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00地形图注记大小一览表

1:1000地形图注记大小一览表

1:1000地形图注记大小一览表

测绘工程一处

最新整理常用地形图式规范.doc

常用图式、规范 贵州省第一测绘院 2010年3月16日

引言 为认真贯彻和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和《国务院关于加强测绘工作的意见》以及国家测绘局印发的《关于加强测绘质量管理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提高测绘质量,为经济社会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更为可靠的测绘保障服务,促进测绘事业和地理信息产业又好又快发展,贵州省第一测绘院决定举办“2010度职工岗位培训”,这对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以科学发展观统筹测绘质量管理工作,强化测绘质量管理,进一步全面提升测绘产品整体质量水平是非常有意义非常重要。 测绘质量关系到各项工程建设的质量、安全和人民日常社会生活,关系到经济社会规划决策的科学性、准确性,关系到国家主权、利益和民族尊严,关系到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因此,提高测绘质量,是国家信息化发展和重大工程建设质量的基础保证,是提高政府管理决策水平的重要途径,是维护国家主权和人民群众利益的现实需要,也是测绘事业和地理信息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测绘项目出资人要依法择优选择项目承担单位,并自觉接受测绘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设计单位要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进行项目设计,确保设计质量,应无条件帮助解决因设计造成的质量问题,并承担设计质量责任;施测单位必须严格按照合同、有关标准、项目设计书施测,确保所使用的仪器、设备、软件、测绘成果等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对测绘成果质量负责;负责质量检验或验收的单位及专家,要严格依据国家有关规定、标准和设计书的要求,对项目进行检验或验收,并对作出的结论负责。 测绘质量管理涉及到测绘项目出资人、设计单位、施测单位、测绘监理单位、负责质量检验或验收的单位及专家等,测绘项目参与各方共同对测绘项目质量负责。这五家只有通力合作,齐抓共管,加强测绘质量管理,才能实现进一步提高测绘产品质量满足社会需要的根本目标。针对这些情况,本讲内容涉及面较广,又因时间短,对内容的选取,组织安排产生了难度。只能在顾及面的基础上,重点地讲一些重要而又突出的问题,作为学习和实践的引导和钥匙。主要的还靠大家的聪明才智来搞好这项工作。

GIS实习教程 第2章 地图符号、注记的初步使用

第2章地图符号、注记的初步使用 ?新建图层 ?要素分类显示 ?点密度图 ?统计指标地图 ?地图注记 ?地图文档的操作 ?本章小结 2.1新建图层 启动ArcMap,如果出现启动对话框,可选“新建〉空白地图”,如果已经打开了一个 地图文档,选择菜单“文件〉新建〉空白地图”,按“确定”键继续。已经打开的地图文档会关闭,新的地图文档一般以“无标题”为默认名,内部有一个默认的数据框:“图层”。在标准工具条中点击图标鱼1 (添加数据工具),或选用主菜单“文件〉添加数据…〉添加数据”,在弹出的对话框中利用“查找范围”下拉菜单,找到练习数据所在的文件夹\由8_^1〇, 按“确定”键,如果不出现\gis_exlO,可选择“文件夹连接”,按“添加”键,在下部文本 框内逐级展开本计算机的路径至\gis_exlO,(也可借助“连接到文件夹”按钮錄定位到\gis_exlO),再进入ex02,可看到有带图标C I的地理数据库Township.gdb,这是数据源(Data Source),双击展开,有 3 个要素类(Feature Class):hi_way、town_anno及 townshp,借 助Ctrl键,鼠标点选其中两项:hi_way和townshp,按“添加”键,当前数据框会增加两 个图层:线状图层hi_w ay和面状图层townshp。初始名称和要素类的名称一致,显示符号 随机设定(图2-1)。 参照第1章,再练习一下:调整图层上下显示顺序(如果无效,可点击内容列表左上 方的按钮_),打开、关闭图层的显示状态,缩放、平移地图。练习时可以看到,地图缩放后,线要素的显示宽度和显示器的分辨率保持一致,不随地图的缩放而变窄、变宽。在 内容列表中用鼠标右键点击数据框名称“图层”,在快捷菜单中选择“参考比例〉设置参考 比例”,再缩放地图的显示,可以看出,线要素的显示宽度随着地图的缩放而变窄、变宽。如果选用“参考比例〉清除参考比例”,线要素的显示宽度变为初始状态,不随地图缩放而 变窄、变宽。 在内容列表中用鼠标右键点击图层名,弹出快捷菜单,选择“移除”,该图层被移除。移除图层改变地图文档,不改变数据源(Data Source)自身,因此,移除后可以再添加。若 要删除数据框,方法和删除图层一样,但是一个地图文档中至少有一个数据框。一个数据框 中,允许暂时没有图层。

1_1000带状地形图测绘技术总结

金寨南路带状地形图测绘测绘技术工作总结

安徽省勘查技术院 二〇一四年七月 金寨南路带状地形图测绘测绘技术工作总结 项目负责:张伟 拟编:李蕴飞 审核:程上宾 总工程师:代志国

安徽省勘查技术院 二〇一四年七月 目录一概述 二作业的技术依据 三已有测绘资料的利用 四控制测量 五1:1000比例尺地形图测量 六成果资料的检查 七结论与建议

八成果资料提交 一、概述 为满足金寨南路拓宽改造工程设计及施工需要,受安徽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以下简称甲方)的委托,我单位承担了金寨南路带状地形图的测绘任务,以下为本次测绘的技术总结。 1、测区概况 测区位于合肥市肥西县,交通较为便利。测量区域为上三路至新建206国道段,测区内道路地势起伏比较平缓,通视条件较好,测绘内容主要为道路、房屋、沟渠等,地形测量困难类别为建筑与工业区Ⅰ类。 2、投入的人员和仪器设备 (1)本工程投入人员共7人,其中测图组4人,控制组3人;其中助理工程师2人,技术员5人。 (2)NTS-362RL全站仪2台套(2″)。 (3)SOUTH-DL200电子水准仪1台套(1mm/KM)。 (4)南方S86-T GPS接收机3台套,平面等级精度为1㎝+1ppm,高程等级精度为2㎝+1ppm。 (5)计算机3台,打印机1台。

