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报告三卫星位置和地面站接收范围

实习报告三卫星位置和地面站接收范围
实习报告三卫星位置和地面站接收范围

实习三 卫星位置和地面站接收X 围

1. 实习目的

1 ) 理解地面站接收极轨卫星的X 围。

2 ) 会判断地面站接收到卫星信号的起始时间。

3 ) 能计算出卫星相对于接收站的方位角和仰角。

2. 实习方案

1 ) 假设要在NUIST (?0=32.2°N ,λ0=118.5°E )设置一极轨卫星接收站。极轨卫星轨道高度H=830km 。取地球半径R=6371 km ,计算该接收站的接收X 围δmax

2 ) 在“实习二”中的图3-3上,标出NUIST 接收站的位置和接收X 围δmax ,如图4-1所示意。(为简单其间,接收X 围δmax 用以接收站为圆心、半径为δmax 的圆表示。可以在Excel 显示的图3-3上用Excel\工具\绘图来手工标出)

图4-1星下点轨迹与地面站接收X 围的相对位置示意

NUIST 接收站的位置和接收X 围δmax ,也可以标在如图4-2所示的北半球底图上(参考教材图4.24标出经纬度刻度)。

max cos()=R/(R+H)

δ

图4-2 北半球底图

3 ) 观察图4-1上的星下点轨迹与NUIST 站接收X 围之间的关系。如果星下点轨迹经过NUIST 站接收X 围,则计算给出地面站可接收卫星信号的起、始时间(注意:轨道报给出的升交点时间为世界时,时=世界时+8小时)。

如果星下点轨迹不经过NUIST 站接收X 围,则将电子表格中“星下点经度”一列减去“截距”, 再观察图4-1上的星下点轨迹与NUIST 站接收X 围之间的关系, 重复此过程,直到图4-1上出现“星下点轨迹经过NUIST 站接收X 围”为止。出现“星下点轨迹经过NUIST 站接收X 围”时,请计算给出地面站可接收卫星信号的起、始时间。 4 ) 利用上一步得到的电子表格中的数据(每2分钟一次的星下点经纬度(,)s s λ?),用以下公式计算NUIST 接收站每2分钟一次的卫星方位角α、仰角β。

经度差:?λ=λs —λ0 大圆δ:

00arccos(sin sin cos cos cos )s s δ????λ=+?

方位角α:

sin cos arcsin[

]sin s

λ?αδ

?=

仰角β:

cos arctan[

]sin R R h δβδ

-

+=

当β=0时, cos e

e R R h

δ=

+

此时的δ为max arccos()e

e R R h

δ=+ 注意:

( 1 )EXCEL 中可查“帮助\数学和三角函数”中相关公式的语法。

( 2 )用EXCEL 计算三角函数值时,角度( °)要化作弧度(*3.14/180)。

( 3 )计算中用到反余弦ACOS(number)、反正弦ASIN(number)、反正切 ATAN( number )。弧度转为度 DEGREES( 弧度)。

5 ) 在“实习二”制作的电子表格中增加三列,分别用来填写上述计算得到的δ、α、β。

3. 实习结果

(1)

所以,H=830km ,R=6371 km ,代入上式,可得:δmax=27.7947°

(2)

(3)

?

max cos()=R/(R+H)δ

(4)最后制作出的三列表格如下:

δαβ

141.5262824 141.5262824 -69.53751536

140.5036712 140.5036712 -68.99102348

138.4538663 138.4538663 -67.89490371

135.5764295 135.5764295 -66.35456113

131.9797887 131.9797887 -64.42624093

127.7629743 127.7629743 -62.16070684

123.1141351 123.1141351 -59.65636256

118.0607702 118.0607702 -56.92492214

73.96254893 73.96254893 -32.33290705

107.336691 107.336691 -51.08933118

101.6648548 101.6648548 -47.97627674

95.88606433 95.88606433 -44.78066462

90.12472943 90.12472943 -41.56582125

84.21851013 84.21851013 -38.23366809

78.28172546 78.28172546 -34.83840553

72.46141541 72.46141541 -31.45400046

66.55015522 66.55015522 -27.94505083

60.65386581 60.65386581 -24.35212115

54.91269159 54.91269159 -20.73632104

49.25300931 49.25300931 -17.01927014

43.92322838 43.92322838 -13.32887392

39.00868359 39.00868359 -9.698233138

34.56746776 34.56746776 -6.152855317

30.99704332 30.99704332 -3.048805615

28.56606063 28.56606063 -0.761690881

27.70854242 27.70854242 0.086346695

28.39567099 28.39567099 -0.595043592

30.72170668 30.72170668 -2.797656059

34.24401514 34.24401514 -5.882199981

38.72919252 38.72919252 -9.483471997

43.73061963 43.73061963 -13.19120101

49.26140552 49.26140552 -17.02492207

55.18329703 55.18329703 -20.90987907

61.30538697 61.30538697 -24.75451205

67.50568623 67.50568623 -28.51793505

73.86245891 73.86245891 -32.27444298

80.34060239 80.34060239 -36.02174048

86.84134815 86.84134815 -39.71846261

93.37564841 93.37564841 -43.38372231

100.0091879 100.0091879 -47.06336529

106.5413407 106.5413407 -50.65404077

113.1415251 113.1415251 -54.25533896

119.7577241 119.7577241 -57.84331217

126.3469376 126.3469376 -61.39867057

132.8019688 132.8019688 -64.86735775

139.1332217 139.1332217 -68.25828888

145.3075939 145.3075939 -71.55644509

151.1181416 151.1181416 -74.6538609

156.4316776 156.4316776 -77.4819753

160.5640208 160.5640208 -79.67909257

163.0077709 163.0077709 -80.97762523

162.235422 162.235422 -80.56727923

4.实习结语

通过本次实习,我学会了如何理解地面站接收极轨卫星的X围;可以简单判断地面站接收到卫星信号的起始时间,以及能够计算出卫星相对于接收站的方位角和仰角。对于Excel 的应用,感觉又深入了一层。

民航卫星通信网络管理规定(试行)

民航卫星通信网络管理规定 (试行) 第一章总则 1.1本规定根据《中国民航总局通信导航监视工作规则》及《中国民用航空无线电管理规定》制定。 1.2凡设置、运行、使用民航卫星通信网络设备的单位,均应遵守本管理规定。 1.3民航卫星通信网是指由民航总局统一组织规划建设的专用卫星通信网络及在该网络中运行的所有卫星地球站。 1.4本管理规定由民航总局空中交通管理局负责解释。 第二章卫星通信网络建设及管理原则 2.1民航卫星通信网的建设由民航总局统一组织规划,各地区管理局按规划组织实施和保障运行。 2.2民航卫星通信网络内各卫星地球站、各用户接 ~3一

口及路由的设置均由民航总局空中交通管理局统一管理。 2.3民航卫星通信网络所使用的卫星转发器资源由民航总局空中交通管理局统一组织获取、分配、使用及管理。 第三章卫星地球站建设程序 3.1根据业务需要,民航系统各单位或与民航系统业务相关的单位需建设卫星地球站加入民航卫星通信网络时,需根据附则一《民航卫星通信地球站建设资料表》中的要求,按所在地区逐级(省局、管理局、总局)向民航通信主管部门进行申请,由民航总局批准其建站地点、建设规模及有关技术参数配置,有关设备采购参照民航总局有关要求进行。 3.2在新建地球站的项目批准后,各地应按附则一《民航卫星通信地球站建设资料表》的要求,作出选址报告,经各管理局上报民航总局,批准后方可建站。 3.3建设单位或使用单位需对民航总局已经批准的或已建成的卫星地球站的地点、规模和有关技术参数进行调整时,需按3-2条的要求,重新上报民航总局。 一4一

各民航卫星通信地球站的建设,必须严格按照民航总局批复的选址地点、规模和技术要求进行。 3.4地球站建设完成后,民航总局空管局将组织对其进行入网测试、检查,各项技术指标合格并向有关部门办理了《无线电台执照》后方可加入民航卫星通信网运行。 3.5非中国民航用户,但与民航业务有关的部门需建设卫星地球站加入中国民航卫星通信网的,需与民航总局空管局协商,签定有关通信协议后方可建设、使用。 3.6新建卫星地球站的电测及入网测试,需由民航总局空管局认可的单位负责进行。 3.7每年一月份,各地区空管局对所辖区域内的卫星通信地球站的建设、扩容及业务量需求、发展设想进行一次调查,并将有关情况上报总局空管局。 第四章卫星通信网运行管理 4.1民航总局空管局负责民航卫星通信网络的运行管理,制定有关技术规范和入网规定,进行网络的组织、调整和优化,组织进行人员技术培训和考核。 4.2民航卫星通信网内的各卫星地球站由所在地点 一5一 一

卫星地面站搬迁实施方案

卫星地面站搬迁实施方案

目次 1项目概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2实施方案.. (3) 2.1系统组成 (3) 2.1.1系统组成 (3) 2.1.2系统搬迁详细清单(不含天线基座制作)...................................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施工方案概述 (3) 2.2.1方案一(推荐方案): (4) 2.2.2方案二 (10) 2.3系统调试测试 (13) 2.3.1通电检查及对星 (13) 2.3.2系统收发链路测试 (13) 2.3.3网管系统功能测试 (13)

1 实施方案 1.1 系统组成 1.1.1 系统组成 1.2 施工方案概述 短波电台、无线图传接收机天线安装在办公楼顶,卫星天线有2套方案。 1.2.1 短波天线、无线图传接收机天线 短波天线、无线图传接收机天线在办公楼楼顶架设。

