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大纲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大纲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大纲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大纲

青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二○一七年二月

课程编号:100202012

课程名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英文名称:Outline of Chinese Modern History

课程学分:2

课程学时:32学时,其中讲课:20学时;电教:4学时;实践教学:8学时。

课程性质:公共基础课,必修

先修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适用专业:适用全校各专业

开课年级及学期:一年级第二学期

开课院(系、部)及教研室: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

一、课程的性质、教学目的与任务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国家在高等学校大学本科一年级学生开设的公共基础课(必修),是国家在高等学校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的思想政治理论课。

本课程主要讲授中国近代以来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推翻反动统治、实现人民解放的历史。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较好地掌握中国近现代史的基础知识,把握中国近现代史的基本线索及发展规律;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怎样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怎样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培养正确分析历史事件、评论历史人物的能力;为学习《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奠定基础。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分析历史问题、辨别历史是非的能力,增强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二、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

本课程的教学的要求是:通过教学使学生在对中国近现代史有一个基本认识的基础上,掌握中国近现代社会发展的规律和基本经验,从而增强社会主义信念,更好地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由于本课程是大学生的公共必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它不可能、也不必要对中国近现代史及其各个方面都去做详尽的、展开的叙述和论证。因此,教学的重点应该是结合近现代史的发展,着力阐明近现代中国历史的发展规律,总结这个时期历史的基本经验。也就是说,突出讲授有助于大学生做到“两个了解”、懂得“四个选择”的有关历史情况和历史经验,与“两个了解”、“四个选择”有关的内容必须着重地、比较展开地讲,与之关联不是十分紧密的,则可以从简或从略。与此同时,在论述中国近现代史的基本问题时,还要注意联系社会上流行的有关思潮,联系大学生经常关注或者感到困惑的重大问题,有针对性的说明有关的历史情况,着重从正面讲清有关的道理,起到释疑、解惑、明理的作用。培养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积极投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

三、课程的内容及学时分配

开篇的话2学时

上编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1840——1919)

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1.教学基本要求

主要讲清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基本矛盾和主要任务、两大历史任务之间的相互关系(革命和现代化的关系)

2.教学内容

①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

②外国资本主义入侵与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

③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

3.主要知识点与重点

①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

②近代中国的基本矛盾和历史任务

③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2学时

1.教学基本要求

主要说明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究竟给中国带来了什么,中国为什么必须进行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说明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意义和经验教训。

2.教学内容

第一节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第二节抵御外国武装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第三节反侵略战争的失败与民族意识的觉醒

3.主要知识点与重点

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斗争失败的根本原因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2学时

1.教学基本要求

主要说明无论是单纯的农民战争,地主阶级的洋务新政,还是资产阶级的维新运动,都不能为实现中国的独立和富强真正指明出路。

2.教学内容

第一节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第二节洋务运动的兴衰

第三节维新运动的兴起和夭折

3.主要知识点与重点

①认识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

②认识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

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4学时

1.教学基本要求

主要说明中国进行革命的必要性、正义性和进步性,说明辛亥革命与近代中国的历史性巨大变化;同时说明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仍然解决不了中国的独立和富强的问题,它不能不让位给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2.教学内容

第一节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

第二节辛亥革命与建立民国

第三节辛亥革命的失败

3.主要知识点与重点

①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引起了近代中国的历史性巨大变化

②辛亥革命的失败

中编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1919—1949)

综述翻天覆地的三十年 2学时

1.教学基本要求

进一步讲清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基本经济关系和阶级关系,说明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必要性;说明中国面临的两种命运、两个前途:说明必须由中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领导,中国才能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2.教学内容

①中国所处的时代和国际环境

②“三座大山”的重压

③两个中国之命运

3.主要知识点与重点

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

②中国共产党的建国方案

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2学时

1.教学基本要求

主要说明中国的先进分子怎样经过艰苦求索,选择了马克思主义;说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社会发展和革命发展的客观要求;说明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以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的兴起和大革命的发动为例证)。

2.教学内容

第一节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第二节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与中国共产党诞生

第三节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3.主要知识点与重点

①中国的先进分子为什么和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②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2学时

1.教学基本要求

主要通过叙述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说明党要领导人民赢得斗争的胜利,必须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通过叙述中国革命在探索中曲折前进的历程,说明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极端重要性。

2.教学内容

第一节对革命新道路的艰苦探索

第二节中国革命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3.主要知识点与重点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和开辟

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4学时

1.教学基本要求

主要论述中国人民反对外国侵略赢得胜利的历史经验,说明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

2.教学内容

第一节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

第二节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性抗战

第三节国民党与抗日的正面战场

第四节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第五节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原因和意义

3.主要知识点与重点

①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②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基本经验

第七章为新中国而奋斗 2学时

1.教学基本要求

主要说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最终推翻反动统治的斗争及其基本经验;说明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的破产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格局的形成;说明人民共和国的创建和共产党执政地位的确立,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2.教学内容

第一节从争取和平民主到进行自卫战争

第二节国民党政府处在全民的包围中

第三节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合作

第四节创建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

3.主要知识点与重点

①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②中国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

