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国家基础设施与空间规划战略的评估与启示

荷兰国家基础设施与空间规划战略的评估与启示
荷兰国家基础设施与空间规划战略的评估与启示

荷兰国家基础设施与空间规划战略的评估与启示

2015-06-28

摘要:荷兰的空间规划作为公共政策的典型,其规划评估体系十分先进成熟,覆盖了规划的编制与运行的全过程。与此对照,我国城镇规划的实施评估刚刚起步,尚未形成连续动态的评估系统。本文介绍了荷兰于2012年出台的《国家基础设施与空间规划战略》的制定过程,并对其实施前后的规划评估体系进行了深入研究,重点评述了实施前评估中的预评估和战略环评的内容、方法及程序,探讨了各阶段评估的意义及对规划的影响,并对我国规划评估机制的完善提出若干建议。

关键词:荷兰,基础设施与空间规划战略,预评估,战略环评,监测

基金项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3年科技计划软科学研究项目(2013-R2-43)辽宁省社科联2014年度辽宁经济社会发展立项课题(20141slktzdian-12)

引言

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西方城市规划逐步由“规划蓝图”走向“公共政策”[1]。荷兰空间规划作为公共政策的典型,要求所有空间利益相关者参与到规划过程中,并设立了严格的事前和事后规划评估及反馈机制。荷兰空间规划的评估体系渗透到了其规划的编制和运行的全过程,形成了良好的动态循环:规划制定时进行预评估(Ex-ante Evaluation)和战略环境影响评价(SEA:Strategic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或SEIA:Strategic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以下简称战略环评),讨论规划的可行性及对环境的影响,帮助公众和决策者做出正确的政策选择;规划执行后进行定期的过程监测和实施后评估,动态考察规划的结果绩效,反映实施中出现的问题,并及时反馈给决策者进行必要的规划调整。

我国2007年颁布的新城乡规划法规定:对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和城镇总体规划要进行定期的规划实施评估。虽然目前许多城市都开展了评估尝试,包括空间发展战略实施评估、总体规划实施评估、环境影响评估、交通影响评估、项目选址建设评估等[2],但大多集中在宏观规划实施后的结果评估和微观项目实施前的方案评估上,尚未形成动态、连续、完整的评估系统。鉴于此,本文对2012年新颁布的荷兰《国家基础设施与空间规划战略》(StructuurvisieInfrastructuur en Ruimte,以下简称《战略》)的规划评估体系进行了深入介绍和分析,希望能为我国规划评估机制的完善提供有益的参考。由于《战略》的出台时间不长,因此本文将把实施前评估作为介绍的重点,这也正是目前我国空间规划评估机制亟待加强的环节。

1 荷兰国家基础设施与空间规划战略的制定

面对经济危机、气候变化和地区差异带来的挑战,荷兰在2008年7月通过了新的空间规划法[3],提出简化程序、明确职责、权力下放、政策指引等要求[4]。在此基础上,荷兰中央政府于2009年合并了住房、空间规划与环境部(VROM)和交通及水管理部,成立了基础设施与环境部(I&M)。随后,该部门编制了新一轮的国家空间规划,

于2011年6月颁布了《国家基础设施与空间规划战略草案》(以下简称《草案》)[5]。

《草案》将更多的目光转向导致空间变化的直接因素,提出了至2040年荷兰“成为有竞争力、可达、宜居和安全之国家”的总体发展方向,制定了至2028年的相应中期目标,包括:(1)增强空间及经济基础设施以提升竞争力;(2)改善和保护移动性及其所需空间,用户至上;(3)保障安全愉悦的生活环境,保护其中有价值和特色的自然文化遗产。此外,针对三个中期目标,还出台了一系列近期行政措施[5]。与前一轮国家空间战略相比①,《草案》沿袭了“重点发展经济,减少国家干预”和“尽量放权,必要时集权”的思路[,进一步强调在信任的前提下诱导各方自主合作与开发;保留了前一版中的提升竞争力和保障安全的发展目标,同时新增了可达性和宜居性目标。为了精简中央政策文件的总量,《草案》综合替代了此前的《国家空间战略》、《兰斯塔德规划2040》、《国家交通战略与政策》等若干文本,同时取代了与军用地、景观、乡村及三角洲规划有关的空间发展目标。

实际上,《草案》是在两种事前评估的辅助工具下制定成形的。首先是基础设施与环境部委托荷兰环境评估署(PBL)②进行预评估。其作用是对拟定政策的预期效果进行研究论证[7],帮助规划决策,属于政府机构的内部评估。在预评估进行到中期前后,基础设施与环境部还要委托咨询公司同时开展外部评估,即战略环评(SEA)。其作用是遵循公众参与的法定程序,对《草案》的环境影响、替代方案、缓解措施等征求各方意见和建议。通过动态反馈调整,《草案》、预评估报告、

战略环评报告(初稿)于2011年6月同时完成并公布。按照立法程序,草案及评估意见经内阁提交议会讨论,在几轮修正后,最终于2012年3月批准通过。至此,《国家基础设施与空间规划战略》正式颁布。此后,以PBL为首的机构将对《战略》进行定期监测和评估,同时提交议会审核。

2 实施前评估

2.1 预评估

2.1.1 目标导向的评估框架

《草案》预评估的核心准则是可持续发展[8]。预评估关注的内容是规划目标、政策措施和实施机制。国家空间规划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强调经济增长的同时还要兼顾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和国家安全。在协调诸多矛盾、进行综合决策的过程中,规划目标的一致性至关重要,必须首先进行评估与考量。其次,要分析各类规划目标背后的理论支撑及其在荷兰本土的适用性与合理性。对于拟定目标和政策,也要研究其预期效果和未来影响,并对其可行性与实效性做出判断。最后,对实施机制是否健全、任务是否明确、责任是否落实也要进行审查。

2.1.2 以评促编的评价内容

预评估结论的重点落在了经济竞争力、生活环境质量和实施机制上(具体评估结论见表1)。PBL认为:中央政府把提升荷兰的国际竞争力放在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上,通过下放权力和简化法规来营造更为自由和宽松的经济环境,并重点建设鹿特丹、阿姆斯特丹和埃因霍温等

独具特色的港务运输、专业咨询、高新技术区域。这种在重点都市区域集中发展和招商引资的策略对提升经济竞争力是行之有效的。与此同时,加强这些地区的基础设施投资与建设,改善其可达性,也对经济发展十分有利。与欧洲其他国家大城市区域相比,兰斯塔德地区的可达性目前处于领先地位。

但是,《草案》对于营造良好的生活与工作环境关注不足。而高品质的环境质量,对于吸引外资公司,尤其是知识密集型产业尤为重要。因此《草案》应把空间政策与其他住房、就业、教育、文化等方面的政策更好地协调起来。《草案》的另一风险是中央把更多的权力与责任下放给省市级政府,期望其在规划决策时,能自觉贯彻和维护国家利益。虽然国家层面的规划法规对地方有较强的约束力,但是对于某些共同利益,比如自然景观和生态绿地的保护是很难在分散决策模式中达成的。中央政府很可能因信息不足或滞后,导致监督不利和决策干预不及时,最终使局面失控[8]。

从表1可看出预评估对《草案》的评价既有正面的,也有中性和负面的,而且以后者居多。这说明预评估并非是“事后追认”和“走形式”,而是切实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办法。从评估结论的类型上看,有论证(如B1)、预测(如E1)、建议(如A2)三大类。其中正面评价多采用理性分析与论证手段(浅灰色);负面评价大多是以预测(中灰色)或改进建议(深灰色)的方式给出。显然,表1中的类型颜色较深的负面判断,是《草案》最为薄弱的环节,需重点检讨和调整。在针对目标的预评估中,有关移动性的评价较好,空间和经济基础设施居中,

生活环境质量的问题最多。在地区发展上,评估主要给出了未来变化趋势的科学预测,相对偏重负面的预警,而且指出了变化敏感的具体地区。此外,对目标一致性和实施机制的评价也不甚理想。实际上,表1中的ABC主要论证的是规划的内在有效性,即行动能否促进目标;DF则偏重外在有效性,即不同职能部门的平行规划及管理职责是否协调一致[9]。评估发现两种有效性都存在问题,以后者为甚。总之,预评估的主要目的还是以评估促进编制,帮助《草案》发现自身问题与不足。

表 1 荷兰《国家基础设施与空间规划战略草案》预评估的主要评价结论

资料来源:作者自绘,评估结论来自参考文献[8,10]

2.1.3定性定量结合的研究方法

为方便决策机构和公众阅读与理解,预评估报告文本是高度浓缩

和精简的结论。这些结论虽然是目标导向,以定性为主,但很多推断都建立在坚实的定量研究之上。PBL作为独立的国家政策研究机构,有很强大的数据收集和分析能力。与预评估工作相关的背景研究均被PBL汇总在了《空间任务大观》中[11],并在预评估报告出台后3个月正式发布。该报告论述了荷兰未来空间发展面临的主要任务、政策选择的后果及行政立法的影响,并展示了更为详细的数据模型等量化评估方法,以及具体的理性推导过程,以供深入查阅和参考。实际上,《空间任务大观》的主要依据是PBL同期发布的一系列研究报告,包括《空间展望2011》[12]和《荷兰三角洲的气候适应》等[13]。

