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任务分配综述

无人机任务分配综述
无人机任务分配综述

无人机任务分配综述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自动化学院,沈阳110136)本文摘自《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学报》摘要:任务分配是无人机完成军事任务的重要保证,是任务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是无人机作战系统的重要研究课题。首先介绍了无人机任务分配的基本概念,然后分别从集中式分配、分布式分配和分层次分布式分配等研究方法对无人机任务分配进行了综述,最后分析了无人机任务分配的关键技术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分别从异构多类型无人机的协同任务分配、不确定条件下的任务分配、静态博弈、动态博弈、动态实时任务分配、多要素综合任务分配等方面说明了还需要进一步研究与解决的

关键问题。关键词:任务分配;集中式;分布式;分层次分布式无人机即由自己控制或者地面操作人员操控的无人驾

驶飞机[1-2]。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战场形势的日趋严峻,无人机在现代战争中的作战优势越发明显,所以得到越来越多国家军事高层的青睐。任务分配是根据既定的目标把需要完成的任务合理地分派给系统中的组员,达到高效率执行任务、优化无人机系统的目的[3]。目前,学者们的研究重点是多架同构、异构无人机组成的无人机编队协同执行任务[4-12]。在编队中,每架无人机的性质、作用、有效载荷、作战能力等各方面都有差异,满足各种约束的条件下,最大

效率地将全部作战任务合理分配给无人机编队,使系统的各种性能指标尽可能达到极值,发挥无人机编队协同工作效能,这是无人机编队作战系统的重要研究课题。文献[5]探索了对不同种类的目标进行侦察、打击和评估任务时异构无人机的协同任务分配问题。对于侦察与评估任务中所得到的信息量,运用信息论中熵的变化量对其进行度量,把无人机对不同类型目标的打击能力简化为对目标的毁伤概率,同时把每个任务之间的关联性考虑在内,建立了异构多无人机协同任务分配模型。文献[6]归纳和总结了多无人机协同任务规划的国内外研究现状,重点总结了任务分配方法的常见模型和算法,对各种算法的优缺点进行了讨论,得出多智能体的市场机制类算法在空战中将有广泛的应用价值。文献[7]建立了以合同网协议和多智能体系统理论为基础的有人机/无人机编队

MAS(Multi-agent System,MAS)结构和基于投标过程的无人机任务分配模型。文献[8]在无人机协同多任务分配的研究中,运用了基于分工机制的蚁群算法进行求解,并给出了基于作战任务能力评估的问题解构造策略和基于作战任务代价的

状态转移规则,大幅度提升了算法的性能。文献[9]以异构类型多目标多无人机任务分配问题为原型,设计了一种基于时间窗的多无人机联盟组任务分配方法,此算法使用冲突消解机制来防止无人机实时任务分配过程中出现多机资源死锁,其次通过无人机两阶段任务联盟构成算法,组成了任务联盟,

使无人机任务分配的有效性和实时性有了很大的提高。文献[10]在基于任务依赖关系和ISO-DATA(Iterative

Self-organizing Data Analysis Technique)算法相结合的基础上设计了新的任务分组方法,在保持无人机负载均衡的基础上,给出了基于资源福利的任务组级组粗粒度的无人机任务分配方法,在任务组内提出了结合粒子群算法的细粒度任务分配算法。文献[11]设计出一种多无人机任务分配与航迹规划相结合的整体控制架构,假设威胁和障碍区域为合理的多边形模型,使用改进的算法求出两个航迹点之间的最短路径,将此路径当成任务分配过程全局目标函数的输入,然后用粒子群优化任务分配迭代寻优。文献[12]详细分析了实际战场上信息的不确定性,同时指出了在此条件下多无人机面临的任务分配问题。将收益毁伤代价指标、目标价值及航程代价指标的不确定信息作为参考依据,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基于区间信息环境下多无人机的任务分配模型,采用随机概率的多属性方案排序(Stochastic Multi-criteria Acceptability Analysis,SMAA)方法,得出不确定环境下多无人机动态任务分配求解方法。无人机任务分配有多种分类方式,按照无人机作战任务之间的相关联性,可归类为协同任务分配和独立任务分配[13];按照无人机作战任务所处的环境,又可归类为静态任务分配和动态任务分配[14]。本文分别从集中式任务分配、分布式任务分配和分层次分布式任务分配三种分

类方式论述无人机任务分配问题的研究现状。1 集中式任务分配方法集中式控制系统就是编队中的无人机之间的通信、信号的传输和控制均由唯一的一个控制中心来进行。以集中式控制系统为基础进行任务分配最常用的模型有多旅行商

问题(Multiple Traveling Salesman Problem,MTSP)模型

[15]、车辆路径问题(Vehicle Routing Problem,VRP)模型

[16]、混合整数线性规划问题(Mixed-Integer Linear Programming,MILP)模型[17]、动态网络流优化(Dynamic Network Flow Optimization,DNFO)模型[18]、多处理器资源分配问题(Multiple Processors Resource Allocation,CMTAP)模型[19]等。集中式求解方法还能够进一步分为最优化方法和启发式方法[20],其中最优化方法包括穷举法(宽度优先或深度优先)、整数规划、约束规划、图论方法等。如果问题有解,基于某些假设的基础上,最优化方法可以确保给出问题的最优解。但是,因为任务分配及协同规划问题的NP特性,问题规模越大,最优化方法的求解难度越大,时间耗费也越长。不同的是,启发式方法的目的是在可接受的时间范围之内计算出问题的满意解,它在计算时间和解质量之间进行折中,而不强求问题的最优解。启发式方法又能够进一步分为传统启发式算法和智能优化算法。1.1 最优化方法(1)穷举法指的是为了求得问题的最优解,而列举出可行解域内的全部可行解。这种方法适用于离散且问题规模较小的

情况,问题规模变大且解的领域随之变大的情况下,使用该方法问题将会长时间得不到解决。文献[21]中的满意决策(Satisficing Decision,SD)方法可用于问题规模不大的情况,它在穷举法的基础上,将不可行或效率低的解去除掉,一定程度上缩减了解的搜索空间。(2)整数规划方法(Mixed Integer Linear Programming,MIP)是根据既定的目的和目标,通过建立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的方法对规模较小的任务分配问题进行解决的一种最优化方法。矩阵作业法、单纯型法、匈牙利法、分支定界法等是比较常用的整数规划方法。文献[22]应用分支定界法解决多处理机的分配调度问题,这种方法适用于约束条件和变量数目较少的问题的求解,由于满足不了实时性要求而不适于解决规模较大的问题。(3)约束规划(Constraint Programming,CP)方法由变量集和约束集两者组成[23],变量集内的所有变量都有自己对应的值域,且变量的取值也只能从其值域中选取,它是求解组合优化问题的一种通用方法。文献[24]在卫星空间资源的管理与调度中运用了约束规划方法与禁忌搜索算法相结合的方法,同时文献[25]还研究出了数个支持约束规划方法运行的工具包。

(4)图论方法是通过图示的方法把任务和接受任务的成员特

征表述出来,同时在任务和系统成员之间用图论方法建立匹配,以此设计出合理可行的任务分配方案[3]。网络流模型和偶图匹配模型是两种经典的图论任务分配模型。文献[26]在

两个处理器的任务分配问题中应用了网络流模型,文献[27]

在任务网络和组织成员(agent)间的映射中应用了偶图匹配

模型,同时表明该映射的优势是使得执行任务时消耗时间最少。图论方法可以比较清晰地表现出任务和系统成员的结构,但对于任务的数量和系统成员的数量比较多的情况不能得

到有效的求解,有很大的局限性。1.2 启发式方法启发式方法(heuristic methods)与最优化方法不同,它的基本思想是

在算法时间和求解结果两者之间进行调节,在能够接受的时间范围内求得局部最优解或满意解。列表规划(List Scheduling,LS)方法、聚类方法和负载均衡(Load Balancing,LB)方法是三种常见的启发式方法。(1)列表规划(List Scheduling,LS)方法的步骤是首先建立任务的优先权函数,求得任务的处理次序,然后按照求得的任务处理次序将任务分派给系统成员。最常见的列表规划方法有动态列表规划(Dynamic List Scheduling,DLS)法、多维动态列表规划(Multi-Dimensional Dynamic List Scheduling,MDLS)方法、多优先级动态列表规划(Multi-Priority List Dynamic Scheduling,MPLDS)等。文献[28]在作战任务的平台资源分配中运用了MDLS方法,文献[29]利用DSL方法解决了异构网络系统中的计算资源分配问题,文献[30]运用MPLDS方

法实现了作战任务的平台资源分配。(2)聚类方法是通过将每个任务作为一个簇进行聚类,直到任务簇与系统成员数目达

到一致时停止聚类的一种启发式方法。将关键路径上的任务进行聚类,然后从任务图中将这些已聚类任务节点[31]移除是一个比较常用的聚类方法。文献[32]证明了聚类方法在解决多处理机资源调度的问题上有很好的应用前景。(3)智能优化算法是20世纪70年代末被提出来的,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它是利用现代智能优化算法对任务分配问题进行优化求解的一种优化方法。这种方法与精确方法的全局搜索不同的是,它的目的是在能够接受的时间范围内求得自己满意的解,在求解的时间和解质量之间进行调节。它的优点是比较容易实现,同时计算不是很复杂,解的质量也比较高等。