图传天线1图传天线2图传天线3 短波天线 图1.短波天线、图传天线安装示意图 1.2.2 卫星天线方案一(推荐方案): 到办公楼旁空地实地勘察,从建设点往办公楼机房看,直线距离在30米左右,东南方向无遮挡(见图1),由于此地是开放式景点,防止人为损坏,天线基座由原来露出地面0.4米加高到2米,四周建围栏。由于卫星天线安装在室外,在为了防止卫星天线遭受直接雷击,在天线后方大于5米处安装一支独立的避雷针,使其保护的天线位于直击雷防护区(LPZ0B)区内,接收天线必须安装在保护范围内。置于避雷针保护范围的卫星天线也应与防雷系统连接,可用圆钢将立柱和防雷网焊接起来,使天线与大地处于等电位状态。

卫星地面站安装

通信网防御雷电安全保护检测管理办法 通信网防御雷电安全保护检测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保障通信网络安全可靠地运行,防止雷害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和机房火灾,建立健全防雷减灾管理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电信运营商、通信设备集成商和从事通信防雷产品的生产制造商和经销商应当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我国公用电信网的通信大楼、交换、接入网、传输、无线通信基站、IP网站、局域网、微波站、卫星地面站等通信局(站)的防雷电安全保护的管理。 第四条通信网上的通信局站、机房必须按规定安装防雷电安全保护系统。防雷设计和施工应符合信息产业部相关标准规范的规定。通信网上安装的防雷系统经验收合格后可并网使用。 第五条在通信网上使用的防雷产品必须按国家和行业标准进行检验,检验合格的产品允许进网使用。电信运营商、通信设备集成商、设计施工部门应选用检验合格的防雷产品。 第六条为保障通信网防雷性能的安全可靠,信息产业部对通信网上使用的防雷产品和防雷系统实行定期检测制度;进一步完善通信网上雷电灾害调查制度。 第二章组织管理 第七条电信运营商应遵照本办法,建立完善的雷电防御管理制度,各级电信运营商的主要领导对防雷安全负责。各级电信运营商应配合信息产业部和各地通信管理局组织的电信网防雷减灾调查。 第八条各地通信管理局负有监管本地区通信网络防雷减灾和安全生产的职责。负责组织对电信网上使用的防雷系统和防雷产品定期进行抽样检测和雷害调查,并将结果上报信息产业部。 第九条从事防雷产品和通信网上防雷系统检测的机构必须是国家认可的第三方检测机构。通过国家认监委和信息产业部组织的计量认证和审查认可。 第十条信息产业部通信产品防雷性能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作为通信防雷技术支持单位配合信息产业部做好防雷产品标准符合性审查,配合各通信管理局做好雷电灾害的调查和通信网上防雷产品的抽查管理。 第十一条信息产业部负责组织管理和指导全国通信行业防雷减灾工作。对通过检测的通信防雷产品定期在网上公布。并组织对雷电灾害的调查和处理。 第三章通信防雷产品的要求 第十二条建筑物直击雷防护的产品应符合国家标准GB50057-2000《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第十三条通信网上所使用的各类防雷保护产品应符合YD/T5098—2001《通信局(站)雷电过电压保护工程设计规范》中对产品的技术要求。 第十四条电源用各类雷电过电压保护产品应符合YD/T1235.1-2002《通信局(站)低压配点电系统电涌保护器的技术要求》规定。 第十五条电源用各类雷电过电压保护产品应通过YD/T1235.2-2002《通信局(站)低压配点电系统电涌保护器的测试方法》的测试。 第十六条通信局(站)选用的防雷产品应通过信息产业部审查认可的检测机构检测合格并在网上公布。 第十七条通信防雷产品的生产制造商、经销商应保证通过检测产品的一致性和可靠性。 第四章日常维护管理 第十八条各级电信运营商在新建、扩建、改建的通信局(站)的防雷工程验收过程中应当严格把关,经验收合格后,防雷装置才能投入使用。 第十九条各级电信运营商应建立防雷管理检查制度,对雷电灾害造成的事故要做好专门调查、统计、分析及鉴定工作,要有明确的记录(包括损坏通信设备清单、雷害事故分析、处理报告等)。对雷灾事故要逐级上报,不得瞒报谎报。 第二十条遭受雷击事故或火灾的通信局(站),可委托信息产业部通信产品防雷性能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对雷击事故做技术认定工作。 第二十一条重大雷击事故,由信息产业部组织相关单位做好分析和调查工作。 第二十二条维护人员应在每年雷雨季节之前对通信局(站)建筑物、构筑物、接地系统的接地电阻和其它设施安装的防雷装置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发现异常变化要立即查明原因,并及时采取措施。同时建立专门的防雷接地档案,保存建筑物防雷、接地线、接地网、接地电阻及防雷产品安装的原始记录及日常防雷检查记录。 第二十三条通信局(站)内的电源用保护器的通流容量、安装位置、接地线径、接地线长短应符合标准要求,其SPD的保护模式应符合其供电方式。 第二十四条电源用第一级SPD在每年雷雨季节前,应检测其各类性能和显示是否正常,开关电源内的模块应每年用混合波雷电电涌测试仪检测其性能,检查其老化程度。信号、数据用SPD应检查其接地线是否可靠连接。 第二十五条通信局(站)要落实防雷接地日常维护工作。对于扩建、改建的通信局(站)需要检查新增设备是否连接。 第二十六条当监控系统发现防雷装置损坏或异常时,要及时进行现场检查并更换,无监控系统时,应在雷雨后由维护人员进行人工巡检。 第二十七条各级防雷维护人员应当定期接受相关的技术培训。 第五章通信防雷产品的检测管理

