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机械运动实验(培优篇)(Word版 含解析)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机械运动实验(培优篇)(Word版 含解析)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机械运动实验(培优篇)(Word版 含解析)

一、初二物理机械运动实验易错压轴题(难)

1.小明同学测小车的平均速度,请帮助他完成下列问题:

(1)测平均速度需要的测量工具是______和______;该实验依据的原理是___________;

(2)小车所放的斜面应保持较____(填“大”或“小”)的坡度,这样小车在斜面上运动时间会____(填“长”或“短”)些,便于测量时间;

(3)如图所示,斜面长1.6 m,测得小车从斜面顶端运动到底端所用的时间是5 s。如果在斜面的中点装上金属片,测得小车从斜面顶端运动到金属片的时间为2.8 s。请计算出小车通过上半段的平均速度v2为___________m/s;(保留两位小数)

(4)小车从斜面顶端运动到底端过程中,小车做的是_________(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

【来源】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期中考试物理试题

【答案】刻度尺停表

s

v

t

小长 0.29 变速

【解析】

【分析】

【详解】

(1)[1][2][3]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就是速度的计算公式

=s

v

t

测量路程和时间需要的仪器是刻度尺和钟表;

(2)[4][5]在小车能下滑的情况下,使用的斜面的坡度较小,小车下滑的速度变化较慢,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较长,这样便于测量时间;

(3)[6]如图所示,斜面长1.6 m,测得小车从斜面顶端运动到底端所用的时间是5 s。如果在斜面的中点装上金属片,测得小车从斜面顶端运动到金属片的时间为2.8 s。请计算出小车通过上半段的平均速度v2为

2

0.8m

===0.29m/s

2.8s

s

v

t

(4)[7]小车从斜面顶端运动到底端过程中,在前一半路程和后一半路程需要的时间不同,所以,小车做的是变速直线运动。

2.如图所示,在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并开始计时,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算出小车在各段的平均速度。

(1)图中AB段的距离S AB=________cm,测得时间t AB=1.6 s,则AB段的平均速度v AB=

______cm/s;

(2)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则测得的平均速度v AB会偏________;

(3)实验中应多次测量,每次测量时必须让小车从____________由静止开始下滑。

【来源】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题(质量抽查)【答案】40.0cm 25 cm/s 小同一位置

【解析】

【分析】

【详解】

(1)[1]由图知道,AB段的距离

S AB =80.0cm-40.0cm=40.0cm

[2]又因为测得时间t AB=1.6 s,所以,AB段的平均速度

AB

AB

AB

40.0cm

25cm/s

1.6?s

S

v

t

===

(2)[3]如果让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会导致时间的测量结果偏大,由

s

v

t

=知道,平均速度会偏小。

(3)[4]实验中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是为了减小误差,所以实验中应保证小车每次通过的距离相等,即每次测量时必须让小车从同一位置由静止开始下滑。

3.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

(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______进行测量的;

(2)如图所示是一小球从A点沿直线运动到G点的频闪照片,频闪照相机每隔0.2s闪拍一次。分析照片可知:

小球在做______(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DE两点间距离为______cm,在DF两点间运动的平均速度为_____m/s;小球在_______相邻两点间的平均速度最大。

【来源】山东省烟台市福山区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题(学业水平考

试)

【答案】

s

v

t

=变速 1.50 0.08 FG

【解析】

【分析】

【详解】

(1)[1]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该实验是根据公式

s

v

t

=进行测量的。

(2)[2]从照片中可看到,在相同的0.2s时间内,小球运动的路程是不相同的,那么可知小球在做变速直线运动。

[3]D点对应的刻度是2.60cm,E点对应的刻度是4.10cm,那么DE两点间距离是

4.10cm-2.60cm 1.50cm

DE

L==

[4]F点对应的刻度是5.80cm,那么DF两点间距离是

5.80cm-2.60cm 3.20cm0.0320m

DF

L===

则DF两点间运动的平均速度是

0.0320m

0.08m/s

0.4s

DF

DF

DF

L

v

t

===

[5]在相同的时间间隔内,通过FG的路程最大,所以FG两点间的平均速度最大。

4.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的斜面顶端由静止开始下滑,小车到达A、B、C三处的电子表的示数(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刻度尺分度值1cm)则:

(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_____进行测量的,所用的测量工具是_____和_____。

(2)在实验中,使用金属板的作用是_____,斜面的作用是_____。

(3)请根据图中所给的信息回答:AC

s=_____cm;

BC

t=_____s;

AB

v=_____m/s。

(4)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秒表,如果小车到达C点以后才停表,则会导致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AC

v偏_____(填“大”或“小”)。

(5)为了测量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某同学让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C点的时间,从而计算出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做法对吗?_____。理由

是_____。

【来源】福建省三明市梅列区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期中质量监测物理试题 【答案】s

v t

=

刻度尺 秒表 使小车停止运动,便于计时 使小车获得动力,自行下滑 10.0 1 0.025 小 不对 因为所测时间不是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时间;小车从A 到C 的过程中通过B 点时的速度不为0;小车通过AC 段的时间与AB 段的时间之差才是下半程BC 段的时间 【解析】 【分析】 【详解】

(1)[1][2][3]测量小车平均速度的基本原理是s

v t

=,实验中要用刻度尺测量路程,用秒表测量时间。

(2)[4][5]在斜面上放置一个金属板的目的就是让小车在同一位置停下来,便于测出小车行驶的时间;在该实验中,小车放在斜面上,松手后小车在重力的作用下就会由静止变为运动,设置斜面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小车获得动力,能够自由滑下。 (3)[6][7][8]由题意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cm ,所以

10.0cm 0.0cm 10.0cm AC s =-=

小车从B 点到C 点需要的时间

15:35:235:35:221s BC t =-=

小车从A 点到B 点通过的路程为

10.0cm 5.0cm 5.0cm AB s =-=

小车从A 点到B 点需要的时间

15:35:225:35:202s AB t =-=

根据s

v t

=

可知,小车从A 点运动到B 点的速度为 0.05m

0.025m/s 2s

AB AB AB s v t =

== (4)[9]小车从A 点运动到C 点的路程=10.0cm AC s 一定,如果小车到达C 点以后才停表,则会使所测AC 段的时间AC t 变大,根据AC

AC AC

s v t =

可知,AC 段的平均速度AC v 偏小。 (5)[10][11] 这种做法是不对的。因为所测时间不是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时间;小车从A 到C 的过程中通过B 点时的速度不为0;小车通过AC 段的时间与AB 段的时间之差才是下半程BC 段的时间。

5.在“探究纸锥下落的快慢”的活动中,小明制作了一个直径8.0cm 的纸锥,某次实验用频闪照相机拍摄得到如图所示的照片,已知:频闪照相机每隔0.25s 曝光一次,照片中纸锥的直径是0.8cm ,照片中A 到G 的长度L =8.4cm 。

照片中A到G的长度L/cm ①③

纸锥的平均速度

v/(m·s-1)

8.4②④

(1)为了能够从已知的信息计算得出纸锥从A下落到G点的平均速度,请你在设计的表格中将空缺的①②③④部分补充完整:

