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烯酸丁酯市场分析报告

丙烯酸丁酯市场分析报告
丙烯酸丁酯市场分析报告

2.11 丙烯酸丁酯

丙烯酸丁酯(n-Butyl Acrylate,简称BA)是重要的高分子单体和有机合成中间体原料,是由丙烯酸与正丁醇酯化而成的重要丙烯酸酯之一。

丙烯酸酯类主要指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丁酯及丙烯酸-2-乙基已酯等,这些均属于软单体,可和各种硬单体如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丙烯腈、醋酸乙烯等及官能性单体如(甲基)丙烯酸羟乙酯(丙酯)、缩水甘油酯、(甲基)丙烯酰胺及其衍生物等进行共聚、交联、接技等,生产约700余种丙烯酸类树脂产品,这些产品主要是乳液型、溶剂型和水溶型产品,可广泛用于涂料、粘合剂、皮革、化纤及塑料的改性、以及丙烯酸类橡胶等方面。

以丙烯酸酯制得的高聚物具有优良的耐候、耐紫外光、耐热和耐水等独特的性能,使其在各种化学品的改性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丙烯酸丁酯是丙烯酸酯中产量和消费量最大的酯,主要用于有机合成中间体、涂料、胶粘剂等行业。

2.11.1 世界供需分析及预测

2013年世界丙烯酸丁酯的产能344万吨/年,产量256万吨,表观消费量256万吨,整体供需平衡。

2013年世界各地区丙烯酸丁酯供需状况见表2.11-1。

表2.11-1 2013年世界各地区丙烯酸丁酯供需状况

2.11.1.1 世界供应状况分析及预测

2013年,除大洋洲外,世界各地均生产丙烯酸丁酯。其中亚洲是世界最大的丙烯酸丁酯生产地,产能约占世界总产能的58.7%;其次是北美和西欧,分别占17%、13.7%。其他地区占比均较小。

世界丙烯酸丁酯的生产均为丙烯酸与正丁醇直接酯化法。2013年世界丙烯酸丁酯主要生产企业概况见表2.11-2。

表2.11-2 2013年世界丙烯酸丁酯主要生产企业概况

巴斯夫是世界最大的丙烯酸丁酯生产商,产能约为52.5万吨/年,占世界总产能的15.3%;陶氏化学位列第二,产能42万吨/年,占世界总产能的12.2%;台塑和阿科玛的产能均为24万吨/年,均在占世界总产能的7%。

2014-2025年国外宣布的丙烯酸丁酯拟在建和扩建项目见表2.11-3。

未来世界还将有一些丙烯酸丁酯的新建项目,主要集中在2015年前后,预计未来国外将新增58万吨/年丙烯酸丁酯产能。

表2.11-3 2014-2025年国外宣布的丙烯酸丁酯拟在建和扩建项目

2.11.1.2 世界需求状况分析及预测

2013年世界丙烯酸丁酯的地区消费中,亚洲是最大的消费地区,消费量129万吨,占世界总消费量的50.4%;其次是北美,消费量58万吨,占世界总消费量的22.7%;第三位是西欧,消费量41万吨,占世界总消费量的16%;其他地区的消费量均较小。

2013年世界丙烯酸丁酯各地区消费量见图2.11-1。

图2.11-1 2013年世界丙烯酸丁酯各地区消费量

2013年世界丙烯酸丁酯的消费领域中,表面涂料占第一位,约占世界总消费量的39.3%,其后依次为胶粘剂和密封剂占23%,纺织领域占11.3%,纸张涂料占6.5%,其他领域占19.9%。

2013年世界丙烯酸丁酯消费结构见图2.11-2。

未来世界丙烯酸丁酯的消费构成将维持现状,表面涂料、胶粘剂和密封剂仍是丙烯酸丁酯的主要消费领域,但占比会有小幅提高。

图2.11-2 2013年世界丙烯酸丁酯消费结构

2.11.1.3 世界供需预测

未来世界丙烯酸丁酯供需平衡,北美、西欧和亚洲仍是主要的供应地,随着中东等地区新投产丙烯酸丁酯装置,世界供应将更加充足,北美、西欧需求缓慢,中东、亚洲需求较为强劲。

2005-2025年世界丙烯酸丁酯供需预测见表2.11-4。

表2.11-4 2005-2025年世界丙烯酸丁酯供需预测

表面涂料39.3%

胶粘剂和密封

剂23.0%

纺织11.3%

纸张涂料6.5%

其他19.9%

2.11.2 国内供需分析及预测

2005年我国丙烯酸丁酯总产量只有30万吨,进口量11万吨,出口量1.8万吨,表观消费量39.2万吨,自给率仅为77%。2013年我国丙烯酸丁酯产量达104.8万吨,进口量降至2.6万吨,出口量增至4.1万吨,表观消费量达103.3万吨,自给率已达1011%。

2005-2013年我国丙烯酸丁酯供需状况见表2.11-5。

表2.11-5 2005-2013年我国丙烯酸丁酯供需状况

2.11.2.1 产品供应分析

(1)国内生产状况分析

2013年我国主要有14家丙烯酸丁酯生产商,均采用丙烯酸直接酯化法工艺。丙烯酸丁酯总产能124万吨/年,产量104.8万吨,产品主要供国内市场,另有部分供应出口。

2013年我国丙烯酸丁酯主要生产企业概况见表2.11-6。

表2.11-6 2013年我国丙烯酸丁酯主要生产企业概况

(2)产品进口分析

2008年之后,我国丙烯酸丁酯有单独海关税号。2010年我国丙烯酸丁酯主要从日本、美国、韩国等国家进口,分别占总进口量的30.3%、29.8%和17.2%。2013年我国丙烯酸丁酯主要从韩国、德国进口,分别占总进口量的51.5%、16.6%,进口来源国及比例有所变化。

2005-2013年丙烯酸丁酯进口来源状况见表2.11-7。

表2.11-7 2005-2013年丙烯酸丁酯进口来源状况

2010年我国丙烯酸丁酯主要从广东、江苏进口,分别占总进口量的67.1%、21.8%;2013年主要从广东、江苏、浙江进口,分别占总进口量的59%、21.6%和14.9%。

2005-2013年丙烯酸丁酯进口省市见表2.11-8。

表2.11-8 2005-2013年丙烯酸丁酯进口省市

2010年我国丙烯酸丁酯进口主要以保税仓库进出境货物、进料加工贸易为主,分别占总进口量的68.5%和25.6%;2013年我国丙烯酸丁酯进口主要以进料加工贸易、保税仓库进出境货物为主,分别占总进口量的45.3%和32.6%,二种进口方式所占比例有改变。

2005-2013年丙烯酸丁酯进口贸易方式见表2.11-9。

表2.11-9 2005-2013年丙烯酸丁酯进口贸易方式

2009-2011年,我国丙烯酸丁酯的进口平均价格呈上升趋势,从1260美元/吨升至2400美元/吨左右,2012年进口价格下跌至1900美元/吨左右,低于2010年价格水平,2013年价格又有所回升至2000美元/吨以上,但仅相当于2010年水平。

近5年我国丙烯酸丁酯进口平均价格见表2.11-10。

表2.11-10 近5年我国丙烯酸丁酯进口平均价格

2.11.2.2 国内消费市场分析

我国丙烯酸丁酯用量最大的行业是粘合剂,其次是涂料、纺织、塑料加工等行业。

(1)细分市场分析

粘合剂。压敏胶粘剂是粘合剂中的一个大类,是一种只需用手指轻度施压就能与被粘物快速粘合的粘合剂。压敏胶粘剂主要用于涂布在双向拉伸的聚丙烯薄膜上,经烘烤干燥形成一层不干性胶,然后分切成不同规格的产品,可作为压敏胶带、自粘商标胶、广告贴、保护膜胶带、医用胶带等大量使用于包装行业。中国压敏胶主要品种有丙烯酸酯压敏胶、橡胶型压敏胶以及热熔压敏胶。丙烯酸酯类压敏胶性能优良、污染小,是发展的重点。该类产品属一次性使用,消耗量较大。

与其它压敏胶用的聚合物不同,丙烯酸酯系聚合物能以多种形式应用。丙烯酸酯系压敏胶有溶剂型、乳液型、热熔型和100%反应性固体。最初使用的是聚合物溶液,为解决溶剂排放环境污染问题,逐步发展聚合物乳液。聚合物乳液压

敏胶的应用到20世纪70年代才达到较高水平,其用量超过聚合物溶液型压敏胶,目前乳液型压敏胶占粘合剂总量的90%以上。丙烯酸丁酯主要用于生产乳液型和溶剂型压敏胶粘剂。