①进化算法。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不断出现各种进化算法(Evolutionary Algorithm,EA),主要有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GA)、遗传规划(Genetic Programming,GP)、进化策略(Evolution Strategy,ES)、进化规划(Evolutionary Programming,GP)等。EA是一种具有智能性和并行性等特点的全局优化算法,求解大规模问题时非常适合应用。文献[33]用遗传算法解决面向作战任务的平台资源分配,文献[34]用遗传算法解决异构计算系统的多处理机调度。许多学者针对遗传算法容易不收敛或局部收敛的不足进行了改进,可以有效应用到不同背景问题中,文献[35-36]

应用了改进的遗传算法解决多目标优化问题。②群智能算法(Swarm Intelligence Algorithm,SIA)模拟的是各种群体动物

的自组织行为,基于此,学者们发明了许多包含新功能的且具有实用价值的工具。其中最著名的群智能优化算法是粒子群算法(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PSO)和蚁群算法(Ant Colony Optimization,ACO)。蚁群算法模拟的是蚂蚁族群捕

获食物的过程,是20世纪90年代初由意大利学者首度提出来的,在许多离散优化问题中得到成功应用。粒子群算法是20世纪90年代末提出的,文献[37]详细介绍了粒子群算法,刚开始仅仅是解决连续的优化问题,现在已越来越多的组合优化问题也开始应用[38]。群智能算法的不足之处是非常容

易陷入局部收敛。文献[39]在工程项目的资源分配问题中应

用了ACO算法,文献[40-44]分别对单目标和多目标任务分配问题进行了优化,在多处理器任务分配和武器分配中应用了PSO算法。③其他智能优化方法还包括人工免疫(Artificial Immune,AI)算法、禁忌搜索(Tabu Search,TS)算法、模

拟退火(Simulated Annealing Algorithm,SA)算法等,在任

务分配中也将有较广泛的应用空间。启发式方法的优点是计算效率高,同时求得的解的质量也较高,可是基于不同的假设和约束条件需要设计新的启发式规则,即灵活性和可拓展性比较差。上述的两种启发式算法虽然可以在比较短的时间内求得问题的可行解,但却不能保证可以求得问题的最优解,存在一定的局限性。2 分布式任务分配方法分布式控制系统与集中式控制系统不同的是实现信号传输的方式,前者无人

机还可以在编队内进行通信,具有更好的灵活性。分布式控制系统结构相比集中式控制系统结构来说对无人机的要求

更高,需要无人机具备独立计算、分析与决策等能力。基于分布式控制系统结构的任务分配方法主要有基于合同网市

场竞拍机制的方法、分布式模型预测控制方法、基于蚁群算法的多无人机任务分配方法、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的多无人机任务分配方法等。2.1 合同网方法目前,合同网(ContractNet)是应用范围最广的一种分布式任务分配方法,它的核心是为防止产生冲突,对每个问题的求解用通信的方式协商处理。文献[45]介绍了合同网方法的提出及发展。合同网方法有发布者和竞标者两个角色,由“招标-投标-中标-确认”4个交互阶段组成。在合同网协作方法中,系统成员的角色不用提前规定,任何系统成员可以是管理者,也可以是工作者,区别只在于成员是发布任务通知还是应答任务通知,于是任务能够被层次地分解分派。这种方法的缺点是通信量大、作为发布者的系统成员工作强度大且任务分解分配没有有效融合等,针对这些问题,研究人员进行了改进和延伸,文献[46-47]表明合同网方法可以成功地解决卫星资源和作

战目标等任务分配问题。2.2 拍卖方法拍卖方法是实现资源配置的一种市场机制,指的是买方在清楚了解拍卖规则的前提下,采用竞价的方式决定特定物品的价格,也就是将要拍卖的物品用公开竞价的方式转卖给应价最高(最低)者的一种

交易方式。一个拍卖主要由参与方、拍卖品、收益函数和应价策略4个要素组成,在无人机任务分配问题中,无人机需要执行的任务可视为拍卖品,无人机的任务分配方和任务接受方共同组成参与者,且双方都有各自对应的收益函数和出价策略。拍卖方法是一种协商协议,因其规则明确且便于操作,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学者们的关注。拍卖方法用明确的规则引导买卖双方进行交互,可操作性非常强,能在较短时间内将资源合理分配,得到问题的最优解或较优解。该方法现已广泛运用在无人机作战和传感器等资源分配问题中[48-50]。3 分层次分布式任务分配方法分层次分布式控制系统(见图1)同时具有集中式和分布式控制系统结构双方的优点,是一种混合的控制系统结构。将所有的无人机根据一定的规则进行分层和归类,先根据类别分组,同一层次的无人机类和同一组内的无人机选择集中式控制系统结构,不同的组和控制中心则选择分布式控制系统结构。这种控制系统结构在无人机执行作战任务时,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可以自主根据真实状况调节与控制中心之间信息的交流量,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计算时间,同时还可以根据实际战场情况适时地调整任务分配策略,更加满足实际战场的要求。图1 分层次分布式控制系统结构4 关键技术及未来发展趋势4.1 不确定条件下的任务分配如今的任务分配方法一般都偏重于解决确定条件下的分配问题,而在现实中,因为任务环境的部分

可观性,还有传感器和情报信息的误差,未知的对抗、规划时所依赖的环境信息等是不确定的。另外,任务分配实施的结果也可能存在误差,这会对任务的成败形成不可逆的影响。所以,在任务分配过程中尽可能对以上不确定性因素加以考虑,其中对信息的不确定性可以运用概率统计等方法进行处理。4.2 异构多类型无人机的协同任务分配目前,多无人机协同任务分配主要是研究同类型多无人机的分配问题,即仅需要考虑多无人机对同一作战目标的不同任务之间的时序

要求。但是实战中,无人机任务规划系统必须具有协同规划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多个飞行平台在时域、空域和频域具有一致性,满足无人机协同任务的作战要求。异构无人机系统非常复杂,在满足各方面因素和约束的条件下,如何制定合理有效的作战机制、体系满足实际战场的需求;如何在某一类型的异构无人机数量短缺的情况下,选择其他合适的无人机互相配合去更加有效地完成任务;异构无人机所携带的作战使命、传感器、作战半径、战术使命、作战意图等都不一样,为了得到精准的需求信息,如何对异构多类型无人机载传感器采集的信息进行有效快速的融合;为了实现各种性能指标的最优化,如何将不同种类的任务分配给适合的异构无人机;为满足战场的实际需求,指挥控制中心应该如何派遣数量恰当的异构无人机等都是将来研究多无人机协

同任务分配问题必须深入考虑的方向。4.3 动态实时任务分

配在无人机执行任务的过程中,当既定目标和外部环境发生改变时,保证任务的成功率非常重要,所以进行实时任务规划具有实际的研究意义。实时任务规划不仅需要克服信息的动态性和不确定性所带来的影响,而且还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及计算资源的条件下给出合理有效的规划结果,使得该问题具有非常高的复杂性和求解难度。在实时的动态任务规划中,需要综合考虑真实模型、简化模型、局部最优以及全局最优等各个方面,如何求解出合理、有效的最优解或满意解,还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与探索。4.4 静态博弈作战环境越来越繁杂,出现各种各样的无人机作战方式,而多机协同作战能够实现同时攻击多个敌方目标,具有较高的杀伤概率,因而将成为将来空中作战的主流方向。然而,多无人机在执行任务中,不仅需要考虑己方的方案策略,同时也要考虑敌方的方案策略,能否成功完成任务的关键问题之一是如何在双方预选的策略集中,选择双方合理的决策策略,使得无人机之间能够相互协调完成复杂任务,这将是无人机领域研究的重要问题。传统的无人机协同作战是仅考虑己方的最优决策问题,而博弈论是考虑双方的最优决策策略问题。博弈的三要素包含局中人集、局中人的策略集、局中人的支付函数。目前有关博弈策略的研究有完全信息静态博弈和不完全信息

静态博弈,如何在全面考虑众多约束条件情况下建立模型并且求得纳什均衡解,还需要进行深入研究与探索。4.5 动态

博弈无人机编队空战是多阶段动态博弈的过程。包含零和博弈和非零和博弈:零和博弈是指博弈双方的支付值的和为零,即我方的收益等于敌方的支出;非零和博弈是指参与者双方的支付值的和不为零,即我方的收益值不等于敌方的支付值。多无人机空战动态博弈通常包含六个要素:1)博弈的参与者,博弈的参与者为我方无人机和敌方空战战斗机;2)无人机空战动态博弈的策略,是指敌我双方无人机有先后顺序选择自己的行动策略;3)策略组合,在动态博弈中,每个参与者行动时都会在自己的行动集中选择一个行动,一个阶段选出一个行动,这些行动构成一个行动组合,而每个参与者行动时选出一个行动组合称为策略组合;4)信息,包含为完美信息博弈和不完美信息博弈;5)博弈的支付,是指博弈双方根据自己的所选策略得到的收益值;6)博弈的均衡,博弈的均衡是指所有参与者的最优策略的组合。动态博弈的求解存在很大的难度,随着双方博弈次数增加,双方的策略组合将呈指数增长,如何求解各个阶段动态博弈的纳什均衡,还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与探索。4.6 多要素综合任务分配武器装备的不断发展和作战样式的不断转变,使得无人机的任务类型日趋复杂化,随着传感器的使用、电子干扰等众多因素相互融合,任务规划问题从之前单一型规划问题转换为考虑多个因素

