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系统设备综合防雷设计

电力系统设备综合防雷设计
电力系统设备综合防雷设计

电力系统设备综合防雷设计

一、电力系统防雷的重要性随着电力系统容量的增加和自动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电力自动化系统已使用了相当数量的计算机、RTU和其它微电子设备。县级电力调度及其变电所由于所在地土壤电阻率较高或地处山区,其地网的接地电阻往往很难达到电力标准规范中的要求,为防雷工作增加了许多难度。由于一些微电子器件工作电压仅几伏,传递信息电流小至卩A级,对外界的干扰极其敏感,而雷电流产生的瞬变电磁场对微电子设备的干扰和损害尤为严重。在雷雨季节,有的县电力局调度大楼和电力局所属自动化显示系统、通讯系统(Modem载波机、程控交换机等)常常损坏,造成较大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影响当地电力系统的正常调度、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的日常生活。因此,电力系统的防雷工作非常重要。

二、外部防雷

1 、外部直击雷防护装置主要由接闪器、引下线、接地装置组成。建筑物年预计雷击次数按下式计算:N = k NgAe ;Ng =?0.024Td 1.3

式中N:建筑物预计雷击次数(次/a) ; k:雷击次数校正系数;Ng:建筑物所处地区雷击大地的年平均密度[次/ (km2? a)] ; Ae:与建筑物截收相同雷击次数的等效面积(km2 ;Td:该地区的年平均雷电日数;广周地区年平均

雷电日数为75?90次/年。

在下列情况下k取相应数值:a、位于旷野孤立的建筑物取2;b、金属屋面的砖木结构建筑物取1.7 ;c、位于河边、湖边、山坡下或山地中土壤电阻率较小处、地下水露头处、土山顶部、山谷风口等处的建筑物,以及特别潮湿的建筑物取1.5。

依据以上计算,按照GB 50057-9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第2.0.3条的要求,电力系统建筑物属于标准规定的“对国民经济有重要意义的装有大量电子信息系统设备的建筑物”和“预计年雷击次数大于0.3 次/年的一般性民用建筑物”。因此应按二类防雷建筑物进行防护。

A、根据GB 50057-9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第4.1.1条的要求:避雷

针可采用圆钢或焊接钢管制成,其材料直径应符合以下要求:针长 1 米以下:

圆钢直径不小于12mm 钢管直径不小于20mm 针长 1 米至 2 米:圆钢直径不小于16mm 钢管直径不小于25mm

B、根据GB 50057-9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第4.1.2条的要求:

避雷带可采用圆钢或扁钢制成,其材料应符合以下要求:圆钢直径不小于

8mm扁钢截面积不小于48mm2厚度不小于4mm避雷带可沿建筑物四周女儿墙上敷设,并与避雷针、引下线、天面电磁屏蔽网做良好的连接。

C、根据GB 50057-9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第4.2.1条的要求:

引下线应采用圆钢或扁钢制成,优先选用圆钢,其材料应符合以下要求:圆钢直径不小于8mm扁刚截面不小于48mm2厚度不小于4mm引下线设置不应小于2根,并应沿建筑物四周均匀或对称布置,其间距不应大于18m当仅利用

建筑物四周的钢柱或柱子钢筋作为引下线时,可按跨度设引下线,但引下线的平均间距不应大于18m每根引下线的冲击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Q。当采用多根引下线时,应在个引下线上距地面0.3m至1.8m之间装设断接卡。

D根据GB 50057-9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第431条的要求:接地体人工垂直接地体应采用角钢、钢管或圆钢制成,人工水平接地体应采用扁钢或圆钢制成,其材料应符合以下要求:圆钢直径不小于10mm 扁钢截面不小于100 mm2 厚度不小于4mm 角钢厚度不小于4mm 圆钢壁厚不小于 3.5mm人工垂直接地体的长度宜为2.5m。人工垂直接地体间的距离及人工水平接地体的距离宜为5m。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 5.2.5 规定:防雷接地与交流工作接地、安全保护接地共用一组接地装置时,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值必须按接入设备中要求的最小值确定。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 5.2.6 规定:接地装置应优先利用建筑物的自然接地体,当自然接地体的接地电阻达不到要求时应增加人工接地体。

2、建筑物接地与等电位连接

A 、环行接地网

接地是防雷的基础,标准规定的接地方法是采用金属型材铺设水平或垂直地极,在腐蚀强烈的地区可以采用镀锌和加大金属型材的截面积的方法抗腐,更合理的方法是利用建筑物的基础钢筋地网作为共用接地系统,这有事半功倍之效。如建

筑物没有基础钢筋地网,宜在建筑物四周埋设人工垂直接地体和水平环型接地体。

环行接地体与建筑物水平距离不应小于2m接地体的冲击接地电阻不宜大于 4 欧姆,如达不到要求可用添加降阻剂和增加接地体数量等方法来降低阻值。

为使雷电浪涌电流泄入大地,使被保护物免遭直击雷或感应雷等浪涌过电压、过电流的危害,所有建筑物、电气设备、线路、网络等不带电金属部分,金属护套,避雷器,以及一切水、气管道等均应与共用接地系统作金属性连接。

B、等电位连接

将建筑物电气装置内外露可导电部分、电气装置外可导电部分、人工或自然接地体用导体连接起来以达到减少电位差称为等电位联结。

在IEC和GB50057-94标准中指出等电位连接是内部防雷措施的一部分,其目的在于减少雷电流所引起的电位差。等电位,是用连接导线或过电压(电涌)保护器,将处在需要防雷空间内的防雷装置和建筑物的金属构架、金属装置、外来导线、电气装置、电信装置等连接起来,形成一个等电位连接网络,以实现均压等电位。利用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建筑物内所有金属构件的多重连接,建立一个三维的连接网络是实现等电位连接的最佳选择。

所有从室外进入的金属导体(包括水管、气管,电缆屏蔽层或电缆屏蔽管)应在进入防雷区的交界处就近直接接地,不能直接接地的导体(如电力线、传输线等)应通过避雷器接地,电力、通信电缆应穿金属管并埋地进入机房,穿管埋地的距离应大于25 米。室内设备的金属部分应可靠接地,所有的接地必须接在同一个接地基准点上,这个基准点在工程上称为汇流排或均压环,这样就能保证室内设备不会因为地电位升高而产生电位差。

建筑物外部防雷装置是直接安装在建筑物顶面,防雷装置与各种金属物体之间的安全距离不可能得到保证。为防止防雷装置与邻近的金属物体之间出现高电位反击,进小其间的电位差,除了将屋内的金属物体做好等电位连接外,应将各种接地(交流工作地、安全保护地、支流工作地、防雷接地等)共用一组接地装置。上述四种接地的接地引出线可与环行接地体相连形成等电位连接,但防雷接地在环行接地体上的接地点与其他几种接地的接地点之间的距离宜大于10m。

三、电源系统防雷

1、高压电力线的防护

在雷电活动频繁、雷电强度大、雷暴日多的地区,当雷击建筑物附近的交流

供电线路时,为了防止雷电沿电力线路侵入建筑,可按图4-2 所示方法,对高

压电力线以及变压器实施保护。GB 50057-94(2000)《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国家标准第三章、第 3.3.8 条要求:在电气接地装置与防雷的接地装置共用或相连的情况下:当低压电源线路用全长电缆或架空线换电缆引人时,宜在电源线路引入的总配电箱处装设过电压保护器,当Y,yno 型或D,yn11 型接线的配电变压器设在本建筑物内或附设于外墙处时,在高压侧采用电缆进线的情况下,宜在变压器高、低压侧各相上装设避雷器,在高压侧采用架空进线的情况下,除按国家现行有关规范的规定在高压侧装设避雷器外,尚宜在低压侧各相上装设避雷器。