3、完成的任务情况 (1)E级GPS测量 共施测一级GPS网一个,共计4点。 (2)导线控制测量 测区共施测量导线8256米,导线控制点12个。 (3)图根控制测量 测区利用南方S86-T移动RTK施测图根控制点。 (4)1:1000地形图测量,施测带状地形图约为5.3KM。 二、作业的技术依据 1、《城市测量规范》(CJJ8—99); 2、《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GB/T7929—1995); 3、《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 4、《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CJJ73—97); 5、与本工程有关的其它技术规定、协议及合同。 三、已有测绘资料的利用 1、平面控制资料 测区附近有控制GPS点两个(详见下表)。平面坐标系为1954年北京坐标系,平面等级为Ⅳ级,高程系统为吴淞高程系,高程等级为四等三角高程。经实地踏勘和检校,点位保持完好无位移,可作为本测区控制起算使用,详见下表:

1_500地形图要求内容

1:500地形图测绘 2.3.1基本要求 a) 地形图碎部点高程注记至0.01m。 b) 地形要素测绘与表示,要按规范与图式执行。 c) 地形图测绘完成后,作业员应详细地进行自我检查与整理,测区要统一对所测图幅进行检查。 d) 地形图内容表示要合理、齐全、综合取舍要恰当,主次分明。 e) 地貌测绘要正确,表示要合理,微貌显示要逼真。 2.3.2 数据采集方法 a) 在空旷地区且能满足RTK测量条件的地方,直接采用RTK技术采集碎部点三维坐标数据,并将采集的碎部点按编码存入电子手簙。 b) 在居民区或RTK信号较差的地方采用全站仪采集数据。 使用全站仪在各级控制点上设站、定向、检查,采用极坐标法采集地形、地物点三维坐标,利用全站仪内部存储器记录地形、地物点观测顺序号、三维坐标和编码,在野外现场绘制草图,并标注观测顺序号。测站上要记录观测错误的数据的顺序号,以便内业进行数据删除。 数据采集时,地物点、地形点测距的最大长度应不超过200米,应遵守“看不清不测”的原则。 2.3.3 仪器设置及测站检查 地形测图时仪器的设置及测站上的检查应符合下列规定: a) 仪器对中误差不应大于5mm; b) 照准一图根点标定方向,观测另一图根点作为检核,算得检核点的平面位置误差不应大于0.05m,高程误差不应大于0.05m; c) 仪器高、棱镜高应量记至毫米。 2.3.4 数据处理 将RTK手簙或全站仪记录数据传输至计算机,对采集的数据进行检查,删除错误数据后,将数据格式转换为CASS2008软件数据格式,利用软件展绘野外采集数据点号(即观测顺序号)(或编码)。 2.3.5 图形编辑 对照野外绘制的草图,利用展绘到计算机软件上的点号(或编码)进行地形图的编辑,根据相应图式、规范和设计书要求对地物进行分层、编码。 2.3.6 地形图测绘内容及取舍 本测区地形图测绘内容应表示:测量控制点、居民地和垣栅、工矿建筑物及其他设施、交通及附属设施、管线及附属设施、地貌和土质、植被等各项地物、地貌要素,以及地理名称注记等。并着重显示与测图用途有关的各项要素。地物、地貌的各项要素的表示方法和取舍原则,除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地形图图式执行外,还应符合如下有关规定。 a) 测量控制点测绘 测量控制点是测绘地形图和工程测量施工放样的主要依据,在图上应精确表示。将测区范围内的所有图根点,按图式规定的符号,准确的展绘到地形图上。 b) 居民地和垣栅的测绘 1)居民地的各类建筑物、构筑物及主要附属设施应准确测绘实地外围轮廓和如实反映建筑结构特征。 2)房屋的轮廓应以墙基外角为准,并按建筑材料和性质分类,注记层数。房屋应逐个表示,临时性房屋可舍去。

将1:500和1:1000数字地形图缩编成1:2000数字地形图的操作

3 主要技术要求 3.1 坐标系和高程系 保持1980西安坐标系,1985国家高程基准。 3.2 分幅原则 1:2000数字地形图按1000m×1000m的实地范围分幅,取整公里坐标线为分幅线。 3.3 图名的命名原则 采用图幅内一个具有区域代表意义的地理名称命名图幅,并编制图幅结合表作为图幅命名依据。 3.4 图幅编号 取1:2000地形图图幅的西南角坐标元素,以纵横坐标的十位和个位公里数的组合进行命名。例:地形图的西南角坐标的x:2530000.000,y:528000.000,则图幅编号为:30-28 3.5 图层的命名原则 按地形图要素属性定义有地貌土质、管线、建筑、交通、控制点、水系、植被等7个图层名。 3.6 线型、符号库 1:2000数字地形图图式统一使用NNDWGIS.SHX及NNDWGIS.LIN文件中定义的点线符号。 3.7 数据文件命名原则