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__;④________。

(2)观察纸锥下落的照片,可以得出纸锥从A到G过程中,下落速度的变化情况是

_________。

【来源】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期末考试物理试题

【答案】从A到G的下落实际高度H/m 0.84 从A到G的下落时间t/s 1.5 先加速后匀速(速度先增加后不变)

【解析】

【分析】

【详解】

(1) [1][2]由表格可知,要计算纸锥的平均速度,需知道纸锥从A到G的下落实际高度,纸锥的实际直径为8.0cm,照片中纸锥的直径是0.8cm,因此照片中纸锥和实际纸锥的比例是1:10,故从A到G的下落实际高度H为照片中A到G的长度的10倍,即:

H=8.4cm?10=84cm=0.84m,

故①和②应填:从A到G的下落实际高度H/m,0.84;

[3][4]要计算纸锥的平均速度,需记录从A到G的下落时间,单位s,频闪照相机每隔0.25s 曝光一次,从A到G共曝光6次,故从A到G的下落时间为:

t=0.25s?6=1.5s;

故③和④应填:从A到G的下落时间t/s ,1.5;

(2)[5]纸锥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先变大,后不变,所以纸锥的运动速度先加速后匀速。

6.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他把小车从斜面上端的挡板处由静止释放的同时开始用停表计时,当小车运动至下端挡板处时结束计时,图中圆圈中的数字显示

了两次计时的时间(时间显示格式为“时:分:秒”)。

(1)小明测得小车在斜面上的运动时间是_____s ;

(2)根据小明测得的数据,可知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平均速度大小为_____m/s ; (3)在某次测量时,小明测得小车在两挡板间运动的平均速度明显偏小,请你写出可能的原因:_____。

【来源】北京市大兴区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题 【答案】5 0.12 测量时间时,小车还没运动就开始计时 【解析】 【详解】

(1)[1]根据图示可知,小明测得小车在斜面上的运动时间:

t =5s ;

(2)[2]根据图示可知,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距离:

s =60.0cm =0.6m ,

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平均速度:

v =

0.6m 5s

s t ==0.12m/s ; (3)[3]由v =

s

t

可知,实验中可能是测量的路程偏小,也可能是测量的时间偏大,但分析实际情况最可能是测量时间出错,即测量时间时,小车还没运动就开始计时。

7.如图1是“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让小车从斜面的A 点由静止释放,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从A 点到达B 点和C 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

(1)小车的平均速度是通过________(选填“直接”或“间接”)测量的方法测得的,其原理是________。

(2)除了刻度尺,实验中用到的测量工具还有________。

(3)实验测得小车从A 滑到B 的时间 1.6s AB t =,从A 滑到C 的时间 2.4s AC t =,则AB 段

的平均速度AB v =________m/s ;

(4)实验时,发现小车下滑的速度很快,不便于测量时间,则应采取的操作是________。 (5)图2是小明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斜面上小车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像,符合实际情况的是________(填字母)。

(6)小楠实验时,又选用了形状相同、轻重不同的小车,在同一个斜面上做了多次实验,记录数据如表:

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小车的平均速度与小车的轻重________(选填“有”或“无”)关。说出你的依据:________。

【来源】河南省洛阳市名校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期中考试物理试题 【答案】间接 s

v t

= 秒表 0.25 斜面坡度应小些 B 无 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 【解析】 【详解】

(1)[1][2]用刻度尺测量路程,用停表测量时间,然后利用s

v t

=求得小车的平均速度,因此小车的平均速度是通过间接测量的方法测得的;

(2)[3]除了刻度尺,实验中用到的测量工具还有秒表测量时间; (3)[4]由图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cm ,AB 段的路程

80.0cm-40.0cm=40.0cm AB s =,

1.6s AB t =,AB 段的平均速度

40.0cm

=25cm/s=0.25m/s 1.6s

AB AB AB s v t =

=; (4)[5]斜面坡度越大,小车沿斜面向下加速运动越快,过某点的时间会越短,计时会越困难,所以为使计时方便,斜面坡度应小些;

(5)[6]由图可知80cm=0.8m AC s =, 2.4s AC t =,40cm=0.4m BC s =,

2.4s-1.6s=0.8s BC t =,

所以小车由A 滑至C 的过程中平均速度

0.8m

0.33m/s 2.4s

AC AC AC s v t =

=≈;

小车由B

滑至C的过程中平均速度

0.4m

=0.5m/s

0.8s

BC

BC

BC

s

v

t

==,

由数据可知,滑块的速度越来越大,故B正确;

(6)[7][8]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小车的平均速度与小车的轻重无关,因为小车从较轻→较重→

更重,所通过的路程和时间都相等,由

s

v

t

=可知,小车的平均速度相同。

8.在“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某次实验过程和相关数据如图所示(计时钟每格1s)。

(1)本实验的原理是___________;

(2)该次实验中,小车从斜面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v=___________m/s;

(3)实验中,斜面应选择较小坡度,这样设计是为了减小测量________造成的误差(选填“路程”或“时间”),若在测量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时,反应稍慢了一点停止计时,则测得AB段的平均速度v AB会偏_______(选“大”或“小”)。

【来源】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区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期末考试物理试题

【答案】v=s

t

0.1 时间小

【解析】【详解】

(1)[1]“测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v=s

t

(2)[2]由图知,小车通过全程用的时间:t=5s,s=50cm=0.5m,全程的平均速度:

v=s

t

=

0.5m

5s

=0.1m/s;

(3)[3]实验时,小车所放的斜面应保持较小的坡度,这样小车在斜面上运动时间会长些,减小测量时间造成的误差;

[4]过了B点后计时,所计时间偏大,根据公式v=s

t

可知,在路程不变的情况下,时间偏

大,速度就会偏小。

9.某同学在探究速度的变化实验中,要测自己骑自行车下坡时(不蹬脚踏板及不抓刹车手把),自行车速度的变化情况:

(1) 测量原理是____________;

(2) 根据实验要求你认为应该选择的器材有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3) 该同学找了一段90m 长的下坡路,并测得一些数据,请你帮他将表格中的数据补充完整;t 2=__________s ,v =____________m/s 。

(4)分析表格中的数据,你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 路程(m ) 前半程s 1=45 后半程s 2=45 全程s =90 时间(s ) t 1=9 t 2= t =15 速度(m/s )

v 1=5

v 2=7.5

v =

【来源】云南省昆明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期中考试物理试题 【答案】v =s

t

; 刻度尺; 秒表; 6; 6; 自行车下坡时速度越来越大。 【解析】 【详解】 (1)[1] 测量原理是v =

s t

; (2)[2][3]根据测量原理可知要测量长度和时间,故应该选择的器材有刻度尺和秒表; (3)[4]后半程速度为

22

245m 6s 7.5m/s s t v

[5]全程平均速度为

90m 6m/s 15m/s

s v

t

(4)[6]比较1v 、 2v 可知自行车下坡时速度越来越大。

10.测小车的平均速度实验.

