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生被骗 的例子

关于大学生被骗 的例子
关于大学生被骗 的例子

案例一:兼职刷单被骗5000多元

近日,一则“网络兼职被骗,求各路大神帮忙”的贴子在天涯杂谈里被多人点击。在贴子里,"LADYHB"讲述了他在网上“兼职刷单”被骗5000余元的经历。

“我在赶集网投放简历做兼职客服工作,后来接到某公司的短信叫我加他们的QQ号,交流后得知他们是找人刷销量,每天可以赚300元,工资现结,并发了一张申请表给我。我提交申请后得到两个“购买5张100元游戏点卡”的任务,完成任务后我找他们要钱,那边说还要做一个结算任务,购买10张100元的点卡才能拿到钱。等我购买完成后他们说我填错了邮箱导致卡单了,需要购买20张100元的点卡进行激活。迫于无奈,我又买了。结果显示激活只成功了一半,说再激活一次就能成功。

“之后我又买了20张100元的点卡,购买后,客服说时间相隔比较久只激活到84%,要再激活一次……”,“LADYHB”先后买了4次点卡,激活缓冲从84%到99%又到99.9%,最后终于解卡成功,但账户仍然被冻结着,需要再次购买。“LADYHB”提出退货,客服称虚拟商品没有办法退货,之后就被对方的QQ拉黑了,再也无法联系到。

昨日,北国网、辽沈晚报记者联系上"LADYHB",这名20岁来自丹东的大三学生说,这次兼职让他损失了5000多元。

案例二:帮卖家垫货款对方玩失踪

记者经调查发现,像LADYHB一样网上兼职被骗的大学生不在少数。

在沈阳某高校上学的李玉来在网上找的也是做“刷客”兼职:用支付宝账户帮淘宝卖家虚假交易,交易成功后,卖家并不发货,而是通过另一账户将其支付的“货款”和“佣金”一并返还。一开始的几个交易李玉来赚了十几块钱,可是,前几天当他支付600多元“货款”后,对方却“失踪了”。

案例三:高薪好评师入门先交会费

昨日,记者在赶集网上搜索“勤工俭学”四个字,发现导致网友LADYHB受骗的招聘信息仍在。发布时间更新为7月28日。而上面的信息填写十分混乱,招聘的是兼职客服,招聘单位是中国平安银行,职位却写着“家教”,薪资为“每天300元”,任职要求是“会上网即可,时间自由安排等等。”

记者加入该招聘信息留下的QQ号,简单交流后“赶集杨秀娟”给记者一个申请单,申请单上需要填写申请者详细且真实的姓名、电话、支付宝账号和银行账号和开户行,并需要有存额截图。一张申请表,就将申请者很多重要信息圈拢去了。“他们可以拿着这些信息说事,所以很多被骗者都不敢惹他们,甘愿吃哑巴亏。”LADYHB对北国网、辽沈晚报记者说。

在百度“勤工俭学吧”里,“学生党,正规平台兼职”招的也是“刷客”。成立于今年5月5日的这个“吧”已经有8994名会员,其中多数是十八、九岁二十出头的大学生。楼主“脸脸VIA”每隔几天就会发截图晒自己的收入,每个月数千元的收入让很多“学生党”纷纷留下QQ号。

律师说法:“刷单”涉嫌欺诈消费者受骗不受法律保护

通过虚假交易给淘宝商家刷信誉,被一些招聘者定义为天猫或者淘宝“好评师”。“刷客”被骗,如何维权呢?

辽宁申扬律师事务所律师丁少飞昨日向北国网、辽沈晚报记者表示,这种帮助卖家作弊、引诱消费者购买的行为侵犯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涉嫌欺诈消费者。“刷客与卖家作为参与者存在过错,不受法律保护。”丁少飞建议大学生们选择合法的兼职,以免上当受骗却无从维权。

大学生兼职受骗案例分析

大学生兼职受骗案例分析 案例背景: “积累社会经验、挣点零花钱、为父母减轻经济负担、打发无聊的假期生活……”大学生利用假期做兼职大多都是出于这些目的,然而一些不良商家利用了他们涉世不深、不计酬劳、不知如何维权等事实,使得大学生在兼职时上当受骗的事情频频发生。 案例1:交了中介费却找不到兼职。 某大学2004级的学生小马在期中考试后就开始联系寒假兼职了,可是直到期末考试时她还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从11月10日开始,我先后去了三四家中介公司,都让我先交押金,然后等消息。”小马说,几经考虑之后,11月12日,刚参加完期中考试的她就和同学一起来到了街道口的某大厦上的一家中介公司,每人交了120元的“信息费”。 当时工作人员表示,她们一年内都可以享受公司提供的招聘信息,可两个星期过去了,中介公司并没有主动给她们提供信息,她打电话询问时,中介找了几个公司让她们去面试,而面试后,她们才发现这些公司都在报纸上登了招聘广告,并没有委托中介来招聘。 据小马介绍,像她这样交了中介费却找不到兼职的同学太多了,由于他们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与中介交涉,拖了一段时间后就只好放弃了。 案例分析: 首先,由于大学生和中介之间的关系不是劳动关系,只是合同关系,并不在劳动法保护范围之内,因此一定要选择合法的正规中介。最好对这个中介有所了解,看看他是否有固定的营业场所,办公设备的软硬件配备,工作人员的多少,是否有营业执照、职业介绍许可证等相关的合法执照证件,还有把中介老板等人的电话记好。几个人一块有个照应,在工作之前把押金问题,工资问题都谈好,特别是押金的退回,工资的发放时间等。 其次,要熟悉相关就业政策,用人单位无权收取求职者抵押金、风险金等费用,兼职单位要求交纳押金时,一定要小心谨慎,不要上当。 最后,如果发生求职纠纷,要采取友好协商的方式解决,若上当受骗可到相关劳动部门进行投诉,也可以采取法律手段。 案例2:学生找兼职,一天被“忽悠”两次 这天,小兰起了个大早,和11名同学一起,跟着中介公司在学校的学生“代理”(一名大二女生),坐车到丁字桥参加公司面试。广告说明要招食品促销,报酬每天40至60元。没想到,到了公司,一名工作人员撂下一句“没有合适的工作”,就叫坐了一个多小时车的学生回去。好在还有另一个巧克力促销员的机会。小兰跟另外9名同学准时赶到另一“学生代理”指定地点。小兰和同学们一直等到12点,“学生代理”才出现。“是个女生,个子小小的,卷发。她说每人要先交30元中介费,交了就面试。面试不成功就退还”,在不愿丧失机会的心理下,小兰和9名同学交了钱。“代理”打了一个电话,商厦里出来一位姓王的女主管,自称分管该商厦的巧克力促销。“主管很漂亮,穿职业装,拿着公文夹,看起来是个领,讲普通话,很热情”,小兰和同学们打消了疑虑,觉得“她不可能是假的”。不过,小兰仍有疑惑:面试地点不在公司,竟然在商场大门口的顾客休息处,在众目睽睽下进行。当时,小兰心底宽慰自己:“这是考验。”小兰第一个接受面试,“主管”好像也特别照顾,问的问题最多,但也不过两三分钟。整个面试过程持续不到30分钟。小兰要求当场给出面试结果,主管以“伤自尊心”为由拒绝,并说21日前最后答复。小兰无奈地回了学校,心里隐隐约约觉得不踏实。果然,小兰当天下午就打不通“学生代理”的电话了。第二天,她和五六个交钱的同学再次赶到商厦