其中《空间展望2011》直接关注空间的影响。其定量研究是以2008年的实际数据作为基准线,应用了WLO场景模型③中的高场景和低场景(高场景代表经济和人口以最高速增长的情况,低场景则相反),分别模拟出2008—2040年家庭、移动性(图1)、人口和就业在这两种场景下增长或缩减的空间分布,最后将两种场景情况进行叠加,显示未来可能发展的趋势。该报告的定量研究成果是《草案》预评估的重要基础。

2.2 战略环评

2.2.1 背景

在荷兰,各类政府决策可分为政策(Policy)、规划与计划(Plan and Program)、项目(Project)三个从高到低的层次。如对环境有重要影响,三种决策各自对应的评估手段为环境测试(E-test)④、战略环评(SEA)、环境影响评价(EIA: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草案》属空

间规划层次,故启用战略环评。

荷兰是欧洲率先尝试SEA的国家,早在1987年就通过《环境影响评估政令》⑤建立了SEA制度[14],并在1994年修订的《环境管理法案》(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Act1994)中将SEA写入成文法。在此之后,欧盟于2001年颁布了《战略环评指令》(European SEA Directive 2001/42/EC),要求成员国将该指令纳入各国法律框架,尽早出台SEA 的相关立法。荷兰在2006年再次修订了《环境管理法案》,与欧盟指令进行了融合[15]。

图1 《空间展望2011》中移动性的定量研究和预测

注:移动性指单位时间内人均旅行的公里数。预评估分别模拟出不同时期下,在高低两种场景中移动性的变化趋势:近期荷兰大部分地区的移动性会持续增长,中期只有部分地区移动性增长,远期移动性的不稳定趋势扩大。预评估认为若延续上一版规划思路,忽视移动性问题,近10年内多数地区将会出现交通拥堵。对此,应在至少15年内扩大基础设施建设,并更好利用现有的交通网络,提高移动性。

资料来源:根据参考文献[12]整理绘制

图2 战略环评的文本目录

资料来源:根据参考文献[17]整理绘制

2.2.2 内容

《草案》环评的目的是把对环境因素的考量尽早纳入到空间规划决策中去,与所有相关利益团体沟通拟定政策,同时对欧盟划定的Natura 2000自然保护区⑥的环境影响进行初评。战略环评的范畴和内容是经公众参与的方式确定的,包括环评的主题政策、评估框架的构建、替代方案的比较、环境影响的评价、各地区的连带影响、后续监督和决策等6个主要方面(图2的文本目录)。战略环评的主题政策,分别对应着草案的总体和中期目标(竞争力、可达性、宜居和安全),包括4项:空间和经济基础设施与城市化,加强移动性的投资、创新和保护,生态网络的保护,特色景观价值的保护(图2中的4.1—4.4)[17]。

(1)评估方法及框架

环评构建了统一的评估框架,以便更为详尽地考量和客观地预测

主题政策的具体影响。该框架含生态(地)、生活(人)、经济(利)三大要素,共同支撑可持续发展的终极目标(表2)。针对每个主题政策,具体的评估步骤是(即4.1—4.4下的子目录):1)政策背景介绍;2)政策影响分析(替代方案的比较);3)环境影响分析(按表3第二列的5大影响要素分别论述);4)对Natura2000自然保护区的影响预测;5)缓解补偿措施。

(2)替代方案的比较

替代方案的比较是环境评价的核心。针对每个主题政策,环评报告列举了几种可选方案⑦,分析未来的不定因素,预测影响变化的幅度,并对各方案与预期目标的差距进行初步判定。新政策与以往的最大分歧是行政权力的下放,由省市政府负责细化空间政策目标并付诸实施。而地方政府能否尽力贯彻中央的愿景是最大的未知数。因此,替代方案的比较论证,是围绕从中央自治到地方分权而治的不同政策选择进行的(具体实例请见图3)。

(3)环境影响的结论

为了提高经济竞争力,中央政府一改以往集中管理的倾向,在城市建设和生态景观保护上给予地方政府更多的裁量权。因目前尚无具体投资计划,且各级政府态度不明,战略环评的预测甚为粗放。

以兰斯塔德为代表的主港、智港、绿港等都市区域的集聚和增长效应将会放大。而在兰斯塔德地区内部,则会有郊区化的分散发展倾向;其他地区的城市化压力会减小,但也会设法创造更有吸引力的生活环境。上述建设趋势会导致移动性总量的增长。随着道路交通投资

力度的加大,自然景观存在被破坏的风险;拥堵、噪音和空气污染等风险可大可小,取决于移动性改善与增长的对冲和数控。中央和省级政府目前正对全国生态网络(EHS)政策进行修订,并协商中央放权后各自的管辖和财政模式。总之,中央要确保修订后的EHS继续贯彻欧盟的生态目标,要对政府协议进行环评,要定期分析国家环境指数以监督地方的实施效果。在特色景观价值的保护上,省级政府的责权加大。其环保力度应高于或维持在原《国家景观遗产》政策的水平上,并通过对水、旅游、自然资源的综合管理,更有效地保护特色景观。《草案》对欧盟Natura2000保护区地段的近期负面影响较小,远期影响取决于EHS的后续修订和其他环保决策。除EHS后续决策外,其他主题政策对境外地区的影响不大。

表2 战略环评的评估框架

影响要素评价标准(举例)

生态气候

应对气候变化的弹性(适应性)

CO2排放和能源转换(削减)

地planet 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受保护的物种) 保护区的质量(保护区)

生态网络的空间连贯性

生活

安全健

康的生活环

环境质量:土壤、水、空气、噪音

淡水利用

抵御洪灾

抵御安全风险(外部或其他)

人people 有活力

和吸引力的

生活环境

城市住房、重组和转移的空间

门到门的综合交通可达性

基础设施、绿地、水的平衡

空间质量和文化遗产

经济利

profit

国内国

际企业的良

好环境

区位可达性、包括国际区位

国际枢纽的空间 其他经济功能的空间(如农场等) 有活力和吸引力的生活环境(见上行)

资料来源:参考文献[17]

图3 战略环评中主题策之四的替代方案比较

注:以主题政策之四为例(图2的4.4):《草案》把景观和文化遗产保护的责任从中央下放到省级政府。以前的《国家景观遗产》和《国家建设缓冲区》两部旧法作废。取而代之的是:通过与地方政府签订协议,重新划定世界遗产保护区域,并新增二战后重建区的都市保护地段。环评认为:

省级政府有可能在实施中放松要求,尤其是经济建

设活跃的兰斯塔德地区;其周边乡村的文化历史景观和物种多样性可能被蚕食和破坏,导致生活环境吸引力下降,最终反噬经济竞争力。在分散管理的情况下,随地方政府保护态度从有到无的变化,该政策的负面影响会愈加突出。

资料来源:根据参考文献[17]整理绘制

2.2.3 程序

战略环评一方面为《草案》的修改完善提供决策上的帮助,另一方面为《草案》的通过提供合法的渠道。因此,SEA流程的最终服务对象还是《草案》,主要包括筛选、定域、编写报告、外部审查、决策监督5大常规步骤(表3)。各步骤的文本均对社会公开。

(1)双重公众参与机制

荷兰率先建立的SEA制度比欧盟指令的要求更高,主要体现在SEA启动之初(定域阶段),就引入了公众参与机制:即向本国和邻国的公民、各级政府机构、社会团体、官方和私人环境机构、法律机构等发布书面说明,广泛征询意见,最后形成了《SEA编写指南》(表3的2a—2c)。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保证公众在知情权和介入权上占得先机和主动,并使环评的目标、范围、框架与公众意愿尽早取得一致,以免后期审查时出现大的偏差和异议。外部审查时,《草案》和《SEA 初稿》必须捆绑发布,其公示过程与定域类似,也是通过各类报纸、电视媒体以及大量邮寄信件来完成的⑧,此外,还组织了一系列不同城市召开说明会和听证会,共收到258组书面或口头反馈意见。基础设施与环境部必须给所有提意见者发送收条和答复信,并逐一说明每

