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两爬生物的分类

一些两爬生物的分类
一些两爬生物的分类

中文学名鲤鱼

拉丁学名Cyprinuscarpio

门脊索动物门

亚门脊椎动物亚门

纲硬骨鱼纲

亚纲辐鳍鱼亚纲

目鲤形目

科鲤科

种鲤鱼

英文名carp

中文学名七鳃鳗

拉丁学名Lampetra japonica

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

亚门脊椎动物亚门

纲圆口纲

亚纲七鳃鳗亚纲

目七鳃鳗目

科七鳃鳗科

中文学名石龙子

拉丁学名Eumeceschinensis (Gray)

别称蜥蜴,山龙子,守宫,石蜴,泉龙,猪婆蛇等门脊索动物门

纲爬虫纲(并系群)

目有鳞目

亚目硬舌亚目

科石龙子科

中文学名蜥蜴

拉丁学名Lizard

别称四脚蛇

二名法Pogonavitticeps

门脊索动物门Chordata

亚门脊椎动物亚门(Vertebrata)

纲爬行纲(Reptilia)

亚纲双孔亚纲(Diapsida) 、

目有鳞目Squamata

亚目蜥蜴亚目Lacertilia

中文学名眼镜蛇

拉丁学名Naja

脊索动物门纲

爬虫纲

目有鳞目

亚目蛇亚目

科眼镜蛇科

族眼镜蛇族

属眼镜蛇属

亚属蛇类

种眼镜蛇

中文学名:草原沙蜥中文别名:沙蜥

英文名:Phrynocephalusfrontalis 二名法:Steppe toad-headed agama

界:动物界门:脊索动物门

亚门:脊索动物亚门纲:爬行纲

亚纲:爬行亚纲目:蜥蜴目

亚目:蜥蜴亚目科:鬣蜥科

亚科:鬣蜥亚科族:鬣蜥族

属:沙蜥属亚属:沙蜥亚属

种:草原沙蜥

中文学名:密点麻蜥中文别名:蛇虎子、蝎虎子、麻蛇子、四脚蛇

英文名:Multiocellated racerunner 二名法:Eremiasmultiocellata

界:动物界门:脊索动物门

纲:爬行纲目:有鳞目

亚目:蜥蜴亚目科:蜥蜴科

属:麻蜥属种:密点麻蜥

中文学名:黑眶蟾蜍中文别名:癞蛤蟆、蛤巴、癞疙疱、蟾蜍,黑眶蟾蜍

二名法:Duttaphrynusmelanostictus 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Chordata) 亚门:脊椎动物亚门(Vertebrata)

纲:两栖纲(Amphibia) 亚纲:滑体亚纲(Lissamphibia) 是两栖纲现存的唯一个亚纲。目:无尾目(Anura) 亚目:新蛙亚目(Neobatrachia)

科:蟾蜍科(Bufonidae) 属:蟾蜍属(Bufo)

种:黑眶蟾蜍

中文学名:黑眉锦蛇中文别名:眉蛇,家蛇,锦蛇,菜花蛇,黄长虫,慈鳗蛇,称星蛇,花广蛇,双线蛇,三索蛇。

二名法:Elaphetaeniura 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Phylum

Chordata)

亚门:脊椎动物亚门(Vertebrata)

纲:爬行纲(Reptilia) 亚纲:双孔亚纲(Diapsida) 、鳞龙次亚纲(Lepidosauria) 目:有鳞目(Squamata) 亚目:蛇亚目(Serpentes)

科:游蛇科(Megapodiidae) 属:锦蛇属(Elaphe)

种:黑眉锦蛇

中文学名:无蹼壁虎中文别名:Gekkonidae

英文名:Gekkohokouensis 二名法:Gekkoswinhonis

界:动物界门:脊索动物门Phylum Chordata

亚门:脊椎动物亚门Vertebrata 纲:爬行纲Reptilia

亚纲:爬行亚纲目:蜥蜴目Gekkonidae

亚目:蜥蜴亚目Sauria 科:壁虎科Gekkonidae

亚科:壁虎亚科族:壁虎族

属:壁虎属japonicus 亚属:壁虎亚属

种:无蹼壁虎亚种:无蹼壁虎

环纹海蛇

界:动物界Animalia

门:脊索动物门Chordata

纲:爬行纲Reptilia

目:有鳞目Squamata

亚目:蛇亚目Serpentes

科:眼镜蛇科Elapidae

属:海蛇属Hydrophis

种:环纹海蛇H. fasciatus

中文学名:星点东方

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纲:辐鳍鱼纲

目:鲀形目科:鲀科

属:东方鲀属种:星点东方鲀

中文学名:金环蛇中文别名:黄节蛇、金甲带,佛蛇,黄金甲,金报应,金包铁,玄南鞭,金蛇等

英文名:Banded krait 二名法:Bungarusfasciatus 纲:爬虫纲Reptilia 门:脊索动物门Chordata 科:眼镜蛇科

Elapidae

目:有鳞目Squamata

种:金环蛇 B. 属:环蛇属Bungarus

fasciatus

中文学名横纹东方鲀

拉丁学名Takifuguoblongus Bloch

门脊索动物门

亚门脊椎动物亚门

纲硬骨鱼纲

目鲀形目

亚目鲀亚目

科鲀科

属东方鲀属

种横纹东方鲀

中文名红脖游蛇

外文名Rhabdophissubminiatus

属游蛇属

科蛇科

中文学名:秦岭滑蜥中文别名:四脚蛇

英文名:Tsinling dwarf skink 二名法:Scincellatsinlingensis

界:动物界门:脊索动物门(Phylum Chordata)

亚门:脊椎动物亚门(Vertebrata) 纲:爬行纲(Reptilia)

亚纲:双孔亚纲(Diapsida) 、鳞龙次亚纲(Lepidosauria) 目:蜥蜴目(Lacertiformes)或为有鳞目(Squamata) 亚目:蜥蜴亚目(Lacertilia) 科:石龙子科(世界性分布的侧生齿蜥蜴的一个科) 属:滑蜥属(Scincella) 种:秦岭滑蜥

中文学名:滇螈中文别名:娃娃鱼

英文名:Yunnan Lake Newt 二名法:Hypselotrironwolterstorffi

界:动物界门:脊索动物门(Phylum Chordata)

亚门:脊椎动物亚门(Vertebrata) 纲:两栖纲(Amphibia)

亚纲:滑体亚纲(Lissamphibia)是两栖纲现存的唯一个亚纲目:有尾目(学名Caudata)

亚目:蝾螈亚目(Salamandroidea)俗称火蜥蜴科:蝾螈科(Salamandridae)

属:滇螈属种:滇螈

中文学名:中国林蛙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Phylum Chordata) 亚门:脊椎动物亚门(Vertebrata)

纲:两栖纲(Amphibia) 亚纲:滑体亚纲(Lissamphibia) 是两栖纲现存的唯一个亚纲。

目:无尾目(Anura) 亚目:新蛙亚目(Neobatrachia)