为了便于数据管理,采用统一的图号命名原则命名图形数据文件。例:地形图西南角的坐标为x = 2530000.000,y =528000.000,则图文件名为:528000-2530000-1000-1000.dwg 4 缩编方法及作业过程 4.1 数据修正 由于前面提到作业区内有一部份数字地形图由薄膜图扫描数字 化而成,这部分地形图的成图技术标准与缩编图所要求的不一致。因此,缩编前应对其数据进行修正,重新定义其图层、线型符号、形符号及文字注记等,这样不仅统一了数字地形图的技术标准,为缩编带来方便,另外也生成了一个新版本的1:1000地形图资料。 4.1.1 线型符号的处理 由于原地形图的线型符号非常破碎,找不到相同的特征进行批处理,因此这一环节基本是依赖手工完成。比如坎齿线和坎脊线分离,建筑线不闭合等情况,编辑的方法是按规定线型重新连线生成,没有自动转换程序。 4.1.2 形符号的转换 原地形图上的独立物符号和高程注记都由图块构成,要转换成缩编图所要求的形符号,依赖手工完成工作量太大,为了减轻操作负担,由开发人员编写小程序,实现块转形的自动转换。 4.1.3 图层归类 通过线型符号和形符号的修正,图层将实现自动归类。 4.2 工作底图的准备及图廓的形成

地形图基本常识

地形图基本知识 作者:佚名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2646 更新时间:2007-7-31 11:52:12 (1)地形图基本知识 今天我们共同学习军事地形学的基本知识,主要学习五个方面: (2)一是基本概念;二是地形图比例尺及图上距离的量算;三是点的坐标及其量读;四是方位角、偏角的量读及换算;五是地貌的表示、识别与判读。 下面我们学习第一个问题。 (3)一、基本概念 (4)地图是按一定的法则,有选择地在平面上表示地球上的若干现象的图(地图,是地球表面自然和社会现象的缩写图)。它具有严格的数学基础、完整的符号系统、文字注记,并根据不同用图的目的和用图层次的需要,对所表示的内容进行了有原则的取舍及综合。 (5)地形是地球表面自然起伏的形态和分布在地面上人工或自然形成的固定物体的总称。前者称为地貌,如山地、丘陵、平原;后者称为地物,如道路、房屋、河流和森林等。所以地形是地貌和地物的总称。 地形图是按一定的比例尺,表示地物、地貌平面位置和高程的正射投影图,即比例尺大于1:1000000的普通地图称为地形图。我国军用系列比例尺地形图有七种,即:1:10000、1:25000、1:50000、1:100000、1:250000、1:500000、1:1000000地形图。 (6)地图按其内容可分为普通地图和专题地图。 (7)普通地图是综合反映地表物体和自然、社会现象一般特征的地图。它以相对均衡的详细程度表示自然地理要素(地貌、土质、水系、植被)和社会经济要素(居民地、道路网、行政区划分)。它广泛地用于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军队作战训练和科学文化教育等方面,而且还可以作为编制专题地图的地理底图。 (8)专题地图,又称“专门地图”或“主题地图”,简称专题图。它是根据专业方面的需要,突出反映一种或几种主题要素的地图。如军事交通图、军事部署图、野战医院分布图等。 (9)二、地形图比例尺及图上距离的量算 (10)(一)、地形图比例尺 1、定义 地形图比例尺是图上线段长与实地相应线段水平距离之比。设图上线段长为l,实地相应线段之水平距离为L,则地形图的比例尺为:比例尺=l/L=1/M,式中,M称为比例尺分母,表示缩小的倍率。为了明显地看出缩小倍率,规定分子以1表示。 (11)2、比例尺的形式 地形图上有两种比例尺:数字比例尺和直线比例尺。 数字比例尺是以数字显示比例关系的比例尺形式,如:1:5万、1:50000等,数字比例尺的优点是比例关系明确,根据公式能方便地依比例尺进行图上长或实地长的计算。L=l*M、l=L/M。 直线比例尺是将图上长,按比例尺关系直接注记成相应实地水平距离的比例尺形式。直线比例尺由尺头和尺身组成。从0分划向左的部份为尺头,尺头全长为1厘米,并将其等分为10个分划,每一分划的分划值为1毫米;从0分划向右的部份为尺身,尺身亦按1厘米一个刻划。尺头的左端点按比例尺以米为单位将图上长注记为实地水平线段长,尺身以整公里为单位注记。如图: 3、地形图的分类和用途 (1)分类 (12)按地形图的比例尺分类: 大比例尺地形图:比例尺大于1:5万(含)的地形图; 中比例尺地形图:1:10万和1:25万比例尺地形图; 小比例尺地形图:1:50万和1:100万比例尺地形图。 (13)按用途分类

