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雷击保护装置

防雷击保护装置
防雷击保护装置

输油气管道站场信息设备防雷击电磁脉冲保护

一、具体措施

1、通信部分

将压气站内明敷用户的电话线穿金属软管保护,金属软管的两端与接地极可靠连接,同时电话线路的屏蔽层在入户处做等电位连接。同时对于综合办公楼内的卫星通信设备、特高频电台同轴馈线在天线和机房入口处均进行可靠接地,作好等电位连接。进入机房后与通信设备连接处,安装通信线电涌保护器,限制由于电磁脉冲造成的瞬态过电压,分流电涌电流,从而保护通信设备的可靠运行。特高频电台的天线支架也应可靠接地。针对这一教训,在今后的设计中应注意严禁将用户线架设在避雷针设施上。

2、清管站

在温度检测回路加装电涌保护器,同时在PLC的通信接口处加装电涌保护器并确保电涌保护器就近与接地极相连,切实作好等电位联结工作。

3、自控部分

对供电线路切实作好接地连接,接地保护。同时对站内的低压母线上的避雷器进行改造,更换为低残压水平的电涌保护器,确保电涌保护器的良好接地,确保泄流通道的通畅。

对供电UPS将已有的串联电涌保护器进行可靠有效的接地,接地铜线截面大于16mm2,长度不超过5m。

对UPS下端的仪表、通信设备的供电系统同样加装电涌保护器,防止雷击电流沿供电电缆引入自控设备,烧毁板子。同时将所有的模拟量检测回路和通信接口处加装电涌保护器,分流电涌电流沿地网引入大地。屏蔽电缆的两端屏蔽层可靠接地。

通过上述措施的处理改造后,站内没有再出现雷击损坏设备的事故发生。由此,根据实例总结出防雷击电磁脉冲的措施如下:

二、信息设备防雷击电磁脉冲技术措施

雷击电磁脉冲是指闪电直接击在建筑物防雷装置上或建筑物附近遭受雷击时,由于雷电流或部分雷电流沿金属导体引入造成雷电波侵入建筑物内或由于电磁干扰的感应效应使雷击电磁脉冲以“场”或“路”两种形式耦合影响敏感的电子信息设备,使之产生过电压或过电流损坏的现象。

总结近年来信息系统设备雷害事故经验教训并结合近年来输油气管道系统防雷击电磁脉冲的设计实践,提出一些看法。

1、接闪

对输油气站场内放置通信、自动化信息设备的建筑物应按第三类防雷建筑物进行防直击雷设计和建设。

2、分流和接地

通过防雷引下线和接地装置给雷电流提供一条低阻抗泄流通道。同时在信息设备建筑物内,防雷接地、电气设备接地和信息设备接地宜共用接地系统,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欧姆。

3、屏蔽

屏蔽是减少通过空间“场”形成的电磁干扰的基本措施。应将与建筑物和安装信息设备房间组合在一起的大尺寸金属构件,如:金属支撑物、金属框架、屋顶金属表面、立面金属表面、混凝土内钢筋和金属门窗框架等等电位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法拉第”笼。

4、等电位连接

对进入建筑物和进入信息设备安装房间的所有金属导电物(如电力线、通信线、数据线、控

制电缆等的金属屏蔽层和金属管道等),在各防雷区界面处做等电位连接,并应采取屏蔽措施。设等电位连接带,连接带应就近与环行接地体相连,而且各屏蔽结构和内部设备外壳、金属导电物也应连接到该带上。

数据线、控制电缆、通信线等采取屏蔽电缆时,除按上述要求在防雷区交界处作等电位连接外,还要求应至少在电缆的首末端也要作等电位连接。当系统要求只在一端作等电位连接时,应采用双屏蔽层电缆,外层屏蔽仍按前述要求处理。

5、过电压保护

对于不能直接参与等电位联结的带电体,如:电源相线和中性线、信息设备线路以及安装位置不在防雷区界面处的被保护设备,应使用电涌保护器(SPD)进行等电位联结,起到限制瞬态过电压,分流电涌电流,保护信息系统设备的作用。

