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图各波段正常值及其意义

心电图各波段正常值及其意义
心电图各波段正常值及其意义

心电图各波与波段的正常值及异常的临床意义

(2011-01-18 20:19:36)

原文地址:心电图各波与波段的正常值及异常的临床意义作者:千里之外

广西医科大学三附院实习生、轮转生教案

一、P波

P 波是心房的除极波。起始部分为右房除极所形成,后半部分主要由左房除极所形成。正常P 波矮小,顶稍圆钝或伴小切迹, 其时限<0.11s 。电压:肢导联<0.25mV ,胸导联<0.20mV 。当P波方向不符合窦性P 波标准、电压过高或时限过宽时为P 波异常。

P 波异常:

1、P波增宽:P波时限≥0.11s 为增宽。P波时限≥0.11s ,<0.12s称房内传导延缓。P波时限≥0.12s ,称房内传导阻滞。典型增宽P波称二尖瓣P波,其时限≥0.12s ,呈M 形或双峰样,峰间距≥0.04s ,部分可呈圆顶形。此改变一般在I、aVL、V3-V6 导联较明显。aVR 导联多呈W 形。

P 波增宽的临床意义:

( 1) 左房肥大或扩大:可由“风心”二尖瓣狭窄,或二尖瓣狭窄伴闭锁不全引起。也可见于部分引起左房长期负荷过重的“先心”、左心衰竭等。

(2)左房负荷过重:冠心病时,可因左心室舒张末期压力增高而引起左房内

压力增高使P 波增宽;急性左心衰竭致左房压力增高使P 波增宽;单纯二尖瓣返流早期左房负荷过重使P 波增宽。这几种情况心房大小均可正常。

(3)房内传导延缓和阻滞:当房内前结间束的左房分支—巴赫曼氏束(Bachmann)出现传导延缓或阻滞时,激动在房内传导顺序改变或传导时间延长,从而P 波增宽。此情况多见于老年人,属老年性传导纤维退行性变所致。(4)心房梗死:心房梗死可使心房除极顺序改变,除极时间延长,P 波增宽,并有P-R 段偏移。

(5)房性异位节律:房性心律心房除极顺序改变,心房激动传导最初主要为心房肌间传导,使除极时间延长,P 波增宽。

2、P 波电压增高:正常P 波较低钝,电压<0.25mV ,当P 波在II、III、aVF 导联呈顶尖型,时限正常,电压大于0.25mV ,如V1 导联正向部分P 波电压>0.20mV (国家考试中心用0.15mV ),双向时≥0.30mV (国家考试中心用

0.20mV )称肺型P 波。如V1 等胸导联P 波电压增高,且大于II 、III、aVF 导联的电压时常称为先心性P 波(先心性P 波时II、III、aVF 导联的P 波电压可正常)。肺型P 波常见于右房肥大、右房负荷过重及房内传导阻滞。先心性P 波常见于先天性心脏病。

P 波增高(肺型P 波)的临床意义:

(1)右房肥大或扩大:见于肺心病、先天性心脏病及三尖瓣狭窄等。

(2)右房负荷过重:急性肺部实变性疾病、肺梗塞等可使右心室负荷过重间

接引起右房负荷过重,常可见到肺型P 波;各种原因使血液回流过快过多均可使右房负荷增加P 波电压增高。如运动试验当心率达到110 次/ 分左右时,部分人可出现肺型P 波,输液过快也可出现肺型P 波。

(3)房内阻滞:主要是右房内阻滞,可见肺型P 波。

(4)其它原因:“甲亢”、低血钾、交感神经张力过高心动过速也可见到肺型

P 波。

3、P 波电压降低及其临床意义:各个导联P 波振幅均低于0.05mV 称P 波电压降低。常见于高血钾、甲状腺机能低下。严重高血钾可使P 波不清或消失,称窦室传导,与高血钾时心房肌麻痹有关。

4、PtfV1 值异常(V1 导联P 波终末电势):正常PtfV1 值≥-0.03mm.s ,当PtfV1 值≤-0.04mm.s 为异常,表示左房肥大、左房负荷过重或心力衰竭。心力衰竭时负值可增大,心衰改善后负值变小或恢复正常。但应注意高1、 2 肋间负值常增大,记录心电图时应正确放置电极。

二、P-R 间期

P-R 间期是指从P波起点至QRS 起点的时间间距,也就是从心房激动开始到心室激动开始所需的时间,称房室传导时间。

P-R 间期正常值:正常P-R 间期为0.12~0.20s 。这是指心率在70 次/ 分以下

时成年人的正常值。不同心率节段P-R 间期的最高值不同,71~90 次/ 分为

0.19s ,91~110 次/分为0.18s ,111~130 次/分为0.17s ,131 次/分以上为

0.16s 。此外,小孩又比成年人小,按17~14 岁、13~7 岁、6~1.5 岁与1.5 岁以下分成 4 个年龄组,各个年龄组比成年人依此小0.01s ,同一年龄组不同心率节段又依此0.01s 。凡超过其最高值或小于0.12s (小儿除外)为异常。

1、P-R 延长:是指P-R 间期超过该心率的最高值0.01s 。如心率≤70 次/分时,P-R 间期≥0.21s 为P-R 延长。

P-R 间期延长的意义:

(1)一度房室传导阻滞:对青少年、儿童应考虑有心肌炎可能,成年人除了考虑心肌炎外还要考虑有无心肌缺血或心肌损害,老年人可为结间束传导纤维退行性变致传导延缓。但短时间内明显延长大于0.04s ,即使不到0.21s ,也称一度房室传导阻滞,无论哪个年龄组意义相同。

(2)迷走神经张力过高:迷走神经张力过高常见于成年人,多为一过性,同时伴有心动过缓。动态心电图可见夜间心率慢时P-R 间期延长,心率快时P-R 间期正常。当节律不整R-R 长时P-R 延长,R-R 短时P-R 短,或R-R 长时P-R 正常,R-R短时P-R 延长,则为分别称为慢频率依赖性或快频率依赖性一度房室传导阻滞。

(3)干扰性P-R 延长:房性早搏发生较早又能下传,常见干扰性P-R 延长。插入性室性早搏或交界性早搏,也常使其后一个窦性P 波下传时P-R 延长。(4)房室结内慢径路持续下传或结内快慢径路交替传导:这是一种较少见的P-

R 间期延长。其延长幅度较大,常在0.30s ,特别0.40s 以上。结内快慢径路交替传导时,长的与短的P-R 间期一般固定,偶尔呈文氏型传导而又无P 波脱漏。房室结内慢径路持续下传或房室结内快慢径路交替传导时,如快径路无P-R 延长,通常只说明房室结内双径路存在,如快径路也P-R 延长或快慢径路呈文氏型改变,意义同一度房室传导阻滞。

(5)同步一度双束支传导阻滞:一般先出现一侧束支阻滞,然后转变为一度房室传导阻滞。同步一度双束支传导阻滞多由心肌缺血或心肌损害所致。

2、P-R 间期缩短:P-R间期随心率增快而有所缩短,但12 岁以上的正常儿童

一般不应< 0.12s(少数正常成年人P-R 间期可缩短至0.11s),12 岁以下儿童心率快时稍缩短应视为正常,特别 1 岁以内小孩在心动过速达130 次/ 分以上时,P-R 间期可小至0.10s ,甚至0.08s 。

P-R 间期缩短的意义:

(1)短P-R 征:是P-R 间期缩短最常见的一种。其心电图表现为:P-

R<0.12s ,QRS时限正常,QRS起始处无δ波,通常诊为短P-R 征。以前均诊断为L-G-L 综合征,即所谓变异性预激综合征。目前有作者认为:有反复发作性室上性心动过速者,考虑为L-G-L 综合征,属有James 束参与的折返性心动过速。近年来经电生理研究证实所谓L-G-L 综合征并无预激现象,属房室结内双径路中快径路的极端表现。之所以引起折返与旁路或结内双径路有关,James 束并未参与折返,不应称为预激综合征。因此,单纯短P-R 征无明显临床意义。

(2)房室交界性心律:房室交界性心律如QRS前有逆行P波时,P-R 间期固定,并<0.12s 。如有明显前向传导阻滞,P-R 间期可≥0.12s ,个别可呈一度AVB,与心房下部心律难以区分。动态心电图长程记录,通常可区分。

(3)各种不同类型的预激综合征(A、B、C型):P-R 间期缩短、QRS增宽、QRS起始处有δ波,称为“预激三联征”。P-J 间期正常,一般≤0.27s (有用0.26s ),如为间歇性预激则与同导联正常下传的P-R 间期一致。有将“三联征” + P-J 间期正常+ST-T 改变称为预激“五联征”。

三、P-R 段:

P-R 段是自P波终点至QRS 波起点这段时限,代表激动通过房室结-希-浦

系统的总时间,主要反映激动在心房内的传导时间。通常P-R 段在等电位线上,时限0.06s~0.14s 。正常情况下P波时限/P-R 段时限应在 1.0~1.6 之间。

P-R 段异常的意义:

1、P-R 段移位:心动过速时P-R 段可呈下斜型压低,P波增高时增高导联的P-R 段可呈下斜型压低。如P-R 段抬高或水平型压低有可能为心房梗死。

2、P波时限/P-R 段时限> 1.6 时,则提示左房肥大。

3、P-R 段延长。I 度AVB 时,一般P-R 段延长,P波时限/P-R 段时限<1.0。

四、QRS 波群

QRS 波群是心室除极向量环投影在各导联轴上所形成的综合波群。其形态、

时限、电压有一定正常范围。

1、QRS波群电压:QRS波电压一般观察以下指标:正常QRS电压:RV5 及

RV6<2.5mV (小儿< 3.5mV ),SV1V2 <2.1mV ,RV5+SV1 <3.5mV (女)、4.0mV (男),RV1 <1.0mV (小儿< 1.5mV ),RV1+SV5 <1.2mV ,V3 导联R+S <6.0mV ,RI<1.5mV ,RaVR<0.5mV ,RaVL<1.2mV ,RaVF<2.0mV ,

