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拳要点(王芗斋口述,何镜平记录)

意拳要点(王芗斋口述,何镜平记录)
意拳要点(王芗斋口述,何镜平记录)

意拳要点

王芗斋

何镜平录

一、总则︰

1、以形为体,以意为用,以静为和。

2、以形取意,以意象形,形随意转,意自形生,式随意从,力由意发。

3、松即是紧,紧即是松,松紧紧松勿过正。

实即是虚,虚即是实,实虚虚实得中平。

动即是静,静即是动,动静静动互根用。

顾即是打,打即是顾,发手便是处。

4、静中求动,动中求静,动中不动动有静,静中不静静有动、动中之静是真静,静中之动是真动,动静互根,错综为用。

5、神不外溢,意不露形,形不破体,力不出尖。

6、内空虚,外脱化,随时注意,遍体轻灵。

二、桩法︰

1、站好姿势,意念放大,先由头部开始,逐渐使全身毛孔放松,有过堂风吹拂之感,然后左右伸展,挺拔项部肌肉使之起变化,要求达到虚灵守默,具体悠扬,毛发如戢之感。

2、初练时宜远看,静观宇宙,默念全机。觉得有懒惰心情,再将全身舒放,身形中正,腹内空虚,悠然荡然如浮太空之中。

3、绵绵若存,似有若无,身在烘炉大冶中,无物不包容。

4、练功时不可有执着之心,从虚无中求实际,不可着象,着象的非真。

5、神动,意动,力量动。

6、劲断意不断,意断神犹连。

7、形体不动,意念不住,精神充沛,气血犹如汪洋大海,波澜壮阔,滔滔不绝。

8、心比烘炉,杂念若雪花纷飞,入炉即熔,从而心胸开阔,胆气壮大,正气旺盛,邪气自败,犹如烈日当空,浓雾消散,舒适缓中,以应无穷,运动时保持浑圆,动作如一,不拘形式,不可执着,一法不立,无法不备。

9、在松静中求挺拔,在运动中求舒放,寂静调息,内外温养,内轻松而外脱化,由动而静,接近神明,使气血肌肉处于氤氲太初之中,生生不息,蕴灵虽动,仍须保持静中原状。

10、神动得自有象外,意存妙在无念中。

11、只求神意足,不求形骸似。

12、站桩的单双重,不偏不倚的调配方法,使浑身血行曲折,路线适当,要使曲折面积得力,无处不有单双重、松紧、虚实、轻重之别。调配有养息、治疗、锻炼之分,总之是因病设式,因人而异。

13、加强锻炼一定要解除疲劳才可以加强锻炼,总要留有余力、留有余兴,不超过身体负担能力为适当。

14、练功时切莫发急,先找个适宜场地,凝神静心,调息站立,身躯宜直,两足分开与肩齐,浑身关节都含有似曲非直的一点意思,内空灵外清虚,两手慢慢轻松向上提,高不过眉、低度不过脐,臂半圆、腋半虚,左手不往身右来,右手不往身左去,往怀抱不沾身,向外推不逾尺,双手变化在范围里,不计较姿式好坏繁简和次序,须察全身内外得力不得力、守平庸,莫好奇,非常原来极平易,这种运动也算真稀奇,不用脑,不费力,行站坐卧都可练,这里边蕴藏无限神思、精金和美玉,钻研起来生天趣,有谁能知这种自娱能支配虚空宇宙力,锻炼的愉快难比喻,飘飘茫茫随他去,精力充沛神不疲,注意头顶有如线系,遍体松净力

如泥,慧眼默察细胞系,如醉如迷,如疯如痴,虚灵独存,悠扬相依,浸在海阔天空涤万虑,管他日月星球在转移,只要恒心去站立,就有意想不到的舒适,此即前人不传的秘决。

三、技击

(一)提纲

1、头直、目正、神庄、声静。静、敬、虚、切、恭、慎、意、和。

2、全身关节形曲力直,神松意紧,肌肉含力,骨中藏稜,神犹雾豹,气若腾蛟,神意放纵如巨风卷树,拔地欲飞,拧摆横摇之力,有撞之不开,冲之不散,湛然寂然,稳如泰山之势,外形笨拙,意力灵巧,平凡中求非常,抽象中求具体。

3、筋藏劲,骨藏稜,悠扬相依,虚灵独存,浑身毛发直竖如戟,齿欲断筋、爪欲透骨、发欲冲冠。

4、鹰目、猿神、猫行、马奔、起如举鼎,落如分砖,鸡腿蛇身。

5、动静、虚实、快慢、松紧、进退、反侧、纵横、高低、争敛、遒放、鼓荡、开合、伸缩、抑扬、提顿、吞吐、阴阳、邪正、长短、大小、刚柔等,都是矛盾的矛盾,错综而为。做到圆融的圆融,反回头来学初步。

6、高则扬其身,若有增长收敛之意,低则缩其身,若有钻提放纵之形,纵则放其势,勇往搜索而不返,横则裹其力,开合分争力,侧顾左右,无敢抵挡者。

7、足占七分手占三,身如弓弩拳如弹。

8、肩撑、肘横、指弯、头顶更多增强顶缩力,腰胯如轮,扭、挫、提、旋、交叉互换,膝纵足提,全身力如抽丝。

9、静如潮涨,动似风云。

10、态若书生若女郎,伟大犹比楚大王,一声叱风云响,神情豪放雄且壮,遇敌接触似虎狼,举步轻重如履沟壑深千丈,一面鼓,一面荡,周身无点不弹簧,

齿扣足抓毛发似金枪,一经触觉立时紧即张,如同火药爆发状,炸力发出意不亡,无形机变却以深深暗中藏,闪展进退紧提防,打顾正侧丝毫不虚让,势均力敌须看对手方,去势犹如鹰鹘下鸡场,翻江倒海不须忙,丹凤朝阳势占强,拨钻拧挫断飞蝗,勾错刀叉齐互上,腿足提缩似螳螂,揣敌力量有方向,察来势之机会,度已身之短长,势如龙驹扭丝缰,谷应山摇一起撞。

(二)、拳式

蛰龙探首进退卷臂沧海龙吟波浪顿首

半窗观雨兔起鹘落彻地追鼠勒马听风

惊蛇遇敌怒虎搜山提弓捉狐白猿斗鹤

(三)、试力

1、由不动中去体会,再由微动中去认识。欲动又欲止,欲止又欲动。有动中不得不止,止中不得不动之意。

2、体动为作用,动则为静守,静则是发动,动静互为根用,颠倒变化无定。

3、动则有奇趣横生之感,四肢百骸终归一贯,行动如趟泥,运劲如抽丝。

4、动时不要散了不动时之均整,不动时不要减低了动时之力量,其作用之巧妙,从体会而得之。

5、上欲动下自随,下欲动上自领,上下动中间攻,中间攻上下合,内外相连,前后左右相应而动。此为试验力之功能,力由试而得知,由知而用。

(四)、发力

1、本身发动力量,是否有前后左右上下的平衡均整,具体螺旋的错综力量,和无往不浪的力量,轻松准确慢中快的惰性力量,是否为本能发动的,不其然而

然,莫知至而至的力量。

2、注意单双重的松紧,单双重不单指手足而言,头、身、手、足、肩、肘、膝、胯,大小关节,四肢百骸,即些微的点力都会有单双重、松紧、虚实、轻重之别,撑三抱七,前四后六,颠倒互用。

3、发力有形无形,有意无意,有定位无定位,自动被动,整体局部,应用时当别论。各种基础完备,再学轻松准确具体而微的力量,两足重量、永无定位,发力无论进步发、退步发、顺步发、横步发,以及前后左右上下百般的发力,要以前步作后步,后步作前步,以前步作后步之前步,以后步作前步之后步,颠倒互相,虚实为用,前后力量交叉,使人不可捉摸(撑抱力即开合力)。

(五)、实作

1、拳击一道尚精神,内要提,外要随,手脚齐到法为真,意要远,气要催,拳似炮,蛇倦身,应敌犹如火烧身,充华必强骨,饰貌须表真,计谋须远划,精神似劈雷,心毒称上策,手狠方胜人,何谓闪?何谓进?进即闪,闪即进,不必远求尚美观,何谓打?何谓顾?顾即打,打即顾,发手便是处,力如火药拳如弹,灵机一动鸟难飞。

2、敌不动,我沉静,敌微动,我先发。

3、不动如书生,一动如龙虎,发动似迅雷不及掩耳。

4、手要灵,足要轻,进退旋转如猫形,身要正,目敛精,手足齐到定要赢,手到步不到,打人不得妙,手到步亦到,打人如拔草,上打咽喉下打阴,左右两肋在中心,拳打丈外不为远,近者只在一寸间,手出如巨炮直冲,足落似大树栽根,眼要毒,手要奸,步踏中门,钻入重心夺敌位,即是神仙亦难防。

5、鹞子入林燕抄水,虎捉羊群抖威风,取胜四梢均要齐,不胜必有怀疑心,声东击西,指南打北,上虚下实,灵机自揣摩,左拳出右拳至,单手到双手来,拳由心窝去,发向鼻尖前,鼻为中央之土,万物生产之源,冲开中央全体皆靡,两手结合迎面出,自然把定五道关,身如弓弩拳如弹,弦响鸟落见奇鲜,遇敌犹

