稍复杂分数除法应用题评课稿

稍复杂分数除法应用题评课稿
稍复杂分数除法应用题评课稿

《稍复杂分数除法应用题》评课稿

《稍复杂分数除法应用题》是六年级第十一册的内容, 稍复杂分数除法应用题历来是教学中的难点,学生难以判断出是用乘法或除法进行解答,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教材鼓励学生用方程解决稍复杂的分数除法应用题。因而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要让学生用方程解决有关稍复杂分数除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方程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模型。

听了李老师的课,给我感受最深的就是教学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无可挑剔,对学生的启发、点拨恰到好处,与学生的交流亲切自然,驾驭课堂的能力让人佩服。这节课充分运用知识的迁移,调动了学生的知识积累,使学生学的轻松、愉快,同时感悟了知识的形成过程。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用活教材、紧密联系学生生活

数学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它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本节课中,李老师把教材上出现的情景图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使呆板的内容变得生动有趣,大胆灵活的使用教材,激发了学生从生活中寻找数学问题的兴趣,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找准新旧链接,注重兴趣的激发

稍复杂分数除法应用题,教材鼓励学生用方程解答,要会用方程解答,必须要能找出题中的数量关系,那么李老师在学习新知之前,先让学生复习找出熟悉的数量关系,为知识的迁移做好了铺垫,再把题目进行改动变化。在画图分析的过程中抓住数量关系相同,只是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发生了转化,引导学生利用数量间的等量关系用方程解答。

三、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究

如果学生能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不但能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促进知识意义的构建,更能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创新精神,在教学时,李老师出示情景图后,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动脑动手的基础上,再引导进行交流、验证。

总之,这节课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培养了学生的素质,提高了学生的能力,李老师能否在以下几个方面继续探究,以达更好的教学效果。

1、难点没有突破,一节课下来,大部分学生还分不清用乘法还是用方程来解答,导致许多同学出错,能否再想想其它的办法呢?有没有更好的办法。

2、时间掌握不好,由于前面用的时间较多,导致后面的练习时间少了一点,另外,学生的练习题量也少了一点。

3、能否在课堂评价方面加以改进,当学生的回答或解答出现了错误,老师没有对学生进行积极肯定,而学生很在乎老师的评价,这方面稍微欠缺了一些。

稍复杂的分数除法应用题教后反思

1、尊重学生的认知经验引入教学。

新课程背景下的数学教学“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教师要给学生应有的思维空间。在本课学习之前,学生已掌握分数基本应用题的分析方法和解答方法,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的分析方法与前面相似,学生已具备分析能力,因此教学中学生尝试解决,交流思路,在互动中明确思路,掌握方法,体会成功,保持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2、精心设计练习巩固新知

精心设计练习,使学生学以致用,体会到学数学有用。课堂气氛就会活跃,学生生命动力才能在数学课堂上得以充分的发挥。

3、本节课在讲解数量关系的过程中,也采取了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大量说,采用了多形式的说,通过说,引导学生理清思维过程,轻松掌握本节课的内容。

存在问题

设计中过于注重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因此授课中有牵着学生按照课前制定的程序进行教学的生硬。把思考、发现、创新的时间和过程多给予学

生——这也是我今后教学应努力的方向

《列方程解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教学反思

分数除法应用题教学是小学十一册中的内容,是整个小学阶段应用题教学的重、难点之一,为了更好到激发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分数除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因而在设计时,我从学生已有知识出发,抓住知识间的内在联系,通过对分数乘法应用题的转化,使学生了解分数除法应用题的特征,并借助线段图,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通过迁移、类推、分析、比较,找出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区别和联系及解题规律。

一、关注过程,让学生获得亲身体验。

教学中,为让学生认识解答分数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时,我故意不作任何说明,让学生发现问题,亲自感受应用题中数量之间的联系,想方设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规律。从而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并归纳出:解答分数乘法应用题的关键是从题目的关键句找出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

在教学中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以往分数除法应用题教学效率并不高,是因为大多数时间我在课堂教学中为了自己省心、学生省力,往往避重就轻,草草带过,舍不得把时间用在过程中,总是急不可待,直奔知识的技能目标,究其根由,在于教师的课堂行为,我缺乏必要的耐心。或者把学生本来已经理解的地方,仍做不必要的分析;或者把学生当作学者,对本来不可理解的,仍做深入的、细碎的剖析,这样就浪费了宝贵

的课堂时间。

因此在今年整体的教学中已经改变了自己的教学方法,尤其在本节课上我把分数除法应用题与引入的分数乘法应用题结合起来教学,让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对比,亲自感受它们之间的异同,挖掘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区别,从而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省去了许多烦琐的分析和讲解。教师在教学中准确把握自己的地位。教师真正把自己当成了学生学习的帮助者、激励者和课堂生活的导演,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了生本主义教育思想。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落实《数学课程标准》中,“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的目标,让学生的思维真正得到发展。

二、多角度分析问题,提高能力。

在解答应用题的时候,我通过鼓励学生尽量找出其它方法,让学生从多角度去考虑,这样做拓展了学生思维,引导了学生学会多角度分析问题,从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充分让学生亲身实践体验,让学生在探究中加深对这类应用题数量关系及解法的理解,提高能力,为学生进入更深层次的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

但是,在收获的同时,也有遗憾。新课程提倡解题策略的多样化和优化,如果没有充分的多样化,优化是一句空话,所谓优化的方法,更多的是老师的一种灌输而已。这节课,对此我并没有进行很好地把握,过分地强调了学生能够正确地解题却忘记了让学生对两种算法进行比较,有的学生也就是在套用例题的格式,并没有真正的理解和掌握。

在未来的几节课中,一定要加强简单与复杂、乘法与除法的混合练习,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

《解决问题》公开课优质课听课稿反思

这次有幸听了张老师的《解决问题》一课,反思如下:

1、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景。

在本节课课中,张老师围绕着教学目标,创设了一系列学生所喜闻乐见的问题情境,比如例题中的团体队形问题、练习中的晨跑问题、家庭中的垃圾问题、照片问题、春游问题等,学习材料充满了真实感和亲切感。学生根据这些材料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在这过程中,学生产生了求知的欲望,尝到了成功的乐趣,增强了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设计,不仅使教学变得更加生动,而且在数学与生活实际问题之间筑起了一座畅通的桥梁。

2、多样化的解决策略。

在用两步乘法计算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张老师始终让学生寻求多种方法来解决问题,并在多种方法的寻找中,加强学生的说理能力,让学生说说不同的方法所求的每一步分别表示什么,引导学生用语言准确、连贯地表述思维过程。

3、练习设计由浅入深,展示数学的应用价值。

本节课的练习即跑步问题、家庭中的垃圾问题、照片问题、春游问题由浅入深,创设的问

题情境具有灵活性、多变性。学生根据题目所提供的材料,去选择、去优化,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策略,如最后的春游问题,让学生在寻找哪一种方法更省钱的过程中,寻找到了解决实际问题的最佳策略。这样教学不仅给学生萌发求异思维创造了一个广阔的空间,而且也使学生切实地体验到数学的应用价值,从而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和信心。

