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走进微观word学案

11.1走进微观word学案
11.1走进微观word学案

教(学)案

科目八年级物理课题时间

主备人审核八年级物理组序号

学习目标

我明确

1、了解自然的尺度

2、了解物质的组成

3、掌握微观粒子及其尺度

学习重难点分子、电子、质子、中子、核式模型

一:提前预习,我主动

(一)我初步学到了:

1、我们的世界是由组成的。

2、从银河系等到微小的,物质是多种多样的。

3、古希腊的四元素说是。我国古代的五行说

是。

4、分子可以分为和。

(二)学习中我的思考和疑惑是:

1、夸克、各种更小的粒子还能再分吗?

2、从星系团到宇宙蛋,还能有更大的宇宙物质吗?

3、你还有其他思考和疑惑吗?

(三)课外拓展:搜集希格斯玻色子的知识

二:探究合作,我参与

(一)自然的尺度

1、从生活中的常见物质到地球、

到、、、、称为宏观

世界。人类能探索的尺度是。

2、从生活中的常见物质到分子、

到、、、、、、

称为微观世界。目前科学家的研究尺度到了。

3、神奇的微观世界

(二)物质的组成

1、关于宇宙的组成古代有、学说。

2、后来,人们认识到物质可以无限制的分割下去,小到性

质物质的不变为止,由意大利物理学家把这种颗

粒命名为。例如有、。

3、分子还可以再分,称为,由英国物理学家首

次证明了他的存在。分子可以分为、。例如氧分

子为,水分子是。

学情提示与备注

组内评定:A B C D

11.1 走进微观教案

第十一章小粒子与大宇宙 本章主要从微观的角度去探究物质的结构与物体的尺度,使学生能简单说明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了解原子的核式模型;大致了解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并认识到这种探索将不断深入;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同时将微观世界和宇宙联系在一起,给出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的数量级;并将目前人类探索宇宙的过程展现给学生,使学生大致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结构的历程,而这种探索也是渐进的.本章教材在呈现物理知识的同时,将人类探索微观、宇宙的过程展现出来,希望学生通过学习,不仅学习物理知识,而且从中了解感受科学发展过程中蕴藏着浓郁的科学精神(科学方法和科学态度)和人文情操,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价值观,以科学的态度去看待客观世界和人类的生活空间、生存环境. 本章共3节: 1.第1节“走进微观”,介绍了自然的尺度,物质的组成,以及微观粒子,为分子动理论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2.第2节“看不见的运动”,主要讲述了分子动理论和物质中的分子状态,激发学生探索微观世界的奥秘. 3.第3节“探索宇宙”,主要从探索的历程、浩瀚的星空、幻想与追求三个方面来加强学生对宇宙的认识,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 1.在知识与技能方面: (1)知道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物质由分子、原子组成,了解原子的核式模型. (2)了解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并认识到这种探索将不断深入. (3)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并能用其解释某些现象. (4)大致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结构的历程,并认识到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将不断深入. 2.过程与方法:

(1)体会研究物质微观结构中模型方法的运用. (2)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了解分子动理论. 3.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了解人类探索宇宙和微观世界的历程,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培养科学世界观. 【教学重点】物质是由分子或原子组成的;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有大致数量级概念;人类对微观世界和宇宙的探索将永无止境. 【教学难点】对微观世界概念的建立,人类探索微观和探索宇宙过程中的科学方法和科学态度的形成.以及从中感受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操的过程.【课时建议】本章共有3节,建议3课时 第一节走进微观…………………………………………………………1课时第二节看不见的运动……………………………………………………1课时第三节探索宇宙…………………………………………………………1课时 第一节走进微观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或原子组成的. 2.了解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大致了解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 3.对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有大致的数量级的概念.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图片展示、数据对比、类比等多种方法让学生对宏观物质的尺度有大体的了解,原子的构成以模型法为主,让学生了解原子的内部结构及特征.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初步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对大自然有亲近、热爱、和谐相处的情感. 【教学重点】 物质是由分子或原子组成的,知道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曼昆《经济学原理》第6版-微观经济学分册-课后习题答案-第10章资料说课讲解

第十章外部性 复习题 1.举出一个负外部性的例子和一个正外部性的例子。 答:负外部性的例子:化工厂排放的化学废气,污染了环境,但它却不必承担污染的全部成本。正外部性的例子:在临街的自家院子里种花,既美化了自己家的环境,又使邻居和路人可以欣赏到美丽的花,具有正外部性。 2.用供求图解释企业生产过程中发生的负外部性的影响。 图10-1 存在负外部性的供求图 答:生产中的外部性使该物品的社会成本大于私人成本,生产该物品的社会最适量小于其均衡数量,即市场量。 3.专利制用什么方法帮助社会解决了一个外部性问题? 答:专利制利用法律法规的形式规定专利发明者可以在一定时期排他性的使用自己的发明的权利,激励发明者更多地进行新技术研究,科技发明的正外部性内在化。 4.什么是矫正税?为什么就保护环境免受污染的方法而言,经济学家对矫正税的偏好大于管制? 用于纠正负外部性影响的税收被称为矫正税。这种税也被称为庇古税。作为解决污染的方法,经济学家对矫正税的偏爱通常大于管制,因为税收可以以较低的社会成本减少污染。首先是因为税收减少污染更有效率。矫正税实际上规定了污染权的价格,并把污染权分配给那些减少污染成本最高的工厂。无论环境保护机构选择的污染水平是多少,它都可以通过税收以最低的总成本达到这个目标。其次,矫正税对环境更有利。在管制政策下,企业被动地减少污染,一旦达到了管制的要求,它就没有理由再减少排污。税收激励工厂主动减少污染,以尽