卫星通信地球站设备1概述

卫星通信地球站设备 一、地球站的分类及组成 1.1地球站的各类 1.1.1卫星通信地球站 可以按安装方式、传输信号特征、天线口径尺寸、设备规模及用途来分类: 1、按安装方式: ●固定站 ●可搬运站 ●移动站 2、按传输信号特征: ●模拟站 ●数字站 3、按业务性质: ●遥测、遥控、跟踪站 ●通信业务站 4、按用途分: ●民用通信站:公用站 专用站 ●军用通信站:战略通信站 战术通信站

●卫星广播业务 ●气象卫星 ●航空、航海、导航 ●科学实验 另外还可以按工作频段、通信卫星类型、多址方式、天线口径等分类。 目前国际上,通常地球站天线口径尺寸及G/T值的大小将地球站分为A、B、C、D、E、F、G、Z等各种类型见下表1: 表1:各类地球站的天线尺寸及性能指标 ●其中A、B、C型站称为标准站,用于国际通信;

E和F又分为E-1、E-2、E-3和F-1、F-2、F-3等类型,主要用于国内通信。 其中E-2、E-3和F-2、F-3又称为中型站。E-1、F-1称为小型站。 1.1.2VSAT地球站的分类 1、按安装方式――固定、可搬、车载、机载、船载、背负式、手提式等 站。 2、按网络结构――星状、网状、星状网状混合结构。 3、按收发方式――单收站、单发站、双向站。 4、按业务性质――固定业务和移动业务。 5、按支持的主要业务类型分――话音VSAT站、数据VSAT站、综合VSAT 站。 其它的还有按工作频段分(L波段、C波段、Ku波段等)、多址方式(FDMA、TDMA、CDMA、SDMA等)。 1.2地球站的组成 一般的卫星通信地球站,尽管对于不同的通信体制,地球站的组成不尽相同。但其基本组成一般包括: 天线分系统、发射分系统、接收分系统、信道终端设备、遥测跟踪、监控分系统、伺服跟踪分系统和电源分系统。 1.2.1VSAT地球站设备组成 VSAT卫星通信网由卫星转发器、主站(中心站)和远端小站三部分

卫星地面站通信系统解决方案

卫星地面站通信系统 技 术 方 案 北京大恒创新技术有限公司

第1章、 设计依据 本系统依据以下标准进行设计: z《城市人民防空通信技术机制》; z《人民防空卫星通信系统通用要求》(RFHB01-2008); z《人民防空工程战术技术要求》; z《人民防空卫星通信系统固定地面站建设规范》(RFHB02-2008); z《北京市应急移动指挥通信系统建设使用管理规定》(京应急办【2007】2)z《人民防空指挥工程设计标准》; z《人民防空指挥所通信工程设计要求》; z《人防指挥所指挥自动化系统建设规范》; z《指挥自动化一体化技术体系结构》全军指挥自动化建委办; z《310工程网络分系统》总参第61研究所; z《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GA/T75); z《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防范行业标准》(GB/T74-94); z《国内卫星通信系统进网技术要求》(GB/T 12364-1990); z《国际移动卫星B船舶地球站技术要求》(GB 19491-2004); z《通信卫星有效载荷性能的在轨测试方法》GB/T 12639-1990; z《国内卫星通信地球站总技术要求》; z《国内卫星通信地球站发射、接收和地面通信设备技术要求》(GB/T 11444.4-1996); z《国内卫星通信网技术体制(试行)(上册)》(TZ 005-95(上)); z《国内卫星通信时分多址(60Mbit/s)方式进网技术要求》(YD 509-1991);z《卫星通信VSAT地球站电磁干扰的测量方法》(YD/T 1003-1999); z《可搬移式卫星通信地球站设备通用技术条件》GB/T 15296-1994; z《国内卫星通信TDM/QPSK/FDMA(2Mbit/s)系统进网技术要求》YD/T 613-1993; z《无线、微波及卫星通信设备型号命名方法》YD/T 638.10-1993; z《卫星通信船载地球站码分多址通信设备通用技术条件》GB/T 15869-1995;

