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黏膜感染性疾病

口腔黏膜感染性疾病
口腔黏膜感染性疾病

口腔黏膜病学

口腔黏膜病:是涵盖主要累及口腔黏膜组织的类型各异、种类最多的疾病的总称。

口腔黏膜危险区域:口底—舌腹的U性=形区、口角内侧三角形区域、软腭复合体。(恶变的危险性较高)

口腔黏膜结构

(一)上皮层1.基底层2.棘层3.粒层4.角化层

(二)固有层

(三)黏膜下层

(四)基底膜

口腔黏膜功能

(一)屏障保护功能1.唾液屏障2.上皮屏障3.免疫屏障

(二)感觉功能

(三)其他功能

口腔黏膜疾病的基本临床病损

(一)斑与斑片

直径小于2cm,为斑;直径大于2cm,为斑片。

(二)丘疹与斑块

丘疹:直径一般小于1cm。

斑块:直径大于1cm

(三)疱

直径小于1cm

分为上皮内疱或棘层内疱(天疱疮)和上皮下疱或基层下疱(类天疱疮)。

(四)大疱

直径大于1cm

(五)脓疱

(六)溃疡(大坑)

分为浅层溃疡和深层溃疡

(七)糜烂(小坑)

(八)结节

(九)肿瘤

(十)萎缩

(十一)皲烈

(十二)假膜

(十三)痂

(十四)鳞屑

(十五)坏死与坏疽

第二章口腔黏膜感染性疾病

第一节单纯疱疹

由单纯疱疹病毒(HSV)所致的皮肤黏膜病。临床上以出现簇集性小水疱为特征,有自限性,易复发。

形成小疱的病毒称为I型单纯疱疹病毒(HSV1);主要引起口腔黏膜、咽、口周皮肤面部、腰以上皮肤黏膜及脑的感染

形成较大疱的病毒称为II型单纯疱疹病毒(HSV2);主要引起腰以下皮肤黏膜及生殖器的感染

传染方式:经呼吸道、口腔、鼻、眼结膜、生殖器黏膜或破损皮肤进入人体。

【临床表现】

1.原发性疱疹性口炎(急性疱疹性龈口炎)

由I型单纯疱疹病毒引起的口腔病损,以6岁以下儿童多见,尤其是6个月至2岁更多

(1)前驱期

(2)水疱期

(3)糜烂期

(4)愈合期

特点:红、疱、烂、黄、热

2.复发性疱疹口炎(复发性唇疱疹)

两个特征:

损害总以起泡开始,常为多个成簇的疱,单个的疱较少见;

损害复发时,总是在原先发做过的位置,或邻近原先发作过的位置。

好发于:口唇处或接近口唇处,成人多见。

特点:红、疱、烂、痂、热

【鉴别诊断】

急性疱疹性龈口炎疱疹型RAU 好发年龄婴幼儿成人

发作情况急性发作、全身反应较重反复发作、全身反应较轻病损特点 1.成簇小水疱,疱破后成为大片表浅溃疡 1.散在小溃疡,无发疱期

2.损害遍及口腔黏膜各处包括 2.损害仅限于口腔的非角化黏膜

牙龈、上腭、舌、颊和唇黏膜 3.无皮肤损害

3.可伴皮肤损害

1.三叉神经带状疱疹

2.手足口病

3.疱疹性咽峡炎

4.多形性红斑

【治疗】

1. 全身抗病毒治疗

(1)核苷类抗病毒药:是抗单纯疱疹病毒最有效的药。阿西洛韦、伐昔洛韦、泛昔洛韦、更昔洛韦。

(2)利巴韦林:不良反应为口渴、白细胞减少等,妊娠早期禁用

(3)禁用激素

2.局部治疗

3.中医中药治疗

第二节带状疱疹

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所引起的,以沿单侧周围神经分布的簇集性小水疱为特征,常伴有明显的神经痛。

侵犯儿童可引起水痘,成年人及老年人则引起带状疱疹。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具有高度传染性,直接接触传染,特别是吸入传染。

多数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患者感染后可获得终身免疫,个别免疫功能缺陷者可再发。

夏秋季发病率最高,好发于中老年人。

发病前阶段,常有低热、乏力症状,将发疹部位有疼痛、灼烧感,三叉神经带状疱疹可出现牙痛。

本病最常见为胸腹或腰部带状疱疹,约占整个病变的70%;其次为三叉神经带状疱疹,约占20%。损害不超过中线。常伴有神经痛。

病程经过:不规则or椭圆形红斑→小水疱→大水疱,严重者可为血疱→数日结痂→1-2周脱痂

Ramsay-Hunt综合征:表现为面瘫、耳痛及外耳道疱疹三联征。

【治疗】

1.抗病毒药物:阿昔洛韦

2.免疫调节药物:转移因子;胸腺肽

3.止痛:镇痛剂;卡马西平

4.精神营养药物(早期应用):维生素B1 B12

5.糖皮质激素

第三节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一种儿童传染病,又名发疹性水疱性口腔炎。该病以手、足和口腔黏膜疱疹破溃后形成溃疡为主要临床特征。其病原为多种肠道病毒。

肠道病毒主要经粪-口和呼吸道飞沫传播,亦可经接触患者皮肤、黏膜疱疹液而感染。

柯萨奇病毒A组16(Cox16)、肠道病毒71型(EV71)最常见

3岁以下的幼儿是主要罹患者(80.6%),夏秋季易流行,皮疹呈离心性分布一般全身症状轻,可自愈。

第四节口腔念珠菌病

是由念珠菌属感染所引起的口腔黏膜疾病,是人类最常见的口腔真菌感染。

念珠菌引起的感染又称为机会性感染或条件感染。

念珠菌是一种常见的条件致病菌,白(色)念珠菌(最常见80%,毒性最强)、热带念珠菌致病力最强

白念珠菌又称白假丝菌,为单细胞酵母样真菌,革兰染色阳性。

耐寒不耐热、喜酸恶碱、生长最适宜的PH为4~6

口腔念珠菌病按主要病变部位分为

1.念珠菌性口炎

(1)急性假膜型念珠菌口炎: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新生儿最多见,又称新生儿鹅口疮或血口病。

(2)急性红斑型念珠菌口炎:见于成人,又称抗生素口炎、抗生素舌炎。

(3)慢性红斑型(萎缩型)念珠菌病:又称为义齿性口炎。

(4)慢性增殖性念珠菌病:又称慢性肥厚型念珠菌口炎、念珠菌性白斑。有高于4%的恶变率

2.念珠菌性唇炎:多发于高龄(50岁以上)患者,一般发生于下唇。

分为糜烂型:下唇长期存在鲜红色的糜烂面

颗粒型:下唇肿胀,唇红皮肤交界处有散在突出的小颗粒

3.念珠菌口角炎:发生于两侧口角区,以湿白糜烂为特征的真菌性口角炎。

4.慢性黏膜皮肤念珠菌病(CMCC)

5.艾滋病相关性口腔念珠菌病

【诊断】

涂片法中直接镜检是确定念珠菌致病性最常见的临床方法。(只能发现真菌而不能确定菌种)

【鉴别诊断】

口腔念珠菌病应于另一种以假膜病损为特征的球菌性口炎(灰黄色假膜,易被拭去,区域淋巴结肿大,可伴有全身反应),还有过角化的白色病变(多为慢性病程,且白色损害不能拭去)。