力减少不得不为此支付的税收量。 5.列出不用政府干预时也可以解决外部性引起的问题的一些方法。 答:私人解决外部性所引起的问题的方法有:(1)用道德规范和社会约束来解决;(2)慈善行为;(3)通过依靠有关各方的私利来解决外部性问题;(4)利益各方签订合约。 6.设想你与一个吸烟者同住一间房,但你不吸烟。根据科斯定理,什么因素决定了你的室友是否在房间里吸烟?这个结果有效率吗?你和你室友如何达成这种解决方法? 答:根据科斯定理,如果我被迫吸烟所承受的成本大于我的室友吸烟所获得的收益,我的室友就不应该在房间里吸烟。如果我的成本小于室友的收益,她就可以在房间里吸烟。只要交易成本不阻止协议的达成,结果就是有效的。我和室友协商达成解决办法:我们中的一个补偿另一个吸烟或者不吸烟的损失。如我给室友买一些糖果以缓解她不能吸烟的痛苦,来与她达成协议——她以后不在房间里吸烟。 问题与应用 1.有两种方法保护你的汽车不被偷窃:防盗杠杆使偷汽车者难以偷走你的汽车;报警器使得在你的车被偷以后,警察可以轻而易举地抓得小偷。以上哪一种类型的保护会给其他车主带来负外部性?哪一种带来正外部性?你认为你的分析有什么政策含义吗? 答:(1)防盗杠杆的保护给其他车主带来负外部性,因为防盗杠杆的使用使偷汽车者难以偷走我的汽车,但偷车者会把注意力转向其他汽车,多偷那些没有安装防盗杠杆的汽车。(2)报警器给其他车主带来正外部性,因为偷汽车者并不知道哪些汽车装了报警器,为避免被抓,他们会减少偷任何一辆车的概率。 (3)这一分析的政策含义是政府应该对使用防盗杠杆的汽车所有者征税,对装报警器的汽车所有者给予补贴。 2.你同意下列说法吗?为什么同意或不同意? A.“必须根据矫正税引起的无谓损失来评价庇古税作为减少污染方法的收益。” 答:不同意。矫正税与其他大多数税不同,它是存在负外部性时的正确激励,从而使资源配置接近于社会最优。矫正税既增加了政府收入,又增加了社会福利。 B.“当决定是否向消费者或者生产者征收矫正税时,政府应该把税加载引起外部性的市场一方身上。” 答:不同意。无论向谁征税,税收的影响是相同的。因此无论外部性是由消费者还是生产者造成的,向消费者或者生产者征税会导致同样的数量下降以及消费者支付和生产者收入的价

江苏高中信息技术学业水平测试(2014分项练习)《Word文字编辑操作2》

考生:王志烨,试卷:《Word文字编辑操作2》考试答题数据 操作题,每题10分,10题共100分 【第1题】 打开“z:\781\”文件夹中的文件“巷子里的阳光.doc”进行以下操作并保存。 (1) 将正文中的“sun”替换为“太阳”; (2) 将标题设置为“三号”,颜色设为“深红”,并将正文设置为“首行缩进2.5个字符”,行距设为“固定值20磅”; (3) 在正文第7段后插入艺术字“巷子里的阳光”,选择“第3行第3列”的式样; (4) 在文档末尾处插入剪贴画“建筑”类别中的“建筑物”,将剪贴画的版式设为“紧密型”; (5) 将文档的纸型设置为“16开”,方向为“横向”; (6) 在文档页脚处插入页码,对齐方式为内侧,页码格式为“一、二、三……”; (7) 保存文档并关闭应用程序。 操作题评分如下: 错误,将正文中的“sun”替换为“太阳” 不正确 (得分: 0.0 分) 错误,标题设置为“三号” 不正确 (得分: 0.0 分) 错误,将正文设置为“首行缩进2.5个字符” 不正确 (得分: 0.0 分) 错误,行距设为“固定值20磅” 不正确 (得分: 0.0 分) 没有插入艺术字 错误,在文档末尾处插入剪贴画“建筑”类别中的“建筑物”,将剪贴画的版式设为“紧密型”;不正确 (得分: 0.0 分) 错误,将文档的纸型设置为“16开” 不正确 (得分: 0.0 分) 错误,将文档方向设置为“横向” 不正确 (得分: 0.0 分) 没有插入页码 没有插入页码 错误,标题颜色设为“深红” 不正确 (得分: 0.0 分) 本题得分:0.00 分 【第2题】

打开文件“z:\97\guxiang.doc”,进行以下操作并保存。 (1)将文章标题字体设为黑体,字号为二号,颜色为红色,居中对齐; (2)将正文各段首行缩进2个字符,行间距为固定值23磅; (3)在正文第一段后插入图片“z:\97\qiutian.jpg”; (4)页面设置中纸型为A4,上下左右页边距均设为2.5cm; (5)在页脚中插入页码,并居中。 操作题评分如下: 错误,将文章标题字体设为黑体不正确 (得分: 0.0 分) 错误,将文章标题字号为二号不正确 (得分: 0.0 分) 错误,将文章标题字体颜色为红色不正确 (得分: 0.0 分) 错误,将文章标题居中对齐不正确 (得分: 0.0 分) 错误,将正文各段首行缩进2个字符不正确 (得分: 0.0 分) 错误,行间距为固定值23磅不正确 (得分: 0.0 分) 错误,在正文第一段后插入图片“z:\97\qiutian.jpg” 不正确 (得分: 0.0 分) 错误,页面设置中纸型为A4 不正确 (得分: 0.0 分) 错误,上页边距设为2.5cm 不正确 (得分: 0.0 分) 错误,右页边距设为2.5cm 不正确 (得分: 0.0 分) 错误,上页边距设为2.5cm 不正确 (得分: 0.0 分) 错误,下页边距设为2.5cm 不正确 (得分: 0.0 分) 没有插入页码 本题得分:0.00 分 【第3题】 打开文件“z:\849\低氧健身.doc”,按要求完成以下操作并保存。 (1) 给本文加上标题“低氧健身”,并将标题设置为居中,红色,加粗; (2) 将正文最后一段的行距设置为1.5倍行距; (3) 正文中的项目符号改为数字顺序项目编号(1.2.3.…); (4) 将全文分为等宽的二栏,栏间距为2.5个字符,栏间加分隔线。 操作题评分如下:

遵义专版2017春八年级物理全册第11章小粒子与大宇宙第1节走进微观导学案新版沪科版

第一节走进微观 【学习目标】 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或原子组成 的。 2.了解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大致了解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 【学习重点】 物质是由分子或原子组成的,知道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学习难点】 对微观世界“小”的概念的建立,探索微观世界的科学方法的形成过程。 行为提示: 1.认真阅读学习目标,用双色笔将行为动词画上记号。 2.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方法指导: 对于分子的两点认识: 1.分子很小,用我们的眼睛是看不见的,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但不是组成的最小微粒,如果再次分,它就将失去这种性质。

2.不同物质的分子其大小是不同的。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自学互研生成能力 知识板块一自然的尺度 自主阅读教材P214的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水分子的直径大约是4×10-10m,1 cm3的水中有__3.34×1022__个水分子,一个水分子的质量只有3×10-26 kg。 其实,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般分子的直径只有__百亿分之几米__,通常以__纳米__作单位来量度。 2.目前,人类能观测到的最远的距离和最小的尺度各是多少? 答:人类能观测到的空间最远已达到1026 m的宇宙深处,最小的尺度已深入到了10-15 m的微观领域。 3.宇宙万物,变化万千,它们的运动与组成,激发了一代代科学家孜孜不倦地观察和研究,那么,我们这绚丽的世界是由什么组成的呢? 答:我们周围的一切,大到宇宙,小到基本粒子都是由物质组成的。 独立完成知识板块一、二、三,教师巡视。根据完成情况挑几组同学带领大家分别学习板块一、二、三,其

他同学补充或纠错。 教师选择两组同学在全班展示方案一、二,小组同学互相点评。 各小组将各知识板块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展示到小黑板上,寻求小组间合作探究,共同解决。 对照学习目标思考: 1.今天我学到了什么知识? 2.我掌握了哪些研究方法? 3.我还存在的疑惑是什么?知识板块二物质的组成 阅读教材P215的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墨子就得出物体不断分割到最小的一点,称为“端”;2 500年前,古希腊学者德谟克利特认为“世界由无数很小的不可再分的粒子组成”;1811年,意大利物理学家阿伏加德罗提出分子概念,认为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今天,通过电子显微镜,科学家不仅可以清晰地看到物质的分子,还能看到分子的更微小结构。

微观经济学试卷8说课讲解

微观经济学课程考试试卷8 卷BCBBC 6-10 ACADD 1、人们在资源有限而需求无限时必须(B) A、使个人利益优于公共利益; B、作出选择; C、降低期望; D、以国家利益为重。 2、现有资源不能充分满足人们的欲望这一事实被称作( C ) A、经济物品; B、机会成本; C、资源的稀缺性; D、人类欲望的无限性。 3、以下问题中哪一个不是微观经济学所考察的问题?(B ) A、一个厂商的产出水平; B、失业率的上升或下降; C、联邦货物税的高税率对货物销售的影响; D、某一行业中雇佣工人的数量。 4、假如生产某种物品所需原料价格上升了,则这种商品的(B )。 A.需求曲线向左方移动B.供给曲线向左方移动 C.需求曲线向右方移动D.供给曲线向右方移动 5、假定玉米市场的需求是缺乏弹性的,玉米的产量等于销售量且等于需求量,恶劣的气候条件使玉米产量下降20%,在这种情况下,( C )。 A.玉米生产者的收入减少,因为玉米产量下降20% B.玉米生产者的收入增加,因为玉米价格上升低于20% C.玉米生产者的收入增加,因为玉米价格上升超过20% D.玉米生产者的收入增加,因为玉米价格上升等于20% 6、下列哪些情况是支持价格的例子(A )。 A.租金控制; B.当汽油的均衡价格是每加仑1.5元,把汽油的价格限制为每加仑1元; C.最低工资;D.农产品保护价格。 7、同一条无差异曲线上的不同点表示( C )。 A.效用水平不同,但所消费的两种商品组合比例相同 B.效用水平不同,两种商品的组合比例也不相同效用 C.水平相同,但所消费的两种商品的组合比例不同 D.效用水平相同,两种商品的组合比例也相同 8、在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的变化过程中,下列哪一个变化首先发生( A )。A.边际产量下降B.平均产量下降 C.总产量下降D.B和C 9、在一个存在X、Y两种商品和L、K两种要素的经济体中,达到生产领域一般均衡的条件为(D )。 A.MRTS LK=PL/PK B.MRTS LK=MRS XY

