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工作原理

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工作原理
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工作原理

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工作原理

——摘自“位置圈”网站

前言

以下是如何GPS工作的五个逻辑步骤:

1.全球定位系统的基础是三角测量

2.为了进行三角计算,GPS接收机利用电磁波电信号的传播时间计算距离。

3.为了测量电磁波信号传播时间,全球定位系统需要有非常精确的时间系统,设计者

们使用了一些技巧实现了这种设计。

4.除了距离,我们还需要知道卫星在太空中的位置。

5.最后,你必须修正信号通过大气层时引起的任何延迟。

我们将在接下来的5个章节中详细讲解以上每一点。

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工作原理知识导航

1.三角测量。

2.距离测量。

3.获取精确的时间。

4.卫星的位置。

5.误差改正。

1 三角测量

我们用的是“三角测量”这里很不严谨的,因为它是一个词大多数人可以理解,但是纯粹主

义者也不会要求什么全球定位系统是“三角测量”,因为没有涉及的角度。但这里的确是“三边”。利用三角形几何学知识可知,测边是确定对象相对位置的一种方法。

整个全球定位系统的构思是利用远在太空的卫星作为参考点为地球上的位置定位,它看起来上似乎是不可能的,但是它的的确确是正确的,通过我们非常、非常精确地测量出到三颗卫

星的距离,就可以计算出我们在地球上任何的位置。

我们的接收机是如何计算出这个距离的。我们将稍后讲解。首先考虑如何利用到三颗卫星的

距离准确的找到你的位置。

几何学上的创意:

步骤一:假设我们测量到我们到卫星的距离是11,000英里。我们可能的位置是一个是以这

个卫星为中心,半径为11,000英里球面上。

步骤二:下一步,我们假设测量出我们距第二颗卫星的距离为12,000英里。这告诉我们,我们不仅在第一球,我们也在以第二颗卫星中心半径为12,000英里的球面上。或者换句话说,我们的处在这两个球面相交的一个圆上。

步骤三:如果我们观测到第三颗卫星,并且测量到此卫星的距离为13,000英里,这样我们又缩小了我们位置的可能性——第三个球与第二步中产生的圆的交集将为两个点。这样,通过在太空中三颗卫星,我们可以将我们位置的可能性缩小到两点。

要决定哪一个是我们真正的位置,我们可以进行第四次测量。但通常这两个点之一是一个不

可能的答案(或者距离地球太远,或以不可能的速度在移动),所以可以不需要经过第四次测量即可判断我最终的点。

在下一节“距离测量”中,我们将看到系统如何测量到卫星的距离。

知识点:

1.通过测量到卫星距离计算位置。

2.数学上,我们需要求得到四个卫星的距离以确定确切位置。

3.如果我们拒绝荒谬的答案或使用其他手段,三个距离就已经足够了。

4.进行第四个距离的测量是出于了一个技术原因的考虑,需要以后加以讨论。

2 距离测量

我们看到在上一节中看到至少要利用3颗卫星才能计算出位置。

数学上的创意:

从某种意义上说,整个事情归结为那些“速度乘以时间等于距离”的数学问题,和我们在高中一样,比如:“如果一辆车以每小时60英里的速度行驶两小时,它旅行了多远?”

速度(60英里)x时间(2小时)=距离(120英里)

在全球定位系统重,我们衡量的是一个无线电信号,速度将是光的速度,或大约每秒186,000英里。问题的关键在于判断“旅行的时间”。时间是比较棘手的问题,我们需要精确的时钟来衡量卫星信号传播到接收器所花费的时间。

时间是比较棘手的问题,我们需要精确的时钟来衡量卫星信号传播到接收机所花费的时间。

首先,时间非常的短。如果卫星在头顶,传播的时间大约是0.06秒一样短暂的东西。因此,我们将需要一些真正精确的时钟。我们将很快谈论这些。

其次,假设我们有精确的时钟,我们怎么衡量的信号传播的时间呢?为了解释它,让我们使用一个愚蠢的比喻:

假设有一个办法让卫星和接收机在中午12时正准时同时播放“国歌”。如果声音可以从太

空传到我们这里(这当然是荒谬的),然后在接收机端,我们会听到两个版本的国歌:一个

从我们的接收机传过来和一个从卫星传过来。这两个版本是不同步的。从卫星传来的版本将会有一个小小的延迟,因为它不得不穿越超过11,000英里的距离。

如果我们想看看从卫星传来的版本究竟延迟了多长时间,我们可以先推迟接收机的版本,直到他们进入完美的同步播放。

我们回调接收机版本的时间是就等于卫星版本国歌传播的时间。所以,当我们用这个时间乘以光速时,OK,我们就得到了接收机到卫星的距离。

卫星和接收机使用的是一种叫做“伪随机码“的数据。这基本上是全球定位系统如何工作的。

知识点

1.测量到卫星的距离是通过测量无线电信号从卫星到达我们所用的时间获得的。

2.为了进行这样的测量我们假设:我们的卫星和接收器都在完全相同的时间产生相同的伪随机码。

3.通过比较到达接收器的卫星的伪随机码比接收器的数据码,我们就可以决定其达到我们所花费的

时间。

4.用光的速度乘以传播的时间即可得到距离。

备注:伪随机码——定义:结构可以预先确定,可重复产生和复制,具有某种随机序列随机特性的序列码。应用学科:航空科技(一级学科);航空电子与机载计算机系统(二级学科)。

3 获取精确时间

如果衡量一个无线电信号的传播时间是GPS的关键,那么我们就可以使用我们的手表进行计

时了么,答案是不行的,因为如果即使他们的时间只是偏移了千分之一秒,以光的速度,就形成了近200英里的错误!

