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锰钢连铸坯中心偏析缺陷分析及改善措施

含锰钢连铸坯中心偏析缺陷分析及改善措施
含锰钢连铸坯中心偏析缺陷分析及改善措施

大方坯轴承钢中心偏析的成因及预防措施

大方坯轴承钢中心偏析的成因及预防措施 某钢特钢厂轴承钢生产流程为:50tUHPEAF(铁水热装比大于 50%)+50tLF+60tVD真空脱气+3机3流大方坯全弧形合金钢连铸机+铸坯入坑缓冷、部分连铸坯直接热送轧制成材。连铸机弧形半径为R11m/16m/32m,3点矫直,铸坯断面为180mm×220mm、260mm×300mm,采用全封闭无氧化保护浇注,结晶器液面自动控制,专用轴承钢结晶器保护渣保护浇注,二冷气雾冷却动态配水,结晶器+末端(M+F2EMS)复合式电磁搅拌,连铸坯重接部分切除、头尾坯优化等技术。连铸工艺生产轴承钢,铸坯表面质量良好,通过LF+VD真空处理和严格的无氧化保护浇注,钢中氧含量降低,平均氧的质量分数达到10×10-6以下,钢材热顶锻一次检验合格率达到100%。轴承钢生产中,中心碳偏析是其主要低倍缺陷。 中心偏析受钢水过热度、拉速、电磁搅拌、二冷区温度和连铸机的设备状况等因素影响。 连铸钢水的过热度对高碳铬轴承钢铸坯的质量有重要影响。因为高碳铬轴承钢固液两相区温度达到131℃,故中等过热度的钢液也有其柱状晶强烈增大趋势,在凝固后期由于连铸坯断面中心柱状树枝晶的搭桥而形成小钢锭的凝固结晶现象,铸坯产生中心偏析。过热度越低,中心偏析的评级越低。钢水中元素的偏析是随着凝固前沿的推移而逐渐产生的,影响偏析程度的主要因素为中间包钢水过热度和由过热度而决定的凝固前沿的温度梯度。在较高的温度梯度下,固液相线温差越大,使开始结晶和发生了结晶的固相成分差别愈大,体积收缩比也越大,偏析也愈严重。对轴承钢的低倍组织检验发现,在过热度较高的炉次产生中心增碳现象,该缺陷在钢材热酸蚀后的中心部位出现明显的黑色斑点。由于中间包钢水过热度的控制存在明显差异,导致连铸坯中心碳偏析存在较大差别。 拉速与连铸坯中心偏析评级有关。一般来讲,连铸坯的等轴晶区面积越大,中心偏析评级越低。降低拉速对铸坯质量有利,尤其是大方坯轴承钢,当铸坯在离开结晶器时,坯壳有足够的厚度以承受内部钢水的静压力,否则易产生鼓肚、致使枝晶间富集溶质的钢液向液相穴移动形成中心偏析。当断面和钢种一定时,

原因分析及改善对策

我厂人员流动的原因分析 及改善对策 两年来,我厂员工流动非常的大,招聘工作很难,严重拉慢我厂做大做强的步伐。初步的原因分析如下: 一、加班费偏低。按照东莞最低工资1510元,按照《劳动法》规定,22天制1.5倍的加班费是12.87元/h,很多人在面试过程中,26天制还勉强能接受,但是听到9..45/h的加班费就马上提出不做,普工面试成功率仅20-30%。而流失率却在80-90%。 二、伙食偏差。菜谱没有汤,而且菜很单一,也没有精工细作,味道总体不好。 三、薪资发放不正常,由于薪资不能按期发放或分期发放,在很大程度上地了打乱了员工的生活计划和影响家庭经济开支,每到月底,员工一旦缺钱或家里等着寄钱回去,就心烦意乱,没精打采,有的赌气干脆辞职,有的冷静另谋发展。 四、个别**籍的老员工心态不好,讽刺管理,排挤新员工。他们在车间工作、宿舍生活、接水冲凉等各个环节都很霸道,不管是什么地方的人来到这里都有她们的话来说别人。比如:来了贵州、云南人去接水冲凉她们就说:“你们贵州和云南的人在家一年不冲凉一次,在厂里也要冲凉----?”在前年,贵州的员工安排到她们宿舍,根本就住不下,我只好建议姚经理把一间男宿舍腾出来给贵州和外省的女员工住。来了湖南的她们就说:“湖南人吃辣椒多,个个皮肤不好,个个有腋臭----”。来了广东人他们就说:“广东本地人也不是那样穷?

也是来和我们一起打工----”等等不胜枚举。 在车间,每一个新员工分到她们组都被排挤出去,去年底过她们组的过胶员工先后被排挤出去5个人。很稳定的质检员潘秀回、韦江文就是迫于她们的压力辞职,她们在下班回宿舍的路上,公开骂品质部检验的员工,说就因为那个看货的不懂装懂、检验严格才下班晚等等。她们这样做的目的就是排挤别人、保护自己不被淘汰,完全不顾工厂的生存和发展。 更值得注意的是:管理一但严格要求,被点名批评,她们就歪曲事实,编造理由,在宿舍里大哭大闹,以期得到外力和老板的理解和支持。俗话说:“千里之提,毁于蚁穴”这并不是仅仅一个哭这样的小事,这事和香港的“占中”堵路、扰乱工作秩序没什么本质上的区别!这种做法足以歪曲和颠覆整个工厂的管理,让工厂管理受到外力的干扰,不能正常实施管理,或让管理者迫于她们和外部的压力辞职走人,达到他们的目的。他们这样有预谋、有组织的做法应该足以值得工厂高层管理的高度重视! 但是,也许她们在老板的眼里是宝贝,因为她们星期天都来加班!星期天加班?这恰恰是她们所想要的效果,她们团结一致、处心积虑地排挤新人的目的,就是为了使工厂永远留不住人,首先,她们永远不被淘汰,其次,每个星期天都有班加。对于星期天加班,他们并不是为工厂赶货那样高尚,而是为了个人利益,因为产量稍微定高一点,带头造反的就是她们几个?如果说:她们是为了工厂赶货所想,产量偏高一点会带头闹事吗?别人能接受的、也是通过努力完全可以做到