4、注意开展小组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在课堂上以小组活动为主体,创造了一种和谐的、民主和学习氛围。每个问题的提出,先是由学生独立思考,再到同桌商讨,最后再小组合作解决。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增强学生的合作能力,与别人交流的能力。特别是最后一个旅游问题,学生一开始没有想到买团体票,他们觉得没有到50人,就不能买团体票,通过小组讨论,他们觉得可以加两个老师,最后又想到可以多买两张票来凑足50个人。在小组合作中,他们的思维更开阔了,数学应用能力也更强了。

1、把握学生原有认知经验,促进意义建构。

小学生进行数学学习,往往是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对学习内容进行在“再解读、再认识、再创造”,正如陶行知先生说的那样,真知识的根是安在经验里的,从经验里发芽抽条开花结果才是真知灼见。本节课的教学是建立在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乘法应用题基础上的。因此,紧扣已掌握的分数乘法应用来组织教学显得比较重要。具体分三个层次。1、从分数乘法应用题引入,让学生说解题思路,突出分析方法,为教学例1铺好路子。2、引导学生验算例1,通过验算后的交流让学生认识到按分数乘法应用题求单位“1”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来验证。3、加强对比。在分析解答后,和复习题比较解题方法上的异同点。沟通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解题思路相互之间内在联系,认识解题方法的不同。

此外,由于分数除法应用题和乘法应用题都存在着“单位…1?的量×几分之几=对应数量”这样的数量关系,不同的仅是一个条件和问题不同,因此教材强化用列方程的方法解,这样做就能利用分数乘除法之间的内在联系,统一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解题思路。但事实上,总有些思路宽,解法求简的学生是很不赞成用方程解的,他们认为麻烦,完全可以直奔主题——用算术方法解。在课堂上我没有把他们强拉过来,我顺势追问:“为什么可以这样列式呢?”,其中一位同学说:“根据…果树的总棵树×2/5=桃树的棵树?,就可以知道…桃树的棵树÷2/5=果树的总棵树?”,紧接着再问:“你觉得和刚才用方程解的思路有什么相同之处?”,经过交流,学生认识到用算术方法也要先想分数乘法应用题的基本数量关系(单位“1”的量×几分之几=对应数量),再根据除法的意义把这个数量关系式转化为“桃树的棵树÷2/5=果树的总棵树”,只不过是反过来想罢了。在此基础上追问:“你认为按怎样的思路去想要简便些呢?那么你认为用方程解还是用算术方法解好?”这样通过加深学生对分数乘除法之间内在联系的理解,把学生的思路迁移到用方程解的思路上,以便于与初中数学接轨。

2、密切关注学生的“插嘴”,发掘思维潜能,让意外迸发精彩。

在一些喜好“叛逆”的学生近乎偏执地要用除法来解答这道题而进行的一场争辩、交流之后,诱发了学生的创造欲。有同学插嘴:“还可以有别的方法的!”,原来他是这么做的:360÷2×5。我一边让这位学生说解题思路,一边引导其他学生结合线段图理解这种解题思路:360÷2表示桃树每份有的棵树,所得的商再乘5就表示总棵树,这不是“归一法”的思路吗?,稍了解儿童心理学的人都知道,儿童都希望通过自己分析、思考,提出不同的见解能到师生的认可,那么其内心深处会产生一种发现的快乐,

一种成功的自我体验。由于课堂氛围宽松、民主、和谐而开放,教师对学生的“标新立异”、“异想天开”进行了肯定,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想象力得到了呵护,自然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热情,学生的创新精神得到培养,思维能力得以发展分数除法简单应用题教学是小学数学十一册中的内容,是本册的重点、难点。也是整

个小学阶段应用题教学的重、难点之一。如何激发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引

导学生正确理解分数除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我作了以下的一些教学尝试。

分数应用题题型多样,让学生掌握分析方法是至关重要的。教学中,为让学生认识解

答分数乘法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时,让学生通读题目、细读题目,圈出题目中的重要词句,

理解题意。画出线段图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亲自感受应用题中数量之间的联系,想方设

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规律。从而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并归纳出:解答分数乘法应用题

的关键是从题目的关键句找出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

教学中把先学后教的教学方式和教师分析讲解相结合。把分数除法应用题与分数乘法

应用题结合起来教学,让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对比,亲自感受它们之间的异同,挖掘它们之

间的内在联系与区别,从而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毕竟是初学者,他

们的自主、合作、探究肯定是不全面的,各种水平的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所学的层

次也是不一样的。所以教师的讲解是必要的,尤其是概念性的知识,可以为学生节约许多

时间。但教师在教学中要准确把握自己的地位。帮助优生建构知识结构,帮助一般学生理

解题意掌握知识。真正把自己当成了学生学习的帮助者、激励者。

在分析应用题的时候,我通过鼓励学生对同一个问题积极寻求多种不同的解法,拓展

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学会多角度分析问题,从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和创新精神。另外,注意启发学生从例题中抽象概括数量关系,总结经验规律。比如:如

何确定哪个数量是单位“1”;画线段图应该先画作单位“1”这个数量,再画与之对应的

数量的线段图;已知单位“1”求几用乘法,已知对应量求“1”用除法等等。充分让学生

亲身实践体验,让学生在探究中加深对这类应用题数量关系及解法的理解,提高能力,为

学生进入更深层次的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

我上分数除法应用题第一课时,关键抓住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线段图,认真分析题中的等量关系,探索这种应用题的特征和解答方法。

一,注重创造情境,让学生学习探索的空间。

刚进入教学,充分利用人体的机能构造引起学生的兴趣,知道含什么物质最多,让学生说出自己的体重,同学们一起帮他算,学生就能很快投入学习中去,接着又说“一个小朋友他体内有28千克水分,同学们能算出他的体重吗”,这时学生学习情绪高涨,就开始着手解答。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在生活中学好数学,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

二,加深对知识对比,概括。

复习题与新知识,新知识与新知识的对比,从关键句改编成一道乘法应用题,又让学生从乘法应用题改成一道除法应用题。很自然而然地把学生引入到新的课程中,让学生在对比中发现本课应用题的特点,从而掌握解答方法。

三,努力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寻找多种方法。

在解答应用题时,鼓励学生尽量找出不同的方法,学会多层次分析问题,学生用了两种方法,我及时利用课堂生成的资源鼓励学生培养探究的能力和创新的精神。充分让学生亲身实践体验,让学生在探究中加深对这种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解法的理解,提高能力,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分数除法整理与复习评课

