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k_n_G_模型的柔性直流输电系统换流阀可靠性建模与冗余性分析

基于k_n_G_模型的柔性直流输电系统换流阀可靠性建模与冗余性分析
基于k_n_G_模型的柔性直流输电系统换流阀可靠性建模与冗余性分析

第32卷第21期电网技术V ol. 32 No. 21 2008年11月Power System Technology Nov. 2008

文章编号:1000-3673(2008)21-0032-05 中图分类号:TM721 文献标志码:A 学科代码:470·4051

基于k/n(G)模型的柔性直流输电系统

换流阀可靠性建模与冗余性分析

丁明1,王京景1,宋倩2

(1.合肥工业大学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安徽省合肥市 230009;

2.国家电网公司,北京市西城区 100031)

Reliability Modeling and Redundancy Analysis of Converter Valves for VSC-HVDC Power Transmission System Based on k-out-of-n: G Model

DING Ming1,WANG Jing-jing1,SONG Qian2

(1.School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and Automation,Hef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Hefei 230009,Anhui Province,China;

2.State Grid Corporation of China,Xicheng District,Beijing 100031,China)

ABSTRACT: VSC-HVDC power transmission system based on voltage source converter (VSC) and pulse width modulation (PWM) control possesses following advantages: flexible power control, capability of transmitting power to active and passive network as well as lower harmonics amount, etc. The reliability model and analysis method of the converter valves in VSC-HVDC system is mainly concerned. The authors present the internal structure and functions of converter valve and its control, cooling and protection system. Based on the k-out-of-n: G model and taking the StakPak IGBT from ABB Semiconductors for example, the mathematical reliability model for converter valve and its sub-module is established. By means of calculation and analysis, the reliability indices of converter valve under various voltage classes and different redundancies are obtained, then rational redundant scheme is chosen.

KEY WORDS: voltage source converter-high voltage direct current (VSC-HVDC);converter valve;k-out-of-n: G model;redundancy analysis

摘要:采用电压源型换流器以及脉宽调制技术的柔性直流输电系统具有功率控制灵活、可向有源和无源网络输电、产生的谐波含量小等优点。文章主要对柔性直流输电换流器的换流阀进行可靠性建模与分析。首先介绍换流阀及其控制、冷却和保护系统的内部结构和功能。然后基于k/n(G)模型,以ABB公司StakPak IGBT换流阀为例,建立换流阀模块及其次级子模块的可靠性数学模型。通过计算,得到不同电压等级和不同冗余下的换流阀可靠性指标,最后选择合理的冗余方案。

关键词:柔性直流输电(VSC-HVDC);换流阀;k/n(G)模型;冗余性分析

0 引言

柔性直流输电即电压源换相高压直流输电(voltage source converter-high voltage direct current,VSC-HVDC),ABB公司称之为轻型直流输电——HVDC Light,是先进的电力电子技术与高压直流输电技术相结合的产物之一。VSC-HVDC采用基于脉宽调制(pulse width modulation,PWM)技术的控制方法,可减少产生的低次谐波,提高电能质量,对交流母线可以任意调节输出电压的相位和幅值,从而灵活独立地控制有功和无功。从1997年在瑞典投运的传输功率为3MW、直流电压为±10kV的第一个工业性示范工程,到2006年在爱沙尼亚投运的传输功率为350MW、直流电压为±150kV的Estlink工程[1],ABB公司对这种新型的直流输电技术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并促进了其发展。同时,国内也对VSC-HVDC的动态建模、控制策略、运行机理和主回路参数设计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2-6],并在积极筹备示范工程的建设。随着VSC- HVDC系统电压等级和传输能力的提高,它本身的可靠性水平及其对电网可靠性的影响等问题逐步凸显出来。因此,对VSC-HVDC系统的可靠性水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0707006);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项目(SGKJ[2007]106)。

Project Supported by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NSFC)(50707006).

第32卷 第21期 电 网 技 术 33

平进行研究,找出影响可靠性指标的关键因素,对于提高整个系统的可靠性、推广和应用这一技术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组成VSC-HVDC 系统的关键部件换流器中换流阀的可靠性数学模型和指标进行研究和计算,并提出合理的技术建议。

1 VSC-HVDC 换流器结构

1.1 主电路拓扑

VSC-HVDC 系统采用的三相两电平和三电平电压源换流器主电路拓扑[7-8]见图1。

DC

(a) 三相两电平

DC

(b) 三相三电平

图1 电压源换流器主电路拓扑

Fig. 1 Main circuit topology of voltage source converter

1.2 换流阀结构

这里以ABB 公司的HVDC Light 为例介绍换流阀的内部结构[9],见图2。

芯片

次级子模块

阀模块

换流阀

IGBT 换流阀

电缆

图2 ABB HVDC Light 换流器结构

Fig. 2 Structure of the converter in ABB HVDC Light

图2中,VSC-HVDC 换流器由若干换流阀按照主电路的拓扑结构组成,每个换流阀由若干个IGBT(insulated gate bipolar transistor)换流阀模块(简称阀模块,ABB 公司称之为StakPak IGBT)串联而成,一个完整的阀模块包括若干个次级子模块、1个门极单元、电压分级器和水冷散热片。直流侧

电压等级越高,要求串联的阀模块数就越多。设计中必须留有一定数量的冗余器件,以便在某些器件失效时能保证系统持续运行,失效的IGBT 阀模块不能变成开路而要进入短路模式,并且能持续导通电流很长一段时间,直到被替换为止。

图3为ABB 半导体公司生产的用于HVDC

Light 换流阀的IGBT 换流阀模块,

图中每个阀模块中并联有2个、3个、4个或6个次级子模块,所并联的次级子模块数决定了IGBT 阀模块额定电流的大小。次级子模块由若干已反并联二极管的IGBT 芯片封装组成。

图3 阀模块

Fig. 3 Valves module

1.3 阀控制、冷却及保护系统

换流阀的触发控制系统主要作用包括:1)分配、转换和发射阀控系统送来的触发指令,并送到每个IGBT 控制极;2)保护IGBT 单元不受正向过电压和电压突变的冲击;3)站内发生短路时停滞触发;4)对IGBT 进行在线检测。VSC-HVDC 的冷却系统与传统直流输电的冷却系统没有本质区别。因为触发控制系统和冷却装置对换流阀的正常、可靠运行十分重要,所以通常都采用2套系统互为热备用的冗余设计,以保证较高的可靠性。

2 k /n (G)系统可靠性模型

假定系统由n 个相互独立且服从相同寿命分布的元件组成,k /n (G)系统[10-12]也叫n 中取k 的冗余表决系统,是指当n 个元件中至少有k 个元件正常工作时,即失效的元件数小于等于n k ?时,系统正常工作,反之则系统失效。

设每个元件的不可靠度为q ,可靠度为p ,显然元件只有2种状态,即1p q +=,所以k /n (G)系统的可靠度为

1(,)n

i n i k n R k n p q i ?=??

=????

∑ (1)

在元件的寿命服从指数分布的条件下,设故障率为常数λ,则系统的可靠度为

34 丁明等:基于k /n (G)模型的柔性直流输电系统换流阀可靠性建模与冗余性分析 V ol. 32 No. 21

(,)e (1e )n

i t t n i i k n R k n i λλ??=??

=?????

∑ (2)

系统的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mean time to failure ,MTTF)为

11

n i k T i λ==∑ (3)

应该指出,串联系统是k /n (G)系统在k n =时的特殊情况,并联系统是k /n (G)系统在1k =时的特殊情况。

3 换流阀的可靠性建模与计算

3.1 概述

换流阀的可靠性分析采用故障树法和状态转移法相结合的方法。换流阀的冗余设计包括2种情况:1)根据换流阀的电压要求确定串联的阀模块数目;2)根据换流阀的电流要求确定阀模块并联的次级子模块数目和次级子模块内部芯片的数目。第1种用于提高耐受电压的串联结构在串联阀模块数低于某一值时将失效,故换流阀的失效定义为元件可用数低于某个数值;第2种用于提高电流容量的并联结构没有这一限制,故这里将阀模块的失效定义为所有芯片的失效。第2种冗余设计在阀模块的设计和生产中已经考虑,这里主要是计算它的可靠性指标,因此本文重点讨论第1种冗余设计。

以下分析主要以ABB 公司HVDC Light 的换流器为例,分别从底层向上分析次级子模块、阀模块和换流阀的可靠性数学模型。 3.2 次级子模块可靠性模型

组成换流阀模块的次级子模块由若干IGBT 芯片并联而成,实验表明,当次级子模块中的一个芯片开路时,次级子模块内芯片依次失效的过程可用齐次马尔可夫过程表示[13]。以3个芯片并联的子模块为例,状态转移过程如图4所示。图中状态S 0、S 1、S 2表示系统运行,S 3表示系统故障,λ为一个芯片的故障率,p 为不完全系统切换成功的概率。图中的式子表明了在充分小的时间t ?内从一个状态向另一个状态的转移概率。

图4 次级子模块失效状态转移图

Fig. 4 State transferring diagram of sub-module failure

参考图4,对于有3个芯片且互为冗余的不完全切换系统,其转移密度矩阵为

0(1)0(1)000

001p p p p λλλλλλλλ??????