如身着火,打破硬进无遮拦。

6、推手时心须保持自已中线位置不受侵犯,还须用最大能力控制对方中线,双手永不离对方鼻口部位,意如牵牛任我所为。

7、推手时更需注意步法夺位,往往进半步或退半步,即足以将对方击出而并不在于手臂的动作之大小。

8、力发出是在一剎那间,在有形无形、有意无意、有定位无定位、整体局部、自动被动,具体而微,使力时多半是举、抗、推、旋、搂、劈、钻、刺。

四、力量

(一)、总纲

劈、搂、搬、拨、撑、展、抗、横、抖

顺、提、趟、扒、缩、滚、错、兜、拧

沉、托、分、闭、捉、顿、吞、吐

(二)、分布

1、头︰撑、拧、顶、缩

2、肩︰撑

3、肘︰横

4、手腕︰勾、错、敛、抗

5、腰︰摇、旋

6、胯︰坐、挫、悬(旋)、提

7、膝︰撑、纵 8、足腕︰刀、叉、分、刺

(三)、运用(四十四种)

1、浑元争力︰争力是无所不争,四肢百骸,大小关节,无处不争,所谓虚

虚实实,松松紧紧,实际上就是争力,不争就使不出来,宇宙间无处不争,人身之四肢百骸,无时不争,总之即浑元一争。

2、大气呼应︰使大气与人体有了呼应关联,一动一静,都能利用,使它有所反应,站桩日久,内部日渐膨胀,有与大气发生联系的感觉,这时就易入门了。

3、浑噩逆体︰全身任何地方,都像没有空隙,处处都有逆力,从任何地方打来都不怕,没有很顺当的力量,但又极顺当,这也是矛盾中统一出来的力量。

4、动静互根︰动静是一个整体,互为其根,所谓动即是静,静即是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松即是紧,紧即是松,松紧紧松勿过正,虚即是实,实即是虚,虚实实虚得中平,也就是此意,作用力与作用力起错综复杂的作用。

5、遒放本同︰力量不遒劲,放的力量也就不大,必须是遒得劲,放的力量才大,欲放先遒,欲遒先放。

6、有无统一︰有无是一件事,有了这种东西才看见到它的没有,有形的东西,终究要消灭的,从有形的东西中,才可看见到没有的东西,如果没有就不会知道还会出来甚么东西。总之,有了就有没有的一天,应当活用,这与人情道理相同,自高自大的人,别人一定讨厌,越谦逊的人,越受到人尊敬,心目中也就有了他。学术、物质、事情、人情,都是如此。

7、顺力逆行︰手往后拉,力量就出去得远,手往前指,力量则往后来。

8、勾错刀叉︰也包括有形无形两方面,就形象来说,出手如钢锉,回手如勾杆(实际上都还没动),全身如起了大波浪(谁也看不见),全身力量,毛发如戟,胳膊上好像处处有刀叉一样。这方面有时不易形容,其中还有精神力量的存在,无形就是一种意念的假设,不应该真的做出来,在有意无意之间不露形。

9、不动之动︰外形不动,内部就动的越快,外部动的很多,内部反而动的慢了,其原因是不会动,所谓会动,也就是一动一静中能掌握往“动即是静,静即是动”,的原则,不会动的人,初练功时更不应动,不动之动才是生生不已之动,一动就破坏了真动。如果会动的人,内部是否就会更快了呢?这须看怎样来动,假如能假借的动,头、手、足、身、肩、肘、膝、跨,都能假借,神动、意动、力量动、但形式上不做出来,那力量就最大,不应从形式上看,这也是动静

互根之意,动静两字,研究起来没完,做起来就更复杂了。

10、斜正互参︰斜面就是正面,而正面也就是斜面,由于支撑面的不同,全身力量关节互有影响,但必要做到力圆为止,一动是横,横即是正面,一作用是斜面,但作用时使人看不见,只是紧错了一下正面与斜面的位置。

11、多面螺旋︰全身各部位稍一动作,都有螺旋力,这种力的形成原因是︰在随便动作时,全身各大小关节,都要有支撑力,所有部位形成钝形三角,此时力欲膨胀又欲收敛,因而全身各部都起了螺旋力,连腿下也应如此这种力如同电力一样,使人踫上就被弹出很远,在用这种力时,全身一定都成钝三角形,然后突然变换方向,如同爆炸一样,“砰”的一下子就发出了螺旋力。

12、面积虚实︰用“不有平面积”及“不是固定的”词句来解释面积虚实是不够的,主要是使全身各部肌肉保持住如“盘内之珠”永远滚动,无停留的时候。

13、形曲力直︰形不曲力不直,无法将力量真正运用出来,研究艺术也是如此,在成了直面积时,前后左右就没有了呼应,形曲则前后左右都有力量,用到那里都行,形不曲则必破体,力量也自然出尖,这种力就没有用处,甚至不等用上就被人瓦解了,形曲则力量没有方向,四面都能用上。如美术家画一块石头,若画出是圆的,就没有意思,而一定要曲曲折折,不许有平面积。总之,有平面积就没有力量,因此,作用也就不大。“起伏升降”,“进退吞吐”,把虚实大意表达出来,力直则不易形容,力直只可以说各方面都有力,也可以说力圆,虽然直去,其中也含有螺旋力,形成波浪式的前进,而表面则不易看出,也可以说旋绕一条有直线的力量,旋绕与直是矛盾的统一,做时也要具体而为,但是没有力量也不行。

14、神(疑为形字)松意紧︰神松易懂,意紧是在锻炼中寻求出来的,具体的说,“神”与“意”的区别,神为第一讯号系统,突然受惊是神动,意是第二讯号系统,也就是受惊之后考虑怎么办。可以说神是本能反应,而意就包含了主观能动作用。“神松”就是使全身放松,无处不松,使肌肉、毛发、气血的运动无阻。“意紧”也就是意领气,正由于意紧才能使气血运行的更快一些。

15、刚柔相济︰刚不是硬,柔不是软,百炼之刚,是绕指之柔,才算是刚。

柔是真刚,百炼之刚,直入骨之柔,钢经磨练才算是刚,表面上硬,一踫碎了,就不是真刚,也只是硬而已,刚是锻炼出来的才是刚,百折不挠,令人不可捉摸,才是刚柔相济。

16、无形神似︰形不动而神意足,与在空气中游泳相似。

17、进退反侧︰退时步步为营,含蓄待发,进时一要俱进必定统全体而动,无抽撤游移之形,横则裹其力,开合而莫敢当。反侧与斜角是一个意思,同样作用,左右防备。

18、旋绕撑拧︰看着是旋绕,实际是撑拧,后拉回缩,左右前后撑拧力全是如此。

19、滚错双迭︰用滚错破开对方之力,然后用手挤(腕部附近),而挤之胳臂力量旋转达而向斜方击进,这种力量是身动、力动、精神动、如果手一动就破体,则面目全非了。

20、半让半随︰是技击的力量,是让又是随,在半让半随之一剎那,本身力量就发作了而打击对方。

21、随让牵随︰当对方手按在自已身上时,随着就牵动对方跟随走,而重心放在自已身上,然后要撑一下,就可把对方撑出,此力应大胆真做,才能做好。

22、迎随紧随︰这种力的作用大,在实作发力时都可以用,也就是迎着对方的力又随着,所以要紧,松了就不是这种力了。

23、截让截迎︰随让当中有截的作用在内。

24、空气游泳︰是全身四面八方都有阻力的意思,运用时怎样增加或减少阻力,如在水中游泳一样。减少阻力方法,全是肩胯扭错(搓)。一个人的巧妙灵活,全在肩胯上,肩胯动,腰才能随着动,空气游泳也包含着悠扬相依,虚灵独存,以听其触之意在内,同时也必须是如与物遇,这样力之发作、收敛才能运用自如。

25、锒头拷打︰身如锒头,力如机轮似的连珠发出,所发之力是拧着出去而不是颠倒的,有直线也很短促,不能做出来,做出来力量就不对了,用出之力不

是继续之力,一定要达到“意断神连”。

26、推拉互用︰没有绝对的力量。

27、控制平衡︰控制力,鸟难飞,犹如抓鸟,用力抓不行,而不用力就飞了,所以既不能抓死也不能让其飞掉,这就是控制平衡,所以要灵巧力合适,又曰︰“力如火药拳如弹,灵机一动鸟难飞”,也就像把鸟吸住一样,这就是控制使不平衡的得到平衡,天地间的大气压力,地心的吸力,人体的动力,没有“绝对平衡”的,一般称这种力为蛇动之力,或蟒动之力,兔起、鹘落、龙潜、鹰胆、虎视、静中有动、动中有静,一羽不能加,蚊蝇不能落。

28、单双轻重︰与控制平衡近似,控制平衡是把没有平衡的通过控制使之平衡,因此与单双、松紧、虚实、轻重,都含有联带(连带)关系,控制平衡也是根据单双、轻重而来的。

以上共二十八种解释,尚有如下十六种未能做解释说明︰

伸缩抑扬起顿吞吐纵横高低远近长短

分闭开合提按抗横悠扬撑抱翻扬裹拧

沉托提纵钻提搜索拧卷惰涨举抗推旋

搜劈钻刺斜面三角杠杆滑车蓄弹惊炸

五、诗词

脱肩松臂懒束腰神情意力似粘糕一切知感全不要静室长露赤条条

站桩从来不喜平养生自古贵平庸神动得自有象外意存妙在无念中

浑身肌肉挂青霄毛发根根暖风摇慧眼默察三千客凝耳息听两人娇

沧海飞波游龙戏流云吐月紫虎嚎无穷假借无穷象有如蓬壶踏六鳌

神如雾豹容窥管气似灵犀可辟尘养生别开面目新筋含劲力骨存神

静如伏豹横空立动似腾蛟夹浪奔吐纳灵源合宇宙喊声叱走风云

不知素问千年后打破樊篱更多人不动如山岳南指如月阴

无穷如天地充实如太仓养生不喜平岂知贵平庸身动超象外法在无念中深究求精造利用虚无空意力似猿猴脚步似猫轻

神意自内变力由远处听不即亦不离日久便成功眼底手腕都留痕

直取旋绕力横撑矛盾错综须统一精神杠杆要长伸

拳学理至精运用在虚实灵机自内变力由远处听

身动似猿捷步踏如猫轻勿忘勿助长久久自登峰

身动挥浪舞意力水面行游龙白鹤戏含笑似蛇惊

肌肉含动力神存骨起稜风云吐华月豪气贯日虹

刀光闪闪卷枯叶尺哧天涯鸟飞绝手握提按斜撑错光芒无限力如铁裹缠横绕云龙蛇足踏泥泞半尺雪雷电交加轻也重眼底心头扫鲸穴

精贫出豪举,得闲慷慨声,大气包寰宇,挥浪卷朔风,吴钩连起吐长虹,发场声喊,山摇谷应,舞龙象,

飞似梨花影,赋长歌,整备山河定,七尺躯,任纵横,浑似山崩潮涌,顿开金锁走蛟龙,打破樊篱舞。

六、杂谈

(一)、养生

我国养生学历史悠久,惟多失传散佚,门派迭出,多至不可名状,而各有专家独造之功,以致奥精遂老手,各有其特长,所有理论,大都歧正相生,参互为用,而结果多自矛盾错综,辩证再辩证,发挥出人体及多种生物独赋特有之精神,盖人飞不如禽,走不如兽,故采鸟兽之长,补人身之短,都是在“以形取意,以意象形”,显倒互用,体会操存,逐渐得来些掣电轰雷,惊神泣鬼之术,