2、建筑内配电线路及设备过电压防护

1)、引入大楼内的交流电力线宜采用地下电力电缆。其电缆金属护套的两端均应作良好的接地。

2)、交流供电变压器高压侧,按供电局要求安装一组HY5WS-17/50配电型无间隙氧化锌避雷器;低压侧,安装大通流电源防雷模块(如LDY-100B/3+NPE)或者一级电源防雷箱如WY-380B100。变压器的机壳、低压侧的交流零线,以及与变压器相连的电力电缆的金属外护层,应就近一点接地。

3)、配电屏引出的三根相线及零线,应安装限压型电源防雷模块或者电源防雷箱。屏内交流零线不作重复接地。大楼内所布放的交流供电线路中的中性线(零线)汇集排,应与机架的正常不带电金属部分绝缘。

4)、建筑的电缆金属护套在入室处应作保护接地,电缆内芯线在入室处应加装防雷器,电缆内的空线对亦应作保护接地。建筑内所有交直流用电及配电设备均应采取接地保护。交流保护接地线应从接地汇集线上专引,严禁采用中性线作为交流保护接线。

5)、常用电源系统防雷设计方案

A、电源一级防雷

依据GB50057-9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第六章:防雷击电磁脉冲;第四

节,第641至6412条LPZ0A LPZOB区对电涌保护器(SPD的要求及GB 50054-95《低压配电设计规范》第四章:配电线路的保护中有关低压防雷的有关规定;参照JGJ/T 16-92《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第13 部分:电力设备防雷、第14 部分接地及安全以及GBJ 64-83 《工业与民用电力装置的过电压保护设计规范》第五、六、八章;DL/T620-1997《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第三章到第十章;DL/T621-1997《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第三章、第四章、第六章、第七章的部分条

文。

按照第二类建筑物雷电防护等级首次雷击参数要求,依据雷电分流理论,可分配到电源线路系统的最大雷电电流为10/350卩s波形75KA则对于TN系统每线可分配10/350卩s波形雷电流15KA因此作为系统电源进线端的第一级防雷,需使用

10/350卩s波形、通流容量大于15KA每线的电源电涌保护器将数万伏的感应雷击过电压限制到4KV以下。

通常将配电系统第一级防雷保护设计为:使用10/350卩s波形、通流容量

25KA每线,8/20卩s波形、通流容量100KA每线的B级电源电涌保护器将感应雷击过电压限制到2000V以下。所有接线用16mm殳铜线连接,地线用25mm多股铜线连接。可选用GBFLDY-100B/3+NPE电源防雷模块或者GBFWY-380B1006源防雷箱。

B、电源二级防雷

根据GB50057-94 (2000版)《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第六章:防雷击电磁脉冲;第四节,第6.4.1至6.4.12条LPZ1区对电涌保护器(SPD的要求及GB 50054-95《低压配电设计规范》第四章:配电线路的保护中有关低压防雷的有关规定;参照JGJ/T 16-92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第13部分:电力设备防雷、第14 部分接地及安全以及GBJ 64-83 《工业与民用电力装置的过电压保护设计规范》第五章、第六章、第八章;DL/T620-1997《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DL/T621-1997《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第七章、第八章的部分条文。

按照第二类防雷建筑物雷电防护等级二次雷击参数要求,依据雷电分流理

论,可分配到电源线路系统的雷电电流为8/20卩s波形75KA则对于TN系统,每线可分配8/20卩s波形雷电流18.75KA,考虑到保护的裕度,作为配电系统电源第二级防雷,需使用8/20卩s波形、通流容量40KA每线的电源电涌保护器将

4KV的线路残余感应雷击过电压限制到2KV以下。可选用GBF A200-B/3+NPE艮压型电源防雷模块或者WY-380B40S!源防雷箱。

C、电源三级防雷

根据GB50057-94(2000版)《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第六章:防雷击电磁脉冲;第四节,第6.4.1至6.4.12条LPZ1区对电涌保护器(SPD的要求及GB 50054-95《低压配电设计规范》第四章:配电线路的保护中有关低压防雷的有关规定;参

照JGJ/T 16-92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第13部分:电力设备防雷、第14 部分接地及安全的部分条文。

依据电力综合楼配电线路设计的实际情况,考虑到机房设备的重要性,将配电系统第三级防雷保护设计为:使用8/20卩s波形、通流容量20KA每线的电源电涌保护器将感应雷击过电压限制到1500V以下。可选用GBF A100-C/3+NPE艮压型电源防雷模块或者WY-380C20S!源防雷箱。

D电源末级防雷

根据IEC 61312-3 雷电电磁脉冲的防护第三部分:浪涌保护器的要求,在

LPZ2区内,浪涌保护器可将浪涌电压限制到一千多伏,防雷器通流容量为(8/20

卩s):> 10KA

依据电力综合楼中所使用设备的实际情况,考虑到服务器等高价位设备的重要性,将配电系统末级防雷保护设计为:使用8/20卩s波形、通流容量20KA的

GBF WY-P插座型电源电涌保护器将感应雷击过电压限制到1000V以下。

四、信号系统防雷电力局综合楼智能建筑信息系统一般由建筑物自动化(Building Automati on System,BAS、远程通信(Telecommunication System ,

TCS 和办公自动化(Office Automation System ,OAS三个系统构成,这3个系统中又包含各自的子系统。依据GB50057-94 (2000版)《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的规定,电力局综合楼智能建筑属于“重要的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物” ,因此通常按照二类防雷建筑设计要求进行考虑。

根据GB 50057-94 (2000版)《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第六章:防雷击电磁脉冲;第四节,第6.4.1至6.4.12条LPZ1区对电涌保护器(SPD的要求及YD /T

5098-2001 《通信局(站)雷电过电压保护工程设计规范》第五部分:SPD

的选择;第5.3条:信号线用SPD第5.5条:计算机、控制终端、监控系统的网络数据线用SPD的要求,参照IEC 61643-3《低压系统的电涌保排器》第3 部分《在电信系统中SPD的应用》和IEC 61644-1 1997《通信系统用SPD标准要求,对于通信线路的防护,需对设备进线缆线使用8/20卩s波形、通流容量3 KA的信号电涌保护器将数千伏的线路感应雷击过电压限制到设备允许值。

1 、环境控制管理子系统

主要包括:暖通空调(HVAC系统控制,如对各种冷热源机组,空调机组、新风机组控制给排水系统控制,如各种水泵、水箱水位控制报警。运输系统控制,如各个电梯、自动扶梯的控制。电气系统控制,如对变配电设备、自备发电机、直流电源、照明、动力设备控制等。

按照GB50057-9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标准第 3.3.7条的要求,应该将建筑物内的设备、管道、构架等主要金属物就近接至防直击雷接地装置或电气设备的保护接地装置上,不用另设接地装置。对于控制系统用的12V的RS232和

6V的RS485 RS422数据控制线,由于通常此类控制线的线路较长,布线比较复杂,容易感应到雷电和工频过电压,而数据线连接的控制主机耐压又比较低,所以需要在主机的各数据线输入端安装相应的数据信号浪涌保护器。

RS232数据控制线可使用GBF RS232-DB09勺数据信号浪涌保护器,RS485 RS422数据控制线可使用GBFFLD-5的数据信号浪涌保护器。此系列一般用于控制回路额定的负载电流小于500mA勺功率比较小的控制系统。如果控制回路的电压等级为12V、24V、48V双绞线,则可以选用相应FLD-12、FLD-24、FLD-48 数据信号浪涌保护器。

一般在电梯、自动扶梯、变配电设备、自备发电机、动力设备控制中,都需要选用额定负载电流1A的数据信号浪涌保护器。额定的负载电流小的数据信号浪涌保护器插入损耗比较小(<0.1dB),因此数据传输的损耗比较小,其浪涌保护器(SPD内部使用电阻元件(resistor ),选型不正确的时候容易烧掉这个电阻元件。而额定的负载电流大的数据信号浪涌保护器插入损耗比较大(<0.2d B),因此数据传输的损耗稍微大,其浪涌保护器(SPD内部使用电感元件(i nductor ),所以安全性比较高。

