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标说教材-青岛版二年级表内除法

说课标说教材-青岛版二年级表内除法
说课标说教材-青岛版二年级表内除法

说课标说教材

天衢东路小学王珊马玉霞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来自天衢东路小学的数学教师王珊,今天我说课的内容为青岛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表内除法。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目标、说教学三个方面具体展开。

一、说教材

,

首先说教材分为:单元编排体例及目的、单元内容结构及分析和跨单元知识立体整合三个方面。

(一)单元编排体例及目的

本单元教材的编写包括以下五个部分:情境图,你问我说,自主练习,回顾整理和我学会了吗。其中,每课的情境图内包含着丰富的信息,是多个信息的“信息包”。也是学生提出数学问题的依据,为第二板块的学习提供素材。你问我说是学生进行合作探究环节,是教材的核心部分,用红点和绿点来对例题进行标识。自主练习题的设计旨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用意识。回顾整理是让学生通过自主整理信息,提出与本单元知识点相关的数学问题,对本单元的知识进行系统地整理。我学会了吗部分是让学生通过练习、自我检测,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自我反思的能力。

本单元是在学生掌握了表内乘法和初步认识了除法的意义的基础上学习的,是以后继续学习除法相关知识的基础。通过本单元的学

习,学生不仅可以知道有些除法可以直接用乘法口诀算,而且还可以在想乘法口诀算除法的过程中加深对乘除法关系的认识。

(二)单元内容结构及分析

本单元安排了3个信息窗和1个“相关链接”的内容。第一个信息窗通过创设“采集动植物标本”的情境,提出“采了几种花”、“平均每人捉了几只蝴蝶”的问题,引导学生探索除法计算的方法,认识除法竖式,用2-5的乘法口诀求商。第二个信息窗通过创设“制作标本”的情境,引导学生学习用6-9的乘法口诀求商。第三个信息窗通过创设“采集贝壳标本”的情境,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倍”的意义,探索“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计算方法。“相关链接”部分,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教学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的运算。

(三)跨单元知识立体整合

本单元前两个信息窗——用乘法口诀求商,这部分的学习重难点是前面对乘法口诀的熟练运用,有个别学生因为做不到对口诀的娴熟,从而在计算类似42÷6=的题目时速度过慢或可能出错。所以,这部分知识与前面表内乘法的联系很大。

在第四单元时,我们认识过“倍”,并学会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题目,本单元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纳入其中,进一步理解“倍”的意义,有利于学生从另一个角度深入理解除法的意义,体会知识的发展与联系。这样的横向整合,环环相扣,直线递进。

!

表内除法计算之后,教材安排了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既可以增加练习乘法口诀的机会,又可以初步感知乘除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为以后四则混合运算打下基础。也为二年级下册学习有余数的除法打下基础。

^

#

二、说目标

!

分为课程目标和单元目标。

二年级上册从属小学阶段目标的第一学段,在各学段中,安排了四个部分的课程内容:“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在数学课程中,应当注重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为了适应时代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数学课程还要特别注重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二)单元教学目标

结合课程目标要求、教材、教参以及学生情况把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整合定位为:

1、结合具体情境,学会用口诀求商的方法,比较熟练地口算表内除法;进一步认识“倍”,了解“倍”的意义;学习连乘、连除及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

2、在实际情境中,体会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能利用它们之间的关系解决相关的现实问题。

3、结合现实生活提出简单的用除法解决的问题,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三、说教学

)

分为单元教学设计和单元教学评价

(一)单元教学设计

教学本单元教材,大概用10课时。其中,信息窗1用2课时,信息窗2用2课时,信息窗3用2课时,相关链接用2课时,复习课1课时,练习课1课时。

教学本单元教材,要开发利用好教学资源。本单元的学习素材是孩子们所喜欢的。在学习本单元知识时,要充分利用信息窗提供的情境,引起学生对相关活动的回忆,展开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活动。在以“问题解决”为线索组织学生的探索活动时,要注重基本的解决问题方法的指导。虽然本单元是计算教学,但要注重基本的解决问题方法的训练。如教学“平均每人捉了几只蝴蝶”,先要引导学生分析,解决这个问题就是“把15平均分成3份,求每份是多少”,然后根据除法的意义列式解答。

接下来是分篇解读

[

具体到每个信息窗来看,

信息窗1、2的学习目标为: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能比较熟练地口算表内除法,并能用表内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初步掌握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及计算方法,能正确应用竖式计算除法。

