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复习资料

一、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定义: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新闻传播现象和新闻传播活动的总的观点与看法,是以马克思恩格斯为代表的历代马克思主义者总结概括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实践经验而形成的关于新闻传播的本质、属性、地位、作用、原则及其规律的科学理论。

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涵义:

1、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①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与马克思主义哲学;②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③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与科学社会主义。

2、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对无产阶级新闻实践活动的科学总结

3、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历代马克思主义者的思想结晶

三、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主要内容:1、关于新闻的本源2、关于新闻的属性3、关于新闻事业的党性原则4、关于新闻事业的地位5、关于新闻传播的功能6、关于新闻工作的方针7、关于新闻工作的原则8、关于新闻宣传的策略9、关于新闻工作者的素质、10、关于新闻传播的规律

四、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形成和发展的特点

开放性:不断用新的实践和理论充实、完善、发展自己(与时俱进)

不避讳无产阶级新闻理论与资产阶级新闻理论间的继承关系

对无产阶级新闻理论自身的继承和发展

完整性:形成严格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

要杜绝任意抓住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只言片语、断章取义的有害现象

原则性:将其作为新闻工作的基本原则

实践性

五、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我国新闻工作的指导思想

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我们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

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是我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指导思想。

新闻业务离不开思想理论的指导。

六、学习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发展无产阶级新闻事业和新闻理论

1、解决我国新闻事业面临的新问题必须学习和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①新闻的属性问题(是经济基础还是上层建筑,是商品还是意识形态)②新的经济社会基础上新闻的阶级性和党性问题③新闻自由问题④管理体制问题⑤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关系问题⑥全球化背景下对外新闻宣传问题⑦有偿新闻问题⑧新闻广告化、娱乐化、低俗化问题⑨新闻腐败问题⑩从业人员素质低下问题

2、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必须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理论来源于实践,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发展理论

七、本学期所讲内容

1、马克思主义新闻起源观和马克思主义新闻本源观

2、马克思主义新闻事业观

3、马克思主义新闻宣传观

4、马克思主义新闻舆论观

5、马克思主义新闻真实观

6、马克思主义新闻客观公正观

7、马克思主义新闻自由与责任观

8、马克思主义新闻法治与伦理观

9、马克思主义新闻党性观

10、马克思主义新闻工作群众观

11、马克思主义新闻舆论监督观

一、马克思恩格斯

1、办报活动

莱茵报时期:

莱茵报——《莱茵政治、商业和工业日报》的简称。1842年1月1日~1843年3月31日在科伦出版。创办人为莱茵省资产阶级自由派。该报是对普鲁士专制政府抱有敌对情绪的的。马克思从1842年4月、恩格斯从同年3月起为该报撰稿。

《莱茵报》发表了马克思许多重要文章,如针对第六届莱茵省议会关于出版自由和林木盗窃法的著名评论文章,和莱茵省总督沙培尔论战的文章《摩塞尔记者的辩护》等。发表了恩格斯寄自柏林以及寄自英国的通讯,如《英国工人阶级状况》等。

1842年10月,马克思担任该报主编以后,《莱茵报》日益具有明显的革命民主主义的倾向,并获得越来越大的影响,引起了普鲁士政府的恐惧和反动报纸的攻击。1843年1月19日普鲁士政府通过决定:从1843年4月1日起查封该报,在查封以前对该报实行特别严格的双重检查制。由于报纸股东企图缓和该报的口气以求得政府的宽容,马克思遂于1843年3月17日声明退出该报编辑部。1843年3月31日,报纸出版了最后一号。

《莱茵报》时期的新闻思想也是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的准备阶段,是探求马克思注意新闻学理论宝库的一个入口。但他们的报刊思想留有唯心主义色彩。在编辑撰稿时,不可避免的暴露出他们还缺乏完全的知识结构,这导致《莱茵报》时期的新闻思想在某些方面缺乏科学性。他只能借助逻辑武器进行推理作战,无法通过经济学的深刻剖析来阐述问题的实质。思想:自由报刊人民报刊真实性原则

《莱茵报》时期—民主报刊思想:1842年,马克思开始为《莱茵报》撰稿,同年10月,成为该报主编。1842年2月,马克思撰写《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1842年5月发表《第六届莱茵省议会的辩论(笫一篇论文)》。1843年,马克思发表的一组论文《〈莱比锡总汇报〉的查封》。这是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的准备阶段,这个阶段的主要新闻思想是“自由报刊”思想和“人民报刊”思想

新莱茵报时期:

《新莱茵报》——全称《新莱茵报·民主派机关报》,由马克思恩格斯创办的大型德文政治性日报,创刊于1848年欧洲革命大风暴中的德国工业中心科伦。这是一份面向大众的大型日报,也是世界上最早的马克思主义报纸,对于欧洲大革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在无产阶级报刊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属于无产阶级性质;是共产主义者同盟的机关报。