连铸坯中心偏析的研究_孙群

1, 2 热能工程

。过热度高,铸坯凝固前沿温度梯度大,保持定向传热的时间长,有利于柱状晶的生长,并可抑制等轴晶粒的形成。柱状晶发达会加重凝固过程的显微(枝晶)偏析,可导致尚未凝固的钢液杂质组元含量增加,加重中心偏析。 图1过热度对B类以上中心偏析比率的影响 如图1和图2所示,对铸坯硫印数据库进行统计,拉速为1.0m/min,铸坯尺寸为1450mm×230mm,相同冷却条件下,铸坯样本容量为99个,其中A类偏析2个,B类偏析76个,C类21个,所占比例依次为:2.0%,76.8%,21.2%,比较重的A类B类偏析共占78.8%。样本中的合格样品(B类0.5级以下)79个,合格率为79.8%。 图2钢水过热度对中心偏析合格率的影响 结果表明,随钢水过热度的增加,铸坯中心偏析程度增加。在所采用的浇铸条件下,当钢水过热度超过24℃后,铸坯中心偏析合格率急剧下降。 2.2拉速 拉速对铸坯中心偏析有重要影响,这是因为当拉速增加时,减少了钢水在结晶器内的停留时间,导致转移钢液过热量所需的时间增加,推迟了中心等轴晶的生产,有利柱状晶发展和轴向偏析。拉速增加,液相穴深度增大,更易形成凝固桥,造成中心偏析。 如图3所示,本研究统计了B类以上中心偏析出现的比率随拉速变化的规律。对硫印数据库整体进行统计,样本容量为318个,中心偏析A类3个,B类232个,C类83个,所占比例分别为0.9%,73.0%,26.1%。B类以上占73.9%。 图3拉速对B类以上中心偏析比率的影响 2.3辊道开口度 “鼓肚”理论认为,中心偏析的产生是由于铸坯在连铸过程中,凝固壳鼓肚或凝固收缩引起富集溶质残余液体流动,而使局部溶质聚集的结果。鼓肚与辊间距、辊子刚性、对中精度等有密切关系。鼓肚量与辊间距的4次方成正比,间距越大越容易鼓肚。另外,为减轻鼓肚,辊子要保持良好的刚性,防止变形,而且对中要好,要保持较高精度。缩小辊间距,特别是调整辊列系统的对中精度和保持夹辊的刚性,,对减轻鼓肚都十分有利。可见,辊子的开口度和对弧精度对中心偏析有很大影响。 经过计算,拉速为1m的铸坯的凝固终点在11~12段之间,约距结晶器弯月面21.9m。 2003年5月29日第11、12段的辊道开口度偏差值最小1.6mm,最大3.2mm。取数据库中前后7天的数据共12组进行分析,有11组合格,合格率为91.67%。2003年9月2日第11、12段的开口度偏差最小值1.6mm,最大值3.7mm。取数据库中前后7天的数据共20组进行分析,15组合格,合格率为75.00%。若取该日附近8组检验,5组合格,合格率为62.50%。分析可知,在凝固末端,辊道开口度控制精度偏差增大对中心偏析的改善不利,如图4所示。 图42003年9月2日辊道开口度变化 热能工程

个人存在的不足及改进措施

个人存在的不足及改进措施 在工作中,对自身存在的问题做深刻的反思,查找出现问题的根源,并将原因分析透彻,制定出详实的可操作的整改措施。下面是整理个人存在的不足及改进措施的范文,欢迎阅读! 个人存在的不足及改进措施篇一一,工作中的不足: 1.在工作中只是注重自己业务能力的提高。在平时的工作中,只是想着要尽快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只是想着一门心思的学业务。忽视了与公司内?a href='https://www.360docs.net/doc/ed9985140.html,/yangsheng/kesou/' target='_blank'> ?/p>2.在工作中没有很好的讲究方式方法。在平时的工作中,包括在与客户谈判、聊天时候,只是想着要将工作尽快、顺利的完成。没有考虑,在工作中也要讲究方式方法,做事情,不能偏激,不能只是一味的盯着工作,这样做会事与原违。不能不讲究方法、讲究策略。 二,需要改进的地方 对于自己存在的以上两点问题,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以及对今后工作中需要注意的问题。通过认真的思考,制定了以下整改措施:

1.不能只是注重自己业务能力的提高。在工作中,不能只是注重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我们整个公司就是一个团队,公司的销售额不单单需要我们一线业务员,还要各部门的互相配合来创造,因此在工作和生活中还要与公司同事多接触、多沟通,尽快消除部门同事的隔阂,要对他们有深入的了解。从而使得有时在工作中产生的被动情况变为主动情况。 2.在工作中要讲究方式方法。首先,在平时的工作中,特别是在与客户交流,不能偏激。一定要讲究方法和策略。一定要明确自己每次拜访客户的目的,拜访客户前要准备要自己所需要的资料跟拜访客户的主题;其次,在工作中会多向前辈们讨教成功的经验,并且把合适自己的方式方法运用到自己的工作中去。要 对于公司工作: 1.公司应该重视培训,特别是中层领导的各方面能力,员工培训是培育和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增强凝聚力的关键性工作。一个企业人才队伍建设一般有两种:一种是靠引进,另一种就是靠自己培养。 1、员工培训是培育和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增强凝聚力的关键性工作。 2.公司应该以多种方式激励我们员工,培训其实就是激励我们的方法之一,不能让员工有既来之则安之的心态,要让员工有付出有收获,当然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论来讲,我们不仅仅需要的是基本的物质与生理需求,在一个公司还应该要得到归属尊重等需求,这个正是公司要向我们员工所付出的,在公司的战略方向战略规划中也应该所提及的。

