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工程地质测量、环境地质调查

水文、工程地质测量、环境地质调查
水文、工程地质测量、环境地质调查

水文、工程地质测量、环境地质调查

目录

1 预查、普查阶段对水、工、环地质的要求 (1)

1.1 预查阶段 (1)

1.2 普查阶段 (1)

2 水、工、环地质工作的任务和主要内容 (1)

2.1 收集资料 (1)

2.2 水、工、环地质调绘 (1)

2.2.1 水文地质测绘 (1)

2.2.2 工程地质测绘 (2)

2.2.3 环境地质调查 (2)

2.3 钻孔简易水文地质观测 (3)

2.4 钻孔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编录 (3)

2.5 坑道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编录 (3)

3 水、工、环地质工作的技术要求及工作方法 (4)

3.1 收集资料 (4)

3.1.1 收集气象水文资料 (4)

3.1.2 收集地形地貌资料 (4)

3.1.3 收集地震资料 (4)

3.1.4 收集区域水文地质资料 (5)

3.1.5 收集区域工程地质资料 (5)

3.1.6 收集区域环境地质资料 (5)

3.1.7 收集附近矿山水工环地质资料 (5)

3.2 水、工、环地质调绘 (6)

3.2.1 准备工作 (6)

3.2.2 野外工作 (7)

3.2.3 室内工作 (14)

3.3 钻孔简易水文地质观测 (15)

3.4 钻孔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编录 (15)

3.5 坑道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编录 (17)

3.6 摄像 (18)

4 主要成果资料 (18)

水文、工程地质测量、环境地质调查

1 预查、普查阶段对水、工、环地质的要求

1.1 预查阶段

寻找的矿产与地表水、地下水关系密切时,应收集、分析区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资料,为开展下步工作提供设计依据。

1.2 普查阶段

大致了解开采技术条件,包括区域和测区范围内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条件,为详查工作提供依据。对开采技术条件简单的矿床,可依据与同类矿山开采条件的对比,对矿床开采技术条件作出评价;对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条件复杂的矿床,应进行适当的水文地质工作,了解地下水埋藏深度、水质、水量以及近矿围岩强度等。

2 水、工、环地质工作的任务和主要内容

2.1 收集资料

通过对矿区所在地的气象水文、历史地震、区域水文地质、区域工程地质、附近矿山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如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矿山环境评估等)资料的收集,确定矿区所处的地貌单元、水文地质单元的位置,初步了解矿区的地质环境条件和开采技术条件。

2.2 水、工、环地质调绘

2.2.1 水文地质测绘

通过对地表水、地下水天然露头和人工露头的调查、访问、观测,

对含水层、构造破碎带的富水性、导水性、分布规律和埋藏条件,对地表水和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进行研究,达到分析矿区的水文地质特征、矿床充水因素及边界条件,提供供水水源地(或供水水源方向)和基础资料。分区域水文地质测绘(比例尺1:1万~1:5万)和矿区水文地质测绘(比例尺1:2千~1:1万)。

区域水文地质测绘是对一个完整的水文地质单元进行测绘,重点查明区域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水文地质条件简单的矿区可不进行区域水文地质测绘。

矿区水文地质测绘是对矿床疏干可能影响的范围及补绘边界进行测绘,重点查明矿床充水因素及矿区水文地质边界条件。

2.2.2 工程地质测绘

通过对矿区岩土体性质、软弱结构面、岩石风化特征、自然边坡及人工边坡、物理地质现象、冻融状况等的调查、观测,划分矿区的工程地质岩组、岩体结构类型、冻融区界线,提出矿区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和基础资料。测绘范围以达到采矿工程可能影响的边界外200~300m(一般与矿区水文地质测绘范围同),比例尺1:2千~1:1万(一般与矿区水文地质测绘比例尺同)。

2.2.3 环境地质调查

通过对矿区及影响范围的区域稳定性、滑坡、崩塌及危岩、山洪泥石流、地面塌陷(采空塌陷、岩溶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地表水、地下水污染、废弃物污染、旅游区、文物保护区、自然保护区等的调查、访问、观测,对矿区环境地质条件进行评价,初步确定矿区地质环境类

型。调查范围和比例尺一般同矿区水文地质测绘范围和比例尺。

2.3 钻孔简易水文地质观测

利用地质钻孔,观测钻进中水位和消耗量,记录涌(漏)水、掉块、塌孔、缩(扩)径、逸气、涌砂、掉钻、卡钻等现象发生时的孔深,涌水时测量涌水量、水温、水压,必要时进行简易放水试验和采水样进行水质检测。此项工作由钻探人员进行,水文地质人员检查、监督。

2.4 钻孔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编录

利用地质钻孔,描述岩芯的裂隙性质和密度、岩石风化程度和深度、岩溶形态、大小、充填情况、发育深度,统计裂隙率、岩溶率;统计与描述岩芯块度,确定钻孔中流砂层、破碎带、裂隙密集带、软弱夹层、蚀变带的位置和深度,测定岩石质量指标(RQD)。编制钻孔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柱状图,划分钻孔含水段和工程地质软弱段。

2.5 坑道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编录

利用勘探坑道描述和观测坑道出水、积水的状态、位置、水量、水温、水的物理性质;观察描述软弱夹层、风化带、构造破碎带、蚀变带、岩溶发育带的特征、分布、产状、溶蚀现象;统计节理裂隙;描述地下水活动对井巷围岩稳固性的影响及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问题(如突水、冒顶、片帮、坑壁变形等)发生的位置,不稳定地段掘进与支护方法。编制坑道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素描图。

3 水、工、环地质工作的技术要求及工作方法

3.1 收集资料

3.1.1 收集气象水文资料

气象资料包括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年降水量、最大日降水量、雨季时段、年蒸发量、相对湿度、主要风向、平均风速、最大风速、冻结深度等资料,一般从当地气象台站或区域水文地质报告中收集。

水文资料包括与矿区有关的河流的正常水位标高、洪水位标高、平均流量、最大流量、最枯流量、流速等资料,一般从当地水文站或区域水文地质报告中收集。

3.1.2 收集地形地貌资料

地形地貌资料包括地势、地貌单元的名称、夷平面的分级及高程、岩溶发育的期次及高程、阶地的分级及高程、山地的分级及高程、丘陵的分级及高程、当地侵蚀基准面的标高等,一般从区域水文地质报告中收集。

3.1.3 收集地震资料

地震资料包括历史地震的震级、震中位置,发震断裂的名称、倾向、倾角、规模,当地抗震设防烈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和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等,一般从当地地震台站或《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区域地质报告中收集。

3.1.4 收集区域水文地质资料

区域水文地质资料包括区域地下水类型、含水层的富水性、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水文地质单元的划分、地表水地下水的水力联系、地表水地下水动态变化等,一般从区域水文地质报告中收集。

3.1.5 收集区域工程地质资料

区域工程地质资料包括区域工程地质岩组的划分及各岩组的基本特征、岩土物理力学性质及参数、软弱带的基本性质、主要工程地质问题等,一般从区域水文地质报告或区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综合报告中收集。

3.1.6 收集区域环境地质资料

区域环境地质资料包括区域地壳稳定性、区域地质环境背景(如放射性、地热、有毒有害物质、地球化学背景等)、污染源及污染物、地质灾害等不良地质现象、自然保护区、文物保护区、旅游区等,一般从当地规划部门或附近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报告、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矿山环境评估报告、区域地球化学报告中收集。

3.1.7 收集附近矿山水工环地质资料

附近矿山(特别是同类矿山)开采、规划、设计的关于矿山开采技术条件(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其他开采技术条件等)的资料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井巷突水及涌水量、边坡的稳定性、井巷的稳定性、瓦斯等有毒有害气体、地热、放射性等,对预、普查矿区可采用类比法来评价其开采技术条件。

3.2 水、工、环地质调绘

3.2.1 准备工作

(1)确定调绘比例尺及范围

在收集资料的基础上,确定调绘比例尺(区域1:1万~1:5万,矿区1:2千~1:1万),确定调绘范围(区域应包括一个完整的水文地质单位,矿区应包括矿床疏干可能影响的范围及补给边界)。

(2)准备地形图或地形地质图

收集矿区已有的比例尺尽量大的地形图或地形地质图做工作底图。

(3)野外踏勘

调绘前应由单位技术部门专业负责人与矿区专业人员一道对工作区进行现场踏勘,了解基本的水工环地质条件及工作环境条件。

(4)人员组织

根据工作区的工作环境条件及工作进度要求组织野外作业人员并进行作业分工。一般一个组由3人组成,组长负责全面调绘工作并执图和定点,组员负责观测和记录。

(5)准备工具用品

主要工具用品有挎包、讲义夹、数码像机、GPS(手持式)、罗盘、放大镜、地质锤、三角板、量角器、文具盒(内装各种文具)、钢卷尺、钢板尺(30cm)符号笔、三角堰、矩形堰、水位仪(或水位测钟)、温度计(酒精,50℃)、秒表、测绳、计算器等。