而是学他的精神,特能所在,如果光学其形体,则风度、秉赋、性格、特有的良能,就完全销毁,这种方法是在“但求神意足,不求形骸似”,永远保持有毛发如戟之意,大凡鸟兽多有无畏精神,它的智力不会增长,而特具的本能是永远存在的,鸟兽的头是灵活的,目尖锐,肩撑肘横,指弯爪拧,头颈更多增强顶缩力鹰目、猿神、猫行、马奔、鸡腿、蛇身,会其意,静如潮涌涨,动似风云走,先师云︰“神如雾豹如窥管,气似灵犀牛可辟尘”,这种练功方法,肌肉里总含有活变动力,骨中存着横撑拧转动荡的精神力量,力的发作“有形无形”、“有意无意”、“有定位无定位”、“被动自动”、“整体局部”可具体而微。

练功时,不在于姿式如何,也不在于形式之繁简,更不在于次序之先后,而在于精神支配之虚实大意,以达舒适得力为上,有人问︰“力量如何以为之活动?”上至头顶、下至肩足,都是牵一发而全身动,手足膝胯,都是不期然而然,莫知至而至,五脏之内亦都有所配合,此之谓“活力如蛇”“游泳相似”以有人问︰“既云养生又何以为动力?”按养生与锻炼是一回事,养生基础已定,就须学习锻炼经稳定,内在舒适,虚灵守默,而应万变。大致是神好静而意分扰,意性本定,而欲来乱,实际都是虚象,应当是对境忘境,不堕于庸俗愚昧,居尘出尘,免沉于“得失惧忧”万念之中,有动之动出于不动,有为之为出于无为,无为则神息,神息则万念俱忘,耳目心意俱忘,即诸妙之圆与所谓“耳目生意”颇相近似。

(二)、论舞

运动是平易近人的学术,然而情趣无穷,古人大都以礼、乐、射、御、书、数为基础,到清初就破坏无余,从前不论文人武士,无不精心研讨,文人善拳技,武士多能文,自清以来,拳学虽被湮灭迨尽,而舞道更是久湮无闻,殊不知舞道是启发人类天赋良能活力的一种学术,也是抒发感情,振奋精神的最高艺术,并且可以却病养生,陶冶性情,更可使爱好者延年益寿。舞道内分四项,游龙、惊蛇、白鹤、挥浪。初练时浑身肌肉伸展,骨节起稜,头直、目正、神庄、声静、手指腕拧,有勾、搂、扭、错、裹、撑、横、卷之力,两足如在泥雪中求动,双膝提纵,力若抽丝,目光远望,手底留痕,掌握这些基本动作之后,方可

进一步学练复杂舞法。

编者按︰《意拳要点》为何镜平先生习拳笔记,六十年代记录整理于北京。

站桩心得体会

站桩心得体会 篇一:于永年弟子林锦全的洋弟子大成拳站桩心得体会 于永年弟子林锦全的洋弟子大成拳站桩心得体会 内动训练 在社会上,一般人不知道站桩,就是在武术界,站桩也是一件很隐秘的事。师傅教拳时,历来就有“宁教十套拳,不教一个桩”的说法,可见习武的人对站桩有多看重。 我本人以前师从林锦全先生练习站桩,后来他又介绍我认识了北京的曹师叔。一年多来,我很荣幸能跟随曹师叔练习站桩。他是站桩大师于永年教授的学生,功夫很高。于教授是一位站桩大师,他品德高尚,把自己的一切都奉献给了站桩事业。他无私地向大量来自世界各国的学生传授大成拳,为他们带去了健康,使他们受益。于教授本人是一位名医,他运用自己的医学知识来研究和发展站桩功。与众不同的是,他能够从医学上来阐释站桩运动。我们非常感谢他老人家,没有他的知识与传授,我们不可能学到这么好的功夫。 在曹师叔的指导下,我一直在努力进行站桩的内动训练。我衷心地感谢他长期以来对我的悉心指导,始终如一,坚持不懈。我以前从来没遇到过一位像他这样全心全意传授自己知识的老师。我只有用自己的努力来回报他,我希望我的站桩体会能够帮助更多的人通过站桩来提高自己的健康水平。

我自己感觉站桩对我的健康是非常有帮助的。在到北京之前,我的腰一直难受,多年来进行了各种不同方法的治疗,效果都不理想。但是,仅仅跟曹师叔练了四个月的站桩,由于加强了腰和腿针对性的重点练习,我的腰就好了。与此同时,我的身体素质也得到了全面的提高。在这篇短文中,我将根据自己的理解,简要介绍我在站桩中的训练要点。 内视 我训练的第一个部分就是内视(注意体内/关注内动)。我对内视的理解是,在你站桩时必须感受你自己的体内变化。这不用闭眼睛。通过不断训练,你开始能感到身体的结构或排列,你也会感到体内的紧松,这对内动训练很重要。在以后的练习阶段你可以感到肢体之间好像有连接。在你感受到体内的变化后,就要努力不去想它。这就叫做内功,或者叫“内动”。以下所说的所有训练都与这两个方面有关。中国人经常说一个的外形并不重要,重要是内在本质。通过不断的练习,你可以学会控制、移动和强化身体上的肌肉。师祖王芗斋大师就是一位很瘦的人,没有发达的肌肉,但他却是一位无人能敌的武术家,许多武术高手在跟他握手以后都不愿跟他比武,原因是他们能感受到他的内力。这也是他能够轻轻一碰就能伤人的方法。他已经掌握了内动训练的方法。不幸的是,就像他书上所说的那样,许多练武的人失去了训练的方向,仅仅依赖一些累人的武术动作。于教授和他的学生们外表看来并不强壮,但是他们的内力却无人能比。他们的下身就像是一座埃及金字塔。他们的根基非常有力。于教授的学生们以他们的力量和

浅谈静功缠丝太极拳的理和法

太极拳原则真理之实践 浅谈静功缠丝太极拳的理和法 静功缠丝太极拳是中国已故著名武术家、太极拳一代宗师陈济生先生于1930年始创,此拳从上海、南京开始传播,至今历八十年,在山东、山西、甘肃、河北、贵州、江苏、深圳、广州、香港等地,加拿大、美国、法国、日本等国现有学习者数万人。众所周知,太极拳具有养生、健体、慢性病和内外伤的辅助治疗、以及防身作用。静功缠丝太极拳被武林界称为“太极拳原则真理之实践”,它的养生、健体、疗疾、防身的功法更合理、功效更显著。它的奥妙所在?本文试就静功缠丝太极拳的理和法作一浅析。 静功缠丝太极拳是太极拳中集大成者。陈济生宗师出生于武术世家,其曾祖父是清朝皇家三品带刀侍卫。陈济生宗师自幼习武,精通少林、形意拳、八卦掌、阴阳八盘掌及各家太极拳,内外家功夫独步武林。陈济生宗师在创编静功缠丝太极拳之前,曾详加研练和分析了陈式、杨氏、郝式、吴式、孙式这五大家太极拳的特点,如陈式的缠丝、杨氏的舒展大方、郝式的如踩薄冰

之功、吴式的引进落空、孙式的开合等。应用到健身养生、防身技击当中,各有专门功夫,但都必须进行长久的研练,方能体会到其中的奥妙,因此有花费时间长,见效年代久的不足。于是陈济生宗师提炼了这五大家太极拳的不同优点,又结合八卦掌、阴阳八盘掌、形意拳等,独创了108势静功缠丝太极拳。此拳锻炼功法十分系统,不光有拳架套路,更佐有静坐、静站、五行养生内功、行步、拓手、推手、大缠、太极大杆、太极球等诸多功法。实践证明,这套太极拳在健体防身、疗疾养生上具有显著作用。 静功缠丝太极拳最大的特点是“静功”。静者,内功养生的真谛。一切内功,或曰松、静、虚、空、无等,无不从静中来,亦向静中去。人为万物之灵,具有复杂的思想感情,或因过多思虑,而伤其心;或因工作繁忙、拼博,而伤其身;或嗜烟贪酒、好色、贪财、伤气,以致身体能量耗散等等,皆因身体的过多透支而致病。因此应以相对的“静”来调整平衡。静功和太极拳都是遵循这一纲纪。“静”生神气,“静”生智慧。动静兼修即能达到上乘。此为内炼精气神和外炼筋骨皮的有机结合。静功缠丝太极拳的入静与腹式呼吸具有不可分割的关系,习练静功及养生功时,要求全身肌肉除必要的肌肉紧张外,均须放松,特别是颈部肌肉的放松、上臂及胸部肌肉放松,如此自然的利用隔肌之动作进行呼吸,由于隔肌的上下运动即可推动内脏器官活动,因此对于心脏病、神经衰弱、肺结核、肠胃机能失调、消化不良、关