在低压电源系统中,应在站场站变低压母线侧、站控室电源配电箱内和UPS电源进线侧分别安装2~3级SPD。

在信息系统的信号线路上应安装SPD,SPD选型时其功率、插入损耗、驻波、频率、带宽等参数应和信息系统相匹配,信息系统信号线主要包括:通信线、数据线和控制线等。

在站场户外安装的照明、动力配电箱内也应加装SPD以防高电位窜入。

在防爆区域安装的,用于温度、压力检测的自动化仪表箱内应加装SPD。同时在自控设备与其它设备相连的通讯接口处,应加装电涌保护器。

电涌保护器应就近与接地干线可靠连接,接地铜导线应尽量短而直,导线截面不应小于

16mm2,长度不超过5m。

超高压输电线路雷击跳闸典型故障分析 发表时间:2018-08-13T16:54:17.697Z 来源:《电力设备》2018年第8期作者:袁文俊 [导读]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电力需求越来越大,为此国家大力建设超高压输电网络以解决日益增长的电力需求。 (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超高压输电公司广州局广东广州 510405)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电力需求越来越大,为此国家大力建设超高压输电网络以解决日益增长的电力需求。然而,作为电力输送最主要的输电线路经常遭受雷击,而一旦遭受雷击,不仅严重影响电力系统正常运行,而且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诸多不便。本文分析了超高压输电线路雷击跳闸原因,并探讨了超高压输电线路的防雷措施。 关键词:超高压输电线路;雷击跳闸故障;防雷措施 超高压输电线路是整个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保证电力能源源不断的输送到各个用户手中提高了必要的保障。然而,对超高压输电线路来说,因雷击等自然因素而造成的故障可引起较大的危害,所以需有效的分析雷击故障的相关因素,同时提出有效的防治措施,以便于促进供电线路的平稳发展。 一、故障情况及分析 1事故情况 某电网500kV输电线路#199铁塔附近边相发生雷击故障跳闸,重合成功,接地引下线上有不太明显的放电痕迹。根据现场资料,杆塔 高度为36m,避雷线高度41m,地面倾角约-35。,线路保护角为7.7。,两避雷线间的距离b为23.8m。 2事故分析 1)反击分析。查#199塔两接地点接地电阻很小,分别为0.7、1.3Ω,其反击耐雷水平I为162.8 kA,而我国一般地区雷电流幅值>I的概率P=1.41%,故超过此I值的概率很小。经高压线路的运行经验表明,对于高度<50m、接地电阻<5Ω的输电线路,反击的可能性很小。 2)绕击分析。按规程法雷击导线时的耐雷水平I=23.35kA,超过此幅值的雷电流概率P=54.3%,则山区发生绕击概率Pa=1.54×10-3。 可见#199塔发生绕击跳闸事故的可能性也极小。按EGM法绝缘子串的耐雷水平,=16.7kA,能引起绕击的最大击距=35.3m,按击距 公式能引起绕击的最大雷电流=9.8 kA,可见,>,即#195塔线路档达到了有效屏蔽,其绕击闪络次数为零。按规程法和EGM 法,#195杆塔发生绕击的可能性也极小,规程法建立在高压线路经验累积的基础上,其计算线路绕击率时并未考虑雷电流的过程及等对屏 蔽效果的影响,EGM法虽引入了绕击率与雷电流幅值相关的观点,考虑了线路结构和雷电流参数对绕击率的影响,但在求最大击距的 公式中既未考虑对绕击的影响,也未考虑雷击于导线与雷击于地面的平均电场强度之不同。EGM法不能反映不同形式的临界场强对绕击率的影响,也无法解释山区线路绕击率过大和某些处于完全屏蔽的线路屏蔽失效的原因。 二、超高压输电线路雷击跳闸原因分析 1塔杆位置设置不合理 超高压输电线路是电能传输的主要通道之一,在进行电能传输的过程中会经过很多不同的区域,在研究中发现,山区发生雷击跳闸事故率是平原的4倍左右,因此山区位置的防雷工作是整个输电防雷工作重点。对超高压输电线路造成运行安全危害的雷击主要是直击雷。此外,部分地区塔架建设在含有丰富金属矿物的位置,这类地形极易将雷云与大地进行连接起来。再加上铁塔和导线是极佳的导体,输电线路由于具有电荷。拥有吸雷的效果,比其他物体更易遭到雷击。 2避雷线的保护角度设置不合理 在输电线路中,避雷线的设置将会直接影响到整个线路的安全与稳定.在进行设置的过程中一定要确保其设置的角度科学合理,起到保护导线的作用。避雷线和导线保护角度.也就是避雷线与外侧导线间的连接线与避雷线,以及对面垂直线间的夹角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增加或减小保护角都会对避雷效果产生影响。跳闸的机率和保护角的大小存在正比关系。角度增大导致雷击概率增加,反之雷击概率降低,只有保护角减小到一定角度时.才可能有完全屏蔽雷电的效果。根据以往的经验,直线杆塔出现雷击跳闸的机率和保护角有关,保护角的降低可有效地减少雷击。因此避雷线保护角的设置至关重要。 3塔杆接地电阻存在问题 根据相关设计和建设规范,对超高压输电线路的塔杆尺寸以及绝缘子串50%的雷电冲击绝缘能力进行实验,验证电阻与塔杆遭受雷击概率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塔杆接地电阻升高,会导致遭受雷击的机率增加。这是由于实际运用时,耐雷水平和线路电阻、导线底线几何耦合系数、导线避雷线几何耦合系数、冲击接地电阻、分流系数、杆塔高度与电感等有着数学函数关系。经过对该函数进行分析可知,输电线路的接地电阻的提高,线路的耐雷能力出现下降趋势。要想提高线路耐雷能力一定要使塔杆电阻降低,然而在实际过程中塔杆所处区域的土壤无法进行控制,从而对电阻控制有所影响,一旦电阻过大就会导致出现雷击跳闸事故。 4塔杆自身绝缘效果问题 线路塔杆的绝缘能力对雷击跳闸也存在着一定的影响,在研究中发现,输电线路施工安装的过程中,如果在线路上增加垂串绝缘子的数量,能够有效的降低雷击跳闸事故的发生概率。现实中的输电线路在运行过程中,平原出现的雷击闪络大多出现在合成绝缘子串使用位置,如果合成绝缘子串存在问题,极易造成雷击跳闸。虽然可以提高抗污染能力,但是其防雷能力却下降。 三、超高压输电线路的防雷措施 1架设避雷线路 相对而言,架设避雷线路是目前放置超高压输电线路遭受雷击最基础的方式。其作用原理在于避免带电云层直接与输电线路发生放电现象。此外,架设避雷线路能够降低杆塔所负载电流的强度,从而能够有效的控制塔顶的电压。而根据输电导线之间的耦合作用,避雷线路又能够降低绝缘子的电压强度。一般而言,当输电线路的流经电压值越大时,避雷线路所发挥的避雷效果就越为显著。 2避雷针的使用 目前避雷针是常用的防雷装置之一,然而其所起到的效果却受到质疑。当超高压输电线路安设避雷针之后,其遭受雷击的机率将会大大提高。当带电云层与避雷针发生放电现象时,其所产生的电流将会沿避雷针的方向流向大地。在电流流动的过程中,在电磁作用的条件下将会在其周围形成磁场,进而使感应电压随之出现。然而,输电线路的绝缘屏蔽装置并不能对感应电压起到较好的屏蔽作用,从而致使

防止继电保护事故的预防措施 (新版) Security technology is an industry that uses security technology to provide security services to society. Systematic design, service and management.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AQ-SN-0040

防止继电保护事故的预防措施(新版) 为防止继电保护事故发生,保障电气设备、发电机组、电力网络安全稳定运行,保障国家、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制定本措施。 1适用范围 本措施适用于电厂送出线路保护、母线保护、断路器失灵保护、发电机变压器组保护、变压器保护、高压电动机保护,电气自动装置应参照执行。 2主要依据 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检验条例水电电生字(1987)108号 继电保护现场工作保安规定电生供字第254号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运行反事故措施管理规定调[1994]143号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监督规定(试行)电安生[1997]356号

防止电力生产重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国电发(2000)589号 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反事故措施要点电安生(1994)191号GB14285—1993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技术规程 DL/T584—19953~110kV电网继电保护装置运行整定规程 DL/T559—1994220~500kV电网继电保护装置运行整定规程 DL/T623—1997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运行评价规程 DL/T684-1999大型发电机变压器继电保护整定计算导则 3术语和定义 双重化——指继电保护装置按两套独立、采用不同原理并能瞬时切除被保护范围内各类故障的主保护来配置。其中“独立”的含义为:各套保护的直流电源取自不同的蓄电池,各套保护用的电流和电压互感器的二次侧各自独立,各套保护分别经过断路器的两个独立的跳闸线圈出口,各套保护拥有各自独立的载波(或复用)通道等。

