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原理 最新自己整理

哲学原理  最新自己整理
哲学原理  最新自己整理

哲学生活原理方法论总结

1.自然界物质性(客观性)原理

原理: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处理自然与人关系的基本前提。方法论:我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同时,尊重自然界的客观性规律,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2. 物质决定意识原理

原理: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方法论: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3.规律客观性原理

原理: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

方法论:①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②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4.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辩证统一的,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必要条件;

方法论:要把尊重客观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5. 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

原理:意识具有能动作用。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人们能能动认识世界,世界上只有尚未被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②意识具有能动作用,人能够能动改造世界。正确的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而错误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事物的发展。

③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催人向上,使人奋发,萎靡的精神使人悲观,消沉。

方法论:要求我们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力量。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

6.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方法论

(1)实践决定认识原理方法论

原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方法论: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积极参加实践活动,做到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2)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原理

原理: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理论对实践有巨大的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不科学的理论则会阻碍实践的发展。

方法论:要求我们注重认识的作用,树立正确认识。重视科学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7.认识发展全过程的原理方法论

原理:①认识具有主体差异性,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受主客观因素影响,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认识不同。②认识具有反复性,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③认识具有无限性, 追求真理是一个水无止境的过程。④认识具有上升性, 认识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过程。⑤真理是正确的认识,具有客观性,客观性是真理最基本的属性,真理只有一个;真理具有条件性,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范围。真理具有具体性,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真理与谬误往往相伴而行。真理的发展是一个不断超越自身完善的过程。

方法论要求: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8. 联系具有普遍性原理

原理:联系具有普遍性

方法论要求: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9. 联系具有客观性原理

原理:联系具有客观性

方法论:①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②但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10.联系的多样性原理

原理:联系具有多样性

方法论: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要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11.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原理

整体影响部分的:①整体处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

②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能成为部分。

③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会影响部分。

方法论: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选择具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

部分影响整体的:①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中处于被支配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

②整体由部分构成,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

③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功能及变化甚至还会对整体起决定作用。

方法论: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12.掌握系统优化方法的原理

原理:系统具有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的基本特征

方法论: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13 发展的普遍性原理

原理:发展具有普遍性,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

方法论:要求我们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14事物发展的趋势原理

原理:事物发展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事物发展的途径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方法论:我们要对未来充满信心, 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促使其成长、壮大,还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路上的困难,勇敢地面对挫折与考验。

15. 量边和质变的辩证关系的原理

原理(强调量变作用):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方法论:要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

原理(强调质变作用):量变到一定的程度必然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方法论:①(量变到一定程度只有改变事物原有性质才能向前发展)要抓住时机,促成质变, 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②(当我们要保持事物性质稳定时,要把量变控制在一定范围)要坚持适度原则。

16.矛盾基本属性的原理

原理:①(总述)矛盾就是对立统一(大切口只用这句话)②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基本属性。

矛盾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

矛盾斗争性是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

②矛盾的双方的同一是对立中的同一,是包含着差别的同一,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矛盾双方的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方法论:用对立统一(全面、一分为二)的观点的看问题。要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

17.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原理辩证关系原理方法论

原理:①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是互相联结的。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特殊性也是没有的。

②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的

方法论:要坚持矛盾的普遍性和具体性历史的具体的统一。

18..主次矛盾辩证关系原理方法论[侧重于做——解决问题、办事情]

原理:①主要矛盾是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务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

②次要矛盾是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从属地位,对事务的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③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方法论:①要善于抓住重点,着重把握主要矛盾,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②又要统筹兼顾,恰当处理次要矛盾

③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19.矛盾的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原理方法论[侧重于看——分析认识问题]

原理:①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处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的一方。

②矛盾的次要方面是起支配地位的一方。

③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矛盾的主次方面相互依赖,相互排斥,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方法论:

①要求我们看问题要全面,要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

②既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抓住主流,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不能忽视支流

③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20.辩证否定观原理及方法论

原理:①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②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是发展的环节。③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

方法论:要求树立创新意识。

21.辩证法革命批判精神原理方法论

原理: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

方法论:①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

观念。(破旧)

②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立新)

22.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不完全同步,社会意识有时先于或落后于社会存在

③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

23.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①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变化发展迟早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

②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合不适合生产力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24.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

①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基础决定社会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决定社会的各种思想观点和社会意识形态。