RII<2.5mV ,RI+SIII <2.5mV 。

此外,还要求V1 导R/S<1,V5 导R/S>1,aVR 导R/Q <1;正常情况下V1-V4 或V5 导联R 波电压应逐搏增高,无明显顺钟向转时RV3 电压应> 0.3mV ;

V2~V6 导联的S波应逐搏减少或过度到无S波。V3导联呈RS型,称过度型。凡不符合上述数值范围均为异常。

(1)QRS 电压增高及意义:QRS 电压高于上述正常值称电压增高。R 波电压增高,部分可见于正常人,部分见于心室肥大,部分见于束支阻滞、预激综合征、室内差异传导及室性异位搏动等情况。

①与左室肥大相关的电压增高:RV5 或V6>2.5mV ,SV1V2 >2.1mV ,

RV5+SV1 >3.5mV (女)、 4.0mV (男),RI+SIII >2.5mV ,RaVL>1.2mV ,RaVF>2.0mV 。此外,RI>1.5mV ,RV6>RV5,对左室肥大有很大意义,据报道几乎100% 左室肥大。(注意约50% 心室肥大者无相关高电压表现)

②与右心室肥大相关的电压增高:RV1 >1.0mV (小儿< 1.5mV ),

RV1+SV5 >1.2mV ,V1 导R/S >1,V5 导R/S<1。此外,RaVR>0.5mV ,aVR 导

R/Q > 1 时也是右室肥大的参考指标。

(2)QRS波电压降低及意义:肢导联各导QRS电压算术和均< 0.5mV ,即∑QRSI+II+III <1.5mV ,称肢导联低电压;胸导联各导QRS 电压算术和均< 1.0mV (有用< 0.7mV )称胸导联低电压。V4-V6 导联QRS电压低称左胸导联低电压。I、aVL 、V5-V6 导联QRS 电压低称左侧导联低电压。

肢导联低电压或胸导联低电压的意义:

①部分见于正常人,特别肥胖者。

②四肢及胸壁皮肤水肿、胸腔积液、胸腔积气、心包积液或肺气肿时常见肢导联低电压。大量胸腔积液或积气时可表现出左胸或左侧导联显著低电压,QRS 电

压常< 0.5mV 。

③心包炎、心肌炎、心肌梗死等。急性心肌炎及心肌梗死时出现明显低电压是预后不良的重要判断指标。

④其它:水电解质紊乱、心力衰竭也可导致低电压。

右胸导联R波递增不足、R波递减及其意义:V4导联呈Rs型时,

RV3<0.3mV ,称右胸导联R波递增不足,但需除外顺钟向转位。当

RV1>RV2>RV3 时称右胸导联R波递减(逆递增)或R 波丢失。

右胸导联R波递增不足或右胸导联R 波递减,应考虑有无不典型的局限性陈旧性前间壁心肌梗死,如伴ST 段抬高与有症状时,可能为急性不典型的局限性前

间壁心肌梗死,别忘了复查心电图与跟踪心电图演变。右胸导联R 波递增不足有时与电极放置位置有关,打图时发现此情况应及时确认电极放置是否正确。

左胸导联低电压伴胸导联R波递减或R波丢失意义:当左侧胸腔积液或积气时常见到此现象。其中左胸+V2V3 导联显著低电压多为左侧胸腔大量积液。左胸

或左侧导联低电压伴胸导联R 波递减多见于左胸液气胸或单纯气胸。无明显左侧导联低电压,仅胸导联R波递减(RV3>RV4.RV5>RV6 )多为悬垂位心。

(3)顺钟向转与逆钟向转及意义:

顺钟向转位:V5 导联出现V3 或V1、V2 导联的波形,即呈RS或rS 型称为顺钟向转位。正常人可见到此现象,部分肺心病右心室肥大可见显著顺钟向转位

(V6 也呈rS 型),同时伴电轴右偏、肺型P波。

逆钟向转位:V3 和/或V2 导联出现V5 导联的波形,即呈Rs、R、qR 型称为逆钟向转位。正常人(所谓横置型心脏)、早期复极综合征、 A 型预激征可见到此现象,部分见于左心室肥大。

2、QRS 时限:正常QRS 时限成人为0.06s~0.10s ,小儿为0.04s~0.08s 。超

过此限为异常。

QRS 时限异常的意义:QRS时限缩小无明显意义,QRS 时限增宽见于:

(1)室内传导延缓与室内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是指QRS 时限增宽≥0.12s ,分完全性左束支阻滞、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及不定型室内传导阻滞三种情况;QRS 时限<0.12s ,形态与左、右束支阻滞相似时分别称不完全性左束支阻滞与

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无左右束支阻滞特征时称室内传导延缓(≥110ms ,<120ms )。

(2)预激综合征:QRS 时限一般>0.11s ,QRS 前必须有P波,P-R<

0.12s,QRS 波起始处有δ波。但马海氏预激征(Mahaim )P-R≥0.12s 。

(3)心室肥大:心室肥大,特别是左室肥大时QRS 可延长,一般在

0.10s~0.11s 。

V5 导联室壁激动时间或R 峰时间(VATV5 )>0.05s ,V1 导联室壁激动时间或R 峰时间(VATV1 )>0.03s 。

(4)心肌炎、心肌病等心肌受损病变QRS 时限也可增宽。

(5)其它:室内差异传导、室性异位搏动QRS 均增宽,明显高血钾及奎尼丁、普鲁卡因酰安等药物作用时QRS 可增宽。

3 、Q 波:

正常Q 波又称隔Q 波,是室间隔除极向量所形成。正常隔Q 波时限一般在0.02s 左右,<0.04s ,Q 波电压<1/4R 。升支与降支均光滑,顶尖无钝挫(但正常aVL 导联有时可见钝挫)。右胸导联通常无Q 波,特别V1 、V2 导联不应有Q 波;左胸导联如有Q 波,通常其电压<0.3mV ,且其电压应逐搏加深,即QV6 >QV5 >QV4 。如Q 波增宽、电压加深、Q 波粗钝或明显挫折为异常Q 波。

不该出现Q 波的导联出现小Q 波或不符合上述Q 波规律的小Q 波称异常小Q

波。

典型异常Q波:①Q波时限≥0.04s 。②Q波电压> 1/4R 。③Q 波粗钝或明显挫折。此外,原有R波(r波)的导联,R波(r波)消失变成QS波也属异常Q 波。但应除外位置性Q波,位置性Q波通常出现在aVR、III、aVL及V1 导联。典型的异常小Q 波:不该出现Q 波的V1V2 导联出现小Q 波呈qrS 型或qR 型,但完全性右束支阻滞时,单独V1 导联初始r 波不显呈qR 型时不算异常。QV4 >QV5>QV6 或V1、V2、V3、V4导联有Q波而V5、V6导联无Q波称异常

小Q 波。异常小Q 波的电压多不深、时限也不宽,大多数两支光滑。

边界性Q 波:介于异常Q 波与正常Q 波间的Q 波称边界性Q 波。边界性Q 波主要是讲以R波为主导联的Q 波表现为时限正常而电压异常,或时限异常而电压正常。通常边界性Q 波两支光滑。

位置性Q 波:凡由于心脏位置连同室间隔位置发生改变所引起的Q 波称位置性Q 波。当一侧左室肥大、心脏顺钟向转、横隔升高或降低均可使心脏位置发生改变,从而使心室早期除极方向发生改变,致使原为qR 的小q 波加大或原为rS 型的小r 波消失而形成宽的Q 波或QS 波。位置性Q 波常见于aVR、aVL 、III、V1、V2 导联,此外完全性左束支阻滞时V1 和或V2 导联呈QS 波,左右室后壁或左右室后间隔旁道也可使心室除极方向改变在II 、III 、aVF 导联产生QS 波。

(1)异常Q 波的意义:异常Q 波主要见于心肌梗死、心肌病。也可见于一过性心绞痛、坏死性心肌炎。要注意的是负向预激波可形成的伴切迹的宽Q 波,A

型或B型预激综合征(左右后壁或左右后间隔旁道)在II、III、aVF 导联,C型预激综合征在V4~V6 导联可形成宽Q 波。区别要点是其它导联有⊿波,P-R< 0.12s 。

(2)异常小Q 波的意义:1)V1V2 导联出现小Q 波部分为正常变异,部分为异常。异常者可见于:不典型的前间壁心肌梗死、间隔支阻滞、左前半支阻滞、右心室肥大等。2)QV4>QV5>QV6 或V1 、V2 、V3 、V4 某些导联有Q波而V5 、V6 导联无Q 波,可见于陈旧性或局限性间壁或前壁心肌梗死、心肌病、左心室肥大伴心力衰竭、马海氏预激等。

(3)边界性Q 波的意义:部分见于正常人,部分属异常。异常者可见于:陈旧性心肌梗死、心肌病、室内阻滞、心室肥大伴心力衰竭。部分学者主张伴粗钝或挫折的边界性Q 波称为接近异常的边界性Q 波,伴ST 段抬高及粗钝、挫折的的边界性Q波应考虑急性心肌梗死。注意:不是所有急性心肌梗死的Q 波时限都≥0.04s ,或> 1/4R 。

4、QRS 电轴:电轴是指额面QRS 环最大向量与X 轴的夹角的度数。正常额面QRS 平均电轴在0°~+90 °(目前部分教科书正常电轴用-30 °~+90 °),通常用电轴不偏表示。当电轴度数> +90 °时称电轴右偏。当电轴度数< 0 °时,即为负值时称电轴左偏。电轴在+180 °~ -90 °间称电轴极度右偏或极度左偏,有学者称之为“无人地带”、“无人区”电轴或不确定电轴。小儿电轴右偏或左偏的标准与成人有所不同,小儿额面QRS 平均电轴的方向随年龄的增长而有变化,其与I 导联轴(0°)方向的夹角逐渐减少。超过相应年龄的正常范围,同样称电轴右偏、电轴左偏与电轴极度右偏或极度左偏。电轴超出0 °~+90 °范围应写

明度数。

电轴右偏的意义:可见于:(1)儿童及部分正常人。一般为轻度右偏。( 2 )左后半分支传导阻滞及右束支传导阻滞。(3)右心室肥大。( 4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5)侧壁心肌梗死。( 6 )预激综合征。

