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音乐史考研复习笔记.doc

中西方音乐史考研复习笔记.doc
中西方音乐史考研复习笔记.doc

第一部分古代史:第二部分近代史: 第三部分近现代史:

1 古希腊文明时期 1 巴洛克时期 20世纪音乐

2 中世纪时期 2古典主义时期

3 文艺复兴时期 3浪漫主义时期

第一部分西方音乐史古代史

第一章古希腊文明时期

(约公元前1200年–公元前400年)

一历史地位:(填空)西方文明的源头之一,西方艺术音乐精神的源头(音乐史)

二音乐文化

一、音乐内容

1神话传说music=muse(谬斯)

2荷马史诗(1)《伊里亚特》描写特洛伊战争

(2)《奥德赛》思索人生

3 抒情诗(lyric),源于民歌,最早是歌唱,用里拉伴奏。

写抒情诗的诗人:

(1)(最早的)特尔潘德

(2)擅长写战歌的:提尔泰俄斯

(3)擅长写爱情诗歌的:萨福(女)

(4)擅长写合唱的:品达罗斯

(他被后人推崇为“崇高颂歌的典范”)

4 古希腊戏剧–源于酒神祭祀

古希腊悲剧:(tragedy)

(1)源于酒神节的祭祀

(2)由合唱、独唱、对话交替组合,造成音乐的戏剧性

(3)用乐器伴奏

(4)内容大多是家族之间的复仇与惨杀

(5)在公元前5世纪发展到高峰

(6)古希腊三大悲剧作家①埃斯库罗斯(Aischulos)

②索福克勒斯(Sophocles)

③欧里庇德斯(Euripides)

古希腊喜剧:古希腊喜剧作家阿里斯托芬

二、音乐特征

1 单音音乐形式

2 音乐与诗、舞相连,三位一体

3 声乐占主导地位

4 节奏第一,旋律第二

5 形成音乐理论体系(1)字母记谱法

(2)古希腊调式①多利亚调式

②弗里几亚调式

③利底亚调式

④混合利底亚调式

6乐器(名解):(1)弹拨:①里拉(又叫里尔琴)(Lyre)

里拉琴与日神阿波罗崇拜有关

②基萨拉(Kithara)

(2)吹管:①阿夫洛斯管(Avlos)

阿夫洛斯管与酒神狄俄尼索斯崇拜有关

②西林克斯(又叫潘神排箫)(Syrinx)

三、形成西方艺术音乐的精神要素

科学性超越性矛盾性(理性和感性“二元性”)

科学的创作基础超越的创作主题矛盾的创作特征

四、古罗马文明时期(约公元前800年-公元476年)

基督教的诞生(公元1世纪)

答题方法:乐器=时代+类型+特征+原文

例:阿夫洛斯管:古希腊吹管乐器,

与酒神狄俄尼索斯崇拜有关(Avlos)。

第二章中世纪时期

(约476-1300年)

一、历史地位:西方文明的开端(填空),出现第一批西方艺术音乐作品,音乐史上由单声向多声(复调)

音乐过渡时期。音乐分两类:宗教(艺术音乐)、世俗(民间音乐)

二、音乐文化:

一、格雷高利圣咏(Gregorian chant)

1 形成经过:约公元6世纪末,罗马教皇格雷高利一世为了规范各地区的音乐礼仪形式而编写

的宗教歌曲集,约公元9世纪末,在查里曼大帝的力推广下,得到进一步修订

和发展。

2 历史意义:(1)西方艺术音乐的第一批作品

(2)唯一的单音音乐形式

(3)西方近代音乐创作的基础

(4)随着圣咏的推广,形成了音乐教育和音乐理论的发展

3 基本特征:(1)单声部(2)无伴奏(3)无固定节奏(4)纯男声演唱

(5)内容选自《圣经》(6)拉丁文歌词(7)9世纪后用纽姆谱和四线谱来

记(8)采用教会调式(9)风格冷静、超脱、肃穆

4 用途:(1)日课经文(office)或(Daily office)

(2)弥撒仪式①特定弥撒(prape)

②常规弥撒Ⅰ慈悲经

(常规弥撒五部分)Ⅱ荣耀经

Ⅲ信经

Ⅳ圣哉经

Ⅴ羔羊经

5圣咏的发展

横向(1)附加段(trope)p23

在原有雷高利圣咏的基础上进行附加或插入新的材料,

形成圣咏的扩展。

(2)继续咏(sequence)p23

在弥撒礼拜中,继续咏紧接在“哈利路亚”之后,开始是在“哈利路亚”的

花唱旋律上附加歌词,后脱离“哈利路亚”,成为一个独立的形式,也被称

为“哈利路亚附加段”。

纵向复调

综合宗教剧(latin drama)p24

由戏剧性的附加段演变而来,在附加段中加入一个音乐伴随的短小仪式剧,形成宗

教剧。

6旋律类型(1)音节式

一个音对应歌词的一个音

(2)纽姆式

两个或多个音对应歌词的一个音

(3)花唱式

十几个或更多的音形成一个花唱片段来对应歌词的一个音

二、复调音乐的起源

1 主要形式:

(1)奥尔加农(organum)p25来源organ(管风琴),中世纪

的第一种复调音乐形式,在圣咏声部的下方加入平行四、五、八度的新声部,也可做为中

世纪所有复调音乐形式的统称,二声部。有①平行奥尔加农

②加变化的平行奥尔加农③花唱式的平行奥尔加农

(2)狄斯康特(discantus)p28

是一种节奏风格,用长(扬)、短(抑)格的节奏模式来组织花唱奥尔加农的上方声部,

形成音对音的织体形态,乐曲整体显示分句的结构特征。

(3)孔杜克图斯(conductus)p29中世纪的复调音乐形式之一,三声部,运用节奏模式(狄斯康特风格),内容世俗化。

(4)克劳苏拉(clausula)p30

13世纪用狄斯康特风格写的圣母院复调圣咏,目的是为了在特定情况下替换礼拜仪式中的

其他段落,慢慢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复调体裁,大多是二声部的复调音乐。

(5)经文歌(motot) p32

中世纪最成熟的复调音乐形式,源于克劳苏拉,也被称为“夹馅歌曲”,三声部,底声部

为拉丁语的圣咏动机,上方二声部为法语的世俗语调。

2 “古艺术”(Ars Antiqua):约12世纪中叶至13世纪,以巴黎乐派为中心的复调音乐创作

时期。代表作曲家:莱奥南、佩罗坦。创作体裁:孔杜克图斯、克劳苏拉、经文歌

3 巴黎乐派(又叫“圣母院乐派”):中世纪“古艺术”时期形成的复调乐派。代表作曲家:

莱奥南、佩罗坦。创作体裁:孔杜克图斯、克劳苏拉、经文歌

(关于人物要答乐派或国籍,还有其具体成就)

4 哥特式风格原指一种建筑风格,是12世纪教会文化与城市经济发展的产物,最为代表性

的建筑是哥特式的教堂,高耸如云,似为了挣脱世俗的引力,升往天国。哥特式建筑的代表:

巴黎圣母院

三、音乐理论

1 教会调式:(12种教会调式,大小调体系的前身)

2 记谱法:发展线索

↓字母法- 奥多(ode)

↓纽姆谱- (Neumes)9世纪

↓四线谱- 圭多(Guido)

↓有量记谱- 弗朗科(Franco)13世纪

↓五线谱- 十五世纪

3代表人物:(1)圭多·阿雷左(Guido d Arezzo)

中世纪意大利作曲家,音乐理论家,创立了四线谱和唱名体系。

(“圭多之手”视唱教学法)

(2)弗朗科(Franco)

中世纪德国作曲家,发明了有量记谱(填空)

四、世俗音乐—骑士音乐(中世纪音乐的一缕光芒)

1 发展时期:(11—13世纪)

2 音乐家称呼:<法国>游吟诗人:南部:特鲁巴杜尔(Troubadour)

北部:特伦威尔(Trouvere)

<德国>恋诗歌手(Minnesinger)

3 演唱的歌曲:<法国>康佐(canso)

晨歌(alda)

田园歌(pastorela)

<德国>恋歌(minnesang)

<意大利>巴拉塔(balata)

劳达赞歌(lauda)

<西班牙>坎蒂加(cantiga)

4 这些世俗歌曲的一般特征:

(1)单音音乐

(2)有伴奏

(3)用方言演唱

(4)有相对固定的节奏

(5)风格世俗化

历史地位(意义):

(1)中世纪西方音乐文化形态之一

(2)集中体现了西方文明中世俗文化特征

(3)对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文化的世俗化、个性化种类提供了准备

答题方法:

作曲家=时代+国籍+乐派+作品+其他

第三章文艺复兴时期

(约1300-1600)

文艺复兴(Renaissance):复活、再生

①复兴古希腊、古罗马文化

②摆脱宗教束缚,关注世俗生活

1.历史地位:西方文明的第一个发展时期,西方音乐史上的复调音乐全盛时期,形成早期主调因素。

2.音乐文化:

一、“新艺术”(Ars Nova)

14世纪以法国、意大利为中心的复调音乐创作时期。是复调音乐由中世纪向文艺复兴的过

度,新艺术之“新”是相对于“旧”的被称为“古艺术”的13世纪巴黎圣母院乐派的音乐

而言的。

(注:名词解释“新艺术”时,加上代表作曲家:(法)维特里、(法)马肖(Machaut)、(意)兰迪尼(Landini)。)

代表作曲家:⑴(法)维特里:他的论文集《新艺术》成为该时代名称的来源。

⑵(法)马肖(Machaut):他创作的《圣母弥撒》第一次把常规弥撒的五部分视为

一个统一的整体来构思。

⑶(意)兰迪尼(Landini):14世纪意大利新艺术代表作曲家,他追求独特的个人风

格,所使用的终止式在和声史上被称为“兰迪尼终止式”。

14世纪法国主要音乐体裁

(1)等节奏经文歌(2)常规弥撒套曲(3)叙事歌

(4)尚松(chanson):在音乐史上是指14-16世纪以法文诗歌谱写的复调歌曲的概称。

14世纪意大利主要音乐体裁

(1)牧歌(madrigal)(2)猎歌(狩猎歌)(caccia)(3)叙事歌(巴拉塔)(ballata)

二、尼德兰乐派:15-16世纪以北欧低地国家为中心形成的乐派,在创作上全面探索复调技术,在以邓斯泰

布尔为代表的英国音乐的影响下形成最早的“和声因素”(主调因素),是文艺复兴时代

最重要的乐派。

代表人物:杜费(勃艮第乐派),奥克冈、若斯坎、拉索(佛兰德乐派)

(名词解释:勃垦第乐派(Burgundion school)/ 佛兰德乐派(Flemich school): 文艺复兴时期的早期/中晚期

的尼德兰乐派,在创作上全面探索复调技术,在以邓斯泰布尔为代表的英国

音乐的影响下形成最早的“和声因素”(主调因素),是文艺复兴时代最重

要的乐派。+代表作曲家。)

尼德兰乐派的贡献:(1)对复调艺术进行不断的探索和研究

(2)擅长创作弥撒和经文歌,并常用世俗曲调作弥撒的定旋律

(3)是和声思维的先行者,形成最早的“主调和声”因素,创作中有了对位和声的

萌芽。

三、德国音乐:①众赞歌(chorale)又称“新教圣咏”,16世纪德国宗教改革领袖马丁·路德编写的宗教歌曲

集。

特征:1、德语、人人皆唱

2、运用对位和声化技术

3、风格通俗

4、是德、奥音乐的起点。

(马丁·路德创作的《我们的主是坚固的城堡》被恩格斯称为“16世纪的马赛曲”)

②新教改革:16世纪以马丁·路德为首的宗教改革运动,

具体措施:1、将拉丁语的《圣经》翻译成各种民族语言版本

2、用方言写成具有民族特色的赞美诗

3、众赞歌(chorale)又称“新教圣咏”

③名歌手(Maistersinger):16世纪德国市民阶层的音乐行会组织(名词解释)

四、意大利音乐:①罗马乐派:16世纪反宗教改革背景中形成的意大利乐派。代表人物帕勒斯特里那,创立了

无伴奏合唱形式和风格,被称为“宗教音乐的救主”。

※罗马乐派风格:宗教性教堂风格,庄严而沉思,冷静、清新与质朴。(也被称为帕

勒斯特里那风格)

※帕勒斯特里那代表文艺复兴时期复调音乐创作的最高成就。

②威尼斯乐派:16世纪以威尼斯圣·马可堂为中心形成的乐派,

是器乐创作的开端。

代表作曲家:⑴维拉尔特(创立了威尼斯乐派),

创立了双重合唱和复合唱形式。

⑵乔凡尼·加布里埃利

创立最早的独立的器乐体体裁,被称为配器法之父。

3.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体裁:

①声乐(14-16世纪)

1.经文歌

2.弥撒曲

3.众赞歌

4.世俗歌谣曲(名解)

⑴<意>-牧歌(madrigae)

代表人物:马伦齐奥、杰苏·阿多、蒙特威尔弟

⑵<法>-尚颂(Chanson)

代表人物:雅内坎、贡贝尔

⑶<德>里德(lied)

代表人物:路德维西、森夫尔

⑷<英>康索尔特歌(Consort)

(注:牧歌:是文艺复兴时期的声乐体裁,是意大利语的世俗歌谣曲。)

(注:尚颂:是文艺复兴时期的声乐体裁,是法语的世俗歌谣曲。)

(注:里德:是文艺复兴时期的声乐体裁,是德语的世俗歌谣曲。)

(注:康索尔特歌:是文艺复兴时期的声乐体裁,是英语的世俗歌谣曲。)

②器乐:(16世纪出现)

1.声乐改编曲

2.模仿风格曲①里切卡尔(ricercar)赋格曲的前身

②坎佐那(canzona)古奏鸣曲的前身

3.技巧性乐曲:托卡塔(toccata)意为触键,为键盘器乐炫技而作.