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 第一节 走进微观

第一节走进微观 知识目标 1.知道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 2.初步了解原子的核式结构。 3.对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有大致的了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知道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2.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 教学难点:对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有大致的了解。 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多媒体课件。 新课引入 宇宙万物,变化万千,大到天体,小到原子,它们的运动,它们的组成,引发了我们人类无限的遐想,激发了一代代科学家对它们孜孜不倦的观察和研究。那么,我们这绚丽的世界到底是由什么组成的呢?现在就对这一问题作初步探讨。 新课教学 探究点一物质的组成 1.物质是由分子或原子组成的。 要求学生阅读教材,请同学描述分子的大小,老师给予评价。 2.分子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 改变分子在物质中的组合形式,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等就会发生改变。最小的分子——氢分子的质量只有10-27kg左右。老师利用信息窗的内容说明分子是很小的。 3.分子由原子组成的。 要求学生阅读教材P216第一段。 提出问题:现在我们已经知道,原子是很小很小的,我们的眼睛不能看见它。同学们猜想一下,这样小的物体是实心的?还是空心的?你认为它们的结构是怎样的? 观察下图,请学生讨论、回答。

讨论后老师播放多媒体资料,将学生思路引入到微观粒子中去。 探究点二微观粒子 师:从刚才播放的影片,同学们已经知道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那么,原子是不是就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了呢? 生:讨论并发表各自的见解。 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给予肯定性的总结和指导性的讲解,并要求学生阅读“微观粒子”剩余部分内容,提炼并总结: 1.原子是由更小的微粒——带负电的电子和带正电的原子核组成的。 2.原子核是由不带电的中子和带正电的质子组成的。 3.质子和中子是由被称为“夸克”的更小的粒子组成。 4.各种粒子的空间尺度。 第一节走进微观 一、物质的组成 1.物质是由分子或原子组成的。 2.分子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 3.分子由原子组成的。 二、微观粒子 第一节走进微观说明自然界的一切都是在物质的基础上,通过各种彩图呈现多种物质分子和原子结 构,使学生认识到物质是由分子或原子组成的、不同物质的分子和原子组成方式各不相同,因此不同的物质有着不同的性质。继而又将原子的结构模型、质子和中子的结构展示出来,体会探索微观世界的奥妙。大部分学生能够结合熟知的事物,结合倍数关系理解原子与分子的数量级,但部分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分子、原子“小”的概念。

平新乔《微观经济学十八讲》课后习题详解(第5讲--风险规避、风险投资与跨期决策)说课材料

平新乔《微观经济学十八讲》第5讲 风险规避、风险投资与跨期决策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1.一个农民认为在下一个播种的季节里,雨水不正常的可能性是一半对一半。他的预期效用函数的形式为: 预期效用11ln ln 2 2 NR R y y =+ 这里,NR y 与R y 分别代表农民在“正常降雨”与“多雨”情况下的收入。 (1)假定农民一定要在两种如表5-1所示收入前景的谷物中进行选择的话,会种哪种谷物? 表5-1 小麦和谷子在不同天气状况下的收入 单位:元 (2)假定农民在他的土地上可以每种作物都播种一半的话,他还会选择这样做吗?请解释你的结论。 (3)怎样组合小麦与谷子才可以给这个农民带来最大的预期效用? (4)如果对于只种小麦的农民,有一种要花费4000元的保险,在种植季节多雨的情况下会赔付8000元,那么,这种有关小麦种植的保险会怎样改变农民的种植情况? 解:(1)农民种小麦的预期效用()w E u 为: ()()60.5ln 280000.5ln100000.5ln 28010w E u =+=? 农民种谷子的预期效用()c E u 为: ()()60.5ln190000.5ln150000.5ln 28510c E u =+=? 因为()()w c E u E u <,所以农民会种谷子。 (2)若农民在土地上每种作物都播种一半,他不会选择继续只种谷子。如果农民在他的土地上每种作物各种一半,他的收益如表5-2所示: 表5-2 混合种植时不同天气状况下的收入 单位:元 从而他的预期效用()E u 为:

中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表格信息的加工与表达》教学设计 【设计思想与理念】 建构主义教学思想强调以问题为核心驱动学习,以学生为中心,学习问题应该在真实的情景中展开。本堂教学以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为背景进行教学设计,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来实现教学目标。 【教材版本】 教育科学出版社信息技术(必修)模块《信息技术基础》第三章第二节《表格信息的加工与表达》。 【教材分析】 本课是针对教育科学出版社《信息技术基础》(必修)第三章第二节第二课时的内容进行教学的设计。本节内容体现的课程内容标准条目是:能够根据任务需求,熟练使用图表处理工具软件加工信息,采用图表方式分析数据、发现数据规律并直观形象地表达统计结果,并形成报告。【教学对象分析】 本节课的教育对象是高一新生,学习本节课之前,已学会了电子表格的制作,能够借助简单的函数运算来分析数据。且刚学习过“文本信息的加工与表达”,会使用工具软件Word加工处理文本信息等,这也为本节课的教学奠定了基础。 【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教学内容和新课标要求确立本节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 ①掌握表格的基本修饰方法。 ②理解用图表来表现信息的特点与意义。 ③能根据表格数据关系选择合适的图表类型。 2.技能目标 ①利用图表向导制作图表并能根据需要修改图表。 ②能够利用表格、图表的形式分析数据,发现有价值的规律,并以图形化的表格数据直观表示。 ③能选择合适的文字处理、图表处理工具软件,并采用适当的方式组织信息,表达观点。 3.情感目标 ①体验表格信息加工的基本过程,了解表格信息加工的思想和方法。 ②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增强集体观念,感悟信息技术蕴含的文化内涵。【教学重点和难点分析】 基于以上的分析确立如下教学重点: ①用图表处理工具软件加工表格信息的基本过程和方法。 ②根据任务需求,利用合适的图表处理工具软件加工表格信息,并以恰当的呈现方式表达意图。 教学难点:如何根据任务需求,熟练使用图表处理工具软件加工信息,以