②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当它不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它就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当它为落后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则束缚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社会前进。

25.人民群众的原理方法论

原理: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方法论: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26.价值观导向作用原理方法论

原理:①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价值观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价值观影响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影响人们的行为选择。

②价值观是人生的重要向导

方法论:要求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发挥正确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克服错误的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7.如何创造和实现人的价值

①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实现人生价值的途径)

②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实现人生价值的客观条件)

③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实现人生价值的主观条件),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实现人生价值,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正确价值观的指引。

④坚持正确的价值观,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

哲学原理整理

哲学原理与方法论 第一部分:辩证唯物论 1.自然界客观性原理及方法论 【原理内容】: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方法论】:①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 ②我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时候,务必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应用范围】:应用这一原理说明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做到要改造自然,首先要服从自然。 2.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包括物质的决定作用和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和方法论 【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原理内容】: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②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①意识对人体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②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能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会阻碍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要求我们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认识。 【应用范围】:应用这一原理,说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与党的指导思想、基本路线、方针、政策、工作计划之间的关系,即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立足于基本国情;说明社会主义既是物质的富有,也是精神的富有,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说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3. 规律的客观性原理 【原理内容】: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 【方法论】:承认规律的客观性,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否则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4【原理、方法论】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

2020年高考政治哲学原理和方法论知识点整理(表格版)

第二单元探究世界与追求真理(唯物论) 标题原理方法论 世界的物质同一性原理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想问题、办事情时,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解放思 想,与时俱进,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有时候会考察课本“一切从实际 出发的内容”) 物质运动的辩证关系原理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 式, 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①善于在运动中把握事物,不能静止地看问题,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 移。 ②既要反对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仁者心动);③又要反对离开运动 谈物质的形而上学观点(刻舟求剑); 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原理①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②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 ③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①既要承认事物的绝对运动,又要看到事物在运动中存在着相对静止,坚持绝对 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②既要反对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的形而上学的不变论, 又要反对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的相对主义和诡辩轮; 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①所谓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②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 灭; ③规律是普遍的,任何事物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①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否则就会受到规律的惩 罚。②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 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 观 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 利用规律的必要条件。 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 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② 主动创造性和自 觉选择性 ①发挥主观能动性, 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②反对否认 意识能动作用的形而上学观点和片面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 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① 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注意两重 性); ②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萎靡的精神)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①物质决定意识 ②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意识对事物 发展起着阻碍作用。 ①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②要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动地认识和改造世界,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 思想意识 一切从实际出发:做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①坚持客观规律②发挥主观能动性③把两者结合起来

哲学原理与方法论归纳整理

哲学原理与方法论归纳整理导读: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其中,辩证唯物主义包括辩证唯物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唯物辩证法三个组成部分。历史唯物主义包括历史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等组成部分。学习时应把握以下范畴:物质、运动、静止、规律、意识、认识、实践、真理、联系、发展、矛盾、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人民群众、价值及价值观、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价值创造与实现。 一、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论8、唯物辩证法19、认识论3)(共30条原理) 第一部分:辩证唯物论(物质和意识、规律和主观能动性)(共8条原理) 一、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1、【原理内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是物质的。意识是物质的派生。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2、【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认识和客观实际相符合。 3、【反对】:反对实际工作中,违背世界物质性原理的表现是主观主义。 ☆☆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1)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求我们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2)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二、物质决定意识原理 1、【原理内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2、【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3、【反对】:反对不从实际出发的主观主义。反对本本主义(教条主义)、经验主义。 三、意识能动作用原理(或意识反作用于物质原理) 1、【原理内容】:(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人的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以认识之物。意识具有计划性、目的性、主动创造性与自觉选择性。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①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歪曲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②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2、【方法论】:要求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3、【反对】:反对否对意识能动作用的形而上学观点和片面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 四、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重点掌握】 (1)【原理内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起着促进作用,错误意识对事物发展起着阻碍作用。 (2)【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又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3)【反对】: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和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哲学原理与方法论归纳整理