11000地形图测绘技术总结

11000地形图测绘技术总结1 项目概况1.1任务来源随着社会发展城市建设继续向周边扩张原琼山地区由于管理、资金等各种原因基础测绘相当簿弱除府城建城区内有1500地籍图外其余地区仍是一片空白。为满足国土管理的需要我队自筹资金由我队工程部于2007年2月前完成海口市府城镇南侧11000比例尺数字化地形图的测绘任务。1.2 测区范围及隶属测区隶属海口市琼山区府城镇位于东经110°20′110°25′和北纬19°58′19°59′之间总面积9.0平方公里。 1.3 任务情况1.3.1 测区内E级GPS控制和图根控制测量1.3.2 11000地形图测绘1.4 测区概况 2.1测区位于海口市琼山区府城镇属城市近效村庄较多建筑物密度大无规则通视条件差中西部属于羊山地区灌木密集通视条件较差观测条件差 2.2测区内琼州大道通过各村之间都有道路相通路况一般多为田间道和乡村路2.3该测区11月平均气温25℃属多雨天气。2 测区已有资料 3.1测区周边D 级GPS控制点成果及三等水准点 3.2测区110000核心要素地形图 3.3测区15000正射影像图。 3 作业依据 3.1《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 18314-2001 3.2《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范》CJJ 73-97 3.3《城市测量规范》CJJ 8-99 3.4《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GB/T 7929-95 3.5《1500、11000、12000地形图要素分类与代码》GB14804-93 3.6《CASS5.1测绘软件用户手册》3.7《大比例尺地形图机助制图规范》国家标准GB/14912—94。 4 平面坐标系统、高程系统和基本等高距 4.1平面坐标系统海南海口独立坐标系 4.2 高程系统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4.3 基本等高距1.0米。5 控制测量 5.1 E级GPS点选埋依据内业布网设计在实地踏勘选定78个E级GPS点点位密度适中每点至少有两个以上的通视方向。点位选在利于长期保存且稳固的地方。埋石规格按照顶面10×10 cm底面20×20cm 高度40cm尺寸制作。道路标石采用电钻方法埋设3cm螺钉。5.2 E级GPS网观测根据E级控制网的布点图以及仪器配备设计观测方案。利用10台中海达公司生产的HD8200单频GPS接收机按照观测方案进行同步快速静态观测每时段观测时间四等不少于30分钟。观测时量取仪器高两次两次读数差不大于5mm并记录于手簿中。 5.3 平差计算内业采用其随机软件Hi-Target GPS后处理软件进行。以4个D 级GPS网点的平面坐标为起算数据在海南海口坐标系下进行E级GPS网全网整体二维约束平差其点位中误差最大值均小于±0.6cm点位精度很高均满足《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要求。

1_1000带状地形图测绘技术总结

金寨南路带状地形图测绘测绘技术工作总结 省勘查技术院 二〇一四年七月

金寨南路带状地形图测绘测绘技术工作总结 项目负责:伟 拟编:蕴飞 审核:程上宾 总工程师:代志国 省勘查技术院 二〇一四年七月

目录一概述 二作业的技术依据 三已有测绘资料的利用 四控制测量 五 1:1000比例尺地形图测量 六成果资料的检查 七结论与建议 八成果资料提交

一、概述 为满足金寨南路拓宽改造工程设计及施工需要,受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以下简称甲方)的委托,我单位承担了金寨南路带状地形图的测绘任务,以下为本次测绘的技术总结。 1、测区概况 测区位于市肥西县,交通较为便利。测量区域为上三路至新建206国道段,测区道路地势起伏比较平缓,通视条件较好,测绘容主要为道路、房屋、沟渠等,地形测量困难类别为建筑与工业区Ⅰ类。 2、投入的人员和仪器设备 (1)本工程投入人员共7人,其中测图组4人,控制组3人;其中助理工程师2人,技术员5人。 (2)NTS-362RL全站仪2台套(2″)。 (3)SOUTH-DL200电子水准仪1台套(1mm/KM)。 (4)南方S86-T GPS接收机3台套,平面等级精度为1㎝+1ppm,高程等级精度为2㎝+1ppm。 (5)计算机3台,打印机1台。 3、完成的任务情况 (1)E级GPS测量 共施测一级GPS网一个,共计4点。 (2)导线控制测量 测区共施测量导线8256米,导线控制点12个。 (3)图根控制测量

测区利用南方S86-T移动RTK施测图根控制点。 (4)1:1000地形图测量,施测带状地形图约为5.3KM。 二、作业的技术依据 1、《城市测量规》(CJJ8—99); 2、《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GB/T7929—1995); 3、《工程测量规》(GB50026—93); 4、《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CJJ73—97); 5、与本工程有关的其它技术规定、协议及合同。 三、已有测绘资料的利用 1、平面控制资料 测区附近有控制GPS点两个(详见下表)。平面坐标系为1954年坐标系,平面等级为Ⅳ级,高程系统为吴淞高程系,高程等级为四等三角高程。经实地踏勘和检校,点位保持完好无位移,可作为本测区控制起算使用,详见下表: 2、高程控制资料 测区附近有两个已知高程控制点,高程系统为吴淞高程系。高程等级为四等三角高程。 四、控制测量 系统的采用

1:1000地形图测绘技术设计书

数字金昌1:1000地形图测绘方案 班级:10级测量二班 姓名:王金鹏 学号: 2012年10月20日

第一章概况 为满足金昌市建设需要,受金昌市国土局委托,对金昌市进行1:1000数字地形图测绘工作。 本项目精度要求较高,而航摄精度较低,不能保证1:1000数字地形图的制作精度,为此成图方法改为航摄和野外数字采集补充、查核方法成图。 测区概况: 位于东经101°04′35″—102°43′40″,北纬37°47′10″—39°00′30″。地处甘肃省河西走廊东段,祁连山北麓,阿拉善台地南缘。北、东与民勤县相连,东南与武威市相靠,南与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相接,西南与青海省门源回族自治县搭界,西与张掖市山丹、民乐县接壤,西北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右旗毗邻。 第二章编制方案的技术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1:1000》GB/T7929-1995(以下简称《图式》 2、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城市测量规范》GJJ8-99 (以下简称《规范》) 第三章已有测绘资料的利用方案 一、平面控制点资料 测区内有金昌是国家等级点和测绘工程院前期所做的控制点。 经踏勘检查,标志完好。 成果可供利用。 二、高程测区内有金昌是国家等级点和测绘工程院前期所做的控制点控制点资料。 成果可作为本次测量起算成果。 三、地图资料 测区金昌市土地利用详查图,可以参考进行测区技术设计、控制网布设和踏勘选点工作。