科:蛙科(Ranidae) 属:林蛙属(Aana)

种:中国林蛙

中文学名:长江鲟中文别名:达氏鲟

界:动物界门:脊索动物门

纲:硬骨鱼纲目:鲟形目

科:鲟科

中文学名:鬣蜥二名法:Iguana

界:动物界门:脊索动物门Phylum Chordata 亚门:脊椎动物亚门(Vertebrata) 纲:爬行纲Reptilia

目:有鳞目科:美洲鬣蜥科

种:鬣蜥

中文学名:大头鳕二名法:Gadusmacrocephalus 界:动物界门:脊索动物门Chordata

纲:辐鳍鱼纲Actinopterygii 目:鳕形目Gadiformes

科:鳕科Gadidae 属:鳕属Gadus

种:大头鳕G. macrocephalus

中文学名:鲐鱼中文别名:青花鱼、油胴鱼、鲭鱼、花池鱼、花巴、花鳀、青占、花鲱、巴浪、鲐鲅鱼

英文名:

Pneumatophorusjaponicus

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目:鲈形目

科:鲭科属:鲐属

中文学名:鲢鱼中文别名:白鲢、水鲢、跳鲢、鲢子

二名法:Hypophthalmichthysmolitrix 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Phylum Chordata) 亚门:脊椎动物亚门(Vertebrata)

纲:硬骨鱼纲(Osteichthyes) 亚纲:辐鳍亚纲(Actinopterygii)

目:鲤形目(Cypriniformes) 科:鲤科(Cyprinidae)

属:鲢属(Hypophthalmichthys) 种:鲢鱼

中文学名:白唇竹叶青中文别名:小青蛇、小绿蛇或绿牙蛇、白唇蕲蛇、青竹蛇二名法:Trimeresurusalbolabris 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Chordata 纲:爬行纲Reptilia

目:有鳞目Squamata 亚目:蛇亚目Serpentes

科:蝰科Viperidae 属:竹叶青蛇属Trimeresurus

种:白唇竹叶青蛇T. albolabri

中文学名:虎鲨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亚门:脊椎动物亚门

纲:软骨鱼纲亚纲:板鳃亚纲

目:虎鲨目科:虎鲨科

属:虎鲨属

中文学名:大黄鱼中文别名:黄鱼、大鲜、大黄花鱼英文名:Large yellow croaker 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亚门:脊椎动物亚门

纲:硬骨鱼纲亚纲:辐鳍亚纲

目:鲈形目科:石首鱼科

属:黄鱼属种:大黄鱼

分布:范围由南海雷州半岛以东至黄海南部西侧拉丁学名:Larimichthyscrocea

中文学名:玉斑锦蛇中文别名:高砂蛇(台湾)、神皮花蛇(浙江)、玉带蛇(福建)

界:动物界门:脊索动物门(Phylum Chordata) 亚门:脊椎动物亚门(Vertebrata) 纲:爬行纲(Reptilia)

亚纲:双孔亚纲(Diapsida) 、鳞龙次亚纲

(Lepidosauria)

目:有鳞目(Squamata)

亚目:蛇亚目(Serpentes) 科:游蛇科(Megapodiidae)

亚科:游蛇亚科属:锦蛇属(Elaphe)

种:玉斑锦蛇

拉丁文名:SERPENTES-Colubridae-Elaphe-mandarinus

中文学名:北方山溪鲵英文名:Mountain-brooked Salamande

二名法:Batrachuperuspinchoni 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纲:两栖纲

目:有尾目科:小鲵科

属:山溪鲵属种:北方山溪鲵

2018年根据生物的特征进行分类

第一章 根据生物的特征进行分类 复习摘要: 典例解析: 例1分类单位的等级越高,包括生物共同特征和种类数量之间的关系是( ) A 共同特征少,种类数量多 B 共同特征少,种类数量少 C 共同特征多,种类数量少 D 共同特征多,种类数量多 解析:植物进行分类时,分类单位越大,所包含的物种就越丰富,由于分类依据是植物的共同特征,故分类单位越大,物种间的共同特征就越少;分类单位越小,共同特征就越多,亲缘关系就越近。 答案:A 例2 植物分类的主要依据是( ) A 根、茎、叶 B 叶、果实、种子 C 根、叶、叶、花、果实 D 花、果实、种子 解析: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的形态结构都是植物分类时要仔细观察的对象,由于根、茎、叶的生长周期较长,形态结构方面变态的较多。而花、果实和种子在进化过程中相对比较稳定,变化不是很大,常用来作为分类的主要依据。 基础训练: 1、根据植物的形态结构特征,我们可以将植物分为四大类群,它们在进化历程中由低级到高级的顺序是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种子植物。前三大植物通常依靠孢子来繁殖后代,最后一类可能过产生的种子来繁殖后代。 2.动物的分类除了要比较外部形态结构,往往还要比较动物的内部构造和生理功能。 3、植物的分类单位由小到大依次是:(C ) A 、门、纲、目、科、属、种 B 、 种、属、科、门、纲、目 C 、种、属、科、目、纲、门 D 、种、科、属、目、纲、门 4、下列哪一位科学家在其撰写的植物学史上划时代的著作—《自然系统》中正式提出科学的生物命名法——双名法(C ) A 达尔文 B 虎克 C 林奈 C 巴斯德 5.不能证明猫比鱼高级的做法是(A ) A 将猫和鱼放在一起,看谁吃谁 B 比较猫和鱼的心脏结构 根据生物的特征进行分类

根据生物的特征进行分类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

第一节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方面 1.尝试依据植物和动物的主要特征进行分类。 2.说出对生物进行分类的方法和依据,以及对生物进行分类的意义。 (二)能力方面 尝试使用一分为二,逐步刘比排列的方法对生物进行分类表解。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尝试依据植物和动物的主要特征进行分类。 2.教学难点 说㈩生物分类的依据。 三、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首先让学生从生活体验中直观感受分类的意义,认识到分类的必要性;然后,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玉米、向日葵、油松等植物的形态结构特点,尝试对植物进行分类,逐渐建构起分类的方法模型,并能够用表解的方式呈现分类的过程,理解植物分类的依据;接着,让学生将初步建构起的分类方法迁移应用到动物分类上,学习用表解的方式对教材中提供的动物素材进行分类,进而建构重要概念——生物分类的依据是生物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特征,从而突破重点和难点。 四、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丰富的生物世界》短片;玉米叶和向日葵叶图片,小麦或水稻图片;鲸鲨、鲨色和须鲸图片;多媒体课什。 2.学生准备 收集玉米和向日葵果实,油松的松果标本;白纸,磁铁或透明胶。 五、教学过程

