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中考考试大纲

初三化学中考考试大纲
初三化学中考考试大纲

一、考试目标与要求

九年级化学科学业水平考试,为了有利于激发学生继续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 为高中学校选拔具有学习潜能和创新精神的学生 ; 给九年级化学教学以较好的导向性。学业水平考试,以能力测试为主导,在测试考生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知识、技能和方法的基础上,较全面测试考生的化学科学素养。

九年级化学科学业水平考试命题,能尽力体现出化学的应用性、实践性、综合性、探究性、教育性。注重测量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科学技术、社

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等的协调发展,以促进学生在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 一 )对化学学习能力的要求

1.学习接受、吸收、整合九年级化学基础知识的能力

2.分析问题和解决 ( 解答 ) 简单化学问题的能力

3.化学实验与探究能力

( 二 )对知识内容的要求层次

根据化学课程标准和九年级化学教科书的教学目标要求,为了便于考查,将九年级化学学业水平考试化学命题对各部分知识内容要求的程度,由低到高分为识记、了解、理解(掌握)、综合应用四个层次,高层次的要求包含低层次的要求。其含义分别为:

【识记】:是指“知道”、“ 记住”、“ 说出”已学过化学内容,要求学生具有对所学化

学知识和材料、所做过的一些实验的再现能力。

【了解】:是指知道“是什么”。是指对化学基础知识的要点,能够根据所提供的内容材

料识别是什么,看懂课本中的图标和图片、能化学符号和化学用语表示。

【理解】:是指懂得“为什么”。能够理解一些化学概念和原理的基本含义; 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能从化学视角,分析一些化学现象,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初步学会基本的实验技能 ( 如取用药品、加热、选择仪器、连接仪

器、配制溶液、检验物质、使用化学用语、观察记录、简单计算) 。

【综合应用】:是指学生在记忆、理解的基础上,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和掌握的技能,进

行必要的分析、类推或计算、解释一些具体简单化学问题。

根据课程目标对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要求,学业水平测试将在考查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同时,尽力兼顾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考查,以实现三维目标的统一。

二、考试范围与内容

九年级化学学业水平考试范围和内容,依据《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 (2011 年版 ) 》的课程目标的基本要求,以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级《化学》( 上、下册) 两本教科书为依据,进行试题的编制。

三考试方式及试卷题型、分值比例

考试卷为物理、化学合卷,试卷满分 150 分,其中化学试卷满分为 60 分,理化合卷考试时

间共 120 分钟,其中化学约占 50 分钟。答卷方式采用闭卷、笔试。允许考生使用科学计算器。

试卷题型有:单项选择、填空、简答、实验探究、计算等。

试卷难度:容易题 ( 难度在 0.7 以上 ) :

较容易题 ( 难度在 0.5~0.7 之间 ) :

中等难度题 (0.3~0.5之间)的比例为5︰3︰2

化学中考考点归纳

考点 1:物质的变化、性质、反应类型

(1)判别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有无新物质生成。发光、放热、爆炸既可能是化学变化

也可能是物理变化。

(2)物质的色、态、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度属于物理性质,在化学变化中才体现出

来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 ( 如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等) 。

(3)四种基本反应类型是:

化合 (A+B→ AB)、分解 (AB→A+B)、置换 (C+AB→ AC+B)、复分解 (AB+CD→ AD+CB)

氧化还原反应中有关概念的关系

得氧——氧化——还原剂(C、 CO、 H2等 ) ;失氧——还原——氧化剂(0 2、 CuO、Fe203等 ) 。

考点 2:空气的成分、应用、污染和防治

( 1)空气成分及体积分数:N278% 0 22l %、稀有气体0.94 %、 C02 0.03 %其他杂质气体0.03 %(2)应用:氧气 ( 供给呼吸、支持燃烧 ) 、氮气 ( 作保护气等 ) 、稀有气体 ( 作保护气或电光源来产生各种

色光,如氖气一一红色光 )

(3)污染大气的物质是可吸入颗粒 ( 如沙尘 ) 和有害气体 ( 主要是 CO、N02、S02) ,大气污染引发三大环境问题一一温室效应 (C0 2,但 C02不是大气污染物 ) 、酸雨 (S0 2) 、臭气空洞 ( 氟氯代烃,即氟里昂 )

(4)三大化石燃料一一天然气、石油、煤( 燃烧都会产生 C02,石油在驱动汽车、飞机时尾气中有氮

氧化物,煤燃烧会产生S02) 。氢气是最理想的燃料( 取之于水来源丰富、等量燃烧放出热量最大、燃

烧产物是水没有污染 ) 但现有技术条件下成本较大。改善能源结构 ( 如开发氢能源、用酒精代替汽油、西气

东输用天然气代替煤气等 ) 、控制有害气体的排放等能有效防治气体污染。

考点 3:氧气的性质、制法、用途

(1)无色无味气体、不易溶于水,降温可变为淡蓝色液体,甚至变为淡蓝色雪化状同体,氧气通常贮存在蓝色钢瓶中。化学性质见下表。

物质主要现象化学方程式

碳剧烈燃烧、发出自光、放热、生成无色无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C+O 2点燃CO2

点燃 2P2O5磷发出自光、放热、生成自烟4P+5O

2

点燃 Fe3 O4铁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热、生成黑色固体3Fe + 2O

2

点燃 2Al 2O3铝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白色固体4Al + 3O

2

点燃 2MgO 镁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白色固体( 空气中即可燃烧 )2Mg + O

2

(2)实验室两种制法:

2KMnO4K2MnO4 + MnO2 + O 2↑ ( 固固加热型 )( 组、检、装、夹、点、收、移、熄)

2H2O2H 2O+ O2↑ ( 固液不加热型 )(Mn0 2作催化剂“一变两不变”)

可用排水法 ( 不易溶于水 ) 或向上捧空气法( 密度比空气大,32>29) 收集

工业上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得到氧气( 氧气的沸点比氮气高.物理变化) 。

(3)用途:供给呼吸、支持燃烧

考点 4:燃烧、缓慢氧化、自燃和爆炸

燃烧一一即剧烈氧化 ( 在有限空间内的急速燃烧会引起爆炸 ) 氧化缓慢氧

化 ( 可能引发自燃 )

燃烧三条件 ( 缺一不可 ) 一一可燃物、助燃物 ( 通常为氧气 ) 、达到着火点灭火

只需去掉一个条件 ( 三缺一 ) 即可。要记住一些消防安全标志。

考点 5:物质的组成与构成,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1)宏观上,物质由元素组成( 可由一种元素组成单质,也可由多种元素组成化合物) 。元素是核电荷数相同 ( 即质子数相同 ) 、中子数不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核电荷数决定元素的种类。

(2)原子中有:原子序数 =核电荷数 =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3)核外电子分层排布规律:第一层最多只能排 2 个电子:第二层最多只能排8个电子:最外不能超过 8 个电子。【要求会书写1-18 号元素的原子 ( 离子 ) 结构示意图】

(4)元素的化学性质、种别主要决定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关系如下:

最外层电子敛元素的性质 ( 原子的性质与元素的化合价 )元素的种别少于 4个原子易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所带正电荷数:最外层电子数金属元素

等于 4个不容易得电子,也不容易失电子 C 、Si 等

多于 4个少于 8个原子易得到电子形成阴离子.所带负电荷数=(8- 最外层电子数 )非金属元素

等于 8个稳定结构稀有气体元素

一般地,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似。但有例外,如He 与 Mg。

(5)微观上,物质由原子、分子或离子构成。物质构成的规律如下:

物质类型构成物质的徽粒实例金属、极少数非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原子Mg 、Hg、(C、Si 、SiO 2) 等

绝大多数非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分子N 2、 02、 H2、Cl 2、 H2 0、 HCl、 NH3、CO2、 H2 SO4等金属与非金属形成的化合物离子NaCl 、 MgCl2、 KCl、Na2S、 NaOH等

若某物质是由分子 ( 原子 ) 构成的,那么分子 ( 原子 ) 是保持该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化学变化的

本质是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不再分裂.原子之间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因而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

最小微粒 ( 化学变化:宏观上物质种类变、元素不变:微观上分子种类变、原子不变) 。

考点 6:化学用语的正确书写及其意义

(J)元素符号:①书写“一大二小”:②两( 或三 ) 重意义一一元素、一个原子 ( 还可能表示某种单

质) 。

(2)化学式:①书写

单质一一金属、固态非金属、稀有气体用元素符号表示( 他们的化学式与元素符号相同)

化合物一一要借助化合价来书写,“左正右负、标价交叉、化简检验”( 或用最小公倍数法)常见化合价口决:

“一价钾钠氯氢银、二价氧钙钡镁锌、三铝四硅五价磷、二三铁、二四碳、铜汞二价最常见,单质

一律为零价”

“负一氢氧硝酸根、负二硫酸碳酸根、还有负三磷酸根、只有正一是铵根”

注意:离子与化合价的表示方法有“一同”( 数值相同 ) “两不同” ( 位置不同、数值及正负号顺

序不同 )。

②意义:有三重或四重意义一一宏观物质与宏观组成、微观粒子与微观构成。(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其化学式有四重意义,其它情况只有三种意义)

