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周血染色体标本的制备法

外周血染色体标本的制备法
外周血染色体标本的制备法

附件一外周血染色体标本的制备法

该法是制备各种染色体标本的基础。

一、操作过程:

1、采血:先在采血者肘部用碘酒棉球及酒精棉球消毒皮肤,再取 2 毫升干燥灭菌

注射器,配上针头(6?7号),并吸取0.2%的肝素液(Heparin )0.2毫升,湿润针筒。再从肘部静脉采血0.7?1毫升,轻轻转动针筒,使之与肝素混匀。

2、培养:拔去抽血用针头,立即插入灭菌试管内,送入无菌操作箱(此时操作者必须用肥皂洗刷双手,并用自来水冲洗干净,然后双手进入无菌操作箱,依次用碘酒及酒精棉球消毒双手,在火焰旁将血液平均滴入2?3 个已盛好培养基的小瓶内(培养基

的组合:RPMI1640 或Eagle 或M199 毫升,小牛血清1 毫升,PHA5 毫克,用5%NaHC3O 调pH至7.0?7.4 ),盖上翻口瓶盖,轻轻摇动。如到外地采血培养亦可因地制宜,无需在无菌操作箱内接种,方法是:抽血完毕,转动针筒,将血液与肝素混匀,拔去针头,重新换上灭菌注射针头,将血液直接从翻口橡皮塞(用碘酒及酒精棉班干部消毒)上插入,将血液缓缓滴入培养瓶内,轻轻摇动,置370C温箱中培养66?72小时。

秋水仙素(Colchieine )处理:在终止培养前4?6 小时,将事先配制好的0.01% 秋水仙素1滴(每毫升50滴约2卩g)加入培养瓶内,轻轻摇动,放回温箱中,继续培养4?6 小时,这样使细胞分裂停止在中期。

4、离心:用吸管吸取培养物,并移入刻度离心管内,以1000 转/分离心8分钟,吸去上清液,留底层离心沉淀物。

5、低渗处理:加5毫升预温(370C)的0.75M KCI低渗液,用吸管打匀使细胞悬浮于低渗液中,仍放回370C温箱中,静止15分钟。这样使白细胞膨胀,染色体分散,红细胞解体。

6、预固定:在低渗15分钟后,加固定剂(冰醋酸:甲醇,1:3)1 毫升,打匀。

7、再离心:为了收集细胞,以1000转/ 分离心8分钟,然后吸去上层液,保留沉淀物。

8、固定:沿离心管管壁加入新配制固定液(甲醇:冰醋酸,3:1 )5毫升,过5 分钟后,用吸管将底部沉淀物轻轻打匀,继续固定30分钟。

9、再离心:以1000转/分离心8分钟,弃去上清液。

10、再固定:再加入新配固定液 5 毫升,打匀,静止30分钟。

11、再离心:以1000 转/分离心8分钟,弃去上清液。

12、四次固定:加入新配固定液0.5?1 毫升,打匀制成细胞悬液。

13、制片:用滴管吸细胞悬液2?3滴,滴在已用冰水浸泡的洁净载玻片上,立即用口吹散,并在酒精灯的火焰下通过几次,促使细胞平铺于载玻片上,并在空气中晾干或用电吹风吹干。

14、染色:用Giemsa染液染色30分钟(取Giemsa原液1份,pH7.4的磷酸9份),然后取出玻片,用蒸馏水轻轻冲洗,并晾干。

15、镜检及摄影:将染色后的玻片先用低倍镜作全面检查,寻到良好的分裂相后,换用高

倍镜和油镜进行观察,进行研究分析,必要时选择几个分裂相好的标本,进行显微镜摄影,冲洗放大。

16、核型分析:将放大后的照片上的染色体一一剪下,将大小相同的,成对的排在一起(按丹佛体制) ,计数并分辨各个染色体的形态,注意有否异常。根据这些特点,做出正确的分析判断,然后写出报告。

二、注意事项:

1、外周染色体标本制备失败最常见的原因:

( 1)器皿洗涤不净、有酸碱残留。

(2)培养液太酸或太碱均不利细胞生长,可用5%MaHCO或0.2%的HCL调节pH至

7.2?7.4左右。

( 3)种人细胞数太多或太少。

( 4)无菌操作不严,严重污染。

( 5) PHA 是成败的关键,如果保存不善,效价低或数量不足,则作用差,但浓度过大红细胞凝块,这些都会影响细胞生长。

( 6)培养细胞的温度严格掌握在37±50C。

( 7)药品称量要十分准确,否则造成渗压高或低。

2、标本质量不佳的最常见原因:

( 1)秋水仙素一次配制后冰冻保存不超过半年,用量过大,染色体过度收缩,乃至染色体离散,用量小则影响分裂相。

( 2)低渗处理极为重要,低渗不够则染色体团在一起,太过则往往细胞全部破碎,染色体丢失不全。

( 3)细胞太多或太少均会影响分裂相的多少及标本质量。

( 4)离心速度太高,细胞团块不易打散,速度太低则会丢失大量分裂相。

( 5)机械打散无力,细胞成团,若用力过猛,细胞容易破碎,染色体不完整。

( 6)固定液加入太快,混匀太快,会使固定作用过强,染色体扭转,固定液作用不足,染色体出与毛刷状,因此固定液纯度要高,临时用新鲜配制,应沿管壁慢慢加入,固定后彻底打匀。

( 7)玻片应严格清洁,去除酸碱,如有油脂或冷却不够灰影响细胞的铺开。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