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灯亮起来》 实验教案

《让灯亮起来》 实验教案
《让灯亮起来》 实验教案

七年级生物下册模拟胸部呼吸运动的实验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生物下册模拟胸部呼吸运动的实验教案(新版)新人 教版 一、使用教材 苏科版教材七年级生物上册第3单元第7章第2节的内容——《人体的呼吸》 二、实验器材 器材:人体呼吸运动模拟装置 制作材料:泡泡糖塑料盒、饮料吸管、一次性橡胶手套、橡皮筋、气球、细线绳、软纸、万能胶 三、实验创新要求/改进要点 教材中人体呼吸运动的演示装置只能演示膈肌收缩舒张时肺的变化,并不能演示整个胸廓的变化情况。 创新改进模型:模型的结构形象逼真(具备人体呼吸系统的特征);模型能够准确演绎呼吸发生的原理(胸廓可以运动且能与膈肌同时运动);取材、制作简易。 四、实验原理/实验设计思路 教材中人体呼吸运动的演示装置只能演示膈肌收缩舒张时肺的变化,并不能演示整个胸廓的变化情况。而学生通过自身体验只能浅显地看到胸廓的起伏;学生的理解往往停留在呼吸运动引起呼吸这一表面现象上;甚至有学生误认为是气体的进入和排出引起了胸廓体积

的变化。 综上分析,教师与小组组长组建团队,研究如何改进模型,力图改进后的模型达到以下几点要求:一是模型的结构要形象逼真(具备人体呼吸系统的特征);二是模型能够准确演绎呼吸发生的原理(胸廓可以运动且能与膈肌同时运动);三是取材、制作简易。 五、实验教学目标 依据新课程理念:提高每个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并结合学生整体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如下的三维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人体的呼吸运动及其与气体进出肺的关系; 能力目标:初步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动手解决问题的精神意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认同模拟实验能够解释自然事物的原理。 六、实验教学内容 (1)模型的创新制作过程(疑难问题的发现,材料的选择,创新的设计)。 (2)呼吸运动的发生过程,各部分结构的运动状态。 (3)呼吸运动引起“呼吸”的原理。 七、实验教学过程 我的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四个环节依次进行: (一)设置情境,引出问题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体验:呼吸时胸廓的大小变化情况。并运用3D视频呈现这一动态效果,同时,观察膈的位置变化。

(完整版)教科版五年级上《运动与摩擦力》优秀教学设计

五年级上册《运动与摩擦力》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时,接触面发生摩擦,会产生摩擦力;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接触面的光滑程度有关;摩擦力的大小和物体的重量有关。 过程与方法:通过推测、设计实验,检验摩擦力与接触面和重量的关系。发展识别控制变量、采集、记录、分析数据进行得出结论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认真实验、根据数据得出结论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点: 用实验检验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和重量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 根据自己设计的实验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进而得出结论。 四、教学准备: 实验材料:塑料盒、钩码、条形盒测力计、桌布、光滑的桌面、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认识摩擦力 1、同学们,请看大屏幕,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新一旧两双鞋,如果你要去参加拔河比赛并且想取胜,你会选哪双鞋?为什么?(预设:学生说新鞋,漂亮,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可以。摩擦大) 2、其实啊,我们选择新鞋还是旧鞋是和鞋与地面的摩擦有关的,同学们想知道这位同学选的对不对吗?(生:想),嗯,那接下来我们可要跟随老师一起认真探究本节课的内容《运动与摩擦力》,板书课题。 3、你听说过摩擦吗?谁试着说一说生活中有哪些摩擦现象?

4、通过刚才同学们的例子,我们发现要想产生摩擦需要几个物体?(两个),现在我们的手和桌面是两个物体,伸出你的手放在空中,感觉到摩擦吗?(没有)那怎样才行?(接触)。也就是说得与物体接触,现在把手放在桌面静止不动有摩擦吗?(没有)那得怎么办?(动)得运动。所以说要想产生摩擦需要几个物体(两个),而且物体必须要(接触)?还得(运动)?这个过程中摩擦在哪产生的?(接触面)。接下来,我们的手在桌面上用力向前推,再在空气中向前推,对比,哪个用力大?这说明手与桌面摩擦的过程中会产生一种力,这种力是帮助我们运动还是阻碍我们运动的?这个阻碍我们运动的力就是摩擦力。 5、我们一起来看看摩擦和摩擦力的概念,哪位同学来给大家读一读?出示摩擦力的概念: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时,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会发生摩擦,因此运动物体要受到一种阻碍运动的力。这种力叫摩擦力。 5、提问:现在知道了摩擦力,那么关于摩擦力,你认为可以研究它的哪些内容?我们先来研究如何测量摩擦力的大小 (二)测量摩擦力的大小 1、我们知道,可以用什么来测量力的大小呢?使用测力计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呢?(用之前首先调零,读数时眼睛要与指针相平,不要超过测力计的最大量程。)摩擦力可以用它来测量吗? 2、我这里有个盒子,那我怎么使用测力计测量它的摩擦力呢?(说的很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课件出示测量摩擦力的方法。)测量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一定要沿水平方向匀速拉动物体,同时注意测力计一定要与被测物体相平。) 3、各小组尝试测身边物体运动时的摩擦力。 3、小组汇报。

呼吸运动调节实验报告

创作编号:BG7531400019813488897SX 创作者:别如克* 家兔呼吸运动的调节实验 [目的要求] 1学习记录家兔呼吸运动的方法。 2 观察并分析肺牵张反射及不同因素对呼吸运动的影响。 [基本原理] 人体及高等动物的呼吸运动所以能持续地、节律性地进行,是由于体内调节机制的存在。体内、外的各种刺激,可以直接作用于中枢或不同部位的感受器,反射性地影响呼吸运动,以适应机体代谢的需要。肺的牵张反射参与呼吸节律的调节。 [动物与器材] 家兔、兔体手术台,手术器械、张力传感与滑轮或动物呼吸传感器、生物机能实验系统、20ml与50ml注射器、橡皮管、20%或25%氨基甲酸乙酯、生理盐水、0.5%KCN 装有CO2的气袋、装有纳石灰的气袋。 [方法与步骤] 急性动物实验时,记录呼吸运动的方法有三种,一种是通过压力传感器与气管插管连接记录;另一种是通过系在胸(或腹)部、装有压力传感器的呼吸带记录;第三种是通过张力传感器记录隔肌运动。 先将动物麻醉、固定、进行颈部气管、动脉及神经分离术,插入气管插管,分离出一侧颈总动脉和双侧迷走神经,穿线备用。 1、剑突软骨分离术 切开胸骨下端剑突部位的皮肤,再沿腹白线切开长约2ml的切口。细心分离表面的组织(勿伤及胸骨),暴露出剑突与骨柄,用金冠剪剪去一段剑突软骨的骨柄,使剑突软骨于胸骨完全分离,但必须保留附于其下方的隔肌片,并使之完好无损。此时隔肌的运动可牵动剑突软骨。

