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像课说课展示“三线八角”教学设计

录像课说课展示“三线八角”教学设计
录像课说课展示“三线八角”教学设计

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数学)第14册七年级下

8.7.3 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学校:北京市怀柔区第三中学

授课教师:彭玉梅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新课程标准总目标中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围绕课标,并以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为依据,设计了“同位角、内错角和同旁内角”这节课.

二、教学背景分析,即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学习了对顶角和邻补角之后的后续课程,这节课学习了同位角、内错角和同旁内角,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的把握情况为后续学习平行线的判定及性质、三角形、四边形等知识奠定基础.因此学生会在图形中找出同位角、内错角和同旁内角是本节课的重点.

三、本班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已经掌握了两条直线相交所形成的对顶角、邻补角的知识;已具备了基本的观察和对比分析的能力,可以进行课堂小组合作、交流活动,但学生的识图能力偏弱,而且对于几何课的学习心有畏惧,因此从图形中识别同位角、内错角和同旁内角,激发学生学习几何的兴趣定为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四、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对本节课教学内容的要求,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方面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理解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位置特征,会在图形中找出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2.通过先观察归纳同位角、内错角和同旁内角的位置特征,再从几何图形和蕴含着三类角的生活图标、字母、汉字中正确识别,然后在游戏和测验中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从而培养了学生抽象概括能力、辨析能力.

3.经历在图形中识别“同位角、内错角和同旁内角”的探究过程,体验图形变化的美,增强学生学习几何的兴趣,并在学习中树立爱校、爱国情感.

五、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学生会在图形中找出同位角、内错角和同旁内角;

难点:准确的从图形中识别同位角、内错角和同旁内角.

六、教学策略的选择:

根据教学目标和学情,并遵循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原则.在教学中我引导启发学生发现新知,利用多媒体直观演示图形变化;学生在小组探究、展示等环节中进行学习.七、教学过程:

课堂导入:观察图片,提出“你看到谁的脸?”的问题,向学生渗透“学习需要细心

观察, 更需要理性思考”的学习习惯建议.

设计意图:观察、猜想、概括是本节课重要的渗透点,因此从一张图片导入,希望学

生领略“仔细观察生活中的事物,用自己的慧眼,自己的心智去领悟生活”的道理.

(一)创设情境,探索新知.

(1)如图1,直线AB与直线EF相交,形成了几个小于平角的角?(4个)

①具有对顶角关系的角?(∠1与∠3,∠2与∠4)

②具有邻补角关系的角?(∠1与∠2,∠2与∠3,

∠3与∠4,∠4与∠1.)

(2)如图2,直线CD与直线EF相交,又形成了几个

小于平角的角?(4个)

所形成的4个角与(1)中4个角中2个角的位置关系相同.

(3)如图3,直线AB、CD都与直线EF有交点,此图又可描述为“直线AB、CD 被直线EF所截”(板书)其中①直线AB、CD称为被截线; ②直线EF称为截线.③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形成“三线八角”图.

在一个公共顶点处的两个角的位置关系我们已经研

究过,本节课我们将研究不同顶点的两个角之间的位置关

系,即“8.7.3 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板书)

设计意图:由已知的对顶角、邻补角的概念引出新知识,

从一个公共顶点处研究2个角的位置关系,到研究不同顶点处2个角的位置关系顺理成章的导入本节课的主题,学生就很容易进入学习状态,不会有陌生感,而且还会有种渴望学习的愿望.

(二)观察交流,发现新知.

探究一:如∠1与∠5(在截线的同侧,在被截线的同方位)这样位置特征的角叫同位角,你能指出图形中还具有这种位置特征的角吗?你是怎

样理解“同位角”的?(∠4与∠8,∠2与∠6,∠3与∠

7)

PPT演示:将4对同位角从图形中分离出来,观察

每对同位角都有重合的边,即截线就是重合边;每对同位角

的图形特征与“F”相似,因此称同位角为F型角.(图4)

同时,让“F”进行旋转演示,学生体会无论图形的位置发生什么变化,同位角的位置特征不变.

设计意图:用彩色笔在黑板上描出∠1与∠5,一是重温角的形成过程,二是学生可以直观的观察出这2个角的位置特征,从而类比着从三线八角图中找到具有相同位置特征的另外的3对同位角。将图形分离出来便于观察位置特征,学生一目了然的观察出同位角的图形特征,对同位角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从而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

探究二:用彩色笔描出∠4与∠6,告诉学生具有这种位置特征的角叫内错角,请学生说出内错角的位置特征,并找一找图形中是否还存在具有这种位置特征的角,如果有,请指出来.(∠3与∠5)

PPT演示:将2对内错角从图形中分离出来,观察每对内错角都有重合的边,即截线就是重合边;每对内错角的图形特征与“Z”

相似,因此称内错角为Z型角.(图5)

同时,让“Z”进行旋转,让学生体会无

论图形的位置发生什么变化,内错角的位置特

征不变.

设计意图:类比同位角的学习,学生先从内错角的字面理解,然后观察图形位置特征,从而总结出内错角的位置特征,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

探究三:图形中有2对同旁内角,类比着同位角、内错角的学习从图形中找出(∠4与∠5,∠3与∠6)归纳出同旁内角的位置特征,并通过图形分离,观察每对同旁内角都有重合的边,即截线就是重合边;每对同旁内角的图形

特征与“U”相似,因此称同旁内角为U型角.(图6)

同时,让“U”进行旋转,让学生体会无论图形

的位置发生什么变化,同旁内角的位置特征不变.

设计意图:虽然从角名称入手有些难度,但是学

生类比学习很容易找出图形中的2对同旁内角,不仅没有增加难度,还给学生增加了学习新知识的信心,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

归纳:

角的名称图形位置特征图形结构特征同位角在截线的同侧,在两条被截线的同方位. 形如字母F 内错角在截线的两侧,在两条被截线的内部. 形如字母Z 同旁内角在截线的同旁,在两条被截线的内部. 形如字母U

设计意图:通过表格总结,使学生抓住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位置特征,以便在具体图形中准确找出同位角、内错角和同旁内角.

(三)感受新知,拓展巩固

例1. 直线AB、直线CD被直线MN所截.

(1)请指出(图7)中与∠5有关的角;

(2)请找出(图8中)的同位角、内错角和同旁内角;

(3)请指出(图9中)角的位置特征;

(4)请找出(图10中)角的位置特征;

设计意图:在不同图形中找这三类角,学生进一步熟悉同位角、内错角和同旁内角的位置特征,能快速、准确的找出同位角、内错角和同旁内角.