【大成拳】站桩此生无癌!(附站桩练法)修正版

【大成拳】站桩—此生无癌!(附站桩练法)修正版 《2012中国肿瘤登记年报》显示,中国每年新发癌症病例约337万,死亡约211万。癌症已成为中国人死亡第一大原因,死亡人数占全球癌症死亡人数的四分之一。一、站桩与防治癌的关系 (一)中医论癌症起因 中医通过几千年的实践,把各种癌症的病因归结为:人的机体长期阴阳失调、脏腑功能失衡,以致气滞血瘀、聚痰蕴毒,日积月累所致。癌症是一种全身性病变,肿物只是局部的表现。 癌症是体内气滞血瘀痰凝恶化到了相当程度,体内聚集的毒素要找一个突破口爆发出来。胃、肺、乳腺等作为体内抵抗力最薄弱的脏器,成为了被全身毒素选中的突破口爆发而生成了恶性肿瘤。为什么西医切掉癌瘤后,会造成癌转移,因为体内的毒素仍然存在并恶化着,还会再找寻其它突破口爆发成癌。(二)中医治癌 1、中医为什么能治癌 西医只关注局部癌瘤如何切除以及如何放化疗通杀癌细胞。传统中医是整体观的辩证施治,关注的是患者体内哪些脏腑功能失衡和阴阳失调,如何有针对性的调理以扶持患者本已很差的免疫力。对生命垂危的病人,大力杀伐癌毒等于进一步促死患者。中医治癌首先要使患者生存,在回阳

救逆、护肝强肾、健脾养胃等有针对性的扶正固本之法使患者存活的基础上,对全身的毒素选择活血化瘀、理气通络、软坚散结、解毒消瘤、以毒攻毒等方法,逐步扶正驱邪,祛毒治癌。 七十年代中期,我的中医老师孔爷爷给周立波(作家)治癌,在回答周问能否治愈时,孔爷爷答:不知道,但我可保你不死于癌症。由此,周平安度过数年。后来周在家属力劝下做了癌瘤切除手术,当年病逝,享年71岁。 我父亲患结肠癌在301动了手术,同期手术的5位战友不久都死于癌扩散。父亲吃了张代钊大夫两千多付中药,方保住性命。手术十二年后他病逝于服用306医院开的阿司匹林后胃两次大出血(3000cc)所引发的肾衰竭。 2、中医为什么越来越差 为什么业内认为清末的中医强过民国的中医,民国的中医强过新中国的中医,新中国早期的中医强过七八十年代以后的中医呢? 因为古人是治症不治病,今人是治病不治症。古人是治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对病人脏腑阴阳有哪些不调,作出正确的诊断。然后对症下药,病人的脏腑阴阳调平衡了,身上的各种疾病随即康复。 今人治病不治症,入门非常难。解放后建立了许多三甲大医院,这些医院都是按西医分科室。中医毕业生进入

大成拳

大成拳 武术气功本一家,可叹后学习练差, 内外兼修含奥义,艺高体健气伸发 (形意拳名家马礼堂诗一首) 得意忘形勾心斗角 (大成拳明家刘新军论站桩) 大成拳七妙法门 大成拳的七妙功法包括站桩、试力、步法、发力、试声、推手和实作等七种锻炼方法,也就是以站桩为主,佐以试力、摩擦步、发力、试声、推手、实作。称为大成拳的“七妙法门”。以上七个锻炼步骤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如果单纯以力的角度来讲,力由站桩而得,由试力而知,由发力而用,由推手而懂,由实作而知变化,由试声而固元气。总之,只有通过对“七妙法门”系统学习,力量才能笃实。 大成拳的另一个特点是医疗保健、养生强身、技击实战融为一体,以站桩不动为其基本锻炼手段,没有固定不移的套路和招法训练。 大成拳站桩锻炼原则,以求物为目的,以“站桩站桩,体认功能,收视听内,训练神经。离开己身,无物可求,执着己身,永无是处”为基本学说,它与《管子》的“毋先物动、毋代马走、毋代鸟飞”的三毋学说及《老子》的“独立不改”和《黄帝内经》的“独立守神” 等学说是相吻合的。 养生桩歌 两脚平站腿微屈(曲),松静安详要调息, 气沉丹田须自然,松圆常圆是根基。 (王永祥) 双推手歌 两臂相搭点相连守中用中瞬息间 神经反应贵神速浑圆一体气为先 筋骨要松皮毛要攻节节贯穿虚灵在中 (wyx) 浑圆歌(wyx) 三圆:松圆→常圆(经常松圆,指球体--丹田气)→实圆(浑圆一体) 欲求浑圆气充足拨水试力最为先 树木立基根生地再把六面争力添 三个争力要单做然后组合成浑圆 大成拳的基本要求 静中求松,松中求整,松中求紧,松紧结合。静—松---神不外溢,意不露形,形不破体,力不出尖,气贯全身,法合自然。 习拳入手之法 习拳入手之法非只一端,而其结晶之妙,全在神、形、意、力、气、法、声之运用,互为一致,此种运用,视之无形,听之无声,无体亦无象。就以有形而论,其势如空中之旗,漂摆无定,唯风力是应,即所谓与大气相应合。又浪中之鱼,起伏无方,纵横往返,以听其触,只有一片相机而动,应感而发和虚灵守默之含蓄精神,以虚无而度其有,亦以有处而揣其无。 无为而有为,万法皆空(一法不立,无法不容)。 站桩修炼

形意拳论

形意拳论 太极歌:心猿已动,拳势斯作,刚柔虚实,开合起落。 两仪歌:熊鹰竞志,取法为拳。 阴阳暗合,形意之源 两仪说 两仪者,拳中鹰熊之势,防守进取往来之理也。吾人俱有四体百骸,伸之为阳(鹰势),缩之为阴(熊势),均曰阴阳暗合也。前人见有鹰熊竞志,因取法为拳,防守象熊,进取象鹰,越此二势,其拳失真。名为心意者,象其形而思其意也。 三节说: 所谓三节,即是梢节、中节、根节。以人的整体而言,头为梢节,躯干和上肢为中节,下肢为根节;以上肢而言,手为梢节,肘为中节、肩为根节。其运动规律为“梢节起,中节随,根节催”。 四梢说: 人有血、肉、筋、骨,其末端曰梢,盖发为血梢,舌为肉梢,牙为骨梢,爪为筋梢。四梢用力,则可变其常态,使人畏惧。 ①血梢:恕气填胸,竖发冲冠,血轮速转,敌胆自寒,发毛虽微,催敌不难。 ②肉梢:舌卷气降,虽山亦憾,肉坚似铁,精神勇敢,一言之威,落魄丧胆。 ③骨梢:有勇在骨,切齿则发,敌肉可食,眦裂目突,惟齿之功,令人恍惚。 ④筋梢:虎威鹰猛,以爪为锋,手攫足踏,气势兼雄,爪之所到,皆可奏功。 五行说: 五行拳包括劈、崩、钻、炮、横五拳,前人根据五行及五行生克的学说,结合中医理论形成的形意拳内与五脏相合,外与五官相配的理论。五行与五拳、五脏、五官相配的原理是:金在五脏为肺,在拳为劈拳,在五官为鼻(鼻通于肺);木在五脏为肝,在拳为崩拳,在五官为目(目通于肝);水在五脏为肾,在拳为钻拳,在五官为耳(耳通于肾);火在五脏为心,在拳为炮拳,在五官为舌(舌通于心);土在五脏为脾,在拳为横拳,在五官则为人中(人中通脾)。所以在五行拳中有谓:劈拳顺则肺气充,崩拳顺则肝气舒,钻拳顺则肾气足,炮拳顺则心气壮,横拳顺则脾气健。 六合说(歌): 形意拳讲求“六合”六合者,鸡、龙、熊、鹰、虎、雷,六形合为一体,表现为鸡腿、龙身、熊膀、鹰爪、虎抱、雷声。六合还包括“内三合”和“外三合”,其中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谓之内三合;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此为外三合。 七拳(星)说(歌): 七拳实指人体头、肩、肘、手、胯、膝、足等部位的用法。形意拳廖有:“头打落意随足走,起而未起中央;脚踏中门抢他位,就是神仙亦难防;肩打一阴反一阳,两手只在洞中藏;左右全凭盖他意,束展二字一命亡;肘打去意上胸膛,起手好似虎捕羊;或往裹拨一傍,后手只在肋下藏;拳打三节不见形,如见形影不为能。能在一思进,莫在一思存;能在一气先,莫在一气后。胯打中节并相连,阴阳相合得之难;外胯好似鱼打挺,里胯藏步变势难;膝打几处人不明,猛虎好似出木茏;和身展转不停势,左右明拨任意行;脚打踩意不落空,消息全凭后足蹬。” 打法歌诀:形意拳打法歌诀〈一则〉 打法定是先上身,手脚齐到才为真,