下编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49—2012) 2学时

下编综述辉煌的历史征程

1.教学基本要求

主要讲清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及其意义;这个时期的历史发展阶段: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的巨大的历史性成就。

2.教学内容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②新中国发展的两个历史时期及其相互关系

③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3.主要知识点与重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

第八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1.教学基本要求

主要结合叙述社会主义改造的历程,说明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社会主义制度和走社会主义道路及其意义。

2.教学内容

第一节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开始

第二节社会主义道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第三节有中国特点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

3.主要知识点与重点

①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②社会主义改造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第九章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1.教学基本要求

主要通过叙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二十年的历史发展,说明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重大成就和积累的经验教训。

2.教学内容

第一节良好的开局

第二节探索中的严重曲折

第三节建设的成就,探索的成果

3.主要知识点与重点

认识和正确评价毛泽东的历史地位

第十章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教学基本要求

主要通过叙述改革开放的历史发展与现代化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说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意义。

教学内容

第一节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和改革开放的起步

第二节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展开

第三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跨世纪发展

第四节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五节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第六节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主要知识点与重点

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伟大转折点

②不断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中,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的关系

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的成就

结束语

实践教学 8学时

四、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是根据“05新方案”增设的,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共同构成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基础课。它是在继《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授课后,为使学生真正做到“两个了解”,深刻体会“四个选择”而开设的。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观察和分析问题,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他们真正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的学习打下学科基础。

本课程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的先修课程,为避免课程内容重复,切实实现“两个了解”,“四个选择”的教学目的,本课程讲授重点为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的历史进程。下篇内容: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的历史进程用2课时做简单讲解,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的学习做前期的理论和历史背景的介绍。

五、作业

根据课堂理论讲授适当布置

六、考核方式

1. 本课程为考查课

2.《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成绩由二部分组成,即平时成绩40%和期末成绩60%。

3.平时成绩以考勤、作业、课堂表现等为依据综合评定。期末成绩以知识竞赛、课程小论文等作为考核依据。

七、参考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指定教材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本书编写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2. 主要参考书

[1]毛泽东.毛泽东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

[3]毛泽东传1949-1976(上、下卷)[M]. 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

[4]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注释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

[5]邓小平.邓小平文选(1-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6]十八大报告文件起草组.十八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八、附件

1.《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社会实践(课外实践)实施方案

2.《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知识竞赛方案(课内实践)

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电教课安排表

修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

执笔人:

审核人:

批准人:

2017年2月27日修订(第七次)

中国近代史课程教学大纲

河北大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91004 课程名称:中国近代史 学分学时:5学分85学时 开课单位:河北大学历史学院 撰稿人:刘志琴崔军锋 审核人: 2015年5月20日制(修)订

《中国近代史》课程教学大纲 (理论课程) ◆课程编号:191004 ◆课程英文名称:The Modern History of China ◆学分/学时:5学分/85学时 ◆课程类型:?通识通修课程?通识通选课程 ?学科基础必修课程?学科(跨学科)选修课程 ?专业发展核心课程?专业发展拓展课程?集中实践课程 ◆适用专业(专业类):历史学 ◆先修课程:中国古代史 一、课程简介与教学目标 (一)课程简介 本课程属必修课程,是历史专业的主干基础课。 本课程内容主要讲授中国近代以来(以鸦片战争至五四新文化运动为时间段,1840-1919年)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推翻反动统治、实现人民解放的历史。该课程的讲授不仅要让学生知道了解国史、国情,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学习中国近代史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懂得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及其内在的规律性,掌握学习近代史学研究的初步理论和方法,学会将所学的近代史学基本理论知识运用于分析、研究。 (二)教学目标 通过中国近代史的教学,要达到如下目的: 1.学生通过听课、阅读教材、参考书及有关原始资料,能较牢固地掌握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知识。 2.使学生掌握马列主义经典作家对中国近代史的基本论述,使他们能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学习和研究中国近代史。 3.通过到较固定的参观、实习基地去进行参观实习和社会调查,以增强学生的感性知识、实践经验和基本技能。 4.通过这门课的教学,进行爱国主义与革命传统教育,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和为建设繁荣富强的社会主义祖国而艰苦奋斗的精神。 二、教学方式与方法 本课程系专业核心课程,理论性强,以课堂讲授、讨论与课外拓展教学相结合,课程以讲授为主,以近代史知识中的关键点与历史事件为经维,突出重点、解决难点,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关注学术前沿,针对学术热点问题深入讨论探索,以开拓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运用史学理论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运用分组讨论、读书报告、前沿讲座、网络教学平台等多种途径指导学生扩展阅读,提高问题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考题参考答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考题答案要点 综述:风去变幻的八十年 ⒈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①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②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中国逐步开始了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⒉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 ①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最主要的是前者。 ②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 ③基本特征:资本主义侵略势力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中国的封建势力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封建所有制仍然广泛存在,成为中国走向现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民族资本主义很弱小,且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有或多或少的联系;经济、政治、文化发展极不平衡,地方割据使中国处于不统一状态;受三座大山压迫,中国人民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 ⒊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①历史任务:独立解放和富强富裕 ②相互关系:只有争取前者才能为后者实现创造前提,开辟道路。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1、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客观上:列强的入侵打开了中国封闭的国门,开阔了人们的眼界;把西方技术带入中国,促使中国封建经济解体,刺激了资本主义工业的产生,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但我们必须认识到帝国主义列强侵入中国的目的,决不是要把封建的中国变成资本主义的中国。中国人民在这一过程中付出了极大的牺牲和痛苦,中华民族以百年的耻辱和贫弱为代价换来资本主义发展的某些客观条件和可能,而且这一代价的付出是别无选择的,是侵略者们强加给中国人民的。虽然在外国侵略的刺激下产生了资本主义,但其因受到外国侵略的严重制约而失去了独立发展的条件和可能,始终无法获得正常的充分的发展,使近代中国形成了殖民地色彩浓厚的畸形发燕尾服的经济体系,成为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附庸。 所以从结果来看,西方的侵略并没有将中国变成资本主义现代化国家;