2013年,粘合剂领域丙烯酸丁酯的消费量约为43.9万吨。

涂料。丙烯酸酯类涂料产品中以丙烯酸乙酯、丙烯酸丁酯和丙烯酸异辛酯用作软单体居多。丙烯酸酯在涂料中,无论是在工业涂料,还是在建筑涂料中均有重要的地位。

水性丙烯酸涂料的组分有乳液聚合物、颜料、分散剂、增稠剂、成膜助剂、湿边改进剂、防锈剂、防霉剂和消泡剂等。丙烯酸乳液涂料就成膜物质来说,分为三种,一种是纯丙型涂料,它以丙烯酸共聚乳液为成膜物质,其性能最好,但价格较高;第二种是苯-丙型,是以苯乙烯与丙烯酸类单体的共聚乳液为成膜物质;第三种是乙-丙型,是以醋酸乙烯与丙烯酸单体的共聚乳液为成膜物质。后两者的成本比纯丙型低。

建筑涂料主要是内墙涂料和外墙涂料。由于禁止有毒的甲醛排放,过去以聚乙烯醇缩醛为主的建筑漆已遭禁用,目前以聚合物乳液为基料的乳胶漆为主流。内墙涂料用于室内,对耐紫外光性、耐水性要求较低,涂料基料常以价格相对低一些的单体和丙烯酸酯共聚物为主,国内习惯于苯-丙体系较多。在外墙涂料方面,由于对耐水、耐紫外光、耐沾污、抗变色、耐磨损等方面有很多高性能的要求,所以主要是以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甲酯为主的所谓“纯丙”体系为主流,但国内,从习惯上、经济上、使用苯-丙乳液的还是比较多。

除建筑涂料领域外,丙烯酸涂料还用于建材行业,如防水材料、地板胶、嵌缝剂、建筑密封胶等,以及工业涂料领域。工业涂料不仅涵盖汽车涂料、冶金、制造、交通、船舶和集装箱涂料、道路标识系统涂料等众多领域,还包含在日常生活用品当中,如家具、家电、日常用品等等。

2013年,涂料领域丙烯酸丁酯的消费量约为37.5万吨。

纺织。纺织行业应用得比较多的是丙烯酸丁酯。在纺织工业中丙烯酸酯乳液广泛用于涂料印花、静电植绒、织物粘合、经纱上浆及涂层加工等领域。近年发展较快的是无纺布粘接剂。无纺布亦称非织造布,其生产过程需耗用大量粘合剂,其中丙烯酸酯类用量约占80%。随着中国非织造布工业继续呈现高速发展的态势,各类非织造布的年总产量超过100万吨,极大的促进了丙烯酸丁酯在纺织中的应用。

2013年,纺织领域丙烯酸丁酯的消费量约为13.8万吨。

塑料加工/共聚单体。丙烯酸酯系单体和其他单体的二元或三元共聚物(ACR)是PVC硬制品的抗冲击改性剂,工业发达国家已经广泛应用于聚氯乙烯管材、异

型材及门窗等。应用丙烯酸酯的塑料改性助剂主要品种有抗冲改性剂、加工助剂和抗氧剂。抗冲击性能是硬质PVC制品最基本的物理力学性能之一。目前较为普遍的是ACR抗冲击改性剂与PVC硬制品采用机械共混的方法,以达到PVC硬制品抗冲击性能的目的。

2013年,塑料加工/共聚单体领域丙烯酸丁酯的消费量约为6.9万吨。

其他。丙烯酸酯橡胶,以丙烯酸乙酯、丙烯酸丁酯和羟烷基丙烯酸酯为主要原料可制成丙烯酸酯橡胶,具有良好的耐高温及耐油性能,主要用于汽车耐热、耐溶剂的垫圈、O形环和软管等。丙烯酸酯用于地板和鞋的抛光,主要是丙烯酸丁酯配合以甲基丙烯酸甲酯和苯乙烯,使抛光剂具有比较平衡的性能。丙烯酸酯聚合物还能用于印刷油墨,可以是水溶性的或醇溶性。

2013年,其他领域丙烯酸丁酯的消费量约为1.2万吨。

综上,2013年我国丙烯酸丁酯总消费量约103.3万吨,用于粘合剂领域约为42.5%,用于涂料约为36.3%,纺织约为13.4%,塑料加工/共聚单体约为6.7%,其他约为1.1%。2013年我国丙烯酸丁酯消费结构见表2.11-11。

表2.11-11 2013年丙烯酸丁酯全国消费结构

(2)替代产品分析

丙烯酸丁酯作为通用丙烯酸酯中的重要品种,与其他丙烯酸酯在应用领域有相似,但由于各自的特性,还不存在替代问题。

(3)产品出口分析

2010年我国丙烯酸丁酯出口国家较为分散,主要出口到美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分别占总出口量的26.1%、11.7%;2013年出口到其他国家的比例有所减少,主要出口到印度、韩国等国家,分别占总出口量的15.2%、12.1%,出口国有变化。

2005-2013年丙烯酸丁酯主要出口国别见表2.11-12。

表2.11-12 2005-2013年丙烯酸丁酯主要出口国别

2010年我国丙烯酸丁酯出口主要以一般贸易、进料加工贸易为主,分别占总出口量的80.8%、16%;2013年出口主要以进料加工贸易为主,占总出口量的93.3%。

2005-2013年丙烯酸丁酯出口主要贸易方式见表2.11-13。

表2.11-13 2005-2013年丙烯酸丁酯出口主要贸易方式

2.11.2.3 国内市场供需预测

丙烯酸丁酯主要用于生产胶粘剂、涂料和纺织品,根据这些下游领域的需求变化情况,以及未来国民经济发展增速的预测,结合新增项目的供应量,进而对供需进行预测。

(1)供应预测

2014年起,中国丙烯酸酯新建拟建项目如下:

1)山东宏信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山东宏信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总投资9.8亿元的16万吨/年丙烯酸及20万吨/年丙烯酸酯项目一期工程预计2014年投产。该项目位于淄博市周村区,建设周期为2012年10月至2014年6月,主要建设丙烯酸、丙烯酸丁酯、丙烯酸异辛酯。

2)烟台万华聚氨酯股份有限公司

2011年11月,该公司发布公告称计划投资148.8亿元实施环氧丙烷及丙烯酸酯一体化项目。项目主要建设60万吨/年丙烷脱氢制丙烯、24万吨/年环氧丙烷、22.5万吨/年丁醇、30万吨/年丙烯酸及配套的丙烯酸酯和30万吨/年聚醚多元醇装置及其它辅助工程和公用工程,2013年底已建成投产。项目采用东北炼化工程吉林设计院自主开发的国产化丙烯酸及酯工艺包技术,包括年产丙烯酸30万吨、丙烯酸甲酯3万吨、丙烯酸乙酯3万吨、丙烯酸丁酯36万吨,丙烯酸酯类合计42万吨。2014年初,该公司产品已开始预销售。

3)台塑丙烯酸酯(宁波)有限公司

台塑公司正在宁波进行年产16/20万吨丙烯酸及丙烯酸酯扩建项目,与现有产品方案一致。该项目拟投资25620.9万美元,装置包括酯化级丙烯酸16万吨/年、高纯丙烯酸6万吨/年、丙烯酸甲酯3万吨/年、丙烯酸乙酯1万吨/年、丙烯酸丁酯12万吨/年和丙烯酸异辛酯4万吨/年,预计2014年建成投产。

4)扬子石化-巴斯夫有限责任公司

2012年9月28日,扬子石化-巴斯夫有限责任公司宣布,将新建一套10万吨/年丙烯酸丁酯装置。本项目选用巴斯夫的专利生产技术,项目总投资9500万美元,项目建设期预计为21个月。

5)浙江卫星石化股份有限公司

该公司在浙江省嘉兴平湖市独山港区设立子公司,投资建设年产32万吨丙烯酸、年产30万吨丙烯酸酯项目及年产60万吨丙烯二期项目。项目拟总投资约人民币40亿元,注册资本约人民币10亿元,规划用地约420亩。项目建设计划为:一期建设项目为年产32万吨丙烯酸、年产30万吨丙烯酸酯,拟总投资约15亿~20

亿元,建设年限为2012年9月至2013年12月;二期为年产60万吨丙烯二期项目,总投资约25亿元,计划2014年开工建设,2015年10月前投产。

6)万洲石化(江苏)有限公司

万洲石化(江苏)有限公司由台湾炎洲股份有限公司于2012年6月28日在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设立,项目投资总额为2.2亿美元,注册资本8000万美元。该项目分二期实施,一期总投资1.47亿美元,注册资本4900万美元,年产丙烯酸8万吨、冰晶级丙烯酸2万吨、丙烯酸丁酯8万吨,预计2013年9月建成投产。项目采用中石油东北炼化工程有限公司吉林设计院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工艺技术,采用丙烯两步氧化制丙烯酸技术,以及连续酯化法制丙烯酸酯技术。