分数除法整理与复习评课 过去对小学数学整理与复习教学的认识一般停留在知识点小结、查漏补缺、题型训练上。新课程背景下,整理与复习的教学应当把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培养学生整理知识的能力作为主要任务。在设计复习课时,一要帮助学生建立清晰、完整的知识结构;二要通过复习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归纳知识的意识和能力;三要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扫除学习上的障碍,从而在自己的知识基础上建立一个更高的学习平台。为了达成这些教学目标,如果只采用师生之间问答式的交流,只能实现第一个目标,为实现目标二、三,在教学过程中试图让学生经历整理、归纳复习的全过程,从中了解学生的需求,另外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的能力有限,他们自主设计题目、自己解答题目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教师要适当地补充一些练习,以帮助学生拓宽思路。 本节课达到了以下几个目的要求:第一,通过复习,把学过的知识系统化,使这些知识在学生头脑中竖成串,横成链,形成知识网络;第二,结合学生实际,通过练习能够做到查漏补缺,建构完整,正确的知识结构;第三,通过练习,使学生在系统深入掌握知识的同时,能进一步提高思维能力,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四,通过练习,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意识。其教学设计有以下几点值得肯定: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在开始这一段教学中,李老师以一组运动会上我校运动健儿在赛场上的精彩表现为切入点,吸引了所有学生关注的目光,鼓励学生要以运动员们为榜样,努力学习,在学习的赛场上取得佳绩。有了这样良好的开端,学生们都带着饱满的学习热情入学习。在这里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在情境中串起一堂课的主线,缓缓铺来,让学生自然进入后续的学习中去。 二、明确目标,突出复习重点: 仍然用运动会为切入点,让学生计算三个同学的速度,使学生体会到分数除法的现实意义,然后通过具体的计算回忆并总结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接下来以获奖运动员与参赛运动员的数量关系,让学生画图,并列式,教师通过学生的作图以及列式情况,帮助学生回忆怎样用线段图来表示两个量的关系,使学生动手能力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通过乘法与除法的互逆关系,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渗透了数形结合思想。 比这一部分内容,知识点比较零碎,如果采用问答方式或单纯回忆知识点,显得比较枯燥。李老师在复习这部分知识时,首先让学生计算男女运动员人数的比并化简,很自然地引出了比的意义,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比化简的依据即比的基本性质,通过让学生举例说明辨别比与比值的区别,通过具体的化简小结了比化简的方法,整个过程思路清晰,层次分明。 最后一部分内容主要是分数除法和比的实际应用题,在这部分内容的处理上,李老师运用了课本习题的数据,改变了应用题的背景,仍然用运动会这个大

倒数的认识评课稿

篇一:倒数的认识评课 《倒数的认识》评课稿 甘溪完全小学胡宗涛 "倒数的认识"是在学生掌握了乘法、分数加法和减法计算、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分数乘法应用题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理解倒数的意义和会求一个数的倒数是学生学习分数除法的前提。学生必须学好这部分知识,才能更好地掌握后面的分数除法的计算和应用题。本节课教师教学时力求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与交流合作中再现知识发生的过程,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概括归纳的能力,实现知识技能与学生智能的同步发展。通过听张素娟老师这节课给了我不少启示。 首先,处理好"教教材"和"用教材"的关系。 当新课程以全新的理念走进课堂时,我们不能只是观望或等待,我们也应积极参与,并努力超越,实现用活老教材,落实新理念。那么如何用活老教材呢?我想我们要处理好"教教材"和"用教材"的关系;这节课中教师从以下几方面来处理这两者的关系: 1、在课的导入部分,联系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由书中的同伴和一些有趣的文字引出本节课所要探究的问题――倒数,从形象直观上感受"互为"和"颠倒位置",既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为学生学习新知识做了充分的准备,为学生较好理解倒数的意义做了铺垫。 2、丰富练习的形式。在充分利用教材的练习同时,教师还适当地补充了练习的内容,使学生在练习中巩固,在练习中提高。比如设计的"比较大小"通过让学生观察算式两边相等是不是巧合,找出其中的规律,为接下来的分数除法做铺垫。不仅用到了倒数的知识,也联系到后面学的分数除法。第二、相信学生,处理好扶与放的关系; 通过教学,我感受到教师在教学中应相信学生的能力,并积极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帮助者和促进者,教学中处理好扶与放的关系; 1、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相信学生能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教学中每一个问题的提出,要使学生不是坐等听别人讲,而是能养成先自己积极思考的习惯。 2、给学生合作学习的机会;当学生有困惑时,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学生集体智慧,引导学生小组合作、互相学习、互相交流,在合作中交流、在合作中提高、在合作中解决困惑。在教学中,对于探求"0和1有没有倒数"、"小数有没有倒数"这几个环节,便充分发挥合作交流的作用,群策群力解决问题。 篇二:倒数的认识评课稿 《倒数的认识》评课稿 西岗区石道街小学刘晓玲 "倒数的认识"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乘法、分数加法和减法计算、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分数乘法应用题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理解倒数的意义和会求一个数

(2)稍复杂的分数除法应用题.doc

(2)稍复杂的分数除法应用题 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 使学生在理解分数除法意义及掌握分数乘法应用题解题思路的基础上,掌握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稍复杂分数除法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解答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2、通过教学,培养并提高学生的分析、判断、探索能力及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学重点:弄清单位“1”的量,会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教学难点: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教学过程:一、复习小红家买来一袋大米,重40千克,吃了,还剩多少千克?1、指定一学生口述题目的条件和问题,其他学生画出线段图。2、学生独立解答。3、集体订正。提问学生说一说两种方法解题的过程。4、小结:解答分数应用题的关键是找准单位“1”,如果单位“1”的具体数量是已知的,要求单位“1”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就可以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直接用乘法计算。二、新授1、教学补充例题:小红家买来一袋大米,吃了,还剩15千克。买来大米多少千克?(1)吃了是什么意思?应该把哪个数量看作单位“1”?(2)引导学生理解题意,画出线段图。吃了剩下15千克?千克“1”(3)引导学生根据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式:买来大米的重量-吃了的重量=剩下的重量(4)指名列出方程。解:设买来大米x千克。 x- x=152、教学例2(1)出示例题,理解题意。(2)比航模组多是什么意思?引导学生说出:是把航模组的人数看作单位“1”,美术组少的人数占航模组的(2)学生试画出线段图。(3)根据线段图,结合题中的分率句,列出数量关系式:航模小组人数+美术小组比航模小组多的

人数=美术小组人数(4)根据等量关系式解答问题。解:设航模小组有χ人。χ+χ=25 (1+)χ=25χ=25÷ χ=20三、小结1、今天我们学习的这两道应用题,它们有什么共同点?(今天我们学习的这两道应用题,题里的单位“1”都是未知的数量,都可以列方程来解,这样顺着题意列出方程思考起来比较方便。)2、用方程解答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关键是找准单位“1”,再按照题意找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四、练习练习十第4、、14题。 2019-05-02 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 使学生在理解分数除法意义及掌握分数乘法应用题解题思路的基础上,掌握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稍复杂分数除法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解答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2、通过教学,培养并提高学生的分析、判断、探索能力及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学重点:弄清单位“1”的量,会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教学难点: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教学过程:一、复习小红家买来一袋大米,重40千克,吃了,还剩多少千克?1、指定一学生口述题目的条件和问题,其他学生画出线段图。2、学生独立解答。3、集体订正。提问学生说一说两种方法解题的过程。4、小结:解答分数应用题的关键是找准单位“1”,如果单位“1”的具体数量是已知的,要求单位“1”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就可以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直接用乘法计算。二、新授1、教学补充例题:小红家买来一袋大米,吃了,还剩15千克。买来