(注:里切卡尔(ricercar) 是文艺复兴时期的器乐体裁,是模仿

风格曲之一,是赋格曲的前身。)

(注:坎佐那(canzona) 是文艺复兴时期的器乐体裁,是模仿风

格曲之一,是古奏鸣曲的前身。)

(注:托卡塔(toccata) 是文艺复兴时期的器乐体裁,是技巧性

乐曲,是为键盘器乐炫技而作。)

※代表乐器:

⑴弹拨类乐器:琉特琴(Lute)文艺复兴时期的乐器之王

⑵弦乐器:维沃尔琴

⑶键盘乐器:古钢琴、管风琴

主调音乐最高形式:交响乐

复调音乐最高形式:赋格

答题方法:

乐派=词源+音乐史含义+时代+人物+风格

第二部分西方音乐史近代史

第一章巴洛克时期

(1600歌剧诞生-1750巴赫去世)

Ⅰ、历史地位:西方文明近代史的开端(英国资产积极革命,德国三十年战争)

是音乐史上的复调向主调音乐过渡时期,

形成三大音乐创作成就和风格:

歌剧(剧院风格)、大型声乐套曲(教堂风格)、器乐曲(室内风格)

Ⅱ、名词解释:①巴洛克乐派:(词源,音乐史中的涵义――时代、人物、风格)巴洛克(Baroque)原意

为“形状不整齐的珍珠”(葡萄牙文)最初用于形容是文艺复兴晚期出现的

建筑、美术风格(贬义)20世纪后用于泛指1600-1750年间的西方艺术,音

乐中的涵义是指1600-1750年以J·S巴赫、亨德尔为代表体现宏伟夸张特征

的音乐流派。

巴洛克时期音乐特征

1、音乐富于戏剧性和动力感,夸张和充满激情。

2、和声意义增强,复调音乐向主调音乐过度。

3、器乐逐渐取得了与声乐平等的地位,并得到的空前的发展。

②通奏低音:(basso continuo)又称数字低音,是巴洛克时代一般为键盘乐器创作的简易和

弦记谱法,体现复调向主调音乐的过渡。

Ⅲ、音乐文化:

一、歌剧的音乐创作

1、意大利歌剧

体裁:意式正歌剧(opera seria):形成与巴洛克时代,一般取材于神话传奇,形式特征

包括:①意式序曲(快-慢-快)②三幕数场结构

③意大利文和美声唱法演唱④独唱(宣叙调、咏叹调)

是整个歌剧的核心⑤主体结构包括独唱(宣叙调、咏叹

调)、重唱、合唱、乐队⑥代表作曲家:亨德尔、格鲁

克、莫扎特等。

发展线索:⑴诞生:1600年“佛罗伦萨艺术小组”的作曲家佩里创作第一部公认的歌剧

《优丽迪茜》(1600年10月6日上演)

(1637年,威尼斯建立了第一座公众歌剧院—圣卡西亚诺歌剧院)

⑵发展:①(补充)罗马歌剧具有清唱剧和歌剧双重雏形,具有浓厚的宗教

气息,歌剧中有豪华的舞台背景。代表:卡瓦里埃利《关于灵魂

与肉体的戏剧》。兰迪《奥菲欧之死》。

①17世纪上半叶,威尼斯歌剧乐派的蒙特威尔第创立“激情风格”

加强了歌剧的戏剧性表现,强调旋律对情感的表现作用,大胆使

用不协和和弦,转调自由,扩大乐队编制,唱中出现了花腔。代

表作品:《奥菲欧》、《波佩亚的加冕》、《阿里安娜》。

②17世纪下半叶,那不勒斯乐派A·斯卡拉蒂(作品《格丽塞尔达》,

返始咏叹调)确立意式正歌剧体裁,同时由于欣赏群体为贵族,

创作、表演、阉人歌手的庸俗导致歌剧的衰落。

③18世纪上半叶,亨德尔在意大利和英国创作意式正歌剧代表巴洛

克时代的最高成就。

2、其它歌剧:(法、英、德)

法国

“抒情悲剧”或“抒情歌剧”(Tragedie lyrique)巴洛克时期法国歌剧歌剧体裁,以意大

利歌剧为创作基础,包括三个方面形式特征①古典戏剧风格的朗诵调

②法式序曲(慢快慢)③芭蕾场景的穿插。代表人物:吕利、拉莫

英国

英国歌剧(民谣歌剧):代表人物:普塞尔(Purcell),英国巴洛克时期最伟大的作曲

家,代表作品《狄东与伊尼》

德国

德国歌剧

二、大型声乐套曲:清唱剧、受难曲、弥撒曲、康塔塔

清唱剧(oratorio)、受难曲(passion)

弥撒曲(missa)、康塔塔(cantata)

定义:巴洛克时期大型声乐套曲结构分独唱、重唱、合唱、乐队(合唱占主导地位),无表演,内容上:

分宗教和世俗两大类(清唱剧、康塔塔)受难曲:宗教题材。弥撒曲:源于

中世纪天主教会的祭主大典,一般包括五个阶段(慈悲经、荣耀经、信经、

圣哉经、羔羊经)

代表人物:(意)卡里希米,清唱剧作曲家。(德)许茨,受难乐作曲家,德国音乐之父c器乐曲:①赋格曲:巴洛克时代器乐体裁之一,是建立在一对单一主题,贯穿模仿原则上的复调音乐作品,一般分3或4个声部

②古组曲:巴洛克时代器乐体裁之一,又称古典组曲,由一系列欧洲民间舞曲组成,一般

分为四个段落1阿勒曼德(德)2库朗特(法)3萨拉班德(西)4吉格(英)

③古变奏曲:巴洛克时代器乐体裁之一,分两类1帕萨卡利亚2恰空

▲④古奏鸣曲:巴洛克时代器乐体裁之一,分两类:1三重奏名曲(Trio sonata),即

四件乐器演奏三个声部的形式。2独奏奏鸣曲,结构分三种,单乐章形式;教堂

奏鸣曲形式(四乐章)慢快慢快(sonata de chiesa)室内奏鸣曲形式(多乐章舞

曲风格)

⑤古协奏曲:巴洛克时代器乐体裁之一,分三类,1大协奏曲(Concerto grosso)

独奏乐器组合乐队的竞奏;▲2乐队协奏曲(Ripieno concerto)乐队之间的竞奏;

独奏协奏曲,结构分三个乐章,快慢快

d代表人物:(意)柯雷利,博洛尼亚小提琴学派的代表人物

塔蒂尼,《g小调魔鬼的颤音小提琴奏鸣曲》

维瓦尔第,小提琴协奏曲《四季》

D·斯卡拉蒂,古钢琴作曲家,奏鸣曲式的奠基人,巴洛克时代晚三杰之一(法)大库泊兰,古钢琴作曲家“洛可可”风格的代表人物

拉莫古钢琴、音乐理论家,历史上第一本《和声学》

(德)布克思特胡德(管风琴作曲家)

e代表器乐:古钢琴(1击弦古钢琴clavichord,2拨弦古钢琴Harpsichord现代钢琴的前身)

(作曲家评论的答题要点:1历史地位,时代、国籍、生平、称号2创作领域,代表作品3创作成就,重

点领域4风格特征)

巴赫的音乐创作

①巴洛克晚期的德国作曲家,独特的“死而复生”现象,在当时仅是管风琴师,19世纪上半叶在门德

尔松的努力和影响下其音乐创作价值被真正发现,后被称为“近代音乐之父”音乐思维“复调向主调”音乐过渡,与时代相吻合。

②主要创作有声乐方面:a受难曲:《马太受难曲》《约翰受难曲》b康塔塔:300余部其中教会康塔

塔更有影响力,是巴赫音乐的核心《咖啡康塔塔》《农民康塔塔》弥撒曲:

《b小调弥撒》.

器乐曲方面:a管风琴曲《d小调托卡塔与赋格》b古钢琴曲《12平均律钢琴曲》(上

下卷)钢琴艺术史上的旧约全书,《英国组曲》、《法国组曲》c小提琴

曲d乐队:六首《布兰登堡协奏曲》《D大调第三乐队组曲》(其第二乐

章被改编为小提琴曲《G弦上的咏叹调》)

其它方面:《音乐的奉献》《赋格艺术》复调音乐的研究文献

③创作成就:《马太受难曲》是三种因素的结合,圣经+众赞歌+幻想抒情诗

内容特点:对德国民族命运人类苦难处境的关注同情。

④风格特征:“教堂风格”的体现,突出悲剧性,内在,沉郁,气势宏大。

亨德尔的音乐创作

①德国巴洛克晚期,是巴洛克时代享有盛誉的“英国民族音乐家”,清唱剧大师

②歌剧:40余部代表作《赛尔斯》选段《绿树成荫》或《广板》

清唱剧:《弥赛亚》《优大·马加比》《参孙》《以色列人在埃及》

器乐曲:管弦乐组曲《水上音乐》《焰火音乐》

③创作成就:作品突出英雄性,华丽,热情,气势宏大。歌剧失败的原因:歌剧是亨德尔最喜爱的创

作领域,先后在意大利特别在英国创作40余部的歌剧,是最高成就的体现。由于那不

勒斯乐派导致歌剧的衰落(原因:)亨德尔的歌剧以失败而告终,从而转向清唱剧,清

唱剧的成功:在形式上创立英文清唱剧样式,突出合唱的主导作用,避免了歌剧创作中

的诸多弊端,是其音乐创作才华得以展现,内容上迎合了正处于上升阶段的英国资产阶

级阶层的心理特征,采用《旧约圣经》中的英雄故事,突出作品的英雄性和历史责任感,

使他的清唱剧作品自巴洛克之后100年间最受欢迎的音乐作品,也使亨德尔在西方音

乐史上有了重要的地位。

古典时期(1750-1821)

韦伯的歌剧《自由射手》在柏林首演

1.历史地位:西方文明史上的启蒙运动时代,(在理论上提出代表第三等级利益的自由平等博爱导致法国大革命的爆发)是音乐史上的主调音乐全盛时期,纯器乐时代,形成两大音乐文化成就,

歌剧,器乐曲。

2.维也纳古典乐派:(名词解释)古典原义为“罗马的贵族”,后引申为“等级完美、经典”,17世纪下半叶法国兴起古典主义风格的戏剧运动。音乐史中的涵义是指:1750-1821年间以

维也纳为中心,以海顿、莫扎特、贝多芬为代表,体现风俗、明快、严谨、均衡风格

特征的音乐流派。

3.音乐文化:a歌剧:①喜歌剧的起源

种类:a意式趣歌剧(谐)

b法式喜歌剧

c德式歌唱剧(德国的喜歌剧体裁)

d英式民谣剧(乞丐歌剧)

②歌剧的发展线索

产生:1733年(意)佩尔格莱西创作第一部趣歌剧《管家女仆》(原于其创作的

意式正歌剧《高傲的囚徒》的幕间剧)

发展:由于《管家女仆》在巴黎的上演引发著名的“喜歌剧之战”又叫“丑角之

战”(名词解释)最终以卢梭为代表的维新派获胜其创作的《乡村骑士》成为法

国第一部喜歌剧(源于法国民间集市戏)

③格鲁克的歌剧改革(奥)(名词解释)

改革对象:巴洛克时期那不勒斯乐派意式正歌剧的弊端

改革宗旨:戏剧第一,音乐第二

改革措施:a加强宣叙调和咏叹调之间的平衡

b在理论上提出序曲暗示剧情,提高乐队和合唱的重要性

c削弱阉人歌手的功能

代表作品:《奥菲欧与优丽迪西》《阿尔切斯特》

b器乐曲:体裁:古典奏鸣曲

分类乐队形式:交响曲(源于意式序曲)(四乐章)

重奏形式:室内乐(或称弦乐四重奏)源于三重奏名曲(四乐章)

协奏曲形式:近代协奏曲(三乐章)

独奏形式:近代独奏曲(钢琴)奏鸣曲(三乐章)

d乐派和风格:a曼海姆乐派:古典时期奠定交响曲基本结构的德国乐派(斯塔果兹)捷

b柏林乐派:古典时期奠定近代钢琴奏鸣曲基本结构的德国乐派(kpe巴赫)*

a华丽风格或洛可可风格:古典时期古典风格之一,在创作中注重装饰性和精巧优雅的风

格特征,代表人物:大·库普兰、拉莫D斯卡

拉蒂的键盘器乐

b情感风格或多感风格:古典时期古典风格之一,在创作中注重旋律和节奏的复杂变化和

细致强烈的风格是德国“狂飙运动”(反映了资产阶级摆脱封建束缚、要求

个性解放的强烈愿望,克林格尔)在音乐中的体现。

4.音乐家评论:海顿:海顿奥地利人,维也纳古典乐派的奠基人,被称为“交响乐之父”“室内乐之父”

“近代管弦乐之父”

音乐创作:a交响曲:代表作品包括交响曲104部《第四十五“告别”交响曲》

12部《伦敦交响曲》《第94“惊愕”交响曲》

《第96“奇迹”交响曲》

《第100“军队”交响曲》

《第101“时钟”交响曲》

《第103“鼓声”交响曲》

《第104“伦敦”交响曲》

b:室内乐:《第17小夜曲弦乐四重奏》《皇帝小夜曲弦乐四重奏》

《云雀小夜曲弦乐四重奏》

c:协奏曲和独奏曲

d:清唱剧:《四季》《创世纪》

创作成就:①确立古典奏鸣曲基本写作规范,②确立交响曲的四乐章结构。③近代乐队

的编制:双管编制,将乐队分为大、中、小规模。④规范乐队的编制,

确定了乐器组的搭配。⑤确立近代协奏曲的基本结构⑥确立了双程式部

的演奏形式,是由乐队代表独奏乐器分别演奏程式部内容,并且在再现

部与尾声部之间加入了一个炫技性的乐段⑦确立弦乐四重奏的基本结

构:两把小提,一把中提,一把大提,其中演奏四个声部的规范形式代

替了原来的三重奏名曲。

创作风格:乐曲风格体现普通人的快乐、健康的风格。朴素单纯的音乐技术手段

表现清新朴质的田园乡村的场景。

莫扎特:奥地利人古典时期最伟大的歌剧作曲家,在器乐方面是海顿和贝多芬之间的桥梁“18

世纪的奇迹”“神童”