在卫星方面,时间几乎是精确的,因为他们有非常精确的原子钟上。

但是对于我们在地面上的接收机呢?无论如何请记住,无论是卫星和接收机必须精确同步的

伪随机码,才能保证系统的精确工作。如果我们的接收机需要原子钟(需要花费5万美元以上至10万),那么全球定位系统将是一个跛脚的技术。没有人能够负担得起。

幸运的是全球定位系统的设计者想出了一个经典的小把戏,让我们能够使用上有更精确的时

钟的接收机。得益于这一关键的技术,使得每个GPS接收机从本质上拥有了类似于原子时钟一样精确的时间系统。

秘密在于利用第四颗的卫星进行额外的距离测量。如果三个精确的测量可以确定一个三维空

间的点话,那么四个不精确的测量同样可以做到。这一观点对于GPS来说是如此重要,我们将有一个单独的说明部分,显示它是如何工作的工作。

额外的测量解决接收机时间的偏差

如果我们的接收机的时钟是精确的,那么我们所有的以卫星为中心接收机到卫星距离为半径

形成的球面将相交于一个点(这点就是我们的位置)。但如果不够精确的话,第四个测量,

作为一个交叉检查工作,将不会与前三个相交。因此,接收机的控制中心说:“嗯,哦!那里是我的测量误差。我不能精确同步通用时间。

因为任何时间偏移会影响我们所有的测量,所以所接收机在寻找一个与其有关的校正因子,

然后从所有的时间测量重减去它,从而使得他们都相交于一个点。

若还不理解,我们可以用数学的方式来解释:

假设卫星i的空间位置已知为(Xi、Yi、Zi),而接收机的空间位置是位置的为(X、Y、Z),接收机到卫星i的距离为Pi,由于接收机时间偏差引起的误差而引入的校正因子q。

由接收机到3颗卫星的距离可以得到三个方程,如下图

但是4个未知数(X、Y、Z、q)却只有三个方程,很明显无解,很直观的解决方法就是再加

入一个方程,校正因子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这就是引用第四颗的原因

这样带来的效果就是使得接收机的时钟与通用时间得到了同步,恭喜——你获得了具有原子

钟精度的时间的接收机。一旦得到了这种校正因子,并将它应用到余下的所有的测量,我们将得到精确的定位。

这一原则带来一个后果:任何像样的GPS接收机必须有至少四个通道(channels),以便它可以同时进行进行四个距离测量。随着伪随机码作为时间同步的凭据,以及这额外的第四次测量的技巧让我们与通用时间得到了精确的同步的实现,我们已经得到的一切我们需要精确

衡量我们与在太空的卫星的距离的。但对于三角测量工作,我们不仅需要知道距离,我们还需要知道卫星确切的位置。

在下一节中我们将看到如何实现这一目标。

更多的关于这一节:

原子钟

原子钟的运行并不靠原子能。他们得到这样的名字是因为他们使用原子的特殊震荡作为节拍,这种形式的计时是人类有史以来做稳定最精确的参考

码相位VS载波相位 -全球定位系统

GPS授时

我们通常认为GPS是用来导航和定位的,但是事实上每个GPS接收机与通用时间同步,使得其成为了最广泛的精确时间源。这种应用开辟了一个超越定位的应用, GPS 用来同步电脑网络,校准

其他的导航系统,同步电影设备等等的时间

知识点:

1.准确的时间是衡量到卫星距离的关键

2.卫星时钟是准确的,因为他们装有原子钟

3.接收机时钟不必太准确,但是一个额外的卫星测距可以消除这样的不准确引起的误差。

备注:原子钟——定义1:采用原子能级跃迁吸收或发射一定频率的电磁波作为基本频率振荡源的精密计

时仪器。应用学科:测绘学(一级学科);测绘仪器(二级学科)。定义2:利用某种原子的特定能级之间的量子跃迁原理工作的精确时间和频率标准。应用学科:天文学(一级学科);天文仪器(二级学科)原子时钟——世界上最精确的时钟类型,设计根据原子里面的震动来测定时间。NIST-F1是美国的标准原子时钟,据说是如此的精确以致于在超过三千万年内不快也不慢一秒。原子时钟用来协调需要极端的

精密的系统,像是全球定位系统(GPS)导航和英特网。一组分布于世界许多地方的原子时钟联合起来用于建立协调全世界时(UTC)。像一般的时钟一样,原子时钟依照振动保持时间,这个振动是在二个实体之间的周期性的变化或运动或在一个单一实体的两个状态之间的变化或运动,振动是由能量的变化产生的。举

例来说,在一个钟摆驱动的时钟中,振动是钟摆(振荡器)的来回地运动。这种时钟依照钟摆的摇摆频率

保持时间,这个频率依赖于许多的变量将会或多或少精确。另一方面,原子时钟的精度依赖于引起振动的

原子将会总是在那按相同的频率振动的事实。在 1945 年,在哥伦比亚大学的一位物理学教授Isidor Rabi 基于他发展出的叫做原子束磁共振的东西提出原子震动可能用来保持时间。四年之后,国家标准局(现在

的国家标准和技术研究所)已经发展了一个使用氨分子的震动的原子时钟。NIST-F1,美国的现在标准,使

用铯原子;它和巴黎一个相似的原子时钟标准是曾经制造的最精确的时钟。第一个商业铯原时钟是由马萨

诸塞州的National Company公司制造的;频率电子公司,联邦电信系统(FTS)和惠普(HP)现在都在生产铯原子时钟。因为他们典型的比较大并且使用太多能量,所以原子时钟从来没有广泛地被用于消费者产品。然而,最近国家标准技术研究所发展了一个克服这些问题的原子时钟。这个新装置大约有米粒大小和,精确到 126 年误差在一秒之内,它可以很快在计算机芯片上被安装并且在消费者市场手持式装置像是收音机,GPS系统和移动电话中使用。

4 获取卫星位置

知道太空中的卫星在哪里?在前面的教程中,我们假设我们知道了GPS卫星的位置,所以我们可以利用它们作为参考点。但我们怎么知道他们在哪儿?毕竟他们是在距离地面大约为

11,000英里的太空中。这么高用作用么,卫星高有高的好处。

在11,000英里的太空对我们是有帮助的,因为是远在大气层之外,没有大气层的干扰。这

意味着它会根据非常简单的数学方式(轨道)运行。根据全球定位系统总体规划,空军已向

每颗GPS卫星注入了非常精确的轨道。

在地面上所有的GPS接收机都会包含卫星年历,这些年历会每时每刻告诉他们每颗卫星在天

空中的位置。基本轨道是相当准确的,但只是为了让轨道更加的精确,国防部不断的监测

GPS卫星,他们用非常精确的雷达来检查每颗卫星的确切高度,位置和速度。

他们的监测到的偏差的被称为“星历误差”,这些偏差是由来自月球和太阳的引力以及太阳

辐射对卫星的压力引起的。这些偏差通常很轻微,但如果你想非常准确,他们必须考虑。

将位置信息广播给用户

一旦美国国防部测量得到了卫星新的确切位置,他们将传递新的位置信息到卫星本身。然后该卫星将在广播时间信号的同时,广播这个修正的位置信息给用户。因此,一个GPS信号不仅仅包含了于计时伪随机码,它还包含具有导航信息的星历文件。