2、火灾报警及消防联动控制子系统

主要有火灾报警及消防联动控制系统(FAS。在建筑物内部装置感烟探测器、感温探测器及模拟显示盘。当发生火灾时,它能自动喷洒水或其他灭火液体气体。防排烟系统排除火灾时产生的烟雾并防止其漫延。。

火灾报警及消防联动控制系统一般使用RS232数据控制线,从安全性和成本考虑,通常只需要在主机的数据采集端安装数据信号浪涌保护器,而无须在感烟探测器、感温探测器探头处安装数据信号浪涌保护器。

火灾报警及消防联动控制系统数据控制线可使用FLD-24 的数据信号浪涌保护器进行保护。

3、安全监控子系统

电视监控系统(Closed Circait Televisiow )的防雷保护比较复杂,首先

需要明确监控系统遭受雷击损害的主要原因以及雷电可能的侵入途径,尤其是雷击

智慧综合布线系统建设设计方案

智慧综合布线系统建设设计方案 【设计要点】智慧医院弱电系统由医院由感染楼(建设中),教学科研楼及肿瘤中心,医疗楼(含门诊医技、住院楼)等部分组成。 园区内设置二个数据中心机房,电话交换机房及信息中心机房;电话交换机房位于医疗楼(含门诊医技、住院楼)地下一层,信息中心机房位于医疗楼(含门诊医技、住院楼)地下一层。由于园区面积较大,建筑较多,设三个汇聚机房,一是在医疗楼(含门诊医技、住院楼)地下一层设置医疗楼汇聚机房,二是在教学科研楼及肿瘤中心设置汇聚机房,三是感染楼一层设置汇聚机房。综合布线系统采用星型结构,按照核心层、汇聚层和接入层三层结构进行设计,在满足水平距离不超过90米的要求下设置弱电间。 系统总体设计如下:内外网,采用两套独立的垂直主干;核心到汇聚的数据主干采用双链路二根48芯万兆室内多模

光纤,汇聚到接入的数据主干采用单链路两根12芯万兆多模室内光缆。水平部分采用6类非屏蔽线缆,语音主干采用五类大对数线缆,光纤点采用六芯万兆多模光缆在汇聚机房及信息中心统一进行配线管理。 结合本次项目的特点,我司将为智慧医院提供一套“国际领先,国内一流”的结构化布线系统解决方案,实现系统对高性能的语音、数据和图像的传输的支持,成为一个模块化、高灵活性的智能化系统。通过延伸到每个区域和房间的信息点,将电话、电脑、网络设备、通讯设备与管理设备连接为一个整体,高速传输语音、数据、图像,从而为内部管理者和使用者提供综合性资讯服务。 建成后的智慧医院综合布线系统将能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满足未来10-15年的使用需求。 1.1.1 对原设计的研读和优化建议 通过对原设计图纸的研读,我们得知:

弱电机房防雷技术设计说明

弱电机房防雷技术设计说明 1、弱电机房系统综合防雷方案: 一、工程概述 弱电系统由各类弱电设备以及传输线路组成,系统采用了大量的集成元件,在雷击发生时,传输线路感应到雷电磁场产生过电压,可高达几千伏,对集成元件有较大的危害。监控系统中的传输线路许多处于LPZ0A非防雷区域。系统走线在布线阶段没有考虑与防雷引下线保持足够的距离,这些都为系统的安全运行留下了隐患。 一般认为,雷电的防护措施有隔离、等电位、钳位、均压、滤波、屏蔽、过压过流保护、接地等方法将雷电过电压、过电流及雷击电磁脉冲消除在设备外围,从而有效地保护各类设备。目前主要采用气体放电管、放电间隙、高频二极管、压敏电阻、瞬态二极管、晶闸管、高低通滤波器等元件根据不同频率、功率、传输速率、阻抗、驻波、插损、带宽、电压、电流等要求,组合成电源线、天馈线、信号线系列电涌保护器(SPD)安装在微电子设备的外连线路中,地线按共用接地原则接入系统的地线,才不至于造成电位反击。只有设计合理、安装合格,电涌保护器才能有效的防御雷电。

系统综合防雷在设计时主要采用以下标准,供设计时参考。 (1)IEC61024《建筑物防雷》 (2)IEC61312《雷电电磁脉冲的防护》 (3)ITU K25《光缆的防雷》 (4)GB50343《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 (5)GB50057-9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6)GB50174-93《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 (7)GB50200-94《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8)GB50198-94《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9)GB/T50311-2000《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二、雷击防护措施 (一)直击雷防护 直击雷防护包括弱电机房建筑物直击雷防护和系统前端设备直击雷防护,本方案在假定弱电机房控制室已完善直击雷防护措施的前提下进行,否则必须完善雷防护措施。 (二)机房弱电系统感应雷防护

智能建筑弱电工程的防雷接地简易版

In Order To Simplify The Management Process And Improve The Management Efficiency, It Is Necessary To Make Effective Use Of Production Resources And Carry Out Production Activities. 编订:XXXXXXXX 20XX年XX月XX日 智能建筑弱电工程的防雷 接地简易版

智能建筑弱电工程的防雷接地简易 版 温馨提示:本安全管理文件应用在平时合理组织的生产过程中,有效利用生产资源,经济合理地进行生产活动,以达到实现简化管理过程,提高管理效率,实现预期的生产目标。文档下载完成后可以直接编辑,请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套用。 一、概述 雷电是一种自然放电现象。由于雷电放电 电压高、放电时间短,它的产生人类目前无法 控制。雷云的生成、移动、放电的整个过程伴 随多种物理效应,如:静电感应、高温高热、 电磁辐射、光辐射等;这些物理效应的共同作 用已严重危害室内弱电设备的安全运行,甚至 危及工作人员的安全。雷电灾害严重性还表现 在波及面广,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因素,首先积 聚大量电荷的雷云有较大的活动范围及其放电 过程的辐射范围可覆盖达几十公里的范围,其

次地面各种网络(电力、通信等网络)的相互渗透、错综复杂,使雷电灾害的范围进一步扩大。 在雷击中心数公里范围内都可能产生危险过电压,损害线路上的设备。 随着现代电子技术的蓬勃发展,大量的微电子设备(系统)得以在工业控制中应用和联网。由于其元器件的集成度愈来愈高,信息存储量愈来愈大,速度和精度不断提高,但工作电压仅有几伏,信息电流仅有微安级,因而对外界干扰极其敏感,对雷电等电磁脉冲和过电压的承受能力相对脆弱,同时网络广域化又增大了系统(设备)受干扰的可能性。当雷电等引起的过电压和伴随的电磁场强度达到某一阀值时,轻则引起系统失灵(误动、信息丢失、

综合布线系统设计方案

综合布线系统 系统概述 数字校园是随着计算机、通信技术和联网技术、楼宇控制技术的普及应用,逐步发展起来的。数字校园是指对学校的四个基本要素即结构、系统、服务、管理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的最优考虑,来提供一个投资合理,同时又拥有高效率的舒适、温馨、安全便利的环境以及长远的系统灵活性及市场能力。 ****大学新校区的智能化建设应是建立在综合布线系统基础上的,具有高度楼宇自动化、通讯自动化和办公自动化的新型数字校园,它需要物业和电子技术的紧密结合。智能的程度如何,自动化的实现,就必然取决于系统的设计水平和合理化程度。 布线系统是建筑物或建筑群内的信息传递的媒介。它不仅将话音和数据通信设备、交换设备和其它信息管理系统彼此相连,同时还能够连接楼宇自控、监控系统和通道控制系统。其灵活性、兼容性和可靠性已得到中国用户的认可,并已经广泛地在国家职能部委、学校、机关、银行、大型集团公司等行业得以推广。在国际上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 SCS )早已成为建筑大楼的基本设施。 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 SCS )为用户提供了最合理的布线方式,并依靠其高品质的材料,一改传统布线的面貌,为****大学新校区能够真正的成为智慧型的数字化大学奠定了25年内不需改变通讯线路的传输媒介基础。

