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必修1第二章导学案

高一物理必修1第二章导学案
高一物理必修1第二章导学案

2.1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

变化的规律

【学习目标】

1.知道打点计时器的工作原理。

2.会正确使用打点计时器打出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纸带。

3.会用描点法作出v-t 图象。

4.能从v-t 图象分析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重点、难点】

重点:实验中应该注重的事项及小车速度的计算。

难点:极限思想计算瞬时速度的理解。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通读课本内容,自主预习,设计实验操作步骤,在完成教材助读设置的问题,在掌握打点计时器的使用、纸带数据处理、测瞬时速度以及速度—时间图象的基础上,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2、限时20分钟。

一、预习导引(看我怎么学)

1.了解打点计时器的结构、工作原理、使用方法及使用注意事项。

2.如何利用纸带上的点确定瞬时速度?

3.速度图像描述的是。从速度图象中可以获得那些信息?

二、实验目的

熟悉打点计时器的使用方法,并学会利用纸带处理数据、测量瞬时速度的方法,会通过纸带研究速度变化的规律

三、实验原理

将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与小车连接在一起,小车用跨过定滑轮的钩码牵引,随着小车的运动,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的点,这些点不仅记录了小车运动的时间,也相应的记录了小车在不同时刻的位置,利用点迹信息可以计算小车在不同时刻的瞬时速度,然后作出小车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通过速度—时间图象可以分析小车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四、实验器材

打点计时器、低压电源、纸带、带滑轮的长

木板、小车、、细线、复写纸片、。

五、实验步骤

1.如课本31页图所示,把附有滑轮的长木板平放

在实验桌上,并使滑轮伸出桌面,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

长木板上没有滑轮的一端,连接好电路。

2.把一条细线拴在小车上,使细线跨过滑轮,下

边挂上合适的。把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并把

纸带的一端固定在小车的后面。

3.把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处,接通

后,放开,让小车拖着纸带运动,打点计时器

就在纸带上打下一行小点,随后立即关闭电源。换上新

纸带,重复实验三次。

4.从三条纸带中选择一条比较理想的,舍掉开头

比较密集的点迹,在后边便于测量的地方找一个点做计

时起点。为了测量方便和减少误差,通常不用每打一次

点的时间作为时间的单位,而用每打五次点的时间作为

时间的单位,就是T=0.02 s ×5=0.1 s 。在选好的计时

起点下面表明A,在第6点下面表明B,在第11点下面

表明C……,点A、B、C……叫做计数点,两个相邻计

数点间的距离分别是x1、x2、x3……

5.利用第一章方法得出各计数点的瞬时速度填入

下表:

6.以速度v为轴,时间t为轴建立直角坐

标系,根据表中的数据,在直角坐标系中描点。

7.通过观察思考,找出这些点的分布规律。

六、注意事项

1.开始释放小车时,应使小车靠近打点计时器。

2.先接通电源,计时器工作后,再放开小车,当

小车停止运动时及时断开电源。

3.要防止钩码落地和小车跟滑轮相撞,当小车到

达滑轮前及时用手按住它。

4.牵引小车的钩码个数要适当,以免加速度过大

而使纸带上的点太少,或者加速度太小而使各段位移无

多大差别,从而使误差增大。加速度的大小以能在60cm

长的纸带上清楚地取得六七个计数点为宜。

5.要区别计时器打出的点和人为选取的计数点。

一般在纸带上每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间隔为0.1 s 。

七、实验改进

你能自己设计出更好的试验方法吗,请简单叙述:

(结合预习中的问题开始下面的探究

学习,认真思考讨论哟!)

探究点一: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

问题1:实验器材安装完毕后,小车为什么要靠近打点

计时器的位置?有的同学先释放小车再通电,有的刚好

相反,哪种方法好?为什么?

问题2:怎样选择纸带?如何测量数据?如何记录和处

理数据?

【针对训练】

1.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

按照实验进行的先后顺序,将下述步骤地代号填在横线

上。

A.把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固定在小车后面

B.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木板的没有滑轮的一端,并连

好电路

C.换上新的纸带,再重做两次

D.把长木板平放在实验桌上,并使滑轮伸出桌面

E.使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处,接通电源,放开小

车,让小车运动

F.把一条细线拴在小车上,细线跨过定滑轮,下边吊

着合适的钩码

G.断开电源,取出纸带

探究点二:作速度——时间图象

问题1:建立v—t图象时应注意什么问题?为什么v—

—t作图象是研究运动规律最好的办法?

问题2:处理数据是要进行描点、连线,若出现个别明

显偏离绝大部分点所在直线的点,该如何处理?

【针对训练】

2. 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

中,如图给出了从0点开始,每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的

纸带,其中0、1、2、3、4、5、6都为计数点。测得:

s1=1.40cm,s2=1.90cm,s3=2.38 cm,s4= 2.88 cm,

s5=3.39 cm,s6=3.87 cm。那么:

(1)在计时器打出点1、2、3、4、5时,小车的速度分

别为:v1= cm/s,v2= cm/s,

v3= cm/s ,v4=

cm/s ,

v5= cm/s 。

(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作出速度—时间图象。

(3)分析小车运动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2题

【当堂训练】

1.在下列给出的器材中,选出“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所需的器材并填在横线上(填序号)。

①打点计时器②天平③低压交流电源④低压直流电源⑤细线和纸带⑥钩码和小车⑦秒表⑧一端有滑轮的长木板⑨刻度尺

选出的器材是

2.某同学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算出小车经过各计数点的瞬时速度如表格中所示:

请作出小车的v-t图象,并分析运动特点。

3.两做直线运动的质点A、B的v- t图象如图所示,试分析它们的运动情况。

1.电磁打点计时器和电火花计时器都是使用

电源的仪器,电磁打点计时器的工作电压是,

电火花计时器的工作电压是V,其中

实验误差较小。当电源频率是50 Hz时,它每隔

s打一次点。

2.关于接通电源和释放纸带(物体)的次序,下列说

法正确的是()

A.先接通电源,后释放纸带

B.先释放纸带,后接通电源

C.释放纸带同时接通电源

D.先接通电源或先释放纸带都可以

3.根据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我们可以不利用公式

计算就能直接得到或直接测量得到的物理量是()

A.时间间隔B.位移

C.平均速度D.瞬时速度

4.当纸带与运动物体连接时,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

出点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点痕记录了物体运动的时间

B.点痕记录了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或某段时间内的

位移

C.点在纸带上的分布情况,反映了物体的形状

D.点在纸带上的分布情况反映了物体的运动情况

5.〖★〗甲、乙两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运动,它们的v-t 图

象如图,可知()

A.在t1时刻,甲和乙的速度相同

B.在t1时刻,甲和乙的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C.在t2时刻,甲和乙的速度方向相同,加速度方

向也相同

D.在t2时刻,甲和乙的速度相同,加速度也相同

6.〖★★〗如图所示,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的频率为

50Hz,某次实验中得到的一条纸带,及毫米刻度尺测

量情况如图所示,纸带在A、C间的平均速度

_________m/s,在A、D间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_m/s,

B点的瞬时速度更接近于______________m/s

7.〖★★〗如图所示,是某同学抽动纸带打点的一部分

纸带,纸带上点迹清晰,所用的电源频率是50 Hz.

试回答:

(1) A、B、C、D是选用的计数点,每两个相邻计数点间

的时间间隔是多少.

(2) 测量数据标在图中,试估算出打点B时的抽动纸的

速度大小.

8、〖(L)★★〗如图示是某次实验打出的纸带,在纸带

上找出连续的6个点,分别标上0、1、2、3、4、5,用

直尺测量出两个相邻点间距离x1、x2、x3、x4、x5,并把

它们填入表格中.根据这些数据:(所用打点计时器的打

点周期为0.02s)

(1)运用你所学过的知识判断纸带的这段运动情况;

(2)求各点的瞬时速度,并画出速度-时间图象。

2.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学习目标】

1.知道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特点,理解图

v1

v2

2

1

第 3 题

第 5 题图

2

图8

单位:cm

象的物理意义.

2.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知道匀变速直线运

动v—t图象的特点.

3.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v—t图象的物理意义,会

根据图象分析解决问题,

4.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关系的公式,

能进行有关的计算.

【重点、难点】

重点:1.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v—t图象的物理意义

2.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公式及应

用.

难点:1.匀变速直线运动v—t图象的理解及应用.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一时间公式的理解及计算.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通读复习已学过的1.4及1.5的内容,进一步理解加速

度、速度与时间的关系。自主预习,要努力提升自学能

力;2.完成“教材助读”设置的问题,在理解本节内容

的基础上迅速完成预习自测题;3.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

问题标出来,并写在后面“我的疑惑”处。4. 限时20

分钟。

一、预习导引(温故而知新)

回忆以前学习过的与本节相关的知识,做好充分的

课前预习。

1、匀速直线运动的图像你了解吗?

2.在以上V-t图像中,你能写出速度的变化量吗?速度

的变化与时间间隔的关系呢?

3、在上一节实验的基础上,分析V-t图像是一条倾斜直

线的意义?

4、斜率的大小代表什么意思?正负又代表什么意思?

二、教材助读

阅读教材34页,思考下列问题。

1.匀变速直线运动

(1)定义:沿着一条直线。且恒定不变的运动。

(2)分类

(3)直线运动的v-t图象

①匀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是一条平行于

的直线,如图所示。

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是一条的直线,如

b表示运动。

③v-t图线的倾斜程度,即图线斜率的数值等于物体的

的大小,斜率正负表示的方向。

④v-t图线与纵轴的交点坐标,即纵截距等于物体的

2、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1)速度公式v = 。

(2)对公式的理解: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t

时刻的速度v,就等于物体在开始时刻的,再加

上整个过程中速度的。

三、预习自测

1、关于直线运动的位移、速度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

A、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是一条与时间轴平行

的直线

B、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图象是一条与时间轴平行

的直线

C、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是一条与时间轴平

行的直线

D、非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

线

2.对于公式v

t

=v

+at,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适用于任何变速运动

B.只适用于匀加速运动

C.适用于任何运动

D.适用于任何匀变速直线运动

3、某汽车在某路面紧急刹车时,加速度的大小是6 m/

s2,如果必须在2s内停下来,汽车的行驶速度最高不能

超过多少?