条意见在公示文本的修改中如何应对和调整。所有意见和答复被分类汇集成500多页的文件,向社会公开[18]。

(2)第三方机构的审查监督

荷兰的环境评估委员会(NCEA)作为受政府资助、自负盈亏的私人基金会,是环境法案授权的第三方独立机构,为各类环评提供定域阶段的环评编写指导和外部审查阶段的环评质量鉴定。NCEA是荷兰极为严格的环评制度的历史产物。欧盟指令对此类法定机构并无要求。荷兰在2006年为融合欧盟指令,修改了环境管理法案,简化和放松了对战略环评的要求⑨:只有当政府规划对各类保护区有影响时,才必须有NCEA的监督,且仅需在外部审查阶段参与;定域阶段的公众咨询可省略[15]。但是,基础设施与环境部还是在定域阶段发布了《编写指南说明》,开展公众咨询,并主动邀请NCEA给予指导建议⑩。在审查阶段,NCEA的鉴定意见是:环评报告很好地论证了《草案》对生活环境质量的副面影响,但对商业环境的改善与其他目标结合的举措分析不详;在提升兰斯塔德地区竞争力的同时,怎样满足欧盟关于多样性、气候和空气质量的目标也不够清楚等等。环评深度基本与《草案》的编制深度相匹配,建议在批准《草案》之前,对说明不足之处进行补充[19]。

表3 战略环评的评估程序

资料来源:作者自绘,表格内容来自参考文献[15,17-19]

3 实施后评估

3.1 实施过程评估

一直以来,荷兰环境评估署(PBL)负责连续监督国家空间规划政策的实施效果,并定期发布监测报告。其滚动周期为两年一次,与空间规划的修编与颁布时间无关。从2012年起,PBL将与交通政策研究所(KiM)合作,对空间规划和移动性政策的效果进行联合监督,共同发布双年报告[5]。《战略》出台后的第一次评估报告是《基础设施和空间战略监测报告2012》⑾,发布于当年9月。报告依托系统的数据统计、完善的指标分析、动态的场景模拟,总结了《战略》的三个中期目标和具体措施的实施情况,对比了现实与目标的差距,预测了相关影响要素的变化趋势,为下一步的规划决策提供了科学的技术支撑[20]。以该监测报告为依据,内阁政府每两年要向议会述职,汇报上一阶段的规划实施情况和对策,并提出未来两年内的具体行动措施和项

目预算,由议会审核批准[5]。

3.2 实施结果评估

因为《战略》颁布时间不长,实施结果评估尚未出现。根据荷兰以往空间规划的做法和欧盟有关监督与评估框架的倡议,届时有可能会出台中期和后期评估报告。同时,还有可能针对《战略》中重大工程的经济与社会效益,进行若干项目的实施后评估。

3.3 其他评估机制

荷兰政府要求PBL每年编制环境平衡报告,评估国家环境政策的影响,并呈交议会进行年度预算讨论[21]。从2010年起,该报告的评估范围扩大,将空间发展与生态保护政策也纳入其中,评估指标也由传统的环境指标转变为综合性指标,向可持续发展方向靠拢[22]。《环境平衡2012》是《战略》实施后的第一次综合性评估,通过分析荷兰六大社会系统的状况反映相关政策目标的实现程度。这六大系统包括:能源和气候、粮食、乡村地区和自然、水安全与管理、移动性以及城市发展[23]。其评价方法也是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以确保结论的准确;其评估内容与《战略》的监测报告存在一定的重叠,但周期更短。

4 对我国规划评估的启示

4.1 重视事前和事中评估

与我国常见的事后规划评估不同,荷兰更强调事前和事中。两者的差异源于对空间规划认识的不同。我国的规划编制是“终极蓝图”模式。由于宏观规划时限长,不定因素多,单一线性的静态规划因缺乏弹性,无法应对新问题和新机遇的变化[24],导致其前瞻性失准、指

导性失效、权威性失信,故新规划法特别规定了实施评估的环节。然而在实践中,多数城市采用了事后“终审式”的评估[25]。这依然是基于技术理性思维之上的、对规划结果实现度的被动评判。

与此对照,荷兰的空间规划早已向“公共政策”转型,更加关注目标的选择和引导,更加包容规划决策的不确定性,更加重视情景条件与结果绩效的动态调适。荷兰强调事前和事中评估的模式就好比起步即打造健康的体魄,然后定期体检,随时进行动态渐进的矫正。这样所谓的事后评估即变成最后一次的事中评估,完全可以做到常态化,而不必兴师动众。如把主要精力放在事后评估上,就会落入“事前不健康,事中不保养,事后大修补”的怪圈。其效果显然没有前者更积极主动和科学高效。

4.2 规划编制与评估高度结合

荷兰非常重视评估过程对规划编制和决策的影响。并非先有规划,后做评估,而是通过评估形成《草案》。牵头部门按照规划编制、预评估、战略环评的顺序,依次启动各项工作,中间经过多向反馈和修改,最后《草案》、《预评估报告》、《战略环评报告(初稿)》同时完成并公布。预评估是从上至下的政府内部审查,由独立的专业评估机构负责;采用面上和重点问题相结合,趋势与实效评估相结合,规划内在和外在有效性相结合的方法,从综合性决策的技术角度,对拟定政策进行自我检讨。其评估质量很高,对《草案》的修改与深化帮助很大。这与我国编制单位在规划前期所做的预研究,性质完全不同。受技术与制度条件所限,我国目前还没有对应的规划预评估环节。

战略环评是从下至上的公众外部评价,是从公开透明和民主文化的政治角度,为公众提供必要的知情和参政渠道。荷兰的双重公众参与制度保证了民意尽早介入规划决策的时机。其公示的方式和力度,社会反响的积极度,以及政府答复与采纳的工作深度,均使得战略环评在规划政策制定中,真正发挥了重要的建设性作用。此外,其公众的涵盖人群也十分广泛多样。与此对照,我国的战略环评在公众参与的人群、时机和程序上均有走形式之嫌,与规划编制过程基本脱离,缺少实质性的反馈和修正。

4.3 向可持续发展评估转型

在规划评估的发展历史中,第一代评估是项目环评(EIA),第二代评估是针对更宏观层次规划的战略环评(SEA)。下一代就是环境、经济、社会同步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评估[14]。此外,欧盟在2002年正式提出了预评估制度(Ex-ante Impact Assessment),要求在新政策出台前对其影响和效果进行预评⑿,其背后的主要推手就是《欧盟可持续发展战略》(EU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trategy)。

荷兰的规划评估走在世界潮流和发展趋势的前列。《草案》的预评估文本明确表示,其核心准则是可持续发展(可从表1内容获得印证)。战略环评虽然名义上是环境评价,但从其评估框架(表2)来看,已开始向可持续发展评估体系转型,建立了平衡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综合决策机制⒀。在战略环评程序的定域阶段,也可看到环评兼顾了经济和社会的影响(表3中2b的备注)。而我国在规划预评估阶段,主要开展的是战略环评、规划环评、交通影响评估[2]。前两者多是环

保部门牵头,评估重点还是技术本位的环境污染指数等,与经济和社会影响评价脱节。虽然战略环评的名称已是第二代,但评估理念还停滞在第一代上。令人欣慰的是,目前我国城乡规划的实施后评估已开始尝试更为先进的综合政策评估,有待将来向事前评估推广。

4.4 独立和连续的评估监控机制

在荷兰,I&M负责编制和实施规划,PBL负责评估和监测规划,NCEA负责鉴定环评质量,议会负责审批编制及预算和监督实施效果;各司其职,衔接合理。在我国,除规划编制部门外,在技术和财政监控上均有缺失。通过对比可发现:(1)荷兰的规划编制与评估机构是分离的。PBL是独立的环境⒁与空间政策的研究评估机构,无权编制规划和制定政策[22]。而我国除环境影响评价之外,其他规划评估大多由编制部门自行承担。其自编自评的客观性难以保证。(2)我国没有类似PBL的高级别、综合性政策研究中心。各级环境科学研究院虽与PBL 的部分工作相近,但受专业技术背景所限,其评估和监测范围局限在狭义的环境污染和生态保护上,不涉及空间规划和社会因素。(3)我国没有独立的环评鉴定机构。主管审批部门与下属的企事业评估单位之间可能形成利益粘连,难以有效监督环评质量。(4)在荷兰,空间规划要严格按公共预算制度执行,控制落实政府项目的每笔投资。议会以定期、连续的规划过程评估为依据,掌控着财政审批的生杀大权,有力地监控了规划的实施。以我国《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估办法(试行)》(简称《办法》)为例[26],虽然住建部要求定期做实施评估,但只需报送人大和上级审批机关备案,并无真正有效的监督和控制手段。

5 对我国规划评估的建议

5.1 规划评估谁来做?