便携式卫星站及地面站方案

Xxxxx 便携式卫星通信站及地面卫星站 技术方案 成都时代星光科技有限公司 二O一四年十一月

目录 第一章概述...................................................................................................................................... - 3 -方案概述...................................................................................................................................... - 3 -第二章设计原则.............................................................................................................................. - 3 - 2.1 先进性原则....................................................................................................................... - 4 - 2.2 开放性原则....................................................................................................................... - 4 - 2.3 可伸展性原则................................................................................................................... - 4 - 2.4 安全性原则....................................................................................................................... - 4 - 2.5 可靠性原则....................................................................................................................... - 4 - 2.6 设计依据........................................................................................................................... - 5 -第三章卫星通信系统建设.............................................................................................................. - 6 - 3.1概述........................................................................................................................................ - 6 - 3.2、用户需求和分析............................................................................................................. - 6 - 3.2.1、用户需求................................................................................................................. - 6 - 3.2.2、系统总体功能要求:............................................................................................ - 7 - 3.3、卫星便携站系统构建和功能介绍................................................................................. - 7 - 3.4、卫星便携站系统组成设备介绍..................................................................................... - 9 - 3.4.1、TIM-BXZ2100便携天线系统 ............................................................................... - 9 - 3.4.2、TIM-DMZ3400便携天线系统卫星地面站 ........................................................ - 14 - 3.4.3、WAVESTREAM卫星功放BUC......................................................................... - 17 - 3.4.4、NORSAT卫星高频头LNB(1108HB)........................................................... - 18 - 3.4.5、COMTEH调制解调器......................................................................................... - 19 - 3.4.6、COMTEH协议转换器CIM-25.......................................................................... - 21 - 3.4.7 L波段四路功分器............................................................................................ - 21 - 3.4.8、卫星复用器万康MUX-2200E .......................................................................... - 22 - 3.4.9、图像编解码器凯斯泰尔CASTEL FTF 1000................................................ - 23 - 3.4.10、VOIP语音网关CNG1000 ............................................................................... - 25 - 3.4.11 便携式频谱仪安捷伦N9320B..................................................................... - 29 - 3.4.12 二层网络交换机D-Link DES-1005D............................................................. - 30 - 3.4.13 TIM-BXZ2100终端箱....................................................................................... - 31 - 3.4.14 便携式发电机..................................................................................................... - 31 - 3.4.15 时代星光单兵无线图像传输设备................................................................... - 33 - 3.4.16 便携式摄像机SONY PJ390E ........................................................................ - 37 - 3.4.17 哈尔滨光学仪器厂地质罗盘仪DQY-1 ........................................................ - 39 -第四章项目组织方案...................................................................................................................... - 40 - 4.1项目负责人组织结构.......................................................................................................... - 40 - 4.2 项目管理人员职能............................................................................................................. - 40 - 4.2.1项目总负责人.......................................................................................................... - 40 - 4.2.2 项目质量负责......................................................................................................... - 41 - 4.2.3 项目技术负责......................................................................................................... - 41 - 4.2.4 项目规划负责......................................................................................................... - 41 - 4.2.5 项目售后维保服务办法......................................................................................... - 42 -

卫星通信地基础知识

卫星通信概述 1.卫星通信的基本概念与特点 定义:卫星通信是指利用人造地球卫星作为中继站,转发或反射无线电波,在两个或多个地球站之间进行的通信。卫星通信又是宇宙无线电通信形式之一,而宇宙 (1)宇宙站与地球站之间的通信;(直接通信) (2(直接通信) (3)通过宇宙站转发或反射而进行的地球站间的通信。(间接通信) 第三种通信方式通常称为卫星通信,当卫星为静止卫星时称为静止卫星通信。 大多数通信卫星是地球同步卫星(静止卫星:轨道在一定高度时卫星与地球相对静止)。静止卫星是指卫星的运行轨道在赤道平面内。轨道离地面高度约为 35800km(为简单起见,经常称36000km)。 静止卫星通信的特点 (1 a 通信距离远,且费用与通信距离无关(只要在卫星波束范围内两站之间的传 输与距离无关) b 覆盖面积大(三颗卫星即可覆盖所有地方),可进行多址通信(一发多收) c 通信频带宽(带宽为500M d 信号传输质量高,通信线路稳定可靠 e 建立通信电路灵活、机动性好(只要卫星覆盖到,均可建立地面站进行通信) f 可自发自收进行监测 (2 a 静止卫星的发射与控制技术比较复杂(所以国内做卫星发射的很少)。 b 地球的两极地区为通信盲区(轨道与赤道平行,切线方向下来无法到达两 c 存在星蚀(卫星在地球和太阳之间)和日凌(地球在太阳和卫星之间)中断 ——(现今可通过处理缩短这种现象)

d 有较大的信号传输时延(发射和接受时间)和回波干扰。 2. 卫星通信系统的组成 (1 通常卫星通信系统是由地球站、通信卫星(前两个为主要组成,负责卫星收发)、跟踪遥测及指令系统和监控管理系统(后两个提供辅助功能,监测卫星、姿态调整等)4大部分组成的,如图所示。 (2 两个地球站通过通信卫星进行通信的卫星通信线路的组成如图所示,是由发端地球站,上、下行无线传输路径和收端地球站组成的。