类? [过渡] 在此基础上,能进一步刘生物进行分类吗,怎样进行呢?止我们以—些常见的生物为例,做一个小小的生物分类学家吧! (板书:如何进行分类) 尝试对植物进行分类 [提问] 请大家拿出你们课前准备的玉米和 向日葵“种子”,要提醒的是,你们拿出 来的,实际上是果实而不是种子。看看它 们的形态结构有什么异同, (展示玉米叶和向口葵叶片图片) [提问] 除了种子中子叶的区别.玉米和向日 葵还有什么区别吗? 观察玉米和向日葵的果实, [回答) 玉米和向口葵种子外都有果 皮,但玉米种子的子叶只有一片, 而向日葵种子的子叶有两片。 [回答] 玉米的叶脉基本上平行排 列,向日葵的叶脉呈网状。 通过观察并 比较植物形态结 构特征的异同, 培养学生观察、 思考和判断的能 力:

微生物的形态与结构

大理大学课程教案 (理论教学) 课程名称:微生物学与人类健康 课程类型:( 2 )1、必修;2、选修;3、其它 授课对象:非医学专业(本科)14/15 级 授课时间:2016 至2017 学年 1 学期 计划学时:24 学时(其中:理论24 ,实验:0 )任课教师:武有聪、张雷 所属学院:基础医学院 课程管理部门(教研室):医学微生物学及免疫学教研室 大理学院教务处

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出版社),刘晶星编著,2013年第8版讲授人:武有聪专业技术职务:副教授 学历:研究生学位:博士学位 所属章节:第1-2章计划学时:3h 教学目的和要求: 1.掌握:细菌细胞壁的组成、功能;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的不同点及 意义;质粒的概念及其作用;核蛋白体的组成及意义;异染颗粒的意义;L-型细菌的概念及其意义;细菌的特殊结构及意义。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及方式;根据细菌对氧需要的分类及细菌厌氧生长的原理;细菌合成代谢产物的种类及意义。 2.熟悉:细菌的大小与测量单位;细菌的基本形态;细菌的基本结构及功能;中介体 的概念;常见细菌生化反应的种类;细菌生化反应的概念及其在细菌鉴别上的意义; 细菌群体的生长繁殖规律。 教学重点及难点: 1.细菌的大小与形态 2.细菌的特殊结构(荚膜,鞭毛,菌毛,芽孢) 3.细菌的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 教学方法:讲授为主、列表法、图示法 使用教具:多媒体 思考题: 1.细菌的基本结构有哪些它们各有什么作用 2.细菌的特殊结构有哪些它们各有什么作用 参考资料: 1.《医学微生物学》(第六版)周正任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2.《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沈关心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3.《医学微生物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北京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

生物分类系统

分类系统 两界分类系统 瑞典生物学家林奈(1707~1778),注意到周围的生物有固着不动和自养型的植物,也有自由行动和异养型的动物。因此,他把整个生物分成相应的两大类:植物界和动物界,即所谓的两界分类系统。该系统把细菌类、藻类和真菌类归入植物界,把原生动物类归入动物界。在分类上,这个系统自问世以来,一直沿用到20世纪50 年代。 三界分类系统 林奈把生物分为两大类群:固着的植物和行动的动物。两百多年来,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逐渐发现,这个两界系统存在着不少问题,但直到20世纪50年代,仍为一般教本所遵从,基本没有变动。 最初的问题产生于中间类型,如眼虫综合了动植物两界的双重特征,既有叶绿体而营光合作用,又能行动而摄取食物。植物学者把它们列为藻类,称为裸藻;动物学者把它们列为原生动物,称为眼虫。中间类型是进化的证据,却成为分类的难题。 为了解决这个难题,在19世纪60年代,人们建议成立一个由低等生物所组成的第三界,取名为原生生物界,包括细菌、藻类、真菌和原生动物。这个三界系统解决了动植物界限难分的问题,但未被接受,整整100年后,直到20世纪50年代,才开始流行了一段时间,为不少教科书所采用。 四界分类系统 在三界分类系统,只因真菌类(如我们日常食用的蘑菇以及遗传上常用的实验材料粗糙脉孢菌和面包酵母)固着生活和有细胞壁而归入植物界。但真菌细胞壁的化学组成是几丁质(而不是纤维素),储存的是糖原(而不是淀粉),这些都有别于其他植物。真菌虽为异养型,但主要为腐生或寄生,有别于动物的异养摄生或异养摄食;真菌为细胞外消化,即把其消化酶分泌到食物上,在胞外把食物分解后再吸收到胞内供利用,也有别于动物的细胞内消化。由于真菌与植物和动物的上述明显差异,所以在1959年惠特克(R·H·Whittaker)提出了另立1个真菌界的四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植物界和动物界)分类系统。 五界分类系统 魏泰克(R.H.Whittaker,1924—1980)将生物分成五个界.。 目前,生物分类学上使用较广的是五界分类系统,它是由美国生物学家魏泰克(R. H.Whittaker,1924—1980)在1969年提出的。魏泰克在已区分了植物与动物、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的基础上,又根据真菌与植物在营养方式和结构上的差异,把生物界分成了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植物界和动物界五界。

根据生物特征分类教案

第六单元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 第一章根据生物的特征进行分类 第一节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尝试根据植物和动物的特征进行分类;列举植物和动物的主要类群. 2、技能目标:通过小组合作、实践调查、观察思考、讨论分析、拓展创新和归纳总结,体验科学分类的基本方法,做一个小小的分类学家. 3、情感态度价值观:鼓励学生学习科学家的认真态度、配合协作、善于质疑、勇于实践和大胆创新等精神品质,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 教材和学情分析: 根据一定的特征对生物进行分类,是认识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基础,而生物分类涉及的知识面很广,对生物进行科学的分类也属于专业技能,都超越了义务教育阶段生物课程的培养目标,所以本节对学生分类技能不做过高的要求,也不把过多的分类知识传授给学生,只是让学生在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活动的过程中,对生物类群的有关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体验分类的基本方法,学习科学家的科学素质和科学品质,做一个小小的分类学家. 课前准备: 1、实践调查:让我们愉悦地携起手来,去调查食品的分类摆放,小组合作,充分收集食品分类的有关资料,生活中体验分类的基本方法.在此基础上,每小组选一种食品,参考课本p84对调味品分类的示例,尝试对所选的食品作进一步分类,以备在课堂上运用所学的分类方法进行修改后,在全班交流展示各小组合作的最终成果. 2、收集你所认识的动植物,并把水绵、葫芦藓、肾蕨、油松、玉米、向日葵等制作图片,比一比哪个小组合作的成果最多最好. 重点和难点: 尝试根据植物和动物的特征进行分类,学生在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活动过程中,体验分类的基本方法,学习科学家的科学素质和科学品质,做一个小小的分类学家. 教学过程设计:

生物的界级分类(classification.