(6)准备记录表格和图示图例

主要记录表格有水文地质点调查表、河流(溪沟)调查表、地质观

察点记录表、裂隙统计表、水样标签、岩(土)样标签等统一表卡。编制标准、统一的图示图例。

3.2.2 野外工作

(1)水文地质测绘

测绘方法以沿沟追索为主,辅以横向穿插。主要观测对象是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天然露头或人工露头(泉、井、钻孔、老窑、暗河等)。

a、泉点调查:观测和记录泉点所在的地理位置,地貌特征,地质部位(如断层带、裂隙带、岩层界线、褶曲轴部、岩层内部等)及岩性,泉的类型(上升泉、下降泉)、溢出状态(股状涌出、线状涌出、面状溢出)、流量、泉周特征(如泉华堆积、冒热气、水草丛生等)、水温及当地当时气温、水色、嗅、味、透明度、动态变化、与地表水的关系、是否被利用等。记录于“水文地质点调查表”中。

流量一般用三角堰或矩形堰观测,也可以用梯形堰观测。选择流速较稳定、水面较窄、无明显侧漏的过水段安堰。反复测量堰口两侧堰顶至堰内水面的高度,确认堰顶保持水平、过堰水流呈悬空状态,检查并确认堰侧无渗漏,待堰内水位稳定后,即可测过堰水深。观测时用钢板尺测量堰顶至堰内水面的高度(水面堰高),读数精确至0.1cm,用堰口总高(堰高)减去水面堰高即是过堰水深,用过堰水深计算流量。(见图1)

流量计算公式:

三角堰:Q=0.014h2.5

矩形堰:Q=0.01838(B-0.2h)h1.5

梯形堰:Q=0.0186Bh1.5

式中:Q——过堰流量(L/S);

H——过堰水深(cm);

B——堰槛宽度(cm)。

温度一般用红色洒精温度计(50℃)量测。测量水温时应尽量靠近出水口,温度计必须浸没于水中,待10~15分钟后读取水温,温度计酒精囊头不能离开水面,读数精确至0.1℃。测量气温时温度计必须悬挂于离地面1.5m左右的空中,太阳光不得直接照射,待10~15分钟后读取气温,读数精确至0.1℃,读数时人与温度计距离不得小于0.3m。

b、井点和钻孔调查:观测和记录井(孔)点所在的地理位置、地貌特征、地质部位及岩性、井的类别、井(孔)的平面形态、井(孔)直径或长宽、井(孔)深度、水位埋深及水位标高、水是否溢出井(孔)口、与地表水的关系、水温及当地当时气温、水色、嗅、味、透明度、动态变化、被利用情况(如供多少户多少人畜饮用、灌多少亩田土等)。必要时进行提水试验求其出水量。记录于“水文地质点调查表中”。

出水量计算:

'Q

Q

t

式中:Q——出水量(L/s);

Q'——提出水量(L);

t——停止提水后恢复至提水前水位所需时间(s)。

c、老窑、溶洞调查:记录描述其形状、大小、有无积水或流水、水量、水温及当地当时气温、水色、嗅、味、透明度,所处地层层位及岩性、水的来源等。流水流量的测流方法同泉点。记录于“水文地质点调查表”中,并进行必要的说明。

d、暗河调查:记录描述水深、流量、分析或追索暗河水来源,有无水生物、水温及当地当时气温、水色、嗅、味、透明度,水的排泄地点、水的利用情况等。大的暗河可用浮漂法测其流量。记录于“水文地质点调查表”中,并进行必要的说明。

浮漂法测流应选择水流平缓、河道平直、河底无大的障碍物的过流段作浮漂法测流段。根据河道平直程度,选择1~3个断面,测量其过水宽度及深度并作好断面位置标记。用测杆或测绳布置于水流断面之上,根据河面宽度及河底起伏状况选择3个以上的测点,测量过水水深及在断面上的平面位置。测量上、下断面的距离。准备好的浮漂(野外可选用比重比水小的、色彩明显的、直径小于1cm的干树枝或秸杆等制成长度2~3cm的浮漂)从上游断面上游0.5m以上处投入水中,浮漂经过上游断面时记时开始,当浮漂经过下游断面时计时停止。相同方

法反复测量一次,两次测量的时间误差<0.5%,取其平均值作为漂流时间。若超差,应重测,直至符合要求。

流量计算:Q=KAL/t

式中:Q——流量(m3/s);

K——浮漂系数,一般河道K=0.8~0.9,普通水深为0.3~

1.0m时K=0.55~0.75,长满草的河道K=0.45~0.65;

A——水流横断面面积(m2),边岸用三角形计算,中间用梯

形计算;

L——上、下断面的距离(m);

t——浮漂经流上、下断面的历时(s)。

e、河流(溪沟)调查:调查、观测和记录河(溪)断面形态(“U 型”、“V型”)、河道顺直弯曲情况、枯水位及洪水位标高(洪痕调查)、河槽宽度及高度、河水面宽度及水深、一般流量、最枯流量、最大流量、测时流量、流速、水温及当地当时气温、水色、嗅、味、透明度、悬浮物、被利用情况等。可用堰测法或浮漂法测流。记录于“河流(溪沟)调查表”中。

f、水库、堰塘、湖泊等地表水体调查:调查和记录正常蓄水量、最大蓄水量、正常高水位、最高水位、渗漏情况、侵没情况、坝库的稳定情况、补给源、泄洪情况等。记录于野外地质记录簿中。

(2)工程地质测绘

a、结构面调查:结构面是指岩体内开裂的和易开裂的面,如层面、节理、断层、片理等,又称不连续面。调查和描述矿区内软弱夹层(如成层岩体的泥化层面、一组很发育的裂隙、次生泥化夹层、含断层泥和糜棱岩的断层等)及各类结构面的分布、物质组成、胶结程度、结构面特征(结构面类型、力学性质、形状、挤压破碎程度、粗糙光滑程度、平整弯曲程度、延伸情况、充填程度和充填物质、蚀变程度、擦痕和阶步、产状等)及组合关系等。记录于野外地质记录簿中。

b、风化带调查:对矿体主要围岩调查和描述其风化特征(岩石新鲜程度、组织结构变化程度、矿物成分变化、次生矿物、切割破碎程度、裂隙发育程度、充填程度及充填物等)、划分岩体的风化带。记录于野外地质记录簿中。

c、斜坡和边坡调查:对自然斜坡和人工边坡调查和描述其斜(边)坡坡高、坡面形态与岩体结构的组合关系、坡角、斜(边)坡类型、稳定状况、破坏程度、破坏因素、冲刷情况、植被情况、风化情况、不良地质现象(如滑坡体、错落体、崩塌体和危岩等)。记录于野外地质记录簿中。

d、节理裂隙统计:选择有代表性的岩面进行节理裂隙统计,测量其产状、宽度及延伸长度,编制玫瑰花图或极射赤平投影图。记录于裂隙统计表(可自行设计)中。

(3)环境地质调查

a、地质灾害调查:调查和描述矿区及影响范围内的滑坡、崩塌及危岩、泥石流及山洪、地面塌陷(采空塌陷、岩溶塌陷)、地面下沉、

地面裂缝、水位下降、海水入侵、污水倒灌等地质灾害的分布范围、形态特征、要素、形成条件及激发条件、危害和影响程度、与矿区的关系等。

①滑坡调查:圈定滑坡周界、滑坡壁、滑坡平台、滑坡舌、滑坡裂缝、滑坡鼓丘等要素;滑动带部位、滑痕指向、倾角、滑带的组成和岩土状态,裂缝的位置、方向、深度、宽度、产生时间、切割关系和力学属性(牵引、推移、牵引及推移);水和地下水情况;滑坡带内树木、建筑物等的变形、位移情况等。

②崩塌及危岩调查:调查其地形地貌、崩塌类型、规模、范围、崩塌体的大小和崩落方向,崩塌区岩体的岩性特征、风化程度和水的活动情况,崩塌区的地质构造、岩体结构类型、结构面的产状、组合关系、闭合程度、力学属性(张性、压性、压扭性)、延展及贯穿情况、形成因素及激发因素等。

③泥石流及洪水调查:沟谷的地形地貌特征(包括沟谷的发育程度、切割情况、坡度、弯曲、粗糙程度)及最高水位标高。形成区的水源类型、水量、汇水条件山体坡度、岩性及风化程度;流通区的沟床纵横坡度、跌水、急湾等特征、沟床两侧山坡坡度、稳定程度、沟床的冲刷淤积变化和泥石流的痕迹;堆积区的堆积扇分布范围、表面形态、纵坡坡度、植被、河道变迁和冲刷淤积情况,堆积物的性质、层次、厚度、粒径(一般粒径和最大粒径)、历次泥石流发生的时间、降雨量、灾情及危害程度。

④地面塌陷调查:采空区矿层的分布、层数、厚度、深度、埋藏特

征、开采层的岩性及结构;矿层开采深度、厚度、时间、方法、顶板支撑及采空区的塌落、密实程度、空隙和积水等;地表变形特征(地表陷坑、台阶、裂缝位置、形状、大小、深度、延伸方向及其与采空区、地质构造、开采边界、工作面推进方向等的关系,采空区附近抽、排水情况等)。岩溶塌陷的成因、形态、规模、分布、土层厚度、下伏基岩岩溶特征,地表水地下水活动情况,土洞发育程度等。地面塌陷造成的危害及影响程度。

b、污染调查:对地表水、矿坑水、废渣污染等调查其污染位置、主要污染物的浓度、排(堆)放量、排(堆)放方式、排放途径和去向、处理和综合利用状况。必要时应采样检测。

c、放射性及有毒有害物质调查:对放射性、有毒有害物质调查其背景值、分布。特别是对硫化矿床(如黄铁矿、黄铜矿、闪锌矿等)、高硫煤矿床、放射性、汞、砷等对人体有害有毒的矿坑水及废弃的尾矿和废石堆在降水淋滤作用下对水体的污染调查。必要时应采样检测。