(1)测平均速度时需要用______测量路程, 用______ 测量时间,该实验依据的原理是______ ;

(2)如图所示,斜面长

,测得小车从斜面顶端运动到底端所用的时间是5s ,如果在

斜面的中点装上金属片,测得小车从斜面顶端运动到金属片的时间为2.8s ,现已将测量数据填入表中,并计算出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v 1,请你算出小车通过上半段的平均速度v 2(保留两位小数);

路程m 运动时间s 平均速度m/s

s1=1.6t1=5v1=0.32

s2=0.8t2=2.8v2=____

(3)请计算出小车通过下半段的平均速度v3=________;

(4)小车从斜面顶端运动到底端过程中,小车做的是______ 直线运动(填“匀速”或“变速”)。

【来源】山东省青岛市多校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题(十七中等学校联考)

【答案】刻度尺秒表 0.29 0.36 变速

【解析】

【分析】

【详解】

(1)[1][2]路程的测量工具是刻度尺,时间的测量工具是秒表;

[3]本实验是测小车的平均速度实验,实验原理是v=;

(2)[4]因为

s2=0.8m,

t2=2.8s,

所以

v2=≈0.29m/s;

(3)[5]因为

s3=s1-s2=1.6m-0.8m=0.8m,

t3=t1-t2=5s-2.8s=2.2s,

所以

v3=≈0.36m/s;

(4)[6]小车从斜面顶端运动到底端过程中,小车的速度越来越快,因此小车做的是变速运动。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机械运动实验达标检测(Word版 含解析)

一、初二物理机械运动实验易错压轴题(难) 1.长度和时间测量的应用。 (1)小明用刻度尺测量铜线的直径。他将铜线在笔直的木棍上紧密排绕了10圈后,用刻度尺测量其宽度,如图甲所示。小明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为_____,10圈铜线的宽度为 _____cm,铜线的直径为_________cm。 (2)小明同学测得自己的脉搏1min 跳动75次,则他脉搏每跳动1次的时间是_______s。接着他把自己的脉搏跳动作为“表”测摆(如图乙所示)的时间,小球摆动20次,脉搏刚好跳动25次,则小球摆动1次平均所需的时间为_______ s。若在细线的摆动线路上水平放置一固定挡板,小球摆动将如图丙所示,比较乙与丙实验,小球摆动1次平均所需的时间应________选填(“相同”或“不相同”)。 【来源】广西桂林市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期末考试物理试题 【答案】1mm 3.12(3.11~3. 14皆可) 0.31 0.8 1 不相同 【解析】 【分析】 【详解】 (1)[1][2][3]如图,每大格表示1cm,每大格分为10小格,则分度值为1mm;故10圈读数为3.12cm,则铜丝直径为:0.31cm。 (2)[4]脉搏每跳动1次所用时间为 160s 0.8s 75 t== [5][6]小球摆动20次与脉搏跳动25次所用时间相同,为 t2=0.8s×25=20s 则小球摆动1次平均所需的时间为 320s 1s 20 t== 细线在接触挡板后,线速度和轨道半径均发生变化,则摆动一次所用时间也将发生变化,故摆动1次所用时间不相同。 2.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物理)中考物理机械运动练习题及答案

(物理)中考物理机械运动练习题及答案 一、初中物理机械运动 1.物理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基础科学,培养同学们正确使用仪器的技能是做好物理实验的基础,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 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质量过程中,发现横梁不平衡时可调节平衡螺母 B. 用实验室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应将温度计从液体中取出再读数 C. 用弹簧测力计在杠杆平衡实验中测量拉力时,竖直调零后,倒置时不需要调零 D. 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可让整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 【答案】 D 【解析】【解答】A、称量物体质量时,若天平横梁不平衡,要增减砝码或移动游码来使天平的横梁平衡,不能调节平衡螺母.A不符合题意. B、温度计读数时,如果从液体中取出,其示数会受到外界温度的影响,B不符合题意. C、用弹簧测力计在杠杆平衡实验中测量拉力时,竖直调零后,倒置时仍然需要调零,C不符合题意. D、使用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时,物体的一端要对准刻度尺的零刻度线, 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天平的正确使用:(1)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2)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天平平衡;(3)把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4)这时物体的质量等于右盘中砝码总质量加上游码所对的刻度值. 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弹簧测力计的用法:(1)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如果不是,则要调零;(2)认清最小刻度和测量范围;(3)轻拉秤钩几次,看每次松手后,指针是否回到零刻度,(4)测量时弹簧测力计内弹簧的轴线与所测力的方向一致;⑸观察读数时,视线必须与刻度盘垂直.(6)测量力时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量程. 刻度尺的正确使用:(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线、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用刻度尺测量时,尺要沿着所测长度,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3)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4)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跳伞运动员匀速下落的过程中,机械能减小 B. 踢出去的足球在空中运动过程中,运动状态不变 C. 行驶的汽车上的乘客看到路边的树向后退去,他是以地面为参照物的 D. 站在上升的电梯里的人受到电梯地板的支持力大于人对电梯地板的压力 【答案】A 【解析】【解答】解:

初中物理机械运动真题汇编(含答案)

初中物理机械运动真题汇编(含答案) 一、初中物理机械运动 1.第24届冬奥会将于2022年在北京—张家口举办。如图所示,当运动员穿着滑雪板在水平雪地上进行滑行训练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以滑雪板为参照物,运动员是运动的 B. 穿滑雪板是为了减小对雪地的压力 C. 雪地对滑雪板的支持力和滑雪板对雪地的压力是相互作用力 D. 滑雪板受到的重力和雪地对滑雪板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答案】C 【解析】【解答】A、以滑雪板为参照物,运动员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运动员是静止的。A不符合题意; B、滑雪板一般都做成较大的面积,是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对雪地的压强,防止陷下去。B不符合题意; C. 雪地对滑雪板的支持力和滑雪板对雪地的压力是相互作用力,二者等值、反向、共线、不同体不是平衡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C符合题意; D. 滑雪板受到的重力和雪地对滑雪板的支持力大小不相等,不满足二力平衡的条件,不是一对平衡力,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或者说被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即看该物体相对于所选的参照物位置是否发生改变即可. 增大压强方法:(1)S不变,F↑;(2)F不变,S↓ (3)同时把F↑,S↓.而减小压强方法则相反. 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则这两个力二力平衡时合力为零.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力). 2.2015年8月,来自挪威的艾斯朋和比约恩两人,在张家界天门山成功挑战“翼装飞毯”高空极限运动.艾斯朋身穿翼形装在天门山空中飞行(如图甲),比约恩从3000米的直升飞机上跳下(图乙),最后降落在艾斯朋的背上后,两人共同急速向前飞行(图丙),完成了世界第一例空中合体的壮举.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八年级物理机械运动图像专题