【治疗】

1.局部药物治疗

(1)2%~4%碳酸氢钠(小苏打)溶液:漱口

(1)氯己定

(2)西地碘

(3)制霉菌素

2.全身抗真菌药物治疗

(1)氟康挫:治疗白念珠菌的首选药物

(2)伊曲康挫

(3)酮康唑

3.支持治疗

4.手术治疗

第五节深部真菌病

深部真菌感染指治病性真菌侵犯皮下组织、黏膜和内脏,感染器官所引起的真菌感染性疾病。

深部真菌感染中念珠菌占80%以上

侵犯的系统依次为呼吸、泌尿、消化、血液等

X线检查肺部感染居多

氟康挫临床上常用的抗真菌药物

第六节口腔结核

是由结合分枝杆菌侵犯黏膜引起的慢性感染。

口腔软组织的结合病损包括:口腔黏膜结合初创、口腔黏膜结核性溃疡、口腔寻常狼疮

病原微生物主要是人型或牛型结合分枝杆菌

口腔黏膜对结合分枝杆菌具有较强的抵抗力

【临床表现】

1.结合初创(原发性综合征)临床少见,多见于儿童,常发生于口腔

部或舌部

2.结核性溃疡口腔中常见的继发性结合损害常见于舌部,

通常溃疡边界清楚或呈线形,表现为浅表、微凹而平坦的溃疡;基底有少许的脓性渗出物,除去渗出物后,可见暗红色的桑葚样肉芽肿。溃疡边缘微隆,呈鼠啮状,并向中央卷曲,形成潜掘状边缘。

3.寻常狼疮好发于口周、皮肤、鼻唇部位

【诊断】

无复发史又长期不愈的溃疡

口腔损害的确诊,主要取决于组织病理学检查,但活检应在控制继发感染后进行

【鉴别诊断】

1.创伤性溃疡

2.口腔鳞状细胞癌

3.口腔梅毒

4.深部真菌感染

【治疗】

结合治疗原则:早期、足量、规则及联合应用抗结核药。

治疗时采用2~3种药物联合应用,用药时间不少于6个月

(1)仅局限于口腔黏膜或皮肤结核,可采用异烟肼口服

(2)链霉素局部封闭

(3)对症治疗

第七节球菌性口炎

是急性感染口炎的一种,临床上以形成假膜损害为特征,故又称膜型口炎。

主要致病菌有:金黄色葡萄球菌、草绿色链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双球菌

第八节坏死性龈口炎

是以梭状杆菌和螺旋体感染为主要病因的急性坏死性溃疡性口腔病变。

本病病原体是梭状杆菌和螺旋体

本病的病理特点主要以组织坏死为主

口腔粘膜病(完整版)

口腔粘膜的组织结构 上皮角质细胞由表入里分为四层 1、角化层:细胞核及细胞器消失,均质的角化蛋白(嗜酸性) 2、颗粒层:细胞核浓缩,细胞扁平(嗜碱性) 3、棘层:细胞体积大,层数最多,细胞内蛋白质合成最活跃(层次最多) 4、基底层:是一层立方形或矮柱状细胞,有增殖能力,和深部棘层细胞都称为生发层(增值) 上皮非角质细胞由基底层、棘层、中间层、表层构成。 包括黑色素细胞、梅克尔细胞(位于基底层,触觉感受细胞)、和朗格汉斯细胞(位于基底层和棘层,免疫功能细胞)——因细胞不着色,称为透明细胞 口腔粘膜病 第一节、口腔粘膜的基本病理变化 1、过度正角化 棘层增厚明显,细胞核消失 过度不全角化 增厚的角化层残留细胞核 2、角化不良(错角化) 含义:在上皮的棘层或基底层出现角化珠 可分为两种: 一种为良性角化不良,指在棘层高度增生的上皮组织钉突中出现,如白斑; 一种为恶性角化不良,见于重度异常增生,见于原位癌或鳞状细胞癌 3、上皮异常增生 基底核消失;核质增加;上皮钉突呈滴状;细胞多形性;核分裂增多;棘层出现角化团 4、棘层松解 棘层细胞桥溶解、张力原纤维断裂,细胞解离,形成裂隙 多见于天疱疮 5、基底细胞空泡性变及液化 基底细胞内水肿,胞浆呈空泡状,严重时细胞液化、溶解、破碎、消失 常见于扁平苔藓、红斑狼疮 角质层:上皮的最浅层.细胞扁平,细胞器消失, 胞质内充满角质蛋白,染成红色均质状 正角化:角化细胞中胞核完全消失者 不全角化:角化细胞中胞核固缩而未消失者 空泡性变:细胞内水分增多,胞体肿大,胞质清亮,呈空泡状(本质属于水变性). 液化:细胞液化溶解而破碎 (本质属于液化性坏死).

口腔黏膜病学_题库

口腔粘膜病题库-选择题 1、下列对基底膜复合物的结构与功能的描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基底膜的超微结构是一种膜 B、基底膜是胶原纤维与致密板、透明板连接的纤维复合物 C、基底膜是上皮和结缔组织的界面结构 D、基底膜主要有支持、连接和固着作用 E、基底膜是半透膜,便于物质交换 答案:A 2、口腔粘膜防御屏障包括 A、唾液屏障 B、上皮屏障 C、免疫细胞屏障 D、免疫球蛋白屏障 E、以上都是答案:E 3、粘膜上皮的完整性发生持续性缺损或破坏,称为 A、萎缩 B、坏死 C、溃疡 D、假膜 E、丘疹 答案:C 4、糜烂是 A、粘膜表面的线状裂口 B、粘膜上的实体性突起 C、粘膜内贮存液体 D、粘膜上较局限的颜色异常 E、粘膜上皮的表浅缺损 答案:E 5、口腔粘膜疱性损害疱壁的厚薄取决于 A、疱内液量多少 B、疱的部位在皮下还是皮内 C、疱的数量 D、疱的大小 E、疱基底炎性反应的严重程度 答案:B 6、萎缩是 A、粘膜上皮的完整性发生持续性缺损或破坏 B、上皮变薄 C、上皮的部分损伤 D、粘膜上较局限的颜色异常 E、粘膜表面的线状裂口 答案:B 7、复发性唇疱疹愈合后 A、留瘢痕,无色素沉着 B、留瘢痕,有色素沉着 C、不留瘢痕,无色素沉着 D、不留瘢痕,有色素沉着 E、以上都不对 答案:D 8、复发性唇疱疹的治疗,最有效的是局部使用 A、氢化可的松乳膏 B、新霉素乳胶 C、0.01%硫酸镁湿敷 D、5%无环鸟苷软膏 E、杆菌肽软膏 答案:D 9、下述哪一项临床表现符合口腔粘膜带状疱疹 A、散在分布的单个小溃疡 B、各处成簇小水疱 C、单侧性皮肤-粘膜疱疹,沿三叉神经分支排列,且疼痛明显 D、广泛糜烂 E、单个或几个大小不等的水疱 答案:C 10、颞下部皮肤发生带状疱疹,说明损害累及三叉神经哪一支 A、第一支 B、第二支 C、第三支 D、第一支及第二支 E、第二支及第三支 答案:B