2、将系有长线的金属钩钩住游离的剑突软骨中间部位,线的另一端通过万能滑轮系于张力传感器的应变梁上。 3、开启计算机采集系统,接通张力传感器的输入通道,调节记录系统,使呼吸曲线清楚地显示在显示器上。 4、实验观察 (1)记录呼吸运动曲线,并仔细识别吸气与呼气运动与曲线方向的关系。 (2)增加无效腔对呼吸运动的影响 将长约1.5m、内径1cm的橡皮管连与气管的一个侧管上,然后用止血钳夹闭另一侧管,以增加无效腔。观察并记录呼吸运动曲线的改变。一旦出现明显变化,则立即打开止血钳,去除橡皮管待呼吸正常。 (3)CO2对呼吸的影响 将气管插管的一个侧管接通装有CO2的气袋,同时夹闭另一侧管,使家兔对着CO2气袋呼吸,观察并记录呼吸运动的变化。一旦出现明显变化,则立即打开止血钳,去除CO2气袋,待呼吸恢复正常。 (4)缺氧对呼吸运动的影响将气管插管的一个侧管接通装有纳石灰的气袋,同时夹闭另一侧管,观察并记录呼吸运动的变化。一旦出现明显变化,则立即打开止血钳,去除气袋,待呼吸恢复正常。 (5)增加气道阻力对呼吸运动的影响 待呼吸运动恢复正常后,将气管插管的两个侧管同时夹闭数秒钟,观察呼吸变化。 (6)KCN对呼吸运动的影响 由耳缘静脉注射1mlKCN溶液,观察并记录呼吸运动的变化。 (7)肺牵帐反射 待呼吸恢复正常后,在气管插管的一个侧管上连同一个20ml注射器,并吸入20ml空气。待呼吸运动平稳后,用相当正常呼吸时的三个呼吸节律的时间,徐徐向肺内注入20ml,与此同时夹闭另一侧管。注意观察呼吸节律的变化及运动的状态。实验后立即打开夹闭的侧管,待呼吸恢复正常。同法,于呼气末用注射器抽取肺内气体,观察呼吸的状态有何区别(注意:注气与抽气时间仅限于三个呼吸节律的时间,然后立即打开夹闭的侧管)。 (8)待呼吸运动恢复正常后,同时结扎双侧迷走神经(二人同时操作,第一结一定

小班科学小实验材料的投放

小班科学小实验材料的投放 科学小实验现象明显操作性强能充分满足幼儿的好奇心与探究欲望幼儿可通过对材料的操作、观察、比较、分析从实验的过程和结果中发现或推断事物的特征及其相互联系因而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幼儿园通常将科学小实验活动安排在中、大班开展小班幼儿是否适宜开展这类活动呢?通过实践探索和案例分析我们深深体会到只要提供符合小班幼儿身心发展特征和认知规律的材料科学小实验活动也能在小班开展得有声有色 一、小班幼儿关注事物表象——材料应有助于凸显科学现象 小班幼儿的观察水平较低往往只关注事物的表面特征和非常明显的现象对多种材料的比较探究和细致观察有困难不善于整体或多角度地去发现事物内在的联系因此为小班幼儿提供的材料应简单、直观、有趣以引发幼儿与材料充分互动饶有兴趣地探索事物间的简单关系 在小实验“不塌的纸桥”中教师提供了不同厚薄、折叠成不同形状的纸张让幼儿用纸与积木配合搭成一座桥并往“桥”上放物品比较种纸桥抗塌的力最大由于教师提供了多种材料且各种材料所引发的科学现象差异不够明显致使幼儿不知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只知胡乱堆放几乎没有察觉纸的厚薄、折叠形状与所放物品多少之间的关系正因这些材料及其蕴含的科学现象超出了小班幼儿的观察能力和理解水平他们很快转移注意玩起了搭积木、折纸飞机等与实验无关的游戏

而在小实验“吹气袋”中幼儿则表现出不同的兴趣与行为教师将吸管伸入小号保鲜袋中再用橡皮筋扎紧袋口使袋子与吸管的衔接处密封幼儿通过吸管往袋中吹气袋子因充气而膨胀、因漏气而干瘪的现象十分明显幼儿很感兴趣他们一会儿吹气一会儿放气一会儿比谁的袋子鼓一会儿往空中抛接凸显的科学现象引发了幼儿反复操作与观察的兴趣使幼儿感知了空气的存在并体验到了空气的多少与袋子大小间的关系 二、小班幼儿知识经验贫乏——材料应注重生活性 教育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幼儿新经验的获得建立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已有经验的状况影响着幼儿当前探究的兴趣、注意力和持续性由于幼儿科学知识经验贫乏因此小班科学小实验材料应来源于幼儿生活使幼儿的探究建立在一定的生活经验基础上并能在生活中持续探究以有助于幼儿知识经验的建构 如在小实验“玩玩变变”中教师以醋、碘酒等为主要实验材料醋遇苏打粉会变出“会冒泡的水”用醋浸泡鹌鹑蛋会变出“没壳的蛋”等等;碘酒遇糨糊会变出“蓝色的画”用碘酒涂抹地瓜雕刻的“小人”会变出“蓝色小人”等这些小实验的主要材料都是幼儿熟悉的因此他们备感亲切不仅敢大胆操作而且惊异于这些日常用品能产生那么多有趣的变化探索兴趣油然而生许多幼儿回到家中还准备同样的材料与爸爸妈妈一起做实验因此来自生活的科学小实验有助于小班幼儿与材料积极互动促使他们建构新经验 三、小班幼儿直觉行动思维占优势——材料应突出操作性