物理复习专题《运动的快慢》图像题专题 1.(2012?上海)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同方向开始做匀速直线运动,甲的速度 大于乙的速度,它们的s ﹣t 图象如图所示a 、b 、c 三条图线中的两条,运动5秒 甲、乙间的距离大于2米,则( A ) 2.(2012?泉州)如图(甲)是某物体运动的s ﹣t 图象,则图中能与之相对应的v ﹣t 图象是( B ) 3.(2011?南平)小明和小华在操场上沿直跑道跑步,他们通过的路程和时间关系 如图所示, 则下列说 法正确的 是( C ) 4.(2011?泸州)甲、乙两位同学 进行百米赛跑,假如把他们的运 动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处理,他们同时从起跑线起跑,经过一段时间后他们的位置如右图所示,在下图中分别作出的在这段时间内两人运动路程S 、速度v 与时间t 的关系图象,正确的是( B ) 5.(2011?湖州)某同学的 爸爸携全家 驾车去太湖 渔人码头游 玩,在途经太湖路时,路边蹿出一只小猫,他紧急刹车才没撞到它.如图为紧急刹车前后汽车行驶的时间﹣﹣速度图象,根据图象分析不正确的是( D ) 6.(2010?台湾)如图为一物体朝固定方向做直线运动的速度(v )与时间(t )的关系图,在下列四种运动中,何者速度(v )随时间(t )的变化最可能以如图表示( C ) 7.(2010?广州)甲、乙两人同时从 同一起跑线出发,同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某时刻他们的位置如图所示,图中能正确反映两人运动距离与时间关系的是( D ) A . B . C . D . 8.(2009?潍坊)甲乙两同学沿平直路面步行,他们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下面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D ) 9.(2009?恩施州)可以用图象来表示物体的运动状态,如图所示,表示物体运动速度相同的是 A . 甲的s ﹣t 图一定为图线a B . 甲的s ﹣t 图可能为图线b C . 乙的s ﹣t 图一定为图线c D . 乙的s ﹣t 图可能为图线a A . B . C . D . A . 两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 . 前2s 内,小明跑得更快 C . 8s 内,小明的速度是5m/s D . 8s 内,小明跑的路程更长 A . B . C . D . A . 紧急刹车发生在8:27 B . 在8:23~8:27时间段内他驾车匀速前进 C . 在8:20~8:30时间段内他驾车的最大速度为60千米/时 D . 在8:20~8:30时间段内他驾车的平均速度为60千米/时 A . 汽车沿着直线自静止加速的过程 B . 物体由静止自由铅直掉落的过程 C . 机车沿直线运动,紧急刹车至静止的过程 D . 保龄球在无摩擦力的水平面上,沿着直线滑动的过程 A . 甲同学比乙同学晚出发4s B . 4s ~8s 内,甲乙同学都匀速直线运动 C . 0s ~8s 内,甲乙两同学通过的路程相等 D . 8s 末甲乙两同学速度相等

机械运动与物理模型检测一

《机械运动与物理模型》检测题一 编写:张念民时间:2017.9.6 一、选择题(每题4个选项,至少有一个正确) 1.下列关于质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研究地球的公转速度时,地球可以看做质点 B.原子核很小,因此可以把它看做质点 C.研究杂技演员做空翻动作时,杂技演员不能看做质点 D.研究火车通过路旁的一根电线杆的时间时,火车可看做质点 2.“月亮在云中过”,“鱼儿在水中游”,它们所选的参照物分别是() A.云,水B.星星,水C.月亮,鱼D.云,鱼 3.某校学生开展无线电定位“搜狐”比赛,甲、乙两人从图所示地形的O点同时出发, 并同时到达A点搜到狐狸,两人的搜狐路径已在图中标出,则() A.两人运动的平均速度相等 B.甲的平均速度大于乙的平均速度 C.甲的路程大于乙的路程 D.甲的位移大于乙的位移 4.下列各物理量中,都是矢量的是() A.位移、时间、速度 B.路程、速度、加速度 C.加速度、速度的变化量、速度 D.速率、时间、加速度 5.下列表述中,所指的速度为平均速度的是() A.子弹射出枪口时的速度为800m/s B.一辆公共汽车从甲站行驶到乙站,全过程的速度为40km/h C.某段高速公路限速为90km/h D.小球在第3s末的速度为6m/s 6.物体通过两个连续相等位移的平均速度分别为v1=10m/s,v2=15m/s ,则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 A.12.5m/s B.12m/s C.12.75m/s D.11.75m/s 7.如图所示小球以v1=4m/s的速度水平向右运动,碰到墙壁经△t=0.1s后以v2=3m/s的速度沿同一直线反弹.小球在这0.1s内的加速度为() A.10m/s2,方向向右 B.10m/s2,方向向左 C.70m/s2,方向向右 D.70m/s2,方向向左 8.关于速度与加速度有下列的说法: ①速度增大时,加速度不一定增大,②速度减小时,加速度一定减小, ③速度改变量越大,加速度越大,④加速度与速度的大小及方向无关。则正确的是()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初二物理机械运动练习题

初二物理机械运动练习 题 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初二物理机械运动练习题 一、填空题(35分) 1.物理学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机械运动。 2.在研究物体做机械运动时,被选来作为标准的物体叫,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取决于。这就是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 3.我国古书《套买曜》上记载有:“人在舟中闭牖(门窗)而坐,舟行而人不觉”这是运动的的生动描述,其中“舟行”是以为参照物,“人不觉”是以为参照物. 4.乘客坐在行驶的火车上,以火车为参照物人是的,以路旁的树木为参照物时,人是. 5.平时所说“月亮躲进云里”是以为参照物,说“乌云遮住了月亮”是以为参照物.我国发射的风云二号通讯卫星相对是静止的.相对于是运动的.人们常说地球在公转的同时自转着,“公转”是以为参照物,自转又是以为参照物. 6.空中加油机在空中给歼击机加油的过程中,若以为参照物,他们都是运动的,若以加油机为参照物,歼击机是的. 7.“旭日东升”是以为参照物的,“日落西山”是以为参照物的. 8.坐在甲车里的人,看见路边树木向北运动,他是以为参照物.他看到并排的乙车静止,若以树为参照物,乙车是的.

9.长征三号火箭运载同步卫星升空,此时,以地球为参照物,卫星是的,以火箭为参照物,卫星是的,当卫星脱离火箭绕地球运转时,以地球 为参照物,卫星是的,以火箭为参照物,卫星是的. 10.小红骑自行车在公路上行驶,当天虽无风,但小红骑在车上觉得刮了西风,以小红为参照物,空气是向运动的,以地面为参照物,小红向行驶. 11. 我们唱的歌“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是以为参照物. 12.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时,一般选________做参照物。 13.车里的人看路边的树向后退是以________做参照物。 14.乘客坐在行驶的火车上,以火车为参照物。人是________,以路旁的树木为参照物,人是________的。 15.太阳从东方升起,是以________为参照物。月亮在云间穿行,这时我们是以________为参照物。 16.以________为参照物,人造地球同步卫星是静止的,以________为参照物,人造地球同步卫星是运动的。 二、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16分) 1.在研究机械运动时,必须选择地面或地面上静止不动的物体为参照物. () 2.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取决于所选取的参照物. () 3.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4.自然界中不存在绝对静止的物体. () 5.我们说小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做匀速直线运动,这种运动是相对的. () 6.研究物体做机械运动时,可以任意选择某一物体为参照物,但它一定要是静止的.()