口腔医学考试重点

口腔医学 题型:填空——20分 选择——30分 名解——10分 简答——40分 1.在口腔内,以牙列为分界线,将口腔分为牙列内的固有口腔和牙列外周的口腔前庭两部 分。口腔前庭由牙列、牙槽骨及牙龈与其外侧的唇、颊组织器官构成,因此唇、颊器官的表面形态即为口腔前庭的表面形态。 2.牙组织由牙釉质、牙本质、牙骨质三种钙化的硬组织和牙髓腔内的软组织牙髓组成。牙 釉质是人体中最硬的一种组织。 3.从萌出时间和次序来看,一般从6岁至12岁,口腔内乳牙逐渐脱落,恒牙相继萌出, 恒牙和乳牙发生交替,此时口腔内既有乳牙,又有恒牙,这种乳、恒牙混合排列于牙弓上的时期成为混合牙列期。 4.上颌动脉(颌内动脉)位置较深。自颈动脉分出,向内前方走行,经下颌骨髁突颈部内 侧至颞下窝,分布于上、下颌骨和咀嚼肌。行颞下颌关节区手术时易伤及该动脉,应特别小心。 5.口腔检查常用的器械为:口镜、镊子、探针及其他(如挖匙)。 6.牙髓活力测试:临床上常用牙髓对温度或电流的不同反应来协助诊断牙髓是否患病,病 变的发展阶段,以及牙髓的活力是否存在。正常情况下,牙髓对20℃~50℃之间的温度刺激不产生反应。一旦发生炎症,则对温度刺激反应敏感;如发生变性或坏死,则反应迟钝或消失。 7.X线牙片检查又称根尖片,为临床最常用于牙影像检查的X线片,是口腔颌面部应用最 广泛的一种检查方法。体层摄影检查技术分为平面体层摄影和曲面体层摄影,用于口腔颌面部检查的曲面体层摄影检查又称全景X线片检查,是体层摄影技术应用于口腔颌面部检查的最主要方法。 8.口腔卫生保健的方法:刷牙、漱口、洁牙间隙、牙龈按摩、龈上洁治术。 9.龋齿是以细菌为主的多种因素影响下,牙体硬组织发生慢性进行性破坏的一种疾病。临 床特征是牙体硬组织,包括牙釉质、牙本质和牙骨质在颜色、形态和质地等方面均发生变化。 10.龋齿的病因:①口腔致龋菌群的作用;②蔗糖等适宜的细菌底物;③敏感的宿主;④在 口腔滞留足够的时间。这是龋病病因的四联因素理论。 11.四环素牙初呈黄色,在阳光照射下呈现明亮的黄色荧光,以后逐渐由黄色变成棕褐色或 深灰色。四环素还可在母体通过胎盘引起乳牙着色。前牙比后牙着色明显,乳牙比恒牙着色明显。四环素牙对牙的影响主要是着色,有时也合并釉质发育不全。 12.牙隐裂临床表现:表浅常无明显症状,较深时则遇冷热刺激敏感,或有咬合不适感。深 达牙本质者,多有慢性牙髓炎症状,有时也可急性发作,并出现定点性咀嚼剧痛。13.急性牙髓炎临床特点是发病急,疼痛剧烈。临床表现:①疼痛剧烈,疼痛性质具有下列 特点:自发性阵痛;夜间疼痛加剧;温度刺激疼痛加剧;疼痛不能定位。②患牙可查及极近髓腔的深龋、填充物、深牙周袋或外伤等。③探诊常可引起剧烈疼痛,有时可探及微小穿髓孔。④温度测验时,患牙的反应极其敏感。⑤处于晚期炎症的患牙,可出现垂直方向的轻度叩痛。

口腔粘膜病(完整版)教学文案

口腔粘膜病(完整版)

口腔粘膜的组织结构 上皮角质细胞由表入里分为四层 1、角化层:细胞核及细胞器消失,均质的角化蛋白(嗜酸性) 2、颗粒层:细胞核浓缩,细胞扁平(嗜碱性) 3、棘层:细胞体积大,层数最多,细胞内蛋白质合成最活跃(层次最多) 4、基底层:是一层立方形或矮柱状细胞,有增殖能力,和深部棘层细胞都称为生发层(增值) 上皮非角质细胞由基底层、棘层、中间层、表层构成。 包括黑色素细胞、梅克尔细胞(位于基底层,触觉感受细胞)、和朗格汉斯细胞(位于基底层和棘层,免疫功能细胞)——因细胞不着色,称为透明细胞 口腔粘膜病 第一节、口腔粘膜的基本病理变化 1、过度正角化 棘层增厚明显,细胞核消失 过度不全角化 增厚的角化层残留细胞核 2、角化不良(错角化) 含义:在上皮的棘层或基底层出现角化珠 可分为两种: 一种为良性角化不良,指在棘层高度增生的上皮组织钉突中出现,如白斑; 一种为恶性角化不良,见于重度异常增生,见于原位癌或鳞状细胞癌 3、上皮异常增生 基底核消失;核质增加;上皮钉突呈滴状;细胞多形性;核分裂增多;棘层出现角化团 4、棘层松解 棘层细胞桥溶解、张力原纤维断裂,细胞解离,形成裂隙 多见于天疱疮 5、基底细胞空泡性变及液化 基底细胞内水肿,胞浆呈空泡状,严重时细胞液化、溶解、破碎、消失 常见于扁平苔藓、红斑狼疮 角质层:上皮的最浅层.细胞扁平,细胞器消失, 胞质内充满角质蛋白,染成红色均质状 正角化:角化细胞中胞核完全消失者 不全角化:角化细胞中胞核固缩而未消失者

6、疱 粘膜或皮肤内液体的贮存形成半圆形的突起 口腔粘膜其他地方的庖形成后易破裂,不易结痂皮 分类:按内容物(水疱、血疱、脓疱) 按大小(5mm 为标准,大疱、小疱) 疱疹:小的水疱聚集成簇. 7、糜烂 机械刺激或药物烧伤引起 上皮浅层破坏,未侵及上皮全层 糜烂面一般鲜红,表面平滑而湿润,可有疼痛 8、溃疡 粘膜或皮肤表层坏死、脱落形成凹陷;完整性发生持续性缺损或破坏 溃疡累及上皮层,不留瘢痕,累及粘膜下层,可留瘢痕 9、斑 是粘膜或皮肤上的颜色异常,范围局限,大小不一; 不高起,不变厚,也无硬度的改变,可为暂时性或永久性 如红斑(粘膜固有层的血管充血)、黑斑(基底层的黑色素细胞增多) 10、丘疹 消失后不留痕迹 表现:①上皮增生;②浆液渗出;③炎症细胞浸润 肉眼:黏膜或皮肤上突起的小疹,大小不等,针头或粟粒样大,红色或灰白色,质较硬 镜下:上皮增厚,表层可有过度正角化或过度不全角化,固有层有浆液渗出及炎细胞浸润 第二节口腔粘膜病 一、白斑(P208)癌前病变 1、定义: 指发生在粘膜表面的白色斑块,不能被擦掉,也不能被诊断为其他任何疾病者。 2、病因:局部长期刺激(吸烟、咀嚼槟榔、不良修复体等) 如何鉴别充血与出血? 破片压迫法,消失充血; 仍有血,出血。

口腔黏膜病学重点(相关知识)

口腔黏膜病学重点 第一章口腔黏膜病学概论 ·口腔黏膜:口腔内的湿润衬里 ·口腔黏膜病:主要累及口腔黏膜组织的类型各异,种类众多的疾病的总称 ·口腔黏膜病学:研究口腔黏膜病的基础理论和临床诊治的学科 ·癌前病变:一种比正常组织发生癌的可能性更大,在形态学上已有变化的组织,如白斑、红斑。 ·癌前状态:处于常态,但伴有癌变危险。如口腔扁平苔藓,黏膜下纤维性变 ·口腔黏膜的危险区域: 口底舌腹U型区 口角内侧三角区 软腭复合体 ·基本临床病损: (1)斑:皮肤黏膜不高出表面的颜色改变,直径小于2cm (2)丘疹:黏膜上小的实体性突起,直径小与1cm (3)疱:黏膜内贮存液体而成疱,直径小于1cm,分为上皮内疱和上皮下疱 (4)溃疡:黏膜上皮的完整性发生持续性缺损或破坏,表层坏死脱落而形成凹陷,浅层溃疡只破坏上皮层,愈合后无瘢痕。 (5)糜烂:黏膜浅表的部分上皮损伤,不损及基底细胞层 (6)萎缩:组织细胞的体积变小,数量不减少 (7)皲裂:黏膜表面线状裂口,由炎性浸润使组织失去弹性变脆而成 (8)假膜:灰白色或者黄白色,由炎性渗出的纤维素、坏死脱落的上皮细胞和炎性细胞聚集而形成的膜 (9)痂:凝固的组织和血浆与上皮表层粘连而成 (10)鳞屑:已经或即将脱落的表皮角质细胞 第二章口腔黏膜感染性疾病 ·疱疹性口炎,疱疹样口炎,带状疱疹,手足口病的鉴别 疱疹性口炎疱疹样口炎带状疱疹手足口病 病原体单纯疱疹病毒 (HSV)I型多,II 型少 水痘-带状疱疹病 毒(VZV) Cox A16,EV71 好发年龄6个月—2岁婴幼 儿 10—30岁成年人3岁以下幼儿 好发部位口腔黏膜任何部位胸腹,腰部,老年离心性分布,口腔