有了精确的时间和确切的卫星位置,你会认为我们可以进行精确的位置计算了。不是的,我们还会有一些麻烦。点击下一节,看发生了什么。

更多关于这一节:

全球定位系统总体规划:1994年3月第24颗Block II卫星发射成功代表了GPS星座的建设完成,4颗备用卫星将在不久的将来发射(当然现在已经完成)。卫星的轨道设计使得在地球上的任何一个地点能够观

测到至少5颗以上的卫星

知识点:

1.若要想使用卫星作为参考物进行距离测量,我们就必须知道他们精确的位置

2.GPS卫星的轨道是非常明确的

3.由国防部监测他们的轨道的微小变化

4.轨道的偏差信息将会被发送到GPS卫星,卫星再将这些信息将随着时间信号而广播给用户

5 误差改正

截至目前为止,我们一直在抽象的解释全球定位系统的计算方法,好像整个事情是在真空中发生。但在现实世界,有可能很多的事情发生影响到GPS信号,要使得该系统发挥最大的作用,一个良好的GPS接收机在解算位置时应需要考虑到各种可能的错误。这里就是已经得到了考虑的事。

与传播有关的误差

首先,我们在本教程中的基本假设之一是不完全正确的。我们一直在说,利用光速乘以电磁波信号的传播时间就可以计算出接收机到卫星的距离。但是,光速在真空中是恒定的,在我们的大气中呢?很明显,不是的。由于GPS信号穿过含有带电粒子的电离层,然后通过对流层中的水蒸汽时,它的速度将受到影响,这就产生了与由不精确的时钟引起的同样的

偏差。

有许多方法可以减少这种误差。一方面,我们可以预测研究在一个特定的时间里什么是典

型的延迟。这就是所谓的误差建模,这个有一定的帮助,但大气条件很少是典型。

另一种处理这些由大气诱发的偏差的方法是比较两个不同频率电磁波信号的相对速度。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双频接收机,这种“双频“测量是非常复杂的,必须具有先进的双频接收机。

当到达地面时,与GPS信号有关的问题并没有结束时,信号到达之前我们接收机可能会受到

阻碍的反射。这就是所谓的多路径误差和与在电视上看到的鬼影类似。良好的GPS接收机能够使用先进的多路径抑制技术,以尽量减少接收到这种反射的信号。

即使卫星是非常复杂的,设计者们必须考虑到系统中的一些微小小错误。他们使用的原子钟是非常,非常精确,但他们也并不完美。也可能会发生一分钟的偏差,而这些将转化为测量传播时间的误差。

而卫星的位置,即便是不断的监视,他们也不能每秒种都在更新卫星的位置。因此,微小的

位置或“星历”的误差可能在监测间隙产生。

与接收机有关的误差:与接收机有关的误差,为GPS性能的体现,也是GPS接收机所固有的误差,这些误差主要包括:

接收机钟差:如第三节获取精确时间所描述,利用四颗以上的卫星进行测量可以很好的解

决接收机钟差问题。

天线相位中心偏差和变化:GPS天线的几何中心与相位中心(由传入的电磁波信号形成)不

一致而形成的偏差,此偏差主要随信号的高度角的变化而变化,与信号传入的方位角关系较小。

不同信号通道间的信号延迟偏差:如果通道间的信号延迟偏差都相同时,可被钟差吸收。如果通道间的信号延迟偏差都不相同时,将影响定位精度,以及电离层折射影响的确定。

人为的故意误差!

很难相信,同样也是政府,却故意降低了花费了120亿美元建成的世界上最准确的导航系统

的精度。这项政策被称为“Selective Availability选择可用性”或“SA”政策,该政策的目的是确保不让任何敌对势力或恐怖集团用GPS制造精确的武器。

国防部将一些“噪音”引入卫星时钟数据,这反过来,这些噪声(或误差)将影响到位置的

计算。美国国防部也可能发送轻微轨道数据误差到卫星。

这些因素使得SA变成了定位系统最大误差的唯一来源。军事接收机采用了解密密钥,以消

除在SA错误,因此他们更准确。

SA政策的取消

2000年5月1日,白宫宣布了一项决定,从午夜开始停止人为的GPS信号误差。全球定位

系统的民用用户现在可以得到较之前的系统多达10倍的定位精度,定位更准。作为1996年总统决定的GPS指令目标的一部分,克林顿总统承诺到2006年中止使用的SA。这一宣布是未来6年的时间表。停止SA的决定是基于一个最新的测量技术的持续的努力,使全球定

位系统能够满足更多的民用和商业用户。

结语

幸运的是,这些错误都加起来还不到人为的一个错误了。被称为“差分全球定位系统”的技术可以大大减少这些问题。我们稍后将讨论这一技术。

想获得一个典型的误差的影响列表,请点击这里误差预估。

更多关于这一节:

电离层:

电离层是距离地面50-500km处的大气层,它主要由带电的粒子组成,这些带点的粒子对GPS信号

有扰动作用!尽管可以通过数学建模消除一定的误差,但是它仍然是重要的误差来源之一

对流层:

对流层是地球大气层靠近地面的一层。它同时是地球大气层里密度最高的一层,它蕴含了整个大

气层约75%的质量,以及几乎所有的水蒸气及气溶胶。大气层的温度和压力变化很大,尽管看起

来很混乱,但是引起的相对误差很小

误差建模:

大多数的信号通过大气层时引起的延迟时可以预测的,大气的数学模型中考虑到了带电粒子的电

离层和对流层的不同气体的含量。最重要的是,这些卫星不断传送更新最基本电离层模型。GPS 接收器必须考虑每一个信号在进入大气层的角度,因为这决定通过大气层的行程长度。

双频测量:

物理学中讲到,光通过一个特定的介质时,低频信号受到的“折射”较高频信号受到的“折射”

大,通过比较GPS信号中不同频率的载波L1与L2受到的延迟,我们就可以推断出大气是什么样

的介质成分,然后我们就可以纠正它。

多路径误差:

全球定位系统依赖的思想是一个GPS卫星信号直接从卫星到接收机。但不幸的是,在现实世界的

信号也将受到周围的一切的反弹然后再到达接收机。其结果是在接收到直接的信号后,大量的经

反射的信号也到达接收机,这将创建一个混乱的信号。如果反射的信号足够强大,他们会混淆GPS 接收机并导致错误的测量。先进的GPS接收器使用各种信号处理技术,以确保他们只考虑最早到

达的信号(这是直接的)

星历误差Ephemeris Errors:

星历(或轨道)数据在不断被卫星传送给GPS接收机。GPS接收机会保存这些卫星的“年历数据”,当有新的数据时他们会自动更新,通常情况下,星历数据是每小时更新一次

全球定位系统的误差源概要

以米为单位的典型误差(每颗卫

标准GPS 差分GPS

星)

卫星钟差 1.5 0

轨道误差 2.5 0

电离层 5.0 0.4

对流层0.5 0.2

接收机噪声0.3 0.3

多路径效应0.6 0.6

知识点:

1.准确的时间是衡量到卫星距离的关键

2.卫星时钟是准确的,因为他们装有原子钟

3.接收机时钟不必太准确,但是一个额外的卫星测距可以消除这样的不准确引起的误差。

GPS定位器的工作原理及功能阐述

GPS定位器的工作原理及功能阐述 GPS定位技术已经覆盖了人们生活的日常,出行导航,定位追踪,儿童防丢、物品找回等都不离开GPS定位,那么GPS究竟是如何定位的呢?叁陆伍物联科技给大家简单解读,GPS定位器的运作原理。 在目前的定位技术中,定位最准确,精准度最高的自然非GPS莫属。所谓GPS定位,实际上就是通过三颗以上已知位置的卫星来确定GPS接收器的位置。 运行于宇宙空间的GPS卫星,每一个都在时刻不停地通过卫星信号向全世界广播自己的当前位置坐标信息。任何一个GPS接收器都可以通过天线很轻松地接收到这些信息,并且能够读懂这些信息(这其实也是每一个GPS芯片的核心功能之一)。这就是这些位置信息的来源。 目前定位精度最高的是差分定位,或称相对定位。就是通过增加一个参考GPS接收器来提高定位精度。 现实生活中,GPS定位主要用于对移动的人、宠物、车及设备进行远程实时定位监控的一门技术。GPS定位器是结合了GPS技术、无线通信技术(GSM/GPRS/CDMA)、图像处理技术及GIS技术的定位技术,主要可实现如下功能: 1.跟踪定位 监控中心能全天侯24小时监控所有被控车辆的实时位置、行驶方向、行驶速度,以便最及时的掌握车辆的状况。 2.轨迹回放 监控中心能随时回放自定义时段车辆历史行程、轨迹记录。(根据情况,可选配轨迹DVD 刻录服务)

3.报警(报告):超速报警:车辆行驶速度超出监控中心预设的速度时,及时上报监控中心;区域报警(电子围栏):监控中心设定区域范围,车辆超出或驶入预设的区域会向监控调度中心给出相应的报警;应急报警:一旦遇有紧急险情(如遭劫等),请马上按动应急报警按钮,向监管中心报警,监管中心即刻会知道您处于紧急状态以及您所在的位置。经核实后,进入警情处置程序。 4.地图制作功能 根据查看需要,客户可以添加修改自定义地图线路,以更好服务企业运行 5.里程统计 6.系统利用GPS车载终端的行驶记录功能和GIS地理系统原理对车辆进行行驶里程统计,并可生成报表且可打印。 7.车辆信息管理 8.方便易用的管理平台,提供了车辆、驾驶人员、车辆图片等信息的设定,以方便调度人员的工作。 9.短信通知功能 10.将被控车辆的各种报警或状态信息在必要时发送到管理者手机上,以便随时随地掌握车辆重要状态信息。 11.车辆远程控制 12.监控中心可随时对车辆进行远程断油断电,锁车功能。 不同类型的GPS定位产品有不同的功能,下面列举几款深圳市叁陆伍物联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GPS定位产品的功能清单。 A12微型定位器

GPS基本工作原理及基本常识

GPS基本工作原理及基本常识 (2008-07-10 11:20:44) 转载▼ 标签: 汽车 GPS系统是由美国军方建立起来的。利用围绕地球的24颗卫星发射信号进行经纬度和高度的定位。最早是为了应用在海军军舰进行海上定位使用。GPS实际上是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的缩写。意思是全球定位系统,围绕地球的24颗卫星成互差120度的平面排列。也就是说理想状态下我们同时应该能够接受到12颗卫星所传来的信号。 GPS卫星同时发射两种码,一种为P码,我们称之为细码,一种是C/A码,我们称之为粗码。P码的精度非常高,通常可以控制在误差3米以内,但只为军方服务。而我们使用的为C/A码,精度在14米以内。 我们知道,如果知道两个坐标点,我们可以确定一个平面内的一点,如果知道三个坐标点我们就能够知道空间当中的任意一点位置。而GPS可以利用三颗卫星进行经纬度X,Y的定位,而四颗卫星可以进行经纬度和高度X,Y,Z三维定位,四颗卫星三颗进行坐标定位,一颗卫星进行时钟矫正。 很多朋友问,买了GPS有没有后续费用问题,国外购买能不能在国内使用的问题等等。首先GPS是没有后续费用的,这并不是说GPS是免费的,而是在你购买的时候购买费用里的一部分费用已经包括了你的使用费。因此购买GPS后续可以一直使用下去,直到有一天美国军方宣布废气这套卫星。另外,GPS本身是卫星接收产品,因此不牵扯到国内国外的兼容问题。就像卫星电话一样,走到只要没有遮挡的地方就能接受到卫星信号,能接受到信号就能够正常使用。只是部分地区可能会受到国家安全等因素而打开干扰信号从而影响定位精度问题,譬如前几年美国打阿富汗的时候,阿富汗地区的GPS信号一度误差非常大,但是误差大也不过是又原来的30米左右的精度变成了两三百米的精度误差。还是能够正常使用的。