八年级物理,机械运动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机械运动 检测题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 1. 某同学坐在行驶的列车内,若说他是静止的,则所选择的参照物是( ) A.铁轨 B.在车内走动的乘务员 C.车窗 D.路边的树 2. 下列情况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 A.小鸟在空中飞行 B.河水流动 C.水凝固成冰 D.雨滴下落 3. 如果一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内通过的路程,那么它前内的速度是( ) A . B . C . D .无法确定 4. 小明和小华在操场上沿直线跑道跑步,他们通过的路程和时间的关 系如图1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前2 s 内,小明跑得更快 C.8 s 内,小明的速度是5 m/s D.8 s 内,小明跑的路程更长 5. 如图2所示为晓艳旅游时记录汽车运动速度与时间关系的图象, 图1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在出发8 h 内和l2 h 内走过的路程相同 B.在5 h 到8 h 内共走了270 km 的路程 C.汽车整个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47.5 km/h D.汽车在2 h 至4 h 之间速度最快,那时的速度为12 m/s 6. 小芳骑着自行车在上学的路上,若说她是静止的,则选择的 参照物是( ) 图2 A.路旁的树木 B.迎面走来的行人 C.小芳骑的自行车 D.从小芳身边超越的汽车 7. 小李家准备买新房,他看到某开发商的广告称,乘车从新楼盘到一家大型商场只需3 min 。据此你认为从新楼盘到该大型商场比较接近的路程是( ) A.200 m B.400 m C.2 000 m D.10 000 m 8. 运动会上,100 m 决赛,中间过程张明落后于王亮,冲刺阶段张明加速追赶,结果他们 同时到达终点。关于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张明的平均速度比王亮的平均速度大 B.张明的平均速度比王亮的平均速度小 C.两者的平均速度相等 D.两人做的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无法比较 9. 为宣传“绿色出行,低碳生活”理念,三个好朋友在某景点进行了一场有趣的运动比赛。 小张驾驶电瓶车以36 km/h 的速度前进,小王以10 m/s 的速度跑步前进,小李骑自行车,每分钟通过的路程是0.6 km 。则( ) A.小张速度最大 B.小王速度最大 C.小李速度最大 D.三人速度一样大 10. 某同学平常走路步行40 m ,需40 s 的时间,现在这个同学用6 min 30 s 的时间沿操场 跑道走完一圈,那么跑道的周长最接近于( ) A.400 m B.300 m C.200 m D.150 m 11. 对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由s = t 可知,运动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成正比 s /m 2468O 10203040t /s 小华 小明υ/(km·h -1)2468O 306012090t /h 1012

初中物理试题检测二:机械运动

初中物理试题检测二: 机械运动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初中物理试题:机械运动 《机械运动》考试题(二) (满分100分时间45分钟) 学号姓名 一、填空题:(1分×37=37分) 1、物理是一门以和为基础的科学。 2、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记录测 量的结果应包括和 。 3、某同学测得一个物体的长度是,则他测得的准确值是 cm,估计值是cm;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4、72m= km= mm= nm=μm; 10m/s= km/h,72km/h= m/s。 5、在下列数据后面填上适当的单位:①一支新铅笔的长度大约是;②一本字典的厚度;③一枚硬币的厚度是1200 ;④人步行的速度;⑤人骑自行车的速度4 ;⑥高速公路上小汽车的速度100 。 6、物理学里把物体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研究机械运动时必须选择。我们说“月亮躲进了乌云里”,这实际上是以为参照物的。 7、小船在河里顺流而下,相对于岸上的树来说,坐在船上的人是的,小船是的;相对于船来说,人是的,岸上的树是的,河水是的。 8、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时,用测量小车运动的路程,用测小车通过的时间,再用公式v=来计算小车的平均速度。 9、某人步行的速度是s,他步行100s可走 m;某人的家到学校有1800m,骑自行车上学要用6min,他骑车的速度是 m/s。 10、声音是由于物体的而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回声到达人耳的时间比原声至少要晚 s,人们才能听见回声。 二、选择题:(2分×15=30分) 1、下列单位换算中,正确的是[ ] =36m×100cm=3600cm =36×100=3600cm =36m×100=3600cm =36×100cm=3600cm 2、下图中,刻度尺的分度值是mm,则木块的长度大约是[ ] 2

初中物理机械运动图像汇编

《机械运动图像题》中考汇编 1.【上海毕业】小华乘水上游船进入世博园的过程中,若以游船为参照物,浦江两岸的建筑物是 的。如图所示的s-t 图像反映了游船在某段江面时的运动情况,由图像可得该游船行驶的速度为 米/秒,它在30秒内通过的路程为 米。 2.【10淮安】小华同学根据实验记录数据.描绘出 玩具小车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由 图象可知,计时s 后小车开始运动;1s 至5s 小车通 过的路程是m ,速度是m /s . 3.【10沈阳】.一个骑自行车的人与一个跑步者在 平直路面上运动,他们通过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如图所示。分析图象可知,跑步者的速度为 ________m/s 。在运动过程中,若以跑步者为参照物, 骑车者是________的。 4.(2011哈尔滨)甲、乙两辆汽车在水平路面上同 时向东行驶,路程一时间图像如图所示,则甲车的速度是_______m /s ;两车行驶过程中,若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向________运动. 5.【10济宁】甲、乙两物体从同一地点出发沿同—方向运动其路程S 跟时间t 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仔细观察图像,你能获得什么信息? (写出一条即可) 6.(江苏徐州市)小刚从家中出发到达彭城广场后,沿原路返回家中,其中一半路程步行.一半路程骑自自行车。路程与时间图像如图所示。则步行的是图中_______段,小刚家到彭城广场的路程为__________m ,小刚骑车的速度为______m /s 。 7.(2011攀枝花)一只兔子和一条小狗从同一地点出发,同时开始向东运动,兔子的运动距离与时间关系图象如图中实线部分ABCD 所示,小狗的运动距离与时间关系图象如图中虚线部分AD 3s 内,小狗相对于兔子将向_______运动(选填“东”或“西”)。 s/m t /s 8 6 4 2 0 8 2 4 6 A B C D

初二物理机械运动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第二章机械运动——长度时间测量、运动描述习题 1、关于长度的测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两个人测量方法都正确,他们测同一物体的长度,测得的数值一定相同 B.一个人测量方法正确,多次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测得的数值一定相同 C.两个人测量同一物体长度,测得的数值不同,其中至少有一个人测量方法错误 D.两个人测量同一物体长度,测得的数值不同,两人的测量方法可能都正确 2、在校运动会上,裁判员要测量运动员的跳远成绩,下列测量工具中合适的是() A.分度值是1的米尺 B.分度值是1,长30m的皮卷尺 C.分度值是1,长30m的钢卷尺 D.游标长尺 3、某实验小组用同一把最小分度值为厘米的刻度尺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在下列记录的数据中正确的是() A.6.2分米B.62厘米C.6.20分米D.620.0毫米4、一列蒸汽火车在做匀速直线运动,在远处的人看见火车头上冒出的烟是竖直向上的.这是由于() A.当时外界无风 B.火车顺风行驶,车速与风速大小相同 C.烟的喷出口是竖直向上的

D.烟有惯性 5、某乘客坐在一列火车里,他看见窗外另一列火车向正东方向行驶,则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乘客坐的火车一定向西行驶 B.乘客坐的火车可能向东行驶 C.乘客坐的火车可能向西行驶 D.窗外的火车有可能静止 6、“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这是唐代诗人李白《早发白帝城》中的诗句.从物理学的角度看,我们说乘船的人是静止的,所选的参照物是() A.彩云B.轻舟C.高山D.两岸 7、(2011?济宁)如图所示,木块的长度为. 8、为测量书本中一张纸的厚度,有位同学这样做:先测整个课本的厚度,结果为0.7,然后他翻到课本的最后一页,看到页码为178,他计算得到纸的厚度为:0.72÷178=0.004. (1)他计算中存在的错误是:; (2)正确的计算应当是:. 9、(2005?江西)在做“测平均速度”的实验时,停表的示数如图所示, 该停表所示的时间为s.