****大学新校区综合布线需要考虑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为计算机网络系统、卫星及公用天线系统、安保系统、多媒体系统、楼宇自动化控制系统、信息集成管理自动化系统等子系统的各类信息交换提供的物理链路。 某大学新校区的综合布线既要满足各单体楼的使用需求,又要从校园整体布线结构上进行优化设计,是整体布线结构明了实用,避免因为施工的先后顺序造成的材料浪费和重复施工。 网络布线系统 某大学新校区的网络覆盖了园区内几乎所有的单体建筑,是数字化校园应用的高速通道,如何合理的设计好室外的拓扑结构直接关系到网络的逻辑结构和性能好坏。 我们对校园所有的总体布局和功能分区进行了综合考虑,决定主干室外采用单模光纤,布线结构上采用星形加环形的结构,在校园总体设计上选择了几个区域中心和一个应用总中心(可作为核心),区域中心之间通过48芯单模光纤一一连接构成一个环,可作双环结构(可选);选择图文信息中心为园区总中心,该中心到各区域中心之间采用2×48芯单模光纤进行连接,将来可以做成双核心的结构(可选);各单体建筑根据物理分布通过12芯单模光纤接入就近的区域中心。 单体楼如宿舍、辅助用房等采用超五类四对非屏蔽双绞线连接用户终端和设备间的配线设备,教学楼、行政中心、科研楼、图文信息中心等地方建议采用6类布线系统作数据水平线缆,语音布线建议采用超五类4对非屏蔽双绞线;从区域中心到单体楼

地铁车站弱电系统的防雷与接地问题

地铁车站弱电系统的防雷与接地问题 港铁轨道交通(深圳)有限公司梁红 摘要:地铁车站弱电系统多与强电系统共用一个综合接地装置,经各自引上线至强、弱电总接地端子排,再引致众多机电设备房内的弱电接地端子排上,在设备房内系统设备除以弱电接地端子排为基准做等电位联接,还需在各级电源端加装浪涌保护器SPD. 关键词:综合接地装置、综合接地装置、总弱电接地端子排、引上线、浪涌保护器SPD、弱电系统 一.接地系统的类型、综合接地网及强、弱电接地系统的设置: 接地系统的类型有保护性接地、功能性接地以及功能性和保护性合一的接地。 保护性接地分为:保护接地、过电压保护接地(包含防雷接地)、防静电接地和防电蚀接地; 功能性接地分为:工作接地、逻辑接地和信号接地。不同的接地有不同的要求,应按设计决定不同的接地方式。 功能性和保护性合一的接地,如:屏蔽接地; 与普通建筑不同的是,地铁因其牵引供电系统产生杂散电流,决定了地铁车站的接地装置必须与车站内的金属物绝缘,接地装置多选用人工接地网(接地电阻小于0.5Ω),由水平接地体、垂直接地体、接地引上线等组成,其材料以耐腐蚀的铜质材料为主,水平接地体采用50mmX50mm镀锡铜带、垂直接地体采用¢50X7.5mm铜管、接地引上线各采用3根绝缘铜芯电缆ZR-YJY-(1X240mm2),分别独立引出提供给强电系统、弱电系统和接触网接地使用,强、弱电系统各设一个总接地端子排;至此强、弱电接地系统独立分开,不允许再有交集; 二.为满足弱电系统对电源稳定性的要求,地铁车站分别设置强、弱电两套接地系统: 地铁车站内弱电系统分为主控系统、PSCADA、通信、广播、PIDS、自动售检票系统、屏蔽门和安全门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安保监控系统等。 各种接地各有优缺点。分散的独立接地可有效地防止信号之间的相互干扰,但在遭受雷击时,易造成不同的接地点地电位不一样,从而引起地电位反击,使设备工作不正常或损坏;综合接地虽然有效地防止了地电位反击,但又会引起不同信号之间的相互干扰,为有效解决防干扰和防雷击安全接地的问题,车站的接地系统采用以下设置: 在各设备房内依据需要分别设置末端强、弱电接地端子排; 从总强电接地端子排至各设备房内的强电接地端子排,强电接地系统采用环式等电位连接方式的接地系统,以消除各接地点的电位差; 为了避免电磁干扰、地环路干扰,弱电接地系统与综合接地装置之间采用采用一点接地,从总弱电接地端子采用辐射式接地系统,即采用阻燃铜芯电缆ZR-YJY-(1X70mm2)放射式敷设至各设备房内的弱电接地端子排上; 在实际应用系统中,由于系统电源零线(中线)、地线(保护接地、系统接地)不分、控制系统屏蔽地(控制信号屏蔽地和主电路导线屏蔽地)的混乱连接,大大降低了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设备房内的强电接地端子排可为设备提供等电位接地、保护接地、设备外壳屏蔽接地; 设备房内的弱电接地端子排可为设备提供工作接地、逻辑接地和信号接地,由于采用放射式布线方式,可以使弱电系统有效地抑制外来干扰(包含来自其他弱电系统的干扰),又能降低设备本身对外界的干扰。 正确的接地是抑制电磁干扰、提高电子设备EMC性的重要手段之一。 三.弱电系统的防雷技术措施: 一般分为“三道防线” (1)将绝大部分雷电流直接引入地下泄散(外部保护) (2)阻塞沿电源线或数据信号线引入的侵入波危害设备(内部保护及过电压保护)

1 综合布线系统设计原则

1 综合布线系统设计原则 1.1 综合布线设计的标准 综合布线系统标准是一个开放型的系统标准,它能广泛应用。因此,按照综合布线系统进行布线,会为用户今后的应用提供方便,也保护了用户的投资,使用户投入较少的费用,便能向高一级的应用范围转移。 本项目中,综合布线系统的设计满足以下标准: TIA/ EIA-568A——商业大楼电信布线标准(加拿大采用CSA T529) EIA/ TIA-569——电信通道和空间的商业大楼标准(CSA T530) EIA/ TIA-570——住宅和N型商业电信布线标准(CSA T525 ) TIA/ EIA-606——商业大楼电信基础设施的管理标准(CSA T528) TIA/ EIA-607——商业大楼接地/连接要求(CSA T527) GB/T 50311-2000——《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GB/T 50312-2000——《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 CECS72:97——《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及验收规范》 1.2 综合布线设计的要点 综合布线系统的设计方案虽然随着用户的需求和布线的具体环境不同,会有各种变化,但任何综合布线方案在设计时都要满足以下几点要求: 1)实用性:能支持多种数据通信、多媒体技术及信息管理系统等,能够适应现代在和未来技术的发展; 2)灵活性:任意信息点能够连接不同类型的设备,如微机、打印机、终端、服务器、监视器等; 3)开放性:能够支持任何厂家的任意网络产品,支持任意网络结构,如总线形、星形、环型等; 4)模块化:所有的接插件都是积木式的标准件,方便使用、管理和扩充; 5)扩展性:实施后的综合布线系统是可扩充的,以便将来有更大需求时,很容易将设备安装接入; 6)经济性:一次性投资,长期受益,维护费用低,使整体投资达到最少。 2 现场环境及信息点统计 2.1 用户现场环境 (描述用户需要进行综合布线系统的建筑物环境。) XXX企业有员工XXX人,计算机、服务器等设备XXX台,具有办公室XX间,分布