四、我的疑惑

请将你在预习中发现的问题记录下来,在课堂上与

老师和同学们交流。

探究一:匀变速直线运动

问题1:什么样的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

运动有什么特点?匀加速直线运动与匀减速直线运动

的a与v有什么关系?

问题2:如图表示某物体做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

试问物体做什么运动?它的加速度怎么变化?

问题3:课本2.2-2图中,试分析:Δv与Δt有什么关

系?Δv/Δt有什么特点?

问题4:是比较图中甲、乙两个v-t图象的相同点和不

同点。

【针对训练】

1.一物体在水平面上运动,则在下图所示的运动图像

中表明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图像的是()

探究二: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1、试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特点,分别通过v-t图象和

加速度的定义式推导出速度v和时间t关系的数学表达

式。

2、分析公式v

t

=v

+at中各符号的含义分别是什么?公

式v

t

=v

+at是矢量还是标量?公式中v

v

t

a是矢量还

是标量?

3、应用公式v

t

=v

+at时首先需要选取正方向。正方向

一般如何选取?选取正方向后式中各量的正负如何确

定?什么情况下物体做加速运动?什么情况下物体做

减速运动?

【针对训练】

2、一质点从静止开始以1m/s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直线运

动,经5s后做匀速运动,最后2s的时间使质点匀减速

b

到静止,则质点匀速运动时速度多大?减速运动时加速度多大?

【当堂检测】

1.以6m/s 的速度在水平面上运动的小车,如果获得2m/s 2

的与运动方向同向的加速度,几秒后它的速度将增加到10m/s 。( )

A.5s

B.2s

C. 3s

D. 8s 2.匀变速直线运动是

( )

①位移随时间均匀变化的直线运动

②速度随时间均匀变化的直线运动

③加速度随时间均匀变化的直线运动

④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恒定不变的直线运动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3.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若在相等的时间里通过的位移相等,则物体的运动就是匀变速直线运动

B.加速度大小不变的运动就是匀变速直线运动

C.匀变速直线运动是速度变化量为零的运动

D.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是一个恒量 4.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则以下认识正确的是 ( ) A.瞬时速度的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 B.加速度大小不变,方向总与运动方向相反 C.加速度大小逐渐减小 D.物体位移逐渐减小 5、在绿茵场上,一个足球以10m/s 的速度沿正东方向运动,运动员飞起一脚,使足球以的20m/s 速度向正西方向飞去,运动员与足球的作用时间为0.1s ,求足球获得加速度的大小与方向。

完成【我的知识网络图】

(可以是框图、分支图、知识树、思维导图等形式)

我的收获: 我仍然存在的问题:

1. 电车原来的速度是18m/s ,在一段下坡路上以0.5m/s 2

的加速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求加速行驶了20s 时的速

度。

★2、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到达A 点时的速度为5m/s ,经3s 到达B 点时的速度为14m/s ,再经过4s 到达C 点,则它到达C 点时的速度为多大?

★★3、甲、乙两物体分别做匀加速和匀减速直线运动,已知乙的初速度是甲的初速度的2.5倍,且甲的加速度大小是乙的加速度大小的2倍,经过4s ,两者的速度均达到8m/s ,则两者的初速度分别为多大?两者的加速度分别为多大?

(L)★★4、一质点从静止开始以1m /s 2的加速度匀加速运动,经5 s 后做匀速运动,最后2 s 的时间质点做匀减速运动直至静止,则质点匀速运动时的速度是多大?减速运动时的加速度是多大?

(L)★★5、一火车以2 m/s 的初速度, 1 m/s 2的加速度

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求:

火车在第 3 s 末的速度是多

少?

(L)★★6、教材中两道例题的分析

教材中的例题1,研究的是汽车的加速过程,已知汽车的初速度v 0、加速度a 和加速的时间t ,需求末速度v ,如图所示。此题只需直接应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即可求解。

教材中的例题2,研究的是汽车的紧急刹车过程,已知汽车的加速度a 的大小和刹车减速的时间t ,并有隐含条件末速度v =0,需求初速度v 0,如图所示。此题在应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求解时,若以汽车运动的方向为正方向,则加速度须以负值代入公式。

求解这两道例题之后,可以总结一下,解答此类问题的一般步骤是:认真审题,弄清题意;分析已知量和待求量,画示意图;用速度公式建立方程解题;代入数据,计算出结果。

2.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学习目标】

1.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a

2.了解位移公式的推导方法,掌握位移公式x=v o t+

at2/2。

3.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及其应用。

4.理解v-t图象中图线与t轴所夹的面积表示物体在这

段时间内运动的位移。

【重点、难点】

重点:1.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x=v o t+ at2/2及其应用.

2.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速度的关系

v2-v02=2ax及其应用.

难点:微元法推导位移时间关系式.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本节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

系,并用语言、公式、图象进行描述.体会公式表述和图

象表述的优越性。2、本节公式和推论较多,且公式间

有相互联系,要分清公式的应用条件和前提,不可乱套

公式,在物理过程比较复杂时可以分解过程,一一突破

并建立相关联系,必要时可借助图象进行分析比较.。3、

完成“教材助读”设置的问题,在理解本节内容的基础

上迅速完成预习自测题;4、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

标出来,并写在后面“我的疑惑”处。5、限时15分钟。

一、预习导引(温故而知新)

1、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其位移公式为___________,

其v-t 图象为__________。在v-t 图象中某段时间内位

移的大小与____________相等。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 图象是________________,

其中图象的斜率表示物体的__________,图象与坐标轴

所围面积是物体的______________。

3、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式为

________________。

4、怎样计算梯形的面积?

5、课本p38图2.3-2丁中,那两条线段是梯形的底,那

两条是梯形的腰?

二、教材助读(阅读教材37-39页,思考下列问题。)

(一)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

1、阅读教材p37第一段并观察图2—3—1所示.做匀

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时间t内的位移与图线和时间轴围

成的矩形面积有什么关系?

2、对于匀变速直线运动求总位移,教材p37的思考与

讨论中学生的办法可求吗?请你当回老师说明理由。

(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

阅读教材p38说一说图2.3-2中乙和丙图中矩形的面积

表示什么?各矩形面积之和又表示什么?

(三)用图象表示位移

阅读课本p39,试指出图2.3-4中机车要经历几个过程?

并画出示意图,对运动情况进行细致的描述?

三、预习自测

1、一辆用“小四轮”漏油,假如每隔1s漏下一滴,车

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一同学根据漏在地面上的油滴分

布情况,分析“小四轮”的运动情况(已知车的运动方

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当沿运动方向油滴均匀分布时,车可能做匀速直线运

B. 当沿运动方向油滴间距逐渐增大时,车一定在做匀加

速直线运动

C. 当沿运动方向油滴间距逐渐增大时,车的匀加速可能

在减小

D. 当沿运动方向油滴间距逐渐增大时,车的匀加速可能

在增大

2、如图是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t图象,由图象可得到的

正确结论是()

A. t=1s时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1.0m/s2

B. t=5s时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0.75m/s2

C. 第3s内物体的位移为1.5m

D. 物体在加速过程中的位移比减速过程中的位移大

3、一辆汽车以1 m/s2的加速度行驶了12s,驶过了

180m.汽车开始加速时的速度是多少?

认真审题,弄清题意后你能用自己的语言将题目所给的

物理情景描述出来吗?

你能画物理过程示意图,并把已知待求量在图上标出来

吗?

四、我的疑惑(请将你在预习中发现的问题记录下

来,在课堂上与老师和同学们交流。)

(结合预习中的问题开始下面的探究

学习,认真思考讨论)

探究一: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

1、匀速直线运动可以用v-t图象上的“面积”求位移,

这个方法对匀变速直线运动是否适用呢?匀变速直线

运动的速度图象与时间轴所围的“面积”有什么意义

呢?

2、请运用无限分割逐渐逼近的微分思想和上述面积的

物理意义,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

【针对训练】

1、以10m/s的速度匀速行驶的汽车,刹车后做匀减速

直线运动。若汽车刹车后第2s内的位移为6.25m(刹车

时间超过2s),则刹车后6s内汽车的位移是多大?

探究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

1、在“探究小车的运动规律”的测量记录中,某

同学得到了小车在0,1,2,3,4,5几个位置的瞬时

速度.如下表:

t/s

如何估算实验中小车从位置0到位置5的位移?

2、当我们在上面的讨论中的间隔不是取0.1s 时,而是取得更小些,比如0.06s ,同样的方法计算,误差会更小些,若取0.04s,0.02s........误差会怎样?

3、一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一时间图象,如图甲所示.

我们先把物体的运动分成5个小段,例如t/5算一个小段,在v —t 图象中,每小段起始时刻物体的瞬时速度由相应的纵坐标表示(如图乙).各小段中物体的位移可以近似地怎么表示?整个过程中的位移可以近似地怎么表示?

我们是把物体的运动分成了10个小段结果这怎样呢?

请大家想想当它们分成的小段数目越长条矩形与倾斜直线间所夹的小三角形面积越小.这说明什么?

为了精确一些,我们可以怎么做?

可以想象,如果把整个运动过程划分得非常非常细,很多很多小矩形的面积之和,就能准确地代表物体的位移了.这时,

“很多很多”小矩形顶端的“锯齿形”就看不出来了,这些小矩形合在一起组成了一个梯形OABC ,梯形OABC 的面积就代表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物体在0(此

的v -t 图象.取向东为正方向,试分析物体在各段时间内的运动情况并计算各阶段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当堂检测】

1、在平直公路上,一汽车以15m /s 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从某时刻开始刹车,在阻力作用下,汽车以2 m /s 2

的加速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问刹车后5s 末、10s 末车离开始刹车点各为多远?