生物的界级分类(classification of kingdoms oforganisms) 根据生物的基本结构特点、特别是根据生物的演化概况所进行的各种“界”级分类系统。随着科学的发展,历史上曾先后出现过多种生物界级分类系统,主要有以下几种:(1)林奈的两界系统(1735),包括植物界和动物界;(2)海克尔的三界系统(1866年),包括原生生物界(Kingdom protista)、植物界和动物界;(3)李代尔(G.F.Leedale)的四界系统(1974),包括原核界(Kingdom Monera)(细菌、蓝藻)真菌界(Kingdom Fungi)、植物界和动物界;(4)魏泰克(R.H.Whittaker)的五界(1969),包括原核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植物界和动物界;(5)胡先骕的二总界系统(1965),包括始生和胞生两个总界,始生总界(Suprastatus Protobiota)只有病毒界,胞生总界(Suprastatus Cytobiota)包括细菌界(Status Bacteriobion-ta)、粘菌界(Status Myxobionta)、真菌界(Status Myco-bionta)、植物界(Status Phytobionta)和动物界(StatusZoobionta);(6)陈世骧等的三总界六界分类系统(1979),即: Ⅰ.非细胞总界(Superkingdom Acytonia) 1.病毒界(包括类病毒) Ⅱ.原核总界(SuperkingdomProcaryota) 2.细菌界(Kingdom Mycomonera) 3.蓝藻界(Kingdom Phycomonera) Ⅲ.真核总界(Superkingdom Eucaryota) 4.植物界(Kingdom Plantae) 5.真菌界(Kingdom Fungi) 6.动物界(Kingdom Animalia) 生物的分界 面对着众多的生物,科学家为了便于研究起见,逐将生物分门别类。凡是形态功能相近的生物,即归为一类。显微镜未发明之前,传统上将生物划分为动物与植物王国,这是瑞典生物学家林奈(Carl von Linne)(图4.1)提出的二界分类法(two kingdom classification)。到了18世纪显微镜发明以后,科学家发现尚有许多低等的微生物兼具有动植物的特征,例如细菌、眼虫等等,

分类学知识

分类学知识(寝室有本笔记) 人类对植物的认识已很久,在把握植物和其他生物的区别时最主要的都是以植物含有叶绿素,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具有细胞壁,而且是固着生活为基本特征。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植物和其他生物的认识也在不断地加深,对植物的确定特征和它所包含的类群也不断地有了新的看法 一、林奈的两界系统 早在2000多年前,人类在生产实践和生活中已初步认识到植物和动物的区别。200多年前,现代生物分类的奠基人,瑞典的博物学家林奈在《自然系统》一书中明确地将生物分为植物和动物两大类,即植物界和动物界。 他于1753年发表的巨著《植物种志》中将植物分成24 纲,把动物分成6纲。这就是通常所说的生物分界的两界系统。这在当时的科学技术条件下是有重大科学意义的。至今,许多植物学和动物学教科书仍沿用该两界系统。 二、海克尔的三界系统 19世纪前后,显微镜的发明和广泛使用,人们发现有些生物兼有动物和植物两种属性,如裸藻、甲藻等。它们中一部分种类既含有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 用,同时又可运动。裸藻还没有细胞壁,有的种类进行异养生活。 特别是又发现曾列入植物中的黏菌类在其生活史中有一个阶段为动 物性特征(营养时期为裸露的原生质团,可作变形运动),另一个阶 段为植物性特征(无性生殖时期形成孢子囊和产生具细胞壁的孢 子)。在探索和解释这些矛盾中,1860年霍格提出将所有单细胞生物, 所有的藻类、原生动物和真菌归在一起,成立一个原始生物界;1866 年德国的著名生物学家海克尔提出成立一个原生生物界。他把原核 生物、原生动物、硅藻、黏菌和海绵等,分别从植物界和动物界中 分出,共同归入原生生物界。这就是生物分界的三界系统。海克尔 和霍格的三界系统内容基本相同。但海克尔的三界系统在当时直至 20世纪中叶并未被德国和国际上接受和采用。此外,E.O.Dodson在1971年也提出了另一个由原核生物界、植物界和动物界组成的三界系统。 海克尔的三界系统 1、原核生物 2、原质虫类(原生动物) 3、鞭毛生物(原生动物) 4、硅藻 5、黏菌 6、黏壳虫类(原生动物) 7、根足虫类(原生动物) 8、海绵动物 9、原始植物(绿藻类) 10、红藻类 11、褐藻类 12、轮藻类 13、真菌及地衣 14、茎叶植物 15、腔肠动物 16、棘皮动物 17、关节动物 18、软体动物 19、脊椎动物 三、魏泰克的四界、五界系统 1959年,魏泰克提出了四界分类系统,他将不含叶绿素的真核菌类从植物界中分出,建立一个真菌界,而且和植物界一起并列于原生生物界之上。10年后,魏泰克在他的四界系统的基础上,又提出了五界系统,他将四界系统中归入原生生物界中的细菌和蓝藻分出,建立一个原核细胞结构的原核生物界,并放在原生生物界之下。魏泰克的五界系统影响较大,流传较广。但是对魏泰克的四界、五界系统中的原生生物界不少学者存在质疑和反对意见,

《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教案

八年级生物上《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教案 执教人中岭小学杜育东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初步了解生物的多样性。 2.掌握生物分类的必要性、生物分类概念及依据。 3.尝试对植物和动物根据其结构特征进行分类;列举生物的主要类群。 能力目标 1.通过分类活动,理解分类的基本技能。 2.通过分类活动,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增强学习自信心。 3.通过探究生物分类方法、分类活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使学生在生活和工作中树立分类的意识。 情感目标 1.通过观看影片,使同学们认识到自然界里形形色色的生物,从而陶冶了情操,增加了对大自然的热爱。 2.激发同学们保护大自然、珍爱生命的豪放情怀。 ●教学难重点 1.尝试根据生物的特征对生物进行分类。 2.探究并基本掌握生物的分类方法。 ●教学方法 以实践活动为基础,侧重“自学+游戏”的教学方法。 ●教具准备 1.教师准备: (1)装有书及各种文具的盒子。 (2)玉米种子、向日葵种子、松籽、菜豆种子。

(3)书上P81页所示的六种图片、透明胶带纸。(4)教学课件:CAI课件。 2.学生准备:七年级(上册)生物课本。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设计思想: 由于本节课涉及的植物和动物的类群较多,知识容量较大。在设计本节课时,把重点放在让学生体验基本的分类方法上,通过学生的分类活动来学习分类的方法。对分类活动中涉及到的有关分类知识,以问题的形式出现。然后,利用小组学习的优势,组内互助,共同解决这些问题。 板书设计: 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 A B C D E F (植物图片) 藻类 苔藓类 蕨类 裸子植物 被子植物 无脊椎动物:环节动物 -节肢动物 脊椎动物:鱼类 两栖类 爬行类 鸟类 哺乳类 附:“三表一图”教学设计 生 物 植物 真菌 细菌 动物 单子叶植物 双子叶植物