家兔呼吸运动的调节实验报告

家兔呼吸运动得调节 一、实验目得 1.观察血液中化学因素(PCO2、PO2、[H+])改变对家兔呼吸频率、节律、通气量得影响及机制。观察迷走神经在家兔呼吸运动调节中得作用及机制。 2.学习气管插管术与神经血管分离术。 二、实验原理 呼吸运动指在中枢神经系统控制下,通过呼吸肌节律性得运动造成胸廓节律性地扩大或缩小。呼吸运动除了受中枢神经系统控制外,一些理化因素(包括代谢产物、药物以及肺得扩大与缩小等)可通过如化学感受性呼吸反射、肺牵张反射直接或间接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来调节呼吸运动,表现为呼吸运动及隔肌放电得频率与幅度等改变。 化学因素(包括代谢产物、药物等)可直接作用于中枢或通过化学感受器作用于中枢后,再经传出神经纤维,如膈神经、肋间神经将控制信号传至呼吸肌,引起呼吸运动发生改变。肺牵张反射指肺扩张时引起吸气抑制得反射,其传入神经就是迷走神经。 三、实验结果 1、通入CO2

吸入CO2后呼吸明显加深,频率明显加快。 2、通入N2 吸入N2后呼吸加深,频率加快,但其幅度较CO2小。

3、增大无效腔 增大无效腔后呼吸显著加深,频率显著加快。 4、剪断一侧迷走神经

剪断一侧迷走神经后,呼吸深度与频率均变化不明显。5、剪断双侧迷走神经

剪断双侧迷走神经后,呼吸深度基本不变,呼吸频率大幅度减慢。 四、讨论 1.通入CO2 CO2就是调节呼吸运动最主要得体液因素。当外周血液中CO2浓度适度增多时,呼吸表现为加深加快。CO2就是脂溶性小分子,能迅速透过血脑屏障进入脑脊液,与其中得水结合成碳酸,碳酸迅速解离出氢离子,从而以氢离子得形式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分布在延髓腹外侧浅表区),兴奋呼吸。其次,一小部分CO2也能直接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兴奋呼吸。 2.通入N2 通入N2后,因吸入气体中缺乏O2,动脉血中PO2下降,反射性使呼吸运动加深加快,肺通气量增加。并且轻度缺氧时,对外周化学感受器得兴奋作用强于对呼吸中枢得直接抑制作用,故表现为呼吸兴奋。 3.增大无效腔 肺泡通气量=(潮气量-无效腔气量)*呼吸频率。增大无效腔时,肺泡通气量减少,故气体交换效率降低,导致血液缺氧与CO2增多,从而兴奋呼吸。 4.剪断一侧迷走神经

《运动与摩擦力》教学设计

《运动与摩擦力》教学设计 【目标确定的依据】 一、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课程标准(2011年版)》与本课内容相关的要求是: (一)探究能力 1.能通过观察、实验、制作等活动进行探究。 2.体验科学探究中证据、逻辑推理及运用想象建立假设和理解的重要性。 3.能用简单测量工具(测力计)对物体进行定量测量观察,采集数据,并作简单记录。 4.能做控制变量的简单探究性实验,会设计简单的实验报告,绘制简单图表。(二)科学概念 知道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力,如风力、水力、重力、弹力、浮力、摩擦力等。(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尊重证据。 二.教材分析 在本单元,学生通过探究小车的运动,认识运动和力,本课是继前三课了解重力、弹力、反冲力,学习测量力的大小之后,帮助学生认识摩擦力,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一些因素。认识摩擦力和影响其大小的因素后,学生将会在后面了解到滑动与滚动,以及这两者所受到的摩擦力,也会了解到摩擦力的利害,鞋、交通工具中改变摩擦力的精心设计,利用所学知识,学生将有足够的科学知识去设计制作一辆小赛车。因此,本课在本单元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课包括以下几部分:1.感知摩擦力和测量物体运动时的摩擦力;2.研究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光滑粗糙的关系;3.研究摩擦力大小与物体重量的关系。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比较多而复杂,本课直接提出两个因素让学生研究。 从概念体系来看,本课所需要建立的科学概念有: ·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表面运动时,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会发生摩擦,因此运动物体要受到一种阻碍运动的力,这种力叫摩擦力。 ·用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一个物体,刚好能使这个物体运动起来的力就相当于是它收到的摩擦力。 ·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光滑粗糙程度有关。 ·摩擦力大小与物体重量有关。

生理学-呼吸运动调节实验报告范文

生理学-呼吸运动调节实验报告范文 实验且的: 学习呼吸运动的记录方法,观察缺氧、二氧化碳和血中酸性物质增多对呼吸运动的影响。 实验原理: 肺的通气是由呼吸肌的节律性收缩来完成的,而呼吸运动是由于呼吸中枢不断地发放节律性冲动所致。呼吸中枢的紧张性活动,随着机体代谢需要,受许多因素影响。 本实验是向家兔气管插管,使呼出气的一部分经换能器连于记录仪记录呼吸运动,切断迷走神经和施给各种因素,观察呼吸曲线的变化。 实验对象:兔 实验器材和药品:哺乳类动物手术器械一套、兔手术台、气管插管、5 ml注射器一只、50 cm长的橡皮管一条、球胆二只、机械—电换能器及生理记录仪、刺激器。20%氨基甲酸乙酯溶液、3%乳酸溶液、CO2气体、钠石灰、生理盐水、纱布及线等。 实验步骤和观察项目 一、由兔耳缘静脉缓慢注入20%氨基甲酯乙酯(1g/kg),待动物麻醉后,仰卧固定于手术台上。沿颈部正中切开皮肤,分离气管并插入气管插管。分离出颈部两侧迷走神经,穿线备用。 二、记录呼吸运动插入的气管插管的主管接机械—电换能器,输入到生理记录仪,侧管暴露于大气。通过改变侧管的口径,

