passed the exams was to learn life itself in the cruel real life. The people who survived became the strong in life. Nowadays, we should also pay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o physical education in our education system to improve students’ physical quality. Only in that way, can our country be truly powerful. In addition, for the situation of employ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that they are not competent for high positions and unwilling to accept low positions, Plato also told us that put your conceit away, lower your arrogant head, learn how to live in life down to earth. Lowering your head is not to give up the motivation, but to wait the moment to hold your head high. We should be neither humble nor pushy and keep calm and unhurried. We can learn that what we should do is to be modest to accumulate experience and assemble energy to wait for the outbreak. Idea of love Plato was a handsome man, but he did not marry for a lifetime. It didn’t mean he regarded love as something useless. On the contrary, he emphasized the importance of love and held the opinion that love even could direct an honorable man’s behavior. His idea of love was called “Platonic Love”----spiritual love. Plato was strongly opposed to sensuality. He asserted that carnal desire is a kind of performance of brutish nature which was a part of human nature. The communication of spirit was beautiful and noble. Although I think the love Plato pursued is too romantic to be found in our real life and celibacy is a little excessive for normal people, the idea of his love does have its realistic significance, especially in this impetuous society. Too many people are disloyal to their love and

柏拉图主要思想概述

敬文法哲学研习会柏拉图主要思想概述 专业:法学理论 学生姓名:岳岚培高寒梅郭甜甜指导教师:孙文恺教授 完成时间:2020年6月15日

前言 0 一、辨证学 (1) (一)意典的性质与意义 (1) (二)意典界与事物界 (1) (三)晚年辨证学方面的变迁 (2) 二、格致学 (2) (一)宇宙的形成 (2) 1.开辟 (2) 2.质素 (2) 3.灵魂 (3) (二)宇宙的分类 (3) 三、伦理学 (3) (一)个人伦理 (4) (二)社会伦理 (4) 1.国家起源 (4) 2.哲学王的统治 (5) 3.社会等级 (5) 4.公有制 (6) 5.教育理论 (6) 结语 (6)

柏拉图主要思想概述 摘要:柏拉图的思想是西方文化的奠基,在西方哲学的各个学派中,很难 找到没有吸收过他的著作的学派。其思想理论涉及文法、修辞、逻辑、算数、几何、天文、音乐等诸多方面,本文试图从内容上以其辩证学、格致学、伦理学三个方面为主线对柏拉图的主要思想进行梳理,以期对柏拉图的主要理论学形成初步认识。 关键词:柏拉图意典格致伦理 前言 柏拉图的著作均采用对话体,这种写作方式承载了其丰富的哲学思想。关于柏拉图思想的分类,主要有三种方法:第一种一是以时间分,另两种是以内容分。具体地讲,前者以文体学的研究方法将柏拉图的对话分为早期、中期、晚期。“早期对话中比较重要的作品有《申辩篇》、《优息弗罗篇》、《克力同篇》、《查米德斯篇》、《伊翁篇》、《高尔吉亚篇》、《拉凯斯篇》、《门内科索斯篇》、《普罗泰戈拉篇》、《吕雪思篇》、《优息德谟斯篇》、《大希庇阿斯篇》。中期对话有《米诺篇》、《斐多篇》、《克拉底鲁篇》、《会饮篇》、《理想国》、《斐得罗篇》、《巴门尼德篇》。晚期对话有《智者篇》、《泰阿泰德篇》、《蒂迈欧篇》、《克里底亚篇》、《政治家篇》、《斐利布篇》和《法篇》。”①这种对话分期,学者们是大致同意的。但不同时期是否意味着不同的哲学思想,学者们持不同观点。有的认为,不同分期,其哲学思想截然不同。有的认为,柏拉图思想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以内容分的有三分法和八分法,三分法由亚里士多德首先提出,任诺苦辣提斯首先接受。“所分的是(一)辨证学或名学(Dialectic or Logic);(二)格致学(Physics);(三)伦理学(Ethics)。”②八分法则分为:认识论、理念论、辨证法、自然哲学、社会政治哲学、道德伦理哲学、灵魂论、至善论。③两种分法都有道理,相比而言,第二种分类更为得当。原因在于第一种分法,非细致研究柏拉图每一篇对话不能进行;而且分歧较大,比较不同时期思想的变化更是艰难。而第三种分法所分小类可以归入三分法的大类中去,不如三分法精炼。本文遂采用第二种分类总结概括柏拉图的主要思想。 ①余纪元:《<理想国>讲演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9页。 ②严群:《柏拉图及其思想》,商务印书馆2011年版,第31页。