的综合型问题。而各要素间相对独立的同时还相互影响,使得规划问题的建模与求解比较困难。如何研究有效的多要素

综合任务规划方法,保持每个要素求解过程相对独立的同时,用比较高的效率规划出合理、一致的任务计划使得整体的任务效能达到最优,还需要进行深入研究与探索。5 结束语随着无人机任务规划技术的发展,不断出现任务分配的新理论、新方法,无人机任务规划技术越来越成熟,研究的对象越来越复杂,研究的内容越来越深化,研究的范围也越来越扩大,与实际应用联系越来越紧密。研究无人机任务规划技术对提高多无人机的作战效能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参考文献(References):[1]何凡,吴文海,曲建岭.美国海军无人

机系统的发展现状、趋势及关键技术[J].飞机设计,2007,27(1):62-65.[2]李春锦,文泾.无人机系统的运行管理[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11.[3]马巧云.基于多Agent系

统的动态任务分配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6.[4]李炜,张伟.基于粒子群算法的多无人机任务分配方法[J].控制与决策,2010,25(9):1359-1364.[5]邸斌,周锐,丁全心.多无人机分

布式协同异构任务分配[J].控制与决

策,2013,28(2):274-278.[6]朱毅,张涛,程农,等.多UAV协同

任务规划研究[J].系统仿真学报,2009(20):194-199.[7]刘跃峰,张安.有人机/无人机编队协同任务分配方法[J].系统工程与

电子技术,2010,32(3):584-588.[8]苏菲,陈岩,沈林成.基于蚁

群算法的无人机协同多任务分配[J].航空学

报,2008(29):184-191.[9]林林,孙其博,王尚广,等.基于时间窗

的多无人机联盟任务分配方法研究[J].电子与信息学

报,2013,35(8):1983-1988.[10]谭何顺,曹雷,彭辉,等.一种多无人机层次化任务分配方法[J].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15(1):18-24.[11]孙小雷,齐乃明,董程,等.无人机任务分配与航迹规划协同控制方法[J].火力与指挥控

制,2015,37(12):2772-2776.[12]陈侠,唐婷.不确定环境下多无人机动态任务分配方法.火力与指挥控制

[J].2013,38(1):45-49.[13]KAUSHIK R.Task allocation and scheduling of concurrent applications to multiprocessor systems[C].Electrical Engineering and Computer Sciences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Berkeley,2007.[14]BUI H,HAN X,M ANDAL S,et al.Optimization-based decision support algorithms for a team-in-loop planning

exper iment[C]∥Proceedings of the 2009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ystem s,M an,and Cybernetics,San Antonic,TX,USA,2009:4684-4689.[15]SECREST B

R.Traveling salesman problem for surveillance mission using particel swarm optimization[D].Wright-Patterson AFB:Air Force Institute of

Technology,2003.[16]O′ROURKE K P,BAILEY T G,HILL R,et al.Dynamic routing of unmanned aerial vehicles using reactive tabusearch[J].Military Operations Research

Journal,2001(6):5-30.[17]ALIGHANBARI

M.Taskassignment algorithms for teams of UAVs in dynamic environments[D].Cambridge: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2004.[18]NYGARD K

E,CHANDLER P R,PACHTER M.Dynamic network flow optimization modles for air vehicle

resourceallocation[C]//Proceedingsofthe 2001 American Control Conference,2001,3:1853-1858.[19]ALVARO E G.Stability Analysis of Network-based Cooperative Resource Allocation Strategies[D].Columbus:Ohio State University,2003.[20]RASMUSSEN S,CHANDLER

P,MITCHELL J W,et al.Optimalvs.Heuristic assignment of cooperative autonomous unmanned air

vehicles,AIAA-2003-5586[R].Reston:AIAA,2003.[21]叶媛媛,闵春平,沈林成,等.基于满意决策的多UAV协同目标分配方法[J].2005,27(4):116-120.[22]FUJITA S,M ASUKAWA M,TAGASHIRA S.A Fast Branch-and-bound schemewith an improved lower bound for solving the multiprocessor scheduling pro blem [C]∥In Proc.of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arallel and Distributed

Systems(ICPADS),2002:611-616.[23]常朝稳,李黎.基于约束规划的旅游多车辆行程路线研究[J].计算机应

用,2006,26(12):202-204.[24]陈英武,方炎申,李菊芳,等.卫星任务调度问题的约束规划模型[J].国防科技大学学

报,2006,28(5):126-132.[25]EKELIN C,JONSSON

J.Solving embedded system scheduling problems using constraint programming [J].In IEEE Real-Time Systems Symposium,O

rlando,Florisa,USA,Nov,2000(8):26-30.[26]STONE

H.Multiprocessor scheduling with the aid of network flow A lgorithms[J].IEEE Transactions on Software Engineering,1977,SE-3(1):85-93.[27]LEVCHUK G

M,LEVCHUK Y N,PATTIPATI K R,et al.Mapping flows onto networks to optimize organizational processes

[C]//Proceedings of the 7-th Command&Control Research& Technology Symposium,2002,M

onterey,CA,2002.[28]LEVCHUK,G M,LEVCHUK Y N,LUO J,et al.Normative design of organizations-part I:mission planning [J].IEEE Transactions on Systems,M an,and Cybernetics,2002,32(3):346-359.[29]SIH G,LEE E.A Compile-time scheduling heuristic for interconnection constrained heterogeneous processor architectures [J].IEEE Transactions on Parallel and Distributed Systems,1993,4(2):175-187.[30]阳东升,张维明,刘忠,等.战

役任务计划的数学描述与求解算法研究[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6,6(1):26-34.[31]KIM S J,BROWNE J C.A general approach to mapping of parallel computation upon

mult iprocessor architectures [C]∥In Procee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arallel

Processing,1988.[32]HOANG P D,RABAEY J

M.Scheduling of DSP programs onto multiprocessors for maximum throughput [J].IEEE Transactions on Signal Processing,1993,41(6):2225-2235.[33]张杰勇,姚佩阳,周翔翔等.基于DLS和GA的作战任务-平台资源匹配方法[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12,34(5):947-954.[34]张聪,马义忠.异构计算系统中基于遗传算法的任务分配与调度[J].微电子学与计算机器,2004,21(6):74-79.[35]王瑞琪,张承慧,李珂.基于改进混沌优化的多目标遗传算法[J].控制与决

策,2001,26(9):1391-1397.[36]李玥,孙建国.基于遗传算法的航空发动机多目标优化PID控制[J].航空动力学

报,2008,23(1):174-178.[37]J.KENNEDY,R.EBERHART,Pa rticle sw arm optimization[C].Proc.IEEE Int.Conf.on Neural Networks,Perth,Australia,1995:1942-1948.[38]余廷芳,彭青华.遗传粒子群混合算法在电厂机组负荷组合优化中的应用[J].电气自动化设备,2010,30(10):22-26.[39]李志洁,刘向东,段晓东.改进粒子群算法在网络资源分配中的优化[J].计

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09,15(12):2375-2382.[40]叶文,朱爱红,欧阳中辉,范洪达.基于混合离散粒子群算法的多无人作战飞机协同目标分配[J].兵工学报,2010,31(3):331-336.[41]施展,陈庆伟.基于改进的多目标量子行为粒子群优化算法的多无人机协同任务分配[J].南京理工大学学

报,2012,36(6):945-951.[42]蒋建春,汪同庆,曾素华.求解异构并行系统任务分配的混合离散粒子群算法[J].控制与决

策,2011,26(9):1315-1320.[43]张新贵,武小悦.基于自适应粒子群算法的航天测控系统任务可靠性分配[J].航空动力学报,2012,27(9):2147-2154.[44]霍霄华,陈岩,朱华勇,等.多UCAV协同控制中的任务分配模型及算法[J].国防科技大学学报,2006,28(3):83-88.[45]SM ITH R G.The Contractnet Protocol:High-Level Communication and Control in a Distributed roblem Solver [J].IEEE Transaction on Computers,1980,C-29(12):1104-1113.[46]高黎,沙基昌.基于合同网的分布式卫星系统任务优化分配研究[J].宇航学报,2009,30(2):815-820.[47]陈华东,王航宇,王树宗,等.基于合同机制的协同作战分布式目标分配研究[J].系统仿真学报,2009,21(16):5116-5119.[48]PALMER

D,KIRSCHENBAUM M,ZAJAC K,et al.Decentralized cooperative auction for multiple agent task allocation using synchronized random number cenerators[C]∥Proceedings

of the 2003 IEEE /RSJ Intl Conference on Intelligent Robots and System https://www.360docs.net/doc/ec12976365.html,sVegas,Nevada:IEEE

Press,2003:1963-1968.[49]WOOSUN A,PARK

C,PATTIPATI K,et al.HMM and auction-based formulations of ISR coordination mechanism s for the expeditionary strike group missions[C]∥Proceedings of the 14th International Command and Control Research and Technology Symposium,W ashington,D.C.,June 2009.[50]翁楚良,陆鑫达.一种基于双向拍卖机制的计算网格资源分配方法[J].计算机学报,2006,29(6):1004-1009.(责任编辑:陈素清英文审校:齐义文)CHEN Xia,QIAO Yan-zhi(College of Automation,Shenyang Aerospace University,Shenyang 110136,China)Abstract:As part of mission planning,task allocation is an important guarantee for the unmanned aerial vehicle(UAV)to accomplish military tasks and has been an active research topic in UAV combat

systems.First,the basic concept of UAV task allocation was introduced.Then,the task allocation of UAV was summarized from centralized,distributed and hierarchical distributed allocations.Finally,the key technologies and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 of UAV task allocation were analyzed.Suggestion on the future study was put forward