北师大版6年级数学分数除法应用题较复杂的分数应用题

11 分数除法应用题练习卷 1.超市运进水果,第一批运进320千克,第二批运进400千克,这两批运进的水果重量占超市现在所有水果的 3 2 ,超市现在一共有水果多少千克? 2.一条铁路,修完900千米后,剩余部分比全长的4 3 少300千米,这条铁路全长多少千米? 3.修路队修一条路,第一天修了全长的5 1 ,第二天修了1000米。这时已修的米数占全长的15 8 。这条路全长多少千米? 4.电脑公司要修一批电脑,已经修了这批电脑的3 1 ,再修24台就正好 修了这批电脑的一半。这批电脑有多少台? 5.一筐萝卜卖掉 51 以后,又卖出6千克,这时卖出的正好是剩下的2 1。这筐萝卜原有多少千克? 6.筑路队三天修好一条马路,第一天修了全长的41,第二天修了全长的5 2 ,第一天比第二天少修90米,这条马路全长多少米? 7.工厂进了一批原料,第一个星期用去总数的 5 2 ,第二个星期用去总数的9 4 ,这时用去的比剩下的多31吨,这批原料共有多少吨?

22 8.牛师傅计划做一批零件,第一天做了计划的 74,第二天又做了余下的5 3 ,这时还剩42个零件没做。牛师傅计划做多少个零件? 9.一批木料,先用去总数的 72,又用去剩下的5 2 ,这时用去的比剩下的多10立方米,这批木料共有多少立方米? 10.食堂原有一批大米,吃了5 2 后,有运进170千克,这时大米的总重量比原来还多了 6 1 ,原来食堂有大米多少千克? 11.玩具店开业当天卖出玩具9 4 ,第二天又新进150件新玩具,这时玩具总数比原来却少了6 1 。玩具店原来有玩具多少件? 12.某家具店要生产一批沙发,第一周生产了64套,第二周生产了86套,两周共生产了这批沙发总数的 10 3 。家具厂还要生产多少套沙发? 13.服装厂第一车间有工人150人,第二车间的工人数是第一车间的5 2 ,两个车间的人数正好是全厂工人总数的 6 5 ,全厂有工人多少人? 14.一根钢筋截去8米后,所剩部分比原长的5 3 还多2米。这根钢筋原长多少米? 15.学校植树,第一天完成了计划的 83,第二天完成了计划的12 5,第三天植

分数除法评课稿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 《分数除法》评课稿 主评: 王福元 这节课是选自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的内容, 这节课的内容较简单, 如果单纯的从形式上去教学它们的关系:一个分数的分子相当于除法中的被除数,分母相当于除数,相信学生一定学得很扎实,但这样以来算理往往被忽视,为了让学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漆老师这节课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下面我做一个简单的点评,有不足之处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明确,合理,符合教材要求和学生实际。同时,漆老师还准确地抓住分数和出发这个教学重点,通过列式计算、观察发现规律、总结规律、运用规律进行练习等教学过程,进行了( )次有效的强化,关键的知识得到落实。漆老师对教学素材做了个性化处理。这节课的开始从把8 个蛋糕、4个蛋糕、到1个蛋糕平均分给4个同学,最后到3个蛋糕平均分给 4 个同学,每个同学分得蛋糕的多少?引发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索。在教学中为了能让学生充分理解了 3 + 4 =的算理。老师让学生在小组中动手分圆片。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得出两种不同的分法,不仅体现了“在做中积累数学经验”的主题,而且学生个性在小组活动中得到表现,张扬思维个性化。郭长有评: 同时制成分蛋糕的动画课件,这样的演示更能让学生明白分蛋糕的过程,使重、难点得到了突破。既助于学生理解概念,也有助于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空间观念。 孙志忠评: 对于本节课也有一些看法,和各位老师一起探讨:在主动方面:这节课的内容较简单,对于高年级的学生,老师还可以把更多主动权下放。例如:在后面总结规律的时候,教师大可不必一步步带着学生,可以让学生自己试着总结,老师适时的点拨即可。分数与除法”重难点强化的次数不够,后进生对“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是不是都理解了呢,学生的个性是不是都得到了体现,是不是还有泡沫?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团队提出一些改进建议:增加一次小组活动讨论,多一次“做”数学的机会:是提出问题:对于被除数/除数=被除数/除数你有什么问题?让学生提出,并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讨论解决。在此活动中,学习的主动权再次下放,即达到了强化重难点的目的,也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再次在做中积累数学经验。篇二:《分数除法》案例设计评课稿 《分数除法》案例设计评课稿篇三:〈分数除法应用〉听评课记录 《分数除法应用题》听评课记录 一、复习 1、根据分数乘除法的意义写出数量关系式。 2、让学生说出三种数量关系。 3、点题 二、新授 1、教学例 1 的第一个问题。 小明体内所含的水分有28 千克,占体重的,小明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并画出线段图。 (2)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谁是单位“ 1”的数量,写出等量关系式:小明的体重小明体内水分的质量 ( 3)引导学生列方程解题。 2、同步练习:完成练习十第 1 题。学生用方程解答后,再指名分析解题思路。 3、解决例 1 的第二个问题。 小明的体重是35 千克,、他的体重是爸爸的,爸爸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 1 )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画出线段图,找出等量关系。爸爸的体重X =小明的体重 ( 3)让学生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方法独立完成解题过程。 ( 4)让不同解法的学生板演,并说说自己的解题思路。 4、归纳解分数除法应用题的方法:解分数应用题时,如果分析句中 的单位“ 1”是让我们求的,可以用方程或除法进行解答。 5、同步练习:完成课本第38 页的“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后,再指名分析。

六年级较复杂的分数除法应用题

六年级较复杂的分数除法应用题 知道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列方程计算比较简便。 例1、通源物流公司有一批货物准备运往广州;第一天运了弓;第二天运了2;还有12吨。这批货物一共有多少吨? 5 思路点拨:因为“第一天运了3;第二天运了 - ”;因此;还剩下 7 5 1-3-2 =—;剩下这批货物的—是12吨。 7 5 35 35 3 2 解:设这批货物共有x吨;第一天运-X吨;第二天运-X吨。 7 5 3 2 x- x- — x=12 7 5 -x=12 35 X=70 答: |: _ :开心演练: 1、小伟看一本书;她星期一看了这本书的-;星期二看了这本书的-; 3 2 星期三看完最后的41页。这本书共有多少页? 2、有人问毕达哥拉“尊敬的毕达哥拉斯;你的弟子有多少?”我的半的弟子在探索数的奥秘;丄的弟子在追求着自然界的哲理;-的 4 7 弟子终日沉默寡言深入思考;除此之外;还有三个是女弟子;这就是我的