柏拉图的正义理论

柏拉图的《理想国》是一部正义论。柏拉图认为国家正义就是各个等级各守其职,各安其份。个人正义就是合理的安排自己灵魂中的理性,欲望和激情,并且使三部分相互协作,相互配合,使整个心灵处于和谐状态。可以说柏拉图的正义理论的本质就是一种和谐。柏拉图正义理论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借鉴意义。 一、柏拉图正义理论提出的背景分析柏拉图提出的正义观是“理想国”中的核心部分,他所提出的理想的社会模式是与希腊当时的社会环境和柏拉图的个人经历密不可分的。1、时代背景。柏拉图生于雅典城邦的衰落时期,公元前431年爆发的古希腊奴隶制强国的争霸战争。由以斯巴达为首的伯罗奔尼撒同盟对抗以雅典为首的海上同盟,战争持续了20余年,最终雅典于公元前404年战败求和。此次战争使希腊经济和社会生活遭受到了严重的创伤,奴隶制城邦走向衰落。同时,希腊城邦的政治制度有着广泛的差异,从君主制、僭主政治、寡头政治到民主制,这样就导致了许多地方一般都是通过战争从一种制度到另一种制度。而这是与民主派的垮台和寡头政治党内的斯巴达分子的统治伴随而行的,也就是此消彼长的。 2、现实需要。在柏拉图所处的那个时代, 雅典的思想领域到处都充斥着正义、勇敢、节制、友谊、慎思等观念。但这些观念仅仅是局限在少数奴隶主贵族思想的讨论范围内,并没有深入到普通的民众中,而在当时由于奴隶制度在一定程度内有所发展,城邦中的人们表现出了强烈的利己主义和名利情节,在这一现实情景下仅仅去讨论心灵的浅层或者表面上的东西是不够的,需要挖掘更深层的东西,就要讨论个人灵魂的和谐和个人与社会或者国家之间的关系,柏拉图是出于现实需要而提出的。也就说他的正义理论是现实呼唤出来的。1 3 、柏拉图个人的意愿。柏拉图本人把伯罗奔尼撒战争中雅典的失败归因于雅典的民主政体。同时由于柏拉图出身奴隶主贵族的家庭,他的思想感情明显是倾向于维护奴隶制社会。民主制复辟后处死苏格拉底,是他对现存的一切政体完全失望,决心通过哲学改变统治者,以此改造国家。2在苏格拉底死后,柏拉图在哲学领域找到自己位置,深感哲学走进政治与走进国家的重要性,为此,大力宣传哲学家统治国家的思想,也就是他的著名哲学王的理论,并且试图把他的理论注入到理想国之中。尤其是在他的正义理论中表现相当明显。 三柏拉图正义理论的内容通过与班勒马霍斯,克法罗斯,色拉叙马赫斯,格拉孔等人的导论,柏拉图通过苏格拉底之口对正义下了定义。那么究竟什么是真正的正义呢?柏拉图提出了两种正义的观点,一是城邦的正义,二是个人的正义 1、城邦的正义。 就一个城邦而言,每个人都有粮食、住房和衣服,这就需要有农夫、瓦匠和纺织工人,以及鞋匠或照料身体需要的人。接下来,是让一个人从事四项事业合适,还是一个人专门从事一项事业合适?答案是一个人专门从事业更有效,因为人与人不同,因其性格不同而适合于不同的工作,比如说,一个农夫为四个人准备粮食与其他人分享,一个瓦匠建造四所房屋供所有人居住。 城邦的人们需要足够大的耕地和牧场,势必会从邻邦那里抢夺。这就是战争的起源,有战争就需要有军队,就需要国家的护卫者。护国者是统治者的一部分,统治者应该是年纪大一点的人,是人群中最好的人,是最善于护卫国家的人,是真正关心国家利益的人。最符合这些条件的就是他所谓的“哲学王”。这里,柏拉图提出了著名的等级制理论。在柏拉图的理想国中公民被分为三个等级:监护者、辅助者、农工商人,他认为:“这三个等级都是按血统传下来的,其种族等级的本性是不变的。他用神话来规定了这个等级的森严的界限和天生的本性,说什么监护者和武士是神用金、银做成的,第三等级是神用铜、铁做成的。3柏