02口腔黏膜感染性疾病

口腔黏膜感染性疾病 ?原发于口腔粘膜的感染 ?继发于全身其它部位的感染 病毒性感染、真菌性感染、细菌性感染 一、单纯疱疹病毒(herpes simplex virus, HSV) ?HSV是双链DNA病毒 ?结构:核心、衣壳和包膜 ?20面体球形结构 ?分型:HSV-1及HSV-2 ?HSV-1:口腔黏膜、咽、口周皮肤、面部、腰以上皮肤黏膜及脑 ?HSV-2:腰以下皮肤黏膜及生殖器的感染 传染源 口腔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的病人及带病毒者 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飞沫、唾液及疱疹液接触而致,胎儿还可经产道感染。 流行病学 ?患病率高 ?性别差别不大 ?年龄:原发感染以6岁以下儿童较多见,尤其是6个月至2岁更多。本病在成人也不少见。 ?好发季节:冬春季多见 组织病理 嗜酸性病毒包涵体,多核合胞体,巨细胞 ?上皮细胞胞浆水肿,产生气球样退变,并有显著的细胞间水肿,最后形成上皮内疱,也可形成上皮下疱。 ?细胞内出现嗜酸性包涵体。 ?细胞学的改变还包括受感染的细胞和正常细胞融合形成多核巨细胞。 ?EM可见病毒颗粒。 临床表现 1、原发性疱疹性口炎(primary herpetic stomatitis) 患病率高1/3 多数原发感染的症状并不明显,6岁以下儿童多见,尤其是6个月至2岁,成人也不少见 前驱期:潜伏4-7天,发热、头痛、疲乏不适、咽喉肿痛、下颌下和颈上淋巴结肿大。1-2天后口腔广泛充血水肿,附着龈和龈缘也出现症状。 好发前2/3(附着龈、上腭、硬腭) 鉴别:1、疱疹性咽颊炎(好发后1/3),2、RAU(不好发和咀嚼粘膜) 水疱期:任何部位都刻发生成簇小水疱,似针尖大小,特别是E、4、5的上腭和龈缘处,不久破溃,形成浅表溃疡。舌苔白厚。

《口腔黏膜病学》测试题一

《口腔黏膜病学》测试题一 一.名词解释(15分,每个3分) 1.糜烂: 2.雪口病: 3.血管神经性水肿: 4.口腔扁平苔藓: 5..针刺反应: 二.填空题(15分, 每空1分) 1.口腔黏膜由上皮及上皮下的结缔组织所组成,二者间以分隔。 2. 结核性溃疡呈状,创伤性溃疡形态与切合。 3.变态反应多在机体受发生,且变态反应性疾病不发生于普通人群,而发生于。 4.白塞病是一种以为病理基础的慢性进行性、复发性、系统损害性疾病,与患者有关。 5、瘢痕性类天疱疮又称为黏膜类天疱疮,在口腔内最早出现体征的部位是牙龈,其典型表现呈的损害。 6.苔藓样反应可因服用等药物或修复牙体缺损应用充填物而引起。 7.地图舌是一种舌部炎症,又因其具有多变,“国界”部位时常变动的缘故,又称为游走性舌炎。 8.急性光化性唇炎以为主要临床特征。 9.人是梅毒的唯一传染源,后天梅毒95%通过传播。 10.抗生素性口炎的病损特征可以表现。 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 1.口腔黏膜病损不仅具有部位的差异性,而且,具有病损的共存性。()2.HSV-1的致病力大于HSV-2。() 3.Lyell syndrome 又称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是药物引起的变态反应,而Steven-Johnson syndrome 是属于感染性疾病。() 4.RAU的溃疡既具有明显的灼痛,又具有周期性复发的特点。() 5.天疱疮分为四型,其中,红斑型为最重的一型。() 6.OLP的唇部病损与DLE的唇部病损十分相似,可根据病损是否超出唇红边缘而累及皮肤来判断,一般来说,前者的病损累及皮肤,使唇红缘黏膜-皮肤界限模糊。() 7.光化性唇炎是过度日光照射引起的唇炎,好发于夏季,多见于中年女性患者。() 8.不吸烟的年轻女性白斑患者,白斑癌变的可能性不大。() 9.口腔白色角化病与白斑最主要的区别是:前者损害呈灰白色,后者为白色()。 10.HIV主要侵犯、破坏CD4淋巴细胞,使机体细胞和体液免疫功能受损,最终并发各种严重的机会性感染和肿瘤而导致死亡。() 四、单选题(每题1分,共40分)

口腔粘膜病学重点总结(仅供借鉴)

口腔黏膜病学 第一章概论 一、口腔黏膜的分类 ⑴咀嚼黏膜:牙龈、硬腭黏膜。 ⑵被覆黏膜:唇颊内侧、舌下,口底,前庭穹隆。 ⑶特殊黏膜;舌前部的乳头区,舌后部的淋巴区。 二、※口腔黏膜病的特点 (1)性别特点:发病、预后上具有性别差异; (2)年龄特点:不同类型疾病有不同的好发年龄段; (3)部位特点:不同部位的口腔粘膜对疾病的感受性不同; (4)损害特点:A.更迭与重叠性,B.部位的差异性,C.损害的共存性; 更迭与重叠性:同一病变,其损害在病变的不同阶段可以发生不同类型的损害,称为损害的更迭性;不同的病变在损害的不同阶段也可能出现相同的病损,称为重叠。(5)诊断方法上的特点:临床表现结合病理检查; (6)治疗上的特点:同病异治、异病同治、局部疾病全身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 (7)转归上的特点:多数具有良好的预后,但某些损害如癌前病变则需注意 ·口腔中有三个危险区:口底-舌腹的U型区;颊黏膜内侧、口角区的三角形区域;软腭复合体(包括软腭、咽前柱、舌侧缘的磨牙后垫),发生在这些区域的癌极易恶变。 三、※口腔粘膜病的基本病损。 1.斑(macule)与斑片(patch):都是指皮肤黏膜上的颜色改变;如果直径小于2cm的局限的颜色异常,称之为斑;若斑密集融合成直径大于2cm的损害,称为斑片。 2.丘疹(papule)与斑块(plaque):黏膜上一种小的实体性突起,针头大小,直径一般小于1cm.基底形状为圆形或椭圆形,表面形状可为尖形、圆形和扁平形。 常见疾病为扁平苔藓。 斑块又译作丘斑,多数由多个丘疹密集融合而成、直径大于1cm,其界限清楚, 大小不等,稍隆起而坚实的病损,为白色或灰白色,可看到有沟裂将病损分割开 来,常见病为白班和癌,慢性盘状红斑狼疮也可有此损害。 3.疱(vesicle):黏膜内贮存液体而成疱,呈圆形,突起,直径小于1cm,表面为半球形。若疱的部位在上皮内,称为上皮内疱或棘层内疱;若疱的部位在上皮下, 称为上皮下疱或基层下疱。疱性损害可见于病毒感染,药物反应,烫伤和疱性皮 肤病等。 4.大疱(bulla):若疱损害直径大于1cm,称为大疱。典型的大疱见于天疱疮或类天疱疮以及典型的疱性疾病 5.脓疱(pustule):也是一种疱型病损,其内由脓性物取代了透明的疱液。少见。 6.溃疡 ..(ulcer):是黏膜上皮的完整性发生持续性缺损或破坏,因其表面坏死脱落而形成凹陷。浅层溃疡只破坏上皮层,愈合后无瘢痕,如轻型阿弗他溃疡。深层溃疡 则病变波及黏膜下层,愈合后有瘢痕。 7.糜烂 ..(erosion):是黏膜的一种表浅病损,为上皮的部分损伤,不损及基底细包层。 大小形状不定,边界不清,表面光滑。常见于上皮内疱破溃后。可有痛感。 8.结节(nodule):是一种突起于口腔黏膜的实体性病损。它是一个团块,迫使其表面上皮向外突起,形成表浅损害,其大小不一,一般直径为5cm,形状不定,颜色