10个传销和变相传销典型案例

10个传销和变相传销典型案例 1、重庆查处诱骗学生参与传销和变相传销案件 2004年3月,重庆市工商、公安等部门发觉在查处的传销案件中,在校和毕业学生占有相当比例。据了解,去年10月以来,传销组织打着所谓“欧丽曼(香港)亚太有限公司”的幌子,在重庆市渝北区传销“欧丽曼”化妆品。通过调查,发觉他们以高额回报为诱饵邀人入伙,再通过同学之间、朋友之间、亲属之间进展下线,形成多层次传销网络。要紧集合在双龙湖街道、回兴街道、龙溪街道和双凤桥街道等地的民房内,生活条件十分窘迫。传销人员中,80%是在校或刚毕业的大学生,分不来自湖北、河南、江西、山东、云南、四川、河北等地院校。在传销组织的操纵下,有的明知上当受骗,却不得不按照“上线”的要求进展人员;有的明知违法,为挽回缺失,仍去骗自己的亲朋好友;有的为了生存,甚至铤而走险,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重庆市工商、公安等部门与渝北区委、区政府共同研究,采取有效措施,加大打击传销和变相传销活动的工作力度,并成立了渝北区集中整治传销和变相传销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工商、公安、教委、街道办事处、民政等部门联手开展行动。 按照举报,工商、公安执法人员一举捣毁了位于渝北区龙昌街的一个传销窝点,挽救出53名参与传销的湖北院校学生,并联系在渝的湖北省公安厅、教育厅工作组,将受骗学生护送返鄂。随后,渝北区打击传销专项行动全面展开。重庆市工商机关与市、区公安等部门联合行动,通过“发动群众、摸清情形;公布电话、扩大线索;集中力量、分头行动;发觉一

起、查处一起”等方式和开展拉网式清查。共捣毁传销窝点143个,审查涉嫌传销人员456人,抓获传销组织者5人,暂扣传销款38万余元。 2、山东泰安查处青青年被骗参与传销和变相传销案 2004年6月,山东省工商行政治理局接到国家工商行政治理总局批转的举报信后,迅速行动,一举查获了山东泰安的一个传销日本“爱博美娜”化妆品的非法组织。该组织以诱骗青青年为主,对其进行精神和暴力双重操纵,每骗到一个新成员,团伙头目就收掉其身上的手机、财物和身份证件,派人跟踪和监视,限制人身自由,反复“洗脑”灌输“成功”理念,然后扇动其加入或向家里骗钞票加入,逼迫其进展下线,连续诱骗朋友、同学加入。 具体做法是:每人须缴纳2900元购买一套所谓的“化妆品”,取得加入资格并可进展他人加入,每进展一个下线可得300元的“奖励”,除从直截了当进展的下线人员获得“奖励”外,还可从下线进展的人员获得间接“奖励”。在整个运作中,全然没有产品,实际上确实是“拉人头”诈骗,违反了国家《关于禁止传销经营活动的通知》(国发[1998]10号),属于传销和变相传销。 山东省工商行政治理机关与公安部门紧密配合,对该组织进行了严格打击,并主动挽救被骗的青青年。现已捣毁传销窝点2个,挽救被骗人员1 0余名,查获用于传销和变相传销的存折等一批物品,将5名传销骨干分子依法移送公安机关处理。目前,山东省工商、公安机关进一步深挖线索,抓捕头目,扩大战果,强化宣传教育工作,努力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大学生被骗死亡案件详解

2016年8月19日,小玉接到了陌生电话,对方称有一笔2600元的助学金要发放给她。因前一天也曾接到教育部门发放助学金的通知,她并未怀疑电话的真伪。按对方要求,她将准备交学费的9900元打入了对方提供的账号……发现被骗后,小玉十分难过,当晚和父亲去派出所报案。可在回家路上,她突然晕厥,虽经医院全力抢救,仍因心脏骤停而不幸于21日离世。 2016年8月23日凌晨,来自临沭县的大二学生宋振宁也在遭遇电信诈骗后,心脏骤停,不幸离世! 亲属称,宋振宁在去世前接到诈骗电话,并被骗去数额不等的现金,其父母因伤心过度住进医院。 据悉,8月18日,宋振宁接到一个来自济南的陌生电话,对方称自己是公安局的,并对宋振宁说他的银行卡号被人购买珠宝透支了六万多元。由于对方说出了他的银行卡和身份信息,他便相信了,最终受骗。 2016年8月19日,广东准大学生蔡淑研收到一条短信说她中奖16万元,让她先汇3000元过去,蔡淑研汇完后,对方又让她汇了3000元,说如果蔡淑研不汇钱过去,就要交违约金5万元,随后蔡淑研又给对方汇了3800元。 蔡淑研的母亲告诉记者,8月29日晚他们发现联系不到女儿,电话也不接,短信也不回,但当时还不知道女儿已经去世,直到8月30日他们才知道孩子已经自杀。 临死前,蔡淑研给弟弟发了最后的遗言,让弟弟不要相信那些说你中奖的短信和电话,遗言中说,“我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不要重蹈你姐姐我的重蹈覆辙,要好好照顾自己,好好工作。看完这条说说就把它删了吧! 蔡淑妍的家属告诉新快报记者,蔡淑妍在离家后,她的弟弟看到了蔡淑妍留下的一条QQ 说说,蔡淑妍在QQ中说:“老弟,当你看到这条说说的时候,我应该已经自杀了,自杀的原因就是因为自己太蠢了,相信了短信诈骗,被骗光了老妈给我的一万多元钱,很蠢对吧?我也觉得自己很蠢,可是错误已经造成,无法解决,我害怕被骂,害怕因为这样造成我不能去读大学,真的很害怕,有了希望,然后绝望,这种感觉真糟糕,我真的承受不了,只能以这种方式来结束我的生命,来躲避责骂,我很懦弱对吧!