(完整word版)大学中国近代史纲要重点

中国近代史的时间:1840(鸦片战争)---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 2 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革命任务:反帝反封 4革命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5先后经过了地主阶级----资产阶级-----无产阶级的探索救国活动。还有农民阶级的救国活动。 (1)地主阶级的活动:抵抗派林则徐,魏源等的师夷长技以制夷。19世纪40年代到60年代。 洋务派李鸿章,曾国藩等的师夷长技以自强。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 (2)资产阶级的活动: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戊戌变法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辛亥革命 资产阶级激进派的新文化运动 (3)无产阶级的活动:五四爱国运动 中国共产党的救国活动。 (4)农民阶级的活动: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 6历次侵华战争:鸦片战争(1840---184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中法战争(1884--1885)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日本全面侵华(1937---1945) 1.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第14、15页) 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 主要矛盾是:1.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2.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历史任务是:1.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2.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2.如何认识近代中国社会的落伍(第6、7页) 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生产结构是自给经济,自然经济占主要地位。这种小农经济限制生产力的发展,对新的生产方式具有较强的排斥力和抵抗力。中国封建政府还实行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在社会内部,缺乏促使工业迅速发展和社会结构深刻变动的有效机制,造成封建经济发展的迟滞。 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的基本特征是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在和大程度上抑制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生机和活力。 中国封建社会的社会结构的特点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保守性日益增强,阻碍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化思想体系以儒家思想为核心,融入佛教、道教和法家思想,实行文化专制统治。 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结构是社会前进缓慢甚至迟滞,并造成不可克服的周期性政治经济危机。 18世纪的中国走到了封建社会的末世,危机四伏,而且闭关锁国,固步自封,而工业革命使许多西方国家迅速强大,因此中国与新兴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拉开了很大的差距。近代中国社会因此而落伍了。 3.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过程(通过条约内容来展现) 列强通过迫使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侵占中国领土,勒索巨额战争赔款,并享有一系列的特权,使中国丧失了主权,进而在中国形成资本主义与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局面,使中国社会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状态:

中期 检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选择题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选择题中期测验卷 班级姓名学号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49分) 1、“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提出者是() A.龚自珍 B.林则徐 C.洪仁玕 D.魏源 2、太平天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 A.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B.战略失误导致北伐失利 C.遭到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D.领导集团的内部斗争 3、中日甲午战争中,日军野蛮屠杀和平居民的地点是( ) A.大连 B.旅顺 C.平壤 D.花园口 4、世界历史开始进入资本主义时代的标志是: A、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B、1642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C、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 D、1790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 5、英国强迫清政府割让香港的条约是: A、1842年《南京条约》 B、1860年《北京条约》 C、1858年《爱珲条约》 D、1895年《马关条约》 6、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 A、严复 B、康有为 C、林则徐 D、魏源 7、由李鸿章管辖的清政府海军主力是: A、广东水师 B、北洋水师 C、南洋水师 D、福建水师 8、标志着以慈禧为首的清政府已彻底放弃了抵抗外国侵略者的条约是: A、《中英南京条约》 B、《中俄条约》 C、《辛丑条约》 D、《马关条约》 9、太平天国后期担任军事指挥的青年将领( ) A.杨秀清、石达开 B.萧朝贵、冯云山 C.陈玉成、李秀成 D.石达开、韦昌辉 10、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最主要的矛盾是( ) A.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B.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C.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D.清朝统治和汉族的矛盾