GPS入门:了解GPS芯片的工作原理

回顾一下GPS芯片近年来的发展历史,随着GPS 与其它产品相继结合,且强调终端产品体积讲求轻薄短小定位精准,GPS 芯片走向系统单芯片化已是必然趋势。目前厂商针对GPS 单芯片化的作法,可分射频或基频单一芯片,并整合了更多功能性。 GPS Baseband DSP 芯片是关键 谈到GPS 芯片主要关键技术,这包括负责信号处理-基频(Baseband)及接收信号-射频(RF)。由于GPS 信号频率(1575.42MHz)来自于距离地面2 万公里的高空,信号十分不稳定,因此当天线接收信号后经过一连串信号放大、过滤噪声、降频、取样等过程(RFfront end),再经过RF 后,信号进入基频处理部分,将前段取样的数字信号经过运算、输出以便于用户接口使用,其中GPS Baseband DSP 芯片就是核心组件,负责地址信号的处理。 综合以上来看,射频与基频2个部分,包含微处理器Microprocessar)、低噪声放大器(LowNoise Amplifier;LNA)、数字部分(Digital ection)、射频部分(RF Section)、天线(Antenna Ele-ment)、输出入驱动器(GPIO andDrivers),以及微处理器周边电路(Pro -cessor peripherals)几个重要组件。 在射频芯片部分,已有多家厂商将放大器、滤波器、降频器、频率合成器及振荡器等整合在一块芯片上;在基频部分,则是整合了CPU、内存(DRAM、SRAM、Flash)、电源管理及时钟等。 因此,我们看到GPS 的芯片尺寸逐渐缩小,未来GPS 设备产品将会越来越蓬勃发展,芯片需求量越来越大。 目前,GPS 芯片应用则开始用在各个领域,或是特殊的个人携带装置,例如老人、儿童用的追踪器上。而GPS 芯片也可能与其它功能,例如蓝牙、USB 等整合。目前全球投入GPS 芯片开发的还是以国外厂商居多,如SiRF、TI、Xemics、Freescalc、STM等大厂均推出GPS 芯片,其中价钱最为公道的,质量最好的为数广州鑫图科技有限公司的模块了。

GPS工作原理

1 GPS卫星信号的组成 GPS卫星信号采用典型的码分多址(CDMA)调制技术进行合成(如图2所示),其完整信号主要包括载波、伪随机码和数据码等三种分量。信号载波处于L波段,两载波的中心频率分别记作L1和L2。卫星信号参考时钟频率f0为10.23MHz,信号载波L1的中心频率为f0的154倍频,即: fL1=154×f0=1575.42MHz (1) 其波长λ1=19.03cm;信号载波L2的中心频率为f0的120倍频,即: fL2=120×f0=1227.60MHz (2) 其波长λ2=24.42cm。两载波的频率差为347.82MHz,大约是L2的28.3%,这样选择载波频率便于测得或消除导航信号从GPS卫星传播至接收机时由于电离层效应而引起的传播延迟误差。伪随机噪声码(PRN)即测距码主要有精测距码(P码)和粗测距码(C/A码)两种。其中P码的码率为10.23MHz、C/A码的码率为1.023MHz。数据码是GPS卫星以二进制形式发送给用户接收机的导航定位数据,又叫导航电文或D码,它主要包括卫星历、卫星钟校正、电离层延迟校正、工作状态信息、C/A码转换到捕获P码的信息和全部卫星的概略星历;总电文由1500位组成,分为5个子帧,每个子帧在6s内发射10个字,每个字30位,共计300位,因此数据码的波特率为50bps。 数据码和两种伪随机码分别以同相和正交方式调制在L1载波上,而在L2载波上只用P 码进行双相调制,因此L1和L2的完整卫星信号分别为: SL1(t)=AcCi(t)Di(t)sin(ωL1t+φc) (3) +ApPi(t)Di(t)cos(ωL1t+φP1) SL2(t)=BpPi(t)Di(t)cos(ωL2t+φp2) (4) 式中,Ap、Bp、Ac分别为P码和C/A码的振幅;Pi(t)、Ci(t)分别为对应P码和C/A码的伪随机序列码;Di(t)为卫星导航电文数据码;ωL1、ωL2分别为L1和L2载波信号的角频率;φC 和φP1、φP2分别为C/A码和P码对应于载波的起始相位。合成的GPS信号向全球发射,随时随地供接收机解算导航定位信息使用。 2 GPS接收机的灵敏度 GPS接收机对信号的检测质量取决于信噪比,当其为“理想接收机”时,接收机输入端的信噪比Si/Ni与其输出端的信噪比So/No相同。由于实际GPS接收机存在内部噪声,使得(So/No)<(Si/Ni);而噪声越大,输出信噪比越越小,则接收机的性能越差,此时接收机的噪声系数为:

GPS-rtk原理讲解

1. GPS 相对定位原理 两台(或多台)GPS用户接收机分别安置在两条(或多条基线的端点),同步同时段(或不同时段)观测相同数量的GPS卫星,一般情况下不少于4个。并对观测量进行差分处理,以确定基线端点(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测站点)的相对位置,如果知道其中几个点的坐标和高程,通过专业软件的数据处理,就可以解算其它点的坐标和拟合高程值,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工作的需要。 在多个观测站同步观测相同卫星的情况下,卫星的轨道误差,卫星时钟差,接收机钟差以及空气中的电离层,对流层折射误差等对观测量的影响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利用观测量的不同组合,可有效地消除或减弱误差上的影响,从而提高相对定位的精度。

历元:为指定天球坐标或轨道参数而规定的某一特定时刻 GPS 实时动态定位是基于载波相位的GPS相对定位方式。 采用的星历为广播星历,误差修正方式采用基准站相位误差改正,精度可达到cm级。 GPS –RTK测量技术既保证了GPS测量的高精度,又具有实时动态性。 其基本工作原理可简述为:在两台GPS接收机之间增加一套无线电通讯系统。 将两台或两台以上相对独立的GPS接收机联成有机整体,安置在已知点上的GPS接收机(我们常说的是基准站)通过电台将观测信息,测站点数据传输给流动站(我们常说的移动站), 流动站将基准站传来的载波观测信号与流动站本身观测到的载波信号进行差分处理, 从而解算出两站间的基线向量;根据事先输入的坐标转化和投影参数, 就可得到流动站的三维坐标数据。 GPS –RTK测量技术是建立在流动站与基准站误差强烈类似的这一基础之上, 随着流动站与基准站之间距离的增加,其误差的类似性越来越差,定位精度会越来越低。数据的通信也会受到作用距离拉长,而干拢因素增加的影响。 因此GPS –RTK技术的作用距离是有限的,一般小于10公里。

GPS-rtk原理讲解

GPS-rtk原理讲解

1. GPS 相对定位原理 两台(或多台)GPS用户接收机分别安置在两条(或多条基线的端点),同步同时段(或不同时段)观测相同数量的GPS卫星,一般情况下不少于4个。并对观测量进行差分处理,以确定基线端点(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测站点)的相对位置,如果知道其中几个点的坐标和高程,通过专业软件的数据处理,就可以解算其它点的坐标和拟合高程值,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工作的需要。 在多个观测站同步观测相同卫星的情况下,卫星的轨道误差,卫星时钟差,接收机钟差以及空气中的电离层,对流层折射误差等对观测量的影响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利用观测量的不同组合,可有效地消除或减弱误差上的影响,从而提高相对定位的精度。