浅谈无人机的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

浅谈无人机的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摘要】随着世界科技的进步,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人工智能、云计算已经得以实现,智能化、信息化和自动化的时代已经到来,无人飞机就是新科技下的产儿。无人机能有效的利用人工智能、自动驾驶和信号处理等高精尖核心技术,由于其体积小、航程远及无人驾驶等优势,现在广泛应用到军事领域,用于侦查、干扰,战场目标摧毁等,效果极佳,受到各国军事管理部门的重视。本文就无人机发展的现状及其未来可能出现的发展趋势进行研究,尝试解开无人机的面纱,让更多的人了解无人机。 【关键词】无人机;发展现状;发展趋势;军事领域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对未知领域的探索也拉开帷幕,面对着高风险、高强度的任务,人们开始利用无人机替代有人飞机来执行,这也是大势所趋,形势所迫。无人飞机其实就是一种由无线电遥控控制的设备,有的是利用预编程序操控,又被人称为遥控驾驶航空器。目前在军事领域发展较为迅速,在一些科技发达的国家已经得到广泛应用。本文对无人机的研究主要是以军用无人机为标本,因为它代表着最先进的无人机发展技术。 1、军用无人机的发展现状分析 对于无人飞机的研究和使用,最早出现在美国,1909年世界上第一架无人机在美国试飞,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接下来的几年里,英德两国也开始研究无人飞机,并且在1917年先后在此技术研究上取得成功。在无人机问世以来,军事领域显得兴趣盎然,现在对无人机的研究也多数是出于军事使用的目的。在20世纪60年代,无人机已经开始应用到军事领域,在美越战争中,美国就使用了这种无人机来进行军事侦察、空中打击和目标摧毁。但是,最经典的无人机作战运用,属于以色列人。在第四次中东战争中,以色列使用BQM-74C无人机,成功地摧毁了埃及沿运河部署的地空导弹基地。在以色列入侵黎巴嫩时,利用猛犬无人机摧毁了黎巴嫩一些重要的导弹基地。美国在出兵阿富汗和袭击恐怖组织的时候也大量使用了无人飞机,并且在使用中也收到了一定的效果。在20世纪末,很多的国家已经研制出新时代的军用无人机,并且纷纷应用到军事领域,用于战场情报侦察、低空侦察和掩护、战场天气预报、战况评估、电子干扰和对抗、目标定位摧毁等,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军事战争和军事调动的原始形式。 2、军用无人机的类型研究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军用无人机的发展日趋成熟,它与有人机相比具有相当大的优势,比如,相对于有人机来说,无人机的操作简单,材料花费较小,关键是可以无飞行员亲自操作,伤亡率低;无人机顾名思义隐蔽性较好,不易暴漏,获取情报的真实度较高,生命力极强;另外,就是无人机的跑距离较短,易于起飞和降落。 就目前对无人机的研究来说,掌握此技术的国家已经有30多个,无人机的类型也有200种以上,军事无人飞机已经广泛应用到军事领域。就现在的军用无人飞机,按照及功能,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类型:靶机:主要用于训练飞行员和防空兵及测试其它防空兵器的性能;侦察机:主要用于战场相关情报的搜集和处理;诱饵机:主要是诱使敌雷达,进行空中打击;电子对抗机:主要是对敌机、指挥系统等开展电子干扰和信息侦;攻击机:主要是目标打击和战场摧毁;战斗机:用于空袭或者地面打击;其它无人机:比如激光照射、核幅射的侦察等。 3、军用无人机未来的发展趋势探究 虽然和平与发展是当代社会的主要特征,但是很多的国家在国防建设上并没有放缓脚步,而是在不断的升级军用武器及其它国防基础设施建设。军用飞机有其自身巨大的优势,在各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追捧和研究。新时代的战争不再是常规武器之间的较量,而是科学技术

无人机地面站

无人机地面站 地面站作为整个无人机系统的作战指挥中心,其控制内容包括 :飞行器的飞行过程,飞 行航迹,有效载荷的任务功能,通讯链路的正常工作,以及飞行器的发射和回收。 中文名:无人机地面站 外文名: UAV ground station 目录 概述 地面站的配置和功能概述 ?地面站的典型配置 ?地面站的典型功能 关键技术及典型解决方案 ?友好的人机界面 ?操作员的培训 ?一站多机的控制 ?开放性、互用性与公共性 ?地面站对总线的需求 ?可靠的数据链 无人机地面站发展的趋势 概述 近20 年来,无人机己发展成集侦察、攻击于一体,而未来的无人机还将具有全 自主完成远程打击甚至空空作战任务的攻击能力。同时,与无人机发展相匹配的地面 控制站 (GCS:Ground Control Station)将具有包括任务规划、数字地图、卫星数据链、图像处理 能力在内的,集控制、瞄准、通信、处理于一体的综合能力。未来地面站的功能将更为强大:不仅能控制同一型号的无人机群,还能控制不同型号无人机的联合机群。地面站系统具有开 放性和兼容性,即不必进行现有系统的重新设计和更换就可以在地面控制站中通过增加新的 功能模块实现功能扩展,相同的硬件和软件模块可用于不同的地面站。 地面站作为整个无人机系统的作战指挥中心,其控制内容包括:飞行器的飞行过程、飞行航迹、有效载荷的任务功能、通讯链路的正常工作,以及飞行器的发射和回收。GCS除了完成基本的飞行与任务控制功能外,同时也要求能够灵活地克服各种未知的自然与人为因素 的不利影响,适应各种复杂的环境,保证全系统整体功能的成功实现。未来的地面站系统还应实现与远距离的更高一级的指挥中心联网通讯,及时有效地传输数据、接收指令,在网络化的现代作战环境中发挥独特作用。

无人机地面站发展综述

无人机地面站发展综述 [摘要]主要介绍了无人机地面站的发展,包括无人机地面站典型的配置、功能及其关键技术。并展望了未来无人机地面站发展趋势。 1、概述 20年来,无人机己发展成集侦察、攻击于一体,而未来的无人机还将具有全自主完成远程打击甚至空空作战任务的攻击能力。同时,与无人机发展相匹配的地面控制站(GCS: Ground Contrul Station) 将具有包括任务规划,数字地图,卫星数据链,图像处理能力在内的集控制、瞄准、通信、处理于一体的综合能力。未来地面站的功能将更为强大:不仅能控制同一型号的无人机群,还能控制不同型号无人机的联合机群:地面站系统具有开放性和兼容性,即不必进行现有系统的重新设计和更换就可以在地面控制站中通过增加新的功能模块实现功能扩展;相同的硬件和软件模块可用于不同的地面站。 地面站作为整个无人机系统的作战指挥中心,其控制内容包括:飞行器的飞行过程,飞行航迹,有效载荷的任务功能,通讯链路的正常工作,以及飞行器的发射和回收。GCS除了完成基本的飞行与任务控制功能外,同时也要求能够灵活地克服各种未知的自然与人为因素的不利影响,适应各种复杂的环境,保证全系统整体功能的成功实现。未来的地面站系统还应实现与远距离的更高一级的指挥中心联网通讯,及时有效地传输数据,接收指令,在网络化的现代作战环境中发挥独特作用。 2典型地面站的配置和功能概述 2.1地面站的典型配置 目前,一个典型的地面站由一个或多个操作控制分站组成,主要实现对飞行器的控制、任务控制、载荷操作、载荷数据分析和系统维护等。其相互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

(1)系统控制站。在线监视系统的具体参数,包括飞行期间飞行器的健康状况、显示飞行数据和告警信息。 (2)飞行器操作控制站。它提供良好的人机界面来控制无人机飞行,其组成包括命令控制台、飞行参数显示、无人机轨道显示和一个可选的载荷视频显示。 (3)任务载荷控制站。用于控制无人机所携带的传感器,它由一个或几个视频监视仪和视频记录仪组成。 (4)数据分发系统。用于分析和解释从无人机获得的图像。 (5)数据链路地面终端。包括发送上行链路信号的天线和发射机,捕获下行链路信号的天线和接收机。 数据链应用于不同的UAV系统,实现以下主要功能: —用于给飞行器发送命令和有效载荷; —接收来自飞行器的状态信息及有效载荷数据。 (6)中央处理单元:包括一台或多台计算机,主要功能如下: —获得并处理从UAV来的实时数据: —显示处理; —确认任务规划并上传给UAV; 一一电子地图处理; —数据分发: —飞行前分析; —系统诊断。 2.2地面站的典型功能 GCS也称为“任务规划与控制站”。任务规划主要是指在飞行过程中无人机的飞行航迹受到任务规划的影响;控制是指在飞行过程中对整个无人机系统的各个系统进行控制,按照操作者的要求执行相应的动作。地面站系统应具有以下几个典型的功能: (1)飞行器的姿态控制。在各机载传感器获得相应的飞行器飞行状态信息后,通过数据链路将这些数据以预定义的格式传输到地面站。在地面站由GCS计算机处理这些信息,根据控制律解算出控制要求,形成控制指令和控制参数,再通过数据链路将控制指令和控制参数传输到无人机上的飞控计算机,通过后者实现对飞行器的操控。 (2)有效载荷数据的显示和有效载荷的控制。有效载荷是无人机任务的执行单元。地面控制站根据任务要求实现对有效载荷的控制,并通过对有效载荷状态的显示来实现对任务执行情况的监管。 (3)任务规划、飞行器位置监控、及航线的地图显示。任务规划主要包括处理战术信息、研究任务区域地图、标定飞行路线及向操作员提供规划数据等。飞行器位置监控及航线的地图显示部分主要便于操作人员实时地监控飞行器和航迹的状态。 (4)导航和目标定位。无人机在执行任务过程中通过无线数据链路与地面控制站之间保持着联系。在遇到特殊情况时,需要地面控制站对其实现导航控制,使飞机按照安全的路线飞行。随着空间技术的发展,传统的惯性导航结合先进的GPS导航技术成为了无人机系统导航的主流导航技术。目标定位是指飞行器发送给地面的方位角,高度及距离数据需要附加时间标注,以便这些量可与正确的飞行器瞬时位置数据相结合来实现目标位置的最精确计算。为了精确确定目标的位置,必须通过导航技术掌握飞行器的