归纳:元素符号各方位数字的意义

化合价

元素所表达的微粒的个数符号电荷数及正负号

一个微粒中原子的个数

①书写“一写、二配、三等、四注”;

②有“质” ( 反应物、反应条件、生成物)

考点 7:物质的分类

混合物(多种成分):如空气、溶液、合金等

金属单质

物质单质(一种元素)

非金属单质

纯净物(一种成分)

氧化物、酸、碱、盐

化合物(多种元素)

有机物

考点 8:水及水资源的利用

(1)根据电解产物的体积比及质量守恒定律可知推知水的组成及其分子构成.水的化学性质

水的化学性质化学方程式水的电解

2H2O2H2↑+ O2↑

与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C02+H20==H2 C03

与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CaO+H2 0==Ca(OH)2

(2)水的净化处理:①从

天然水得到自来水

絮凝剂 ( 如明矾 ) 吸附→沉淀→过滤 ( 一贴、二低、三靠 ) →活性炭吸附→杀菌消毒

②从自来水得到纯净水

蒸馏 ( 原理:自来水→水蒸气→纯净水;注意:温度计的水银球位置及冷凝水的流向)

(3)硬水与软水①含可溶性钙镁化合物较多的水叫硬水.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

物的水叫软水。②可用肥皂水鉴别硬水 ( 浮渣多、泡沫少 ) 和软水 ( 浮渣少、泡沫多 )

③通过煮沸 ( 生活中 ) 或蒸馏等方法可以将水中可溶性钙镁化合物浓度降低( 即软化 ) 。

(4)水资源的污染与防治

①水体的三大污染源:工业三废( 气、渣、水 ) 、农药与化肥、生活污水

②合理利用水资源:节约用水、防止水体污染

③治理水污染:对生活污水进行集中处理;对工业废水,要求工厂经处理达标后排放。

考点 9:有关化学计算

(1)化学式的计算:

元素种类、一个分子中的原子总数、相对分子质量、各种元素的质量比、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2)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利用质量守恒进行有关计算 ( 质量、推未知物的化学式 ) ,根据化学方程式隐含的质量比进行相关计算。【设 ( 设未知数 ) 、写 ( 写方程式 ) 、列 ( 列关系量 ) 、解 ( 解未知数 ) 、答 ( 简明作答 ) 】代入化学方程式计算的量以及由化学方程式计算出来的量都是纯物质的量.含杂物质参与反应或

生成含杂物质时要通过乘以纯度转化成纯物质的量。溶液参与反应的实质是溶质参与反应。应由溶液

的质量乘以溶质的质量分数求出溶质的质量后方可代入计算。

(3)溶液的计算: ( 见溶液部分 )

考点 10: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8 个基本要素 )

提出猜想

制定

搜集解释表达

进行反思

问题与假设

计划

证据与结论与交流

实验与评价

实验探究中要注意:科学取样 ( 取样要有代表性 ) 、对比实验 ( 通过鲜明对比直观地说明问题) 、定量实验 ( 定性问题定量化增强说服力) 、多次实验 ( 重复实验以得出同样结果、系列实验以得出相关规

律,以增强结果的可信度) 。实验过程要注意条件控制。

树立正确的科学价值观,科学是把双刃剑往往让人喜忧参半,要正面评价科学的作用,不可因噎

废食,而要趋利避害。

开放性试题有知识型、社会型、科学素养型三类,它的答案不是唯一的,只要合理就可得分。知

识型问题 ( 如固液作用产生气体的反应) 宜采取章节搜索的办法找到切题的答案;社会型问题( 如环保、能源、 ) 要展开想象的翅膀、大胆回答:科学素养型问题( 如谈完成某一探究实验受到的启示) 可从猜想要有依据、探究可用多组对比、判断要有依据,科学研究要大胆猜想、勤于思考、严密设计、团结

协作、勇于创新等方面进行回答。

考点 11:碳及其化合物

(1)几种碳单质的物性及用途

金刚石、石墨:结构不同 ( 都由碳原子构成,但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决定物性不同( 颜色、硬度、导电性不同) :物性不同决定用途不同( 金刚石作钻石、钻头、刻刀;石墨作铅笔芯、润滑剂、电

极) 。

C 60:该物质由C60分子构成.每个C60分子由 60 个碳原子构成,C60分子形似足球。

木炭、活性炭:都有强吸附性,能吸附色素( 如脱色 ) 和异昧 ( 如除臭 ) 。

焦炭:用于冶炼金属。炭黑:用作橡胶填料,可增强橡胶的耐磨性。

(2)两大气体的( O2和 CO2)的制取比较

实验室制取氧气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CaC0 3 +2HCl=CaCl2+CO↑ +H0

①2KMn04K2 Mn() 4 +MnO2+O2↑22

原理

②2H2O22H 2O+ O2↑

气体①固固加热型 ( 见下图 )固液不加热型

发生装置②固液不加热型 ( 与 C02同 )

收集装置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向上排空气法

实验装置

检验方法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使澄清石荻水变浑浊

①步骤为“组、检,装、夹、点、收、移、熄”;①步骤为“组、检、装 ( 先固后液 ) 、收”;

②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②用石灰石不用碳酸钠 ( 石灰石反应速率适中) 、用

③试管口放一团棉花;稀盐酸不用硫酸 (CaSO 微溶,覆盖在石灰石表面使

4

注意点④排水法。气泡连续均匀时方可收集;反应停止 ) 和浓盐酸 ( 易挥发使 C02不纯 ) :

⑤排空气法。带火星木条放瓶口复燃为满;③用长颈漏斗时,漏斗最下端要插入液面下;

⑥捧水法.瓶口有气泡冒出为满;④把燃着的木条放集气瓶口.火焰熄灭说明气已集

⑦防倒流。满。

附:氢气的性质与实验室制法

①无色无味、难溶于水的最轻气体。具有可燃性、还原性。

2H +0

22H 0( 可燃性 ) CuO+H

2

Cu+H 0( 还原性 )

222

②实验室制法:Zn+H2S04( 稀 )==ZnS04+H2↑ Zn+2HCl(稀)==ZnCl2+H2↑ (固液不加热型)

(3)可用排水法或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物质C02CO

物性无色、无味、能溶于水的气体无色、无味、难溶于水的剧毒气体

C02+Ca(OH)2=CaC03+H20

2CO+022C0 2

化性C02+H20=H2C03

CO+CuO Cu+C02

3C0+Fe 2032Fe+3C02用途光合作用、气体肥料、灭火、化工原料等作为燃料、冶炼金属

危害温室效应中毒

(4)C 、CO、H2都有可燃性和还原性

物质可燃性还原性

C

C02 2C+0 22CO C+2CuO2Cu+C02↑

C+0 2

CO

2C0 2CO+CuO Cu+C02

2CO+02

3C0+Fe 02Fe+3C0

23

H2

2H20H 2+CuO Cu+H20

2H 2+02

注意:操作步骤为通气一加热一冷却一停气:要除去尾气中的CO,以防污染空气。考点 12:燃烧与灭火燃料与能源

(1)燃烧要同时有可燃物、助燃物 ( 通常为 02) 、达到着火点,灭火只需三者缺一。

(2)灭火器的选择:棉布、木材一泡沫;油、气一干粉;图书、档案资料一C02。

(3)化石燃料

煤石油天然气主要成分含碳的复杂混合物多种碳氢化合物的混合物甲烷 (CH4)加工隔绝空气加热可得焦炭、煤气等据沸点不同分开及其它处理

燃烧污染物S02、N02等造成酸雨CO、氮氧化物、含铅化合物等

注:管道煤气的主要成分为CO等。液化石油气的主要成分是碳氢化合物( 是一种石油化工产品)

(4)燃料充分燃烧的两个条件:一是要有充足的氧气:二是要有足够大的接触面。

(5)化学变化包括“两变化”:物质变化( 生成新物质 ) 和能量变化 ( 放热或吸热 )

(6) 新燃料:乙醇C

2H 0H+302C0 +3H 0 5222

氢气2H2+022H 20( 最清洁、最理想的燃料 )

开发新能源:太阳能、核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等( 缓解化石燃料的耗尽,减少对环境的污

染)

考点 13:金属

(1)金属的化学性质:

①与氧气反应:Mg、 Al 常温下能与氧气反应表面形成致密氧化膜,有较强的抗腐蚀性;

Fe、 Cu 在加热时能与氧气反应;Au 不与氧气反应,即“真金不怕火炼”。

②与酸 ( 盐酸、稀硫酸等) 反应:金属活动顺序H 之前的金属与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氢气。( 图象:快慢看斜率、多少看高低)

③与化合物溶液反应:金属与化合物溶液发生置换反应遵循金属活动“前置后”的顺序。

(2)合金:金属与金属或非金属的共熔体。属混合物。与各组成物比.合金的硬度更人、强度更好、

因而用途更广,但熔点更低。

(3)金属的冶炼:大多数金属氧化物 ( 如 CuO、Fe203) 都可被 C、 CO、 H2还原成单质。

(4) 铁生锈的条件:同时接触氧气和水。( 保持干燥、隔绝空气、涂上或镀上保护层等可防生锈)