例2.找出图形中的同位角.

(1)如图11

(1)如图13

设计意图:在研究例1的4个图形中,学生体会“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的图形特征,此例题设计都是在原图形的基础上增加一条射线,虽然视觉上感觉增加了难度,但是有了前面研究图形的基础,这种层层递进呈现形式,为学生研究较复杂图形提供了研究图形基本方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感受数学变化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知识的信心.

例3.找出一汽大众图标中蕴含的同位角、内错角和同旁内角.

设计意图:依据新课程标准要求“数学教学应从生活经验出发”,学生感受身边的数学,体会数学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练习:

1.寻找26个英文字母中的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2.寻找汉字中的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怀柔三中校训“文明守纪勤学上进”

3.伸出小手找到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请同学们分别用双手的大拇指、食指各组成一个角,两食指相对成一条线,保持在同一平面内,分别进行尝试,看可以组成那些角?

设计意图:从学生经历过的事入手,贴近学生生活,通过小组讨论和展示,让学生知道数学知识无处不在,应用数学无时不有.体会数学的趣味性,渗入爱校、爱国教育.

(四)总结归纳,检测反馈.

1.谈谈这节课的收获.

设计意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小结,养成学习——总结——再学习的良好习惯,发挥自我评价作用,同时可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课堂检测.

(1).∠l和∠2为同位角的是().

(2).∠l和∠2为同旁内角的是().

(3).如图1,

①∠B与∠1是直线_____和直线____被直线____所截而得

的________ ;

②∠B与∠2是________;

∠B与∠3是_________.

(4).如图2,∠C的内错角有_____个,是____________.

设计意图:通过课堂检测及时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知识掌握情况,有效的减轻学生的课外负担,提高学习质量.

(五)布置作业.

指出字母H、E、A、M、N、F中所含的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设计意图:通过课下作业,巩固本课所学知识, 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设计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立足于学生的认知基础来确定适当的起点与目标,内容安排从有一个公共顶点的2个角的位置关系到探究有不同顶点的2个角的位置关系,逐步展示知识的过程,使学生的思维层层展开,逐步深入。在教学设计时,利用学具及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示图片和动画,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无处不在,运用数学无时不有。以动代静,使课堂气氛活跃,面向全体学生,给基础好的学生充分的空间,满足他们的求知欲,同时注重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引导学生从数学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并用数学方法探索、研究和解决,体现《新课标》的教学理念。

《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

《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 《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 洪塘中学郑静素 一、教学目标: 1、熟读美读课文,理解“绝、拿、强、更、痴”等字。 2、赏析雪后奇景,体味白描手法。 3、解读张岱的精神世界。 二、教学重点: 赏析雪后奇景,体味白描手法。 三、教学重难点: 解读张岱的精神世界。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四幅西湖风光图片)你知道这些图片展示的是什么地方的风光吗?是西湖。 回忆一下我们曾学过哪些有关西湖景色的诗词。 (很好,看来大家积累了不少古诗文,善于积累是学好语文的一大法宝呢)有人说,西湖观景,晴景不如雨景,雨景不如雾景,雾景不如月景,月景不如雪景。在前人的笔下西湖的阴晴风雨已经被描绘得变幻多端,摇曳生姿了。西湖的雪景又将有怎样一番动人的意韵呢?今天,我们就跟随着张岱去湖心亭看雪,去领略西湖的雪景。 (二)了解作者 谁告诉我张岱是谁?你是通过什么了解到张岱的?(你表现很棒,因为你懂得借助工具书、注解来预习课文) “明亡后不仕”,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不仕”?——不想给清廷做事。这说明他有深深的故国之思。

《湖心亭看雪》是他的代表作。这节课我们就赏读《湖心亭看雪》。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顺,读通 下面先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老师来考考大家,这些字音你都读准了吗? 桡毳衣雾凇沆砀一芥铺毡强饮(幻灯) 下面老师请一个学生读课文,这次要求更高一点,不仅要读准字音还要注意节奏。 好,你不仅读得字正腔圆,而且读得有板有眼。 2、读懂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现在我们来齐读一遍,读的过程中去发现一个字,一个评价张岱的字。

平行线与相交线的知识点总结与归纳

平行线与相交线(1) 、知识概述 (一)从台球桌面上的角,弓I出有关角的概念1、两角互余、互补的概念及性质 (1)定义: 如果两个角的和是180° 那么这两个角互为补角.(如图)简称互补. 如果两个角的和是90°,那么这两个角互为余角.(如图)简称互余. 说明:①互余、互补是指两个角的关系 ②互补或互余的两个角,只与它们的和有关,而与其位置无关③用数学语言表述为: 若/a+ /3=180 °,则/a与互补;反之,若/a与互补,则/a+/B =180°. 若/a+/B =90。,则/a与/B互余;反之若/a与/B互余,则/a+ /3 =90 °. (2)性质: ①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②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2、对顶角的概念 (1)如果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角的两边的反向延长线,这样的两个角叫做对顶角 / 1和/ 3,/ 2和/ 4是对顶角. .如图中的

由对顶角的位置特点也可将其描述为: ①两条直线相交成四个角,其中不相邻的两个角叫做对顶角②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角的两边的反向延长线,这两个角叫做对顶角 说明:只有两条直线相交时,才能产生对顶角,对顶角是成对出现的 ③对顶角的本质特征是:两个角有公共顶点,其两边互为反向延长线 (2)对顶角的性质:对顶角相等. (二)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 1、两条直线相交构成四个有公共顶点的角.一条直线与两条直线相交得八个角,简称“三线八角”,则 不共顶点的角的位置关系有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如图所示,直线AB、CD被直线EF所截, 形成了 (1)同位角:两个角都在两条直线的同侧,并且在第三条直线(截线)的同旁,这样的一对角叫做同位角如/ 1 和/ 5,/ 3 和/ 7,/ 4 和/ 8,/ 2 和/ 6. (2)内错角:两个角都在两条直线之间,并且在第三条直线(截线)的两旁,这样的一对角叫做内错角例如/ 3和/ 5,/ 4和/ 6. (3)同旁内角:两个角都在两条直线之间,并且在第三条直线(截线)的同旁,这样的一对角叫做同旁内角.例如/ 4和/ 5,/ 3和/ 6. 2、两条直线平行的条件: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 (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3)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二、重难点知识剖析 1、互为补角和互为邻补角的关系.互为补角是两个角的和为 它们的和为180。有关,又与位置有关,不要混淆. 180°,与它们的位置无关. 而互为邻补角既与 2、灵活运用互余、互补等知识点以及对顶角的性质列方程求解, 即学会用代数法解几何题的方法 3、证明两直线平行时,必须弄清所用条件中的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是哪两条直线被哪一条直线所截而