电轴左偏的意义:可见于:(1)正常人,一般<-30 °,主要是成年人。婴幼儿不应有电轴左偏,电轴左偏可能左室肥大。(2)左前半分支传导阻滞与左束支传导阻滞。左前分支阻滞通常≥-45 °。(3)左室肥大。(4)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称假性电轴左偏)。(5)下壁心肌梗死。( 6 )预激综合征。

电轴极度右偏或左偏的意义:临床上常见的病因有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及先天性心脏病引起的右心室肥大,室性异位心律,特别是右束支阻滞图形的室速。部分正常小儿,特别 2 岁以下的幼儿偶见此现象。电轴极度右偏或极度左偏,I、

II 、III 导联呈rS 型时,S波电压均≥0.3mV 称S1S2S3 综合征。

五、Q-T 间期

Q-T 间期是指从QRS 波起点至T 波终点的时间间期,代表心室除极与复极的总时限,即心室激动所需的总时间。

正常Q-T 间期:心率在60-100 次/ 分时,其对应Q-T 间期值为0.44s-0.34S 。正常Q-T 间期与心率成反比,心率越快,Q-T 间期越短。因此,不同心率其Q-T 间期正常值范围不同。目前大多数学者主张用校正Q-T 间期来衡量Q-T 间期是否正常,即用Q-Tc 表示。此值固定,方便比较。室内阻滞者用J-Tc 表示。

①Q-Tc 及J-Tc的正常值:Q-Tc ≤440ms (男),Q-Tc ≤450ms (女、小儿);J-Tc ≤360ms 。

②Q-Tc 延长:Q-Tc ≥450ms ,有主张≥460ms ;J-Tc ≥370ms 。

(1)Q-T 间期(Q-Tc )延长的意义:Q-T 间期延长在临床上均有意义,常见

于心肌缺血、心肌损害、电解质紊乱(低钾、低钙、低镁等)、药物作用(奎尼丁、胺碘酮等)、脑血管意外及Q-T 间期延长综合征等。

(2)Q-T 间期缩短的意义:Q-T 间期缩短即小于正常Q-T 间期的最低值。常

见于应用洋地黄之后,也可见于高钙、高钾与正常人。Q-T 间期缩短通常无明显临床意义,但Q-Tc<300ms 时,意义与Q-Tc 明显延长意义相同,有产生恶性心律失常危险。

六、ST段

ST段是S波终点至T波起点一段时间间期,为心室复极时心肌细胞表面间无电位差的反映,故ST段通常在等电位线上。正常情况下ST 段向上抬高≤

0.1mV ,向下水平型压低< 0.05mV 。但V1~V3 导联R 波电压正常情况下可上斜型抬高0.1mV~0.3mV ,左胸导联ST段抬高不应超过0.2mV (见于早期复极综合征或以S波为主时);单独III导联ST段水平型压低可达0.05mV ,但不应超过0.1mV 。正常ST 段时限在0.12s 以内,一般不超过0.14s 。凡超过上述标准为异常。

1、ST 段抬高的意义:

ST 抬高常见于:心肌梗死、室壁瘤、变异性心绞痛、心肌病、急性心包炎、早期复极综合征,左室肥大伴劳损、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及典型的预激征侯群等以S 波为主的导联可见ST 段抬高。其鉴别要点如下:

①早期复极综合征的ST段抬高一般在0.05mV~0.2mV 之间,无对应面ST 段压低,一般有典型J波,R波电压正常偏高,特别ST段抬高>0.2mV 者。同时无明显ST-T 演变。目前多数学者认为早期复极综合征无明显的临床意义,ST 段抬高较明显者主要应与急性心肌梗死及急性心包炎鉴别。但J波高大,特别右胸早期复极综合征J波高大伴ST段明显抬高,即有所谓的Brugada 波者,易致室速、室颤,应予以重视。

②急性心包炎的ST 段抬高仅出现在无明显积液的早期阶段,表现为面对心外膜的导联ST段均抬高,而面对心腔的aVR 导联ST段压低,近心底的aVL 、V1 导联ST段抬高不明显。一般无异常Q 波与高大T波出现,明显心包积液后ST 段恢复正常或呈轻度压低,T 波低平或倒置。常有窦性心动过速与肢导联低电压。注意:急性心包损伤出血,包括心脏手术损伤出血也可表现出急性心包炎的ST 段改变的特征。

③心肌病的ST 段抬高相对稳定,无明显演变过程,常伴室内阻滞。

④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时以S波为主的导联,特别是V1~V3 导联ST段抬高可达0.4mV~0.5mV ,伴对应面明显ST 段压低。但首次心电图,特别有心前区

不适或心衰者V1~V3 导联ST 段抬高达0.7mV~0.8mV 时应考虑伴有急性心肌梗死可能,应建议查血清心肌酶与复查心电图对比。

⑤左心室肥大伴劳损或预激综合征时,V1~V3 导联ST段抬高与对应面ST 段压低平行,ST段抬高幅度一般<0.4mV ,压低<0.2mV 。

⑥变异性心绞痛的ST 段抬高与急性心肌梗死相似,通常ST 段抬高幅度较大。但疼痛停止后恢复正常,且不会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演变过程。原有继发性或原发性ST 段压低的,胸痛时ST 段压低恢复正常,甚至轻度抬高,疼痛过后恢复原状,也属于变异性心绞痛。

⑦室壁瘤的ST 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后ST 段一直未恢复正常,急性期过后 3 个月以上仍持续抬高,应考虑有室壁瘤。室壁瘤的ST 段抬高一般比急性期低,期间有心绞痛发作,ST 段抬高加重。

2、ST 段压低的意义

ST 段压低常见于:心肌缺血(冠心病、大出血致血容量减少、严重贫血等

心肌绝对缺血与心室肥大致相对缺血)、急性心肌梗死超急性期、心内膜下心肌梗死、心肌损害(各种心肌炎症、急性心包炎后期、各种中毒、电击等)、心脏β-受体高敏症、低血钾、洋地黄作用、束支传导阻滞、预激综合征等。ST 段压

低鉴别比较困难,要密切结合临床。

①心脏:β-受体高敏症一般同时有其它植物神经功能异常的表现,ST 段压低多出现在II、III、aVF、V6 导联,压低幅度相对较小,多呈近水平型压低,常伴T 波轻度倒置。

②心肌损害除急性心肌炎外往往有明确原因:如各种原因的中毒、电击、蛇咬伤中毒。此时出现ST 段压低表示心肌受损,病情较重,应予以重视。急性心肌炎多数有明显感冒病史,个别人,特别小儿突然发病昏倒,心电图检查时发现ST 段压低、T 波改变,一般同时有房室阻滞或明显心律失常。

③低血钾、药物作用、血容量减少致ST 段改变原因明确,也相对容易鉴别。

④冠心病的ST段压低:出现心前区疼痛时ST 段压低,疼痛消失后ST 段恢复正常,或恢复疼痛前水平,可诊断为心绞痛心肌缺血。目前对无明显心绞痛表现的冠心病,特别是早期冠心病的ST 段压低诊断相对困难,需要动态观察,并做平板运动试验或动态心电图协助鉴别。一般ST 段压低在较长一段时间很少改变者通常不是冠心病。ST段压低时隐时现,特别出现在I、aVL、V3、V4导联的ST 段压低,或伴ST-T 夹角变锐利、或ST 段平直延长,或呈缺血性T 波(两肢对称)者应做平板运动试验协助鉴别诊断。不宜做平板运动实验及伴明显心律失常者可做动态心电图,观察有无无痛性心肌缺血。长期ST 段压低不变者多见于各种原因的心肌损害,包括心室肥大。是否同时伴有冠心病,宜做动态心电图协助诊断。如戴动态心电图期间,有胸闷不适、活动或自发心率增快时ST 段压低幅度比前后增加≥0.1mV 时应考虑合并冠心病可能。

⑤未经治疗的患者首次心电图有6个以上导联ST压低大于0.1mV ,伴对应面ST 段抬高时应考虑为急性心肌梗死超急性期或急性心内膜下心肌梗死。应注意查血清酶(连续 3 天)及4~6 小时后复查心电图对比。

⑥束支阻滞、左室肥大、预激综合征可有明显的ST 段压低:完全性左束支传导

阻滞时R波为主导联的ST 段压低属继发性ST 段改变,其意义在于左束支阻滞。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时ST段压仅低见于有终末R`的导联,也属继发性ST 段改变,其它导联ST段压低属异常。预激综合征的ST段压低也属继发性ST段改变,而左心室肥大伴劳损的ST 段压低可为继发性ST 段改变,也可同时合并原发性ST 段改变。有原发性ST 段改变表示合并冠状动脉狭窄,应注意鉴别。

3、ST 段平直延长意义

ST 段平直部分的长度达0.15s 以上称平直延长。一般见于:低钙、心肌损害、Q-T 延长综合征、冠心病等情况。(三基答案:低钙、心肌损害)

七、T波

1、正常T 波诊断标准:正常T 波时限较宽,约0.10s~0.25s 之间。顶稍圆钝,升肢较缓慢,降肢较陡峭。T波电压以R波为主导联T波高度应大于1/10R ,但一般最高T波电压,肢导联≤0.5mV ,胸导联≤1.0mV 。aVR导联必需倒置,III、aVL、V1、V2 导联可正向、低平、双向或倒置。这些导联T 波倒置深度一般<0.5mV ,aVR 导联可深达0.6mV 。T波不符合此标准为异常。

注意:部分人T 波倒置属良性,应注意鉴别。常见良性T 波有:①、儿童V1~V3 导联,以至V4 导联T 波可倒置,部分青年人可像儿童一样,V1~V4 导联T 波均倒置,称持续幼年性T 波;②、餐后30 分钟部分健康人可见I、II、V2~V4 导联T波倒置;③、过度换气时某些青年人,特别女性可见心前导联T 波低平或倒置;④、个别健康人电轴+90 度,II、III、aVF导联R波为主时,T