2、一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的末速度一定与时间成正比 B.物体的位移一定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

C.物体的速度在一定时间内发生的变化量与这段时间成正比

D.若为匀加速运动,速度和位移都随时间增加;

若为匀减速运动,速度和位移都随时间减小

3、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经过4 s 后停止,若在第1 s 内的位移是14 m ,则最后1 s 的位移是( ) A.3.5 m

B.2 m

C.1 m

D.0

4、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质点,运动了t s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它的初速度越大,通过的位移一定越大

B.它的加速度越大,通过的位移一定越大

C.它的末速度越大,通过的位移一定越大

D.它的平均速度越大,通过的位移一定越大

5、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v 0,经过t ,速度达到v ,则物体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 )

思维导图等形式)

我的收获:

我仍然存在的问题:

1.某质点的位移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式为x =4t +2t 2

,x 与

t 的单位分别是米与秒,则质点的初速度与加速度分

别是( )

A .4m/s 与2m/s 2

B .0与4m/s 2

C .4m/s 与4m/s 2

D .4m/s 与0 ★2.根据匀变速运动的位移公式2/20at t v x +=和

t v x =,则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 t 秒内的位

移说法正确的是( )

A .加速度大的物体位移大

B .初速度大的物体位移大

C .末速度大的物体位移大

D .平均速度大的物体位移大★★3、某物体做直线运动,物体的速度—时间图线如图2-3-10所示,若初速度的大小为v 0,末速度的大小为v ,则在时间t 1内物体的平均速度是( )

A.等于(v 0+v )/2

B.小于(v 0+v )/2

C.大于(v 0+v )/2

D.条件不足,无法比较

★★5、汽车以 10m/s 的速度匀速行驶,刹车后获得大小为 2m/s 2

的加速度做匀减速运动,则刹车后8s 内通过的位移为多少米?

(L)★★6、在某市区内,一辆汽车正在平直的公路上以

速度v A 向东匀速行驶,一位观光游客正由南向北从斑马线上横过马路,汽车司机在A 处发现这一情况(游客正

步行到D 处)

,经t 0= 0.5 s 作出反应才紧急刹车,但仍将恰好步行至B 的游客撞伤,而汽车仍保持匀减速直线运动到C 点停下,整个事故过程以下图表示.

为了判断汽车司机是否超速行驶,警方用一性能完全相同的汽车以法定最高速度v 0= 12 m/s 行驶在这同一路段.由于事前有思想准备,司机在A 处即紧急刹车,经12 m 停下.在事故现场测得AB =19.5 m ,BC =6.75 m ,BD =3.9 m ,问:(1)该肇事汽车刹车前的行驶速度v A 是多大?是否超速?刹车时的加速度是多大?(2)游客横过公路的步行速度大小?(3)若汽车司机以法定最高速度v 0行驶,发现情况和作出反应条件不变,事故是否会发生?

2.4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位移的关系

【学习目标】

1、知道位移速度公式,会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速度、加速度和时间之间的相互关系,会用公式解决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问题。

【重点、难点】

重点:会用公式解决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问题

难点:灵活运用各种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通读课本内容,自主预习,把前面学的匀变速运动的公式仔细复习!

2.完成“教材助读”设置的问题,在理解本节内容的基础上迅速完成预习自测题;3、同组之间相互讨论,如果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不涉及时间,只涉及位移与速度的计算,我们能不能找出更简洁的计算公式计算。4.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出来,并写在后面“我的疑惑”处。5. 限时20分钟。

一、预习导引(温故而知新)

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为v= ,位移公式为x= ,由以上两个公式消去,就可以得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位移的关系式v2-v02 = 。

预习交流1

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初速度为v0,经过一段时间后的速度为v,则物体经过这段位移中点时的速度v中点多大?

2、推论公式中涉及的四个物理量均是矢量,应用它解题时一般取方向为正方向,其他物理量的正、负根据与规定的正方向的关系确定。

3、某物体的初速度为v0,以加速度a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如果要它的速度增加到初速度的n倍,则物体的位移是。

预习交流2

某汽车以5m/s的初速度开始由斜坡顶端向下加速运动,已知汽车运动的加速度为1m/s2,汽车到达斜坡底端的速度为15m/s,求斜坡的长度。二、教材助读(阅读教材41-42页,思考下列问题。)

1、由公式v=v0+at和x=v0t+1/2at2,两式子联立,你能

消去式子中的时间t吗?请你写出计算过程。

2、阅读下面两道题,看用那些公式计算最简单(写出

计算过程)

①射击时,火药在枪筒内燃烧.燃气膨胀,推动弹头加

速运动.我们把子弹在枪筒中的运动看作匀加速直线运

动,假设子弹的加速度是a=5×l05m/s2,枪筒长x=0.64m,

你能计算射出枪口时的速度.

②汽车以加速度a=2 m/s2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A

点时速度v A=3m/s,经过B点时速度v B=15m/s,则AB

间的距离是多少?

三、预习自测

1、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 已知经过s位

移时的速度是v, 那么经过位移为2s时的速度是()

A.2v B.4v C.v2D.v

2、一艘快艇以2 m/s2的加速度在海面上做匀加速直

线运动,快艇的初速度是6m/s.求这艘快艇在8s末的

速度和8s内经过的位移.

3、一辆正在匀加速直线行驶的汽车,在5s内先后经过

路旁两个相距50m的电线杆,它经第二根的速度是

15m/s,求它经过第一根杆的速度及行驶的加速度。

四、我的疑惑(请将你在预习中发现的问题记录下

来,在课堂上与老师和同学们交流。)

(结合预习中的问题开始下面的探究

学习,认真思考讨论)

探究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位移的关系

1、位移与速度关系式中的各量是矢量还是标量?各量

正、负的意义是什么?

2、关系式中,首先规定v0方向为正,则

a和x的正负的含义分别是什么?

3、初速度为零和末速度为零的位移与速度关系式是怎

样的?各表示物体做什么运动?

【针对训练】 1、一列从车站开出的火车,在平直轨

道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这列火车的长度为l,当

火车头经过路标时的速度为v1,而车尾经过路标时的速

度为v2,求:

(1)列车的加速度a;

(2)列车中点经过此路标时的速度v;

(3)整列火车通过此路标所用的时间t。

探究二:追及和相遇问题

1、军舰在一次执行护航任务中,与商船在海上沿同一

方向做直线运动,t=0时刻两船同时到达海上某一点并

排行驶,如图所示,直线a、b分别描述了商船和军舰

在0~20s的运动情况,关于两船之间的位置关系,下列

说法正确的是()

A.在0~10s内两船逐渐靠近

B.在10~20s内两船逐渐远离

C.在5~15s内两船的位移相等

D.在t=10s时两船相遇

2、两物体在同一直线运动时,常常出现“追及”和“相

遇”的问题,请归纳出两物体“追及”和“相遇”的条

件是什么。

【针对训练】 2、一辆摩托车行驶的最大速度为

108km/h。先让摩托车由静止出发,要求在4min内追上

前方相距1km、正以25m/s的速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

汽车。则该摩托车行驶时,至少应具有多大的加速度?

探究三: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几个推论

1、在连续相等的时间T内位移之差为一恒定值,即

ΔX=aT2(画图写出证明过程)

2、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几个比例式 ①1T 末、2T 末、3T 末…瞬时速度之比 为1v ?2v ?3v ?…:v n =

②第一个T 内,第二个T 内,第三个T 内……位移之比 x I ? x II ? x III ? … ? x N =

③1T 内、2T 内、3T 内…位移之比x 1 ? x 2 ? x 3 ? … ? x n =

④通过连续相同的位移所用时间之比t 1 ? t 2 ? t 3 ? … ? t n =

【针对训练】3、一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连续

相等的两个时间间隔内通过的位移分别为24m 和64m ,每个时间间隔是2S ,求加速度a 。

4、完全相同的三个木块,固定在水平地面上,一颗子弹以速度v 水平射入,子弹穿透三块木块后速度恰好为零,设子弹在木块内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则子弹穿透三木块所用的时间之比是 ;如果木块厚度不同,子弹穿透三木块所用的时间相同,则三木块的厚度之比是 。(子弹在三木块中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是一样的)

【当堂检测】

1.一辆车由静止开始作匀变速直线运动,在第8 s 末开始刹车,经4 s 停下来,汽车刹车过程也是匀变速直线运动,那么前后两段加速度的大小之比

和位移之比

x 1 ? x 2分别是( )

A 、=1:4 ,x 1 ? x 2=1:4

B 、=1:2,x 1 ? x 2=1:4

C 、=1:2 ,x 1 ? x 2=2:1 C 、

=4:1 ,x 1 ? x 2=2:1

2.对于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以下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相邻的相等时间间隔内的位移之差为常数

B .相邻的相等时间间隔内的位移之差为最初的那个等时间间隔内位移的两倍

C .该物体运动过程中任意两个相等的时间间隔内速度的改变量均相等

D .该物体运动过程中任意两个相等的时间间隔内位移大小之比一定是奇数比

3.一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第三秒内的位移2m ,第四秒内的位移是 2.5m ,那么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这两秒内平均速度是2.25m/s

B .第三秒末即时速度是2.25m/s

C .质点的加速度是0.125m/s 2

D .质点的加速度是0.5m/s

2

4.一个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若运动的时间之比为t 1:t 2:t 3:…=1:2:3:…,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相应的运动距离之比一定是x 1 ? x 2 ? x 3:…=1:4:9: … B .相邻的相同时间内的位移之比一定是x I ? x II ? x III ? …=1:3:5: …

C .相邻的相同时间内位移之差值一定是2

aT x =?,其中T 为相同的时间间隔. D .以上说法正确都是不正确的

5.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设全程的平均速度为,运动中间时刻的速度为,经过全程位移中点的速度为,则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 )。

A.v 1>v 2>v 3

B.v 1

C.v 1=v 2

D.v 1>v 2=v 3

【我的知识网络图】(可以是框图、分支图、知识树、

思维导图等形式)

我的收获:

我仍然存在的问题:

1、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列车驶出车站,车头经过站台上的工作人员面前时,速度大小为s m /1,车尾经过该工作人员时,速度大小为s m /7。若该工作人员一直站在原地没有动,则车身的正中部经过他面前时的速度大小为多少?

★★2、物体由静止从A 点沿斜面匀加速下滑,随后在水平面上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最后停止于C 点,如图所示,已知AB=4m ,BC=6m ,整个运动用时10s ,则沿AB 和BC 运动的加速度a 1、a 2大小分别是多少?