大学生消费受骗案例及分析

大学生消费被骗案例 典型案例一:蔡某某高校土木系06级学生 某个下午,一名30多岁的陌生男子闯进宿舍,拿着一本很精致的笔记本说:“同学,这本笔记本我两块钱卖给你,你四块钱能把它推销出去吗?”我接过笔记本看了看,质量还不错,那个人看我对他的“诱饵”感兴趣,就边说边打开他那装的鼓鼓的书包,“你们看,我这里还有水笔、钢笔、笔芯、雨伞——全是名牌,一律三块钱!”见我对这些东西爱不释手,他趁热打铁:“想你们大学生在学校也不容易,我以低价格卖给你们,你们在学校卖的时候价格可以高一点,我这一包东西可以让你们最少挣到三四百块钱!”面对眼前利润的诱惑,加上很早就羡慕那些靠自己赚钱上大学的人,所以整个宿舍成员达成一致,共同出资,用400块钱买下了这些东西。可当推销员走后不久,就发现:一盒200支的笔芯只有七八十支,还都是那些被用胶带粘在盒壁上的;水笔,也只有外面的一层,里面夹的全是硬纸,打他留的电话号码却是空号。 典型案例二:张某某高校软件学院06级学生 最近在淘宝上选中一双安踏鞋,准备买下来,后来无意

间又在另一个网站上看到了同样的一双鞋,但价钱却便宜一半,不禁心动,就从这个网站上买了下来,可过两天寄来的一双鞋居然是个冒牌货,穿了两次就扔了。 典型案例三:大连理工大学广播电视新闻专业的学生张洋无意中在淘宝网上看见一则广告,“联想品牌机超低价仅售2000元。”这让早就想买一台电脑的他高兴极了,同样配置的电脑市场价是1.4万元。惊喜之余他立刻拨打了网站的电话。卖主刘健称,公司总部设在南京,如果诚心购买,可送货上门,但前提是先预交1000元订金。张洋说,他原以为交些订金是很正常的事,就立即把钱汇了过去。次日,一位自称是送货的杨经理给张洋打来电话,称他已经从公司总部送货到了大连,要求张洋到指定银行交完另一半货款后拿着存单直接到长江路某地点拿货。此时,张洋要求先见面看看电脑再当面付款拿货,但杨经理称,这是公司的规矩,他没有权利直接让买家见货。张洋到建设银行支付了另外1000元钱的货款。 典型案例四:大学毕业生小刘在郑州北环一家电器贸易公司面试通过后,被要求交360元服装费,然后才能签合同、培训,再开始工作。交费后,她同该公司签了劳动合同,上面还特别注明:如因个人原因辞职或自动离职,公司不予

传销给大学生带来的危害

传销的资料 一、什么是传销? 根据第444号国务院令,公布的《禁止传销条例》中定义了什么是传销: 传销是指组织者或者经营者发展人员,通过对被发展人员以其直接或者间接发展的人员数量或者销售业绩为依据计算和给付报酬,或者要求被发展人员以交纳一定费用为条件取得加入资格等方式牟取非法利益,扰乱经济秩序,影响社会稳定的行为。通俗的理解,传销就是用劣质的货以次充好或干脆是无虚有的什么货让你购买,当你购买后就上当了,甚至会让你血本无归乃至失去最基本的生活费用,为了摆脱这种生活状况你必须想法设法用你手里的所谓的“货”去引诱另外一个人购买,就这样,这件劣质的或跟本不存在的货就以一个很高的价位从一个人手里传到另一个人手里,一个传一个,所以才叫传销。同时由于你很难取得一个陌生人的信任并让他去购买你的东西,你的下一个目标很可能是你的亲戚朋友,这样做的时候你就极大地伤害你的亲戚和朋友,可谓害人至深了,传销之令人痛恨可想而知。 二、实质 传销作为危害个体和社会的一种有组织带黑社会性质的违法犯罪活动,传销的实质就是: 通过欺骗等手段有组织地获得非法利益,它的核心环节是下线,因此也有人把传销界定为多层次的直销,但与当下的直销、代销、转销等有明显的区别,其危害性是显而易见的。 三、什么是传销行为? 下列行为,属于传销行为: (一)组织者或者经营者通过发展人员,要求被发展人员发展其他人员加入,对发展的人员以其直接或者间接滚动发展的人员数量为依据计算和给付报酬(包括物质奖励和其他经济利益,下同),牟取非法利益的;

(二)组织者或者经营者通过发展人员,要求被发展人员交纳费用或者以认购商品等方式变相交纳费用,取得加入或者发展其他人员加入的资格,牟取非法利益的; (三)组织者或者经营者通过发展人员,要求被发展人员发展其他人员加入,形成上下线关系,并以下线的销售业绩为依据计算和给付上线报酬,牟取非法利益的。 四、传销的组织形式 传销组织一般都以“介绍生意”、“介绍工作”或“招聘”的名义,谎称可以获得高额回报,进行拉人头发展下线,利用亲属、朋友、同学、战友等各种关系,通过打电话、写信或者在互联网上发布信息等手段,将人员骗往异地。他们许诺发展人员数量越多,获得的报酬越多,采取利诱甚至威逼、暴力等手段,对参与人员进行人身控制和精神控制。传销组织者、策划者和骨干分子在短时间内可以非法获取大量财物,大多数参加者常常血本无归,甚至倾家荡产。参与传销引发的夫妻反目、父子失和甚至家破人亡的惨剧时有发生。传销方式在世界各地都较为流行,传销企业因此获取大量货物的差额利润,但并非佣金。正因为传销的巨大商业利润,趋使有些不法商人利用传销的方式开展非法传销,将正当传销演变为“网络连锁”等非法形式,变相聚敛财富、欺诈群众,从而连 锁引发非法传销人追求财产为核心的各类型犯罪。“拉人头”式传销活动以高额回报为诱饵,以欺骗、威胁手段滚动式发展人员,骗取“入门费”。传销组织者对传销人员实施“家长式”管理,进行人身控制,并对其宣扬、灌输“暴富”理论,进而达到精神控制目的,使参与者痴迷其中、不能自拔。传销团伙组织严密,活动隐蔽。上线与下线一般实行单线联系。参与传销的绝大多数为外地人,几乎涵盖全国所有省份,年龄大多在16—25岁之间;人员多为农民、外来打工者,还有学生、工人、退伍军人等。传销人员处于与外界隔绝的封闭状态,环境恶劣、生活条件极差,一旦发现赚钱无望,极易走上犯罪的道路。整个传销网络完全依靠下线人员交纳的入门费维系运作,传销人员的报酬取决于发展人员的多少,因此,“拉人头”传销极易滚雪球般迅速膨胀。传销活动的隐蔽性、欺骗性、流动性和群体性,以及它独有的营销方式和组织形式,使之极易演变为有组织的社会犯罪,产生更为可怕的杀伤力。