波倒置,称二点半综合征。⑤、运动员良性T 波倒置,可见于下壁或前壁导联。运动或氯化钾试验时T 波恢复正常。

通常正常T 波可慨括为以下几点:(1)aVR 导联必需倒置。(2 )I、II、

V4~V6 导联应正向并>1/10R 。(3)V3、aVF 导联以R 波为主时必须正向。(4)III、aVL、V1、V2 导联可正向、低平、双向或倒置。(5)其它:aVL 导联如R 波≥0.5mV 时,T 波应正向>1/10R ;右侧胸导联T 波正向后,其左侧胸导联不能低平、双向及倒置;TI>TIII、TV6>TV1。(6)允许倒置的T 波,深度≤0.5-0.6mV 。正向T 波电压应在 1.0-1.2mV 内,且符合升肢缓慢,降肢陡峭特征。

T 改变的意义:T 波是心室复极波。复极异常可引起T 波改变。引起复极异常可见于原发性与继发性两类。继发性T 波异常是指继发于除极异常的病变,如室内传导阻滞、心室肥大伴劳损、预激征侯群、起搏心电图及室性异位搏动。T 波方向、电压改变的意义与ST段压低相似,多同时伴ST段压低,通常与ST 段改变一起考虑。

这里讲的T 波改变主要是指原发性T 波改变。可见于下列情况:

1)T 波增高:T波增高是指T波在肢导联>0.5-0.6mV ,胸导联>1.5mV 。常常称巨大T 波或T 波高耸。可见于:

①部分正常人,主要见于体质较好、心率较慢的青壮年人。

②急性心肌梗死。主要在超急性期,表现为T 波高大伴ST 段斜上型抬高。

③高血钾,特别呈窦室传导时,两肢可不对称,顶可变较圆钝。

④脑血管意外的T 波呈高耸宽大。

⑤早期复极综合征的高大T波伴ST段凹面上抬及伴有J波,且R波电压相对增高,T 波符合升肢缓慢,降肢陡峭特征。

2)T 波为主导联T 波低平<1/10R 、双向、倒置一般见于:

①各种心肌缺血。包括冠心病、心肌梗死、血容量减少及严重贫血等。冠心病的T 波改变一般能定位,表现为时而正常,时而异常,常与ST 段压低相伴,典型患者伴劳力性心绞痛。T 波倒置深达0.6mV 以上,顶尖、两肢对称时称冠状T 波。血容量减少者常有明确原因,如分娩大出血、外伤出血等。其T 波段改变一般无定位特征,一般与ST 段压低相伴。

②心肌损害。各种心肌病、心肌炎、心包炎、中毒等损害心肌,可使心肌复极异常产生T 波改变。

③低血钾。轻度低血钾心电图可仅表现为T 波切迹、顶圆钝、低平,较重者T 波倒置伴ST段压低及U 波增高。

④植物神经调节异常。心脏β-受体高敏症的T 波异常大多数伴心动过速,同时有其它植物神经调节紊乱的症状。

⑤劳损性T 波异常,即心脏肥大致继发性T 波异常,T 波降肢缓慢,升肢陡峭。T 波改变应出现在以R 波为主导联,以S 波为主导联应正常或稍增高。

心电图基本讲解

本人在心电图室上班将近一年,心电图做了将近五千份,许多类型的心电图都见过,现在总结了一些经验,供大家分享。相信对大家有帮助。 不管任何原因引起的心室率(即QRS波的频率)明显减慢或RR间期延长,且有泵血不足的症状(晕厥、心绞痛等),均属危重,有条件要紧急安装临时起搏器。 (一)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教材写得不详又不好,但临床上较常见。 文献示:病窦实际就是窦房结缺血、损伤、坏死致起搏细胞(P细胞)减少,心率减慢,严重的因供血不足出现晕厥等症状。 个人意见:只要窦缓<50次特别是有症状的均须考虑病窦的可能。阿托品试验阳性(后面讲)有助诊断。 病因大多因冠心病-右冠供血不足,或心肌炎心肌病损伤窦房结。因此病窦常发于冠心病病人。 (二)窦性停搏 “PP间期显著长的间期内无P波发生”,作为国内内科学最权威著作(《内科学第7版》),如此含糊的“显著”令莘莘学子很愤怒!显著?就是几秒!?其他文献均未查及。已咨询我院心电图科。答:“P-P>2S,心率快时P-P>1.7s时算窦停。”(科内标准,不代表全国) 上图极佳,因为R-R间期最长也就2S左右,此患者未必有晕厥;但假若这个人窦停后交界区亦无逸搏心律(窦房结、房室结双结病变可致无交界逸搏),只能由心室代偿,出现

室性心率,但若心室都无冲动,那便是一条9S的直线,必死无疑。 (三)三度及二度II型房室传导阻滞 1、二度II型: PP一直恒定,但部分P波后无QRS波群。就这么简单。 2、三度(下图): 要用双规量,P波一直规律出现,QRS波也一直规律出现,二者无任何关系,即心房不能下传到心室。注:有时P波刚好落在QRS上而不能看清楚。

心电图各波段的正常值 (3)

心电图检查 心电图指的是心脏在每个心动周期中,由起搏点、心房、心室相继兴奋,伴随着心电图生物电的变化,通过心电描记器从体表引出多种形式的电位变化的图形(简称ECG)。心电图是心脏兴奋的发生、传播及恢复过程的客观指标。为了获得质量合格的心电图,除了心电图机性能必须合格以外,还要求环境符合条件,受检者的配合和正确的操作方法。 对环境的要求 1.室内要求保持温暖(不低于18℃)。 2.使用交流电源的心电图机必须接可靠的专用地线(接地电阻应低于0.5Ω)。 3.心电图机的位置应使其电源线尽可能远离诊察床和导联电缆。 4.诊察的宽度不应窄于80㎝,以免肢体紧张而引起肌电干扰,如果诊察床的 一侧靠墙,则必须定墙内无电线穿。 准备工作 1.对接受心电图检查者,必须事先作好解释工作,消除紧张心理。 2.心电图受检者应经充分休息,解开上衣,暴露前胸及手脚腕皮肤。在描记心 电图时要放松肢体,保持平静呼吸。 皮肤处理和电极安置 1.如果放置电极部位的皮肤有污垢或毛发过多,则应预先清洁皮肤或剃毛。 2.应该用电膏(剂型分为:糊剂、霜剂和溶液等)涂擦放置电极处的皮肤,而 不应该只把导电膏涂在电极上。 3.严格按照国际统一标准,准确安放常规12导联心电图电极(附图)。必要 时应加作其它胸壁导联,女性乳房下垂者应托起乳房,将V 3、V 4 、V 5 电极安 放在乳房下缘胸壁上,而不应该安置在乳房上。 4.描记V 7、V 8 、V 9 导联心电图时,必须仰卧位,而不应该在侧卧位时描记心电 图,因此背部的电极最好扁的吸杯电极,或临时贴一次性心电监护电极并上连接导线代替。 描记心电图 1.心电图机的性能必须符合标准。若使用热笔式的记录纸,其热敏感性和储存 性应符合标准。单通道记录纸的可记录范围不窄于40mm。心电图记录为印有间距1mm的纵横细线的小方格;其横向距离代表时间,一般记录纸速为每秒25mm,故每小格为0.04秒,纵向距离代表电压。常规投照标准电压1mV=10mm(图10)特殊需要时纸速可调至每秒50、100或200mm。 电压1mV=20或5mm。 2.无自动描记1mV定标方波的热笔式心电图机,在记录心电图之前必须先描记 方波(“打标准”),以便观察心电图机的各导联同步性、灵敏度、阻尼和热笔温度是否适当,必要时可按心电图使用说明加以调整,以后每次变换增

常心电图各波段的正常值及意义

常心电图各波段的正常值及意义如下: (1)P波:呈钝圆形,可有轻微切迹。P波宽度不超过0.11秒,振幅不超过0.25 毫伏。P波方向在Ⅰ、Ⅱ、aVF、V4-6导联直立,aVR导联倒置。在Ⅲ、aVL、V1-3导 联可直立、倒置或双向。P波的振幅和宽度超过上述范围即为异常,常表示心房肥 大。P波在aVR导联直立,Ⅱ、Ⅲ、aVF导联倒置者称为逆行型P波,表示激动自房室 交界区向心房逆行传导,常见于房室交界性心律,这是一种异位心律。 (2)P R间期:即由P波起点到QRS波群起点间的时间。一般成人P-R间期为0.1 2~0.20秒。P-R间期随心率与年龄而变化,年龄越大或心率越慢,其P R间期越长 。P-R间期延长常表示激动通过房室交界区的时间延长,说明有房室传导障碍,常 见于房室传导阻滞等。 (3)QRS波群:代表两心室除极和最早期复极过程的电位和时间变化。 ①QRS波群时间:正常成人为0.06~0.10秒,儿童为0.04~0.08秒。V1、V2导 联的室壁激动时间小于0.03秒,V5、V6的室壁激动时间小于0.05秒。QRS波群时间 或室壁激动时间延长常见于心室肥大或心室内传导阻滞等。 ②QRS波群振幅:加压单极肢体导联aVL导联R波不超过1.2毫伏,aVF导联R波不 超过2.0毫伏。如超过此值,可能为左室肥大。aVR导联R波不应超过0 .5毫伏,超 过此值,可能为右室肥大。如果六个肢体导联每个QRS波群电压(R+S或Q+R 的算术和 )均小于0.5毫伏或每个心前导联QRS电压的算术和均不超过0.8毫伏称为低电压,见 于肺气肿、心包积液、全身浮肿、粘液水肿、心肌损害,但亦见于极少数的正常人 等。个别导联QRS波群振幅很小,并无意义。 心前导联:V1、V2导联呈rS型、R/S<1,RV1一般不超过1.0毫伏。V5、V6导联