整理成为柏拉图的数据

整理成为柏拉图的数据 1.品质方面 (1)不合格品数、损失金额,可依不合格项目别、发生场所别、发生过程别、机械别、操作者别、原料别、作业方法别…等结果或要因区分出[重要的少数,琐细的多数]情形。 (2)消费者的抱怨项目、抱怨件数、修理件数…等。 2.时间方面—效率 (1)操作的效率—过程别、单位作业别…等。 (2)故障率、修理时间—机械别、设备别…等。 2.成本方面 (1)原料、材料别的单价。 (2)规格别、商品别的单价。 (3)质量成本—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内外部失败成本。 3.营业方面 销货金额别、营业所别、商品销售别、业务员别。 4.交通方面 (1)交通事故肇事率、违规案件类别、车种别、地区别(国家别)。 (2)高速公路超速原因别、肇事死亡原因别…….等。 5.安全方面 灾害的件数—场所别、职务别、人体部位别。 6.选举方面 (1)票源区域。 (2)调查活动区人数分配。 8.治安方面 (1)少年犯罪率、件数、年龄别。 (2)缉捕要犯件数、人数、地区别、分局别、时间别。 9.医学方面 (1)十大病因别、年龄别、糖尿病要因别、职业病患别。 (2)门诊病患类别、门诊科别…….等。 八.范例 1.客户抱怨件数分析 前三项,抱怨原因占70.1%,针对前三项问题, 加以层别找出真正原因,则可消除大部份的问题。 造成报废的前三项即占了71.8%,如能针对操作方法机械浮动及原料方面,重新分析层别,并采取对策即可解决大部份问题。 28 14 12 8 5 10 77 件数 100% 70%

2.生产线报废原因分析 3.交通肇事死亡原因分析 4.83年死亡原因调查 九.实例研讨 例1:某公司83年度的行政后勤费用,经统计后如附表,请把它作成柏拉图, 以了解哪项支出占第一位,以及那些项目占较大比例,并试着提出改善方案。 解:(1)作统计表 08 11 35 26 23 14 金额 100% 71.8% 89 56 458 413 253 101 1370 件 数 100% 82.0% 人数 恶 脑 意 心 糖 其 性 血 外 脏 尿 肿 管 事 病 病 他 瘤 意 故 外 38651 300 200 100 16.92% 15.49% 16.81%

论柏拉图的政治思想

论柏拉图的政治思想 管理系王鑫 2010118006 柏拉图(约前427年-前347年),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也是全部西方哲学乃至整个西方文化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他和老师苏格拉底,学生亚里士多德并称为古希腊三大哲学家。柏拉图是西方政治思想史上第一个留下了系统著作和完整思想的人。虽然他的全部著作都深深地带有他所处的那个时代的印记,然而,他的许多思想、观点和主张却成为后来政治思想发展的重要史料。他的《理想国》、《政治家》、《法律篇》等著作比较集中地讨论了政治学问题,因而被许多学者看作是最早的政治学著作。 柏拉图的政治思想主要包括五个部分:一、理念与理想国;二、社会分工理论;三、柏拉图的哲学家执政思想;四、共产制度;五、教育与治国。 一、理念与理想国:理想与现实、一般与个别的关系,不仅是哲学上必然要讨论的问题,同时也是政治学无法回避的问题。苏格拉底曾经提出了并讨论什么是真正的“善”、什么是真正的“美德”、什么是真正的“正义”等问题。他认为,人们所见到的具体事物,所见到的所谓的“善”、“美德”、“正义”等都是不完全的、不真实的。只有“善”的理念、“美德”的理念、“正义”的理念才是完全的、真实的、永恒的。柏拉图把苏格拉底的上述思想作了进一步发挥。他提出:理念是宇宙万物的普遍本质,是唯一真实的存在。人们通过感官所认识的具体事物,都是变动不居的、不完善的、暂时的、不真实的。“理念”则是永恒不变的,是最真实的存在,是一切具体事物的原型、本源。而日常人们通过感官所接触到的各种事物,实际上不过是理念的复制品。例如,日常人们所见到的床,实际上不过是木匠按照床的理念制作出来的,只是“床”的复制品,是“床”的影子,是不定型的,是变化多端的。至于画家们所绘的、床,则是模仿的模仿,影子的影子,是更不真实的东西。真实存在的只是“床”的理念,它是生活中存在着的五花八门、变化多端的床的本源,它存在于人的灵魂之中,与生俱来,是永恒的、普遍的。 理念虽然存在于人的灵魂之中,但大多数人由于受世俗生活的缠绕,庸庸碌碌,心灵的窗户被遮掩着,对理念世界不能认识。只有超凡脱俗,看破红尘,摆脱情感的干预,静思默想,才能回忆起自己先天灵魂中固有的“理念”,才能把握所谓的真谛。他认为,一切所谓真正深刻的认识都来自自己灵魂深处。由此他提出了一个著名的命题——“知识就是回忆”,认识事物就是要把握事物的理念。 他在《法律篇》中提出国家要将法律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实行法治。他接受有限民主原则,主张实行混合政体。《理想国》中最具特色的思想是哲学家治国的思想。因为只有哲学家具有知识,才能把握理念和事物的本质规律。其他人的知识只能称为“意见”。哲学家治理城邦首先要建立和维护社会分工制度,要在哲学家和军人内部废除私有财产和家庭,要对公民进行正确的教育。提出了正义的政体和唯一正确的贤人政体是由哲学家执政的政体。他把现实生活中不当政体