这两个信息窗的重难点为熟练口算表内除法以及学会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和算理。

要想突破这一重难点,就需要学生熟练背诵和应用前面学习的乘法口诀,争取做到看到除法算式就能想到与它相对应的乘法口诀。但有时,这部分的除法的被除数和除数都比较大,所以学生在计算时寻找相应的口诀比较困难,为了达到熟练的理想程度,之前要多做这样的练习:7×()=21()×2= 18

>

5×()=40()×4= 36

5×()=30()×8= 48

9×()=27()×6= 54

然后让学生从乘法的顺向思维向除法的逆向思维过度,并在学生算出正确的商后,教师可以提问:“你是怎样想的”引导学生交流怎样快速找到相应口诀的方法,帮助学生尽快形成用口诀求商的能力。21÷7= 18÷2=

40÷5= 36÷4=

)

30÷5= 48÷8=

27÷9= 54÷6=

|

另外,由于除法的竖式与之前所学的加减乘法的竖式格式有很大的不同,所以要讲清格式和算理。并多加练习。

如计算15÷3=5时,

教参上格式和书写顺序:

........

15

........

但我认为先让学生写除号有两个弊端:第一,这与除法横式的书写顺序相悖;第二,容易让学生将被除数和除数的位置写颠倒。

所以,我建议先让学生写被除数,然后再写除号,再写除数......并要跟学生讲清各部分的名称,以及商应该对应被除数的哪一位,15

是哪里来的,0是哪里来的。为此,我将这首除法竖式的儿歌稍作改

变,成为

|

信息窗3的学习目标为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倍”的意义;并让学生会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

该信息窗的重难点为学生不仅要会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还要与前面“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建立联系并不混淆。

要想突破这一重难点,就要让学生知道,除了前面所学的平均分用除法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也要用除法解决,即“一个数里包含几个另一个数”。由于二年级学生年龄较小,对“倍”的理解比较困难,建议教师结合提出的具体问题,采用教材中提供的直

观手段进行教学,让学生利用学具摆一摆、比一比或者圈一圈、画一画,看看6里面有几个3,积累充分的感性经验,再和学过的“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即“2个3就是3的2倍”联系起来。帮助学生理解“6里面有2个3,6就是3的2倍”。并且要强调“倍”不能作为单位。设计练习题时既要有“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题目,也要有“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题目,让学生在对比练习中深度理解“倍”的含义。

相关链接的学习目标是让学生掌握连乘、连除及乘除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并能应用已掌握的表内乘除法的知识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该部分的重难点是计算时注意运算顺序是从左往右算;根据图列出相关的连乘、连除、乘除混合的算式。

要想突破这一重难点,除了要求学生熟练背诵和应用乘法口诀,还有一点很重要。即:信息窗中小正方体的出示时要动态地按顺序出示的,比如,先出2个正方体一组,再出一列3组这样的正方体,再出四行,或者先出2个正方体一组,再出一行四组这样的正方体,再出4列,让学生逐步列出连乘算式。避免出现列出3×8或者6×4的情

况。而且可以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教师在课前让学生准备好本节课所需要的学具。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课件给学生展示一些整齐、美观的学具排列,激发学生对动手拼摆学具的兴趣。老师提出问题:“你也能想办法摆出这样的图案吗一共摆了多少个小正方体呢”让学生结合摆学具的过程列出不同的连乘算式解决问题,并通过交流体会解决问题的过程,将解决问题与理解运算顺序有机地结合起来,明确连乘的运算顺序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第二个红点标示的问题是:“如果每行摆的同样多,摆4行,每行摆几个正方体”教材通过“摆”与“算”让学生理解先求什么,再求什么,理解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然后也可以让学生同桌合作利用学具模仿这个例题摆和算。

(二)单元教学评价

对于本单元要掌握的知识技能,做到评价贯穿教学的每一环节,围绕目标,注重根本。计算方面,要恰当地评价学生运用乘法口诀计算表内除法的能力。在本学期结束时,应达到每分钟计算8-10题的基本要求。解决问题方面,要在学生的审题、分析、计算能力各方面进行评价。

在素养的体现上,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形成良好的数感;注重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养成敏锐的观察力;注重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我们要注重实践多元评价,关注学习兴趣,童趣评价;进行适当的拔高评价;运用不同的尺子评价学生;注重延缓评价。

结束语:谢谢大家的聆听,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