在校大学生被骗加入传销组织的案例分析

在校大学生被骗加入传销组织的案例分析 近几年,一度沉寂的传销向学校渗透发展。大学生具有一定的知识和能力,但是欠缺社会经验和自我保护意识,容易被非法传销组织宣传和煽动,这就绐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学校管理带来了诸多问题。以下为我在工作中的遇到的学生参与传销工作案例。 一、案例介绍 张某某,男,21岁,为计算机控制技术06级的学生。张某某性格外向,和同学关系处理的不错。由于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大爆发,给身为2009届应届毕业生的张某某带来了巨大的就业压力,而且由于张某某家在农村,经济条件较差,在校3年学习期间有2年靠国家助学贷款完成学业,因此该生急于寻找理想的工作,在2009年4月份即将毕业前被其高中同学以介绍高薪工作为名拉入传销组织,骗至三门峡一传销窝点洗脑,在被传销组织灌输一夜暴富的思想后,开始深陷其中不可自拔。 二、解决方案 我作为毕业班的辅导员,在学生请假离校找工作前就已经建立了完善的学生联系体制,通过定期的电话联系了解毕业班学生的工作动态。而在与张某某的联系过程中发现了一些反常现象,其手机经常无法接通,好不容易联系上后询问该生当前的工作状况,该生支支吾吾,不能说明其工作地点和工作单位。随后我便与其家长联系,了解该生的情况发现该生已经长时间不与家长联系,而且在春节过后返校前谎

称要偿还贷款,跟家长索要了8800元。但是该生并未向我提出还款申请,且之前的种种反常迹象让我觉得不对劲。经过与张某某同班同学的联系,以及与该生家长的沟通,通过电话、QQ等方式最终确定该生被其高中同学骗至三门峡参与传销组织。随后我陪同该生家长到三门峡市报案,与公安机关一起几经辗转找到张某某所在的传销窝点将其解救出来,并带回学校。返校后,经过我与该生的多次沟通和耐心开导,张某某清楚的认识到传销的危害,以及自己所范的错误,并作出深刻的检讨,从而端正了心态,在毕业前顺利找到工作,并与2011年考上家乡所在地的公务员。 三、案例分析与启示 (一)案例分析 通过与张某某的深入谈话,该生也知道传销是骗人的,但是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使得身为2009届毕业生的张某某深感就业压力空前加大,急于找到一份待遇好的工作以实现所谓的人生抱负,并偿还在校期间申请的助学贷款。该生之所以被骗,我认为主要是以下原因在起作用:首先,该生接触社会面较狭窄,涉世未深,思想单纯,容易轻信他人,缺乏社会经验、识别陷阱的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对传销组织的欺骗性、隐秘性和危害性认识不够,这次受骗就是因为经不起同学的蛊惑而上当受骗;其次,由于该生家庭比较困难,渴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快速致富,尽快使家庭脱贫。这种急功近利心理导致他对传销鼓吹的一夜暴富的神话具有浓厚的兴趣,把传销当成了实现理想的阶梯,难以抵御所谓的高薪引诱和一些不切实际的“糖衣炮弹”

常见的大学生求职陷阱案例分析

常见的大学生求职陷阱案例分析 所谓考察有猫腻,人人需小心 【前言】有些单位以招聘为名,在收集求职者资料和组织的面试过程中,要求求职者提供成果展示,并以此窃取求职者劳动成果。由于应聘者维权意识不强,维权依据往往不足,此类无偿占有求职者劳动成果的情况时有发生。提醒广大求职者,应聘时要有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注意保护个人研究成果成果,将自己的工作成果向面试单位展示固然重要,但要学会有所保留,以免被别有用心的用人单位利用而造成损失。 案例: 某软件公司招聘一些程序员、美工等岗位,公司经营状况良好,工作环境整洁,招聘流程正常,岗位提供的薪酬符合市场价位,一切看似都在常理。应届毕业生小张,初试合格后进入笔试阶段。笔试内容:上机编写一段程序,使用规定的编程语言,时间不限,可以上网查询相关资料,但不能相互交流,只要能完成目标。一个教室里,八个求职者,每个人的试题不同,几个年轻人无意中发现,看似八段程序,其实恰巧能合整合成一个项目……结果可想而知,八人无一被该公司录用。

专家提醒: 现在正值应届生求职旺季,求职者和用人单位都在擦亮眼睛挑选自己中意的另一方。然而,就在纷至沓来的各种招聘会上,有些用人单位却以招聘为幌子,收取简历、组织面试,窃取着应聘者殚精竭虑做出的一份份计划书、策划创意和科研成果。求职者丢了无形资产--思路,却没得到工作,而用人单位却乐得吃上一顿营养丰富的“午餐”. 类似遭遇“智力陷阱”,也就是劳动成果被招聘方以招聘为由而窃取的情况最近屡见报端。专家指出,“智力陷阱”是指以招聘为名无偿占有应聘者程序设计、广告设计、策划方案、文章翻译等创意,甚至知识产权。这种堂而皇之地占有他人的劳动成果,性质极为恶劣。 专家提醒求职者,在不能判断招聘单位真实意图,又想取得工作的情况下,需要对自己的劳动成果进行保护。主要方式有: 1、提交策划案等劳动成果时要准备两份,一份提交,一份自己留存,在留存份上要求招聘单位签字确认,以便将来能够证明劳动成果内容。

大学生受骗案例及分析

大学生受骗案例及分析 在二十一世纪文明社会,高校学生上当受骗的事例却屡见不鲜,受骗率呈持续上升趋势。高校学生受骗不但给自己造成了物质损失,也带来了极大的精神伤害。高校诈骗手段是多种多样的,受骗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为了保护我们大学生自己的人身财产安全,针对不同类型的诈骗案件进行分析,从而提出一些行之有效的防骗措施。 兼职被骗 时下,不少大学生在课余时间或暑寒期时间打工,亦或是做兼职,在此过程中,常常遭遇许多陷阱。在此编者温情提示:大学生应有一定的自我保护意识,遇到侵权行为时应及时投诉,注意维权保护自己,切莫让不法中介或是骗人黑公司得逞。 典型案例一:吴爱岚湖南师范大学树达学院文法系学生 今年11月10号,吴某(大二学生)在赶集网上看到家教信息,中午被对方“家长”约到一家高级酒店吃中饭,说是见一面再商量其他事宜。吴某信了,并按时赶到了一家指定

