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及边坡监测方案

基坑及边坡监测方案
基坑及边坡监测方案

基坑及边坡监测方案

一、工程概况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地下车库为地下一层,结构层高3.95m,结构形式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基础形式平板式筏形基础基础。正负零相对高程为99.0m,坑底高程为91.15 m~92.75m,基坑顶部高程约为98.0m,坑深5.25m~6.85m,放坡系数1:0.3~1:0.6,西区已做护坡基坑长约为488.5m,面积约为4567.5 m2,边坡支护位于西区北南侧、西侧及北侧,采用支护结构为临时支护,设计使用年限为1年。

二、监测目的

通过临测各种变形数据(基坑坡顶水平位移,基坑坡顶竖向位移,深层水平位移《测斜》、邻近建筑的位移等)及时反映工程的各种施工影响,并做出相应的措施,保证工程的安全和避免对周围环境造成过大影响,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可达到以下三个目的:

1、确保基坑护坡和相邻建筑物的安全;

2、积累工程经验,提高基坑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依据;

3、边坡支护无坍塌安全事故发生,并做到文明施工。

三、监测方案编制依据

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验收规范(GBJ50202-2002)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

本工程设计图纸及设计文件;

四、监测技术要求

1、基坑工程监测点的布置要最大程度反映监测对象的实际状态及其变化趋势,并应满足监控要求。

2、监测标志应稳固、明显、结构合理,监测点的位置应避开障碍物,便于观测。

3、在监测对象内力和变形变化的代表性部位及周过重点监护部位,监测点应适当加密。

4、应加强对监测点的保护,必要时应设置监测点的保护装置或保护设施。基坑护坡工程监测点的布置应不妨碍监测正常工作,并减少对施工作业的不利影响。

五、监测方法

1、现场基坑上出现裂缝,在原基坑上部裂缝处先用砂浆修补观察。

2、监测时出现位移频繁时,中间监测点可适当调整增加。

3、西侧设置6个监测点(监测点用水泥钉,红油漆标出),南侧设置4个监测点,北侧设置4个监测点,监测点位置要保护防止破坏。

4、控制点每边应宽出基坑1~2米,控制点应视线畅通。

5、利用控制点来监测护坡,做好数据记录。

6、测量记录必须原始真实、数字正确、内容完整、字体工整;测量精度要满足要求。根据现行测量规范和有关规程进行精度控制。六、监测工期与监测频率

在基坑开挖前埋设好所需的监测设备及仪器,并取得原始数据以及做好周围各环境监测点的设置并取得原始数据,在基坑边坡监测中应贯穿基坑工程和地下工程施工的全过程,地下室施工至±0.000时结束现场监测工作。

基坑施工时一周观测一次,在土方开挖期间每3天观测一次,其余间隔5天1次。周围环境监测应贯穿于地下室施工全过程,在地下室施工前对周围环境作一次全面的监测,记录好最初的原始观测数据,以便与基坑工程中监测结果进行比较。

七、监测资料整理与成果分析

1、监测分析人员实行专人负责,应具有结构工程施工的综合知识,具有较高的综合分析能力,能做出正确判断、准确表达并及时提供真实的综合分析报告。现场监测人员对监测数据的真实性负责,检测分析人员对分析报告的可靠性负责。监测数据记录要客观、真实、准确和及时。当观测熟路出现异常时,应及时分析原因,根据原因确定是否重新复测。当进行监测数据分析时,应结合自然环境和施工状况和

以往数据,分析其发展趋势并及时做出预报。

2、对竖向位移检测时应重点对基坑边坡及周围环境监测点的沉降和沉降速率进行监测和分析并提供分析报告。现场监测资料均采用统一规范的记录表格,并对记录的数据进行工况描述,对监测数据的变化发展趋势及时进行分析评述

3、观测数据测量当天填入规定的记录表格,监测报告应注明工程名称、监测单位、监测所包含的项目、监测日期和报表编号,并有监测人员、审核人员及项目负责人签字完善。

八、监测部署

1. 监测时间部署根据10 天的数据大小调整观察时间,如数据无变化,可3天或5天监测一次,数据变化频繁,应每天监测。

2. 雨期监测时间部署在雨期施工期间要最少2天观察一次,如出现连续的位移,要及时汇报监理和甲方。在每次雨后都要及时进行监测,每次下雨时要派专人检查,随时检查护坡裂缝有无变化,如出现较大的变化,要及时汇报监测人员进行监测。

3. 监测人员部署

观测人员:测量观察1人,配合2人,每天记录1人。

测量小组:XXX(观测)、XXX(配合)、XXX(配合)XXX(资料整理)

九、监测项目警戒值及监测点示意图

1、根据现场护坡和周边环境情况,确定监测警戒值如下表:

2、监测点示意图: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