11、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侵占我国北方大量领土的国家是( ) A.日本 B.俄国 C.德国 D.英国 12、鸦片战争前,中国社会经济中占统治地位的是( ) A.商品经济 B.自然经济 C.半殖民地经济 D.资本主义经济 13、太平天国运动的革命纲领是( ) A.《四洲志》 B.《定国是诏》 C.《应诏统筹全局折》 D.《天朝田亩制度》 14、左宗棠开办的近代军事工业是( ) A.湖北织布局 B.继昌隆缫丝厂 C.福州船政局 D.发昌机器厂 15、义和团运动首先兴起于( ) A.山东 B.直隶 B.天津 D.北京 16.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的是( ) A.林则徐 B.魏源 C.洋务派 D.义利团 17.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 A.《望厦条约》 B.《南京条约》 C.《辛丑条约》 D.《马关条约》 18.洋务运动后期,洋务派打出的旗号是 ( )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自强” C.“扶清灭洋” D.“求富” 19.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其理论特点是()。 A.把西方基督教教义同中国农民平均主义结合起来 B.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 C.把西方基督教教义、中国儒家大同思想和农民平均主义结合起来 D.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中国农民平均主义结合起来 20.太平天国正式建立起与清政府对峙的农民政权开始于()。 A.金田起义 B.永安整顿建制 C.洪秀全东乡称天王 D.定都天京 21.太平天国运动面对着中国历史上历次农民战争所不曾有的新情况,“新情况”是指()。A.尖锐的阶级矛盾 B.满汉地主阶级的共同镇压 C.内讧导致力量削弱 D.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 22.下列太平天国的诸活动中,能与当时世界历史潮流同步的是()。 A.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B.洪仁王干的《资政新篇》 C.严惩外国侵略者 D.反对腐朽没落的封建统治 23.“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出自()。 A.《资政新篇》 B.《海国图志》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更新答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资料 一、单选题 1.使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B)A《辛丑条约》B《南京条约》C《马关条约》D《北京条约》 2.把我国领土割让给台湾的不平等条约是………………………………………(A) A《马关条约》B《天津条约》C《北京条约》D《辛丑条约》 3.中国近代社会的性质是…………………………………………………………(B) A完全的殖民地 B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 半殖民地的封建社会 D 完全的封建社会 4.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战争是………………………(A) A三元里人们的武装抗英斗争 B 香港工人大罢工 C 义和团反侵略斗争 D 台湾黑旗军的斗争 5.太平天国运动由盛转衰的标志是………………………………………………(B) A安庆失陷 B 天京变乱 C 洪秀全病逝 D 天京陷落 6.与以往农民战争相比,太平天国运动新的时代特点表现在…………………(C) ①运动规模空前巨大②反封建同时反侵略 ③《天朝田亩制度》的平均主义思想④《资政新编》的资本主义色彩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7.标志着洋务运动“师夷长技以自强”愿望破产的是……………………………(B) A.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B.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 C.中法战争中国不败而败D.义和团运动兴起和发展 8.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是…………………………………………………………(C) A.兴中会 B.光复会 C.同盟会 D.华兴会 8.辛亥革命的失败是指……………………………………………………………(A) A.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B.没有推翻清政府的统治 C.没有打击帝国主义的在华势力 D.没有促进中国革命的向前发展 9.同盟会成立后,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其中影响最大的是(D) A、萍浏醴起义 B 、七女湖起义 C 、镇南关起义 D 、黄花岗起义 10.孙中山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A) A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 B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C 建立民国平均地权 D 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11.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是………………………………….(A)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钦定宪法大纲》 C.《中华民国约法》 D.《中华民国宪法》 12.辛亥革命的主要历史功绩有:…………………………………………………(B) A结束了中国一千多年来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B 结束了中国二千多年来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C 结束了中国三千多年来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D 第一次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的革命纲领 13.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事件是:……………………………………………(B) A康有为的第一次上书 B 公车上书 C“南学会”的创立D《孔子改制考》的发表 14.1953年冬太平天国颁布的一个分配制度为核心的社会改革纲领是……….(C) A《中国土地法大纲》B《兴国土地法》

南京大学校内资料——毛概重点例题。

南京大学政治系内部整理资料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复习资料大全(共48页) 简答题、论述题、辨析题和材料题 1、怎样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具体化。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一方面是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过程;另一方面又是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深化对理论的认识并丰富和发展理论的过程。 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古的优秀文化之中。 2.怎样正确把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各自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1)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2.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3.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4.政策和策略的理论。5.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6.党的建设理论。7.还有关于国际战略和外交工作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理论。三个基本方面: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2)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1.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3.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5.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战略、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统一战线、军队和国防建设、社会主义国家外交战略、国家完全统一、党的建设等。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1.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2.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3.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三个代表”是统一的整体,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发展先进生产力是发展先进文化的基础,是实现最广大人民利益前提;发展先进文化是重要思想保证;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都是为了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3、科学发展观主要内容和指导意义。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其核心是以人为本。深刻理解以人为本,才能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和科学内涵,切实做到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把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第一,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第二,以人为本体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第三,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第四,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统一起来。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第一,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发展。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第二,科学发展观要求协调发展。协调发展,就是要努力做到"五个统筹",即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第三,科学发展观主张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 科学发展观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1.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2.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3.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4.、如何科学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什么说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实践中,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在毛泽东思想指引下,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顺利地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发展了社会主义的经济、