(4)人文环境调查

调查矿区及工作区是否位于旅游区、文物保护区、自然保护区内,矿产勘查、开发是否会对人文环境造成影响和破坏及破坏程度。调查人文环境的类型、级别、管理单位及管理方式、建立时间、与矿区的距离等。

3.2.3 室内工作

将水文地质测绘、工程地质测绘、环境地质调查的资料进行综合整理,用标准统一的图示图例,利用矿区地形地质图编制矿区水文地质工

程地质环境地质图。图上一般应反映:泉水点的编号、位置、流量、观测日期,井水点编号、位置、水位标高(测有流量的井可作为泉使用)、观测日期;其他观测点(如裂隙点、结构面点、地貌点、岩溶点、地灾点、污染调查点、矿渣堆放点、老窿及生产坑道、简易水文地质观测钻孔等)的编号、位置及范围;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分区界线、分水岭界线、环境地质或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界线等。用点、线、符号、花纹、颜色等分别表示,尽量好看易懂。

3.3 钻孔简易水文地质观测

观测冲洗液消耗量、回次水位(提钻后、下钻前各测一次)、停钻水位、终孔静止水位(水位无系统上升或下降,4小时跳动差<5cm)、记录钻进过程中涌(漏)水、掉块、塌孔、缩(扩)径、逸气、涌砂、掉钻、卡钻、冲洗液颜色变化等现象发生时的孔深,涌水时测量涌水量、水温、水压(水头高度),必要时进行简易放水试验(即降低水头高度、测涌水量,求取水文地质参数)采水样进行水质检测。此项工作由钻探人员进行,记录于“钻孔简易水文地质观测记录表”中。水文地质人员负责检查、监督、计算(小时消耗量、水文地质参数等),并将结果反映在钻孔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柱状图上。

3.4 钻孔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编录

(1)观测和描述岩芯的裂隙性质(裂面起伏情况、粗糙程度、充填程度及充填物、裂面与岩芯轴的夹角、水蚀痕迹、裂隙的力学性质等)、裂隙频率(条/m),岩溶的形态、大小、充填情况、发育深度,选择代表性的岩芯段统计裂隙率和岩溶率:

()100%()

m m =?该段岩芯裂隙或岩溶总宽度裂隙率或岩溶率该段岩芯长度 ()

m 该段岩芯裂隙条数(条)裂隙频率=该段岩芯长度 (2)统计与描述岩芯块度(岩芯柱长>20cm 为长柱状;岩芯柱长20~10cm 为柱状;岩芯柱长或块径10~5cm 为块状;岩芯块径5~2cm 为碎块状;岩芯块径<2cm 为碎屑状),测定岩石质量指标(RQD ):

()100%RQD =?某岩组>10cm 完整岩芯长度之和(m)岩石质量指标某岩组钻进总进尺(m)

注:<10cm 的岩芯若为钻进过程中或敲打岩芯时机械断裂,应上、下对接后其长度>10cm 者应参与计算,当钻头内径<54.1mm 时,RQD 值应适当降低,根据经验降低20%~50%。

(3)观察和描述岩石风化程度

强风化:岩芯全部褪色、易碎、大部分母岩结构被破坏,多数矿物粘土化,裂隙面上有水蚀痕迹,风化裂隙极发育,岩芯多呈碎屑状和碎块状。

中等风化:岩石组织成分部分破坏,矿物成分基本未变化,沿节理裂隙面出现次生矿物,风化裂隙发育,岩芯多呈块状。

微风化:岩石组织结构基本未变,仅节理裂隙面有铁、锰质渲染或矿物略有变色,有少量风化裂隙,岩芯多呈块状或柱状。

(4)确定钻孔中流砂层、破碎带、裂隙密集带、软弱夹层、蚀变带的位置和深度。

(5)将钻孔简易水文地观测、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编录记录于“钻孔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编录表”中。资料综合整理后编制钻孔水文地质工

程地质柱状图,划分含水段和工程地质软弱段。

钻孔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柱状图一般应反映地层、岩性、换层深度、分层厚度、岩性花纹、钻孔结构、采取率(用直方图)、冲洗液消耗量(用直方图)、水位(用点线图)、RQD(用直方图)、岩芯块度(用直方图)、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综合描述、含水段(上、下界孔深及厚度)、工程地质软弱段(上、下界孔深及厚度)和钻孔的基本情况(孔口坐标、)高程、终孔孔深、施工日期、施工单位、方位及倾角等)。宜单独成图。

3.5 坑道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编录

(1)划分不同岩性段的干燥区、潮湿区、滴水区、淋水区、涌(突)水区,对滴水区、淋水区、涌水区分别测定流量、水温和气温,观察记录水色、嗅、味、透明度,注意观察记录坑道内集中出水点、断层破碎带及裂隙的出水情况。观测坑道总涌水量(用堰测法或容积法)和不同岩性段的涌水量。记录于“坑道掘进中地下水动态观测记录表”或“坑道水文地质工程地质记录表”中。

(2)划分断层破碎带、破(碎)裂岩带、全风化带(岩石结构基本破坏,仅外观保持原岩状态,但尚可辩认,有残余结构强度,岩体被风化裂隙分割成散体状,除石英外其他矿物均变为次生矿物,碎石可用手捏碎)、强风化带、中等风化带、微风化带;观察记录软弱结构面的产状、形态特征及组合关系,坑壁的岩体稳定情况(如冒顶、片帮、掉块、垮塌、底鼓、挤压、厢木下沉、倾斜、变形、断裂、支护段的位置及岩性等。)记录于“坑道水文地质工程地质记录表”中。

(3)对不同深度、不同岩性的坑壁或掌子面进行裂隙率统计(线

裂隙率或面裂隙率),描述裂隙特征。

100%?测线穿过的裂隙的总宽度(m)线裂隙率=测线长度(m) 2100%?2测面内裂隙总面积(m )面裂隙率=测面面积(m )

注:裂隙总面积等于每条裂隙在测面内长度与宽度的乘积之和。

(4)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编录过程中绘制坑道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素描图,重要地段要附横断面图。素描图要反映地质界线,划分的干燥区、潮湿区、滴水区、淋水区、涌水区,测流位置及流量;结构面(特别是软弱结构面)的位置、产状、宽度(若不能按比例尺画出可放大表示并注明尺寸),架厢支护位置,坑壁变形破坏的情况及位置,裂隙统计点位置及裂隙率,以及必要的文字说明等。用点线、符号、花纹、颜色等表示,力求好看易懂。

3.6 摄像

对重要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现象均应采用数码彩色像机摄像。对地质灾害点应摄远景和近景。

4 主要成果资料

(1)区域水文地质实际材料图

(2)区域水文地质图

(3)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实际材料图

(4)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图

(5)钻孔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柱状图

(6)坑道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素描图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复习材料

二、填空题 按地下水的赋存空间类型,地下水可分为:孔隙水、裂隙水和岩溶水。 斜坡变形的主要方式有_拉裂、蠕滑_和_弯曲倾倒_。斜坡破坏的主要方式有_崩塌__和_滑坡_。 2、斜坡按组成物质分为岩质斜坡、土质斜坡和岩土混合斜坡三类。 斜坡从形成开始,坡体便不断的发展变化,首先变形,逐渐发展为破坏。 地质构造对地下硐室围岩的稳定有重要影响,一般在进行地下硐室选线时,应尽量使轴线与构造线方向__垂直或__大角度相交。 按滑动面与岩土体层面关系滑坡可分为顺向坡、斜向坡和逆向坡三类。 岩体基本质量分级的因素为___坚硬性和__完整性 5、岩体地质力学(RMR)分类系统由岩块强度、RQD值、节理间距、节理条件及地下水五类指标组成。 6、矿区地面防水措施主要有:(1)截水沟(防洪沟、排水沟);(2)河流改道;(3)整铺河床;(4)水库拦洪;(5)修防洪堤。 三、名词解释 工程地质条件:与工程建筑有关的地质要素之综合,包括地形地貌条件、岩土类型及其工程地质性质、地质构造与地应力、水文地质条件、物理(自然)地质现象、以及天然建筑材料等六个要素。 降落漏斗:抽水井附近漏斗状的地下水位下降区。 承压水:赋存在两个稳定的隔水层之间的地下水。 岩爆:指在地下开挖过程中,围岩突然以爆炸的形式表现出来的破坏现象。 水文地质条件:与地下水相关的地质条件,包括地下水的类型、埋藏条件、富水性、含水层及隔水层的性质与空间分布情况、地下水的补径排条件、运动特点,以及动态与均衡等特征。滑坡:滑坡是指在重力作用下边坡岩土体沿某一剪切面发生剪切滑动破坏的现象。 造岩矿物:岩石的主要组成矿物,对岩石的成分和性质具有重要影响。岩体:又称“工程岩体”,通常指地质体中与工程建设有关的那一部分岩石,它由结构面和结构体组合而成。崩塌:在陡坡地段,岩土体被陡倾的拉裂面破坏分割,在重力作用下岩块突然脱离母体翻滚、坠落于坡下的现象。 RQD指标:在数值上等于用直径为75mm的金刚石钻头在钻孔中连续采取同一岩层的岩芯,其中长度大于等于10cm 的岩芯累计长度与相应于该统计段的钻孔总进尺之比,一般用去掉百分号的百分比值来表示。 硐室围岩:硐室周围发生应力重分布的这部分岩体。 地下水的超前疏干:借助巷道、疏水孔、明沟等各种疏水构筑物,在基建以前或基建过程中,预先降低开采区的地下水位,以保证采掘工作正常进行的一种措施。 饱水带:在重力水面以下,土层或岩层的空隙全部被水充满的地带。 含水层:指能够给出并透过相当数量水的岩层 隔水层:不含水、不透水、或者透过和给出的水量微不足道的岩层。 注浆堵水:将注浆材料制成浆液压入地下预定位置,使其固结、硬化,起到堵水截流,加固岩层和清除水患的作用 岩体结构:岩体内结构面和结构体的排列组合形式。 结构面:岩体经受各种地质作用,形成具有不同特性的地质界面,称为结构面 结构面:将岩体分割成形态不一、大小不等的岩块,称为结构体。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 知识点