连铸板坯缺陷特征和缺陷图谱

连铸板坯缺陷特征和 缺陷图谱 首钢京唐板坯质检编制 2010年8月8日

一.连铸坯质量特征综述 1.1连铸坯质量定义和特征 所谓连铸坯质量是指的到合格产品所允许的铸坯缺陷的严重程度。对铸坯质量要求而言,主要有四项指标,即连铸坯几何形状、表面质量、内部组织致密性和钢的洁净性;而这些质量要求与连铸机本身设计,采取的工艺以及凝固特点密切相关。 1.2铸坯的检查和清理的意义 提高钢的质量,降低成本,加强产品市场的竞争力是企业追求的目标,生产无缺陷连铸坯以保证高附加值产品优良的性能是永恒的主题,连铸坯的裂纹和夹杂物所产生的缺陷可以说是影响产品质量的两大障碍,生产无缺陷或缺陷不足以影响产品质量的连铸坯,这是要努力达到的目标,而连铸坯裂纹和夹杂物所产生的缺陷是受设备、工艺、管理等多种因素制约的。因此设备、工艺和管理的现代化加上人的质量意识是提高产品质量的关键。,但是在连铸生产中,铸坯的各种缺陷总是无法避免的,铸坯清理对钢厂保障铸坯质量、降低废品比例具有重要意义。 (1)火焰铸坯清理的注意事项 1)一般对表面质量要求较高的钢种,铸坯清理的目的以检查铸坯表面和皮下质量为主,包括夹杂物、气泡、裂纹等分布情况,在清理检查的基础上提供铸坯的进一步处理(清除缺陷、决定铸坯表面质量级别、是否送机器去皮、决定钢种是否达到热送条件等)的意见。 2)微合金钢如Nb、V微合金钢和包晶钢等容易产生角部横裂纹,往往位于铸坯振痕谷底,也需要用火焰清理才能发现。这方面也应引起足够重视。 3)对于包晶钢、中碳钢等钢种,则以人工清理肉眼可见缺陷为主,包括铸坯常见的表面缺陷,如纵裂、角横裂、重接、凹陷、夹渣、毛刺等,以便尽量降低铸坯判废损失。 (2)不良的火焰清理的危害 虽然火焰清理是检查和去除连铸坯表面缺陷的一个极好的方法。但是,这项操作的确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一旦能够正确地操作可确保最终产品不产生额外的表面缺陷。连铸坯表面上的深槽、凸脊和界面必须平滑以确保清理操作本身不造成额外表面缺陷。如果采取了正确的操作,轧制表面通常不会产生与清理操作有关的缺陷。一个确保光滑过渡的良好操作是清理工作宽度要6倍于清理深度,如果没有采用正确的清理操作,那么缺陷会折叠,轧制后看起来像一条连续的划伤。 二连铸板坯内部缺陷 1.1中心疏松和缩孔 【定义与特征】在板坯断面上就可以发现中心附近有许多细小的空隙,中心疏松严重时会形成中心缩孔。 【鉴别与判定】用肉眼观察,铸坯轧制压缩比达3~5mm时,中心疏松可焊合,所以小的中心疏松和缩孔可以放过。但是严重的中心疏松会对产品质量危害甚大,所以必须进行切尺处理。 【图谱】

各级质控分析原因及改进措施

人员方面 临床经验不足 物品方面 PDA扫码前打印医嘱 PDA不够用 科室输液港患者少系统不自动更新诊断 着急回家 病员服太薄 科室未做统一规 家属不配合 穿刺处手臂剧烈活动 无开衫衣服宣教不到位 PDA无法执行前一日检查医嘱 依赖下一班 留置针夹子松 未做好查对工作评估单过多 不认真检查病历 不及时打印医嘱单 PDA数量少 患者依从性差 彩色打印级数量少 专业培训欠缺 打印的体温单未放入病历 护士责任心不强 依赖PDA签字打印机坏未及时修护理质量出现 留置针夹子夹得位置不对 工作经验欠缺 思想不重视 工作方法欠缺 未及时指控 患者外出未测体温 打印医嘱时病历不在陪护作用未发挥 为提高满意度 这 些 问 题 表单填写培训不到 画完体温未查看有无满页书写时环境嘈杂的原 因未及时拿回外出病历 劳务费低不忍 平时不关心患者家在外地 对病房管理不熟悉病人询问事宜打断工作 护士长奖罚力度不够房间温度低 参加培训影响工作完成

护士填写评估单不认真不严谨 方法问题环境问题 8

从鱼骨图中分析出存在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是: 1、护士填写评估单不认真不严谨,过于形式化,没有充分认识到各项评估单是护理记录的一部分,没有认识到它 是具有法律依据的,缺乏敬业精神和慎独态度,把他当成一个工作量,填写不认真,抱有侥幸心理,造成评分不准 确及有空项的问题。 2、医嘱过于依赖PDA签字,责任护士过早打印出医嘱单,在下一班执行时用PDA扫码签字,电脑系统上有签字记录,执行者认为PDA已扫码签字故未打印并手签,但过早打印出的医嘱单上无签名记录;检查医嘱如责任护士 当日不在PDA上执行签字,次日无法在PDA上完成签字,导致医嘱有漏签的问题。 3、个别护士工作方法欠缺,画完体温后不及时查看体温单,未发现满页未打印,患者内镜检查及会诊会将病历送 至相应科室,护士画完体温后打印出但病历未及时拿回科室,导致体温单不能加入病历;患者外出,测体温时不在 病区,责任护士未及时绘制体温。 4、患者留置针穿刺处手臂剧烈活动导致静脉压力大,责任护士给予宣教后,患者依从性差,活动时不注意保护留 置针,导致休疗时小夹子后有回血。 5、重点环节-输液港患者少,科室接触输液港患者少,临床经验不足,认为输液港是闭合输液装置,不会发生脱管,

自身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及解决问题的措施

自身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及解决问 题的措施 一、自身存在的问题 政治思想意识不够强。表现在:对党的思想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和执行缺乏应有的政治敏锐性和洞察力,不具有一种时不我待的使命感和危机感。在运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来武装自己的头脑还存在差距,在培养自己从不同的角度来观察、分析问题,认识事物上还有些停留在表面,未透过现象看本质,对事物的理解不深刻、不全面。 宗旨观念不够牢固。从思想上来看,自己对立党为公,执法为民的认识还不够深入,总以为自己对公安工作比