遵循新城乡规划法的要求,我国部分城市尝试了城市规划实施评估。从领会新法精神和具体实践案例上看,地方政府多把实施评估当作规划修编的工具[27]。虽然有不少学者呼吁要提高规划文本的编制质量、要包容规划的不确定性、要重视实施绩效和实施机制的评价、要建设共享数据信息平台、要加强监测反馈机制等[9,24,27],但却回避了一个关键要点,即规划评估谁来做?荷兰只用一个机构PBL,就简单高效地解决了大部分问题。首先,PBL是国家级的政策研究中心,而不仅仅是规划评估机构;其次,PBL掌控着跨行业共享的信息数据平台,即有长期综合的监测数据积累,又有强大的综合政策分析能力;最后,PBL具有专业独立性,只研究而不编制规划政策,客观中立。正因为PBL有机构级别和雄厚技术作保障,才有实力从事后评估向事前和事中评估转型,才有条件从定性分析向定量分析拓展,才有能力做到实时监测和动态反馈,才有方法应对规划的不确定性。评估机构弱小和数据信息不足是我国目前必须跨越的门槛,否则,规划编制和评估质量都难以真正提升。反观我国规划评估的立法深度和实践定位,恰恰与当前的规划技术力量和研究水平相匹配,作为评估起步期可谓妥当。未来深化改革的方向可借鉴荷兰经验,考虑组建类似PBL的、省市政府直属的、规模化、专业化、独立性强、综合性高的政策研究中心,其力度和效率将大大高于行业协会、高校、研究所、咨询公司,或上述几类人员的临时组合。以目前省市规划局或环保局(及其下属

IT战略规划解决方案 摘要 相伴中国经济的连续高速增长,中国有越来越多的企业业务在增长、规模在扩大、治理在变得越来越复杂,与此同时,客户的要求越来越高,竞争对手此起彼伏,同时企业还需要面对资本市场关于成本和风 险操纵的更严格的要求……面对猛烈的竞争,企业必须持续提升自身的治理水平,建立可连续进展的竞争优势。 然而,业务模式的灵活性成为中国企业连续进展的常见瓶颈。在中国,阻碍业务模式灵活应对市场变化的一个要紧缘故是IT建设滞后。由于中国企业IT进展的历史缘故,IT系统长期以来处于一种被动的应对状态,而公司的治理却在持续变化,这种IT滞后于治理的矛盾日益突出。 正如中国人寿的选择,我们认为只有坚决地推进面向以后的IT战略规划及实施工作才能解决咨询题、提升企业竞争力。 正如中国人寿的摸索和选择,什么样的IT战略规划是中国企业需要的?当时,中国人寿力图在长远打算和具体实施之间查找精确的平稳,因此他们在评估IT规划的时候,把三个标准摆上桌面:第一,有没有高瞻远瞩的指导思想-这是判定规划能否习惯以后的重要因素;第二,能否通过国际、国内的最佳实践,结合中国人寿的实际,提出一个可供参考的模型;第三,是否具备一个真正可实施的详细方案。通过中国人寿专家组严谨而细致的遴选,HP咨询脱颖而出,成为中国人寿推进其IT战略的最佳合作伙伴。 HP的IT战略规划有其独到之处。 HP在为中国企业确定以后IT战略、架构、实施路线方面有着包括方案、实施体会、队伍等方面的全面优势。 其中最为关键的因素在于HP大力倡导的"动成长打算"与中国企业今天追求IT与业务最佳同步的需求相契合。"动成长打算"面向企业的以后进展,着眼于持续变化的外部环境与内部不确定因素的阻碍,能够关心中国

基于垂直协调视角下的空间规划体系研究 ——以荷兰国家空间规划为例摘要 作为重视政府干预的国家,荷兰自上世纪50年代开始了国家层面的基于公共和市场干预的战略规划,逐步建立国家空间规划体系,统筹完善协调机制,以管制性而著称。本文将以荷兰空间规划体系中的垂直协调为重点,阐述各层级规划内涵以及规划新动向,最后提出我国可以从规划模式、规划体制、协调机制等方面参考和借鉴荷兰经验,从而完善和优化我国国土空间规划体系。 关键词 荷兰;空间规划;纵向协调

1背景 1.1研究背景 我国的空间规划开展之初就建立了相应的规划体系,但是随着各部门越来越重视空间规划,现有空间规划体系存在的问题逐渐暴露出来:大多数的空间规划和相关规划由不同等级不同部门组织编制,以致于空间规划类别虽多但规划内容与职能常常相互重叠冲突,空间规划分级明确但下级规划受限且不能结合实际,最终导致空间规划难以协调和衔接。因此,我国迫切需要对现有空间规划体系进行调整,总结国外先进国家和地区规划的经验教训,建立和完善我国国土空间规划体系。 1.2研究目的与意义 1完善我国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寻求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平衡 荷兰国土空间规划历史悠久,特点鲜明,在欧洲乃至世界处于领先地位,尤其规划思想和追求的生态理念对世界规划界产生深远影响,实现了社会、经济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因此研究学习荷兰的空间规划理念,对于推进我国城镇化背景下节约用地、经济建设和绿色和谐发展具有积极的启发和借鉴价值。 2汲取荷兰国土空间规划经验,在有限土地资源中创造宜居环境 荷兰国土面积只有4.15万平方公里,人口密度为408人/平方公里,却承担了欧洲水路运输门户、世界重要空港、国际金融中心等重要职能,是欧美世界中密度最高的国家之一。本次研究旨在更好地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在保证良好生态环境和农业空间的基础上满足城镇发展需求,建设高水平宜居环境。 3探讨荷兰规划垂直协调机制,优化我国空间规划纵向协调管理 长期以来,我国各层级政府的规划权、决策权、审批权及财权混乱而僵化,部门规划权限范围自我膨胀、互相重叠,加之缺乏统一的编制标准和目标体系,多种空间规划自成一体、各自为政现象明显。荷兰作为一个非中央集权的国家,却有着非常有效的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互协调的规划体系,强调横向和纵向的沟通、协商和共赢的原则。因此研究荷兰空间规划纵向协调对解决我国规划垂直衔接具有积极的借鉴价值。 2荷兰空间规划体系的垂直构建

东部新城空间发展战略规划(年) 采购项目编号: 单一来源采购文件 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科益工程 共同编制 二〇一九年五月 目录 第一章单一来源采购邀请................................. 第二章供应商协商议价须知 .............................. 第三章供应商资格条件要求 ............ .. ............... 第四章供应商资格证明材料 ......... .................... 第五章采购项目技术、服务、政府采购合同容条款及其他商务要 求 .......... ....... ................................... 第六章采购项目实质性要求............................... 第七章协商容、协商过程中可能实质性变动的容... . .... 第八章响应文件格式................ ..................... 第九章评审办法................ .. . 第十章政府采购合同................ ..................... 第十一章保证金退还申请表(参考格式). .................... 第一章单一来源采购邀请 科益工程受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的委托,经网上公示和市财政局计划备案同意确定采用单一来源采购方式采购,现就“东部新城空间发展战略规划(年)单一来源采购项目”所需采购的服务组织单一来源采购,确定成交供应商。兹邀请拟定供应商: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供应商地址:市高新区府城大道号栋层;就本项目所需采购的服务进行协商、议价。

大同城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2008-2030年) 一、导言 大同位于山西省北部,晋陕蒙地区的交界地区,是首都经济圈西部的重要门户、晋北煤炭能源基地的重要中心城市。大同是典型的资源枯竭型城市,有着“中国煤都”称号,他与其它资源枯竭型城市有着相似的发展阶段特征与面临的问题;同时其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如云冈石窟、悬空寺、北岳恒山、平城遗址等历史文化遗产,又使得大同拥有更为丰富的城市内涵与品质。 当前,我国加快社会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城市的多元发展是“扩内需、保增长”的重要手段。其中,推动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发展,保护和弘扬历史文化是新时期城镇化发展的重要任务。大同紧紧围绕这两个任务加快转型,成为践行国家宏观发展战略的重要试验田。基于此,大同通过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破解现实的问题,从工矿城市逐步向区域性中心、历史文化名城转型提升,为其复兴崛起找到一条独特的发展路径。 二、大同的辉煌历史与现实困境 大同在历史上一直是我国北方的中心城市,有着“一代京华、两朝陪都、华夏重镇,京畿重地”之称,特别是南北朝时期大同(平城)为北魏的都城,使得大同跨入了我国重要古都的行列;也是历朝历代北方地区重要的军事重镇和商贸中心城市。但自大同建矿以来,大同城市却逐步由传统的政治、商业中心向煤炭工业型城市转变。这种转变具有长期惯性,对其城市的再次转型造成了巨大的壁垒。 当前大同的城市发展面临以下五大突出问题。一是区域交通地位下降明显。由于长期偏重煤炭外运交通发展,削弱了大同与京津冀、太原经济圈等交通大通道的建设,特别是内蒙乌兰察布市至张家口的高速修通后,大同有被边缘化的威胁。二是城市产业依然偏重,城市产业体系较为单一,就业形势仍较严峻。煤炭及其相关产业的产值比重仍高达40%,新引入的医药、机械制造产业集群效应差,尚未形成聚集优势;同时大同一批“一五”时期的老工况企业,如大同机车厂、山西柴油厂、山西化工厂、大同水泥厂等面临着关停重组的局面。这些产业在过去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拥有规模庞大的职工人群,当前大批下岗工人的再就业问题突出。三是矿区的人居环境条件条件差,由于随矿发展建设,人口过度聚集,使得矿区生活服务区的公共与商业服务功能欠缺,绿化与开敞空间欠缺;更由于矿区与大同南郊区的行政区划长期存在矛盾,更加制约了矿区的健康发展。四是古城保护压力大,城墙遗址内部的人口密度高达2.5~3.8万人/平方公里,相对于北方城市中心区来说过密;古城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与城市功能高度聚集的矛盾十分突出,拥有“两汉烽烟、北魏遗韵、辽金旧景、明清风骨”的历史风貌逐步消失。五是生态环境保护压力大,大同一电厂、二电厂、水泥厂、橡胶厂,以及制药原料、冶金等主要污染企业围城发展问题突出,迫切需要搬迁整治;同时区域生态退化现象突出,如城市周边的土地沙化现象、文瀛湖的消失。这系列问题反映在城市空间上形成了“高度单中心聚集与分散郊区”的“困兽”局面,同时又叠加不合理的行政区划管理,使得大同的城市转型发展步履维艰。 三、城市发展目标 立足于京津冀区域一体化与山西省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示范区建设的要求,围绕城市转