考点 14:溶液

1 .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分散到溶剂中形成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不溶于水的固体小颗粒( 或小油滴 ) 经振荡暂时分散到水中形成悬浊液( 或乳浊液 ) ,浊液不均一、不稳定。

2.溶解是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分散到溶剂中的过程,包括分子或离子向水中扩散的吸热过程和分

子或离子与水分子水合的放热过程。记住NaOH固体、浓 H2 SO4溶于水, CaO与水反应放热, NH4NO3固体

溶于水吸热。乳化是油脂在乳化剂( 如洗涤剂 ) 作用分解成小油滴进入到水中的过程。

3.一定温度下,往一定量的水中加入某溶质,当所得溶液不能再溶解更多的该溶质时,此时的

溶液称为该溶质的饱和溶液;反之,则为该溶质的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可以相互

转化,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

4.一定温度下, l00 克水最多所能溶解的固体质量,叫该物质的溶解度。绝大数固体的溶解度随

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KNO3的 S 受 T 影响大,而 NaCl 的 s 受 T 影响小,可通过结晶、重结晶提纯混有少

量NaCl 的 KNO3。 Ca(OH)2的 S 随 T 的升高而降低。注意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5.一定温度、一定压强下, 1 体积的水最多溶解的气体的体积即为该气体的溶解度。气体的溶解度

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随压强的增大在增大。

6 .溶质的质量分数 =( 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 ) × l00 %.溶液的质量 =溶质的质量 +溶剂的质量 = 溶液的密度×溶液的体积。

7 .溶质的质量分数是表示溶液浓度大小的量.表示100 克溶液中溶解了多少克的溶质;溶解度

是表示物质溶解能力大小的量。表示某温度下,l00 克溶剂最多能溶解多少克的溶质。前者的计算式

为:溶质的质量分数 = ( 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 ) ×100%,后者的计算式为: S=(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 ) × 100g。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fs / (100g+s) 】× 100%。

8 .一定质量分数溶液的配制:计算(据“溶质的质量守恒”计算溶质的质量或体积、溶剂的体积)——称量 ( 固体阁天平称、液体用量筒量) ——溶解 ( 烧杯与玻璃棒) 。

考点 15:酸、碱、盐、氧化物的性质

I.酸和碱的化学性质

性质酸(五条)碱(四条)备注与指示剂的酚酞:无色;石蕊:红色酚酞:红色;石蕊:蓝色

作用

与活泼金属H 2S04+Zn= ZnS04+H2↑一般无此性质也是金属化性

反应

与氧化物的6HCl+Fe 2 03=2FeCl 3+3H202NaOH+C0 2=Na2CO3+H20也是氧化物化性反应

中和反应HCl+NaOH=NaCl+H20是酸碱的共性

与盐的反应2HCl+Na2CO3= 2NaCl4 +C02↑+H2 02NaOH+CuS04=Cu(OH)2↓+Na2 SO也是盐的化性

2.盐的化学性质( 四条 ) :

(1)盐 +金属=新盐 +新金属,在这类反应中.盐一般要能溶于水.反应物金属单质要比盐中的金属

活泼。例如: Fe+CuS04= FeSO4+Cu

(2)盐 +碱=新盐 +新碱.在这类反应中,反应物一般都要能溶于水。

例如: Na2CO3+Ca(OH)2=2NaOH+CaC03↓

(3) 盐 +酸==新盐 +新酸,在这类反应中.强酸( 盐酸、硝酸、稀硫酸) 一般可以跟弱酸盐( 不管是否可溶) 反应,即强酸制弱酸;或反应物都溶于水,生成物之一是不溶于酸的沉淀。例

如: CaC03+2HCl=CaCl2+H20+C02↑. BaCl 2+H2S04= BaS04↓+2HCl

(4) 盐 1+盐 2=新盐 1+新盐 2,一般盐需都溶,例如:BaCl2+Na2S04= BaS04↓ +2NaCl

3.化肥:大部分属于盐,分成氮肥、磷肥、钾肥三种,含N、 P、 K 中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的化肥叫

复合肥 ( 如 KN03) 。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大大提高了粮食产量,但使用不当会造成环境污染。

·酸、碱、盐、氧化物的化学性质的简化记忆:“抓住酸碱、适当补充”。

(1) 酸碱的性质中已包含了“盐+酸”、“盐 +碱”反应的性质,盐的化学性质只需增加“盐+盐”、“盐 +金属”即可;

(2)酸碱的性质中已包含了“氧化物 +酸”、“氧化物 +碱”反应的性质,氧化物的化学性质只需增加

“氧化物 +水”即可。

4.物质的溶解性规律( 限初中 ) :

酸:都可溶:碱: KOH、 NaOH、Ba(OH)2可溶: Ca(OH)2微溶;其它不溶。

盐:钾钠铵盐硝酸盐——全可溶;

盐酸盐 ( 除 AgCl↓ ) 硫酸盐 ( 除 BaSO4↓ ) ——大多可溶;

碳酸盐【除K、Na、 NH4可溶】——大多不溶。

5.溶液的酸碱度可用pH 表示, pH=7 中性、 pH<7 酸性、 pH>7 碱性, pH 越小酸性越强、pH 越大碱性越强。溶液的pH 可用 pH 试纸测定,步骤为“放、滴、比、读”,pH 试纸不可先润湿。

6.浓硫酸与氢氧化钠固体都有强吸水性、强腐蚀性、溶于水都放出大量的热。浓盐酸有挥发性。

附,初中化学中,常见物质的颜色

颜色物质颜色物质

黑色Mn0 2、 CuO、C、 Fe3 04、红色Cu( 红) 、红磷 ( 暗红) 、 Fe(OH)3 ( 红褐 ) 、 HgO、

Fe 203 ( 红棕 ) 、 NO2( 红棕 ) 、石蕊试液 ( 紫色 )蓝色CuS0 4 ?5H2 O、 Cu(OH)2、绿色Fe 2+溶液 ( 浅绿 )

CuSO 4溶液、液态 02 ( 淡蓝 )

黄色S 、 Fe3+溶液 ( 棕黄 )难溶白CaCO3、BaSO4、AgCl 、Mg(OH)2

色固体BaSO 4和 AgCl 同时还不溶于盐酸、稀硝酸

考点 16:化学与生活

1 .人类的六种营养素:蛋白质( 构成细胞的基础物质) 、糖类 ( 主要的供能物质) 、油脂 ( 重要的供能物质 ) 、维生素 ( 调节新陈代谢、预防疾病、维持身体健康) 、水、无机盐。

2.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构成人体的元素有 50 多种。分常量元素 (0 、C、H、N、Ca、Na 等 ) 、微量元素 ( 又分必需元素,如 Fe、 I 、 Zn、Se 等 , 非必需元素 ) 、有害元素 (As 、Cd、 Hg 等) 。

3.绝大多数的含碳化合物属于有机物( 如 CH4、C2H5OH、 CH3COOH等 ) 。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

称为三大合成材料。塑料垃圾造成的污染称为白色污染。

考点 17:实验基本操作

(1) 药品的取用

①固体:块状“一平、二放、三慢立”;粉末状“一平、二送、三直立” ②液体:量少用滴、量多

用倒 ( 定量用量筒 ) “瓶塞倒放桌、标签向手心、口口紧相挨、试管略倾

斜”

(2)物质的加热

①可加热仪器一一试管、蒸发皿、燃烧匙 ( 前三者可直接在火焰上加热 ) 、烧杯 ( 瓶)( 垫上石棉网间接加热 )

②酒精灯的使用:严禁互点、不可吹灭与燃着添加③用试管夹夹住、要用外焰加热、先匀热后集

中、固体管口略向下、液体管口斜向上、液体不超

三分一、管口不对着人。

(3)检查气密性

导管一端入水、手掌紧贴瓶壁、管口冒泡、手离器壁水升、便知气密良好

(4)计量

①用天平称质量;精确到O. 1g、左物右码、加码先大后小、腐蚀性药品间接称量

②用量筒量体积:选择适当量程、读数三点一线,不可简中稀释与反应

(5)物质的存放:广口瓶装固体、细口瓶装液体、集气瓶装气体

(6)胶头滴管的使用:悬空滴加、停加正放、严禁一管多用。( 其中滴瓶上的滴管只能专用)

(7)过滤:是分离固液混合物的方法。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

(8)蒸发:是除去溶剂获得更浓溶液或晶体的方法。蒸发过程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加快溶剂蒸

发和防止液滴飞溅出来。

(9)蒸馏:分离两种或两种以上沸点不同的液体的方法。注意水流方向与气流方向相反。

中考必须记住的化学用语

一、元素的名称及符号

原子序数l23456789lO ll12131415161718元素名称氢氦锂铍硼碳氮氧氟氖钠镁铝硅磷硫氯氩元素符号H He Li Be B C N O F Ne Na Mg Al Si P S Cl Ar