较熟悉,有时对待来访群众不能始终保持热情服务的态度,当手头工作稍多时,就嫌麻烦,性子就有些急燥,态度不够好,有时过多考虑个人得失,存有“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和“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思想,以致自己为民服务的意识淡化,未切实做到为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 对业务知识不够钻研。表现在:对待工作不够主动、积极,只满足于完成上级机关和领导交给的任务,在工作中遇到难题,不善于思考,动脑,常常等待领导的指示,说一步走一步,未把工作做实、做深、做细。对业务知识的掌握不够重视,认为自己已有 的一些业务知识可以适应目前的工作了,不注重业务知识的全面性,等到问题的出现再想办法解决。对自己所干工作的业务和知识的学习放松了要求,没有自我加压和扩展自身价值的前瞻性。 工作作风不够扎实。表现在:对待

工作有时报有应付了事的态度,没有做到脚踏实地,总想在工作中找到捷径,最好不要花费太多的精力就可以把事情做好。有时由于私心作怪,存在“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的态度,除了自己必需完成的以外,可以不做的就不做,省得惹祸上身。 二、问题存在的原因分析 对政治学习“走过场”。停于形式,敷衍了事,在政治学习时存在应付心理,没有把参加学习和主动接受思想作为一名党员干部的必修课来认真对待。因此,在看问题、想办法上敏锐性不强,前瞻性不够,只是立足目前,不能放眼未来。在大是大非面前还尚能正确把握,但在小节方面就得过且过,不能从严要求自己。平时虽然经常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及邓--理论,但思想上未引起高度的重视,学习目的不够明确,学习时缺乏思考,只从字面上理解毛泽东思想,没有意识其思想的精髓,使自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实际脱钩,没有发挥理论

连铸坯的宏观偏析及控制

连铸坯的中心偏析及控制 摘要:对连铸坯的中心偏析进行研究分析,并且分析影响中心偏析的因素,主要有过热度和鼓肚等因素,从而采用一些措施来降低中心偏析,主要有稳定和降低过热度,控制钢液中碳磷硫的含量,二次冷却工艺,稳定拉速,采用电磁搅拌等措施. 关键字:连铸坯, 过冷度, 中心偏析, 鼓肚成因 1 连铸坯的偏析 铸坯凝固过程中, 表层因激冷生成细小枝晶(激冷层), 随着表层凝固厚度增加, 铸坯内部向外传热能力降低, 铸坯开始呈现定向凝固, 形成由外向内的长条状树枝晶(柱状晶)。由于选分结晶的原因, 溶质元素向熔池(液相区)积聚, 当柱状晶增长而生成搭桥现象时, 富集溶质元素的钢液被封闭而不能与其它液体交换, 在该处形成C S等元素的正偏析同时, 上部钢液不能补充此处的凝固收缩, 从而伴随有残余缩孔。图1为铸坯凝固过程此形成中心偏析的示意。 图1铸坯凝固形成宏观偏析示意 2 连铸坯的中心偏析形成的机理 1)钢锭中心凝固理论 该理论认为当浇注钢液碳含量超过0.45%(质量分数) 时,即使是中等过热

度的钢液也有柱状晶强烈增长的趋势,在凝固后期由于铸坯断面中心柱状晶的搭桥,当桥下面的钢液继续凝固时,得不到上部钢液的补充,下部区域就形成缩孔、疏松及中心偏析。 2)溶质元素析出与富集理论 该理论认为铸坯从表壳到中心结晶过程中由于钢中一些溶质元素( 如碳、锰、硼、硫或磷) 在固液边界上溶解并平衡移动,从柱状晶析出的溶质元素扩散到尚未凝固的中心,即产生铸坯的中心偏析。 3 影响中心偏析的因素 1)钢水的过热度 过热度是决定等轴晶率大小的一个重要参数。过热度越低,断面上产生的等轴晶率就越大,从而偏析程度就越小,经过统计大量的试验数据表明等轴晶率与过热度的关系如图1所示 图2 等轴晶率与过热度的关系 过热度低时,能提供大量的等轴晶核,生成等轴晶,阻止凝固前期柱状晶的形成,并生成由细小等轴晶组成的大面积等轴晶区。若过热度高,柱状晶区便扩大,甚至产生柱状晶搭桥现象,从而形成中心疏松或缩孔,随之产生严重的中心偏析。 2)电磁搅拌 实践证明,通过搅拌可以有效增加等轴晶区域宽度,不同的搅拌方式在同等过热度情况下等轴晶区域宽度明显不一样。通过搅拌使钢液产生运动,一方面

个人总结不足及改进

个人总结不足及改进 如何改进自己的不足和缺点 缺点一:情绪控制不到位,遇到事情有时容易急躁或冲动; 改进措施: 1、在工作中、生活中,逐步控制自己的脾气,做到冷静、冷静、再冷静; 2、在工作中、生活中,逐步培养自己的耐心,认真倾听,了解事实真相后再做判断; 3、在急躁或冲动时,不做任何决定,谨记“冲动时魔鬼”的道理; 4、从身边小事开始锻炼自己,逐步做到处事不惊、不慌、不乱、不冲动; 5、定期总结和反省自己“情绪控制能力”; 缺点二:工作上有时有拖拉现象,有时候以思考不周为由导致部分事情实施和执行时间推后和 延迟; 改进措施: 1、在制定计划时,思考周全,制定详细的时间进度表,严格按计划执行; 2、不断说服自我,突破心理障碍,养成及时行动的习

惯; 3、在遵循“行动有方案”的前提下,养成在行动中完善方案的习惯,在时间与计划的完美性之间做好平衡; 4、牢记“时间价值”,定期总结和反省自己“工作实效性”; 缺点三:做事不够细心,对细节的把控和谨慎程度不够,考虑问题不够全面;改进措施: 1、进一步培养自己的责任意识,重视小事和细节; 2、逐步培养自己的耐心,认真对待每一件事情和每一个细节; 3、牢记“细节决定成败”的训言,从小事和细节上加强对自身的要求; 4、遇事多换位思考,多角度思考后再制定方案; 缺点四:在管理上,对上司的否定不愿争执; 改进措施: 1、相信“真理越辩越明”的道理,突破自我心理障碍,勇于面对上司; 2、当对上司的想法有异议时,勇于提出和直接表达自己对上司观点的看法; 3、当自己的方案或想法被上司否决时,勇于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不惧怕争论和冲突; 缺点五:对自身形象关注不够,有时随意嘻嘻哈哈;