全部的弟子。”毕达哥拉斯共有多少个弟子? 例2、为了庆祝“十一”国庆节同学们做了一些绸花;第一小组做了5;第二小组做了1多10朵;第三小组做了30朵。同学们一共做多少朵绸花? 思路点拨:把“同学们一共做多少朵绸花”看作单位“T;那么;第一小组做了-x朵;第二小组做了( - x+10)朵。 5 3 解:设同学们一共做x朵绸花。 2 1 X —— x—( — x+10)=30 5 3 1: _ :开心演练: - 3、郭师傅加工一批零件;第一天做了?第二天做了-还多20个;这时 6 还剩360个没有完成。这批零件有多少个? 1 4、晶晶有一些邮票;她把其中的1多6张送给萱萱;把其中的5少8张 6 送给了小青;自己还留下40张。晶晶原有多少张邮票? 1 5、一只空水缸;早晨放满了水;白天用去其中的5;傍晚又用去29升;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分数除法解决问题》评课稿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分数除法解决问题》 评课稿 今天上了分数除法解决问题的第一课时,这是第二次任老师听我的课,相比于两年前的青涩,自己在对一节课的把握能力上有了明显的进步。但是作为新教师,还是缺乏对一节课重难点的理解与把握能力,从而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很好地帮助学生突破重难点。因此在未来的教学中,还需要多多磨练自己,多听课、多上课,多听听有经验老师的建议与意见,让自己在听课、上课、评课中不断成长。 这节课的主要目标是使学生会用方程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实际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我从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入手,一句“你们知道在我们体内含量最多的物质是什么嘛?”引起学生的注意,使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同时,紧紧抓住新知的生长点展开教学,并由此引入新课,使学生明确新旧知识的联系,为后继学习做好铺垫。在探究新知部分,我让学生们同桌合作想一想、议一议、说一说,在发挥合作学习优势的同时,开拓了学生的解题思路。在小结中引导学生观察比较,进一步明晰了数量之间的内在联系,引导学生从变中抓不变,从不变中找变,加深学生对“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实际问题的认识,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之后我将例1的第二小题放手让学生独立解决,

在巩固新知的同时再次训练学生寻找有效信息解决问题的 能力。在练习的环节中,我从易到难、层层递进,旨在强化思路,巩固知识,掌握方法,提高能力。 任老师在评课中首先肯定了我原本的教学设计,但在具体每一个环节的落实上给我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 1.在新授部分讲解的条理不够清晰,似乎面面俱到都提到了,但显得有点乱,学生们听了之后可能还是一知半解。应从复习旧知中提炼出数量关系“体重×2/3=水分重量(成人),体重×4/5=水分重量(儿童)”,使学生明确数量关系的确定性,然后从条件中分析已知与未知,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2.小结部分寻找异同不够突出重点,在突出数量关系不变的基础上应着重分析用乘法解决和用除法解决的区别——已 知条件与所求问题不同,使学生明确两类题的不同之处,真正掌握解题思路。 3.在寻找数量关系的环节中可引导学生划出关键语句,学生已有了“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的基础,据此列出数量关系应该不难。另外,在数量关系上应强调分率与分率对应量之间的对应关系。既可使学生真正理解数量关系,同时也为学习稍复杂的分数除法解决问题埋下伏笔。 4.课堂中应给予学生更多说的机会,而不是教师主导,留给学生的只是倾听。在探究新知部分,同桌讨论完之后可引导学生自己整理思路、寻找方法、小结异同。在练习1中可让

较复杂的分数除法应用题及答案

7 较复杂的分数除法应用题 知道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列方程计算比较简便。 例1、通源物流公司有一批货物准备运往广州,第一天运了 X=70 二开心演练: 1、小伟看一本书,她星期一看了这本书的-,星期二看了这本书的 3 星期三看完最后的41页。这本书共有多少页? 2、有人问毕达哥拉斯:“尊敬的毕达哥拉斯,你的弟子有多少?” 的一半的弟子在探索数的奥秘 ;-的弟子在追求着自然界的哲理; 4 的弟子终日沉默寡言深入思考;除此之外,还有三个是女弟子,这就 是我的全部的弟子。”毕达哥拉斯共有多少个弟子? 7,第二 天运了 2 ,还有12吨。这批货物一共有多少吨? 5 思路点拨:因为“第一天运了 3 ,第二天运了 - ”, 7 5 2 =—,剩下这批货物的一是12吨。 5 35 35 设这批货物共有X 吨,第一天运3x 吨,第二天运 3 2 — X- -x ——x=12 7 5 因此, 还剩下 1-3 7 解: 2 —X 吨。 答: “我

精选文档 例2、为了庆祝“十一”国庆节,同学们做了一些绸花,第一小组做了2,第二小组做了1多10朵,第三小组做了30朵。同学们一共做多少朵绸花?思路点拨:把“同学们一共做多少朵绸花”看作单位“ 1”,那么,第一小组做了l x朵,第二小组做了(討10)朵。 解:设同学们一共做x朵绸花。 X —2x—( -x+10)=30 5 3 二开心演练: 1 3、郭师傅加工一批零件'第一天做了5,第二天做了1还多20个, 这时还剩360个没有完成。这批零件有多少个? 1 4、晶晶有一些邮票,她把其中的6多6张送给萱萱,把其中的5少8 张送给了小青,自己还留下40张。晶晶原有多少张邮票? 1 5、一只空水缸,早晨放满了水,白天用去其中的5,傍晚又用去29 升,这时,水缸的水比半缸多1升。求早上放人水多少升? 2

分数除法解决问题评课稿

《分数除法解决问题》评课稿 分数除法应用题是十一册中的内容,是整个阶段应用题的重,难点之一,如何激发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力戒传统中烦琐的分析和教条的死记,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分数除法应用题的数量我作了以上的一些尝试,详细评析如下: 一,从生活入手学数学. 《国家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一开始我就改变由复习旧知引入新知的传统做法,直接取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用介绍该班的情况引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已的身边,在生活中学数学,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 二,关注过程,让学生获得亲身体验. 中,为让学生认识解答分数乘法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时,我故意不作任何说明,通过省略题中的一个已知条件,让学生发现问题,亲自感受应用题中数量之间的联系,想方设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规律.从而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并归纳出:解答分数乘法应用题的关键是从题目的关键句找出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 在教学中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以往分数除法应用题教学效率并不高,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教学存在偏差.教师喜欢重关键词语琐碎地分析,喜欢用严密的语言进行严谨地逻辑推理,虽分析得头头是道,但容易走两个极端,或者把学生本来已经理解的地方,仍做不必要的分析;或者把学生当作学者,对本来不可理解的,仍做深入的,细碎的剖析,这样就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时间.教学中我把分数除法应用题与引入的分数乘法应用题结合起来教学,让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对比,亲自感受它们之间的异同,挖掘[内容来于斐-斐_课-件_园https://www.360docs.net/doc/ea3618432.html,]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区别,从而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省去了许多烦琐的分析和讲解.教师在教学中准确把握自己的地位.教师真正把自己当成了学生学习的帮助者,激励者和课堂生活的导演,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了生本主义教育思想. 三,多角度分析问题,提高能力. 在计算应用题的时候,我通过鼓励学生对同一个问题积极寻求多种不同的解法,拓展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学会多角度分析问题,从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另外,改变以往只从例题中草草抽象概括数量关系,而让学生死记硬背,如"是,占,比,相当于后面就是单位1";"知1求几用乘法,知几求1用除法"等等的做法,充分让学生亲身实践体验,让学生在探究中加深对这类应用题数量关系及解法的理解,提高能力,为学生进入更深层次的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