七年级三线八角练习题-精华版

三线八角练习姓名 1.填空, (1)如图1-1,∠1和∠4是AB、被 所截得的角,∠3和∠5是、 被所截得的角,∠2和∠5 是、被所截得 的角,AC、BC被AB所截得的同旁内角是. (2)如图1-2,AB、DC被BD所截得的内错角 是 ,AB、CD被AC所截是的内错角 是 ,AD、BC被BD所截得的内错 角是,AD、BC被AC所截得的内 错角是 . 2.如图③,同旁内角有( )对 A.4对 B.3对 C.2对 D.1对③ 3.如图④,同位角共有( ) A.1对 B.2对 C.3对 D.4对④ 4.如图⑤,内错角共有( )对 A.1对B.2对 C.3对 D.4对⑤5.如图,是同位角关系的是() A.∠3和∠4 B.∠1和∠4 C.∠2和∠4 D.不存在 6.如图,内错角共有( ) A.10对 B.8对 C.6对 D.4对 7.如图,∠1与∠2是角. ∠3与∠4是角. 8.如图,直线AD,BC被CE所截:∠C的同位 角是∠______,同旁内角是∠______, ∠1与∠2是两条直线______和______被第三条直线 ____ __所截成的______角. 直线AB和CD被AD所截,∠A的内错角是∠______,∠A与∠ADC是_______角, 直线AB和CD被BD所截,∠______和∠______是内错角. 9.如图,已知AB,CD被EG截于F,G. 则∠1的同位角是∠______,∠1的内错角是∠______, ∠1的同旁内角是∠______,∠1的邻补角是∠______. D A B C E F 1 2 3 4 A B C E F A B C D 1 2 3 4 A B C D E 1 2 A B C D E F G 1 --

《桥》优质公开课教案 (11)

《桥》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研读课文中的重点词句,感悟洪水肆虐的危机情境,体会老汉的大山形象。 课前准备: 读通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 教学过程: 一、在生活中你都见过哪些桥? 以“桥”引入,进行初步感知。 读课文,学习词语 出示词语: 咆哮狞笑放肆没腿深 拥戴清瘦沙哑揪出 这是课文中的几个词语,认识吗?谁能来读读?(请两位同学读。齐读) 老师把这词语分成了两排,上面一排是写——洪水的,下面一排是写——老汉的。(板书:洪水老汉) 请你们在上面一排每个词语的前面,添上“洪水”两个字读读,你觉得这是一场怎样的洪水? 三、走近洪水,感悟洪水可怕 1.这究竟是一场怎样可怕的洪水呢?让我们回到课文中,大声地读读课

文,边读边想,哪些句子是描写洪水的,把它划下来。(学生交流) 同学们找得都很准,但是,像刚才几位同学那样读,能让人感受到洪水的可怕吗?老师也摘录了几个句子,请看屏幕上,请你们反复读读,通过朗读告诉大家,这的的确确是一场可怕的洪水。 生自由读好后,选择一句你最能读好的读给大家听。 教师相机引导:读到“受惊的野马”这个词时,你脑海里出现了怎样的画面?有了这种体会,你肯定会读得更棒。 狞笑是一种怎样的笑声?是什么在逼近?是死亡啊! 读得好,是有原因的,老师注意到你的表情,来让我们一起把脸沉下,把声音提高,一起读。 2.多么可怕的洪水啊!从这五句话,我们仿佛看到洪水在不断地——上涨,灾情在不断地——加重。此时此刻,在场的每一个人都会有逃生的欲望。我们来看看村民们是如何逃生的?一起读。 村庄惊醒了。人们翻身下床,却一脚踩进水里。是谁惊慌地喊了一嗓子,一百多号人你拥我挤地往南跑。……人们又疯了似的折回来。 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座木桥拥去。 四、聚焦老汉,体会老汉的党员大山形象 1.同学们,现在的情景是洪水势不可挡!村民们惊慌失措!在这危难时刻有一个人出现了,谁?(老汉)让我们走进老汉,自由读读这两段话,在势不可挡的洪水面前,在惊慌失措的村民面前,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课件出示: 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都拥

《湖心亭看雪》优质课教案

《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 执教:严沁雯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积累文言词汇,力求当堂背诵; 2、品位雪后西湖的美景和作者游湖的雅趣,探究作者的精神世界。 教学重点: 积累文言词汇,感受作者情怀。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精神世界,把握写景抒情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常言道:“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最美在西湖。许多文人墨客用他们的生花妙笔描摹了西湖春夏的美。杨万里说“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是明艳妖娆的西湖,白居易说“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这是杨柳依依生机盎然的西湖。那么,寒冬大雪后的西湖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湖心亭看雪》,感受张岱的一片痴心。(板书课题、作者) 二、作者作品 指明学生介绍书中注释一: 张岱,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又号蝶庵居士,明末清初山阴人。寓居杭州。出身仕宦世家,少为富贵公子,爱繁华,好山水,晓音乐、戏曲,明亡后不仕,入山著书以终。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 三、初读课文,了解文意 1、自由读课文,结合文下注释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小组交流、解决疑难。 3、小组汇报,尚未解决的疑难问题。 4、学生逐句翻译课文。 四、再读课文,解读痴人 1、生读课文,在文中找出一个最恰当的字评价张岱。 2、指名读第一段。你发现张岱有哪些“痴”的表现?在文中找出句子。 (1)“湖中人鸟声俱绝”(翻译)。 明确:天寒地冻,人和鸟的声音都消失了。“绝”字一词多义拓展。 课本附录了柳宗元的诗《江雪》,看一看哪个句子和课文的意境相似?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2)“独往湖心亭看雪”(翻译),“独”字表现出他的遗世独立; 张岱说是独往,真的是一人去的吗?有没有同行的人? 明确:舟子只是撑船的随从,不是看雪人,不能说同往看雪。表现出张岱很清高,孤傲,不愿与舟子为伍。

