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做人胡雪岩做事》四

《曾国藩做人胡雪岩做事》四
《曾国藩做人胡雪岩做事》四

曾国藩做人胡雪岩做事》四

第四章曾国藩的以退为进之策识时务者为俊杰。一个人无论有多大的实力,总是受周围环境及诸多因素的制约,不可能为所欲为,如果是一意孤行,最后吃亏的还是自己。所以,一个人要识好歹,明时务,知进退。曾国藩在为人处世过程中坚持以退为进的策略,平时善于藏住自己的锋芒,善于明哲保身。羽翼未丰时绝不乱动,坚持龙蛇屈伸之道。这使得他能够安全渡过各种险恶之途,成为一代中兴名臣。羽翼未丰时不可乱动【曾国藩做人语录】剑戟不利不可以断割,毛羽不丰不可以高飞。太平军势如破竹,一路北上,不断扩大着势力范围。1853 年,太平军连克数城,如狂风般进攻湖北。是年年底,太平军打到了安徽庐州(现安徽合肥市)。次年春,黄州的清

兵大营被士气高昂的太平军攻破。清军面对太平军的进攻节节败退、毫无战果,咸丰皇帝坐立不安。每当听到一个城池被攻破,他的心病都会加重一分。他不愿清朝的基业毁在自己手中,又没有其他办法,只有下旨让曾国藩率湘军前去支援。在这不到半年的时间内,安徽、湖北、黄州纷纷告急,曾国藩接二连三地接到出兵救援的诏令。但曾国藩拒不出兵,只是上奏解围之法,惹怒了咸丰皇帝。咸丰皇帝大笔一挥,一纸朱批发给曾国藩:“朕知汝尚能激发天良,

故特命汝赴援,以济燃眉……试问汝之才力能乎否乎?平时

漫自矜诩,以为无出己之右者……言既出汝口,必须尽如所言,办

与联看! ”很显然,当时的曾国藩有着很大的压力。然而,咸丰皇帝的激将法在曾国藩的身上没有起到丝毫作用。曾国藩并非有意惹得龙颜大怒,不接旨出兵是因为他理性地分析了当时的形势。太平军与以往的农民军有着很大的区别,他们经过了严格的训练,有着很强的战斗力,如果没有一支实力颇为雄厚的军队,是很难与之对抗的。曾国藩的军队虽小有规模,但在战斗力和士气方面仍无法与太平军相比。他认为如果要战胜太平军,不但要加强军队训练,更要考虑到“长江千里,战船实为急务”,他在书信中也向朋友提到过“剑戟不利不可以断割,毛羽不丰不可以高飞”。为此,曾国藩下定决心,在提高军队素质的同时,组建水军和炮队。在海上工事方面,曾国藩花了大量财力和物力,力求精益求精。造船的木头质地要好,船要造得大而坚固,做工还得精细。洋炮虽价格不菲,但杀伤力强,质量好,炮队必须要用洋炮来装备。曾国藩明白,如果军队素质和装备没有达到要求,绝对不宜出兵。但曾国藩从大局考虑的同时,心中也难免有些悲伤和内疚。吴文镕是曾国藩的老师,任湖广总督,在清政府中地位显赫。他对曾国藩的仕途影响很大,每当曾国藩遇到处理不好的事情时,吴文镕总能够给他帮助,

为他说情。由此可见,二人的关系非比寻常。太平军打到湖

北后,湖北向清政府告急,曾国藩很快接到了出兵支援湖北

的圣旨,不久恩师吴文镕亲自向他求救。曾国藩忍住内心痛苦,回信告诉吴文镕自己的难处,讲明其中道理。身为湖广总督的吴文镕

自然知道轻重缓急,他没有以老师的资格去逼迫曾国藩前来支援,而是在信中告诉曾国藩,要他不要因师生情分而贸然出兵,自己的身家性命没有国家大局重要,只有等到有把握的时候方可迎战。他希望曾国藩能够稳重,切忌焦躁。曾国藩听了老师的话,按兵不动,吴文镕战死。江忠源是曾国藩的挚友,他遇到危难时,曾国藩也未去营救。龙蛇屈伸之道【曾国藩做人语录】天地之道,刚柔互用,不可偏废,太柔则靡,太刚则折。对于屈伸之道,