典型心电图讲解

快速判断心电图技巧 1,正常心电图:不用说了,它有可能是把那几个波和导联都斩一段下来,每一个波给你3个周期,分成几行给你看,要注意正常心电图应与窦缓窦速区别:当看见QRS波还有P波,T波都正常的时候不要立即确定是正常心电图,要注意看相邻P波之间的距离,如果>0.20S诊断窦缓;如果<0.12S诊断窦速。 2,左心室肥大:先看整个心电图有没有1/2字样,如V5的R波>2.5MV或伴有ST-T 改变,V5大于5格,也是上下纵的5格+左偏 3,右心室肥大:排除正常逆钟向转位情况下,只要看V1大于2格,是上下纵的2格+右偏 4,心房颤动,所有的P--P,Q--Q,R--R,S--S,T--T都没规律,也就是乱七八糟,看V1,R波是不是不匀称,绝对不等,无P波,QRS波正常。 心室颤动:室颤就不用说了很典型,谁也能认识,但需要注意的是,有时候有些考官比较缺德给你出一个里面即有室速也有室扑还有室颤,遇到这样的,你一定要答室颤。(要答严重的) 5,窦性心动过缓:每个心动周期都大于5个格(是左右横的格) 6,窦性心动过速:每个心动周期都小于3个格(是左右的格),与阵发性室上速相比有P波 7,房性期前收缩: 看P波是否都一样,PP间距逐渐缩短,然后又突然较长,再次逐渐缩短。前面几个正常的波,接着一个波提前(注意:这个波的pQRSt形状是正常的,只是提前罢了),接下去又是正常的波 但是伴室内差异性传导v1呈M型波,QRS也可以增宽,接下去又是正常的波有 P'(大多代偿不完全) 8,室性期前收缩: 总体看起来比较凌乱,层次不齐,无P波。前面几个正常的波,接着一个波提前的宽大畸形的QRS波群(注意:这时候R波变宽),接下去又是正常的波,T与主波相反 (大多代偿完全) 9,典型心肌缺血:V456的ST段下移,上抬:v12>0.3mv v3>0.5mv v45>0.1mv,记住ST-T下移或T波倒置(人低着头或者倒着走路) 10,急性心肌梗死:Q波增宽+ST段弓背向上抬高,注意:前壁看V123456;前壁看V456;下壁看Ⅱ,Ⅲ,aVF

心电图怎么看详解心电图上的各种波形

心电图怎么看详解心电图上的各种波形 心电图怎么看大多数人只知道心电图是一张有着密密麻麻格子的纸,纸上面有着一些不规则的曲线。除了少数医生专家,很少有人能看懂心电图的,这怎么办呢下面就教教大家怎么看心电图。要想知道心电图怎么看,首先要了解心电图的组成部分和每部分的意义。 心电图怎么看: 1、心电图记录纸。心电图是被记录在布满大小方格的纸上,所以想要知道心电图怎么看,首要的是知道这些格子代表的意义。这些方格中每一条细竖线相隔1mm,每一条细横线也是相隔1mm,它们围成了1mm见方的小格。粗线是每五个小格一条,每条粗线之间相隔就是5mm,横竖粗线又构成了大方格。 心电图记录纸是按照国际规定的标准速度移动的,移动速度为25mm/s,也就是说横向的每个小细格代表;每两条粗线之间的距离就是代表。 国际上对记录心电图时的外加电压也是有规定的,即外加1mV电压时,基线就应该准确地抬高10个小格,也就是说,每个小横格表示,而每个大格就表示,每两个大格就代表了这1mV。 2、心电图上的各种波形。一次心动周期就会在新电图上记录出一系列地高低宽窄不同的波形。包括P波、QRS波群、T波和(无)u波。了解这些波形及其所代表的意义,是教你怎么看心电图的第二步。 P波,最先出现的一个振幅不高的圆钝波形,它记录的是窦房结激动的右、左心房的激动。因为窦房结位于右心房,心房的激动先由它开始,所以P波的前半部分记录的是右心房的激动,中间部分记录的是左、右心房的共同激动而后部则代表左心房的激动。除了aVR导联外,P波基本都是直立的,肢体导联中P波的高度多不超过,胸前导联中直立的P 波高度不应超过。正常的P波的宽度也不应超过。

心电图各波段正常范围

心电图各波段正常范围 P波(1)左右心房期除极波意义:P波时间>0.11S左房肥大(2)方向:向上ⅠⅡavF、V3—V6 (3)形态:图顶形切迹<0.04S (4)时间<0.11S (5)电压:胸导:<0.2mv 肢导:<0.25 mv (二)P—R间期:1、激动心房传到心室所需时间 2、正常心率60—100次/分 P—R间期范围0.12—0.20S 意义:P—R延长>0.20S:生理性:老年人运动员 病理性:房室传导阻滞 P—R间期范围:0.12—0.20S 意义:P—R缩短<0.12S:主要见于预激综合症 生理性见于心率加快,年龄越小(三)QRS波群:1、代表左右心室期除极 1、时间:0.06—0.10S 室壁激动时间V1V2<0.03S V5V6<0.05S 时间延长表示心室肥大或心室内传导阻滞 2、波形和振幅:肢导:avL R<1.2mL avF R<2.0mV若超过可 能左室肥大 胸导:V1、V2 R rS R/S<1 R1<1.0mv V5V6 R<2.5mv

V3 R与S波大致相等 3、低电压;R+S或Q+R绝对值和均小于0.5mV见于肺气肿心 包积液,全身水肿。 Q波(1)ⅢavL除处其他导联,Q波<1/4R波 (2)时间<0.04S V1V2不应有q波可有QS型 超过正常范围Q波称为异常Q波,最常见于心肌梗死。 S—T段:代表心室除极结束至复极开始的一段时间 正常应在S—T段为一等电位线。S—T段下移<0.05mv可见 于心肌缺血、心肌损伤等。 S—T段上抬,在肢导、胸导V4—V6<0.1mv,V1—V3<0.3mv。 见急性心梗心包炎 T波;心室复极波形 1、方向:与QRS波群主波方向一致,在Ⅰ、Ⅱ、V4—V6直立; avR倒置 Ⅰ、avF、avL、V1—V3等导联可以直立,双向、倒置,如果 在V1直立,V3就不能倒置 2、振幅:T波不应低于1/10R,胸导T可达1.2—1.5mv V1导联T波<0.4mv ,V1T波过高可见于正常人,也可见 于心肌梗塞早期,高血钾 Q—T间期:正常范围:0.32—0.44S 增大见于心甘情愿肌损害,心肌缺血,低血钾 缩短见于高血Ca洋地黄效应 U波;T波后0.02—0.04S出现小波,与T波方向一致,一

分析心电图的分析步骤和方法

1. 将各导联按Ⅰ. Ⅱ. Ⅲ.aVR. .及V1—V6的顺序排列,首先检查各导联心电图标记有无错误,导联有无接错,定准电压是否正确,有无个别导联电压减半或加倍,纸速如何,有无基线不稳,为差,和交流电干扰。 2. 根据P波有无,方向与形态,顺序,与QRS波群的关系,确定基本心律是窦性心律抑或异位心律。 分析心律,首先要认出P波,QRS-T波群,应将P波清晰的导联如Ⅱ(或V1)导联描记得相应长一些,然后根据P波的特点,决定基本心律。 例如,P 波符合窦性条件,诊断为窦性心律; P波是逆行型的,P′-R﹤,为交界性心律; P波消失,代之以一系列不规则的“f”波,是心房颤动 在某些导联中出现早搏或逸搏等,都是附加异位节律,必须加以说明。 例如,基本心律是窦性的,有很清楚的P波,但同时又有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心律项目栏上应记录为:窦性心律,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室性自搏心律。 基本心律是房颤,而又可以合并有室性早搏或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交界性异搏等。

3.测定P-P或R-R间距,P-R间期,Q-T间期,P波及QRS波群时间,必要时测定V1、V5的室壁激动时间。 选择适当的导联,测量P-P或R-R间距 以计算心房率和心室率。在每一个P波后面均有QRS波群者,心房率等于心室率,只要计算心室率即可。而有明显心律不齐,心房率和心室率不相等者,则应分别计算心房率和心室率。 测量P-R间期应注意,在心率过快或P-R间期延长的病例中,P 波常和前面一个心动周期的T波相互重叠,或者完全被掩盖而不能看出,或者在T波的下降支部位形成一个切凹而被误认为是U波,故应仔细核对,以免误诊。没有P-R间期的如心房颤动,或者P与QRS 无固定关系者如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P-R间期一栏可以空者不填写。P-R间期有规律性改变的,如文氏现象,可以将最短和最长的注出,例如。 测量Q-T间期应注意勿将异常明显的U波误计算在内。有时各个导联T波平坦或者很低小,不易看出其终点,应加以说明。 4.测定平均心电轴,可以用目测法观察其是否转移,如有左移或右移时应用查表法写出电轴的偏移度数。 5.观测各导联P、QRS、T、U波的电压、形态、方向等以及S-T段有无移位。 应在每个导联内仔细检查P、QRS、S-T、T波等,先是从胸导

右心室肥厚-基础心电图讲解

; 体表心电图(ECG)通常用于诊断心房和心室肌异常,包括心肌肥厚、缺血、梗死和炎症(心肌炎 / 心包炎)。 心肌肥厚 右心室肥厚 左心室的重量远大于右心室。因此,QRS 波主要反映左心室肌的除极。由于左心室和右心室同时发生除极,但通常看不到右心室的除极。然而,当右室肌重量明显增加时(例如右心室肥厚, RVH),也可有右心室除极的表现。可根据体表心电图诊断右心室肥厚。与左心室肥厚相同,尽管体表心电图上没有右心室肥厚的依据,也不能排除右心室肥厚(图 2)。 V 1 ~V 2 导联高大的 R 波(右室除极所致,右心室肥厚引起)和Ⅰ、 V 5 ~V 6 导联较深的 S 波(最晚激动的心室部分,右室肥厚所导致的从左至右除极)。电轴通常右偏。箭头所示为心室激动的朝向。左心室激动起始于室间隔,其以左