优质课《桥》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优质课《桥》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授课班级:五(1)班 教学目标: 1.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文理解“咆哮,狞笑”等词语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中的老汉在生死关头,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 3.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体会课文中的老汉高尚的精神品质。 教学难点: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理解题目所蕴含的深意。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开门见山,聚焦洪水 1利用提示性谈话,提出阅读要求:边读课文边用笔勾画出描写大雨和洪水的词句。努力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2、根据学生交流的结果,适时用课件出示这些句子或词语,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朗读,体会洪水的可怕。(课件出示:略) 3、通过多媒体情境展示,再现文本情境,让学生用心去感受当时的场景,并在情感体验中声情并茂地读,在声情并茂的朗读中深化情感体验,使语言、情感、精神三者和谐共振,并为下文作了很好的铺垫。 (二)、抓重点词,感悟群众 我让学生找出描写人们慌乱的词语,并适时板书:惊慌、你拥我挤、疯了似的、跌跌撞撞。再让学生读一读,感受人们的惊慌失措。 (视频对学生留下的情感冲击,会使学生以换位思考的方式,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真切地感受到当时情势的危急。) (三)、熟读精思,剖析老汉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老汉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影响?

(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顽强、在危难面前镇定自如,忠于党,忠于人民……) 一、抓住言行,研读体会 1.用心默读课文第七到第二十三自然段,找出描写老汉动作、神态、语言的句子,说说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然后再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感受。 2.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感受。 3.自学成果展示。 ①、那个小组找到了神态描写的句子?(小组展示,集体交流。) 出示句子:“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大山。” 指导学生反复读,通过交流,体会老汉的威严,沉着与镇定。体会出老支部书记的人格魅力。 老汉先村民到来到木桥前,却没有夺路而逃生,真是一个为村着想,为民着想的好书记,怪不得他受人“拥戴”,老汉在村民中的威信“像一座山”。 ②那个小组找到了语言描写的句子?(小组展示,集体交流。) 屏幕出示句子“老汉沙哑的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面!’”指导朗读,理解“沙哑”交流感受。 “老汉冷冷地说:‘能够退党,到我这儿来报名!’”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体会老汉的高风亮节。 ③、那个小组注意到了老汉的动作描写。 出示句子:“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比较句子: ◇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老汉突然跑上前,从队伍里拉出一个小伙子,叫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很。

沁园春雪优质课教案设计

沁园春雪优质课教案设计 筠连县第三中学詹蓉生教学目标 1、诵读诗词,感受其音乐美,做到读准字音,读顺句子,感情朗读课文; 2、研读诗词,体会其意境美,感受诗人博大的胸襟和豪迈的情怀; 3、品读诗词,领悟其语言美,明确写景与抒情相结合的特点; 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对朗读很熟悉,已具备了基本的朗读知识和技能,对节奏韵律有所掌握,但思维和审美能力需加强。教师利用他们已有知识兴趣,引导进入特定情境,培养其审美能力。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诗词,理解写景、抒情想结合的特点; 教学难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谈雪景,引入新课,揭题: 引导学生描绘雪景,并用一两句话表达自己的情感。(学生交流)相机引入1936年2月,抗日战争爆发前,在陕北的清涧县,毛泽东同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观赏风光。面对苍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荡,写下咏雪的词。词中展现了塬上怎样的雪景?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呢?(教师揭示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明确学习任务: (目标同上)引导学生明确。 (三)、诵读诗词,整体感知,感受其音乐美: 1.教师范读全词(或放朗诵录音),学生聆听范读,客观评价优点及不足。 2.学生明确字音及停顿,自由朗读诗词,读出诗词的节奏美、韵律美、情感美,并想象诗词所描绘的景象,初步体会诗词所表达的感情。请学生多次齐读这首词,教师把握学生的理解程度和朗读问题。 教师点拨: (1)“北国风光……分外妖娆。”以豪迈的语调来朗读。 (2)“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要用赞颂、高昂的激情来朗诵。 (3)“惜秦皇汉武……只识弯弓射大雕。”要略转低沉,用稍带批评的口吻来朗诵。 3整体感知:(概括诗词的主要内容)。句式:“这首诗上阕主要写--------------,下阕主要写---------------。” (四)、研读诗词,体会意境: A、提问:上阕分几层意思?理出写景顺序。 前三句从哪个角度写雪景?所写景物有何特点? “望”字统领到哪一句?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山脉怎会像银蛇在舞动,高原怎么像白象在奔跑?

七年级三线八角_练习题

三线八角练习 姓名 1.填空, (1)如图1-1,∠1和 ∠4是AB 、 被 所截得的 角,∠3和∠5是 、 被 所截得的 角,∠2和∠5是 、 被 所截得的 角,AC 、BC 被AB 所截得的同旁内角是 . (2)如图1-2,AB 、DC 被BD 所截得的内错角 是 ,AB 、CD 被AC 所截是的内错角 是 ,AD 、 BC 被BD 所截得的内错角是 ,AD 、BC 被AC 所截得的内错角是 . . 2.如图② (1)∠B 和∠1是两条 直线______和_______ 被第三条直线_______ 所截构成的_______角. ② (2)∠2和∠4是两条直线________和______被第三条直线______所截构成的_______角. (3)∠ACB 与∠6是两条直线________和______被第三条直线______所截构成的_______角. (4)∠A 与∠B 是两条直线________和______被第三条直线______所截构成的_______角. (5)∠3与∠5是两条直线________和______被第三条直线______所截构成的_______角. (6)∠5与∠7是两条直线________和______被第三条直线______所截构成的_______角. 3.如图③,同旁内角有( )对 A.4对 B.3对 C.2对 D.1对 ③ 4.如图④,同位角共有( ) A.1对 B.2对 C.3对 D.4对 ④ 5.如图⑤,内错角共有 ( )对 A.1对 B.2对 C.3对 D.4对 ⑤ 6.如图⑥是同位角关系 的是( ) ⑥ A.∠3和∠4 B.∠1和∠4 C.∠2和∠4 D.不存在 7.如图⑦内错角共有( ) A.10对 B.8对 C.6对 D.4对 ⑦ 8.如图⑧ ∠1与∠2是 角. ∠3与∠4是 角. ⑧ 9.如图⑨,∠BDE 的同 位角是∠______,∠BDE 的内错角是∠______, ∠BDE 的同旁内角是 ∠______,∠ADE 与∠DGC ⑨ 是两条直线______和______被直线______所 截成的_______角. 10.如图⑩,直线AD,BC 被CE 所截:∠C 的同位 角是∠______,同旁内 ⑩ 角是∠______,∠1与 ∠2是两条直线______和______被第三条直线 ______所截成的______角.直线AB 和CD 被AD 所截,∠A 的内错角是∠______,∠A 与∠ADC 是 _______角,直线AB 和CD 被BD 所截,∠______和∠ ______是内错角. 11.如图[11],已知AB,CD 被EG 截于F,G.则∠1的 同位角是∠______,∠1的 内错角是∠______,∠1的 同旁内角是∠______,∠1的 [11] 邻补角是∠______. 12.如图[12]已知AB,CB 被DG 截于E,F 两点,则∠1的同位角 是∠______,∠1的内错角是 ∠______,∠1的同旁内角是 ∠_____, ∠1的对顶角是 ∠______,∠1的邻补角 是∠______. [12] 13.如图[13],DE 经过 点C,则∠A 的内错角 是∠______,∠A 的同 旁内角是∠______和 ∠______. [13] 14.如图[14]三条直线 B C A D E 1 2 3 7 6 5 4 D A B C E F 1 2 3 4 A B C E F A B C D 1 2 3 4 A B C D E F G A B C D E 1 2 A B C D E F G 1 A B D E F C G 1 A B C D E L1 L2