●工程地质学:主要是研究与工程建设有关的地质问题的学科。 ●水位地质学:主要是研究地下水的学科。 ●地球外部环境: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地球内部环境:地壳、地幔、地核。 ●地质作用:这种由于自然引力引起地壳的物质成分、构造和地面形态发生运动、变化和 发展的各种作用。 ●地质作用的形式:内动力地质作用和外动力地质作用。 ●内动力地质作用:构造运动、地震作用、岩浆作用和变质作用。 ●外动力地质作用: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和硬结成岩作用。 ●矿物:指地壳中的化学元素在地质作用下形成的具有一定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单质或 化合物。 ●矿物的光学性质:自色、他色,假色。●矿物的光泽:玻璃、油脂、珍珠、丝绢等光泽。 ●硬度:矿物抵抗机械作用的能力。滑石方莹磷,正石黄刚金指甲>2.5>石 ●岩浆岩:是由岩浆侵入地壳上部或喷出地表凝固而成的岩石 ●岩浆岩结构:按结晶程度→全晶质、半晶质、非晶质结构 按晶质大小→隐晶质、显晶质、玻璃质结构 按颗粒大小→等粒、不等粒结构 ●岩浆岩构造:块状、流纹状、气孔状、杏仁状构造。 ●沉积岩:是指在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遭受风化剥蚀破坏的产物,经搬运、沉积和固结 成岩作用而形成的岩石。 ●沉积岩形成过程:风化破坏阶段→搬运作用阶段→沉积作用阶段→固结成岩阶段。 ●沉积岩结构:碎屑、泥质、晶质、生物结构。 ●沉积岩构造:层理构造、层面构造、结核、生物成因构造。 ●变质岩:地壳中先成岩石,由于构造运动和岩浆活动等所造成的物理、化学条件的变化, 使原来岩石的成分、结构、构造等发生一系列改变而形成的新岩石。 ●变质岩结构:变晶、变余、碎裂结构。 ●变质岩构造:片麻状、片状、千枚状、板状、块状构造。 ●地壳运动:使地壳内岩石发生位移变形的作用。 ●地壳运动按运动方向可分为:升降(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 ●相对地质年代:地壳上地层或岩体的形成顺序。 ●相对地质年代的确定方法:地层学方法或古生物学方法。 ●绝对地质年代的确定方法:同位素地质年龄方法。 ●岩层产状:岩层层面的空间状态。 ●岩层产状三要素:走向、倾向、倾角。 ●倾斜构造:原来水平状态的岩层,在地壳运动的作用下,发生倾斜,造成岩层层面与水 平面只见具有一定的倾角,成为倾斜构造。 ●褶皱构造:刚性的岩石在千百万年缓慢的水平挤压的作用下,由原来水平平展的形态变 成一系列连续的弯曲,形成褶皱构造。 ●褶皱要素:核、翼、转折端、枢纽、轴面。 ●断裂构造:岩体在地壳运动的力的作用下会发生变形。但是当变形超过岩石的变形极限 时,岩石的连续性完整性将会遭到破坏产生断裂。岩层断裂后,如果断裂面两侧岩体没有发生显著的相对位移,称为裂隙(节理);有相对位移,则称为断层。 ●风化:在气温变化、大气、水溶液和生物因素的影响下,使地壳表层的岩石在原地遭受 破坏和分解的作用。 ●风化分类:物理、化学、生物风化作用。●风化影响因素:气候、地形、岩石性质。

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复习思考题(全)

第一篇地质学基础 第一章地球的基本知识 1.地球的圈层构造如何划分? 答:以地表为界,地球可分为外圈层和内圈层,两者各有不停的圈层构造。外圈层可分为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大气圈是指包围地球的气体,厚度在几万km以上,但占大气总质量3/4的大气是集中在地表以上10km的高度范围以内。水圈是指地球表层的水体,大部分汇聚在海洋里,部分分布于河流、湖泊、沼泽、冰川一级地球表层的样式和土层的空隙中。生物圈是地球上生物生存和活动的范围。地球的内圈层又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地核位于深约2800km的古登堡面一下直到地心,主要由比较常见的铁、硅、镍溶解体组成。地核和地壳之间称为地幔,地壳是地球最外面的一层壳。 (外圈层: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内圈层:地壳、地幔、地核) 2.什么是矿物?什么是岩石? 答:矿物是地壳中及地球内层的化学元素在各种地质作用下形成的具有一定形态、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单质元素或化合物,它是构成地壳岩石的物质基础。 岩石是在各种不同地质作用下产生的,由一种或多种矿

物有规律地组合而成的矿物集合体。 3.何谓地质作用?地质作用有几种类型? 答:(1)地壳自形成以来,其物质组成、内部结构及表面形态,一直都在进行演变和发展,促地壳演变和发展的各 种作用,统称为地质作用。 2.地质作用分为内地质作用和外地质作用。内地质作用包括构 造运动,地震作用,岩浆及火山作用和变质作用。外地质作用包括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和沉积成岩作用。 4.地质年代和地层年代如何划分? 答:地质年代的单位是宙、代、纪、世、期;相对应的地层年代是宇、界、系、统、阶。 5.如何确定地层的相对年代? 答:地层相对年代的确定方法有四种。第一,古生物法。即利用分布时代短、特征显著、数量众多而地理分布广泛的化石确定地层的地质年代。第二,岩性对比法。即将未知地质时代的地层特征与已知地质时代的地层的岩性特征进行对比,用于确定地层时代。第三,标志层法。即在地层剖面中某些厚度不大、岩性稳定、特征突出、分布广泛和容易识别的岩层可以作为地层对比的标志。第四,岩层接触关系。即通过观察上下岩层之间的接触是整合、假整合还是不整合确定地层相对年代。

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实习报告

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 实验报告 姓名:廖阳 班级:农业水利工程201404 学号:20140993

时间:2016.12.14—2016.12.15 地点:汉源县瀑布沟水电站,汉源县城边坡治理;名山区百丈水库及红光水库,牛碾坪万亩茶园,生态湿地 一,汉源县瀑布沟水电站 简介:瀑布沟水电站是国电大渡河流域水电开发有限公司实施大渡河“流域、梯级、滚动、综合”开发战略的第一个电源建设项目,它是国家"十 五"重点建设项目,也 是西部大开发的标志 性工程。是四川省灾 后重建中和本世纪以 来投产的单机和总装 机容量最大的水电站,同时也是大渡河下游的控制性水库,是一座以发电为主,兼有防洪、拦沙等综合效益的特大型水利水电枢纽工程。 水文条件及地质条件[1]:坝址区多年平均气温17.8℃,多年平均降雨量748.4mm,多年平均相对湿度68%;多年平均流量1230m3/s,年径流量388亿m3;河水多年平均含沙量 0.832kg/m3,年输沙量3150万吨,汛期平均含沙量 1.21kg/m3,推移质平均输沙量53万吨。

工程区位于川滇南北构造带北段东侧,南北向汉源-昭觉断裂和宜坪-美姑断裂切割的相对稳定的瓦山断块上,在区域构造上属相对稳定区。地震基本烈度为Ⅶ度,大坝按8度设防。 枢纽区位于大渡河由南北向急转为东西向的“L”形河湾段。枯水期河水水面高程676~678m,宽度60~80m,水深7~11m,河谷两岸山体雄厚,谷坡陡峻,自然坡度35°~50°。左岸有较宽的Ⅱ级台地,右岸下游近尼日河口处受河流切割,山体较单薄。 枢纽区岩体由澄江期花岗岩、前震旦系浅变质玄武岩、震旦系下统苏雄组流纹斑岩及流纹质凝灰岩组成,均属坚硬岩体。中粗粒花岗岩为块状构造,岩体呈块状-整体结构,广泛出露于枢纽左岸;玄武岩致密坚硬,局部具杏仁状、气孔状构造,主要分布于河床底部及右坝肩一带;流纹斑岩致密坚硬性脆,桩状节理发育,分布于枢纽区下游两岸;凝灰岩节理裂隙发育,岩体呈镶嵌-碎裂结构,分布于右坝肩一带。 枢纽区地质构造以断裂构造为主,无活动性深大断裂分布,但次级小断层较发育,规模较大的主要有三条。裂隙发育以高倾角为主。坝基河床覆盖层深厚,且夹有砂层透镜体,层次结构复杂,厚度变化大,颗粒大小悬殊,缺5~0.5mm中间颗粒,局部架空明显,存在坝基不均匀变形、渗漏、渗透稳定及地震时砂土液化等工程地质问题。河床覆盖层属强透水层,临界坡降为0.10~0.22,最大为0.65,渗透坡降过大时会发生管涌破坏,破坏坡降为0.35~0.51,最大为1.1。