荷蘭國家空間規劃(Ir Steef C. Buijs) 序言 0.1.目的 本文介紹荷蘭國家層級的空間規畫,提供一般性的資訊給想要了解荷蘭國土規畫的人參考。 0.2.大要 本文討論的重點是:為什麼在全國的層次上需要空間規劃。地方或區域層次的空間規畫不夠嗎?為什麼需要空間規劃?為什麼空間規畫不能夠只是經濟計劃或是環境政策的一部份就好了? 如果全國空間計畫是有用的,我們是不是應該走得更遠,思考到跨國的或是歐洲的層次? 除了回答上述問題,本文也試圖釐清空間規畫兩個基本功能--規範功能與發展功能的不同。 規範功能是重複性的活動:個別市民、公司或機構,各基於不同目的,提出使用土地的提案(不一定有營建行為)。這個時候,各層級政府必須依據明定的條件給與許可或不許可。 發展功能則是預先的作為。例如政府提案要做某項基礎設施、擴充城市實質範圍、利用土地或保全自然資源…等等。 這兩項功能在本文中將會一再深化討論。討論重點會放在規劃概念以及決策程序:包括法定的與財政上的執行工具、政府內與政府間的協調、非政府組職與私部門和社區的參與。 1. 為什麼在國家層次上需要空間規劃 上一章提出的問題,本章以兩個步驟來回答,第一個步驟是一般性地說明為什麼須要作空間規畫,第二個步驟回答為什麼在國家層次上需要空間規劃。 1.1 空間規劃的功能 一旦法令綱舉目張、國家安全獲得確保,則荷蘭政府日常的政策必須滿足下述四個基本目標: (1)經濟效率 (2)社會公平

(3)環境(生態)永續 (4)保存及豐富文化認同 上述四個目標都有其空間意涵。為了達成經濟效率,國家必須提供空間供各種產業活動使用、提供基礎設施支持生產及貿易活動。空間和基礎設施是社會公平的基本要求:人們以何種居住條件住居在何處、可以使用哪些教育、健康照護及其他設施?減少水、土、空氣污染,避免耗用竭盡自然資源,都有其空間意涵,保護生態系、維持生物多樣性亦然。此外,文化與建成環境息息相關,老城是文化資產同時也是文化新生的機會。 不只個別目標有其空間意涵,這些空間意涵之間有時也互相衝突,所以,空間規畫不只為了滿足個別功能,重要的是整合所有需求,經過衝突、折衝,達成互惠,強化空間使用、增加基礎建設和資源。 如此一來,空間規畫配合綜合的財務政策(財政、預算及貨幣),就是整合政府政策的主要工具。 1.2. 國家層次的空間規劃 地方空間規劃的需求 地方需要空間規劃的理由很明確。某人擁有一塊地,想使用時卻會影響到他的鄰地或更遠的土地;或是影響到公共利益(如環保)。這就是地方政府必須規範土地使用最基本的理由。地方政府也可以參與開發新的土地、建造基礎設施、開採資源,這些活動也需要空間規畫,以確保執行的效果和效率。 區域 區域需要空間規劃行之有年。一開始,地用的衝擊是非常地方性的,隨著經濟和其他活動規模越來越大,個別單一地域的規劃,必須在區域層次進行協調和監督。公共設施的建設計畫也有類似的狀況。當我們說「都市網絡」或「網絡城市」時,我們處理的是超越地方的社會和經濟系統,傳統上必須在區域層次監測與管理。 國家 順著同樣的理路思索下來,許多人類活動是超越區域的。荷蘭空間規劃史就是一個明確的例子。一百年前,荷蘭空間規劃正式由單一法規規範(1901住宅法),剛開始住宅法只規範地方的空間規劃,1930年檢討後,省府被賦與區域空間規劃的職權,二次大戰後,中央政府才開始作全國的空間規劃。 國界之外 再進一步,當代歐洲交通運輸、河川管理、環境保護、自然資源保全都需要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分析城市的土地利用和城市的功能分区两个方面。所谓会“分析”,是指会在城市地图上,说出城市具有什么土地利用方式和功能分区,并归纳出这种分布的特点。 2.会解释某地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特点的形成原因; 过程与方法 1.运用实例,分析城市的空间结构,解释其形成的原因。 2. 能以某个具体城市为例,运用地图,分析其空间形态与地形、水系和交通线等因素的关系,理解其城市空间形态的形成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地理学中的文化是指与自然相对应的广义的人类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心理文化和制度文化,培养学生热爱地理文化。 2.通过认识城市热爱自己生活的城市。 2.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难点 1.以某个具体城市为例,说出该城市的土地利用类型(商业用地、工业用地、政府机关用地、住宅用地、休憩及绿化用地、交通用地和农业用地). 2.能说出地租与交通便捷程度和距离市中心远近的关系,并根据各类土地利用方式在城市不同位置的付租能力说明城市功能分区形成原因。 3. 教学用具 多媒体设备、课件 4. 标签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新课】

投影几幅功能区不同的城市(如:北京、上海等),让同学初步认识到不同城市功能区分布的不同,说说在一座城市中,一般有哪几种功能区?导致城市功能分区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板书)一、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 (教师讲解)城市不仅有各种形态,而且城市的各项活动都需要占用一定土地,由于城市土地面积相对有限、不同地块的交通便捷程度和地价等也各不相同,所以城市内部可能因为土地利用方式的不同,形成不同的功能区。请同学们看书后回答,有哪些功能区? (投影展示)各个功能区,加深感性认识 (学生答)为商业用地、工业用地、政府机关用地、住宅用地、休憩及绿化用地、交通用地和农业用地等不同类型。 (教师总结)回答的很好。请看图2.2 ,图中的功能区分别以哪种功能为主下面我们来具体的看一看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分区?比如说为什么会形成住宅区?有哪位同学能说说看? 1、住宅区为城市居民提供休养生息的场所,是城市最基本的功能区.城市中最为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就是住宅用地.一般住宅区占据城市空间的40%—60%。 (阅读图2.2)请同学讲解高级住宅区与低级住宅区的差别 (教师提问)我们把城市功能区分了好几种,刚才讲的住宅区,是不是土地都是被居住地占据呢?是不是就没有其他的功能了呢? (学生回答)不是

荷兰国家基础设施与空间规划战略的评估与启示 2015-06-28 摘要:荷兰的空间规划作为公共政策的典型,其规划评估体系十分先进成熟,覆盖了规划的编制与运行的全过程。与此对照,我国城镇规划的实施评估刚刚起步,尚未形成连续动态的评估系统。本文介绍了荷兰于2012年出台的《国家基础设施与空间规划战略》的制定过程,并对其实施前后的规划评估体系进行了深入研究,重点评述了实施前评估中的预评估和战略环评的容、方法及程序,探讨了各阶段评估的意义及对规划的影响,并对我国规划评估机制的完善提出若干建议。 关键词:荷兰,基础设施与空间规划战略,预评估,战略环评,监测 基金项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3年科技计划软科学研究项目(2013-R2-43)省社科联2014年度经济社会发展立项课题(20141slktzdian-12) 引言 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西方城市规划逐步由“规划蓝图”走向“公共政策”[1]。荷兰空间规划作为公共政策的典型,要求所有空间利益相关者参与到规划过程中,并设立了严格的事前和事后规划评估及反馈机制。荷兰空间规划的评估体系渗透到了其规划的编制和运行的全过程,形成了良好的动态循环:规划制定时进行预评估(Ex-ante Evaluation)和战略环境影响评价(SEA:Strategic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或SEIA:Strategic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以下简称战略环评),讨论规划的可行性及对环境的影响,帮助公众和决策者做出正确的政策选择;规划执行后进行定期的过程监测和实施后评估,动态考察规划的结果绩效,反映实施中出现的问题,并及时反馈给决策者进行必要的规划调整。 我国2007年颁布的新城乡规划法规定:对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和城镇总体规划要进行定期的规划实施评估。虽然目前许多城市都开展了评估尝试,包括空间发展战略实施评估、总体规划实施评估、环境影响评估、交通影响评估、项目选址建设评估等[2],但大多集中在宏观规划实施后的结果评估和微观项目实施前的方案评估上,尚未形成动态、连续、完整的评估系统。鉴于此,本文对2012年新颁布的荷兰《国家基础设施与空间规划战略》(Structuurvisie Infrastructuur en Ruimte,以下简称《战略》)的规划评估体系进行了深入介绍和分析,希望能为我国规划评估机制的完善提供有益的参考。由于《战略》的出台时间不长,因此本文将把实施前评估作为介绍的重点,这也正是目前我国空间规划评估机制亟待加强的环节。 1 荷兰国家基础设施与空间规划战略的制定 面对经济危机、气候变化和地区差异带来的挑战,荷兰在2008年7月通过了新的空间规划法[3],提出简化程序、明确职责、权力下放、政策指引等要求[4]。在此基础上,荷兰中央政府于2009年合并了住房、空间规划与环境部(VROM)和交通及水管理部,成立了基础设施与环境部(I&M)。随后,该部门编制了新一轮的国家空间规划,