???

?=?????

??A (4) 由此可得到有n 个芯片的次级子模块的可靠性函数为

1

()()e

!i

n t

i p t R t i λλ??==∑ (5) 故一个次级子模块的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T 和故障率λ为

0()d T R t t ∞

=∫ (6)

1

T

λ=

(7) 3.3 阀模块可靠性模型

阀模块由不同数目的次级子模块并联而成。假设次级子模块的并联数为m ,参考文献[13],这里将不同次级子模块的n 个内部IGBT 芯片归算到一起,也就是说一个阀模块的可靠性等于一个含有mn 个芯片的次级子模块的可靠性,计算公式如式(5)、(6)所示。

3.4 换流阀可靠性模型

换流阀由若干个阀模块串联组成。最少只需要k 个阀模块串联即可正常工作的换流阀在冗余设计中采用n (n >k )个阀模块串联,故系统中有n k ?个冗余的阀模块,可将整个换流阀看作k /n (G)系统,计算中可将每个阀模块看作一个不可修复元件,一个阀模块故障导致的温度和电压变化使其迅速可靠地短路,不影响其它阀模块正常工作,从而保证整个换流阀正常工作。

这里采用k /n (G)系统的计算方法,利用式(1)~(3)计算换流阀模块冗余后的可靠性指标。

由于控制触发和冷却系统均采用2套完全独立的设备同时运行并互为热备用,可靠性很高,可以认为其可靠性不随冗余的变化而变化,所以下面的计算仅考虑换流阀模块的因素。

4 不同电压等级换流阀的可靠性参数计算与冗余性分析

4.1 ABB 公司实际换流阀冗余度和参数分析

以ABB 公司一个实际的换流阀为例进行分 析[14-15],见图5,图中换流阀由8个额定电压为

第32卷 第21期 电 网 技 术

35

图5 IGBT 换流阀实例

Fig. 5 Example of IGBT converter valve

2.5 kV 、额定电流为1 kA 的换流阀模块串联而成,最高耐压水平为20 kV ,整个换流阀额定电压为 12 kV ,额定电流为1 kA ,开关频率为330 Hz 。可以计算出此换流阀设计时的电压冗余度为50%,这个数值可作为后面冗余设计的参考。换流阀模块内含次级子模块的数目m 以及次级子模块内含IGBT 芯片的数目n 有一定的设计规格(如图2和图3所示),系统容量越大,要求的额定电流就越大,m 和n 越大。以下计算均参考ABB 公司StakPak IGBT 换流阀模块的有关数据和型号进行。

下面在采用图5中换流阀模块的情况下,对 2.5 kV 、1 kA 换流阀模块可靠性参数进行计算,然后对由其组成的直流电压为±10 kV 、±35 kV 、 ±110 kV 、±220 kV 共4个电压等级的换流阀可靠性参数进行计算、分析和比对。

4.2 2.5 kV 、1 kA 换流阀模块的可靠性计算

参考文献[13]的数据可知,一个IGBT 芯片的平均无故障时间1chip 160d 0.4384a T ?==,故1chip λ?= 1chip 1/ 2.2813T ?=(次/a)。

每个阀模块包含2个次级子模块,每个次级子

模块有12个IGBT 芯片及反并联的二极管,故21224mn =×=,λ=2.281 3 (次/a),p 取1(忽略切换的失败),参考3.2、3.3节的计算方法,IGBT 阀模块的可靠性函数为

23

2.28130

(2.2813)()e !i

t

i t R t i ?==∑ (8)

可得到阀模块可靠性与时间的关系如图6所示。

0 6 8 10

0.55 0.65 0.75 0.85 0.95 1.05 可用率R (t )

t /a

图6 可靠性与时间的关系

Fig. 6 Relationship between reliability and time

故对于一个2.5 kV 、1 kA 的换流阀模块,有

0()d 10.5203a T R t t ∞

==∫ (9)

1

0.09505(/a)T

λ=

=次 (10) 4.3 10 kV 系统

对于直流侧电压为±10 kV 的VSC-HVDC 系统,假设由额定电压为2.5 kV 和额定电流为1 kA

的IGBT 换流阀模块串联,最少需要4个阀模块串联。

按照3.4节提出的方法,分别计算从无冗余到有50%冗余的换流阀所具有的可靠性指标以及增加单位冗余(也就是每增加一个换流阀模块)时可靠性指标的变化情况,列于表1中。

表1 不同冗余下10 kV 换流阀的 故障率和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

Tab. 1 Failure rate and MTTF of single valve under different redundancies above 10 kV

冗余度k /n

MTTF/a

故障率λ /次/a

增加单位冗余提高的MTTF/a

增加单位冗余减少

的λ值/(次/a)

4/4 2.63 0.38 —

4/5 4.73 0.21 2.10 0.17 4/6 6.49 0.15 1.93 0.11 4/7

7.99

0.13

1.79

0.09

由表1可知,冗余对换流阀可靠性的影响很关键,且随着冗余的不断增加,冗余元件对换流阀可靠性的贡献也逐渐减小,系统经济性逐渐变差。所以,冗余度的选取应参照经济性和可靠性相结合的标准。

4.4 35~220 kV 系统可靠性指标计算结果

±35 kV 系统的换流阀最少需要14个换流阀模块,不同冗余下的计算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不同冗余下35 kV 换流阀的

故障率和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

Tab. 2 Failure rate and MTTF of single valve under different redundancies in 35 kV system

冗余度k /n

MTTF/a

故障率λ /次/a

增加单位冗余提高的MTTF/a

增加单位冗余减少

的λ值/(次/a)

14/14 2.63 0.38 —

14/16 4.73 0.21 2.10 0.43 14/18 6.49 0.15 1.93 0.26 14/21

7.99

0.13

1.79

0.16

±110 kV 系统换流阀最少需要44个换流阀模块,不同冗余下的计算结果如表3所示。

±220 kV 系统换流阀最少需要88个换流阀模块,不同冗余下的计算结果如表4所示。

36 丁明等:基于k /n (G)模型的柔性直流输电系统换流阀可靠性建模与冗余性分析

V ol. 32 No. 21

表3 不同冗余下110 kV 换流阀的 故障率和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

Tab. 3 Failure rate and MTTF of single valve under different redundancies in 110 kV system

冗余度k /n

MTTF/a

故障率λ / 次/a

增加单位冗余提高的MTTF/a 增加单位冗余减少的λ值/(次/a)

44/44 0.24 4.18 —

44/51 1.78 0.56 0.22 0.52 44/58 3.12 0.32 0.21 0.28 44/66 4.47 0.22

0.19

0.18

表4 不同冗余下220 kV 换流阀的 故障率和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

Tab. 4 Failure rate and MTTF of single valve under different redundancies in 220 kV system

冗余度k /n

MTTF/a

故障率λ / 次/a

增加单位冗余提高的MTTF/a 增加单位冗余减少的λ值/(次/a)

88/88 0.12 8.36 — — 88/102 1.66 0.60 0.11 0.55 88/116 3.01 0.33 0.10 0.29 88/132 4.37 0.23

0.10

0.18

4.5 不同电压和冗余换流阀的可靠性参数比较

在不同电压等级和不同冗余下换流阀的故障率和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比较如图7所示。

02468冗余度

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次/a )

;110 kV ;220 kV 。

图7 不同电压等级不同冗余下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比较

Fig. 7 The comparison for MTTF of single valve under

different redundancies and voltage grades

由表1~4和图7可知,随着电压等级的升高和串联阀模块数的增多,换流阀的可靠性逐步降低,为了满足可靠性要求,需要增加更多的冗余。

高电压等级系统在电力系统中的地位将变得更为重要,因此实际上应该保证其与低电压等级系统的可靠性水平大致相当,根据这一原则并参考图7的计算结果,大致选定以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为5 a 来确定各个电压等级的冗余度。因此,对于 10 kV 、35 kV 、110 kV 和220 kV 的换流阀推荐冗余k /n 为4/5、14/16、44/66、88/132。

5 结论

1)本文采用k /n (G)模型给出了柔性直流输电换

流阀的可靠性指标计算方法,可以看出,模型可以较好地描述不同电压等级的换流阀在不同冗余度设计下可靠性指标的变化。

2)为了使含有较多模块数的高电压等级的换流阀达到与含有较少模块数的低电压等级换流阀同样的MTTF 可靠性指标,高电压等级的换流阀应有大约50%的冗余设置,远大于低电压等级换流阀的冗余设置水平。

事实上,对于高电压等级的换流阀,由于其本身耐压水平的要求,串联的模块数已经很多,过多的冗余就会造成换流阀结构过于复杂,结构的过度复杂又会导致其本身可靠性的下降,所以应该采取提高单模块耐压和可靠性水平等方式缓解这一矛盾;同时,采用单模块恒定的故障率参数,忽略了设备在冗余度变化的工作环境下可靠性参数的变化,但这一变化过程又与各种工作环境因素相关,很难用数学模型表达。以上2点都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 HVDC & SVC light-reference list[EB/OL].https://www.360docs.net/doc/ed7562433.html,/

library/Download.aspx?DocumentID=POW-0027&LanguageCode=en &DocumentPartID=&Action=Launch&IncludeExternalPublicLimited =True .