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考试复习及练习题和答案

一:知识要点 1.埋藏在地表以下岩土空隙中的水。主要是由渗透作用和凝结作用形成的,此外还有极少量的原生水。 2.岩土中的空隙是地下水的储存空间,岩土空隙按其成因可分为孔隙、裂隙和溶隙(岩溶溶洞) 3.岩土根据透水性好坏可分为:透水岩土半透水岩土不透水岩土。 4.地下水的分类: (1)按岩石空隙性质分类的地下水:孔隙水、裂隙水、岩溶水 (2)按埋藏条件分类的地下水:上层滞水、潜水、承压水(自流水) (3)我国地下水分类:孔隙(裂隙、岩溶)—上层滞水,孔隙(裂隙、岩溶)—潜水,孔隙(裂隙、岩溶)—承压水 4.存在于包气带中的水叫做包气带水,以气态水、吸着水、薄膜水和毛细管水的形式存在,农业上称为土壤水。其中局部隔水层上的重力水称为上层滞水。 5.有关潜水埋藏的术语:(1)潜水面:潜水的自由表面(2)潜水埋藏深度:潜水至地表的距离。(3)潜水位:潜水面上任一点的标高。(4)潜水含水层厚度:潜水面至隔水层顶面的距离。 6.地下水的补给来源: (1)大气降水的补给2)地表水的补给3)凝结水的补给4)含水层之间的补给(5)人工补给。 7.地下水的排泄方式: (1)泉水排泄 2)向地表水排泄(泄流)(3)蒸发排泄(土面蒸发和叶面蒸发)(4)不同含水层之间的排泄 8. 地下水径流概念:地下水在岩石空隙中的流动过程. 9. 地下水在曲折的通道中缓慢地流动称为渗透,或称渗透水流 10..结构面可分为两大类:物质分异面(如,层面、片理面、软弱夹层、岩浆侵入面等)和岩体中的不连续面(如断层、节理、风化与卸荷裂隙等)。 11.“醉汉树(林)”“马刀树”是用于判断滑坡地质现象的。 12.斜坡按组成物质分为:土质,岩质和混合类。 13.斜坡从形成开始,坡体便不断发展变化,首先变形,逐渐发展为破坏。 14:按滑动面与土体层面关系,滑坡可分为,顺向,逆向,斜向。 15.滑坡变形的主要方式有:拉裂,蠕滑,弯曲倾倒。斜坡破坏的主要方式有:崩塌,滑坡。 16.边坡要素:坡角和坡高 17.边坡开挖后,坡体表部会出现一系列与坡向近于平行的陡倾斜张性裂隙,被这种裂隙切割的岩体向临空面方向松开、移动。这一过程和现象称为松驰张裂. 18.影响斜坡松动带的深度因素:坡体的岩体结构、原始应力状态、坡高、坡角等。 三、简答 1、简答按埋藏条件的地下水分类及各自的特点? a.上层滞水: (1)一般分布不广; (2)季节性存在,存在时间的长短受其下部隔水层分布范围及包气带厚度控制,其动态变化与气候及水文因素的变化关系密切; (3)补给区和分布区一致;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实习报告汇总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实习报告 一、实习的目的 1、学习在野外,当遇见岩石时,可通过观察岩石(层)和矿物其新鲜面上的特征,对比分析,总结他们在野外的分布和组合规律。 2、学习运用地质罗盘测量有关数据,如:岩石的走向,倾向和倾角;侵入体的延伸方向。 3、突破课本知识的限制,通过实际考察,了解各种地质现象,增加感性认识。 4、通过实习巩固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和提高实际工作能力。 5、培养我们吃苦耐劳的品质,增强了同学之间的相互了解,掌握野外的操作技能。 二、实习地点 1、济南市长清区张夏镇境内的馒头山 2、济南市长清区灵岩寺 3、济南市长清区苏庄背斜 三、实习时间

2010年5月13日~5月14日,一共两天。 四、实习内容 (一)、第一天的实习经历与收获 5月13日上午我们先乘车去馒头山,在山脚下带队老师给我们讲解了馒头山的具体情况。之后我们边爬山边听老师讲解每一层岩石的特征。在研究完馒头山后,老师带领我们来到了灵岩寺,到这里来的原因是这个地方的灵岩山,曾有过较明显的滑坡和断层,老师给我们介绍了山体滑坡的形成之类的东西。 1、馒头山的简介 馒头山,海拔408米,位于济南市长清区张夏镇境内,当地老百姓习惯称此山为“馍馍山”、“满寿山”,或者"曼寿山"。馒头山距济南市区仅20来公里。张夏境内群山连绵,馒头山就在这群山之间,和周围的山相比没有太大的区别。山上满是杂草,零零散散地有些低矮的小树。整个山体为石质山,半山腰上散落着一小块一小块的农田。名字看起来有些俗气,个头也不算太高。2003年,馒头山被世界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世界第三地质名山,当年又被列入省级地质自然遗迹保护区。因为,它那丰富的皱纹和陈年脉络,忠实地记录了五亿多年的地质变化。真可谓“浓缩的就是精华”。抬手之间,跨越五亿年顺着不太陡的山势拾径而上,在山腰处便可见一处岩层,这块岩层乍看起来很普通,但它却是无价之宝。因为,这一块岩层记录了五亿多年的地质变化。该处岩层近两米高,层次非常明显。于峰介绍,最底部

浅谈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勘察

浅谈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勘察 发表时间:2016-05-20T13:04:23.693Z 来源:《基层建设》2016年1期作者:陈艳[导读] 云南省昭通市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在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一直是一项极为重要却又容易被忽视的内容。 云南省昭通市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云南昭通 657000 摘要:在工程建设的前期准备过程当中,工程地质勘察与水文地质勘察是十分重要的两个环节,二者的区分与勘察是保证工程安全顺利进行以及工程质量的重要基础。在现代化的工程建设项目之中,要在深入的掌握基本地质资料的基础上,对建设方案和设计思路进行改进与调整。可以说,勘察工作的质量高低会直接影响到建设项目能否顺利开展以及相关的施工决策能否有效的进行。在实际的地质勘察过 程当中,不但要对常见的问题进行提防,同时还要明确勘察重点和基本目的,提前做好勘察规划,将勘察的作用最大化,从而提升工程建设的水准,并且保证施工可以安全高效的进行下去。 关键词: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地质勘察 在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一直是一项极为重要却又容易被忽视的内容。随着人们对工程勘察认识的逐渐深入,水文地质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人们在评价水文地质问题的危害性和消除危害上投注了更多的目光。近年来,相关人士发现地下水在工程治理建筑物持力层选择、基础设计、工程地质灾害防治等方面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做好工程地质勘查中的水文地质问题的调查与分析工作,因此在岩土工程勘察中不仅要求查明与岩土工程有关的水文地质问题,评价地下水对岩土体和建筑物的作用及其影响,更要提出预防及治理措施的建议。为工程设计、施工提供必要的依据和支持,保证工程质量的同时促进地质勘察水平的提高。 1、工程地质勘察过程及内容 在工程实际进行之前要对施工地区进行相关的工程地质勘察,此举可以保证对施工实施地点的地质条件及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有清晰的认识,对于工程施工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风险进行预先分析和估计,从而有效的避免由于对地形地貌结构了解不全而导致的安全隐患。勘察后将有力的地质条件合理充分的运用,使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合理避开不利因素,科学规划与设计,保证施工顺利进行,在理论与实践上都提供有力的依据。 工程地质勘察可以分为许多环节,其中可行性研究、方案规划以及设计实施是几个最基本的步骤。在规划方案的阶段中,相关的工作重点是为后期的建设提供有效可靠的地质条件信息。另外,在具体的实践过程当中还应深入掌握施工地点周围的地质情况以及在施工过程中周围可能出现的地质问题,并且对周围的建筑市场材料情况进行深入的探究。在可行性勘察阶段中,则需要在原先调查结果上进行更深入的探究。其中包括基本的建筑结构、形态特征、饮水路线等着一系列问题对于地质状况的要求,依次选择施工方案及施工材料。最后一个阶段则是实施勘察阶段,该工作的基本目的是在建筑过程当中进行地质实时监测,综合已有的勘察数据以及施工过程中的地质条件变化,优化现有的施工技术。 2、水文地质勘察的主要内容 2.1水文地质测绘 水文地质测绘是水文地质勘察的基本方法之一,是一项基础性的调查工作,主要是通过野外填图来完成;(1)查明勘探区地形地貌、水文、气象的基本特征;(2)确定各时代地层的岩石含水性质、地下水类型、划分含水层与隔水层;(3)阐明区内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的地形、地貌条件及地下水动态一般特征;(4)评价含水层的富水性与区内地下水资源概况及其开采条件;(5)初步阐明区域地下水化学特征及其形成条件,调查地下水污染情况等。 2.2地球物理勘探 物探在水文地质勘察中起着重要作用,具有效率高、成本低、速度快的优点。在水文地质勘探中常用的地面物探方法有电测深法、电剖面法、自然电场法、浅层地震法、α―径迹法等。 2.3水文地质钻探 (1)揭露含水层,探明含水层的埋藏深度、厚度、水头,查明含水层之间的水力联系,并验证测绘与物探的成果;(2)进行各种抽水试验、注水试验等水文地质试验,确定含水层的富水性及各种水文地质参数;(3)采取岩土样和水样,确定含水层的水质,测定岩土物理和水理性质;(4)利用钻孔可长期监测地下水动态或将钻孔作为开采井。 2.4水文地质试验 在野外条件下,对地下水进行定量及定性研究的重要手段,水文地质试验的种类有:抽水试验、渗水试验、注水试验、地下水流向和流速的测定等。 2.5地下水动态观测 地下水动态是指地下水的水位、流向、流速、流量、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等在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下的变化规律,作为水文地质勘察的一项重要内容。地下水动态观测是在布置钻探和水文地质试验时,就要考虑到保留一部分钻孔用来进行长期观测,定期测定地下水的水质、水温和水位随季节或其它因素影响的变化规律,地下水的坡度流向和流速的变化情况等,以便为以后地下水资源评价或其它水文地质计算提供资料。 2.6实验室分析 水文地质勘察过程中,要选取水样、岩样或土样进行实验室的水质分析、粒度分析、孢粉或微体古生物分析、同位素年龄测定等。 2.7编制水文地质报告和图件 地质报告应正确地反映实际的水文地质条件,对要求解决的问题给出答复,图件即一系列的水文地质图,水文地质图根据勘察的目的和要求的不同而不同,常见的有综合水文地质图、地下水等水位线图、岩石含水性图等等。 3、水文地质勘察的重要性 3.1地下水位发生幅度变化造成的工程危害