第四章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 一、平面坐标系统:采用1954年北京坐标系 二、高程系统:采用85国家高程基准。 第五章、地形图的比例及成图方法 本测区成图比例尺为1:1000,基本等高距。 野外采用带有内存的全站仪进行施测,内业用计算机cass数字化成图。 第六章采用的软件系统 本测区数字化成图采用甘肃省测绘工程院专版cass数字化地形地籍成图件。 软件系统的运行环境:①Windows XP professional操作系统 Autocad软件2008版本 第七章平面控制测量 一、以测区的已知点为起算点。使用全站仪直接布设图根点,以测区内D002(E级)进行测区校正。 图根点相对于D002,点位中误差不得大于5㎝。 测站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得大于15cm。 二、控制点的命名、编号 图根点编号为S01、S02…等。 三、控制点的设置 控制点应选在符合观测条件,通视良好,便于长期保存以及便于以后扩展的地方,在硬性路面宜埋石的点,打入铁钉(桩顶直径㎝以上)作标志,在铁钉顶用小钉凿出小眼,并在路面上用红漆圈示;在农田中埋设木桩,桩顶钉入钢钉作为中心标志。 四、野外数据采集 野外观测采用leica520仪器。此仪器经省测绘专用仪器计量站年检合格。 第八章高程控制测量

测绘项目项目1:1000地形图技术设计书

密级:工程编号: 文档编号: **项目1:1000地形图项目 技术设计书 中国地星伟业测绘公司 2013年3月12日

**项目1:1000地形图项目 技术设计书 项目承担单位(盖章):设计负责人: 审核意见:主要设计人: 审核人: 年月日年月日 批准单位(盖章): 审批意见: 审批人: 年月日

目录 1.测区概况 (1) 2.项目任务 (1) 3.测区已有资料分析与利用 (1) 4.基本技术要求 (1) 4.1作业依据 (1) 4.2平面和高程系统 (2) 4.3控制测量和测图の主要技术要求 (2) 4.4总体技术方案 (3) 4.5地形图编辑要求 (4) 5 航带设计技术要求 (4) 9.1 作业环境准备 (4) 9.2 模型定向精度指标 (4) 9.3 数据采集原则 (4) 9.4 测绘地物、地貌の要求: (6) 10 图形编辑 (11) 10.1 作业环境准备 (11) 10.2 编辑作业原则 (11) 10.3 地形图编辑注意事项 (12) 10.4 成图要求 (13) 11.图幅拼接 (13) 15.质量控制 (14) 16.提交资料 (15)

受委托方委托,XX公司承担西山公园1:1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项目工程,含以下工作内容: 1、进行本项目具体测量工作方案制定与实施; 2、采用数字航空摄影测量方法测绘1:1000比例尺数字地形图约52平方公里。主要包括航空摄影测量,包括航空摄影、航摄内业处理、图根点布设与测量(每幅图1-2个点)、外业像控点测量、航片调绘、1:1000地形图测绘、成果检查验收工作。1.测区概况 谷歌略图范围(附图) 测区内地貌分为土石山区、黄土丘陵、沟洼谷地等不同类型,地形起伏较大,境内海拔在1456—836米之间,属北温带大陆性气候,平均年降雨量在450毫米左右。2.项目任务 该项目工序分为52km2测区内の图根控制测量、1:1000全数字航测成图(范围线中阴影部分不绘制地形图),数字正射影像图(以下简称DOM)和数字高程模型(以下简称DEM)制作等几项任务。根据测图和像控需要加密图根控制点;全数字航测成图包括无人机航空摄影、外业像片控制测量、外业地形图调绘、内业空三加密和立体测图、DOM和DEM制作,DLG图形数据编辑等。 3.测区已有资料分析与利用 本项目由甲方提供范围线(范围线中阴影部分不绘制地形图)及比例尺为1:10000の测区地形图。 4.基本技术要求 4.1作业依据 4.1.1、CH/Z 3002-2010《无人机航摄系统技术要求》; 4.1.2、CH/Z 3001-2010《无人机航摄安全作业基本要求》; 4.1.3、《1:500、1:1000、1:2000航空摄影测量内业规范》;

1:1000带状地形图测量国家收费标准

1:1000带状地形图测量国家收费标准1:1000带状地形图测量收费标准如下: 1、控制测量:按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建设部颁发《工程勘察设计收费标准2002年修订本》第5页《地面测量实物收费基价表》表2.2-2 中E级GPS测量简单收费基价2821元/点,本次测量两公里共引入E级GPS点4个,即每公里2个。所以2821×2=5642元/km。 2、图根点:按《地面测量实物收费基价表》表2.2-2 中图根点中等收费基价89元/点,本次测量未留图根点,所以为0元。 3、1:1000地形图测绘:按《地面测量实物收费基价表》表2.2 -2 中 1:1000地形图测绘中等收费基价20232元/km2,带状地形图测量(图面宽度﹤20cm)按《工程勘察设计收费标准2002年修订本》第6页《地面测量实物工作收费附加调整系数表》表2.2-3中附加调整系数为1.3,即20232×1.3=26301.6元/ km2,数字化测绘附加调整系数为1.5,即20232×1.5=30348元/ km2。 4、工程测量技术工作费收费比例为工程款总额的22%。带状地形图按80米宽计算,每公里面积为0.08 km2,即0.08×30348=2427.8 4元/km,技术工作费为(2427.84+5642)×22%=1775.36元。 5、综上,1:1000带状地形图测绘收费为5642+2427.84+1775.3 6=9848.2元/km.本次测量为2.2公里,所以本次测量费用为9848.2