从《理想国》中解读柏拉图论的正义

从《理想国》中解读柏拉图论正义 摘要:柏拉图的正义论是一套体系,要详细论述他所谈到的正义,需涉及许多方面和问题。但也不妨尝试单从柏拉图“如何”论正义入手,并以《理想国》一书中的相关内容为主线进行展开。 关键词:柏拉图《理想国》正义 一、柏拉图、《理想国》与正义论 柏拉图(公元前427年—公元前347年)是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法律思想家和政治家。生于雅典城邦衰落时期,伯罗奔尼撒战争爆发,危机四伏。20岁时跟随苏格拉底学习,其后有过12年的游历和三次西西里之行;我们今天所知的Academy即为柏拉图在雅典创办的“阿卡德米”学园。柏拉图继承苏格拉底,前后共著对话二十五篇,《理想国》成于壮年,此书可谓震古铄今,讨论的问题非常丰富。该书的副标题即“正义论”,围绕探讨什么是“正义”而展开。 二、关于“正义”问题的考虑 柏拉图探讨正义问题深受两大历史事件的影响,一为伯罗奔尼撒战争,二为苏格拉底之死。 伯罗奔尼撒战争爆发于公元前431年,历时27载,交战双方为雅典和斯巴达,但最终以雅典失败告终。此次战争是希腊历时的转折点,使雅典走出了全盛时期。“希腊奴隶社会所固有的矛盾,奴隶与奴隶主间,自由民各阶层间,两个同盟集团间,盟主国与同盟国间的一切矛盾都暴露出来了”。[1]传统的道德、正义观念在严峻的战争形势面前显得不堪一击,战争对于雅典或斯巴达任何一方来说都是非正义的。 伯罗奔尼撒战争结束后,雅典“三十僭主”推翻了民主政制,因实施暴政,8个月后又被民众推翻。其后民主派当政,苏格拉底被控不尊敬城邦所尊敬的诸神,还引进了新的神及败坏青年的罪

名,并在民主派的极端民主中被处死。因此,“柏拉图深深体会到现实政治的善和正义十分不易”。 [2] 柏拉图老年回顾他青年时代的雅典和伯罗奔尼撒战争,他谈到“在那些日子里,城邦不再遵从先人的习俗和制度”,他看到“法律和习俗的大厦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倒塌”。[3]所以说正是这些事件构成的时代背景使得柏拉图重新思考正义等一切问题。 不同的人和不同的社会对各种行为或制度的评价是不同的,称这些是“正义”的,那些是“不正义”的,我们不能通过考察这些行为或制度来总结出正义的涵义;没有一种行为或制度是正义的完美体现;也没有一种行为或制度能为大众普遍认可。[4]故而在众多关于正义问题的争议中,柏拉图试图从批驳“正义”观出发,探寻、追求真正的正义。 三、柏拉图驳“正义” (一)质疑克法洛斯 克法罗斯是住在比雷埃夫斯港的叙拉古商人,在柏拉图的书中已经是一位“经过了漫长的人生道路的老旅客”,他认为“对于通情达理的人来说,有了钱财就用不着存心做假或不得已而骗人了,当他要到另一世界去的时候,他也就用不着为亏欠了神的祭品和人的债务而心惊胆战了”。由此,柏拉图总结克法洛斯的正义观为“有话实说,有债照还”。但是,柏拉图又反诘,“譬如说,你有个朋友在头脑清楚的时候,曾经把武器交给你,假如后来他疯了,再跟你要回去……如果竟还给了他,那倒是不正义的。把整个真实状况告诉疯子也是不正义的”。[5]因此说,柏拉图认为这并不是正义。 (二)与玻勒马霍斯的辩论