歌剧创作:趣歌剧《女人心》《费加罗婚礼》《唐·璜》

歌唱剧《后宫诱逃》《魔笛》

正歌剧《蒂托的仁慈》

交响曲创作:41部《第40戏剧交响曲》《第41朱庇特交响曲》

创作风格:古典音乐风格最完美的体现,古典风格包括形式与内容的综合,音乐语言严谨,

不多一分不少一分,有深刻的思想内容

创作成就:器乐:a广泛涉列了古典奏鸣套曲b是海顿与贝多芬之间的桥梁,前

期作品风格简单、明快,后期作品预示了贝多芬的英雄性与

复杂性。

歌剧:古典时期最伟大的歌剧作曲家,德国歌剧的奠基人,在格鲁克的基础对各种歌剧

体裁进行了创新:1突破题材范围,例如:不同于之前的神

话,多于现实题材的作品《费加罗婚礼》(讲述上流社会贵

族的生活)2打破体裁界限,例如:《魔笛》它是歌唱剧体

裁兼有意式正歌剧、法式喜歌剧。3提高了喜歌剧的艺术性:

在喜歌剧基础上增加刻画人物性格的特点,喜歌剧性与深刻

性相结合成为性格喜剧4加强乐队,重唱在歌剧,乐队方面

用歌剧序曲暗示剧情、重唱在歌剧中占重要地位5奠定器乐

思维的德国歌剧的基本结构,以器乐曲的形式即乐章结构来

创作歌剧

贝多芬:(德国)古典乐派最高成就的体现,浪漫乐派的奠基人(经历坎坷、)

古典奏鸣曲:交响曲9部,标题性:3、5、6、9

近代协奏曲《第五“皇帝”钢琴协奏曲》

近代钢琴奏鸣曲(32部钢琴奏鸣曲“新约全书”钢琴艺术史)

歌剧:《费岱里奥》

序曲:《埃格蒙特》(歌德的戏剧)《科利奥兰》《莱昂诺拉》之三《费德

里奥》序曲

弥撒:《庄严弥撒》

声乐套曲:首创者《致遥远的爱人》第一部

古典奏鸣曲的创新:1扩大了作品的结构增加奏鸣曲式中的程式部副部的数量在展开部中写作

新主题把结尾写成第二展开部(贝三第一乐章)

2加强主题素材之间的对比冲突:奏鸣曲式程式部中主、副内容和主题之中

都具有对比因素,深化了素材的鲜明性格

3丰富管弦乐队的配器色彩:提高了木管、铜管、打击乐组的主奏功能

4标题交响曲的奠基人:贝六历史上第一部标题交响曲,从贝三开始第三乐

章由小步舞曲风格(精致典雅)变为谐谑曲风格(宏大,戏

剧性)

5确立声乐和器乐相结合形式(贝9第四乐章)

音乐风格:英雄性(戏剧性,矛盾;悲剧性,苦难;史诗性,时代;等多元文化角度揭示英雄性主题)

浪漫主义时期(1821-20世纪上半叶)

历史地位:西方文明史上的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文化史上的浪漫主义运动时期,音乐史上的标题音乐时代(西方古典艺术音乐体系“衰落”的开始)

浪漫乐派:(名词解释)原为拉丁语系的方言语(罗曼语)中世纪指用罗曼语写作的传奇故事,后引申为传奇,怪异、狂野、自由与众不同等意。19世纪西方浪漫主义运动中的音乐流派,在创作中体

现个性,情感、民族、综合等风格代表人物...

民族乐派:形成与19世纪中叶,在创作中以贝多芬的创作传统为基础,相对于德法意音乐传统,在题材上有意识的鲜明体现各民族独特的历史风格,独特的历史风格和精神品志,是浪漫乐派的分歧,

代表人物:格林卡(俄)俄国音乐之父。五人团(名解)、斯梅塔那(捷克音乐之父)德沃夏

克,格里格(挪威)西贝柳斯

印象乐派:形成与19世纪末在创作上受到印象派绘画和特征派诗歌的影响,用全新的创作手法体现瞬间的感性生命特征是连接西方古典音乐和20世纪西方现代派音乐的桥梁,代表人物德彪西(法)拉

威尔、杜卡;雷斯庇基。

浪漫派的音乐体裁:器乐:a交响诗:19世纪浪漫乐派器乐曲体裁之一,李斯特首创,从交响曲发展而来,

是一种单乐章标题性的管弦乐曲,一般选用古典著名或历史传奇《前

奏曲》(选自法、拉玛丁的诗《诗的冥想》)

b音乐会序曲:19世纪浪漫乐派器乐曲体裁之一,序曲原为戏剧作品的前奏,门德尔松将其

改变为独立的单声乐章标题性的管弦乐曲,题材一般采用古典

名著,历史传奇,游历所惑《仲夏夜之梦》《赫布里底》

c标题交响曲:19世纪浪漫乐派器乐曲体裁之一,具有两大创作特征;与文学美

术相关联的文字性标题,标题与音乐整体构思相吻合,贝多芬首

创,19世纪大代表人人物是柏辽兹《幻想交响曲》

d固定乐思:19世纪浪漫乐派标题交响曲的创作手法,柏辽兹首次运用于幻想曲

中,用特定的旋律代表特定的人物形象,伴随着音乐情节的发展而

变化。

e音乐瞬间:舒伯特:浪漫乐派钢琴特性小品之一,结构短小,单纯旋律+伴奏

的特点

f无词歌:门德尔松:浪漫乐派钢琴特性小品之一,结构短小,单纯旋律+伴奏

的特点

声乐:a声乐套曲:浪漫乐派声乐体裁之一,有一组情节关联,结构独立的独唱歌曲构

成,常用第一人称抒发生活感受和情感体验,贝多芬首创。19世

纪的代表人物:舒伯特《美丽的磨坊女》,舒曼

b德奥艺术歌曲:浪漫乐派声乐体裁之一,具有四大艺术特色,文学性较高

的词,歌曲平衡,伴奏的重要性,表演的完美再现,代表人

物:舒伯特、舒曼、勃拉姆斯、沃尔夫

歌剧:(德)乐剧:浪漫时期德国歌剧体裁,瓦格纳首创与意式歌剧相对,在创作上体现无终旋

律,主导动机等特征,是一种交响乐思维的歌剧表现形式《特里斯坦与伊索

尔德》

(法)①拯救歌剧:浪漫乐派法国歌剧体裁之一,形成于19世纪的法国大革命期

间,常采用“英雄拯救”的主题,体现宏大场景和曲折

恐怖的情景,被称为法国“法国严肃的喜歌剧”代表人

物:贝多芬(德)凯鲁比尼(意)

②大歌剧:浪漫乐派法国歌剧体裁之一,形成于19世纪上半叶,大歌

剧一词最初至巴黎歌剧院和该院上演的作品,后来指以梅

耶贝尔为代表的形式和题材上追求宏伟,壮丽风格的歌剧

体裁《恶魔罗》

③轻歌剧:浪漫乐派法国歌剧体裁之一,形成于19世纪中叶,与大歌

剧相对,在题材上长取材于日常生活,音乐语言通俗明快,

风格分抒情和讽刺两类,代表人物古诺、奥芬巴赫,马斯

④现实主义歌剧:浪漫乐派法国歌剧体裁之一,形成于19世纪下半叶,

在形式上综合了浪漫时代德法意各种歌剧体裁的

特点,在题材上鲜明体现现实主义风格。比才《卡

门》

(意)真实歌剧:浪漫时期意大利歌剧体裁之一,形成于19世纪末与瓦格纳的乐

剧相对,在形式上继承和发展了意式歌剧的传统,在题材上强调表现真实的

生活和人物心理。

浪漫主义作曲家、国籍、作品

中国音乐史考研笔记

1986-1987年先后在河南舞阳县贾湖发现七音孔和八音孔骨笛计18支,距今约8000年历史,骨笛比1973年在浙江余姚县河姆渡氏族社会遗址发现的只有两三个按孔的骨哨先进,距今约7000年,音乐文化发展的不平衡性。

国外关于音乐起源的学说:a达尔文(英)异性求爱说b克罗威斯特模仿自然说c瓦勒谢克(奥)布赫(西德)劳动起源说d卢梭(法)史宾塞(英)语言抑扬说e修顿普佛(德)

信号说f孔百流(法)巫术起源说

我国的记载1.作为精神力量的需要而产生,2.为表达感情和娱乐3.产生过程曾模仿大自然音响与鸟类鸣声,4.起源于劳动生产。

八阙:《吕氏春秋:古乐篇》记载了葛氏部落的乐舞。“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一曰《载民》,二曰《玄鸟》,三曰《逐草木》,四曰《奋五谷》,五曰《敬天常》,六曰《达帝功》,七曰《依地德》,八曰《总禽兽至极》

1、雅乐:周代恭听音乐的一种,后历代沿袭使用。雅乐分大雅和小雅。大雅是大典的乐歌,主要用于天子祭祖、大射、视学及两军相见礼中。小雅接近民歌,有些是根据民歌加工改编而成。小雅用于诸侯的大射、典礼及士大夫乡饮酒礼等仪式中。

2、颂乐:周代宫廷音乐的一种。也是大典的乐歌,内容接近大雅,用乐场合为天子祭祖、大射、视学及两军相见礼中。

3、周代的小舞:小舞为周代规模较小的舞蹈,其中有羽舞(手持野鸡毛而舞);皇舞(持鸟毛而舞);茆(mao)舞(执牦牛尾而舞);干舞(执盾牌而舞);另外还有长袖舞等。

4、四夷之乐:乃是周代宫廷音乐重要类型。周代的统治地区是黄河中下游地区,其四夷则指秦、楚、吴、越、巴、蜀以及北方地区,上述地区的音乐被收集在宫廷进行表演,其多称为四夷之乐,并设鞮(di)鞻(lou)氏掌管。四夷之乐多用于祭祀、宴乐、以炫耀其政教远被。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选集,编辑时间约在公元前六世纪左右。在西汉时期被统治者尊为儒家经典之后,才有《诗经》之称。据记载,《诗经》共收编了诗歌311首,编排是按照乐曲的不同被分为“风”、“雅”、“颂”三类。

《九歌》是屈原在民间祭祀鬼神的乐歌基础上,为宫廷举行大规模的祀典而创作,并取古代乐歌之名,这部作品与人民的生活有着密切关系,并且大多是恋歌。不仅有歌有舞,其中还有故事叙述,可以说是一套完整的大型歌舞曲。它共有11首作品组成。

关于音阶和十二音这样一套完整的音乐论体系,后世文献一般认为商以前只有“五音”,至周代始有“七音”。若根据传说,大概到了周代末年,我国就已经有了七声音阶和十二律了。

三分损益法是齐桓公的相——管仲在其著作《管子?地圆篇》中提出的乐律学理论,这是中国最早的律学理论。“三分损益”的意思是把一个音律管分成三份,“损”是“减”(即从三份中减少一份),而“益”则是“增”(即再加上三分之一),就是说以一根一定长度的发音管为准,把它减掉三分之一长就形成了下一个律管,再把这个新律管加上其自身的三分之一长,便又产生出一个新的律管来。这样延续的一损一益,便产生了十二律。

“三分损益法”理论是世界上最早制定的“十二律”的理论,比古希腊哲学家、数学家毕达哥拉斯的“律制”要早上一个世纪左右。

十二律是周代律学的名称。它是三分损益法求得的,即: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冼、仲吕、蕤(rui二声)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其中单数各律为“律”,双数各律为“吕”。

八音——是指周代的乐器分类。以制作材料为准,分金、石、土、革、丝、木、匏(pao)、竹八类。

金类:钟、镈(bo二声)、铃、铙(nao)等

石类:磬(qing四声)

土类:埙(xun一声)、缶(fou三声)等

革类:鼓等

丝类:琴、瑟、筝、筑等

木类:柷(zhu四声)敔(yu)

匏类:笙、竽等

竹类:籥(yue四声)、篪(chi)、箫、笛等

曾侯乙墓编钟

1978年在湖北随县擂鼓敦“曾侯乙墓”中出土由65枚钟组成的编钟,每一钟的隧部与鼓部都可发出相距三度的音。其分三层悬挂在矩形钟架上,显示了我国奴隶社会音乐的发达和乐器制度技术方面的成就。此外,“曾侯乙墓”还出土有笙、篪、排箫、建鼓、编磬等乐器,这些乐器构成一个大型的“钟鼓乐队”。

曾侯乙,是楚国下属的曾国一个名叫“乙”的侯。生年不详,约死于楚惠王55年(公元前433年)

古琴是中国目前考古发现的最早的弹弦乐器,亦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瑰宝。她以其历史久远、文献浩瀚、内涵丰富以及影响深远而为世人所珍视

著名琴人:钟仪、师旷、师曹、伯牙、瓠(hu一声)巴、雍门周等

经典琴曲;除上述提到伯牙的《高山》《流水》及孔子弦歌三百的《诗经》之外,著名的琴曲还有《雉朝飞》、《阳春》、《白雪》等。

第四章先秦的音乐美学思想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历史上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由此引起了关于社会经济、政治道德、美学、哲学的大讨论中,音乐美学思想也获得了极大发展。尤其以孔子的儒家学派和老子的道家学派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音乐美学思想的基础,构建了中国封建社会的音乐文化心理。

一、儒家的音乐思想

儒家的创始人是孔子(公元前551—前479)

他赋予礼乐以新的内核——仁,由此构成新的礼乐文化精神。

他重视礼、乐的政治作用。强调音乐从道德上感化人。他说“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他认为礼给人以约束,用以分贵贱等级,乐可调和上下关系,两者配合,能充分发挥礼乐作用。

他从乐教实践的角度,将艺术活动同培养合乎其社会理想的人结合起来,他说:“立于礼,成于乐”。

孔子承认音乐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首次提出了“尽善尽美”的审美评价标准。

他认为音乐可以反应人们的痛苦和欢乐。但在感情上必须受到节制,不应该超出中庸的伦理规范。

对于“郑卫之音”持反对态度。他说:“郑声淫”、“恶郑声之乱雅乐也。”提出“方郑声”的主张。他十分重视音乐教育,提出学习的六门功课:“礼、乐、射、御、书、数”,其中“乐”第二位。