人教版八上《第一章根据生物的特征进行分类》word学案

人教版八上《第一章根据生物的特征进行分类》word 学案 第六单元第一章 第一节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 教师寄语:人以群分,物以类聚。 教材分析: 在尝试对植物进行分类前,应第一回忆一下初中生物第一册(上)《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一章的知识,专门是几类植物的要紧特点,结合课本81页“观看与摸索”栏目,对表解中的各类植物对号入座,并通过小组合作解决表解后的讨论题,然后围绕分类的理由进行小组间的交流,进而总结出植物分类应注意的问题。在此基础上,采取同样的方法,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重点突出分类方案的制定,并做好交流和总结。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1、尝试依照植物和动物的特点进行分类 2、列举植物和动物的要紧类群 能力目标:学会生物分类的差不多方法 情感目标:通过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生物的多样性,增强爱护生物的多样性,爱护环境的意识。 学习重难点:学习重点、难点:通过分类活动来学习生物的分类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 1、生物分类是研究生物的一种差不多方法。生物分类要紧是依照把生物分为和不同等级,并对每一类群的等特点进行科学的描述,以弄清不同类群之间的和。分类的依据是 。分类的差不多单位是。 2、生物学家在对植物进行分类时,要认真观看植物的,在被子植物中,、和往往作为分类的重要要依据。 3、动物的分类除了要比较,往往还要比较动物的和。 4、细菌和真菌的分类也要依照他们的来进行。例如依照不同真菌的形状结构特点能够将真菌分为、等类群。 二、导入新 如何样对生物进行分类呢?让我们学习生物学家的一些分类方法,尝试依照生物的特点将一些常见的生物进行分类,做一个小小的分类学家。 二、合作探究 认真阅读课本P80的内容,探讨问题,并相互交流: 1、什么是生物分类?什么缘故要对生物进行公类?

八年级生物上册 根据生物的特征进行分类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1

第六单元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 在依次学习了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生物圈中的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之后,进而认识和理解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是顺理成章的事。因此,第六单元就安排了“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 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是珍贵的自然遗产,是生物圈和谐发展的基础,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条件。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建设生态文明已是国家的基本国策。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正愈来愈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因此,认识生物多样性和保护生物多样性已成为体现公民基本素质的重要内容。 本单元共分三章。第一章根据生物的特征进行分类,第二章认识生物的多样性,第三章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学生还应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在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有所发展,如抓住主要特征进行比较和分类的方法;辩证地认识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的关系;增强爱护生物、关爱生命的情感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积极关注和参与家乡和本地区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活动。 课时分配 第六单元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 6 第一章根据生物的特征进行分类 3 第一节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 2 第二节从种到界 1 第二章认识生物的多样性 1 第三章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2 第一章根据生物的特征进行分类 第一节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PPT1) 教学目标 1.植物:没有种子的植物——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有种子的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 2.动物:无脊椎动物——环节动物、腔肠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等。脊椎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 3.尝试根据一定的特征对植物和动物进行分类,学会分类的基本方法,并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图片观察、资料分析,讨论后得出生物进行分类的一般方法。 难点:对生物进行分类。

生物分类学(最新完整版)

生物分类学 要想弄清楚生物的分类,首先要理解几个基本的名词: 1.原核细胞、原核生物: 原核细胞(prokaryotic cell)没有核膜,遗传物质集中在一没有明确界限的低电子密度区,故只有原核或称为拟核。DNA为裸露的环状分子,通常没有结合蛋白,环的直径约为2.5nm,周长约几十纳米。细胞结构含有:荚膜(capsule),细胞壁(murein cell wall),细胞膜(cell surface membrane),脱氧核糖核酸分子(circular DNA), 中膜体(mesosome)或间体, thykoloid, 核糖体(ribosome),鞭毛(flagellum)等,没有叶绿体(chloroplast)、线粒体(mitochondrion)等细胞器(organelles)。没有恒定的内膜系统,核糖体为70S型,不进行有丝分裂(mitosis)和减数分裂(meiosis)、无丝分裂,脱氧核糖核酸(DNA)复制后,细胞随即分裂为二。不发生原生质流动,观察不到变形虫样运动。 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称为原核生物(prokaryote),均为单细胞生物,原核生物主要包括细菌、放线菌(Actinomycete)、支原体(mycoplasma)、衣原体(chlamydia)、立克次体(Rickettsia)和植物中的蓝藻门(Cyanophyta),是现存生物中最简单的一群,以分裂生殖繁殖后代。原核生物曾是

蓝藻细胞结构图 2.真核细胞、真核生物: 真核细胞(eukaryotic cell)指含有真核(被核膜包围的核)的细胞。其染色体数在一个以上,能进行有丝分裂,还能进行原生质流动和变形运动。在真核细胞的核中,DNA与组蛋白等蛋白质共同组成染色体结构,在核内可看到核仁。在细胞质内膜系统很发达,存在着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和溶酶体等细胞器,分别行使特异的功能。而光合作用和氧化磷酸化作用则分别由叶绿体和 线粒体进行。 植物细胞模式图

《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教学设计

《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教学设计 一、重要概念分析: 本节内容属于十个一级主题中的第九个重要概念,与二级目标中的“尝试根据一定的特征,对生物进行分类”相对应。其中要求我们传递这样的信息:将生物进行分类的依据是“特征”;根据“特征”的相同与不同进行分类:不同的把它分开,相同的把它进行归类。 二、教材分析: 对生物分类的内容抽象,老师讲起来费力、学生也不容易弄懂。课程标准中对《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一节的具体内容标准的表述是:“尝试根据一定的特征对生物进行分类”。既是尝试,就意味着不需要完全掌握。因此,教材中并未全面而系统地介绍生物分类的方法,而是通过活动让学生体验生物的分类是根据不同生物的特征上的相似程度来进行的。 本节通过学生的分类活动来学习分类方法,可利用学生的自主学习积,让其体会分类的过程、清晰生物分类的方法,从而轻松列举出动、植物的主要类群。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尝试根据植物和动物的特征进行分类; 2、列举植物和动物的主要类群。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分类活动来学习分类方法; 2、锻炼总结归纳、得出结论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1、通过模仿科学家分类的过程,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不断探究的精神。 2、通过对常见动植物进行分类,了解生物的多样性,培养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感。 3、利用小组学习的优势,组内互相帮助、体验与人合作; 四、教学重点: 1、生物分类的基本方法; 2、列举植物和动物的主要类群。 五、教学难点:尝试根据植物和动物的特征进行分类; 六、教学过程: 课时分配: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方法:讨论法、比较法等相结合。 (二)、课前准备:印发各植物类群特征图、各植物类群结构对比 (三)、教学策略: 1、对书本P81页“观察与思考”中涉及到的六种植物作详细的介绍:虽然这六 种植物学生在初一的时候已经学习过,但时隔已久,学生多已遗忘。利用表格进行各植物的结构对比,可使学生回忆起以前学习过的相关内容,既起复习作用,又为紧接下来的对植物进行分类的尝试起到很好的铺垫作用。 2、本节课采用小组讨论探究,教师引导的教学办法 (四)、教学步骤: 课前游戏引入:“找出目标生物”→引出生物分类的意义→小组讨论,对比各类群植物结构→小组讨论,尝试对植物进行分类→列举植物类群→综合总结→练习