大庆城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 大庆城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是结合目前城市社会经济转型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对大庆未来更长远阶段的发展形成清晰、准确、切合实际的判断,提出科学合理的城市空间发展的战略性构想和实施建议,从而推进大庆市城市建设走向特色及可持续发展之路。 第一部分总体战略 一、大庆转型的新理念 通过对大庆近二十年来城市经济转型的实践进行分析总结,规划认为以人力、资本和市场为主要特征的经济发展环境方面的不足是当前大庆接续产业发展面临的重要制约。与发达地区和竞争城市相比,大庆在经济发展环境培育方面的相对滞后,大大降低了接续产业的竞争力,延缓了城市发展转型的进程。 针对这一问题,规划提出,未来大庆的发展转型之路不应当仅局限于以新兴接续产业为代表的城市发展动力的延续,更应当注重以人力、资本和市场为主要特征的外部经济发展环境的营造,进而推动接续产业的快速发展。 二、城市规划与建设的重点方向 在经济发展环境的培育中,城市的规划与建设是其中最重要的环节,针对当前接续产业发展的现实需求和未来发展的可能,大庆未来提升自身经济发展环境,在城市规划和建设领域应当抓住四个方面: 第一、优先强化市场腹地的联系与扩张。提高中心城市的流通能力,降低接续产业的物流成本,加强对腹地资源的吸附和加工能力。 第二、主动优化第二产业布局的空间效率。根据土地价值、环境影响和投入产出三大评估条件,选择交通便利、土地充足、环境安全、接近市场、规模集群的地区布局新增产业,提高接续产业的空间竞争力。 第三、积极推动城市服务功能的多元化和集中式发展。全面提升商业服务功能,有重点的发展石油生产服务功能;通过城市中心的建设带动城市服务水平和能级的提升,降低接续产业的交易成本。 第四、循序渐进的提升城市创新环境。在石油科技领域率先形成产、学、研一体化的发展平台;以建设“生态宜居城市”为契机,加大城市对高素质人才的吸引力度,真正形成大庆长久的竞争优势。 三、空间发展的四大战略 战略一:产业疏解 逐步更新高新区核心地区内的低水平传统工业,控制宏伟、兴化两个园区的石化产能规模;在经开区、龙凤光明地区、大同林源地区和红岗大广高速出口地区等交通、环境和土地资源的综合优势地区建设现代产业新城,减少产业布局对城市人居环境的负面影响,提高新兴产业运行效率。 战略二:双城整合 尽管由于用地条件限制,城市用地正在向庆南、庆北两翼展开,但城市人口仍然应当是基于滨洲铁路沿线地区的紧凑式发展,以有利于交通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集中布局,提高城市的规模效率和效益。未来西城的主导发展方向是向西跨越让通铁路,发展富强以西地区;而东城的主导发展方向近期应当通过高新区用地调整,增加土地供给,远期酌情推动安达的空间一体化。 战略三:中心集聚 规划提出以世纪大道为依托,建设一个服务功能综合、土地价值凸显、资本效益凝聚,

【专题】天津空间发展战略和文化中心设计方案 一总体战略 以深化落实国务院确定的“国际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和生态城市”的城市定位为目标,依托京津冀,服务环渤海,面向东北亚,用区域和国际视野,着眼天津未来长远发展,着力优化空间布局、提升城市功能,提出了“双城双港、相向拓展、一轴两带、南北生态”的总体战略。 总体战略示意图:双城双港、相向拓展、一轴两带、南北生态 -双城是指中心城区和滨海新区核心区,是天津城市功能的核心载体。 -双港是指天津港的北港区和南港区,是城市发展的核心战略资源,是天津发展的独特优势。

总体战略示意图双城双港 (一)双城双港 双城是指中心城区和滨海新区核心区,是天津城市功能的核心载体。 中心城区通过有机更新,优化空间结构,发展现代服务业,传承历史文脉,提升城市功能和品质。滨海新区核心区通过集聚先进生产要素,实现城市功能的跨越,成为服务和带动区域发展新的经济增长极。 双港是指天津港的北港区和南港区,是城市发展的核心战略资源,是天津发展的独特优势。北港区包括北疆港区、南疆港区、东疆保税港区以及临港工业区(含临港产业区),重点发展集装箱运输、旅游和客运等综合功能以及重型装备制造业。南港区是指独流减河以南规划建设的新港区,近期主要依托石化、冶金等重化工,建设工业港区,远期将建设成为现代化的综合性港区。 通过“双城”战略,加快滨海新区核心区建设,与中心城区分工协作、功能互补,实现市域空间组织主体由“主副中心”向“双中心”结构转换提升,构成双城发展的城市格局,促进北方经济中心建设。 通过“双港”战略,加快南港区建设,扩大天津港口规模,培育壮大临港产业,调整优化铁路、公路集疏运体系,促进港城协调发展,更好地发挥欧亚大陆桥优势,进一步密切与“三北”腹地和中西亚地区的交通联系,加快建设成为我国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增强港口对城市和区域的辐射带动功能。

**(企业)集团有限公司 战 略 规 划 工 作 手 册 集团战略规划部 二OO九年十一月 编制说明 为顺应集团战略管理工作的要求,集团战略规划部结合公司组织的“企业战略与执行”培训课程的内容,全面、系统地为集团各公司、事业部制定公司层战略、经营层战略提供理论依据,更好地服务于经营工作,特制定本工作手册。 战略的形成是一个科学的规划过程,随着外部市场环境的变化、产业政策的调整、竞争格局的改变,公司需要不断完善和创新经营模式。因此,公司需加强对经营环境的研究分析,选择适合的经营领域,更好地把握外部环

境所提供机会,有效配置企业资源,持续获得卓越绩效。 本手册旨在帮助各经营单位在制定战略时提供理论分析工具,从信息收集与分析、战略制定、战略选择和战略实施及评估几个阶段提供规范化的工作流程,包括公司内、外部环境分析,竞争优、劣势分析,市场容量分析,竞争对手分析,价值链分析等提供理论依据。 战略规划工作是一个长期、循序渐进的过程,“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苍海”,相信凭着**人全心全意为人民艺术服务的信念,坚韧不拔的意志,认真执着的专业精神,我们定能取得持久的竞争优势,创造更加卓越的绩效,一起迈向更美好的明天! 目录

一、战略规划流程图 按照战略管理的通用原则,构建集团及各经营单位的战略规划模型,对信息分析、战略制定、战略决策、战略实施、战略评估等过程进行动态管理,确保公司获得持久竞争优势和卓越绩效。

二、战略制定过程(IAPSD ) 战略制订包含从收集信息到战略方案决策几个步骤: IAPSD 战略制订步骤 I A P S D 战 略 分 析 制定战略 方案 方案论证 与选择 战略方案 决策 信息收集 与整理