的酒店。期间,对方点了很多菜之后,借口有事然后中途离开,顺手“牵走了”几条名烟,留下吴某一人坐在那里……结果报了警。 典型案例二:尹杰某高校电子系07级学生 今年放暑假前看到校园里贴着的招聘启事就报了名,随同其他同学一起去了北京。到达目的地后,事先说好的接送车辆没有出现,就滞留在候车室里,许久之后,终于等来了那个公司的人。他说的待遇和招聘启示上说的几乎是天壤之别:工资低至最低标准以下,待遇,提成,奖金,休息日没有,并且身体素质要求也相当高,最后说:“来这里打工的人员已经趋于饱和,现在不同意这些条件,你们在这里就没有着落了,可能就无法生存下去。”由于不堪忍受如此苛刻的条件,万般无奈之下,只得赶快买了张车票仓皇逃离了令人向往的北京…… 典型案例三:刘新铎某高校土木系06级学生 3月,3人(他和另外两名同学)根据枣林街旁一招工启事上所标明的地址去应聘,然而却找不到招聘者,无奈,又打启事上的电话,在联系人的指引下,找到了联系人的办

大学生中上当受骗的个案研究

大学生中上当受骗的个案研究 意义 自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经济迅猛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上升,但同时随着改革开放进入深水区,社会转型不断深入,在机遇与挑战共存的世界里,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花样翻新的诈骗等侵害人身财产安全的不法行为,以期不劳而获,一夜暴富。这一情况,在大学生周围尤其明显,大学生成了这些危险因素集中侵害的对象,上当受骗的案例屡见不鲜,面对无数“血”一般的教训,我们小组在思修老师的指导下调查研究了“大学生上当受骗现象的原因及应对办法”以期提高大学生个人安全意识,能够“火眼金睛”辨别在身边潜伏的侵害人身财产安全的危险因素,安全顺利的度过这段人生过渡期。 个案举例 经过多方收集材料考证,我们可以将侵害大学生人身财产安全的犯罪行为分类为:危害国家安全、危害人身安全、危害财产安全三类。其中危害国家安全主要涉及传教,间谍等,利用大学生大多刚刚成年,尚未踏入社会,世界观人生观体系尚未建立完整,错误诱导大学生的思维处事方式以达到不同的目的。危害人身安全的常见案件为传销组织,黑社会等胁迫大学生从事不法行为。而在我们周围最常见的要数危害大学生财产安全的诈骗案件,不法分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大学生财物,严重侵害了大学生的个人利益及合法权益,并对大学生自身心理造成了不可磨灭的不良影响,而此负面影响甚至可能导致大学生树立不完整,不可取的人生观世界观,引发恶性循环。 针对这类案件,骗子完全不使用暴力,而是在一派平静甚至“愉快”的气氛下进行诈骗,加

之大学生通常防范意识较差,极易羊入虎口,个人财产成为骗子的囊中物。面对许多大学生诈骗案件,我们要郑重严肃的问问:是什么让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学生们屡屡折戟沉沙在骗子花言巧语甚至是并不高明的欺骗手段上,大学生又该怎样去保护自己,免受上当受骗之危害呢? 2003年11月15日下午6时50分,某校法律与行政学院一男学生在校区农行门口被两名女子骗取了400元现金和一部手机。该男生在农行遇到两名年轻女子(学生模样),其中一人自称姓谭,是上海某重点大学学生,来北师大找朋友,一直联系不上。自己的三星手机(假货,能开机)没电了,当时急需联系在深圳出差的父亲,所以要借该名男生的手机一用,并交出手上的三星手机作为抵押。三人交谈了约一个小时,在取得该名男学生初步信任后,两名女子又提出了借400元旅费的要求,承诺与朋友取得联系之后即便归还。该名男学生信以为真,把钱交给她们还亲自送她们上公交车。 原因分析 1、阅历不足,辨人不清。 大学生社会阅历不足,经验欠缺,识人辨人能力不强,思想单纯天真,往往感情用事。在诈骗者或可怜,或可爱,或急需帮助的伪装下,大学生由于心地善良,富有关爱心、同情心,乐于助人,往往以诚相待,恨不得把心窝子掏出来给人家,甚至有种相见恨晚、生遇知音的感觉,殊不知“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结果中了诈骗者的圈套。从案例中我们不难看出,受骗人与对方交谈约一小时,便信任对方,当做朋友看待,受骗人秉着“助人为乐”的原则,将自己的手机借与陌生人,而对诈骗者所捏造的理由未有任何异议,也没有做出询问及试探,并在对方“真诚”的拿手机抵押时,彻底为其“真诚”所打动,凭着对方也有“贵

大学生就业骗局案例(转)

大学生就业骗局案例 寒假即将开始,2008年大学毕业生找工作暂告一段落,在前一段的招聘高潮中,有不少人找到了工作,也有不少同学受过骗。骗子手段层出不穷,让人防不胜防。下面是几位受骗毕业生的经历,希望正在找工作的大学生借前车之鉴,谨防受骗。 押金陷阱 案例一: 长春市某大学计算机专业学生张某从10月中旬起已投出了60多份简历,均石沉大海。 11月20日,张同学打开自己的邮箱,发现了一封来自广东省粤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的回信,信的大概意思是:企业看到她的个人简历之后十分满意,已决定录用她,并为她建立了个人档案,2006年毕业之后,即可到该公司上班,工资待遇每月3000元。为了避免张同学进行多项选择,公司决定先向她收取200元的抵押金,并附上了公司的账号。 “当时我真的太高兴了,就像看到了曙光,我一直就想到南方发展。看到要求交抵押金时,我确实犹豫了,但是转念又一想,不能因为200元钱而失去这么好的机会啊,所以第二天我就把钱汇过去了。当我在23日打那个公司的电话询问钱是否到账时,发现所有的电话不是关机就是占线,直到现在,我也没有联系到这家公司。”张同学说。 案例二: 江西省南昌市某高校学生小刘在日前看到一则招聘兼职办事员的广告,便按照广告上的信息来到了人才交流中介广场,并缴纳了30元的报名费。在经过了一家科技公司所谓的“面试”后,又向中介缴纳了200元的中介费。与该科技公司签订合同时,对方称必须要交300 元的押金,否则就不签合同。接下来的3天“锻炼期”内,招聘单位让他每天走访30家化妆品店,统计近10类资料,并提交工作报表、不少于1000字的工作记录。小刘觉得自己无法完成,提出要中止合同,用人单位即以违约为由,扣下了300元押金。 类似的问题不止出现在小刘一个人身上,记者在调查时发现,不少大学生都有在应聘时遭遇陷阱的经历。一些单位利用大学应届毕业生把个人资料公开于各大招聘网站上的做法,主动致电求职人称其已被选中,待大学生上门面试时才发现该公司承诺的“理财专员”、“营销助理”,其实只是一些无任何权益保障收入、全靠推销提成的“保险推销员”、“服装售货员”。一些大学生在用人单位起早贪黑地干了近一个月后才被告知,虽干得不错,但专业知