口腔黏膜病学重点

口腔粘膜病学李茜 1 名词解释 1各异、种类较多的疾病 总称 2macule 小于2mm。 3papule直径1- 10mm . 4vesicie 1 cm。如脓、血、 . 5ulcer 落形成凹陷。

6erosion 胞层。 7atrophy 8rhagades使组织失去弹性变脆而成。 9.pseudomembrane 脱落的上皮细胞和炎性细胞聚集在一 10、结核初疮 2-3周潜伏期 痛 11

潜掘状边缘 预后差 12、寻常狼疮 狼疮 13、变态反应(allergic reaction) antigen) hapten) 受同一种抗原物质再次刺激后发生。 14erythema multiforme) 病。 15、虹膜状红斑(iris lesion)0.5cm左右的圆形红斑的中心有粟粒大小

1-2 色环状。 16、斯-Steven-Johnson syndrome ---多腔孔糜烂性外胚层综合 2 3痊愈后可复发 17Behcet’s disease BD-眼-生殖器三联征。以反复发作的眼、口、生殖器和 皮肤的损害为基本特征。还可出现关节、心血管、神经、消化、呼吸、泌尿等多系统的病变。以口腔溃疡为最基本的 100%。20-40岁男性多见 18 Bednar

Riga-Fede 的溃疡。因过短舌系带和过锐的新萌中切牙摩擦引起。 19、.RS) 典型症状为关节炎、尿道炎、结 床表现。 20、天疱疮pemphigus出现不易愈合的大疱性损害。 21、副肿瘤性天疱疮(paraneoplastic pemphigus, PNP) 子或其代谢产物的作用而诱发的皮肤黏 膜疾病。

口腔黏膜病学重点

口腔黏膜病学重点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口腔黏膜病学重点 第一章口腔黏膜病学概论 ·口腔黏膜:口腔内的湿润衬里 ·口腔黏膜病:主要累及口腔黏膜组织的类型各异,种类众多的疾病的总称 ·口腔黏膜病学:研究口腔黏膜病的基础理论和临床诊治的学科 ·癌前病变:一种比正常组织发生癌的可能性更大,在形态学上已有变化的组织,如白斑、红斑。 ·癌前状态:处于常态,但伴有癌变危险。如口腔扁平苔藓,黏膜下纤维性变 ·口腔黏膜的危险区域: 口底舌腹U型区 口角内侧三角区 软腭复合体 ·基本临床病损: (1)斑:皮肤黏膜不高出表面的颜色改变,直径小于2cm (2)丘疹:黏膜上小的实体性突起,直径小与1cm (3)疱:黏膜内贮存液体而成疱,直径小于1cm,分为上皮内疱和上皮下疱 (4)溃疡:黏膜上皮的完整性发生持续性缺损或破坏,表层坏死脱落而形成凹陷,浅层溃疡只破坏上皮层,愈合后无瘢痕。 (5)糜烂:黏膜浅表的部分上皮损伤,不损及基底细胞层

(6)萎缩:组织细胞的体积变小,数量不减少 (7)皲裂:黏膜表面线状裂口,由炎性浸润使组织失去弹性变脆而成(8)假膜:灰白色或者黄白色,由炎性渗出的纤维素、坏死脱落的上皮细胞和炎性细胞聚集而形成的膜 (9)痂:凝固的组织和血浆与上皮表层粘连而成 (10)鳞屑:已经或即将脱落的表皮角质细胞 第二章口腔黏膜感染性疾病 ·疱疹性口炎,疱疹样口炎,带状疱疹,手足口病的鉴别

·口腔结核,重型口疮,口腔鳞状细胞癌,创伤性溃疡鉴别 ·念珠菌性白斑,口腔白斑,斑块状扁平苔藓鉴别

口腔粘膜病学个人整理

第一章口腔粘膜病学概论 就是涵盖主要累及口腔黏膜组织得类型各异、种类众多得疾病总称。 分类:被覆黏膜、咀嚼黏膜、特殊黏膜 结构:上皮层(基底层、棘层、粒层、角化层)、基底膜、固有层、黏膜下层 功能:屏障保护功能(唾液屏障、上皮屏障、免疫屏障)感觉功能、温度调节及分泌功能等 ★口腔黏膜病得基本特点 (1)性别:某些疾病具有明显得性别差异,如RAU发生于女性者明显多于男性 (2)年龄:如RAU好发于青壮年 (3)部位:口底—舌腹得U形区、口角内侧三角形区域、软腭复合体为危险区域 (4)损害:更迭性与重叠性、部位得差异性、病损得共存性(同一疾病在不同阶段可出现不同类型得损害称为更迭性;不同疾病在不同阶段出现相同得损害称为重叠性) (5)诊断方法:除了结合临床病损进行诊断,还常需结合病理,有时还需要治疗性诊断 (6)治疗:同病异治、异病同治、局部疾病全身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 (7)转归:大多预后良好,某些也有癌变得可能 ★口腔黏膜病得基本临床病损 (1)斑macule与斑片patch:指皮肤黏膜上得颜色改变,常较周围颜色变深,直径小于2cm称为斑,大于2cm称为斑片。斑与斑片一般不高出黏膜表面,不变厚,亦无硬结。 (2)丘疹papule:黏膜上小得实体性突起,针头大小,直径一般小于1cm。基底形状为圆形或椭圆形,表面形状可以为尖形、圆形或扁平形,颜色呈灰白色或红色,消退后不留痕迹。扁平苔藓为典型得丘疹、 丘斑plaque:多数由多个丘疹密集融合而成、直径大于1cm,其界限清楚,大小不等,稍隆起而坚实得病损,为白色或灰白色,表面比较平滑或粗糙,可瞧到有沟裂将病损分割开。白斑与癌可呈现丘斑病损 (3)疱vesicle:黏膜内贮存液体而成疱,呈圆形突起,直径小于1cm;大于1cm称为大疱bulla;由脓性物取代透明得疱液称为脓疱pustule。 上皮内疱——疱在上皮内称为上皮内疱,只有上皮得部分形成疱壁,疱壁较薄而柔软 上皮下疱—-疱在上皮下称为上皮下疱,上皮全层构成疱壁,疱壁较厚。 (4)溃疡ulcer:就是黏膜上皮得完整性发生持续性缺损或破坏,表层坏死脱落而形成凹陷。 (5)糜烂erosion:就是黏膜得-种表浅缺损,为上皮得部分损伤,不损及基底细胞层。 (6)结节nodule:就是一种突起于口腔黏膜得实体病损,为结缔组织团块,迫使其表面上皮向外突起,形成表浅损害,其大小不等,形状不定,一般为5cm,颜色从粉红至深紫色、 (7)肿瘤tumor:就是一种起自黏膜而向外突起得实质性生长物,其大小、形状、颜色不等。(8)萎缩atrophy:为组织细胞得体积变小,但数量不减少。可呈现发红得病变,上皮变薄发红,表面覆盖得上皮变薄,结缔组织内丰富得血管分布清楚可见,病变部位略凹陷,特有得一些上皮结构消失,被一薄层上皮所取代、 (9)皲裂rhagades:为黏膜表面得线状裂口,由炎性浸润使组织失去弹性变脆而成、 (10)假膜pseudomembrane:为灰白色或黄白色膜,由炎性渗出得纤维素、坏死脱落得上皮细胞与炎性细胞聚集在一起形成,可以擦掉。 (11)痂crust:为纤维素性及炎性渗出物与上皮表层粘连凝固而成,多为黄白色痂皮、 (12)鳞屑scale:就是指已经或即将脱落得表皮角质细胞,常由角化过度与角化不全而来。(13)体内局部细胞得病理性死亡称为坏死necrosis,较大范围得坏死,又受腐败细菌作用而发生腐败称为坏疽gangrene