五年级-分数除法应用题、较复杂的分数应用题-练习卷

1 / 5 分数除法应用题练习卷 1.超市运进水果,第一批运进320千克,第二批运进400千克,这两批运进的水果重量占超市现在所有水果的 3 2 ,超市现在一共有水果多少千克? 2.一条铁路,修完900千米后,剩余部分比全长的4 3 少300千米,这条铁路全长多少千米? 3.修路队修一条路,第一天修了全长的 5 1 ,第二天修了1000米。这时已修的米数占全长的15 8 。这条路全长多少千米? 1.电脑公司要修一批电脑,已经修了这批电脑的3 1 ,再修24台就正好修了这批电脑的一半。这批电脑有多少台? 2.一筐萝卜卖掉 51 以后,又卖出6千克,这时卖出的正好是剩下的2 1。这筐萝卜原有多少千克? 3.筑路队三天修好一条马路,第一天修了全长的41,第二天修了全长的5 2 ,第一天比第二天少修90米,这条马路全长多少米? 1.工厂进了一批原料,第一个星期用去总数的 5 2 ,第二个星期用去总数的9 4 ,这时用去的比剩下的多31吨,这批原料共有多少吨? 2.牛师傅计划做一批零件,第一天做了计划的 7 4 ,第二天又做了余下的53, 这时还剩42个零件没做。牛师傅计划做多少个零件?

2 / 5 3.一批木料,先用去总数的 72,又用去剩下的5 2 ,这时用去的比剩下的多10立方米,这批木料共有多少立方米? 1.食堂原有一批大米,吃了5 2 后,有运进170千克,这时大米的总重量比原来还多了 6 1 ,原来食堂有大米多少千克? 2.玩具店开业当天卖出玩具9 4 ,第二天又新进150件新玩具,这时玩具总数比原来却少了6 1 。玩具店原来有玩具多少件? 1.某家具店要生产一批沙发,第一周生产了64套,第二周生产了86套,两周共生产了这批沙发总数的 10 3 。家具厂还要生产多少套沙发? 2.服装厂第一车间有工人150人,第二车间的工人数是第一车间的5 2 ,两个车间的人数正好是全厂工人总数的 6 5 ,全厂有工人多少人? 3.一根钢筋截去8米后,所剩部分比原长的5 3 还多2米。这根钢筋原长多少米? 4.学校植树,第一天完成了计划的83,第二天完成了计划的12 5,第三天植树55棵,结果超过计划的 4 1 ,学校计划植树多少棵? 5.欣欣原有一些糖果,吃了 4 3 后,妈妈又给她买来14颗,这时的糖果总数是原来

稍复杂分数除法应用题评课稿

《稍复杂分数除法应用题》评课稿 《稍复杂分数除法应用题》是六年级第十一册的内容, 稍复杂分数除法应用题历来是教学中的难点,学生难以判断出是用乘法或除法进行解答,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教材鼓励学生用方程解决稍复杂的分数除法应用题。因而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要让学生用方程解决有关稍复杂分数除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方程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模型。 听了李老师的课,给我感受最深的就是教学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无可挑剔,对学生的启发、点拨恰到好处,与学生的交流亲切自然,驾驭课堂的能力让人佩服。这节课充分运用知识的迁移,调动了学生的知识积累,使学生学的轻松、愉快,同时感悟了知识的形成过程。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用活教材、紧密联系学生生活 数学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它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本节课中,李老师把教材上出现的情景图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使呆板的内容变得生动有趣,大胆灵活的使用教材,激发了学生从生活中寻找数学问题的兴趣,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找准新旧链接,注重兴趣的激发 稍复杂分数除法应用题,教材鼓励学生用方程解答,要会用方程解答,必须要能找出题中的数量关系,那么李老师在学习新知之前,先让学生复习找出熟悉的数量关系,为知识的迁移做好了铺垫,再把题目进行改动变化。在画图分析的过程中抓住数量关系相同,只是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发生了转化,引导学生利用数量间的等量关系用方程解答。 三、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究 如果学生能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不但能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促进知识意义的构建,更能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创新精神,在教学时,李老师出示情景图后,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动脑动手的基础上,再引导进行交流、验证。 总之,这节课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培养了学生的素质,提高了学生的能力,李老师能否在以下几个方面继续探究,以达更好的教学效果。 1、难点没有突破,一节课下来,大部分学生还分不清用乘法还是用方程来解答,导致许多同学出错,能否再想想其它的办法呢?有没有更好的办法。 2、时间掌握不好,由于前面用的时间较多,导致后面的练习时间少了一点,另外,学生的练习题量也少了一点。

较复杂的分数除法应用题与答案

较复杂的分数除法应用题 知道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列方程计算比较简便。 例1、通源物流公司有一批货物准备运往广州,第一天运了3,第二天运了 -,还有12吨。这批货物一共有多少吨? 5 思路点拨:因为第一天运了 -,第二天运了 - ”,因此,还剩下 7 5 1-3-2=-,剩下这批货物的-是12吨。 7 5 35 35 解:设这批货物共有x吨,第一天运3x吨,第二天运-X吨。 7 5 X-3X-?X=12 7 5 -X=12 35 X=70 答: 「_ :开心演练: 1、小伟看一本书,她星期一看了这本书的3,星期二看了这本书的 1,星期三看完最后的41页。这本书共有多少页? 2 2、有人问毕达哥拉斯:尊敬的毕达哥拉斯,你的弟子有多少?我的一半的弟子在探索数的奥秘;-的弟子在追求着自然界的哲 4 理;1的弟子终日沉默寡言深入思考;除此之外,还有三个是女弟7

子,这就是我的全部的弟子。”毕达哥拉斯共有多少个弟子?例2、为了庆祝十一”国庆节,同学们做了一些绸花,第一小组做了 -,第二小组做了1多10朵,第三小组做了30朵。同学们一共做多 5 3 少朵绸花? 思路点拨:把同学们一共做多少朵绸花”看作单位1 ”,那么,第一—i 小组做了-x朵,第二小组做了 ( -x+10)朵。 5 3 解:设同学们一共做x朵绸花。 2 1 X—— x—( — x+10)=30 5 3 1: _ :开心演练: 1 3、郭师傅加工一批零件,第一天做了5,第二天做了1还多20 个, 6 这时还剩360个没有完成。这批零件有多少个? 1 4、晶晶有一些邮票,她把其中的1多6张送给萱萱,把其中的5少 6 8张送给了小青,自己还留下40张。晶晶原有多少张邮票? 1 5、一只空水缸,早晨放满了水,白天用去其中的5,傍晚又用去29