关于学生诈骗案例

案例

案例 一、案例 H,男,来自鹤壁市某村,家里条件较差,为人老实忠厚,喜欢乐于助人,学习成绩较好,在入学第一次奖助学金评定是入选。在2010年11月中下旬的一天,他接到家人的电话,说让有位自称是河南省管发放奖助学金的人,让他向某行进行汇款800元,还留有地址和电话。该生得到消息后便拨打了该电话,便与对方交谈,在交谈中对方便让学生进行了汇款。之后,学生感觉不对便查询了该电话,发现是外地的电话,在打过去后便无人接听。当我得知消息后,第一时间便与派出所的民警进行了联系。 二、解决方案 针对本案例的发生原因,我提出了一下解决方案: 1、事情发生后,我立即找来了这位同学了解了详细情况,并及时与龙子湖派出所取得联系,时刻关注案件的进展情况。 2、对这位同学进行了安全教育,在谈话过程中,我了解到这位同学的家里父母文化水平较低,本人没有一点社会成长的经验,思想及其单纯,这也是事情发生的重要原因。 三、案例分析 本案例属于大学生上当受骗,这看似偶然的事件,实际上有它的必然性,为什么大学生群体容易上当受骗,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在高校社会化的进程中,不法分子将诈骗的黑手频频伸进校

园里,这是大学被骗的主要原因,诈骗分子惯用的伎俩是假冒身份,直接骗钱。此外,他们常常投其所好,引诱上钩;以交友为名,骗钱骗色;以招聘为名,设置骗局;等等。 2、大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较差,这是骗局发生重要原因。调查表明:有人只要以一副老乡的面孔出现,就能向陌生的大学生“借”来现金;有人只要以一个请家教的借口,就能在校园里将一名女大学生骗走。这些国家未来的栋梁之材,有的思想单纯,防范意识不强;有的贪图虚荣,遇事不够理智;有的交友不慎,警惕性不高。 3、此外,高校在对学生的个体防范教育上是一个薄弱环节,随着学生数量的不断增加,学生工人员的工作量越来越大,安全教育只是在开班会的时候强调一下,缺乏生动案例的现身说法,多数高校都很难开展防范技能的专门教育,同时学生对安全教育不够重视,只有事情发生了,才意识到严重性。 四、经验与启示 新时期的大学生普遍缺乏安全防范意识,忽视自卫技能的学习和训练,是他们成为不法分子侵害对象和灾害事故伤害对象的根本原因。安全防范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保护神,大学生只要有效地提高自己的安全防范能力,就可以防止案件的发生,避免灾害的出现,就能够为自己的成长创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作为学生工作人员,要

让大学生远离传销的陷阱

让大学生远离传销的陷阱 烟台南山学院(265713) 刘云飞 摘要:从近几年披露的传销案例来看,当前参与传销组织的大学生越来越多。高学历、高智商的大学生为什么会成为非法传销的俘虏,进而成为非法传销的参与者?本文主要阐述了大学生为什么会被骗入传销组织,揭示了传销组织定义,以及它和合法直销的区别及其骗人的方法和手段,让大学生远离传销这个经济邪教。 关键词:大学生传销 2004年6月重庆破获了一起非法传销案,参与这起案件的有来自全国十几所高校的2000多名大学生。2006年9月山东聊城警方破获了自1998年以来全国最大“蝶贝蕾”传销案,涉及传销人员50多万,其中有20%的头目是大学生,更令人吃惊的是该传销组织的核心管理软件是一位具有博士后学历的从某为传销组织设计。现代的大学生已经成为传销组织重点拉拢的对象。高学历、高智商的大学生为什么会成为非法传销的俘虏,进而成为非法传销的参与者?这个问题令人费解。 一、非法传销的定义及它与直销的区别 多层次传销起源于美国(英文名称multi-level marketing或者direct marketing),它是一种由生产商经过销售员直接把产品介绍销售给消费者的无店铺商业零售模式。传销自80年代末进入中国,发展迅速且混乱。十年间,金字塔式销售,老鼠会诈骗泛滥成灾,成千上万人受害上当。1998年4月21日,中国政府颁布法令,全面禁止传销业。7月份批准10家规模大实力强的正规传销公司转型如:安丽,雅芳,完美等等。为了与传统的非法传销相区别把合法的传销改名为直销。2005年9月1日公布的《禁止传销条例》对传销进行了明确的定义:组织者或经营者通过发展人员,要求被发展人员发展其他人员加入,对发展的人员以直接或者间接滚动发展人员的数量为依据,计算和给付报酬,包括物质和其他利益的。组织者或经营者通过发展人员,要求被发展人员缴纳费用、或者以购买商品等方式变相缴纳费用,取得加入或者发展其他人员加入的资格,牟取非法利益的。 我们怎样把它与合法的直销区别开来呢?因为传销和直销出自同一家族,血缘相近,结构相似,采用同一方法扩大销售组织,比较相似,因而一般人难以区别。如果要简单来判断非法传销与直销的区别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传销这个模式里头,在这个渠道里头,没有一个可以实质的作为消费的产品在流通。第二条非法传销以直接或者间接发展人员的数量为依据,计算和给付报酬,包括物质和其他利益的,而不是以销售产品的价值来计酬。第三条传销一般收取高额的入会费(直销的入门费用较低一般也就几百元,传销的入门费一般几千元)。第四条如果你想退出,直销一般都可以轻松地退货,而传销对于退货设置了极其苛刻的条件,不允许退货。第五条传销组织往往采取异地拉人,集中居住在比较偏僻封闭地方,授课开会,大都限制人身自由。 二、传销的危害性 1. 在经济学层面上,传销以欺骗为直接手段,出售人与人之间的信任资源。参与者一旦发现自己被骗,解脱的方式就是发展下线,骗别人。一个庞大的骗子网络建立起来。假如传销无限制发展下去,社会上人与人的信任资源将无限流失,终究会动摇市场经济赖以发展的基础。 2. 在社会学意义上,瓦解社会基本单元———家庭,动摇社会稳定的基础。传销活动参与者多有相同的经历,就是被亲戚朋友以介绍工作为名,骗到外省市。参与人员中,多是弱势群体。最后结果往往许多人妻离子散,家破人亡,有的因“洗脑”过分投入,精神接近崩溃边缘。

大学生创业案例分析.