★3、某飞机起飞的速度是50m/s ,在跑道上加速时可能产生的最大加速度是4m/s 2

,求飞机从静止到起飞成功

需要跑道最小长度为多少?

★★4、一辆载满乘客的客机由于某种原因紧急着陆,着陆时的加速度大小为6m/s 2

,着陆前的速度为60m/s ,问飞机着陆后12s 内滑行的距离为多大?

(L)★★5、从斜面上某位置,每隔0.1 s 释放一个小球,

在连续释放几个后,对在斜面上的小球拍下照片,如图所示,测得s AB =15 cm ,s BC =20 cm ,试求 (1)小球的加速度.

(2)拍摄时B 球的速度v B =? (3)拍摄时s CD =?

(4)A 球上面滚动的小球还有几个?

(L)★★6、一个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初速度

0v =2.0m/s ,它在第3秒内通过的位移为4.5m ,则它的

加速度为多少?

(L)★★7、一质点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若

在第3秒末至第5秒末的位移为40m ,则质点在前4秒的位移为多少?

2.5自由落体运动

2.6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

【学习目标】

1、知道物体做自由落体的条件。

2、掌握自由落体运动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3、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和规律,能运用规律进行分析和计算。

4、了解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过程,领悟他的研究方法。

【重点、难点】

重点:自由落体运动及其条件,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及 其应用。

难点:应用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先通读课本内容,自主预习,复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再完成“教材助读”设置的问题,依据发现的问题再读课本或与同学交流,解决基本问题。

2.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会把抽象问题进行形象化处理的方法。

3.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出来,并写在后面“我的疑惑”处。

4. 限时30分钟。

一、预习导引

(一)自由落体运动

1、定义:物体只在 作用下从 开始下落的运动。

2、运动性质: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 运动。 (二)自由落体加速度

1、定义:在同一地点,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都 ,这个加速度叫 ,也叫 。

2、方向: 。

3、大小:地球上其大小随地理纬度的增加而 ,在赤道上 ,两极处 ,一般计算中,常取g= 。 (三)自由落体运动规律

1、自由落体运动实质上是初速度v 0= ,加速度a= 的 运动。

速度公式:v= 2、基本公式 位移公式:h= 位移速度关系式:v 2

= (四)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实验

让小球从斜面上的不同位置由静止滚下,测出小球从不同起点滚动的 和 。 1、斜面倾角一定时,小球做 运动。

2、改变小球的质量,只要倾角一定,小球加速度都是

3、 的。

4、增大斜面倾角,小球加速度 。

5、将斜面倾角外推到时θ=900

的情况—小球自由下落

认为小球仍会做 运动,从而得到落体运动的规律。

二、教材助读(阅读教材43-44,46-48页,思考下

列问题。) 1、自由落体运动

阅读课本43-44页,自己到实验室做牛顿管的实验回答:放进玻璃筒的金属片,小羽毛、小纸片等的下落情况有什么特点?找出运动的共同点并写下来。

2、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

阅读课本44页,到实验室做实验2.5-1(用打点计时器测加速度实验),计算出重物的加速度,与9.8m/s 2

对比。想一想,怎么减小误差?

3、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

阅读课本46-48页,想一想,在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实验中,倾角越大,斜面越光滑,算出来的加速度与重力加速度作比较。理解伽利略斜面实验结果的合理外推。

三、预习自测

1、在实际中物体下落的运动是自由落体运动吗?

2、自由落体运动的实质是什么?

四、我的疑惑 (请将你在预习中发现的问题记录下

来,以供课堂上与同学们交流。) (结合预习中的问题开始下面的探究

学习,认真思考讨论哟!) 探究一:自由落体运动

1、重力加速度的大小与距地面的高度有关吗?在地面上同一地点随高度的增加重力加速度如何变化?在一般的高度内重力加速度的变化明显吗?

2、当满足什么条件时实际物体的下落运动可以视为自由落体运动?

【针对训练】

1、关于自由落体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竖直向下的运动一定是自由落体运动

B.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 的竖直向下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C.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自由落体运动

D.当空气阻力作用比较小、可以忽略不计时,将物体自由释放的运动叫自由落体运动 探究二: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1、讨论重力加速度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地面上各处的重力加速度的方向相同吗?

2、地球表面上重力加速度的大小与地球上的位置有关吗?重力加速度随纬度的变化情况怎样?赤道和两极处重力加速度的大小情况如何?在一般的计算中它的取值是多少?

3、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试比较其运动规律与匀变速直线运动有什么不同。

4、试探究分析整个自由落体运动的平均速度与末速度是什么关系?它的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是什么关系?

5、与自由落体运动相关的五个比例关系是怎样的?

【针对训练】

2、屋檐每隔一定时间滴下一滴水,当第5滴正欲滴下时,第1滴刚好落到地面,而第3滴与第2滴分别位于高1m 的窗子的上、下沿,如图所示,问:(g 取10m/s 2

) (1)此屋檐离地面多高? (2)滴水的时间间隔是多少?

探究三: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

1、根据亚里士多德的观察,物体下落的快慢由什么因素决定?

2、伽利略是怎样提出假设、运用逻辑推理证明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是错误的?

3、伽利略进行了怎样的猜想?

4、伽利略是如何进行试验验证的?

【针对训练】

3、在学习物理知识的同时,还应当十分注意学习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思想和方法,从一定意义上说,后一点甚至更重要.伟大的物理学家伽利略的研究方法对于后来的科学研究具有重大的启蒙作用,至今仍然具有重要意义.请你回顾伽利略探究物体下落规律的过程,判定下列哪个过程是伽俐略的探究过程()

A.猜想—问题—数学推理—实验验证—合理外推—得出结论

B.问题—猜想—实验验证—数学推理—合理外推—得出结论

C.问题—猜想—数学推理—实验验证—合理外推—得出结论

D.猜想—问题—实验验证—数学推理—合理外推—得出结论

【当堂检测】★1.关于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g,下列说法中正确的

是( )

A.重的物体的g值大

B.同一地点,轻重物体的g值一样大

C.g值在地球上任何地方都一样大

D.g值在赤道处大于在北极处

★2.一个铁钉与一个小棉花团同时从同一高处下落,总

是铁钉先落地,这是因为( )

A.铁钉比棉花团重B.铁钉比棉花团密度大

C.棉花团的加速度比重力加速度小得多

D.铁钉的重力加速度比棉花团的大

★★3.甲物体的重力是乙物体重力的3倍,它们从同

一高度处同时自由下落,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比乙先着地B.甲比乙的加速度大

C.甲、乙同时着地D.无法确定谁先着地

★4.自由落体运动的v-t图象应是图2-4-4中的(

)

(L)★★5.一个物体从20m高的地方下落,到达地面时

的速度是多大?落到地面用了多长时间? (取g=10m/s2)

【我的知识网络图】(可以是框图、分支图、知识树、

思维导图等形式)

我的收获:

我仍然存在的问题:

1.自由落体运动是()()

A.物体不受任何作用力的运动B.物体在真空中的运动

C.加速度为g的竖直下落运动

D.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的竖直下落运动

★2、甲、乙两物体所受的重力之比为1 : 2,甲,乙两

物体所在的位置高度之比为2 : 3,它们各自做自由落

体运动,则()

A.落地时的速度之比是1:

2

B.落地时的速度之比是1 : 1

C.下落过程中的加速度之比是1 : 2

D.下落过程中加速度之比是1 : 2

★★3、一物体从H高处自由下落,经t s落地,则当下

落t/3 时,离地高度为()

A.H/3B.H/9C.3H/4D.8H/9

★★4、一石块从地面上方高H处自由落下,不计空气

阻力,当它的速度大小等于着地时速度的一半时,石块

下落的高度是

A、

4

H B、

8

3H C、

2

H

D、

4

3H

★★5、一个石子从高处释放,做自由落体运动,已知

它在第1 s内的位移大小是x,则它在第3 s内的位移

大小是()

A.5 x B.7 x C.

9 x D.3x

★★6、伽利略用实验验证v∝t的最大困难是()

A.不能很准确地测定下落的距离

B.不能测出下落物体的瞬时速度

C.当时没有测量时间的仪器

D.当时没有记录落体运动的数码相机

(L)★★7.某次实验纸带的记录如图所示,图中前几个

点模糊,因此从A开始取若干个计数点,.从点痕的分

布情况可以断定纸带的运动情况是.若所用

电源频率为50Hz,从打下A点到打下D点,共13点,

历时 s

★8.一个物体从45m高的地方静止释放,做自由落体

运动,(g取10m/s2)求:

(1)到达地面时的速度

(2)下落最后1s内的位移

★★9.一个自由落下的物体在最后1 s内落下的距离

等于全程的一半,计算它降落的时间和高度?

(L)★★10.从离地500m的空中自由落下一个小球,取

g= 10m/s2,求:

(1)经过多少时间落到地面;

(2)从开始落下的时刻起,在第1s内的位移、最后1s

内的位移;

(3)落下一半时间的位移.