间增加一套无线电通讯系统。 将两台或两台以上相对独立的GPS接收机联成有机整体,安置在已知点上的GPS接收机 (我们常说的是基准站)通过电台将观测信息,测站点数据传输给流动站(我们常说的移动站),流动站将基准站传来的载波观测信号与流动站本身观测到的载波信号进行差分处理, 从而解算出两站间的基线向量;根据事先输入的坐标转化和投影参数, 就可得到流动站的三维坐标数据。 GPS – RTK测量技术是建立在流动站与基准站误差强烈类似的这一基础之上, 随着流动站与基准站之间距离的增加,其误差的类似性越来越差,定位精度会越来越低。 数据的通信也会受到作用距离拉长,而干拢因素增加的影响。 因此GPS – RTK技术的作用距离是有限的,一般小于10公里。

6. 野外RTK测量 将作好的转换参数以文件形式,存入到观测记录手簿中,基准站架设在参考点上,经过检查校正无误后,即可开始工作。检查校核数据见下表: GPS – RTK外业观测的基本要求:采样率为1S,每次测量的历元数小于10个,每点观测时间不低于3分钟。平面点位精度小于2cm(即实测点值与原已知点值相比较的X Y值),高程点位互差小±5cm(即实测点高程值与原已知点高程值相比较)。依据技术要求,依据技术要求,对实地所布设的像控点进行实时动态定位测量。按工作计划,经过五天外业工作,实时动态定位测量共计169个像控点的坐标和拟合高程数据(成果数据见像控点成果表)。

GPS定位原理介绍习题及答案解析(完整版)

14 全球定位系统(GPS)定位原理简介 一、填空题: 1、GPS接收机基本观测值有伪距观测值、载波相位观测值。 2、GPS接收机按用途分,可分为导航型接收机、测地型接收机、授时型接收机和姿态测量型接收机。其中测地型接收机,按载波频率又可分为单频接收机、双频接收机。 3、GPS接收机主要由GPS接收机天线、GPS接收机主机和电源三部分组成。 4、GPS定位是利用空间测距交会定点原理。 5、全球定位系统(GPS)主要由空间卫星部分、地面监控部分和用户设备三部分组成。 6、GPS卫星星座由 24颗卫星组成。其中21颗工作卫星, 3 颗备用卫星。工作卫星分布在 6 个近圆形的轨道面内,每个轨道上有 4 颗卫星。GPS工作卫星距离地面的平均高度是20200km。 7、地面监控部分按功能可分为监测站、主控站和注入站三种。 8、GPS接收机接收的卫星信号有:伪距观测值和载波相位观测值及卫星广播星历。 9、根据测距原理,GPS卫星定位方法有伪距定位法、载波相位测量定位和 G PS 差分定位。对于待定点位,根据接收机运动状态可分为静态定位和动态定位。根据获取定位结果的时间可分为实时定位和非实时定位。 10、在两个测站上分别安置接收机,同步观测相同的卫星,以确定两点间相对位置的定位方法称为相对定位。 11、载波相位相对定位普遍采用将相位观测值进行线性组合的方法。具体方法有三种,即单差法、双差法和三差法。 12、GPS差分定位系统由基准站、流动站和无线电通信链三部分组成。 13、GPS测量实施过程与常规测量一样包括方案设计、外业测量和内业数据处理三部分。 二、名词解释: 1、伪距单点定位----利用GPS接收机在某一时刻测定的四颗以上GPS卫星伪距及从卫星导航电文中获得的卫星位置,采用距离交会法求定天线所在的三维坐标. 2、载波相位相对定位----用两台GPS接收机,分别安置在测线两端(该测线称为基线),固定不动,同步接收GPS卫星信号。利用相同卫星的相位观测值进行解算,求定基线端点在WGS一84坐标系中的相对位置或基线向量。当其中一个端点坐标已知,则可推算另一个待定点的坐标。 3、整周跳变----当GPS接收机在跟踪卫星进行载波相位测量过程中,若因某种原因引起对卫星跟踪短暂失锁,如卫星和接收机天线之间视线方向有阻挡物或接收机受到外界电磁干扰等,将造成载波相位整周观测值的意外丢失现象。这种现象称为整周跳变。 4、静态定位---进行GPS定位时,接收机的天线始终处于静止状态,用GPS测定相对于地球不运动的点位。GPS接收机安置在该点上,接收数分钟乃至更长时间,以确定其三维坐标,又称为绝对定位。 5、动态定位----进行GPS定位时,接收机的天线始终处于运动过程中,动态定位

RTKGPS测量的工作原理

GPS RTK测量技术的设置步骤和作业方法由于本工程水深较深,施工现场涌浪大,地形条件差,为了确保工程进度和质量,我部采用最先进,精度最高的GPS测量定位系统:实时动态相位差分技术(RTK测量技术)以及配套的全自动数据处理软件。本工程采用的是国产中海达HD-8900N型GPS接收机和数据处理软件。 一、工作原理 基准站上安置的接收机,对所有可见GPS卫星进行连续观测,并将其观测数据,通过无线电传输设备(也称数据链),实时地发送给用户观测站(流动站);在用户观测站上,GPS接收机在接收GPS卫星信号的同时,通过无线电接收设备,接收基准站传输的观测数据,然后根据相对定位原理,实时地解算并显示用户站的三维坐标及其精度,其定位精度可达1cm~2cm。 二、GPS定位技术相对于传统测量技术的特点 1、观测站之间无需通视。传统的测量方法必须保持观测站之间有良好的通

视条件,而GPS测量不要求观测站之间通视。 2、定位精度高。我们采用实时动态相位差分技术(RTK技术),其定位精度可达1cm~2cm,测深仪精度为:5cm+0.4%。 3、操作简便、全程监控。只需GPS与电脑联接,开机即可,无须架仪器和后视,能实时监控定位的全过程。 4、全天候作业。GPS测量不受天气状况的影响,可以全天候作业(夜间、雨天都可以工作)。 5、水深测量的平面定位和水深测量完全同步,无须水位测定。传统的水深测量平面定位和水深测量是相对分离的;一、平面位置和测深不同步;二、受涌浪影响大,水尺观测和测深时涌浪情况不一至。GPS无验潮测深法,可以解决上述问题,即无须观潮和水位改正,测量时不受涌浪影响。 6、成图高度自动化。配套的数据处理成图软件具有自动成图和计算功能。能自动计算各层间面积和方量,计算各断面总抛量和未抛量。 三、RTK测量技术的作业方法 〈一〉基准站设置 基站可设在已知点或非已知点上,连接完毕后用PSION采集器进行参数设置,进入碎部测量取得单点定位坐标,再进入菜单的基准站设置功能上进行坐标输入、设制RTK工作模式、发射间隔、设成基站工作方式即可,设置成功时主机和电台上的Tx/Rx灯应该闪烁。 〈二〉求转换参数 GPS系统采用世界坐标系统WGS-84,工程建筑一般采用地方坐标系统或工程坐标系统,为能将GPS所测坐标直接在PISON采集器或电脑上显示