高压输电线路雷击跳闸问题分析 发表时间:2019-06-21T10:19:36.750Z 来源:《电力设备》2019年第1期作者:冯洋杨文宁 [导读] 摘要:如今,为了有效确保电力供应的稳定性以及安全性,电力企业都加大了自身的综合管理能力,并且运用了一系列多元化的控制措施来确保电力系统的安全生产。 (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哈密供电公司新疆哈密市 839000) 摘要:如今,为了有效确保电力供应的稳定性以及安全性,电力企业都加大了自身的综合管理能力,并且运用了一系列多元化的控制措施来确保电力系统的安全生产。但是,在高压输电线路中仍然存在比较严重的雷击跳闸故障,相关电力工作者必须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全面分析,并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确保电力传输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鉴于此,本文就高压输电线路雷击跳闸问题展开探讨,以期为相关工作起到参考作用。 关键词:高压输电线路;雷击跳闸;解决办法 1.高压输电线路雷击跳闸问题的产生 1.1雷击现象的产生 雷击现象是导致电力供应存在安全风险的重要自然因素之一。不仅会导致输电线路出现绝缘子闪络问题,而且给后期的线路维护检修制造了巨大困难。常见的高压输电线路雷击跳闸主要有以下两种方式:(1)直击雷:就是在雷雨天气,雷与地面的某个单元之间形成了较为强烈的放电现象,导致处于两者之间的物体受到几百万伏电压的影响,出现融化等现象。往往在实际生活中,直击雷会与设置在塔顶的避雷装置,产生较强烈的放电现象,并导致瓷瓶出现闪络的问题。(2)环绕雷:和直击雷不同的是,其在发生放电过程中,不会通过塔顶的避雷装置,而是直接与高压输电线路发生直接的放电,尤其是一些较为空旷的平原地带,环绕雷经常发生。当高压输电线路发生雷击现象时,如果输电线路距离地面的高度不超过20米时,可以通过计算公式计算其每年单位公里可能出现的雷击次数:N=R×10H/1000×100×T 次/100km*a。该公式中用一年中出现雷雨天气的平均时间代表T,高压输电线路距离地面的高度代表H,雷电与大地之间的放电密度代表R。 1.2环绕雷相关因素分析 为了对高压输电线路雷击跳闸的原因进行一步分析,通过对其进行模拟实验,对环绕雷形成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计算,发现高压输电线路的杆塔高度、地形地貌、架空线路的高度以及导线的保护角度都可能引发环绕雷的发生。例如相同区域相同绝缘配置的情况,高压输电线路的杆塔越高,其耐雷水平也就越低。主要是因为导线距离地面的距离较远,地面所起到的屏蔽作用不断降低,环绕雷对高压输电线路产生的破坏也就越大。尤其是山区的高压输电线路雷击问题,为了降低产生环绕雷的几率,必须采用3倍以上平地高压输电线路的控制手段,加大对输电线路大跨度、高度差的控制。 2.解决高压输电线路雷击跳闸问题的有效对策 根据高压输电线路实际应用情况,在整个过程中需要了解实际情况,确定合适的应对措施。如下: 2.1提前设置避雷架 根据高压输电线路的实际设计要求,在实施阶段需要了解避雷线的分流类型。根据电压值和电流设计的要求等,在雷电流分开引导设计中,进行导线预设。结合导线耦合作用和其他方面内容,在设计阶段了解电压值,线路电压值越高,避雷线作用越明显。此外避雷线造价比较低,在高压线路设计的阶段,进行可行性分析。 2.2避雷器的运用 避雷器的设计符合要求,一般情况下,线路型的设计符合要求。根据实际设计模式,优点在于容量大、重量轻和体积小的特点,根据避雷器的实际设计概况以及保护范围等提前设计,进行大面积使用,提升稳定性。 2.3避雷线跳脱以泄流 避雷线的雷电引流设计符合要求,一般情况下在构架分析的阶段,达到泄流的作用。一般情况下,在后续设计阶段,如果不能满足设计要求,容易出现通道堵塞的现象。一般情况下,高压输电线路的后续设计需要明确内容,只有做好线路预设,才能提升可行性。 2.4设施接地设计 接地设计的目的是对已经收集的电流进行引入处理,一般情况下为了避免出现雷电反应或者其他异常现象,要确保接地设计符合要求。一般情况下,为了保证安全,在后续设计中需要明确概况。 3.高压输电线路防雷保护与绝缘配合 3.1避雷线 (1)考虑到线路电压超过110kV,且处在雷击频繁发生的地区,所以装设两根避雷线。对辖区内单根避雷线进行改造,是现阶段必须尽快解决的实际问题。实践表明,当本地区高压输电线路采用双根避雷线后,并将保护角控制在20°以内,可有效防止雷击跳闸。可见,在雷击频繁发生的地区,采用单改双的措施是十分有效,应坚决予以实施。(2)当线路采用双根避雷线时,其对边导线提供的保护角必须满足规程的要求:当电压为110kV时,保护角不能超过25°;当电压为220kV时,保护角不能超过20°;对于大跨越杆段,其保护角应控制在15°以内。(3)对于地区内经常受到雷击破坏的杆塔,需要取消地线间隙,保证避雷线直接通过杆塔实现接地,从而保证泻放能力。(4)在线路终端布置的杆塔,其架空地线需要借助变电站构架和地网实现相连。(5)如果地区内高压输电线路的避雷线遭到锈蚀,或运行时间超过15a,则要在检查确认的基础上立即予以更换。 3.2杆塔 该地区杆塔防雷方面应注意以下问题:(1)不允许继续将拉线作为杆塔的接地引下线,尽早开展全面改造,进行地网的敷设。(2)对采用钢芯进行接地的杆塔,需要更改成在外部进行单独敷设的引下线,线路为镀锌钢绞线,在表面进行热镀锌,截面根据热稳定要求进行选择。 3.3接地装置 (1)对高压输电线路而言,其耐雷水平受杆塔接地电阻影响,两者成反比关系,具体如表1所示。由表1可以看出,随着电压等级的不断升高,接地电阻所起到的作用明显增大。考虑到地区内土壤电阻率相对较高,需进行土壤置换,也可对地网形式进行更换。处于雷击