高中物理学习材料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5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伽利略在对运动的研究过程中创造了一套对近代科学的发展极为有益的科学方法,这些方法的核心是把________和逻辑推理(包括数学演算)和谐地结合起来.( ) A.猜想B.假说 C.实验D.思辨 2.图2-4甲是某研究者在地面上拍摄的小球做自由落体运动的频闪照片.假设在月球上使用相同的设备,并保持频闪光源闪光的时间间隔不变,拍摄小球在月球表面做自由落体运动的频闪照片,可能是图乙中的( ) 图2-4 3.物体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若第1秒末的速度达到4 m/s,则第2秒内物体的位移是( ) A.2 m B.4 m C.6 m D.8 m 4.(2011·高考重庆卷)某人估测一竖直枯井深度,从井口静止释放一石头并开始计时,经2 s听到石头落底声.由此可知井深约为(不计声音传播时间,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 ) A.10 m B.20 m C.30 m D.40 m 5.(2011·高考天津卷)质点做直线运动的位移x与时间t的关系为x=5t+t2(各物理量均采用国际单位制单位),则该质点( ) A.第1 s内的位移是5 m B.前2 s内的平均速度是6 m/s C.任意相邻的1 s内位移差都是1 m D.任意1 s内的速度增量都是2 m/s 6.空军特级飞行员李峰驾驶歼十战机执行战术机动任务,在距机场54 km、离地1750 m高度时飞机发动机停车失去动力.在地面指挥员的果断引领下,安全迫降机场,成为成功处置国产单发新型战机空中发动机停车故障、安全返航第一人.若飞机着陆后以6 m/s2的加速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若其着陆速度为60 m/s,则它着陆后12 s内滑行的距离是( ) A.288 m B.300 m C.150 m D.144 m

1.物体和质点 (1)实际物体:都有一定的大小和形状,并且物体各部分的运动情况一般来说并不相同。 (2)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具有质量的点。 (3)将物体看成质点的条件 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当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所研究问题的影响可忽略不计时,物体可视为质点。 1.体积很小的物体都能看成质点( × ) 2.只有做直线运动的物体才能看成质点( × ) 3.任何物体在一定条件下都可以看成质点( √ ) 4.转动的物体一定不能看成质点( × ) 解析:能否将物体看成质点,取决于所研究的问题而不是取决于这一物体的大小、形状,当研究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所研究问题没有影响或影响很小时,可以将其形状和大小忽略,将物体看成质点,同一物体有时能看成质点,有时不能看成质点,1、2、4错误,3正确。 答案:1.× 2.× 3.√ 4.×

2.参考系 (1)定义:在描述物体的运动时,用来做参考的物体。 (2)参考系的选取 ①参考系可以任意选择,但选择不同的参考系来描述同一物体的运动时,结果往往不同; ②参考系选取的基本原则是使问题的研究变得简洁、方便。 宋代诗人陈与义乘船东行,在去襄邑的途中写下了《襄邑道中》一诗,根据图中诗句回答以下问题: 1.诗中“飞花”的参考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中“云不动”的参考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中“云与我倶东”的参考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两岸原野上落花缤纷,随风飞舞,“飞花”是以两岸为参考系的;“云不动”是说诗人躺在船上望着天上的云,它们好像纹丝不动,说明云与船的位置不变,是以船为参考系的;“云与我俱东”是以两岸为参考系的,船向东行驶。 答案:1.两岸 2.船 3.两岸 3.坐标系 (1)建立目的:为了定量地描述物体的位置及位置的变化,在参考系上建立适当的坐标系。 (2)建立方法:当物体做直线运动时,往往以这条直线为x轴,在直线上规定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建立直线坐标系。 如图甲所示,冰场上的花样滑冰运动员,要描述他的位置,你认为应该怎样建立坐标系?如图乙所示,要描述空中飞机的位置,又应怎样建立坐标系? 甲乙 解析:描述运动员的位置可以以冰场中央为坐标原点,

一、选择题 1.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时,某物理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由图可知,纵轴表示的这个物理量可能是( ) A .位移 B .速度 C .加速度 D .路程 2.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10 m/s ,经过2 s 后,末速度大小仍为10 m/s ,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反,则在这2 s 内,物体的加速度和平均速度分别为( ) A .加速度为0;平均速度为10 m/s ,与初速度同向 B .加速度大小为10 m/s 2,与初速度同向;平均速度为0 C .加速度大小为10 m/s 2,与初速度反向;平均速度为0 D .加速度大小为10 m/s 2,平均速度为10 m/s ,二者都与初速度反向 3.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其加速度的大小为2 m/s 2,那么,在任一秒内( ) A .物体的加速度一定等于物体速度的2倍 B .物体的初速度一定比前一秒的末速度大2 m/s C .物体的末速度一定比初速度大2 m/s D .物体的末速度一定比前一秒的初速度大2 m/s 4.以v 0 =12 m/s 的速度匀速行驶的汽车,突然刹车,刹车过程中汽车以a =-6 m/s 2的加速度继续前进,则刹车后( ) A .3 s 内的位移是12 m B .3 s 内的位移是9 m C .1 s 末速度的大小是6 m/s D .3 s 末速度的大小是6 m/s 5.一个物体以v 0 = 16 m/s 的初速度冲上一光滑斜面,加速度的大小为8 m/s 2,冲上最高点之后,又以相同的加速度往回运动。则( ) A .1 s 末的速度大小为8 m/s B .3 s 末的速度为零 C .2 s 内的位移大小是16 m D .3 s 内的位移大小是12 m 6.从地面上竖直向上抛出一物体,物体匀减速上升到最高点后,再以与上升阶段一样的加速度匀加速落回地面。图中可大致表示这一运动过程的速度图象是( ) 7.物体做初速度 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第1 s 内的位移大小为5 m ,则该物体( ) A .3 s 内位移大小为45 m B .第3 s 内位移大小为25 m C .1 s 末速度的大小为5 m/s D .3 s 末速度的大小为30 m/s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考点一:时刻与时间间隔的关系 时间间隔能展示运动的一个过程,时刻只能显示运动的一个瞬间。对一些关于时间间隔和时刻的表述,能够正确理解。如: 第4s末、4s时、第5s初……均为时刻;4s内、第4s、第2s至第4s内……均为时间间隔。 区别:时刻在时间轴上表示一点,时间间隔在时间轴上表示一段。 考点二:路程与位移的关系 位移表示位置变化,用由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表示,是矢量。路程是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只有当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 ..。 ..等于路程。一般情况下,路程≥位移的大小 考点五:运动图象的理解及应用 由于图象能直观地表示出物理过程和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所以在解题的过程中被广泛应用。在

运动学中,经常用到的有x -t 图象和v —t 图象。 1. 理解图象的含义 (1) x -t 图象是描述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2) v —t 图象是描述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2. 明确图象斜率的含义 (1) x -t 图象中,图线的斜率表示速度 (2) v —t 图象中,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考点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公式和推理 1. 基本公式 (1) 速度—时间关系式:at v v +=0 (2) 位移—时间关系式:202 1at t v x + = (3) 位移—速度关系式:ax v v 22 02=- 三个公式中的物理量只要知道任意三个,就可求出其余两个。 利用公式解题时注意:x 、v 、a 为矢量及正、负号所代表的是方向的不同, 解题时要有正方向的规定。 2. 常用推论 (1) 平均速度公式:()v v v += 02 1 (2) 一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v v v v t += =02 2 1 (3) 一段位移的中间位置的瞬时速度:2 2 202 v v v x += (4) 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T )内位移之差为常数(逐差相等): ()2aT n m x x x n m -=-=? 考点二:对运动图象的理解及应用 1. 研究运动图象 (1) 从图象识别物体的运动性质 (2) 能认识图象的截距(即图象与纵轴或横轴的交点坐标)的意义 (3) 能认识图象的斜率(即图象与横轴夹角的正切值)的意义 (4) 能认识图象与坐标轴所围面积的物理意义 (5) 能说明图象上任一点的物理意义 2. x -t 图象和v —t 图象的比较 如图所示是形状一样的图线在x -t 图象和v —t 图象中,

1. 基本公式 (1) 速度—时间关系式:at v v +=0 (2) 位移—时间关系式:2 02 1at t v x += (3) 位移—速度关系式:ax v v 22 02 = - 三个公式中的物理量只要知道任意三个,就可求出其余两个。 利用公式解题时注意:x 、v 、a 为矢量及正、负号所代表的是方向的不同, 解题时要有正方向的规定。 2. 常用推论 (1) 平均速度公式:()v v v += 02 1 (2) 一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v v v v t += =02 2 1 (3) 一段位移的中间位置的瞬时速度:2 2 202 v v v x += (4) 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T )内位移之差为常数(逐差相等): ()2 aT n m x x x n m -=-=? 考点二:对运动图象的理解及应用 1. 研究运动图象 (1) 从图象识别物体的运动性质 (2) 能认识图象的截距(即图象与纵轴或横轴的交点坐标)的意义 (3) 能认识图象的斜率(即图象与横轴夹角的正切值)的意义 (4) 能认识图象与坐标轴所围面积的物理意义 (5) 能说明图象上任一点的物理意义 2. x -t 图象和v —t 图象的比较 如图所示是形状一样的图线在x -t 图象和v —t 图象中, 1.“追及”、“相遇”的特征 “追及”的主要条件是:两个物体在追赶过程中处在同一位置。 两物体恰能“相遇”的临界条件是两物体处在同一位置时,两物体的速度恰好相同。

2.解“追及”、“相遇”问题的思路 (1)根据对两物体的运动过程分析,画出物体运动示意图 (2)根据两物体的运动性质,分别列出两个物体的位移方程,注意要将两物体的运动时间的关系反映在方程中 (3)由运动示意图找出两物体位移间的关联方程 (4)联立方程求解 3. 分析“追及”、“相遇”问题时应注意的问题 (1) 抓住一个条件:是两物体的速度满足的临界条件。如两物体距离最大、最小,恰好追上或恰好追不上等;两个关 系:是时间关系和位移关系。 (2) 若被追赶的物体做匀减速运动,注意在追上前,该物体是否已经停止运动 4. 解决“追及”、“相遇”问题的方法 (1) 数学方法:列出方程,利用二次函数求极值的方法求解 (2) 物理方法:即通过对物理情景和物理过程的分析,找到临界状态和临界条件,然后列出方程求解 考点四:纸带问题的分析 1. 判断物体的运动性质 (1) 根据匀速直线运动特点x=vt ,若纸带上各相邻的点的间隔相等,则可判断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2) 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2 aT x =?,若所打的纸带上在任意两个相邻且相等的时间内物体的位移之差相等,则说明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2. 求加速度 (1) 逐差法 ()()21234569T x x x x x x a ++-++= (2)v —t 图象法 利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的推论,求出各点的瞬时速度,建立直角坐标系(v —t 图象),然后进行描点连线,求出图线的斜率k=a. 一、选择题 1.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时,某物理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由图可知,纵轴表示的这个物理量可能是( ) A .位移 B .速度 C .加速度 D .路程 2.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10 m/s ,经过2 s 后,末速度大小仍为10 m/s ,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反,则在这2 s 内,物体的加速度和平均速度分别为( ) A .加速度为0;平均速度为10 m/s ,与初速度同向 B .加速度大小为10 m/s 2 ,与初速度同向;平均速度为0 C .加速度大小为10 m/s 2,与初速度反向;平均速度为0 D .加速度大小为10 m/s 2,平均速度为10 m/s ,二者都与初速度反向 3.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其加速度的大小为2 m/s 2 ,那么,在任一秒内( ) A .物体的加速度一定等于物体速度的2倍 B .物体的初速度一定比前一秒的末速度大2 m/s