《中国近代史》教学大纲

《中国近代史》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中文名称:《中国近代史》 2、课程类别:必修 3、适用专业:历史学教育 4、课程地位:专业主干课程 5、总学时:54 6、总学分:3 7、先修课程:中国古代史 二、课程目标 通过中国近代史的学习,使学生能较系统地了解中国近代历史基础知识,认识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规律,增强爱国主义思想感情,初步学会历史思维方法,能够运用所学到的知识解决以后教学工作或其他工作的实际问题。 三、课程内容 第一章鸦片战争和中国近代史的开端(8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清政府的禁烟运动;鸦片战争的经过;了解〈〈天津条约〉〉、《北京条约》;掌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与清政府失败的原因。要求学生运用 所学知识,说明中英《南京条约》及其附件对中国社会的深远的影响, 战后中国社会变化和向西方学习的主张。 第一节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 一、清朝统治的衰落 二、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殖民扩张 第二节反对英国侵略的战争 一、鸦片泛滥和中国的禁烟 二、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 三、战争的三个阶段

四、第一批不平等条约的订立 第三节战后十年间的中国社会 一、社会经济的变化 二、思想与学风的转变。 第二章太平天国及第二次鸦片战争(9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太平天国起义、定都天京、北伐西征;掌握《资政新篇》的主要内容;运用所学的知识,说明天京事变及其影响,《天朝田亩制度》的主要内容及评价,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和失败原因。 第一节太平天国起义 一、洪秀全和金田起义 二、定都南京和北伐、西征 第二节太平天国的制度和政策 一、《天朝田亩制度》 二、各项制度和措施 第三节第二次鸦片战争 一、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天津条约〉〉 二、英法侵略战争的再起和《北京条约》 第四节辛酉政变及其以后的政治格局 一、辛酉政变 二、变后的政治格局 第五节太平天国后期及其失败 一、太平天国领导集团的分裂 二、《资政新篇》的提出 三、太平天国的失败 第三章洋务运动和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8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选择题 答案(中编).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习题集(选择题) 中编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的会议是() A.党的五大 B.党的二大 C.党的三大 D.党的四大 2.中国共产党明确提出工人阶级领导民主革命的会议是() A.党的一大 B.党的二大 C.党的三大 D.党的四大 3.与中共“一大”相比较,中共“二大”最重要的贡献是确定了() A.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 B.以工人运动为中心任务 C.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 D.为共产主义奋斗的目标 4.1927至1949年,统治中国的是() A.清政府 B.北洋政府 C.中华民国国民政府 D.中华苏维埃政府 5.1840年以来,清政府举借外债,主要是以()等为担保的。 A.田赋徭役 B.关税厘金 C.关税盐税 D.车船税 6.1925年国民政府将所辖各部队统一改编为() A.国民军 B.东征军 C.国民革命军 D.北伐军 7.1919年五四运动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前,中国是() A.封建社会 B.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 D.社会主义社会 8.中国革命的首要问题是() A.认清革命性质 B.认清革命发展前途 C.认清革命的敌人和朋友 D.认清革命的发展过程 9.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标志是( )。 A.戊戌变法运动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 D.国民革命运动 10.中国无产阶级逐渐代替资产阶级成为近代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领导者是在( )。 A.辛亥革命以后 B.五四运动以后 C.北伐战争以后 D.南昌起义以后 11.近代中国五四运动至新中国成立以前仍然是() A.封建社会 B.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 D.社会主义社会 12.1919年-1949年在中国社会经济中占优势地位的是() A.资本主义经济 B.封建经济 C.官僚资本的垄断经济 D.社会主义经济 13.导致国民革命失败的最主观原因是 ( ) A.共产国际指导上的失误 B.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的错误 C.反革命力量过于强大 D.蒋介石.汪精卫的叛变革命 14.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是( ) A. 护国战争 B. 五四运动 C. 五卅运动 D. 北伐战争 15.中国民主革命的基本动力和主要依靠力量不包括的是() A.工人 B.民族资产阶级 C.农民 D.小资产阶级 16.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是() A.封建革命 B.农民革命 C.无产阶级革命 D.资产阶级革命 17.1919年五四运动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中国反帝反封建的领导力量是() A.农民阶级 B.工人阶级 C.小资产阶级 D.民族资产阶级 18.中国政府废除美英两国在华领事裁判权的时间是() A.1919 B.1927 C.1937 D.1943 19.不是三座大山的是() A.无产阶级 B.外国资本主义 C.本国封建主义 D.官僚资本主义 20.1919年到1949年,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领导力量是() A.无产阶级 B.封建阶级 C.农民阶级 D.资产阶级 21.19世纪末20世纪初,外国在华侵略势力中占主要地位的是()

全国2009年01月自学考试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历年真题

全国2009年1月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试题 课程代码:03708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19世纪初,大肆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国家是( B) 1-3 A.美国 B.英国 C.日本 D.俄国 2.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最主要的矛盾是(C) 1-15 A.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 B.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的矛盾 C.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 D.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3.1860年洗劫和烧毁圆明园的是( C) 1-6 A.日本侵略军 B.俄国侵略军 C.英法联军 D.八国联军 4.基督教在中国设立的最大出版机构广学会发行的报刊是(D) 1-11 A.《中国丛报》 B.《北华捷报》 C.《字林西报》 D.《万国公报》 5.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反侵略斗争失败的最根本原因是( B ) 1-19 A.经济技术落后 B.社会制度腐败 C.思想文化保守 D.军事装备落后 6.鸦片战争后,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的是( B ) 1-20 A.林则徐 B.魏源 C.龚自珍 D.王韬 7.太平天国后期,提出《资政新篇》这一具有资本主义色彩改革方案的是( C ) 2-26 A.洪秀全 B.杨秀清