某小区智能化系统设计-防雷接地系统方案

防雷接地系统 16.1 防雷系统 各个弱电系统配备了大量的精密电子设备,如网络主干交换机房、计算机服务器、视频矩阵、广播主机、UPS等等,建设防雷接地系统可以以较小投资在极大程度上保证设备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有效的保护业主的设备投资。 本工程防雷系统有以下特点和需求: 所有智能化系统的接地与鄞和置业〃银河湾小区联合接地系统连接,接地电阻小于1欧姆,所有不带电的弱电金属管、线槽、分线箱均与电气接地系统等电位连接。 此次考虑二级、三级电源防雷,保护机房重要设备的电源防护。 室外进线(除光纤外)需安装信号保护器。 16.1.1 设计原则 a、室外引入的各种线缆(除光纤外),在其接入设备前安装浪涌保护器:如有线电视系统、广播系统等。 b、室内重要设备或高价值设备:如服务器、交换机、监控主机等安装保护器。 16.1.2 电源防雷 选用较小通流量的插座电源防雷器杭州鸿雁FRCZ-0,并联插接在重要设备如服务器、交换矩阵、路由器等插座处,使整个机房的重要用电设备得到电源三级保护,主要应用在各个机房重要设备的用电插座上。 在计算机网络系统中的各个楼栋交换机(IDF)的用电插座处安装插座型电源避雷器LT A6-420NS。 16.1.3 信号防雷 安防系统:安装视频信号避雷器(FRX-AS-BNC+DC12)和控制线保护器(FRX-AS-BNC+DCK);红外对射避雷器FRX-485 公共广播系统:广播进出线路安装FRX-485保护器。

16.2 接地系统 ①机房接地 机房接地主要是指放置重要设备的场所内机房设备的等电位连接,此次宁波鄞和置业〃银河湾小区主要对物管机房实现局部等电位连接。具体施工方案如下:沿墙体四周分别均布安装环形接地母排,其截面为60mm×6mm的铜排母环,该接地母排距地面高约150-350mm,距墙800 mm,并每隔300mm在铜排上钻一个孔Φ10,且每隔1200mm用绝缘胶木板与地面实现绝缘可靠连接,并采用BVR16mm2将环形母排至少两处连接到机房局部等电位汇集点上;机房内的防雷地、工作交流地(N线)、静电地、屏敝地、直流地、绝缘地、安全保护地等接地直接连接到环形接地母排上。 ②弱电井设备接地 弱电井设备接地主要是指弱电井内IDF、汇集层交换机及其它中继设备的接地,主要措施是设备部分通过其供电插座内的PE线直接接地,机柜部分引出接地线到弱电接地干线上。 ③重要终端设备接地 重要终端设备主要指计算机终端设备、弱电主机等设备,其接地主要通过供电插座的PE线接地。 ④弱电接地干线 弱电接地干线是指安装在弱电井内的弱电接地引下线,如预埋的扁钢、BVR50线缆、40*4铜排等。本系统建议采用40*4镀锌扁钢。 ⑤弱电系统接地体 大多数建筑物采用联合接地系统,采用共地不共线原则,其弱电系统接地体就是大楼的基础接地体。 机房环形接地母排安装示意图:

机房工程与防雷接地等系统方案

机房工程及防雷接地等系统 12.1概述 XXXX大酒店弱电机房共有 2 个,一层西侧为监控和消防机房,主要布臵安保监控、背景音乐等系统,机房面积约为 80 平方;五层为通信及计算机网络机房,它也是我们所设计的重点,机房内布臵计算机网络设备、配线架机柜、程控交换、话务管理、卫星机房、 UPS 机房以及智能化服务中心等。根据国家对弱电机房的要求,浙 江XXXX 大酒店的机房按照 C 类机房进行设计。其中重点考虑五层的计算机网络机房,一层的机房主要考虑静电地板、应急照明、双电源以及UPS 系统的设臵,其中 UPS 系统是从五层 UPS 机房引出 5KW 作为其后备电源。五层网络机房除上述功能外,还要求考虑机房的供电、接地、消防、装修、静电处理等要求,装修可由专业公司统 一装修。 中心机房位于一层的通信机房,面积为 80 平方,根据功能区分可以分为网络中心、通信中心、 UPS 间、监控中心、数字电视机房、配线区及管理值班间。其中 UPS 间、网络中心二者之间应有分割,便于管理与操作。房间的分割也应根据功能区进行划分。 UPS 间采用隔音轻钢龙骨石膏板(中间采用石膏棉)隔离,并设臵不同的进 出通道,网络中心内的隔断采用透明玻璃隔断完成(玻璃隔断下方 1.2M 为轻钢龙骨石膏板)。 12.2设计原则 参照国家机房设计标准 C 级标准设计。 12.3设计依据 在计算机机房设计中必须遵循国家以及相关行业的标准规范执行。 《电子计算机机房规范》GB 50174-93 《计算机场地技术条件》GB 2887-89 《计算机站场地安全要求》GB 9361-88 《计算机机房用活动地板技术条件》GB 6550-86

弱电系统防雷接地的技术措施(通用版)

弱电系统防雷接地的技术措施 (通用版) Security technology is an industry that uses security technology to provide security services to society. Systematic design, service and management.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AQ-SN-0262

弱电系统防雷接地的技术措施(通用版) 1、建筑物金属屋顶、立面金属表面、钢柱、钢梁、混凝土内钢筋和金属门窗框架等大尺寸金属件,应作等电位联结并与防雷装置相连; 2、弱电系统的防雷接地宜与建筑物其他的接地共用接地系统。共用接地电阻≤1Ω。当互相邻近的建筑物之间有电力和通信电缆连通时,宜将其接地网互相连接,否则,宜作有效隔离。 3、需要保护的电子信息系统必须采取等电位连接与接地保护措施。电气和电子设备的金属外壳、机柜、机架、金属管、槽、屏蔽线缆外层、建筑外墙上的所有金属门窗框架、信息设备防静电接地、安全保护接地、浪涌保护器(SPD)接地端等均应以最短的距离与等电位连接网络的接地端子连接;对不能直接进行等电位连接的带电体,可通过浪涌保护器(SPD)进行等电位连接。

4、对功能性接地有特殊要求需单独设置接地线的电子信息设备,接地线应与其他接地线绝缘;供电线路与接地线宜同路径敷设。 5、除高频外的低频信号弱电系统采用一点接地。共用接地装置应与总等电位接地端子板连接,通过接地干线引至楼层等电位接地端子板,由此引至设备机房的局部等电位接地端子板。 6、建筑物每一层内的等电位联结网络宜呈封闭环形,其安装位置应便于接线。 7、室外引进的电源线、信号线应采用能承载可预见的雷电流的屏蔽电缆,并宜埋地敷设,如果采用非屏蔽电缆时,应敷设在金属管道内并埋地引入,金属管应电气导通,并且电缆屏蔽层、金属管、光缆金属加强芯等金属物应在雷电防护区交界处做等电位连接并接地。其埋地长度应符合表达式:L≧2ρ1/2(ρ--埋地电缆处土壤电阻率)要求,但不应小于15m; 8、在分开的建筑物之间布置的屏蔽电缆的屏蔽层应与各个建筑物的等电位连接带作等电位连接,在需要保护的空间内,屏蔽电缆的屏蔽层应至少在两端作等电位连接。

最新xXXX综合布线系统设计方案书

x X X X综合布线系统设 计方案书

XXX综合布线系统设计方案书 二零零××年××月

目录 1. 技术标书总说明 (3) 2. 系统总体功能说明 (12) 3. 系统整体技术说明 (16) 4. 系统组成与结构 (21) 5. 系统主要性能指标 (30) 6. 建筑群子系统 (37) 7. 设备间子系统 (40) 8. 干线子系统 (43) 9. 管理子系统 (48) 10.水平子系统 (51) 11.工作区子系统 (61) 12.光缆传输系统 (68) 13.弱电系统管道 (82) 14.测试用便携机 (84) 15.工程的组织与管理 (85) 16. 与其他系统的协调与配合 (104) 17. 保修和售后服务 (111)