《桥》公开课教学设计

《桥》杨燕 一、复习导入 师:(板书)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6课,请大家齐读课题——《桥》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生:这是一篇小说,讲了…… 师:听写词语。 师:细心的同学可能已经发现了,第一组词语全都是描写什么的?(洪水的)。 [ 出示句子:] 1、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2、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3、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师:读句子,思考这是一场什么样的洪水? 生1:凶猛、可怕、恐怖。 师:作者是用什么方法写出了洪水的凶猛、可怕呢?我们一起来发现。[ 出示句子:] 1、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2、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3、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师:看!简短!却写出了雨的力度。简短有力,就是第一种表达特色。 (ppt简短有力) 师:第二句,请你发现。 生:这句话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师:第三种表达方式,你发现了吗? 生:“跳舞”,用了拟人手法。(从“跳舞”发现) 师:像这样的句子,文中还有。自己读一读。 [ppt出示:] 1、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2、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3、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4、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 师:你们看,“跳舞”“舔”“爬”,这些词语都很亲昵,很美好,可是用在洪水身上,一点也不美好,反而写出了?—— 生:洪水的可怕、让人胆战心惊。(ppt用美好写恐怖) 师:用美好写恐怖,这又是一种表达特色!谁来读。 (多人读) 二、抓住关键词,对比中感受形象 师:第一组词语是对环境的描摹,你能发现第二组词语描写的对象是谁吗?(人物) 过渡语:这是一篇微型小说,环境、人物、情节是小说的三要素,刚才我们通过品读洪水凶猛的句子感受到当时情况的危急,在这种危急之下,人们又是怎么表现的?下面我们就紧扣小说情节,来感悟人物的形象。按要求划句子。 生:(自读自划) 师:你划出描写村民的句子有哪些…… 你划出描写老汉的句子有哪些……(生答) 出示:村民:你拥我挤疯了似的跌跌撞撞乱哄哄 老汉:他像一座山站着不说话盯着 师:你们体会到什么?对比是一种写法,也是一种读法。现在我们就来对比读,读出人们的惊慌失措,老汉的临危不惧。 [ ppt出示:] 1、是谁惊慌的喊了一嗓子,一百多号人你拥我挤地往南跑。 2、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都拥 戴的老汉。

沁园春·雪 优质课教案

沁园春·雪优质课教案 开篇词: 同学们,一代伟人毛泽东的诗词,以其博大恢弘、奇恣纵肆的激情,成为当代诗坛一曲个性强烈,色彩斑斓的绝唱。吟诵豪放之作,令人热血沸腾、精神昂扬。《沁园春·雪》便是他文情并茂、最有气魄之作。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词作,去感受毛泽东主席的豪放之风。(板书) 一、学习目标 1、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及诗歌的特点。 2、感受诗词中北国壮丽的雪景,体会伟大革命领袖的伟大抱负和坚定的信念。 3、领会词赞美祖国壮美河山和无产阶级革命英雄主义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课时安排] :2课时 二、自我研究生成新知 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 1.文学常识 (1)作者简介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

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2)背景链接 本词写于1936年抗战前夜。当时毛泽东同志率领长征部队到达陕北,日本帝国主义加强对中国的侵略,而国民党反动派奉行不抵抗主义,中国处在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1936年2月,毛泽东率领抗日先锋队准备东渡黄河,开赴抗日战争最前线,渡河前,适逢大雪,毛泽东曾于雪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观察地形,面对祖国的大好河山,诗人满怀战胜敌人的坚定信念,豪情激荡地写下了这首气吞山河的壮丽诗篇。 2.生难字词 (1)字音 分.外(fèn) 稍逊.(xùn) 折.腰(zhé) 数.风流人物(shǔ) 妖娆.(ráo) 竞.折腰(jìng) 成吉思汗.(hán) 原驰.蜡象(chí) 一代天骄.(jiāo) 略输.文采(shū) (2)词义 【折腰】弯腰行礼,文中是倾倒的意思。 【惟余莽莽】只剩下白茫茫的一片。惟余,只剩。莽莽,形容原野辽阔,无边无际。 【顿失滔滔】指黄河因结冰而立刻失去了波涛滚滚的气势。