[2] 郑超,周孝信,李若梅.电压源换流器式高压直流输电的动态建

模与暂态仿真[J].电网技术,2007,31(6):45-50.

Zheng Chao ,Zhou Xiaoxin ,Li Ruomei .Dynamic modeling and transient simulation for voltage source converter based HVDC [J].Power System Technology ,2007,31(6):45-50(in Chinese). [3] 文俊,张一工,韩民晓,等.轻型直流输电:一种新一代的HVDC

技术[J].电网技术,2003,27(1):47-50.

Wen Jun ,Zhang Yigong ,Han Minxiao ,et al .HVDC based on voltage source converter: a new generation of HVDC technique[J].Power System Technology ,2003,27(1):47-50(in Chinese).

[4] 胡兆庆,毛承雄,陆继明.一种新的优化协调控制在轻型直流输

电中的应用[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5,25(8):41-47.

Hu Zhaoqing ,Mao Chengxiong ,Lu Jiming .Application of a novel optimal coordinated control to HVDC light[J].Proceedings of the CSEE ,2005,25(8):41-47(in Chinese).

[5] 阮思烨,孙元章,李国杰.用电压源型高压直流输电解决高压电

网中工业系统引起的电能质量问题[J].电网技术,2007,31(19):

13-16.

Ruan Siye ,Sun Yuanzhang ,Li Guojie .Utilizing VSC-HVDC to solve power quality problem in power grid caused by industry system [J].Power System Technology ,2007,31(19):13-16(in Chinese). [6] 殷自力,李庚银,李广凯,等.柔性直流输电系统运行机理分析

及主回路相关参数设计[J].电网技术,2007,31(21):16-21.

Yin Zili ,Li Gengyin ,Li Guangkai ,et al .Analysis on operational mechanism of VSC-HVDC and relevant parameter design of its main circuit[J].Power System Technology ,2007,31(21):16-21(in Chinese).

[7] Sood V K .高压直流输电与柔性交流输电控制装置:静止换流器

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M].徐政,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110-113.

(下转第41页 continued on page 41)

第32卷第21期电网技术 41

Power Delivery,2006,21(1):368-377.

[8] Soto

D,Pena R.Nonlinear control strategies for cascaded multilevel STATCOMs[J].IEEE Transactions on Power Delivery,2004,19(4):1919-1927.

[9] Mohagheghi

S,Venayagamoorthy G K,Harley R G.Adaptive critic design based neuro-fuzzy controller for a static compensator in a multimachine power system[J].IEEE Transactions on Power Systems,2006,21(4):1744-1754.

[10] Ruiz-Vega D,Messina A R,Pavella M.Online assessment and

control of transient oscillations damping[J].IEEE Transactions on

Power Systems,2004,19(2):1038-1047.

[11] 郭春林,童陆园.基于在线辨识的可控串补自适应控制[J].中国

电机工程学报,2004,24(7):7-12.

Guo Chunlin,Tong Luyuan.Self-tuning phase-compensation control

based on online identification of TCSC[J].Proceedings of the CSEE,2004,24(7):7-12(in Chinese).

[12] 鞠平,谢欢,孟远景,等.基于广域测量信息在线辨识低频振荡

[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5,25(22):56-60.

Ju Ping,Xie Huan,Meng Yuanjing,et al.Online identification of

low-frequency oscillations based on wide-arer measurements [J].Proceedings of the CSEE,2005,25(22):56-60(in Chinese).[13] Gibbard M J,V owles D J,Pourbeik P.Interactions between and

effectiveness of power system stabilizers and FACTS device stabilizers in multimachine systems[J].IEEE Transactions on Power

Systems,2000,15(2):748-755.

[14] Feilat E A.Prony analysis technique for estimation of the mean curve

of lightning impulses[J].IEEE Transactions on Power Delivery,

2006,21(4):2088-2090.

[15] Klein M,Rogers G J,Kundur P.A fundamental study of inter-area

oscillations in power systems[J].IEEE Transactions on Power

Systems,1991,6(3):914-921.

[16] 苏建设,柯宁,陈陈.提高暂态稳定的励磁与FACTS协调状态研

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3,23(9):6-10.

Su Jianshe,Ke Ning,Chen Chen.Coordinated design of generator

excitation and facts for transient stability enhancement[J].Proceedings

of the CSEE,2003,23(9):6-10(in Chinese).

[17] 王杰,阮映琴,傅乐,等.计及动态负荷的电力系统静止无功补

偿器(SVC)与发电机励磁控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4,

24(6):24-29.

Wang Jie,Ruan Yingqin,Fu Le,et al.The nolinear control of svc

and excitation of generators in power systems with dynamic loads

[J].Proceedings of the CSEE,2004,24(6):24-29(in Chinese).[18] 余贻鑫,李鹏.大区电网弱互联对互联系统阻尼和动态稳定性的

影响[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5,25(6):6-11.

Yu Yixin,Li Peng.The impact of weak internection of bulk power

grids to damping and dynamic stability of power systems [J].Proceedings of the CSEE,2005,25(6):6-11(in Chinese).

收稿日期:2008-01-05。

作者简介:

黄方能(1976—),男,博士研究生,研究方

向为FACTS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E-mail:

huangfn@https://www.360docs.net/doc/ed7562433.html,;

黄成军(1970—),男,博士,副教授,研究

方向为大型电气设备在线监测及FACTS在电力系

统的应用;

黄方能

陈陈(1938—),女,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电力系统运行与控

制方面的研究。

(编辑王晔)

(上接第36页continued from page 36)

[8] 武娟,任震,黄雯莹,等.轻型直流输电的运行机理和特性分析

[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29(8):41-44.

Wu Juan,Ren Zhen,Huang Wenying,et al.Operational mechanism and characteristic analysis of HVDC light[J].Journal of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Natural Science,2001,29(8):41-44(in Chinese).

[9] It’s time to connect[EB/OL].https://www.360docs.net/doc/ed7562433.html,/library/Download.

aspx?DocumentID=1JNL100105-122&LanguageCode=en&Documen

tPartID=&Action=Launch&IncludeExternalPublicLimited=True.[10] 鲁宗相,刘文华,王仲鸿.基于k/n(G)模型的STATCOM装置可

靠性分析[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7,27(13):12-17.

Lu Zongxiang,Liu Wenhua,Wang Zhonghong,et al.Reliability evaluation of STATCOM based on the k-out-of-n: G model [J].Proceedings of the CSEE,2007,27(13):12-17(in Chinese).[11] Rushdi A M.Utilization of symmetric switching functions in the

computation of k-out-of-n system reliability[J].Microelectronics and Reliability,1986,26(5):973-987.

[12] 郭永基,可靠性工程原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柏林:施

普林格出版社,2002:53-55.

[13] Schlegel R,Herr E,Richter F.Reliability of non-hermetic pressure

contact IGBT modules[EB/OL].https://www.360docs.net/doc/ed7562433.html,/GLOBAL/ SCOT/scot256.nsf/VerityDisplay/70FCB242ABE45F2AC125728300 36D3CA/$File/ESREF_01rs.pdf.

[14] Welleman A,Ramezani E,Waldmeyer J.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 solid state switches for power modulator applications[C].Power Modulator Symposium,California,2002:191-194.

[15] A new packaging concept for high power electronics[EB/OL].

https://www.360docs.net/doc/ed7562433.html,/GLOBAL/SCOT/scot256.nsf/VerityDisplay/25 9BBDF1BC57E34EC1256EA200208701/$File/StakPak_Flyer.pdf.