1. 技术标书总说明 1.1 前言 近十几年来城市建设及工业企业的通信事业发展迅猛,现代化的智能楼,国际机场、商住楼,办公楼,综合楼已提到日程,在过去设计大楼内的语音及数据线路时,会使用各种不同的传输线,配线插座以及接头等。例如:用户电话交换机通常使用双绞线,局域网络(LAN)则可能使用双绞线或同轴电缆,这些不同的设备使用不同的传输线来构成各自的网络。同时,连接这些不同布线的插头,插座及配线架均无法互相兼容,相互之间达不到共用的目的。 现在可以将所有语音、数据、电视(会议电视、监视电视)设备的布线组合在一套标准的布线系统上,并且将各种设备终端插头插入标准的插座,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可实现上述功能.故一套先进的楼宇布线系统,不仅能支持一般的话音、数据传输,它还应能支持多种网络协议,不同生产厂商机器的互连,可适应各种灵活的、容错的组网方案。 本次技术标书XXXX国际机场新航站楼综合布线系统选用世界著名瑞士德特威勒的UNILAN布线系统。 1.1.1德特威勒公司介绍: 德特威勒公司是瑞士的一家成立于1915年的综合性的跨国企业,总部位于瑞士中部的Aldorf市。目前德特威勒公司的业 务已遍及世界,在欧洲、美国和亚洲共拥有42家分支机构。约

智能化系统防雷接地设计

智能化系统防雷接地设计 摘要针对建筑中弱电系统越来越庞大的现状,以智能化系统防雷接地为例,介绍了防雷接地系统、建筑物的防雷分区及分级保护。重点介绍了等电位接地技术。提出了不同供电接地系统的防雷方案,以供电气设计人员参考借鉴。 关键词智能化;防雷;接地设计 智能化系统的防雷接地十分重要,不论是智能化中心机房,还是通讯网络设备及终端设备都离不开系统的防雷接地。智能化系统是由千点万线组成的音频、视频通讯网络,如果接地不合格,系统就会出现杂音、串音,视频图像出现晃影,严重时可造成通讯网络阻断,更不能保护智能化系统线缆设备的安全。 1防雷分区 为了更好地运用各种防雷措施,合理地分配各自承担的雷电能量,将需要保护的空间按雷电电磁脉冲严酷程度分为不同层次的防雷区,进而对于在各防雷区的入口处进行等电位连接和电涌保护器配置提出防雷分区的划分。 防雷区LPZOA:此区中各对象会承受直击雷,从而流过全部雷电流,雷电磁场并未衰减。此区实际是建筑物顶部和上部侧面未受避雷针(网)保护的部分。 防雷区LPZOB:此区中各对象不会承受直击雷,但雷电电磁场并未衰减。此区实际是建筑物顶部和上部侧面避雷针(网)保护范围之内的部分。楼内没有屏蔽的窗口附近的空间也属此区,此区以避雷针(网)及接地装置进行防雷。 防雷区LPZ1:此区中各对象不会承受直击雷,但雷电流有所分流。如有屏蔽,电磁场会有所衰减。此区实际是在建筑物内部,雷电流分散到各引下线。现代建筑的钢筋结构就是一种屏蔽。此区的主要防雷措施是等电位连接和电涌保护器。 防雷分区LPZ2:如果需要进一步减少雷电流和电磁场,就要进一步引入防雷分区。此区所需防雷措施根据保护对象的需要而定。此区实际是在楼内的某个防雷和防电浪涌要求特别高的计算机房、通讯机房或监控室。进一步减少雷电电磁脉冲要求采用机房屏蔽和次级电涌保护器。 防雷分区LPZ3:如果需要再进一步减少雷电流和电磁场,就要再引入防雷分区。此区实际是在信息设备的机箱内或专用屏蔽室内。 2中心机房防雷接地设计 2.1防雷

弱电机房防雷接地工程施工方法

弱电机房防雷接地工程施工方法 前言: 机房防雷接地工程非常重要,而我们往往不把它当回事,当发生设备损坏的时候才想到可能是雷击的缘故,防患于未然才是正道! 正文: 一、概念 防雷接地分为两个概念,一是防雷,防止因雷击而造成损害;二是接地,保证用电设备的正常工作和人身安全而采取的一种用电措施。接地装置是接地体和接地线的总称,其作用是将闪电电流导入地下,防雷系统的保护在很大程度上与此有关。接地工程本身的特点就决定了周围环境对工程效果的影响,脱离了工程所在地的具体情况来设计接地工程是不可行的。实践要求要有系统的接地理论来对工程实际进行指导。而设计的优劣取决于对当地土壤环境的诸多因数的综合考虑。土壤电阻率、土层结构、含水情况以及可施工面积等因数决定了接地网形状、大小、工艺材料的选择。因此在对人工接地体进行设计时,应根据地网所在地的土壤电阻率、土层分布等地质情况,尽量进行准确设计。接地体:又称接地极,是与土壤直接接触的金属导体或导体群。分为人工接地体与自然接体。接地体做为与大地土壤密切接触并提供与大地之间电气连接的导体,安全散流雷能量使其泄入大地。

二、设计原则 通信线路和通信机械接地,是为防雷、防强电、防电磁感应,防电腐蚀,防通信干扰,以及作为通信正常工作和保护人身安全而设。 通信机房的各种接地系统(包括联合接地,保护接地、防雷接地,以及各种自然接地体等)有两种设置方式(即分设方式与合设方式),但每处只允许一种设置方式。

引入电源室的交流电源线,在室外应装置相应的低压避雷器及防护横向电压的设备。 接地体(包括防雷、交流零线的重复接地,保护接地、联合接地、电缆金属外护套,以及各种自然接地体等),地下引接线及地上裸导体的连接等,应采取以下减少电化学腐蚀的措施: ①接地体(包括地下的引接线)应采用镀锌钢材、铸钢材、铜材或石墨电极; ②减少联合接地系统的直流工作电流; ③保护接地系统应没有直流或交流电流; ④引入电缆应采用有绝缘外护套的电缆或将电缆金属外护套与室内接地系统加绝缘措施; ⑤两种不同的金属线(或金属排)连接时,应尽量采用熔接,保证无假焊、虚焊,当采用紧固件连接时,其连接处应镀锡。 接地体的引线不允许采用钢管保护,应采取绝缘措施。 采用分设接地方式时应作到: ①各种地下接地体、地下裸引线之间的距离应>20m,接地装置埋设地点应设地线桩。 ②在电源室内应分别装设保护接地排和联合接地排。③接地系统的室外引接导线与房屋避雷泄流线的空间距离:当房屋高度在30m及以下时,一般应>2m。 联合接地系统应按机械室分类接入联合接地排,连接处所如下: ①各种直流电源母线需接地的一极;

弱电机房防雷接地怎么做

弱电机房防雷接地怎么做? 弱电机房防雷接地的一个重要的方面是接地以及引下 线路的布线工程,整个工程的防雷效果甚至防雷器件是不是起作用都取决于此,所以应该认真的系统的研究。最近项目在做弱电机房的防雷接地工程,广州莱安智能化系统开发有限公司整理了一些防雷接地知识分享给大家:一、弱电机房防雷接地重要性: 弱电机房防雷接地,是保障设备安全、操作人员安全和设备正常运行的必要措施。可以认为,凡是与电网连接的所有仪器设备都应当接地;凡是电力需要到达的地方,就是接地工程需要作到的地方。由此可以我们知道,监控系统防雷接地工程的广泛*和重要*。二、弱电机房防雷接地弱电机房防雷接地一方面,随着时代的进步,强功能高价值设备的广泛使用,要求提供更加可靠的接地保护;另一方面,微电子技术的推广,使得现代设备要求更低的接地电阻,还往往需要抗干扰。实践要求有更加系统的接地理论来对工程实际进行指导。根据近年来的设计施工经验,认为: a 、接地连接方式和接地参数并重; b、以减小或消除同系统中不同*质的接地(如防雷地、工作地、外壳接地、静电地、信号地等)之间的电位差为目的,选用适当的布线方式; c、根据地网所在地的接地电阻、土层分布等地质情况,尽量进