使主管的输入信号适宜。 三、观察项目 (一)正常呼吸曲线 (二)增加吸入气中的CO2浓度:将装有CO2的球胆通过一细塑料或玻璃管插入气管插管的侧管,松开球胆的夹子,使部分CO2随吸气进入气管。气体流速不宜过急,以免明显影响呼吸运动。此时观察高浓度CO2对呼吸运动的影响。去掉球胆,观察呼吸恢复正常的过程。 (三)缺氧:将一空球胆吸进少量空气,中间经一钠石灰瓶连至气管插管的侧管,让动物呼吸球胆内的少量空气。观察此时呼吸运动有何变化?去掉上述条件,观察呼吸恢复正常的过程。 (四)增大无效腔:将50 cm长的橡皮管连接于气管插管的侧管上,观察此时呼吸运动的变化。变化明显后,去掉橡皮管,观察呼吸恢复过程。 (五)血液中酸性物质增多时的效应:用5ml注射器,由耳缘静脉较快地注入3%乳酸2 ml,观察此时呼吸运动的变化及恢复过程。 (六)迷走神经在呼吸运动中的作用:先切断一侧迷走神经,观察呼吸运动有何变化。再切断另一侧迷走神经,观察呼吸运动又有何变化。在此基础上,观察对一侧迷走神经向中端低频,较弱的电刺激所至的呼吸运动的变化。 注意事项 一、手术过程中,应避免伤及主要血管(如:颈总动脉、颈

幼儿园小班幼儿科学小实验材料投放的策略

幼儿园小班幼儿科学小实验材料投放的策略 科学小实验现象明显,操作性强,能充分满足幼儿的好奇心与探究欲望,幼儿可通过对材料的操作、观察、比较、分析,从实验的过程和结果中发现或推断事物的特征及其相互联系,因而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幼儿园通常将科学小实验活动安排在中、大班开展,小班幼儿是否适宜开展这类活动呢? 通过实践探索和案例分析,我们深深体会到只要提供符合小班幼儿身心发展特征和认知规律的材料,科学小实验活动也能在小班开展得有声有色。 一、小班幼儿关注事物表象——材料应有助于凸显科学现象 小班幼儿的观察水平较低,往往只关注事物的表面特征和非常明显的现象,对多种材料的比较探究和细致观察有困难,不善于整体或多角度地去发现事物内在的联系,因此为小班幼儿提供的材料应简单、直观、有趣,以引发幼儿与材料充分互动,饶有兴趣地探索事物间的简单关系。 在小实验“不塌的纸桥”中,教师提供了不同厚薄、折叠成不同形状的纸张,让幼儿用纸与积木配合搭成一座桥,并往“桥”上放物品,比较哪种纸桥抗塌的力最大。由于教师提供了多种材料,且各种材料所引发的科学现象差异不够明显,致使幼儿不知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只知胡乱堆放,几乎没有察觉纸的厚薄、折叠形状与所放物品多少之间的关系。正因这些材料及其蕴含的科学现象超出了小班幼儿的观察能力和理解水平,他们很快转移注意,玩起了搭积木、折纸飞机等与实验无关的游戏。 而在小实验“吹气袋”中,幼儿则表现出不同的兴趣与行为。教师将吸管伸入小号保鲜袋中,再用橡皮筋扎紧袋口,使袋子与吸管的衔接处密封。幼儿通过吸管往袋中吹气,袋子因充气而膨胀、因漏气

而干瘪的现象十分明显,幼儿很感兴趣。他们一会儿吹气,一会儿放气,一会儿比谁的袋子鼓,一会儿往空中抛接。凸显的科学现象引发了幼儿反复操作与观察的兴趣,使幼儿感知了空气的存在,并体验到了空气的多少与袋子大小间的关系。 二、小班幼儿知识经验贫乏——材料应注重生活性 教育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幼儿新经验的获得建立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已有经验的状况影响着幼儿当前探究的兴趣、注意力和持续性。由于幼儿科学知识经验贫乏,因此小班科学小实验材料应来源于幼儿生活,使幼儿的探究建立在一定的生活经验基础上并能在生活中持续探究,以有助于幼儿知识经验的建构。 如在小实验“玩玩变变”中,教师以醋、碘酒等为主要实验材料。醋遇苏打粉会变出“会冒泡的水”,用醋浸泡鹌鹑蛋会变出“没壳的蛋”,等等;碘酒遇糨糊会变出“蓝色的画”,用碘酒涂抹地瓜雕刻的“小人”会变出“蓝色小人”等。这些小实验的主要材料都是幼儿熟悉的,因此他们备感亲切,不仅敢大胆操作,而且惊异于这些日常用品能产生那么多有趣的变化,探索兴趣油然而生。许多幼儿回到家中还准备同样的材料,与爸爸妈妈一起做实验。因此来自生活的科学小实验有助于小班幼儿与材料积极互动,促使他们建构新经验。 三、小班幼儿直觉行动思维占优势——材料应突出操作性 小班幼儿直觉行动思维占优势,一旦离开操作,他们的注意和思维就会发生转移。因此,小班开展科学小实验活动应更多地选择操作性强的材料,从而支持幼儿持续地感知操作与现象变化间的关系,实现教育目标。 如在小实验“变大变小”中,教师起先让幼儿通过观察镜子的凹面、凸面来感知物体成像的变化,又引导幼儿通过观察万花筒来感受图案变化的多样性,但幼儿并不感兴趣。究其原因,这个活动主要通过观察来感知,操作动作单一,对小班幼儿来说缺乏趣味性。而在小实验“搅泡泡”中,幼儿可以不断重复舀、倒、搅、看等动作,他

呼吸运动调节 实验报告

呼吸运动调节实验报告 课程:机能学实验临床医学系 2017 级 01 班组员: 【实验目的】 掌握理论: 1.缺O2、CO2增多、增大无效腔、不完全窒息、切断迷走神经、刺激迷走神经中枢端对呼吸运动的影响。 2.肺牵张反射的生理意义。 掌握操作: 1.家兔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术(静脉麻醉、气管插管、分离神经等)。 2.呼吸运动生物信号采集与处理系统的使用。 【实验原理】 呼吸,是指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机体摄取02,排出代谢过程中产生的CO2。呼吸运动,是指呼吸肌收缩和舒张引起胸廓的节律性扩张和缩小,是在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下,呼吸中枢节律活动的反应。 呼吸运动是保证血液中气体分压稳定的重要机制。机体内外环境改变的刺激可以直接或通过感受器反射性地作用于呼吸中枢,影响呼吸运动的深度和频率,以适应机体代谢的需要。机体通过呼吸运动调节血液中的O2,CO2和H+水平,血液中的PaO2,PaCO2和[H+]的变化又可以通过中枢化学感受器/外周化学感受器反射性调节呼吸运动,从而维持内环境中PaO2,PaCO2和[H+]的相对稳定。 肺牵张反射是保证呼吸运动节律的机制之一。肺牵张反射是其感应器主要分布于支气管和细支气管平滑肌。吸气时,肺扩张,当肺内气量达一定容积时,肺牵张感受器兴奋,发放冲动沿迷走神经传入至延髓,抑制吸气中枢活动,停止吸气而呼气。呼气时,肺缩小,感受器刺激减弱,使传入冲动减少,吸气中枢再次兴奋,使呼气停止,再次产生吸气,开始一个新的呼吸周期。 在正常麻醉状态下、实验动物保持平稳的呼吸节律,其中上升之为吸气,下降支为呼吸;曲线疏密反映呼吸频率,曲线高度反映呼吸幅度。动物节律性呼吸的基本中枢位于延髓,在肺牵张反射和呼吸调整中枢的共同作用下,保持平稳的节律性呼吸。 【实验动物】 家兔 【实验步骤】 1.动物称重,麻醉,固定 2.颈部手术,气管插管,分离两侧迷走神经(穿线备用) 3.减去胸部的皮毛,在胸廓呼吸肌上连接张力换能器,记录家兔呼吸的节律和幅度 4.给予各种刺激,观察呼吸的变化: a)吸入N2 b)吸入CO2 c)50cm胶管(增大无效腔) d)将气管插管上端侧管半夹闭,造成动物不完全窒息5-10min 解除夹闭,待动物呼吸正常后进行后续实验 e)剪断一侧迷走神经