口腔黏膜病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口腔黏膜的危险区:指口底舌腹的U形区(1分)、口角内侧黏膜的三角形区域(1分)、软腭复合体(1分),发生在这些部位的口腔癌前病变具有更高的癌变可能性 科布内现象:某些皮肤病(如BD、LP、银屑病、感染性湿疹性皮炎)所具有的一种特殊反应(1分),表现为外观正常的皮肤(1分),在受到搔抓或外伤或衣物的压力(皮带)的刺激后,即出现上述皮肤病典型损害的现象(1分)。 过敏性接触性口炎:①是指口腔黏膜接触了外界的过敏原后而导致的局部炎症性反应,见于过敏体质者。发病过程中还可能加杂化学毒性刺激因素的参与,②多属迟发型变态反应,③口腔治疗和修复材料、化妆品、药物局部使用均可导致发病。 固定性药疹:变态反应性口炎的一种,指服用或接触相同变应原后,在同一部位反复以同一形式发生病损。 斑:黏膜上较局限的颜色异常的损害,大小不定,不高出黏膜表面,不变厚,无硬结改变。更迭与重叠性:同一病变,其损害在病变的不同阶段可以发生不同类型的损害,称为损害的更迭性(1.5分);不同的病变在损害的不同阶段也可能出现相同的病损,称为重叠(1.5分)。口腔白斑病:口腔黏膜上的白色斑块性损害(1分),在临床和组织学上均不能诊断为其他疾病(1分),是癌前损害(1分) 药敏性口炎:药物通过口服、注射、吸入等途径进入人体(1分),在过敏体质者(1分)的黏膜上所造成的炎症反应和功能障碍(1分)。 尼氏征阳性:用手指侧向推压外表正常的皮肤或黏膜(1分),即可迅速形成水疱;推赶水疱能使其在皮肤上移动(1分);在口腔内,用舌舔及黏膜,可使外观正常的黏膜表层脱落或撕去(1分),这些现象称尼氏征。为寻常性天疱疮的典型临床特点之一。 斑:指皮肤黏膜上的局限性颜色改变,不高出粘膜表面,不变厚,亦无硬结改变;直径小于2cm称为斑 斑片:若斑密集融合成直径大于2cm的损害,称为斑片。 丘疹:黏膜上一种小的实体性突起,针头大小,直径一般小于1cm。 斑块(丘斑):由多个丘疹密集融合而成、直径大于1cm,其界限清楚,大小不等,稍隆起而坚实的病损。 疱:黏膜内贮存液体而成疱,呈圆形,突起,直径小于1cm,表面为半球形。 大疱:若疱损害直径大于1cm,称为大疱。典型的大疱见于天疱疮或类天疱疮以及典型的疱性疾病。 脓疱:也是一种疱型病损,其内由脓性物取代了透明的疱液。 溃疡:是黏膜上皮的完整性发生持续性缺损或破坏,因其表面坏死脱落而形成凹陷。浅层溃疡只破坏上皮层,愈合后无瘢痕,如轻型阿弗他溃疡。深层溃疡则病变波及黏膜下层,愈合后有瘢痕。 糜烂:是黏膜的一种表浅病损,为上皮的部分损伤,不损及基底细包层。 结节:是一种突起于口腔黏膜的实体性病损。它是一个团块,迫使其表面上皮向外突起,形成表浅损害,其大小不一,一般直径为5cm,形状不定,颜色从粉红至深紫色,如纤维瘤或痣。 肿瘤:是一种起自黏膜而向外突起的实体性生长物。 萎缩:细胞组织的体积减小、数量不减少而发生的损害。 皲裂:为黏膜表面的线状裂口,由炎性浸润使组织失去弹性变脆而成。 假膜:为灰白色或黄白色膜,由炎性渗出的纤维素、坏死脱落的上皮细胞和炎性细胞聚集在一起形成的,它不是组织本身故可以擦掉或撕脱,溃疡表面常有假膜形成。

科目:口腔黏膜病学-教师:凌天牖

科目:口腔黏膜病学-教师:凌天牖

科目:口腔黏膜病学 授课对象:五年制口腔医学专业 授课内容:第九章口腔性传播疾病 (《口腔黏膜病学》第二版,李秉奇主编) 授课时数:100分钟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各种口腔性传播疾病的传播途径 2、掌握梅毒、淋病、尖锐湿疣的临床表现及治疗 3、掌握艾滋病的口腔表现及诊断标准 【教学重点】: 1、梅毒、淋病、尖锐湿疣的临床表现及治疗 2、艾滋病的口腔表现及诊断标准 【教学难点】 1、梅毒、尖锐湿疣的临床表现 2、艾滋病的口腔表现及诊断标准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具】:多媒体课件、电脑、多媒体投影仪、粉笔、黑板、教鞭 【教学步骤】:具体内容几时间安排 概述口腔性传播疾病的现状5’ 第一节梅毒(多媒体图76、77、78、79、80、81) 30’定义

病因 病理 临床表现:先天梅毒 后天梅毒 一期梅毒二期梅毒

三期梅毒 治疗 第二节淋病 10’ 临床表现 鉴别诊断:急性球菌性口炎急性假膜型急球菌口炎急性坏死性龈口炎第三节尖锐湿疣(多媒体图91、92、93) 10’定义 病因 临床表现 诊断 鉴别诊断 治疗第四节艾滋病(多媒体图113、114、115、116、117、118、119、120、121) 40’

定义 病因 分期 窗口期和潜伏期 临床感染分期 典型的HIV感染从开始到死亡经历以下自然阶段: 1、HIV体内播散期 2、原发HIV播散期 3、症状HIV感染期 4、爱滋病前期 5、爱滋病期 6、爱艾滋病晚期 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口腔表现 1、真菌感染 2、毛状白斑 3.Kaposi肉瘤 4.口腔疱疹 5.AIDS相关牙周病变 6.坏死性口炎 7.复发性阿弗他溃疡 8.非霍奇金淋巴瘤