曾国藩有如此理解:《扬雄传》云:“君子得时则大行,不得时则龙蛇。”龙蛇者,一曲一直,一伸一屈。如危行,伸也。言孙,即屈也。此诗畏高行之见伤,必言孙以自屈,龙蛇之道也。咸丰四年(1854) 春,曾国藩湘军已成规模,陆军、水军、炮兵均已编定并训练完毕,可以作战。曾国藩初次出兵,兵分两路救援湖北。水军行至岳州时,忽然刮起了大风,几十艘战船沉入江底,湘军溺死者不少。陆军战况亦不佳,在头号楼峒与太平军相遇,大败。湘军出师不利,曾国藩被革职,依旨降二级调用。同年八月,曾国藩率领湘军转战湖北,攻克武汉。捷报传入宫廷,咸丰皇帝非常高兴,当即批下旨文:力功殊恩,以酬劳勋,曾国藩奖赏二品顶戴、督理湖北巡抚。然世事难料,曾国藩所写辞谢奏折抵京前,却又得圣上旨意,湖北巡抚之职另有人选。曾国藩无奈,只能以侍郎身份带兵作战。次年,曾国藩率领湘军入江西,屡吃败仗。经历了这几场战争,曾国藩感慨颇多。首次出战,兵败后立即被削官,尔后,作战顺利,清廷不赏也罢,既然赏了,就不应该出尔反尔。想到这些,

曾国藩难免心中有些许不平。后来几场战争中,战况总是不佳,舆论纷飞,更是令曾国藩疲惫不堪。咸丰七年(1857) 二月,曾国藩的父亲曾麟书病逝。曾国藩乘机上奏,欲回家服丧。按照规定,奏折呈上后,应等待朝廷发下谕旨才可行动,否则会受到严惩。但曾国藩没有按规矩办事,呈上奏章后便动身回家。他之所以有此胆量,是因为深知自己所建湘军是清政府的支柱,没有湘军,清政府不会长久。果然如此,清廷不但没有为难曾国藩,反而准许他回家守孝三个月,并赐给他几百两黄金作为治丧费用。曾国藩立志要报效国家,为何在作战期间却顾小家而舍大家? 的确,曾国藩虽在家守制,然而心却从未离开战场。但为了引起清政府的重视,得到军权,曾国藩不得已而为之。假期已过,曾国藩没有动身回营,仍在家中守制。咸丰皇帝催他领兵作战,曾国藩却上疏道:“自问本非有为之才,所处又非得为之地。欲守制,则无以报九重之鸿恩;欲夺情,则无以谢万节之清议。”不仅如此,曾国藩还乘机表承自己要在家终身守制,故意向朝廷请求辞去兵部侍郎,并提出“非位任巡抚,有察吏之权”。咸丰皇帝自然洞悉曾国藩的要权之意,让曾国藩没有想到的是,咸丰皇帝果真削了曾国藩兵部侍郎的职位,收了他的兵权,并朱批道:“江西军务渐有起色,即楚南亦变肃清,汝可暂守礼庐,仍应候旨。”可见,形势的好转是造成曾国藩要权不成功的原因之一。曾国藩无奈,继续在家守制。他终日反思,决定以大局为重,不再要权,只要能够重返战场就可以。在守制期间,曾国藩看似无所作为,其实不然。曾国藩毕竟是湘军的

创建人,湘军中的各方首领都是他悉心栽培起来的。尽管曾国藩远离战场,但他与湘军将领之间仍然保持着联系。一些湘军将领不断向朝廷上奏,希望曾国藩能够重返战场。但是,因为当时各路湘军纷纷传来捷报,使得咸丰皇帝认为没有曾国藩也可,终究没有同意起用他。咸丰八年(1858) ,石达开率领的太平军攻打江浙一带,并将常山等地攻克。胡林翼趁机上奏,咸丰皇帝不得不下旨让曾国藩出山,曾国藩当即受旨,火速赶往军营。曾国藩以龙蛇来阐明屈伸之道,并将自己的理论用到了实践中,这就是他的高明之处。咸丰十二年(1862) ,咸丰帝逃往热河。途中,他命令曾国藩派鲍超前去支援。鲍超是湘军大将,作战勇猛,是曾国藩的一位得力助手。当时,太平军还没有被镇压下去,如果按咸丰帝谕旨,让鲍超带兵北援,无疑削弱了对抗太平军的战斗力。另外,一旦鲍超前去支援,清廷肯定会把鲍超及其所带