详解GPS工作原理

详解GPS工作原理 开车最难过的就是迷路。不过自从有了GPS,很多道路问题都能迎刃而解,它可以部署在汽车导航系统或便携式导航设备里,也可以部署进汽车中控台,甚至是车主的智能手机里,只需打开地图,你就能轻松的知道自己在什么位置。不过,如果汽车导航界面做的比较粗糙,输入数据就会比较麻烦,特别是在驾驶汽车的过程中,会很难完成地址的输入操作。 本文将给大家介绍下什么是GPS,它可以为汽车做些什么,未来它又会有哪些可能的用途。GPS会让你更加安全地驾驶,帮助你了解周边交通情况,寻找附近的服务,甚至还可以帮助商店推销服务。 GPS是如何工作的(可能比你想知道的还要多)

从1994年开始,地球上空就出现了24颗GPS卫星,他们被分成了六组,在1.3万英尺的高空中围绕地球飞行。它们是同步轨道卫星,但并不是静止的,而是以每小时8千英里的速度从西向东飞行,每天可以绕地球两次。每颗卫星上搭载了原子钟,并且不断报告:伪随机码:每颗卫星的ID 星历数据:当前日期和时间,卫星是否健康或不健康(“不健康”可能意味着卫星正在重新定位或重新校准,不是指它飞走了)年鉴数据:定位卫星在什么时间到达什么位置的数据(每个GPS 卫星都有年鉴数据) GPS内部的接收器会从卫星捕捉到达时间(TOA)和飞行时间(TOF)。给定光速(恒定),以及信号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发生,GPS接收器便会计算出你的车、你的便携式导航仪、徒步GPS,或是智能手机在地球上哪个位置。当设备沿着高速公路移动,它还会计算行驶速度和罗盘航向,不过GPS的速度通常会比汽车里程表显示的时速慢几英里。行驶数据会呈现在导航系统里。卫星信号从地球大气层从 40-600英里高空穿过电离层,会产生延迟;而GPS系统会应用校正因子。 一般而言,我们需要三个GPS信号来确定(三角定律)接收器的位置,然后用第四个信号来计算高度。当然,接收器接收的卫星数量越多(最多应该是十二个,因为一共二十四颗卫星,另外十二个在地球的

GPS基本工作原理基本常识

GPS基本工作原理基本常识 部门: xxx 时间: xxx 制作人:xxx 整理范文,仅供参考,可下载自行修改

GPS基本工作原理及基本常识 (2008-07-10 11:20:44> 转载▼ 标签: 汽车 GPS系统是由美国军方建立起来的。利用围绕地球的24颗卫星发射信号进行经纬度和高度的定位。最早是为了应用在海军军舰进行海上定位使用。GPS实际上是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的缩写。意思是全球定位系统,围绕地球的24颗卫星成互差120度的平面排列。也就是说理想状态下我们同时应该能够接受到12颗卫星所传来的信号。b5E2RGbCAP GPS卫星同时发射两种码,一种为P码,我们称之为细码,一种是C/A码,我们称之为粗码。P码的精度非常高,通常可以控制在误差3M以内,但只为军方服务。而我们使用的为C/A码,精度在14M以内。p1EanqFDPw

我们知道,如果知道两个坐标点,我们可以确定一个平面内的一点,如果知道三个坐标点我们就能够知道空间当中的任意一点位置。而GPS可以利用三颗卫星进行经纬度X,Y的定位,而四颗卫星可以进行经纬度和高度X,Y,Z三维定位,四颗卫星三颗进行坐标定位,一颗卫星进行时钟矫正。DXDiTa9E3d 很多朋友问,买了GPS有没有后续费用问题,国外购买能不能在国内使用的问题等等。首先GPS是没有后续费用的,这并不是说GPS是免费的,而是在你购买的时候购买费用里的一部分费用已经包括了你的使用费。因此购买GPS后续可以一直使用下去,直到有一天美国军方宣布废气这套卫星。另外,GPS本身是卫星接收产品,因此不牵扯到国内国外的兼容问题。就像卫星电话一样,走到只要没有遮挡的地方就能接受到卫星信号,能接受到信号就能够正常使用。只是部分地区可能会受到国家安全等因素而打开干扰信号从而影响定位精度问题,譬如前几年美国打阿富汗的时候,阿富汗地区的GPS信号一度误差非常大,但是误差大也不过是又原来的 30M左右的精度变成了两三百M的精度误差。还是能够正常使用的。RTCrpUDGiT

GPS基本工作原理及基本常识

G P S基本工作原理及基 本常识 SANY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SANYUA16H-

GPS基本工作原理及基本常识 (2008-07-1011:20:44) 转载▼ 标签: 汽车 GPS系统是由美国军方建立起来的。利用围绕地球的24颗卫星发射信号进行经纬度和高度的定位。最早是为了应用在海军军舰进行海上定位使用。GPS实际上是GlobalPositioningSystem的缩写。意思是全球定位系统,围绕地球的24颗卫星成互差120度的平面排列。也就是说理想状态下我们同时应该能够接受到12颗卫星所传来的信号。 GPS卫星同时发射两种码,一种为P码,我们称之为细码,一种是C/A码,我们称之为粗码。P码的精度非常高,通常可以控制在误差3米以内,但只为军方服务。而我们使用的为C/A码,精度在14米以内。 我们知道,如果知道两个坐标点,我们可以确定一个平面内的一点,如果知道三个坐标点我们就能够知道空间当中的任意一点位置。而GPS可以利用三颗卫星进行经纬度X,Y的定位,而四颗卫星可以进行经纬度和高度X,Y,Z三维定位,四颗卫星三颗进行坐标定位,一颗卫星进行时钟矫正。 很多朋友问,买了GPS有没有后续费用问题,国外购买能不能在国内使用的问题等等。首先GPS是没有后续费用的,这并不是说GPS是免费的,而是在你购买的时候购买费用里的一部分费用已经包括了你的使用费。因此购买GPS后续