第二章专题二:追及相遇问题 【学习目标】 1.掌握追及、相遇问题的特点 2.能熟练解决追及、相遇问题 【学习重点】掌握追及问题的分析方法,知道“追及”过程中的临界条件 【学习难点】“追及”过程中的临界分析 【知识预习】 两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追及、相遇或避免碰撞问题中的条件是:两物体能否同时到达空间某位置。因此应分别对两物体进行研究,列出位移方程,然后利用时间关系、速度关系、位移关系求解。 一、追及问题 1.追及问题的特征及处理方法: “追及”主要条件是:两个物体在追赶过程中处在同一位置,常见的情形有三种: ⑴初速度比较小(包括为零)的匀加速运动的物体甲追赶同方向的匀速运动的物体乙,一定能追上。 a.追上前,当两者速度相等时有最大距离; b.当两者位移相等时,即后者追上前者。 ⑵匀减速运动的物体追赶同向的匀速运动的物体时,存在一个能否追上的问题。 判断方法是:假定速度相等,从位置关系判断。 解决问题时要注意二者是否同时出发,是否从同一地点出发。 a.当两者速度相等时,若追者位移仍小于被追者,则永远追不上,此时两者间有最小距离; b.若两者速度相等时,两者的位移也相等,则恰能追上,也是两者避免碰撞的临界条件; c.若两者速度相等时,追者位移大于被追者,说明在两者速度相等前就已经追上;在计算追上的时间时,设其位移相等来计算,计算的结果为两个值,这两个值都有意义。即两者位移相等时,追者速度仍大于被追者的速度,被追者还有一次追上追者的机会,其间速度相等时两者间距离有一个较大值。 ⑶匀速运动的物体甲追赶同向匀加速运动的物体乙,情形跟⑵类似。 匀速运动的物体甲追赶同向匀减速运动的物体乙,情形跟⑴类似;被追赶的物体做匀减速运动,一定要注意追上前该物体是否已经停止运动。 2.分析追及问题的注意点: ⑴要抓住一个条件,两个关系:一个条件是两物体的速度满足的临界条件,如两物体 距离最大、最小,恰好追上或恰好追不上等。两个关系是时间关系和位移关系,通过画

1.1 质点参照系和坐标系 一、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 1.认识建立质点模型的意义和方法能根据具体情况将物体简化为质点,知道它是一种科学的抽象,知道科学抽象是一种普遍的研究方法。 2.理解参考系的选取在物理中的作用,会根据实际情况选定参考系。 3.通过实例理解参考系,知道参考系的概念及运动的关系,会用坐标系描述物体的位置。 ②过程与方法: 1.体会物理模型在探索自然规律中的作用,初步掌握科学抽象理想化模型的方法。 2.通过参考系的学习,知道从不同角度研究问题的方法。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勇于探索的精神。 2.渗透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的哲学思想。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理解质点的概念 2.从参考系中明确地抽象出了坐标系的概念 教学难点:理解质点的概念。 【思考】 1)在日常生活中,同学们是怎样去确定物体是在运动的呢? 2)看下面的图片,我们应该如何判断静止或者运动呢?

现在,我们坐在座位上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呢?让我们带着问题进入今天的学习。 一、机械运动 在我们物理世界里是这样确定定物体是否在运动的“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相对位置变化运动称之为机械运动”。(定义) 思考:我们把地球当成静止的所以我们静止的,可是地球每时每刻都是在自转的,我们地球上的每一个物体都是跟着地球转动,这时候同学们还认为自己没动吗?那么我们到底动没 动啊?

为了解决之前的问题,我们引入了一个概念——那就是参考系。 二、参考系 定义:研究物体运动时所选定的参照物体或彼此不作相对运动的物体系。 特点:①假设是静止不动的(被认为是不动的,而且作为静止的标准)。 ②任意选取,但应以便于研究运动为原则。 参考系与运动: ①同一个物体,如果以不同的物体为参考系,观察结果可能不同. ②一般情况下如无说明,则以地面或相对地面静止的物体为参考系 解释思考的问题:在我们研究物体运动时,我们首先要引入一个参照物,这个物体被认为是静止不动的,有了这个参照物我们就可以去判断其他物体是否运动了。如果这个物体相对参考物的位置发生变化,我们就认为这个物体是运动的,同理这个物体如果相对参考系位置没有发生变化,那么我们就认为这个物体是静止的。 考点提醒:参考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考点其出题方向有两个,一个是我们对参考系的理

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 一.匀速直线运动 1、定义:物体沿着直线运动,而且保持加速度不变,这种运动叫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分类: 1.任意两个边疆相等的时间间隔(T)内的,位移之差(△s)是一恒量,即 2.在某段时间的中间时刻的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即 3.在某段位移中点位置的速度和这段位移的始、末瞬时速度的关系为 4.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以下推论, 设T为单位时间,则有 ●瞬时速度与运动时间成正比,

●位移与运动时间的平方成正比 ●连续相等的时间内的位移之比 二.自由落体运动 2.影响物体下落快慢的因素:影响物体下落快慢的因素是空气阻力的作用。在没有空气阻力影响时,只在重力作用下,轻重不同的物体下落的快慢相同。 3.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实验目的: 1、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学习利用打上点的纸带研究物体的运动。 2、学习用打点计时器测定即时速度和加速度。

1、打点计时器是一种使用交流电源的计时仪器,它每隔0.02s打一次点(由于电源频率是50Hz),因此纸带上的点就表示了和纸带相连的运动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研究纸带上 点之间的间隔,就可以了解物体运动的情况。 2、由纸带判断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方法:如图所示,0、1、2……为时间间隔相等的 各计数点,s1、s2、s3、……为相邻两计数点间的距离,若△s=s2-s1=s3-s2=……=恒量,即 若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内的位移之差为恒量,则与纸带相连的物体的运动为匀变速直线运动。 3、由纸带求物体运动加速度的方法: ①用“逐差法”求加速度:即根据s4-s1=s5-s2=s6-s3=3aT2(T为相邻两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求出a1=、a2=、a3=,再算出a1、a2、a3。 ②用v-t图法:即先根据v n=求出打第n点时纸带的瞬时速度,后作出v-t图线,图 线的斜率即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 实验器材: 小车,细绳,钩码,一端附有定滑轮的长木板,打点计时器,低压交流电源,导线两根,纸带,米尺。 实验步骤: 1、把一端附有定滑轮的长木板平放在实验桌上,并使滑轮伸出桌面,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上没有滑轮的一端,连接好电路,如图所示; 2、把一条细绳拴在小车上,细绳跨过滑轮,并在细绳的另一端挂上合适的钩码,试放手后,小车能在长木板上平稳地加速滑行一段距离,把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并把它的一端固定在小车的后面; 3、把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处,先接通电源,再放开小车,让小车运动,打点计时器就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的点,取下纸带,换上新纸带,重复实验三次; 4、选择一条比较理想的纸带,舍掉开头的比较密集的点子,确定好计数始点0,标明计数点,正确使用毫米刻度尺测量两点间的距离,用逐差法求出加速度值,最后求其平均值。也可求出各计数点对应的速度,作v-t图线,求得直线的斜率即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

高一物理必修1运动的描述 一、不定项选择题 1、沿一条直线运动的物体,当物体的加速度逐渐减小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运动的速度一定增大 B、物体运动的速度一定减小 C、物体运动速度的变化量一定减少 D、物体运动的路程一定增大 2 这个物理量可能是( ) A.位移B.速度 C.加速度 D.路程 3.一个物体以v0 = 16 m/s的初速度冲上一光滑斜面,加速度的大小为8 m/s2,冲上最高点之后,又以相同的加速度往回运动。则( ) A.1 s末的速度大小为8 m/s B.3 s末的速度为零 C.2 s内的位移大小是16 m D.3 s内的位移大小是12 m 4.从地面上竖直向上抛出一物体,物体匀减速上升到最高点后,再以与上升阶段一样的加速度匀加速落回地面。图中可大致表示这一运动过程的速度图象是( ) 5.一辆沿笔直的公路匀加速行驶的汽车,经过路旁两根相距50 m的电线杆共用5s时间,它经过第二根电线杆时的速度为15 m/s,则经过第一根电线杆时的速度为( ) A.2 m/s B.10 m/s C.2.5 m/s D.5 m/s 6. 飞机在跑道上着陆的过程可以看作匀变速直线运动,其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为: 2 t4 t 72 x- =,位移x的单位是m,时间t的单位是s。若以飞机刚着陆(t=0)时速度的方向为正方向,则飞机着陆过程中的初速度(t=0时的速度)和加速度分别为:() A. 2s/ m 8 ,s/ m 72- B. 2s/ m 8,s/ m 72 - C. 2s/ m 4 ,s/ m 36- D. 2s/ m 4,s/ m 36 - 7.如图为初速度为v0沿直线运动的物体的v-t图象,末速度为v t,在时 间t内物体的平均速度为 - v,则 A.) ( 2 1 0t v v v+ < - B.) ( 2 1 0t v v v+ = - C.) ( 2 1 0t v v v+ > - D.无法确定 8、做匀加速运动的列车出站时,车头经过站台某点O时速度是1 m/s,车尾经过O点时的速度是7 m/s,则这列列车的中点经过O点时的速度为() A、5 m/s B、5.5 m/s C、4 m/s D、3.5 m/s

高中物理必修1 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知识点总结及例题讲解 作者:初高中物理讲解(可在微信中关注) 匀变速直线运动,即加速度不变,在v-t图像上为一条直线,直线斜率就是加速度。 1.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a)瞬时速度的计算,(上一章内容) b)v-t图象性质,斜率就是加速度,但是正切值不是加速度;斜率可以是正,也可以 是负,所以加速度也有正负之分。正负代表什么含义?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a)v = v0+at,v0 = 0,a = 0 的含义 b)图中a、b、c三条直线的物理含义? 图中速度如何变化?