台湾炎洲股份有限公司为全球知名BOPP薄膜、胶带的台湾上市公司,薄膜年产能20万吨,胶带年产能210000万平方米,为全球专业胶带生产企业,产业横跨房地产、物流、IT等领域,产品营销全球100多个国家。

7)神华陶氏榆林项目

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与陶氏化学公司拟在陕西省神木县大保当镇清水工业园投资建设大型煤化工项目。项目主要是利用神木当地丰富的煤炭资源和岩盐资源,生产乙烯、丙烯、精细化工产品以及下游化工产品,项目计划一期投资约100亿美元。根据公开信息,此前的产品方案主要包括332万吨/年甲醇、122万吨/年甲醇制烯烃(MTO)、50万吨/年氯碱等龙头装置,以及下游衍生物等。新方案的主体工程包括3个区域共23套装置,其中包括16万吨/年粗丙烯酸、20万吨/年丙烯酸酯。该项目建设期为2013~2018年,核心化工区总投资约在1000亿元人民币左右。该项目已经于2009年11月在陕西省榆林市神木县奠基,2010年3月获得国家能源局批准,2010年10月27日正式将项目申请报告上报至国家发改委,其他相关附属报告也已按规定程序上报。2014年5月13日环境保护部进行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审批公示。

8)上海华谊集团

上海华谊新材料有限公司上海化工区32万吨/年丙烯酸及酯项目,一期工程丙烯酸生产规模为16万吨/年,以及16万吨/年丙烯酸丁酯装置、8.4万吨/年冰晶型丙烯酸装置和3.33万吨/年高吸水性树脂装置;二期工程丙烯酸规模16万吨/年,以及16万吨/年丙烯酸丁酯装置、6万吨/年丙烯酸甲/乙酯共用装置和2套3.33万吨/年高吸水性树脂装置。该项目于2013年12月向公众进行第三次环境影响评价信息发布。但由于爆炸事故等多方面因素,项目有可能会推迟。

上海华谊集团计划在安徽无为建设华谊煤基多联产精细化工循环经济示范基地,其中三期包括30万吨/年丙烯酸及酯生产基地,计划2020年实现。

9)江苏斯尔邦石化有限公司

该公司是江苏盛虹集团在江苏省连云港市注册的项目公司。本项目建设内容包括以外购甲醇为原料建设甲醇制烯烃装置(MTO)生产乙烯、丙烯,建设乙烯、丙烯下游加工装置,生产乙烯、丙烯下游产品。本项目主要的工艺装置包括:2×60万吨/年甲醇制烯烃、H2/合成气/NH3、乙丙橡胶、醋酸乙烯、35万吨/年EVA/LDPE、18万吨/年环氧乙烷/乙二醇(EO/EG)、20万吨/年丙烯酸及酯、26万吨/年丙烯腈、8万吨/年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丁辛醇等生产装置。本项目工程总投资约234.85亿元,劳动定员4116员。该项目于2009年底获得国家发改委核准,初步计划于2013年内开建,2014~2015年建成投产。目前工艺包设计、长周期采购等各项工作已经展开。

2014-2025年我国丙烯酸丁酯拟在建和扩建项目见表2.11-14。

预计未来,我国丙烯酸丁酯的新建产能将达到178万吨/年。未来我国丙烯酸丁酯的进口量有减少的趋势,进口地区仍将受当地需求量的影响主要为广东省、江苏省和浙江省。

表2.11-14 丙烯酸丁酯拟在建和扩建项目(2014-2025年)

(2)需求预测

涂料曾是中国丙烯酸丁酯最大的应用领域。随着粘合剂领域的快速发展,目前粘合剂已超越涂料,成为中国丙烯酸丁酯最大的应用领域。预计未来,随着中国包装行业的大力发展,粘合剂用量总体将持续增加,粘合剂仍是丙烯酸丁酯的第一大消费领域。预计2015年,我国丙烯酸丁酯的消费量约为125万吨,2013-2015年的消费年均增长率约为10%;2020年,丙烯酸丁酯的消费量约为169万吨,2015-2020年的消费年均增长率约为6.2%;2025年,丙烯酸丁酯的消费量约为189万吨,2020-2025年的消费年均增长率约为2.3%。

2015-2025年我国丙烯酸丁酯消费结构预测见表2.11-15。

未来我国丙烯酸丁酯的出口仍集中在浙江、上海和江苏等主要生产地。

表2.11-15 2015-2025年丙烯酸丁酯全国消费结构预测

(3)供需平衡预测

2015年,我国丙烯酸丁酯的产能将达到256万吨/年,2013-2015年产能年均增长率约为43.7%。根据已经公布的新增项目情况,2020年产能达272万吨/年,2015-2020年产能年均增长率约1.2%。

2015年,我国丙烯酸丁酯产量将达到126万吨,2013-2015年产量年均增长率约为9.6%,预计2020年达170万吨,2015-2020年产量年均增长率约6.2%,预计2025年达190万吨,2015-2020年产量年均增长率约2.2%。

2015年,我国丙烯酸丁酯需求量达125万吨,2013-2015年需求量年均增长率约为10%,预计2020年达169万吨,2015-2020年需求量年均增长率约6.2%,预计2025年达189万吨,2015-2020年产量年均增长率约2.3%。

2013-2025年我国丙烯酸丁酯供需平衡预测见表2.11-16。

2013-2015年我国丙烯酸丁酯产量增速要明显小于产能。未来我国丙烯酸丁酯的供应完全能满足需求,并有少量出口。

表2.11-16 2013-2025年丙烯酸丁酯全国供需平衡预测

2.11.3 区域市场分析

我国丙烯酸丁酯的供需主要集中在华东、中南地区,特别是华东地区占比较高,东北、西南和西北地区也有部分供需。

2013年我国丙烯酸丁酯区域市场供需状况见表2.11-17。

表2.11-17 2013年我国丙烯酸丁酯区域市场供需状况

2.11.

3.1 区域市场供应状况

在丙烯酸丁酯区域市场供应中,华东地区产能占比71.4%,其次是中南地区,占比14.5%;华东地区产量占比68.1%,中南地区占比13.4%,东北地区占比12.9%。

2013年丙烯酸丁酯区域市场供应状况见表2.11-18。

表2.11-18 2013年丙烯酸丁酯区域市场供应状况

2.11.

3.2 区域市场消费状况

华东地区是我国涂料和纺织品的主要生产地区,中南地区是粘合剂的主要生产地区,因此,在丙烯酸丁酯的下游消费中,华东和中南地区占据重要地位。

2013年丙烯酸丁酯区域市场消费结构见表2.11-19。

表2.11-19 2013年丙烯酸丁酯区域市场消费结构

2.11.

3.3 区域市场供需预测

(1)供应预测

未来,华东地区丙烯酸丁酯的产能增长较快,华北地区有新产能投放,其他地区产能没有变化。

2014-2025年丙烯酸丁酯区域市场产能预测见表2.11-20。

表2.11-20 2014-2025年丙烯酸丁酯区域市场产能预测

(2)需求预测

未来,华东和中南地区仍是我国丙烯酸丁酯的主要需求区域,两地区需求量差距较小,其他地区的需求量缓慢增加。

2014-2025年丙烯酸丁酯区域市场需求预测见表2.11-21。

表2.11-21 2014-2025年丙烯酸丁酯区域市场需求预测

万吨

(3)供需预测

未来,我国丙烯酸丁酯的产能集中在华东地区,占全国总产能的85%左右;需求集中在华东、中南地区,华东地区的需求量略高于中南地区,但差别不大,这两个地区的需求量占总需求量的85%以上,其他地区有少量需求。