收稿日期:2008-07-10。

作者简介:

丁明(1956—),男,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

究方向为电力系统可靠性与安全防御、可再生能源与

分布式发电系统、电力市场与电力系统规划、电力电

子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等;

王京景(1983—),男,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

电力系统可靠性,E-mail:because1983@https://www.360docs.net/doc/ed7562433.html,;

宋倩(1978—),女,硕士,从事电网建设工作。

(责任编辑沈杰)丁明

柔性直流输电

柔性直流输电 一、概述 (一)柔性直流输电的定义 高压直流(HVDC)输电技术始于1920年代,到目前为止,经历了3次技术上的革新,其主要推动力是组成换流器的基本元件发生了革命性的重大突破。 第一代直流输电技术采用的换流元件是汞弧阀,所用的换流 第二代直流输电技术采用的换流元件是晶闸管,所用的换流器拓扑仍然是6脉动Graetz桥,因而其换流理论与第一代直流输电技术相同,其应用年代是1970年代初直到今后一段时间。

通常我们将基于Graetz桥式换流器的第一代和第二代直流输电技术称为传统直流输电技术,其运行原理是电网换相换流理论。因此我们也将传统直流输电所采用的Graetz桥式换流器称为“电网换相换流器”,英文是“Line Commutated Converter”,缩写是“LCC”。这里必须明确一个概念,有人将电流源换流器(CSC)与电网换相换流器(LCC)混淆起来,这是不对的。LCC属于CSC,但CSC的范围要比LCC宽广得多,基于IGBT 构成的CSC目前也是业界研究的一个热点。 1990年,基于电压源换流器的直流输电概念首先由加拿大McGill大学的Boon-Teck Ooi等提出。在此基础上,ABB公司于1997年3月在瑞典中部的Hellsjon和Grangesberg之间进行了首次工业性试验(3 MW,±10kV),标志着第三代直流输电技术的诞生。这种以可关断器件和脉冲宽度调制(PWM)技术为基础的第三代直流输电技术,国际权威学术组织国际大电网会议(CIGRE)和美国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将其正式命名为“VSC-HVDC”,即“电压源换流器型直流输电”。2006年5月,由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组织国内权威专家在北京召开

电力系统可靠性评估方法的分析

电力系统可靠性评估方法的分析 李朝顺 (沈阳电力勘测设计院辽宁沈阳 110003) 摘要:可靠性贯穿在产品和系统的整个开发过程,形成可靠性工程这门新兴学科。可靠性工程涉及原件失效数据的统计和处理、系统可靠性的定量评定、运行维护、可靠性和经济性的协调等各方面,是一门边缘科学,它具有实用性、科学性和实间性三大特点。其可靠性评估方法是可靠性研究领域一直探索的方向,本文对现有可靠性评估方法进行论述和分析,为可靠性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系统可靠性评估分析 1电力系统可靠性概述 可靠性(Reliability)是指一个元件、设备或系统在预定时间内,在规定条件下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可靠度则用来作为可靠性的特性指标,表示元件可靠工作的概率,可靠度高,就意味着寿命长,故障少,维修费用低;可靠度低,就意味着寿命短,故障多,维修费用高。 现代社会对电力的依赖越来越大,电能的使用已遍及国民经济及人民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现代社会的必需品。电力系统是由发电、变电、输电、配电、用电等设备和相应的辅助设施,按规定的技术经济要求组成的一个统一系统。发电厂将一次能源转换为电能,经过输电网和配电网将电能输送和分配给电力用户的用电设备,从而完成电能从生产到使用的整个过程。电力系统的基本结构如图1所示。 图1电力系统基本结构图 6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电力工业的发展,可靠性工程理论开始逐步引入电力工业,电力系统可靠性也应运而生,并逐步发展成为一门应用学科,成为电力工业取得重大经济效益

的一种重要手段。目前已渗透到电力系统规划、设计、制造、建设安装、运行和管理等各方面,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如图2所示。 图2可靠性工程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所谓电力系统可靠性,就是可靠性工程的一般原理和方法与电力系统工程问题相结合的应用科学。电力系统可靠性包括电力系统可靠性工程技术与电力工业可靠性管理两个方面。电力系统可靠性实质就是用最科学,经济的方式充分发挥发、供电设备的潜力,保证向全部用户不断供给质量合格的电力,从而实现全面的质量管理和全面的安全管理。因此,一切为提高电力系统、设备健康水平和安全经济运行水平的活动都属于电力工业可靠性工作的范畴,都是为了提高电力工业可靠性水平所从事的服务活动。 通常,评价电力系统可靠性从以下两方面入手[2]。 (1) 充裕性(adequacy)—充裕性是指电力系统维持连续供给用户总的电力需求和总的电能量的能力,同时考虑到系统元件的计划停运及合理的期望非计划停运.又称为静态可靠性,即在静态条件下电力系统满足用户电力和电能量的能力。充裕性可以用确定性指标表示,如系统运行时要求的各种备用容量(检修备用、事故各用等)百分比,也可以用概率指标表示,如电力不足概率(LOLP),电力不足时间期望值(LOLE),电量不足期望值(EENS)等。 (2) 安全性(security)—安全性是指电力系统承受突然发生的扰动,如突然短路或未预料到的失去系统元件的能力,也称为动态可靠性, 即在动态条件下电力系统经受住突然扰动且不间断地向用户提供电力和电能量的能力。安全性现在一般采用确定性指标表示,例如最常用的可靠 性工 程在 电力 系统 中的 应用 元件故障数据统计和处理 可靠性数学理论 电源可靠性 输电系统可靠性 配电系统可靠性 大电力系统可靠性 可靠性管理 电气主接线可靠性 负荷预测 可靠性设备预诊断 故障分析 可靠性指标预测 建设安装质量管理 最佳检修和更换周期的确定 运行方式可靠性定量评估 可靠性工程教育

电力系统可靠性评估指标

电力系统可靠性评估指标 1.1 大电网可靠性的测度指标 1. (电力系统的)缺电概率 LOLP loss of load probability 给定时间区间内系统不能满足负荷需求的概率,即 ∑∈=s i i P LOLP 式中:i P 为系统处于状态i 的概率;S 为给定时间区间内不能满足负荷需求的系统状态全集。 2. 缺电时间期望 LOLE loss of load expectation 给定时间区间内系统不能满足负荷需求的小时或天数的期望值。即 ∑∈=s i i T P LOLE 式中:i P 、S 含义同上; T 为给定的时间区间的小时数或天数。缺电时间期望LOLE 通常用h/a 或d/a 表示。 3. 缺电频率 LOLF loss of load frequency 给定时间区间内系统不能满足负荷需求的次数,其近似计算公式为 ∑∈=S i i F LOLF 式中:i F 为系统处于状态i 的频率;S 含义同上。LOLF 通常用次/年表示。 4. 缺电持续时间 LOLD loss of load duration 给定时间区间内系统不能满足负荷需求的平均每次持续时间,即 LOLF LOLE LOLD = LOLD 通常用小时/次表示。 5. 期望缺供电力 EDNS expected demand not supplied 系统在给定时间区间内因发电容量短缺或电网约束造成负荷需求电力削减的期望数。即 ∑∈=S i i i P C EDNS 式中:i P 为系统处于状态i 的概率;i C 为状态i 条件下削减的负荷功率;S 含义同上。期望缺供电力EDNS 通常用MW 表示。

柔性直流输电

一、概述 (一)柔性直流输电的定义 高压直流(HVDC)输电技术始于1920年代,到目前为止,经历了3次技术上的革新,其主要推动力是组成换流器的基本元件发生了革命性的重大突破。 第一代直流输电技术采用的换流元件是汞弧阀,所用的换流器拓扑是6脉动Graetz桥,其主要应用年代是1970年代以前。 器拓扑仍然是6脉动Graetz桥,因而其换流理论与第一代直流输电技术相同,其应用年代是1970年代初直到今后一段时间。

输电技术称为传统直流输电技术,其运行原理是电网换相换流理论。因此我们也将传统直流输电所采用的Graetz桥式换流器称为“电网换相换流器”,英文是“Line Commutated Converter”,缩写是“LCC”。这里必须明确一个概念,有人将电流源换流器(CSC)与电网换相换流器(LCC)混淆起来,这是不对的。LCC属于CSC,但CSC的范围要比LCC宽广得多,基于IGBT构成的CSC目前也是业界研究的一个热点。 1990年,基于电压源换流器的直流输电概念首先由加拿大McGill大学的Boon-Teck Ooi等提出。在此基础上,ABB公司于1997年3月在瑞典中部的Hellsjon和Grangesberg之间进行了首次工业性试验(3 MW,±10kV),标志着第三代直流输电技术的诞生。这种以可关断器件和脉冲宽度调制(PWM)技术为基础的第三代直流输电技术,国际权威学术组织国际大电网会议(CIGRE)和美国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将其正式命名为“VSC-HVDC”,即“电压源换流器型直流输电”。2006年5月,由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组织国内权威专家在北京召开“轻型直流输电系统关键技术研究框架研讨会”,会上,与会专家一致建议国内将基于电压源换流器技术的直流输电(第三代直流输电技术)统一命名为“柔性直流输电”。 (二)柔性直流与传统直流的优缺点对比 不管是两电平、三电平或MMC换流器,由于都属于电压源换流器,其基波频率下的外特性是完全一致的。