元素名称钾钙锰铁锌银钡碘汞铜锡铅铂金元素符号K Ca Mn Fe Zn Ag Ba I Hg Cu Sn Pb Pt Au 二、离子符号

名称符号名称符号名称符号名称符号

钠离子Na +钾离子K +氯离子Cl

-

高锰酸根离子Mn0 4-钙离子Ca2+亚铁离子Fe2+氧离子02-锰酸根离子Mn02-

4氢离子H +铁离子Fe 3+硫离子S 2-硫酸根离子SO 42-铜离子Cu 2+铵根离子NH 4+氢氧根离子 OH -碳酸根离子C0 32-

镁离子

2+

锌离子Zn

2+

硝酸根离子N0

-

碳酸氢根离子HCO3

-Mg3

铝离子Al 3+银离子Ag +

三、化学式

四、化学方程式

有关反应化学方程式备注

碳充分燃烧 C + O

2CO

2

碳不充分燃烧2C+O

22CO

氧气与硫反应S + O

2

SO

2

氧气与磷反应4P+5O

2

2P2O5氧气的性质

氧气与铁反应3Fe + 2O

2

Fe3O4

氧气与铝反应

4Al + 3O

2

2Al 2O3

氧气与镁反应2Mg + O

2

2MgO

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2KMnO

4K2MnO4 + MnO2 + O 2↑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用过氧化氢制氧气

氧化汞加热分解

电解水

氢气的燃烧

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碳酸钠与盐酸反应

氢气还原氧化铜

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锌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碳还原氧化铜

碳与二氧化碳反应

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氢氧化钠与氯化铁反应氯化钡与硫酸钠反应

氯化钠与硝酸银反应

氧化钙与水反应2H 2O22H2 O+ O2↑

2HgO2Hg+0 2↑

2H 2O2H 2↑+ O2↑

2H2+022H20

C0+Ca(OH) =CaC0↓+H0二氯化碳的性质2232

Na 2C03+2HCl=2NaCl+C0↑ +H2 0

H2+CuO Cu+H20氢气的还原性Fe+CuS0 4==FeSO+Cu

4

Zn+H 2S04==ZnS04 +H2↑氢气实验室制法

C+2CuO2Cu+C02↑

碳的还原性

C+CO 22CO

2NaOH+CuS04=Cu(OH)↓+Na2 S04

3NaOH+FeCl 3=Fe(OH)3↓+3NaCl

BaCl 2+Na2S04=BasS04↓ +2NaCl盐的化学性质NaCl+AgN0 3 =AgCl↓+NaN03

CaO+H 2 0==Ca(OH)2

附:酸、碱、盐、氯化物的性质

1.酸和碱的化学性质:

性质酸(五条)碱(四条)备注与指示剂的作用酚酞:无色石蕊:红色酚酞:红色石蕊:蓝色

与活泼金属反应Zn+H 2 S04=ZnS04 +H2↑一般无此性质

与氧化物的反应3H 2S04+Fe2 03=Fe2(S0 4) +3H 202NaOH+C0 2=Na2C03+H2 0

中和反应H2 S04+2NaOH= Na2 S04 +2H2O酸碱共性

与盐的反应H SO+NaC0 = Na SO + C0

2↑+H O2NaOH+CuS0= Cu(OH) ↓ +NaS0盐的化性

24232424224 2.盐的化学性质 ( 四条 ) :

(1)盐 +金属=新盐 +新金属

例如: Fe+CuS04=FeSO4+Cu

(2)盐 +碱=新盐 +新碱

例如: Na2 CO3+Ba(OH)2= 2NaOH+BaC03↓

(3)盐 +酸=新盐 +新酸

例如: CaC03+2HCI= CaCl2 +H20+C02↑BaCl2+H2 S04=BaS04↓+2HCl (4)盐 l+ 盐 2=新盐 l+ 新盐 2

例如: BaCl2+Na2SO4=BaS04↓+2NaCI

3.氧化物的化学性质:

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

多数能与酸、碱反应有些能与水反应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碳酸的分解

一氧化碳的燃烧

C0 2+2NaOH=Na2C03 +H20 CaO+H 2 0= Ca(OH)2CO 2 + H 2 O=H2 CO3

CaC0 3+2HCI= CaCl2+H20+C02↑

CO2+H 2O =H2 CO3C0 2的性质

H 2C03= C02↑+H2 0碳酸的不稳定性

2CO+O 22CO2CO 的可燃性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CuO +CO Cu + CO

2

CO 的还原性

甲烷的充分燃烧CH

4+2O 2CO2 + 2H 2O

酒精的充分燃烧C

2H5 OH + 3O22CO2 + 3H 2O

镁条与盐酸反应Mg+ 2HCl= MgCl 2 + H 2↑

Fe + H SO = FeSO + H ↑H 之前的金属与酸

铁与稀硫酸反应

2442

反应置换出氢气铁与盐酸反应Fe + 2HCl= FeCl 2+H2↑

铜与氧气反应2Cu+0 2 2 CuO

铜与硝酸银溶液反应Cu+2AgN03=Cu(N03) 2+2Ag金属间的置换反应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炼铁)3CO+ Fe 2 O32Fe + 3CO 2炼铁的原理

稀硫酸与铁反应Fe + H 2SO4= FeSO4+H2↑酸与金属的化性

稀硫酸与氧化铁反应Fe O + 3H

2SO = Fe (SO )

3

+ 3H O酸与金属氧化物

234242

稀硫酸与氧化铜反应CuO + H 2 SO = CuSO + H O的化性

442

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HCl + NaOH= NaCl +H 2O

酸与碱的化性盐酸与氢氧化铝反应3HCl + Al(OH) 3 =AlCl

3

+3H 2O

盐酸与碳酸氢钠反应NaHCO 3 +HCl = NaCl+ H 2 O+CO2 ↑

盐酸与碳酸钙反应CaC0 3+2HCI= CaCl2+H20+C02↑

盐酸与碳酸钠反应Na 2 CO3 +2HCl = 2NaCl+ H 2 O+CO2↑酸与盐的化性

盐酸与硝酸银反应HCl + AgNO 3= AgCl ↓ + HNO3

硫酸与氯化钡反应H 2SO4 + BaCl 2=BaSO4↓ + 2HCl

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2NaOH+C0=Na2 C03 +H2 0

碱与非金属氧化物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硫反应2NaOH+S02=Na2 S03 +H2 0

的化性

氢氧化钠与三氧化硫反应2NaOH+S03=Na2 S04 +H2 0

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Ca(OH)2233

碱与盐的化性+ Na CO = CaCO↓+ 2NaOH

初中化学中考复习知识点总结说课讲解

初中化学中考复习知识点总结 一基本概念: 1、化学变化: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化 2、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3、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颜色、状态、密度、气味、熔点、沸点、硬度、水溶性等) 4、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 5、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 6、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纯净物组成,各物质都保持原来的性质 7、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8、原子:是在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 二、化学式和化合价: (1)化学式的意义:①宏观意义:a.表示一种物质; b.表示该物质的元素组成; ②微观意义:a.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 b.表示该物质的分子构成; ③量的意义:a.表示物质的一个分子中各原子个数比; b.表示组成物质的各元素质量比。 (2)单质化学式的读写 ①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的:a.金属单质。如:钾K 铜Cu 银Ag 等; b.固态非金属。如:碳C 硫S 磷P 等 c.稀有气体。如:氦(气)He 氖(气)Ne 氩(气)Ar等 ②多原子构成分子的单质:其分子由几个同种原子构成的就在元素符号右下角写几。 如:每个氧气分子是由2个氧原子构成,则氧气的化学式为O2 双原子分子单质化学式:O2(氧气)、N2(氮气)、H2(氢气) F2(氟气)、Cl2(氯气)、Br2(液态溴) 多原子分子单质化学式:臭氧O3等 (3)化合物化学式的读写:先读的后写,后写的先读 ①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读成“某化某”,如:MgO(氧化镁)、NaCl(氯化钠) ②酸根与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读成“某酸某”,如:KMnO4(高锰酸钾)、K2MnO4(锰酸钾)MgSO4(硫酸镁)、CaCO3(碳酸钙)

人教版初三化学中考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初三化学中考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 1.下列图像中有关量的变化趋势与对应叙述关系正确的是() A.向一定质量表面生锈的铁片中滴加盐酸至过量 B.向一定质量的稀硫酸中滴加水C.向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溶液中滴加石灰水至过量 D.加热一定质量的氯酸钾 【答案】A 【解析】A、生锈的铁片含有氧化铁和铁,首先氧化铁与盐酸反应,无气体产生,然后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 B、稀硫酸呈酸性,其pH小于7,加水后酸性减弱,pH逐渐增大; C、石灰水与氢氧化钠溶液不反应,只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沉淀; D、加热一定质量的氯酸钾,生成氧气的质量是一定的。 解:A、生锈的铁片含有氧化铁和铁,首先是表面的铁锈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无气体产生,然后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当铁全部反应完,氢气质量不再改变,观察图象,符合变化,故A正确; B、稀硫酸呈酸性,其pH小于7,加水后酸性减弱,pH逐渐增大,观察图象PH在减小,故B错误; C、石灰水与氢氧化钠溶液不反应,只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沉淀,而且是一开始就生成,观察图示可知,C错误; D、加热一定质量的氯酸钾,生成氧气的质量是一定的,所以固体残留物的质量不会随时间的延长而消失,故错误。 故选A。 点睛:常见混合物间的反应事实,要求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加强基础知识的储备,以便能够灵活应用。 2.将铝和镁组成的混合物 10g 加入到 200g 稀盐酸中恰好完全反应后得到溶液 209g,再向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最终生成沉淀的质量为() A.12g B.14.25g C.17.25g D.27g 【答案】D 【解析】 【分析】 铝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氢气,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氯化铝和氢氧化