(完整word)七年级三线八角练习题精华版

三线八角练习姓名 1.填空, (1)如图1-1,∠1和∠4是AB、被所截得的角,∠3和∠5是、被所截得的角,∠2和∠5是、被所截得的角,AC、BC被AB所截得的同旁内角是 . (2)如图1-2,AB、DC被BD所截得的内错角 是,AB、CD被AC所截是的内错角 是,AD、BC被BD所截得的内错角 是,AD、BC被AC所截得的内错角 是 . 2.如图③,同旁内角有( )对 A.4对 B.3对 C.2对 D.1对③ 3.如图④,同位角共有( ) A.1对 B.2对 C.3对 D.4对④ 4.如图⑤,内错角共有( )对 A.1对 B.2对 C.3对 D.4对⑤5.如图,是同位角关系的是() A.∠3和∠4 B.∠1和∠4 C.∠2和∠4 D.不存在 6.如图,内错角共有( ) A.10对 B.8对 C.6对 D.4对 7.如图,∠1与∠2是角. ∠3与∠4是角. 8.如图,直线AD,BC被CE所截:∠C的同位 角是∠______,同旁内角是∠______, ∠1与∠2是两条直线______和______被第三条直线 ____ __所截成的______角. 直线AB和CD被AD所截,∠A的内错角是∠______,∠A与∠ADC是_______角, 直线AB和CD被BD所截,∠______和∠______是内错角. 9.如图,已知AB,CD被EG截于F,G. 则∠1的同位角是∠______,∠1的内错角是∠______, ∠1的同旁内角是∠______,∠1的邻补角是∠______. D A B C E F 1 2 3 4 A B C E F A B C D 1 2 3 4 A B C D E 1 2 A B C D E F G 1 1

统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桥优质公开课教案(10)

统编版六年级《桥》优质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在读书思考中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2、引导学生在感人的故事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和感染,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从描写老汉的词句中感悟老汉的崇高精神。 三、教学难点:理解“桥”的深刻含义。 教学方法:朗读法导引法 四、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感受山洪的凶猛 1、一连下了几天的大雨,一场可怕的灾难降临到这座美丽的小山村,让我们再一次来感受这个可怕的黎明。(播放山洪视频) 2、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可怕的场面,用一个字或一个词来概括山洪的特点。(大、猛、狂) (二) 扣课后提示,领悟表达特色 1、导入:同学们,课文一次次地写到山洪和暴雨,请大家找出这样的句子读一读。 2、作者是怎样写的,才让我们有了这种可怕的感觉呢?(大屏幕出示句子) 3、感受三种表达特色。出示三个句子:

(1)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2)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天动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3)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第一种表达特色:哪一种有最简短的句子?在哪儿?(像泼。像倒。) 指导朗读(读得有力、并猛) 看,简短,却写出了雨的力度,短而有力,是第一种表达特色。在句后批注雨的力度。 第二种表达特色:由学生说;指导朗读(你觉得怎样才能把这个句子读好?):指名读、齐读。 第三种特色:让学生自己发现。(指名回答);找出文中这样的句子读一读。(教师课件出示);你们看,“跳舞、舔、爬”,单独看,似乎很美好,很亲昵,可是在这里,一点也不美好,反而写出了洪水的——?(可怕、令人畏惧、胆战心惊)句后批注洪魔的恐怖;指导朗读。 (三) 抓关键词语,对比中感受形象 1、在突发的山洪面前,村民怎样?书上是怎么写的?读3----10自然段,划出关键词语。(学生汇报找出的关键词语,并结合句子指导朗读。) 2、同样是在山洪的突发时刻,谁的表现不一样呢?(老汉)该选哪些词来表现老汉呢?也在3---10处然段中找几个关键词。(学生汇报,指导朗读。)

雪公开课教案及反思

雪公开课教案及反思 《雪》是鲁迅散文诗集《野草》中最为明朗的一篇。下面是为你带来《雪》教案及反思,供你参考。 《雪》教案【课时布置】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 充沛诵读,整体感悟文章内容。合作研讨,更深品味深层内涵。赏析、积累优美词句。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设计(一) (多媒体播放名曲《塞北的雪》) 同学们,纷纷扬扬的飞雪不只孕育出秀美的春天,更催生出一篇篇凝结情思的华彩美文。1924年岁暮北京的一场落雪,鲁迅先生破例地在他的日记里写下了“大风吹雪盈空际”这颇富诗情的文字,18天之后,一篇明朗的题为“雪”的优美散文便诞生了。今天,我们在先生情思凝结的美文中,一起去赏雪景,悟雪情。(板书文题、作者) 设计(二)(多媒体展示北国雪景) 同学们,冬日里最使人感动的莫过于落雪,那纷飞的雪花,凝聚

着春雾夏雨秋露的情愫。飘飘洒洒,无边的旷野、凛冽的天宇,银装素裹,让人情思飞动、浮想联翩。让我们随声吟诵毛泽东的《沁园春;雪》,尽享这自然恩赐的惬意(师生合乐吟诵)。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鲁迅颇富诗情的《雪》,去欣赏美景,还有他那广博的胸襟。(板书文题、作者) 二、解题 本文选自鲁迅的散文诗集《野草》。这本集子收入1924~1926年所作23篇散文诗,书前有题辞一篇。以曲折幽晦的象征表达了20年代中期作者内心世界的苦闷和对实际社会的抗争。语言俏奇瑰丽,意象玄妙奇美。 (投影)野草题辞 三、诵读,整体感知 1、教师配乐感情范读全文,同学听读,初步感知文意: 要求:疏解字词,体会语气。 2、同学自由诵读,整体感知课文描绘的江南雪景和朔方飞雪的鲜明景致。 3、教师指名同学诵读课文的两幅画面,考虑: (投影逐条显示) ⑴用文中的语句概括江南的雪和北国的雪的特点。 ⑵作者是如何表示江南雪景滋润美艳特质的? ⑶落雪使冬天无味的百草园显现出两样,雪地捕鸟的描写生动传神。而本文写雪罗汉,更是一个富有诗意的形象,那么其中蕴蓄着作

第一讲 有关三线八角的几何证明

第一讲 有关三线八角的几何证明 一.三线八角模型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产生两个交点,形成了八个角(不可分的): 同位角:没有公共顶点的两个角,它们在直线AB,CD 的同侧,在第三条直线EF 的同旁(即位置相同),这样的一对角叫做同位角; 内错角:没有公共顶点的两个角,它们在直线AB,CD 之间,在第三条直线EF 的两旁(即位置交错),这样的一对角叫做内错角; 同旁内角:没有公共顶点的两个角,它们在直线AB,CD 之间,在第三条直线EF 的同旁,这样的一对角叫做同旁内角; 二.平行线判定定理: 如果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形成的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是否能证明这两条直线平行呢?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以下几种情况可以判定这两条直线平行: 平行线判定定理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如图所示,只要满足∠1=∠2(或者∠3=∠4;∠5=∠7;∠6=∠8),就可以说AB//CD 平行线判定定理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如图所示,只要满足∠6=∠2(或者∠5=∠4),就可以说AB//CD 平行线判定定理3: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如图所示,只要满足∠5+∠2=180?(或者∠6+∠4=180?),就 可以说AB//CD 平行线判定定理4:两条直线同时平行于第三条直线,两条直线平行 三.平行线的性质定理 两条直线平行,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其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有如下关系: 两直线平行,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 概念巩固 1. 如图,下面结论正确的是() A. ∠∠12和是同位角 B. ∠∠23和是内错角 C. ∠∠24和是同位角 D. ∠∠14和是内错角 2. 如图,图中同旁内角的对数是() A. 2对 B. 3对 C. 4对 D. 5对 3. 如图,能与α构成同位角的有()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4. 如图,图中的内错角的对数是()