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课后练习答案)

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课后作业) 第一章:地球的基础知识 2.什么是矿物?什么是岩石? 答:矿物是地壳中及地球内层的化学元素在各种地质作用下形成的具有一定形态、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单质元素或化合物,它是构成地壳岩石的物质基础。 岩石是在各种不同地质作用下产生的,由一种或多种矿物有规律地组合而成的矿物集合体。 4.地质年代和地层年代如何划分? 答:地质年代的单位是宙、代、纪、世、期;相对应的地层年代是宇、界、系、统、阶。 6. 什么事侵入接触?什么是沉积接触?如何确定火成岩及变质岩的形 成时代? 答:侵入接触: 第2章:岩石 2. 简述矿物和岩石的关系? 答:矿物是岩石的重要组成部分,岩石是在不同的地质作用下产生的,由一种或多种矿物有规律地组合而成的矿物集合体。矿物是构成地壳岩石的物质基础。 4. 沉积岩是怎样形成的?它的组成物质和结构、构造特征有哪些?答:沉积岩是地表或近地表的岩石遭受风华破坏、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及固结成岩这几个阶段形成的。 组成物质主要有:各种岩石碎屑、造岩矿物和溶解物质。 结构:碎屑结构、泥质结构、结晶状结构、生物结构。 构造特征:层理构造(水平层理、斜交层理、交错层理),层面构造(波痕、雨痕、泥痕、结核、化石) 6. 沉积岩区别于岩浆岩和变质岩的重要特征有哪些? 答:首先是形成的条件和因素不同,岩浆岩是岩浆活动的产物,变质岩是受地壳运动和岩浆活动等造成物理、化学条件变化导致原来岩石成分、结构等变化形成的岩石,而沉积岩是又沉积作用形成。其次从结构上可以区分,沉积岩有明显的层理和层面构造,在沉积岩中能够找到古生物的印记。 8. 简述岩石三大类的主要地质特征。 答:(1)火成岩:火成岩力学强度较高,可作为各种建筑物良好地基

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的关系

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的关系 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的关系 内容摘要:本文通过概述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的内容,对水文地质在工程地质勘察中的重要作用探讨,论述了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的密切关系。 关键词: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关系 一、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的内容 水文地质指自然界中地下水的各种变化和运动的现象。水文地质学是研究地下水的科学。它主要是研究地下水的分布和形成规律,地下水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地下水资源及其合理利用,地下水对工程建设和矿山开采的不利影响及其防治等。随着科学的发展和生产建设的需要,水文地质学又分为区域水文地质学、地下水动力学、水文地球化学、供水水文地质学、矿床水文地质学、土壤改良水文地质学等分支学科。近年来,水文地质学与地热、地震、环境地质等方面的研究相互渗透,又形成了若干新领域。 工程地质是调查、研究、解决与人类活动及各类工程建筑有关的地质问题的科学。工程地质研究的主内容有:确定岩土组分、组织结构(微观结构)、物理、化学与力学性质(特别是强度及应变)及其对建筑工程稳定性的影响,进行岩土工程地质分类。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土建类专业工程地质课程教材,也可作为水利工程、采矿工程等相关专业的教材和参考书,还可供其他相关专业方向的师生及工程技术人员参考使用。 二、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区别和联系 1、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的区别 水文地质勘查主要是针对区域内的水环境进行调查,了解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特征,进行的工作主要是抽水试验、长期观测及示踪法等;工程地质勘查主要是调查工程的岩土体性质、持力层等,解决边坡的稳定性及地基承载力和地下水的内水压力等问题。 2、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联系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复习资料简介(doc 8页)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复习资料简介(doc 8页)

解理:矿物受打击后,严格按一定方向裂开成光滑平面的性质。 断口:矿物受打击后,无固定方向裂开并呈各种凹凸不平的断面的性质。 断层:岩石受力发生断裂,断裂面两侧岩石存在明显位移的断裂构造。 节理:断裂两侧岩石仅因开裂而分离,并未发生明显相对位移的断裂构造。 地质作用:地壳自形成以来,其物质组成、内部构造及表面形态,一直都在进行演变和发展,促进地壳演变和发展的各种作用统称地质作用。 变质作用:地壳中先成的岩石,受构造运动、地震、岩浆活动等内动力作用,而使原有的岩石的成分、结构、构造发生变质的地质作用。 岩石:在各种不同地质作用下产生的,有一种或多种矿物有规律的组合而成地矿物集合体。 矿物:地壳中及地球内层的化学元素在各种地质作用下形成的具有一定形态、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单质元素或化合物,它是构成地壳岩石的物质基础。 背斜:岩层向上弯曲,两侧岩层相背倾斜,核心岩层时代较老,两侧依次变新并对称分布。 向斜:岩层向下弯曲,两侧岩层相向倾斜,核心岩层时代较新,两侧较老,对称分布。 水循环:水循环是指大自然的水通过蒸发,植物蒸腾,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等环节,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中进行连续运动的过程。水循环包括水文循环与地质循环。 水文循环:地球上或某一区域内,在太阳辐射和重力作用下,水分通过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入渗、径流等过程不断变化、迁移的现象。 重力水:距离固体表面很远的那部分水分子,重力对它的影响大于固体表面对它的吸引力,因而能在自身重力影响下运动,这部分水称为重力水。 毛细水:地下水面以上岩石细小空隙中形成的,由于表面张力作用而上升一定高度的水。 孔隙度:衡量孔隙多少的定量指标,岩石中孔隙体积与岩石总体积之比。 容水度W n:是岩石中能容纳的最大水的体积Vn与容水岩石体积V之比。在一定程度上孔隙度相当,但对不连通孔隙和膨胀土不适用。 实际流速U:即实际平均流速,,是地下水在空隙中运动的平均速度。 渗透流速V:是假设水流通过包括固体骨架与空隙在内的断面(F)时所具有的一种虚拟速度。渗透流速是通过单位过水断面上的流量,非地下水实际流速,并且小于实际流速。 包气带:地下水面以上的区域 饱水带:地下水面以下的区域 地下水位:指的是指地下含水层中水面的高程。根据钻探观测时间可分为初见水位、稳定水位、丰水期水位、枯水期水位、冻前水位等。 水位埋深区别:地下水位从海平面量算,地下水位埋深从地表量算 含水层:能透过又能给出重力水的岩层 隔水层:不能给出并透过水的岩层。 上升泉:靠承压水补给,在出露处水自下向上运动的泉 下降泉:靠潜水或上层滞水补给,水自出口自由泄流的泉。 潜水:埋藏于地下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之上,具有自由表面的重力水。 承压水:充满于两隔水层之间的含水层中的水。 裂隙水:埋藏于岩基裂隙中的地下水。 孔隙水:埋藏和运动于松散沉积物中的重力水。 岩溶水:储存于可溶性岩层中的溶蚀洞穴和裂隙中的水。 给水度:在单位水平面积岩层柱体中,当潜水位下降一个单位时,在重力作用下释放出来的水量。 持水度:在重力作用下,岩石所保持的水的体积Vm和岩石体积V之比。 矿化度:地下水中所含各种离子、分子与化合物的总量称总矿化度,即矿化度。 硬度:总硬度相当于水中所含钙、镁离子的总量。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实习报告的范文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实习报告的范文 目的与要求: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是水利水电工程,农业水利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通过教学地质实习,使学生掌握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的基础知识:包括三大岩石类及其主要矿物的肉眼鉴定,学会分析野外常见的各种地质现象及岩石的鉴别,结合水利工程,分析和评价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为今后学习其他专业课打下基础。 实习内容:(实习期间各阶段基本内容) 石佛寺水库。 具体内容:初步了解水库在解决洪水灾害、改善生态环境和全流域的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中起到的作用。 2.沈阳市森林公园。 具体内容:地质构造的野外识别;实习区域内的岩石及矿物的肉眼鉴定及标本的采集;了解各种层面构造(波痕,雨痕,泥裂等);观察沉积岩的层理构造;岩石的风化及岩石不同风化程度的风化带的观察;认识丘陵地带地貌。 3.棋盘山水库。 具体内容:水库坝址与坝型选择的工程地质条件。1.明确水库的构成,了解水库的整体情况;2.坝址与坝型选择的工程地质条件;3.库区选择的工程地质条件;4.土坝的防渗措施5.了解护岸的类型等。 实习内容(包括日期和每天的具体实习内容、心得、体会和收获等) 2021年6月25日星期六石佛寺水库今天是进入实习的第一天,天气十分的晴朗。我们在老师的安排下,早上七点半准时出发,于大约九点达到石佛寺水库库区。 当汽车行驶在一条通往水库控制中心的长约7公里沿河大坝上的时候,远远地就能看见一条白色的护坡。 怀着对水库的大坝的强烈的好奇心,下车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看那个横跨于辽河之上的拦河大坝上的基础设施,观看泄洪闸门,以及泄洪道的构造。 接下来便是石佛寺水库的高局长给我们讲解了有关水库的一些相关知识,使我们对石佛寺水库有了而更进一步的认识。