较复杂分数除法应用题练习

比较复杂分数除法应用题专题练习 姓名: ____________ 、判断单位1 ”是否同的一般分数除法应用题 1 1 1.某校三年级有学生240人,比四年级多一,比二年级少-,二、四年级各有多少学生?(用等量关系列 4 5 示计算) 在甲港上船的有多少人 ?(先画线段再列式解答) 3 3.学校六年级开设数学和科技两个兴趣小组 ,数学组人数占两个组总人数的 ,科技小组人数占两个小组 5 4 总人数的-,两个小组都参加的有 12人,参加数学小组和科技小组的各有多少人 ?(先画线段再列式解 答) 2?—艘客轮从甲港开往乙港,途中有 船 .卜 客 旅,又有48人上船,这是船上的旅客是原来的 17 花,问:

1 1 4.有一堆苹果,吃了 —后又买来了 324个,这是这堆苹果的个数比原来的多 —,原来这堆苹果有多少个? 4 5 (先画线段再列式解答) 子全长多少米?(先画线段再列式解答) 1 5 6?—车西瓜,第一次卖出3,然后又添进去40千克,第二次卖出车中西瓜的 9,第三次又卖出180千 3 9 克,这时车中还有西瓜 60千克,原来这车西瓜重多少千克 ?(先画线段再列式解答) 、单位1 ”不同,找不变的量作并转化成同一个单位 1 5.一根绳子,第一次剪去全长的 3 ,第二次剪去的是剩下的 5 2 多10米,如果两次已将绳子剪完,这根绳

1?袋里有若干个皮球,其中花皮球占 —,后来又往袋中放入 6个花皮球,这是花皮球占总个数的 -,求 12 2 现在袋里有多少个皮球 ? 17 ,后来又载了多少棵苹果树? 2?果园里有苹果树 、梨树共800棵,其中苹果树占 3 ,后来又载了一些苹果树 5 ,这样,苹果树占总棵树的 3. 有甲乙两个粮库,原来甲粮库存粮的质量是乙粮库的 5 7,如果从乙粮库运12吨到甲粮库,那么甲粮库 存粮的质量就是乙粮库的 甲、乙粮库原来各存粮多少吨

2018-2019-布艺兴趣小组——分数除法,评课-实用word文档 (6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布艺兴趣小组——分数除法,评课 篇一:第二单元布艺兴趣小组——分数除法 第二单元布艺兴趣小组——分数除法 一、主要教学内容 分数除以整数;一个数除以分数;简单的分数乘除混合运算;用分数除法解决 简单的实际问题。 本单元教学的重点是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难点是解决“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 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实际问题。 二、教材地位 本单元是在学习了整数除法、分数乘法和方程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是今 后学习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和解决与分数有关的实际问题的基础。因此,教师要 特别注重从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和生活经验出发,结合教材创设的情境,联系 学生的生活实际,组织丰富、有效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 程中,探索学习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为后续学习打好基础。 三、主要编写特点 1、素材的选取贴近学生的生活。 本单元选取的素材简洁、明了,以发生在学生身边的生活事例“布艺兴趣活动”为题材,展现了布艺兴趣小组“给小猴做衣服”、“做书信袋和小裙子”、“做蝴蝶结” 、“做帽子”等一系列情景,以激发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兴趣,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解决问题的探索活动中来。这些素材小巧、 直观,信息呈现简洁明了,有利于学生展开有效的探索活动。 2、内容编排分段推进,螺旋上升。 在分数除法中,不论哪种情况的计算方法都可以归结为乘除数的倒数。如果开 始就举一个数除以分数的例子,计算方法的推导过程比较复杂,也较难理解, 所以教材仍分两部分教学。先教学分数除以整数,在此基础上再教学一个数除 以分数。接着安排了用方程法解决分数除法应用题。在学习分数除法的计算方

较复杂的分数除法应用题及答案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较复杂的分数除法应用题 知道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列方程计算比较简便。 例1、通源物流公司有一批货物准备运往广州,第一天运了7 3,第二天运了5 2,还有12吨。这批货物一共有多少吨? 思路点拨:因为“第一天运了7 3,第二天运了5 2”,因此,还剩下 1-73-5 2= 356,剩下这批货物的35 6 是12吨。 解:设这批货物共有x 吨,第一天运73x 吨,第二天运5 2 x 吨。 x-73x-5 2 x=12 35 6x=12 X=70 答: 开心演练: 1、小伟看一本书,她星期一看了这本书的3 1,星期二看了这本书的2 1,星期三看完最后的41页。这本书共有多少页? 2、有人问毕达哥拉斯:“尊敬的毕达哥拉斯,你的弟子有多少?”“我的一半的弟子在探索数的奥秘 ;4 1 的弟子在追求着自然界的哲理;7 1的弟子终日沉默寡言深入思考;除此之外,还有三个是女弟子,这就是

我的全部的弟子。”毕达哥拉斯共有多少个弟子? 例2、为了庆祝“十一”国庆节,同学们做了一些绸花,第一小组做了5 2 ,第二小组做了3 1多10朵,第三小组做了30朵。同学们一共做多少朵绸花? 思路点拨:把“同学们一共做多少朵绸花”看作单位“1”,那么,第一小组做了52x 朵,第二小组做了(3 1x+10)朵。 解:设同学们一共做x 朵绸花。 X —52x —(3 1x+10)=30 开心演练: 3、郭师傅加工一批零件,第一天做了51 ,第二天做了6 1 还多20个, 这时还剩360个没有完成。这批零件有多少个? 4、晶晶有一些邮票,她把其中的6 1 多6张送给萱萱,把其中的51 少8 张送给了小青,自己还留下40张。晶晶原有多少张邮票?

五年级 分数除法应用题、较复杂的分数应用题 练习卷

分数除法应用题练习卷 1.超市运进水果,第一批运进320千克,第二批运进400千克,这两批运进的水果重量占超市现在所有水果的 ,超市现在一共有水果多少千克? 2.一条铁路,修完900千米后,剩余部分比全长的 少300千米,这条铁路全长多少千米? 3.修路队修一条路,第一天修了全长的 ,第二天修了1000米。这时已修的米数占全长的 。这条路全长多少千米? 1.电脑公司要修一批电脑,已经修了这批电脑的 ,再修24台就正好修了这批电脑的一半。这批电脑有多少台? 2.一筐萝卜卖掉 以后,又卖出6千克,这时卖出的正好是剩下的 。这筐萝卜原有多少千克? 3.筑路队三天修好一条马路,第一天修了全长的 ,第二天修了全长的

,第一天比第二天少修90米,这条马路全长多少米? 1.工厂进了一批原料,第一个星期用去总数的 ,第二个星期用去总数的 ,这时用去的比剩下的多31吨,这批原料共有多少吨? 2.牛师傅计划做一批零件,第一天做了计划的 ,第二天又做了余下的 ,这时还剩42个零件没做。牛师傅计划做多少个零件? 3.一批木料,先用去总数的 ,又用去剩下的 ,这时用去的比剩下的多10立方米,这批木料共有多少立方米? 1.食堂原有一批大米,吃了 后,有运进170千克,这时大米的总重量比原来还多了 ,原来食堂有大米多少千克? 2.玩具店开业当天卖出玩具