×2=19690.4元.按30%的优惠比例最终费用为19690.4×0.7=13783. 28元。 (学习的目的是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努力就一定可以获得应有的回报)

地图注记设计若干问题的探讨

2011年12月第9卷第6期 地理空间信息 GEOSPATIAL INFORMATION Dec.,2011Vol.9,No.6 地图注记设计若干问题的探讨 何丽华1,徐之俊2 (1.湖北省测绘宣传中心,湖北武汉430071;2.湖北省地图院,湖北武汉430071) 摘 要:地图通过注记来标注识别地物,选择字体、确定字大是地图设计工作的重要内容,阐述了注记对地图的重要性; 介绍了地图注记的字体、字大、字色等方面的设计;详细介绍了字体设计的几种原则和注记大小几种单位间的转换关系;探讨了影响注记色彩设计的几个因素。关键词:地图;注记;设计中图分类号:T20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4623(2011)06-0153-02 收稿日期:2011-07-26 地图注记作为地图语言之一,对地图符号起补充作用,因其具有“点晴”之功效,故在地图上的表现及使用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读图用图者通常最先查找地图上的各类注记,通过注记来识别地物,快速地掌握地物名称,如山峰、乡镇名称等;获取地物属性,如水库库容量、道路名称编号等;同时了解相关地物之间的关系,如经济构成、资源种类等。地图符号只有通过文字说明才能起到信息传输的功能,同样我们也可以把注记看作是不同类型的符号:根据注记文字结构和图形位置,可表示居民地、企事业单位的位置;根据注记间隔和排列,可表示线状分布的道路、河流,或表示面状分布的政区区域、湖泊水面、山脉范围等。地图注记一般分为名称注记和说明注记两大类。通常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都有相应的地形图图式,图式明确规定了各类注记的的字体、字大和颜色,现在地形图数据生产软件都带有相应比例尺的符号注记库,作业直接调用即可,不存在地图注记设计工作。但其他类型的地图如挂图、地图集、专题地图、电子地图等直接面向社会公众使用的公开版地图都离不开注记设计工作。地图注记设计需要根据地图的精细程度、地图幅面、使用对象等要素综合考虑,一般包括字体、字大、颜色等几方面。 1注记字体设计 目前地图字体通常是直接调用已有的文鼎、汉仪、 方正等字库,每种字库中都有宋体、仿宋体、等线体、隶书、魏碑等多种字体。字体有的美观雅致,有的端 正严谨,有的线划一致,还可以由字体变形而得到的各种字体。那么我们进行地图设计时如何来确定字体?首先是遵循地图注记表示的习惯,比如水系注记用左斜宋,山脉注记用右耸肩,说明注记用等线体等,用不同的字体注记表示不同类别的要素。其次,根据要素的重要程度和人眼识别感受来选择字体,如图名需突出表示,可以选择粗黑、琥珀、魏碑等美术字体;村庄注记数量多,如用黑体字视线内全是黑乎乎的小注记,也会大量遮盖其他要素,其他地物都退后到下一层面了,所以一般用仿宋或等线体。再次,需关注字体之间的相互适应,即图面字体的综合表现不要出现冲突,注意一般地物所选用的字体不能强于重要地物,不同类地物尽量选用不同类字体。 总之,字体的选择就是在常用几种字体基础上,通过变形及字大、颜色的配合,按要素的面积大小和重要性进行注记排序,以区分要素的重要程度。因读图者对字体之间的微小差别是感受不到的,所以切忌用众多字体来区别表示不同类地物。 2注记字大设计 字大的单位有mm 、磅、号、级等多种。“级”也称为“k ”,(k-1)*0.25就能将“级”换算为mm ,这种字体单位目前已基本不用。“磅”也称为“点”或“p ”,1p =0.3527mm=1/27in ;“号”一般分16级,从大到小依次为初号、小初、一号、小一、二号、小二……六号、小六、七号、八号。mm 、磅、号之间的换算关系见表1 。 表1 注记字大单位的转换关系 字号初号小初一号小一二号小二三号小三磅4236262422181615mm 14.81 12.7 9.17 8.46 7.76 6.35 5.64 5.29 四号小四五号小五六号小六七号八号141210.597.5 6.5 5.554.94 4.23 3.7 3.17 2.65 2.29 1.94 1.76

1:1000地形图测绘项目技术设计书

xxx1:500 1:1000数字地形测量项目技术设计书

目录 1概述 (1) 1.1任务来源 (1) 1.2项目主要任务及工作量 (1) 1.3作业区范围及行政隶属 (1) 1.4任务完成期限 (2) 2 测区自然地理概况和已有资料情况 (2) 2.1测区自然地理概况 (2) 2.2测区已有资料及分析利用 (3) 3 引用文件 (4) 4 成果主要技术指标和规格 (5) 4.1测绘基准 (5) 4.2地形图技术指标 (5) 4.3成图的基本要求 (6) 5 作业流程与技术路线 (6) 5.1作业流程 (6) 5.2技术路线 (7) 6 像片控制测量 (8) 6.1像片控制点布设 (8) 6.2像片控制点判刺 (9) 6.3像片控制点联测和计算 (10) 7 空三加密 (10) 7.1内定向 (10) 7.2相对定向 (10) 7.3绝对定向 (10) 7.4模型连接较差 (11) 7.5计算和成果整理 (11) 7.6加密接边 (11) 8 地形图数据采集 (11) 8.1数据采集范围 (11) 8.2数据采集内容及要求 (11) 9 航测法外业调绘 (12) 9.1外业调绘的主要任务 (12) 9.2外业调绘的要求 (13) 9.3高程测量的方法 (14) 9.4地物补测的方法 (15) 10 地形图的表示内容 (15) 10.1测量控制点 (15) 10.2水系 (15) 10.3居民地及设施 (16) 10.4交通 (18) 10.5管线 (19) 10.6境界与政区 (19) 10.7地貌 (20) 10.8植被与土质 (20) 10.9注记 (20) 11 内业数字化编辑 (21) 11.1一般要求 (21)