哲学原理与方法论归纳整理 导读: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其中,辩证唯物主义包括辩证唯物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唯物辩证法三个组成部分。历史唯物主义包括历史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等组成部分。学习时应把握以下范畴:物质、运动、静止、规律、意识、认识、实践、真理、联系、发展、矛盾、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人民群众、价值及价值观、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价值创造与实现。 一、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论8、唯物辩证法19、认识论3)(共30条原理) 第一部分:辩证唯物论(物质和意识、规律和主观能动性)(共8条原理) 一、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1、【原理内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是物质的。意识是物质的派生。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2、【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认识和客观实际相符合。 3、【反对】:反对实际工作中,违背世界物质性原理的表现是主观主义。 ☆☆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1)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求我们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2)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二、物质决定意识原理 1、【原理内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2、【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3、【反对】:反对不从实际出发的主观主义。反对本本主义(教条主义)、经验主义。 三、意识能动作用原理(或意识反作用于物质原理) 1、【原理内容】:(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人的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以认识之物。意识具有计划性、目的性、主动创造性与自觉选择性。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①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歪曲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②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2、【方法论】:要求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3、【反对】:反对否对意识能动作用的形而上学观点和片面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 四、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重点掌握】 (1)【原理内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起着促进作用,错误意识对事物发展起着阻碍作用。 (2)【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又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3)【反对】: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和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哲学原理方法论整理

哲学原理及方法论 一、哲学板块: 1.辩证唯物论:物质和意识、物质和运动、运动和静止、客观规律和主观能动性 2.认识论:实践与认识、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现象和本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改造主观世界和改造客观世界、实践与理论、真理 3.唯物辩证法:联系、发展、矛盾 4.历史唯物主义 5.人生观:价值观、人生价值、理想、承担使命 二、相关原理和方法论 (辩证)唯物论 1.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原理 【世界观】:(1)物质决定意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方法论】:(1)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2)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我们要树立正确的意识。 派生出两个: 1.1一切从实际出发原理 ①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按照实际情况办事。 ②主观符合客观 ③要尊重客观事实;要重视调查研究;要出以公心;要求真务实。 1.2意识能动作用原理 ①意识具有能动作用,能动的认识世界和能动的改造世界的作用。 ②不同的意识有不同的作用,正确的……错误的……要树立正确的意识。 ③要把意识的能动作用变成现实,还必须经过人的实践活动。 2. 规律的客观性原理 【世界观】: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但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改造客观世界。 (选用:人们可以借助规律认识,预见事物发展趋势和方向,指导实践活动,从而有效地改造客观世界或按规律办事会获得成功,违背规律会受到惩罚) 【方法论】:要按客观规律办事,发挥主观能动性,坚持实事求是。 3. 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的关系原理 【世界观】: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统一的<1>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 <2>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尊重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 【方法论】:我们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要将求实精神和革命热情结合起来。 派生原理: 3.1实事求是原理 ①实事求是就是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②做到实事求是要积极参加实践,科学地认识和掌握规律。要尊重客观规律,当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要学会具体分析,努力做到按规律办事。 其他: 运动和静止原理 世界观:运动和静止是辩证统一的。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绝对的动中包含着暂时的、相对的静。相对的静中包含着永恒的、绝对的动。 方法论:要求我们把运动和静止结合起来看。 (唯物)辩证法 1.联系的普遍性原理 【世界观】: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没有孤立存在的事物,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 【方法论】: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2. 联系的客观性原理 【世界观】: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 【方法论】:人们不是无能为力的,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事物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方法论大全