大学生创业案例分析 大学生就业形势紧张,自主创业成为很多毕业生的选择,国家也出台了很多政策予以鼓励。但是大学生社会经验不足,所以在创业前还是先就业,学习一些社会经验比较好。同时在创业之前应多学习合同法、公司法、产品质量法等有关法律。在利益受到侵犯时以法律为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面对生活压力,你应该怎么选择。机会靠自己争取,别怕苦、别怕累、别怕碰壁、别怕失败,要自信、要坚持。放弃休息、放弃舒服、放弃单一的理论,用实际的行动、用自己的双手、用自己的创新改变一为的传统,掘取属于你的第一桶金。 成功案例 陈生毕业于北京大学,十多年前放弃了自己在政府中让人羡慕的公务员职务毅然下海,倒腾过白酒和房地产,打造了“天地壹号”苹果醋, 在悄悄进入养猪行业后,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在广州开设了近100家猪肉连锁店,营业额达到2个亿,被人称为广州千万富翁级的“猪肉大王”。 实际上,之所以能在养猪行业里很短时间就能取得骄人成绩,成为拥有数千名员工的集团的董事长,还在于陈生此前就经历的几次创业的“实战经验”:陈生卖过菜,卖过白酒,卖过房子,卖过饮料。这使得陈生有着这样的独到的见解:很多事情不是具备条件、做好了调查才去做就能做好,而是在条件不充分的时候就要开始做,这样才能抓住机会。 虽然走的还是“公司+农户合作”的路子,但针对学生、部队等不同人群,却能够选择不同的农户,提出不同的饲养要求,比如,为部队定制的猪可肥一点,学生吃的可瘦一点,为精英人士定制的肉猪,据传每天吃中草药甚至冬虫夏草,使公司的生猪产品质量与普通猪肉“和而不同”。在这样的“精细化营销”战略下,陈生终于在很短的时间内叫响了“壹号土猪”品牌,成为广州知名的“猪肉大王”。 失败案例一

大学生犯罪案例及心理分析

案例1: 9名从事传销大学生打死不听话新人后抛尸珠江行凶的9人都是大学生,他们被师兄师姐骗进传销窝,从不情愿到“成长”为骨干,还将一名“不听话”的新人殴打致死……昨天, 9人在牛山法庭过堂25岁的计算机系大学生吴某亮本应有个大好前程,然而一切都随着他被骗进传销组织“杏花村”而改变了——他最终认同了传销的歪曲的价值观,成为传销骨干。和他有着类似经历的,还有其他8名大学生。24岁的大学生刘某智被骗进“杏花村”,由于“不听话”,吴某亮等上述9人商议后决定“送人”——他们殴打刘某智,威逼其交纳3800元的“加盟费”,直到将其殴打致死,然后将其尸体抛入珠江。 去年1月-6月,吴某亮等9人先后归案,吴某亮是因为忍受不了良心的折磨而选择了自首。 昨天,吴某亮等9名大学生嫌犯涉嫌故意伤害和组织、领导传销活动一案在(东莞)牛山法庭开庭审理,他们对所犯罪行供认不讳,案件将择日宣判。 庭审 9名被告都是大专以上学历 昨日上午,吴某亮、刘某星等9人涉嫌故意伤害和组织、领导传销活动一案在牛山法庭开庭审理。根据检察院起诉书,吴某亮等人都是一个名叫“杏花村”的传销组织的领导级人物,其中刘某星职务最高,是“片长”,负责管理几个不同的“家庭”,他有调动人员和动用钱物的权利。汪某周职务最低,是“家长”,负责管理“杏花村”这个家庭。

根据庭审情况,吴某亮等9人都是80后,都具有大专以上的学历,他们大多是刚走上社会的毕业生,成员之间多为同学、校友和师兄、师妹的关系。9名被告中,何某芬和牟某鑫是同学关系,何某芬以网络营销为由,将牟某鑫骗到传销窝点,吴某亮也是被同班同学骗来传销的。 吴某亮等人思路非常清晰,说话很有文采,吴某亮在接受采访时出口成章:“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一个人很难面对自己的错误”。 引子: 大塘头东街6号704房 “杏花村”是一个传销窝点的名字,位于东城区大塘头东街6号704房。为了防止被骗来的新人逃脱,同时也为了规避警方的侦查,“杏花村”实行封闭式管理。十几个人组成一个“家庭”,吃住在一起,手机统一上交,定时发放向家里人“报平安”。 “杏花村”名义上经营的产品是“瑞士金表”,其中很多成员都是以找工作为名被骗来的大学生,大学生吴某亮和牟某鑫就是这样被自己的师兄、师姐骗来的。原本他们也是百般不情愿,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都成了传销骨干。 据警方查明,自2006年起,吴某亮、杨某坤、刘某星、曲某江、牟某鑫、于某山、焦某波、何某芬、汪某周9人先后来到“杏花村”。截至案发时,刘某星、于某山、何某芬、牟某鑫都已经达到了B级经理,吴某亮、杨某坤、曲某江、焦某波均已达C级大主任。其中,刘某星职务最高是“片长”,汪某武是杏花村的“家长”。 第一幕:新人“不听话”

传销案例采访

传销案例采访 采访对象: 举报大学生李振祥 举报大学生朱小波 受骗大学生林萍 受骗大学生邓佑喜 传销参与者 《楚天都市报》记者陈世昌 犯罪嫌疑人秦永军 犯罪嫌疑人辛俊涛 犯罪嫌疑人赵晓民 湖北省公安厅经侦总队处长武列超 重庆市工商局渝北区分局公平交易科科长江洪 重庆市公安局渝北区分局经侦支队支队长陈德林 重庆市公安局渝北区分局经侦支队王波 重庆市公安局渝北区分局经侦支队韩光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研究所研究员冯雷 演播室:传销,这种被我国政府明令禁止的非法经营活动,早已不是什么新闻。然而,一向被人们视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却与传销、老鼠会这样的非法活动发生了联系。2004年3月,重庆、湖北警方破获全国最大的大学生传销案,解救大学生2000多人。对这起案子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做过批示。那么,为什么如此众多的大学生会身陷传销泥潭?参与传销的大学生到底怀着怎样的心态?《新闻调查》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同期声(现场):我来自湖南,名叫陈新。记得鲁迅先生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大家伙记住这句话。下面请我的家人闪亮登场。 传销人员:各位朋友,大家晚上好。 传销人员:非常好。 传销人员:我来自江苏宿豫,名字叫张磊,祝大家早日成功。 传销人员:亲爱的朋友,晚上好。 传销人员:非常好。 传销人员:我来自江苏沭阳,名字叫孙志雷,我祝大家早日登上成功的顶峰。 解说:这是《新闻调查》曾经报道过的传销人员进行培训的情况。前不久,在重庆警方摧毁的一个传销网络中,参与传销的人员超过2000人,他们当中的绝大多数是来自全国十几个省区的大学生。 长江:这一共有多少窝点? 韩光:一共有一百三十多个窝点。 长江:就在这个渝北区啊? 韩光:对,就在这两路镇。 解说:2004年6月,记者来到曾经大量聚集传销大学生的重庆市渝北区,在办案民警的陪同下,寻访当时的传销窝点。