地籍测量学第十一章 数字地籍测量

第十一章数字地籍测量 第一节概述 一、数字地籍测量概述 地籍测量技术和方法是当今测绘技术应用的集成,是与测绘技术和方法同步发展的。传统的地籍测量利用大平板、小平板、经纬仪对各种地籍要素及有关的地物和地貌要素进行测定,用专用符号和按一定的比例尺绘制成图,其成果是人工绘制的模拟地籍图。 科学技术的进步,计算机的普及,各种软件的开发和电子测绘仪器的发展和应用,促进了测绘技术向的自动化、数字化方向发展。测量成果不再是纸质图,而是以数字形式存储在计算机中可以传输、处理、共享的数字图。 数字地籍测量是数字测绘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其实质是一种全解析的,机助测图的方法。数字地籍测量是以计算机为核心,在外连输入输出设备及硬、软件的支持下,对各种地籍信息数据进行采集、输入、成图、绘图、输出、管理的测绘方法。数字地籍测量是一个融地籍测量外业、内业于一体的综合性作业系统,是计算机技术用于地籍管理的必然结果。它的最大优点是在完成地籍测量的同时可建立地籍图形数据库,从而为实现现代化地籍管理奠定了基础。 数字地籍测量模式有三种,一是野外数字地籍测量模式,二是数字摄影地籍测量模式,三是内业扫描数字化地籍测量模式。这三种模式各有优缺点,他们相互补充,从而实现地籍信息的全覆盖采集。 1. 全野外数字地籍测量模式 对于尚未测绘大比例尺地籍图的城镇地区是一种可行和非常值得推荐的测量模式。所采集的数据经过后续软件的处理,便可得到该地区的大比地籍图以及其他各种专题图,同时还可以为建立该地区的地籍数据库提供基础数据。 根据数据采集所使用的硬件不同又可分为如下几种模式。 (1)全站仪+电子记录簿(如PC-E500、GRE3、GRE4等)+测图软件 这种采集方式是利用全站仪在野外实地测量各种地籍要素的数据,在数据采集软件的控制下实时传输给电子手簿,经过预处理后按相应的格式存储在数据文件中,同时配绘草图,供测图软件进行编辑成图。这是上早期主要的数字地籍测量模式。其优点是容易掌握,缺点为草图绘制复杂,容易出错,其功效不高。 (2)全站仪+便携式计算机+测图软件 这是一种集数据采集和数据处理于一体的数字式地籍测量方式,由全站仪在实地采集全部地籍要素数据,由通信电缆将数据实时传输给便携机,数据处理软件实时地处理并显示所测地籍要素的符号和图形,原始采样数据和处理后的有关数据均记录于相应的数据文件或数据库中。由于现场成图,这种模式具有直观、速度、效率高的优点,其缺点为便携式计算机价格昂贵、适应野外环境的能力较差。 (3)全站仪+掌上电脑+测图软件

课堂作业 中国省份与地形

课堂作业中国省份与地形 班级姓名日期 1.把下列省份的名称填入到图中 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福建省江西省山东省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省重庆市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西藏自治区 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省

2.读“中国略图”,完成下列问题。 (1)填出图中序号所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山脉:①,走向为,其北侧地形区为; 山脉:②③⑦(填山脉名称) 河流:我国含沙量最大的河流是(填符号) 地形区:⑤盆地,⑥(高原),平均海拔米以上,被称为“”。(2)填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A (国家), B (国家), C 海。 3.读“中国山河图”,完成问题。

(1)山脉名称:○1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__;○5____________________;○6____________________; ○7____________________;○8____________________;○9____________________; ○10____________________;○11____________________;○12____________________; ○13____________________。 (2)地形区:A__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_____; L___________________;M____________________;N____________________; O___________________;P___________________;Q___________________; R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山脉①东侧的地形区为____ ,西侧的地形区为______ ;山脉③处,长江切穿此山形成著名的大峡谷,国家在此处修建的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为 __________水电站。 (4)盆地A是我国最大的盆地,它是_________ 。 (5)长江发源于图中的⑨__________ 山,注入G__________海。 (6)图中C为__________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被称为“__________”。由于地势高,所以该高原成为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区之一。 4.读“中国地形图”回答以下问题。

第7章地图注记

第八章地图注记 8.1 地图注记的定义 地图注记是地图上文字和数字的统称,是地图语言组成部分之一,亦是表示地图内容的一种手段。 8.2 地图注记的功能 (1)标识各种制图对象 ①符号——表示地表现象; ②注记——注明制图对象名称。 (2)指示制图对象的属性 ①文字注记——指示制图对象的质量属性,如:“松”、“水泥”。 ②数字注记——指示制图对象的数量属性,如河宽、水深等。 (3)表明制图对象间的关系 例:“温暖型褐土及栗钙土草原”,表明影像区划的各种因素(气候、土壤、植被)之间的关系。 (4)说明地图符号的含义 通过各种图例、图名的文字说明,将地图符号的意义表达出来。 《加拿大土壤气候图》极冷区-温和区8.3 地图注记的种类 (1)名称注记 用文字注明制图对象专有名称的注记。按照《中国地名信息系统规范》,名称注记分11类: ①行政区域名称,②城乡居民地名称,③具有地名意义的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名称,④交通要素名称,⑤纪念地和名胜古迹名称,⑥历史地名,⑦社会经济区