微生物的形态与分类

动物界 植物界 真菌界酵母菌、霉菌、担子菌微生物原生生物界单细胞藻类、原生动物 原核生物界细菌、放线菌、蓝细菌、 立克次体、支原体、衣原体 病毒界病毒 微生物的分类和鉴定的相关概念: 微生物的分类和鉴定离不开以下三步: ⑴获得该微生物的纯培养物 ⑵测定一系列鉴定指标 ⑶查找权威性鉴定手册 现代微生物分类方法的依据主要有: ⑴核酸分析 ⑵DNA杂交试验 ⑶细胞壁成分分析 ⑷红外光谱 微生物的分类单位依次为:界、门、纲、目、科、属、种。在科与属之间可加“族”。上述分类单位中以“种”概念的界定最为关键。

种的概念: 种是一个分类的基本单位。它是一大群表型特征高度相似、亲缘关系极其接近、与同属内其它种有着明显差异的菌株的总称。在微生物分类学中,一个种只能用该种内的一个典型菌株来作为具体标本,这个典型菌株就是该种的模式种。 变种是对种的进一步细分的单元。从自然界分离到某一微生物的纯种,必须与已知的典型种所记载的特征完全符合,才能鉴别为同一个种。有时分离到的纯种却有某一特征与典型菌种不相同,其余特征都相同,而且这一特征又是稳定的,我们称这一纯种为典型种的变种。 亚种与变种是近义词,两者经常混用。有时我们将实验室获得的变异型称为亚种或小种。 菌株表示任何一个独立分离的单细胞(或病毒粒子)繁殖而成的纯种群体及其一切后代,即同种微生物的每个不同来源的纯培养物。同一菌种的不同菌株间,作为分类鉴别的主要性状是相同的,但是非鉴别用的“小”性状可以有很大的差异,尤其是生化性状,如代谢产物的产量性状等。菌株实际上是某一微生物达到“遗传性纯”的标志。一旦某菌株发生自发突变或经诱变、杂交或其它方式发生遗传重组后,均应确定新的菌株名称。

生物药分类系统

【No.2——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与溶出度试验的关系】 生物药剂学(BCS)分类系统是根据药物的(水)溶解性和渗透性,将药物划分成以下四类: 第一类药物:高溶解性高渗透性 第二类药物:低溶解性高渗透性 第三类药物:高溶解性低渗透性 第四类药物:低溶解性低渗透性 高溶解性药物:最高剂量规格的制剂能在pH值1.0~8.0的250ml或更少体积的水溶液中溶解的药物。 高渗透性药物:是指绝对生物利用度超过85%的药物。当根据质量平衡测定方法或者与静脉对照剂量相比,药物的人体吸收程度为85%或更高时,这样的活性药物成分被认为具有高渗透性。BCS指南最初建议将吸收值≥90%作为高渗透性药物分类的判定条件。然而,后来的科学研究和论文建议将高渗透性活性药物成分的吸收值判断标准放宽到85%。 一个可接受的测定活性药物成分渗透性的替代方法是进行人体内肠灌注试验(i)。当该方法用于渗透性研究时,应证明方法的适用性,包括相对于已经证明剂量的吸收比例至少达85%的参比物物质的相对渗透性的测定,以及阴性对照药品的测定。并可通过下列补充试验方法提供支持性的数据:(ii)采用用动物模型进行体内或原位肠灌注试验;或(iii)采用渗透性已知的活性药物成分及经过验证的方法,在培养的上皮细胞单层(例如,Caco-2)进行体外渗透性研究。需指出的是:方法(ii)或方法(iii)的测定结果不能被单独考虑。 综上所述,以高渗透性或吸收比例已知的药物活性成分为参照,通过以上各项实验,可对药物的渗透性进行一个综合评价。 采用Caco-2细胞膜模型时,其透过性应大于酒石酸美托洛尔。影响药物透膜性的主要因素有分子质量、亲脂性和分子中的氢键。根据“rule of 5”规则,若药物分子(转运载体底物除外)满足下列任两个条件,往往预示该药物具有较差的透膜性,这对新药设计和合成及早期筛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①含5个以上氢键供体(-OH 或-NH); ②分子质量超过500; ③logP>5【P 为正辛醇/水(在pH7.4中测定结果)分配系数】; ④含10 个以上氢键受体(N 或O)。 以下为部分药物渗透性一览表 中文名英文名渗透性水溶性 α- 甲基多巴α- Methyldopa 低略溶

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

岔路中心校课堂教学导学设计 学科:生物年级:八年级课题: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1课时 设计人:陈磊审核人:生物备课组 班第小组姓名: 学习目标: 1、对生物进行分类的依据是什么? 2、怎样根据生物的特征对生物进行分类? 3、关注生物分类的意义。 4、生物分类的方法。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 (一)、阅读教材96—98页,总结以下问题: 1、对生物进行分类有什么意义? 2、根据“想一想,议一议”回答: 1)、要想了解菜粉蝶的生长发育和行为,你会选择查阅哪一本书? 2)、要是想了解蛾、青蛙的相关资料,又该查阅哪几本书? 3、菜豆、玉米种子的子叶片数一样吗?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如何区别? 4、所有的植物都有种子吗? 5、所有植物都有根、茎、叶的分化吗? 6、假根有什么作用? 7、平行脉和网状脉有什么特点? 8、种子外面都有果皮包被吗 9、在被子植物中,、和往往作为分类的重要依据。 10、植物分类的依据是什么?其重要依据是什么? 二、课堂导学 (二)、阅读教材98---99页,讨论总结:

1、你们能不能根据“各种环境中的动物”中我们所学的知识,再度帮画面上的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找找家? 2、想一想,它们在生物分类学上分别属于什么类动物? 3、根据植物分类的方法尝试对动物分类: 4、动物分类的依据是什么? 5、把97页植物按照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进行排列? 6、将98页10种动物分两组,每组再进行分类。 达标检测: 1、能产生种子的一类植物是,不能产生种子的植物包括、、等几类植物。 2、根据种子有无果皮包被,将种子植物分为和。 3、根据花的胚珠有无包被,将种子植物分为和。 4、生物学家在对植物进行分类时,要仔细观察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的,从这些器官中发现它们的或的特征,从而确定它们的。 5、小英在上生物分类课程时,将蜗牛、蛤、海胆分为一类;将乌贼、海葵、水母分为一类,其分类的依据可能是() A.有无骨 B.有无触手 C.有无坚更的外壳D.卵生或胎生 4、某中学食堂采购了如下食物:胡萝卜、甘蔗、黄花菜、南瓜、绿豆、黄豆、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 习题(含答案)