基本原理 世界的物质性原理及其方法论要求 1、原理归纳:马克思主义哲学把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叫物质。 界还是人类社会都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世界的本质是物质。 2、方法论要求:这一原理要求我们从实际出发,反对从主观出发,反对 二、意识能够反映客观事物的原理及方法论要求 1、原理归纳: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但会受主 客观方面因素的影响,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会不 同。主观方面的因素主要有立场不同、世界观不同、人生观不同、思维方法不同、知识结构不同。 2、方法论要求:只要我们端正立场,以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来观察事物,以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为 指导,不断充实我们的科学知识,运用正确的思维方法,我们就一定能够在正确认识世界的道路上不断前 进。 三、意识反作用的原理及方法论要求 1、原理归纳: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能够指导人 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歪曲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 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2、方法论要求:要求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反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 误的思想意识,既反对否认意识能动作用的形而上学的观点,又要反对片面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 错误。 1、原理归纳: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 展起积极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消极阻碍作用。 2、方法论要求:要求我们既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第二课基本原理 一、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原理及方法论要求 1、原理归纳: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普遍之中,其中没有任何一个事物孤立地存在,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 一整体。联系具有客观性和多样性。 2、方法论要求: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对事物的联系进行具体分析,反对形而上学孤立、片面地看问 题。 二、因果关系的原理及其方法论要求 1、原理归纳:唯物辩证法认为,原因是引起某种现象产生的现象,结果是被某种现象引起的现象。在每事 每物的具体因果联系中,原因和结果有严格区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因果联系具有普遍性、 客观性、条件性。 2、方法论要求:承认因果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进行科学研究的前提;正确把握 事物的因果联系,才能提高人们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反对倒因为果,倒果为因。 三、整体和部分关系的原理及其方法论要求 1、原理归纳:唯物辩证法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由各个局部构成的有机联系的整体,局部离不开整体,整体 也离不开局部,全局高于局部。 2、方法论要求:整体和部分关系原理要求我们办事情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 得到最大发挥;树立整体观念和全局观念。 四、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原理及其方法论要求 1、原理归纳: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整个世界 是一个无限变化和永恒发展着的物质世界。发展就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即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的过程。 2、方法论要求:用发展的观点观察和分析问题。要把事物如实地看成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要弄清事物 在发展过程中所处的阶段和地位;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反对形而上学静止地 看冋题。 无论是自然 上帝创世说”。 四、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要求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基础知识点汇总精简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基础知识点汇总 哲学、世界观、方法论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两个层次。 第一方面,是关于物质和意识谁是第一性、谁是第二性的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依据。 第二方面,是物质和意识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即人的意识能否认识和反映物质世界的问题,是划分可知识和不可知论的根本依据。 在哲学基本问题之后,还有一个世界处于什么状态的问题,并由此产生形而上学和辩证法的对立。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 自然科学: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定律、达尔文生物进化论 阶级基础:英国宪章运动、法国里昂工人起义、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社会科学:英国古典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黑格尔辩证法、费尔巴哈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是它的实践性,是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一)物质观的发展 主观唯心主义:“存在就是被感知”。 客观唯心主义:“理”、“理念”、“绝对观念”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为一种或几种常见的具体形态。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是物质结构的某一层次或不可分割的最小粒子。 旧唯物主义无法对意识现象及社会历史的本质,做出唯物的科学解释,旧唯物主义的物质观是形而上学的,历史观是唯心主义的。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观 恩格斯:“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列宁:“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 辩证唯物主义的运动观