C.洪仁玕 D.石达开 8.太平天国在1853年冬颁布的纲领性文件是( A ) 2-25 A.《天朝田亩制度》 B.《十款天条》 C.《原道醒世训》 D.《原道觉世训》 9.洋务派创办的第一个规模较大的近代军事工业是( A ) 2-31 A.江南制造总局 B.马尾船政局 C.天津机器局 D.湖北枪炮厂 10.近代中国派遣第一批留学生是在(A) 2-32 A.洋务运动时期 B.戊戌维新时期 C.清末“新政”时期 D.辛亥革命时期 11.谭嗣同在戊戌维新时期撰写的宣传变法维新主张的著作是(D) 2-35 A.《新学伪经考》 B.《变法通义》 C.《日本变政考》 D.《仁学》 12.严复将英国人赫胥黎的《进化与伦理》的前两章翻译为( A) 1-21 A.《天演论》 B.《穆勒名学》 C.《原富》 D.《法意》 13.鲁迅在《新青年》上发表的第一篇白话小说是( C ) 4-57 A.《孔乙己》 B.《药》 C.《狂人日记》 D.《阿Q正传》 14.《共产党宣言》第一个中文全译本的译者是( C) 4-61 A.李大钊 B.陈独秀 C.陈望道 D.毛泽东 15.1925年国民政府将所辖各部队统一改编为( C ) 4-70 A.国民军 B.东征军

中国近现代史习题总结

下面是今年南大中国近现代史的部分考题 中国近代史 一. 名词解释:(5分*10个) 古德诺公车上书租界“进北攻南” “重点进攻” 胡适国民参政会《中国之命运》二二八起义国粹派 二. 论述题:(20分*5个) 1. 列强干涉中国近代政治的主要方式。 2. 1927-1937南京国民政府对日政策的脉络及其影响。 3. 抗战到解放时期中国土地政策的演变及其影响。 4. 1854-1861太平军与湘军争夺天京上游的主要阶段及战局特征。 5. 以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为例,分析改革与革命对中国现代化的影响。世界近代史(记不太全了) 考试科目:中国近代史 科目代码:451 一,名词解释(48) 买办、《资政新篇》、《马关条约》、时务学堂、袁世凯、整理国故、第三党、凇沪会战 二,材料解析题(18) 说明:1,标点2,根据材料分析洋务运动产生的原因3,结合所学知识和所列材料分析其历史局限性 材料1,窃思敌国外患正动心忍性之资居安思危乃制治保邦之要……古人抚驭四夷之法未款之先当有以杜其窥伺既款之后当有以绝其觊觎英法诸国自换约以来相安无事……惟念夷情叵测反复靡常利器精兵百倍中国其所以逞其贪纵者不过恃有长技耳长技为何一在战舰之精也一在机器之利也然彼有其战具我非不可以购求彼有其机巧我非不可以学习 《同治三年陈廷经奏》 材料2,洋人所图我者利也势也非真欲夺我土地也自周秦以后驭外之法征战者后必不继羁縻者事必久长今之各国又岂有异惟练兵制器相去太远正须苦做下学功夫做到那处说到那处吾师弟在位一日不得不于此致力一日耳 李鸿章《复曾相》 材料3,至谓鄙人喜闻谈洋务之言以致冒险负谤处今日喜谈洋务乃圣之时人人怕谈厌谈事至非张皇即卤莽鲜不误国公等可不喜谈鄙人若亦不谈天下赖何术以支持耶中国日若弱外人日骄此岂一人一事之咎过此以往能自强者尽可自立若不强则事不可知 李鸿章《复刘仲良中丞》 三,问答题(84) 1,试论晚清十年资产阶级民族民主运动的发生、发展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2,结合史实对1946年召开的政治协商会议做一述评 3,简析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对知识分子政策的变化 考试科目:中国近代史 科目代码:482 一,名词解释(5分一个) 洋行、天朝田亩制度、轮船招商局、三国干涉还辽、东南互保、中国通商银行 二,标点下列材料并进行评析(35) 惟念发捻炽于北发炽于南饷竭兵疲夷人乘我虚弱而为其所制如不胜其忿而与之为仇则有旦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多项选择题总汇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多项选择题练习题汇总 1、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 A 、救国救民 B 、民主 C 、打倒军阀 D 、还有青岛 E 、科学 2、抗日战争初期,国民党正面战场发生的主要战役有( ) A.淞沪会战 B.忻口会战 C.徐州会战 D. 武汉会战 3、在重庆谈判中,国共双方争执的焦点问题是( ) 5、康有为系统提岀变法维新理论的著作是 A.《新学伪经考》 B. 《天演论》 C ?《孔子改制考》 6、洋务运动主要内容有( ) A 建立新式海军 B 创办军事工业 C 创办资本主义企业 D 创办新式学校 10、 历史上的“戊戌六君子”是 A 、谭嗣同 刘光第B 、康有为 杨秀清 C 、林旭 杨深秀 D 、杨锐 康广仁E 、梁启超 邹容 11、 以下关于中央红军长征的表述,正确的有 A.红军被迫实施的一次战略转移 B.突破四道封锁线后人员损失过半 C.在陕北吴起镇同红十五军团会师 D.历时1年,穿越11个省E ?同红四方面军会师后一起穿过草地 12、 20世纪30年代,先后确立法西斯统治的国家有 A 、法国 B 、德国 C 、加拿大 D 、日本 E 、意大利 13、 下列活动与陈独秀无关的是 () A.创办《新青年》 B.指导和推动五四运动 C .岀席中共一大 D. 1920年初开始考虑成立中国共产党 E 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14、 下列为甲午战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条件的有 A 列强对中国的资本输岀 B 洋务运动的刺激 C 清政府放宽了设厂限制 D 民族资产阶级收回利权运动的斗争 E 工人阶级的壮大 15、 中共一大确立的党的领导机构——中央局成员有 A 、毛泽东 B 、陈独秀 C 、李大钊 D 、张国焘 E 、李达 16、 解放战争进入决定性阶段,人民解放军发动的几次大的战役有 A 、百团大战 B 、辽沈战役 C 、渡江战役 D 、淮海战役 E 、平津战役 产主义的速度 18、在抗日根据地政权建设中实行“三三制”原则的作用是 () A 提高了政府机关的行政效能 B 有利于联合地主阶级一致抗日 C 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 加强了各阶 层人民的团结E 有利于与国民党相抗衡 21、1939年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确定的对共产党的方针是 A 、剿共B 、防共C 、限共 D 、溶共 E 、反共 22、长期与共产党合作的民主党派有 A 、民革 民盟 B 、民建 民进 C 、民促 社会党 D 、农工党 致公党 E 、九三学社 台盟 23、第一次鸦片战争失败后,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有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望厦条约》 D.《黄埔条约》 E.《五口通商章程》 25. 关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最早在中国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是李大钊 B ?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才在中国开始传播开来 C .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以广泛传播 D.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是一帆风顺的 A.政治问题 B. 军队问题 C.解放区政权问题 D. 宪法问题 E. 停战问题 E. 豫湘桂战役 《变法通论》 E .《仁学》 E 选派留学生岀国深造

