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法在我心中--主题班会教案

“宪法在我心中”主题班会教案

高三(92)班班主任:范新杰

一、主题:宪法在我心中

二、目标:

1.通过班会加强法制教育,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完善学生的社任意识。

2.引起学生的现实关注,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有助于学生自觉地提高公民意识和法律意识、社会责任感、社会认识能力。

三、活动准备:多媒体课件、在线收看专题教育视频、宪法晨读活动

四、活动过程:

(一)主持人开场导语说明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的意义。

甲:“12?4”全国法制宣传日。

乙:学习法律是社会进步对个人的外在要求。现代社会是法制社会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法制建设的逐渐完善,人们的生活与法息息相关。学法、守法、用法成为社会的一种风尚不懂法、不学法的人在现今社会将寸步难行无法立足因此在学生中开展法制教育是社会对人的要求。

甲:法制精神是现代人的一种内在修养。伴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的内在素质的内涵正在逐渐丰富。以前的学好语、数、英走遍天下都不怕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现代人除了具有丰富的文化知识之外还应该具有人文和法律精神。

甲:遵法守纪是每个社会公民的义务

乙:遵法守纪是保护每个人个人利益的保障。

合为此我们开展主题为“宪法在我心中”的主题班会。

二、《宪法》法律知识简介

国家宪法日专题介绍:

产生背景

12月4日,是中国的“宪法日”。之所以确定这一天为“宪法日”,是因为中国现行的宪法,在1982年12月4日正式实施。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不可或缺的,将宪法实施日定为“宪法日”,意义十分重大。

正式确立

2014年11月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经表决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设立国家宪法日的决定,设立每年12月4日为国家宪法日。

历届主题

2014年:弘扬宪法精神,建设法治中国。 [1]

2015年:弘扬宪法精神,推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

2016年:大力弘扬法治精神,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2017年: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维护宪法权威。

主持人《宪法》共四章第一章总纲、第二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第三章国家机构、第四章国旗、国歌、国徽、首都。

学生带领同学们学习第二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三、案例结合讨论法律案例

主持人:同学们法律离我们并不遥远,发生在我们身边的许许多多鲜活的事例,已然清楚地告诉我们,法律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密不可分。学法懂法用法是青少年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同学们都17-18岁了,相信大家都会判断是非对错。可是为什么又有那么多的未成年人因为一时的糊涂而走上犯罪的道路呢?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未成年人犯罪率有升没减?面对这个沉重的问题我们是不是应该去深思呢?

小结:由于法制观念淡薄,法盲现象严重,在不知什么是违法犯罪的情况下,触犯刑律的事也屡有发生。而因缺乏法律意识,在自身受到侵害,可以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时,却不会自我保护,吃哑巴亏的人也确有不少。所以我们青少年要尊法学法知法守法,更要学会用法。

四、讨论

青少年犯罪原因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沉迷网络、盲目攀比、交友不慎、沾恶习、情感纠葛、模仿追风、骄纵溺爱、粗暴管教、流浪失控。国家的有关的规定:我国刑法规定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这一年龄段称为完全负刑事责任时期。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防火、爆炸、偷渡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这一年龄段成为相对负刑事责任时期。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这一年龄段称为减轻刑事责任时期。不满十四周岁的人一律不负刑事责任。这一年龄段称为绝对无刑事责任时期。同时刑法还明文规定因不满十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

不管一个人的知识多么丰富,一个人的家庭背景如何好,当他带上法盲的眼镜时,就容易走错路,跨过法律的界线。让我们擦亮法律的镜片,与法同行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