防雷小常识 ▲雷电是一种常见的大气中的放电现象,产生于雷雨云中。雷灾造成的灾害是气象灾害的一种。 ▲雷电灾害的防护包括对直击雷、雷电感应、静电感应、电磁感应、雷电波侵入的防护。 ▲直击雷的防护措施主要是保护建(构)筑物本身不受雷电损害;雷电感应、静电感应、电磁感应、雷电波侵入的防护措施主要是为了保护建(构)筑物内的信息系统、易燃易爆物品免受雷电损害。 ▲雷击是指一部分带电的云层与另一部分带异种电荷的云层,或者带电的云层与大地之间迅猛的放电。 一、个人防雷知识 1、在野外遇到雷雨时,不可躲在大树下避雨。 2、在野外遇到雷雨时,不可进入无防雷设施的棚屋、岗亭等建筑物内躲雨。 3、雷雨天气时,切勿站立于山顶、楼顶上。 4、在旷野中遇到雷雨时,人应双脚并拢,并尽可能下蹲,但不准躺在地上。 5、野外遇到雷电时,不要几个人拥挤成堆,人与人之间要分开一定距离。 6、雷雨天气时,在旷野中不可高举雨伞、铁锹、钓竿、球竿等物体。 7、雷雨天气时,应远离高塔、广告牌、桅杆等孤立的物体。 8、雷雨天气时,不宜使用手机等通讯电器,应关闭电源。 9、雷雨天气时,不宜游泳或从事其他水上运动。 10、雷雨天气时,在户外活动的人应尽快回屋。 11、雷雨天气时,应注意关闭门窗,切断家用电器的电源,并拔掉电线插头。

12、雷雨天气时,不宜在雷电交加时用喷头冲凉。 13、在打雷时,切勿接触天线、水管、金属门窗,远离电线等带电设备。 14、在雷雨天气时,不宜开摩托车,骑自行车。 15、遇到雷击事故时,应积极开展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等现场急救措施。 二、家庭防雷常识 通常情况下,雷电侵入室内有3个主要途径: 一是从电源线入侵;二是从信号线(如通讯线路、电视天线、计算机网络)入侵;三是雷击大地使地电位升高,形成反击。因此,建筑物上的避雷针只能解决建筑物本身的防雷问题,而无法使接通电源的各种电器,尤其是具有信号接收功能的电视机、电话机、电台、电脑等免受雷击。所以,在雷雨天,人们应特别重视电器设备的防雷,否则,极有可能给家庭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具体地说,家庭防雷应注意以下几点: 1、雷电时,应关闭电视机、电脑,更不能使用电视机的室外天线,若雷电一旦击中天线,雷电就会沿着电缆线传入室内,威胁电器和人身安全。 2、尽可能地关闭家用电器,并拔掉电源插头,以防雷电从电源线入侵,造成火灾或人员触电伤亡。 3、雷电时,不要开窗户,不要把头或手伸出户外,更不要用手触摸窗户的金属架,以防受到雷击。 4、雷电交加时,勿打手机或有线电话,应在雷电过后再拨打,以防雷电波沿通信信号线入侵,造成人员伤亡。 5、若有人遭到雷击,停止呼吸时,应及时进行人工呼吸和外部心脏按摩,并迅速送往医院进行救治,以防造成人员伤亡。 三、单位防雷知识

防雷击电路说明书 在每年的雨季,由于雷击的影响,都造成电器设备的损坏,严重者还会引起火灾等较为严重的安全事故,因此,采用防雷击电路对于电器设备是必需的防范措施,根据国际电工委员会所拟定的IEC1312《闪电电磁脉冲的防护》中的有关规定,我们开展了有关防护措施的研究,现介绍如下: 雷电的成因及危害: 雷击是指一部分带电的云层与另一部分带异种电荷的云层,或者是带电的云层对大地之间发生的剧烈的放电现象。 通常雷击有三种形式:第一种为带电的云层与大地上某一点之间发生剧烈的放电现象,又叫“直接雷击”,当直接雷击发生后,云层电荷迅速被释放掉,由于云层局部电势高低不同,地面存在导线或金属矿物质等散流电阻较大的区域,所以庞大的脉冲电流在一定区域内对地面发生电磁感应,产生高电压以致发生闪击的现象,被称为“感应雷”;第二种是带电云层由于感应作用,使地面某一范围带上异种电荷;第三种是比较少见的“球形雷”,后两种雷击不易发生,破坏作用也比起直接雷击和感应雷击小得多。 由于“感应雷”产生的雷击占到雷击总数的70%以上,雷电的特点是放电电压高,可高达500KV以上,电流幅值大,可高达100-300KA,放电时间短,一般为100nS到1mS,破坏作用表现为: 1.电流热效应

2.电流冲击波 3.电流电动力效应 4.电流的经典感应和电磁感应 5.雷电反击和引入高电位。 雷击和EMC测试的关系: 随欧盟和各国家的EMC法规的建立健全,在指令中规定了过电压的限值及测试方法,主要有: ESD(静电放电) 瞬时短脉冲 脉冲电压(浪涌、高能的瞬变现象) 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第一:被保护的系统内部的原因赵成的内部过压,电感负载的接通、电弧、与较高的电位势直接的耦合、电路的电感或电容的相互干扰。 第二:外部原因,线路制约的干扰量、强的电磁场、雷电影响。 随着产品出口的需要,通过EMC认证已成为必需的产品标准,对于电器产品的电源,应考虑防护浪涌、雷电等过电压的措施。 根据我们长时间对中国电网的调查,通过整理和统计,我们认为:在220V网络上使用的电子设备应具备抑制以下脉冲电压的能力。 --振幅为6KV --脉冲持续时间为0.05μS到2mS

输电线路运行安全影响因素分析及防治措施示范文 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输电线路运行安全影响因素分析及防治 措施示范文本 使用指引:此解决方案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在电力供应系统中,输电线路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是传输电力资源的唯一途径,肩负着将电力输送到千家万 户的重要任务。然而,大部分的输电线路都处于室野外, 长时间暴露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容易受到各种不利因素 的影响,这些因素经常会影响输电线路的正常运行,导致 线路出现安全隐患。此外,一些人为因素或线路本身的质 量问题也同样会影响输电线路的运行安全。如果不对这些 这些不利因素进行有效的预防和控制,就会造成输电线路 出现异常或损坏。因此,人们必须针对这些不利因素采取 相应的防治措施,减少这些因素对线路的不良影响,提高 输电线路的安全性。