2016年南京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中国近现代史基础》真题及标准答案

2016年南京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中国近现代史基础》真题 (总分:100.00,做题时间:180分钟) 一、名词解释(总题数:7,分数:35.00) 1.五口通商(分数:5.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根据中英《南京条约》规定英国强迫中国在沿海开放的5处通商口岸,包括广州、厦门、上海、宁波、福州。根据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签订辟为通商口岸。后又制定《中英五口通商章程》进一步规定通商相关事宜。在英国之后美国、法国等也订立条约取得同样的权利,即《望厦条约》和《黄埔条约》。 ) 2.二次革命(分数:5.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913年孙中山发动的反对袁世凯独裁统治的战争。又称讨袁之役、赣宁之役、癸丑之役。1913年初,宋教仁准备组织内阁。袁世凯为阻止国民党执政,派人暗杀了宋教仁。不久,宋案真相大白,孙中山动员起兵讨袁。袁世凯与五国银行团达成善后借款准备发动内战,消灭南方革命力量。李烈钧于江西湖口成立讨袁军,拉开了二次革命的序幕,江苏等地也相继独立,加入讨袁行列。结果讨袁军战败,二次革命宣告失败。 ) 3.学衡派(分数:5.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922年出现的反对新文化运动的文化保守主义学派。因1922年在东南大学创办《学衡》月刊而得名。其主要成员有东南大学教师吴宓、梅光迪及胡先骑等人,他们都曾有过赴欧美留学的经历,故以"学贯中西,博古通今"相标榜,自称其刊物以"昌明国粹,融化新知"为宗旨。20世纪30年代初随着《学衡》杂志的停刊,该派最终解体。 ) 4.《时务报》(分数: 5.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国近代史纲要大事件年表