无人机飞行控制方法概述

2017-10-08 GaryLiu 于四川绵阳 无人机的飞行控制是无人机研究领域主要问题之一。在飞行过程中会受到各种干扰,如传感器的噪音与漂移、强风与乱气流、载重量变化及倾角过大引起的模型变动等等。这些都会严重影响飞行器的飞行品质,因此无人机的控制技术便显得尤为重要。传统的控制方法主要集中于姿态和高度的控制,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用来控制速度、位置、航向、3D轨迹跟踪控制。多旋翼无人机的控制方法可以总结为以下三个主要的方面。 1.线性飞行控制方法 常规的飞行器控制方法以及早期的对飞行器控制的尝试都是建立在线性飞行控制理论上的,这其中就有诸如PID、H∞、LQR以及增益调度法。 1)PID PID控制属于传统控制方法,是目前最成功、用的最广泛的控制方法之一。其控制方法简单,无需前期建模工作,参数物理意义明确,适用于飞行精度要求不高的控制。 2)H∞ H∞属于鲁棒控制的方法。经典的控制理论并不要求被控对象的精确数学模型来解决多输入多输出非线性系统问题。现代控制理论可以定量地解决多输入多输出非线性系统问题,但完全依赖于描述被控对象的动态特性的数学模型。鲁棒控制可以很好解决因干扰等因素引起的建模误差问题,但它的计算量非常大,依赖于高性能的处理器,同时,由于是频域设计方法,调参也相对困难。 3)LQR LQR是被运用来控制无人机的比较成功的方法之一,其对象是能用状态空间表达式表示的线性系统,目标函数是状态变量或控制变量的二次函数的积分。而且Matlab软件的使用为LQR的控制方法提供了良好的仿真条件,更为工程实现提供了便利。 4)增益调度法 增益调度(Gain scheduling)即在系统运行时,调度变量的变化导致控制器的参数随着改变,根据调度变量使系统以不同的控制规律在不同的区域内运行,以解决系统非线性的问题。该算法由两大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主要完成事件驱动,实现参数调整。如果系统的运行情况改变,则可通过该部分来识别并切换模态;第二部分为误差驱动,其控制功能由选定的模态来实现。该控制方法在旋翼无人机的垂直起降、定点悬停及路径跟踪等控制上有着优异的性能。 2.基于学习的飞行控制方法 基于学习的飞行控制方法的特点就是无需了解飞行器的动力学模型,只要一些飞行试验和飞行数据。其中研究最热门的有模糊控制方法、基于人体学习的方法以及神经网络法。 1)模糊控制方法(Fuzzy logic) 模糊控制是解决模型不确定性的方法之一,在模型未知的情况下来实现对无人机的控制。 2)基于人体学习的方法(Human-based learning) 美国MIT的科研人员为了寻找能更好地控制小型无人飞行器的控制方法,从参加军事演习进行特技飞行的飞机中采集数据,分析飞行员对不同情况下飞机的操作,从而更好地理解无人机的输入序列和反馈机制。这种方法已经被运用到小型无人机的自主飞行中。 3)神经网络法(Neural networks)

无人机导航定位技术简介与分析

无人机导航定位技术简介与分析 无人机导航定位工作主要由组合定位定向导航系统完成,组合导航系统实时闭环输出位置和姿态信息,为飞机提供精确的方向基准和位置坐标,同时实时根据姿态信息对飞机飞行状态进行预测。组合导航系统由激光陀螺捷联惯性导航、卫星定位系统接收机、组合导航计算机、里程计、高度表和基站雷达系统等组成。结合了SAR 图像导航的定位精度、自主性和星敏感器的星光导航系统的姿态测定精度,从而保证了无人飞机的自主飞行。 无人机导航是按照要求的精度,沿着预定的航线在指定的时间内正确地引导无人机至目的地。要使无人机成功完成预定的航行任务,除了起始点和目标的位置之外,还必须知道无人机的实时位置、航行速度、航向等导航参数。目前在无人机上采用的导航技术主要包括惯性导航、卫星导航、多普勒导航、地形辅助导航以及地磁导航等。这些导航技术都有各自的优缺点,因此,在无人机导航中,要根据无人机担负的不同任务来选择合适的导航定位技术至关重要。 一、单一导航技术 1 惯性导航 惯性导航是以牛顿力学定律为基础,依靠安装在载体(飞机、舰船、火箭等)内部的加速度计测量载体在三个轴向运动加速度,经积分运算得出载体的瞬时速度和位置,以及测量载体姿态的一种导航方式。惯性导航系统通常由惯性测量装置、计算机、控制显示器等组成。惯性测量装置包括加速度计和陀螺仪。三自由度陀螺仪用来测量飞行器的三个转动运动;三个加速度计用来测量飞行器的三个平移运动的加速度。 计算机根据测得的加速度信号计算出飞行器的速度和位置数据。控制显示器显示各种导航参数。惯性导航完全依靠机载设备自主完成导航任务,工作时不依赖外界信息,也不向外界辐射能量,不易受到干扰,不受气象条件限制,是一种自主式的导航系统,具有完全自主、抗干扰、隐蔽性好、全天候工作、输出导航信息多、数据更新率高等优点。实际的惯性导航可以完成空间的三维导航或地面上的二维导航。 2 定位卫星导航 定位卫星导航是通过不断对目标物体进行定位从而实现导航功能的。目前,全球范围内有影响的卫星定位系统有美国的GPS,欧洲的伽利略,俄罗斯的格拉纳斯。这里主要介绍现阶段应用较为广泛的GPS全球定位系统导航。

无人机飞行路线控制系统设计

无人机飞行路线控制系统设计 由于无人机是通过无线遥控的方式完成自动飞行和执行各种任务,具有安全零伤亡、低能耗、重复利用率高、控制方便等优点,因此得到了各个国家、各行各业的高度重视和广泛应用。尤其以美国为代表,无论是在军事、民用、环境保护还是科学研究中,都将无人机的使用发挥到淋漓尽致,其拥有全球最先进的“捕食者”和“全球鹰”战斗无人机、监测鸟类的“大乌鸦”无人机、民用用途的“伊哈纳”无人机等等。我国在无人机研制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拥有技术卓越的“翔龙”和“暗箭”高空高速无人侦查机、多用途的“黔中”无人机、探测海洋的“天骄”无人机、中继通讯的“蜜蜂”无人机等等。在未来,随着现代化工业技术、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航天技术等高新技术的迅速发展,无人机技术将日趋成熟,性能日益完善,为此将拥有更为广阔的应用前景。为确保无人机能够有效地完成各种飞行任务,研发者开发了各种技术方式的飞行控制系统,完成对无人机的起飞、飞行控制、着陆以及相应目标任务等操作的控制。飞行路线控制是飞行控制系统中最基础也是最核心的功能控制部分,其它所有的飞行任务控制都是飞行路线控制的基础之上实现。目前对于无人机飞行路线的控制已有各种各样方式的系统,但大多数系统都存在一定缺陷,如有些系统操作过于繁杂,不够智能化;有些系统只能在视距范围遥 控无人机,严重限制了无人机的使用;有些系统过于专用化,不能适用于大多数类型的无人机;有些比较完善的系统,造价又过于昂贵,等等一系列问题。针对以上存在的这些问题,本课题提出了一种成本低、

遥控距离远、智能化、高效化、适用性广的无人机飞行路线控制系统设计方案。该系统方案包括两大部分,一部分是操作人员所处的地面监控系统,一部分是无人机端的受控系统,实现的机制主要是无人机不断地将自身的定位信息实时地传送给地面控制系统,地面控制系统将无人机位置信息通过电子地图可视化显示给操作人员,操作人员结合本次飞行任务,采用灵活的鼠标绘制方式在地图上绘制预定的飞行路线,地面控制系统对绘制路线进行自动处理生成可用的路线控制信息帧并发送给无人机受控系统,无人机受控系统接收到位置控制信息帧,不断结合实时的方位信息得到飞行控制信息,从而遥控无人机按照预定路线飞行。此外,为方便用户以后对历史数据的查看,以分析总结得到一些有价值的信息,地面监控系统还包含了对预定路线和无人机历史飞行路线的存储、查询和在地图中回放功能。基于GIS技术的地面监控系统的具体实现是在Windows操作系统上,采用Visual Basic作为系统开发环境并结合MSComm串口通信技术、Mapx二次开发组件技术、Winsock网络接口技术以及Access数据库技术完成软件设计,实现与无人机受控系统的无线通信、GIS系统操作和监控、历史数据存储和重现等,其中实验区域的电子地图采用Mapinfo Professional开发软件绘制完成,并创新性地设计并绘制了画面简洁的带高层信息的二点三维矢量地图,而对于绘制路线的优化和提取处理采用了垂距比值法和最小R值法。无人机端使用BDS-2/GPS双卫星系统对无人机实时位置进行高精度的定位,采用双串口单片机进行运算控制处理,实时的飞行控制信息采用了几何空间算法得到,另外采