呼吸运动的影响实验报告讲解

实验报告 专业班级:康复2班实验小组:第四组姓名:卢锦锟实验日期:2015年10月27日星期五 (一)实验项目:呼吸系统综合实验 (二)实验目的: 1、记录正常呼吸运动曲线; 2、CO2对呼吸运动的影响; 3、缺氧对呼吸运动的影响; 4、增大无效腔对呼吸运动的影响; 5、体液的PH值对呼吸运动的影响; 6、剪断迷走神经对呼吸运动的影响; (三)基本原理:(要求对写出关键点) 正常节律性呼吸运动是呼吸中枢节律性活动的反映。在不同生理状态下呼吸运动所发生的适应性变化有赖于神经系统的反射调节,其中较为重要的呼吸中枢的直接调节和肺的牵张反射、化学感受器反射调节。1、在正常麻醉状态下、实验动物保持平稳的呼吸节律,其中上升之为吸气,下降支为呼吸;曲线疏密反映呼吸频率,曲线高度反映呼吸幅度。动物节律性呼吸的基本中枢位于延髓,在肺牵张反射和呼吸调整中枢的共同作用下,保持平稳的节律性呼吸。 2、CO2对呼吸运动的调节:①.CO2是调节呼吸运动最重要的生理性因素,它对呼吸有很强的刺激 作用,是维持延髓呼吸中枢正常兴奋活动所必须的。当动脉血中PCO2增高时呼吸加深加快,肺通气量增大。由于吸入气中CO2浓度增加,血液中PCO2增加,CO2透过血脑屏障使脑脊液中CO2浓度增多。②CO2十H2O→??H2CO3??→??HCO3-+?H+??CO2通过它产生的?H+刺激延髓化学感受器,间接作用于呼吸中枢,通过呼吸肌的作用使呼吸运动加强。PCO2增高时,还刺激主动脉体和颈动脉体的外周化学感受器,反射性地使呼吸加深加快。 3、缺氧对呼吸运动的影响:吸入气中缺O2,肺泡气PO2下降,导致动脉血中PO2下降,而PCO2 (扩散速度快)基本不变。随着动脉血中PO2的下降,通过刺激主动脉体和颈动脉体外周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小手的秘密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小手的秘密 设计意图: 手在人的个体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每天幼儿都用自己的小手做着不同的事,他们对自己的小手也充满了好奇:小手真灵巧,还能做什么?小动物的手能干吗呢?本次活动让孩子从最贴近的自身开始探索,活动的内容贴近幼儿的生活,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一、活动目标: 1.为自己拥有一双灵巧、独特的手而自豪。 2.通过小实验,体验大拇指的作用。 3、懂得要保护小手。 二、材料准备 1.黄豆。2.PPT课件《动物的手》、《保护小手对与错》。 三、活动过程 (一)猜谜导入:小手真神奇。 师:今天老师要给你们猜一个谜语:两棵小树十个叉,不长叶子不开花,又能写来又能画,天天干活不说话。 (这一环节以猜谜语的形式导入,通过这种形式可以自然的引发幼儿去关注自己的手,并由此对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认识小手。 1.观察小手认识手心手背。 师:我们的手心和手背一样吗?

手心里有什么?手掌纹像什么? 请你伸出两只小手,看看上面的掌纹一样吗?那你再和别的小朋友比一比,看看你们的掌纹一样吗? 小结:原来每个人的掌纹都是不一样的。 2.观察手指。 师:动一动我们的小手,看看什么地方最灵活。比较并认识五个手指兄弟。 3.观察指纹。 师:我们手指头上也有秘密,请你仔细看看有什么?那一圈一圈的叫指纹。请你仔细观察一下,每个手指头上的指纹一样吗? (这一环节的目的在于引导幼儿通过观察自己的手,认识手的特点,对自己的手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三)通过小实验体验大拇指的重要性。 1.我们每只小手都有五个手指,每个手指都不一样,但是它们都很能干。你的小手会干什么? 2.如果缺少了一个手指,做起事情会怎样呢?我们做个有趣的小实验,体验大拇指的作用。(请小朋友把大拇指缩在手心里,做捡黄豆、扣衣服纽扣或拉拉链)。 3.没有了大拇指的帮忙,你做起事情觉得怎么样?那我们现在把大拇指伸出来帮我们做事情试试看又觉得怎么样? 4.原来没有了大拇指我们做事情的时候很不方便,甚至做不好事情,看来大拇指可是非常重要的。