过热度与中心偏析之间的关系

过热度与中心偏析之间的关系 过热度的计算需要知道中包温度,液相线温度。根据经验公式: 中包标准温度=液相线温度+中包标准过热度 而液相线温度 T L=1536.6-(90%[C]+8%[Si]+5%[Mn]+30%[P]+25%[S]+3[Al]+5%[Cu]+1.5% [Cr]+4%[Ni]+2%[Mo]+80%[N]+18%[Ti] 可以通过钢水中各个成分的含量确定来计算出液相线温度,然后根据连铸过程中中间包的温度,计算出中包过热度。 图1 过热度分布散点图 通过对武钢2010年7月至2011年3月的Q345B共计947炉钢水的中包过热度分析,得出以下结论:中包液相线温度均值为1503℃,中间包温度的均值为1531℃,中包过热度集中在20~40℃区间内,均值为28.25℃。存在7炉钢水过热度高于50℃,4炉钢水的过热度低于15℃。选取了其中过热度较高的炉次分析发现C026468(过热度60.77℃)根据液相线公式计算,其液相线温度为1480℃,与实际液相线平均温度相差较大,可认为是其成分不太稳定。而其中过热度较低的炉次C131758(过热度6.4℃)则是因为其中包温度(1518.25℃)过低。

图2 中心偏析级别与过热度关系图 取武钢三炼钢2010年7月至12月的中心偏析程度C1.0~C2.0的Q345B硫印坯共32块,其中C1.0共17块,C1.5共12块,C2.0共4块,作其与过热度之间的柱状关系图。从图中可以明显的看出C1.0级别的过热度均值为25.0763℃,C1.5级别的过热度均值为26.2884℃,C2.0级别的过热度均值为28.9316℃。随着中心偏析程度的提高,过热度呈增加的趋势。考虑到要降低中心偏析,必须尽可能的降低过热度,但是对于低碳钢,特别是含铝、铬、钛较高的钢种,钢液发粘,过热度会应该较高些。建议过热度应尽量控制在20℃~22℃。

针刺伤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

针刺伤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 对杨艳华同志4月21号针刺伤情况追踪调查,因为杨艳华同志曾接种过乙肝疫苗,自身有抗体,之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跟踪情况良好。但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应该引起重视。 1、针刺伤的危害 现已证实20种病原体可经针刺伤接种传播,经针刺伤接种发生感染可能发生致命后果的有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和乙型肝炎病毒(HBV),HBV较HIV的致病性强,针刺伤发生时一般只需0.004 ml血液就足以使受伤者感染HBV。被携带HBV的针头刺伤而发生乙型肝炎的危险性为1/5 。另外,病原体经针刺伤口进入体内可引起局部或全身性感染,任何针刺伤口都可能有破伤风杆菌的存在。 2、发生针刺伤的危险因素 1)工作时间短由于工龄短的员工进入工作岗位时间短,注射操作不熟练,动作不规范,对使用后的针头处置不规范,工作忙时很容易出现忙乱,这些综合因素导致其针刺伤发生率远较工龄长的员工高。 2 )(对针刺伤危害认识不足由于对针刺伤及危害认识不足,加上工作忙(有时护士工作忙不能及时处置针头),导致护士的针刺伤发生率最高。 3)针头回套虽然标准预防明确禁止双手操作进行针头回套,医务人员也接受过相关培训,但在实际工作中却经常双手操作进行针头回套,极易导致针刺伤,是针刺伤发生的高危因素。

4)针头裸露各种注射、采血及拔针大多在病房进行,而目前没有在每一个病房设置利器桶;遇到需拔针头时,很难做到再回去推治疗车,需将针头连同注射器或输液、输血器带回处置室进行处置,导致针头裸露,很容易导致针刺伤,也是针刺伤发生的高危因素。 5)工作忙护士工作越忙乱时针刺伤发生几率越高,人员相对比较充裕的工作一般不会出现忙乱,针刺伤发生几率较低。 3、预防针刺伤的措施 1)加强职业防护培训:工作人员职业暴露防护培训直接关系到全体人员的执业安全和身体健康,必须实行全员培训,把相关知识灌输到每一名工作人员,提高全体人员职业暴露防护能力,降低针刺伤发生率。要认真做好标准预防,强调进行接触患者体液的操作应戴手套,手套是第一道防线,如一个被血液污染的钢针刺破一层乳胶手套或聚乙烯手套,医务人员接触的血量比未戴手套可能减少50%以上,改变医护人员操作不安全行为,对医务人员进行经血液传播疾病职业防护的定期培训,特别是对新上岗的医护人员,掌握针刺伤的防护知识以及针刺伤发生后的处置,目的是提高自我防护意识,纠正一些医护人员不安全行为,使之在工作中做好职业防护。 2)改善医疗操作环境:国外研究表明安全的操作环境能有效减少医护人员锐器刺伤的次数,如采用安全针头注射器、提供便于丢弃尖锐物品的容器、负压标本试管采血等。医院应在现有的条件下,应考虑医护人员本身的安全性,提供便于丢弃污染针头等锐利废物的容器等设施,减少医疗锐器刺伤的发生。

连铸坯内部缺陷

连铸坯内部缺陷 连铸坯的内部质量,主要取决与其中心致密度。而影响连铸坯中心致密度的缺陷是各种内部裂纹、中心偏析和中心疏松,以及铸坯内部的宏观非金属夹杂物。连铸坯的内裂、中心偏析和疏松这些内部缺陷的产生,在很大程度上和铸坯的二次冷却以及自二冷区至拉矫机的设备状态有关。 1)内部裂纹形成的原因 各种应力(包括热应力、机械应力等)作用在脆弱的凝固界面上产生的裂纹成为内部裂纹。通常认为内裂纹是在凝固的前沿发生的,大都伴有偏析的存在,因而也把内裂纹称为偏析裂纹。还有一种说法是内裂纹是在凝固前沿发生的,其先端和凝固界面相连接,所以内裂纹也可以称为凝固界面裂纹。除了较大的裂纹,一般内裂纹可在轧制中焊合。 连铸坯的内部裂纹是指从铸坯表面一下直至铸坯中心的各种裂纹,其中包有中间裂纹、对角线裂纹、矫直弯曲裂纹、中心裂纹、角部裂纹。无论内裂文的类型如何,其形成过程大都经过三个阶段:1 拉伸力作用到凝固界面;2 造成柱状晶的晶界见开裂;3 偏析元素富集的钢液填充到开裂的空隙中。内裂发生的一般原因,是在冷却、弯曲和矫直过程中,铸坯的内