荷兰是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国土面积为4.19万平方公里,土地利用结构中农地占60%,水域占18%,建成区占12%。荷兰是全球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农产品出口国、欧洲农业强国。同时在城市快速发展中仍然拥有优美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空间,因此其空间规划享有国际声誉。分析荷兰空间规划体系的演变,对构建我国空间规划体系,实现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目标具有借鉴意义。 空间规划体系的演变 空间规划体系通常由法律、行政区划和运行体系构成。荷兰国家空间规划运行体系与三级行政建制一致:国家和省级编制结构远景规划,属于战略性非法定规划;市级编制两层规划,上层是结构远景规划,一个市或几个市联合编制;下层是具有法律效力的土地利用规划,是土地用途管制的依据。总体看,空间规划体系的演变过程主要有3个阶段: 源于住宅需求的空间规划体系雏形(1941年~1965年)。荷兰历经第一次技术革命引致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加上大型基础建设加速了城镇空间的集聚,导致城市中心住宅环境简陋,而富裕阶层搬迁至城市外围带来城市蔓延。因此,1901年制定了《住宅法》,提出了发展公共住宅与城市规划的框架。规定人口1万以上或过去5年中人口增加了20%及以上的城市需要编制城市发展规划,旨在规范私人的建设项目开发活动。到20世纪20年代,城市规划扩展到乡村领域。在此基础上,1941年成立重建与公共住房部国家规划局,开始尝试空间规划编制。1956年《空间规划法》草案送交国会,1965年正式生效实施,标志着荷兰空间规划迈入新阶段。 集权主导的垂直型等级体系(1965年~2008年)。1965年的《空间规划法》奠定了荷兰规划体系制度基础。按照这一体系,中央政府编制了第2次~第5次国家空间政策,分别是1966年“组团式分散”理念的政策文件、1973年“新城式分散”理念的政策文件、1988年“紧凑城市”为理念的国家结构规划、1996年~2006年“城市网络”理念下,实现竞争力、活力、安全和保护为目标的国家规划战略。 分权主导的平行型层级体系(2008年以来)。进入21世纪后,为适应欧盟一体化、全球经济竞争、气候变化等新形势,需要调整规划思路。荷兰对1965年以来《空间规划法》实施进行评估表明,规划存在过于被动、导向不清和法律效力不够等问题。为此,2008年通过了旨在简化程序、明确职责、权力下放的新《空间规划法》,2010年机构也调整为基础设施与环境部。在规划效力方面,国家、省和市编制空间远景规划取代国家的关键规划决策、省级区域规划和市级结构规划。空间规划政策及实施内容尽可能落实到市级规划,市级规划有法律效力,市政府可以设置相应的条例。在内容方面,国家编制《基础设施与空间规划愿景》,重点关注改善交通可达性等国家利益。省政府编制省级空间愿景,关注景观管理、城市化和保护绿色空间等省级利益。市政府编制具有法律效力的土地利用规划,规定建设区位、类型、规模以及可能的用途。规划的强制性内容包括有 荷兰空间规划体系的演变及启示 ◎ 蔡玉梅 高延利 张丽佳 -33-

普兰店区空间发展战略规划 暨平方公里重点区域控制性详细规划 招标文件公示 大连嘉誉工程造价咨询有限公司受大连市普兰店区城乡规划建设局的委托,为普兰店区空间发展战略规划暨平方公里重点区域控制性详细规划(项目编号)进行公开招标,现对该项目招标文件进行网上公示,在公示期内,针对其是否具有歧视性不公正条款或违法违规等内容,公开征求潜在投标人的意见和建议,保证本招标文件的严密性和严肃性。各潜在投标人如有异议,请于公示期内(年月日时年月日时)将意见和建议以书面形式并加盖企业公章,传真至我单位。 招标文件附后。 招标人:大连市普兰店区城乡规划建设局 招标代理机构:大连嘉誉工程造价咨询有限公司 地址:普兰店区东环路号 电话: 传真: 邮箱: 普兰店区空间发展战略规划

暨平方公里重点区域控制性详细规划招标文件 (项目编号:) 采购人:大连市普兰店区城乡规划建设局 采购代理人:大连嘉誉工程造价咨询有限公司 日期:二一七年三月

目录 招标公告……………………………………………………………………第一章投标人须知及前附表………………………………………………第二章合同条款及合同格式………………………………………………第三章项目需求及技术要求……………………………………………第四章投标文件格式…………………………………………………

普兰店区空间发展战略规划暨平方公里重点区域控制性详细规划 招标公告 大连嘉誉工程造价咨询有限公司受大连市普兰店区城乡规划建设局的委托,就普兰店区空间发展战略规划暨平方公里重点区域控制性详细规划进行公开招标,欢迎符合资格条件的投标人报名参加投标。 一、项目编号: 二、项目内容: 普兰店区空间发展战略规划暨平方公里重点区域控制性详细规划(具体见招标文件)。 采购预算:万元(其中普兰店区空间发展战略规划万,平方公里重点区域控制性详 细规划万)。(投标人报价超出采购预算的,按无效投标文件处理) 三、投标人的资格要求 ()投标人须是在中国境内注册,具有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的城市规划编制甲级 资质的独立法人单位,无不良记录; ()项目负责人须具有国家注册规划师资格和高级工程师职称; ()外地(大连市以外)投标人须具有在大连地区工商部门注册的服务机构;如果 外地投标人在大连地区没有服务机构,也可以与本地具有城市规划编制甲级资质的独立 法人单位组成联合体进行投标。 注:①本项目接受联合体投标。 ②经检察机关查询三年内有行贿犯罪记录的不得参加本项目。 ③截至年月日经“信用中国”网站()、“信用辽宁”网站(“信用大连”网站()、“中 国政府采购网”网站()查询,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重大税收违法案件当事人名单、政府采购严 重违法失信行为记录名单的不得参加本采购项目。 有意报名的投标人必须在大连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进行会员注册。注册链接: 。 电子标的项目投标人需要办理锁,使用投标工具制作投标文件,并在投标文件中使用签章。锁办理链接: 投标人通过大连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进行会员登录并在“填写投标信息”菜单中进行网上 报名。具体操作手册链接: 四、报名要求: 供应商须通过大连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进行网上报名,网上报名通过后购买招标文件时 须携带①报名回执单②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副本、税务登记证副本(三证合一的不需提供)、组织机构代码证副本(三证合一的不需提供)、资质证书副本③法定代表人身份

北京市空间结构分析 这次的北京之行让我收获颇多,特别是城市规划展上的北京总体规划让我眼前一亮,不禁仔细阅读起来。提起北京,首先想到的就是它的一环二环直至六环,很明显,这种“单中心”“摊大饼”的模式带来了严重的社会、环境问题。在最近的总体规划(2004——2020)中,北京做出了巨大的空间结构调整,启用“两轴两带多中心”的空间模式,希望能疏解北京市中心的人口压力,通过调整部分职能和实施旧城的有机更新,积极引导人口向边缘集团和新城转移。 然而,在2011年的今天看来,这套总体规划并不成功。在上个月召开的“北京市人口与产业发展规律及规划对策问题研究”专家研讨会上,北京市规划委员会主任透露就说,2013年北京市将重新编制城市总体规划。规划局给出的理由是:总体规划到2020年实现的两大最主要指标——人口总量和人均GDP已经突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北京市常住人口为1961.2万人,提前十年突破了总体规划提出的2020年常住人口总量控制在1800万人的目标;总体规划提出的2020年人均GDP突破一万美元的目标,2009年已经达到。但是我想除了人口规模的突破,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也已经突破才造成今日的重新编制。对于这样的事情,对于规划者来说实在值得深思,那么,首先来看看当前的北京总体规划中确定的的空间结构。 现在的“两轴两带多中心”模式,对北京市的空间布局做了大的调整,改变原来“单中心”均质发展的状况,通过对城市空间结构的调整来解决中心城过度聚集带来的诸多问题。两轴:指沿长安街的东西轴和传统中轴线的南北轴,旨在完善传统城市中轴线与长安街及其延长线,保障首都职能和文化职能的发挥。两带:指通州、顺义、亦庄、怀柔、密云、平谷的“东部发展带””,疏导新北京产业发展方向;大兴、房山、昌平、延庆、门头沟的“西部生态带”,创建宜居城市的生态屏障。多中心:指在市域范围内建设多个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的城市职能中心,提高城市的核心功能和综合竞争力,包括中关村高科技园区核心区、奥林匹克中心区、中央商务区(CBD)、海淀山后地区科技创新中心、顺义现代制造业基地、通州综合服务中心、亦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心和石景山综合服务中心等。 在“两轴-两带-多中心”城市空间结构的基础上,形成中心城-新城-镇的市域城镇结构。中心城是北京政治、文化等核心职能和重要经济功能集中体现的地区。新城是在原有卫星城基础上,承担疏解中心城人口和功能、集聚新的产业,带动区域发展的规模化城市地区,具有相对独立性。规划新城11个,分别为通州、顺义、亦庄、大兴、房山、昌平、怀柔、密云、平谷、延庆、门头沟。 2001年提出的北京“单中心+环线”的城市结构,使城市功能过度集中于市中心区内,不但使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陷于被动,还带来交通拥堵、环境恶化等一系列问题。由此看来,04年的“两轴-两带-多中心”的空间结构已经进步了许多。 老北京的城市空间布局是新中国成立之初以莫斯科为蓝本确定的,呈“单中心”、“同心圆”

Introduction As the capital city of Hebei, the development & planning of Shijiazhuang has received great attention of the provincial government of Hebei and municipal government. In order to promote city’s status they decided to start Shijiazhuang Urban Space Strategic Planning. In July 2003 China Academy of Urban Planning & Design was invited to take the planning research. After necessary preparation, the planning group began to analyze data and related circumstances in order to get what situation the city might be in. With one month’s hard work the group raised primary planning draft and made a mid-term report in Shijiazhuang on 8th September during which related authorities and expert put forward many constructive suggestions. Based on those advices the members of group made further research to perfect the research, and reached final conclusions at the end of September. This planning research comprises five parts: (1)Where is Shijiazhuang? Analyze Shijiazhuang’s current situation to make clear what role it plays in the region, what competences it has, and what problems it meets. A city with short history and great success; An inland metro in the coastal area; A city that can only plays supporting role in the capital economic zone; A center in puzzles of having inadequate power to be regional increase-pole. A place with potentials to be the focus of investment; A region of abundant resources and insufficient water; Shijiazhuang: A city of hope and puzzles. (2)Why? Try to find out explanations for the puzzles and problems through history review, comparison, reasoning, etc. New power needed; Traffic axle and industry axle misplace; The uncertainty of urban space developing direction; Orientation does not fit; The lock-in effect in industry; Huge imbalance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 Siphon effect of Beijing and Tianjin. (3)Where to go? Raise directions Shijiazhuang should followed in the future including the direction for space,