域名称,⑧山名,⑨陆地水域名称,⑩海域地名,⑾自然地域名。 (2)数量注记 用数字说明制图对象数量特征的注记。 (3)说明注记 用文字说明制图对象的种类、性质或特征的注记。 (4)图外整饰注记 8.4 地图注记要素 地图注记要素主要包括字体、字号、字间距、字向、字列、字位和字色等。 字列的四种类型:水平、垂直、雁行和屈曲。

注记与所注对象保持适当间隔,不能相互压盖,最后注在空白处,不能与附近的注记或其他要素发生混淆;并尽可能使注记不遮断重要地物和地物轮廓线的转弯处和弯曲部,避免遮盖铁路、公路、河流及有方位意义的物体轮廓线,尤其不能压盖居民地的出入口、河流汇合处、道路交叉点以及独立地物和特殊地貌符号;对面状地物应选择其中部或沿面状伸展方向用不同的字体注出,以充分显示其轮廓形状和特征。 居民地字位的选择 8.3 CorelDraw中的文字输入 CorelDraw文字输入分美术字和段落文本两种形式。 CorelDraw的文字功能:

25万地形图数据说明

1:25万数据库 数据说明 国家基础地理信息系统 全国1:25万地形数据库、数字高程模型 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 1999年6月

第一章、总况 1、数据库构成 全国1:25万数据库,是国家基础地理信息系统三个全国性空间数据库之一。它由地形数据库、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库、地名数据库三部分构成。 地形数据库: 以矢量方式存储管理1:25万地形图上的境界、水系、交通、居民地、地貌等要素。数据库管理系统采用ARC/ANF07.1版。 数字高程模型(DEM):以格网点方式存储和管理1:25万地形图上地形起伏高程信息和海底深度信息。数据库管理系统采用ARC/INFO7.1版。 地名数据库:以关系数据库方式存储和管理1:25万地形图上的各类地名信息。数据库管理系统采用。ORACLA7.0版。 2、覆盖范围 全国1:25万数据库在空间上包含816幅1:25万地形图数据,覆盖整个国土范围。国外部分沿国界外延25公里采集数据。全国816幅分布情况详见1:25万图幅接合表。 3、数据量 全国1:25万数据库总数据量达到13.2GB,是目前我国空前规模的数字化测绘产品。其中地形数据库、数字高程模型存储高斯克吕格及经纬度坐标各一套,格式为ARC/INF0的Coverage和Grid。 其中: 4、数据库质量 全国1:25万数据库通过国家级验收,其数据完整性、逻辑一致性、位置精度、属性精度、接边精度、现势性均符合国家测绘局制定的有关技术规定和标准的要求,质量优良可靠。 5、适用范围 全国1:25万数据库是国家空间数据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国民经济信息化提供数字化空间平台,为国家和省级各部门进行区域规划、灾害监测、防洪抢险、环境保护、宏观决策等提供信息服务。

地图注记

地图注记 地图的基本语言是符号,地图使用的自然语言是注记,注记起补充作用,是地图符号的一个组成部分。 地图注记的功能有:1.标识各对象 2.指示对象的属性 3.表明对象间的关系 4.转译:利用文字将地图符号的意义表达出来地图注记的分类有:1.名称注记:指地理事物的名称 2.说明注记:说明注记又分文字和数字两种,用 于补充说明制图对象的质量或数量属性例如:我们分到的“揉谷乡”地图中有许多名称注记:田西村、西赵村、尙德村、三家村、田东村、任家东沟、王家沟等同时,也有许多说明注记:省农科分院、省植保所农药经销部、隋文帝泰陵、杨凌乳品厂、圪塔庙等 不同的字体代表不同的制图对象 注记字大:一定程度上反映被注对象的重要性和数量等级。 注记字色:增强分类概念和区分层次的作用。 注记字隔:某种程度上隐含所注对象的分布特征(点、线、面)注记字隔是字的间隔离的比较远,且排列间隔要随着被注记要素的长度而变化。在地形图上规定为字大的三倍至五倍。在一般专业图上有的要更远些。但是间隔必须近似相等。河流、山脉等线状地物;

区域性名称注记如省、地区、县的名称,大都是采用这种字隔来排列。例如:用正宋体书写居民地名称揉谷乡 注意的问题有:(1)一般不能压盖其它符号,必须将字安排在接近被注地物而且是有空间的地方。如空间很小,可以移位或适当缩小字的规格;有时不得已而压盖线状地物符号时(不许压盖点式符号)必须安排在较直线段部分,读图时仍能示意其自然走向的连续性。(2)居民点注记一般排在居民点之外 (3)河流名称注记均为隔离字格,注字要适当集中于线段中部,不可将字任意拉开。 (4)区域名称注记:适当集中于区域中部,字隔较近些;而区域间的注记间隔应较远些。 (5)相邻名称的注记可以排成水平字列,也可以沿界边排列。 感想心得: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的第一次实习课,我们组领到了一张杨凌区揉谷乡的地图,进行识图训练。大家一块对地图进行了大致的浏览后,得到了基本的揉谷乡数据。揉谷乡有许多小村庄,大多依着河流而建,同时也有许多独立地物,还有小山坡。进行识图训练对我以后阅读地图有很大的帮助,我懂得了从图例中获得想要的知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