行准确设计; 监控系统防雷是一项综合*工程,主要包括外部防雷和内部防雷两个方面: (1)、弱电机房防雷接地的外部防雷包括:避雷针、避雷带、引下线、接地极二合一防雷器等等,其主要的功能是为了确保建筑物本体免受直击雷的侵袭,将可能击中建筑物的雷电通过避雷针、避雷带、引下线等,泄放入大地。(2)、弱电机房防雷的内部监控系统防雷是为保护建筑物内部的设备以及人员的安全而设置的。主要以空间屏蔽、等电位连接、减少接近耦合、过电压保护等措施,通过在需要保护设备的前端安装合适的避雷器即过电压保护,使设备、线路与大地形成一个有条件的等电位体。将可能进入的雷电流阻拦在外,将因雷击而使内部设施所感应到的雷电流得以安全泄放入地。三、概念防雷接地分为两个概念,一是防雷,防止因雷击而造成损害;二是接地,保证用电设备的正常工作和人身安全而采取的一种用电措施。接地装置是接地体和接地线的总称,其作用是将闪电电流导入地下,防雷系统的保护在很大程度上与此有关。接地工程本身的特点就决定了周围环境对工程效果的影响,脱离了工程所在地的具体情况来设计接地工程是不可行的。实践要求要有系统的接地理论来对工程实际进行指导。而设计的优劣取决于对当地土壤环境的诸多因数的综合考虑。土壤电阻率、土层结构、含水情况以及可施工面积等因数决定了接地网形状、大小、工艺材料的选择。因此在对人工接地体

综合布线系统设计方案

综合布线系统设计方案 二零零六年xx月

目录 1. 概述 (4) 2. 系统结构与配置 (6) 2.1. 用户需求分析 (6) 2.2. 结构化综合布线的设计标准及设计原则 (6) 2.2.1. 设计标准 (6) 2.2.2. 设计原则 (7) 2.3. 系统设计方案及配置 (7) 2.3.1. 系统总体设计 (7) 2.3.2. 系统详细设计 (10) 3. 系统功能 (21) 3.1. 功能简介 (21) 3.2. 系统操作方法 (21) 4. 系统性能指标 (22) 4.1. 概述 (22) 4.2. 标准 (22) 4.3. 被测线路的定义 (22) 4.4. 测试指标及标准 (23) 4.5. 测试仪器 (24) 4.6. 测试仪器清单 (24) 5. 系统材料总清单 (25) 6. 系统要求 (26) 6.1. 环境要求 (26) 6.1.1. 照明 (26) 6.1.2. 接地 (26) 6.1.3. 设备间要求 (26)

6.2. 注意事项 (27) 6.2.1. 用户培训 (27) 6.2.2. 竣工文档 (27) 7. 设计总结 (29)

1. 概述 综合布线系统是建筑物或建筑群内的信息传输系统。它使话音和数据通信设备、交换机设备、信息管理系统及设备控制系统、安全系统彼此相连,也使这些设备与外部通信网络相连接。它包括建筑物到外部网络或电话局线路上的连线、与工作区的话音或数据终端之间的所有电缆及相关联的布线部件。布线系统由不同系列的部件组成,其中包括:传输介质、线路管理硬件、连接器、插座、插头、适配器、传输电子线路、电器保护设备和支持硬件。 建筑物结构化综合布线网是由六个独立的子系统组成: a)工作区(WORK AREA)子系统---由工作区内的终端设备连接到信息插座的连接电缆组成。常用设备是计算机(PC,工作站,中端,打印机),电话,传真机等设备。 b)管理子系统(ADMINISTRATION)---由交叉连接、直接连接配线的(配线架)连接硬件等设备所组成。实现配线管理,其设计很完善,使用颜色编码,很容易追踪和跳线,体积小比传统配线箱节省50%空间。 c)水平子系统(HRIZONTAL)---由每一个工作区的信息插座开始,经水平布置一直到管理区的内侧配线架的线缆所组成。实现信息插座和管理子系统间(跳线架)的连接,常用三类和五类双绞线实现这种连接。 d)主干线(RISER; BACKBONE)子系统---由建筑物内所有的(垂直)干线多对数线缆组成,即多对数铜缆,同轴电缆和多模多芯光纤以及将此线缆连接到其他地方的相关支撑硬件所组成。实现计算机设备、程控机PBX和各管理子系统间的连接。常用通信介质是光纤,使系统传输率达到100MBPS。 e)设备间子系统(EQUIPMENT)---由设备间的线缆、连接器和相关支撑硬件组成。实现布线系统与设备的连接,主要为配合不同设备有关的适配器。 f)建筑群子系统---将一个建筑物中的线缆延伸到建筑物群,实现楼宇之间布线,连接到另一些建筑物中的通讯设备和装置上,它由电缆、光缆和入楼处线缆上过流过压的电器保护设备等相关硬件组成。 综合布线系统本身具有很高的兼容性,根据用户要求,本方案为开放式结构,能支持话音及多种计算机数据和图像传输系统。系统能兼容话音、数据、图像的传输,并可与外部公用网络进行连接。

弱电系统中的防雷参考文本

弱电系统中的防雷参考文 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弱电系统中的防雷参考文本 使用指引:此安全管理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一、雷电的分类 雷电是雷云层接近大地时,地面感应出相反电荷,当 电荷积聚到一定程度,产生云和云之间以及云和大地之间 放电,迸发出光和声的现象。雷电可分为直击雷、感应雷 (包括静电感应和电磁感应)和球形雷。 (一)直击雷 大气中带有电荷的雷云对地电压可高达几亿伏。雷云 同地面凸出物之间的电场强度达到空气的击穿强度时,产 生的放电现象称为直击雷。此时雷电的主要破坏力在于电 流特性而不在于放电产生的高电位。大气放电直接通过地 面建构筑物和地面设备,强大的雷电流经过这些物体入 地,在瞬间产生很大的机械振动力和高温高热使物体遭到

破坏。当雷电流通过具有电阻或电感的物体时将产生很大的电压降和感应电压,能破坏绝缘,产生火花,引起燃烧、爆炸,使设备部件熔化,在雷电流流过的通道上物体水分受热汽化而剧烈膨胀,产生强大的冲击性机械力。该机械力可以达到5000~6000N,因而可使人体组织,建筑物结构、设备部件等断裂破碎,从而导致人员伤亡、建筑物破坏,以及设备毁坏等。:淘金者论文范文是你生活,学习的好助手 (二)感应雷 感应雷是指当雷云来临时地面上的一切物体,尤其是导体,由于静电感应,都聚集起大量的雷电极性相反的束缚电荷,在雷云对地或对另一雷云闪击放电后,云中的电荷就变成了自由电荷,从而产生出很高的静电电压(感应电压),其过电压幅值可达到几万到几十万伏,这种过电压往往会造成建筑物内的导线,接地不良的金属物导体和大型