009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课程标准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课程标准 一、课程概况 二、专业对课程要求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是水利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是水利工程岗位的重要支持课程之一。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了解工程建设中可能遇到的不良地质现象和问题,以及这些地质现象对工程设计、施工及日后运营的影响与危害性,并且能够正确分析与有效处理这些不良地质现象;能够了解如何合理利用自然工程水文地质条件进行工程设计与施工;掌握工程地质勘察的内容、要求及方式等,能够了解正确布置察勘任务、顺利阅读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包括有关图表),并且能够了解合理利用勘察成果资料进行工程设计与解决工程中的地质问题。 三、课程培养目标 1、总体目标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工程建设中可能遇到的不良地质现象和问题,以及这些地质现象对工程设计、施工及日后运营的影响与危害性,并且能够正确分析与有效处理这些不良地质现象;能够了解如何合理利用自然工程水文地质条件进行工程设计与施工;掌握工程地质勘察的内容、要求及方式等,能够了解正确布置察勘任务、顺利阅读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包括有关图表),并且能够了解合理利用勘察成果资料进行工程设计与解决工程中的地质问题。 2、知识目标 (1)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任务、研究方法、学科分支。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的研究进展,与其它学科的关系。 (2)岩石和地质构造(地质学基础)。

(3)岩体力学基本知识。 (4)外动力地质作用与地貌。 (5)地下水。 (6)特殊土的工程地质评价。 (7)工程地质勘察。 (8)不良地质现象的工程地质问题。 (9)环境地质问题。 3、能力目标 (1)了解岩石和地质构造,会识读地质图; (2)了解工程地质测绘、勘探与取样、工程地质原位测试,并且会实际操作; 4、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具有严谨的工作态度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 (2)具有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创造能力 四、课程设计思路 课程设计的基本思路是在进行课程开发时,首先建立课程团队。由课程负责人、企业专家、课程教学骨干教师构成的课程团队,统筹课程建设的全面工作,共同完成以下关键性工作: (1)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制定体现就业需求的课程标准。以职业岗位和岗位群所需的能力作为主线,按工作过程的不同工作任务和工作环节进行能力分解,细化成若干能力点,然后得出本课程的职业能力标准。 (2)根据工作领域所需的工作任务以及职业能力确定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结合工作岗位对教学内容提出具体的要求。 (3)以学习性工作任务为载体设计教学模式,将相关的职业技术标准和职业素质标准深度融入到课程的教学中去,在课程教学中实施“行动导向”教学模式。 (4)针对学生特点,因材施教,设计综合运用的教学方法。 (5)建立保证本课程教学运行的教学条件.一是“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二是建立满足本课程教学的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及网络教学环境。三是开发完整的网络教学资源。 (6)进行教学实施和课程评价。课程设计的合理与否需再次深入企业调研,直到用人单位满意为止。 (7)由于本课程实践性很强,不仅要求学生很好掌握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而且能够较熟练地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工程实际,因而需要采用理论和实践并重的教学模式,即在讲授理论知识的同时,应该将实际的或虚拟的工程事例有机引入教学中,并让学生基于所学的基本理论对工程事例进行分析计算。

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_复习题

《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本科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题: 1.工程地质测绘:它是利用地质学的理论和方法,通过野外对地面上的地质体和地质现象进行观察描述,以了解地质变化规律。 2.中源地震:震源深度在70~300km之间的地震。 3.古构造运动:指第三纪以前的地质历史中发生的地壳运动。 4.风化作用:地壳表层岩石在太阳辐射、水、气体和生物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使其物理性质和形状发生变化,并遭受破坏的作用。 5.岩溶率:溶穴的体积与包括溶穴在内的岩石体积的比值。 6.等水压线图:某一承压含水层测压水位相等的各点的连线构成的图件。 7.磁异常:把地磁场看作是一个均匀的磁化球体产生的磁场,称为正常磁场;如果实际观测的地磁场与正常磁场不一致,则称为磁异常。 8.入渗强度:单位时间,单位面积上的入渗补给量W。 9.地下水资源:能够长期稳定地供出一定数量的地下水量。 10.储存资源量:含水系统地下水多年平均低水位以下的重力水体积。 二、单项选择题: 1.中国南方特殊土地裂缝主要是(C )。 A.黄土地裂缝 B.干旱地裂缝 C.胀缩土地裂缝 D.冻融地裂缝 2.何种岩石浸水后易软化和泥化(B)? A.碎屑岩 B.黏土岩 C.变质岩 D.砾岩 3.以下哪些属于地壳的水平运动(A)? A.板块挤压 B.珠穆朗玛峰的长高 C.岛屿下沉 4.下面哪一项属于天然边坡?(C ) A、船闸 B、露天矿的边坡 C、河谷岸坡 D、土石坝边坡 5.古人类出现在(A)地质时代? A.新生代B.中生代C.元古代D.太古代 6.以下哪几种岩石是黏土岩(D) A.石灰岩 B.砂岩 C.砾岩 D.页岩 7.典型的蠕变曲线可分为三个阶段,以下哪一阶段不属于蠕变曲线。(C ) A .初始蠕变阶段 B .等速蠕变阶段 C .变速蠕变阶段 D.加速蠕变阶段 8.下面哪一项不完属于边坡变形的主要类型?(D ) A、松弛张裂、蠕动 B、滑坡、崩塌 C、蠕动、剥落 D、崩塌、泥石流 9.一般当地形坡度小于( D )时,便不会发生塌岸。 A.25° B. 20° C. 15° D. 10° 10.地裂缝灾害在平面上多呈(B )分布。 A.线状 B.带状 C.块状 D.面状 三、判断题: 1.地下水径流强烈,地下水的侵蚀性愈强,可溶岩中留下的空洞的总体积便愈大。(√)2.潜水直接接受大气降水补给,不论什么条件下,潜水的水质都比较好。(×) 任课教师:系(教研室)主任签字:

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的关系

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的关系 摘要:本文通过概述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的内容,对水文地质在工程地质勘察 中的重要作用探讨,论述了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的密切关系。 关键词: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关系 1 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的内容 水文地质学是指地下水在自然界中的变化和运动。水文地质学是研究地下水 的科学。主要研究地下水的分布和形成规律,地下水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地 下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地下水对工程建设和采矿的不利影响及防治等。随着科学 的发展和生产建设的需要,水文地质学分为区域水文地质学、地下水动力学、水 文地球化学、供水水文地质学、沉积水文地质学、土壤改良水文地质学等分支。 近年来,水文地质学与地热、地震、环境地质学相互渗透,形成了许多新的领域。 工程地质学是调查、研究和解决与人类活动和各种工程建设有关的地质问题 的科学。工程地质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岩土成分、微观结构、物理、化学和力 学性质(特别是强度和应变)及其对建筑工程稳定性的影响的测定,岩土工程地 质分类。本书既可作为高校土木工程专业的工程地质学教材,也可作为水利工程、采矿工程等相关专业的教材和参考书。也可作为其他相关专业的教师、学生和工 程技术人员的参考。 2 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的区别与联系 2.1 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的区别 水文地质勘查主要是调查该地区的水环境,了解地下水的补给、径流和排放 特征。主要工作是抽水试验、长期观测和示踪法。工程地质勘查主要是研究工程 的岩土性质和承重层,解决边坡稳定性、地基承载力和地下水内水压力等问题。 2.2 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的联系 地下水不仅是岩土体的组成部分,而且是基础工程的环境,影响建筑物的稳 定性和耐久性。由于容易被忽视,它是在实际地质勘查工作中。在勘探结果中, 水文地质问题往往被认为只是象征性的工作,因为它们很少直接涉及水文参数的 使用。在勘查中,水文地质问题大多是简单的自然条件下水文地质条件的一般评价。在一些地区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由于缺少深入的水文地质问题研究在工程设 计调查和水文地质问题的忽视,各种地下水引起的岩土工程危害经常发生,这让 调查和设计在一个尴尬的局面。提高工程勘察的质量,加强水文地质问题调查研 究是非常必要的,不仅在工程测量查明与岩土工程有关的水文地质问题,评价岩 体的渗流和结构的作用和影响,更要提出预防和控制措施,为设计和施工提供必 要的水文地质资料,消除或减少地下水在岩土工程中的危害。 3 岩土工程水文特性 岩土水文性质是指岩土与地下水相互作用时所表现出的各种性质。岩土水文 物理性质是岩土工程中重要的工程地质性质。岩土的水动力特性不仅影响岩土的 强度和变形,而且某些特性直接影响建筑物的稳定性。以往重视岩土的物理力学 性质,忽视了岩土的水文性质,对岩土工程地质性质评价不够全面。 由于岩石和土壤的水文特性是岩石和土壤之间的相互作用所表现出的性质和 地下水,地下水的赋存形式及其水质影响岩土首次引入,然后几个重要的岩石和 土壤水文特性和简要介绍研究和测试方法。 地下水的赋存形式:根据地下水在土壤和土壤中的赋存形式,可分为结合水、毛细水和重力水三种类型,其中结合水可分为强结合水和弱结合水。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复习资料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复习资料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复习材料 工程地质学:是调查、研究、解决与人类工程建筑活动有关的地质问题的科学。 工程地质条件:是指工程建筑物所在地区地质环境各项因素的综合。这些因素包括:包括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地层岩性、水文地质条件、物理地质现象和天然建筑材料。 工程地质问题:一是自然环境地质因素对工程活动的制约和影响而产生的问题。二是由工程活动而引起环境地质条件的变化。从而形成的不利于工程建设的新的地质问题。 地球的构造: 地球的层圈构造 固体地球内部由地壳、地幔、地核组成。 图地球层圈

构造图 地质作用的类型 A.内力地质作用a.构造运动b.岩浆作用c.变质作用d.地震 B.外力地质作用a.风化作用b. 剥蚀作用c. 搬运作用d. 沉积作用e. 固结成岩作用 C.工程地质作用 矿物是指在各种地质作用中所形成的天然单质元素或化合物。 造岩矿物:已发现的矿物有3000多种,但组成岩石的主要矿物仅30余种,这些组成岩石的主要矿物称为造岩矿物。 岩石:由一种矿物或多种矿物或岩屑组成的自然集合体。 岩浆岩的成因与产状 岩浆岩:岩浆侵入地壳上部或喷出地表凝固而成的岩石。 岩浆:位于地壳深部和地幔中,以硅酸盐为主和一部分金属硫化物、氧化物、水蒸气及其他挥发性物质组成的高温高压熔融体。 侵入岩:岩浆通过地壳运动沿地壳薄弱地带上升冷凝,侵入到上部岩层中形成的岩浆岩称为侵入

岩。 喷出岩:岩浆沿着一定通道喷出地表形成的岩石称为喷出岩。 岩浆岩的结构:指岩浆岩中矿物结晶的程度,晶粒大小,以及他们彼此间相互组合关系。 岩浆岩的构造:是指岩石中的矿物在空间的排列、配置和充填方式所形成的特征。 常见的构造有:1.块状构造2.气孔构造3杏仁构造4.流纹构造 的含量:分成超基性岩、基性岩、中性岩按SiO 2 及酸性岩; 根据岩浆冷凝环境:分成:喷出岩、侵入岩(深 成岩、浅成岩) 沉积岩:在地壳表层常温常压条件,由风化产物、有机物和某些火山作用产生的物质,经搬运、沉积和固结成岩等一系列地质作用而形成的岩石。沉积岩的形成过程:1. 风化阶段(物理风化. 化 学风化. 生物风化)2. 搬运阶段3. 沉积阶段4. 硬结成岩阶段. 变质岩的概念:由变质作用形成的新岩称为变质岩。

实习报告: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实习报告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实习报告 目的与要求: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是水利水电工程,农业水利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通过教学地质实习,使学生掌握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的基础知识:包括三大岩石类及其主要矿物的肉眼鉴定,学会分析野外常见的各种地质现象及岩石的鉴别,结合水利工程,分析和评价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为今后学习其他专业课打下基础。 实习内容:(实习期间各阶段基本内容) 1.石佛寺水库。具体内容:初步了解水库在解决洪水灾害、改善生态环境和全流域的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中起到的作用。 2.____(省、市、区、县)森林公园。具体内容:地质构造的野外识别;实习区域内的岩石及矿物的肉眼鉴定及标本的采集;了解各种层面构造(波痕,雨痕,泥裂等);观察沉积岩的层理构造;岩石的风化及岩石不同风化程度的风化带的观察;认识丘陵地带地貌。 3.棋盘山水库。具体内容:水库坝址与坝型选择的工程地质条件。1.明确水库的构成,了解水库的整体情况;2.坝址与坝型选择的工程地质条件;3.库区选择的工程地质条件 4.土坝的防渗措施 5.了解护岸的类型等。 实习内容 (包括日期和每天的具体实习内容、心得、体会和收获等)

XX年6月25日星期六石佛寺水库今天是进入实习的第一天,天气十分的晴朗。我们在老师的安排下,早上七点半准时出发,于大约九点达到石佛寺水库库区。 当汽车行驶在一条通往水库控制中心的长约7公里沿河大坝上的时候,远远地就能看见一条白色的护坡。 怀着对水库的大坝的强烈的好奇心,下车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看那个横跨于辽河之上的拦河大坝上的基础设施,观看泄洪闸门,以及泄洪道的构造。 接下来便是石佛寺水库的高局长给我们讲解了有关水库的一些相关知识,使我们对石佛寺水库有了而更进一步的认识。 石佛寺水库工程是辽河干流上唯一的控制性工程,也是国内流域干流上大型的平原水库,控制流域面积为 164786 平方公里,工程坝型为均质土坝,枢纽为二等工程,永久性建筑物为二级。其主要功能是担负辽河干流中下游的防洪任务。工程的建设使辽河中下游地区防洪标准由 30年一遇提高到1XX年一遇,远期满足“北水南调”工程反调节水库的要求。主要建筑物由42.7km长的主副坝和泄洪闸16孔总宽248.5米、净宽 200m的泄洪闸组成,水库最大库容1.85亿 m3,跨越沈阳和铁岭。 石佛寺水库的设计目标就是: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同时,也为地区经济发展作出贡献。它的出现,不仅能提供向____(省、市、区、县)日供水20万吨的能力,同时也在解决辽河的洪水灾害、改善辽河的生态环境和全流域的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将起到极为关键的作用。

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专业英语

水文地质术语 Hydrogeologic terminology 3 水文地质学原理 3.1 水文地质学科分类 3.1.1 水文地质学hydrogeology 研究地下水的形成和分布、物理及化学性质、运动规律、开发利用和保护的科学。 3.1.2 水文地质学原理(普通水文地质学)principles of hydrogeology(general hydrogeology) 研究水文地质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概念的学科。 3.1.3 地下水动力学groundwater dynamics 研究地下水在岩土中运动规律的学科。 3.1.4 水文地球化学hydrogeochemistry 研究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形成和变化规律以及地下水地球化学作用的学科。 3.1.5 专门水文地质学applied hydrogeology 为各种应用而进行的地下水调查、勘探、评价及开发利用的学科。 3.1.5.1 供水水文地质学water supply hydrogeology 为各种目的供水,研究地下水的形成条件、赋存规律、勘查方法、水质、水量评价以及合理开发利用和管理的学科。 3.1.5.2 矿床水文地质学mine hydrogeology 研究矿床水文地质学理论、勘探方法及开采中有关水文地质问题的学科。 3.1.5.3 土壤改良水文地质学reclamation hydrogeology 研究土壤盐渍化及沼泽化等水文地质问题的学科。 3.1.5.4 环境水文地质学environmental hydrogeology 研究自然环境中地下水与环境及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及其作用结果,并对地下水与环境进行保护、控制和改造的学科。 3.1.5.5 同位素水文地质学isotopic hydrogeology 应用同位素方法解决水文地质问题的学科。 3.1.6 区域水文地质学regional hydrogeology 研究地下水埋藏、分布、形成条件及含水层的区域性规律的学科。 3.1.7 古水文地质学pa1eohydrogeology 研究地质历史时期中地下水的形成、分布和演变的学科。 3.2 自然界的水循环 3.2.1 水循环water cycle 地球上各种形式的水体相互转换的循环过程。 3.2.2 大气圈aerosphere 包围地球表壳的气层。 3.2.3 水圈hydrosphere 连续包围地球表层的水体和地壳岩石中的水的总称。 3.2.4 岩石圈lithosphere 地球第一个软流层以上的部分。 3.2. 4.1 包气带aeration zone 地表面与地下水面之间与大气相通的,含有气体的地带。 3.2. 4.2 毛细带capillary zone 由于岩层毛细管力的作用,在潜水面以上形成的一个与饱水带有直接水力联系的接近饱和的地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