七年级三线八角练习题-精华版

A B C.∠2 和∠4 D. 不存在 3 A B C.6 对 D.4 对 C 角是∠______,同旁内角是∠______, 1 D ____ __所截成的______角. B 2 B 三线八角练习 姓名 1.填空,(1)如图 1-1,∠1 和∠4 是 AB 、 被 所 截得的 角,∠ 3 和∠ 5 是 、 被 所截得的 角,∠ 2 和∠ 5 是 、 被 所截得的 角,AC 、BC 被 AB 所截得 的同旁内角是 . ( 2 )如图 1-2 , A B 、 D C 被 BD 所截得的内错角 是 , A B 、 C D 被 AC 所截是的内错角 是 ,AD 、BC 被 BD 所截得的内错角 是 ,AD 、BC 被 AC 所截得的内错角 是 . 2.如图③,同旁内角有( )对 A.4 对 B.3 对 C.2 对 D.1 对 ③ 3.如图④,同位角共有( ) A.1 对 B.2 对 C.3 对 D.4 对 ④ 4.如图⑤,内错角共有( )对 D A.1 对 B.2 对 C C.3 对 D.4 对 ⑤ F E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5.如图,是同位角关系的是( ) 1 A.∠3 和∠4 B.∠1 和∠4 2 4 E 6.如图,内错角共有( ) A.10 对 B.8 对 F 7.如图,∠1 与∠2 是 角. A 1 D ∠3 与∠4 是 角. 3 2 4 C E 8.如图,直线 AD,BC 被 CE 所截:∠C 的同位 A ∠1 与∠2 是两条直线______和______被第三条直线 C 直线 AB 和 CD 被 AD 所截,∠A 的内错角是∠______,∠A 与∠ADC 是_______角, 直线 AB 和 CD 被 BD 所截,∠______和∠______是内错角. 9.如图,已知 AB,CD 被 EG 截于 F,G. 则∠1 的同位角是∠______,∠1 的内错角是∠______, E ∠1 的同旁内角是∠______,∠1 的邻补角是∠______. A B F 1 C G D

《桥》教学设计(公开课很好)

16《桥》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桥》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16课。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咆哮、狂奔、狞笑、拥戴、 清瘦、哑、放肆、豹子、呻吟、搀扶、祭奠、乱哄哄、势不可当、跌跌撞撞”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感受人物崇高的人格魅力。 4.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感受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 神,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课文《桥》,这就是我们这节课的学习目标。 课件出示:学习目标 1、比对读文,了解短句在文章中可以起到渲染紧张气氛的作用。 2、比对读文,体会灾难面前村支书的高贵品质。 3、比对读文,了解微型小说的特点。 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桥》,对课文的主要内容有了大致的了解,找到了很多描写洪水的句子,通过朗读我们感受到了洪水的凶猛,好似魔鬼在狂舞。这节课,我们将继续走进文本。请孩子们把上节课找到的描写洪水的句子读一读。 二、回顾洪水来临时的场面描写,感受洪水的凶猛、肆虐的魔鬼形象。 师:请同学们比较一下,这些句子都什么相似之处。(句子都非常短小,都在描写洪水、.......) 是的,我们来看第一句,“像泼。像倒。”两个字就成句子,我们完全可以把两个句子写得更长一些,更具体些。 出示:课件(老舍写的下雨)下面请看老舍是这样写大雨来临的。(............) 师:你觉得老舍先生写大雨来临写的怎么样?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那我们把老舍先生写的这段大雨来临放在这篇课文开头,你觉得怎么样?(汇报) (一比较,我们就发现同样写下雨,可以写得具体、也可以写得简洁。然而这些简洁、精炼的句子,却字字千钧,它让我们感受到了水位不断上升,灾情不断加剧,把当时紧张的氛围表现的淋漓尽致。 孩子们,以后我们在自己的作文中也可以用这样的短句、段来渲染紧张的氛围。) (播放视频)下面我们让我们再通过一段视频,进一步感受一下洪水的可怕。 三、细读课文,体会情感

山东优质课《雪》教学设计

山东优质课《雪》教学设计 山东优质课《雪》教学设计 《雪》教学设计济南市历城二中附属初中赵学东 一、设计理念: 语文课堂要有语文味。坚持以"读"为课堂的主线,注重对语言的品味和涵咏,让学生学会身临其境体验情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语文敏感。 二、教学目标: 1.欣赏鲁迅笔下"朔方的雪"和"江南的雪"的景致,品味语言内涵,把握文章主旨。 2.体会作者勇猛抗争的精神和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情怀。 三、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屏幕显示课件--飘雪的画面 (教师导语)下雪了。窗外是好晶莹的世界,雪的天堂。雪花纷纷扬扬地从天空飘落下来,就像玉蝴蝶。那熬了三十冬的老槐树偌地玉树临风了,枝上缀满了雪的骨朵,静静地站会,仿佛能够嗅到五月的槐花香了。这是赵老师的雪。那飞扬的雪花飘落到鲁迅先生笔下的时候,又是一番怎样的情景呢? 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走近鲁迅的散文诗《雪》。 【听读文章】

教师朗读文章:(配乐《初雪》) 读前提示:请同学们在听读过程中用笔标注出生僻词语,初步感知文章。 【学生自读】 请同学们坐好,端好书本。同学们带着刚才听读的启发,自由大声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师巡视) 读完思考:(课件显示) 假如你是一位画家,你能结合文意描绘出哪两幅独具特色的画面? 学生回答,教师点拨归纳,注意引导学生学会从文中找出关键的词句。 教师板书: 滋润美艳江南的雪 升腾旋转北方的雪 【品读妙笔】 教师过渡语:是的,作者妙笔成画,一幅幅画卷俨然舒展在我们面前,让我们为那份秀美而喜悦,为那份苍劲而震撼。请同学们品读文章,任选两幅画面中你最喜欢的一处雪景,用情朗读,用心感受。(屏幕显示) 设计思路: 1.将朗读指导和品味语言相结合起来,引导学生读出味道,品出味道。 2.为后面对主旨的.挖掘和把握做铺垫。