无人机的图像处理综述

无人机图像处理综述 摘要:目标识别与跟踪技术是无人作战机实施攻击的关键步骤,本文从无人作战机的自动目标识别与跟踪的基本概念入手,以成像传感器的目标识别与跟踪为例,介绍目标识别、检测、跟踪等关键技术。 关键词:无人战斗机目标识别图像处理识别技术 一、引言 无人战斗机在最近几年成为无人机的发展热点。它的设计概念介于有人战斗机与导弹之间。无人战斗机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是整个无人战斗机系统的一部分。无人战斗机系统有其独特的组成方式和管理模式。目前,无人战斗机的开发刚刚处于起步阶段。为了发展无人战斗机,有许多关键技术值得注意,特别是目标识别技术。它主要包括视觉图像预处理,目标提取、目标跟踪、数据融合等问题。其中,运动目标检测可采用背景差法、帧差法、光流法等,固定标志物检测可用到角点提取、边提取、不变矩、Hough 变换、贪婪算法等,目标跟踪可以分析特征进行状态估计,并与其他传感器融合,用到的方法有卡尔曼滤波、粒子滤波器和人工神经网络等。还有很多方法诸如全景图像几何形变的分析或者地平线的检测等没有进行特征提取,而是直接将图像的某一变量加到控制中去。 实际应用中,上述问题的进一步解决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由于无人机的动力、载重、装配空间等物理条件的限制以及飞行速度更快,使得算法处理需要更少的延时。而且,无人机稀疏的室外飞行环境使得适用于地面机器人的算法不适用于无人机。同时,模型的不确定性,噪声和干扰,都限制了实物实验的成功。所以,如何将地面机器人的视觉导航成果应用到无人机视觉导航中去,如何提高无人机的算法速度并不过分损失导航精度,如何面对无人机自身模型的不确定度以及外界噪声的干扰,如何适应无人机所处的标志物稀疏的飞行环境,这些问题都需要更进一步的探讨。 二、无人机图像处理技术现状 1979年,Daliy等人首先把雷达图像和Landsat.MSS图像的复合图像用于地质解释,其处理过程可以看作是最简单的图像融合。1981年,Laner和Todd 进行了Landsat. RBV和MSS图像融合试验。 到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图像融合技术开始引起人们的重视,陆续有人将图像融合技术应用于遥感多谱图像的分析和处理。 到20世纪80年代末,人们才开始将图像融合应用于一般图像融合(可见光、红外等)。多波段SAR雷达相继开发使得对多波段的SAR图像数据融合技术的研究成为可能,特别是美国宇航局1993年9月成功发射了全世界第一部多波段(L,C, X波段)、多极化、多投射角空间SAR之后,为多波段的SAR图像融合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20世纪90年代后,图像融合技术的研究呈不断上升趋势,应用的领域也遍

关于无人机飞行控制系统的全面解析

关于无人机飞行控制系统的全面解析 飞控的大脑:微控制器在四轴飞行器的飞控主板上,需要用到的芯片并不多。目前的玩具级飞行器还只是简单地在空中飞行或停留,只要能够接收到遥控器发送过来的指令,控制四个马达带动桨翼,基本上就可以实现飞行或悬停的功能。意法半导体高级市场工程师介绍,无人机/多轴飞行器主要部件包括飞行控制以及遥控器两部分。其中飞行控制包括电调/马达控制、飞机姿态控制以及云台控制等。目前主流的电调控制方式主要分成BLDC方波控制以及FOC正弦波控制。 高通和英特尔推的飞控主芯片CES上我们看到了高通和英特尔展示了功能更为丰富的多轴飞行器,他们采用了比微控制器(MCU)更为强大的CPU或是ARM Cortex-A系列处理器作为飞控主芯片。例如,高通CES上展示的Snapdragon Cargo无人机是基于高通Snapdragon芯片开发出来的飞行控制器,它有无线通信、传感器集成和空间定位等功能。Intel CEO Brian Krzanich也亲自在CES上演示了他们的无人机。这款无人机采用了RealSense技术,能够建起3D地图和感知周围环境,它可以像一只蝙蝠一样飞行,能主动避免障碍物。英特尔的无人机是与一家德国工业无人机厂商Ascending Technologies合作开发,内置了高达6个英特的RealSense3D摄像头,以及采用了四核的英特尔凌动(Atom)处理器的PCI-express定制卡,来处理距离远近与传感器的实时信息,以及如何避免近距离的障碍物。这两家公司在CES展示如此强大功能的无人机,一是看好无人机的市场,二是美国即将推出相关法规,对无人机的飞行将有严格的管控。 多轴无人机的EMS/传感器某无人机方案商总经理认为,目前业内的玩具级飞行器,虽然大部分从三轴升级到了六轴MEMS,但通常采用的都是消费类产品如平板或手机上较常用的价格敏感型型号。在专业航拍以及专为航模发烧友开发的中高端无人机上,则会用到质量更为价格更高的传感器,以保障无人机更为稳定、安全的飞行。这些MEMS传感器主要用来实现飞行器的平稳控制和辅助导航。飞行器之所以能悬停,可以做航拍,是因为MEMS传感器可以检测飞行器在飞行过程中的俯仰角和滚转角变化,在检测到角度变化

无人机的飞行控制与导航

无人机的飞行控制与导航 形形色色的无人机已经成为未来信息化、网络化战争基础性的作战装备,各国对于无人机系统的发展也不遗余力。然而很多人对于无人机系统及其技术全貌却并不一定有着清晰的了解。航空专家傅前哨将通过一系列文章,向你阐述无人机的相关技术及最新发展。 Q 无人驾驶飞行器系统都有些什么样的装备和设施? A 无人驾驶飞行器的使用需要一套专门的装置和设备。整个系统包括若干架无人驾驶飞机(或其它航空器)、地面控制系统(如遥控站)、地面支援保障设备以及起飞、回收装置等。例如,“猎人”军用无人机系统,共含8架可携带侦察设备的无人机、两个地面控制站、1个任务规划站、4个分离式接收站、1个发射回收装置等。无人驾驶的飞机、直升机、飞艇等主要由机体、动力装置、机载导航定位系统、飞行控制系统、起飞和回收装置以及有效载荷(如侦察设备、电子对抗设备、信息传输设备、机载武器等)组成。无人驾驶飞行器上没有乘员,因此领航员、驾驶员的任务需要由导航定位系统、飞行控制系统、自动驾驶仪等设备来完成。 Q 无人驾驶飞行器的控制方法有几种,各有什么优缺点? A 无人机的飞行控制方式较多,目前采用的主要有线控、有线电遥控、无线电遥控,程控等几种。 所谓线控,就是用手持的钢丝线对动力无人机进行操纵,此法多用于竞技航模。 有线电遥控是一种相对简单,且成本较低的操纵方式。地面站人员通过电缆或光缆将各种控制信号传输给无人机,操纵其飞行和工作,而无人机则通过电缆将侦测到的信息送回地面站。其缺点是受电缆长度,重量的限制,飞行器的航程和升限都不大,活动区域和观察范围较小。 一些小型的,微型的无人侦察机也采用目视遥控的方式进行操纵。这类无人机上大都安装有一部与手持式遥控器配套的小型多通道无线电接收机。机载接收机收到由地面遥控发射机发来的操纵指令后,将控制信号分配给各舵机,由其完成翼面,油门的控制,开启,关闭某些设备,完成对无人机的操纵。 超视距遥控的工作原理是,地面遥控站的人员通过目视、光学设备、雷达系统等,实时获取无人机的姿态,方位,距离,速度、高度等信息,并对其进行跟踪,定位和控制。当发现无人机偏离预定航线,空中姿态出现偏差或需要人为地改变其飞行状况时,地面站发出无线电遥控指令,操纵无人机恢复或调整其飞行轨迹,这种方式可称之为单向无线电遥控。某些无人机上装有机载数据采集与传输系统或专用的前视摄像装置,可通过数传电台或数据链向地面无线电测控站发送无人机自身的飞行数据等,并在地面站计算机上模拟显示出相关的仪表显示、飞机姿态、飞行航迹等。如果通过电视图像传输系统向地面遥控站发送现场的前视图像和座舱图像,地面站的人员还可根据无人机传回的图像和数据,监视、判断它的飞行情况,并通过遥控装置操纵其飞行,这种遥控方式被称为双向无线电遥控。现代无人机有许多机型都采用后一种遥控方式。而美国在20世纪70年代研制的F-15缩比自由飞模型和HiMAT无人驾驶研究机则采用了前一种遥控方式。 采用无线电遥控方式时,无人机的活动半径和飞行自由度主要受机载和地面遥控设备的发射功率、无线电波的传输距离以及飞行器本身性能的限制。受地球曲率、遥控设备发射功率等因素的影响,地面站的作用距离一般较短,往往只能用