常志朗先生真传大成拳桩功练法1

常志朗先生真传大成拳桩功练法 大成拳浑圆桩 此桩法是大成拳殊多功夫锻炼中一个重要环节。它不光是养生桩也是该拳的技击桩法,用它要求养生放松相对简单容易,但欲使求得技击之所需,就要求在其他技击桩法功夫精深后方可练习,大成拳功深者可以在任何一个装架中求得各桩架所应得之力,所谓大成拳只一桩一劲。首先,两脚平行站立,二足略宽于肩,足趾似有抓海绵,身体略微后靠,周身含蓄,头部如有细线上拉之意,二手臂徐徐上抬到高不过眉低不过嘴处止,二手臂环抱于胸前,指尖相对,腕关节有外挺上提之意,腕部二大筋要挑起,十指指尖可微加用力,注意肩部尽量放松,不去想他,时间长了自然就会松下来。腿部弯曲,臀部下靠,二膝向上提纵,二脚向下踩按,但不可用力,此亦可谓桩功中之提顿。身体个骨骼支撑,可以体会欲蹲身抱起重物没抱的那个劲,保持住那个感觉,此时身体各骨骼全挺上劲了,没有任何打软的地方,头要正,脖子上大筋要挺住了,你抱重物时是不会缩脖子的。可意念双手臂间环抱二个气球,体会手臂挤压气球时一松一紧的感觉,不可真的用力,意念要总保持似有似无之间,细心体会手掌各指关节及腕关节开合的感觉,肩部要放松,身上肌肉一点力也不要用,要完全松下来,只用骨骼支撑着,筋逐渐地挑起来,站的肩膀松松,二手好象被线吊起来似的。双脚可意念各踩一条船,或骑在一天长木头上,这样可迅速体会出夹劲,今后二腿轻轻一夹就有夹劲再加力还能夹,便松下来了,初学者站此桩有一定的体会后就可马上转入大成拳技击桩的练习。 熟练运用点重身松是大称拳法之关键所在,无论推,断手都可以发挥出巨大的威力,在推手中顶牛,以胳膊根赢人,这种以肌肉拙力相抗的运动不是中国武术,更不是大成拳。推手是一个人武功整体水平的全面体现。在双方推手过程中,小臂互搭,感觉对方的力的点上的变化,如果掌握了点重身松,则无论推断手都可发挥巨大威力。经过点重身松训练,你的小臂分量极重,搭手时迫使对方肢体僵紧,而自身肢体保持放松状态,你的全部力量放在对方身上 {不是身体的倚靠之力 },这种力量靠胳膊的左偏右挂是化不开的,对方如拐棍一样地托着你,必然无法放松更做不出各种身体变化与发力,而你无论抖,放,拍,挂等都发放自如,从心所欲。练拳多年的人往往有这样的体会,一个人练时往往很自然,发力有自感协调,均整,给人外在感觉似乎真的势不可挡,一旦对方给上你劲,就再也没有了自己练时的得劲,浑身各部乃至脚底都十分僵紧 {这并不是站桩重没有求到松与和 },力量一下压迫全身,只有用自身拙力撑顶这对方,这是因为再点上给你劲,你身体不会放松的缘故,自然点重身上也重了。点重身松的锻炼同样贯穿于大成拳 练习重的每个环节。其中扶按试力咳有效地求出点重身松。此试力说俗了就是用手把身子耍起来,{某些方法中用身体带动手,另当别论}。脚下按技击桩的丁八步站立,身体含蓄,双臂前伸,手掌下按,肘部可略有弯曲,五指腕部梢节要挺上劲,但身体要放松,意念可与以强壮对手双臂相搭,我之双臂控制住对方,下按之时意念对方竭力双臂上托以抵抗,而我之小臂力量沉实大于对方数倍,毫不理会对方之挣扎而下按,身体一定要放松,只体会肘部以下的变化,每一寸都应再小臂上作出拧裹螺旋,身体随小臂下按而漫漫向上升起,我双臂上扬时意念对方身体倚靠之力按我之双臂,我身体随之极慢向下坐靠,同时对方被我之上扬之双臂带得失去重心,如此反复去体会,要多再缓慢上下功夫,切记再试力过程中手臂的上下荡动不大,而是身体被手带起。另外试力要再动作做顺了再适时加入意念假借。作动作时每一微动都应全神贯注。此外平时也可练练摸劲,双手一搭就好象下面按着东西,把身体悠起来似的。或只靠小臂的扶按把整个身体带过去。总之手上之撕扯挣裹,刀挫勾叉劲越大越好,身上越松越好,有些人把这叫“倒重”,把以往身上发不出去的着力想办法到四肢梢节上,这是一个相当长的过程。我们现在广为人知的训练方法,基本上是西方式的,他们练的是肌肉的横截面。然而真正决定人力量大小的,其实是肌肉的拉伸度。中国式的训练方法就是训练肌肉拉伸度的。所谓的筋,是肌肉束连接骨骼的地方,很强韧有弹力。中国式的训练是牵拉筋腱,使肌肉与筋腱充分锻炼。此外,西方拳法打人,说白是用肌肉打人,而中国武术是用骨头打人,所谓的脱骨力,骨力,破甲力,讲的都是用骨头打人的要诀。须知,人的运动是肌肉施力的,可是真正支持人体,产生运动的离不开骨骼!骨骼是把力传递到对方身体的通道,武术的发力要研究的也要有三个方面,力的产生,传递与作用效果。为了我们终极目的的作用效果达到最佳,不研究传递的骨骼因素是不行的。这个就涉及到结构问题了。先不多讲了。下面,我再贴大成拳入门的必修功法与理论,以便于朋友们可以从这里入门。

梁氏形意拳门人问答录(4)

梁氏形意拳门人问答录(4) 七、关于习拳要领:(一)松、静、柔、整 问:我有一个关于松柔的问题,我之前因为太执着于松柔而适得其反。正确的松柔有什么标准呢?我应该有什么感觉呢? 答:这个问题在书里也有很明确的几句话。在最初步的时候,松柔只能理解为不使劲。你不用力就可以了。再往后,练深了,就是真气充实起来以后真正的松。为什么有人追求松柔反而不行呢?一个是他太执著于松柔,可既没有松也没有柔,他所谓的松柔,是自己造作出来的,而不是自然功夫体现出来的!那实际上是一种慢,而不是柔。这会让肌肉很紧张,看起来动作很慢很柔,其实里面肌肉紧张得很。这种不可取,练了半天也练不出来。必须真正得把肌肉松弛下来才可以。所以初步来说,你不刻意使劲就可以了。练的过程当中,当你的奇经八脉都打开,血脉疏通以后,你就自然而然地知道什么叫“松沉”,怎么才是“松”了。当然,松在不同阶段都有不同阶段的内涵,再往高层还有更高层的意义,到那时你自己就能体会了。东单有个胡先生说,我松就打你。他这个就跟别人不一样。别人说你松怎么还能打人呢?他说只要我放松就能打你。他确实一放松就能打你。这

句话在常人来听听不懂,而这个松就是真正的松。现在开始你就只能不用力。 前面小范说的问题也跟这个近似,他开始觉得我越低越使劲,下的功夫就越大,结果适得其反。柔也是一样:如果为了达到柔,而自己较劲用力,让人看这好像很柔,实际上内行人一看就知道其实浑身都紧在一块了。 问:我以前对“松”还有一种误解:就是老想着要松柔,不太敢使劲,这样一来,自己的精神也不振奋,越练越昏沉。 答:这种情况也有。这种不叫松,叫懈。不是很松弛下来的,而是懈了当啷,自然越练越迷糊,一点精神都抖不起来。这不是松,这就是懈了,从思想上懈怠下来了。好像很不经意的,以为就是松到底了,其实这不是。这都是对松的一种误解。 问:感觉这两种情况出现的原因还是跟练之前情绪和心情的调整有关系的,还是从心理上没放松,结果一练就有问题了。 答:对,有关系。所以我们练的过程中要注意一个问题:不管说什么,都不要过于执着。不要一说天就执着在天上,一说地就执着在地下。这样肯定就不对。过去老前辈也说过。像杨老师就说:你知道这个意思就行了,你别这么做。王芗斋老先生说:我这么说你这么做,肯定就错了;你不这么做,那就更错了。当时他们没把这个问题讲明白,其实就是不让

[大成拳]意拳正轨——王芗斋著

意拳正轨——王芗斋著 自序 技击一道,甚矣哉之难言也。诗言拳勇,礼言角力,皆技击之起源:降至汉代,华佗氏作五禽之戏,亦技击本质。良以当时习者甚少,以至湮没无闻。迨至梁天监中,达摩东来,以讲经授徒之余,兼习锻炼筋骨之术,采禽兽性灵之特长,参以洗髓易筋之法,而创“意拳”,又曰“心意拳”。徒众精是技者甚多,少林之名亦因之而噪起。岳武穆王复集各家精华,编为五技连拳、散手、撩手诸法,称为“形意拳”。逮及后世,国家宴安,重文轻武之风日盛,又精拳技者复多以好勇斗狠贾祸,于是士大夫相率走避,致将此含有深奥学理之拳术,不能见重于历世。相沿既久,无可更易。即后世之有道,怀瑾握瑜者,率多埋没于乡村闾里间,不敢以技术著称。此固使后之学者深资悼惜者也。清代晋之太原郡戴氏昆仲精于是技,而独得详传于直隶深县李洛能先生。先生授徒甚众,复获得李老先生之绝技者,厥为同县之郭云深先生,郭先生之教人习形意也,首以站桩为入学初步,从学者多矣,能克承其教者殆不多沟。郭先生亦有非其人不能学,非其人不能传之叹。吾与郭先生同里,有戚谊为长幼行,爱吾聪敏而教之,且于易箦之时犹以绝艺示之,谆谆以重视相嘱。晚近世风不古,学者多好奇异,殊不知真法大道,只在日用平常之间,世人每因其近而忽之,“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之说益徵。芗不顾以此而求闻达,无如晚近世欲趋于卑下,不求实际,徒务虚名,于是牟利之徒,不自学问抄袭腐败之陈文,强作谋生之利器,满纸荒唐,故入玄虚;忽而海市蜃楼,迹近想像,忽而高山远水,各不相干,使学者手不释卷,如入五里雾中,难误用半点真假。一般无知之士,犹以圣人之道,不可赞仰。呜呼!利人当途,大道何昌,午夜深思,曷胜浩叹。芗虽赋性不敏,而于技击一道,窃焉心喜,既获得亲炙真法大道之指导,每日承其教诲之语言多具有记载之价值者,连缀成册,本利已利人之训,不敢自私,以期同嗜者均沾斯益,非徒以此问世也。是为序。 中华民国十八年菊月深县王宇僧 桩法换劲 欲求技击妙用,须以站桩换劲为根始,所谓使其弱者转为强,拙者化为灵也。若禅学者,始于戒律而后精于定慧,证于心源,了悟虚空,穷于极处,然后方可学道。禅功如此,技击