可以一直使用下去,直到有一天美国军方宣布废气这套卫星。另外,GPS本身是卫星接收产品,因此不牵扯到国内国外的兼容问题。就像卫星电话一样,走到只要没有遮挡的地方就能接受到卫星信号,能接受到信号就能够正常使用。只是部分地区可能会受到国家安全等因素而打开干扰信号从而影响定位精度问题,譬如前几年美国打阿富汗的时候,阿富汗地区的GPS信号一度误差非常大,但是误差大也不过是又原来的30米左右的精度变成了两三百米的精度误差。还是能够正常使用的。 GPS除了具备测量经纬度和高度的作用以外,GPS还具有其他一些功能,比如利用上一次定位的坐标和这次定位的坐标差进行测速,利用两次坐标差进行方向的定位,利用行进轨迹进行里程的计算和面积的计算等等。还有包括计算地理位置的月相,日初日落时间,潮汐,太阳月亮的方位,有些GPS内置电子气压计,还能计算大气压并且预测天气。 GPS是需要和卫星进行联系才能够定位的,城市里的水泥混凝土,树木,高架桥,天线,电线等都是干扰信号。因此城市里使用有时候会信号接受不到的情况发生。 选择GPS手持接受机时候我们应该注意哪些呢。 第一,应该注意GPS的通道数量,一般民用GPS通道数量在2-8之间,专业GPS拥有12-14个通道。每与一颗卫星联系需要占用一个通道,也就是说通道数越多,在信号好的情况下你能联系到的卫星越多,自然定位精度也就越高。

GPS基本工作原理及基本常识

GPS基本工作原理及基本常识 GPS系统是由美国军方建立起来的。利用围绕地球的24颗卫星发射信号进行经纬度和高度的定位。最早是为了应用在海军军舰进行海上定位使用。GPS 实际上是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的缩写。意思是全球定位系统,围绕地球的24颗卫星成互差120度的平面排列。也就是说理想状态下我们同时应该能够接受到12颗卫星所传来的信号。 GPS卫星同时发射两种码,一种为P码,我们称之为细码,一种是C/A 码,我们称之为粗码。P码的精度非常高,通常可以控制在误差3米以内,但只为军方服务。而我们使用的为C/A码,精度在14米以内。 我们知道,如果知道两个坐标点,我们可以确定一个平面内的一点,如果知道三个坐标点我们就能够知道空间当中的任意一点位置。而GPS可以利用三颗卫星进行经纬度X,Y的定位,而四颗卫星可以进行经纬度和高度X,Y,Z三维定位,四颗卫星三颗进行坐标定位,一颗卫星进行时钟矫正。 很多朋友问,买了GPS有没有后续费用问题,国外购买能不能在国内使用的问题等等。首先GPS是没有后续费用的,这并不是说GPS是免费的,而是在你购买的时候购买费用里的一部分费用已经包括了你的使用费。因此购买GPS 后续可以一直使用下去,直到有一天美国军方宣布废气这套卫星。另外,GPS本身是卫星接收产品,因此不牵扯到国内国外的兼容问题。就像卫星电话一样,走到只要没有遮挡的地方就能接受到卫星信号,能接受到信号就能够正常使用。只是部分地区可能会受到国家安全等因素而打开干扰信号从而影响定位精度问题,譬如前几年美国打阿富汗的时候,阿富汗地区的GPS信号一度误差非常大,但是误差大也不过是又原来的30米左右的精度变成了两三百米的精度误差。还是能够正常使用的。 GPS除了具备测量经纬度和高度的作用以外,GPS还具有其他一些功能,比如利用上一次定位的坐标和这次定位的坐标差进行测速,利用两次坐标差进行方向的定位,利用行进轨迹进行里程的计算和面积的计算等等。还有包括计算地理位置的月相,日初日落时间,潮汐,太阳月亮的方位,有些GPS内置电子气压计,还能计算大气压并且预测天气。

[最新版]GPS定位原理介绍习题及答案解析(完整版)

14 全球定位系统(GPS)定位原理简介 一、填空题: 1、GPS接收机基本观测值有伪距观测值、载波相位观测值。 2、GPS接收机按用途分,可分为导航型接收机、测地型接收机、授时型接收机和姿态测量型接收机。其中测地型接收机,按载波频率又可分为单频接收机、双频接收机。 3、GPS接收机主要由GPS接收机天线、GPS接收机主机和电源三部分组成。 4、GPS定位是利用空间测距交会定点原理。 5、全球定位系统(GPS)主要由空间卫星部分、地面监控部分和用户设备三部分组成。 6、GPS卫星星座由 24颗卫星组成。其中21颗工作卫星, 3 颗备用卫星。工作卫星分布在 6 个近圆形的轨道面内,每个轨道上有 4 颗卫星。GPS工作卫星距离地面的平均高度是20200km。 7、地面监控部分按功能可分为监测站、主控站和注入站三种。 8、GPS接收机接收的卫星信号有: 伪距观测值和载波相位观测值及卫星广播星历。 9、根据测距原理,GPS卫星定位方法有伪距定位法、载波相位测量定位和 G PS 差分定位。对于待定点位,根据接收机运动状态可分为静态定位和动态定位。根据获取定位结果的时间可分为实时定位和非实时定位。 10、在两个测站上分别安置接收机,同步观测相同的卫星,以确定两点间相对位置的定位方法称为相对定位。 11、载波相位相对定位普遍采用将相位观测值进行线性组合的方法。具体方法有三种,即单差法、双差法和三差法。 12、GPS差分定位系统由基准站、流动站和无线电通信链三部分组成。 13、GPS测量实施过程与常规测量一样包括方案设计、外业测量和内业数据处理三部分。 二、名词解释: 1、伪距单点定位----利用GPS接收机在某一时刻测定的四颗以上GPS卫星伪距及从卫星导航电文中获得的卫星位置,采用距离交会法求定天线所在的三维坐标. 2、载波相位相对定位----用两台GPS接收机,分别安置在测线两端(该测线称为基线),固定不动,同步接收GPS卫星信号。利用相同卫星的相位观测值进行解算,求定基线端点在WGS一84坐标系中的相对位置或基线向量。当其中一个端点坐标已知,则可推算另一个待定点的坐标。 3、整周跳变----当GPS接收机在跟踪卫星进行载波相位测量过程中,若因某种原因引起对卫星跟踪短暂失锁,如卫星和接收机天线之间视线方向有阻挡物或接收机受到外界电磁干扰等,将造成载波相位整周观测值的意外丢失现象。这种现象称为整周跳变。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