配电网可靠性评估算法的分类

配电网供电可靠性的评估算法 配电系统可靠性的评估方法是在系统可靠性评估方法的基础上,结合配电系统可靠性评估的特点而形成的。配电系统可靠性评估的大致思路是根据配电系统中元件运行的历史数据评价元件的可靠性指标,根据网络的拓扑结构、潮流分析、保护之间的配合关系以及元件的可靠性指标评价各个负荷点可靠指标,最后综合各个负荷点的可靠性指标,得出配电系统的可靠性指标。 目前研究电力系统可靠性有两种基本方法:一种是解析法,另一种是模拟法。 一:解析法:用抽样的方法进行状态选择,最后用解析的方法进行指标计算。 (1)故障模式影响分析法:通过对系统中各元件可靠性数据的搜索,建立故障模式后果表,然后根据所规定的可靠性判据对系统的所有状态进行检验分析,找出各个故障模式及后果,查清其对系统的影响,求得负荷点的可靠性指标。适用于简单的辐射型网络。。 (2)基于最小路的分析法:是先分别求取每个负荷点的最小路,将非最小路上的元件故障对负荷点可靠性的影响,根据网络的实际情况,折算到相应的最小路的节点上,从而,对于每个负荷点,仅对其最小路上的元件与节点进行计算即可得到负荷点相应的可靠性指标。算法考虑了分支线保护、隔离开关、分段断路器的影响,考虑了计划检修的影响,并且能够处理有无备用电源和有无备用变压器的情况。 (3)网络等值法:利用一个等效元件来代替一部分配电网络,并将那部分网络的可靠性等效到这个元件上,考虑这个元件可靠性对上下级馈线的影响,从而将复杂结构的配电网逐步简化成简单辐射状主馈线系统。 (4)分层评估算法:利用系统元件的可靠性数据与系统网络拓扑结构建立了系统的可靠性数学模型,在基于故障扩散的分层算法来进行系统的可靠性评估。可快速算出可靠性指标并找出供电的薄弱环节。 (5)基于最小割集的分析法。最小割集是一些元件的集合,当它们完全失效时,会导致系统失效。最小割集法是将计算状态限制在最小割集内,避免计算系统的全部状态,大大节省了时间,并近似认为系统的失效度可以为各个最小割集的不可靠度的总和。当每条支路存在大量元件时,计算量显著降低;且效率高,编程思路清晰,易于实现。本方法的关键是最小割集的确定。 (6)递归算法:先将网络用树型(多叉树)数据结构表示,利用后序遍历和前序遍历将每一馈线都用一包含了此馈线的所有数据节点来表示,由负荷点所在的顶端依次往上递归,并保留原节点,这样不仅可以算出整体可靠性指标,还可以算出所有负荷点的可靠性指标。 (7)单向等值法:将下一层网络单向等值为上一层网络,将断路器/联络开关间的元件和负荷点等值为一节点,再由下而上削去断路器/联络开关,最终可等值一个节点,便可得出整体的可靠性。由于馈线中有熔断器、变压器等存在,因此在等值前后整个网络的可靠性指标

柔性直流输电

南京工程学院 远距离输电技术概论 班级:输电112 学号: 206110618 姓名:钱中华 2014年12月10日

目录 0.引言 (3) 1.研究与应用现状 (3) 2.原理 (4) 3.特点 (5) 4.关键技术 (6) 5.发展趋势 (7) 6.小结 (9)

柔性直流输电技术 0.引言 随着能源紧缺和环境污染等问题的日益严峻,国家将大力开发和利用可再生清洁能源,优化能源结构。然而,随着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利用规模的不断扩大,其固有的分散性、小型性、远离负荷中心等特点,使得采用交流输电技术或传统的直流输电技术联网显得很不经济。同时海上钻探平台、孤立小岛等无源负荷,目前采用昂贵的本地发电装置,既不经济,又污染环境。另外,城市用电负荷的快速增加,需要不断扩充电网的容量,但鉴于城市人口膨胀和城区合理规划,一方面要求利用有限的线路走廊输送更多的电能,另一方面要求大量的配电网转入地下。因此,迫切需要采用更加灵活、经济、环保的输电方式解决以上问题。 柔性直流输电技术即电压源换流器输电技术(VSC HVDC)采用可关断电力电子器件和PWM 技术,是一种新型直流输电技术,它能弥补传统直流输电的部分缺陷,其发展十分迅速。为了进一步推动柔性直流输电技术在我国的研究和应用,本文结合ABB 公司几个典型应用工程, 详细介绍了柔性直流输电的系统结构、基本工作原理和与传统直流输电相比的技术优势,并就我国的实际情况讨论了柔性直流输电在我国多个领域,尤其是风电场的应用前景。 1.研究与应用现状 自1954 年世界上第一个直流输电工程(瑞典本土至GotIand 岛的20MW、100kV 海底直流电缆输电)投入商业化运行至今,直流输电系统的换流元件经历了从汞弧阀到晶闸管阀的变革。然而由于晶闸管阀关断不可控,目前广泛应用的基于PCC的传统直流输电技术有以下固有缺陷:1只能工作在有源逆变状态,且受端系统必须有足够大的短路容量,否则容易发生换相失败;2换流器产生的谐波次数低、谐波干扰大;3换流器需吸收大量的无功功率,需要大量的滤波和无功补偿装置;4换流站占地面积大、投资大。因此,基于PCC的常规直流输电技术主要用于远距离大容量输电、海底电缆输电和交流电网的互联等领域。 其先研究主要发展有一下几项基本技术: 1.高压大容量电压源变流器技术 模块化多电平变流器可以有效降低交流电压变化率,其拓扑结构如图 1 所示。桥臂中的每个子模块可以独立控制,每相上、下两个桥臂的电压和等于直流母线电压。交流电压通过控制每相中两个桥臂的子模块旁路比例来叠加实现,桥臂中的子模块越多,交流电压的谐波越小。与两电平变流器相比,由于不需要每一相上的所有器件在较高频率下同时动作,模块化多电平大大降低了器件的开关损耗。

蒙特卡洛法在电力系统可靠性评估中地应用

3 蒙特卡洛法在电力系统可靠性评估中的应用 3.1电力系统可靠性评估的内容与意义 可靠性指的是处于某种运行条件下的元件、设备或系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预定功能的概率。电力系统可靠性是指电网在各种运行条件下,向用户持续提供符合一定质量要求的电能的能力。电力系统可靠性包括充裕度(Adequacy)和安全性(seeurity)两个方面。充裕度是指在考虑电力元件计划与非计划停运以及负荷波动的静态条件下,电力系统维持连续供应电能的能力,因此又被称为静态可靠性。安全性指的是电力系统能够承受如突然短路或未预料的失去元件等事件引起的扰动并不间断供应电能的能力,安全性又被称为动态可靠性。目前国内外学者对充裕度评估的算法和应用关注较多,且在理论和实践中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但随着研究的深入也出现了很多函待解决的新课题。电力系统的安全性评估以系统暂态稳定性的概率分析为基础,在原理、建模、算法和应用等方面都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由于电力系统的规模很大,通常根据功能特点将其分为不同层次的子系统,如发电、输电、发输电组合、配电等子系统,对电力系统的可靠性评估通常也是对上述子系统单独进行。不同层次的子系统的可靠性评估的任务、模型、算法都有较大区别。电力系统在正常运行情况下,系统能够正常供电,不会出现切负荷的事件。如果系统受到某些偶发事件的扰动,如元件停运(包括机组、线路、变压器等电力元件的计划停运与故障停运)、负荷水平变化等,可能会引起系统功率失衡、线路潮流越限和节点电压越限等故障状态,进而导致切负荷。电力系统可靠性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基于系统偶发故障的概率分布及其后果分析,对系统持续供电能力进行快速和准确的评价,并找出影响系统可靠性水平的薄弱环节以寻求改善可靠性水平的措施,为电力系统规划和运行提供决策支持。 3.2电力系统可靠性评估的基本方法 电力系统可靠性评估方法可分为确定性方法和概率性方法两类。确定性方法主要是对几种确定的运行方式和故障状态进行分析,校验系统的可靠性水平。在电源规划中,典型的确定性的可靠性判据有百分备用指标和最大机组备用指标;电网规划