基尼系数——微观经济学说课

微观经济学 授课课题:基尼系数 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对基尼系数的定义、经济含义等相关内容有基础性的了解,熟悉基尼系数的区段划分方法,在此基 础上探讨我国目前基尼系数状况,随即对我国基尼系数变 动进行分析,最后介绍专家对基尼系数现状的应对措施。教学重点:基尼系数的定义、经济含义 教学难点:基尼系数的区段划分方法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设计:由教师引申出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提出的基尼系数,进而引伸出洛伦兹曲线的定义、经济含义,之后再介绍其区 段划分方法,在此基础上探讨我国目前基尼系数状况, 随即对我国基尼系数变动进行分析,最后介绍专家对基 尼系数现状的应对措施。 教学过程: 一、基尼系数概述 基尼系数(Gini Coefficient)是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于1922年提出的,定量测定收入分配差异程度,国际上用来综合考察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异状况的一个重要分析指标。 二、基尼系数的经济含义 其经济含义是:在全部居民收入中,用于进行不平均分配的那部分收入占总收入的百分比。基尼系数最大为“1”,最小等于“0”。前者表示居民之间的收入分配绝对不平均,即100%的收入被一个单位的人全部占有了;而后者则表示居民之间的收入分配绝对平均,即人与人之间收入完全平等,没有任何差异。但这两种情况只是在理论

上的绝对化形式,在实际生活中一般不会出现。因此,基尼系数的实际数值只能介于0~1之间。 目前,国际上用来分析和反映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方法和指标很多。基尼系数由于给出了反映居民之间贫富差异程度的数量界线,可以较客观、直观地反映和监测居民之间的贫富差距,预报、预警和防止居民之间出现贫富两极分化,因此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认同和普遍采用。 基尼根据洛伦茨曲线提出的判断分配平等程度的指标。设实际收入分配曲线和收入分配绝对平等曲线之间的面积为A,实际收入分配曲线右下方的面积为B。并以A除以(A+B)的商表示不平等程度。这个数值被称为基尼系数或称洛伦茨系数。如果A为零,基尼系数为零,表示收入分配完全平等;如果B为零则系数为1,收入分配绝对不平等。收入分配越是趋向平等,洛伦茨曲线的弧度越小,基尼系数也越小,反之,收入分配越是趋向不平等,洛伦茨曲线的弧度越大,那么基尼系数也越大。 三、基尼系数的区段划分 基尼系数,按照联合国有关组织规定: 1.若低于0.2表示收入绝对平均; 2.0.2-0.3表示比较平均; 3.0.3-0.4表示相对合理; 4.0.4-0.5表示收入差距较大; 5.0.5以上表示收入差距悬殊。 经济学家们通常用基尼指数来表现一个国家和地区的财富分配 状况。这个指数在0和1之间,数值越低,表明财富在社会成员之间的分配越均匀;反之亦然。 通常把0.4作为收入分配差距的“警戒线”,根据黄金分割律,其准确值应为0.382。一般发达国家的基尼指数在0.24到0.36之间,美国偏高,为0.4。中国大陆基尼系数2010年超过0.5,贫富差距较大。 四、我国目前基尼系数状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增长的同时,贫富差距逐步拉大,综合各类居民收入来看,基尼系数越过警戒线已是不争的事实。我国基尼系数已跨过0.4,达到了0.47(2004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中国社会的贫富差距已经突破了合理的限度,总人口中20%的最低收

高一信息技术word教学课件

第三章文字处理 一、Word概述 Word 提问、word能为我们做什么? 1、word的概念、特点和功能 word是当今世界上应用得最广泛的文字处理软件,是微软公司出版的办公套装程序组office中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word 最大的特点是所见即所得。word 最强的功能是图文混排功能。word 的操作环境极其友好,用户非常容易从word屏幕所示的工具按钮中找到所需工具,并可根据需要显示各种工具按钮。word 具有快速的表格产生功能,并可引用到文档中,使文章更具说服力。word 还具有英文拼字检查功能、打印预览显示等功能。 Word2000还具有一些非常出色的新增功能,如安装操作更方便灵活性更强、office助手更优秀、更强的自动功能、更强大的收集和粘贴功能、新一代的表格功能、更多的边框和底纹、最新的图像和绘图工具、将word作为一个电子邮件编辑器等。 提问:如何用word制作文档? 基本步骤为: 准备:启动word,新建或打开文档 处理:保存、输入、编辑、排版、打印 结束:(保存、)关闭文档或退出word 2、启动和退出word 启动: 方法一:单击“开始”按钮,指向“程序”菜单中的word启动命令 方法二:双击word文档图标时首先启动word应用程序 其它方法:双击桌面或文件夹窗口中的word快捷图标 或单击文档菜单中文档名等) 退出: 关闭word 文档:单击文档窗口的关闭按钮 关闭word应用程序:单击word 应用程序窗口的关闭按钮 (关闭文档时系统会检查询问最近修改是否保存)

3、word的窗口环境 认识窗口 窗口组成:应用程序和文档窗口的组合 标题栏:显示文档标题,执行窗口操作——移动、最小化、最大化、还原、关闭 菜单栏:word操作命令的分类集合 工具栏:菜单命令的快捷按钮栏,方便操作 标尺:衡量对象的宽度或利用其进行排版操作 编辑区:工作区域,word文档的显示区域 滚动条:用于滚动查看文档的内容 视图切换按钮:视图是指文档的显示方式,不同视图对应的编辑功能也不同。 状态栏:显示编辑的有关信息 认识视图方式 视图是指文档的显示方式,普通视图适于快速处理大量的文字、大纲视图可以察看文档结构图、页面视图可随时看到自己的编辑结果、web版式视图用于创作web页能够仿真web浏览器显示文档,用户可根据自己的需要采用最适合自己的工作方式来显示文档。 菜单栏的使用 菜单命令的执行:单击相应的菜单命令 菜单命令中某些标志的含义:隐藏箭头;灰色;快捷键;省略号;黑箭头;图标等 工具栏的使用 显示相应工具栏:单击“视图”菜单,指向“工具栏”级联菜单中相应的工具栏 名称,单击 调整相应工具栏中的工具按钮:单击工具栏最右侧的黑箭头,选择进行显示和隐藏隐藏相应工具栏:方法同显示,将工具栏名称的勾号去除即可。 认识对话框 执行某些菜单命令后系统会弹出一个窗口,要求用户在其中输入某些信息,以完成确切的操作,这就是对话框。 对话框的组成: 标题栏、帮助按钮、关闭按钮 标签(选项卡) 文本框、数值框、单选框、复选框、下拉列表框、命令按钮