无人机发展现状以及未来趋势研究

无人机发展现状以及未来趋势研究 2014020912026 姚聪 【摘要】随着世界科技的进步,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人工智能、云计算已经得以实现,智能化、信息化和自动化的时代已经到来,无人飞机就是新科技下的产儿。无人机能有效的利用人工智能、自动驾驶和信号处理等高精尖核心技术,由于其体积小、航程远及无人驾驶等优势,现在广泛应用到军事领域,用于侦查、干扰,战场目标摧毁等,效果极佳,受到各国军事管理部门的重视。本文就无人机发展的现状及其未来可能出现的发展趋势进行研究,尝试解开无人机的面纱,让更多的人了解无人机。 【关键词】无人机;发展现状;发展趋势;军事领域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对未知领域的探索也拉开帷幕,面对着高风险、高强度的任务,人们开始利用无人机替代有人飞机来执行,这也是大势所趋,形势所迫。无人飞机其实就是一种由无线电遥控控制的设备,有的是利用预编程序操控,又被人称为遥控驾驶航空器。目前在军事领域发展较为迅速,在一些科技发达的国家已经得到广泛应用。本文对无人机的研究主要是以军用无人机为标本,因为它代表着最先进的无人机发展技术。 1、军用无人机的发展现状分析 对于无人飞机的研究和使用,最早出现在美国,1909年世界上第一架无人机在美国试飞,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接下来的几年里,英德两国也开始研究无人飞机,并且在1917年先后在此技术研究上取得成功。在无人机问世以来,军事领域显得兴趣盎然,现在对无人机的研究也多数是出于军事使用的目的。在20世纪60年代,无人机已经开始应用到军事领域,在美越战争中,美国就使用了这种无人机来进行军事侦察、空中打击和目标摧毁。但是,最经典的无人机作战运用,属于以色列人。在第四次中东战争中,以色列使用BQM-74C无人机,成功地摧毁了埃及沿运河部署的地空导弹基地。在以色列入侵黎巴嫩时,利用猛犬无人机摧毁了黎巴嫩一些重要的导弹基地。美国在出兵阿富汗和袭击恐怖组织的时候也大量使用了无人飞机,并且在使用中也收到了一定的效果。在20世纪末,很多的国家已经研制出新时代的军用无人机,并且纷纷应用到军事领域,用于战场情报侦察、低空侦察和掩护、战场天气预报、战况评估、电子干扰和对抗、目标定位摧毁等,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军事战争和军事调动的原始形式。 2、军用无人机的类型研究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军用无人机的发展日趋成熟,它与有人机相比具有相当大的优势,比如,相对于有人机来说,无人机的操作简单,材料花费较小,关键是可以无飞行员亲自操作,伤亡率低;无人机顾名思义隐蔽性较好,不易暴漏,获取情报的真实度较高,生命力极强;另外,就是无人机的跑距离较短,易于起飞和降落。 就目前对无人机的研究来说,掌握此技术的国家已经有30多个,无人机的类型也有200种以上,军事无人飞机已经广泛应用到军事领域。就现在的军用无

一种小型无人机飞控导航系统

一种小型智能化无人机飞控导航系统随着高新技术在武器装备上的广泛应用,无人机的研制正在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世界上最近发生的几次局部战争,凸现出无人机在军事上的实用性。然而,飞控导航系统作为无人机的大脑和神经,在无人机的任务过程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如何设计高可靠和智能化的飞控导航系统,是无人机设计师的终极目标。 目前,国内在起飞重量不超过300kg级的无人机上,飞行控制系统多采用PC104计算机结构或基于单片机两种分立式方案,重量重,体积大,集成化能力差。无人机的飞行控制主要采取两种形式:第一种是采取预先编制的控制程序,来自动控制飞行;第二种是由设置在地面、空中或舰船上的遥控指挥站来指挥。本文要给出了一种基于DSP集成式结构的小型智能型无人机导航飞控设计方案,将两种控制方式进行了有机结合,并已应用于某小型无人机上。经过试验,证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为今后小型化、低成本无人机自动驾驶仪的设计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1. 系统设计原则 无人机系统应首先具备完整的惯性系统和定位系统,其次应当具有完备的飞行任务管理功能。为了增强飞行控制功能,应当保证不同飞行指令下的多模式的飞行控制能力,以便在人机交互的同时对飞机的稳定进行控制, 进行系统设计时,应当遵循在保证性能的同时尽量减小系统重量和缩小体积,硬件电路设计力求简捷和直接。要求性能与成本兼顾,并保证系统的可靠性。 2. 系统结构介绍 整个无人机系统由GPS/GLONASS接收天线及接收机、机载传感器、无线电接收系统、DSP机载计算机以及执行机构五部分组成。系统功能结构模块如图1所示。 其中GPS/GLONASS接收模块选用微小型接收装置;机载姿态传感器选用贴片式芯片;为了保证自主导航飞行时航向的精度,除了选取航向传感器外,还应用了一个光纤陀螺;无线电接收系统指的是无线电定位及与地面站(GCS)通讯时数据链路的机载接收装置;机载计算机包括3个DSP处理器:GPS接收解码DSP,导航DSP 和飞控DSP;舵机选用Futaba专用舵机。整个飞控导航系统体积仅为180×120×70 mm,总重量不超过1.5kg(包含安装壳体),如图2所示。

中国民用无人机当前市场背景概览综述 (2)

中国民用无人机当前市场背景概览综述目录页 1.无人机定义及分类 1。1无人机定义 1.2无人机分类 1。3无人机应用领域 2.无人机市场全球、国内发展背景综述 2.1全球无人机市场容量 2.2 国内无人机市场容量 3.国内民用无人机当前背景情况一览 3.1民用无人机起源 3。2民用无人机发展历程 3。3民用无人机行业现阶段宏观分析 3.4民用无人机行业商业模式分析 3。5民用无人机当前用户需求分析 3。6民用无人机行业当前主要参与者、投融资概况 3。7民用无人机产业链概况 3。8民用无人机专利申请情况 3.9无人机飞手培训行业情况 4。工业级民用无人机爆发在即 4.1无人机+行业的当前应用 4.2工业级无人机当前市场容量分析 4。2。1农业植保 4.2。2电力巡检 4.2.3森林防火 4。2。4输油管道 4。2。5警用需求 4.2。6快递物流 4。3未来发展方向预测 5.民用无人机未来发展趋势及创新应用

前言: 中国民用无人机市场经历了30多年的发展.2010年之前,中国民用无人机市场规模小,增长缓慢,主要运用于灾害救援、地图测绘等专业领域市场。2011年,以大疆创新为代表的中国消费级民用无人机企业,依靠多旋翼无人机迅速崛起,并在全球消费级无人机市场占有70%的份额,成为“中国创造"的代表。2014年—2015年,中国民用无人机受到社会舆论、资本市场的广泛关注。2016年是【民用无人机+】的时代元年,必将引爆各行各业! 1.无人机定义、分类及应用领域 1。1无人机定义 根据中国民用航空局飞行标准司规定: ●无人机驾驶航空器(UA:Unmanned Aircraft),简称无人机,是一架由遥控站管理(包括远程操作或自主飞行)的航空器,也称遥控驾驶航空器。 ●无人机系统(UVS:UnmannedAircraftSystem),也称无人机驾驶航空器系统,是指一架无人机、相关的遥控站、所需的指挥与管制链路以及批准的型号设计规定的任何其他部件组成的系统。

无人机武器系统及其发展应用综述+

无人机武器系统及其发展应用综述 摘要:主要介绍了无人机系统组成、发展历程、战场应用及其发展趋势,对 引言 21世纪,对战场信息的掌控程度主导着战争的成败,集侦察、情报传输和火力打击于一身的无人机已成为信息化战场的“新宠”。 1 无人机简介 1.1 无人机定义 无人机是一种由动力驱动、机上无人驾驶、可重复使用、利用无线电遥控设备或自备程序控制系统进行操纵的航空器。航空器的简称:英文常用Unmanned Aerial Vehicle表示,缩写为UA V。无人机与有人机、航模、导弹的区别见表1—3。 1.2 无人机系统组成及其功用 无人机武器系统是指无人机本身和完成战斗任务所用的必要设备、设施的全体,概括地讲,由飞行平台与任务设备两大部分组成。

机体通常由机翼、机身、尾翼等组成,为支持无人机在空中稳定飞行提供良好的 气动外形,为为其机载设备提供足够的装载空间。 起降装置用来保证无人机正常起飞和着陆。 动力装置包括发动机和保证其正常工作的附件和系统,它是无人机的动力源,使无人机获得速度和升力。 控制与导航系统是保障和规划无人机稳定地沿预定航线飞行,到达目标区域。其主要包括机载测量设备、飞行控制与管理设备、定位和导航设备、飞行指挥与航迹控制设备等。 数据链用来完成对无人机的遥控、遥测、跟踪定位及数据信息传输,构成天地回路,还能实现与上级及友邻部队的通信。分为机载和地面两部分,主要包括射频收发设备、调制解调设备、天线等。 任务设备是用来完成指定任务的装备,不同用途的无人机安装不同的任务设备。 此外,无人机武器系统一般还包括后勤保障系统,如运输设备、装卸设备、测试设备、地面电源、维修设备等。 1.3 无人机分类 历经70多年的发展,至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无人机。目前,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对无人机的分类方法也多种多样。现介绍几种常用的分类方法,见图2。 图2 无人机分类 1.4 无人机的特点 与有人机相比,无人机有以下主要特点[无人机技术] :1)成本低廉;2)重量轻尺寸小;3)机动性好;4)隐形性好,生存力强;5)适应性强;6)可在危险条件下执行任务。 图1 无人机武器系统组成框图