(完整版)初三化学中考计算题专题复习

计算题专题复习(提高篇)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Mn—55;Mg—24;Fe—56;Zn—65;Al—27;Ca—40;Cl —35.5;K—39;Cu—64;H—1;O—16;C—12;Na—23;S—32;N—14;Si—28;Ba—137 一、平均值型计算选择题: 例1:两种金属粉末的混合物30克,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只生成氢气1克,则这种混合物中的两种金属可能是() A.Mg Al B.Zn Fe C.Mg Fe D.Al Fe 【同题链接】 1、一种不纯的铁,已知它含有铜、钙、镁的一种或几种金属杂质,5.6g这样的铁跟足量的稀H2SO4反应时,生成H20.2g,则该铁样品中一定含有的金属杂质是()A.铜 B.镁 C.铝 D.钙 2、把含有某一种氯化物杂质的氯化镁粉末95g溶于水后加入足量的AgNO3溶液,完全反应后生成白色沉淀300g,则氯化镁中的杂质不可能是() A.NaCl B.AlCl3 C.KCl D.CaCl2 3、在某铁的样品中可能含有Zn、Mg、Al、Cu等杂质金属中的2种,取5.6g样品跟足量稀硫酸反应,得到0.20gH2,则此铁的样品中不可能含有的杂质金属组是() A. Cu和Mg B. Zn和Al C. Mg和Al D. Zn和Cu 4、某不纯的氯化铵样品中,测得其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8%,则混主的一种杂质可能是 ①NH4HCO3②(NH4)2SO4③NH4NO3④CO(NH2)2() A.只有① B.①③ C.②③ D.无法确定 二、估算型选择题 例2:20g20%的NaOH溶液与20g20%的H2SO4溶液充分反应后,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是()A.蓝色 B.紫色 C.红 D.无色 【同题链接】 1、相同质量的下列的物质中,铁的质量分数最高的是() A.FeS B.FeCO3 C.Fe2O3 D.Fe3O4 2、由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组成的混合气体中,硫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可能是() A. 1∶1 B. 1∶1.25 C. 1∶1.5 D. 1∶2 3、由碳和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气体,经测定碳与氧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3:5,该气体是() A.混合物 B.纯净物 C.化合物 D.有机物 三、特殊规律型选择题 例3:某甲醛(HCHO)溶液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则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正确的是()A.12% B.10% C.8% D.6% 【同题链接】 1、已知NaHS、MgSO4、和NaHSO3由组成的混合物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0%,则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A.35% B.25% C.65% D.无法计算 2、将Na、Mg、Al分别放入盐酸溶液中,反应结束后,放出氢气质量相同,其原因是() A.放入Na、Mg、Al的质量相同 B.放入Na、Mg、Al的质量比是23:12:9和足量盐酸反应 C.放入过量的Na、Mg、Al,而盐酸为同质量分数、同体积、同质量。 D.放入Na、Mg、Al的质量比为3:2:1 四、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

中考化学 金属及酸碱盐反应的图像综合试题含详细答案

一、中考初中化学金属及酸碱盐反应的图像 1.向甲物质中逐滴加入相应的乙溶液至过量.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气体或沉淀的质量与加入的乙的质量关系,符合图曲线描述的是() A.甲:铜、锌的混合物乙:稀盐酸 B.甲:硝酸和稀硫酸的混合溶液乙:氯化钡溶液 C.甲:氢氧化钠和氯化钠的混合溶液乙:稀盐酸 D.甲:盐酸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乙:氢氧化钠溶液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由于锌和稀盐酸反应一开始就会生成大量的气体,故A错误; B、由于氯化钡和稀硫酸反应会生成难溶于水难溶于酸的沉淀硫酸钡,故B错误; C、向氯化钠和氢氧化钠的混合溶液加入稀盐酸,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没有气体或沉淀产生,与曲线所示不一致,故C不正确; D、向盐酸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由于盐酸的存在,氢氧化钠不能与氯化铜反应生成了氢氧化铜沉淀。氢氧化钠先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既无气体也无沉淀;待盐酸完全反应后,所加入的氢氧化钠开始与氯化铜反应产生氢氧化铜蓝色沉淀至氯化铜完全反应为止;与曲线所示一致,故D正确。 故选D。 2.下列图象分别与选项中的操作项对应,其中合理的是( ) A.向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加水,溶液的pH与加入水的质量关系

B.某温度下,向一定质量的KNO3不饱和溶液中不断地加入KNO3固体 C.向一定量FeCl3溶液和稀盐酸的混合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D.持续不断地加热一定质量的碳酸钙固体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向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加水,溶液的碱性变弱,但溶液始终显碱性,溶液的pH不可能小于或等于7,不符合题意; B、某温度下,向一定质量的KNO3不饱和溶液中不断地加入KNO3固体,硝酸钾能继续溶解,当达到饱和状态后不再发生改变,但KNO3不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可能为0,即起始值不为0,不符合题意; C、向一定量FeCl3溶液和稀盐酸的混合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NaOH先与盐酸反应,开始时不会生成沉淀,盐酸消耗完再与氯化铁反应会生成氢氧化铁沉淀,故沉淀的质量先是零,再不断上升,最后形成一条水平直线,符合题意; D、碳酸钙在高温下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加热到一定温度才能分解,随着反应的进行,剩余固体的质量逐渐减少,但不可能减少至0,不符合题意。故选C。 3.只含一种杂质的硫酸溶液M,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钡溶液后,再加足量的稀盐酸,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判断合理的是

最新中考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

中考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 初中化学知识点全面总结(完整版) 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 3、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 (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 ①四特点P6(原料、条件、零排放、产品)②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 4、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 (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 (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 (3)检验产物 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 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说明石蜡蒸气燃烧。 5、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 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2的量减少,CO2和H2O的量增多 (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 6、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 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 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 7、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 (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 (二)测容器--量筒 (1)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2)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3)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0.1毫升。 (三)称量器--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0.1克。) 注意点:(1)先调整零点 (2)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 (3)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

初三化学中考专题(11)物质的除杂、分离练习及答案

专题十一物质的除杂、分离 1.除去下列物质中混入的少量杂质(括号中的物质为杂质)所涉及的实验方案或操作中,合理的是 A.KNO3晶体(NaCl):将固体溶于水配制成热的饱和溶液,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 B.CO2气体(HCl):将气体通过盛有NaOH溶液的洗气瓶 C.BaCl2溶液(Ba(OH)2)加入适量的稀硫酸,过滤 D.O2(N2):将混合气体通过炽热的铜网 2.下列各组括号内除杂质的方法或试剂错误的是 A.CO2中混有CO(点燃) B.Cu粉中混有CuO(稀硫酸) C.CO中混有CO2(氢氧化钠溶液) D.Cu粉中混有Fe粉(用磁铁吸引) 3.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用方法正确的是 A. CO2(CO)——通入氧气点燃 B.SO2(HCl)——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C.KCl固体(KClO3)——加少量二氧化锰固体并加热 D.NaCl溶液(NaHCO3)——滴加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 4.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不正确的是 5.欲除去氯化钙溶液中的少量稀盐酸,在没有指示剂的条件下应选用的试剂是 A.碳酸钙粉末 B.生石灰粉末 C.熟石灰粉末 D.硝酸银粉末 6.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用的方法正确的是 A. CO2气体(CO气体)——通入氧气点燃 B.CaO固体(CaCO3固体)——加水充分溶解,过滤 C.KCl固体(MnO2固体)——加水充分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D.NaCl溶液(CaCl溶液)——滴加碳酸钾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过滤 7.分离氯化铁、氯化钠、硫酸钡的固体混合物,得到三种纯净物,应选用的一组试剂是 A.水、硝酸银、稀硝酸 B.水、氢氧化钠、盐酸 C.水、氢氧化钠、稀硝酸 D.水、氢氧化钾、盐酸 8.要收集得到较纯净的物质,下列除去指定杂质(括号中为杂质)方法正确的是 ①CO(CO2)——通过装有烧碱溶液的洗气瓶;②CO2(CO)——导出,在空气中点燃; ③O2(水蒸气、CO2)——通过装有生石灰的干燥管;④KNO3固体(NaCl固体)——溶于

中考化学-酸碱盐知识点归纳

酸、碱、盐知识点归纳 一、常见的酸和碱 注:盐酸是氯化氢气体溶于水形成的溶液,属于混合物。 (1)浓盐酸的挥发性:盐酸的溶质的质量分数越大,挥发性越强。 雾是小液滴,烟是固体小颗粒,浓盐酸挥发出的氯化氢(HCl)气体与遇空气中的水蒸气形成盐酸小液滴,不是白烟。 (2 (3)浓硫酸的特性:吸水性(物)、腐蚀性(化)、脱水性(化,是腐蚀性的一种) (4)浓硫酸的稀释:将浓硫酸沿器壁慢慢倒入装有水的烧杯中,并不断搅拌。 绝不能把水倒入浓硫酸里。因为浓硫酸密度比水大,而且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如果把水倒入浓硫酸中,水浮在浓硫酸之上,造成局部沸腾。 (5)其他常见的酸:硝酸(HNO3)、醋酸(CH3COOH) 2.酸的化学性质(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酸溶液中都含有H+) +