意拳的撑抱桩和浑元桩

意拳的撑抱桩和浑元桩 前面我们比较详细地介绍了托抱桩、开合试力和摩擦步,读者只要按其基本要领及具体练习方法和步骤,坚持有日,相信会取得一定的锻炼效果。接下来我们就可以练习撑抱桩和浑元桩。 撑抱桩是健身桩中的一个桩法,浑元桩是形意拳时期的叫法,现在又叫技击桩,它包括许多桩法。为了方便和易于区别起见,我们不妨把健身桩中的撑抱桩叫平步撑抱桩,浑元桩中的撑抱桩叫三体撑抱桩。 首先介绍平步撑抱桩,具体站桩方法是:两脚平行分开与肩等宽或比肩稍宽,自然站立,腿微曲,两手向上抬起与肩平或微低或微高于肩,总之在高不过眉、低不过胸的范围内即可,距离胸部约尺许,臂半圆,腋半虚,手心向内,如抱球状,手指分开而微屈,两手相距约两、三拳。站桩时对身体其它部位的要求均与前文中的托抱桩相同。设想双手及手臂环抱着一个极薄的与我们姿式吻合的气球,抱紧了球就要瘪,力大了球就要爆,抱松了球要动,甚至滑走脱落。 锻炼时只许意想,不要用力去作。平步撑抱桩的手臂抬高至胸前,比站托抱桩要吃力得多,且因初练时手臂支撑力量比较弱,肩部的肌肉群该紧的紧,不该紧的也紧起来,很容易僵而不易放松。我们的意念也会时有时断,所以这时的

意念活动也就不能过多、过大、过重,否则肩部就更加趋于僵死。 当平步撑抱桩基本定型而有初步的体认阻力感后,我们可以改变意念活动。设想整体在水中环抱着一个长气球,球的下端与地面相接,不单是两手及手臂环抱,胸腹、大小腿等处也都向里接触这个气球。在此基础上,可配合做向前挤抱气球的意念活动,一挤即止,切不可将汽球挤瘪了,总之有这么一点意思就行,认真体会身体与水的阻力、手臂与气球、腿部与气球的感觉。锻炼数日自会体会到整体与外界上下、前后、左右的阻力感觉。 在上述锻炼有了相当的体认功夫后,我们再进一步改变意念活动:设想整体环抱的不是气球,而是一棵参天大树,同样不单是两手及手臂环抱,胸腹、大小腿等处,就连我们的头部都向里接触这棵大树。设想环抱着这棵大树做往上拔、向下栽,往前推、向后拉,往外扒开、向里挤合等等动作,仍然要求是用意不用力,动作越慢越小越好,初练时允许出一点形,但要切记,随着锻炼体认功夫的提高要逐步不再出形,而是内动,一想即止,一止即想,不断揣摩意中力。要真有这么一棵大树我们也不可能拉得动,但似乎有随我意之支配而能微微拉动一点的感觉,有这么一点意思就行了。同时,还要注意凡是身体与树接触的部分,皆在应合两臂微动之意,周身关节都要有似曲非直之意。

王玉芳谈大成拳站桩

大成拳是河北省深县先父王芗斋创始的(1885~1963年)。先父幼年从深县郭云深老先生习心意拳(形意拳之母拳),后遍游祖国各地,博采各拳术名家之长,创造了“内外一体”、“意动一致”的大成拳;并在一生数十年实践中,对该拳理论和实用有很大的提高和发展。 大成拳站桩具有简便易学、不讲场地、不费力、不求外形多变化的特点,故不论男女老幼、体质强弱,只要思维正常均能掌握功法要领,注重意感与精神。 站桩不讲求套路和招数,无论动静都以意为导引。 大成拳兼重养生与自卫两个方面,桩法也分养生和技击两种。养生桩是基本功,从拳术来说,养生桩在于变动求整、祛病健身、增强体力,为学习拳术创造条件。桩法特点 在运动锻炼中,使人全身各个器官、细胞同时获益,这就是本桩法的特点。此外,由于没有任何招式、套路的限制,在运动时脑神经不受刺激、不紧张,能够得到休息,这也是与一般运动不同的地方。 “桩法是锻炼全身的功夫”,人身是一个整体,虽然分身、手、头、足等不同部位,但不能分别而论,故不能偏重某一部分锻炼。意拳桩法是统一意念、统一动作、统一力气、全身同时一致锻炼的基本方法。 站桩虽然仍属肌肉筋骨的锻炼,但若要身体内部起变化,则要“以形为体,以意为用,意灌全身,以精神内敛为主”。所以,在站桩锻炼时,一切动作、意念活动都要从整体出发,从整体着想。 这是大成拳桩法的特点。站桩注意三个基本要点 1.精神集中(思想、意念集中):站桩时,首先要凝神定意,默对长空,目光远望,扫除万虑,什么都不想,使思想意念高度集中,所谓内念不外游,外缘不内侵;最后要做到即便有人、物在身边走过或移动,也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2.周身放松:要做到内外都放松,四肢百骸、大小关节和内脏尽可能放松,但是要求“松而不懈”。松是很重要的,从练习意拳来说,“松”要贯彻始终,而“松”和“整”又是相辅相成的。 整体放松以后,可以适当用意,不过用意时不要过于紧张,要用意而不用力,否则容易有不舒服的感觉。 3.呼吸自然:呼吸不要人为的有意造作,气不可提,也不可故意沉,要求做到匀静自然,和平常一样。 站桩时,思想意念集中是基本要求,而初学站桩时,精神集中却很难做到,有时越想摆脱杂念,反而想的越多,这样就会影响练功。如果遇到杂念纷至、一时摆脱不了时,

两条腿浅论站桩与静坐之理及兼论其它

两条腿浅论站桩与静坐之理及兼论其它 两条腿——浅论站桩与静坐之理及兼论其它 站桩是一种方法,历史很悠久,尤其是在武学方面,桩功的作用已经得到了公认,站桩在芗翁的意拳中得到了重大发展,而浑圆功宗师王安平先生亦曾是意拳门人,苦习意拳多年,后其更是进一步将站桩作为修道之法,并开创浑圆功。而很多人对桩功的武学作用不怀疑,对桩功是修道之法质疑者有,不屑者有。像很多人一样,多年前,我也是怀疑者中的一员,在炼浑圆功后,仍有一段时间站与坐兼习,后来逐渐改变了这些怀疑。今愿将多年前的自疑自答贴于此。形——千古佛学、道学第一谜 我在炼浑圆功的若干年里,非常的疑惑,为此翻了翻佛经、道典,很多经典至今在目。当然,我原来并不喜欢佛学、道学,毕竟这些东西很高深,只是在炼浑圆功后,一种莫名的东西感染了我,对佛道产生了一些兴趣,当然,我一直看的是原本(没有注释的版本)。在看了很多佛经道典后,我隐隐感到,佛道的难点之一就在形,形是千古佛学、道学第一谜,也是后世学佛、学道之人忽视的问题,很多人追求所谓的高深的东西,但对形却忽略了,甚至是不屑以对。实际上,形是武学、小乘佛学、道学的核心问题。是一切修为的出现点,没有此出现点,就是后世无人能够以佛道经典攀学的原

因,没有基石,谈何能登堂入室。真是不积哇步,无以致千里啊!自宋代以来禅宗开始盛行,其因亦在于形,很多人无力以佛道经典攀学,进而只能以参佛经为修行方法了。为什么这么多人搞禅宗?就是禅宗有个容易的方法——参话头,比之佛学、道学来说,总算是有个相对简单、固定的、实实在在的形式。可惜,很多搞禅宗的,搞来搞去,不知道搞了个什么,能有这么便宜的事,参参话头就成功了,这些人只看到了禅宗的外像,而没有看到禅宗的内质。后世的丹道也是如此,很多学人认为法和诀是丹道的重点,但却不知法与诀为何。实际,除了形与意还会是什么。近五十年的气功发展亦是如此,气功为什么会有如此的发展,不就是在于形,虽不得形之真意,但是由于创造了很多形的内容,故学者众。现代气功的发展,也可以说是对传统佛学、道学的反思和矫正,然毕竟于真意均失之远矣。 形——修为的一个重要方面 形是身体的一种状态,坐卧立行,现代体育运动对形的研究也很重视,肌肉吧、骨格啊、姿势啊,现代体育运动更是借助电脑,用以对运动员的形进行分析,研究最佳的形态,进而创造好的成绩。这些已经为人所共知。而我们的祖先们,也创造了很多的运动方式来,来研究形与健康、武术的关系,如模仿动物的五禽戏,形意拳中的形,象形拳等等。可以说,对形的研究一直贯穿着人类发展的历程。道学和佛学对形的

王芗斋大成拳拳谱桩法步法试力发劲实战技巧

大成拳谱? 绪言? 禅家者流,乘有大小,宗有南北,道有正邪,学者须从最上乘,具正法眼,悟第一义。若小乘禅,非正法也,论拳如论禅,内家拳则第一义也,外家拳,则小乘禅,已落第二义矣。? 大抵禅道,惟在妙悟,拳道亦在妙悟。然悟有深浅,有分限,有透彻之悟,有但得一知半解之悟。大成拳,应不立招术,乃透彻之悟。大成拳,即大乘拳也。不立招术,乃透彻之悟也。其它拳术,虽有所悟,但皆立招设术,俱非第一义也。若以为不然,则是见拳之不广,参拳之不熟耳。试取外家拳谱而熟参之,次取太极、八卦而熟参之,其真是非,自有不能隐者!? 夫学拳者,应以意为主,入门须正,立志须高,不可以小成为是,必以大成为志焉。?技有未到,可以加功,路头一差,愈骛愈远,由入门之不正也,工夫须从上坐下,不可以从下坐上,上者何第一义也,此念酝酿胸中,久之自然悟入。虽云不至,亦不失正路,此谓之而上一路也。拳之极致有一曰:力感如透电,拳而力感如透电,至矣尽矣无以加矣!唯大成拳得知之,其它拳术力感,得之盖寡也。大成拳之力感如此,其力如何!此力乃人之本能活动力也!人之本能活力,盖为种种社会应力抑制,不能欲之即击也,大成拳之妙用,即在恢复人之本能活力,其它拳术,皆不能也,此即吾创此拳之目的。? 总纲?