部变形率超过该刚中允许的变形率。通常在压缩比足够大的情况下,且钢的纯净度较高时,内裂纹可以在轧制中焊合,对一般用途的钢不会带来危害;但是在压缩比小,钢水纯净度较低,或者对铸坯心部质量有严格要求的铸坯,内裂就会使轧制材性能变坏并降低成材率。 2)中心裂纹 铸坯中心裂纹在轧制中不能焊合,在钢板的断面上会出现严重的分层缺陷,在钢卷或薄板的表面呈中间波浪形缺陷,在轧制中还会发生断带事故,给成品材的轧制和使用带来影响 A裂纹的成因分析 铸坯裂纹的形成时传热、传质和应力相互作用的结果。带液芯的高温铸坯在铸机内运行过程中,各种力的作用是产生裂纹的外因,而钢对裂纹的敏感性是产生裂纹的内因。铸坯是否产生裂纹决定于钢高温力学性能、凝固冶金行为和铸机运行状态,板坯中心裂纹是由于凝固末端铸坯鼓肚或中心偏析、中心凝固收缩产生的。 1 控制铸机的运行状态 刚的高温力学性能与铸坯裂纹有直接关系,铸坯凝固过程固、液及诶按承受的应力(如热应力、鼓肚

数学期中考试质量分析有优缺点和改进措施

数学期中考试质量分析:有优缺点和 改进措施 优点: 1.卷面整洁度有所提升。 2.整体做题速度和题意理解有所提升。 3.基础题完成较好,后进生基本可以完成基础题。 缺点: 1.部分学生还存在丟题落题现象。 2.整体来看,四个单元中第三单元角的认识错误率交高,知识了解不够精准,一知半解,导致错题率提高。 3.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还有待提高。 4.笔算题错误率也较高,主要原因是马虎不细心,做题不完整。 5.学生没有养成一个良好的检查试卷的习惯。 改进: 1.平时训练学生完整做题,做题方式指导训练。 2.针对角的认识这一单元,需要着重训练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通过实践弥补知识理解上的缺失。 3.计算题上的疏忽,可进行单独训练指导,适

当采取惩戒制度。 4.对于试卷检查这一习惯的养成,采取家校结合的方式。长期训练坚持! 优点: 1.卷面整洁度有所提升。 2.整体做题速度和题意理解有所提升。 3.基础题完成较好,后进生基本可以完成基础题。 缺点: 1.部分学生还存在丟题落题现象。 2.整体来看,四个单元中第三单元角的认识错误率交高,知识了解不够精准,一知半解,导致错题率提高。 3.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还有待提高。 4.笔算题错误率也较高,主要原因是马虎不细心,做题不完整。 5.学生没有养成一个良好的检查试卷的习惯。 改进: 1.平时训练学生完整做题,做题方式指导训练。 2.针对角的认识这一单元,需要着重训练学生

的动手操作能力。通过实践弥补知识理解上的缺失。 3.计算题上的疏忽,可进行单独训练指导,适当采取惩戒制度。 4.对于试卷检查这一习惯的养成,采取家校结合的方式。长期训练坚持! 优点: 1.卷面整洁度有所提升。 2.整体做题速度和题意理解有所提升。 3.基础题完成较好,后进生基本可以完成基础题。 缺点: 1.部分学生还存在丟题落题现象。 2.整体来看,四个单元中第三单元角的认识错误率交高,知识了解不够精准,一知半解,导致错题率提高。 3.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还有待提高。 4.笔算题错误率也较高,主要原因是马虎不细心,做题不完整。 5.学生没有养成一个良好的检查试卷的习惯。 改进:

不良事件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

不良事件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 1.坠床,跌倒: 原因:坠床、跌倒均发生在老年病人上,护士对高龄患者未起到重视,未做到班班交接,未及时巡视,对高龄患者陪护指导不到位,患者及陪护均未掌握防跌倒措施。 措施:护士要提高对高龄患者的重视,对高龄患者及其陪护加强防跌倒宣教,告知可能出现的严重后果,要求其家属24小时陪护,加强科室内的防跌倒措施,保持地面干燥,责任护士及中夜班护士要经常巡视病房,了解病人需要,给予适当的帮助。 2. 用药错误、医嘱查对不到位,: 原因:查对不到,未进行三查七对,简化及违反操作流程,执行医嘱存在定势干扰,存在想当然思想,发药时未查对姓名,换瓶时未再次查对姓名,注射前未询问姓名及过敏史.新护士对未执行过的医嘱未认真查看说明书及询问高年资护士用法后经仔细思考后按自己理解直接执行,责任护士对自己所管病人治疗不熟悉,执行口头医嘱。未认真核对及书写唯一标识—手表带。宣教不到位,操作后未认真清点物品,特检单未进行班班交接(发现特检单未预约的要查找原因,及时通知医生,并交给下一班)。交接不到位(包括液体,治疗,肌注,特检单发放)。护士工作分心(工作压力,家庭压力)。 措施: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交接班制度,严格遵循操作流程,执行医嘱不能存在定势干扰及想当然的思想,发药、换瓶、注射前均需再次询问姓名及过敏史。新护士对未执行过的医嘱必须认真查看说明书及询问高年资护士用法后经仔细思考推敲后再准确执行。责任护士要熟悉本组病人病情,告知患者所有的治疗项目,让患者参与到治疗中,能起到提醒及监督作用,认真查对及书写患者手腕标识带。宣教到位(对特殊物品使用要特殊交待及及时查看患者执行情况),操作后要认真清点物品,特检单要班班交接,工作不分心,不把私事、情绪带到工作中。 3.非计划性拔管,药液外渗 原因:各引流管固定不到位,放置宣教不到位,护士巡视不到位。对高龄及躁动的患者未做到有效的防范措施,有管道病人,转运过程有疏漏,未认真查看各路管道是否通畅.