中国近代史大事年表 1839年林则徐虎门销烟1840年-1842年鸦片战争1841年5月广州三元里人民痛击英国侵略者 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签订,鸦片战争结束 19世纪40-50年代中国无产阶级产生 1844年《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签订1851年金田起义太平天国建立 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天朝田亩制度》颁布1856年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内部互相残杀 1856-1860 第二次鸦片战 争 1858年清政府分别与英、法、美、俄签定《天津条约》1859年洪仁玕向洪秀全进呈《资政新篇》 1860年清政府分别与英、法、俄签订《北京条约》1861年北京政变 1861年总理衙门成立1862年京师同文馆成立1864年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19世纪60-70年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产生 19世纪60-90年代洋务运动 1883-1885年中法战争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 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签定 19世纪90年代帝国主义国家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1898年戊戌变法 1900年义和团运动高潮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1年《辛丑条约》签定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1911年黄花岗起义 1911年保路运动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 1912年(民国元年)中华民国成立 1912年清帝退位 1913年二次革命 1915年护国运动开始1915年新文化运动开始1916年袁世凯恢复帝制失败 1917年张勋复辟失败1917年护法运动开始1919年5月4日五四爱国运动爆发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 1922年初香港中国海员大罢工 1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1923年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1924年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1924年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实现 1925年孙中山逝世 1925年五卅惨案、五卅反帝爱国运动爆发1926年国民革命军出师北 伐 1927年3月上海工人第三 次武装起义胜利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 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 变 1927年7月15日汪精卫 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政 变 1927年7月国民革命失败 1927年4月蒋介石在南京 建立国民政府 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 1927年8月7日八七会议 1927年8月湘赣边秋收起 义 1927年8月秋收起义部队 到达井冈山 1927年底广州起义 1928年4月井冈山会师 1928年张学良宣布东北易 帜 1931年九一八事变 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临时中央政府成立 1932年一.二八事变、十 九陆军抗战 1932年伪满洲国成立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 始长征 1935年1月遵义会议 1935年中共中央发表八一 宣言 1935年10月红军第一方 面军长征到达陕北 1935年一二.九运动 1936年10月红军第二、 四方面军长征到达甘肃会 宁等地,长征结束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 变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 变 1937年八一三事变 1937年9月凇沪会战 1937年平型关大捷 1937年秋中国共产党陕北 洛川会议 1937年12月南京大屠杀 1938年春台儿庄战役 1938年毛泽东发表《论持 久战》 1940年3月汪精卫伪国民 政府在南京成立 1940年百团大战 1941年皖南事变 1942年中国共产党开始整 风 1945年中国共产党第七次 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 布投降 1945年中共和谈代表毛泽 东等飞抵重庆,重庆谈判开 始 1945年双十协定签字 1946年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1946年6月国民党发动全 面内战,人民解放战争开始 1947年6月人民解放军开 始全国规模的反攻 1948年9月辽沈战役开始 1948年11月淮海战役开 始 1948年11月平津战役开 始 1949年春中国共产党七届 二中全会召开 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 朱德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 令 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 放军解放南京,国民政府覆 亡 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 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 开展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 民共和国成立 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 愿军赴朝作战 1950年中苏签定<<中苏友 好同盟互助条约>> 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 革法>> 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 1952年土地改革基本结束, 彻底废除我国两千多年的 封建剥削制度 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开 始实行 1953年朝鲜战争结束,抗 美援朝胜利 1954年4月至7月日内瓦 会议 1955年万隆会议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 民代表大会召开,<<中华人 民共和国宪法>>颁布 1956年我国对生产资料私 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 完成(三大改造完成)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 表大会召开 中国第一个生产载重的工 厂---------长春第一汽车 制造厂生产出第一辆汽车 中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厂试 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 中国第一个制造机床的工 厂---------沈阳第一机床 厂建成投产 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 1958年党中央提出"鼓足 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 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1961年春党和政府全面调 整国民经济 ,恢复发展生 产 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 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6年 "文化大革命"开始 1967年1月全国各地掀起 夺取党政各级领导权"一月 风暴" 1967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 炸成功 1969年11月12日刘少奇 逝世 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 颗人造地球卫星--------- 东方红1号 1971年粉碎林彪反革命集 团 1971年10月25日我国在 联合国合法席位得到恢复 1971年7月基辛格访华 1972年田中角荣访华,中 日建交 1972年 <<中美联合公报>> 发表 1976年10月粉碎江青反 革命集团,"文化大革命"结 束 1978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一 届三中全会召开 1979年中美建交 1980年中共中央为刘少奇 恢复名誉,我国在广东的深 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 门建立经济特区 1980年8月12日刘少奇 追悼会在首都人民大会堂 召开 1982年颁布第四部<<中华 人民共和国宪法>> 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 法通则>>和<<中华人民共 和国刑法>> 1982年底大规模平反冤假 错案工作基本结束 1990年中国首次成功举办 亚洲运动会 中国近现代史大事年表 (1840-1999) 1839年林则徐虎门销烟 1840—1842年鸦片战争 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签 订 1844年中美《望厦条约》、 中法《黄埔条约》签订 19世纪40—50年代中国无 产阶级产生 1851年金田起义、太平天 国建立 1856—1860年第二次鸦片 战争 1858年中俄《天津条约》、 中美《天津条约》、中英《天 津条约》、中法《天津条约》 签订 1860年中英《北京条约》、 中法《北京条约》、中俄《北 京条约》签订 1861年总理衙门建立 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19世纪60—70年代中国民 族资产阶级产生 60—90年代洋务 运动 1883—1885年中法战争 1894.7—1895.4年中日 甲午战争 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 签订 19世纪90年代帝国主义国 家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1898年(6.11—9.21戊戌变 法 1900年义和团运动高潮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 1905年8月中国同盟会成立 1911年4月黄花岗起义 保路运动 10月10日武昌起 义 1912年(民国元年)中华民 国成立 2月12日清帝退 位 1913年二次革命 1915年护国运动开始 新文化运动开始 1916年袁世凯恢复帝制失 败 1917年张勋复辟失败 护法运动开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