一、影响输电线路运行安全的主要因素 1.自然环境因素 在供电系统中,大部分的输电线路都位于野外,导致这些线路不得不暴露在自然环境中,然而自然环境中一些恶劣的气候条件会对输电线路的运行安全造成一定的影响。在各种天气条件中,暴雨、雷电、大风、冰冻以及高温等天气都会对输电线路运行安全产生不良影响,严重时会造成输电线路电压过高、线路接地、导线断开、线杆折断等线路故障,一旦发生这些故障,就会对供电安全造成严重的影响,并且给供电企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在这些天气因素中,对输电线路影响最大的是雷电天气和冰冻天气,一旦线路遭受雷击或者冰冻,就会直接导致线瘫痪,无法正常供电。因此,在对输电线路进行保护的过程中,要尤其重视这两种天气因素。当闪电击中输电线路时,输电线路中会产生高出自身承载能力数倍的电流,电

配网输电线路雷击跳闸故障及对策分析 发表时间:2017-03-28T10:39:24.143Z 来源:《基层建设》2016年36期作者:郑晓铭[导读] 文章主要对配网输电线路雷击灾害及防雷接地措施进行分析,避免更多事故发生。 广东电网梅州大埔供电局广东省梅州市 514299 摘要:雷电现象在我们生活中非常常见,通常情况下雷电具有很高的电压,如果雷电击中输电线路将会出现非常严重的安全隐患。为了最大程度地减少安全隐患出现,电力部门需要采用正确的防雷技术,以减少输电线路出现雷击跳闸的现象,减少雷电现象对输电线路的破坏。文章主要对配网输电线路雷击灾害及防雷接地措施进行分析,避免更多事故发生。 关键词:输电线路;雷击;防雷引言 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人们对电能的需求越来越多,这就给电路行业发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为了满足人们的用电需求,电力部门架构了更多的输电线路。但是,因为雷击而引起的输电线路运行故障问题越来越多,每年都有因为雷击而引发的停电事故,影响了输电线路设备的安全运行,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所以,我国的电力行业要加紧输电线路防雷技术的研究,提高电网系统的安全水平。 1配网输电线路雷击跳闸故障分析雷电主要产生于积雨云中,积雨云某些云团带正电荷,某些云团带负电荷,这些正负电荷会对大地产生静电感应,这样地表物体便会产生异性电荷。当这些电荷积聚到一定程度时,云团与云团间电场强度以及云团与大地间电场强度便可把空气击穿,开始放电,产生闪电与巨响,同时形成很大的雷电流,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雷电。 在现阶段,我国的输电线路往往都是建设在比较空旷的地方,而这部分地方恰恰是雷击发生概率比较大的地方。在雷击发生的时候,可以在短时期内给输电线路造成非常大的破坏,在高压线路遭受雷击之后,系统就会做出跳闸和切断线路额反应,整个系统也会因高压形成损害。在雷击发生的地点,如果其周围的绝缘措施和抗高压能力低,就会出现连锁破坏,而造成更大的财产损失,如果周围有居民区还会起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威胁。众所周知,雷击对高压线路的损害是非常大的,在雷击发生之后,所要进行的维修工作也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财力才能够很好的对其进行修缮。雷击会造成电力的传输失败,人们生活质量也会受到影响,结合上述所讲,输电线路的防雷接地技术就是非常有必要的。应用防雷接地技术,能够有效的降低甚至避免雷击的负面影响,我国的用电质量和效率也会得到很大程度上的提升。 2配网输电线路防雷措施分析 2.1选择合理的路径 不同区域的地理环境和条件存在一定的差异,导致遭受雷电袭击的几率也不同,容易遭受雷电袭击的往往是输电线路的铺设路径存在问题的地方,为此,在选择输电线路的路径时需要尽量避开容易发生雷电袭击的地点,具体要求如下:尽量不要选择环山、水塘、树木等;尽量不要选择土地电阻率会随时发生变化或已经发生变化的地方;尽量避开山谷和峡谷等区域;尽量避开地下水位高和地下有导体矿物质的区域;不要选择阳面的山坡或者土壤条件较好的山地区域。 2.2架空避雷线 为了有效避免其被雷击,应采用架设避雷线的方式来有效规避雷击,在应用这一措施过程中,相关人员应该在线杆的顶部架设避雷线,当此线架设完成之后,线杆之下的输电线路就会受到避雷线的庇护,这样当雷击出现的时候,雷电就会落在避雷线上,然后顺着此线的引导流入到设置好的接地装置中,之后通过装置导入到大地中。所以说,为了确保输电线路能够规避雷击,就应根据实际情况来设置避雷线,在设置过程中,应该对线路的数量进行考虑,通常情况下设置一根避雷线即可,但若是情况特殊,也可以酌情考虑。 2.3安装避雷器 避雷器的使用弥补了避雷线的不足之处,在输电线路上安装避雷器需要设置一个固定的雷电流值,当雷电流值超过固定值时,避雷器就会启动,避雷器和避雷线两者之间进行良好的配合达到分流的目的,将电流导向地面,从而保证输电线路的电压不会出现问题。在避雷器安装时需要选择最佳的铁塔线路,对现有的资源进行合理利用。 2.4安装自动重合闸装置 为了进一步的提高输电线路的防雷能力,不仅应该安装相应的保护装置,还应该安装自动重合闸,而之所以要安装重合闸,是因为很多线路故障的出现都是瞬时性的,尤其是在线路遭受雷击的时候,绝缘子就会出现闪络现象,进而导致跳闸现象出现。所以说,安装自动重合闸是非常有必要的,此闸的存在可以有效地缓解跳闸现象的出现,进而将雷击的不利影响降至最低,确保输电线路的正常运行。据有关部门统计,国内110kV线路及以上高压线路有75%至95%的线路可成功重合闸,电压等级为35kV与小于35kV的输电线路有50%至80%的线路可成功重合闸。因此,可通过对架空输电线路装设自动重合闸装置,来降低输电线路雷击事故率。 2.5提高绝缘水平 绝缘子是输电线路中的重要元件,能够对母线起到固定、支持的作用,让带电导体与大地之间隔绝足够的安全距离。一般来说,绝缘子需要具有很高的电气绝缘强度和很强的耐潮湿性能。但是,由于长期处于交变电场的环境当中,绝缘子的绝缘性能会发生下降,甚至功能完全丧失。如果电网系统的工作人员没有及时对这些性能下降或者功能丧失的绝缘子进行更换,就容易在雷雨天气发生闪络事故。所以,为了维护电网系统的运行安全,必须提高输电线路的绝缘水平,定期对输电线路的绝缘子进行测试与检修。根据我国的相关规定,测试与检修的周期一般为两年,对于零值、低值、有可能发生闪络效应的绝缘子,要及时进行更换维修;对于一些绝缘水平比较低的输电线路,需要增加绝缘子的数量,加长绝缘子的结构长度来进行防雷。 2.6降低接地电阻 使用避雷线和避雷器的防雷效果并不是最好的,为了使输电线路的防雷效果提高,需要对接地的电阻进行调整,让接地电阻的值减小,下面对减小接地电阻的方法进行介绍。一是,使用爆破技术。此种技术是一种新型的技术,主要原理是改变一定区域内土壤的性质,通过爆破的方法将一定区域的地面炸开,将电阻率比较小的物体压入地下,从而改变土壤的导电性能。二是,使用适量的降阻剂。将降阻剂放置在铁塔的附近,让被包裹的电解质、水分等快速地进入土壤,从而达到降低土壤电阻的目标。 2.7中性点接地