(1)用石灰石、水、纯碱为原料制熟石灰、烧碱: ①石灰石→生石灰:↑+23 CO CaO CaCO 高温 ②生石灰→熟石灰:CaO + H 2O = Ca(OH)2,放出大量的热 ③纯碱→烧碱:Na 2CO 3 + Ca(OH)2 = CaCO 3↓ + 2NaOH (2)其他常见的碱:氢氧化钾(KOH )、氨水(NH 3·H 2O ) 4.碱的化学性质(碱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碱溶液中都含有OH -) -注:并不是所有非金属氧化物都能与碱反应,如H 2O 、CO 。

5.浓硫酸、氢氧化钠事故的处理: (1)浓硫酸: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并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 (2)氢氧化钠:用较多的水冲洗,并涂上硼酸溶液。 6.常见的干燥剂: (1)浓硫酸:因能与NH 3反应,所以不能用于干燥NH 3 (2)氢氧化钠固体:因能与CO 2、SO 2等反应,所以不能用于干燥CO 2、SO 2 (3)生石灰:吸收水分,食品的干燥剂,CaO + H 2O = Ca(OH)2 (4)铁粉:吸收氧气、水蒸气,抗氧化剂,食品的保鲜剂 7.氢氧化钠固体为什么要密封保存? (1)氢氧化钠易吸收空气中的水而潮解; (2)氢氧化钠易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而变质,2NaOH + CO 2 = Na 2CO 3 + H 2O 8.中和反应: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1)NaOH + HCl = NaCl + H 2O 该反应无明显现象,为了便于观察,在NaOH 溶液中滴几滴无色酚酞,溶液呈红色,再逐滴滴加稀盐酸,红色逐渐消失,证明NaOH 与盐酸发生了反应。 (2)中和反应关键是“酸和碱之间的反应”。 Fe 2O 3 + 6HCl = 2FeCl 3 + 3H 2O ,CuO + H 2SO 4 = CuSO 4 + H 2O ,2NaOH + CO 2 = Na 2CO 3 + H 2O 以上反应虽然有盐和水生成,但都不是中和反应。 所以说: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 9.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 (1)酸性氧化物: (2)碱性氧化物: (3)水: 二、酸碱性和酸碱度 1.酸碱性:酸性、碱性、中性。注意:呈酸性不等于一定是酸、呈碱性不等于一定是碱。如纯碱不是碱,但其水溶液呈碱性,pH>7。 2.酸碱度:溶液酸碱性的强弱程度。用pH 表示,范围:0~14。 (1)pH = 7 时,溶液呈中性;滴入紫色石蕊试液不变色,滴入无色酚酞溶液不变色; (2)pH < 7 时,溶液呈酸性;pH 越小,酸性越强,越接近7,酸性越弱;滴入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滴入无色酚酞溶液不变色; (3)pH > 7 时,溶液呈碱性,pH 越大,碱性越强,越接近7,碱性越弱;滴入紫色石蕊试 酸性氧化物 + 水→酸 碱→盐+水(可溶性碱) 碱性氧化物+ 水→碱(可溶性碱) 酸→盐+水 酸性氧化物→酸 水+ 碱性氧化物→碱(可溶性碱) CuSO 4→CuSO 4·5H 2O

粤教版初中化学中考化学各章节知识点总结归纳

粤教中考化学各章节知识点 第一章《大家都来学化学》知识点 1.1社会生活与化学 一、化学课的学习内容 1、生活中的化学知识 2、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变化规律 3、化学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4、科学探究的方法 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 相关连接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 3、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 ①四特点(原料、条件、零排放、产品) ②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 1.2化学实验室之旅 一、参观实验室 1、了解化学实验室规则 2、固体和液体化学药品的摆放规律:按物质的类别进行摆放。 3、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 (1)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 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 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 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 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 (2)测容器--量筒 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0.1毫升。 (3)称量器--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0.1克。) 注意点:(a)先调整零点 (b)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 (c)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一般药品称量时,在两边托盘中各放一张大小、质量相同的纸,在纸上称量。潮湿的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放在加盖的玻璃器皿(如小烧杯、表面皿)中称量。 (d)砝码用镊子夹取。添加砝码时,先加质量大的砝码,后加质量小的砝码(先大后小) (e)称量结束后,应使游码归零。砝码放回砝码盒。 (4)加热器皿--酒精灯 (a)酒精灯的使用要注意“三不”:①不可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②用火柴从侧面点燃酒精灯,不可用燃着的酒精灯直接点燃另一盏酒精灯;③熄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熄,不可吹熄。 (b)酒精灯内的酒精量不可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也不应少于1/4。

最新初三化学中考试题及答案

初三化学中考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Na-23 Mg-24 A1-27 K-39 Ca--40 Fe一56 Cu-64 Zn-65 Ag-108 Ba-137 H-1 C—12 N-14 O—16 P-31 S一32 Cl-35.5 一、选择题(1-15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下列图示中不是表示通过化学反应为人类提供能量的是………………( ) 2.下列实验现象叙述错误的是…………………………………………( ) A.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的火焰 B.铁在氧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 C.镁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氧化镁白色固体 D.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时有明显的放热观象 3.如图所示下列实验基本操作中,正确的是……………………………………( ) 4.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霉变大米必须清洗后食用 B.糖、脂肪、蛋白质都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 C.奶类中含有钙元素。蔬菜中不含钙元素 D.人体中缺少碘元素会引起甲状腺肿大 5.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人体自身不能合成维生素,必须从食物中获取 B.糖、脂肪、蛋白质都能为人体生命运动提供能量 C.所有含碳的化合物都是有机物 D.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显负价的元素…一定写在化学式的右铡 6.下列有关化学与生活约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合金、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都是重要的有机合成材料 B.棉和羊毛属于天然纤维 C.往一种无色溶液中加入盐酸,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这种溶液中一定含有碳酸根离子 D.硝酸钾属于钾肥,它能促进植物生长,增强抗瘸虫害积抗侧绫德力 7.下列标志和标志下面的文字或符号一致的是,.

[中考化学]九年级化学中考化学总复习专题

九年级化学中考化学总复习专题(一)—基本概念和原理天津版 【同步教育信息】 一. 本周教学内容: 中考化学总复习专题(一)—基本概念和原理 二. 复习要求: 准确理解有关物质的分类、组成、变化、性质规律等相关的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正确使用化学用语并了解其意义。 三. 知识要点: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分类、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一门基础自然学科,研究对象是物质,有关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含的内容包括: ????? ????????→?????→?化学用语 分类组成变化规律性质 研究内容物质研究对象化学 1. 物质的变化及性质 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① 宏观上没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没有新分子生成;② 常指物质状态的变化、形状的改变、位置的移动等。例如:水的三态变化、汽油挥发、干冰的升华、木材做成桌椅、玻璃碎了等等。 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也叫化学反应。① 宏观上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有新分子生成;② 化学变化常常伴随一些反应现象,例如:发光、发热、产生气体、改变颜色、生成沉淀等。有时可通过反应现象来判断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或者产物是什么物质;③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① 原子不是自然界中最小粒子,只是在化学变化的领域内最小,也不是在物理变化中最小;② 原子虽小,但其结构并不简单,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又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质子、中子和电子也不是最小粒子,物质是无限可分的;③ 原子核相对于原子来讲,是非常小的,却集中了原子几乎所有的质量及全部的正电荷;④ 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电子带负电。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所以核电荷数与质子数相等;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在原子当中,质子数和电子数相等,所以原子显电中性;⑤ 在原子中质子数和中子数不一定相等。 分子:是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① 分子不是保持物质物理性质的粒子,因为单个的分子不能确定其为固态、液态及气态,所以单个分子不能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② 分子也不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惟一的粒子,像金属单质、硫、磷、金刚石、石墨和晶体硅等物质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因此,原子也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③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构成分子的原子个数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一个分子中含有几个原子,也就包含有几个原子核;④ 构成分子的原子的种类可以是相同的,也可以是不相同的。相同时为单质分子,不同时为化合物分子。 原子团:在许多化学反应里,作为一个整体参加反应,好像一个原子一样的原子集团。 ① 原子团并不是在所有的反应当中都是保持一个整体不变的,? ====2 32MnO KClO +KCl 2 ↑23O 的反应就是一个例子,-3ClO 是一个原子团,反应后却被打破了,有的原子团可能在 反应中转变成另外一种原子团;② 初中化学中出现的原子团有- 24SO 、-23CO 、- 3NO 、 - 34PO 、 -3ClO 、7 4 +- MnO 、6 24+-MnO 、+ 4NH 、-OH 、-ClO (次氯酸根)等。 离子: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① 原子或原子团得失电子后可形成离子,得到电子形成阴离子,失去电子后形成的是阳离子;② 阴离子带负电荷,阳离子带正电荷。 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① 决定元素种类的粒子是质子,决定元素种类的因素是质子数或核电荷数;② 一种元素对应的是一类原子,这一类原子是由于它们具有相同的质子数或核电荷数相同,而不是中子数或电子数相同;只要原子核内的质子数或核电荷数相同,不管中子数或电子数相同与否,那么,这些原子都属于同种元素;③ 元素可分为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稀有气体元素;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4个,非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为4个或4个以上,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最外层达到稳定结构(2个或8个电子);④ 元素论种类而不论个数;⑤ 元素是宏观概念,可以说某种物质由哪种或哪些元素组成的。 3. 物质的分类 (1)混合物和纯净物 混合物:组成中有两种或多种物质。① 宏观上看有多种成分,微观上看只有多种分子;② 混合物中各成分相互独立存在,彼此保持各自的化学性质,混合物的性质是多样性的,因此,不能用混合物中的某种成分的化学式来表示该混合物;③ 混合物中各种成分通常情况下彼此之间不发生化学反应;④ 混合物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是按各成分的相对分子质量的平均值(如何计算不要求);⑤ 常见的混合物有:空气、海水、自来水、土壤、煤、石油、天然气、爆鸣气及各种溶液。 纯净物:组成中只有一种物质。① 宏观上看有一种成分, 微观上看只有一种分子;②纯净物具有固定的组成和特有的化学性质,能用化学式表示;③ 纯净物可以是一种元素组成的(单质),也可以是多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备战中考化学金属及酸碱盐反应的图像的综合复习附答案