2015年、2020年和2025年丙烯酸丁酯区域市场供需预测见表2.11-22。

表2.11-22 2015年、2020年和2025年丙烯酸丁酯区域市场供需预测

(4)消费结构预测

未来区域市场丙烯酸丁酯消费构成变化不大,以用于粘合剂、涂料领域为主,详见表2.11-23、2.11-24、2.11-25。

表2.11-23 2015年丙烯酸丁酯区域市场消费结构预测

甲基丙烯酸丁酯MSDS

1、物质的理化常数 国标编号: 33601 CAS: 97-88-1 中文名称: 甲基丙烯酸丁酯 英文名称: butyl methacrylate;methacrylic acid n-butyl ester 别名: 异丁酸正丁酯 分子式: C8H14O2;CH2C(CH3)COO(CH2)3CH3分子量: 142.22 熔点: <-50℃ 密度: 相对密度(水=1)0.90(20℃) 蒸汽压: 41.1℃ 溶解性: 不溶于水,可混溶于醇、醚,溶于多数有机溶剂 稳定性: 稳定 外观与性状: 无色、具有甜昧和酯气味的液体,商品一般加有阻聚剂 危险标记: 7(易燃液体) 用于有机合成,制造塑料、光学玻璃的粘结剂,纺织、皮 用途: 革及造纸 2.对环境的影响: 一、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吸入、口服或经皮肤吸收对身体有害。其蒸气或雾对眼睛、粘膜和呼吸道有刺激作用。中毒表现有烧灼感、咳嗽、喘息、喉炎、气短、头痛、恶心和呕吐。 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毒性:属微毒类。 急性毒性:LD501490mg/kg(小鼠腑腔内);11300mg/kg(兔经皮);LC5014305mg/m3,4小时(大鼠吸入)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大鼠经5%LD50,4~6个月(喂饲),中度蓄积。 危险特性:易燃,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在受热、光和紫外线的作用下易发生聚合,粘度逐渐增加,严重时整个容器的单体可全部发生不规则爆发性聚合。若遇高热,可能发生聚合反应,出现大量放热现象,引起容器破裂和爆炸事故。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3.现场应急监测方法: 4.实验室监测方法: 气相色谱法,参照《分析化学手册》(第四分册,色谱分析),化学工业出版社 空气中微量丙烯酸丁酯和甲基丙烯酸丁酯的鉴定(气相色谱法)[刊俄]/Ozhandzhapanyan A.N.;Puzyan E.A.//ГИГ.caHИT.-1988,(11).-43~45 《分析化学文摘》1992-1993 5.环境标准: 前苏联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30mg/m3 前苏联(1975) 水体中有害物质最高允许浓度0.02mg/L 6.应急处理处置方法: 一、泄漏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不燃性分散剂制成的乳液刷洗,洗液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二、防护措施

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2021届高三上学期阶段性诊断测试 化学 Word版含答案

化学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选择题36分,非选择题64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将选择题的答案填涂在答题卡的对应位置上,非选择题的答案写在答题卡的指定栏目内。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O 16 Na 23 S 32 Cl 35.5 K 39 Fe 56 I 127 选择题(共36分) 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1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漂白粉的有效成分为Ca(ClO)2 B.碳酸氢钠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C.酸中毒病人可输入0.9%的氯化铵溶液 D.工业上可利用油脂的碱性水解制取肥皂 2.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O B.硫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A.原子核内有10个中子的氧原子:18 10 C.次氯酸钠的电子式: D.葡萄糖分子的结构简式:C6H12O6 3.下列有关物质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A.SO2具有氧化性,常用于漂白秸秆、织物 B.明矾水解形成Al(OH)3胶体,可用作水处理中的净水剂 C.石英坩埚耐高温,可用来加热熔化烧碱、纯碱等固体 D.次氯酸有酸性,可用于自来水的杀菌消毒 4.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能大量共存的是 A.pH=12的溶液中K+、Na+、Br-、AlO2- B.c(Fe3+)=0.1 mol·L-1的溶液中:Na+、K+、Cl-、CO3- C.0.1 mol·L-1 NaHCO3溶液:Na+、Ba2+、NO3-、OH- D.由水电离出的c(OH)=1.0×10-13 mol·L-1的溶液中:Na+、NH4+、SO42-、HCO3- 5.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氰基丙烯酸酯

氰基丙烯酸酯胶粘剂 1.概述 a-氰基丙烯酸酯胶粘剂系引人注目的一类结构型胶粘剂。它是美国Eastman公司在1955年合成乙烯类化合物时偶然发现的。1959年,美国Eastman·Kodak公司开始生产营销。因其化学活性很大,在极短时间内,甚至几秒钟内,即可固化胶接,因而被誉为瞬干胶粘剂。 最初生产的a-氰基丙烯酸酯为a-氰基丙烯酸甲酯,其牌号为Eastman910,后Eastman公司开发了系列产品如Eastman910FS、Eastman910EM、Eastman910HMT等。 目前,世界范围内销售2500~3000吨的各种氰基丙烯酸酯胶粘剂。其中90%以上为氰基丙烯酸乙酯,因其兼有优良的胶接性、较长的贮存期和较高的生产率等优点。 世界范围内有6家主要的氰基丙烯酸酯生产公司,它们是美国的The Loctite Corporation和National Starch(Permabond),德国的Henkel AKG,日本的东亚合成化学工业公司、住友化学工业公司和Alpha Techno. 中国从60年代开始研制氰基丙烯酸酯胶粘剂。1979年以前,发展缓慢,产量每年约为10吨以下。产品有a-氰基丙烯酸乙酯(502胶)和少量的a-氰基丙烯酸甲酯(501胶)、a-氰基丙烯酸丁酯(医用,504胶)。 1979年以后发展较快,研制生产单位有30多家,主要有北京化工厂、浙江黄岩有机化工厂、山东省禹王实业总公司禹城化工等。1993

年生产量约400吨。西安化工研究所从事该方面的研制、开发工作,兼有小批量生产。 2.制法 现在工业上广泛采用的生产方法是将相应的氰乙酸酯与甲醛发生加成缩合反应,继而加热解聚制得a-氰基丙烯酸酯。 在制造过程可用邻苯二甲酸二丁酯或邻苯二甲酸二辛酯作增速剂;可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丙烯酸酯、聚氰基丙烯酸酯或纤维素衍生物等作增粘剂。氰基丙烯酸酯单体极易聚合,故于生产和制品贮存过程中必须加入阻聚剂或稳定剂。 阻聚剂可分阴离子和游离基阻聚剂两类。前者有偏磷酸、马来酸、马来酸酐、烷基磺酸、五氧化二磷、氯化铁(Ⅲ)、氧化锑、2,4,6-三硝基苯酚、硫醇、烷基硫酰、烷基砜、烷基亚砜、亚硫酸烷基酯、磺内酯、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等。 后者有对苯二酚、邻苯二酚及上述化合物的衍生物。一般制品中含有0.001~0.01%二氧化硫、0.05%对苯二酚、3~4%增塑剂和3~10%增粘剂。 3.性能 瞬干胶之所以发展迅速是由于它具有一系列独特的优点,其主要有: (1)使用方便。它为单组分、无溶剂胶粘剂,勿需外加催化剂,勿需加热、加压,即可在室温下几分钟,甚至几秒钟内固化,便于自动化流水线上使用。被粘体表面不需经特殊处理。

丙烯酸酯类单体的物理性质

丙烯酸酯类单体的性质 单体名称分子量沸点/℃相对密度 (d25)折射率 (n D25) 溶解度(25℃)/ (份/100份 水) 用途健康危害玻璃化温 度/℃ 丙烯酸AA 72 141.6(凝固 点:13)1.051 1.4185 ∞涂料、塑料、 纺织、皮革、 造纸、建材 健康危害:该品对皮肤、眼睛和 呼吸道有强烈刺激作用 燃爆危险:该品易燃,具腐蚀性、 强刺激性,可致人体灼伤 106 丙烯酸甲酯MA 86 80.5 0.9574 1.401 5 橡胶、医药、 皮革、造纸、 粘合剂 健康危害:高浓度接触,引起流 涎、眼及呼吸道的刺激症状,长 期接触可致皮肤损害,亦可致肺、 肝、皮肤病变。 8 丙烯酸乙酯EA 100 100 0.917 1.404 1.5 涂料、粘合 剂、助剂健康危害:对呼吸道有刺激性, 高浓度吸入引起肺水肿。有麻醉 作用。眼直接接触可致灼伤。对 皮肤有明显的刺激和致敏作用。 燃爆危险:该品易燃,具刺激性, 具致敏性。[1] -22 丙烯酸正丁酯(n-BA)128 147 0.894 1.416 0.15 有机合成中 间体 低毒,轻度刺激性-55 丙烯酸异丁酯(i-BA)128 62(6.65kpa)0.884 1.412 0.2 有机合成中 间体 健康危害:吸入、口服或经皮肤 吸收对身体有害。其蒸气或雾对 眼睛、粘膜和呼吸道有刺激作用。 中毒表现有烧灼感、咳嗽、喘息、 -17 ’.

喉炎、气短、头痛、恶心和呕吐。 丙烯酸仲丁酯128 131 0.887 1.4110 0.21 -6 丙烯酸叔丁酯128 120 0.879 1.4080 0.15 纸张涂饰剂、 丙烯酸树脂 55 丙烯酸正丙酯 PA 114 114 0.904 1.410 1.5 -25 丙烯酸环己酯CHA 154 75(1.46kpa)0.9766 1.460 丙烯酸乳液 聚合物、丙烯 酸树脂 16 丙烯酸月桂酯240 129(3.8kpa)0.881 1.4332 0.001 涂料、粘合 剂、纺织整理 剂 -17 丙烯酸-2-乙基己酯2-EHA 184 213 0.880 1.4332 0.01 用于软性聚 合物,在共聚 物中起内增 塑作用 -67 丙烯酸-2-羟基乙酯HEA 116 82(655pa) 1.138 1.427 ∞辐射固化体 系的稀释剂 和交联剂 中毒,可燃;加热分解释放刺激烟 雾 -15 丙烯酸-2-羟基 丙酯HPA 130 77(655pa) 1.057 1.445 ∞胶黏剂、涂料-7 甲基丙烯酸MAA 86 163(凝固点: 15) 1.015 1.4185 ∞涂料、绝缘材 料、粘合剂 健康危害:本品对鼻、喉有刺 激性;高浓度接触可能引起肺 部改变。对皮肤有刺激性,可 130 ’.