防雷电安全应急预案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为确保全体工程工作人员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避免或减轻雷电灾害事故的发生,本项目部根据实际情况,本着“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制定了本防雷预案。 一、指导思想 本着“以人为本、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工人的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确保工人平平安安。 二、防御要求与重点 1、防御要求:确保全体工程工作人员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其次是有效组织抢险救灾,把灾害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 2、防御重点:宿舍、工程建筑物和高大机械物。 三、措施与方法 1、建立领导组织机构,切实加强领导 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项目部的防雷电工作,及时准确地掌握项目部防雷电工作动态,提出预防对策和措施。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切实加强本项目部防雷电工作的指导。 2、制定应急预案,完善应急机制

本项目部结合实际情况,建立和完善防雷电应急处置预案,建立有项目经理部主要领导参加的防雷电抢险工作队。 3、请有关气象局专家对项目部的防雷电设施进行鉴定,排查隐患,按要求安装避雷设施。 4、多形式、多角度、多层面加强对全体工人防雷电安全知识教育,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开展应急预案演练,以提高全体工作人员防雷电的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进入汛期后,要求广大工人经常收听收看天气预报,密切关注天气变化,派专人负责,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增强防范能力和应对逃生能力。 5、项目部进行一次彻底大排查,建立雷电隐患台账,清除一切不安全设施,采取有效措施,消除隐患。 6、建立报告制度,健全汇报网络 一旦发生雷电袭击,及时报告灾情,项目部在第一时间向上级汇报。项目经理的手机24小时开通,切实做好上情下达和下情上达。

输油气管道站场信息设备防雷击电磁脉冲保护 一、具体措施 1、通信部分 将压气站内明敷用户的电话线穿金属软管保护,金属软管的两端与接地极可靠连接,同时电话线路的屏蔽层在入户处做等电位连接。同时对于综合办公楼内的卫星通信设备、特高频电台同轴馈线在天线和机房入口处均进行可靠接地,作好等电位连接。进入机房后与通信设备连接处,安装通信线电涌保护器,限制由于电磁脉冲造成的瞬态过电压,分流电涌电流,从而保护通信设备的可靠运行。特高频电台的天线支架也应可靠接地。针对这一教训,在今后的设计中应注意严禁将用户线架设在避雷针设施上。 2、清管站 在温度检测回路加装电涌保护器,同时在PLC的通信接口处加装电涌保护器并确保电涌保护器就近与接地极相连,切实作好等电位联结工作。 3、自控部分 对供电线路切实作好接地连接,接地保护。同时对站内的低压母线上的避雷器进行改造,更换为低残压水平的电涌保护器,确保电涌保护器的良好接地,确保泄流通道的通畅。 对供电UPS将已有的串联电涌保护器进行可靠有效的接地,接地铜线截面大于16mm2,长度不超过5m。 对UPS下端的仪表、通信设备的供电系统同样加装电涌保护器,防止雷击电流沿供电电缆引入自控设备,烧毁板子。同时将所有的模拟量检测回路和通信接口处加装电涌保护器,分流电涌电流沿地网引入大地。屏蔽电缆的两端屏蔽层可靠接地。 通过上述措施的处理改造后,站内没有再出现雷击损坏设备的事故发生。由此,根据实例总结出防雷击电磁脉冲的措施如下: 二、信息设备防雷击电磁脉冲技术措施 雷击电磁脉冲是指闪电直接击在建筑物防雷装置上或建筑物附近遭受雷击时,由于雷电流或部分雷电流沿金属导体引入造成雷电波侵入建筑物内或由于电磁干扰的感应效应使雷击电磁脉冲以“场”或“路”两种形式耦合影响敏感的电子信息设备,使之产生过电压或过电流损坏的现象。 总结近年来信息系统设备雷害事故经验教训并结合近年来输油气管道系统防雷击电磁脉冲的设计实践,提出一些看法。 1、接闪 对输油气站场内放置通信、自动化信息设备的建筑物应按第三类防雷建筑物进行防直击雷设计和建设。 2、分流和接地 通过防雷引下线和接地装置给雷电流提供一条低阻抗泄流通道。同时在信息设备建筑物内,防雷接地、电气设备接地和信息设备接地宜共用接地系统,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欧姆。 3、屏蔽 屏蔽是减少通过空间“场”形成的电磁干扰的基本措施。应将与建筑物和安装信息设备房间组合在一起的大尺寸金属构件,如:金属支撑物、金属框架、屋顶金属表面、立面金属表面、混凝土内钢筋和金属门窗框架等等电位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法拉第”笼。 4、等电位连接 对进入建筑物和进入信息设备安装房间的所有金属导电物(如电力线、通信线、数据线、控

