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一章 化学的魅力 第一节 化学使世界更美好难度偏大尖子生题(pdf,含解析)

2017-2018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一章 化学的魅力 第一节 化学使世界更美好难度偏大尖子生题(pdf,含解析)
2017-2018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一章 化学的魅力 第一节 化学使世界更美好难度偏大尖子生题(pdf,含解析)

2017-2018学年上海版九年级化学第一章第一节难度偏大尖子生

题(pdf有答案)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发现元素周期律的化学家是()

A.门捷列夫B.道尔顿C.拉瓦锡D.阿伏加德罗

2.我国古代化学工艺闻名于世,它们是()

A.烧制陶瓷、火药的发明、指南针

B.钢铁的冶炼、造纸术、印刷术

C.火药的发明、烧制陶瓷、印刷术

D.钢铁的冶炼、制造青铜器、烧制陶瓷

3.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为化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下列有关发现与他有密切关系的是()

A.空气的组成B.元素周期表C.原子论D.分子学说

4.下列科学家与氧气有关的是()

A.道尔顿B.拉瓦锡C.阿伏伽德罗D.门捷列夫

5.通过实验测定了空气组成的科学家是()

A.

门捷列夫

B.

达尔文

C.

拉瓦锡

D.

牛顿

6.下列化学家与其做出的贡献对应不一致的是()

A.诺贝尔发现元素周期律B.拉瓦锡发现质量守恒定律

C.波义耳发现酸碱指示剂D.侯德榜改进纯碱制备工艺

7.我国科技创新成果斐然,下列成果中获得诺贝尔奖的是()

A.侯德榜发明侯氏联合制碱法

B.张青莲主持测定铟、铱等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新值

C.屠呦呦发现新药青蒿素

D.我国化学家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8.化学科学的发展促进了人类社会文明的进步,化学;日益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下列不属于化学科学研究范畴的是()

A.信息科学B.环境保护

C.生命过程探索D.物质的运动状态

9.下列成就不属于化学学科研究领域的是()

A.治理环境污染B.合成新药物C.物体运动形式D.开发新能源10.下列不属于化学研究范畴的是()

A.回收处理生产、生活中产生的垃圾

B.电脑程序设计

C.对大气质量进行检测和污染防治

D.新能源开发

11.法国、美国、荷兰的三位科学家因为“在分子机器的设计和合成”方面的贡献获得2016年诺贝尔()

A.生物奖B.化学奖C.物理奖D.文学奖

12.2017年4月20日,天舟一号飞船发射成功,下列有关飞船的发射与运行中不属于化学研究范畴的是()

A.制造飞船的材料由什么组成

B.飞船的飞行状态

C.飞船燃料燃烧的产物对环境的影响

D.发射飞船火箭的燃料的性质

13.经过一段时间的化学学习,你认为下列不属于化学这门科学研究范畴的是()

A.物质的组成和结构B.无人机的开发

C.物质的变化和性质D.物质的用途和制取

14.中国国防科工局宣布,中国“嫦娥四号”将于2018年发射.下列关于“嫦娥四号”探月卫星所担负的任务中,属于化学研究的范畴的是()

A.开展月球地质特征调查

B.深空测控通信与遥控技术

C.月球背面着陆

D.月球表面矿物的组成和化学成分探测

15.化学科学为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下列认识中错误的是()

A.化学科学的发展为人类研制新材料提供了保证

B.我国歼20飞机、神舟飞船和航空母舰等装备的研制与化学科学无关C.化学工业是把双刃剑,在提升人们生活品质的同时,也可能会造成环境污染D.开发利用氢能、太阳能和潮汐能,符合低碳生活理念

16.下列关于化学的看法错误的是()

A.化学可以为人类研制新材料

B.化学可以为人类研制新能源

C.化学会在环境保护中发挥重要作用

D.化学的发展必然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

17.没有化学科学的发展,就没有今日丰富多彩的世界.下列事实与化学没有密切联系的是()

A.功能材料的制造B.“嫦娥二号”轨道的设定

C.农药化肥的研制D.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18.化学推动了人类文明,改善了我们的生活.以下关于化学对人类的影响说法不正确的是()

A.穿着更舒适B.饮食更营养C.出行更便捷D.环境更污染

19.化学无处不在,化学就在我们的周围,在9月的工附体育节上,下列事实中能体现化学改善我们生活的是

()

①色泽鲜艳的衣料需要经过处理和印染

②同学们带的食品中放有的防腐剂,使食品保鲜

③升空的气球外皮是用合成材料制成的

④化学工艺制成的饮料.

A.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20.化学科学的发展促进了人类社会文明的进步,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下列与人类社会进步相关的重大问题中,和化学密切相关的是()

①环境保护②能源开发利用③创造新型材料④生命科学研究.

A.①②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二.解答题(共9小题)

21.列举古代化学成就:、、.