成语诗句体现的哲学原理的整理

成语诗句体现的哲学原理的整理 利用成语或诗句可将枯燥的问题趣味化,抽象问题具体化,复杂问题简明化,从而使学生在情趣盎然中掌握知识,增强能力,提高觉悟。成语诗词体现哲理,不胜枚举,现将教学中经常用到的整理如下,希望能够给老师们提供一些参考。 一、对一些不容易理解的成语诗句进行分析说明: 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不能脱离物质”时,引用了成语“合刃无利”。这是唯物论和无神论哲学家范缜在其名著《神灭论》中举的一个生动例子。说到“神”和“形”的关系,就如同锋利和刀刃,离开了刀刃就不会有锋利。既然从未听说过刀刃不存在而锋利单独存在着,那怎么能说形体死亡了而精神还能单独存在呢?“合刃无利”就源出于此。又如“开天辟地”、“女娲补天”、“虚想生鬼”、“兔丝燕麦”等都说明了这一原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2、讲“规律”时,可引用唐代诗人李白《日出行》的诗句:“草不谢荣于春风,木不怨落于秋天。谁挥鞭策驱四运?万物兴歇皆自然”。让学生更好地去理解规律的含义及其客观性。 3、在讲“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原理时,引用成语典故“月晕而风,础润而雨”。即月亮周围出现光环就要刮风,房屋柱脚石湿润了就要下雨。础润和下雨本是两种不同的自然现象,然而础润标志空气中的温度增大了,因此在适合的气温条件下就会凝聚而降雨,这样,础润便成了下雨的征兆,表面上看来互不相干的两种自然现象之间实际上存在着一定的联系。 4、‘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的诗句,然而宋朝的王安石则认为‘一鸟不鸣山更幽’。让同学们用所学的哲学知识来评价一下谁的观点较科学。”学生回答“‘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充分说明了事物的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而‘一鸟不鸣山更幽’是只见对立不见统一、夸大对立否认统一的错误观点。” 5、在讲到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主观差异性的时候我给学生例举了这首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引导学生们思考人们观察事物的立足点、立场不同,就会得到不同的结论。人们只有摆脱了主客观的局限,置身庐山之外,高瞻远瞩,才能真正看清庐山的真面目。要认清事物的本质,就必须从各个角度去观察,既要客观,又要全面。 6、在讲到联系的观点时,我给学生例举了:“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让学生理解美妙的乐曲是一个有机整体,而整体都是由若干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部分、要素构成的。在乐曲、琴声中指头、琴、演奏者的思想感情、演奏技巧等部分、要素是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它们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7、从王国维的《人间词话》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和学生一同体会成就事业、学业必须经历的第一境界,要有目标追求,树立正确的理想,第二境界,要实现目标必须要有孜孜不倦,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精神,脚踏实地的实干,第三境界,机遇只垂青有准备的人。8、在讲“量变和质变的关系”时,就可以引用荀子的名言“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弩马十驾,功在不舍。”也可以引用:学习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似磨刀之石,不见其损,年有所亏。通过这些名言,在理解量变和质变的关系的原理的基础上,可以借题发挥,教育同学们既要树立远大的理想、崇高的目标,更要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从点滴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平时做起。 二、以下列出易于理解的: 1、“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指的是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 的反映。 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指的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 主观的,能动的。 3、“画饼充饥”指的是夸大了意识的能动作用,没有认识到意识不能代替物质。 4、"智子疑邻"的故事,学生能够从"不筑"、"智子"、"疑邻人之父"中理解"从实际出发 "的重要、反对"主观主义"的危害;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5、“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说明物质和运动是密不可分。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物质离不开运动;物质是运动的载体,运动也离不开物质。 6、用“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说明事物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身的存在。 7、"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这一诗句,通俗地揭示物质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这一哲学道理。 8、“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来说明要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坚持两点论、两分法; 9、“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长江后浪推前浪”、“青出于蓝胜于蓝”、“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等诗句,说明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10、“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让学生感受到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1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体现了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的原理。事物发展总的趋势是前进的,发展的道路是迂回曲折的,是前进中的曲折,在曲折中前进。 12、“唇亡齿寒”、“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体现了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 13、“淮南为桔,淮北为枳”则体现了联系的条件性。 14、实践与认识的关系时,我引用诗句“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讲联系观点时,讨论为什么“春江水暖鸭先知”。 15、整体与部分的联系,可以引用俗语“大河有水小河满,小河无水大河干”,既可以通俗易懂地解释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又可以由此教育同学们树立国家意识、集体意识。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归纳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归纳 唯物论原理: 1、世界得物质统一性原理-—---—辩证唯物论 自然界就是物质得,人类社会也具有客观得物质性,人得意识一开始就就是社会得产物。世界就是物质得世界,世界得真正统一性在于物质性。 2、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得原理———--—辩证唯物论 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就是客观存在得反映。——-—方法论: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就是 B、意识具有能动性,它就是对物质得能动得反映,又对物质具有能动得反作用:人能能动得认识世界 (表现为目得性、自觉选择性与主动创造性)与改造世界(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表现为:正确得意识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得意识对事物发展起阻碍作用。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与控制作用,表现为:高昂得精神,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得精神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方法论:重视意识得作用、力量,充分发挥人得主观能动性。 整个原理得方法论: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就是,主观符合客观。 3、规律普遍性与客观性原理—---——辩证唯物论 规律就是普遍得(自然界、人类社会与人得思维都有其规律)、客观得(表现为:它不以人得意志为转移;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改造与改变;有不可抗拒性,违背规律要遭受惩罚;但人在规律面前不就是无能为力得,可以认识与利用规律,造福人类。) 方法论:要求我们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不能违背规律。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就是无能为力。 人可以在认识合把握规律得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得条件合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4、怎样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就是?(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人得主观能动性相结合) A、物质决定意识,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就是。我们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得客观规律。 B、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 C、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既要反对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 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得思想。 辩证唯物主义得认识论原理: 1、实践与认识得辩证关系原理: A 实践就是认识得基础。实践就是认识得来源;实践就是认识发展得动力;实践就是检验认识得真理性 得唯一标准;实践就是认识得目得与归宿。——-—--方法论:坚持实践第一观点,积极参与实践。 B 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正确得认识对实践活动起推动作用,错误得认识对实践活动起阻碍作用。- —-—-—-方法论:树立正确认识,学习科学理论。 2、真理就是客观得,唯一得。真理就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得正确反映。 -——-—方法论:在实践中坚持真理,追求真理。 3、真理就是有条件得,都有自己得适用条件与范围,超过条件范围会成为谬误。真理就是具体得,都就是相对于特定过程来说得,就是主客观、理论与实践得具体得历史得统一。-------方法论:在实践中发展真理。 4、认识有反复性、无限性与上升性。认识运动就是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得过程。 -—--方法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与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与发展真理。 唯物辩证法原理: 1、运动就是绝对得,无条件得;静止就是运动得特殊状态,就是相对得。物质世界就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 止得统一。 ———--方法论:既要承认绝对运动,又要肯定相对静止。 2、联系普遍性原理:联系就是普遍得,任何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 ---方法论:用联系得观点瞧问题。 3、联系得客观性原理:(1)联系就是客观得,不以人得意志为转移得。 -—--—方法论:从事物固有联系中把握事物,不臆造联系,不无视联系,切忌主观随意性.

