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与中国传统文化

《论语》与中国传统文化
《论语》与中国传统文化

《论语》与中国传统文化

许多民族都有独特的智慧,许多民族都有曾经的辉煌,他们也都会有自己引以为荣的黄金时代。我们民族也不例外。春秋战国,就是我们辉煌的时代;诸子百家,就是我们智慧的结晶;而先秦诸子的百家争鸣,则是我们民族历史上的华彩乐章。

四大文明古国都有大文明,才有大古国。但是四大文明的命运和结局是各不相同的。古埃及文明,文明消亡了,连古埃及人都没了;古巴比伦文明,同样也埋藏到了地下;古印度文明,有残缺,关键是印度的佛教在公元13世纪为伊斯兰教所灭亡,佛教在印度已经不太可能恢复了;婆罗门教并没有完整的传递到今天,而被印度教所改造,所以称为残废了的古印度文明。古希腊文明,现在仍然存在和延续,但曾经中断过1000多年,中间为基督教所替代。唯有中华文明,在历史上没有残废、没有中断;但是在中华大地上,也有战争,也有其他宗教的冲击,而中华文明这个文化不因人、不因其他文化的冲击而中断、残缺。为什么?中华文明的基因很好,那这个基因是什么呢?儒家文化就是中华文明的基因!可以直接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融合和同化其他文化和文明。

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 所创建、改造、享受、传承的物质的、制度的和精神的各种事物的总称, 它是一个民族精神的体现, 具有强大的凝聚力。

钱穆先生曾说:“《论语》自西汉以来,为中国识字人一部人人必读书。”《论语》在问世以来的二千余年间,对中国的政治、哲学、伦理、教育等方面,无不产生了极其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要继承和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首先就要读懂、读通《论语》。

《论语》是中国一部传世的儒家经典,也是一部中国传统文化典籍。用语录体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语行事。《汉书·艺文志》说:“《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对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夫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

中国传统文化是以儒家思想为主体的。孔子、《论语》,二千五百多年来,浸润濡染,影响了中国人的道德素质、人生观念、心理结构、风俗习惯。孔子的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由此也形成了中国人首先是取儒入世,不成则还道出世的人生态度,使得人类从野蛮时代步入了文明时代。

不过,孔子儒家思想的起初命运也不是很好。其境遇如司马迁所言:“斥于齐,逐于宋、卫,困于陈、蔡之间。”(《史记·孔子世家》)。这种情形并不是通常所说的:孔子生活的年代,中国正处在奴隶制度土崩瓦解、封建制度蓬勃兴起的历史转折关头。孔子一生东奔西跑,是为了复兴已被灭亡了的奴隶制国家,所

以遭到当时所谓新兴封建主的摈弃。其实是:孔子主要是在强调业已成熟的中国传统文化观念,他想以此去回应这混乱的政治局势。但西周末年,各诸侯国忙于争雄称霸,孔子对他们的政治军事斗争没有直接的帮助,所以孔子不被当时统治者理会。公元前206年,刘邦在中国建立汉朝。西汉初年汉景帝时,鲁恭王刘余在孔子旧居墙壁中发现《古论语》,孔子儒家思想开始受到官方重视。西汉末年,安昌侯张禹先学习《鲁论语》,后来又讲习《齐论语》,把两个本子合而为一。删去《齐论语》中的《问王》、《知道》两篇,号《张侯论》,这是《论语》第一次整理、修订。由于张禹是汉成帝的师傅,地位尊贵,这一本子为当时儒生所尊奉。有人据此便认为中国的传统文化形成应从汉朝算起,这不仅因为孔子儒学的蓬勃兴起,还因为从此才有了汉民族的称号。

中国传统文化是多元复合型文化, 真正对中国政治严生重要影响的, 首推儒家, 以及法家和道家。中国儒家经百家争鸣、西汉独尊儒术、魏晋儒道并融、隋唐儒释道并立、宋明理学的兴盛, 儒家文化经久不衰, 并在中国传统社会的历史转化过程中, 通过对其他文化的吸纳和自身的改造而被保存下来。儒家之所以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文化, 独领风骚两千多年, 这不仅在于它适应了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的需要, 维系封建社会的稳定与统一, 还在于它在中国传统社会的历史发展、交融过程中, 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物质。

人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中国文化中的“文”以人为本位, “人”以“文”为本性或自性, 它通过与自然、社会、人际和人自身心灵的诸关系合乎中节的协调, 以达教化天下之目的。人文精神是指对人的生命存在和人的尊严、价值、意义的理解和把握, 以及对价值理想或终极理想的执着追求的总和。它不仅仅是道德价值本身, 而且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权利和责任。儒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 其人文精神主要表现为优患精神、乐道精神、和合精神、人本精神、笃行精神。儒学认为优患精神的化解, 乐道精神的实现, 和合精神的追求, 人本精神的弘扬, 都存赖于笃行精神的支撑和践行。儒学以其人世品格和刚健精神激发了“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和优患意识提升了处贫贱而乐于求道的乐道精神化解了人与自然、社会、人际冲突融合的和合精神培育了仁者爱人, 民贵君轻, 水人民能载舟搜舟的人道人本精神。

在21世纪人类进步的新文化的形成过程中, 中国传统文化将会再次显示出其独特的文化价值, 并使这一优秀的精神财富宝贵的思想资源成为全人类的共享。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