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习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共32.0分) 1. 在下列分类等级中,最大的分类等级是() A. 属 B. 科 C. 纲 D. 种 2. 下列生物分类等级中,包含生物种类最多的是() A. 属 B. 纲 C. 门 D. 目 3. 鉴别生物类别的常用工具是() A. 生物学专著 B. 生物学字典 C. 生物检索表 D. 名录表 4. 下列关系相近的一组生物是() A. 玉米和大豆 B. 鱼和水草 C. 空气和水 D. 岩石和苔癣 5. 生物分类的最基本单位是() A. 目 B. 科 C. 属 D. 种 6. 自然界中,被称为“天然的碳氧平衡器”的生物是() A. 动物 B. 植物 C. 细菌和真菌 D. 病毒 7. 某小组将调查到的生物进行了分类,将鲫鱼、金鱼、荷花、鸭、蟹等归为一类,而将松、柏、蝇、玫瑰、麻雀等归为一类.他们是按照生物的()进行归类的. A. 形态结构特点 B. 用途 C. 生活环境 D. 数量 8. 下列各项中描述正确的是() A. 一个物种就是一个生物 B. 在标牌上给生物进行科学命名一般都是用英文 C. 抗锈病易倒伏小麦与易染锈病抗倒伏小麦是两个不同的物种 D. 在各个分类单位中,同种中的生物个体之间的亲缘关系最近 9. 林耐的双命名规定一种生物的学名组成依次是() A. 种名和属名 B. 属名和种名 C. 界名和种名 D. 种名和界名 10. 生物分类的主要依据是() A. 外部形态 B. 生理功能 C. 结构特征 D. A、B、C都是 11. 下列对分类等级的描述,正确的是() A. 纲是最大的分类单位 B. 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 C. 目的分类等级比科小 12. 如图是某学校艺术墙上的一幅国画,画中的花卉和野兔惟妙惟肖,据题意回答10-11 题 若希望鉴别出所绘植物的种类和名称,下列适合查找的工具是() A. 生物检索表 B. 新华字典 C. 本草纲目 13. 下列关于生物分类学中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根据生物和特征进行分类

根据生物和特征进行分类 一、填空题: 1、在生物分类的七个等级中,同一种生物的亲缘关系最密切,它们的共同特征也最________。 2、细菌、真菌等其他生物的分类,也须根据它们的________来进行。 3、数理化与政史地的课程设置,春装与夏装在衣橱中的放置,超市中物品的摆放都用到了________的方法。 4、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_。 5、对生物进行________,是认识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基础。 6、为了科学地将生物进行分类,弄清生物之间的________关系,生物学家根据生物之间的________把它们分成不同等级的分类单位。 7、鲫鱼可以属于不同的类群,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 8、鱼类、两栖类、鸟类、爬行类和哺乳类动物都属于________门的________亚门。 9、动物分为________、________两大类。 10、动物按照体内是否有脊柱,可以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两类。

11、马在分类上隶属于________属,________科,奇蹄目,________纲,脊椎动物亚门,________界。 12、现今的生物学分类的等级单位从大到小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动物的分类,除了要比较________,往往还要比较动物的________和 ________。 14、生物界除了动物、植物外,还有十分微小的微生物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对生物的分类,可以利用形态和________方面的差别作标准,也可以利用________特点方面的差别作标准,还可以利用遗传方面的差别,如________等的差别作标准。 16、生物分类的主要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方面的主要特征。 17、填表题 请将下列各植物的序号对应填写到表格中。 ①杨树②柳树③益母草④蒲公英 ⑤泡桐⑥大丽花⑦云杉⑧王莲 18、生物分类单位从大到小依次是:________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________。

《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教学反思

《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教学反思《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是第八单元《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的第一节内容,我的教学思路是本节课涉及的动植物类群较多,知识容量大,我把重点放在让学生体验基本的分类方法上,通过学生的观察、对比、分析以及能力训练,利用小组学习的优势,组内互助,共同解决疑难问题,以导学提纲为主线,引导学生学习分类的一般方法,并尝试根据一定的特征对生物进行分类。 导入我是根据超市商品的分类摆放,自然的引入本节的课题,接着让学生先自学解决学案上的问题,然后小组组内互助,对组内仍有疑问的、有争议的问题,进行全班的交流讨论,我适时进行指导点拨。本节课安排了两个探究学习,我按照课本安排的顺序,分别进行“植物的分类”、“动物的分类”的小组活动,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我都有意识的把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放在首位,力求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无论问题的提出还是问题的解决,都让学生在一个较为自由的和谐的氛围中,主动的去观察、分析、发现、交流,使学生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中,教师只起到启发、诱导、点拨的作用,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最后能力测试中,利用学生掌握的生物分类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作业是实践性的,要求学生走出教室,调查学校的植物,并进行分类。 一节课下来,自我感觉不是太好,一是导入,虽然用贴近学生生活的现象导入,但是有点繁琐,用时过多,如果语言再精炼些就更好

了;二是学案的设计有待于改进和提高,问题的设计过多,我设计的问题本意是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体现出低起点、小跨度、上台阶的特点,但是真正设计出来的就不尽人意;三是课堂时间的安排不合理,除了导入耽误了时间外,主要是对学生的生活经验估计过高,我原以为学生生活中对超市很熟悉,备课前没有充分了解学生,没有了解他们的生活经验、知识储备、思维方式,这样导致我设置问题时不是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问题,而只是自己一厢情愿地从自己的角度考虑问题,所以问题的设置,情境的创设不利于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由于备学生这一环节不够充分,耽误了不少时间;四是在小组合作过程中,有部分同学时效性差,主要表现为不认真思考、不积极发表见解,而是只作为旁观者聆听,自信心差,不敢说出自己的意见,过分依赖其他同学,汇报过程中互相依赖,只把希望寄托在个别人身上等,学生参与的深度有待于提高。 《礼记·学记》中说:“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要做到“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才能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从而走向创新。相信我在今后的课堂探索和实践中,会不断超越自我,让学生的生命之花在课堂上绚丽绽放!