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简介和主要哲学思想

苏格拉底(469—399BC.)是开创希腊哲学研究新方向的划时代的思想家,他把研究对象从自然转向了社会和人类的内心世界,专门探讨人类的心灵智慧与活动能力,注意政治、道德、社会、人生的基本问题,在西方人的生活领域竖立起一座真善美的理想宫殿,虽然这是唯心主义的追求,却显示了人类在精神上的勇敢探索。从此人自身成为哲学研究的中心,希腊哲学开始迈向一个新的高峰。 苏格拉底是雅典一个雕刻匠的儿子,出身贫寒,但崇尚知识,多方求学,逐渐成为具有全面文化休养的哲学家。他述而不作,没留下任何著作,其思想主要是由他的两个学生柏拉图和色诺芬的作品中得知的。他认为放弃对人自身的探讨而去研究自然是愚蠢的,是不守本分。所以他的哲学追求便集中在认识人自己上。他提出的命题围绕人的精神修养,比如什么是幸福、美德、真理、正义等等,其中所贯穿的一个最严肃的主题就是说服人们不要专注于对身外之物的追求,而应去改造自己的灵魂,追求真理和智慧,成为道德完善的、真正的人。他在雅典法庭受审时曾对同胞大声疾呼:“雅典人啊!我尊敬你们,热爱你们。我要教诲和劝勉我遇到的每一个人……你们不能只注意金钱和地位,而不注意智慧和真理。你们不要老想着人身和财产,而首先要改善你们的心灵。金钱不能买到美德,美德却能产生一切美好的东西。这就是我的教义。无论你们怎样处罚我,我决不改变自己的信仰” 因此他的哲学是道德哲学。他的讨论虽以唯心主义为出发点,但包含着许多合理的内核,如辩证的认识,认为真理总是具体的,具有相对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向反面转化。再如讨论中的问答方法,即辩证法最初的涵义,通过反复问答,揭示对话者的自相矛盾之处来达到正确认识。他强调知识的作用,强调理性,要求人们用自己的思想、自己的内心世界去了解外界事物,发现真理,并提出概念在认识中的作用,确立了一系列概念范畴。他的思想对后世西方哲学有深远影响。 苏格拉底的学生、也是其思想的忠实继承人柏拉图(427—437BC.)出自雅典贵族家庭,生逢希腊城邦危机初现的时代,曾力求用自己的哲学拯救国家和社会。后致力于教书育人,留下大量著作,主要作品以对话体写就,著名的有《申辩篇》、《会饮篇》、《理想国》等,内容涉及哲学、政治伦理、教育问题。他的哲学思想是一个庞大的体系,其核心为“理念论”,其它理论均以此为基础。在他看来,世界分为感觉中的自然世界和理念中的超自然世界两部分。由于感知的世界总在不停地变化,人们对它的认识因时、因地、因人、因情而异,因而感觉世界是不真实的。唯一真实的是永恒存在的理念世界,而感受到的现实世界只是理念世界的反映。比如说少女和鲜花美时,必先有一个美的概念在判断者心中,这一概念又一定和美的总体概念相一致,因而在判断者的身外必定有个绝对美的理念。美如此,真与善亦然,一切具体和抽象事物都有理念。理念是世间万物的原型,万物是理念的摹本。他倡导对永恒的真善美亦即理念世界的追求,后来人们往往把追求纯精神的唯理主义行为称作柏拉图式的行为。柏拉图否认现时世界的真实性和感觉经验的可靠性,认为理念是人心之外的一种实体,真理认识只能靠对它的直接感悟,所以他的哲学是客观唯心论。他的理念论用于现实社会的改造,便产生了他的理想国的设计。他的哲学认识论却成为西方唯心主义的主要思想来源。柏拉图像 亚里斯多德(384—322BC.)是集古希腊科学文化知识之大成的渊博学者,哲学是他最擅长的领域。他师从柏拉图20年,一度任马其顿王亚历山大的教师,后回雅典办学,著作传说达千卷之多,大多散佚,现存162卷,包括《形而上学》、《物理学》、《气象学》、《政治学》、《伦理学》、《修辞学》、《范畴篇》等47部,其中有些作品,可能是赝品。他是现代许多科学门类的奠基人,哲学到他的手里才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在他的著作中,希腊哲学的爱智与深思精神被发展到顶峰。他的哲学与他的导师柏拉图的关系是批判与继承的关系,其中的批判要多于继承。他有句科学认识史上的名言:“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反映他的真