论文11.5 丙烯酸丁酯下游

浅析丙烯酸丁酯下游的现状及发展 摘要:国内丙烯酸和丙烯酸丁酯市场延续跌势。自6月份以来国内丙烯酸丁酯跌至成本线下,国内工厂亏损严重,部分装置降低负荷或停车应对亏损,本月兰化、台塑、宏信、万州等装置停车应对,而其丙烯酸装置均运行正常,在此影响下国内工厂丙烯酸整体供应充足。虽上旬行业会议召开然难掩市场颓势,市场跌势难抑。本月国内工厂对外报盘走低,市场人士观望气氛浓厚,市场商谈重心下行为主,市场低价增多。国内经济增速放缓,下游终端用户需求难有实质性改善,开工负荷未有提升,需求低迷制约下去库存过程缓慢,丙烯酸及酯市场供需矛盾突出,市场弱势维持。 目前部分工厂降负荷甚至停车现象增多,而丙烯酸及酯市场供需矛盾相对突出,短期内弱势难改。而近期宏观面利空因素作用,化工大市场整体表现弱势。再加上进入11月天气转冷,传统的需求淡季影响或将加重,下游需求难有实质性改善,市场疲弱走势或将延续。 本文通过对丙烯酸丁酯下游的基本信息和市场行情进行分析,找到市场的必然趋势,以此规避波动的市场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正确应对市场带来的挑战,使企业和工厂都能得到双赢。 关键字:丙烯酸丁酯;下游;市场;现状;发展

Analys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downstream of butyl acrylate Abstract:Domestic market continued drop acrylic acid and butyl acrylate. Since June domestic butyl acrylate fell to offline cost, loss serious domestic factories, part of the lower load or parking against losses, this month LanHua, Formosa plastics, such as macro letter, wanzhou parking device, and the normal operation of acrylic device are, in the acrylic overall supply under the influence of factories at home. Though early industry conference cannot hide market weakness, market trend. This month domestic factories offer lower, markets wait-and-see atmosphere, the market about the center of gravity downward is given priority to, the market price increase. Domestic economic growth is slowing, the downstream end users to demand a substantial improvement, construction load did not ascend, depressed demand restriction on inventory process is slow, acrylic acid and ester market the obvious contradiction between supply and demand, market vulnerable to maintain. Now part of the plant load increase, even parking and acrylic acid and ester market relatively prominent contradiction between supply and demand, weak hard to change in the short term. The recent negative effect, the macroscopic level of overall performance market weakness. Plus into the cold weather in November, the demand of the traditional off-season impact or will increase, the downstream demand is difficult to have a substantial improvement, market weakness or will continue. This article through to the basic information of the downstream of butyl acrylate and market analysis, find the inevitable trend of the market, in order to avoid negative impact brought by the fluctuation of market, correctly deal with the challenge of market makes enterprises and factories can be a win-win situation. Key words:butyl acrylate;The downstream;market ;The status ;quodevelopment

氰基丙烯酸酯类伤口快速胶粘剂研究进展

氰基丙烯酸酯类伤口快速胶粘剂研究进展[1657] 前言 伤口快速胶粘剂,是一种医用胶粘剂,而医用胶粘剂又可为两大类:一是适于粘连骨骼等 的硬组织胶粘剂,如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另一类是适于粘接皮肤、脏器、神经、肌肉、血管、粘膜等的软组织胶粘剂。一般采用α-氰基丙烯酸酯类为医用化学合成型胶(α-cyanoacrylate)或纤维蛋白生物型胶(fibringlue),如WBA生物胶粘剂。纤维蛋白生物型胶是从异体或自体血液中产生的,它富含纤维蛋白原和因子Ⅷ,对脆弱拟杆菌、大肠杆菌和金葡杆菌等有杀菌作用。耳鼻喉科专家们把这种蛋白胶用于各种动物和人的伤口上,结果令人满意。但是使用异体血制的蛋白胶有传染肝炎和爱滋病的可能性。自体血产品较安全,但不适合急症医治需要,因为要临时从伤员自己身上抽血制取纤维蛋白生物 胶再来粘合自己的伤口,这是很难做到的[2]。并且纤维蛋白生物胶粘合速度慢、强度不高,不适合紧急治疗,因而人们把注意力放在氰基丙烯酸酯类胶粘剂的研究上。 1 氰基丙烯酸酯类胶粘剂的历史发展 1959年美国发明了Eastman910粘接剂(α-氰基丙烯酸甲酯)[3],它具有对玻璃、五金、橡胶、塑料等材料的快速粘连作用。Coover等人[4]发现它能粘结生物组织、被作为一类新型医用胶粘剂使用。20世纪60年代初生物粘接剂风靡一时,在动物实验和临床应用中取得了丰硕成果]。但到70年代中期,世界各国对它的兴趣有所减弱,主要原因唯恐引起癌症。但20多年来,数以千万计的病例还没有发现产生肿瘤的后果。因此,目前国内外对医用胶粘剂的研究又活跃起来。在临床应用方面,氰基丙烯酸酯类胶粘剂用于闭合创口、皮肤移植、管腔器官连接以及肝、肾、肺、脾、胰、胃肠道等损伤的止血。此外,眼科、骨科、口腔科都广泛地使用了氰基丙烯酸酯类胶粘剂。氰基丙烯酸酯类胶粘剂主要成分是长链酯单体,用于组织后,在室温下就能形成一层薄膜覆盖伤口。早期产品有引起局部炎症和骨

丙烯酸树脂

第五章丙烯酸树脂 第一节概述 以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酯及苯乙烯等乙烯基类单体为主要原料合成的共聚物称为丙烯酸树脂,以其为成膜基料的涂料称作丙烯酸树脂涂料。该类涂料具有色浅、保色、保光、耐候、耐腐蚀和耐污染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汽车、飞机、机械、电子、家具、建筑、皮革涂饰、造纸、印染、木材加工、工业塑料及日用品的涂饰。近年来,国内外丙烯酸烯树脂涂料的发展很快,目前已占涂料的1/3以上,因此,丙烯酸树脂在涂料成膜树脂中居于重要地位。 从组成上分,丙烯酸烯树脂包括纯丙树脂、苯丙树脂、硅丙树脂、醋丙树脂、氟丙树脂、叔丙(叔碳酸酯-丙烯酸酯)树脂等。从涂料剂型上分,主要有溶剂型涂料、水性涂料、高固体组份涂料和粉末涂料。其中水性丙烯酸烯树脂涂料的研制和应用始于50年代,70年代初得到了迅速发展,与传统的溶剂型涂料相比,水性涂料具有价格低、使用安全,节省资源和能源,减少环境污染和公害等优点,因而已成为当前涂料工业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 涂料用丙烯酸树脂也经常按其成膜特性分为热塑性丙烯酸树脂和热固性丙烯酸树脂。热塑性丙烯酸树脂其成膜主要靠溶剂或分散介质(常为水)挥发使大分子或大分子颗粒聚集融合成膜,成膜过程中没有化学反应发生,为单组分体系,施工方便,但涂膜的耐溶剂性较差;热固性丙烯酸树脂也称为反应交联型树脂,其成膜过程中伴有几个组分可反应基团的交联反应,因此涂膜具有网状结构,因此其耐溶剂性、耐化学品性好,适合于制备防腐涂料。 我国于20世纪60年代开始开发丙烯酸烯树脂涂料,在80年代和90年代,北京、吉林和上海分别引进三套丙烯酸及其酯类生产装置,极大促进了丙烯酸树脂的合成和丙烯酸烯树脂涂料工业的发展。 第二节丙烯酸(酯)及甲基丙烯酸(酯)单体 丙烯酸类及甲基丙烯酸类单体是合成丙烯酸树脂的重要单体。该类单体品种多,用途广,活性适中,可均聚也可与其它许多单体共聚。此外,常用的非丙烯酸单体有:苯乙烯、丙烯睛、醋酸乙烯酯、氯乙烯、二乙烯基苯、乙(丁)二醇二丙烯酸酯等;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新的单体尤其是功能单体曾出不穷,而且价格不断下降,推动了丙烯酸树脂的性能提高和价格降低。比较重要的功能单体有:有机硅单体,叔碳酸酯类单体(Veova 10,V eova 9, Veova11),氟单体(包括烯类氟单体:三氟氯乙烯、偏二