呼吸运动的调节实验报告

呼吸运动的调节 一、实验目的 1.学习呼吸运动的记录方法 2.观察血液理化因素改变对家兔呼吸运动的影响 3.了解肺牵张反射在呼吸运动调节中的作用 二、实验对象 家兔 三、实验器材和药品 哺乳动物手术器械,兔手术台,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呼吸换能器或压力换能器,气管插管,20%氨基甲酸乙酯溶液,生理盐水,橡皮管,2%乳酸溶液,N2气囊,CO2气囊等 四、实验方法 1.由兔耳缘静脉缓慢注入20%氨基甲酸乙酯溶液(5ml/kg体重),待动物麻醉后,仰卧固定于手术台上。 2.剪去颈前部兔毛,颈前正中切开皮肤5~7cm,分离气管并做气管插管。分离颈部双侧迷走神经,穿线备用。手术完毕后,用温生理盐水纱布覆盖手术野。 3.实验装置 (1)将呼吸换能器(或压力换能器)与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的相应通道相连接,橡皮管连接气管插管和呼吸换能器或压力换能器。 (2)打开计算机,启动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点击“实验模块”,选择“呼吸运动的调节”实验项目。 4.观察 (1)正常呼吸运动记录一段正常呼吸运动曲线作为对照,观察吸气相、呼气相、呼吸幅度和频率。 (2)CO2对呼吸运动的影响将CO2气囊管口与气管插管的通气管用小烧杯罩住,打开气囊呼吸运动的变化。移开气囊和烧杯,待呼吸恢复正常后再进行下一步实验。 (3)缺氧对呼吸运动的影响方法同上,将N2气囊打开,使吸入气中含较多的N2,造成缺氧,观察呼吸运动的变化。移开气囊和烧杯,观察呼吸运动的恢复过

程。 (4)增大无效腔对呼吸运动的影响将40cm长的橡皮管连接于气管插管的一个侧管上,观察此时呼吸运动的变化。变化明显后,去掉橡皮管,观察呼吸运动恢复过程。 (5)迷走神经在呼吸运动调节中的作用先剪断一侧迷走神经,观察呼吸运动有何变化,再剪断另一侧迷走神经,观察呼吸运动又有何变化。 五、实验结果 (1)CO2对呼吸运动的影响 通CO2后,呼吸表现为加深加快 (2)缺氧对呼吸运动的影响 轻度缺氧时,呼吸表现为加深加快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运动与摩擦力》公开课教案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运动与摩擦力》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时,接触面发生摩擦,会产生摩擦力。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接触面的光滑程度有关:表面越光滑,摩擦力越小;表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重量有关:物体越重,摩擦力越大;物体越轻,摩擦力越小。 过程与方法:测量摩擦力的大小;推测、设计实验检验摩擦力与接触面和重量的关系;做摩擦力大小的对比实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认真实验、根据数据得出结论的科学精神。【教学重点】用实验检验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和重量的关系 【教学难点】做摩擦力大小的对比实验 【教学准备】 课前准备:了解学生“对比实验”和“弹簧秤使用”掌握情况。 上课准备:弹簧测力计、盒子、钩码、砂纸、供拉动的小物品、铅笔盒、溜冰鞋、记录纸2张、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感知摩擦与摩擦力: 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运动吗?(喜欢)你们都喜欢些什么运动? (学生…….) 师:最近,老师在学溜冰,在座的同学有喜欢溜冰的吗?溜冰时候,想停下来,你们是怎么做的啊?(刹车,溜冰鞋与地面发生摩擦)

师:在我们生活中有很多摩擦现象,(课件出示新旧运动鞋和轮胎)我们来看两组图片,比较一下,你发现了什么?(它们的表皮发生了什么变化?) 师:是什么使它们变得光滑了? (摩擦,轮胎与地面发生摩擦,运动鞋与地面发生摩擦。) 2、师:是啊,{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表面运动时,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会发生摩擦,运动物体要受到一种阻碍运动的力,这种力叫摩擦力。}【课件出示】(板书:摩擦力) 3.师:下面我们就来亲身感受一下摩擦力,请大家先看老师的示范,伸出你的手,把手掌贴紧在桌面上拖动,感觉用了多大的力?把手离开桌面做同样的运动,感觉用了多大的力?比较一下,两次用力大小有什么不同? (当手掌贴紧在桌面上时很难滑动,手掌与桌面发生摩擦,有一股力量拉着。) 4.引入课题 师:这其实就是摩擦力的作用。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运动与摩擦力。(板书:运动与) 二、测量摩擦力 1.师:摩擦力大小是可以测量出来的,那么怎么测量呢? 师:看老师给大家的示范,【课件出示温馨提示】(第一步:用测力计测量前,先要将测力计指针调为“0”刻度;第二步:用测力计沿着水平方向拉一个物体,刚好能使这个物体运动起来的力就相当于是它

小班科学活动 水中花

小班科学活动:水中花(详案) 树达学院10级学前教育伍晓凤 活动目标: 1、对科学小实验感兴趣,乐于观察和谈论实验中纸花发生的变化。 2、发现纸花能在水中开放,并与伙伴合作比较出两种不同材料的纸花开放速度的快慢。 3、能和同伴、老师一起尝试统计实验结果。 活动准备: 1、纸花:彩色纸、报纸、卡纸。 2、操作用具:盆子、擦手毛巾、垃圾桶、贴纸。 3、背景音乐:月光海岸。 4、经验准备:幼儿对彩色纸、报纸、卡纸有初步的感知经验。 活动过程: 1、实验“水中花”导入活动,激发孩子的兴趣。 指导语:(1)小朋友看看老师手上拿是什么?这朵花和你们平时见的花有什么不同? (2)这是一朵的神奇的纸花,花中间藏了一个小秘密,如果把这朵纸花轻轻的放入水中,纸花会发生什么变化?(引发幼儿猜想)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中间还藏着小秘密呢。 (播放音乐,观察纸花在水中慢慢打开了,蜜蜂贴纸出现。) 2、幼儿进行第一次实验,感受纸花的变化。 指导语:这么有趣的实验,你们也想不想试一试?

每位小朋友的椅子下都有一朵小花,待会请你们拿一朵,然后去后面的实验区,将小花的花瓣朝上,轻轻地放在水面上,用小眼睛仔细地看看会有什么变化?(幼儿实验完,教师进行提问,你发现了什么?纸花在水里花瓣开了。) 3、与同伴合作比较不同材料纸花开的速度快慢。 指导语:(1)你们知道刚才的花是用什么纸做的吗? (2)今天老师不仅给你们准备了报纸做的花,还带来了彩色纸做的花。他们今天想来一场比赛,比看谁开得快。你们先猜猜。到底是哪种纸花开的快些呢?等下请两个宝宝一组,围在后面的水盆旁边,两人用不同材料的纸花,同时将你们手中的纸花同时放到水中,看看哪种纸花打开得最快,哪种纸花打开得慢?(同时的意思你们知道吗?)实验完后进行统计。 4、与同伴合作比较三种不同材料纸花开的速度快慢。 指导语:刚你们都做了实验是报纸花开得快些,可是还有一种纸花宝宝他也想加入进来和他们一起比赛看谁开得快,瞧~卡纸宝宝来了,你们猜猜他们中间会是什么材料的纸花开得快些呢?到底是哪种纸花开得快些,请你们找三个好朋友一起,到后面的操作区去做实验,请你们将三种不同材料的纸花同时放入水中,用眼睛仔细观察看看哪种花开得快? 5、教师和幼儿一起统计实验结果。 指导语:刚才你们和你的好朋友进行了比赛,你用的是哪种纸做的花?谁的后开?现在请小朋友把大苹果贴在统计表上,如果你的纸花先开就贴在“快”这边,后开就贴在“慢”这边。 小结:先开花的是什么纸做的呢?后开花的是什么纸做的呢? 6、总结