,第二天又新进150件新玩具,这时玩具总数比原来却少了 。玩具店原来有玩具多少件? 1.某家具店要生产一批沙发,第一周生产了64套,第二周生产了86套,两周共生产了这批沙发总数的 。家具厂还要生产多少套沙发? 2.服装厂第一车间有工人150人,第二车间的工人数是第一车间的 ,两个车间的人数正好是全厂工人总数的 ,全厂有工人多少人? 3.一根钢筋截去8米后,所剩部分比原长的 还多2米。这根钢筋原长多少米? 4.学校植树,第一天完成了计划的 ,第二天完成了计划的 ,第三天植树55棵,结果超过计划的 ,学校计划植树多少棵? 5.欣欣原有一些糖果,吃了 后,妈妈又给她买来14颗,这时的糖果总数是原来的

稍复杂分数除法练习题

1、停车场有小轿车132辆,比货车多 65,停车场有货运车多少辆? 2、某品牌手机降价 6 1后,售价是1250元,原来售价多少元? 3、2010年我国进行第6次人口普查,阳光小区受高等教育人数是1640人,比第5次多31,第5次人口普查时,阳光小区受高等教育人数是多少? 4、王阿姨家有菊花72盆,菊花比月季花少 81,王阿姨家有月季花多少盆? 5、王阿姨家有菊花72盆,月季花比菊花少8 1,王阿姨家有月季花多少盆? 6、连一连。 商城有 自行车200辆, ,电动车有多少辆? 1) 自行车比电动车多 41 a 200×(1-4 1 ) 2)电动车比自行车多41 b 200÷(1+4 1) 3)自行车比电动车少41 c 200×(1+4 1 ) 4)电动车比自行车少41 d 200÷(1-41)

7、粮站运走一批大米后,剩下500㎏,运走的是原来的83,粮站原有大米多少㎏? 8、一条公路已修好全长的 74,离终点还差18㎞,已修好多少㎞? 9、食堂有一袋大米,第一周用去这袋大米的 41,第二周用去这袋大米的52,还剩下70千克,这袋大米有多少千克? 10、.三(1)班男生人数是全班人数的 53,三(1)班人数是全年级的31,三(1)班男生有30人。三年级学生共有多少人? 11、有一仓库水泥,上午运走了 31,下午运走了41,这时仓库还剩下100吨。仓库原来有水泥多少吨? 12、有个养殖场,鸡的数量是鸭的 54,鸭的数量是鹅的76,鸡有2400只,鸭、鹅各有几只? 13、如果甲数比乙数多61,那么乙数比甲数少几分之几?

稍复杂的分数除法应用题

稍复杂的分数除法应用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 使学生在理解分数除法意义及掌握分数乘法应用题解题思路的基础上,掌握 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稍复杂分数除法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解答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教学,培养并提升学生的分析、判断、探索水平及初步的逻辑思维水平。 教学重点: 弄清单位“1”的量,会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小红家买来一袋大米,重40千克,吃了,还剩多少千克? 1、指定一学生口述题目的条件和问题,其他学生画出线段图。 2、学生独立解答。 3、集体订正。提问学生说一说两种方法解题的过程。 4、小结:解答分数应用题的关键是找准单位“1”,如果单位“1”的具体数量是已知的, 要求单位“1”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就能够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直接用乘法计算。二、新授 1、教学补充例题:小红家买来一袋大米,吃了,还剩15千克。买来大米多少千克? (1)吃了是什么意思?应该把哪个数量看作单位“1”? (2)引导学生理解题意,画出线段图。

(3)引导学生根据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式:买来大米的重量-吃了的重量=剩下的重量(4)指名列出方程。解:设买来大米X千克。 x-x=15 2、教学例2 (1)出示例题,理解题意。 (2)比航模组多是什么意思?引导学生说出:是把航模组的人数看作单位“1”,美术 组少的人数占航模组的 (2)学生试画出线段图。 (3)根据线段图,结合题中的分率句,列出数量关系式: 航模小组人数+美术小组比航模小组多的人数=美术小组人数 (4)根据等量关系式解答问题。解:设航模小组有χ人。 χ+χ=25 (1+)χ=25 χ=25÷ χ=20 三、小结 1、今天我们学习的这两道应用题,它们有什么共同点?(今天我们学习的这两道应用题, 题里的单位“1”都是未知的数量,都能够列方程来解,这样顺着题意列出方程思考起来比较方便。)

六年级分数除法教学反思完整版

六年级分数除法教学反 思 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六年级分数除法教学反思 北海第一实验学校董婷婷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教学中只有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优化学习过程,才能促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分数除法简单应用题教学是整个小学阶段应用题教学的重、难点之一,为了激发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力戒传统教学中烦琐的分析和教条的死记,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分数除法应用题的数量。在学校第19个“中小学教学常规月”听评课活动中,我组织了一堂数学分数除法的公开课,过后对这堂课的反思如下: 成功之处: 一开始,我就改变由复习旧知引入新知的传统做法,直接取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班级的人数引出题目,再让学生介绍本班的情况,引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已的身边,在生活中学数学,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 为让学生认识解答分数乘法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时,我故意不作任何说明,通过省略题中的一个已知条件,让学生发现问题,亲自感受应用题中数量之间的联系,想方设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规律。从而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并归纳出:解答分数乘法应用题的关键是从题目的关键句找出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 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前我曾有幸听过几个老教师的分数除法的课,他们对于分数除法应用题教学效率并不是特别高,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教学存在偏差。教师喜欢重关键词语琐碎地分析,喜欢用严密的语言进行严谨的逻辑推理,虽分析得头头是道,但容易走两个极端,或者把

学生本来已经理解的地方,仍做不必要的分析;或者把学生当作学者,对本来不可理解的,仍做深入的、细碎的剖析,这样就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时间。教学中我把分数除法应用题与引入的分数乘法应用题结合起来教学,让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对比,亲自感受它们之间的异同,挖掘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区别,从而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省去了许多烦琐的分析和讲解。 在计算应用题的时候,我通过鼓励学生对同一个问题积极寻求多种不同的解法,拓展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学会多角度分析问题,从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另外,改变以往只从例题中草草抽象概括数量关系,而让学生死记硬背,如“是、占、比、相当于后面就是单位“1””;“知“1”求几用乘法,知几求“1”用除法”等等的做法,要求学生严格按照以下步骤解决此类应用题:1、找单位“1”,2、画线段图,3、列等量关系式,4、列方程或数学算式解决。充分让学生亲身实践体验,让学生在探究中加深对这类应用题数量关系及解法的理解,提高能力,为学生进入更深层次的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 不足之处: 1、时间掌握不够好,由于前面用的时间较多,导致了后面的练习时间已经不够了。 2、在课堂评价方面还需加以改进,当学生回答正确或解答出现了错误,没有对学生进行评价,而学生很在乎老师的评价,这方面稍微欠缺了一些。 3、整节课,我表现得太多,学生的表现弱了一点,学生的积极性没有完全调动起来。 4、练习设计没有体现较强的针对性和拓展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