《新莱茵报》的政治纲领是:建立统一的、不可分割的、民主的德意志共和国和对俄国进行一场包括恢复波兰的战争。

思想:运动的喉舌;无产阶级报刊的揭露作用;人民报刊应当充当人民的喉舌;

创办无产阶级报刊的一些基本原则(党性原则未直接使用;群众办报原则;真实性原则)新莱茵报》时期———工人报刊思想

新莱茵报》的策略思想:选择在最佳的地点出版报纸,使报刊宣传效果最大化。因势调整斗争策略,占领报纸阵地。无产阶级报刊应当成为强有力的宣传工具,不应该是沙漠中的布道者。

《新莱茵报》时期,马克思、恩格斯已经由革命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共产主义者,他们的新闻思想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自由观和以无产阶级为主体的人民观相结合,产生了工人报刊思想,标志着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真正确定。

欧洲反动时期:即欧洲大革命时期

第一国际时期:

1864 年9 月28 日,“第一国际”在伦敦成立,马克思是它的灵魂人物。同时期,批评拉萨尔主义及其《社会民主党人报》的言论,指导李卜克内西和倍倍尔等德国社会民主党的领导人及其《社会民主党人报》(红色)。

从1864 年-1895 年,马克思、恩格斯的党报思想已经形成并不断发展,它标志着马克思恩格斯的新闻观已经成熟,同时也标志着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奠基任务的完成。

《社会民主党人报》时期党的报刊思想:

1、无产阶级党报观产生的时代背景:

A、政治基础——工人政党普遍诞生

B、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成为占主导地位的社会主义思想

2、马克思恩格斯的主要报刊活动:第二国际时期(主要是恩格斯)

2、名篇:马克思《评普鲁士书报检查令》

马克思在《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1842年1月),集中阐述了他早期关于新闻自由和出版自由的观点。新法令颁布后,1842年马克思写下了著名的《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对于书报检查的非法、非人性的本质,他们从八个方面进行了详尽的分析。《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一文,写于1842年1月15日到2月10日,是马克思的第一篇政论性文章,也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收录的第一篇文章。

《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是马克思思想在新闻领域的体现,它对马克思新闻思想,乃至无产阶级新闻思想都有奠基之功。

写作背景:1819年,普鲁士政府颁发了书报检查的法令,之后又陆续增加了一些新的书报检查措施。这些“旧”的法令、措施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地显露出它们的虚伪性和欺骗性。

关于《评普鲁士最新的书报检查令》他们从自由报刊和人民报刊入手研究,实质上仍属

于民主主义新闻思想即民主报刊思想。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自由报刊的观点是在反对书报检查制度、争取出版自由的长期斗争中形成的。

3、思想:

(一)人民报刊思想

人民报刊的性质:人民千呼万应的喉舌

1、基本表述:马克思:“报刊按其使命来说,是社会的捍卫者,是针对当权者的孜孜不

倦的揭露者,是无处不在的耳目,是热情维护自己自由的人民精神的千呼万应的喉舌。”

马克思:“报纸最大的好处,就是它每日都能干预运动,能够成为运动的喉舌,能够反映出当前整个局势,能够使人民和人民的日刊不间断的、生动活泼的联系。”

2、自由报刊的人民性的内涵:马克思:“自由报刊的人民性,以及它所具有的那种使它

成为体现它那独特的人民精神的独特报刊的历史个性——这一切对诸侯等级的辩论人说来都是不合心意的”。报刊的人民性所强调的是其与人民群众、公众的血肉联系,以及对于他们精神的公开表露。

人民报刊的使命:人民精神的慧眼和镜子

1842年5月,马克思在《第六届莱茵省议会的辩论(第一篇论文)》中两个比喻:“自由的出版物是人民精神的慧眼,是人民自我信任的体现,是把个人同国家和整个世界联系起来的有声的纽带;自由的出版物是变成物质斗争为精神斗争,而且是把斗争的粗糙物质形式理想化的获得体现的文化……”。“自由报刊是人民在自己面前的毫无顾忌的忏悔,大家知道,坦白的力量是可以使人得救的。自由报刊是人民用来观察自己的一面精神上的镜子,而自我审视是智慧的首要条件”。