至右朝向扩布。随后是左室早期激动是以右至左朝向扩布。然而,因右室肥厚所 ; 致,心室激动的终末部分是左向右。 右心室肥厚的诊断标准包括: V 1 导联 R 波振幅> 7mm(国内标准>10mm),RV1+S V5>1.2mV V 1 导联 R/S 比值> 1。 V 5 (或 V 6 )导联 S/R 比值> 1(重度、极度顺钟向转位)。 aVR呈qR、QR或R型,R波>0.5mV且R/Q>1 其他心电图改变也有助于诊断: 电轴右偏(≥ +110°)。 右心室壁激动时间延长,其时间>0.03s 右心房肥大(或异常),被称为肺性 P 波。是指 P 波较窄,且在肢体导联高尖(Ⅱ导联的高度> 2.5mm)、V 1 导联直立为主(通常见于 V 2 导联)。 V 1 ~V 3 导联相关的 ST-T 波改变。与左心室肥厚相同, ST-T 波改变代表右心室心内膜下慢性缺血。 然而,必须考虑并排除引起 V 1 导联高大 R 波的其他原因,才可诊断右心室肥厚。这些包括后壁心肌梗死(通常合并下壁心梗)、Wolff-Parkinson-White综合征(PR 间期缩短、宽大 QRS 波及δ波)、肥厚型心肌病(室间隔肥厚伴部分导联明显间隔 Q 波)、移行提前(逆钟向转位)、 Duchenne 肌营养不良(后侧壁梗死图形)、右位心( V 1 ~V 6 导联 R 波反向递增,电轴右偏,Ⅰ导联 P 波倒置)、导联错接(V 1 、V 2 和 V 3 导联)、记录右侧的导联(V 1 ~V 6 导联 R 波反向递增)以及正常变异。

典型心电图详细讲解

一、心率的测量 测量心率时,只需测量一个RR(或PP)间期的秒数,然后被60除即可求出。例如RR间距为0.8S,则心率为60/0.8=75次/分。还可采用查表法或使用专门的心率尺直接读出相应的心率数。心律明显不齐时,一般采取数个心动周期的平均数值进行测算。 二、各波段振幅的测量 P波振幅测量的参考水平应以P波起始前的水平浅为准。测量QRS波群、J 点、ST段、T波和U波振幅,统一采用QRS超始部水平作为参考水平。如果QRS 起始部为一斜段(例如受心房复极波影响,预激等情况),应以QRS波起点作为测量参考点。,应以参考水平线上缘垂直地测量到波的顶端;测量负向波形的深度时,应以参考水平线下缘垂直地测量到波的底端。 三、各波段时间的测量 12导联同步心电图仪记录心电图测量规定:测量P波和QRS波时间,应分别从12导联同步记录中最早的P波起点测量至最晚的P波终点以及从最早QRS 波起点测量至最晚的QRS波终点医学教育网;PR间期应从12导联同步心电图中最早的P波起点测量至最早的QRS波起点;QT间期应是12导联同步心电图中最早的QRS波起点至最晚的T波终点的间距。 单导联心电图仪记录测量:P波及QRS波时间应选择12个导联中最宽的P 波及QRS波进行测量;PR间期应选择12导联中P波宽大且有Q波的导联进行测量;QT间期测量应取12导联中最长的QT间期。 一般规定,测量各波时间应自波形起点的内缘测至波形终点的内缘。 胸导联: V1胸骨右缘第四肋间 V2胸骨左缘第四肋间 V4左锁骨中线第五肋间 V3:V2与V4连线中点 V5:左腋前线平V4 V6:左腋中线平V4 V7:左腋后线平V4 V8:左肩胛线平V4 V9:左脊旁线平V4 V3R-V5R:与左侧V3-V5对称,一般作V3R、V4R的,很少作V5R。 第一节临床心电学的基本知识1.心电图产生原理 静息状态外正内负 除极(depolarization)状态外负内正电源前电穴后电极对向电源-向上波形 复极(repolarization)电源后电穴前电极对向电源-向下波形 心电综合向量原则 2.心电图各波段的组成和命名 P波:心房的除极过程 P-R段(P-Q段):心房复极过程及房室结、希氏束、束支的电活动 P-R间期:自心房开始除极至心室开始除极

正常心电图各波段的正常值及意义如下

正常心电图各波段的正常值及意义如下: (1)P波:呈钝圆形,可有轻微切迹。P波宽度不超过0.11秒,振幅不超过0.25毫伏。P波方向在Ⅰ、Ⅱ、aVF、V4-6导联直立,aVR导联倒置。在Ⅲ、aVL、V1-3导联可直立、倒置或双向。P波的振幅和宽度超过上述范围即为异常,常表示心房肥大。P波在aVR导联直立,Ⅱ、Ⅲ、aVF导联倒置者称为逆行型P波,表示激动自房室交界区向心房逆行传导,常见于房室交界性心律,这是一种异位心律。 (2)PR间期:即由P波起点到QRS波群起点间的时间。一般成人P-R间期为0.12~0.20秒。P-R间期随心率与年龄而变化,年龄越大或心率越慢,其PR间期越长。P-R间期延长常表示激动通过房室交界区的时间延长,说明有房室传导障碍,常见于房室传导阻滞等。 (3)QRS波群:代表两心室除极和最早期复极过程的电位和时间变化。 ①QRS波群时间:正常成人为0.06~0.10秒,儿童为0.04~0.08秒。V1、V2 导联的室壁激动时间小于0.03秒,V5、V6的室壁激动时间小于0.05秒。QRS 波群时间或室壁激动时间延长常见于心室肥大或心室内传导阻滞等。 ②QRS波群振幅:加压单极肢体导联aVL导联R波不超过1.2毫伏,aVF导联R 波不超过2.0毫伏。如超过此值,可能为左室肥大。aVR导联R波不应超过0 .5毫伏,超过此值,可能为右室肥大。如果六个肢体导联每个QRS波群电压(R+S 或Q+R的算术和)均小于0.5毫伏或每个心前导联QRS电压的算术和均不超过0.8毫伏称为低电压,见于肺气肿、心包积液、全身浮肿、粘液水肿、心肌损害,但亦见于极少数的正常人等。个别导联QRS波群振幅很小,并无意义。心前导联:V1、V2导联呈rS型、R/S<1,RV1一般不超过1.0毫伏。V5、V6导联主波向上,呈qR、qRS、Rs或R型,R波不超过2.5毫伏,R/S>1。在V3导联,R波同S 波的振幅大致相等。正常人,自V1至V5,R波逐渐增高,S波逐渐减小 (4)Q波:除aVR导联可呈QS或Qr型外,其他导联Q波的振幅不得超过同导联R 波的1/4,时间不超过0.04秒,而且无切迹。正常V1、V2导联不应有Q波,但可呈QS 波型。超过正常范围的Q波称为异常Q波,常见于心肌梗塞等。 (5)S-T段:自QRS波群的终点(J点)至T波起点的一段水平线称为S-T段。正常任一导联S-T向下偏移都不应超过0.05 毫伏。超过正常范围的S-T段下移常见于心肌缺血或劳损。正常S-T段向上偏移,在肢体导联及心前导联V4—6 不应超过0.1毫伏,心前导联V1—3不超过0.3毫伏,S-T 上移超过正常范围多见于急性心肌梗塞、急性心包炎等。 (6)T波:T波钝圆,占时较长,从基线开始缓慢上升,然后较快下降,形成前肢较长、后肢较短的波形。T波方向常和QRS波群的主波方向一致。在Ⅰ、Ⅱ、V4-6导联直立,aVR导联倒置。其他导联可直立、双向或倒置。如果V1直立,V3不能倒置。在以R波为主导联中,T波的振幅不应低于同导联R波的1/10,心前导联的T波可高达1.2~1.5毫伏。在QRS波群主波向上的导联中,T波低平或倒置,常见于心肌缺血、低血钾等。

心电图各波正常值及意义

心电图各波正常值及意义 心电图是由一系列的波组所构成,每个波组代表着每一个心动周期。一个波组包括P波、QRS波群、T波及U波。看心电图首先要了解每个波所代表的意义。 (1)P波:心脏的激动发源于窦房结,然后传导到达心房。P波由心房除极所产生,是每一波组中的第一波,它反映了左、右心房的除极过程。前半部分代表右房,后半部分代表左房。 (2)QRS波群:典型的QRS波群包括三个紧密相连的波,第一个向下的波称为Q波,继Q波后的一个高尖的直立波称为R波,R波后向下的波称为S波。因其紧密相连,且反映了心室电激动过程,故统称为QRS波群。这个波群反映了左、右两心室的除极过程。 (3)T波:T波位于S-T段之后,是一个比较低而占时较长的波,它是心室复极所产生的。 (4)U波:U波位于T波之后,比较低小,其发生机理未完全明确。一般认为是心肌激动的“激后电位”。 正常心电图各波段的正常值及意义如下: (1)P波:呈钝圆形,可有轻微切迹。P波宽度不超过0.11秒,振幅不超过0.25毫伏。P波方向在Ⅰ、Ⅱ、aVF、V4-6导联直立,aVR导联倒置。在Ⅲ、aVL、V1-3导联可直立、倒置或双向。P波的振幅和宽度超过上述范围即为异常,常表示心房肥大。P波在aVR导联直立,Ⅱ、Ⅲ、aVF导联倒置者称为逆行型P波,表示激动自房室交界区向心房逆行传导,常见于房室交界性心律,这是一种异位心律。 (2)PR间期:即由P波起点到QRS波群起点间的时间。一般成人P-R间期为0.12~0.20秒。P-R间期随心率与年龄而变化,年龄越大或心率越慢,其PR间期越长。P-R间期延长常表示激动通过房室交界区的时间延长,说明有房室传导障碍,常见于房室传导阻滞等。 (3)QRS波群:代表两心室除极和最早期复极过程的电位和时间变化。 ①QRS波群时间:正常成人为0.06~0.10秒,儿童为0.04~0.08秒。V1、V2导联的室壁激动时间小于0.03秒,V5、V6的室壁激动时间小于0.05秒。QRS波群时间或室壁激动时间延长常见于心室肥大或心室内传导阻滞等。 ②QRS波群振幅:加压单极肢体导联aVL导联R波不超过1.2毫伏,aVF 导联R波不超过2.0毫伏。如超过此值,可能为左室肥大。aVR导联R波不应超过0 .5毫伏,超过此值,可能为右室肥大。如果六个肢体导联每个QRS 波群电压(R+S或Q+R的算术和)均小于0.5毫伏或每个心前导联QRS电压的算术和均不超过0.8毫伏称为低电压,见于肺气肿、心包积液、全身浮肿、