口腔黏膜病学考试重点

斑:指皮肤黏膜上的局限性颜色改变,不高出粘膜表面,不变厚,亦无硬结改变;直径小于2cm称为~ 斑片:若斑密集融合成直径大于2cm的损害,称为斑片。 丘疹:黏膜上一种小的实体性突起,针头大小,直径一般小于1cm。 斑块(丘斑):由多个丘疹密集融合而成、直径大于1cm,其界限清楚,大小不等,稍隆起而坚实的病损。 疱:黏膜内贮存液体而成疱,呈圆形,突起,直径小于1cm,表面为半球形。 大疱:若疱损害直径大于1cm,称为大疱。典型的大疱见于天疱疮或类天疱疮以及典型的疱性疾病。 脓疱:也是一种疱型病损,其内由脓性物取代了透明的疱液。 溃疡:是黏膜上皮的完整性发生持续性缺损或破坏,因其表面坏死脱落而形成凹陷。浅层溃疡只破坏上皮层,愈合后无瘢痕,如轻型阿 弗他溃疡。深层溃疡则病变波及黏膜下层,愈合后有瘢痕。 糜烂:是黏膜的一种表浅病损,为上皮的部分损伤,不损及基底细包层。 结节:是一种突起于口腔黏膜的实体性病损。它是一个团块,迫使其表面上皮向外突起,形成表浅损害,其大小不一,一般直径为5cm, 形状不定,颜色从粉红至深紫色,如纤维瘤或痣。 肿瘤:是一种起自黏膜而向外突起的实体性生长物。 萎缩:细胞组织的体积减小、数量不减少而发生的损害。 皲裂:为黏膜表面的线状裂口,由炎性浸润使组织失去弹性变脆而成。 假膜:为灰白色或黄白色膜,由炎性渗出的纤维素、坏死脱落的上皮细胞和炎性细胞聚集在一起形成的,它不是组织本身故可以擦掉或撕脱,溃疡表面常有假膜形成。 痂:通常发生于皮肤,也可出现于唇红部,多为黄白色痂皮,如有出血则成深褐色,为纤维素性及炎性渗出物于上皮表层粘连凝固而成。鳞屑:已经或即将脱落的表皮角质细胞,常由角化过度和不全角化而来。 坏死(necrosis)体内局部细胞的病理性死亡。 坏疽(gangrene)较大范围的坏死又受腐物寄生菌作用而发生腐败。 固定药疹:药疹再次发作时,局部灼热发痒,有暗红色斑,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缘清楚,数目不多或为单个,多发生于固定位置。 莱氏综合征:重型超敏反应,又称莱氏综合征,可发生全身广泛性大疱,波及全身体窍、粘膜和内脏,称为中毒性表皮坏死松懈症。 多形性红斑:是粘膜皮肤的一种急性渗出性炎症性疾病。因糜烂表面往往有大量的纤维素性渗出物,故又称多形渗出性红斑。 斯-约综合征:多腔孔糜烂性外胚层综合征(多腔孔受累),有自限性,一般2~3周自愈,痊愈后可复发。 尼氏征:用手指侧向推压外观正常的皮肤或黏膜,即可迅速形成水疱;推赶水疱能使其在皮肤上移动;在口腔内,用舌舐及黏膜,可使外 观正常的粘膜表层脱落或撕去,即尼氏征。 白塞病:是一种以细小血管炎为病理基础的慢性进行性、复发性、系统损害性疾病。与患者自身免疫异常有关。其主要临床特征为同时或 先后发生的口腔黏膜溃疡以及眼、生殖器、皮肤病损,几乎累及每一病例,而被称为口-眼-生殖器三联征 迷脂症:属于皮脂腺异位错生。唇颊粘膜多见。粘膜上有散在或成簇为团块状的粟粒大小的淡黄色或黄白色斑疹或丘疹,表面光滑,触之 柔软。 梅-罗综合征:以复发性口面部肿胀、复发性面瘫、裂舌三联症为临床特征,肉芽肿性唇炎是其表现之一。 灼口综合症:是以舌部为主要发病部位,以灼烧样疼痛为主要表现的一组综合征。 色素沉着息肉综合征:有名普杰病,常显遗传,特征是口腔黏膜及口周皮肤的色素黑斑,胃肠道多发性息肉,具有家族遗传性。 上皮异常增生:上皮组织分层不规则,排列紊乱;上皮钉突呈滴状或藕节状;细胞多核性,异形性;细胞间粘着力下降;核有丝分裂增加;核浆比率增加;核染色质增加,核浓染;核仁增大;基底细胞极性消失;基底层增生,出现多层基底细胞;棘层内出现单个或成团角化细胞。口角炎:营养不良性口角炎、感染性口角炎、接触性口角炎和创伤性口角炎 天疱疮根据皮肤损害特点分为寻常型、增殖型、落叶型和红斑型 扁平苔藓典型病例表现上皮过度不全角化、基底层液化变性、固有层有密集的淋巴细胞呈带状浸润 尖锐湿疣诊断醋酸白试验阳性

口腔黏膜感染性疾病题目和参考答案

口腔粘膜病第一单元 口腔黏膜感染性疾病一、A11、下婺南蠲枋鑫答逭畹闹饕俅脖硐諥、单侧性皮肤一黏膜疱疹,沿神经支分布及剧烈的疼痛B、成簇小水疱,疱破后行成大片浅表溃疡C、散在小溃疡,无发疱期D、口腔黏膜突然发生广泛的糜烂E、口腔黏膜充血,局部形成糜烂或溃疡2、带状疱疹的致病病原微生物是A、细菌 B、真菌 C、衣原体 D、支原体 E、病毒3、不适用于口腔单纯性疱疹治疗的药物是A、阿昔洛韦 B、利巴韦林 C、泼尼松 D、干扰素 E、聚肌胞4、下面哪项不是急性疱疹性口炎与疱疹样口疮的区别A、好发年龄不同B、性别差异C、前者为急性发作、全身反应较重;后者为反复发作、全身反应较轻D、前者病损表现为成簇小水疱;后者病损表现为散在小溃疡E、前者病损可伴皮肤损害;后者病损无皮肤损害5、复发性疱疹性口炎一般复发感染的部位是A、舌背 B、舌腹面 C、软腭 D、口唇或接近口唇处 E、颊部6、原发性疱疹性口炎的发病过程在临床上可分为A、前驱期、水疱期、糜烂期、愈合期B、前驱期、水疱期、糜烂期、静止期C、充血期、水疱期、糜烂期、愈合期D、前驱期、水疱期、静止期、愈合期E、前驱期、充血水肿期、糜烂期、愈合期7、下列哪项描述最接近原发性疱疹性口炎的临床表现A、白色网纹样病变B、口腔深大溃疡C、红色增殖样变D、白色角化E、较严重的龈口炎8、原发性疱疹性口炎好发人群是A、老年人 B、6 岁以下儿童 C、青少年 D、更年期妇女E、40 岁左右的中年人9、机体在对抗口腔单纯性疱疹感染过程中。最具作用的是A、唾液溶菌酶 B、唾液黏蛋白 C、细胞免疫 D、上皮角蛋白 E、体液免疫10、下列哪项不是口腔单纯性疱疹的主要传播途径为A、唾液 B、飞沫 C、疱疹液 D、胎儿经产道感染 E、输血11、引发口腔单纯性疱疹的病原体是A、巨细胞病毒B、HIVC、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D、HSVE、EB 病毒12、不能用于口腔念珠菌病局部治疗的药物是A、西地碘B、2%~4%碳酸氢钠C、制霉菌素、咪康唑D、肤轻松软膏E、龙胆紫水溶液13、临床上常用的念珠菌实验室检测方法A、涂片法、培养法、基因诊断B、涂片法、培养法、活检法C、涂片法、培养法、免疫法D、培养法、活检法、基因诊断E、涂片法、免疫法、基因诊断14、对于念珠菌性口炎中慢性肥厚型的高龄患者,为了明确诊断有无异常增生,首选的诊断方法是A、唾液培养B、唾液及血清念珠菌抗体测定C、活体组织检查D、直接涂片镜检E、血 CEA 测定15、急性红斑型念珠菌型口炎的临床表现是A、病损区黏膜充血,有散在的色白如雪的柔软小斑点B、病损区黏膜表现为结节状或颗粒状增生,或为固着紧密的白色角质斑块C、病损区黏膜呈亮红色水肿,或见斑点状假膜D、病损区黏膜充血糜烂,舌背乳头成团块萎缩,周围舌苔增厚E、病损区黏膜出现珠光白色网纹伴充血16、急性假膜型念珠菌口炎多发于A、老年人 B、青少年 C、新生婴儿 D、更年期妇女 E、40 岁左右的中年人17、念珠菌性口炎临床上可分为以下三型A、急性假膜型、急性红斑型、萎缩型B、慢性肥厚型、急性红斑型、溃疡型C、急性假膜型、急性红斑型、充血型D、急性假膜型、急性红斑型、坏死型E、急性假膜型、急性红斑型、慢性肥厚型18、口腔念珠菌病按其主要病变部位可分为A、念珠菌口炎、念珠菌唇炎、义齿性口炎、慢性黏膜皮肤念珠菌病B、念珠菌口炎、念珠菌唇炎、念珠菌口角炎、慢性黏膜皮肤念珠菌病C、念珠菌口炎、念珠菌唇炎、念珠菌口角炎、雪口病D、增殖型念珠菌口炎、念珠菌唇炎、念珠菌口角炎、慢性黏膜皮肤念珠菌病E、