1、人民精神的表达者:人民精神表现为:人民报刊发出反对压迫、剥削和专制统治的

呼唤,体现时代精神和人民的呼声,讨论国家和人民的命运,表现出人民的自由精神。

从人民报刊的内容来看,人民报刊来自于人民的生活,是人民日常生活和感情的表达者,真实地反映人民生活,真诚地同情人民的一切希望与忧患、热爱与憎恨、欢乐与痛苦。

2、专制统治的揭露者:“揭露和抨击”是自由报刊的一个极为宝贵的社会职能。在专制

社会,能否对统治者进行揭露是区别好报刊和坏报刊的重要标志。马克思:“报刊的义务正是在于为它周围被压迫者辩护”。“揭发招摇撞骗的职责”,“在我看

来是报刊的首要职责”。恩格斯认为报刊的首要职责在于“保护公民不特殊的官员逞凶肆虐之害”。

人民报刊的社会地位:社会的第三个因素

1、基本表述马克思:“管理机构和被管理者都同样需要有第三个因素,这个因素是政治

的因素,但同时又不是官方的因素,这就是说,它不是以官僚的前提为出发点;这个因素也是市民的因素,但同时又不直接同私人利益及其迫切需要纠缠在一起。这个具有公民头脑和市民胸怀的补充因素就是自由报刊。在报刊这个领域内,管理机构和被管理者同样可以批评对方的原则和要求,然而不再是在从属的范围内,而是在平等的公民权利范围内进行这种批评”。作为社会需要的第三个因素,“报刊带着理智,但同样也是带着情感来对待人民生活状况的;因此,报刊的语言不仅是超脱各种关系的明智的评论性语言,而且也是反映这些关系本身的充满热情的语言,是官方的发言中所不可能有而且也不允许有的语言”。

2、怎样体现人民报刊的社会地位:一方面,人民报刊反映真实的社会状况,在合理公

正的尺度上揭露社会苦难,不受官僚阶层的控制,遵循他们的意旨。另一方面,人民报

刊是第三种权力,承担反映事实、给受众和国家权力阶层提供对真实社会的写照,让人民和当权者都认识自己和社会的责任。

3、评价:评价一:在当时的条件下,报刊是“第三个因素”的观点,是一种理想的观

点。在阶级矛盾尖锐对立和激烈冲突的社会里,报刊不可能成为超乎于统治者与人民的的第三个因素。马克思这一新闻论述带有明显的空想成分。评价二:在当时历史环境下,马克思恩格斯只能持有协调社会矛盾的报刊立场,为下层民众发出改善贫困状况的呼声,不可能号召人民投入暴力革命,使人民报刊变成完全一边倒的报刊。

4、从“第三个因素”到“第三种权力”:在1850年发表的《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

西阶级斗争》一文中,针对法国政府要求“每一篇文章都要有作者署名”这一条款,马克思指出:“当报刊匿名发表文章的时候,它是广泛的无名的社会舆论的工具;它是国家中的第三种权力。”

(二)报刊的有机运动:“报刊的有机运动”是马克思在1843年提出的,

经过多次论述,形成了一种较为完整的关于报刊报道新闻的过程理论。

马克思认为,新闻对世界的反映是一个过程,是一个连续的、有机的运动过程。报刊工作中存在各种局限性,不可能一下子准确报道全部事实,不可能叙述事情的一切细节和论证全部原因和根源。这个过程是没有休止的,记者有意还是无意地报道某个事件,虽然只是揭示社会现象的某一个方面,但全部报道就揭示了社会某个领域以至于整体的发展方向,实现对整体社会或某个事物进行全面、准确的反映,逐渐把社会真相告诉人们,让人们认识社会的整体面貌。

马克思根据报刊的工作特点,论证了报道某一具体事件的全过程,这个过程表现为整个报刊的有机的运动。每篇报道由于侧重面的不同,单独看起来可能是片面的和有偏差的,但只要报刊的有机运动在正常地运行,事件的真相就会逐步清晰地表现出来。新闻活动有自己的内在规律,如新闻价值规律、新闻传播规律、新闻运作规律,但是对新闻活动起支配作用的,同时还有其他社会规律。新闻事业既是大众传播机构,又是社会舆论机构,还是政党宣传机构,是上层建筑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行企业化管理后,还成为市场经济活动的重要参与者。因此,新闻活动必然受到大众传播规律、舆论宣传规律、上层建筑意识形态规律、商品价值规律等的支配。同新闻传播的内在规律相比,它们带有更强的普遍性,在更大范围内起支配作用

二、列宁

1、办报活动:《火星报》

2、名篇

《党的组织和党的出版物》——党性原则

《怎么办?》

3、思想:

党报、机关报

党性原则

“报刊不仅是宣传员、鼓动员,也是组织者。”

经济宣传思想

三、毛泽东

1、报刊活动

早期湘江评论

解放日报

2、名篇

《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讲话》(中共新闻思想成熟的代表之一)

——党报的作用、性质、任务

3、思想:政治家办报

新闻、旧闻、不闻

舆论一律、不一律

全党办报、群众办报

反对党八股(延安整风运动时期)

四、刘少奇

文章——《对华北记者团的讲话》

五、邓小平

1、办报活动:《红星报》

2、思想:社会效益第一位

报刊要成为安定团结思想上的中心

六、江泽民

思想:“祸福论”→“喉舌论”

坚持正面宣传为主

讲究宣传艺术、注意宣传效果

正确的新闻批评和舆论监督

七、胡锦涛

思想:遵循传播规律(2009,世界媒体峰会)

舆论引导能力建设

八、习近平

思想:党性和人民性是统一的、一致的。

看不见的宣传

媒体融合

互联网思维

网络强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