第十章 第一节 走进微观

第十章小粒子与大宇宙 第一节走进微观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 ②了解原子的模型,了解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知道这种探索将不断深入。 ③对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有大致的了解。 2.过程与方法: 学习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建立物理概念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主动与人合作的精神,使学生认识到合作与交流的重要性。 二、教学策略: 1. 多媒体播放有关物质组成的图片和影片,引发学生思考。 2. 在学生观看影片的基础上,老师讲解“物质”概念,并提问:这些物质又是由什么组成的呢?由以上两点引入本节课的教学。 3. 学生阅读本节内容,对本堂课的内容作初步了解,便于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点拨教学。 4. 向学生调查:同学们都看过哪些与本节课内容有关的书籍?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内容?你最关心的问题是什么?你想解释书中提出的问题吗?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帮助学生建立一个正确的世界观,是学生能正确地认识微观世界和宏观世界激发学生研究物质,探究宇宙的兴趣和欲望。而原子的结构教学是本节的难点。 四、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宇宙万物,变化万千,大到天体,小到原子,它们的运动,它们的组成,引发了我们人类无限的遐想,激发了一代代科学家对它们孜孜不倦的观察和研究。那么,我们这绚丽的世界到底是由什么组成的呢?现在就对这一问题作初步探讨。 板书:第九章小粒子与大宇宙 §9.1走进微观 (二)、新课教学 (板书:一、物质的组成)

(板书:1. 物质是由分子或原子组成的) 要求学生阅读课本,请同学描述分子的大小,老师给予评价。 (板书: 2. 分子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改变分子在物质中的组合形式,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等就会发生改变。最小的分子——氢分子的质量只有10-27kg左右。老师利用信息窗的内容说明分子是很小的) (板书: 3. 分子由原子组成的) 提出问题:现在我们已经知道,原子是很小很小的,我们的眼睛不能看见它。同学们猜想一下,这样小的物体是实心的?还是空心的?你认为它们的结构是怎样的?(请学生回答、讨论) 讨论后老师播放光盘,将学生思路引入微观粒子中去。 (板书:二、微观粒子) 师:从刚才播放的影片,同学们已经知道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那么,原子是不是就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了呢? 生:讨论并发表各自的见解。 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给予肯定性的总结和指导性的讲解,并要求学生阅读“微观粒子”部分内容,提炼并板书: 1. 原子是由更小的微粒——带负电的电子和带正电的原子核组成的。 2. 原子核是由不带电的中子和带正电的质子组成的。 3. 质子和中子是由被称为夸克的更小的粒子组成。 4. 各种粒子的空间尺度(单位:cm) …… 师:声情并茂地朗读最后一自然段,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的兴趣 (三) 小结: (四)作业: 完成《学无忧》中本节内容。

微观经济学第五章说课材料

第五章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因索中不属于固定成本的是(C) A.土地的租金 B.折旧 C.财产税 D.营业税 2、边际成本低于平均成本时,(B) A.平均成本上升 B.平均可变成本可能上升也可能下降 C.总成本下降 D.平均可变成本上升 3、长期成本曲线上的每一点都与短期成本曲线上的某一点相对应,但短期成本曲线上并非每一点都与长期成本曲线上的某一点相对应。这句话(A) A.总是对的 B.有时对 C.总是错的 D.无法判断 4、根据替代原则,(B) A.边际成本在平均成本的最低值处与其相等 B.一种投入的价格提高会导致厂商用其他的投入来替代 C.一种投入的价格下降会导致厂商用其他的投入来替代 D.若厂商不知其边际成本线,可用平均成本线代替 E.上述各项皆不是 5、假如增加1单位产量所带来的边际成本大于产量增加前的平均可变成本,那么,在产量增加后平均可变成本(B) A.减少 B.增加 C.不变 D.都有可能 6、某企业主从企业的总收入中每年提取20,000元作为其“工资”,此企业主的隐性成本(A) A.每年是20,000元 B.每年多于20,000元 C.每年少于20,000元 D.上述都有可能 7、长期与短期的区别在于:(B)

A.短期中存在着不变收益,而长期不存在 B.从长期看,所有的投入都可变 C.三个月 D.平均成本在短期是递减的,而在长期是递增的 E.A和B 8、在长期中,下列成本中不存在的是(A)。 A.不变成本 B.平均成本 C.机会成本 D.隐含成本 9、随着产量的增加,平均固定成本(C) A.固定不变 B.先下降后上升 C.不断下降 D.决定一个企业的停止营业点 10、固定投入即:(D) A.投入不可变动 B.只能以某种固定形式购买投入品 C.能以固定价格购买的投入品 D.不依赖于产出水平的投入 E.上述皆不是 11、总成本等于:(A) A.固定成本与可变成本之和 B.固定成本与可变成本之积 C.固定成本与可变成本的比率 D.平均成本与平均可变成本之和 E.上述各项皆不是 12、总成本等于:(A) A.固定成本与可变成本之和 B.固定成本与可变成本之积 C.固定成本与可变成本的比率 D.平均成本与平均可变成本之和 E.上述各项皆不是 13、一厂商的生产函数为。。。两种要素价格分别为36和64。当其产量为6单位时,其成本为(A) A.144 C.216 B.300 D.288