七年级三线八角练习题

1.填空, ∠2与∠3∠2与∠4∠5与∠7是 角. ∠2与∠5是 角. ∠3与∠8是 角. ∠1与∠5是 角. ∠4与∠8是 角. ∠2与∠6是 角. ∠3与∠7是 角. ① ∠3与∠5是 角. ∠2与∠8是 角. 2.如图② (1)∠B 和∠1是两条 直线______和_______ 被第三条直线_______ 所截构成的_______角. ② (2)∠2和∠4是两条直线 ________和______被第三条直线______所截构成的_______角. (3)∠ACB 与∠6是两条直线________和______被第三条直线______所截构成的_______角. (4)∠A 与∠B 是两条直线 ________和______被第三条直线______所截构成的_______角. (5)∠3与∠5是两条直线________和______被第三条直线______所截构成的_______角. (6)∠与∠7是两条直线________和______被第三条直线______所截构成的_______角. (7)∠3与∠B 是两条直线 ________和______被第三条直线 7 6 B C A D E 1 2 3 7 6 54 七年级三线八角 练习题

______所截构成的_______角. (8)∠2与∠7是两条直线________和______被第三条直线______所截构成的_______角. (9)∠B 与∠BDE 是两条直线________和______ ______所截构成的 3.如图③,同旁内角有 ( )对对 对 对 对 ③ 4.如图④,同位角共有 ( )对对 对 对 对 ④ 5.如图⑤,内错角共有 ( )对 对 对 对 对 ⑤ 6.如图⑥是同位角关系 的是( ) A.∠3和∠4 B.∠1和∠4 C.∠2和∠4 D.不存在 ⑥ 7.如图⑦内错角共有 ( )对 对 对 对 对 ⑦ 8.如图⑧ ∠1与∠2是 角. ∠3与∠4是 角. ⑧ 9.如图⑨,∠BDE 的同 位角是∠______,∠BDE 的内错角是∠______, ∠BDE 的同旁内角是∠ D A B C E F B C D 2A B C D E F G

部编本六年级语文《桥》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学实录

《桥》优质课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咆哮、狂奔、狞笑、拥戴、清瘦、沙哑、放肆、豹子、呻吟、搀扶、祭奠、乱哄哄、势不可当、跌跌撞撞”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感受人物崇高的人格魅力。 4.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感受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难点】 理解题目所蕴含的深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师:播放视频,视频中习爷爷提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有谁关注到

了吗?(生答)是的,中国共产党人的 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 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孩子们,在一个美 丽的小山村也有一位共产党人,他为了 给全村人民谋幸福,谋出路,而在一座 窄窄的木桥边上演了一段感人至深的故 事。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这个小山村,走进作家谈歌的作品《桥》(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 1、师:课前同学们预习了课文,字词掌握的怎么样了?我们一起来读。 2、师:讲解“祭奠”的意思。 3、师:讲解《桥》的体裁。 三、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师:看来同学们字词掌握的都不错,那么课文读的怎么样了呢?请同学们大声自由的把课文读一读,一边读一边想:课文到底写了一件什么事? 四、品读课文 1、师:课文的这些人物当中谁给你留下的印象最为深刻?——生:老汉。(板书)师:

孩子们,老汉的身份是?生:党支部书记。 2、师:下面就请同学们结合学习单上的提示,静下心来默读课文,用不同的符号画出描写老汉神态、语言、动作的句子,看看透过这些句子,你分别读到了一位怎样的老支书?把你的感受在旁边简单的写一写。 3、生默读自学。师查看。 4、师:我们来交流一下,分享你的阅读收获。【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他,镇定如山”师:从这里你读到了一位怎样的老汉?师:来孩子们,让我们一起读出这位镇定如山的老汉!生齐读!(板书:如山)师:老汉在这样危急的环境下镇定如山,那么,同样面对这样紧张的形式,人们是怎样表现的呢?(板书:人们)“他,铁面如山” 1、师:(课件出示“木桥前...”)谁来给大家读读这句话?生读句子。 2、师:那么这句话让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师:是呀,老支书在人们心中就是一座山呐,一座可以将全村人生命托付的靠山呐!来吧孩子们,让我们一起读好这两段话!

最新部编教材《咏雪》公开课优秀教学设计

《咏雪》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这篇古文,学生掌握文言文学习的方法。 2.在学习过程中,积累相关的文言字词,理解文章内容 3.通过学习这篇古文,了解《世说新语》这一本书,感受魏晋时代风流人物。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不同方式的朗读,在朗读中培养文言语感,进而学会文言文的学习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谢安对谢道韫才华的赞赏之情。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人们赞赏一个人很有才会都会说什么呀?引出“才高八斗”这个成语的出处,才高八斗是谢灵运对曹子建才华的赞美之情,我们在小学的时候学过他的《七步诗》,引出七步诗的出处。其实在《世说新语》里面,记载了很多有才华的文学名士,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一篇短文,文中的人物都是那个时代的风流人物。板书《咏雪》 二、朗读课文,初步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读通文章。 2.请个别同学朗读,教师指导朗读停顿; 3.学生合作朗读,个别朗读。 三、合作探究,掌握文意 1.学生小组合作,结合课下注释,疏通文意。 2.请学生完成重点字词的翻译:內集、儿女、俄而、欣然、差、拟、未若、因、即、何所似 3.思考:课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用自己的话阐述) 四、逐步深入,品味语言 1.句子分析:“谢太傅寒雪日内集”该句点名了故事的人物、时间、地点、事件,这是古文与现代文的区别,简短的一句话,就能把事情说得很清楚。 2.从文中哪里可以体现古人家庭生活乐趣? 寒雪日內集、公欣然、公大笑乐。 3.把大雪纷飞的场景比作“撒盐空中”“未若柳絮”,谢安认为哪一个更好,为什么?你有不同的看法吗? 从公大笑乐来看,谢安更赞赏谢道韫,从俄而雪骤来看,谢朗的比喻也恰当。但从意境来看,后人还是更赞赏谢道韫的比喻,所以被后人称为“咏絮之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