湘军交由胜保统一管制。胜保是一个对湘军极为仇视的人,鲍超一旦归于其麾下,处境定会很危险。但北援一事又关系到“勤王”,故不能对此事置之不理。考虑到以上几点,曾国藩顿时感到矛盾,不知道如何是好。于是,曾国藩召来了文武官员以及幕僚,集思广益。众人中大多数认为这是一

个立功的好机会,如果此时不派兵入卫,等于将机会留给了别人,因此提倡让鲍超带兵北上。对鲍超本人来说,他也是愿意的。但当时仍在曾幕府中的李鸿章却不这么认为,他认为带兵入卫没有实际意义。英法联军逼近京城,最终会议和,不会发生战争。与英法联

军相比,太平军是头等威胁。此时派兵北援,只会是徒劳。曾国藩经过分析后,觉得李鸿

章的分析非常有理。他立即上疏,其中有“鲍超人地生疏,断不能至,请于胡、曾二人酌派一人进京护卫根本”等语句,但实际上却迟迟按兵不动,静观形势变化。后来,事情与

李鸿章预料的大致相同。英法联军同意和清廷和解,而河南、陕西等省的巡抚接到谕旨后,不加考虑便匆忙带兵前去支援,结果带着一身疲惫无功返回。当初,鲍超听说曾国藩不

让他带兵入卫,很是生气,故意流露出不满之情。曾国藩知道后,让胡林翼开导他。在给鲍超的信中,胡林翼写道:“涤帅与我都深知胜保为人忮忌贪诈,专意磨折好人,收拾良将,

弟若北援,无论南北风气异宜,长途饷项军火,无人主持,且必为磨死,而又不能得功得名……弟若知涤帅此次之恩,

弟且感激涕零之不暇……弟于世事太愚,当一心敬事涤帅……”在这件事情上,曾国藩屈伸并用。咸丰帝传来谕

旨,曾国藩广纳众议,再具体分析,最终提出抗旨;而对待自己的良将鲍超时,却让胡林翼苦口婆心地开导他。曾国藩的屈伸之道又可见一斑。咸丰十年(1860) 至咸丰十一年(1861) ,湘军经过近两年的持久战,最终将安庆攻陷,这对太平天国运动的平定有着决定性的意义。安庆之所以能够最终被攻克,与曾国藩的决策是分不开的。咸丰三年(1853) ,太平天国在金陵建都,改金陵为天京。向荣奉命,以钦差大臣的身

份率军围攻天京。他率大军抵达天京后,便在城外建了大营,与太平军进行了长达三年的苦战,以失败告终,向荣战死。太平军一天不灭,清政府一天不能安心。时隔两年,即咸丰八年(1858) ,清廷再次下令攻打天京。在此次攻城中,和春为钦差大臣,与提督张国梁并肩作战。抵达天京后,二人指挥清兵在城外高筑营垒,深挖壕沟,并建起江南和江北两大营,气势和规模都相当庞大,大有不攻破天京誓不罢休的气势。天京是太平军的首脑所在地,也是建

都之地,天京的失守就意味着太平天国的覆亡。为了保卫辛苦建立的王朝,太平军将领和士卒奋力抵抗着清兵的进攻。咸丰九年(1859) ,江北大营被太平军攻破。虽然江北大

营被破,但江南大营却仍然屹立在城外,太平军统帅洪秀全不得不为此担忧。为了攻破江南大营,解围天京,太平军各路将领共同商讨破营战略,得一可用之计。咸丰十年(1860) ,李秀成依计行事,率精兵对杭州城发起了猛烈进攻,浙江巡抚被太平军打死。浙江告急,清政府无可奈何,只得从江南大营中抽出部分兵力前去援救杭州。这样一来,清政府即中计。随后,李秀成火速赶往天京,与天京城内的太平军对清军进行内外夹击,攻破了江南大营。此时的清朝统治阶层充满了恐惧和惊慌,八旗军已经不能成为保卫他们的屏障,只有依靠曾国藩的湘军。当时的局势对湘军极为有利。可以说,太平军帮了湘军的大忙,为湘军以后的独立和强大清除了障碍。危急之中,清政府不得不重用曾国藩。李秀成刚开始进攻杭州时,曾国藩已经接到清政府前去支援的命令。此时,曾国藩正在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