心电图各波段正常值及其意义

心电图各波与波段的正常值及异常的临床意义 (2011-01-18 20:19:36) 原文地址:心电图各波与波段的正常值及异常的临床意义作者:千里之外 广西医科大学三附院实习生、轮转生教案 一、P波 P波是心房的除极波。起始部分为右房除极所形成,后半部分主要由左房除极所形成。正常P波矮小,顶稍圆钝或伴小切迹 , 其时限<0.11s。电压:肢导联<0.25mV,胸导联<0.20mV。当P波方向不符合窦性P波标准、电压过高或时限过宽时为P波异常。 P波异常: 1、P波增宽:P波时限≥0.11s为增宽。P波时限≥0.11s,<0.12s称房内传导延缓。P波时限≥0.12s,称房内传导阻滞。典型增宽P波称二尖瓣P波,其时限≥0.12s,呈M形或双峰样,峰间距≥0.04s,部分可呈圆顶形。此改变一般在I、aVL、V3-V6导联较明显。aVR导联多呈W形。 P波增宽的临床意义: (1)左房肥大或扩大:可由“风心”二尖瓣狭窄,或二尖瓣狭窄伴闭锁不全引起。也可见于部分引起左房长期负荷过重的“先心”、左心衰竭等。 (2)左房负荷过重:冠心病时,可因左心室舒张末期压力增高而引起左房内压力增高使P波增宽;急性左心衰竭致左房压力增高使P波增宽;单纯二尖瓣返流早期左房负荷过重使P波增宽。这几种情况心房大小均可正常。 (3)房内传导延缓和阻滞:当房内前结间束的左房分支—巴赫曼氏束(Bachmann)出现传导延缓或阻滞时,激动在房内传导顺序改变或传导时间延长,从而P波增宽。此情况多见于老年人,属老年性传导纤维退行性变所致。

(4)心房梗死:心房梗死可使心房除极顺序改变,除极时间延长,P波增宽,并有P-R段偏移。 (5)房性异位节律:房性心律心房除极顺序改变,心房激动传导最初主要为心房肌间传导,使除极时间延长,P波增宽。 2、P波电压增高:正常P波较低钝,电压<0.25mV ,当P波在II、III、aVF 导联呈顶尖型,时限正常,电压大于0.25mV,如V1导联正向部分P波电压>0.20mV (国家考试中心用0.15mV),双向时≥0.30mV (国家考试中心用0.20mV)称肺型P波。如V1等胸导联P波电压增高,且大于II、III、aVF导联的电压时常称为先心性P波(先心性P波时II、III、aVF导联的P波电压可正常)。肺型P波常见于右房肥大、右房负荷过重及房内传导阻滞。先心性P波常见于先天性心脏病。 P波增高(肺型P波)的临床意义: (1)右房肥大或扩大:见于肺心病、先天性心脏病及三尖瓣狭窄等。 (2)右房负荷过重:急性肺部实变性疾病、肺梗塞等可使右心室负荷过重间接引起右房负荷过重,常可见到肺型P波;各种原因使血液回流过快过多均可使右房负荷增加P波电压增高。如运动试验当心率达到110次/分左右时,部分人可出现肺型P波,输液过快也可出现肺型P波。 (3)房内阻滞:主要是右房内阻滞,可见肺型P波。 (4)其它原因:“甲亢”、低血钾、交感神经张力过高心动过速也可见到肺型P波。 3、P波电压降低及其临床意义:各个导联P波振幅均低于0.05mV称P波电压降低。常见于高血钾、甲状腺机能低下。严重高血钾可使P波不清或消失,称窦室传导,与高血钾时心房肌麻痹有关。

常见异常心电图(附详解图片)

常见异常心电图(附详解图片) 房室传导阻滞,又称房室阻滞,指房室交界区脱离了生理不应期后,心房冲动传导延迟或不能传导至心室。 正常房室传导系统的结构,从上至下依次为房室结、希氏束及左右束支,房室传导阻滞可发生于上述传导通路的任何部位。 按阻滞的严重程度分为:一度、二度、三度,P 波能下传至心室,称为一度房室传导阻滞,部分 P 波不能下传心室,称为二度房室传导阻滞; 所有 P 波均不能下传心室者,此时房室分离,P 波和 QRS 波之间没有任何传导和被传导的关系,被称为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临床工作中一度和三度的房室传导阻滞比较好鉴别,所以我们简单描述一下后,重点来辨别二度房室传导阻滞。 一度房室传导阻滞 心电图特征: 1.PR 间期延长大于 0.20 秒; 2.每个 P 波后都有 QRS 波群,房室始终保持 1:1 的关系; 3. 病人多无不适症状。

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心电图特征: 1.心房与心室活动,各自独立互不相关,即(心电图中有 P 波,有 QRS 波,但P 波和 QRS 波之间没有关系) ; 2.心房率快于心室率,心房冲动来自窦房结或异位心房节律; 3.心室起搏点通常在阻滞部位稍下方。 当阻滞部位较高时,心室率约为 40~60 次每分,QRS 波群正常,心律较稳定,当组织部为较低时,心室率可在40 次每分以下,QRS 波群增宽,心室率常不稳定。

如下图 (A 为阻滞部位较高时,B 为阻滞部位较低时): 二度房室传导阻滞分为二度 1 型房室传导阻滞 (常见于健康人,阻滞部位多在房室结,且预后良好); 二度 2 型房室传导阻滞 (阻滞部位多在房室结下,预后不良),高度房室传导阻滞 (容易变为三度房室传导阻滞),下面我们来依次介绍。 二度 1 型房室传导阻滞的心电图特点是: 1.一定是窦性心律; 2.PR 间期逐渐延长,直至脱落一次 QRS 波群,造成心室脱落,每次仅有一个 P 波无波下传; 3.心室脱落后的第 1 个下传 P 波的 PR 间期通常缩短。

心电图诊断及解析2

患者男,31岁,因偶发心悸来医院就诊,图为其体检心电图 解析:1.窦性心律 2.W-P-W综合征(B型)

分析:如图所示,P波在Ⅰ、Ⅱ、aVF、V4-V6导联直立向上,avR导联向下,由此判定其为窦性心律,且 PR 间期缩短,小于0.12s,QRS波增宽大于等于0.12s,QRS波起始有预激波(delta波),并且V1导联主波向下,ST-T发生继发性改变,由此判定其为W-P-W综合征(B型) 患者女,74岁,因胸闷气喘来医院就诊,图为其体检心电图。

解析:1.窦性心动过缓 2.2:1房室传导阻滞 3.不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 4.ST-T异常 分析:如图所示,P波在Ⅰ、Ⅱ、aVF、V4-V6导联直立向上,avR导联向下,且P-P间期大于5大格即心律小于60次/分钟,由此判定其为窦性心动过缓;P波与QRS波群始终呈1个下传1个不下传,由此判定其为2:1房室传导阻滞;QRS波群时限小于0.12s且在V1呈rsr'型,r'>r,由此判定其为不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ST 段在Ⅰ、Ⅱ、aVF、V4-V6导联下移大于0.05mV,T波在Ⅰ、Ⅱ、aVF、V4-V6呈倒置,由此判定其为ST-T异常。 患者男,33岁,图为其入院体检心电图

解析:1.窦性心律 2.左后分支传导阻滞 分析:如图所示,P波在Ⅰ、Ⅱ、aVF、V4-V6导联直立向上,avR导联向下,由此判定其为窦性心律;Ⅱ、Ⅲ、avF导联呈qR型,且RⅢ大于RⅡ,Ⅰ、avL导联呈rS型,且SavL大于SⅠ,且无右心室高电压表现,由此判定其为左后分支传导阻滞。

患者男,54岁,因胸闷来医院就诊,图为其体检心电图 解析:1.窦性心律 2.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

心电图各波段的正常值及意义

心电图各波段的正常值及意义 1)P波:呈钝圆形,可有轻微切迹。P波宽度不超过0.11秒,振幅不超过0.25毫伏。P波在Ⅰ、Ⅱ、aVF、V4-6导联直立,aVR倒置。在Ⅲ、aVL、V1-3可直立、倒置或双向。P波的振幅和宽度超过上述范围即为异常,常表示心房肥大。P波在aVR导联直立,Ⅱ、Ⅲ、aVF导联倒置者称为逆行型P波,表示激动自房室交界区向心房逆行传导,常见于房室交界性心律,这是一种异位心律。 (2)P-R间期:一般为0.12~0.20秒。P-R间期随心率与年龄而变化,年龄越大或心率越慢,其P-R间期越长。P-R间期延长常表示激动通过房室交界区的时间延长,说明有房室传导障碍,常见于房室传导阻滞等。 (3)QRS波群:①QRS波群时间:正常成人为0.06~0.10秒,儿童为0.04~0.08秒。V1、V2导联的室壁激动时间小于0.03秒,V5、V6的室壁激动时间小于0.05秒。QRS波群时间或室壁激动时间延长常见于心室肥大或心室内传导阻滞等。 ②QRS波群振幅: aVL不超过1.2毫伏,aVF不超过2.0毫伏。如超过此值,可能为左室肥大。aVR不应超过0 .5毫伏,超过此值,可能为右室肥大。如果六个肢体导联每个QRS波群电压(R S或Q R的算术和)均小于0.5毫伏或每个心前导联QRS电压的算术和均不超过0.8毫伏称为低电压,见于肺气肿、心包积液、全身浮肿、粘液水肿、心肌损害,但亦见于极少数的正常人等。个别导联QRS波群振幅很小,并无意义。心前导联:V1、V2导联呈rS型、R/S<1,RV1一般不超过1.0毫伏。V5、V6导联主波向上,呈qR、qRS、Rs或R型,R波不超过2.5毫伏,R/S>1。在V3导联,R波同S波的振幅大致相等。正常人,自V1至V5,R波逐渐增高,S波逐渐减小。 (4)Q波:除aVR导联可呈QS或Qr型外,其他导联Q波的振幅不得超过同导联R 波的1/4,时间不超过0.04秒,而且无切迹。正常V1、V2导联不应有Q波,但可呈QS波型。超过正常范围的Q波称为异常Q波,常见于心肌梗塞等。 (5)S-T段:正常任一导联向下偏移都不应超过0.05mv。超过正常范围常见于心肌缺血或劳损。正常向上偏移,在肢导及V4—6不应超过0.1mv,V1—3不超过 0.3mv,超过正常范围多见于急性心肌梗塞、急性心包炎等。