例题: 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a) 注:审题时一定要注意坐标轴的单位;另外一点注意物理公式与数学所学函数图像

性质的对应关系。涉及到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公式的矢量性; b)公式的图像含义,自己结合课本总结。

例1:

例2: 【解析】位移就是v-t图像中v与t之间的面积,但是此题中,速度的方向发生了改变,要注意。所以x= x1 - x2 = 6-3 = 3,原坐标为5,所以运动后的坐标为5+3 = 8,所以答案是B。 例3: 【解析】错误解法,将3S带入S=24t-6t2=24×3-6×32=72-54=18m,V=S/t=18/3=6m/s,选A。 错在哪里呢?由于是做减速运动,没有考虑在3s之前汽车是否已经停了下来。这就是物理需要经常考虑的问题。即在实际中物理意义,而非简单的套用公司解数学题。 正确的做法,首先判断在3s之前汽车是否停下来,如果停下来实际上汽车走了几秒,

第1课时实验:探究向心力大小与半径、角速度、质量的关系 知识目标 核心素养 1.理解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的概念. 2.知道向心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并能用来进行计算. 3.知道向心加速度和线速度、角速度的关系,能够用向心加速度公式求解有关问题. 1.体验向心力的存在,会设计相关探究实验,体会控制变量法在研究多个物理量关系中的应用. 2.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科学探究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会用圆周运动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一、实验目的 1.定性感知向心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2.学会使用向心力演示器. 3.探究向心力与质量、角速度、半径的定量关系. 二、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 三、实验方案 1.用细绳和物体定性感知向心力的大小. (1)实验原理:如图1所示,细线穿在圆珠笔的杆中,一端拴住小物体,另一端用一只手牵住,另一只手抓住圆珠笔杆并用力转动,使小物体做圆周运动,可近似地认为作用在小物体上的细线的拉力,提供了圆周运动所需的向心力,而细线的拉力可用牵住细线的手的感觉来判断. 图1 (2)器材:质量不同的小物体若干,空心圆珠笔杆,细线(长约60 cm). (3)实验过程: ①在小物体的质量和角速度不变的条件下,改变小物体做圆周运动的半径进行实验. ②在小物体的质量和做圆周运动的半径不变的条件下,改变物体的角速度进行实验. ③换用不同质量的小物体,在角速度和半径不变的条件下,重复上述操作. (4)结论:半径越大,角速度越大,质量越大,向心力越大.

2.用向心力演示器定量探究 (1)实验原理 如图2所示,匀速转动手柄,可以使塔轮、长槽和短槽匀速转动,槽内的小球也就随之做匀速圆周运动.这时,小球向外挤压挡板,挡板对小球的反作用力提供了小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同时,小球压挡板的力使挡板另一端压缩弹簧测力套筒里的弹簧,弹簧的压缩量可以从标尺上读出,该读数显示了向心力大小. 图2 (2)器材:向心力演示器. (3)实验过程 ①把两个质量相同的小球放在长槽和短槽上,使它们的转动半径相同.调整塔轮上的皮带,使两个小球的角速度不一样,探究向心力的大小与角速度的关系. ②保持两个小球质量不变,增大长槽上小球的转动半径.调整塔轮上的皮带,使两个小球的角速度相同,探究向心力的大小与半径的关系. ③换成质量不同的球,分别使两球的转动半径相同.调整塔轮上的皮带,使两个小球的角速度也相同,探究向心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④重复几次以上实验. (4)数据处理 ①m、r一定 序号12345 6 F向 ω ω2 ②m、ω一定 序号12345 6 F向

《必修一》专题四记录物体的运动信息 一、知识回顾 1.打点计时器 打点计时器是一种记录物体运动的和信息的仪器。打在纸带上的点,记录了纸带的运动信息,如果把纸带和物体连在一起,纸带上的点就相应地表示出运动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 (1)电磁打点计时器:它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打点计时的一种仪器。当接通低压电源时,在线圈和永久磁铁的作用下,振片便上下振动起来,位于振片一端的振针就跟着上下振动而打点,这时,如果纸袋运动,振针就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点。当交流电源的频率是50Hz时,它每隔打一个点,即打出的纸袋上每相邻两点间的时间间隔为。 (2)电火花打点计时器:它时利用火花放电在纸带上打出点迹的计时仪器。当通电交流电源,按下脉冲输出开关时,计时器发出脉冲电流经接正极的放电针、墨粉纸盘到负极的纸盘轴,产生火花放电,于是在运动纸带上就打出一系列点迹。当交流电源的频率是50Hz时,它每隔打一个点,即打出的纸袋上每相邻两点间的时间间隔为。 【 电火花计时器工作时,纸带运动时受到的阻力,比电磁打点计时器实验误差。 2.使用打点计时器时应该注意以下问题: (1)电源的电压要符合要求,电磁打点计时器应使用交流电源;电火花计时器

使用 交流电源。 (2)使用电火花打点计时器时,应注意把 条纸带正确穿好,墨粉纸盘 ;使用电磁打点计时器时,应让纸带穿过 ,压在复写纸 面。 (3)使用打点计时器时,应先接通电源,待打点计时器稳定后,再释放纸带。 … (4)释放前,应使物体停靠在 打点计时器的位置。 (5)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应打出轻重合适的 ,如打出的是短横线,就调整一下 距复写纸片的高度,使之增大一点。 (6)纸带的选择,要选择点迹清晰、分布合理的纸带,找计数点时舍掉开始归于密集的点。 (7)出现误差较大的原因是阻力过大。可能是 、 、 、复写纸不符合要求等。 3.实验数据处理 (1)根据纸带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并能计算平均速度. ¥ ①在纸带上相邻两点的时间间隔均为 s(电源频率为50 Hz),所以点迹密集的地方表示 纸带运动的速度小。 ②根据v =Δx Δt ,求出任意两点间的平均速度,这里Δx 可以用直尺测量出两点间的距 离,Δt 为两点间的时间间隔数与 s 的乘积.这里必须明确所求的是哪两点之间的平均速度. (2)粗略计算瞬时速度 某点E 的瞬时速度可以粗略地由包含E 点在内的两点间的平均速度来表示,如图1-4-2所示,v E ≈v DG 或v E ≈v DF . 图1-4-2 说明:在粗略计算E 点的瞬时速度时,可利用v =Δx Δt 公式来求解,但须注意的是,如 果取离E 点越接近的两点来求平均速度,这个平均速度越接近E 点的瞬时速度,但是距离过小会使测量误差增大,应根据实际情况选取这两个点. % 4.利用v -t 图象分析物体的运动 (1)v -t 图象 用横轴表示时间t ,纵轴表示速度v ,建立直角坐标系.根据测量的数据在坐标系中描

物理必修一第二章测试题 一、选择题 1. a 、b 两个物体从同一地点同时出发,沿同一方向做匀变速直线运动,若初速度不同, 加速度相同,则在运动过程中 ( C ) ①a 、b 的速度之差保持不变 ②a 、b 的速度之差与时间成正比 ③a 、b 的位移之差与时间成正比 ④a 、b 的位移之差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2. 7.做匀加速运动的列车出站时,车头经过站台某点O 时速度是1 m/s ,车尾经过O 点 时的速度是7 m/s ,则这列列车的中点经过O 点时的速度为 ( A ) A .5 m/s B .5.5 m/s C .4 m/s D .3.5 m/s 3. 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时,某物理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由图可知,纵轴表示的 这个物理量可能是( C ) A .位移 B .速度 C .加速度 D .路程 4. 以v 0 =12 m/s 的速度匀速行驶的汽车,突然刹车,刹车过程中汽车以a =-6 m/s 2的加速度继续前进,则刹车后( C ) A .3 s 内的位移是9 m B .3 s 内的位移是9 m C .1 s 末速度的大小是6 m/s D .3 s 末速度的大小是6 m/s 5. 一个物体以v0 = 16 m/s 的初速度冲上一光滑斜面,加速度的大小为8 m/s2,冲上最 高点之后,又以相同的加速度往回运动,下列哪个选项错误( B ) A .1 s 末的速度大小为8 m/s B .3 s 末的速度为零 C .2 s 内的位移大小是16 m D .3 s 内的位移大小是12 m 6. 从地面上竖直向上抛出一物体,物体匀减速上升到最高点后,再以与上升阶段一样的加 速度匀加速落回地面。图中可大致表示这一运动过程的速度图象是( A ) 7.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D ) A.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物体越重,下落得越快 B.伽利略发现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有自相矛盾的地方 C.伽利略认为,如果没有空气阻力,重物与轻物应该下落得同样快 D.伽利略用实验直接证实了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8. 甲、乙、丙三辆汽车以相同的速度经过某一路标,以后甲车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乙车 先加速后减速,丙车先减速后加速,它们经过下一路标时的速度又相同,则( B ) A 甲车先通过下一路标 B 乙车先通过下一路标 C 丙车先通过下一路标 D 三车同时到达 9. 滴水法测重力加速度的过程是这样的:让水龙头的水一滴一滴地滴到其正下方的盘子里, 调整水龙头的松紧,让前一滴水滴到盘子而听到响声时后一滴水恰离开水龙头,测出n 次听到水击盘声的总时间为t,用刻度尺量出水龙头到盘子的高度差为h.设人耳能区别 t O O v t A O v t B O v t C O v t D