(完整版)无人机飞行控制系统仿真研究本科生毕业论文

1 绪论 本章先主要介绍了无人机进无人机的特点,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及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安排。 1.1无人机概述 无人机即无人驾驶飞机,也称为遥控驾驶飞行器,是机上没有驾驶员,靠自身程序控制装置操纵,自动飞行或者由人在地面或母机上进行遥控的无人驾驶飞行器,在它上面装有自动驾驶仪、程序控制系统、遥控与遥测系统、自动导航系统、自动着陆系统等,通过这些系统实现远距离控制飞行。无人机大体上由无人机载体、地面站设备(无线电控制、任务控制、发射回收等起降装置)以及有效负荷三部分组成。 无人机在航空业已有一百年的历史了。第一驾遥控航模飞机于1909年在美国试飞成功。1915年10月德国西门子公司研制成功采用伺服控制装置和指令制导的滑翔炸弹,它被公认为有控的无人机的先驱。世界上第一架无人机是英国人于1917年研制的。这是一架无线电操纵的小型单翼机,由于当时的许多技术问题,所以试验失败。一直到1921年英国才研制成可付诸实用的第一驾靶机。1918年德国也研制成第一驾无人驾驶的遥控飞机。1920年简氏《世界各地飞机》首次提到无人机。20世纪30年代初无线电操纵的无人靶机研制成功。在20世纪40至50年代,无人机逐渐得到了广泛使用,但这时主要是作为靶机使用。世界各国空军于20世纪50年代大量装备了无人驾驶飞机作为空靶。进入20世纪60年代后,美国出于冷战需要,将无人机研究重点放在侦察用途方面,这标志着无人机技术开始进入了以应用需求为牵引的快速发展时代。 由于无人机具有低成本、零伤亡、可重复使用和高机动等优点,因此

深受世界各国军队的广泛欢迎,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对于无人机而言,其自动飞行控制系统的设计是至关重要的,它的优劣程度直接影响到无人机各项性能(包括起飞着陆性能、作业飞行性能、飞行安全可靠性能、系统的自动化性和可维护性等)。因此,研究无人机的自动飞行控制技术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尤其是在军事上的重要性己经得到国内外的高度重视,而无人机飞行控制系统是无人机能够安全、有效地完成复杂战术、战略使命的基本前提,因此迫切需要加强该领域的研究工作。 无人机的研制早在 20 世纪初就开始了,几乎与有人机同步,自30年代国外首次采用无线电操纵的模型飞机作为靶机以后,无人机的发展十分迅速。40年代,低空低速的小型活塞式靶机投入使用。50年代出现了高亚音速和超音速高性能的靶机,世界各国空军开始大量装备无人机作为空靶。60年代以后,随着微电子技术、导航与控制技术的发展,一些国家研制了无人驾驶侦察机,美国率先研制成功无人驾驶侦察机,并开始用于越战。无人机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青睐,发展迅猛。在1982年的中东战争中,以色列在贝卡谷地交战中,用“侦察兵”和“猛犬”无人机诱骗叙军的地空导弹的制导雷达开机,侦查获取了雷达的工作参数并测定了其所在位置。无人机的飞速发展是在海湾战争后,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的无人机在海湾战争中成功地完成了战场侦察、火炮校射、通信中继和电子对抗任务。无人机的研制成功和战场运用,揭开了以远距离攻击型智能化武器、信息化武器为主导的“非接触性战争”的新篇章,由此引发了无人机及其飞行控制研究的热潮。 美国、英国、法国、德国、以色列、澳大利亚等国都针对这个领域投入了相当的研究力量。究其原因,用无人机替代有人驾驶飞机可以降低生产成本,便于运输、维修和保养,而且不用考虑人的生理和心理承受极限。未来无人机在军事和民事上都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在军事领域,采用无人

无人机发展现状及相关技术_邹湘伏

无人机 本文2006-03-20收到,作者分别系中南大学机电工程学院讲师、教授和副教授 无人机发展现状及相关技术 邹湘伏 何清华 贺继林 摘 要 较详细地论述了无人 机的发展现状以及无人机技术要素,并从无人机技术发展的角度分析了无人机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无人机 无人机技 术 发展趋势 引 言 信息是决定现代和未来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谁能夺取信息优势,谁就能掌握战争的主动权。要打赢未来高技术条件下的信息化战争,只有最大限度地获取更多更准确的信息,为战争决策所用。无人机正是能够满足这一需求的有效手段。随着信息技术、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等高新技术在航空领域的广泛应用以及现代战争的需要,无人机的应用范围和性能都将得到不断提高和扩展。本文针对国外近年出现的无人机新动向,就无人机的发展现状和无人机技术以及无人机的发展趋势进行了论述。1 无人机的发展现状 无人机的发展至今已有80余年的历史。最早的无人机就被人们用于军事侦察。迄今为止,无人机已经历了五次局部战争的实战使用考验。在20世纪60年 代的越南战争、70年代的中东战争、90年代的海湾战争和科索沃战争及本世纪的阿富汗战争中,无人机卓有成效地执行了多种军事任务,如照相侦察、撒传单、信号情报搜集、布撒雷达干扰箔条、防空火力诱饵、防空阵地位置标识、直升机航路侦察,为武器系统提供目标定位、目标指示、目标动态监视和目标毁伤评估的实时情报。无人机以突出的战绩使各国高层军事首脑对它刮目相看,对其作为军队战斗力倍增器的作用与地位及其潜在的军事价值取得了共识,从而为无人机的迅速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据统计,从1990年到2010年,世界上小型无人机的数量将以每10年翻一番的速度发展。1990年为2.5万架,2000年已超过4万架。预计到2010年将达10万架以上,加上中型和大型无人机,数量将达到12万架,将超过全部有人驾驶飞机1倍以上。目前,世界各国军用无人机尤以美国和以色列发展最快,西欧和一些发展中国家也有不同程度的进展。目前全球无人机已发展到了200多种型号。当前军用无人机的种类繁多,还掺杂许多改型机,因此其分类标注和方法 也多种多样。一般以无人机续航时间(航程)或军事用途两种分类方法应用比较普遍。2 无人机的种类 根据军事用途分,无人机可分为以下几类。2.1 靶机 靶机是发展较早的无人机,主要是用来模拟各种飞机和导弹的飞行状态和攻击过程,鉴定各类航空武器的性能和训练战斗机飞行人员、高炮和地空导弹及雷达的操纵人员,也可研究空战和防空战术。随着武器性能的不断提高,促使靶机不断地更新换代。近年出现的有:美国特里达因 瑞安公司的高空高速AQM 281A 靶机、法国航空航天公司导弹分部的用于新一代空空导弹的CT-22靶机、英国空中加油公司的新式亚声速空中靶机(ASA T)、日本富士重工业公司用于空空导弹训练的空中发射一次性使用XJ AQM 21靶机等。此外,还有由空地导弹改成的靶机,如法国的CT -20和CT-30靶机,就是分别由AS -20空地导弹和AS-30空地导弹改成的,主要用于地空武器的研制试验和训练防空人员;澳大利亚的图尔纳(Turna )

无人机集群技术综述及发展应用

无人机集群技术综述及发展应用 摘要:无人机集群技术作为智能无人机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可有效解决单机作业的不足,并能够适应日益复杂的无人机作业环境。本文从理论层面介绍了无人机集群的概念及发展现状,从智能算法、环境感知、任务规划、路径规划和自主避障等方面详细阐释了无人机集群的关键技术,并提出其面临的技术挑战,对未来发展方向做出一定判断。 关键词:无人机集群;智能算法;环境感知;任务规划;发展趋势 引言 无人机作为一种可通过自主控制或远程控制实现平稳飞行,并执行特定任务的无人驾驶飞行器,是目前广泛应用于军用和民用领域的空中机器人系统[ 1] 。以往传统的无人机作业,通常是指单机作业,而由于使用环境的日益复杂化,作战任务或特定用途的日益多样化,单机作业巳无法更好地满足使用方的需求,因此多机协同作业的科技理念应运而生,为实现多机协同而得以快速发展的智能集群技术也得到了科研工作者的重视。本文将从无人机集群技术的原理概述和国内外研究现状出发,

解析智能集群的关键技术和相关算法,并阐述其面临的技术挑战和 未来的发展应用。 l 无人机集群技术概述及发展现状 “ 集群”的概念最初起源于对生物学的研究,即对蚂蚁、蜜蜂等群居生活的昆虫集群性行为的探究。群居昆虫具有高度结构化的社会组织特性,通过其独特的信息交互方法实现信息的传递,并表现出集群化智能行为,使其可很好地完成远超个体能力的复杂工作任务。这种生物学行为给予科研工作者很大的启发,随之出现了集群智能方法,通过个体之间的协同工作来实现整体的复杂任务的顺利执行,在提高任务执行力的同时提高了算法的鲁棒性和计算能力。在此,给出集群的概念:集群是指拥有共同工作目标的多个实体构成的群组,集群会基于任务需求协调不同实体的行为,这些行为会根据不同个体的特定任务,随环境变化而进行动态调整 [ 2] 。 无人机的集群即借鉴了源自生物学研究的“集群”概念, 是指具备有限或完全自主能力的多架无人机,在有限的集中控制指令的条件下,通过相互之间的信息交互和协同工作,完成预期的 超越单机作业的复杂任务。集群技术使得无人机群中的单一个体都具备自主飞向任务区域且避免相互碰撞的能力,并且可以自动 处理个体任务,结合了人工智能、自主避障、路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