一、中考初中化学金属及酸碱盐反应的图像 1.现有盐酸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向其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直至过量,根据实验事实绘制如图所示曲线。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 A .a→b 段产生 Cu(OH)2的质量不断增大,故溶质质量增大 B .c→d 段溶液的pH 不变 C .整个过程中氯化钠的质量一直在不断增大 D .a 点、d 点对应溶液中所含溶质均为两种 【答案】D 【解析】 【分析】 向盐酸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至过量时,发生的反应的选后顺序是2HCl+NaOH=NaCl+H O 、22CuCl +2NaOH=2NaCl+Cu(OH) 。 【详解】 A 、a→b 段溶质质量增加,是因为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生成的氯化钠的质量大于参加反应的氯化氢的质量,没有Cu(OH)2生成,A 不正确; B 、c 点代表氢氧化钠与氯化铜刚好完全反应,则c→d 段溶液中氢氧化钠不断增加,溶液碱性越来越强,溶液的pH 增大,B 不正确; C 、从反应方程式可知,盐酸和氯化铜分别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溶液中的氯化钠的质量不断增加,当氢氧化钠过量时,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不再增加,C 不正确; D 、a 点表示混合液还末参与反应,溶液中的溶质只有氯化氢和氯化铜两种,d 点表示混合液已经完全反应,氢氧化钠过量,溶液中的溶质有生成的氯化钠和过量的氢氧化钠两种,D 正确。故选D 。 2.现有盐酸和CaCl 2的混合溶液,向其中逐滴滴入Na 2CO 3,溶液,生成沉淀质量与滴入Na 2CO 3溶液质量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反应过程中先冒气泡,后产生白色沉淀 B.滴至bg时,溶液中的含HCl、NaCl两种溶质 C.滴至cg时,溶液恰好完全反应 D.滴至dg时,溶液pH>7 【答案】B 【解析】 【详解】 A、向盐酸和CaCl2的混合溶液中逐滴滴入Na2CO3溶液时,碳酸钠先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后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故正确; B、滴至bg时,溶液中不含HCl,含有反应生成的NaCl和没有反应的氯化钙两种溶质,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 滴至cg时,沉淀质量不再增加,说明此时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故正确; D、滴至dg时,溶液中的溶质是反应生成的氯化钠和过量的碳酸钠,碳酸钠溶液显碱性,因此溶液显碱性,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3.下列四个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在密闭容器中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B.常温下向一定量的稀硫酸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初三化学中考考点归纳及点拨

初三化学中考考点归纳与点拨 考点1:物质的变化、性质、反应类型 (1)判别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有无新物质生成。发光、放热、爆炸既可能是化学变化也可能是物理变化。 (2)物质的色、态、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度、导热性、导电性、挥发性属于物理性质,在化学变化中才体现出来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如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腐蚀性、毒性等)。 (3)四种基本反应类型是: 化合(A+B→AB)、分解(AB→A+B)、置换(C+AB→AC+B)、复分解(AB+CD→AD+CB) 氧化还原反应中有关概念的关系 得氧——被氧化——还原剂(C、CO、H2等);失氧——被还原——氧化剂(02、CuO、Fe203等)。 考点2:空气的成分、应用、污染和防治 (1)空气成分及体积分数:N278% 022l%、稀有气体0.94%、C02 0.03%其他杂质气体0.03% (2)应用:氧气(供给呼吸、支持燃烧)、氮气(作保护气等)、稀有气体(作保护气或电光源来产生各种色光,如氖气一一红色光) (3)污染大气的物质是可吸入颗粒(如沙尘)和有害气体(主要是CO、N02、S02),大气污染引发三大环境问题一一温室效应(C02,但C02不是大气污染物)、酸雨(S02)、臭气空洞(氟氯代烃,即氟里昂) (4)三大化石燃料一一天然气、石油、煤(燃烧都会产生C02,石油在驱动汽车、飞机时尾气中有氮氧化物,煤燃烧会产生S02)。氢气是最理想的燃料(取之于水来源丰富、等量燃烧放出热量最大、燃烧产物是水没有污染)但现有技术条件下成本较大。改善能源结构(如开发氢能源、用酒精代替汽油、西气东输用天然气代替煤气等)、控制有害气体的排放等能有效防治气体污染。 考点3:氧气的性质、制法、用途 (1)无色无味气体、不易溶于水,降温可变为淡蓝色液体,甚至变为淡蓝色雪化状同体,氧气通常贮存在蓝色钢瓶中。化学性质见下表。 物质主要现象化学方程式 碳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热、生成无色无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C + O2点燃 CO2 硫发出蓝紫色火焰;空气中淡蓝色火焰、放热、生成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S + O2点燃SO2 磷发出白光、放热、生成自烟 4P + 5O2点燃2P2O5 铁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热、生成黑色固体 3Fe + 2O2点燃Fe3O4 铝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白色固体 4Al + 3O2点燃2Al2O3 镁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白色固体(空气中即可燃烧) 2Mg + O2点燃2MgO (2)实验室两种制法: 2KMnO4加热K2MnO4 + MnO2 + O2↑(固固加热型)(查、装、定、点、收、离、熄) 2H2O2 H2O+ O2 ↑ (固液不加热型)(Mn02作催化剂“一变两不变”) MnO2 可用排水法(不易溶于水)或向上捧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大,32>29)收集 工业上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得到氧气(氧气的沸点比氮气高.物理变化)。 (3)用途:供给呼吸、支持燃烧 考点4:燃烧、缓慢氧化、自燃和爆炸 燃烧一一即剧烈氧化(在有限空间的急速燃烧会引起爆炸) 氧化

初三化学中考试题及答案-初三中考测试题

初三化学中考试题及答案-初三中考测试题 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 1.下列有关化学实验的“目的→操作→现象→结论”的描述都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答案】B 【解析】 A、将砂纸打磨过的铝丝浸入硫酸铜溶液中,现象为铝丝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铝丝表面有铜析出,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错误. B、露置在空气中的氢氧化钾会变质为碳酸钾,滴加入澄清的石灰水产生白色沉淀,则说明露置在空气中的氢氧化钾中含有碳酸根离子,说明氢氧化钾溶液已经变质,故该实验的“目的→操作→现象→结论”的描述都正确. C、向一定量的水中加入硝酸铵晶体,充分搅拌时,现象为溶液温度下降,只能得出硝酸铵晶体溶于水时会造成溶液温度降低,其它盐类物质溶于水时的温度变化无法判断,故选项错误. D、检验集气瓶中是否集满二氧化碳时,应将燃烧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不能伸入集气瓶中,故选项错误. 故选B.

2.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将丙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升温的方法 B.t1℃时,可以制得溶质质量分数为8%的丙溶液 C.t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析出甲的质量比析出乙的质量大D.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高到t2℃时,溶质质量分数为甲>乙>丙 【答案】B 【解析】在溶解度曲线图上,横坐标是温度,纵坐标是溶解度。溶解度是一定温度下,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时,所溶解的溶质的质量。A.饱和溶液是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物质的溶液叫该物质的饱和溶液,反之为不饱和溶液。由图可知,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随温度降低而增大,将丙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降温的方法,如升温会析出固体,所得仍是饱和溶液;B. t1℃时,丙的溶解度为12g,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度÷(溶解度+100g)×100%,丙的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12÷(12+100g)×100%≈11%,故可以制得溶质质量分数为8%的丙溶液;C. t2℃时,甲、乙两种物质在相同量的溶剂里形成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析出甲的质量比析出乙的质量大,因为降温前后甲的溶解度差较大;D. 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度÷(溶解度+100g)×100%, 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为乙>甲=丙,其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关系也是乙>甲=丙,溶液升高到t2℃时,甲、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溶质不析出,故溶液组成不变,而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会析出晶体,溶质质量分数会减小,故升温后甲与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甲大于丙,所以升温后三种物质溶质的质量分数关系是:乙>甲>丙,选B 3.一包不纯的氯化钾粉末,所含杂质可能是氯化钠、硝酸钾、硝酸钙、氯化铜、碳酸钠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其成分,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们进行如下实验: (1)取少量该粉末于烧杯中,加蒸馏水,充分搅拌,得无色澄清溶液。(2)取上述无色溶液少许于试管中,滴加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3)另称取 14.9 g 该粉末于烧杯中,加入蒸馏水溶解,再加入足量的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充分反应后生成 28.7 g 白色沉淀。根据上述实验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杂质中可能含有硝酸钾、氯化钠 B.杂质中肯定不含硝酸钙、氯化铜、碳酸钠 C.杂质中肯定含有碳酸钠,可能含有氯化钠 D.杂质中肯定含有氯化钠、碳酸钠,可能含有硝酸钾 【答案】D 【解析】 A、氯化钾、氯化钠和硝酸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质量关系为:

初三化学中考质量分数专题

初三化学中考质量分数专 题 一、基础知识 1.溶质质量分数:是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 2.主要计算依据: (1) 溶质的质量分数=×100% (2)溶液质量=溶液体积×溶液密度 3.常见题型及基本思路: (1)溶液加水稀释的计算: 根据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相等,可用以下计算式计算:m(浓)×a%(浓)=[m(浓)+m(水)] ×a%(稀) (2)溶质质量分数不同的同溶质溶液混合问题: 一般可用下式计算: m(浓)×a%(浓)+m(稀)×a%(稀)=m(混)×a%(混) (3)求化学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问题: 通过化学反应计算出溶质质量,再分析各量间关系求出溶液总质量,运用公式计算出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求反应后所得溶液质量的一般方法:质量守恒法.溶液质量=m(反应物)-m↓-m↑. 二、典型例题 例1:现有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过氧乙酸溶液,欲配制成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溶液来使用,需加水多少克? 解:设需加水质量为x,

例2:配制2000g20%的稀硫酸用以除锈,需98%的浓硫酸和水各多少毫升? 解:设需浓硫酸的质量为x 浓硫酸体积=408.2g÷1.84g/cm3=221.8mL 水的体积=(2000g-408.2g)÷1g/cm3=1591.8mL 答: 例3:实验室用95%的浓硫酸与5%的稀硫酸来配制20%的硫酸180g,需要95%的硫酸和5%的硫酸各多少克? 解:设需要95%,5%硫酸的质量分别为x,y x=30g y=150g 答:略. 例4:200g稀硫酸与足量锌反应,生成0.4g氢气.求:①原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②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 解:设参加反应的H2SO4质量为x,生成ZnSO4的质量为y. 例5:把16.9gNaCl和Na2CO3的混合物加入到100g7.3%的盐酸中,恰好完全反应.求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解:盐酸中溶质质量为:100g×7.3%=7.3g 设Na2CO3质量为x,生成NaCl质量为y,CO2质量为m,

人教版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绝对全,中考必备)

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 3、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 (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 ①四特点P6(原料、条件、零排放、产品)②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 4、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 (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 (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 (3)检验产物 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 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 (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说明石蜡蒸气燃烧。 5、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 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2的量减少,CO2和H2O的量增多 (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 6、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 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 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 7、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 (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 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 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 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 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 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 (二)测容器--量筒 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0.1毫升。(三)称量器--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0.1克。) 注意点:(1)先调整零点 (2)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 (3)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 一般药品称量时,在两边托盘中各放一张大小、质量相同的纸,在纸上称量。潮湿 的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放在加盖的玻璃器皿(如小烧杯、表面皿) 中称量。 (4)砝码用镊子夹取。添加砝码时,先加质量大的砝码,后加质量小的砝码(先大后小)(5)称量结束后,应使游码归零。砝码放回砝码盒。 (四)加热器皿--酒精灯 (1)酒精灯的使用要注意“三不”:①不可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②用火柴从侧面点燃酒精灯,不可用燃着的酒精灯直接点燃另一盏酒精灯;③熄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熄,不可吹熄。 (2)酒精灯内的酒精量不可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也不应少于1/4。 (3)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层,外焰、内焰、焰心。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物体。

初三化学中考专题-离子共存

离子共存专题 [基础知识]: 一、离子间不能共存的条件: 两种离子相互作用如果有水、气体或沉淀等物质生成,则这两种离子不能共存于同一溶液中。(一)初中化学阶段常见的不能共存的离子如下: 1、H+与OH-、CO32-、HCO3-、不能大量共存。其反应如下: ⑴H++OH-→H2O;⑵H++CO32-→H2O+CO2↑;⑶H++HCO3-→H2O+CO2↑。 2、OH- 与NH4+、Mg2+、Al3+、Cu2+、Fe2+、Fe3+、Zn2+、不能大量共存。其反应如下: ⑴NH4++OH-→H2O+NH3↑;⑵Mg2++OH-→Mg(OH)2;⑶ Al3++OH-→Al(OH)3↓; ⑷Cu2++OH-→Cu(OH)2↓;⑸Fe2++OH-→Fe(OH)2↓;⑹Fe3++OH-→Fe(OH)3↓等 3、Cl-与Ag+ 不能大量共存。其反应如下:Ag++ Cl-→AgCl ↓ 4、CO32- 与Ca2+、Ba2+ 不能大量共存。其反应如下: Ca2+ + CO32-→CaCO3 ↓;Ba2+ + CO32-→BaCO3 ↓; 5、SO42- 与Ba2+ 不能大量共存。其反应如下: Ba2+ + SO42-→BaSO4 ↓ (二)溶液中常见的有色离子如下: Cu2+(蓝色)、Fe2+(淡绿色)、Fe3+(黄色)、MnO4-(紫色)。 (三)(1)酸、碱、盐溶解性之歌 钾钠铵硝溶酸水间;碱溶钾钠钡钙铵;氯化物不溶氯化银; 硫酸盐不溶钡和铅;碳酸盐大多是沉淀,但都溶于酸。 [知识应用]──考题例析 例1.下列各组物质在溶液中能够大量共存的是() A. Na2CO3NaCl HCl B. NaOH KCl Ba(NO3)2 C. AgNO3NaCl HNO3 D. H2SO4 NaOH FeCl3 例2.在pH=1的无色透明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的一组是() A、K+ Na+ NO3- CO32- B、Mg2+ NH4+ NO3-Cl- C、Na+ Ba2+Cl- SO42- D、Cu2+ Na+ NO3- SO42- 例3.某校初中化课外活动兴趣小组的学生,将一些可溶性化合物溶于水,配成甲、乙两瓶溶液,共含有H+、K+、Ag+、Ba2+、OH-、Cl-、CO32-、NO3-八种离子,每瓶溶液里含有四种离子各不相同。已知向甲瓶溶液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后,溶液变成蓝色,据此推知乙瓶溶液中的离子应该是___ _________(填离子符号) [达标练习一] 1、下列各组物质在溶液中能够大量共存的是() A. NaOH HNO3BaCl2 B. Na2SO4MgCl2KOH C. NaHCO3K2SO4HCl D. H2SO4NaCl Cu(NO3)2 2、下列各组内的离子,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的是() A. H+Cl-Ba2+NO3- B. Na+H+NO3-CO32- C. NH4+K+NO3-OH- D. K+Na+Mg2+SO42-

中考化学酸碱盐推断题的的解题技巧

初中化学推断题的解题技巧 解题思路一般是: 1.迅速浏览产生印象 2.抓特征,找突破口 3.顺藤摸瓜,顺推或逆推,把能推出的标注在题干上. 4.大胆假设,若遇拿不定的要敢于假设继续下一歩 5.全面分析,验证确认,把推出的答案带入原题验证,确定答案的正确性。 基础知识储备: 1.物质颜色小结 (1)固体颜色: 黑色固体:Fe粉、C粉、CuO、MnO、Fe O 234、 红色:Cu、Fe O 23 (2)溶液颜色: 蓝色:CuSO、Cu(NO)、CuCl 4322 浅绿色:FeCl、Fe(NO)、FeSO 2324 黄色:FeCl、Fe(NO)、Fe(SO) 333243 (3)沉淀颜色: 白色沉淀:BaSO、AgCl、CaCO、BaCO、Mg(OH) 4332 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的白色沉淀BaSO、AgCl, 4 不溶于水但溶于酸的白色沉淀CaCO、BaCO、Mg(OH) 332 蓝色沉淀:Cu(OH) 2 (4)特殊气味和燃烧火焰颜色 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SO、HCl、NH 23 有毒的气体:CO 密度最小的气体:H 2 燃烧火焰颜色:淡蓝色:S、H 2 蓝色:CO、CH 4 蓝紫色:S 2.物质用途小结 CO2:灭火、汽水、温室化肥、参与光合作用、使紫色石蕊变红、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固体俗称干冰,用于人工降雨、致冷剂 Ca(OH)2:建筑材料、改良酸性土壤、波尔多液、改良酸性土壤的碱、检验二氧化碳气体 CaCO3:建筑材料、补钙剂CaO:食品干燥剂、建筑材料 NaHCO3:发酵粉的主要成分(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 NaCl:调味、防腐剂、腌渍食品、生理盐水(0.9%)、公路融雪剂。 NaOH:肥皂、石油、造纸、(固体可作干燥剂) CO:能源、冶炼金属、有毒、可以燃烧的气体氧化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