防雷接地施工方案78296

目录 1 工程概况 (1) 2 编制依据、标准及规范 (1) 3 施工准备 (1) 4 施工说明 (2) 5 安全接地措施 (2) 6 安装施工 (3) 7 质量标准 (5) 8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6) 9文明施工要求 (8) 10质量,安全,环保等组织措施 (8)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山西医科大学临床技能教学楼,共五层.功能为学生阶梯教室,训练室,图书馆等教学二、适用范围用房,及办公室,会议室等办公用房。 本工程年预计雷击次数为0.08,为二类防雷建筑。采取防直击雷,防雷电波侵入,防侧击雷及等电电位联接等措施。 本方案适用于山西医科大学临川技能教学楼防雷接地系统工程。 二、编制依据、标准及规范 GB50169—2006《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 D562 《建筑物、构筑物防雷设施安装图集》 三、施工准备 1、材料要求: 1.1主材钢材严格按照规范要求材料,材质及规格应符合要求。产品应有材质检验证明及产品出厂合格证。接地极及接地干线均选用镀锌钢材。 1.2辅材有焊条、氧气、乙炔、沥青漆,预埋铁件,水泥等。 2、主要工机具: 2.1常用电工工具:焊机、切割机、磨光机等。 2.2线坠、卷尺、绳、粉线袋、绞磨(或倒链)、紧线器、电锤、冲击钻、电焊机、电焊工具等。 3、作业条件: 3.1基础钢筋绑扎完毕后就可以 3.2按照要求位置清理好场地。 3.3避雷网安装作业条件: 3.3.1接地体与引下线必须做完。 3.3.2进行屋面避雷网安装时,建筑物(或构筑物)有脚手架或爬梯达到能上人操作的条件。 3.3.4具备作业场地和垂直运输条件。

3.4.1接地体及引下线必须做完。 四、施工说明 4.1 防直击雷:在屋顶用防直击雷:在屋顶用?10避雷带作接闪器,避雷带网格不大于10mx10m或12mx8m,在檐口顶板明敷设,并采用?10镀锌圆钢作避雷带支架,支架间距为1m,高为0.1m,利用结构柱内两根主筋(?>16mm)作为引下线,间距不大于18m.避雷带和引下线可靠焊接,利用结构基础做为接地极,引下线和基础底钢筋可靠焊接.要求将基础底板上下两层主筋(不小于?10)沿建筑物外圈焊接成环形,并将主轴线上的基础梁及结构底板上下两层主筋相互焊接成网,在建筑物外墙四角防雷引下线的位置,距离室外地坪0.5m处预留测试点,在对应的室外埋深0.8m处由被利用作为引下线的钢筋上焊出一根-40x4镀锌扁钢,伸向室外散水外1.0m,施工后实测接地电阻,若不满足要求,须增补人工接地极。 4.2 防雷电波侵入:对进出建筑物的电气管线,金属管道,应在进出端将缆线金属外皮,金属管道就近与接地装置可靠连接。 4.3 防侧击雷:垂直敷设的金属管道及金属物的顶端和末端要求与防雷装置连接。 4.4 所有屋面上无金属外壳或网罩用电设备应布置在避雷网保护之内.屋顶的配电穿线管要求分别与配电盘外壳,另一端与用电设备外壳或保护罩相连。 4.5 本工程采用TN-C-S接地系统,电源重复接地,防雷接地以及弱电接地系统为共用接地系统.总接地电阻R<1.0欧姆,当实测达不到要求时,可补打接地极,直至符合要求。 五、安全接地措施 5.1 本工程设置总等电位联结.在配电室设总等电位端子板,所有的正常不带电,绝缘破坏时有可能带电的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穿线钢管,电缆外皮,支架,进出建筑物的金属管等部位进行联结。 5.2 在配电室,电梯机房,各专业技能训练室等专用房间及设有洗浴设备的卫生间等处作局部等电位联结。并在各管井内各等电位端子板就近通过等电位联结线牢固焊接,卫生间内LEB板,电气管井内的接地干线要求每层与楼板钢筋就近联结,通过梁柱内钢筋

弱电机房防雷接地重点知识

前言: 最近项目在做弱电机房和消防控制室的防雷接地工程,薛哥整理了一些防雷接地知识分亭给大家 正文: _、概念 防雷接地分为两个概念,一是防雷,防止因雷击而造成损害;二是接地,保证用电设备的正常工作和人身安全而采取的一种用电措施。接地装置是接地体和接地线的总称,其作用是将闪电电流导入地下,防雷系统的保护在很大程度上与此有关。接地工程本身的特点就决定了周围环境对工程效果的影响,脱离了工程所在地的具体情况来设计接地工程是不可行的。实践要求要有系统的接地理论来对工程实际进行指导。而设计的优劣取决于对当地土壤环境的诸多因数的综合考虑。土壤电阻率、土层结构、含水情况以&可施工面积等因数决定了接地网形状、大小、工艺材料的选择。因此在对人工接地体进行设计时,应根据地网所在地的土壤电阻率、土层分布等地质情况,尽量进行准确设计。接地体:又称接地极,是与土壤直接接触的金属导体或导体群。分为人工接地体与自然接体。接地体做为与大地土壤密切接触并提供与大地之间电气连接的导体,安全散流雷能量使其泄入大地。

I3F1 3- 3.2按定引入玻违按尔.总舟 二、设计原则 通信线路和通信机械接地,是为防雷、防强电、防电磁感应,防电腐蚀,防通信干扰,以及作为通信正常工作和保护人身安全而设。 通信机房的各种接地系统(包括联合接地,保护接地、防雷接地,以及各种自然接地体等)有两种设置方式(即分设方式与合设方式),但每处只允许一种设置方式。 引入电源室的交流电源线,在室外应装置相应的低压避雷器及防护横向电压的设备。 接地体(包括防雷、交流零线的重复接地,保护接地、联合接地、电缆金属外护真,以及各种自然接地体等),地下引接线及地上裸导体的连接等,应采取以下减少电化学腐蚀的措施: ①接地体(包括地下的引接线)应采用镀锌钢材、铸钢材、铜材或石墨电极; ②减少联合接地系统的直流工作电流; ③保护接地系统应没有直流或交流电流; ④引入电缆应采用有绝缘外护真的电缆或将电缆金属外护真与室内接地系统加绝

综合布线系统设计方案书

XXX综合布线系统设计方案书 二零零××年××月

目录 1. 技术标书总说明 (3) 2. 系统总体功能说明 (12) 3. 系统整体技术说明 (16) 4. 系统组成与结构 (21) 5. 系统主要性能指标 (30) 6. 建筑群子系统 (37) 7. 设备间子系统 (40) 8. 干线子系统 (43) 9. 管理子系统 (48) 10.水平子系统 (51) 11.工作区子系统 (61) 12.光缆传输系统 (68) 13.弱电系统管道 (82) 14.测试用便携机 (84) 15.工程的组织与管理 (85) 16. 与其他系统的协调与配合 (104) 17. 保修和售后服务 (111)

1. 技术标书总说明 1.1 前言 近十几年来城市建设及工业企业的通信事业发展迅猛,现代化的智能楼,国际机场、商住楼,办公楼,综合楼已提到日程,在过去设计大楼内的语音及数据线路时,会使用各种不同的传输线,配线插座以及接头等。例如:用户电话交换机通常使用双绞线,局域网络(LAN)则可能使用双绞线或同轴电缆,这些不同的设备使用不同的传输线来构成各自的网络。同时,连接这些不同布线的插头,插座及配线架均无法互相兼容,相互之间达不到共用的目的。 现在可以将所有语音、数据、电视(会议电视、监视电视)设备的布线组合在一套标准的布线系统上,并且将各种设备终端插头插入标准的插座,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可实现上述功能.故一套先进的楼宇布线系统,不仅能支持一般的话音、数据传输,它还应能支持多种网络协议,不同生产厂商机器的互连,可适应各种灵活的、容错的组网方案。 本次技术标书XXXX国际机场新航站楼综合布线系统选用世界著名瑞士德特威勒的UNILAN布线系统。 1.1.1德特威勒公司介绍: 德特威勒公司是瑞士的一家成立于1915年的综合性的跨国企业,总部位于瑞士中部的Aldorf市。目前德特威勒公司的业务已遍及世界,在欧洲、美国和亚洲共拥有42家分支机构。约4000名优秀的员工为德特威勒公司辛勤地工作,将德特威勒的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