直流输电系统可靠性统计填报及指标计算的规定(试行)_2012

直流输电系统可靠性统计填报 及指标计算的规定(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根据《直流输电系统可靠性评价规程》(DL/T989-2005),制定本管理规定。 第二条本管理规定对《直流输电系统可靠性评价规程》(以下简称《规程》)的有关条款作了详细解释,对执行《规程》的一些要求作了明确规定,补充制定了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背靠背直流输电系统的可靠性统计评价的具体办法。 第三条本规定自2012年1月1日起执行,适用于我国境内的所有直流输电系统可靠性统计、分析、评价工作。 第二章《规程》中有关术语和定义的解释及补充第四条直流输电系统可靠性统计对象是指《规程》定义的统计范围内的直流输电系统的元件设备或者元件设备的组合。例如单个系统、单个换流站、单极、一个单元、一个阀组等可以作为统计对象,多个系统、多个换流站、多个单元、多个阀组等也可以作为统计对象。 第五条第2.1条对于直流输电系统统计对象的使用状态,定义新(改、扩)建直流输电系统或系统的一部分自正式商业投运之日起,作为可靠性的统计对象,即进入使用状态,直流输电系统在改、扩建期间不计入使用状态(不参加可靠性统计与指标计

算,这里的改扩建指对直流输电系统原有设施、工艺条件进行大规模改造或扩充性建设)。若改(扩)建后直流输电系统基本参数发生变化,需要修改直流系统注册信息,“投运日期”相应改为改、扩建后投运之日,改、扩建时间和前后参数变化在“系统信息”中备注清楚。 第六条第2.1.2.3条双极停运,定义对于双极系统中系统两个极在同一时间由同一原因引起的停运。只有一极的系统不适用此类状态。双极停运可分为双极计划停运、双极强迫停运、双极备用停运。 第七条对于单极停运,定义为双极系统中其中一极的单独停运,两个极由不同原因引起的重叠停运或者由于之前的故障导致另外一极停运的情况计为两个单极停运,单极具有多个阀组的直流输电系统同一级的阀组由相同的原因引起的同时停运计为单极停运。单极停运可分为单极计划停运、单极强迫停运、单极备用停运。 第八条对于阀组停运,定义为单极具有多个阀组的直流输电系统单个阀组的单独停运,多个阀组由不同原因引起的重叠停运或者由于之前的故障导致其它阀组停运的情况计为多个单独的阀组停运。由单阀组构成单极的系统不适用此类状态。阀组停运可分为阀组计划停运、阀组强迫停运、阀组备用停运。 第九条对于全部单元停运,定义为背靠背系统全部单元在同一时间由同一原因引起的停运。只有一个单元或多个单元间在直流系统控制上没有联系的背靠背直流输电系统不适用此类状态。全部单元停运可分为全部单元计划停运、全部单元强迫停运、全

配电网论文题目

配电网故障恢复与网络重构 [1]邹必昌.含分布式发电的配电网重构与故障恢复算法研究[D].武汉大学 2012 [2]潘淑文加权复杂网络抗毁性及其故障恢复技术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 2011 [3]周永勇.配电网故障诊断、定位及恢复方法研究[D].重庆大学2010 [4]丁同奎.配电网故障定位、隔离及网络重构的研究[D].东南大学2006 [5]周睿.配电网故障定位与网络重构算法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 2008 [6]姚玉海.基于网络重构和电容器投切的配电网综合优化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 2012 配电网脆弱性分析与可靠性评估 [1]汪隆君.电网可靠性评估方法及可靠性基础理论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 2010 [2]何禹清.配电网快速可靠性评估及重构方法研究[D].湖南大学2011 [3]王浩鸣.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系统可靠性评估方法研究[D].天津大学 2012

[4]任婷婷.改进网络等值法在配电网可靠性评估中的应用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 2012 [5]吴颖超.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可靠性评估[D].华北电力大学2011 [6]王新智.电网可靠性评估模型及其在高压配电网中的应用[D].重庆大学 2005 [7]郑幸.基于蒙特卡洛法的配电网可靠性评估[D].华中科技大学2011 配电网快速仿真与模拟 [1]周博曦.基于IEC 61968标准的配电网潮流计算系统开发[D].山东大学 2012 [2]徐臣.配电快速仿真及其分布式智能系统关键问题研究[D].天津大学 2009 [3]马其燕.智能配电网运行方式优化和自愈控制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0 [4]康文文.面向智能配电网的快速故障检测与隔离技术研究[D].山东大学 2011 [5]许琪.基于配电网的馈线自动化算法及仿真研究[D].江苏科技大学 2012

柔性直流输电与高压直流输电的优缺点

柔性直流输电 一、常规直流输电技术 1. 常规直流输电系统换流站的主要设备。常规直流输电系统换流站的主要设备一般包括:三相桥式电路、整流变压器、交流滤波器、直流平波电抗器和控制保护以及辅助系统(水冷系统、站用电系统)等。 2. 常规直流输电技术的优点。 1)直流输送容量大,输送的电压高,最高已达到800kV,输送的电流大,最大电流已达到4 500A;所用单个晶闸管的耐受电压高,电流大。 2)光触发晶闸管直流输电,抗干扰性好。大电网之间通过直流输电互联(背靠背方式),换流阀损耗较小,输电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高。 3)常规直流输电技术可将环流器进行闭锁,以消除直流侧电流故障。 3. 常规直流电路技术的缺点。常规直流输电由于采用大功率晶闸管,主要有如下缺点。 1)只能工作在有源逆变状态,不能接入无源系统。 2)对交流系统的强度较为敏感,一旦交流系统发生干扰,容易换相失败。 3)无功消耗大。输出电压、输出电流谐波含量高,需要安装滤波装置来消除谐波。 二、柔性直流输电技术

1. 柔性直流输电系统换流站的主要设备。柔性直流输电系统换流站的主要设备一般包括:电压源换流器、相电抗器、联结变压器、交流滤波器和控制保护以及辅助系统(水冷系统、站用系统)等。 2. 柔性直流输电技术的优点。柔性直流输电是在常规直流输电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传统的直流输电技术具有的优点,柔性输电大都具有。此外,柔性输电还具有一些自身的优点。 1)潮流反转方便快捷,现有交流系统的输电能力强,交流电网的功角稳定性高。保持电压恒定,可调节有功潮流;保持有功不变,可调节无功功率。 2)事故后可快速恢复供电和黑启动,可以向无源电网供电,受端系统可以是无源网络,不需要滤波器开关。功率变化时,滤波器不需要提供无功功率。 3)设计具有紧凑化、模块化的特点,易于移动、安装、调试和维护,易于扩展和实现多端直流输电等优点。 4)采用双极运行,不需要接地极,没有注入地下的电流。 3. 柔性直流输电技术的缺点。系统损耗大(开关损耗较大),不能控制直流侧故障时的故障电流。在直流侧发生故障的情况下,由于柔性直流输电系统中的换流器中存在不可控的二极管通路,因此柔性直流输电系统不能闭锁直流侧短路故障时的故障电流,在故障发生后只能通过断开交流侧断路器来切除故障。可以使用的最佳解决方式是通过使用直流电缆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可用率。 三、常规直流输电技术和柔性直流输电技术的对比