苯乙烯-丙烯酸丁酯复合乳液聚合

苯乙烯、丙烯酸正丁酯复合乳液聚合 一、实验目的 1、通过苯乙烯、丙烯酸正丁酯复合乳液聚合,了解复合乳液聚合的特点,比较一般乳液聚合、种子乳液聚合和复合乳液聚合的优缺点。 2、掌握制备核/壳结构复合聚合物乳液的方法和对聚合物进行改进的方法和途经。 二、实验目的 合成复合聚合物乳液的方法实际上是种子乳液聚合(或多阶段乳液聚合),即首先通过一般乳液聚合制备第一单体的聚合物乳液作为种子乳液(核聚合),然后在种子乳液存在下,加入第二单体继续聚合(壳聚合),这样就形成了以第一单体的聚合物为核,第二单体的聚合物为壳的核/壳结果的复合聚合乳液——乳胶型互为贯穿聚合物的网络,复合乳液聚合与种子乳液聚合的差别在于前者是采用不同种的单体,后者采用同种单体。 如果以苯乙烯(St)为主单体,同时加入少量的丙烯酸(AA)单体进行核聚合,而以丙烯酸正丁酯(n-BA)为单体,同时加入少量的丙烯酸(AA)单体进行壳聚合,即得到以聚苯乙烯为核、聚丙烯酸正丁酯为壳的核/壳结构的复合聚合物乳液。 在第一阶段聚合中合成的聚苯乙烯乳胶粒作为种子,再加入第二单体丙烯酸正丁酯、引发剂过硫酸钾和少量乳化剂进行第二阶段乳液聚合时,此时的聚合机理按接枝涂层理论机理进行。即单体n-BA富集在种子乳胶粒PS的周围,PS乳胶粒成为n-BA单体的聚合主要场所,所生成的聚合物Pn-BA富集在PS 的周围形成以PS为核Pn-BA为壳的核/壳结构聚合物,且核壳之间存在着PS-Pn-BA接枝共聚物,理想情况下不生成新的乳胶粒。由于在聚合过程中形成了少量的PS-Pn-BA接枝共聚物使得核/壳结构的复合聚合物的性能优于任何一个均聚物PS或Pn-BA和PS-Pn-BA无规共聚物的性能。如耐水性能、耐溶剂性能、软化点、弹性和机械强度等均有大幅度提高。特别是用于外墙涂料的基料,其最低成膜温度(FMT)、玻璃化温度(Tg)低、附着力好、耐水性能好、光泽度高、大大改进了夏季回粘性,从而提高了涂料的性能并延长了施工期。由此可见,制备复合聚合物是对聚合物改性的一种方法。 三、实验仪器及药品 仪器:三口瓶、回流冷凝管、滴液漏斗、温度计、电动搅拌器、移液管、恒温水浴、量筒、烧杯 药品:苯乙烯(核单体)、丙烯酸正丁酯(壳单体)、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增塑剂)、丙烯酸、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壬基酚聚氧乙烯基醚(OP-10)过硫酸钾 四、实验步骤、现象及原因

甲基丙烯酸异丁酯

甲基丙烯酸异丁酯化学品安 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化学品中文名称:甲基丙烯酸异丁酯 化学品英文名称:isobutyl methacrylate 中文名称2:异丁烯酸异丁酯 英文名称2:methacrylic acid isobutyl ester 技术说明书编码:311CAS No.: 97-86-9 分子式: C 8H 14O 2分子量:142.19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有害物成分含量CAS No.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健康危害:吸入、口服或经皮肤吸收对身体有害。蒸气或雾对眼睛、粘膜和上呼吸道有刺激性。中毒表现有烧灼感、咳嗽、喘息、喉炎、气短、头痛、恶心和呕吐。 燃爆危险:本品易燃,具刺激性。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危险特性:易燃,在受热、光和紫外线的作用下易发生聚合,粘度逐渐增加,严重时整个容器的单体可全部发生不规则爆发性聚合。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灭火方法: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遇大火,消防人员须在有防护掩蔽处操作。灭火剂: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用水灭火无效,但可用水保持火场中容器冷却。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甲基丙烯酸异丁酯 97-86-9

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注意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直接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静电工作服,戴橡胶耐油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酸类、碱类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储存注意事项:通常商品加有阻聚剂。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包装要求密封,不可与空气接触。应与氧化剂、酸类、碱类分开存放,切忌混储。不宜大量储存或久存。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中国M AC (m g /m3):未制定标准前苏联M AC (m g /m3):40TLVT N:未制定标准TLVW N:未制定标准工程控制:密闭操作,注意通风。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应该佩戴直接式防毒面具(半面罩)。必要时,佩戴导管式防毒面具或自给式呼吸器。眼睛防护:必要时,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手防护:戴橡胶耐油手套。其他防护:工作现场严禁吸烟。工作完毕,淋浴更衣。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主要成分:纯品外观与性状:无色液体。熔点(℃):无资料沸点(℃):155相对密度(水=1):0.89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 3.82

丙烯酸酯防水密封材料的配方

丙烯酸酯防水密封材料的配方 用不同的丙烯酸和甲基丙烯酸以及它们的烷基脂为单体的均聚物或与其他单体合成的共聚物可以获得分子链有序排列的结晶型塑料,也可得到无定型的热塑性聚合物,还可获得具有弹性的可以交联的橡胶型聚合物,选择不同单体和聚合条件,可以分别制的适用于制作胶粘剂,密封胶和橡胶等不同用途的多种丙烯酸酯的聚合物。 密封胶用丙烯酸酯聚合物是一类以丙烯酸或甲基丙烯酸的烷基脂为主要单体的,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反应单体,通过自由基的加成反应,形成长而无定形的线性分子链的热塑性弹性体聚合物。聚合物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一般小于8000,聚合物密封胶具有较高的坚韧性、柔软性、粘接性、保色性、耐紫外线光降解性,价格也较低。 密封胶用的丙烯酸聚合物,由于其单体的多样性,以商品牌号供应市场的聚合物很多。密封胶的制造可以从单体开始合成具有所需性能的聚合物,也可以从市场上选用适当的聚合物来配制密封胶。 供制备密封胶的聚合物所使用的丙烯酸单体通常是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丁酯以及丙烯酸-2-乙级基质,室温下这些单体是无色透明的液体。 制备丙烯酸酯密封胶的聚合物大多数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丙烯酸酯或甲基丙烯酸脂单体组合的共聚物。这些聚合物是无规

的,产生的无序结构阻止了聚合物链的有序排列,从而形成一个坚韧、柔软的无定形的热塑性聚合物。 能赋予聚合物粘着性的单体有丙烯酸、甲基丙烯酸、亚甲基丁二酸及不饱和强酸,它们都提高聚合物极性,从而增大对许多基材的粘接性。苯乙烯可降低吸湿性,提高耐水性,改善耐电、耐寒性;乙酸乙烯、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和丙烯腈可赋予聚合物硫化胶较高的硬度,而丙烯腈还能提高扭转模量和耐油性;乙烯基三莞基硅氧烷或乙烯基三已氧基硅烷可提高耐热老化性能。 除此之外,还有乙烯基甲苯、氧乙烯、丙酸乙烯、偏二氯乙烯等单体。