口腔粘膜病学个人整理

第一章口腔粘膜病学概论 是涵盖主要累及口腔黏膜组织的类型各异、种类众多的疾病总称。 分类:被覆黏膜、咀嚼黏膜、特殊黏膜 结构:上皮层(基底层、棘层、粒层、角化层)、基底膜、固有层、黏膜下层 功能:屏障保护功能(唾液屏障、上皮屏障、免疫屏障)感觉功能、温度调节及分泌功能等★口腔黏膜病的基本特点 (1)性别:某些疾病具有明显的性别差异,如RAU发生于女性者明显多于男性 (2)年龄:如RAU好发于青壮年 (3)部位:口底-舌腹的U形区、口角内侧三角形区域、软腭复合体为危险区域 (4)损害:更迭性与重叠性、部位的差异性、病损的共存性(同一疾病在不同阶段可出现不同类型的损害称为更迭性;不同疾病在不同阶段出现相同的损害称为重叠性) (5)诊断方法:除了结合临床病损进行诊断,还常需结合病理,有时还需要治疗性诊断(6)治疗:同病异治、异病同治、局部疾病全身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 (7)转归:大多预后良好,某些也有癌变的可能 ★口腔黏膜病的基本临床病损 (1)斑macule与斑片patch:指皮肤黏膜上的颜色改变,常较周围颜色变深,直径小于2cm 称为斑,大于2cm称为斑片。斑与斑片一般不高出黏膜表面,不变厚,亦无硬结。 (2)丘疹papule:黏膜上小的实体性突起,针头大小,直径一般小于1cm。基底形状为圆形或椭圆形,表面形状可以为尖形、圆形或扁平形,颜色呈灰白色或红色,消退后不留痕迹。扁平苔藓为典型的丘疹。 丘斑plaque:多数由多个丘疹密集融合而成、直径大于1cm,其界限清楚,大小不等,稍隆起而坚实的病损,为白色或灰白色,表面比较平滑或粗糙,可看到有沟裂将病损分割开。白斑和癌可呈现丘斑病损 (3)疱vesicle:黏膜内贮存液体而成疱,呈圆形突起,直径小于1cm;大于1cm称为大疱bulla;由脓性物取代透明的疱液称为脓疱pustule。 上皮内疱——疱在上皮内称为上皮内疱,只有上皮的部分形成疱壁,疱壁较薄而柔软 上皮下疱——疱在上皮下称为上皮下疱,上皮全层构成疱壁,疱壁较厚。 (4)溃疡ulcer:是黏膜上皮的完整性发生持续性缺损或破坏,表层坏死脱落而形成凹陷。(5)糜烂erosion:是黏膜的—种表浅缺损,为上皮的部分损伤,不损及基底细胞层。(6)结节nodule:是一种突起于口腔黏膜的实体病损,为结缔组织团块,迫使其表面上皮向外突起,形成表浅损害,其大小不等,形状不定,一般为5cm,颜色从粉红至深紫色。(7)肿瘤tumor:是一种起自黏膜而向外突起的实质性生长物,其大小、形状、颜色不等。(8)萎缩atrophy:为组织细胞的体积变小,但数量不减少。可呈现发红的病变,上皮变薄发红,表面覆盖的上皮变薄,结缔组织内丰富的血管分布清楚可见,病变部位略凹陷,特有的一些上皮结构消失,被一薄层上皮所取代。 (9)皲裂rhagades:为黏膜表面的线状裂口,由炎性浸润使组织失去弹性变脆而成。(10)假膜pseudomembrane:为灰白色或黄白色膜,由炎性渗出的纤维素、坏死脱落的上皮细胞和炎性细胞聚集在一起形成,可以擦掉。 (11)痂crust:为纤维素性及炎性渗出物与上皮表层粘连凝固而成,多为黄白色痂皮。(12)鳞屑scale:是指已经或即将脱落的表皮角质细胞,常由角化过度和角化不全而来。(13)体内局部细胞的病理性死亡称为坏死necrosis,较大范围的坏死,又受腐败细菌作用而发生腐败称为坏疽gangrene

口腔黏膜病学重点

口腔黏膜病学重点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

口腔粘膜病学李茜 1 名词解释 1、口腔粘膜病口腔粘膜及软组织上的类型各异、种类较多的疾病总称 2、斑macule为粘膜上较局限的颜色异常的损害其大小不定不高出粘膜表面不变厚亦无硬结改变直径 小于2mm。 3、丘疹papule粘膜上一种小的实体性突起高于黏膜面直径1- 10mm 不等尖形、圆形、扁平形. 4、疱vesicie是一种圆形突起内有液体潴留直径小于1 cm。如脓、血、水疱口腔粘膜病常见的疱为水疱. 5、溃疡ulcer粘膜上皮的完整性发生持续性缺损或破坏因其表层坏死脱落形成凹陷。 6、糜烂erosion粘膜的一种表浅缺损为上皮的部分损伤不损及基底细胞层。

7、萎缩atrophy上皮组织变薄伴有结缔组织的细胞体积变小。 8、皲裂rhagades粘膜表面的线状裂口由于炎性浸润使组织失去弹性变脆而成。 9.、假膜pseudomembrane为灰白色或黄白色膜有炎性渗出的纤维素、坏死脱落的上皮细胞和炎性细胞聚集在一 起形成可以被擦掉。 10、结核初疮原发性 2-3周潜伏期好发口咽、舌、回盲、肺部小结可发展为顽固性溃疡周围有硬结无 痛 11、结核性溃疡继发性发生于口腔黏膜任何部位常见舌部疼痛明显 溃疡界清或线形浅表、微凹而平 坦的溃疡基底暗红色桑椹样肉芽肿。边缘微隆呈鼠啮状向中卷曲形成潜掘状边缘结核菌素试验为阴性 预后差 12、寻常狼疮好发于无病灶且免疫好的青少年早期损害表现为一个或数个绿豆大小结节压诊实验中央圆形苹果

酱色周围为苍白皮肤继发感染可发生坏死造成组织缺损形似狼噬名狼疮 13、变态反应(allergic reaction) 超敏反应是机体受到抗原antigen)或半抗原hapten) 刺激后出现生理功能紊 乱或组织细胞损伤的异常适应性免疫应答常表现为免疫反应性增强多在机体受同一种抗原物质再次刺激后发生。 14、多形性红斑erythema multiforme)是粘膜皮肤的一种急性渗出性炎症性疾病。 因糜烂表面往往有大量的纤维素性渗出物故又称多形渗出性红斑。 15、虹膜状红斑(iris lesion)直径为左右的圆形红斑的中心有粟粒大小的水疱又称靶形红斑多见于腕部、踝 部及手背开始为淡红色1-2日后中央部位红色转暗并发送水疱边缘呈鲜红色环状。 16、斯-约综合征Steven-Johnson syndrome ---多腔孔糜烂性外胚层综合征多腔孔受累有自限性一般2 3周自愈痊愈后可复发 17、白塞病Behcet’s disease BD又称白塞氏综合征或口-眼-生殖器三联征。以反复发作的眼、口、生殖器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