小班科学小实验活动

小班科学小实验活动 活动名称:给小动物送食物(摩擦起电) 材料准备: 塑料制的梳子、尺子和笔、塑料袋、纸屑、毛衣、气球、两种颜色的自制纸盒若干等 玩法: 幼儿选择塑料杯子、尺子、笔、塑料袋等塑料制品通过摩擦的方法把“食物”——纸屑胡萝卜、纸片竹叶、海绵等从食物盒里运用到小动物们的家里。 1、各种可以进行摩擦的物品 2、将各种用海绵和胡萝卜、竹叶形状的纸屑放在制作好的盒子中。 3、将相应的小动物的图片贴在小盒子上 4、整套材料

观察要点: 1、观察幼儿在操作中的兴趣点。 2、观察幼儿的操作方法,有哪些发现。 活动提示: 1、这一小实验建议在小班下学期进行,教师不要过于强调幼儿对于摩擦起电或 静电等知识的理解,应关注幼儿对探索过程和发现秘密的兴趣。 2、教师提供的摩擦物品要多种多样,同时提供的摩擦布要大,可以提供2-3种 不同的不,效果最好的是腈纶毛巾。 3、此活动要结合小班的年龄特点创设情境,提高探索的趣味性。 活动名称:开汽车 材料准备: 小椅子、不同材质的路面(一条光 滑、一条毛糙、一条有缓冲条)、小汽车 玩法: 1、幼儿让小汽车在不同的道路上滑动,比较速度。 2、幼儿尝试搭建斜坡,让汽车从不同坡道滑下,比较速度。 观察要点: 1、幼儿搭建斜坡的方法。 2、幼儿能否比较、发现汽车在光滑的路面上速度最快,汽车在斜坡比平地滑动速度快。 活动提示: 1、汽车是小班幼儿最喜欢的玩具之一,教师可以开辟一块场地让幼儿玩开汽车 游戏,并投放不同的道路,让幼儿在游戏中自然而然的探索发现汽车滑动速度与不同道路有关。 2、教师可以以游戏玩伴的身份进入游戏,与孩子比一比谁的汽车开的快,或是 引导同伴之间互相比比谁的汽车开得快。

呼吸运动调节的实验证明

呼吸运动调节的实验证明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描记呼吸运动的方法 2、掌握气管插管术 3、观察并分析肺牵张反射等不同因素对呼吸运动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 二、实验原理 1、呼吸运动是一种节律性运动,呼吸的频率和深度能随内、外环境条件的改变而改变,这都 依靠神经系统的反射性调节来实现。 2、由于无效腔的存在,每次吸入的新鲜空气不能都到达肺泡进入气体交换。增大无效腔,减 少了肺泡通气量,降低了气体更新率,导致血中二氧化碳增加、氧分压下降。气道加长,使呼吸气道阻力增大,从而使呼吸加深加快。 3、减少O2的浓度后,肺泡PO2↓,PaO2 ↓,PaCO2不变,轻度缺氧时,外周化学感受器兴 奋加强,同时延髓呼吸中枢抑制减弱,导致呼吸肌活动加强;严重缺氧时,外周化学感受器兴奋减弱,同时延髓呼吸中枢抑制加强,导致呼吸肌活动减弱。 4、吸入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会使呼吸运动加强: 5、静脉注射乳酸后对呼吸运动的影响: 6、迷走神经在呼吸中的作用: 迷走神经

牵张感受器延髓吸气切断机制兴奋,抑制吸气,加速了吸气和呼气的交替,使呼吸频率增加 切断双侧迷走神经后电刺激迷走神经中枢端: 以中等强度电刺激一侧迷走神经中枢端,一般可导致呼吸运动暂停 因为肺牵张反射包括肺扩张后反射性地引起吸气动作的抑制,或者是肺缩小后反射性地抑制呼气动作,使吸气加强。这两种反射的传人纤维都经迷走神经兴奋,产生传入冲动到呼吸中枢,导致呼吸运动的改变。由于电刺激引起的传入冲动持续性的传到呼吸中枢,抑制呼吸运动,故出现呼吸暂停现象。 7、哌替啶可降低呼吸中枢对CO2的敏感性,从而抑制呼吸。尼可刹米可选择性的直接兴奋芫 荽呼吸中枢和颈总动脉和主动脉化学感受器,使呼吸加深加快;同时尼可刹米也能提高呼吸中枢对CO2的敏感性,直接对抗哌替啶的抑制作用。 三、实验动物 家兔 四、实验材料 手术台、剪毛剪、手术刀、手术剪、眼科剪、手术镊、止血钳、台秤、气管插管、80cm 橡皮管、注射器、钠石灰瓶、纱布、棉线、RM-6240多道生理信号采集处理系统、呼吸换能器、刺激电极、5%水合氯醛酒精溶液、3%乳酸溶液、生理盐水、碳酸钙、盐酸、哌替啶(也可用杜冷丁)、尼可刹米。 五、方法与步骤 (一)兔气管插管手术 1、麻醉与保定取兔称重,用5%水合氯醛酒精溶液按4ml/kg体重静脉麻醉,仰卧绑定。 2、气管插管手术颈部剪毛,沿颈部正中做3~4cm长的切口,钝性分离皮下组织和肌肉,分 离气管和两侧的迷走神经,穿线备用。用眼科剪在气管上朝向心方向剪一切口,插入Y 型气管插管,两侧分别连接短橡胶管。 (二)仪器连接及参数设置 1、连接呼吸换能器导线连接于RM-6240多道生理信号采集处理系统放大器通道1插孔,另 一侧将呼吸带绑缚于实验动物胸部呼吸起伏明显处。刺激器连接于刺激输出插孔。 2、参数设置