22.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1869年,俄国化学家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23.1892年,英国物理学家瑞利(R.J.S.Rayleigh,1842﹣1919)在测定氮气的密度时,用两种不同的方法制取了氮气,结果却发现两种不同的方法得到的氮气密度不相等.(1)一种方法是通过除去空气中的氧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余下

氮气的方法制得氮气,然后测量它的密度为1.2572克/升.(2)另一种方法是利用氨氧化原理:把氨气通入装有黑色氧化铜固体的玻璃管中进行加热,测得生成的氮气密度为1.2508克/升.开始瑞利认为可能是由于实验操作不当引起了实验误差,但经过多次实验,两种方法得到的氮气密度之间总有一个微小的差异.瑞利没有放过这一微小差异,经过两年精确的实验研究和推理分析,他和英国化学家拉姆塞终于找到造成这一微小差异的答案.(1)两种方法得到的氮气,其密度之间的微小差异是由(“必然”或“偶然”)因素造成的.两位科学家最后找到的答案是.

(2)根据上述材料,最能体现了两位科学家具有的精神.

A.淡泊名利,献身科学B.敢于牺牲,百折不挠C.勇于探索,精益求精D.教书育人,诲人不卷.24.将左边科学家与他们相应的研究成果用直线连接.

25.化学课的学习内容是:生活中的化学知识;物质的、和变化规律;化学对社会生活的影响;科学探究的方法.

26.化学研究的对象是物质,物质和物体有什么不同?

27.化学是人类进步的关键,也与人类的生存息息相关.如果你勇于探究,你会发现化学是有趣的、有用的、易学会的.请你从衣、食、住、行、农、林、医药等方面中,任选出4个例子,简要说明化学的好处.

[示例]农:合理使用尿素等氮肥,提高了粮食的产量.

例1:.

例2:.

例3:.

例4:.

28.化学是一门重要的自然科学.化学工业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质量带来了巨大的变化.试以你所学的化学知识谈一下你周围的变化.

29.当前,我国所面临的挑战有健康问题、环境问题、能源问题、资源与可持续发展问题等,化学家们希望从化学角度,通过化学方法解决问题,为我国的发展和民族的振兴作出更大的贡献.化学界研究的课题很多,其中有①高效化肥的合成;②新型药品的开发;③在低消耗情况下分解水而得到氢气作为燃料;④寻找快速降解塑料、橡胶等化工产品再利用的途径;⑤研制人造血管;⑥在无毒、无害的条件下进行反应;⑦研制开发超导材料;⑧研制高效无磷洗衣粉.

把有助于上述问题解决的课题序号填在相应的横线上.

(1)健康问题:.

(2)环境问题:.

(3)能源问题:.

(4)粮食问题:.

若你是一名化学家,针对我国所面临的挑战,你想通过什么化学方法来解决?研究哪几方面的课题?

2017-2018学年上海版九年级化学第一章第一节难度偏

大尖子生题(pdf有答案)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发现元素周期律的化学家是()

A.门捷列夫B.道尔顿C.拉瓦锡D.阿伏加德罗

【解答】解:A、门捷列夫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故选项正确;

B、道尔顿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提出了原子学说,故选项错误;

C、拉瓦锡首先通过实验得出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结论,故选项错误;

D、阿伏加德罗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提出了分子的概念,并创立了分子学说,故选项错误。

故选:A。

2.我国古代化学工艺闻名于世,它们是()

A.烧制陶瓷、火药的发明、指南针

B.钢铁的冶炼、造纸术、印刷术

C.火药的发明、烧制陶瓷、印刷术

D.钢铁的冶炼、制造青铜器、烧制陶瓷

【解答】解:A.指南针在地球的磁场中受磁场力的作用,所以会一端指南一端指北,不属于化学工艺,故选项错误。

B.印刷术和指南针均没有设计到化学问题,不属于化学工艺,故选项错误。C.印刷术和指南针均没有设计到化学问题,不属于化学工艺,故选项错误。D.钢铁的冶炼、制造青铜器、烧制陶瓷属于我国古代闻名世界的几大化学工艺,故选项错误。

故选:D。

3.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为化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下列有关发现与他有密

切关系的是()

A.空气的组成B.元素周期表C.原子论D.分子学说

【解答】解: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为化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发现了元素周期律。

故选:B。

4.下列科学家与氧气有关的是()

A.道尔顿B.拉瓦锡C.阿伏伽德罗D.门捷列夫

【解答】解:A、道尔顿提出近代源自学说,错误;

B、拉瓦锡得出空气由氧气与氮气组成的结论,正确;

C、阿伏加德罗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提出了分子的概念,并创立了分子学说,错误;

D、门捷列夫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错误;

故选:B。

5.通过实验测定了空气组成的科学家是()

A.

门捷列夫

B.

达尔文

C.

拉瓦锡

D.