孔子之后的儒家学派的孟子(约公元前372—前289)

蒙自是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被尊称为“亚圣”,地位仅次于孔子。

他虽未建立系统的理论,但他提出“君与民同乐”,强调人民的重要性。他认为“仁言不如仁声之入人深也”,高度评价音乐的作用。

(三)荀子是与孟子同时代的儒家另一代表,他主张“制天命而用之”。

他的音乐思想集中于《乐论》。

他不持守旧的礼乐制度,主张用“以古持今”、“以时修顺”的原则改造旧的礼乐。

他认为,音乐可以配合统治者的文治武功,音乐可以感化人心。他指出“夫乐者,乐也,人情之所以必不免也,故人不能无乐。”

荀子维护儒家“倡乐”的主张,对墨子的“非乐”观点进行针锋相对的批评。但荀子仍把人分为两等,认为上等人可以受礼乐教育,“众百姓则必然以法数制之”。另外其音乐思想有崇雅贬俗的倾向。

儒家音乐思想后来在《乐记》中有比较系统的阐述。

墨家音乐思想

墨家的代表人物是墨子(名翟,约公元前468—前376),他是与儒家思想相对立的学派。墨子的观点从小生产者和劳动者的利益出发,反对统治者的奢侈生活,认为是用音乐会家中

人民的痛苦和灾难,浪费物力和人力,还使国家面临衰亡的危险。这些观点有其合理的一面,但它忽视音乐对社会和人类有教育、认知、审美的功能,未免过于片面。

道家音乐思想,道家的代表人物是老子和庄子。

老子,是一位原始的唯物主义者。它的主要思想载于他的《道德经》(即《老子》)一书中。他提出:道法自然、清静无为等观点,其中既有很多辩证法的因素,又有消极、神秘的因素。他主张大音希声,认为“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大音希声”的原初含义是对有声之“五音”的否定,最完美最完善的“道”之“大音”是无声的,需要借助我们内心的体验和领悟才能把握。

庄子著有《庄子》一书,他主张清静无为。

他没有绝对的否定音乐,把音乐分为天籁、地籁、人籁三类,崇尚天籁所具有的“听之不闻其声,视之不见其形,充满天地”的音乐。

他发对包括音乐在内的部分科学文化艺术,认为会搅乱“虚静恬淡,寂寞无为”的理想生活。道家从自己的世界观出发,对音乐采取排斥的态度。

乐府的建立

汉统一中国之后的汉武帝时期(公元前140年—公元前87年在位),西汉帝国进入了全盛时期。“汉承秦制”,于公元前112年设立了在中国历史上有名的音乐机构——“乐府”。

岳父的领导人是李延年,并由司马相如等文学家相配合,工作人员约八百多人,其大多是各地的民间艺人。

李延年(—约公元前90年)

汉武帝时造诣很高的音乐家,中山人(今河北定县一带),父母、兄弟、姐妹均通音乐,都是以乐舞为职业的艺人。代表作《北方佳人》。其“性知音,善歌舞”。因受武帝器重,被封为乐府协律都尉。

李延年把乐府搜集的大量民间乐歌进行加工整理,并编配新曲,广为流传,对当时民间乐舞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可以说,李延年对汉代音乐风格的形成及我国后来音乐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和歌的概念

两种含义:1、这一名称概括了汉代北方各地的民间歌曲,《乐府古题要解》说这是“汉世街陌讴谣之词”。

2、“相和歌”是对当时一种歌曲演唱形式的称谓。它最早为无伴奏的“徒歌,后又发展为“但歌”(即一种有伴唱而无伴奏的演唱形式),一直发展到由各种管弦乐器伴奏的“相和歌”。相和歌的伴奏乐器有笙、笛、节(一种竹制的节拍乐器)、琴、瑟、琵琶、筝、筑等。

相和大曲

概念:“相和大曲”也称“大曲”,后世称之为“汉大曲”,相和大曲是在相和歌的基础上,经过专业音乐家与文学家对其进行改编,加工而成的一种比较复杂的音色形式。其特点是:歌唱、器乐、舞蹈三种艺术有机结合,是一种有器乐伴奏的歌唱,游乐器伴奏的歌舞,并且纯粹乐器演奏部分的综合性歌舞大曲形式,这是相和歌发展的最高形式。

相和大曲就目前所见到的资料可以看出,结构一般是:“艳”、“解”、“趋”、“乱”四部分组成。

百戏:是古代乐舞杂技表演的总称。秦汉时已有,汉代有称“角抵戏”。包括找鼎、寻橦、吞刀、吐火等各种杂技幻术,装扮人物的乐舞,装扮动物的“玉龙蔓延”及带有简单故事的“东海黄公”等。

南北朝后称“散乐”。唐和北宋时百戏十分流行。北宋汴梁(今河南开封)每朝节日,举行歌舞百戏盛会。元代以后,百戏有所发展,内容更加丰富,后百戏这词逐渐少用。

鼓吹乐

汉代以来,在我国传统音乐中,有一类以打击乐器与吹奏乐器为主的演奏形式和乐种——“鼓吹乐”。这是以打击乐器和管乐器排箫、横笛、笳、角等分奏的音乐,有时也伴有歌唱。

鼓吹乐被宫廷采用后,便用于军队,仪仗和宫廷的宴乐之中。由于乐队编制和运用的场合不同,所以使用的乐器和对其称呼也不同。主要有以下几种:

(1)黄门鼓吹:由天子近侍掌握,主要列于殿廷,备食举乐,用以宴飨君臣。

(2)横吹:军队马上所奏的乐歌,主要乐器是鼓与角。(因用横笛作为主奏乐器而的名。横吹的乐器)一般由鼓角、横笛等组成,有时还加用筚礪和排箫。

稽康(223——262年),字叔夜谯郡县人,``竹林七贤的领袖人物`。三国时魏末著名的诗人与音乐家。后娶曹操曾孙女(草林之女)为妻。在曹氏当权时候,做过中撒大夫的官职,由于他与当权者司马氏采取不合作的态度,惨槽杀害。

《声无乐论》是一篇音乐美学著作。全文是用“秦客”问“东野主人”的对话形式写成。

1、先提出了“声无哀乐”的基本观点。他认为音乐是客观的实体。哀乐是情感的表现。两者没有直接的联系,不认为音乐有一定的思想内容。

2、他认为人的情感是人“心”受到外界客观事物影响的一种反映,具体地说是受政治影响的结果。

3、定了一般人在音乐生活中的地位,并提出了:“者歌其事,乐者舞其功”的理论,与“王者功成作乐”的统治阶级垄断音乐的理论相对抗。

4、康大胆的反对两汉以来把音乐简单地等同与政治,而完全无视音乐的艺术性的音乐观,具有十分重要的进步意义,但他忽视和抹杀了音乐的社会性,更忽视了所具有的主观能动作用,因而具有片面性和机械性。

5、他的主要贡献在于他在反复论证他的观点时相当乏泛触及了音乐艺术本身所包含的一些矛盾,即:音乐创作、表演和欣赏之间的关系,感情表达的多样性和音乐表达的多样性之间的关系,是儒家思想中没有触及过的,他在这方面的探讨已大大超越大了在此之前音乐美学重在阐述音乐与道德、政治的关系的界限,而向音乐艺术内部深入。

稽康的音乐实践和音乐美学思想,在中国封建社会处于不断上升时期无疑是有起进步积极意义。《声无哀乐论》也为后来的音乐家研究音乐的自身规律和特点奠定了一个良好基础。

清商曲与清商三调:

1、清商曲又叫清商乐,简称清商、清乐,一般认为共是在南朝乐府中新兴起的歌曲及歌舞(主要指“江南吴歌、荆楚西声”)共包括湖南、湖北、四川、贵州和江南一带的各种民歌、民间歌舞,以及根据这些歌曲填词或改编的乐歌,他是在汉、魏以来的相和歌,像和大曲以及江南民间音乐相结合的基础上形成的。

通常按产生地区分为“吴声歌”和“西曲歌”两大类。

2、吴声歌和西曲歌

吴声歌原是东晋以来采自江南一带的民歌,原以徒歌形式,乐府采集后配以管弦,常用乐器为:箎hu、琵琶、箜篌konghou、笙、筝等,其结构通常为五字一句、四句一段的分节歌,也有部分五言三句或长短句的,内容较多为家庭儿女风情,其音乐的特点是曲尾有一个虚字唱出的“送身”。

西曲歌产生于荆、郢(ying三声)、樊之间,约相当于今湖南、湖北、四川、贵州一带民歌,西曲的句法结构较吴声为多样,除五言和长短句外,还有四言和七句的,分舞曲、倚歌两种形式,舞曲多为集体歌舞,倚歌形式不祥,西曲的特点是曲尾有个虚字或实词的“送和声”,有些且较长大。

〈〈石调.幽兰〉〉是由梁代丘明所传的一首古琴曲,现所见为唐人手抄本,它是目前唯一见到的用文字记述弹奏手法的琴曲,为古琴减字谱的前身,此曲借深山幽谷的兰花,抒发文人隐士的清高思想。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此曲中已出现散音、按音和泛音在音高上相一致的旋律,尤其是它常用具有纯律特色的三、六、八、十一徽位上的按音和泛音,这说明至少在六世纪以前,古琴音乐已正式应用了纯律音阶。五、歌舞戏

歌舞戏是南北朝后期兴起的一种有故事情节、角色化妆、歌舞兼具、并有伴唱和乐器伴奏的戏由雏形。它的形成与汉代百戏有直接的渊源。其代表剧目有《大面》、《钵头》、《踏谣娘》等。它为我国戏曲的形成做了必要的准备。

隋唐的音乐机构在规模空前,太常寺是唐代最高的礼乐行政机构,大乐署,鼓吹署是隶属于太常寺的音乐机构,教坊,梨园也是唐代重要的音乐机构。

大乐署是唐太常寺下属的音乐机构,既管雅乐,又管燕乐,由乐师教习“音声人”。

鼓吹署是唐代太常寺属的礼乐机构,主管鼓吹乐,参与祭祀部分宫廷礼仪,活动,有时还兼管百戏。

教坊是唐宋元明时管理教习音乐,领导艺人的宫廷俗乐机构。唐高宗时署内教坊与宫中。开元二年(公元714年)禁城外分别设左右教坊两处,并在东京洛阳另设外教坊两处,均由宫廷委派内监担任教坊使,自此教坊不再隶属太常,由宫廷高层直接管理。

梨园是唐玄宗在内廷设立的音乐、歌舞机构,以教习法曲为主。由于唐玄宗常亲自教正,宫廷梨园艺人多被称为“黄帝梨园弟子”。宫外另有分属两京太常寺的梨园,长安太常寺下属有“梨园别教院”,洛阳太常寺有“梨园新院”,人数都及千人,都是培养和选拔音乐人才的七层机构。

隋唐七、九、十部乐是隋与初唐的燕乐分类体制,它是按照地区或国名来划分的。

随初分为清商伎、国伎、龟兹伎、安国伎、天竺伎、高丽伎和文康伎七部;大业中,隋炀帝将国伎和文康伎改为“西凉”、“礼毕”,并增设疏勒、康国两部合为九部。

初唐时,去天竺、礼毕、增设燕乐和扶南二部,为初唐九部乐。太宗时又加入高昌伎为十部乐。

坐、立部伎是晚于七、九、十部乐形成的唐代宫廷燕乐。两者名有其表演特色、规模和人数。其中大多数乐舞具有西域音乐与中原音乐相融合的新风格。龟兹伎、西凉伎在其中占有较大的比重。

坐部伎一般3—12人,堂上表演,用丝竹乐伴奏。有《景云乐》、《庆善乐》、《破阵乐》、《承天乐》、《长寿乐》、《天授乐》、《鸟歌万岁乐》、《龙池乐》、《小破阵乐》九部乐舞,以抒情,音乐细腻,并注重个人技巧。

立部伎通常64—180人不等,用锣、鼓等乐器伴奏。有《安乐》、《太平乐》、《破阵乐》、《庆善乐》、《大定乐》、《上元乐》、《圣寿乐》、《光圣乐》八部乐舞,以气势磅礴见长,场面宏伟。

坐、立伎在“安史之乱”后逐渐衰落。

苏袛婆,北周到隋唐著名的音乐家,琵琶演奏家。据《隋书?音乐志》记载:公元568年,周武帝聘突厥阿史那氏的皇后,阿史那氏带来了龟兹乐及擅弹琵琶的龟兹乐工苏袛婆。苏袛婆其家世代为乐工,他不仅琵琶技艺超群,而且精通音律。

苏袛婆曾从其父那里学习了西域所有的“五旦”“七调”等宫调理论,他把这种理论带到中原,当时的音乐家郑译曾从苏袛婆学习龟兹琵琶及龟兹乐调理论,创立了八十四调的理论。

苏氏乐调体系了唐代著名的燕乐二十八调的理论基础,是我国古代音乐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对汉民族乐律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琵琶也因此大盛,成为我国主要的民族乐器。

法曲,又叫法乐,因用于佛教法会而得名,唐代法曲被纳入宫廷音乐中,并得以更集中的发展,成为当时最重要的一种歌舞俗乐,专门在梨园中演出。法曲源于民间,与相和歌,清商乐等有直接的联系,同时也受到一些西域音乐的影响。唐代重要的法曲有《霓裳羽衣曲》等。法曲在中唐后渐衰。

“大曲”又燕乐歌舞大曲,是唐代综合器乐,歌舞和舞蹈,含有多结构的大型乐舞,是相和大曲与清商大曲的进一步发展。大曲结构通常分三大部分:

散序——由器乐演奏,以散板式的自由节拍为主。

中序——以歌唱为主,由器乐伴奏,多为抒情的慢板。

破——以舞蹈为主,气氛热烈,节奏快捷。

这三部分分遍(段),各曲的各部分遍数多不一。大曲到宋代逐渐产生变化。

变文

佛教寺院里为宣传教义而设的一种说唱音乐,把佛教经文用散文和韵味相结合的形式说唱出来,因听众不同而分“僧讲”、“俗讲”,所用的讲唱本子也多称变文,多为佛教经义与佛教故事,如《法华经变文》、《目莲救母变文》后来变文的内容扩大了,包括与佛教无关的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如《楚灭汉兴王陵变文》、《王昭君变文》之类,讲说者也逐渐不限寺院和尚,而发展成一种民间说唱形式。

我国古代宫调理论之一。其以十二律旋相为宫,构成十二均,每均都可构成七种调式,共得八十四调。

《乐书要录》是一部通俗性的乐理理论专著,成书于久视光年(700年)出著作郎元万顷等奉武则天之命编撰。该书10卷,已失,目前尚存3大卷。它了解唐代乐律宫调有重要价值。《教坊记》唐开元年间,崔令所撰写的一部记载唐教坊制度和铁闻的著作,全书一卷,共分78条目。卷末所载325首曲名是研究盛唐音乐、诗歌的重要资料。今存较早善本有明钞《说》本与《古今说曲》本近人任半塘有《教坊记笺订》对比多有阐发。此书曾收入《中国古典戏曲记著集成》是研究唐代教坊最便利的史料。

《羯jie鼓录》

唐代南单撰。羯鼓为西域民族乐器,唐代传入中国,开元时盛行。此书前录首叙羯鼓源流、形状,次叙玄宗以后有关故事。后附录羯鼓诸宫曲名。调多用梵语,是研究唐代音乐艺术、宫廷生活和社会风气的重要参考资料。此书版本主要有《宝颜堂秘笈》、《墨海金壶》、《守山阁丛书》、《丛书集成》诸本。1957年古典文学出版社据《守山阁丛书》本标点出版。《乐府杂录》乐府者,秦汉所立掌管音乐之机构也,唐时被教坊梨园所代替,唐人段安节为补《教坊记》之不足所著。全书一卷,有40个条目,段安节善乐律,能自度曲,主要是对开元以后的音乐、歌舞、俳pai优、乐器等问题的考证,并录有歌舞艺人,可考知唐代音乐体制的变化,是研究唐代后期礼乐制度、音乐、舞蹈、戏曲发展轨迹的宝贵资料,可补《教坊记》之不足,该书被《唐书》、《文献通考》、《乐府诗集》所采纳

瓦子又称“瓦肆”,“瓦舍”,是宋元时城市中的游乐处,其中有音乐、歌舞、曲艺、杂技等演出的场所。瓦子在宋代大兴,它的出现标志着一场城市生活,城市景观变革的完成。

勾栏,又作勾篮或构栏,是一些大城市固定的娱乐场所,也是宋元戏曲在城市中的主要表现场所,相当于现在的戏院。

社会;音乐学上的社会,是指南宋是出现的一些艺人的行会组织,如绯绿社(演杂剧),遏云社(唱赚),绘革社(影戏),清音社(清音)等,这些组织对民间艺术的提高具有重大作用。

唱赚是宋代说唱的一种,他是在北宋缠令,缠达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缠令和缠达都是套曲形式的曲艺。单结构略有不同。前者是有引子和尾声的小型套曲;后者是没有尾声,且引子后只有两个曲牌交替演唱。

散曲是指流行于市井,勾栏的一种歌曲说唱音乐形式。它有两种基本类型:小令与套曲。所谓小令是指单只曲子,但也包括“带过曲”与“重曲小令”。套曲则由引子,数支小令,尾声联合而成。“套曲”之定制一般有三个特征:一是全套必须押韵相同;二是有尾声;三是同宫调的两个以上的只曲组合而成。套曲以其较长能的篇幅表达相对复杂之内容,获抒情,或叙事,或抒情叙事兼而有之。

散曲金元时在北方流行,故散曲又称北曲。大约在北宋出现“南北合套”形式,即以同宫调的南曲与北曲相同,以获得音乐上的对比的表演形式。

宋词的创作方式,分为旧谱填词与自创新曲——“自度曲”两类。前者即利用隋唐以来民歌,曲子或歌舞大曲,法曲的片段——词牌填入新词。填词时还可以运用“减字”、“摊破”等手法加以变化,减字、即减少原词句子或字数,音乐也相应紧缩。摊破、即增加原词句子

或字数,音乐也相应扩充。后者即利用民间流传各种乐曲的素材令创新的词牌。(姜夔“自度曲”中有一首《凄凉犯》,旋律进行与宋代民间曲子《愿成双令》相近,说明姜夔“自度曲”的音乐素材和形式可能来自民间。

宋词的体载形式主要有令、慢、近、犯等。令、又名小令或令曲是宋词中最简单的形式。它的名称来的唐代的酒令。唐人在宴会时即度填词,利用流行的小曲当作酒令,因而得名。慢,又叫“慢曲”或“慢曲子”,曲调较长,唱时用板打拍,其特点是“重起轻杀”富有抒情效果。慢曲中最短的是《卜算子慢》,八十九字。较长的有李存的《歌头》,一百三十六字,一般多在九十字左右,如姜夔的《扬州慢》。

犯,又称犯调曲。此名始见于唐代,盛行于北宋末年,犯有两种含义:一种是指句法相犯,即把原来分属于几个不同曲牌的乐句联成一个新的曲牌。如采用三个曲牌称为“三犯”采用四个曲牌,称为“四犯”。

近,又叫近拍,或过曲。它可能原是大曲中慢曲以后,人破以前又慢转快的部分。近,一般都长于小令,而短于慢曲。最短的近是《好事近》,四十五字。最长的是《剑器近》,九十六字。一般的如姜夔的《淡黄柳》,六十五字。

姜夔的词乐

姜夔,字尧章,号白石道人,汇西鄱阳人南宋音乐家和词人。他不但工于诗词,并能作曲,在音乐上自成一家。作自度曲《白石道人歌曲》六卷,其中《扬州慢》、《杏花天影》、《鬲西梅令》、《暗香》、《疏影》等曲词十七首,均有公尺字旁谱。他的自度曲技巧很高,无论在旋法,结构,调式转调等方面都做过精心的安排。《四库全书》提要载,姜夔诗格高秀,词乐亦精深华妙,尤善自新新腔,故音节文采,并冠一时。

他精通音律,宁宗(赵松)庆元三年,曾向朝廷里献《大乐议》一卷,《琴瑟考古图》一卷。论到古今乐制的问题,提整理宫廷音乐的意见,但未被采纳。

辽宁师范大学近现代音乐史西方音乐史考研大纲

辽宁师范大学近现代音乐史西方音乐史考研大 纲 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辽宁师范大学2012年中国近现代音乐史、西方音乐史考研大纲: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75分) 使用教材:《中国近现代音乐史》,汪毓和编着,人民音乐出版社,第二次修订版、第三次修订版。 考试大纲及考试提示(以第二次修订版为例): 考查重点:第二、四、五、七、八、九、十、十三章内容 第二章《西洋音乐的传入与学堂乐歌的发展》,主要把握学堂乐歌传入、发展的历史脉络、代表人物以及内容和艺术表现形式等方面的特征。 第四章《中国近现代新音乐文化的初期建设(上)》和第五章《中国近现代新音乐文化的初期建设(下)》这两章,重点把握中国近代新音乐文化初期建设中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和创作特色。 第七章《20世纪30年代城市音乐生活、音乐教育,及黄自等人的音乐创作》,重点把握这一时期的重要音乐创作现象、代表人物及其创作特点、意义及影响。 第八章《“左翼”音乐运动及聂耳、吕骥等人的音乐创作》,第九章《抗日战争初期的音乐创作及作曲家贺绿汀等》和第十章《冼星海及其音乐创作》这三章,主要考查“左翼”音乐运动中的重要领军人物聂耳、贺绿汀、吕骥、张曙、任光以及冼星海等人的音乐创作思想、风格特征以及历史意义和影响。 第六章《工农革命歌曲和根据地的音乐》,第十一章《沦陷区的音乐生活及江文也的音乐创作》,第十二章《国统区的音乐生活、音乐创作》这两章,可进行比较阅读,重点把握作曲家的创作。 第十三章《抗日民主根据地及解放区的音乐生活及其各类音乐创作》,重点把握新歌剧的兴起与发展;有关民族新歌剧在中国近现代新音乐文化运动中的生成与发展,还可参阅郭建民、赵世兰、赵燕等合着的《20世纪中国民族声乐文化引论》一书中的有关章节。 西方音乐史(75分) 使用教材:《西方音乐通史》,于润洋主编,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年8月第2版。 考查重点:古典主义时期音乐和浪漫主义时期音乐 考试大纲: 一、古代希腊、古罗马音乐 1、古希腊、古罗马音乐的特点 2、常用乐器 3、音乐理论 二、中世纪音乐 1、格里高利圣咏概念及分类 2、复调的兴起 从奥尔加农到经文歌 3、世俗音乐 法国游吟诗人、恋诗歌手及其音乐特征 三、十四世纪“新艺术” 1、“新艺术”概念、特征 2、马肖的创作 四、文艺复兴时期音乐 1、概述 1)勃艮第地区的音乐及迪费的创作概述 2)法-佛兰德作曲家奥克冈、若斯坎等人的创作风格特点 2、世俗音乐的发展 1)意大利牧歌、尚松的概念、特征 2)宗教改革及众赞歌 3)帕莱斯特利那的创作风格及历史贡献 五、巴罗克时期的音乐 1、巴罗克音乐的特点概述 1)歌剧的诞生及其早期的发展 佛罗伦萨歌剧、威尼斯歌剧、那不勒斯歌剧及英法德的早期歌剧 2)器乐的发展及分类 (1)弦乐器为主的器乐曲 (2)键盘乐器为主的器乐曲 (3)亨德尔、巴赫及其创作要点 五、古典主义时期音乐 1、格鲁克和他的歌剧改革 历史地位,改革的基本原则,改革的主要措施,代表作 2、喜歌剧的兴起与繁荣 意大利喜歌剧,法国喜歌剧,德奥歌唱剧,英国民谣剧 3、海顿和莫扎特及其创作要点 4、贝多芬的创作分期(三个时期的特征及代表作),创作要点,历史贡献

西方音乐史考研复习笔记22

西方音乐:建立在西方文明(基督文明)基础上的艺术音乐(专业音乐)创作体系。(名解\填空) 第一部分西方音乐史古代史 第一章古希腊文明时期 (约公元前1200年–公元前400年) 一历史地位:(填空)西方文明的源头之一,西方艺术音乐精神的源头(音乐史)二音乐文化 一、音乐内容 1神话传说music=muse(谬斯) 2荷马史诗(1)《伊里亚特》描写特洛伊战争 (2)《奥德赛》思索人生 3 抒情诗(lyric),源于民歌,最早是歌唱,用里拉伴奏。 写抒情诗的诗人: (1)(最早的)特尔潘德 (2)擅长写战歌的:提尔泰俄斯 (3)擅长写爱情诗歌的:萨福(女) (4)擅长写合唱的:品达罗斯 (他被后人推崇为“崇高颂歌的典范”) 4 古希腊戏剧–源于酒神祭祀 古希腊悲剧:(tragedy) (1)源于酒神节的祭祀 (2)由合唱、独唱、对话交替组合,造成音乐的戏剧性 (3)用乐器伴奏 (4)内容大多是家族之间的复仇与惨杀 (5)在公元前5世纪发展到高峰 (6)古希腊三大悲剧作家①埃斯库罗斯(Aischulos) ②索福克勒斯(Sophocles) ③欧里庇德斯 (Euripides) 古希腊喜剧:古希腊喜剧作家阿里斯托芬 二、音乐特征 1 单音音乐形式 2 音乐与诗、舞相连,三位一体 3 声乐占主导地位 4 节奏第一,旋律第二 5 形成音乐理论体系(1)字母记谱法 (2)古希腊调式①多利亚调式 ②弗里几亚调式 ③利底亚调式 ④混合利底亚调式 6乐器(名解):(1)弹拨:①里拉(又叫里尔琴)(Lyre) 里拉琴与日神阿波罗崇拜有关 ②基萨拉(Kithara)

(2)吹管:①阿夫洛斯管(Avlos) 阿夫洛斯管与酒神狄俄尼索斯崇拜有关 ②西林克斯(又叫潘神排箫)(Syrinx) 三、形成西方艺术音乐的精神要素 科学性超越性矛盾性(理性和感性“二元性”)科学的创作基础超越的创作主题矛盾的创作特征 四、古罗马文明时期(约公元前800年-公元476年) 基督教的诞生(公元1世纪) 答题方法:乐器=时代+类型+特征+原文 例:阿夫洛斯管:古希腊吹管乐器,与酒神狄俄尼索斯崇拜有关(Avlos)。 第二章中世纪时期 (约476-1300年) 一、历史地位:西方文明的开端(填空),出现第一批西方艺术音乐作品,音乐史上由单 声向多声(复调)音乐过渡时期。音乐分两类:宗教(艺术音乐)、世俗(民 间音乐) 二、音乐文化: 一、格雷高利圣咏(Gregorian chant) 1 形成经过:约公元6世纪末,罗马教皇格雷高利一世为了规范各地区的音乐礼 仪形式而编写的宗教歌曲集,约公元9世纪末,在查里曼大帝的 力推广下,得到进一步修订和发展。 2 历史意义:(1)西方艺术音乐的第一批作品 (2)唯一的单音音乐形式 (3)西方近代音乐创作的基础 (4)随着圣咏的推广,形成了音乐教育和音乐理论的发展 3 基本特征:(1)单声部(2)无伴奏(3)无固定节奏(4)纯男声演唱 (5)内容选自《圣经》(6)拉丁文歌词(7)9世纪后用纽姆谱 和四线谱来记(8)采用教会调式(9)风格冷静、超脱、肃穆 4 用途:(1)日课经文(office)或(Daily office) (2)弥撒仪式①特定弥撒(prape) ②常规弥撒Ⅰ慈悲经 (常规弥撒五部分)Ⅱ荣耀经 Ⅲ信经 Ⅳ圣哉经 Ⅴ羔羊经 5圣咏的发展 横向(1)附加段(trope)p23 在原有雷高利圣咏的基础上进行附加或插入新的材料, 形成圣咏的扩展。 (2)继续咏(sequence)p23 在弥撒礼拜中,继续咏紧接在“哈利路亚”之后,开始是在“哈利路亚”的花唱旋律上附加 歌词,后脱离“哈利路亚”,成为一个独立的形式,也被称为 “哈利路亚附加段”。 纵向复调 综合宗教剧(latin drama)p24