意拳遗形独与力俱?集古大成实践服膺?身无定势随遇平衡?脚无定位蹉线踏重?手艺定踪沾身纵力?落无定法抽身劲发?蛮用拙力戕生之道?精神内守食力而饱?你打你的我打我的?力无虚靶靶要定的?内不外游外不内侵?循力而行唯奸唯诈?宁我负人毋人负我?放不务重务审所达?击不务远务审所及?彼竭我盈契机发力?

动如遇仇不以先举?打后需看落水上岸?活中反死死中反活?拳本无法制人以力?有法也空法为力居?力弥时所凝重如泥?四体一劲遇物惊炸?神松意紧形曲意直?浑浑噩噩形行拙笨?力生有两两则能一?力虽为一发则俏伎?羚羊挂角无迹可寻?嘉彼钓翁得鱼忘筌?混元惊炸无我神化?技到无心信手即真?(一)大成拳的站法?

于永年弟子林锦全的洋弟子大成拳站桩心得体会

于永年弟子林锦全的洋弟子大成拳站桩心得体会 内动训练 在社会上,一般人不知道站桩,就是在武术界,站桩也是一件很隐秘的事。师傅教拳时,历来就有“宁教十套拳,不教一个桩”的说法,可见习武的人对站桩有多看重。 我本人以前师从林锦全先生练习站桩,后来他又介绍我认识了北京的曹师叔。一年多来,我很荣幸能跟随曹师叔练习站桩。他是站桩大师于永年教授的学生,功夫很高。于教授是一位站桩大师,他品德高尚,把自己的一切都奉献给了站桩事业。他无私地向大量来自世界各国的学生传授大成拳,为他们带去了健康,使他们受益。于教授本人是一位名医,他运用自己的医学知识来研究和发展站桩功。与众不同的是,他能够从医学上来阐释站桩运动。我们非常感谢他老人家,没有他的知识与传授,我们不可能学到这么好的功夫。 在曹师叔的指导下,我一直在努力进行站桩的内动训练。我衷心地感谢他长期以来对我的悉心指导,始终如一,坚持不懈。我以前从来没遇到过一位像他这样全心全意传授自己知识的老师。我只有用自己的努力来回报他,我希望我的站桩体会能够帮助更多的人通过站桩来提高自己的健康水平。 我自己感觉站桩对我的健康是非常有帮助的。在到北京之前,我的腰一直难受,多年来进行了各种不同方法的治疗,效果都不理想。但是,仅仅跟曹师叔练了四个月的站桩,由于加强了腰和腿针对性的重点练习,我的腰就好了。与此同时,我的身体素质也得到了全面的提高。在这篇短文中,我将根据自己的理解,简要介绍我在站桩中的训练要点。 内视 我训练的第一个部分就是内视(注意体内/关注内动)。我对内视的理解是,在你站桩时必须感受你自己的体内变化。这不用闭眼睛。通过不断训练,你开始能感到身体的结构或排列,你也会感到体内的紧松,这对内动训练很重要。在以后的练习阶段你可以感到肢体之间好像有连接。在你感受到体内的变化后,就要努力不去想它。这就叫做内功,或者叫“内动”。以下所说的所有训练都与这两个方面有关。中国人经常说一个的外形并不重要,重要是内在本质。通过不断的练习,你可以学会控制、移动和强化身体上的肌肉。师祖王芗斋大师就是一位很瘦的人,没有发达的肌肉,但他却是一位无人能敌的武术家,许多武术高手在跟他握手以后都不愿跟他比武,原因是他们能感受到他的内力。这也是他能够轻轻一碰就能伤人的方法。他已经掌握了内动训练的方法。不幸的是,就像他书上所说的那样,许多练武的人失去了训练的方向,仅仅依赖一些累人的武术动作。于教授和他的学生们外表看来并不强壮,但是他们的内力却无人能比。他们的下身就像是一座埃及金字塔。他们的根基非常有力。于教授的学生们以他们的力量和下肢训练而著称。下肢有人体最多和最大的肌肉群。 矛盾 师祖王芗斋大师自称“矛盾老人”。他的每个向前动作都有一个向后运动,每个向上动作都有一个向下运动。每个动作或发力都伴随着反向的力。这与牛顿的运动力学概念相似,叫做六向理论。曹师叔一开始训练我大腿的紧松。膝盖向前顶,臀部和腰向后靠。腰要向外顶,这样可以使这些部位的肌肉和肾更强壮(中医理论中,人的力量来源于肾)。这种训练也加强了腿部力量。这种矛盾的训练方法也可以用在下肢上。因此,脚、膝和臀部形成一个三角形,这是下三角或下金字塔,这些是以后训练的强大基础。这也形成了一个框架来支撑后背及其它任何动作。以前我训练的时候总是用我的后背来做动作或推手。这就意味着我的后背就会过度劳损而导致持续的疼痛。我以前经常看医生,做按摩和吃止疼药。但是经过这种训练以后,我现在可以使用我整个下身的力量,降低我后背的负荷,因此,腰疼消失了。 紧松 站桩中的紧松与体育馆里通常的伸展动作不同,它指的是肌腱和“休息肌”。肌腱是肌肉两头很小的部分。用紧松锻炼这些肌腱可以使它们更强壮。这可以通过放松工作肌来达到。这种训练可以使中间的肌肉和两端的肌腱做为一个整体来工作。“休息肌”就是于教授所说的反向收缩的肌肉。当你用手举起重物的时候,你主要是用肱二头肌。相反,你放松这块肌肉的时候,放下重物的时候,你用的就是反向收缩的肌肉。这是无意识的运动。如果你不使用这些肌肉,你就只能举起重物而不能放下。就像一部只能上不能下的电梯。站桩能训练这三部分肌肉像一块肌肉那样工作。最后你就成了师祖王芗斋大师所说的“竹子”。他说他之所以可以打败其他武术高手,就是因为他像一棵粗壮的竹子,而其他人像立在一根筷子上的坛子或花瓶。这是因为

浅谈商式形意桩功三体势

浅谈商式形意桩功——“三体势” 浅谈商式形意桩功——“三体势” 形意拳经过近四百年的传承、演变、进化,到目前为止,可以说是门派林立,层出不穷,不仅有心意、心意六合和形意之分,而且更有尚氏、孙氏、卢氏、商式……之别,这说明形意拳的确在不断地进步和演化,应该看作是一件发扬光大的好事。在这几百年的传承中,不仅有许多门派出台,而且就一个看似非常简单的“三体势”而言,各家的传授和讲究也不同,有的甚至差别很大,因为各家有各家的传授,各家有各家的要求和内在的奥妙,所以不能说谁家的对与不对,谁家的好与不好,只能说各有千秋。 三体势,在形意拳中可以说既是一个非常简单的站法,又是非常复杂的桩功。之所以说它简单,讲的是在外形上,凡是稍微聪明一点的人,用不了三分钟就完全可以站的像那么个样子;之所以说它复杂,讲的是三体势还有许多内在的东西和要求。 只就商式形意拳中对三体势的要求给朋友们作一介绍,以便相互交流学习。商式三体势,其中的要求就有几十项,诸如:三顶(头上顶,有冲天之雄;手外顶,有推山之功;舌上顶,有吼狮吞象之容,是谓之三顶)、三扣(肩扣,则气力到肘;掌扣,则气力到手;指扣,则周身力厚,是谓之三扣)、三圆(脊背圆,则力催身前;胸圆,则两肱力全;虎口圆,则勇猛外宣,是谓之三圆)、三毒(心毒如怒狸攫鼠,眼毒如观兔之饥鹰,手毒如扑羊之猛虎,是谓之三毒)、三抱(丹田抱气,气不外散;胆量抱身,临敌不惧;两肘抱肋,出入不乱,是谓之三抱)、三垂(气垂,则气降丹田;肩垂,则力催肘前;肘垂,则两腕撑圆,是谓之三垂)、三曲(两臂宜曲,曲则力富;两腿宜曲,曲则力凑;两腕宜曲,曲则力圆,是谓之三曲)、三挺(项挺,则精气贯顶;腰挺,则力达全身;膝挺,则腿坚步稳,是谓之三挺)共三八二十四项要求,同时还要体现出鸡腿、龙身、熊膀、虎抱头四象,血、肉、筋、骨四梢,以及沉肩、坠肘、含胸、拔背、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内三合),手与脚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外三合),还要体现出全身备“五弓”。另外,在商式形意拳三体势桩功中,更有三逼、三提、一大挺的要求,因此,一个看似非常简单的三体势中,竟有如此多的要求和要领,对于一个初学形意拳的人来讲,的确是非常难的,往往是顾了上面,忘记了下面,顾了左面,又忘记了右面,恐怕就要退避三舍了。有的甚至干脆就不站三体势,直接从五行拳练习入手,结果练了几年以后,还是觉得自己 身上的功夫并没有多大的增长,总觉得自己的功夫不如别人,和别人一动手就站不住了,总是处于下风。为什么?原因很简单,就是不站三体势,或者没有重视和站好三体势这个桩功的原因。 拳经中云:“万法出于三体”,所以三体势绝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它既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练功方法,同时也是一个在运用时不可缺少的势法。 在“商式形意拳”中的三体势,除了高架子、中架子、大架子三体势以外,还有