连铸坯中心偏析控制技术的发展

连铸坯中心偏析控制技术的发展 1电磁搅拌技术 电磁搅拌技术是20世纪60年代开发的一种电磁冶金技术,其实质是借助电磁力的作用,强化铸坯液相穴中钢水的运动,从而改善钢水凝固过程中的流动、传热和迁移过程,达到改善铸坯质量的目的。电磁搅拌按安装位置有:结晶器电磁搅拌(M-EMS)、二冷区电磁搅拌(S-EMS)、凝固末端电磁搅拌(F-EMS)、结晶器及足辊区电磁搅拌(MI-EMS),为了生产的需要还可以将其任意组合来使用。搅拌形式有:旋转型、直线型、螺旋型。使用电磁搅拌技术,特别是结晶器电磁搅拌和二冷区电磁搅拌,可以显著增加连铸坯的等轴晶率,等轴晶率的提高有利于减少连铸坯的“晶桥”现象,从而减轻铸坯中心偏析。 实际生产中,对于铸坯凝固末端电磁搅拌技术,由于安装位置一定,而浇注钢种、拉坯速度等工艺参数发生变化,使得最佳的搅拌区位置偏离设备的位置,电磁搅拌效果差;同时,在该区域如果搅拌强度过于强烈,会导致铸坯液相穴中的轻相物质(如碳元素)向中心集聚,导致中心偏析更为严重。为此,可以采用长距离的弱搅拌方法或采用行波磁场型的F-EMS技术,使钢水在较大范围内进行上下交换,以改善中心偏析。 另外,冶金工作者还开发出一种水口注流电磁搅拌技术,在浸入式水口对钢液进行电磁搅拌,水口外壁通气冷却,为强化冷却效果,水口外壁开有许多凹槽。该技术中,既能保证钢水温降较大,实现低过热度浇注,又可防止水口堵塞。试验结果表明,该技术可以起到很好地控制铸坯中心偏析的作用。 2 低过热度浇注技术 连铸过程中,采用低过热度浇注时,钢水过冷度减小,临界形核半径变小,形核率高,晶核数量多,铸坯等轴晶率大幅度提高,有利于抑制晶桥的产生及铸坯凝固末端枝晶间钢液的不合理流动。但是,钢水过热度较低时,水口易堵塞,而且钢中夹杂物不易上浮。对于钢液中的夹杂物不易上浮问题,可以采用二次精炼手段及中间包冶金技术,提高钢液纯净度。对于钢水低温浇注时温度波动带来的浇注困难,冶金工作者开发出了中间包等离子加热技术及中间包电磁感应加热技术,可以保持钢液浇注温度的稳定。 3 结晶器插入钢带技术 O. V. Nosochenko和O. B. Isaev等人采用在板坯连铸结晶器插入钢带的技术来控制铸坯中心偏析。其基本原理是在结晶器内插入厚度为1.5mm厚的钢带,将钢带作为冷却剂,利用钢带的吸热和熔化,降低结晶器内钢水的过热度,实现提高铸坯等轴晶率,减小中心偏析程度的目的,同时还可实现微合金化。 该研究表明,钢带的碳含量在0.25%~0.40%时比较合适,应用的实际浇注钢种也多些,这是因为碳含量低于0.1%时,钢带强度亦低,熔点高,会导致结晶器内出现较多的较大未熔碎钢片,给浇注及铸坯质量带来不利影响。 受插入钢带宽度的影响,这一技术用在板坯连铸中较为合适,对方坯连铸而言,因断面尺寸小,应用这一技术存在空间不足的局限性;

护理记录缺陷的原因分析及其改进对策

护理记录缺陷的原因分析及其改进对 护理记录是指患者在住院期间,护士按照护理程序对患者实施整体护理过程中的客观、真实、及时、全面、准确、动态的记录,是护理人员对患者的病情观察和实施护理活动的原始文字记载[1]。《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10条规定,患者有权复印病历资料中的体温单、医嘱单、手术麻醉记录单、护理记录单等,它们记载了患者接受治疗和护理的全过程,在医疗事故和纠纷的处理中具有法律意义,是重要的法律文书。因此,护理文书的书写质量已成为衡量医院护理和管理水平的重要依据。为此,笔者对现阶段护理记录书写中存在的缺陷及其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对策,综述如下。 一。护理记录书写缺陷 1 护理记录不及时、不完整护理记录的及时性体现在有问题时随时记录,病情变化随时记录,特殊检查、治疗、用药及手术前后随时记录,没有记录就等于没有进行护理。但在日常工作中,护士忙于完成各种治疗和常规护理工作,不能将病情变化、护理活动及时记录,常常在临下班前回顾性地进行记录,造成记录不及时、漏记甚至无记录现象,使得护理记录的价值失真,当发生医疗纠纷时则不能提供有利的证据。如1例慢性支气管炎合并肺心病患者,夜班护士予以吸痰5次,均未及时记录,当患者凌晨死于窒息时,家属指控护士夜间没有及时吸痰。 2 护理记录的真实性存在缺陷真实性是护理记录的基本要求。有时为了提高病历表面质量或应付检查,将没有实施的护理措施和没有及时评价的护理效果虚构于记录中,如在护理记录中每日为患者做口腔护理3次,而实际只做了1次。在当今患者家属陪伴率高达100%的状况下,护士的各项操作落实与否,是否巡视病房,都在家属的监督之下。另一种情况是在《护理记录书写规范》中明确规定了正确的修改格式后,护理人员对可以修改的内容加以扩大,甚至将某些实质性的内容加以修改,如患者咯血量下级护士记录为300 ml,上级护士修改为100 ml,这种实质性的修改,上级护士须提供可靠证据,否则在涉及法律诉讼时会降低医疗文书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3 护理记录与医疗记录不一致护理记录是病历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与医疗记录一致。出现医护记录不一致表现为:①病情判断差异。如1例颅脑外伤病历中医生记录为患者神志昏迷,而护理记录为意识清楚;②护理体检不全面。医生记录甲状腺有2个2 cm×2 cm的肿块,而护理记录为1个1 cm×2 cm肿块; ③病情变化时间、患者主诉内容记载不同。如急性阑尾炎病历中,医生病程记录为“患者转移性右下腹痛 4 h,伴恶心,无呕吐”,而护理记录中记载“患者转移性右下腹痛7 h,伴恶心,呕吐胃内容物2次”。这种不一致可导致医疗纠纷。 4 护理记录与其它护理文书记录不一致护理记录要求科学记录护理过程,用简洁规范的方式表达准确的意义,避免出现同一病历自相矛盾的现象。如体温单上记录“离院”、“请假”,护理记录却显示此时间段的生命体征。 5 缺乏准确性、客观性《护理记录书写规范》明确要求护士记录的内容要符合患者诊疗护理的实际过程,使用医学术语,文字工整,表述准确,语句通顺,并应努力做到“写你所做的,做你所写的”,注重客观资料的描述,而不要将主观分析或计划性的内容书写于护理记录中。特别是对患者的引流量,出入量,呕血或便血的量、性状、颜色,伤口渗血情况,抢救时间等描述不确切;或是出现生命体征平稳、正常,血压偏高,无明显出血倾向,一般情况可,睡眠良好等属于主观内容的描述,严重影响了护理记录的准确性和客观性。 6 护理记录重点不突出,书写格式不规范,字迹潦草表现在记录内容千篇一律或过于简单,语言表述不清,缺乏逻辑思维性,不能体现专科疾病护理的特点,缺乏动态的与护理活动相关的记录,重点护理内容不突出。同时,书写护理记录应格式正确、统一,字迹清晰可辨,严禁涂改,尤其是对一些关键词句或重要数据出现涂改或字迹潦草,一旦发生医疗纠纷将失去说服力。 二.原因分析:客观原因 1 护理工作量大,人员缺编,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参差不齐:护理人员严重缺编,住院患者周转快且危重患者多,特级护理、一级护理比例高,护理工作量大,使护理人员忙于应付常规工作,没有足够的时间