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治疗置管穿刺点非炎症性渗液13例

中国乡村医药 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治疗置管穿刺点非炎症性渗液13例詹晓雁应灵妹谈伟芬吴小飞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减轻了患者因反复穿刺和药物刺激等带来的痛苦,提高了治疗安全性,也存在穿刺点持续反复渗液等并发症,严重者需拔管处理[1]。我科2015年1月至2017年5月留置PICC后出现渗液患者13例,使用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医用黏合剂后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13例患者中,男8例,女5例;年龄47~95岁,平均64岁;肿瘤化学药物治疗11例,长期静脉输液支持治疗2例;均采用Site-Rite5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PICC置管术,由有置管资质的专职PICC护士操作。置管部位均位于肘上。导管材料均采用美国巴德公司规格为4F的Groshong PICC,敷贴采用施乐辉公司IV3000 10.0cm×1 2.0cm。操作方法参照原国家卫计委颁布的《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置管后常规小方纱置于穿刺点,Statlock和敷贴固定导管,两指按压穿刺点10~15分钟。渗液出现在置管后2天8例,3~7天5例。渗液为黄色或无色,均排除导管破裂和感染可能。 1.2 常规处理措施 1.2.1 尿激酶溶液封管实施P IC C操作时,可能导致血管内膜不同程度损伤,激活凝血系统,损伤内皮细胞,促使血小板和白细胞黏附在内皮细胞上,凝血因子激活生成凝血酶,导致纤维蛋白鞘的形成。维护不到位和留置导管时间越长,形成纤维蛋白鞘的概率则越高[2]。纤维蛋白鞘会阻挡药物回流至上腔静脉,从阻力最低的穿刺点流出。尿激酶是一种蛋白水解酶,每天输液后予3ml(5000U/ml)封管,连续3天。 作者单位:310006 杭州,浙江省中医院七病区 通信作者:詹晓雁,Email:471522072@https://www.360docs.net/doc/eb9805654.html, 1.2.2 加强换药,局部压迫出现渗液及时换药。穿刺点放置32层2.0cm×2.0cm小方纱或吸水性明胶海绵,敷贴固定导管,外用3M公司的自粘绷带加压包扎。渗液湿透纱布或吸水性明胶海绵及时更换。严密观察穿刺侧手臂的肤色,有无出现苍白、发绀、疼痛、肿胀等现象,及时调节自粘绷带的松紧度。 1.2.3 补充人血白蛋白13例中有2例白蛋白<30g/L,遵医嘱予以血浆、人血白蛋白等静脉输注。无饮食禁忌者,鼓励进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增加全身营养。鼓励患者抬高肢体,并多做握球锻炼。 1.2.4 穿刺点局部使用藻酸盐敷料藻酸盐敷料有海藻提炼纤维,能促进肉芽生长;快速、大量、垂直吸收渗液,形成凝胶,可以吸收自身重量18倍的渗液[2]。取康维德公司无菌藻酸盐敷料5.0cm×5.0cm对折成2.5cm×2.5cm大小覆盖在以PICC穿刺点为中心的上方,外用IV3000敷贴,按压穿刺点10~15分钟,根据渗液情况及时更换敷贴。 1.2.5 心理护理积极采取措施,与患者多沟通、多交流、多安抚、多疏导,及时消除紧张、消极情绪。选择适当时机与患者及家属分析渗液产生的原因,解释渗液可能与患者体质、营养状况、皮下组织松弛等自身原因有关,增强信心,取得支持、理解和配合。同时指导患者置管后应坚持进行规范功能锻炼。 1.3 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的使用 1.3.1 评估及知情同意评估确认患者无药物过敏史,穿刺点及敷贴范围内无感染、皮肤无破损。向患者及家属沟通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的使用方法、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等,签署知情同意书。 1.3.2 操作流程①除去原有敷贴,常规清洁皮肤,消毒待干;②无菌生理盐水清洗穿刺点及周围1.0cm范围,待干;③取出医用黏合剂的安瓿瓶,戴无菌手套,在助 【摘要】目的观察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治疗PICC穿刺点非炎症性渗液患者13例的效果。方法2015年1月至2017年5月该科留置PICC后出现渗液的患者13例,经多种方法处理无效后应用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医用黏合剂,观察使用效果。结果13例带管患者使用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后均停止渗液,未出现过敏、感染症状,穿刺点附近和上臂无肿胀。结论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治疗PIC C穿刺点非炎症性渗液效果满意。 【关键词】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穿刺点;非炎症性渗液;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 12

丙烯酸丁酯的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化学品安全说明书 1、 物理与化学性质 外观与性状: 无色液体 熔点(℃): -64.6 沸点(℃): 145.7 相对密度(水=1): 0.89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 4.42 饱和蒸气压(kPa): 1.33(35.5℃) 溶解性: 不溶于水,可混溶于乙醇、乙醚 2、 主要用途 用作有机合成中间体、粘合剂、乳化剂。 3、 燃烧爆炸危险性 燃烧性: 可燃 闪点(℃): 37 丙烯酸丁酯 n-butyl acrylate 分子式: C 7H 12O 2 分子量: 128.17 CAS 号: 141-32-2

爆炸上限%(V/V):9.9 爆炸下限%(V/V): 1.2 危险特性:易燃,遇明火、高热或与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容易自聚,聚合反应随着温度的上升而急骤加剧。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禁配物:强氧化剂、强碱、强酸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遇大火,消防人员须在有防护掩蔽处操作。灭火剂: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用水灭火无效,但可用水保持火场中容器冷却。 4、毒性及健康危害 中国MAC(mg/m3):未制定标准 前苏联MAC(mg/m3):10 TLVTN:ACGIH 10ppm,52mg/m3 TLVWN:未制定标准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吸入、口服或经皮肤吸收对身体有害。其蒸气或雾对眼睛、粘膜和呼吸道有刺激作用。中毒表现有烧灼感、咳嗽、喘息、喉炎、气短、头痛、恶心和呕吐。 5、包装与储运、操作 储存: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包装要求密封,不可与空气接触。应与氧化剂、酸类、碱类分开存放,切忌混储。不宜大量储存或久存。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a氰基丙烯酸酯胶粘剂综述(上)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a氰基丙烯酸酯胶粘剂综述(上) 1.概述 a-氰基丙烯酸酯胶粘剂系引人注目的一类结构型胶粘剂。它是美国Eastman公司在1955年合成乙烯类化合物时偶然发现的。1959年,美国Eastman·Kodak公司开始生产营销。因其化学活性很大,在极短时间内,甚至几秒钟内,即可固化胶接,因而被誉为瞬干胶粘剂。 最初生产的a-氰基丙烯酸酯为a-氰基丙烯酸甲酯,其牌号为 Eastman910,后Eastman公司开发了系列产品如 Eastman910FS、Eastman910EM、Eastman910HMT等。 目前,世界范围内销售2500~3000吨的各种氰基丙烯酸酯胶粘剂。其中90%以上为氰基丙烯酸乙酯,因其兼有优良的胶接性、较长的贮存期和较高的生产率等优点。 世界范围内有6家主要的氰基丙烯酸酯生产公司,它们是美国的The Loctite Corporation和National Starch(Permabond),德国的Henkel AKG,日本的东亚合成化学工业公司、住友化学工业公司和Alpha Techno. 中国从60年代开始研制氰基丙烯酸酯胶粘剂。1979年以前,发展缓慢,产量每年约为10吨以下。产品有a-氰基丙烯酸乙酯(502胶)和少量的a-氰基丙烯酸甲酯(501胶)、a-氰基丙烯酸丁酯(医用,504胶)。1979年以后发展较快,研制生产单位有30多家,主要有北京化工厂、浙江黄岩有机化工厂、山东省禹王实业总公司禹城化工等。1993年生产量约400吨。西安化工研究所从事该方面的研制、开发工作,兼有小批量生产。 2.制法 专注下一代成长,为了孩子

丙烯酸酯

丙烯酸酯 简介 丙烯酸酯橡胶(ACM)是由丙烯酸烷基酯(CH2=CH-COOR)为主要单体,与少量带有可提供交联反应活性基团的单体共聚而成的一类弹性体。 丙烯酸酯橡胶 商品牌号很多,根据其分子结构中所含的不同交联单体,加工时硫化体系也不相同,由此可将丙烯酸酯橡胶划分为含氯多胺交联型、不含氯多胺交联型、自交联型、羧酸铵盐交联型、皂交联型等五类。此外,还有特种丙烯酸酯橡胶,如含氟型及热塑性丙烯酸酯橡胶等。 性能 丙烯酸酯橡胶的性能受其主要单体丙烯酸烷基酯中烷基碳原子数目的影响。以丙烯酸酯为基础的橡胶,耐油、耐热性较好;而以丙烯酸丁酯为基础的橡胶,因烷基碳原子数目的增多,对酯基极性基的屏蔽效应增大,因此使耐水性有所改善,同时由于屏蔽效应,减弱了橡胶分子间力,增大了内部塑性,从而使脆性温度降低,耐寒性较好。若通过上述两种单体并用,则可得到介于两者性能之间的橡胶。 特点 无论哪一种类型的丙烯酸酯橡胶,其分子结构的共同特点有两个:一是高极性;二是完全饱和性。从而使其具有优越的耐矿物油和耐高温氧化性能。其耐油性仅次于氟胶,而与一般中高丙烯晴含量的丁腈橡胶相似。而耐热性介于通用橡胶和硅、氟橡胶之间,比丁腈橡胶使用温度高出 30~60℃,最高使用温度180℃,断续和短时间使用可达200℃,在150℃热空气老化数年性能无明显变化。此外,最重要的是其对含有硫、氯、磷等极压剂的极压型润滑油十分稳定,使用温度可达150℃,间断使用温度可更高些。而带有双键的丁腈橡胶在含有极压剂的油中,当温度超过110℃时,即发生显著硬化与变脆。丙烯酸酯橡胶还具有优良的抗臭氧性、气密性、耐屈挠和耐裂口增长性,以及抗紫外线变色性等。 缺点

【甲基丙烯酸异丁酯】MSDS 安全技术说明书(精编版)