思想政治人教版高中必修4 生活与哲学哲学原理(世界观 方法论)

哲学原理(世界观+方法论) 【辩证唯物论】 (一)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 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要求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与客观达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2.意识具有能动作用:(1)特点: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②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2)内容:①意识对认识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②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③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3)性质: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会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要求我们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 (二)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 1.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是普遍的。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2.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3.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三)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1、理论依据: (1)一切从实际出发: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要求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与客观达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2)实事求是: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是普遍的。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2、如何做: (1) 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2) 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3) 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4)反对两种错误观点: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辩证唯物认识论】 (一)实践的观点 1.实践的特点: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 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二)真理 (1)真理具有条件性,要求我们注重真理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2)真理具有具体性,要求我们在实践中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 (3)真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4)真理具有条件性、具体性、反复性和无限性,要求我们在实践中,把认识不断地深化、扩展和推移;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三)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1.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1)真理/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重大的指导作用;(2)谬误对实践具有阻碍作用。 【唯物辩证法】 Ⅰ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一)联系的普遍性 联系具有普遍性,第一,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第二,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第三,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要求我们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哲学原理归纳总结(经典概括)

哲学原理归纳总结 一、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1.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意识具有能动作用,表现在:(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①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会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②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二、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 1.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要求我们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客观规律,必然受到规律的惩罚。 2.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3.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第二部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实践、认识、真理)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要求我们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积极投身社会实践。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2.真理具有客观性,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真理只有一个,要求我们坚持真理。 3. 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要求我们丰富和发展真理。 4.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 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1.联系具有普遍性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2. 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3.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4.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及其指导意义 ①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整体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要求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 ②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 (辩证法的总特征之二) 1. 2. 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途径) 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要求我们既要对未来充满信心,支持、保护新事物,促使其成长壮大,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勇敢的接受挫折与考验。 3. 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及其指导意义(状态) ①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要求我们要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 ②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在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要求我们要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1.矛盾的对立统一原理 矛盾就是对立统一。要求我们既要看到矛盾双方的对立,又要看到矛盾双方的统一,坚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的观 点看问题。 矛盾的基本属性:斗争性和同一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斗争性是指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同一性是指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2.矛盾的普遍性 矛盾具有普遍性,要求我们坚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矛盾的普遍性与要求我们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事物,我们都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3.矛盾的特殊性要求我们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4.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及其指导意义 ①两者相互联结。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 ②两者在不同的场合可以相互转化。在一定场合为普遍性的东西,在另一场合则是特殊性。反之,在一定场合是特殊性的东西,在另一场合则是普遍性。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要求我们坚持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古诗词中的哲学原理(整理)

古诗词及文言警句所含哲学原理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精神文化宝库中的一枝奇葩,如果仔细的加以分析,其中蕴含的寓意深远悠长.现就中小学课本中出现的古诗词以选择题形式出现,使同学们在 欣赏优美诗词的同时,进一步理解哲学原理 1、李白《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首 诗告诉我们一个道理(C ) A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B 人们的认识不能统一 C 事物的多样性决定了人们的思维复杂性 D 人们的思维可以改变客观对象 2、苏轼诗曰:"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 此山中。" 这首诗主要说明(D ) A、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B、意识很难准确地反映客观事物 C、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 D、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 总要受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制约 3、找出与上述诗句意思相近的选项是(C ) A、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B、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C、旁观者清,当局者迷 D、将欲夺之,必先予之 4、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原上草"的"枯荣"表明(B )A、物质是运动的主体B、事物是运动变化的、生命运动是最高级的运动开始D、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5、"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一诗句蕴含的哲理是(C ) A、事物的联系是条件的 B、物质是不长久的 C、新事物是不可战胜的 D、规律是客观的6、贾岛的"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堪称遣词造句的经典。人们写文章之所以要" 反复推敲" ,从哲学上看,就是要(B )