大学生创业成功案例及分析

大学生创业成功案例及分析 案例一 陈生毕业于北京大学,十多年前放弃了自己在政府中让人羡慕的公务员职务毅然下海,倒腾过白酒和房地产,打造了“天地壹号”苹果醋,在悄悄进入养猪行业后,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在广州开设了近100家猪肉连锁店,营业额达到2个亿,被人称为广州千万富翁级的“猪肉大王”。 不完全统计数字显示,目前我国大学生创业成功率则只有2%~3%,有97%~98%的大学生创业失败,专业人士分析,缺乏相关的创业教育和实战经验、缺乏“第一桶金”等都是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然而,对于成功创业的大学生来说极为重要的实战经验及“第一桶金”都是“天上掉下来的”吗?为什么陈生也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进入养猪行业,就能在广州开设近100家猪肉连锁店,营业额达到2个亿?这个问题,的确值得好好追问。 实际上,之所以能在养猪行业里很短时间就能取得骄人成绩,成为拥有数千名员工的集团的董事长,还在于陈生此前就经历的几次创业的“实战经验”:陈生卖过菜,卖过白酒,卖过房子,卖过饮料。这使得陈生有着这样的独到的见解:很多事情不是具备条件、做好了调查才去做就能做好,而是在条件不充分的时候就要开始做,这样才能抓住机会。 然而,“条件不充分”时到底怎么才能“抓住机会”呢?我们来看一下陈生的做法:他卖白酒时,根本没有能力投资数千万设立厂房,可是他直接从农户那里收购散装米酒,不需要在固定设施上投入一分钱便可以通过广大的农民帮他生产,产能却可以达到投资5000万的工厂的数倍。此后,他才利用积累起来的资金开始租用厂房和设施,打造自己的品牌。迅速的进入和占领市场,让他在白酒市场上打了个漂亮仗。而当许多人“跟风”学习一位到南方视察的国家领导人用陈醋兑雪碧当饮料的饮食方法时,善于“抓住机会”的陈生想到了如何将这种饮料生产出来。经过多次尝试,著名的“天地壹号”苹果醋就此诞生。 当然,资金积累到一定程度时,陈生成功的秘诀更让人难忘: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年代,无数企业“抓破脑袋”寻求发展良机,在这样的情况下,只有技高一筹者才能够取得成功。而一些企业运用精细化营销,就是一种技高一筹的做法。于是,从传统的中国猪肉行业里,陈生分析到了其中的巨大商机,因为中国每年的猪肉消费约500亿公斤,按每公斤20元算,年销售额就高达上万亿。而与其他行业相比,猪肉这个行业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整合,基本上没有形成像样的产业化,竞争不强,档次不高,机会很多。更重要的是,进入这一行业的陈生,机智地率先推出了绿色环保猪肉“壹号土猪”,开始经营自己的品牌猪肉。 虽然走的还是“公司+农户合作”的路子,但针对学生、部队等不同人群,却能够选择不同的农户,提出不同的饲养要求,比如,为部队定制的猪可肥一点,学生吃的可瘦一点,为精英人士定制的肉猪,据传每天吃中草药甚至冬虫夏草,使公司的生猪产品质量与普通猪肉“和而不同”。在这样的“精细化营销”战略下,陈生终于在很短的时间内叫响了“壹号土猪”品牌,成为广州知名的“猪肉大王”。 案例二

大学生受骗案例及分析

大学生受骗案例及分析 在二^一世纪文明社会,高校学生上当受骗的事例却屡见不鲜,受骗率呈持续上升趋势。高校学生受骗不但给自己造成了物质损失,也带来了极大的精神伤害。高校诈骗手段是多种多样的,受骗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为了保护我们大学生自己的人身财产安全,针对不同类型的诈骗案件进行分析,从而提出一些行之有效的防骗措施。 兼职被骗 时下,不少大学生在课余时间或暑寒期时间打工,亦或 是做兼职,在此过程中,常常遭遇许多陷阱。在此编者温情提示:大学生应有一定的自我保护意识,遇到侵权行为时应及时投诉,注意维权保护自己,切莫让不法中介或是骗人黑公司得逞。 典型案例一:吴爱岚湖南师范大学树达学院文法系学生 今年11月10号,吴某(大二学生)在赶集网上看到家教信息,中午被对方“家长”约到一家高级酒店吃中饭,说是见一面再商量其他事宜。吴某信了,并按时赶到了一家指定的酒店。期间,对方点了很多菜之后,借口有事然后中途

离开,顺手“牵走了”几条名烟,留下吴某一人坐在那里…… 结果报了警。 典型案例二:尹杰某高校电子系07级学生 今年放暑假前看到校园里贴着的招聘启事就报了名,随同其他同学一起去了北京。到达目的地后,事先说好的接送车辆没有出现,就滞留在候车室里,许久之后,终于等来了那个公司的人。他说的待遇和招聘启示上说的几乎是天壤之别:工资低至最低标准以下,待遇,提成,奖金,休息日没有,并且身体素质要求也相当高,最后说:“来这里打工的人员已经趋于饱和,现在不同意这些条件,你们在这里就没有着落了,可能就无法生存下去。”由于不堪忍受如此苛刻的条件,万般无奈之下,只得赶快买了张车票仓皇逃离了令人向往的北京…… 典型案例三:刘新铎某高校土木系06级学生 3月,3人(他和另外两名同学)根据枣林街旁一招工启事上所标明的地址去应聘,然而却找不到招聘者,无奈,又打启事上的电话,在联系人的指引下,找到了联系人的办公室。办公室所在地很隐蔽,一桌两椅,桌上什么都没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