304不锈钢连铸坯表面缺陷分析

304不锈钢连铸坯表面缺陷分析 摘要:本文对304不锈钢连铸坯进行了解剖分析。在25%的铸坯深振痕或渣坑缺陷试样中观察到了微裂纹或气孔。 关键词:304不锈钢,连铸板坯,表面缺陷 Investigation on Surface Defects of 304 Stainless Steel Slab Abstract: This paper dissected 304 stainless steel slabs. In 25 percents of samples, small cracks or pinholes can be observed under deep oscillation marks or slag hollows. Key Words: 304 stainless steel, slab, surface defect 在不锈钢生产,特别是不锈钢冷轧产品生产中,产品的表面质量控制非常重要。众所周知,钢中非金属夹杂物是冷轧产品表面质量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我公司在几十年的不锈钢生产中,对钢中非夹杂物的控制做了大量研究和改进工作。特别是自2004年开始,随着我公司不锈钢产量的迅猛增长和大量不锈钢新品种的开发,质量提升成为提高产品竞争力、扩大市场占有率的关键环节。其中,钢质洁净度研究成为重点关注课题,开展了大量试验研究和工艺攻关[1-3],产品质量得到了明显提升,对我公司不锈钢产品顺利进入钟表、高档装饰面板、高档水槽等行业起到了有力的支撑和推动作用。 近年来,我公司不锈钢钢质洁净度得到大幅提高,产品质量已较为稳定,但目前在奥氏体不锈钢冷轧产品生产中仍存在0.4%左右的“夹杂”废品,且在某些时间内“夹杂”废品的比例会上升到1%以上。随着各项研究工作的逐步推进和深入,我们发现这些冷轧产品“夹杂”缺陷并非都是由非金属夹杂物造成的。 在奥氏体不锈钢连铸生产过程中,连铸板坯的表面质量不仅会严重影响连铸坯修磨率,从而影响全线产品成材率,而且会严重影响冷轧产品表面质量。其中一些连铸坯表面和皮下缺陷在轧材表面会形成形貌类似“夹杂”的缺陷。这些连铸坯表面缺陷的形成与钢种特性、结晶器保护渣物性、结晶器冷却条件、结晶器振动参数等因素有着直接关系。 本文未对奥氏体不锈钢连铸板坯表面缺陷的形成原因及解决措施进行论述。本文选取奥氏体不锈钢中产量最大的304不锈钢,对其连铸板坯表面凹坑、振痕紊乱等缺陷进行了解剖分析。目的是提高我们对连铸坯表面缺陷的认识,为深入研究其产生原因起到铺垫作用。1.奥氏体不锈钢连铸板坯表面缺陷形貌特征及分布 在奥氏体不锈钢连铸板坯表面存在多种缺陷。部分连铸板坯宽面靠近两边部的区域存在局部纵向凹陷,少量连铸坯宽面中部也存在凹陷。连铸坯宽度越大,出现局部凹陷的几率也越大。 多数连铸坯宽面距边部30~180mm的范围内振痕较深,且振痕有紊乱的现象。部分连铸坯在宽面上不规则的分布有渣坑。随着奥氏体不锈钢中合金含量的提高和钢的组织越来越趋向于纯奥氏体组织,铸坯表面的局部凹陷及小渣坑也越多。即钢种从304到316L再到310,连铸板坯表面小渣坑出现的几率增大,数量增多。图1是奥氏体不锈钢连铸板坯表面几种常见缺陷的示意图。 2.缺陷分析方法 为分析局部凹陷、渣坑、深振痕和振痕紊乱处的连铸板坯表面及皮下缺陷,在4个炉号的8块304不锈钢连铸坯表面取了16个缺陷部位试样,试样尺寸约15×15×15mm。从中各取8个试样分别进行水平方向解剖和纵向解剖。然后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剖面上是否存在大颗粒夹杂、微裂纹或其它缺陷。 这8块连铸坯的全氧量在27~33ppm,硫含量在10~14pp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