酒店的空间结构规划 1、楼层高度 楼层高度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理论设计高度,及层高;二是实际应用高度,即天花板高度。 u 客房楼层高度应介于2.7-3.0m之间; u 客房天花板的高度,u 以2.4m为最低高度; u 公共走廊的天花板高度最低以2.1-2.2m为限度。 2、面积比例 酒店中各类设施的面积有一定的比例配套要求,这个比例越科学,就越能符合经营需要,有利于产出更大的平方米产生。酒店各类面积比例决定了将来酒店的收入的比例。面积构成分为营业面积及非营业面积: 非营业面积占比 客房的动线、门厅、电梯、电扶梯间、客用厕所18%-23% 客房部门、布草间、洗衣房3%-5% 厨房、验收、仓库、冷冻室4%-7% 管理部门办公室3%-5% 机电设备室、管道、工程工作室8%-12% 营业面积

客房营业面积34%-55% 客房公共空间8%-15% 餐饮面积每一席位1.5-3.0m2 宴会厅面积每一席位1.6-1.8 m2 通常来说,客房的总面积占酒店总建筑面积的50%以上(其中,克服哪个部门的净营业面积为客房总面积的65%-70%),餐饮娱乐面积占20%-25%,走道、大堂等公共面积占15%-20%,酒店内部管理区(即后台工作区,设备及内部使用面积)约占酒店总面积的10%-15%。各部分具体的比例数据见下表: 根据酒店客房总数倒算公用设施面积参考标准(欧洲酒店)(单位:m2/位)经营区域可延伸的大型中型小型 大堂 餐厅、咖啡厅 1.0-1.2 0.8-1.0 0.4-0.8 酒廊/酒吧 1.4-1.8 0.8-1.2 <0.6 多功能厅0.8-1.0 0.6-0.8 <0.4 会议室 3.0-4.0 1.0-2.0 <1 行政及后勤区域低(a)一般(b)高(c) 行政 前区办公室0.2 0.4 0.4

附件1: 河北省中心城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 编制导则(试行) 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二〇一一年二月

目录 1 总则 (2) 2 规划内容 (3) 3 规划成果 (7) 4 附则 (8)

河北省中心城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 编制导则(试行) 1 总则 1.0.1 为规范中心城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编制内容和技术深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和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导则。 1.0.2 本导则适用于我省设区市及重点发展地区中心城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编制,其他城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的编制可参照执行。 1.0.3 中心城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范围,应当包括中心城区及其周边一定范围内纳入中心城市市区统筹管理的县(市)、乡(镇)以及各类开发区、产业聚集区。 1.0.4 编制中心城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应当依据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与现行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其他相关规划相衔接。 规划期限一般为20年,同时可对远景发展提出设想;近期建设规划应与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一致。 1.0.5 编制中心城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应当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城乡统筹发展,坚持节约和集约利用资源,

保护生态环境,保护人文资源,尊重历史文化,科学确定城市定位、发展目标,合理调控城市空间资源,促进城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1.0.6 编制中心城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应当对涉及城市长远发展的重大问题进行专题研究。 1.0.7 编制中心城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应当广泛听取有关部门、专家和公众的意见,深入研究、多方案比较、科学决策。 1.0.8 编制中心城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除执行本导则外,必须遵守国家和省有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规范。 2 规划内容 2.1发展条件分析 2.1.1区位条件分析。研究城市所处区位条件,分析中心城市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2.1.2 资源禀赋分析。综合分析评价土地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能源等城市长期发展的保障性资源和气候、植被、河流、风向等自然环境要素,深入挖掘历史文化遗产、民俗民风等地方文化资源。 2.1.3 经济发展水平分析。研究城市经济结构现状和存在问题,判断城市所处经济发展阶段,分析产业结构特征和发展优势。

海淀区重点空间发展策略 1、北部新区空间发展策略?—“一轴一心一圈层”?(1)功能定位:海淀区面向未来的城市发展新区,新型城市化地区。以建设生态型、田园式、现代化的城市新区为发展目标,以高新技术产业和国际化为引领,立足“研发+产业”定位, 走新型城市化道路。主要发展高科技研发制造产业、文化教育产业、现代服务产业和生态观光休闲产业。 (2)规划城市空间结构:海淀北部地区的发展主要围绕北清路展开,规划将形成“一轴、一心、一圈层”的城市空间形态。“一轴”指北清路产业发展轴,串联沿线的多个产业园节点,“一心”指以翠湖国家湿地公园为主呈十字状延伸的生态绿心空间,“一圈层”指以西北旺镇中心区、温泉镇中心区、南安河、北安河、聂各庄、苏家坨镇中心区、上庄镇中心区为节点的城市化圈层。 (3)培育以北清路为发展轴的三大板块:将北清路沿线的多个产业园节点整合为东、中、西三大板块,东部发展高科技研发制造产业,西部发展文化教育产业,中部突破单一科技园区的规划概念,增加现代服务产业功能,打造北部城市功能中心区。东部产业板块由四个节点构成,既软件园、北大生物城和永丰、航天城。该板块交通便捷,辐射带动效应强,以发展高科技研发制造产业为主,特别是应打造高端技术产品产业化制造基地,同时适当发展现代服务产业和房地产业。中部产业板块由三个节点构成,既环保科技园、中医药科技园和稻香湖会议中心,建议该板块以发展现代服务产业、高科技研发产业为主,在生态办公、生态服务、生态会议等规划理念的基础上,打造海淀北部城市功能中心地区。西部产业板块由文化教育园构成,以发展文化、教育产业为主,建议推出艺术产业概念,将该板块打造成为艺术家荟翠的园地,高端艺术产品生产的基地,同时还可以引进国际名校开办教育分校。 (4)北部稻香湖生态科技绿心包括以翠湖湿地公园为核心呈十字状延伸的稻香湖生态旅游区,是海淀北部城市综合新区支撑科技发展的“绿色心脏”,重点发展生态游览、高档会议度假、科技农业观光、国际教育观摩和休闲娱乐等旅游产业,将在建设生态型、田园式和现代化的自然生态系统与城市生态系统相结合的城市综合新区过程中发挥核心作用。呈十字状延伸的两条绿色轴线将多个游览园、会议度假点和休闲娱乐设施联成一个整体。 (5)组点成团,协调轴线与圈层的发展:为了与产业轴协调发展,在城市化圈层内,应提高城镇建设和服务的档次, 发展社会事业与公共服务业,建设高品质居住组团,实现由城镇化向城市化的转变。为了实现在空间上相对集中的配套建设,轴线与圈层的协调发展可以形成五个空间组团,分别是永丰组团(包括永丰高新技术产业基地、航天城)、北旺组团(中关村软件园、西北旺镇区)、温泉组团(温泉镇区、环保科技园、稻香湖科技创新基地)、苏家坨组团(苏家坨镇区、国际教育园)、上庄组团(上庄镇区、农林科技园)。 (6)近期发展重点:应提升山后地区产业(形态)价值,主要以引进高新技术产业的高端研发、管理总部环节以及与之相配套的高端服务,来置换已有部分生产环节及低端服务业。山后各专业园土地经营模式应由主要依靠出让土地向以工业设施(如厂房、实验室等)租赁为主转变。切实加强山后地区生态环境控制,严格控制山后地区人口过快增产。温泉镇、永丰基地及其它专业园和乡镇,只宜保留小规模住宅用地。 2、东部地区空间发展策略—“一心一轴四基地”?(1)功能定位:海淀区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的高科技园区和核心功能区,以发展高科技研发、创新产业和与之配套的现代服务业为主,适度发展现代制造业。 (2)规划空间形态:东部高科技园区主要在强化核心产业园区综合化和新开发的产业空间定向化的基础上,规划形成“一心一轴四基地”的空间形态。“一心”是指通过整合在空间上集中分布的九个园区,建成以科技研发、科技服务、金融咨讯、商务贸易、行政办公、科技会展、休闲旅游为主,并配有商业、酒店、餐饮、公寓、文化、康体、娱乐、大型绿地等公共服务设施的海淀综合中心,作为未来海淀区的“空间名片”。九个园区包括了中关村西区、科学城、清华大学及其科技园、北京大学及其科技园和颐和园、圆明园、海淀公园。“一轴”为学院路科技研发和创新服务发展轴,以沿线大学和研究机构及其科技园区为主,承担高端应用科技研发和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功能。“四基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