电力系统可靠性评估发展

电力系统可靠性评估发展 发表时间:2019-07-15T11:39:19.827Z 来源:《河南电力》2018年23期作者:薛琦 [导读] 电力系统的作用和任务就是保证用户用电的可靠性和经济性,并且要保证供电的质量。 (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石家庄供电分公司 050000) 摘要:电力系统的作用和任务就是保证用户用电的可靠性和经济性,并且要保证供电的质量。随着经济的增长,电网向远距离、超高压甚至特高压方向的发展也越来越快,网络的规模日益庞大,结构也日益复杂。本文在对电力系统可靠性评估的研究现状进行学习的基础上,介绍了可靠性分析中的两个准则即N-1准则和概率性指标或变量的准则,在概率、频率、平均持续时间、期望值等指标框架内,讨论了解析法和蒙特卡洛法的基本原理及其在电力系统可靠性评估中的应用。 关键词:系统可靠性解析法;蒙特卡洛模拟法 一、可靠性产生背景 20世纪50年代,可靠性概念的提出开始于工业,并首先在军用的电子设备中得到应用。到了60年代中期,美国、西欧和日本以及前苏联等国家电力系统陆续出现稳定性的破坏事故,导致了大面积的停电,因此可靠性技术引入了电力系统。 1968年成立了美国电力可靠性协会,在美国的12个区各自制定可靠性准则,保证电力系统能经受较大事故的冲击,避免由于连锁反应导致大面积停电。 1981 年随着加拿大和墨西哥的加入改名为北美电力可靠性协会。 20世纪90年代电力市场的出现和1996年美国西部发生的两次停电事故成为影响电力系统可靠性进一步发展的因素。 近些年来不断发生大范围的停电事故,事故发生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一些启示:确定性准则在大电网的规划和运行中受到了诸多限制,因此需要一些新的方法和观点来全面反映电网的状态,如需要考虑电网的一些随机事件。 二、可靠性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电力系统的作用和任务就是保证用户用电的可靠性和经济性,并且要保证供电的质量。随着电力系统规模的扩大,对电力系统可靠性的评估也要求更加准确,但是系统元件的不断增加,系统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所以在可靠性评估中的难度也越来越大。发输电系统可靠性评估方法及发展单一的对发电系统或输电系统进行可靠性评估,结果在实际中就会有一定的局限性。 由于评估中要考虑元件的响应、网络结构、电压的质量等因素,所以计算量比较大计算也极其复杂。同时,回顾各大连锁停电故障,可以观察到的一个现象是电力系统的运行状态随着故障的连锁发生而不断恶化,系统内其他元件承受的负荷不断增加,系统趋近于某种临界状态,此时某些小概率故障(例如输电线路悬垂增加与树木接触,保护的隐性故障等)发生的概率显著增加,且一个小的事件可能会导致一个大事件乃至突变。而且,调度人员可能由于对当前系统的状态缺乏估计和了解,忽视了某些看起来平常的扰动,结果却可能导致无法估计的停电损失;或者出于对连锁大停电故障的过分担忧,实施相对保守但更加安全的控制方案,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运行经济性。因此针对上述出现的问题,如何利用新的方法更加准确和全面的反映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并提高计算的速度,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意义和工程应用价值。 三、可靠性评估准则 电力系统是由发电、变电、输电、配电、用电等设备和相应的辅助设施,按照规定的技术经济要求组成的统一系统。随着电力工业的发展,可靠性发展成为一门应用学科,成为电力工业取得重大经济效益的一种重要手段。电力系统可靠性实质就是用最科学、经济的方式充分发挥发、供电设备的潜力,保证向全部用户不断供给质量合格的电力,从而实现全面的质量管理和全面的安全管理。 可靠性是指一个元件、设备或系统在预定时间内,在规定条件下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可靠度则用来作为可靠性的特性指标,表示元件可靠工作的概率,可靠度高,就意味着寿命长,故障少,维修费用低;可靠度低,就意味着寿命短,故障多,维修费用高。 可靠性评估准则,因为在电力系统中所需要的可靠性水平应达到一定的条件,所以可靠性评估应该对应相应的可靠性准则。在可靠性分析中有两个准则分别是N-1准则和概率性指标或变量的准则。在传统的可靠性评估中主要采用的是N-1准则。确定性的N-1准则已经在电力系统可靠性评估中广泛的使用了许多年,该准则概念清晰,可操作性好。N-1准则是指正常运行方式下电力系统中任意一元件(如线路、发电机、变压器等)无故障或因故障断开后,电力系统应能保持稳定运行和正常供电,并且其他元件不过负荷,电压和频率均在允许的范围内。 这一准则要求单个系统元件的停运不会造成任何损害或者负荷削减。但同时N-1准则有两个缺点:第一个是没有考虑多元件失效;第二是只分析了单一元件失效的后果,而没有考虑其发生的概率多大。如果选择的故障事件不是非常严重,但是发生的概率比较高,基于该类故障事件的确定性分析得出的结果仍然会使系统有较高的风险。相反,即使一个具有严重后果的故障事件发生但是它的的概率可忽略不计,基于这类事件的确定性分析就会导致规划评估中过分投资。 概率评估不仅可计及多重元件的失效事件,而且可以同时考虑事件的严重程度和事件发生的概率,将二者适当结合可以得到如实反映系统可靠性的指标。使用概率性指标评估的目的是在系统评估过程中增加新的考虑因素,而不是代替已经在可靠性评估中使用了多年的N-1准则,两者之间并无冲突,将二者结合起来可更加全面准确的反映系统的可靠性水平。 四、可靠性评估方法 电力系统可靠性是通过定量的可靠性指标来度量的。为了满足不同场合的需要和便于进行可靠性预测,已提出大量的指标,其中较多的主要有以下几类: (1)概率:如可靠度,可用率等; (2)频率:如单位时间内的平均故障次数; (3)平均持续时间:如首次故障的平均持续时间、两次故障间的平均持续时间、故障的平均持续时间等; (4)期望值:如一年中系统发生故障的期望天数。 上述几类指标各自从不同角度描述了系统的可靠性状况,各自有其优点及局限性。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往往是采用多种指标来描述一个

直流输电系统可靠性统计评价办法(暂行)

直流输电系统可靠性统计评价办法 (暂行) 1范围和基本要求 1.1 本办法规定了直流输电系统可靠性的统计办法和评价指标,适用于对直流输电系统进行可靠性统计、计算、分析和评价。 1.2 各有关电力企业应对所管辖范围内的直流输电系统进行可靠性统计、计算、分析和评价。 1.3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实行。 1.4 本办法由电力可靠性管理中心负责统一解释和修订。 2状态及其定义 2.1 直流输电系统自投运起,作为可靠性统计对象,即进入使用状态。使用状态分为可用状态和不可用状态。状态划分如下: 全额运行(FCS) 运行(S) 可用(A)降额运行(DCS) 使用备用(R) 计划停运(PO) 不可用(U) 非计划停运(UO) 2.2 可用(A)——系统处于能完成预定功能的状态。可用状态又分为运行状态和备用状态。 2.2.1 运行(S)——系统与电网相联接,并处于在工作状态。运行状态又可分为全额运行状态和 降额运行状态。

2.2.1.1 全额运行状态(FCS)——系统处于能按额定输送容量运行的状态。 2.2.1.2 降额运行状态(DCS)——由于设备或其它非调度原因使系统不能按额定输送容量运行的状态。 2.2.2 备用(R)——系统可用,但不在运行的状态。 2.3 不可用(U)——系统不论由于什么原因处于不能完成预定功能的状态。不可用状态又分为计划停运状态和非计划停运状态。 2.3.1 计划停运(PO)——系统由于检修、试验和维修等需要而事先有计划安排的停运状态。 2.3.2 非计划停运(UO)——系统处于不可用而又不是计划停运的状态。 3 术语及其定义 3.1 额定输送容量PM——系统的设计输送容量 3.2 降额容量DO——系统在降额运行状态下,由于设备或其它非调度原因使系统降低的输送容量。 3.3 总输送电量TTE——在统计期间内,系统输送电量之总和。 3.4 时间 3.4.1 统计期间小时PH——系统处于使用状态下,根据需要选取统计期间的小时数。 3.4.2 可用小时AH——在统计时间内,系统处于可用状态下的小时数。 3.4.2.1 运行小时SH——在统计期间内,系统处于运行状态下的小时数。 3.4.2.2 备用小时RH——在统计期间内,系统处于备用状态下的小时数。 3.4.2.3 降额运行小时DCSH——系统处于降额运行状态下的小时数。 3.4.3 不可用小时UH——在统计期间内,系统处于不可用状态下的小时数。 3.4.3.1 计划停运小时POH——在统计期间内,系统处于计划停运状态下的小时数。 3.4.3.2 非计划停运小时OUH——在统计期间内,系统处于非计划停运状态下的小时数。 3.4.3.3 EOH EOH=× DCSH;

常见五种安全PLC 的冗余系统结构和安全性可靠性分析

常用安全PLC 的结构和性能 【摘要】本文介绍了几种常见的安全PLC的结构和性能,然后对各种安全PLC的特性进行了归纳和总结。 【关键词】安全PLC N选X系统三重冗余四重冗余 Abstract: The article analyses several popular safety PLC’s architecture and performance. Finally, summarize their features. Key word: Safety PLC XooN TMR QMR 近几十年来,多起工业事故发生的原因可以追溯到计算机系统的失效,引起了人员伤亡、设备损坏和环境污染。这些信息也唤醒了国家和公众对减少危险、建立安全工业流程的意识。为此,IEC制定了新的安全国际标准:IEC 61508/ 61511,也已经由工业组织合作制定完成,我国的相关标准也即将颁布。 为了帮助读者了解目前安全仪表系统(SIS)使用安全PLC实现电气/电子/可编程电子系统(E/E/PES)功能的情况,就常见的几种安全系统结构进行探讨,希望能对今后的系统选择有所借鉴和参考。 1.PLC 是一个逻辑解算器 一个安全系统的逻辑解算器是一种特殊类型的PLC,它具有独立的安全功能认证,但也有继电器逻辑或者固态逻辑的运算能力。逻辑解算器从传感器读入信号,执行事先编制好的程序或者事先设计好的功能,用于防止或者减轻潜在的安全隐患,然后通过发送信号到执行器或最终元件采取行动。 逻辑解算器的设计有很多种,来满足不同的市场需求、应用和任务。我们下面将就比较典型的安全PLC的结构进行探讨。 2.安全PLC 的体系结构 当你构建一个安全系统时,可以有很多方式来安排安全系统部件。有些安排考虑的是对成功操作有效性的最大化。(可靠性或可用性)。有些安排考虑的是防止特殊失效的发生(失效安全,失效危险)。 控制系统部件的不同安排可以从它们的体系结构中看出来。这节内容将介绍市场上几款常见的可编程电子系统(PES)的体系结构,了解它们的安全特性,以及在安全和关键控制的应用。它们是已经在实践中存在的多种结构的代表,真正现场使用的系统就是这些结构的不同组合。 下面的内容将用N选X (比如2选1) 的方式:XooN 来介绍系统。在每个类型中,X 代表需要执行安全功能的通道数,而N 代表整个可用的通道数。. 2.1.1oo1 单通道系统 单控制器带有单个逻辑解算器和单个I/O 代表了一个最小化的系统,见下图(图1)。这个系统没有提供冗余,也没有失效模式保护。电子电路可以失效安全(输出断电,回路开路)或者失效危险(输出粘连或给电,短路)。这种安排方式是典型的非安全-常规PLC系统结构。