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二章专项训练 1.两辆汽车并排在平直的公路上,甲车内一个人看见窗外的树木向东移动.乙车内一个人发现甲车没有运动,如以大地为参照物,上述事实说明() A .甲车向西运动乙车不动 B .乙车向西运动甲车不动 C .甲车向西运动,乙车向东运动 D .甲乙两车以相同速度同时向西运动 2.关于质点,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A .质点是指一个很小的物体 B .行驶中汽车的车轮在研究汽车的运动时 C .无论物体的大小,在机械运动中都可以看作质点 D .质点是对物体的科学抽象 3.关于位移和路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物体位移大小不同,路程一定不同 B .物体通过的路程不相等,但位移可能相同 C .物体通过了一段路程,其位移不可能为零 D .以上说法都不对 4.一个小球从4m 高处落下,被地面弹回,在1m 高处被接住,则小球在整个过程中() A .位移是5m B .路程是5m C .位移大小是3m D .以上均不对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匀速运动就是匀速直线运动 B .对于匀速直线运动来说,路程就是位移 C .物体的位移越大,平均速度一定越大 D .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越大,在其间任一时刻的瞬时速度也一定越大 6.关于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速度与位移成正比 B .平均速率等于平均速度的大小 C .匀速直线运动任何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任一点的瞬时速度 D .瞬时速度就是运动物体在一段较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7.物体沿一条直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在某时刻的速度为3m/s ,则物体在1s 内一定走3m B .物体在某1s 内的平均速度是3m/s ,则物体在这1s 内的位移一定是3m C .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3m/s ,则物体在1s 内的位移一定是3m D .物体在发生某段位移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3m/s ,则物体在这段位移的一半时的速度一定是3m/s 8.关于平均速度的下列说法中,物理含义正确的是() A .汽车在出发后10s 内的平均速度是5m/s B .汽车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5m/s ,表示汽车在这段时间的每1s 内的位移都是5m C .汽车经过两路标之间的平均速度是5m/s D .汽车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都等于它的初速度与末速度之和的一半 9.火车以76km/h 的速度经过某一段路,子弹以600m /s 的速度从枪口射出,则() A .76km/h 是平均速度 B .76km/h 是瞬时速度 C .600m/s 是瞬时速度 D .600m/s 是平均速度 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v 跟s 成正比,跟t 成反比 B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各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都相等 C .物体在1s 内通过的位移与1s 的比值叫做这1s 的即时速度 D .在直线运动中,某段时间内的位移的大小不一定等于这段时间通过的路程 11.某人沿直线做单方向运动,由A 到B 的速度为1v ,由B 到C 的速度为2v ,若BC AB =,则这全过程的平均速度是() A .2/)(21v v - B .2/)(21v v + C .)/()(2121v v v v +- D .)/(22121v v v v + 12.如图是A 、B 两物体运动的速度图象,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A 的运动是以10m/s 的速度匀速运动

第2章 2 基础夯实 1.(广东中山一中08-0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关于匀变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恒定不变 B.相邻的相同时间间隔内的位移相等 C.在任何相等的时间Δt里的速度变化Δv都相等 D.速度与运动时间成正比 答案:AC 2.对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关系式v=v0+at可以作以下的理解() ①v0是时间间隔t开始的速度,v是时间间隔t结束时的速度,它们均是瞬时速度 ②v一定大于v0 ③at是在时间间隔t内,速度的增加量,也可以是速度的减少量,在匀加速直线运动中at为正值,在匀减速直线运动中at为负值 ④a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的倾斜程度无关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答案:C 解析:在匀加速直线运动中v>v0,在匀减速直线运动中v

直线运动,综上所述只有D 选项正确. 4.某汽车在某路面紧急刹车时,加速度的大小是6m/s 2,如果必须在2.5s 内停下来,汽车的行驶速度最高不能超过________km/h.(假设汽车做匀减速运动) 答案:54km/h 解析:由v t =v 0+at 得v 0=v t -at =0-(-6)×2.5m/s =15m/s =54km/h 5.2008年11月6日,由中航洪都集团自主研制的“L -15猎鹰”新型高级教练机在第七届珠海航展上进行了精彩的飞行表演.设“L -15猎鹰”教练机的速度达到95m/s 时即可升空,假定“猎鹰”教练机从静止滑跑时以3.5m/s 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则从启动到起飞共滑行多长时间? 答案:27.1s 解析:由v t =v 0+at 得t =v t -v 0a =953.5 s =27.1s. 6.在节假日期间,你可能到公园或游乐场玩蹦床,如下图所示是一同学某次蹦床跳起后的v -t 图象,已知t 2=2t 1结合你的体会和经历,分析下列问题. (1)他所做的运动是匀变速运动吗? (2)他跳起时速度多大? (3)哪段时间是上升的,哪段时间是下降的? (4)从图象中可以看出,是选上升过程的速度为正方向还是选下降过程速度方向为正方向? (5)他在t 2末回到蹦床上了吗? 答案:此同学做的是初速度为v 0的匀减速直线运动,起跳时速度为v 0.在0~t 1时间内速度为正,上升;t 1~t 2时间内速度为负,下降.而且上升位移与下降位移相等,故t 2末回到蹦床上,图象中选择上升过程的速度为正方向. 7.解放初期,国民党的高空侦察机大摇大摆地进入大陆进行高空侦察,严重影响我国各项事业的发展,我国导弹部队斗智斗勇,用导弹多次击落敌机,使他们闻风丧胆,再也不敢进入大陆境内.假设某日有一架U -2高空侦察机正以300m/s 的速度向某城市飞来,它

一、曲线运动 【要点导学】 1、物体做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是时刻发生变化的,质点经过某一点(或某一时刻)时的速度方向沿曲线上该点的。 2、物体做曲线运动时,至少物体速度的在不断发生变化,所以物体一定具有,所以曲线运动是运动。 3、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物体所受合外力的方向与它的速度方向。 4、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状态,如将物体受到的合外力沿着物体的运动方向和垂直于物体的运动方向进行分解,则沿着速度方向的分力改变物体速度的;垂直于速度方向的分力改变物体速度的。速度大小是增大还是减小取决于沿着速度方向的分力与速度方向相同还是相反。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其所受合外力方向总指向轨迹侧。 匀变速直线运动只有沿着速度方向的力,没有垂直速度方向的力,故速度的改变而不变;如果没有沿着速度方向的力,只有垂直速度方向的力,则物体运动的速度不变而不断改变,这就是今后要学习的匀速圆周运动。 【范例精析】 例1、在砂轮上磨刀具时可以看到,刀具与砂轮接触处有火星沿砂轮的切线飞出,为什么由此推断出砂轮上跟刀具接触处的质点的速度方向沿砂轮的切线方向? 解析火星是从刀具与砂轮接触处擦落的炽热微粒,由于惯性,它们以被擦落时具有的速度做直线运动,因此,火星飞出的方向就表示砂轮上跟刀具接触处的质点的速度方向。火星沿砂轮切线飞出说明砂轮上跟刀具接触处的质点的速度方向沿砂轮的切线方向。 例2、质点在三个恒力F1、F2、F3的共同作用下保持平衡状态,若突然撤去F1,则质点() A.一定做匀变速运动B.一定做直线运动 C.一定做非匀变速运动D.一定做曲线运动 解析:质点在恒力作用下产生恒定的加速度,加速度恒定的运动一定是匀变速运动。由题意可知,当突然撤去F1时,质点受到的合力大小为F1,方向与F1相反,故A正确,C错误。在撤去F1之前,质点保持平衡,有两种可能:一是质点处于静止状态,则撤去F1后,它一定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其二是质点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则撤去F1后,质点可能做直线运动(条件是:F1的方向和速度方向在一条直线上),也可能做曲线运动(条件是:F1的方向和速度方向不在一条直线上)。故B、D的说法均是错误的。 拓展:不少同学往往错误认为撤去哪个力,合力就沿哪个力的方向。物体在三个不在同一直线上的力的作用下保持静止,处于受力平衡状态,合力为零,任

第四章第 3 节牛顿第二定律 【学习目标】 1.掌握牛顿第二定律的文字内容和数学公式。 2.知道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牛顿”是怎样定义的。 3.会用牛顿第二定律的公式进行有关的计算。 【学习重点】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 【学习难点】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和运用 【预习自测】 1.下列对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达式F=ma及其变形式的理解,正确的是()A.由F=ma可知,物体所受的合力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与物体的加速度成反比 B.由m=F/a可知,物体的质量与其所受合力成正比,与其运动的加速度成反比 C.由a=F/m可知,物体的加速度与其所受合力正比,与其质量成反比 D.由m=F/a可知,物体的质量可以通过测量它的加速度和它所受的合力求出 2.由牛顿第二定律知道,无论怎样小的力都可以使物体产生加速度,可是当我们用一个很小的力去推很重的桌子时,却推不动,这是因为()A.牛顿第二定律不适用于静止的物体 B.桌子的加速度很小,速度增量很小,眼睛不易觉察到 C.推力小于静摩擦力,加速度是负的 D.桌子所受的合力为零 E.在国际单位制中k=1 【探究案】 题型一:考查力、加速度、速度的关系 例1.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的物体,受到一个水平拉力,在力刚开始作用的瞬间,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立即获得加速度和速度 B.物体立即获得加速度,但速度仍为零 C.物体立即获速度,但加速度仍为零 D.物体的加速度和速度均为零 针对训练1:在平直轨道上运动的车厢中的光滑水平桌面上用轻弹簧拴着一

个小球,轻弹簧处于自然长度,如图所示,当旅客看到弹簧的长度变长时,对火车的运动状态的判断可能正确的是() A.火车向右运动,速度在增加中 B.火车向右运动,速度在减小中 C.火车向左运动,速度在增加中 D.火车向左运动,速度在减小中 【探究案】题型二:牛顿第二定律的简单应用 例2.一个质量m=500g的物体,在水平面上受到一个F=1.2N的水平拉力,水平面与物体间的动摩擦因数μ=0.06,求物体加速度的大小(g=10 m/s2)针对训练2.质量为40kg的物体静止在水平面上, 当在400N的水平拉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经过16m时, 速度为16 m/s, 求物体受到的阻力是多少? 【课堂小结】 【当堂检测】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速度为零时,合力一定为零 B.物体所受的合力为零时,速度一定为零 C.物体所受的合力减小时,速度一定减小 D.物体受到的合力减小时,加速度一定减小 2.在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达式F=kma中,有关比例系数k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任何情况下k都等于1 B.k的数值由质量、加速度和力的大小决定 C.k的数值由质量、加速度和力的单位决定 3.光滑水平桌面上有一个质量m=2kg的物体,它在水平方向上受到互成90°角的两个力的作用,这两个力都是14N,这个物体加速度的大小是多少?沿什么方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