心电图基本讲解

心电图续篇 一·概述 1、本文多为个人体会以及书籍、文献所见,若与教材不同,以教材为准。 2、本文适用于有一定心电图基础的实习医生或非心内科临床医生。 3、看懂本文后临床医生可达到的水平:能迅速诊断心内科绝大部分心电图的主要问题,并做出相应处理能看一眼心电监护机上的图形就大概判断ECG危重程度。阅读前须懂的几个基本问题: 1、各波形的意义 (1)P波:代表心房除极过程:故P波的异常常是代表心房的问题,例如一个COPD患者II导联P波振幅>0.25mv,诊断右房肥大。 (2)PR间期:不等于PR段,而=P波+PR段。代表心房除极开始至心室开始除极,故其时间延长可见于房室传导阻滞。 (3)QRS波群:心室除极全过程。正常的QRS波群大家有目共赌,若出现宽大畸形的QRS波群,常代表心室出问题。如室早表现为提前出现的宽大畸形QRS波,而作为房早,只要不伴室内差传,QRS形态是正常的。心脏泵血靠的就是心室,而QRS波就是心室活动的表现,心房出问题不会马上出人命,但心室会,一份ECG若连异常的QRS波都找不到,说明心跳已经停止了。 (4)ST-T:心室复极全过程:故其异常亦多为心室的问题。其临床地位极高,但其改变特异性欠佳。 (5)QT间期:整个心室活动过程。主要看QTc间期,即校正后的QT间期,因心率慢QT间期必长,为

使各种心率下的QT间期具有可比性,故产生QTc间期[=QT间期/(根号R-R)],其中R为S ,一般只能由看电脑打出或查表获得,或靠感觉),QTc间期才是有意义的值。 2、作为非心电图专科医生,若从生理学的原理上去研究心电图,结果定是痛不欲生。临床医生只要能 了解这是一个什么图,危不危重,就够了。但是如果真能读懂将受益非浅,不被看低。 3、心电图诊断的二个注意点: (1)一份ECG有几个诊断时,顺序是有一定讲究的,未查到明确标准,但肯定的是心律一定写第一位,如窦性心律、房性心律、房颤,而电轴左右偏写第二位,其他标准不详。 (2)ECG诊断内容分为三类: ①A类:多指解剖、病理生理诊断:主要有各房室肥大、心肌梗死、缺血、冠脉供血不足、各 电解质紊乱等,必须依赖临床资料。例如对一个异常Q波+ST段弓背型抬高+T波改变的典型 心梗ECG,患者无胸痛胸闷等病史,一般是不能诊断心梗的,心电图报告完全可以卑鄙地写 :异常Q波、ST-T改变,请结合临床,但这种报告不懂心电医生看得懂吗?若负责任一点, 可以写考虑急性心梗可能,请结合临床; ②单靠ECG一般是不够资格直接认为心梗(病理生理诊断)。再例如对于一份左室高电压的 ECG,若有高血压或其他可致左室大的病史,可直接诊断“左室肥大”(解剖诊断),但若无 ,只能诊断“左室高电压(无临床意义),如此等等。 ③B类:单看心电图不须病史就能直接诊断的,各类心律失常主要表现是,例如房颤、预激综 合征,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只看图便可,不须任何病史。 除上述二者外的其他情形,例如ST-T改变,如心脏顺钟向转位,如电轴左偏。 4、看图的方法: 对于危重的病人,肯定是要求看一眼马上看出主要问题,其他小问题先不理;而一般情况下看图,要求从头到尾,从P波到T波一个个看,看时间、振幅、形态有无异常,从I导联到V6导联一个不漏地看故必须牢背常用的正常值才能谈看图。 其实须牢背的最主要其实就几个: 1)`P波时间应<120ms,若延长和或成双峰,要注意有无左房肥大,II导振幅应<0.25m, II导振幅应<0.25mg,若增高,注意有无右房肥大或肺动脉高压; 2) `PR间期应120-200ms,若>200ms,注意是否各类房室传导阻滞,若<120ms,看看有无激综合征; 3)``QRS波应<110ms:若宽大畸形,看看是干扰还是室早还是房早伴室内差传;若>110ms常用以判断 是完全性还是不完全性束支阻滞。

心电图各波段正常值及其意义

心电图各波与波段的正常值及异常的临床意义(2011-01-18 20:19:36) 原文地址:心电图各波与波段的正常值及异常的临床意义作者:千里之外 广西医科大学三附院实习生、轮转生教案 一、P波 P波是心房的除极波。起始部分为右房除极所形成,后半部分主要由左房除极所形成。正常P波矮小,顶稍圆钝或伴小切迹, 其时限<0.11s。电压:肢导联<0.25mV,胸导联<0.20mV。当P波方向不符合窦性P波标准、电压过高或时限过宽时为P波异常。 P波异常: 1、P波增宽:P波时限≥0.11s为增宽。P波时限≥0.11s,<0.12s称房内传导延缓。P波时限≥0.12s,称房内传导阻滞。典型增宽P波称二尖瓣P波,其时限≥0.12s,呈M形或双峰样,峰间距≥0.04s,部分可呈圆顶形。此改变一般在I、aVL、V3-V6导联较明显。aVR导联多呈W形。 P波增宽的临床意义: (1)左房肥大或扩大:可由“风心”二尖瓣狭窄,或二尖瓣狭窄伴闭锁不全引起。也可见于部分引起左房长期负荷过重的“先心”、左心衰竭等。

(2)左房负荷过重:冠心病时,可因左心室舒张末期压力增高而引起左房内压力增高使P波增宽;急性左心衰竭致左房压力增高使P波增宽;单纯二尖瓣返流早期左房负荷过重使P波增宽。这几种情况心房大小均可正常。 (3)房内传导延缓和阻滞:当房内前结间束的左房分支—巴赫曼氏束(Bachmann)出现传导延缓或阻滞时,激动在房内传导顺序改变或传导时间延长,从而P波增宽。此情况多见于老年人,属老年性传导纤维退行性变所致。(4)心房梗死:心房梗死可使心房除极顺序改变,除极时间延长,P波增宽,并有P-R段偏移。 (5)房性异位节律:房性心律心房除极顺序改变,心房激动传导最初主要为心房肌间传导,使除极时间延长,P波增宽。 2、P波电压增高:正常P波较低钝,电压<0.25mV ,当P波在II、III、aVF 导联呈顶尖型,时限正常,电压大于0.25mV,如V1导联正向部分P波电压>0.20mV (国家考试中心用0.15mV),双向时≥0.30mV (国家考试中心用0.20mV)称肺型P波。如V1等胸导联P波电压增高,且大于II、III、aVF导联的电压时常称为先心性P波(先心性P波时II、III、aVF导联的P波电压可正常)。肺型P波常见于右房肥大、右房负荷过重及房内传导阻滞。先心性P波常见于先天性心脏病。 P波增高(肺型P波)的临床意义: (1)右房肥大或扩大:见于肺心病、先天性心脏病及三尖瓣狭窄等。

典型心电图讲解

典型心电图讲解 Revised as of 23 November 2020

快速判断心电图技巧 1,正常心电图:不用说了,它有可能是把那几个波和导联都斩一段下来,每一个波给你3个周期,分成几行给你看,要注意正常心电图应与窦缓窦速区别:当看见QRS波还有P波,T波都正常的时候不要立即确定是正常心电图,要注意看相邻P波之间的距离,如果>诊断窦缓;如果<诊断窦速。 2,左心室肥大:先看整个心电图有没有1/2字样,要光有这个就能确诊左室肥厚,要是没有就看V5的R波>或伴有ST-T改变,V5大于5格,也是上下纵的5格+左偏 3,右心室肥大:只要看V1大于2格,是上下纵的2格+右偏 4,心房颤动,所有的P--P,Q--Q,R--R,S--S,T--T都没规律,也就是乱七八糟,看V1,R波是不是不匀称,绝对不等,无P波,QRS波正常。 心室颤动:室颤就不用说了很典型,谁也能认识,但需要注意的是,有时候有些考官比较缺德给你出一个里面即有室速也有室扑还有室颤,遇到这样的,你一定要答室颤。(要答严重的) 5,窦性心动过缓:每个心动周期都大于5个格(是左右横的格) 6,窦性心动过速:每个心动周期都小于3个格(是左右的格),与阵发性室上速相比有P波 7,房性期前收缩: 看P波是否都一样,PP间距逐渐缩短,然后又突然较长,再次逐渐缩短。前面几个正常的波,接着一个波提前(注意:这个波的pQRSt形状是正常的,只是提前罢了),接下去又是正常的波

但是伴室内差异性传导v1呈M型波,QRS也可以增宽,接下去又是正常的波有P'(大多代偿不完全) 8,室性期前收缩: 总体看起来比较凌乱,层次不齐,无P波。前面几个正常的波,接着一个波提前的宽大畸形的QRS波群(注意:这时候R波变宽),接下去又是正常的波,T与主波相反 (大多代偿完全) 9,典型心肌缺血:V456的ST段下移,上抬:v12> v3> v45>,记住ST-T下移或T波倒置(人低着头或者倒着走路) 10,急性心肌梗死:Q波增宽+ST段弓背向上抬高,注意:前壁看V123456;前壁看V456;下壁看Ⅱ,Ⅲ,aVF 侧壁,Ⅰ,v56,aVL红旗飘飘(人抬起头走路) 11.完全左束支传导阻滞:看整个心电图均有QRS增宽,ST-T改变。V1、V2S波加深。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就看V1多了一个大的R波(畸形),伴有ST-T 改变。 12.室速:有P波,QRS畸形增宽。阵发性室上速:每个心动周期都小于2个格,节律规则,QRS正常,无P,T(需要与窦速鉴别) 13. 房室传导阻滞: Ⅰ度房室传导阻滞:RR间期>,其余正常;需与窦缓鉴别 Ⅱ度Ⅰ型传导阻滞(莫氏型):PR间期逐渐延长,有QRS波脱落; Ⅱ度Ⅱ型传导阻滞(固定性):PR间期固定不变,有QRS脱落,PP间期固定;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房走房,室走室,P波与QRS波没有任何关系,P波次数>QRS波,P-P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