高中信息技术word操作题速查手册

高中信息技术word操作题速查手册模块一:WORD 1、页面设置(纸型、页边距) 文件――页面设置 2、查找、替换文字 编辑――替换 3、页眉、页脚设置 视图――页眉、页脚页码页眉页脚切换 4、工具栏的调出(如绘图工具栏) 视图――工具栏 5、首行缩进、行距、段前段后距 格式――段落 6、边框、底纹 格式――边框底纹 7、分栏 格式――分栏 8、项目符号 格式――项目符号和编号 9、表格设置 选中表格或单元格――右击 10、图片设置 (1)插入图片

插入――图片――来自文件 (2)设置图片大小 右击图片――设置图片格式――大小(注意锁定“纵横比”前面的钩) (3)设置图片版式 右击图片――设置图片格式――版式 (4)图片绝对定位 右击图片――设置图片格式――版式――高级 11、绘图工具栏 圆:SHIFT+椭圆 圆角矩形:直选图形――基本形状 文本框微调位置:CTRL+方向箭头 水平(垂直)线:SHIFT+CTRL+――――― 直选图形颜色、粗细设置: 右击自选图形――设置文本框格式 图形的组合:选中所有文本框(SHIFT)右击――组合 12. 文字方向:将指定文字设置文字方向 格式——文字方向 二、Word操作考点: 1、文字和段落格式化: (1)对指定的文字设置:字体、字形、字号、颜色、下划线、着重号、阴影、上标或下标、字符间距、文字特效 (2)对指定的段落设置:对齐方式、左右缩进、首行缩进、段落前后间距、行距(单倍、1.5倍、多倍、固定值、最小值) (3)给文章插入标题:

2、项目符号与编号: (1)为指定段落设置项目符号或者项目编号; (2)将指定的项目符号改为项目编号 3、边框与底纹: (1)给指定的文字设定边框(宽度、颜色、线形、方形/阴影); (2)给指定文字设置底纹 4、分栏:将指定段落文字进行分栏(栏宽、栏间距、分割线)*最后一段的段落 标记不要选择 5、首字下沉:将指定段落的首字设置下沉(字体、下沉行数、距正文距离) 6、文字方向:将指定文字设置文字方向 7、设置水印背景:添加图片水印或文字水印 8、插入页码:插入指定格式的页码(位置、对齐方式、数字格式) 9、插入图片: (1)插入指定剪贴画、 (2)插入来自文件的图片、 (3)插入指定类型的艺术字、 (4)插入指定的自选图形 10、插入文本框:横排文本框、竖排文本框 11、设置图片(包含剪贴画、图片、艺术字)格式: (1)设置图片的颜色与线条:填充色、线条颜色; (2)指定图片的大小、缩放比例、旋转; (3)指定图片的版式:环绕方式,水平对齐的绝对位置和垂直对齐的绝对位置; (4)图片裁剪和图片效果(冲蚀、黑白、灰度)设置;图片亮度与对比度设置 12、设置文本框格式:在指定文本框中输入文字并设置文字格式;设置文本 框边框线条颜色、版式(环绕方式、水平对齐) 13、页面页脚设置:在页眉或页脚中添加指定文字并设置文字格式 14、设置显示比例:

教科版高中信息技术基础教学设计全集(必修)

1.1信息及其特征 一、教学内容分析和设计: “信息及其特征”是教育科学出版社的高一《信息技术基础》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由于这个内容理论性较强,如果只是由教师来讲,学生可能会觉得枯燥,所以我准备在教师的引导下,举出现象,让学生进行探讨,然后归纳获得知识。有不足之处由教师或学生来补充。这样能让学生积极参与,活跃课堂气氛,既让学生学到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将学习与生活联系的习惯和自主学习的习惯。 二、教学对象分析: 知识的获取者是刚刚升入高中的学生,按照人的成长认知规律,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开始由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对于“信息”这一事物的认识,可以让他们从大量存在的现象中,发现并归纳出他们应该获得的知识。老师在此过程中起着引导的作用。 三、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列举学习与生活中的各种信息,感受信息的丰富多彩性;举例说明信息的一般特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方法目标: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出新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对日常生活和学习的重要作用,激发对信息技术强烈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四、教学重点: 1、信息特征的认识。 五、教学难点: 信息的含义。

吴江市盛泽中学信息技术备课组 六、教学方法 本节概念性强,实践性弱。采用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谈话引入:同学们,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我们在初中阶段就已经学习。那么下面请同学们说一说,什么是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你认为哪些属于信息?(举例) 生1:校园里铃声响,可以告诉我们信息:上课或下课。 生2:观看校运会,可以获得很多运动会赛场上的信息。 生3:从网上可以获得很多信息,如:学习资料、娱乐、新闻报导等。 生4:在报纸上可以了解国内外的信息。 ……师:同学们举的例子非常好。 其实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周围无时不在,无处不有,当然,信息不仅存在于我们的周围,同样可以在我们身体内部找到它的影子,如,医生通过听诊器来感知我们的身体内部的变化以确定病因,因此我们可以说信息是用文字、数字、符号、图像、图形、声音、情景、状态等方式传播的内容。 师: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信息的存在多种多样,作为万物中的一种,它们同样有着其固有的特性,也就相同的本质。下面我们通过所获取到的信息,找出它们共同的特性。 师:在我们周围存在的信息中,书刊上的文字依附于纸张,颜色依附于物体的表面,老师讲课的声音依附于空气。还有很多的信息,同学们能举出其他的现象吗? 生:(讨论)我们的体重依附于身体,CD音乐依附于光盘,…… 师:有没有信息是不依附于任何载体而存在呢?