西方音乐史读书笔记

西方音乐史读书笔记 一、古希腊罗马时期 时间约为公元前3200年~公元400年。这部分的音乐资料只能从考古而来,从发掘出的绘画、雕塑及少量流传下来的诗歌文学与哲学著作可以进行了解,但几乎是不可能聆听与欣赏。有资料统计这一阶段残存下来的乐谱还不到10件,但是从残存下来的雕塑等诸多文化遗产可以看出曾经存在过的辉煌与成就,古希腊的大哲学家都曾对音乐进行过讨论与研究,这被后人视为西方音乐之源。 在公元前12世纪~前8世纪荷马时期的两部史诗反映了古希腊的音乐文化。史诗本身既是文学作品又是音乐作品,它由职业弹唱艺人“阿埃德”用一种叫基萨拉的乐器伴奏吟唱。公元前776年,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始举行,在比赛时常伴有音乐,后来产生了音乐比赛。 公元前7世纪~前6世纪,斯巴达把音乐作为国事活动与教育的重要手段,使音乐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公元前146年后,古罗马征服希腊后,它的文化主要受益于希腊,同时又吸收了叙利亚、巴比伦、埃及等国的文明成果。 1.希腊音乐的主要特征?在古希腊音乐的发展过程中,有哪些重要的音乐现象出现? 主要特征:单声部旋律,朴素大方,并有简单的乐器伴

奏;大部分都是即兴表演,且形成了音乐、舞蹈与诗歌的“三位一体”;重世俗与现实性,大部分作品直接反映了古希腊人丰富的社会生活与民族历史。尽管古希腊音乐篇章极少保留了下来,但它的意义不在具体的作品的流传,而在于激励了后世纪音乐的繁荣。 音乐现象:神话音乐、荷马史诗、古希腊戏剧。 2.简述古希腊时期对音乐社会功能的认识 古希腊理论家认为,“音乐可以三种方式对意志产生明显影响”:它能激励行动;它能强健体魄和心灵,犹如它破坏头脑的平衡,最后它可以中断政党的意志力量,令人无法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因此,不仅在年轻人和普通公众的教育科目中应该建立有规律,受监督的音乐教育,而且在平时的音乐演出中应倡导秩序、尊严、果敢和生机。音乐的目的绝不仅是娱乐,而是应象柏拉图所言的“和谐的教养,灵魂的完善和激情的中和”。 古希腊理论家比较强调音乐的理论价值取向,认为音乐直接影响人的品格。 随着音乐生活的繁荣发展,面对新情况,有人认为音乐应该推陈出新,不断向前进,而当时占主导思想的还是以柏拉图为代表的哲学家们的“心灵净化论”,认为音乐不能太音乐不能太复杂和追求创新,应简朴,才能起到净化心灵作

2016年音乐类研究生考试西方音乐史模拟试卷

2016年音乐类研究生考试西方音乐史模拟试卷(七) 说明:考生答题时一律写在答题纸上,否则漏批责任自负。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50分) 1.威尼斯乐派复合唱 2. 乔万尼·加布里埃利 3. 扎利诺 4. 巴洛克 5. 两种常规 6. 蒙特威尔第 7. 通奏低音 8. 单声歌曲 9. 利托奈罗 10.帕莱斯特利那风格 二、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 1. 16世纪的德国宗教改革的音乐的背景及代表人物和风格。 2.巴洛克时期音乐的特点。 附: 2016年音乐类研究生考试西方音乐史模拟试卷(七)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50分) 1. 威尼斯乐派复合唱 16世纪一种“分开的合唱队”,即复合唱风格。唱诗班和乐队被分成几组,安排在教堂里相对的两侧长廊,两侧还各有一个管风琴。作曲家的复合唱风格的作品,以分开的合唱队的交替演唱与一同合唱等各种对比手法开拓了独特的具有空间立体感的音响效果。 2. 乔万尼·加布里埃利 16世纪意大利伟大的音乐家,第一个在总谱上标注乐器的人,威尼斯乐派复合唱创始人,最早整合人声和器乐的作曲家,配器法之父。代表作:经文歌《在教堂里》。 3. 扎利诺

16世纪意大利音乐理论家、作曲家,首要着作有《和声基本原理》、《和声论证》等在音乐理论的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4. 巴洛克 5. 两种常规 蒙特威尔第在他1605年的第五券《牧歌集》的前言中做了解释。他提出了“两种常规”的思想,认为文艺复兴的复调传统,即“古代风格”,可以叫做“第一常规”,而他自己采用的新的作曲手法则可以被称为“第二常规”。作曲家采用前者时主要关注对位写作的优美;采用后者时,对歌词的有效表现使一些偏离对位法规则的做法成为正当合理的手段。 6. 蒙特威尔第 16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和巴洛克时期之间的划时代作曲家。牧歌意大利牧歌的奠基人,提出了“两种常规”,他充分利用音乐和戏剧的表现手段,对歌剧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代表作歌剧《奥菲欧》,是自歌剧诞生后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歌剧,它使歌剧艺术从此进入一个成熟的发展期。 7. 通奏低音 数字低音,即兴的器乐伴奏织体,这是巴洛克音乐的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它的运用构成了一种典型的巴洛克音乐的织体。它基本上是由旋律加和声伴奏构成的。 8. 单声歌曲 在声乐领域中,最突出的新发展包括单声歌曲(意为用通奏低音伴奏的宣叙风格的歌曲),它是17世纪上半叶在意大利出现的一种带通奏低音伴奏的独唱世俗歌曲的总称。9. 歌词有二至三段诗节组成,每节三行,用同样的音乐。每节后有两行尾奏,叫做利托奈罗,用不同的音乐,节拍也不同。上方声部的旋律比较有装饰性,尤其是在开始和结尾处。10. 帕莱斯特利那风格 帕莱斯特利那风格是建立在对位、模仿、旋律进行、协和与不协和等一系列原则基础上的一种复调无伴奏合唱风格。 二、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 1. 16世纪的德国宗教改革的音乐的背景及代表人物和风格。 背景及成果 在音乐上最重要的成果是会众的赞美诗,即众赞歌。主要是单声部,分节歌的形式,有的是以新创作的德文诗谱曲的,有的是以世俗歌曲填入宗教的歌词。 路德亲自写了许多众赞歌的歌词,其中《(上帝是我们的)坚固堡垒》成为象征德国新教精神的战歌。他还发明了换词歌,这是众赞歌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从中世纪后期以来,一

西方音乐史复习资料整理

西方音乐史复习资料整理 1.希腊音乐的主要特征?在古希腊音乐的发展过程中,有哪些重要的音乐现象出现? (1)主要特征:单声部旋律,朴素大方,并有简单的乐器伴奏;大部分都是即兴表演,且形成了音乐、舞蹈与诗歌的“三位一体”;重世俗与现实性,大部分作品直接反映了古希腊人丰富的社会生活与民族历史。尽管古希腊音乐篇章极少保留了下来,但它的意义不在具体的作品的流传,而在于激励了后世纪音乐的繁荣。 (2)音乐现象:神话音乐、荷马史诗、古希腊戏剧。 2.简述古希腊时期对音乐社会功能的认识 古希腊理论家认为,“音乐可以三种方式对意志产生明显影响”:它能激励行动;它能强健体魄和心灵,犹如它破坏头脑的平衡,最后它可以中断政党的意志力量,令人无法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因此,不仅在年轻人和普通公众的教育科目中应该建立有规律,受监督的音乐教育,而且在平时的音乐演出中应倡导秩序、尊严、果敢和生机。音乐的目的绝不仅是娱乐,而是应象柏拉图所言的“和谐的教养,灵魂的完善和激情的中和”。 古希腊理论家比较强调音乐的理论价值取向,认为音乐直接影响人的品格。 随着音乐生活的繁荣发展,面对新情况,有人认为音乐应该推陈出新,不断向前进,而当时占主导思想的还是以柏拉图为代表的哲学家们的“心灵净化论”,认为音乐不能太音乐不能太复杂和追求创新,应简朴,才能起到净化心灵作用。可是,古希腊音乐观强调音乐的社会作用,对音乐的评价并非是纯粹审美体验,而是具有一定功利目的的。但是,他们认为音乐应该符合规则,提供均衡、庄重、简朴的音乐,这无疑给后世的西方音乐以重大影响。 3.简述格里高利圣咏的使用情况,基本特征。 答: 格里高利圣咏形成于8、9世纪,是以罗马教皇格里高利一世命名的,成为罗马天主教圣咏礼仪的同意规范和最高权威。 基本特征:①无伴奏的纯人声(男声)歌唱的单声部音乐形式。②以拉丁文为歌词。③即兴式无明显节拍特征。④建立在单纯的自然音阶基础上。⑤歌词主要来自圣经和诗篇。⑥旋律音调平缓,以级进和三度为主。⑦音域狭窄。 4.说说经文歌的特征及其产生的意义。 经文歌的产生可追溯到第斯康特的复调写作手法。在一定程度,经文歌的歌词特点也成了它最重要的特征,并预示着它的发展方向,13世纪最经典的经文歌为3个声部,起初上方声部附加的歌词还是拉丁语,与宗教有关。后来,上方声部歌词开始方言化,出现了法文经文歌(上方两

西方音乐史读书笔记

一、古希腊罗马时期 时间约为公元前3200年~公元400年。这部分的音乐资料只能从考古而来,从发掘出的绘画、雕塑及少量流传下来的诗歌文学与哲学著作可以进行了解,但几乎是不可能聆听与欣赏。有资料统计这一阶段残存下来的乐谱还不到10件,但是从残存下来的雕塑等诸多文化遗产可以看出曾经存在过的辉煌与成就,古希腊的大哲学家都曾对音乐进行过讨论与研究,这被后人视为西方音乐之源。 在公元前12世纪~前8世纪荷马时期的两部史诗反映了古希腊的音乐文化。史诗本身既是文学作品又是音乐作品,它由职业弹唱艺人“阿埃德”用一种叫基萨拉的乐器伴奏吟唱。 公元前776年,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始举行,在比赛时常伴有音乐,后来产生了音乐比赛。 公元前7世纪~前6世纪,斯巴达把音乐作为国事活动与教育的重要手段,使音乐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公元前146年后,古罗马征服希腊后,它的文化主要受益于希腊,同时又吸收了叙利亚、巴比伦、埃及等国的文明成果。 1.希腊音乐的主要特征?在古希腊音乐的发展过程中,有哪些重要的音乐现象出现?(1)主要特征:单声部旋律,朴素大方,并有简单的乐器伴奏;大部分都是即兴表演,且形成了音乐、舞蹈与诗歌的“三位一体”;重世俗与现实性,大部分作品直接反映了古希腊人丰富的社会生活与民族历史。尽管古希腊音乐篇章极少保留了下来,但它的意义不在具体的作品的流传,而在于激励了后世纪音乐的繁荣。 (2)音乐现象:神话音乐、荷马史诗、古希腊戏剧。 2.简述古希腊时期对音乐社会功能的认识 古希腊理论家认为,“音乐可以三种方式对意志产生明显影响”:它能激励行动;它能强健体魄和心灵,犹如它破坏头脑的平衡,最后它可以中断政党的意志力量,令人无法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因此,不仅在年轻人和普通公众的教育科目中应该建立有规律,受监督的音乐教育,而且在平时的音乐演出中应倡导秩序、尊严、果敢和生机。音乐的目的绝不仅是娱乐,而是应象柏拉图所言的“和谐的教养,灵魂的完善和激情的中和”。 古希腊理论家比较强调音乐的理论价值取向,认为音乐直接影响人的品格。 随着音乐生活的繁荣发展,面对新情况,有人认为音乐应该推陈出新,不断向前进,而当时占主导思想的还是以柏拉图为代表的哲学家们的“心灵净化论”,认为音乐不能太音乐不能太复杂和追求创新,应简朴,才能起到净化心灵作用。 可是,古希腊音乐观强调音乐的社会作用,对音乐的评价并非是纯粹审美体验,而是具有一定功利目的的。但是,他们认为音乐应该符合规则,提供均衡、庄重、简朴的音乐,这无疑给后世的西方音乐以重大影响。 二、中世纪时期 中世纪时期中世纪Medieval(476年至1450年左右) 从公元476年,Goth人入侵意大利,西罗马帝国灭亡,到文艺复兴间的长长一千年被称为中世纪.后来,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学者把这一时期称为歌特(Gothic)时期. 宗教音乐是这一时期的主体,并确定了根据八个调式系统对曲调进行的分类,及从纽姆谱(neumes)逐渐发展为精确的音高记谱法(Pitch notation). 另外,从原始的单音音乐过渡到复调音乐的尚松(chanson)大量出现,乐器的发明与制作的进展也是该时期的重要特征。 名词解释:复调 两个或几个旋律的同时结合。不同旋律的同时结合叫做对比复调,同一旋律隔开一定时间的先后模仿称为模仿复调。运用复调手法,可以丰富音乐形象,加强音乐发展的气势和声部的

师大读书笔记考核方式

师大读书笔记考核方式

陕西师范大学大学生必读书目成绩考核办法 一、总则 第一条为积极贯彻落实学校“2+2”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将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学科专业教育与教师教育、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有机结合,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培养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的、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富有创新精神的复合型人才,我校决定颁布《陕西师范大学大学生必读书目考核办法》(以下简称《办法》)。 第二条《办法》提供了143种学生应该阅读的经典名著目录,分为文学、哲学、历史学、艺术类和教师教育类五部分,其中文学部分38种,哲学部分34种,历史学部分31种,艺术类部分10种,教师教育类部分30种。 第三条我校本科生应在学好所修课程的同时,有选择地认真阅读《办法》所规定的书籍,努力提高科学文化素质,完善知识结构,提高能力和素质。 二、成绩考核 第四条学生必读书目成绩考核采用平时考查和毕业前考查两种方式,具体由本科生导师负责。平时考查由学生所在院(部)组织实施,一般应安排在每学期期末进行;毕业前考查由院(部)统一组织实施,一般安排在第八学期期中进行。同时,学校将组织校督导委员会和教学委员会于平时和毕业前进行随机考查。