柔性输电技术

柔性输电之直流输电 内容简介 轻型直流输电技术是20世纪90年代开始发展的一种新型直流输电技术,核心是采用以全控型器件(如GTO和IGBT等)组成的电压源换流器(VSC)进行换流。这种换流器功能强、体积小,可减少换流站的设备、简化换流站的结构,故称之为轻型直流输电,其系统原理如图2-1所示。 图2.1 柔性直流输电系统原理示意图其中两个电压源换流器VSC1和VSC2分别用作整流器和逆变器,主要部件包括全控换流桥、直流侧电容器;全控换流桥的每个桥臂均由多个绝缘栅双极晶体管IGBT或门极可关断晶体管GTO等可关断器件组成,可以满足一定技术条件下的容量需求;直流侧电容为换流器提供电压支撑,直流电压的稳定是整个换

流器可靠工作的保证;交流侧换流变压器和换流电抗器起到VSC与交流系统间能量交换纽带和滤波作用;交流侧滤波器的作用是滤除交流侧谐波。由于柔性直流输电一般采用地下或海底电缆,对周围环境产生的影响很小。 1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到目前为止,电力传输经历了直流、交流和交直流混合输电三个阶段。早期的输电工程是从直流输电系统开始的,但是由于不能直接给直流电升压,使得输电距离受到较大的限制,不能满足输送容量增长和输电距离增加的要求。 19世纪80年代末发明了三相交流发电机和变压器,交流输电就普遍地代替了直流输电,并得到迅速发展,逐渐形成现代交流电网的雏形。大功率换流器的研究成功,为高压直流输电突破了技术上的障碍,因此直流输电重新受到人们的重视。直流输电相比交流输电在某些方面具有一定优势,自从20世纪50年代联接哥特兰岛与瑞典大陆之间的世界第一条高压直流输电(HVDC)线路建成以来,HVDC在很多工程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远距离大功率输电、海底电缆输电、两个交流系统之间的非同步联络等等。目前,国内已有多个大区之间通过直流输电系统实现非同步联网:未来几年,南方电网将建成世界上最大的多馈入直流系统;东北电网也有多条直流输电线路正在建设或纳入规划。交直流混合输电是现代电网的主要发展趋势。 经过多年来的研究和工程实践工作,HVDC技术有了较大的提高,在降低损耗、控制和保护技术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HVDC在应用中,仍然存在着一些固有的缺陷:受端网络必须是一个有源系统,不能向无源系统供电;在向短路容量不足的系统供电时易发生换相失败;换流器本身为一谐波源,需要配置专门的滤波装置,增加了设备投资和占地而使费用相对较高;同时,运行过程中吸收较多的无功功率等。尽管人们对传统HVDC输电技术进行了不断的改进,但

基于混合法的监控系统可靠性分析

基于混合法的监控系统可靠性分析 于 敏a ,何正友b ,钱清泉b (西南交通大学 a.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b. 电气工程学院,成都 610031) 摘 要:针对复杂监控系统规模庞大及关键设备为双机冗余结构的特点,提出以动态故障树(DFT)为基础并结合蒙特卡罗方法对监控系统进行可靠性分析的混合方法。利用DFT 建立系统可靠性模型,通过蒙特卡罗仿真算法对模型进行仿真计算,得到系统的可靠性指标。通过对地铁车站级监控系统的可靠性分析,证明了该模型的可行性和算法的有效性。 关键词:监控系统;动态故障树;蒙特卡罗方法;可靠性分析 Reliability Analysis of Monitor System Based on Hybrid Method YU Min a , HE Zheng-you b , QIAN Qing-quan b (a. School of Information Science & Technology; b. School of Electric Engineering,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 Chengdu 610031, China) 【Abstract 】For dealing with the large scale characteristic of complex monitor system as well as redundant structures of critical components, a hybrid method of reliability analysis for monitor system is presented on basis of dynamic fault tree and in combination with Monte Carlo simulation algorithm. Dynamic Fault Tree(DFT) is used to establish the reliability model of monitor systems. Reliability indices can be obtained by Monte Carlo method, which is used to solve the reliability model. A special reliability analysis case of the subway station-level monitor system is proposed, it demonstrates the feasibility of the model and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algorithm. 【Key words 】monitor system; Dynamic Fault Tree(DFT); Monte Carlo method; reliability analysis 计 算 机 工 程 Computer Engineering 第36卷 第19期 Vol.36 No.19 2010年10月 October 2010 ·博士论文· 文章编号:1000—3428(2010)19—0014—04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TP391 1 概述 监控系统是实现监视控制与数据采集功能的系统,完成远方现场运行参数与开关状态的采集和监视、远方开关的操作、远方参数的调节等任务,并为采集到的数据提供共享的途径[1-2]。监控系统作为一种保证复杂系统正常工作与提高其运行可靠性的重要手段已经被广泛应用[3]。 对系统进行可靠性分析时,经常采用静态(传统)故障树模型及其相应的处理方法。但在工程中,监控系统的关键设备诸如服务器、网络设备等多采用双机冗余结构,而传统故障树方法用于描述冗余部件之间的顺序失效以及动态冗余管理机制时存在局限。因此,可引入动态故障树(Dynamic Fault Tree, DFT)对其进行可靠性分析。DFT 是在传统故障树基础上引入新的逻辑门来表征动态系统故障行为,常利用Markov 状态转移过程进行计算,但它的计算量将随着系统规模的增 大呈指数增长[4], 且Markov 过程仅适用于失效与维修时间变量服从指数分布的情况。文献[5]提出利用基于梯形公式的顶事件概率计算法,但仍然存在组合爆炸的问题,并不适用于大型监控系统分析。而蒙特卡罗方法作为一种以概率统计理论为基础的数值计算方法,其计算量不受系统规模的制约[6]。结合DFT 具有建模物理概念清楚的特点,本文提出利用混合法对监控系统可靠性进行分析。 2 监控系统可靠性模型 2.1 动态逻辑门 DFT 指至少包含一个专用动态逻辑门的故障树,具有顺序相关性、容错性以及冗余等特性[3],本文对监控系统可靠性分析可引入如图1所示的4个动态逻辑门。图1(a)~图1(c)为双机储备门,用于描述双机冗余子系统的状态与其主、备用设备状态之间的关系。其中,输入事件A 、B 分别用于描述主、备用设备的状态,输出事件C 则用于描述双机冗余子系统的状态。若主设备的失效率为λ,备用设备的失效率一般为αλ,01α≤≤。当冷储备时备用设备故障率为0,则 0=α;温储备时备用设备故障率小于主设备故障率,则10<<α;热储备时主、备用设备的故障率相同,即有1=α。图1(d)为顺序与门,当且仅当事件按从A 到B 的顺序发生时,输出事件C 才会发生。 (a)双机冷备门 (b)双机温备门 (c)双机热备门 (d)顺序与门 图1 动态逻辑门 2.2 DFT 预处理 当使用混合法对监控系统可靠性进行分析时,根据系统的失效原因建立DFT ,DFT 的顶事件为系统的故障事件,底事件为设备的故障事件。但蒙特卡罗方法是依据静态故障树的结构函数作为仿真的逻辑关系,因此,仿真之前需对DFT 进行预处理,将DFT 转换成静态故障树的方法如下: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0878188) 作者简介:于 敏(1982-),女,博士研究生,主研方向:大型监控系统可靠性分析;何正友,教授、博士生导师;钱清泉,教授、 中国工程院院士 收稿日期:2010-04-18 E-mail :yugnm@https://www.360docs.net/doc/ed7562433.htm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