架空配电线路雷击分析与防治措施张鹏飞 发表时间:2018-11-07T16:57:02.843Z 来源:《防护工程》2018年第19期作者:张鹏飞[导读] 架空输电线路在电网中的地位极为重要,一旦雷击损坏,将直接影响主网的安全可靠运行,造成严重的后果,因此要求有可靠的防雷措施。 国网太原市晋源区供电公司山西太原 030025 摘要:架空输电线路在电网中的地位极为重要,一旦雷击损坏,将直接影响主网的安全可靠运行,造成严重的后果,因此要求有可靠的防雷措施。本文首先对雷击性质问题以及防雷接地问题进行了概述,详细探讨了架空配电线路雷击分析与防治措施,旨在确保电网的安全运行。 关键词:架空输电线路;防雷击;措施 作为电力系统的关键部分,架空输电线路要能够经受在长时间户外的暴露的情况下抵抗住外界环境的侵蚀,尤其是对于外界不良因素的损害的抵抗,这些自然灾害中损害最为严重的就是雷击。在雷雨季节,雷击停电事故会给生产生活带来巨大损失,因此,电网防雷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架空输电线路雷害事故的形成通常要经历这样四个阶段:输电线路受到雷电过电压的作用;输电线路发生闪络;输电线路从冲击闪络转变为稳定的,工频电压;线路跳闸,供电中断。 1.雷击性质问题 架空输电线路上出现的雷击过电压有两种形式:感应雷过电压和直击雷过电压。经实测,输电线路感应雷过电压最大可达到400kV左右,它对35kV及以下线路绝缘有较大的威胁,但对110kV及以上线路绝缘威胁很小,所以对于高压输电线路,主要是防止直击雷过电压。而直击雷又分为反击和绕击,都严重危及线路安全运行。但是在采取各种防雷措施时,对雷击性质未能有效地分析,很难准确地区分每次线路雷击故障的闪络类型是反击还是绕击,在防雷措施上针对性不强,存在一定的盲目性,造成防雷效果不佳。只有把雷击性质确定了,才能采取有效的防雷措施。 2 防雷接地问题 2.1接地电阻问题 输电线路杆塔必须可靠接地,才能确保雷电流泄入大地,保护线路绝缘。实践证明,降低杆塔接地电阻是提高线路耐雷水平,减少雷击跳闸率的有效措施。为确保接地电阻符合设计要求值,必须按照运行规程要求定期测量杆塔接地电阻,拆开所有接地引下线来测量接地网的工频接地电阻。而雷电流是从杆塔顶部泄入大地的,从防雷角度分析,防雷接地电阻应是整个泄流通道的电阻,包括杆塔与接地引下线之间的接触电阻、接地体自身的电阻、接地体与土壤之间的接触电阻及土壤电阻,而不仅仅是接地网的电阻。实际上杆塔接地系统存在较大的接触电阻,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杆塔接触电阻,才能真正起到防雷作用。 2.2冲击接地电阻问题 防雷接地中主要考虑雷电冲击接地电阻,冲击接地电阻与工频接地电阻有以下两点主要区别:一是由于雷电流相当于高频,接地体的电感效应将使延伸接地体在雷电流的作用下呈现较大的阻抗;二是由于雷电流幅值很大,接地体的电位很高,其周围土壤中的电场强度将大大超过土壤的耐压强度(8.5 kV/cm 左右),在接地体周围会产生强烈的火花放电。雷击杆塔时,一部分雷电流通过避雷线流到相邻杆塔,另一部分雷电流经杆塔流入大地,杆塔接地电阻呈暂态电阻特性,一般用冲击接地电阻来表征。 3 防雷措施及分析 3.1雷击暂态 雷击杆塔时塔顶电位迅速提高,当塔顶电位与导线上的感应电位差的幅值超过绝缘子串50%的放电电压时,将发生由塔顶至导线的闪络。因此,线路的耐雷水平与3个重要因素有关,即线路绝缘子的50%放电电压、雷电流强度和塔体的冲击接地电阻。一般来说,线路的50%放电电压是一定的,雷电流强度与地理位置和大气条件相关,不加装避雷器时,提高输电线路耐雷水平往往是采用降低塔体的接地电阻,在山区,降低接地电阻是非常困难的,这也是为什么输电线路屡遭雷击的原因。 3.2加装线路避雷器及分析 加装避雷器以后,当输电线路遭受雷击时,雷电流的分流将发生变化,一部分雷电流从避雷线传入相邻杆塔,一部分经塔体入地,当雷电流超过一定值后,避雷器动作加入分流。雷电流在流经避雷线和导线时,由于导线间的电磁感应作用,将分别在导线和避雷线上产生耦合分量。因为避雷器的分流远远大于从避雷线中分流的雷电流,这种分流的耦合作用将使导线电位提高,使导线和塔顶之间的电位差小于绝缘子串的闪络电压,绝缘子不会发生闪络,因此,线路避雷器具有很好的钳电位作用,这也是线路应用避雷器进行防雷的明显特点。 3.3加装并联放电间隙及分析 加装并联放电间隙主要运用于35kV线路。从近几年的雷击故障情况看,雷击主要为绝缘子闪络。为保护线路绝缘子,确保线路重合成功,采取了在35kV线路上加装并联放电间隙措施。 3.4接地电阻改造及分析 1杆塔接地电阻是影响塔顶电位的重要参数,对于一般高度的杆塔,当杆塔型号、尺寸与绝缘子型号和数量确定后,降低杆塔接地电阻对提高架空线路耐雷水平、减少反击概率非常有效。当杆塔型式、尺寸和绝缘子型式、数量确定后,影响线路反击耐雷水平的主要因素是杆塔接地电阻的阻值。对一般高度的杆塔,降低接地电阻是提高线路耐雷水平、防止反击的有效措施。暴露在空气中的接地极很容易氧化,建议采D12mm的圆钢接地,提高接地网使用年限,并在基础开挖的底层实施深埋,尽量减少接地体长度。 4 线路防雷工作建议 4.1对架设避雷线的效果进行计算、分析及评价 避雷线是架空送电线路最基本的防雷措施之一,其主要功能为:接受雷电,防止雷直击导线;雷击塔顶时对雷电流分流,以减少流入杆塔的雷电流,降低塔顶电位;与导线间电磁耦合。运行经验表明,避雷线防止雷电直击导线的效果在平原地区是很好的。可是在山区,由于地形、地貌的影响,经常出现绕击、侧击、反击等避雷线屏蔽失效的现象。