0360.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2017秋 第一章 机械运动 达标检测卷

第一章达标检测卷 (100分,90分钟) 题号一二三四总分 得分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 1.同学们估测教室里讲台桌的高度,结果正确的是() A.80 m B.80 dm C.80 cm D.80 mm 2.小妍家新买了型号为20 cm的台州产“苏泊尔”压力锅(俗称高压锅)。妈妈说,家用压力锅有18 cm、20 cm和22 cm等型号。“型号20 cm”指() A.锅身的直径是20 cm B.锅身的周长是20 cm C.锅身的横截面积是20 cm D.锅的容积是20 cm 3.小明同学骑自行车沿新华大街自西向东运动,看到两面的高楼不断向西运动。能正确说明高楼向西运动,是以下面哪个物体为参照物的() A.小明同学的自行车B.对面驶来的公共汽车 C.新华大街D.天上飞过的小鸟 (第4题图) 4.你也许有过这样的体验:甲、乙两列火车并排停在站台上,你坐在甲车车厢向乙车车厢观望,如图所示,突然你觉得自己坐的火车开始缓缓地前进了,但是,“驶过”了旁边乙车的车尾你才发现,实际上甲车还停在站台上,而旁边的乙车却向相反的方向开走了。你觉得自己坐的火车前进了,所选的参照物是() A.站台B.甲车 C.乙车D.自己 5.“神舟十号”飞船与“天宫一号”成功对接后,以下列哪一个物体作为

参照物,“天宫一号”是静止的() A.西昌卫星中心的发射塔架B.“神舟十号”飞船 C.海面上行驶的远洋观测船D.在“天宫一号”内穿行的航天员 6.短跑运动员5 s跑了50 m,羚羊奔跑的速度是20 m/s,汽车的行驶速度是54 km/h,三者速度从小到大的排列顺序是() A.汽车、羚羊、运动员B.羚羊、汽车、运动员 C.运动员、汽车、羚羊D.运动员、羚羊、汽车 7.若采用发光二极管,则通电后亮起的时间会比采用灯丝的白炽灯大约快0.5 s,故有助于后车驾驶员提前作出反应,假设后车以50 km/h的车速匀速前进,则在0.5 s的时间内,后车前行的距离大约为() A.3 m B.7 m C.12 m D.25 m 8.在研究水滴下落规律的实验中,打开水龙头让水一滴一滴下落,并用频闪照相机每隔0.1 s拍摄了同一水滴下落时的不同位置,如图所示,由图可知,水滴下落0.3 s内的平均速度是() A.150 m/s B.15 m/s C.1.5 m/s D.0.15 m/s (第8题图) (第9题图) 9.2015年田径世锦赛在北京举行,如图是男子100米决赛冠军博尔特冲线瞬间的照片,照片右上角显示的时间为其成绩,根据这些信息() A.可知博尔特跑得最快B.可排出各选手的最终名次 C.不能求出博尔特全程的平均速度D.可知博尔特跑完全程用的时间最长 (第10题图)

【物理】物理机械运动练习题及答案

【物理】物理机械运动练习题及答案 一、初中物理机械运动 1.如图所示,图中的阴影部分的面积描述相应物理量不正确的是() A. 物体的质量 B. 物体运动的路程 C. 用电器的电功率 D. 物体所受的压强 【答案】D 【解析】【解答】A、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等于密度与体积的乘积,根据知,图中阴影部分面积表示物体的质量,A不符合题意; B、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等于速度与时间的乘积,根据知,图中阴影部分面积表示物体运动的路程,B不符合题意; C、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等于电压与电流的乘积,根据知,图中阴影部分面积表示用电器的电功率,C不符合题意; D、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等于压力与面积的乘积,即FS,而物体所受的压强,所以图中阴影部分面积不能表示物体所受的压强,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首先理解阴影部分表示的是横纵坐标的乘积,再根据相关的物理量的计算分析.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跳伞运动员匀速下落的过程中,机械能减小 B. 踢出去的足球在空中运动过程中,运动状态不变 C. 行驶的汽车上的乘客看到路边的树向后退去,他是以地面为参照物的 D. 站在上升的电梯里的人受到电梯地板的支持力大于人对电梯地板的压力 【答案】A 【解析】【解答】解: A、匀速下落过程中的跳伞运动员的质量不变,速度不变,故动能不变;同时质量不变,高度变小,故重力势能变小,所以机械能变小,故A正确; B、踢出去的足球在空中运动的过程中,其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在改变,故其运动状态改变,故B错误; C、行驶的汽车上的乘客看到路边的树向后退去,是以自己所乘坐的汽车为参照物的;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树木的位置没有变化,是静止的,故C错误;

八年级上册物理机械运动知识点整理

八年级上册物理机械运动知识点整理 物理的学习需要的不仅是大量的做题,更重要的是物理知识点的累积。下面是一篇八年级上册物理机械运动知识点整理,欢迎大家阅读! 1、长度的测量: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长度的单位及换算 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m),常用的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um)纳米(nm) 长度的单位换算时,小单位变大单位用乘,大单位换小单位用除 3、正确使用刻度尺 (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 (2)使用时要注意 ①尺子要沿着所测长度放,尺边对齐被测对象,必须放正重合,不能歪斜。② 不利用磨损的零刻度线,如因零刻线磨损而取另一整刻度线为零刻线的,切莫忘记最后读数中减掉所取代零刻线的刻度值。③ 厚尺子要垂直放置④ 读数时,视线应与尺面垂直 4、正确记录测量值: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1) 只写数字而无单位的记录无意义 (2) 读数时,要估读到刻度尺分度值的下一位 5、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误差不能避免,能尽量减小,错误能够避免是不该发生的减小误差的基本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另外,选用精密仪器,改进测量方法也可以减小误差 6、特殊方法测量 (1)累积法如测细金属丝直径或测张纸的厚度等 (2)卡尺法 (3)代替法 运动描述 1、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绝对不动的物体是没有的,这就是说运动是绝对的,我们平常说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另一个物体(参照物)而言的,所以,对运动的描述是相对的 2、参照物研究机械运动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1) 参照物并不都是相对地面静止不动的物体,只是选哪个物体为参照物,我们就假定物体不动 (2) 参照物可任意选取,但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对同一物体的运动情况的描述可能不同 3、相对静止 两个以同样快慢、向同一方向运动的物体,或它们之间的位置不变,则这两个物体相对静止。 4、匀速直线运动快慢不变、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人教版初中物理《机械运动》