柏拉图的灵魂理论

柏拉图的灵魂理论 上次是讲到灵魂不朽的论证,当然是在《斐多篇》里面,有三个相对完整的独立论证,一是涉及对立面的相互转化,从生到死,从死到生;二是灵魂的预先存在,pre-existence;三则是涉及灵魂的消解性与不可消解性。那么在这个时候,预设的是柏拉图自己的形式理论,而这个形式自身是不朽的,形式不朽或形式自身只能被灵魂所认识,而且灵魂应该是受到哲学的训练以后,处于一种纯净的形态,才能够把握形式自身。形式作为认识对象,它是不朽的,这一点决定了灵魂作为认识对象,也应该是不朽的。这是一个比较经典的关于灵魂不朽的证明。我们也提到,苏格拉底的两个推崇者塞伯斯和塞尼亚斯也提出了不同的反驳,一个是说灵魂就像一个琴弦的和谐声音,处于和谐这样的状态,如果琴弦毁掉了,那么和谐的声音也就不存在了。所以身体毁灭了,灵魂也就不存在了。另一个是塞伯斯的反驳,是说尽管灵魂它可以不死,就是说在身体毁灭以后,它继续存在下去,但是它很可能会耗尽,也就是说灵魂的不死,不能决定它的不朽。在第三个论证当中,苏格拉底进一步澄清他的主张,一个是他对上述两位的回应,在这里不再重复。然后重要的是他提出了关于灵魂不朽的,我们称之为本质论证,essential argument.在这里涉及的是灵魂本性自身,他在这里举的例子是,雪根据它的本性,它不可能是热的,这是因为雪是冷的承载者,在这里我们可以多讲一点,因为它涉及了亚里士多德的讨论,(在黑板上写了一个希腊词),这个希腊词的意思站在下面的东西,承载着其它的性质,这是它的一个意思,其它意思我们再讲。那么雪就是冷的性质的一个承载者,而冷的性质不像雪的其它的性质,比如说雪花可以大,可以小,可以其它形状,只要它是雪,它就必然是冷的,那雪是冷的承载者就决定了雪不可能是热的承载者,也就是说,我们不可能说雪是热的。当然他把这个例子引申过来是要和灵魂与身体的关系类比,那么灵魂是生命的承载者,不管灵魂是什么,在古代世界里,它都首先是指生命,有生命物体的生命,是使有生命的物体与无生命的物体得以区别开来的东西,比如我们可以叫无生命的物体(一个拉丁词)即没有灵魂的东西,就是无生命的物体。那么灵魂是生命的承载者,就决定了在灵魂的本性当中,它不可能包含死亡。也就是说灵魂不可能是死亡的承载者,也就意味着灵魂不会死。这就是所谓的灵魂不朽。当然在这里我们会看到,灵魂作为生命的承载者,和雪作为冷的承载者与火作为热的承载者,有一个很大的不同。那么,如果雪或者火遇到与它相反的性质的时候,比如雪遇到热的时候,一种可能是它仍然保持是雪,仍然保持它存在的状态,热从这个地方退却了。另一种可能是当雪受热融化,它就不再是雪。就是说,雪要么可以保持它作为雪的本性,要么它就是走向它的本性的毁灭。但是在灵魂这样一个地方,并不存在这两种选择,因为对于灵魂来说,它的extinction,就一定是它的死亡,所以在灵魂作为承载者来说,要么它继续保持它的存在,它仍是活着的,灵魂仍然不是朽的;要么就是不作为灵魂而存在。但在柏拉图或苏格拉底看来,这样的一种extinction的说法,就意味灵魂是一种死的灵魂,当然从哲学的语言来说,这是不可能的,因为在灵魂的本性当中,它不能包含死亡的性质。所以在这个地方,他就把灵魂这样一种东西,与雪或火区别了开来。当然这个论证是有比较大的问题的,我们只是简单的提一点。如前所提到的,如果我们从后来的亚里士多德的立场上来看,他就会认为柏拉图在这个地方混淆了实体和它的性质。这里的性质不是一般的性质,就如刚才所说的冷热,对于雪来说,或者生命对于灵魂来说,不是它可有可无的性质,而是叫做essential quality,即它的本质的性质。本质的性质的改变,是不是一定意味着实体的湮灭,就是说一个彻底的毁灭,在亚里士多德看来这并不一定如此。那么第二点呢,我们会看到,灵魂在这个地方是被作为一个承载者,像火一样是一个承载者,这个承载者的意思是说,它能够拥有属于它的独立的本性,在这个类比当中,把灵魂与火类比起来的时候,我们已经假设了灵魂能够作为一个独立的实体,它能够拥有独立于身体的性质,也就是说在这个论证的前提当中,已经假定了灵魂是不同于身体的存在,不是一个简单的存在,是一个能够拥有自己的独立的essence,它有它的essential quality ,有它自己的本质