卫星地面站的现状与发展

卫星地面站的现状与发展 摘要:卫星地面站的基本作用是向卫星发射信号,同时接收由其它地面站经卫星转发来的信号。本文介绍了我国卫星地面站的现状,在参照比较国外地面站建设的基础上对我国地面站建设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地面站;现状;发展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Satellite LI Bing (Institute of Command and Automation, PLA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Nanjing 210007, China) Abstract: The basic effection of the sateliite groundstation is trassmiting signal to satellite, and incepting the signal from other satellite groundstation. This thesis introduces the situation of sateliite groundstation in our country, compared with the foreign groundstation, we have a expectation to the sateliite groundstation in our country. Keywords: the sateliite groundstation, the situation, development 外层空间自我呈现出的首要与最为明显的特征就是如同一条大马路,在更多的情况下,则如同一块宽阔的公地,人们可以朝着任意一个方向行走,自1957年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以来, 外层空间已成为继陆海空之后的人类第四延伸空间,同时也成为大国争夺的新制高点,对于正在崛起的航天国家来说,外太空是国家安全利益的新领域,与国家的安全息息相关。近十多年的几场局部战争再次表明,陆海空更加依靠卫星系统,也彰显出制天权的重要。 地面站是卫星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各种用途的地面站略有差异,但基本设施相同。一、地面站的分类 地面站的基本作用是向卫星发射信号,同时接收由其它地面站经卫星转发来的信号。根据卫星通信系统的性质和用途的不同,可有不同形式的地面站。如:按站址的固定与否、G/T值的大小、用途、天线口径以及传输信号的特征等多种方法来分类。 1.按站址特征分类:可分为固定站、移动站(如舰载站、机载站和车载站等)、可拆卸站(短时间能拆卸转移地点的站)。在固定站中又可分为大型标准站和小型非

卫星通信期末考试复习重点

一.名词解释 卫星通信:利用人造地球卫星作为中继站转发无线电波,在两个或多个地球站之间进行的通信。 日凌中断:当卫星处在太阳和地球之间,并且三者在一条时间上时,卫星天线在对准卫星接收信号的同时,也会因对准太阳而受到太阳的辐射干扰,又由于地球站天线对准卫星的同时也就对准了太阳,使得强大的太阳噪声进入地球站,因此会造成通信中断,这种现象称为日凌中断。 星蚀现象:当地球处于卫星与太阳之间时,地球把阳光遮挡,卫星处于地球的阴影区,此时通信卫星上的太阳能电池不能正常工作,而星载蓄电池只能维持卫星自转,不能支持转发器工作,这种现象造成的通讯中断称为星蚀现象。 多址技术:多个地球站通过同一颗卫星建立两址和多址之间的通信的技术。FDMA:是一种把卫星占用的频带按频率高低划分给各地面站的多址方式。CDMA:是一种给各地球站分配一个特殊的地址码(伪随机码)的扩频通信多址方式。 复用技术: 个人认为,复用技术和多址技术最大的区别在于应用的领域不同。 复用这个词通常用在传输上,将一个物理信道根据时间、频率、空间等资源划分为多个虚拟信道。这么做的好处有二:一是减少管道的个数,为运营商减少线路成本;二是提升单通道的容量。从作用上看都是针对传输而言的,与具体用户无关。 多址则应用在接入中,特别是移动通信。我们知道在同一个基站下,不同的用户利用相同的资源(同一时间,同一频率)发出通信请求肯定会发生冲突。而多址技术正是用来解决这个问题:如何划分资源块,使更多的用户终端(如手机)能够在不发生冲突的情况下获得服务。当然,处理好用户接入的问题能够提升服务质量并带来商业效益。 总的来说,两个技术十分接近,都是针对资源进行细粒度的划分和重用,但应用的领域和目的不大相同。 2、多址的“址”在移动通信中是指用户临时占用的信道,多址就是要给用户动态分配一种地址资源——信道,当然这种分配只是临时的; 3、多址和复用的区别还在于,多址技术是要根据不同的“址”来区分用户;复用是要给用户一个很好的利用资源的方式。一句话“复用针