甲基丙烯酸异丁酯安全技术说明书 标识中文名:甲基丙烯酸异丁酯; 异丁烯酸异丁酯 英文名:isobutyl methacrylate; methacrylic acid isobutyl ester 分子式:C8H14O2 分子量:142.19 CAS号:97-86-9 危规号:33601 理化性质性状:无色液体。 溶解性:不溶于水,易溶于醇、醚。 熔点(℃):沸点(℃):155 相对密度(水=1):0.89 临界温度(℃):临界压力(MPa):相对密度(空气=1)3.82 燃烧热(KJ/mol):最小点火能(mJ):饱和蒸汽压(kPa):2.67(60℃) 燃烧爆炸危险性燃烧性:易燃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闪点(℃):48 聚合危害:聚合 爆炸下限(%):稳定性:稳定 爆炸上限(%):避免接触的条件:受热、光照 引燃温度(℃):禁忌物:强氧化剂、强酸、强碱。 危险特性:易燃,在受热、光和紫外线的作用下易发生聚合,粘度逐渐增加,严重时整个容器的单体可全部发生不规则爆发性聚合。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 灭火剂: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用水灭火无效,但可用水保持火场中容器冷却。消防人员必须穿戴全身防火防毒服。遇大火,消防人员须在有防护掩蔽处操作。 毒性接触限值:中国MAC:未制订标准前苏联MAC:未制订标准美国TLV-TWA:未制订标准美国TLV-STEL:未制订标准 急性毒性:LD50:6400~12800mg/kg(大鼠经口);1400mg/kg(大鼠腹腔内) LC50:实验大鼠(三只)吸入20.9g/m3,三小时,无死亡。 对人体危害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肤吸收。 健康危害:吸入、口服或经皮肤吸收对身体有害。蒸气或雾对眼睛、粘膜和上呼吸道有刺激性。中毒表现有烧灼感、咳嗽、喘息、喉炎、气短、头痛、恶心和呕吐。 急救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防护工程控制:密闭操作,注意通风。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应该佩戴直接式防毒面具(半面罩)。必要时佩戴导管式防毒面具或自给式呼吸器。 眼睛防护:必要时,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 手防护:戴橡胶手套。 其他防护:工作现场严禁吸烟。工作毕,淋浴更衣。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泄漏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贮运包装标志:7 UN编号:2283 包装分类:Ⅲ 包装方法:小开口钢桶;螺纹口玻璃瓶、铁盖压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金属桶(罐)外木板箱。储运条件:常用商品加有阻聚剂。储存于阴凉、通风仓间内。远离火种、热源。包装要求密封,不可与空气接触。不宜大量或久存。储存间内的照明、通风等设施应采用防爆型,开关设在仓外。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应与氧化剂分开存放。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

丙烯酸异丁酯

丙烯酸异丁酯详细信息 本文详细介绍了丙烯酸异丁酯的产品信息,包括中英文 名称、别名、cas号、分子结构等基本信息,以及产品的物化性质、产品用途、产品上下游产品等综合信息,为广大 化学品研究、化工产品生产制造从业者提供专业的产品信 基本信息 物质的理化常数: 国标编号 33601 CAS号 106-63-8 中文名称 丙烯酸异丁酯 英文名称 isobutyl acrylate 分子式 C7H12O2;CH2CHCOOCH2CH(CH3)2 外观与性状 无色液体 分子量 128.17 蒸汽压 1.40kPa/20℃闪点:30℃/开杯 熔 点 -61.1℃沸点:132.8℃溶解性 微溶于水 密 度 相对密度(水=1)0.88;相对密度(空气=1)4.42 稳定性 稳定 危险标记 7(易燃液体) 主要用途 用作有机合成中间体

对环境的影响 一、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吸入、口服或经皮肤吸收对身体有害。其蒸气或雾对眼睛、粘膜和呼吸道有刺激作用。中毒表现有烧灼感、咳嗽、喘息、喉炎、气短、头痛、恶心和呕吐。 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毒性:属低毒类。 急性毒性:LD503700mg/kg(小鼠经口);4490mg/kg(兔经皮危险特性:易燃,遇明火、高热或与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容易自聚,聚合反应随着温度的上升而急骤加剧。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3.现场应急监测方法: 4.实验室监测方法: 气相色谱法 5.环境标准: 前苏联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 10mg/m3(丙烯酸正丁酯) 应急处理处置方法 一、泄漏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

甲基丙烯酸甲酯与丙烯酸丁酯的聚合反应

综合化学实验——甲基丙烯酸甲酯与丙烯酸丁酯的聚合反应 反应单体精制——甲基丙烯酸甲酯的精制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甲基丙烯酸甲酯单体的贮存和精制方法; 2.掌握甲基丙烯酸甲酯减压蒸馏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甲基丙烯酸甲酯为无色透明液体,常压下沸点为 100.3℃~100.6℃. 为了防 止甲基丙烯酸甲酯在贮存时发生自聚,应加适量的阻聚剂对苯二酚,在聚合前需将其除去。对苯二酚可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溶于水的对苯二酚钠盐,再通过水洗 即可除去大部分的阻聚剂。 水洗后的甲基丙烯酸甲酯还需进一步蒸馏精制。由于甲基丙烯酸甲酯沸点较高,加之本身活性较大,如果采用常压蒸馏会因强烈加热而发生聚合或其他副反应。减压蒸馏可以降低化合物的沸点温度。单体的精制常采用减压蒸馏。 三.主要仪器和试剂 实验仪器: 实验装置如图 1-1,其中包括 250ml 三口烧瓶一个,毛细管(自制),球形分馏柱,直形冷凝管,0~250℃温度计两根,250ml 圆底烧瓶两个。 图 1-1 减压蒸馏装置 1-蒸馏瓶;2-毛细管;3-刺型分馏柱;4-温度计;5-直形冷凝管; 6-分流头;7-前馏分接收瓶;8-接收瓶;9-温度计 实验试剂:甲基丙烯酸甲酯,氢氧化钠,无水硫酸钠 四.实验步骤 1. 在 500ml 分液漏斗中加入 250ml 甲基丙烯酸甲酯单体,用 5 % 氢氧化 钠溶液洗涤数次至无色(每次用量 40~50ml),然后用去离子水(蒸馏水)洗

至中性,用无水硫酸钠(分子筛/硅胶)干燥一周。 2. 按图 1-1 安装减压蒸馏装置,并与真空体系、高纯氮体系连接。要求整 个体系密闭。开动真空泵抽真空,并用电加热包烘烤三口烧瓶、分馏柱、冷凝管、接受瓶等玻璃仪器,尽量除去系统中的空气,然后关闭抽真空活塞和压力计、活塞,通入高纯氮至正压。待冷却后,再抽真空、烘烤、反复三次。 3. 将干燥好的甲基丙烯酸甲酯加入减压蒸馏装置,加热并开始抽真空,控制 体系压力为 100mmHg 进行减压蒸馏,收集 46℃的馏分。由于甲基丙烯酸甲酯沸点与真空度密切相关,所以对体系真空度的控制要仔细,使体系真空度在蒸馏过程中保证稳定,避免因真空度变化而形成暴沸,将杂质夹带进蒸好的甲基丙 烯酸甲酯中。 4.为防止爆沸,精制好的单体要在高纯氮的保护下密封后放入冰箱中保存待用。 丙烯酸丁酯的精制(与甲基丙烯酸甲酯精制相同)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掌握丙烯酸丁酯单体精制的原理和方法。 2. 学习减压蒸馏精制单体的实验操作。 二.实验原理 在聚合反应中,特别是实验室研究时,单体的纯度非常重要,有时即使是很少量的杂质也会大大影响聚合反应进程和产物的质量,因此,反应前单体的纯化是十分重要的。 大部分烯类单体如甲基丙烯酸丁酯、苯乙烯等在热和光的作用下容易发生自聚反应,因此在存储和运输过程中需要加入少量的阻聚剂。阻聚剂可以是酚类、胺类或者硝基化合物等。阻聚剂具有一定的挥发性,但如果单纯采用蒸馏的方法,很难将它们清除干净,常有少部分阻聚剂随着单体蒸馏混入新蒸的单体中。通常采用先碱洗或酸洗将阻聚剂去除,然后分离单体相,干燥后再进行单体蒸馏纯化。 丙烯酸丁酯为无色透明液体,常压下沸点为145℃。为了防止丙烯酸丁酯在贮运时发生自聚,会加入对苯二酚作为阻聚剂。对苯二酚可以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溶于水的对苯二酚盐,在通过水洗就可以去除。 水洗干燥后的丙烯酸丁酯还要进一步的蒸馏精制,由于丙烯酸丁酯的沸点较高,而且单体活性大,如果采用常压蒸馏会由于温度过高而产生聚合反应,所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