论柏拉图的法律思想

论柏拉图的法律思想 内容摘要:柏拉图是古希腊政治思想家、唯心主义哲学的杰出代表。柏拉图以理念论为基础,从抽象的人性出发,提出了人性正义的理论,并用逻辑推理的方法,将人性的正义等同于国家的正义。他以法律概念的二元论为依据,提出了人治乌托邦的理论。在政治实践受挫后,他又发展了自己的法律理论,走向了法律概念的一元论,提出了法治乌托邦的理论,最终实现了法律理论的转变。柏拉图的人治乌托邦和法治乌托邦在最终目的上是统一的,即实现国家正义,在逻辑上也是相通的。他的法治理论奠定了西方法治思想的价值基础,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柏拉图、理念论、人治、法治 “法律是一切人类智慧聪明的结晶,包括一切社会思想和道德。”这句话出自著名的古希腊政治思想家之口,他就是柏拉图。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也是全部西方哲学乃至整个西方文化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作为古希腊一位伟大的思想家,他一生著述颇丰他一共留下了23篇对话和3件书札,其中关于政治法律的对话,依次有这样三篇:《理想国》、《政治家篇》、《法律篇》。这三篇对话反映了柏拉图法治思想的发展历程。可以说,《理想国》是柏拉图探讨哲学和道德哲学的重大智慧结晶,《政治家篇》和《法律篇》才真正在《理想国》的基础上构建城邦的政治法律制,而晚期的《法律篇》更是系统地阐述了他的法律思想。 一、柏拉图法治观的哲学基础——客观唯心主义理念论 柏拉图是西方客观唯心主义的创始人,其哲学体系博大精深,对其教学思想影响尤甚。柏拉图的法律思想以其“理念”论为哲学基础。“理念论”是柏拉图整个法哲学思想的哲学理论基础,其法律正义论、人治观和法治思想都构筑于“理念”这一基本的哲学范畴之上。他认为,理念法则即是理性法则,理性法则构成法治、政府、国家之现实存在的深刻根基。不可否认,在古代很多哲学家思想中都牢牢把握着“理性”这一条线,因此柏拉图划分了两种美德,神圣的与人类的,他认为应该按此种美德次序调整一切关系,确定各种善恶状态。正如柏拉图所言:“就是一方面,我们说有多种美的东西、善的东西存在,并且说每一种美的、善的东西又都有多个,……另一方面,我们又曾说过,有一个美本身、善本身,以及一切诸如此类者本身;相应于上述每一组多个的东西,我们又都假定了一个单一的理念,假定它是一个统一者,而称它为每一个体的实在。”这里所谓“多种美的东西、善的东西”是指多数的个别事物,所谓“美本身”“善本身”就是指美的东西、善的东西的“理念”。有些学者将“理念”汉译为“相”,“相”是事物的“本真”,“正义”指人的德性,“善”是一切事物的原因,又是最高的正义。因此,“相”的哲学思想本身已蕴涵了对宇宙本质和人类道德生活的终极关怀。柏拉图的相论确实存在着一个发展过程。前期的相论不仅侧重目的论的伦理道德,而且搞不清具体事物中已包含着事物普遍本质,后期柏拉图在这两个方面都有觉醒和发展,所有事物都有普遍本质,也应该有其相应的“相”。这为他后期继续探讨城邦政治和具体立法活动打下了坚实的哲学理论基础。 二、柏拉图法律思想的发展 (1)《理想国》中关于正义的思想;柏拉图首先以一个例子引入城邦正义和

柏拉图

柏拉图的思想对现代思想的影响 班级:财管11-3 姓名:孙吉蕾 学号:201108051082

柏拉图(约前427年-前347年),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也是全部西方哲学乃至整个西方文化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他和老师苏格拉底,学生亚里士多德并称为古希腊三大哲学家。柏拉图是西方政治思想史上第一个留下了系统著作和完整思想的人。虽然他的全部著作都深深地带有他所处的那个时代的印记,然而,他的许多思想、观点和主张却成为后来政治思想发展的重要史料。他的《理想国》、《政治家》、《法律篇》等著作比较集中地讨论了政治学问题,因而被许多学者看作是最早的政治学著作。 柏拉图的政治思想主要包括五个部分:一、理念与理想国;二、社会分工理论;三、柏拉图的哲学家执政思想;四、共产制度;五、教育与治国。 一、理念与理想国:理想与现实、一般与个别的关系,不仅是哲学上必然要讨论的问题,同时也是政治学无法回避的问题。苏格拉底曾经提出了并讨论什么是真正的“善”、什么是真正的“美德”、什么是真正的“正义”等问题。他认为,人们所见到的具体事物,所见到的所谓的“善”、“美德”、“正义”等都是不完全的、不真实的。只有“善”的理念、“美德”的理念、“正义”的理念才是完全的、真实的、永恒的。柏拉图把苏格拉底的上述思想作了进一步发挥。他提出:理念是宇宙万物的普遍本质,是唯一真实的存在。人们通过感官所认识的具体事物,都是变动不居的、不完善的、暂时的、不真实的。“理念”则是永恒不变的,是最真实的存在,是一切具体事物的原型、本源。而日常人们通过感官所接触到的各种事物,实际上不过是理念的复制品。例如,日常人们所见到的床,实际上不过是木匠按照床的理念制作出来的,只是“床”的复制品,是“床”的影子,是不定型的,是变化多端的。至于画家们所绘的、床,则是模仿的模仿,影子的影子,是更不真实的东西。真实存在的只是“床”的理念,它是生活中存在着的五花八门、变化多端的床的本源,它存在于人的灵魂之中,与生俱来,是永恒的、普遍的。 理念虽然存在于人的灵魂之中,但大多数人由于受世俗生活的缠绕,庸庸碌碌,心灵的窗户被遮掩着,对理念世界不能认识。只有超凡脱俗,看破红尘,摆脱情感的干预,静思默想,才能回忆起自己先天灵魂中固有的“理念”,才能把握所谓的真谛。他认为,一切所谓真正深刻的认识都来自自己灵魂深处。由此他提出了一个著名的命题——“知识就是回忆”,认识事物就是要把握事物的理念。 他在《法律篇》中提出国家要将法律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实行法治。他接受有限民主原则,主张实行混合政体。《理想国》中最具特色的思想是哲学家治国的思想。因为只有哲学家具有知识,才能把握理念和事物的本质规律。其他人的知识只能称为“意见”。哲学家治理城邦首先要建立和维护社会分工制度,要在哲学家和军人内部废除私有财产和家庭,要对公民进行正确的教育。提出了正义的政体和唯一正确的贤人政体是由哲学家执政的政体。他把现实生活中不当政体分为荣誉政体、寡头政体、平民政体、僭主政体等。 柏拉图对平民政体进行了激烈的批评,认为在这种政体下,平等自由发展到极端,人们便不能忍受任何约束,连法律都不放在心上。柏拉图激烈批评了僭主政体,认为平民政体中极端的平等会带来极端的奴役,从而演变成僭主政体,在混乱的无政府状态下,独裁者攫取了权利,凭借暴力建立了专制统治。柏拉图在《政治家篇》中,把政体分为六种。即王制、僭主制;贵族制、寡头制;共和制和平民制。 二、社会分工理论: 柏拉图认为,国家是社会分工的产物。他说,最初,人们为了满足最基本的物质需要,于是有了农民、牧人及各类工匠的分工。后来,随着经济生活的复杂化,又出现了商人。所有这些都属于生产者阶级,他们的共同职责是为整个社会提供物质生活资料,履行国家的经济职能。再后来,由于城邦的不断扩大和城邦生活的不断扩充,人们的各种欲望和需求也不断增长。这些欲望和需求有时是互相冲突的,这就不可避免地引发城邦之间的战争,于是就需要有一个专门从事战争的集团。柏拉图把这个集团称之为“护国者”阶级。他们的职责就是