卫星通信技术综述

卫星通信技术综述

一、卫星通信技术的内涵 卫星通信是地球上多个地球站(包括陆地、水面和大气层)利用空中人造通信卫星作为中继站而进行的无线电通信。卫星通信系统是由通信卫星、地球站和跟踪遥测及指令分系统和监控管理分系统。通信卫星由若干个转发器、数副天线与位置和姿态控制、遥测和指令、电源分系统组成,其主要作用是转发各地球站信号。地球站由天线、发射、接受、终端分系统及电源、监控和地面设备组成,主要作用是发射和接受用户信号。跟踪遥测指令站是用来接收卫星发来的信标和各种数据,然后经过分析处理,再向卫星发出指令去控制卫星的位置、姿态及各部分工作状态。监控管理分系统对在轨卫星的通信性能及参数进行业务开道前的监测和业务开通后的例行监测与控制,以便保证通信卫星的正常运行和工作。二、卫星通信技术的特点 卫星通信技术的具有明显的有点和缺点: 优点: (1)卫星通信覆盖区域大,通信距离远。因为卫星距离地面很远,一颗地球同步卫星便可覆盖地球表面的1/3,因此,利用3颗适当分布的地球同步卫星即可实现除两极以外的全球通信。卫星通信是目前远距离越洋电话和电视广播的主要手段。 (2)卫星通信具有多址联接功能。卫星所覆盖区域内的所有地球站都能利用同一卫星进行相互间的通信,即多址联接。 (3)卫星通信频段宽,容量大。卫星通信采用微波频段,每个卫星上可设置多个转发器,故通信容量很大。 (4)卫星通信机动灵活。地球站的建立不受地理条件的限制,可建在边远地区、岛屿、汽车、飞机和舰艇上。 (5)卫星通信质量好,可靠性高。卫星通信的电波主要在自由空间传播,噪声小,通信质量好。就可靠性而言,卫星通信的正常运转率达99.8%以上。 (6)卫星通信的成本与距离无关。地面微波中继系统或电缆载波系统的建设投资和维护费用都随距离的增加而增加,而卫星通信的地球站至卫星转发器之间并不需要线路投资,因此,其成本与距离无关。 缺点: (1)传输时延大。在地球同步卫星通信系统中,通信站到同步卫星的距离最大可达40000km,电磁波以光速(3×108m/s)传输,这样,路经地球站

便携式卫星站及地面站方案说明

专业资料 Xxxxx 便携式卫星通信站及地面卫星站 技术方案 成都时代星光科技有限公司 二O一四年十一月

目录 第一章概述................................................................. - 3 - 方案概述................................................................. - 3 - 第二章设计原则............................................................. - 3 - 2.1 先进性原则......................................................... - 4 - 2.2 开放性原则......................................................... - 4 - 2.3 可伸展性原则....................................................... - 4 - 2.4 安全性原则......................................................... - 4 - 2.5 可靠性原则......................................................... - 5 - 2.6 设计依据........................................................... - 5 - 第三章卫星通信系统建设..................................................... - 7 - 3.1概述.................................................................. - 7 - 3.2、用户需求和分析.................................................... - 7 - 3.2.1、用户需求...................................................... - 7 - 3.2.2、系统总体功能要求: ........................................... - 8 - 3.3、卫星便携站系统构建和功能介绍...................................... - 8 - 3.4、卫星便携站系统组成设备介绍....................................... - 10 - 3.4.1、TIM-BXZ2100便携天线系统...................................... - 10 - 3.4.2、TIM-DMZ3400便携天线系统卫星地面站............................ - 15 - 3.4.3、WAVESTREAM卫星功放BUC ....................................... - 17 - 3.4.4、NORSAT卫星高频头LNB(1108HB)............................... - 19 - 3.4.5、COMTEH调制解调器............................................. - 20 - 3.4.6、COMTEH协议转换器 CIM-25 ...................................... - 22 - 3.4.7 L波段四路功分器............................................ - 23 - 3.4.8、卫星复用器万康MUX-2200E ..................................... - 23 - 3.4.9、图像编解码器凯斯泰尔CASTEL FTF 1000 ........................ - 25 - 3.4.10、VOIP语音网关CNG1000 ........................................ - 26 - 3.4.11 便携式频谱仪安捷伦 N9320B ................................. - 30 - 3.4.12 二层网络交换机 D-Link DES-1005D ............................. - 31 - 3.4.13 TIM-BXZ2100终端箱........................................... - 32 - 3.4.14 便携式发电机................................................ - 32 - 3.4.15 时代星光单兵无线图像传输设备............................... - 34 - 3.4.16 便携式摄像机 SONY PJ390E .................................... - 38 - 3.4.17 哈尔滨光学仪器厂地质罗盘仪DQY-1 ........................... - 42 - 第四章项目组织方案......................................................... - 43 - 4.1项目负责人组织结构................................................... - 43 - 4.2 项目管理人员职能.................................................... - 43 - 4.2.1项目总负责人................................................... - 43 - 4.2.2 项目质量负责.................................................. - 44 - 4.2.3 项目技术负责.................................................. - 44 - 4.2.4 项目规划负责.................................................. - 44 - 4.2.5 项目售后维保服务办法.......................................... - 45 -