第一讲机械运动 知识结构 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长度 ①单位 基本单位:m 常用单位:km,dm,cm,mm,um,nm 换算关系: ②测量工具:刻度尺 刻度尺的使用: ③误差 定义:测量值和真实值的差别 产生误差的原因 减小误差的办法 正确认识: 2、时间 ①单位 基本单位:s 常用单位:min,h 换算关系: ②测量工具:秒表 二、运动的描述 1、机械运动 物理学里把物体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自然界中的一切物体都在做 . 2、参照物 物体是在运动还是静止,要看是以哪个物体做这个被选作的物体叫参照物。 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要看这个物体与之间有没有的变化。 同一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其运动情况可能是的。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三、运动的快慢 1、匀速直线运动

特点:(1)快慢不变;(2)、沿直线运动 2、速度 (1)物理意义:速度用来表示物体运动越快,速度越;物体运动越慢,速度越。 (2)定义: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内通过的路程. (3)公式 s V τ =,s表示,t表示,v表示。 (4)单位:国际单位制主单位是,符号为,常用单位还有, 其符号为, 换算关系:1 =3.6 。 3、变速运动:物体的运动速度不断变化的运动。 4、平均速度是表示做运动的物体在一段路程上或一段运动时间内的 的物理量。 典型例题 例1一名粗心的学生在测量记录中忘记写单位了,请你帮他补充完整: (1)一枝新铅笔的长度O.175 ;(2)一本外文字典的厚度3.5 ; (3)一枚一角硬币的厚度2.5 ;(4)一名同学的高度16.4 ; 例2(2012福建福州)如图20所示,测得木块的长度是_______cm。 例3有位诗人坐船远眺,写下了著名的诗词:“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诗人在诗词中前后两次对山的运动的描述,所选择的参照物分别是() A.风和水B.船和地面C.山和船D.风和地面 例4(2012湖北恩施州)用斜面和滑块做“测物体的平均速度”实验,当滑块自顶端出发时开始计时,滑至斜面底端时停止计时,如图所示。此过程中,滑块的平均速度是( ) A.10cm/s B.9cm/s C.8cm/s D.7cm/s 例5两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甲的速度为2m/s,乙的速度为3m/s,它们通过相同的路程所用时间之比为;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之比为。

初中物理机械运动测试题

第一章机械运动练习题 一填空题 1.测量长度的工具是___________,国际单位中,长度的单位是_________; 测量时间的工具是___________,国际单位中,时间的单位是_________。 2.单位换算 (1)250cm = _______ m =_______km (2)2×105μm =_______ cm _______m 3、给下列各数据填上适当的单位: (1)?一张纸的厚度约70_______ (2)学校学生课桌的高度80 _______ (3)一支新铅笔的长度是1.75 (4)一枚壹元硬币的厚度是2.2 (5)一个中学生的身高1.65 (6)物理课本的长度大约是2.59 4、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 则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所测物体的长度是 ________。 5、有五名同学先后对一物体进行五次精确测量,记录结果如下:14.72 cm,14.71 cm, 14.82 cm,14.73 cm,14.73cm。根据数据分析,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___, 其中有一次记录结果是错误的,它是__________,本次测量的结果应记作 __________。

9、2007年4月18日全国第六次列车大提速,国产动车组开始正式投入营运,下表是空调动车组D517次列车从北京到北戴河的时刻表。 由表中数据可知,北京到北戴河的里程为 km,D517次列车运行的平均速度是 ------km/h(保留一位小数) 11、一物体作直线运动,全程100m,前一半路程用了10s,后一半路程用了5s,那么,物体通过前一半路程的速度是m/s,通过后一半程的速度是,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二选择题 1、用分度值是1mm 的刻度尺,直接测物体的长度,在下列所记录的数据中,正确的是() A、0.820m B、82.0cm C、82.00 D、820.0mm 2、如图1是用厚刻尺测量木块的长度,其中正确的测量图是()

八年级物理机械运动-易错题(答案)

物理错题 1、一列匀速行驶的列车,有一节宽为2.5m的车厢被垂直于列车运动方向射来的一颗1000m/s的高速子弹击穿,在车厢两侧留下的弹孔沿列车前进方向的距离为10cm则列车的速度为? 2、小雨以2m/s的速度沿着平直马路向前走,远远看到前方400m 处叶子姐姐正朝他跑来,叶子姐姐运动的s-t图像如图所示。则他俩经过s相遇。 3、一辆汽车以30m/s的速度在山崖的正前方行驶,司机按响喇叭2s 后听到回声,求:司机按响喇叭时汽车距山崖多远? 4、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30米/秒,为了开辟新航道,某科学探测船装有回声探测仪器,探测水下有无暗礁,探测船发出的声音信号0.6秒后被探测仪器接收. (1)探测船发出的声音为了有更好的回收效果,最好用______声波(超声波或次声波)?这种探测仪器的名称是______?

(2)通过计算说明海底障碍物到探测船舱底的距离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3)某同学受启发,思考能否利用此声波来测量地球到月亮的距离呢?你认为______(“能”或“不能”),理由:______. 5、子弹在离人24米处以750米每秒的速度离开枪口。当人听到枪声时子弹已前进了多少米(声速是340m/s) 6、6.坐在向北行驶的汽车内的乘客。看到路旁的行人正在向南运动,则此行人的实际运动方向是() A 一定是向北运动 B 一定是向南运动 C 一定是静止的 D 以上情况都有可能。 7、某人在公路上由北向南行走,一辆汽车由他身后向他前进的方向疾驶而过,那么这个人相对汽车的运动是() A.向南运动B.向北运动 C.由北向南运动D.无法判断 8、甲、乙两车都作匀速直线运动。在下列几种情况中,能判断乙车比甲车慢的是() A.甲通过的路程为4000米,乙通过的路程为20米 B.甲通过1000米的同时,乙通过路程1200米 C.甲在30分钟内通过40千米,乙在2.5小时内通过150千米 D.甲的速度为54千米/时,乙的速度为20米/秒 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房屋造好以后,它就固定在原来的位置不动,所以固定在地球上的

初二-物理-机械运动-竞赛题目标准答案

初中物理竞赛辅导――机械运动 【例1】甲、乙二人各乘一台升降机,甲看见楼房在匀速上升,乙也在匀速上升。乙看见楼房在匀速上升。甲在匀速下降。则他们相对于地面:A.甲上升,乙下降B.甲下降,乙上升C.甲、乙都下降,但甲比乙慢D.甲、乙都下降,且甲比乙快 【例2】某船在静水中航速为36千M/小时,船在河中逆流而上,经过一座桥时,船上的一只木箱不慎被碰落水中,经过两分钟,船上的人才发现,立即调转船头追赶,在距桥600M处追上木箱,则水的流速是多少M/秒? 【例3】小明的家与学校之间有一座山,每天上学的过程中,有五分之二的路程是上坡路,其余是下坡路。小明从家到学校要走36分钟,如果小明上坡行走速度不变,下坡行走速度也不变,而且上坡行走速度是下坡行走速度的三分之二。那么小明放学回家要走多长时间? 【例4】一队伍(纵队)长120M,正以某一速度匀速前进。现因有事传达,一通讯员从队尾跑到排头后立即掉头以大小不变的速度从排头跑回队尾。已知在这一过程中队伍前进了160M,求通讯员在这一过程中往返共跑了多少M。 【例5】一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前一半时间内的运动速度为v1,后一半时间内的速度为v2,求汽车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例6】一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前一半路程内的运动速度为v1,后一半路程内的速度为v2,求汽车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例7】一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汽车通过前一半路程的速度为v1,通过后一半路程的速度为v2,求汽车在整个行驶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例8】甲、乙两个作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从同一地点出发,向同一方向运动,甲的速度为2M/秒,乙的速度为6M/秒。当甲运动20秒后乙开始运动,用图解法求出甲、乙两物体相遇的时间和路程。 初中物理竞赛辅导――机械运动 【例1】甲、乙二人各乘一台升降机,甲看见楼房在匀速上升,乙也在匀速上升。乙看见楼房在匀速上升。甲在匀速下降。则他们相对于地面:A.甲上升,乙下降B.甲下降,乙上升C.甲、乙都下降,但甲比乙慢D.甲、乙都下降,且甲比乙快 【分析】甲看见楼房在匀速上升,是以自己或自己所乘的升降机为参照物。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楼房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甲相对楼房和地面在匀速下降。