[大成拳] 意拳正轨――王芗斋 著

意拳正轨——xxxx著 自序 技击一道,甚矣哉之难言也。诗言拳勇,礼言角力,皆技击之起源: 降至汉代,华佗氏作五禽之戏,亦技击本质。良以当时习者甚少,以至湮没无闻。迨至梁天监中,达摩东来,以讲经授徒之余,兼习锻炼筋骨之术,采禽兽性灵之特长,参以洗髓易筋之法,而创“意拳”,又曰“心意拳”。徒众精是技者甚多,少林之名亦因之而噪起。岳武穆王复集各家精华,编为五技连拳、散手、撩手诸法,称为“形意拳”。逮及后世,国家宴安,重文轻武之风日盛,又精拳技者复多以好勇斗狠贾祸,于是士大夫相率走避,致将此含有深奥学理之拳术,不能见重于历世。相沿既久,无可更易。即后世之有道,怀瑾握瑜者,率多埋没于乡村闾里间,不敢以技术著称。此固使后之学者深资悼惜者也。清代晋之太原郡戴氏昆仲精于是技,而独得详传于直隶深县李洛能先生。先生授徒甚众,复获得李老先生之绝技者,厥为同县之郭云深先生,郭先生之教人习形意也,首以站桩为入学初步,从学者多矣,能克承其教者殆不多沟。郭先生亦有非其人不能学,非其人不能传之叹。吾与郭先生同里,有戚谊为长幼行,爱吾聪敏而教之,且于易箦之时犹以绝艺示之,谆谆以重视相嘱。晚近世风不古,学者多好奇异,殊不知真法大道,只在日用平常之间,世人每因其近而忽之,“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之说益徵。芗不顾以此而求闻达,无如晚近世欲趋于卑下,不求实际,徒务虚名,于是牟利之徒,不自学问抄袭腐败之陈文,强作谋生之利器,满纸荒唐,故入玄虚;忽而海市蜃楼,迹近想像,忽而高山远水,各不相干,使学者手不释卷,如入五里雾中,难误用半点真假。一般无知之士,犹以圣人之道,不可赞仰。呜呼!利人当途,大道何昌,午夜深思,曷胜浩叹。芗虽赋性不敏,而于技击一道,窃焉心喜,既获得亲炙真法大道之指导,每日承其教诲之语言多具有记载之价值者,连缀成册,本利已利人之训,不敢自私,以期同嗜者均沾斯益,非徒以此问世也。是为序。 xx十八年菊月xxxx 桩法换劲

大成拳自修入门百日功

大成拳自修入门百日功 大成拳以养生与实战价值吸引了无数武林学子。大成拳博大精深,愈钻愈觉其深,愈练愈感其难。修习大成拳无固定之法,修习者可根据自身情况灵活掌握。但在众多大成拳习练者中,能够得到明师指点、口传身授者极少,大多数人是靠自学。自学大成拳有一定难度,许多人习不得法,或因种种条件所限,一直未能真正步入大成之门。 笔者也是一名自学大成拳者,幸小有所成。今愿将本人自修入门之过程心得整理出来,以助初学者一臂之力,早日步入大成之门。习练者参考时不可拘泥。 自修大成入门功整个过程约百日。 准备工作 初学大成拳,当研读王芗斋所著《大成拳论》,以后修习过程中也须时时参照,认真体会。大成拳讲究“悟”性,而“悟”的基础则是对拳学理论的深刻体会。非边思边练不能有得。 第1~10天只站浑元桩 (于永年先生演示浑圆桩) 摆好桩式后,从头顶开始至颈至躯干及臂、腿依次放松。须松静站立,不加任何意念,切记头直、目正、神庄、心静,

并于桩功中体会这四个词的含义,照此修正外形及神意。 呼吸自然,不应憋气或做作。双目可睁可闭,不可意守任何部位。大成拳不走经络不练气,练意则对,练气则错(初学者尤须注意)。 站桩时间不强求,欲速则不达,每次桩功,应站至感到疲劳或酸痛难支时即止。若用拙力勉强支撑,则有害无益。 初练者可能站桩时间较短,益多加练习,每日最好能站三至四次,且两次站桩之间隔一定时间,这样既能尽快出功,还有利于神经和肌肉疲劳后的恢复。 第11~30天加练摩擦步和试力 (姚承光先生教授王志方先生意拳走步摩擦步) 经过10天修习,再站浑元桩时可加入一定意念,如:摆好桩式、放松身心后,即可意念两臂环抱一气球,既不可松,松则飞走;也不可紧,紧则会破。再以意念使气球慢慢胀大,同时两臂及手似被气球所撑,稍向外拉开一点,体会两手拉开时的感觉。意念中双手、双臂抱紧一点,体会抱紧时气球的阻力感。初练时,动作幅度可大一点,越缓慢、均匀越好,但不可用拙力。此时,即可感觉到内劲的初步产生,两手随意念会有发麻通电之感,但意念不可过强,似有似无即可。如此每日修习,这种力感会由手渐及臂、肩等处。 每次站桩完毕,可做一些试力动作,不必多,一两种即

意拳论述 姚宗勋

站桩功的“意念活动” 姚宗勋著 自古以来,前人传留下了很多类似“站桩”功的养生方法,如“独立守神,肌肉若一”,“以形为体,以意为用,以静为和”,“势以意变,形简意繁”等说法。其中的“守神”,“以意为用”和“势以意变”,都强调了意念活动的重要性。 一提到“意念活动”,就容易使人联想起一般气功所提的“意守丹田”。其实,“意念活动”和“意守丹田”根本不是一回事。“意守丹田”是要求练气功的人,固定的“意守”在自己身体内的“丹田”部位(脐下小腹处),也就是常说的“守窍”。而“站桩”功的“意念活动”则要求练功者把自己的“意念”集中到大自然界的某种联想中去,如默想平静的海洋、夜晚的星空等等。所以,“站桩”功的“意念活动”,完全不同于气功的“意守丹田”。同时,“站桩”功配合“意念活动”的结果,只会增加自身的舒适感,不会产生任何副作用。 对初学“站桩”的慢性患者来说,“意念活动”可以起“稳定情绪,排除杂念,放松肌肉”的作用。一般患者由于受疾病的影响,在开始练“站桩”时,精神和肌肉都显得格外紧张,很难达到平心静气的要求,这时,如果只简单的告诉练功者要注意“放松”,就会使他们感到“放松”这两个字太抽象,无法理解。如果配合“意念活动”让他们放松,就显得具体而有效。曾有一位病人,自己坚持练功一个阶段,总没有什么舒适感,甚至有时练完了觉得全身难受。一次,他来找我们指导,在看了他练功的情况后,我们指出他的精神和肌肉都很紧张,这位病人却不以为然,觉得自己已经很放松了。后来我们给他摆姿势,配合“意念活动”指导他练习,让他慢慢地想到自己是在温水中洗浴,全身放松,随水飘荡。在练习结束后,他觉得这次才真的放松了,象洗温水澡那样舒服。有时有的患者出现了胸腹紧张的感觉,就给他们配合上“背部臀部与物接触”,保持“似离不离”的意念;腰背紧张的,使他们产生“胸腹向前贴物”的意念;两臂紧张的,让他们想着自己的双手在扶着水中的浮球等等。“意念活动”不仅能使练功者达到放松的目的,更重要的是它能增进强身效果。因为“意念活动”对神经系统有负诱引作用,能使大脑皮层产生保护性抑制,可以抑制住因疾病影响形成的兴奋灶,逐渐调整恢复大脑细胞的功能。因此,很多患者练功后,有头脑清醒、精神爽快、记忆力增强、食欲增加、入睡快而深沉等良好感觉。对一些高血压症,中医认为是“阴阳失去平衡,血之与气并走于上”。在练功时,配合全身血液下引的“意念活动”,就会有较好的效果。这就说明了“站桩功的“意念活动”与姿势配合起了良好的作用。 在“站桩”功的练习中,如果单纯以姿势和运动量大小来区分哪些是属于“养生”的,哪些是属于“技击”的,是不确切的。例如,一些体质较好的神经衰弱患者,就可以采取负担量较大的姿势进行锻炼,而体质较弱的病人,有时把手放在脐下很低的位置上,也还感到难以支持。如果以运动量来区别的话,就必须是运动量大的是“技击”桩,运动量小的是“养生”桩,这是不结合患者实际情况的标准,这会使患者很难选择合适的姿势来练习。所以,我们认为,确定“站桩”功的形式,应先以“意念活动”为标准,然后再以姿势来衡量。例如,《站桩功的练法》一文中介绍的“拧裹推托”一式,如果形式上真做出“拧裹推托”的要求,就是属于“技击”部分中的四肢功锻炼法了,这种姿势一般来说并不适于初练者。但如果同样是这个姿势,不强调“拧裹推托”,而给练功者配合上“暖风吹拂”的“意念活动”,使他们想到自己是站在阳光灿烂、暖风拂体的草原上,全身每个毛孔都在开放,那会使练功者感到格外轻松舒适,决不会有“拧裹推托”那样紧张的感觉,某些体质较好的患者,就可以采用这种姿势。由此可见,确定“站桩”功的形式时,“意念活动”是很重要的。同时,它和“站桩”功运动量大小也是很有关系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