第五条学生应在《办法》中认真选择所学专业以外的书籍进行阅读。每读完一种书,要认真撰写不少于5000字的读书笔记或小论文。 第六条学生在校期间必须至少从《办法》所规定的书籍中选读10种书籍,其中从文学、哲学、历史学和艺术类、教师教育类各部分中选读的书籍均不得少于2种。汉语言文学、历史学、音乐学和美术学专业的学生须在所学专业以外的书目中选读,完成读书任务,经考查合格,可取得2学分。 第七条学生每学期选读的书籍不得少于2本,其中一本为精读书目。学生在学期初应向本科生导师提交个人学期读书计划,并定期向本科生导师汇报读书进度。 第八条本科生导师应做好学生读书的指导工作,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的提出阅读建议,定期检查学生读书进展情况,督促学生按时完成读书计划,在学期末审阅学生读书笔记或小论文并组织学生开展一次读书讨论会。 第九条各院(部)应组织本科生导师做好学生阅读必读书目的年度考核工作。考核内容为学生撰写的读书笔记或小论文,考核成绩分为优秀、合格和不合格三等。 第十条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如果能读完20种《办法》所规定的书籍并通过有关学院指定教师的检查,学校发给“文化名著阅读证明书”;如果能读完50种《办法》所规定的书籍,参加文学院、

西方音乐史笔记

西方音乐史笔记 Document number:BGCG-0857-BTDO-0089-2022

第六章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文化时间:整个19世纪 时代概述 背景:十八世纪兴起的浪漫主义文学 1815年、 1830年、 1831年、 1848年、 1861年、 1871年、 主要音乐风格: 塑造与现实对立的想象中的形象 情感大于理智个性大于共性注重心理刻画和声色彩性大于功能性 内容重于形势创新体裁、发展手段、改变形势加强与姐妹艺术的联系 民族主义音乐迅速崛起 浪漫主义音乐的时期划分 早期:19世纪初~19世纪上半叶 中期:19世纪中~19世纪下半叶 晚期:19世纪末 浪漫主义音乐的主要分支:标题音乐、民族乐派 浪漫主义个时期的主要音乐家 早期:韦伯、舒伯特、门德尔松、舒曼、柏辽兹、肖邦 门德尔松:创办德国第一所音乐学院,确立用指挥棒指挥,发掘并指挥演出前辈的作品 舒曼:由钢琴演奏转向作曲与评论,创办的《新音乐杂志》起到了传播新思想,介绍新音乐,推荐新人,并对“庸夫俗子“音乐进行抨击的作用。

柏辽兹:标题音乐的代表人物,标题交响曲的创导人,配器史上的重要人物。 中期:李斯特、勃拉姆斯、柴可夫斯基、瓦格纳、瓦尔夫、布鲁克纳 李斯特:标题音乐的代表人物,交响诗的创导人,钢琴音乐的重要代表。勃拉姆斯:浪漫主义时期的古典主义者 柴可夫斯基:与强力集团相对,以借鉴西方作曲技术为主的俄罗斯世界主义作曲家 布鲁克纳:受瓦格纳影响,在交响曲创作领域具有重要影响 晚期:马勒、理查斯特劳斯 晚期浪漫派的主要风格:受瓦格纳影响,注重庞大的乐队标志和冗长的音乐篇幅,运用尖锐 德奥歌剧: 瓦格纳乐剧改革 法国歌剧: 大歌剧概念及代表作(3部) 抒情歌剧概念及代表作(1部) 十九世纪的法国抒情歌剧多取材于文学名着,它避免大歌剧的浮华和轻歌剧的肤浅,强调用朴实真挚的音乐语汇来表达感情。主要代表作有古诺所作的《浮士德》等。 轻歌剧概念及代表作(2部)

中西方音乐史考研复习笔记

第一部分古代史:第二部分近代史: 第三部分近现代史: 1 古希腊文明时期 1 巴洛克时期 20世纪音乐 2 中世纪时期 2古典主义时期 3 文艺复兴时期 3浪漫主义时期 第一部分西方音乐史古代史 第一章古希腊文明时期 (约公元前1200年–公元前400年) 一历史地位:(填空)西方文明的源头之一,西方艺术音乐精神的源头(音乐史) 二音乐文化 一、音乐容 1神话传说music=muse(谬斯) 2荷马史诗(1)《伊里亚特》描写特洛伊战争 (2)《奥德赛》思索人生 3 抒情诗(lyric),源于民歌,最早是歌唱,用里拉伴奏。 写抒情诗的诗人: (1)(最早的)特尔德 (2)擅长写战歌的:提尔泰俄斯 (3)擅长写爱情诗歌的:萨福(女) (4)擅长写合唱的:品达罗斯 (他被后人推崇为“崇高颂歌的典”) 4 古希腊戏剧–源于酒神祭祀 古希腊悲剧:(tragedy) (1)源于酒神节的祭祀 (2)由合唱、独唱、对话交替组合,造成音乐的戏剧性 (3)用乐器伴奏 (4)容大多是家族之间的复仇与惨杀 (5)在公元前5世纪发展到高峰 (6)古希腊三大悲剧作家①埃斯库罗斯(Aischulos) ②索福克勒斯(Sophocles) ③欧里庇德斯 (Euripides) 古希腊喜剧:古希腊喜剧作家阿里斯托芬 二、音乐特征 1 单音音乐形式 2 音乐与诗、舞相连,三位一体 3 声乐占主导地位

4 节奏第一,旋律第二 5 形成音乐理论体系(1)字母记谱法 (2)古希腊调式①多利亚调式 ②弗里几亚调式 ③利底亚调式 ④混合利底亚调式 6乐器(名解):(1)弹拨:①里拉(又叫里尔琴)(Lyre) 里拉琴与日神阿波罗崇拜有关 ②基萨拉(Kithara) (2)吹管:①阿夫洛斯管(Avlos) 阿夫洛斯管与酒神狄俄尼索斯崇拜有关 ②西林克斯(又叫神排箫)(Syrinx) 三、形成西方艺术音乐的精神要素 科学性超越性矛盾性(理性和感性“二元性”) 科学的创作基础超越的创作主题矛盾的创作特征 四、古罗马文明时期(约公元前800年-公元476年) 基督教的诞生(公元1世纪) 答题方法:乐器=时代+类型+特征+原文 例:阿夫洛斯管:古希腊吹管乐器, 与酒神狄俄尼索斯崇拜有关(Avlos)。 第二章中世纪时期 (约476-1300年) 一、历史地位:西方文明的开端(填空),出现第一批西方艺术音乐作品,音乐史上由单声向多声(复调) 音乐过渡时期。音乐分两类:(艺术音乐)、世俗(民间音乐) 二、音乐文化: 一、格雷高利圣咏(Gregorian chant) 1 形成经过:约公元6世纪末,罗马教皇格雷高利一世为了规各地区的音乐礼仪形式而编写的 歌曲集,约公元9世纪末,在查里曼大帝的力推广下,得到进一步修订和发展。 2 历史意义:(1)西方艺术音乐的第一批作品 (2)唯一的单音音乐形式 (3)西方近代音乐创作的基础 (4)随着圣咏的推广,形成了音乐教育和音乐理论的发展 3 基本特征:(1)单声部(2)无伴奏(3)无固定节奏(4)纯男声演唱 (5)容选自《圣经》(6)拉丁文歌词(7)9世纪后用纽姆谱和四线谱来记 (8)采用教会调式(9)风格冷静、超脱、肃穆 4 用途:(1)日课经文(office)或(Daily office) (2)弥撒仪式①特定弥撒(prape) ②常规弥撒Ⅰ慈悲经 (常规弥撒五部分)Ⅱ荣耀经

西方音乐史(考研资料)

湘南学院音乐系2007——2008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西方音乐史》复习提纲06音乐表演专用 一、中世纪时期的音乐(476——1460年) 1、格里歌利圣咏 格里歌利圣咏(Gregorian Chant)是天主教音乐,它是公元6世纪教皇格里哥利一世在位时统一编订的。格里歌利圣咏主要运用于日课(这是修道院僧人每天必做的“功课”)和弥撒(天主教、基督教为纪念耶稣受难而举行的仪式)之中。 格里歌利圣咏的基本功能是服从宗教礼拜活动。音乐肃穆、节制,最大限度地排除世俗的感性欲念。它是无伴奏的纯男歌唱的单声部音乐形式,以拉丁文为歌词,即兴式而无明显节拍特征,建立在单纯的自然音阶基础之上。其旋律音调平缓,以级进和三度进行为主,偶有四、五度跳进,整个音乐音域较窄。它的歌唱方式有四种:独唱、齐唱、交替歌唱、应答歌唱,各种歌唱方式根据礼拜进行的不同场合决定。到公元11世纪时,除了米兰和西班牙外,欧洲其他地区都接纳它为仪礼中的圣歌。 2、奥尔加农 奥尔加农(Organum)是9世纪至14世纪的复调音乐形式,根据其历史发展,可分为3种类型: a、平行奥尔加农(parallel organum)。它是在格里歌利圣咏的上方式下方附加一个平行声部,构成四度、五度、八度音程的平行进行。 b、稍加变化的平行奥尔加农。它的两个声部从同度开始,其中一声部上行进行,到两个声部构成四度时,再平行进行,最后两声部再回到同度。 c、华丽的奥尔加农(melismatic organum)。大约在12世纪,奥尔加农的上声部越来越表现出流动性和装饰性,形成花唱式的华丽奥尔加农,它没有明显的节拍特征,活跃、华丽的上声部与下方缓、静止的圣咏声部形成鲜明的对比。 3、中世纪的游吟诗人 游吟诗人(Troubadours)首先产生在11——13世纪十字军东征时期的法国南部的普罗旺斯(Provence),它是游吟诗人的发祥地。游吟诗人骑着马到处巡游,用奥克语(普罗旺斯方言)演唱坎佐(canzo)、清晨骊歌(alba)、西尔旺特(sirventes)、田园变歌(pastoarella)等体裁的歌曲,内容有爱情、时事、田园、讽刺等。这些歌曲大多采用通谱歌的形式。 12世纪中叶,游吟诗人的风气传到法国北部和德国,法国北部的游吟诗人乐为“特罗威尔”(Trouvere),他们用奥依语(法国中、北部方言)来演唱,体裁与南部大致相同。到13世纪多演唱叙事歌(ballade)、回旋歌(roudeau)和维勒莱(vierlai)体裁,所唱的诗歌不下于4000首。 4、中世纪宗教音乐与世俗音乐的区别 中世纪宗教音乐占有重要地位,但世俗音乐仍然不断发展。世俗音乐与宗教音乐相比,有以下区别: 1、就声乐而言,世俗歌曲是一种单音音乐,其歌曲的即兴成分很浓,常常有乐器伴奏;但宗教声乐作品,多声的复调音乐较为常见,但也有单音声乐。 2、世俗音乐的歌词采用押韵的诗,且多用地方语言;而宗教音乐的词则是散文式的,多采用拉丁文。 3、世俗音乐多采用分节歌或主副歌的形式;宗教音乐形式则多样一些。 4、世俗音乐在调式上多采用伊奥利亚和爱奥尼亚调式;而宗教音乐采用十二种教会调式。 5、世俗音乐的器乐已经产生,不仅用于声乐、舞蹈的伴奏,也用于演奏各种器乐曲;而宗教音乐主要声乐。13世纪以后,除了管风琴以外,一切乐器都被禁止使用。 第一页

考研西方音乐史复习要点资料(可编辑修改word版)

《西方音乐史》复习重点(共同课)《西方音乐史》考研复习重点(共同课)教材:《西方音乐通史》,于润洋主编第一编古代希腊和罗马音乐 第二编中世纪音乐 二、复调的兴起(9-13 世纪)

四,新艺术 第三编 一、从文艺复兴早期到若斯堪 1、迪费代表了15 世纪上半叶欧洲音乐的体裁与风格,并对15 世纪下半叶的音乐产生了重要影响。 2、他更重要的成就在弥撒曲方面,真正确立了定旋律弥撒曲的体裁风格,使其成为文艺复兴复调最重要的体裁之一。 3、他是第一个采用世俗旋律作为弥撒曲定旋律的作曲家。 4、他是在创作中采用四声部织体,把低声部固定在持续声部之下的第一位作曲家。 1、他是世纪之交的一代法-佛兰德作曲家的突出代表,也是文艺复兴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 2、他的弥撒曲创作有了更多的类型和手法;经文歌是他数量最多的体裁,最能代表其个性和创造性;尚松的声部增多,形式更自由。 3、模仿在他的复调写作中占有重要地位,作品常以赋格式的模仿(卡农)形成结构的基础。 4、受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他注意探索以音乐的手法对歌词进行形象的解释与象征。 三、宗教改革与反宗教改革的音乐 1、什么是宗教改革? 2、德国宗教改革在音乐上最重要的成果是什么? 3、众赞歌是怎样产生的? 4、众赞歌的发展经历了几种主要的风格?