输电线路雷击故障的分析与故障查找 输电线路雷击故障时有发生,曾一度占输电线路故障的首位,在实际的线路运行中往往对雷击事故分析不到位,对该采用何种防雷措施没有加以仔细的研究,致使加装的防雷措施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本文主要就雷击故障发生的机理及采取相应防雷措施加以分析,并对故障巡线时,如何查找故障加以论述,希望能对输电线路运行,减小雷击事故起到帮助作用。 1 雷击故障发生的原因 输电线路在夏秋季节经常会发生雷击事故,对输电线路导线及绝缘产生伤害,雷击故障发生的原因有输电线路本体设备不合格所造成,也有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 1)杆塔接地体电阻不合格。 2)接地通道有锈蚀,致使接地通道的接地电阻增大,泄流不畅通。 3)线路的绝缘子老化,出现低值零值绝缘子,致使绝缘下降,耐雷水平降低。 4)避雷线保护角偏大。 5)雷电过电压时,绝缘子串风偏角过大。 6)雷击时雷电流超过设计水平。 7)防雷措施针对性不强等多个方面的原因。 另外雷击的发生与输电线路导线的排列方式、杆塔高度也有密切关系。雷击发生后,线路运行人员应即时查找故障点,分析故障的原因,判别雷击的类型,以便于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 2 雷击故障类型的分析 在线路发生雷击时应首先分析雷击闪络造成的原因,根据原因对雷击闪络的形式进行有效的判别,雷击故障的类别有反击和绕击两种形式。 1)反击闪络主要是由于塔顶电位升高,造成塔顶电位高于绝缘子串的耐雷水平,放电方向从塔身沿绝缘子串放电,造成单相接地故障,线路跳闸,如果是瞬时故障,重合闸成功,如果是多重雷击可能造成永久故障。显然反击闪络取决于塔顶电位和线路耐雷水平两方面的因素。塔顶电位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①塔顶电位的高低可以用下列公式来表示:Utd=βIchRch+L。 从式中分析可以得出,塔顶电位升高与杆塔的冲击接电阻、冲击雷电流的大小和杆塔的分流系数成正比,还与杆塔的电感及雷电流的变化率的乘积成正比。而运行单位可控项只有接地电阻,接地电阻的升高往往是反击闪络的主要原因。冲击接地电阻的升高原因主要是由于接地体的锈蚀,和接地通道不畅通(接地引下线与接地体连接处有锈蚀、虚焊等现象,接地引下线与杆塔连接处的联板不紧固,存在电气间隙,联板处有锈蚀,杆塔与避雷线的连接处不紧密或锈蚀等)导致接地电阻增加,这些连接处应是线路运行重点巡视的位置。 ②输电线路的耐雷水平在设计时已经确定,但在运行中,由于绝缘子串出现低值或零值,U50%减小,绝缘子串耐雷水平下降,发生雷击。雷击后不仅仅需要测量接地电阻,还需要对雷击杆塔进行绝缘检测。这一点在雷击事故分析过程中易被忽略,而过分地强调杆塔的接地电阻的大小,产生一些困惑。在实际的工作中,有些同志会提出这个问题:在雷击的线路上实测杆塔的接地电阻,接地电阻值不高的线路雷击跳闸,而杆塔接地电阻值高的没有发生雷击跳闸,什么原因

雷电参数及线路雷击跳闸运行分析 彭向阳1,周华敏2 (1.广东电力科学研究院,广东广州510600;2.广东电网公司,广东广州510600)Analysis on Lightning Parameters and Lightning Trip-out Characters of Overhead Transmission Line PENG Xiang-yang1,ZHOU Hua-min2 (1.Guangdong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Guangzhou,Guangdong 510600,China; 2.Guangdong Power Grid Corporation,Guangzhou,Guangdong 510600,China) ABSTRACT:The paper gives introduction on instances of lightning detection and lightning parameters, lightning trip-out and superposition, fault spot lookup of transmission line. Lightning intensity affecting lightning trip-out, and the correlation of lightning trip-out rate to ground flash density are analyzed. Key factors to lightning protection of transmission line such as corridor landform, grounding resistance of iron tower, lightning current magnitude, grounding wire protecting angle, insulator type are studied. The paper also analyzes lines operations of high lightning trip-out rate, and lightning protection instance of line arresters. Carrying out integrated reconstruction of lightning protection, advancing lines design standard, strengthening management of relay protection and superposition, enhancing lightning protection management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of transmission line. At the end the paper emphasizes importance of lightning protection analysis, also gives expectation on lightning protection of power network with whole system and different strategy. KEY WORDS:overhead transmission line; lightning parameters; lightning trip-out; influence factors; lightning protection reconstruction 摘要:介绍广东雷电监测情况及雷电参数特点,及线路雷击跳闸、重合闸及故障点查找情况;分析雷电强度对线路雷击跳闸的影响、雷击跳闸率与地面落雷密度的相关性;研究线路走廊地形地貌、杆塔接地电阻、雷电流幅值、地线保护角、绝缘子类型等关键因素对线路防雷运行的重要作用,分析高雷击跳闸次数、高雷击跳闸率线路及线路避雷器的防雷运行情况。建议开展输电线路综合防雷改造、提高防雷设计标准、加强线路继电保护和重合闸管理、加强防雷运行管理和科研应用。最后强调加强线路防雷分析和雷击跳闸规律研究的重要性,并对开展电网整体防雷和差异化防雷进行展望。 关键词:输电线路;雷电参数;雷击跳闸;影响因素;防雷改造 0 引言 2008年1-8月广东电网110kV及以上线路雷击跳闸465次,跳闸率1.24次/百公里,跳闸次数及跳闸率均较2007年同期下降;110kV及以上线路雷击跳闸次数占线路总跳闸的比例为64.4%,其中500kV、220kV、110kV线路雷击跳闸比例分别为56.5%、51.0%、70.0%;110kV及以上线路雷击事故6次,事故率0.016次/百公里,其中500kV线路连续两年无雷击事故,110kV 线路雷击事故最多、事故率最高。本文结合对2008年1-8月广东雷电参数及线路雷击跳闸关键影响因素分析,探寻线路雷击跳闸的规律特点,并提出线路防雷工作建议。 1 雷电探测及雷电参数 1.1 雷电定位系统 截至2008年8月,广东雷电定位系统共有18个雷电方向时差探测站投入运行,广东电科院负责系统的运行维护和日常值班工作,确保雷雨季系统始终处于正常运行状态。各运行单位运用系统准确指导查找线路雷击故障点,大大减轻巡线劳动强度,缩短线路故障停电时间。同时有效利用雷电定位系统开展雷电参数统计和线路防雷运行分析,成效显著。 1.2 地面落雷密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