柏拉图的正义论

论柏拉图的正义论 正义是人类社会的美好理想,是普遍公众的崇高价值。正义问题伴随着法律历史发展的始终,是一个事关法律价值的问题,是法律科学所不能回避的问题。千百年来,人们从未停止或中断对它的孜孜以求的探索,无论在古代还是在现代,对法律价值—正义的论证,合乎逻辑的适用,都是法学家、哲学家的主要活动。 柏拉图的正义是一种秩序与和谐。柏拉图指出:“正义就是有自己的东西干自己的事情。”按照正义的原则“每个人必须在国家里执行一种最适合他天性的职务,正义就是一种社会各阶层安于自己天赋决定的地位和职责,社会因此处于和谐秩序之下”。他在《理想国》中曾这样论述道:“我们建立这样国家并不是为了某一阶级的单独突出幸福而是为了全体公民的最大幸福,不是一个支离破碎地铸造出一个为少数幸福的国家,而是铸造一个整体幸福国家,这种能够是全体全体公民获得幸福的国家,要求每一个成员根据个人的性格和天赋,专门从事某一项适合于自己工作,把各自的工作奉献给公众,而不能各自为我,只顾自己的需要。当每一个人都能够竭力尽责,做好自己的工作,当哲学王、军人、生产者这三种人在国家各做各的事而互不干扰时,便有了正义,从而也就有了正义的国家,这样以来整个国家都将得到非常和谐的发展,各个阶级将

得到自然赋予他们的的那份幸福”。 正义是所有阶级都需要的美德,即存在国家中,又存在个人中共,他反对正义是相对的,认为正义的基础理想,对个人来说灵魂是由理性、激情、和欲望三部分组成,个人要达到正义必须理性统治灵魂,激情控制欲望。对于理想国来说,有哲学王、军人、生产者组成,统治者的美德是智慧,军人的美德是勇敢,生产者的美德是节制。如果三等级拥有了各自的美德,国家就到达了正义,因此正义就是每个人只从事适合他天性的职业。值得注意的是,柏拉图提出的三个等级的划分不是凝固不变的,而设更新流动的。他说:“如果护卫者的后裔变低劣了,应该把他降入其他等级,如果低等级的子孙天赋优秀就应该提升他”。这用意昭示着:每个人天赋是做什么,就应该派给他什么任务,以便大家各就各业,从而达到城邦的正义。在柏拉图的正义论中,个人和国家统一的基础是国家,至高无上的是国家的正义。在理想国中无论三个等级人都是国家的普通一员,都共同为国家的母的服务,没有任何特权,不能为己谋私利,非但如此,他们还要为国家牺牲个人的幸福以努力促成城邦集体的幸福。 正义就是服从于法律。在柏拉图前期作品《国家篇》里,相对有哲学智慧的哲学王来说,社会各行各业的合理分工协作形成正义秩序,法律只是可有可无的陪衬。而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