生物的分类系统

第九章生物的多样性 一、生物的分类系统 现代分类系统是根据生物所有性状的异同,综合起来分门别类,称为自然分类法,它采用了阶梯从属的等级,分为界、门、纲、目、科、属、种七个等级。如果某一等级内种类繁多,还可划分出中间等级如亚门、亚纲、亚目、亚科、亚属、亚种等。通过分类系统,可以了解各物种之间的亲缘关系和每一个物种在生物界中的地位。 二、生物的界级分类 随着生物科学的发展,对生物的分界产生了不同的观点,出现了不同的分界方法,如两界说、三界说、五界说、六界说等。 在显微镜发明以前,由林奈提出了两界说,把生物分为植物界和动物界。三界说是在用显微镜发现单细胞生物后产生的,在1866年由赫克尔提倡,把生物分成单细胞的原生生物界和植物界、动物界。五界说是1969年由惠特克提出的,把生物分为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植物界和动物界五界,此说更完善地反映出生物的进化历程,得到大多数生物学家的承认。也有一些学者主张,将现在生活在地球上的生物,分为六大类群:病毒界、原核生物界、真核原生生物界、植物界、真菌界和动物界。 第一节植物界的主要类群 【知识概要】 地球上的植物,目前已知的有40多万种,它们组成了整个植物界。植物界的主要类群归纳如下: 我国的植物资源非常丰富,有许多世界珍稀的和特有的种类。我国的一级保护植物有熊类植物中的桫椤,裸子植物中的银杉、水杉、秃杉和被子植物中的金花茶、珙桐、人参和望大树。 一、藻类植物 藻类植物属于低等植物,其主要特征是一般具有光合色素,能进行光合作用,自养。生殖器官为单细胞构造,植物体结构简单,有单细胞、群体和多细胞三类,没有根、茎、叶分化。绝大多数生活在水中。 现存的藻类植物约2万多种。按细胞所含色素以及贮存养分的不同,可把藻类分为绿藻门、轮藻门、红藻门、褐藻门等。绿藻门、红藻门和褐藻门的比较见下表。

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及其应用简介

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及其应用简介 By 愚速 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BCS)依据基本的生物药剂学性质——溶解性和肠道通透性特征,将药物分成四种类型:Ⅰ型(高溶解性、高通透性)、Ⅱ型(低 溶解度、高通透性)、Ⅲ型(高溶解性、低通透性)和Ⅳ型(低溶解性、低通 透性),为预测药物在肠道吸收及确定限速步骤提供了科学依据,并可根据这 两个特征参数预测药物在体内-体外的相关性。吸收数(An)、剂量数(Do)和溶出数(Dn)这三个参数,是药物理化性质和胃肠道生理因素的有机结合,可 以用来定量描述药物吸收特征,对药物在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中的划分有重要 指导意义。 不同类型的药物有以下区别:I型药物具有高溶解性、高通透性、溶出速 度快等特点,表现为低Do值、高Dn值、高An值,吸收的主要限速步骤是胃排空;II型药物具有低溶解度、高通透性、溶出速度慢等特点,但由于剂量、溶 解度大小不一,表现为低Dn值、高An值,Do值大小不一,主要限速步骤是药 物的溶出;Ⅲ型药物具有溶解度大、通透性差、溶出速度快等特点,表现为低 Do值、高Dn值、低An值,吸收的限速步骤是跨膜转运;IV型药物具溶出速度慢、通透性差等特点,但由于受剂量、溶解度差异影响,表现为低Dn值、低 An值,Do值大小不一,吸收的影响因素多种多样。 BCS的应用主要有以下几点:有利于判断药剂是否可以申请生物学实验豁免;BCS还可以应用于筛选候选药物,有效降低新药开发危险;指导剂型设计、剂型选择,有针对地解决影响药物吸收的关键问题,有效地提高其生物利用度;解释了固体制剂溶出度试验与体内外相关的可能性;预测并阐述药物与食物的 相互作用等。

【生物科技公司】第一章根据生物的特征进行分类

(生物科技行业)第一章根据生物的特征进行分类

第一章根据生物的特征进行分类 第一节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 2.将生物分类的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 1.对被子植物来说,以下哪一项是重要的分类依据()。 A.根、茎、叶B.花、果与种子 C.根、茎、叶、花、果与种子D.花、果 2.松、竹、梅被称为“岁寒三友”,这三种植物在分类上分别属于()。A.松是裸子植物,竹和梅是单子叶植物B.松是裸子植物,竹和梅是被子植物C.松是裸子植物,竹和梅是双子叶植物D.松是裸子植物,竹和梅是蕨类植物3.从分类的角度看,裸子植物与被子植物最重要的区别是()。 A.是否为针叶B.是否有种子C.是否有种皮D.种子是否有果皮包被4.分析下列各组,你认为哪一组分类不恰当?()。 A.虎与兔B.蜜蜂与蜘蛛C.蛇与蜥蜴D.鲨鱼与鲸 5.对芹菜和大豆进行生物分类上的鉴别主要是研究其()。 A.花B.果C.花和果实D.叶和茎 6.华南虎、蟾蜍、蜥蜴和北极熊四种动物之间亲缘关系最近的是()。 A.华南虎和蜥蜴B.蜥蜴和蟾蜍C.北极熊和华南虎D.北极熊和蟾蜍7.属于单细胞真菌的是()。 A.酵母菌B.青霉C.曲霉D.蘑菇 8.下面关于动物分类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理功能是动物分类的依据之一 B.外部形态结构是动物分类的依据之一

C.动物的内部构造是动物分类的依据之一 D.动物分类的依据与植物相同 1.蜜环茵和一般的食用茵差不多,本身可以食用。它的茵丝在土层肥厚的阴湿林地到处钻营,无孔不入。但它也有倒霉的时候——当它遇到了天麻。天麻是名贵的药材,中医常用它来治疗头痛眩晕、抽搐痉挛,小儿惊风等疾病。天麻无根无叶,其最主要的部分是它肥厚的块茎。当蜜环茵的茵丝体在肥厚的林地里到处横行时,如果遇到了天麻,它也会像对待其它树木一样,毫不客气地将其团团围住,并将茵丝拼命地朝天麻的块茎里长,不想这回遇上克星了,不但没捞到半点便宜,反而“陪了夫人又折兵”。因为天麻的细胞里有一种特殊的酶,能把钻到块茎里面的茵丝分解吸收掉,天麻就是靠着这一手“绝招”而生存的。人工种植天麻也是利用了这一点。 (1)根据有关分类的依据,从对蜜环菌的叙述判断,蜜环菌属于——菌。 (2)尝试培养蜜环茵或其它真菌,观察它的生长。 2.你去过广州动物园和番禺香江野生动物园吧?请比较两家动物园动物分布的情况,其中有没有以动物分类的知识作根据的?然后根据学校生物园的情况模拟设计一幅动物分布图。1.狗在生物分类上是属于犬科犬属家犬种,和非洲野狗、灰狼、赤狐及狐狸同为犬科。现在的家犬有三百多个品种,但动物学家不承认其为独立品种,而将其均归于家犬中。现代的家犬都是灰狼的后代,仍保有许多狼的本性,例如对主人的忠诚、保卫地盘的本能及追逐猎物的天性。犬科中的澳洲野犬是一个极特别的种类,它们和家犬的演化途径正好相反,澳洲野犬是由家犬演变为野生的狗。 狗的类别可用不同的方法来分,现在主要以其功能来分类。最早的家犬只有固定几个品种,近年来因人类的人工配种,使得品种激增,也从其中产生许多不同工作能力的狗。主要分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