A 语不惊人死不休 B 尽可能准确地反映事物 C 出奇制胜 D 写出好文章 7、王安石《泊船瓜州》中有著名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绿字从 哲学上看是(C) A 客观实际 B 诗人大脑的产物 C 诗人对客观实际的认识 D 诗人的主观想象 8、白居易诗"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首诗包含的哲理是(D) A、山外的花一般比山中的花开得早 B、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C、新事物一定战胜旧事物 D、矛盾具有特殊性,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9、李商隐诗"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这一诗句告诉我们(C ) A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能动作用B、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C、事物都有一个产生、发展、灭亡的过程 D、事物的前途是光明 10、王维诗"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所包含的哲理是(C ) ⑴矛盾和事物不可分⑵要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⑶事物就是矛盾,矛盾就是事物⑷任何两事物都是矛盾关系 A、⑴⑵⑶⑷ B、⑴⑵⑶ C、⑴⑵⑷ D、⑵⑶⑷ 11、杨万里诗云:"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 花别样红。"这首诗包含的哲理是(C A、事物随人们的心情而变 B、不同时代,规律有不同的表现 C、充分发挥主观能动就能有效地改造客观世界 D 、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能动性的活动 12、苏轼的《惠崇春江晓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萎蒿满地芦 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诗人用拟人手法告诉我们一个人生哲理,就是(A ) A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书是知识的源泉C、科学的发展需要想象 D、要爱护环境 13、"春江水暖鸭先知"从唯物辩证法角度看体现了(A )哲理

高中政治哲学原理知识总结

高中政治哲学原理知识总结 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先进的、革命的、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反之,起重大的阻碍作用。 2、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原理内容】1价值观是人们在价值基础上形成的如何断定事物有无价值及价值大小的根本观点和评价标准。2价值观是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①价值观不同,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评价不同。②价值观不同,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指向不同。③价值观对人生选择、人生道路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3不同的价值观对个人与社会有不同的导向作用。 【方法论】要求我们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发挥正确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3、集体主义价值观是正确的价值取向 【原理内容】①它反映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关系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②它正确地解决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③它是我国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力量源泉。 【方法论】要求我们①要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的关系。②要顾全大局,反对小团体主义。③要坚持集体主义,反对个人主义。 4、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原理 【原理内容】在人生价值的两方面中,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应该是居于首位的,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因为: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保障;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是人生价值的基本标志;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是人生价值的可靠标志。 【方法论】①在实现人生价值过程中,将贡献与索取有机结合起来;②利用和创造条件,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在自己的岗位上发挥聪明才智;发扬百折不挠、不怕失败的顽强奋斗精神。③走出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误区。 5.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的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阐述】个人活动对社会发展产生能动影响,社会的发展要靠全体社会成员自觉努力才能实现;个人活动受社会环境和社会发展规律的制约。 6.个人和社会的辩证关系原理

哲学原理分类汇总

《生活与哲学》原理与方法论归纳整理第一部分:辩证唯物论(物质、意识、规律) 一、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物质决定意识) 【原理内容】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方法论】: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一切从实际出发原理,实事求是 【内涵】我们做事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规律性,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要求】 要求我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要求我们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的思想。 ★二、意识能动作用原理 【原理内容】: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①意识能能动的认识世界,不仅能认识现象,还能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②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会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③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方法论】:发挥主观能动性,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认识。 【反对】:反对否认意识能动反作用的形而上学观点和片面夸大意识能动反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 ★三、.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1)物质决定意识(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①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②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1)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2)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反对】:反对片面夸大物质决定作用而否认意识能动作用的机械唯物主义和否认物质决定作用、颠倒物质意识关系的唯心主义观点。 四、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 【原理内容】 规律是普遍的,规律是客观的 【方法论】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