高中信息技术基础Word

《高中信息技术基础》会考试题 (必修部分) 主题一:信息技术与社会 (一)信息及其特征 1、现代社会中,人们把()称为构成世界的三大要素。 A.物质、能量、知识 B.信息、物质、能量 C.财富、能量、知识 D.精神、物质、知识 2、盲人摸象体现了信息交流的重要性,信息可以交流说明了信息具有()A.价值性B.时效性C.载体依附性D.共享性 3、下列叙述中,其中()是错误的 A.信息可以被多个信息接收者接收并且多次使用 B.信息具有时效性特征 C.同一个信息可以依附于不同的载体 D.获取了一个信息后,它的价值将永远存在。 4、网络上的信息被人下载和利用,这正说明信息具有() A.价值性B.时效性C.载体依附性D.可转换性5、()不属于信息的主要特征 A.时效性B.不可能增值C.可传递、共享D.依附性6、下面哪一个不属于信息的一般特征?() A.载体依附性B.价值性C.时效性D.独享性7、天气预报、市场信息都会随时间的推移而变化,这体现了信息的()A.载体依附性B.共享性C.时效性D.必要性 8、交通信号灯能同时被行人接收,说明信息具有( )。 A.依附性 B.共享性 C.价值性 D.时效性 9、关于信息特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信息能够独立存在 B:信息需要依附于一定的载体 C:信息不能分享 D:信息反映的是时间永久状态 10、下面对信息特征的理解,错误的( ) A.天气预报、情报等引出信息有时效性 B.信息不会随时间的推移而变化

C.刻在甲骨文上的文字说明信息的依附性 D.盲人摸象引出信息具有不完全性 11、在朝鲜战争即将爆发的时候,蓝德公司向美国政局高价兜售一份调查报告没被理会,战后美国政府分文未花就得到该报告,这体现了信息的:( ) A:价值性 B:可伪性 C:具有可传递性 D:具有失效性 12、关于信息共享与物质的共享的差别,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信息一方使用时另一方就不能使用 B:信息使用后就会损耗 C:信息可无限复制、传播或分配给众多的使用者 D:信息可以有限的使用 13、将几副相互无关联的图像通过图像处理软件(如Photoshop)的加工后,形成一副富有创意,有实际用途的图像,这体现了信息是() A:可以共享的 B:需依附一定载体的 C:可以增值的 D:具有实效性14、武王伐纣作为中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却没有甲骨文资料记载其确切年代。现代考古工作者根据历史传说中的“天象”,利用天文知识成功地完成该时间的判定。这说明信息具有()特征。 A、可传递性 B、时效性 C、载体依附的可转换性 D、价值性 15、某次语文测验成绩已经按学号顺序录入到Excel表中,对语文成结在100分以上的学生筛选,得出相应的名单,这体现了信息的( ). A、可以共享的 B、可以增值的 C、需依附一定载体 D、具有时效性 16、下面有关对信息作用事例的理解,错误的是() A.许多历史事件以文字的形式记载在书上,体现信息的依附性。 B.交通信号灯被许多行人接收,体现信息的共享性。 C.天气预报、股市行情体现信息的有价值性 D.身边的信息体现了信息的不完全性 (二)信息技术与社会 17、我们常说的“IT”是()的简称 A.信息技术B.因特网C.输入设备D.手写板 18、总体来说,一切与信息的获取、加工、表达、()、管理、应用等有关的技术,都可以称之为信息技术. A.识别 B.显示 C.交换 D.交流 19、下面哪句话是正确的() A.现代的通信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产生了信息技术 B.21世纪人类进入信息社会,信息、信息技术就相应产生了。 C.有了人类就有了信息技术 D.有了计算机后就有了信息技术

网站的设计(高中信息技术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

网站的设计(高中信息技术优秀教学设计 一等奖)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一、教学课题 网站的设计1课时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以网站欣赏为主线,介绍网站设计思想,使学生初步了解网站设计的整体构思。 2、了解网页设计的关联知识 技能目标: 、了解网站设计的基本流程 2、学生通过亲身经历,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动手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乐于帮助、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 2、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和个性化创作精神 3、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 三、教学重点、难点:网站的整体构思 四、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课内容为高中第二册第一章第一节内容,它是进行网页制作的前提工作,其重点在于创建网站的几个步骤,即网站设计的整体构思。在这部分内容中,

要求动脑思考的内容比较多,所以对于本节课内容只在于让学生了解网站设计的完整过程,不能急于求成,暂时只要他们能够策划出简单的网站就可以了。 五、教学对象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为高一年级第二学期的学生。在上学期,他们已经掌握了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windows的基本操作、字处理软件的应用,掌握了上网的相关操作(如:接入Internet、浏览网页,从因特网上获取信息、收发电子邮件等等),通过观察,他们对上网很感兴趣。很多学生曾问我:老师,这些东西是从哪里来的呀?是谁做的呀?怎样发布到Internet上的呀?那些动画是怎么做的呀?等等。由此可见,他们对网站的设计也一定有兴趣、有信心。为了使本节课内容更好的让学生吸收,我特提前(上节课)给他们介绍了FrontPage软件(包括菜单的介绍、创建站点)。 六、教学方法及策略 信息技术作为一门独立的新型学科,在教学方法上应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场所以及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针对这节课,本人采用了多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