5、什么是反宗教改革? 6、反宗教改革时期最重要的意大利作曲家是谁? 7、他的主要的历史贡献是什么? 8、什么是“帕莱斯特利那风格”? 四、威尼斯乐派 第四编巴罗克时期音乐 一、歌剧的诞生及其早期的发展 1、歌剧的定义 2、歌剧最直接的来源 3、第一部歌剧的产生:卡梅拉塔、《达夫尼》、《尤丽迪西》(词曲作者、时间、地点、场合、题材、音乐特点)4、蒙特威尔第的《奥菲欧》(剧情、音乐特点) 5、威尼斯歌剧的继续发展:卡瓦利、切斯蒂 6、那不勒斯:形成18世纪意大利歌剧的标准形式,斯卡拉蒂的贡献。 7、法国:吕利,英国:普塞尔,德国:凯泽 发展1, 二、器乐的 2,以键盘乐器为主的器乐曲 三、巴罗克晚期的两位大师 1,亨德尔 1、音乐风格基本上是意大利式的,但增加了法、英、德的因素。 2、作曲速度很快。 3、经常借用自己或他人的旧作。 4、具有驾驭庞大结构的气魄,线条简洁而宽放,主调风格为主,善于用很经济的手法创造宏伟的效果。 创作体裁:歌剧、清唱剧、器乐曲 重点在清唱剧,特征: 1、首创英语清唱剧。 2、把歌剧创作的经验用于清唱剧。

西方音乐史笔记整理资料.docx

第六章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文化时间:整个19 世纪 时代概述 背景:十八世纪兴起的浪漫主义文学 1815 年、1830 年、1831 年、 1848 年、1861 年、1871 年、 主要音乐风格: 塑造与现实对立的想象中的形象 情感大于理智个性大于共性注重心理刻画和声色彩性大于功能性 内容重于形势创新体裁、发展手段、改变形势加强与姐妹艺术的联系 民族主义音乐迅速崛起 浪漫主义音乐的时期划分 早期: 19 世纪初 ~19 世纪上半叶 中期: 19 世纪中 ~19 世纪下半叶 晚期: 19 世纪末 浪漫主义音乐的主要分支:标题音乐、民族乐派 浪漫主义个时期的主要音乐家 早期:韦伯、舒伯特、门德尔松、舒曼、柏辽兹、肖邦 门德尔松:创办德国第一所音乐学院,确立用指挥棒指挥,发掘并指挥演出前辈的作品 舒曼:由钢琴演奏转向作曲与评论,创办的《新音乐杂志》起到了传播新思想,介绍新音乐, 推荐新人,并对“庸夫俗子“音乐进行抨击的作用。 柏辽兹:标题音乐的代表人物,标题交响曲的创导人,配器史上的重要人物。 中期:李斯特、勃拉姆斯、柴可夫斯基、瓦格纳、瓦尔夫、布鲁克纳 李斯特:标题音乐的代表人物,交响诗的创导人,钢琴音乐的重要代表。 勃拉姆斯:浪漫主义时期的古典主义者 柴可夫斯基:与强力集团相对,以借鉴西方作曲技术为主的俄罗斯世界主义作曲家 布鲁克纳:受瓦格纳影响,在交响曲创作领域具有重要影响 晚期:马勒、理查斯特劳斯 晚期浪漫派的主要风格:受瓦格纳影响,注重庞大的乐队标志和冗长的音乐篇幅,运用尖锐 的不协和弦和半音和声。瓦格纳在论著《音乐与戏剧》中提出:戏剧是目的、音乐只是 手段(认为以往的歌剧已本墨倒之)。他强调未来艺术必须以浪漫主义歌剧的发展线索古希腊悲剧为榜样达到再次综合。运用场幕结构、无终旋律、 德奥歌剧:诵唱旋律、主导动机、半音和声、重浓的管弦乐等改革性手段,韦伯的歌剧《自由射手》并改称为“乐剧” ,以替代以“歌”为主的传统歌剧。半音和 瓦格纳乐剧改革声打开了通向调性瓦解的大门。代表作有《特里斯坦与伊索尔 德》、四部剧《尼伯龙根的指环》等。

西方音乐史中最重要的几个概念,最适合考研

我十年前考研时用的复习题,亲自整理的,要点突出,简洁易记。这几个概念不清楚,西音史就白学了。曾经推荐给好几个我的学生,反应很不错,用了都说好,贴上来,愿给考研的学子一点帮助,高级业余音乐爱好者也可以了解一下,进入更高层次,呵呵。 Gregory chant (Plainsong)(著名的“哥里高利圣咏”)——Chant指礼拜活动中唱颂经文。Gregory chant以著名教皇Gregory Ⅰ(590—604在位)命名,用于罗马教会礼拜仪式,因表情肃穆、风格朴素也被称作Plainsong,在西方音乐史上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西方教会音乐的历史几乎是围绕Gregory chant建立、修饰、扩展而展开的。Gregory chant形成约8、9世纪,以罗马教仪为基础,融合了高卢圣咏(Gallican)的因素,逐渐影响了西欧其它地区,成为罗马天主教圣咏的统一规范和最高权威。它的形成不完全是Gregory Ⅰ的贡献,它是罗马教会和世俗王权相互利用的结果,是政教联姻在音乐中的产物。 功能:服从宗教礼仪,排除世俗欲念。 特征:1、无伴奏的纯人声的单声部,2、拉丁文歌词(圣经与诗篇),3、即兴式无明显节拍特征,4、自然音阶,5、音调平缓,级进为主,音域狭窄。 演唱形式:独唱、齐唱、交替歌唱、应答歌唱。 风格:音节式(Syllabic style)一音对一音节;纽姆式(Neumatic style)二、五或更多音对一音节;花唱式(Melismatic style)花唱片段对一音节。 音乐形式: 诗篇歌曲(Psalm tone)最古老,固定的歌唱程式——短小旋律引入,主体在一个静止的吟颂音上(Reciting tone),过渡后接Antiphon。 交替圣歌(Antiphon)咏唱诗篇时前后加的叠句,交替歌唱。后独立,用于弥撒、日课。 应答圣歌(Responsory)独唱,唱诗班重复。用于精细修饰的升阶经、哈里路亚。 赞美诗(Hymn)从拜占庭引进,音节式格律诗体歌词。只用于日课。 Daily offices日课——是修道院规定僧人每日必做的“功课”,内容为祈祷、颂经、唱赞美诗。6世纪本笃(Benedictus,480-543)创立修道院,设立严格的日课制度。罗马天主教严格的日课有8次:晨祈(matins)2-3点;早祈(lauds)拂晓;早课(prime)6点;第三课(terce)9点;第六课(sext)中午;第九课(none)15点;晚课(vespers)日落时;晚祷(compline)就寝前。音乐主要有Psalm tone 、Antiphon、Hymn。 Sequence(继叙咏)——用于Mass礼拜中,紧接在Alleluia之后,开始是在Alleluia的花唱旋律上附加歌词,最后脱离出来,成为独立的形式。从手法上可被认为是Trope(附加段)的一种表现形式,因此也叫“Alleluia Trope”。 它产生于9世纪左右的圣加尔修道院,僧侣诺特克(Notker Balbulus,约840——912)受法国僧侣启发为帮助记忆花唱旋律而填上散文歌词, Sequence由此产生。

西方音乐史笔记

西方音乐史笔记 Final approval draft on November 22, 2020

第六章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文化时间:整个19世纪 时代概述 背景:十八世纪兴起的浪漫主义文学 1815年、 1830年、 1831年、 1848年、 1861年、 1871年、 主要音乐风格: 塑造与现实对立的想象中的形象 情感大于理智个性大于共性注重心理刻画和声色彩性大于功能性 内容重于形势创新体裁、发展手段、改变形势加强与姐妹艺术的联系 民族主义音乐迅速崛起 浪漫主义音乐的时期划分 早期:19世纪初~19世纪上半叶 中期:19世纪中~19世纪下半叶 晚期:19世纪末 浪漫主义音乐的主要分支:标题音乐、民族乐派 浪漫主义个时期的主要音乐家 早期:韦伯、舒伯特、门德尔松、舒曼、柏辽兹、肖邦 门德尔松:创办德国第一所音乐学院,确立用指挥棒指挥,发掘并指挥演出前辈的作品 舒曼:由钢琴演奏转向作曲与评论,创办的《新音乐杂志》起到了传播新思想,介绍新音乐,推荐新人,并对“庸夫俗子“音乐进行抨击的作用。 柏辽兹:标题音乐的代表人物,标题交响曲的创导人,配器史上的重要人物。 中期:李斯特、勃拉姆斯、柴可夫斯基、瓦格纳、瓦尔夫、布鲁克纳 李斯特:标题音乐的代表人物,交响诗的创导人,钢琴音乐的重要代表。 勃拉姆斯:浪漫主义时期的古典主义者 柴可夫斯基:与强力集团相对,以借鉴西方作曲技术为主的俄罗斯世界主义作曲家 布鲁克纳:受瓦格纳影响,在交响曲创作领域具有重要影响 晚期:马勒、理查斯特劳斯 晚期浪漫派的主要风格:受瓦格纳影响,注重庞大的乐队标志和冗长的音乐篇幅,运用尖锐

浪漫主义歌剧的发展线索 德奥歌剧: 韦伯的歌剧《自由射手》 瓦格纳乐剧改革 法国歌剧: 大歌剧概念及代表作(3部) 抒情歌剧概念及代表作(1部) 十九世纪的法国抒情歌剧多取材于文学名着,它避免大歌剧的浮华和轻歌剧的肤浅,强调用朴实真挚的音乐语汇来表达感情。主要代表作有古诺所作的《浮士德》等。 轻歌剧概念及代表作(2部) 喜歌剧《卡门》(熟悉剧情) 唐豪赛因放走了卡门而被禁闭卡门与同伙合谋以女色打通走私关卡 浪漫主义德奥艺术歌曲的发展线索 舒伯特:选词严格,尊重语言的重音和音调,词曲关系均衡,和声与钢琴伴奏被提高到与旋律和诗歌的同等地位,钢琴伴奏起到提示场景,传达诗意的作用。巧妙运用半音和声,大多用分节歌形势《美丽的磨坊姑娘》与《冬之旅》为自传性的声乐套曲(3代表作) 舒曼:重视发掘诗的意境,多为成套创作。以短呼吸的旋律居多,努力使音乐与诗歌、人声与钢琴的关系取得平衡,有时钢琴与人声形成二重唱,钢琴的前奏、间奏与尾奏常期重要作用。(2代表作) 勃拉姆斯:歌词不如舒曼讲究,内容大多为爱情、生活场景和自然风光,晚年偏爱写思索死亡的歌曲,词曲关系与形式结构接近舒伯特,优美的旋律常建立在3和旋及其周围的音少年宫,钢琴伴奏描绘性不强,但和声新颖,支体丰富,常用长琶音和切分节奏,有时钢琴与人声形成对位。(2代表作)《徒劳小夜曲》、《摇篮曲》 沃尔夫:有为特定诗人诗歌谱曲的习惯。受瓦格纳影响,重视诗的作用,揭示人的内心,自称“歌唱的诗”。偏爱写朗诵般的旋律,甚至不顾结构的均衡将声乐与钢琴融为一体,似乎是在钢琴伴奏上生成的诗歌吟唱。(1代表作) 马勒:把艺术歌曲组合成套,首先采用管弦乐队伴奏,人声与管弦乐构成细腻精湛的统一体(1代表作) 浪漫主义歌剧的发展线索 意大利歌剧: 罗西尼——浪漫主义时期意大利歌剧的古典主义者,遵循和运用美声唱法,促进了歌唱技术的发展,高潮处常用重唱作结束。代表作:喜歌剧《塞尔维亚理发师》

读书笔记范围

不在电脑前?没关系,QQ手机版让你随时随地接收消息!立刻安装刘峰2013/12/16 23:22:45 题名作者 1 诗经《诗经·国风》译注邓荃 2 楚辞楚辞集注朱熹 3 左传春秋左传集解左丘明 4 乐府诗选余冠英 5 史记司马迁 6 唐诗三百首蘅塘退士 7 宋词三百首马清福 8 古文观止吴楚材 9 中国十大古典喜剧集王季思 10 红楼梦曹雪芹 11 人间词话王国维 12 四书集注朱熹 13 鲁迅选集鲁迅 14 女神郭沫若 15 子夜茅盾 16 家巴金 17 骆驼祥子老舍 18 雷雨曹禹 19 徐志摩选集徐志摩 20 生死场箫红 21 沈从文小说选(一、二)沈从文 22 创业史柳青 23 平凡的世界路遥 24 光的赞歌韩作荣 25 荷马史诗奥德修纪:荷马史诗荷马 26 一千零一夜纳训译 27 莎土比亚戏剧集莎士比亚全集莎士比亚 28 欧也妮?葛朗台巴尔扎克 29 安娜?卡列妮娜托尔斯泰 30 老人与海海明威 31 外国现代派作品选(1-4卷)袁可嘉 32 尔雅尔雅译注胡奇光 33 普通语言学教程索绪尔 34 文艺心理学文艺心理学概论金开诚 35 美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美学研究室 36 白鹿原陈忠实 37 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叶圣陶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推荐大学生必读书目 文学(37种) 题名作者 1 诗经《诗经·国风》译注邓荃

2 楚辞楚辞集注朱熹 3 左传春秋左传集解左丘明 4 乐府诗选余冠英 5 史记司马迁 6 唐诗三百首蘅塘退士 7 宋词三百首马清福 8 古文观止吴楚材 9 中国十大古典喜剧集王季思 10 红楼梦曹雪芹 11 人间词话王国维 12 四书集注朱熹 13 鲁迅选集鲁迅 14 女神郭沫若 15 子夜茅盾 16 家巴金 17 骆驼祥子老舍 18 雷雨曹禹 19 徐志摩选集徐志摩 20 生死场箫红 21 沈从文小说选(一、二)沈从文 22 创业史柳青 23 平凡的世界路遥 24 光的赞歌韩作荣 25 荷马史诗奥德修纪:荷马史诗荷马 26 一千零一夜纳训译 27 莎土比亚戏剧集莎士比亚全集莎士比亚 28 欧也妮?葛朗台巴尔扎克 29 安娜?卡列妮娜托尔斯泰 30 老人与海海明威 31 外国现代派作品选(1-4卷)袁可嘉 32 尔雅尔雅译注胡奇光 33 普通语言学教程索绪尔 34 文艺心理学文艺心理学概论金开诚 35 美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美学研究室 36 白鹿原陈忠实 37 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叶圣陶 哲学(34种) 历史学(31种) 题名作者 1 十三经概论蒋伯潜 2 史记司马迁 3 中国史纲要翦伯赞 4 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史傅筑夫 5 中国科学技术史稿杜石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