八年级物理--《机械运动》单元检测(含答案)

八年级物理--《机械运动》单元检测(含答案) (总分100分;时间:45分min) 一、填空题(每空3分,共60分) 1、“旭日东升”是以为参照物的,“日落西山”是以为参照物的. 2.坐在甲车里的人,看见路边树木向北运动,他是以为参照物.他看到并排的乙车静止,若以树为参照物,乙车是的. 3、长征三号火箭运载同步卫星升空,此时,以地球为参照物,卫星是的,以火箭为参照物,卫星是的,当卫星脱离火箭绕地球运转时,以地球为参照物,卫星是的,以火箭为参照物,卫星是的. 4、小红骑自行车在公路上行驶,当天虽无风,但小红骑在车上觉得刮了西风,以小红为参照物,空气是向运动的,以地面为参照物,小红向行驶. 5、不变,沿着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6、50m= Km= dm= mm= μm= nm 7、火车的速度是54 km/h,子弹的飞行速度为100 m/s,那么______的速度大. 8、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2 min内通过了300 m的路程,它运动的速度是____m/s,这个物体在前10 s内的速度是____m/s. 二、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12分) 9、坐在直升飞机上的人看见楼房一栋栋向上升,则飞机正在( ) A.上升 B.下降 C.静止 D.都有可能 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所谓参照物,就是指绝对不动的物体 B.研究物体的运动,选择太阳为参照物是最合适的,因为太阳是真正不动的物体 C.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来描述同一物体的运动,其结果一定是不同的. D.研究宇航员在飞船中的运动情况,选择飞船作参照物较方便 11、“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歌词中的“青山走”所选的参照物是() A.竹排 B.两岸 C.青山 D.树木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宇宙间的一切物体都是运动的 B.只有静止的物体才能被选作参照物

(物理)中考物理机械运动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

(物理)中考物理机械运动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 一、初中物理机械运动 1.共享单车是节能环保的交通工具。关于小秦骑共享单车上学的情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小秦骑行的速度最高可以达到50m/s B. 小秦骑车转弯时,运动状态没有发生改变 C. 小秦下坡时不蹬车,单车越来越快是因为惯性增大 D. 在骑行过程中,相对于路旁的建筑物是运动的 【答案】 D 【解析】【解答】A. 小秦骑行的速度最高可以达到5m/s,A不符合题意; B. 小秦骑车转弯时,运动方向发生了改变,即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B不符合题意; C. 小秦下坡时不蹬车,单车越来越快是因为重力势能不断转化为动能,惯性大小只与质量有关,C不符合题意; D. 在骑行过程中,相对于路旁的建筑物位置不断变化,是运动的,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还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物体形状或体积的改变,叫做形变.) 惯性: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质量是物体惯性的唯一量度. 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或者说被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即看该物体相对于所选的参照物位置是否发生改变即可. 2.甲、乙两物体先后从某点出发沿同一直线做同向运动,甲比乙先运动4秒,速度为0.4米/秒.甲运动10秒时,甲、乙间的距离大于2 米.在如图所示的a、b、c三条图线中,乙的s﹣t图() A. 一定是a B. 一定是c C. 可能是b D. 可能是a或c 【答案】B 【解析】【解答】解:由题知,v甲=0.4m/s,所以甲运动10s通过的路程s甲=v甲t=0.4m/s×10s=4m,所以图象中b图线表示甲的s﹣t的图线;

初二物理上册机械运动单元测试题

第一章机械运动检测题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如果一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4s内通过20m的路程,那么它前2s内的速度是() A.20m/s B.10m/s C.5m/s D.无法确定 2、某百米短跑运动员,他的成绩为10秒,如果他在前5秒内的平均速度为9m/s;冲过终 点的时速度达到13m/s,那么他跑完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 ) A.8m/s B.9m/s C.10m/s D.11m/s 3、水中游动最快的旗鱼,速度可达108km/h;陆地上跑得最快的猎豹,1s可跑40m;空中飞 行最快的褐海燕,1min能飞5km。比较它们速度的大小() A.猎豹速度最大 B.旗鱼速度最大 C.褐海燕速度最大 D.三者速度一样大 4、甲、乙两小车同时同地同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 s-t图像如图所示。经过6秒,两车的位置关系是( ) A.甲在乙前面0.6米处 B.甲在乙前面1.2米处 C.乙在甲前面0.6米处 D.乙在甲前面1.2米处 5、若喷气式客机以1080km/h的速度飞行,特快列车用30m/s的速度行驶,则喷气式客 机的速度是特快列车速度的() A.60倍 B.10倍 C.36倍 D.6倍 6、雅典奥运会上,我国年轻的跨栏名将刘翔,在男子110m栏决赛中,以12.91s的成绩 打破了奥运会记录勇夺冠军。他在上述全程的平均速度约为() A、7.7m/s B、8.5m/s C、10m/s D、11m/s 7、一般人步行10min通过的路程最接近于( ) A、7m B、70m C、700m D、7000m 8、如图所示是汽车仪表盘上的速度计,如果汽车以现在的速度行 驶30min,通过的路程为() 8题图A.30km B.35km C.40km D.45km 9、一辆汽车以速度v1行驶了1/3的路程,接着以速度v2=20km/h跑完了其余的2/3的路 程,如果汽车全程的平均速度v=27km/h,则v1的值为() A.32km/h B.345km/h C.56km/h D.90km/h 10、小明家离学校600m远,他步行到学校要花10min,那么他步行的平均速度为 ( ) A.60m/s B.6m/s C.1m/s D.1m/min 11、下列运动物体中,平均速度有可能为20m/s的是:( ) A.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汽车 B.正在快速爬行的蚂蚁 C.正在进行百米赛跑的运动员 D.在高空中正常飞行的波音747客机 12、地球绕太阳公转的速度为30km/s,当我们站在地面上不动时,在1min内,我们已随 地球绕太阳经过了 ( ) A、30km B、500km C、1800km D、108 800km 13、课外活动时,小明和小华均在操作上沿直线进行跑步训练。 在某次训练中,他们通过的路程和时间的关系如图2所示,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两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两人都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