小学科学实验3-6年级

序号 课 题 实验类型观察、实验内容实验材料 1 蜗牛分组探究物体在水中的沉与浮水槽、水、各种物体 2 蚯蚓分组实验比较水与食用油的异同, 了解液体的共同特点。 水、食用油、塑料杯、滴 管、玻璃、蜡光纸、木条 等 3 材料在水中 的沉与浮 分组探究物体在水中的沉与浮 大小不同、形状不同的金 属块、木块和塑料块各两 种(实心)、水槽、水 4 砖与陶瓷分组实验砖瓦和陶瓷、瓷器有哪些 性质 砖与陶瓷各一小块,铁 钉、水、滴管 5 水和食用油 的比较 分组探究 比较水和食用油的异同、 了解液体的共同特点 塑料杯、玻璃、蜡光纸、 筷子、试管、长木条(可 以是长一些的牙签)玻璃 杯、塑料瓶(矿泉水瓶)、 水槽,记录表 6 谁流得更快 一些 分组实验哪种液体流动的较快 洗洁精、食用油、水或其 他材料 7 比较水的多 少 分组探究 运用各种方法比较水的 多少,学会用量筒来测量 液体。 每组3个形状、大小不同 而且装水也不同的瓶子, 各种容器、弹簧秤、塑料 袋、漏斗、量筒等。 8 空气占据空 间吗 分组实验空气是否占据空间水槽、玻璃杯、纸团等。 9 空气有重量 吗 分组实验空气是否有重量自制小天平、棉线、气球分组实验5个、分组探究4个

序号课题实验 类型 观察、实验内容实验材料 1 风向和风速分组 制作 制作风向标硬吸管、硬纸板、带橡皮的铅笔、 大头针、透明胶带、剪刀等 2 水能溶解一些物质 分组 实验 观察食盐、沙在水中的状 态 透明的玻璃杯、盛有水的水槽、 食盐、面粉、沙、筷子、搅拌棒、 滤纸、漏斗、烧杯、方座支架 3 物质在水中是怎样 溶解的 分组 观察 观察描述高锰酸钾在水 中的溶解 四个装水的透明玻璃杯、筷子、 高锰酸钾、药匙、食盐、面粉、 沙、溶解记录表 4 液体之间的溶解现 象 分组 观察 观察几种液体在水中的 溶解现象 两个装水的透明玻璃杯、胶水、 洗发液、筷子、小匙、醋、酒精、 食用油、3只装水的试管、1个试 管架、液体之间的溶解记录表 5 不同物质在水中的 溶解能力 分组 探究 探究不同物质在水中的 溶解 2个透明玻璃杯各装20毫升水、 筷子、食盐、小苏打、热水,汽 水、开瓶器1个、注射器附橡皮 帽 6 溶解的快与慢分组 实验 食盐在什么条件下溶解 的快 透明玻璃杯、筷子、水槽、冷水、热 水、食盐、方糖、溶解快与慢记录表 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食盐分组 实验 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食 盐 食盐、清水、筷子、蒸发皿、石 棉网、三脚架、酒精灯、火柴、 7 分离食盐与水的方 法 分组 实验 实验 浓盐水、清水、筷子、蒸发皿、 石棉网、三脚架、酒精灯、火柴、 放大镜 8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分组 实验 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 动产生的 鼓或锣、钢尺、皮筋、音叉和装 有水水槽 9 声音在不同物体中 的传播 分组 实验 知道声音是靠介质传播 的,能在固体、液体、气 体中传播 钢尺、同样的杯子里面装有不同 量的水、实验记录单、钉两颗钉 子的木板、橡皮筋、长短不同的 铁钉、粗细不同的钢管、粗细相 同长短不同的铁管、六弦琴 10 我们是怎样听到声 音的 演示 实验 了解人耳的结构,知道鼓 膜的作用 耳的结构模型、塑料杯、气球皮、 橡皮筋、音叉、少量的盐或细沙分组实验8个演示实验2个

家兔呼吸运动神经的调节(实验报告)

家兔呼吸运动神经的调节 【实验目的】 1.学习测定兔呼吸运动的方法。 2.进一步掌握测定动脉血压的相关技术。 3.学习哺乳类动物的手术操作,掌握气管插管和神经血管分离术 4.探讨血液中PCO2、PO2和[H+]对家兔呼吸运动的影响及机制 5.探讨迷走神经在家兔呼吸运动调节中的作用及机理 【实验器材】 1.1 动物体重 2.5 kg家兔(rabbit),雌雄不拘。 1.2 器材BL420E+生物信号处理系统,呼吸换能器(pressure-gradient transducer) 1.3 药品试剂20%乌来糖(urethane),12%磷酸二氢钠(Sodium dihydrogen phosphate),5%碳酸氢钠(Sodium bicarbonate),N2,CO2。 【实验步骤】 1. 家兔称重,按1 g/kg 体重耳缘静脉20%乌来糖麻醉家兔,家兔麻醉后将其仰卧,固定四肢和头。 2. 颈部手术颈正中切口5~7 cm左右皮肤。用血管钳钝性分离出气管穿线备用,用玻璃分针分离出两侧的迷走神经穿线备用、分离出一侧颈总动脉3 cm备用。 3.气管插管用手术剪在甲状软骨下1 cm处剪一“⊥”切口,插入气管插管,结扎固定。 4.将气管插管一端连接呼吸换能器。

5观察记录(observations) 1.记录家兔正常的呼吸频率和通气量 2.记录增加气道长度前后家兔呼吸运动的变化 3.按5ml/kg体重剂量静脉注射12%磷酸二氢钠溶液,注射速度5-6 ml/min,观察家兔呼吸运动的变化。10 min后,颈总动脉采血0.5 ml,作血气分析 4.. 按bm nnnBE×0.5×体重计算出50 g/L碳酸氢钠剂量,按4 ml/min速度静脉注射,观察呼吸变化。10 min后,颈总动脉采血0.5 ml,作血气分析 5. 记录切断一侧、两侧迷走神经前后家兔的呼吸频率和幅度的变化。 6. 记录用强度5 V、频率20 Hz、波宽2 ms的连续电脉冲刺激一侧迷走神经中枢端前后家兔的呼吸频率和幅度的变化。 【实验结果】 图1.正常呼吸曲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