卫星通信地面站

卫星通信地面站 任何一条卫星通信线路都包括发端和收端地面站、上行和下行线路以及通信卫星转发器。可见,地面站是卫星通信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地面站的分类 地面站的基本作用是向卫星发射信号,同时接收由其它地面站经卫星转发来的信号。根据卫星通信系统的性质和用途的不同,可有不同形式的地面站。如:按站址的固定与否、G/T值的大小、用途、天线口径以及传输信号的特征等多种方法来分类。 1)按站址特征分类:可分为固定站、移动站(如舰载站、机载站和车载站等)、可拆卸站(短时间能拆卸转移地点的站)。在固定站中又可分为大型标准站和小型非标准站,前者多用于国际通信和国内大城市间的通信,而后者多用于国内中、小城市或军事通信;移动式地面站特别是车载站,由于它机动灵活,在军事通信中有广泛的应用。 2)按G/T值分类:地面站性能指数G/T值是反映地面站接收系统的一项重要技术性能指标。其中G为接收天线增益,T为表示接收系统噪声性能的等效噪声温度。G/T值越大,说明地面站接收系统的性能越好。 3)按用途分类:可分为民用、军用、广播、航海、实验等地面站。 4)按天线口径分类:可分为1米站、5米站、10米站以及30米站等等。 5)按传输信号的特征分类:可分为模拟通信站和数字通信站。 对地面站电气性能的基本要求 1、工作频率范围 这是指地面站的射频工作范围。如:工作在6/4GHz的卫星地面站,在FDMA(频分多址)系统中,应在5.925~6.425GHz的上行频率范围内,按系统的分配选取其中一个或若干个频率作为本站的上行发射频率;而在3.700~4.200的上地频率范围内,根据通信需要,接收卫星转发的一个或若干个射频信号。此外,还应考虑必要时载频的更换。用于TDMA(时分多址)的地面站,因所有站的射频相同,只需满足通信信道的频带要求(取决于系统的信号传输速率)即可。 2、性能指数G/T值 卫星转发器的功率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限制还不能任意加大的情况下,对地面站的G/T值就要求比较高了。为此一方面要使地面天线有足够大的增益G,另一方面要求整个接收系统引入的噪声(通常以系统的噪声温度T表示)应尽可能地小。G/T值代表了接收地面站的性能,故称为地面站性能指数。

卫星通信地球站设备资料

卫星通信地球站设备一、地球站的分类及组成 地球站的各类 1.1.1卫星通信地球站 可以按安装方式、传输信号特征、天线口径尺寸、设备规模及用途来分类: 1、按安装方式: ●固定站 ●可搬运站 ●移动站 2、按传输信号特征: ●模拟站 ●数字站 3、按业务性质: ●遥测、遥控、跟踪站 ●通信业务站 4、按用途分: ●民用通信站:公用站 专用站 ●军用通信站:战略通信站 战术通信站

●卫星广播业务 ●气象卫星 ●航空、航海、导航 ●科学实验 另外还可以按工作频段、通信卫星类型、多址方式、天线口径等分类。 目前国际上,通常地球站天线口径尺寸及G/T值的大小将地球站分为A、B、C、D、E、F、G、Z等各种类型见下表1: 表1:各类地球站的天线尺寸及性能指标 ●其中A、B、C型站称为标准站,用于国际通信;

E和F又分为E-1、E-2、E-3和F-1、F-2、F-3等类型,主要用于国内通信。 其中E-2、E-3和F-2、F-3又称为中型站。E-1、F-1称为小型站。 1.1.2VSAT地球站的分类 1、按安装方式――固定、可搬、车载、机载、船载、背负式、手提式等 站。 2、按网络结构――星状、网状、星状网状混合结构。 3、按收发方式――单收站、单发站、双向站。 4、按业务性质――固定业务和移动业务。 5、按支持的主要业务类型分――话音VSAT站、数据VSAT站、综合VSAT站。 其它的还有按工作频段分(L波段、C波段、Ku波段等)、多址方式(FDMA、TDMA、CDMA、SDMA等)。 地球站的组成 一般的卫星通信地球站,尽管对于不同的通信体制,地球站的组成不尽相同。但其基本组成一般包括: 天线分系统、发射分系统、接收分系统、信道终端设备、遥测跟踪、监控分系统、伺服跟踪分系统和电源分系统。 1.2.1VSAT地球站设备组成 VSAT卫星通信网由卫星转发器、主站(中心站)和远端小站三部分组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