牛顿

【解答】解:A、门捷列夫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故选项错误。

B、达尔文提出了进化论,故选项错误。

C、拉瓦锡首先通过实验得出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结论,故选项正确。

D、牛顿发现了力学定律,故选项错误。

故选:C。

6.下列化学家与其做出的贡献对应不一致的是()

A.诺贝尔发现元素周期律B.拉瓦锡发现质量守恒定律

C.波义耳发现酸碱指示剂D.侯德榜改进纯碱制备工艺

【解答】解:A、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错误;

B、拉瓦锡发现质量守恒定律,正确;

C、波义耳发现酸碱指示剂,正确;

D、侯德榜改进纯碱制备工艺,正确;

故选:A。

7.我国科技创新成果斐然,下列成果中获得诺贝尔奖的是()

A.侯德榜发明侯氏联合制碱法

B.张青莲主持测定铟、铱等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新值

C.屠呦呦发现新药青蒿素

D.我国化学家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解答】解:2015年10月,我国科学家屠哟哟因发现新药青蒿素获得诺贝尔奖。故选:C。

8.化学科学的发展促进了人类社会文明的进步,化学;日益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下列不属于化学科学研究范畴的是()

A.信息科学B.环境保护

C.生命过程探索D.物质的运动状态

【解答】解:信息科学、环境、生命过程探索是化学研究领域,物质的运动状态是物理研究的范畴,所以错误。

故选:D。

9.下列成就不属于化学学科研究领域的是()

A.治理环境污染B.合成新药物C.物体运动形式D.开发新能源

【解答】解:化学研究的是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

A、治理环境污染属于化学研究的范畴;

B、合成新药物研究的是物质的组成,属于化学研究的范畴;

C、研究物体运动形式,不属于化学研究的范畴;

D、开发新能源属于化学研究的范畴。

故选:C。

10.下列不属于化学研究范畴的是()

A.回收处理生产、生活中产生的垃圾

B.电脑程序设计

C.对大气质量进行检测和污染防治

D.新能源开发

【解答】解:A、回收处理生产、生活中产生的垃圾,属于化学研究范畴,故A 正确;

B、设计开发新的电脑程序属于计算机方面的研制,不属于化学研究范畴,故B 错误;

C、对大气质量进行检测和污染防治,属于化学研究范畴,故C正确;

D、新能源开发,属于化学研究范畴,故D正确。

故选:B。

11.法国、美国、荷兰的三位科学家因为“在分子机器的设计和合成”方面的贡献获得2016年诺贝尔()

A.生物奖B.化学奖C.物理奖D.文学奖

【解答】解:2016年10月5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2016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让﹣皮埃尔?索瓦日、弗雷泽?斯托达特、伯纳德?费林加这三位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在分子机器设计与合成领域的贡献。分子机器是指在分子层面的微观尺度上设计开发出来的机器,在向其提供能量时可移动执行特定任务。诺贝尔奖评选委员会在声明中说,这三位获奖者发明了“世界上最小的机器”,将化学发展推向了一个新的维度,这一研究成果为未来新材料的研发开启了广阔前景。

故选:B。

12.2017年4月20日,天舟一号飞船发射成功,下列有关飞船的发射与运行中不属于化学研究范畴的是()

A.制造飞船的材料由什么组成

B.飞船的飞行状态

C.飞船燃料燃烧的产物对环境的影响

D.发射飞船火箭的燃料的性质

【解答】解:解:A、材料由什么组成,属于化学研究范畴,故A正确;

B、飞船的飞行状态,不属于化学研究范畴,故B错误;

C、燃烧的产物对环境的影响,属于化学研究范畴,故C正确;

D、燃料的性质,属于化学研究范畴,故D正确。

故选:B。

13.经过一段时间的化学学习,你认为下列不属于化学这门科学研究范畴的是()

A.物质的组成和结构B.无人机的开发

C.物质的变化和性质D.物质的用途和制取

【解答】解:A、根据定义知,化学研究物质的组成和结构,所以错误。

B、无人机的开发是物理学研究的范畴,所以正确。

C、根据定义知,化学研究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所以错误。

D、物质的制取必定要涉及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研究物质的目的是为了应用,故用途也是化学研究范畴,所以错误。

故选:B。

14.中国国防科工局宣布,中国“嫦娥四号”将于2018年发射.下列关于“嫦娥四号”探月卫星所担负的任务中,属于化学研究的范畴的是()

A.开展月球地质特征调查

B.深空测控通信与遥控技术

C.月球背面着陆

D.月球表面矿物的组成和化学成分探测

【解答】解:解:A、开展月球地质特征调查,属于地理学研究的内容,不属于化学研究的范畴。

B、深空测控通信与遥控技术,属于物理学研究的内容,不属于化学研究的范畴。

C、月球背面着陆,属于物理研究的内容,不属于化学研究的范畴。

D、月球表面矿物的组成和化学成分探测,属于化学研究的范畴。

故选:D。

15.化学科学为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下列认识中错误的是()

A.化学科学的发展为人类研制新材料提供了保证

B.我国歼20飞机、神舟飞船和航空母舰等装备的研制与化学科学无关C.化学工业是把双刃剑,在提升人们生活品质的同时,也可能会造成环境污染D.开发利用氢能、太阳能和潮汐能,符合低碳生活理念

【解答】解:A、化学科学的发展为人类研制新材料提供了保证,正确;

B、我国歼20飞机、神舟飞船和航空母舰等装备的研制与化学科学有关,错误;

C、化学工业是把双刃剑,在提升人们生活品质的同时,也可能会造成环境污染,正确;

D、开发利用氢能、太阳能和潮汐能,符合低碳生活理念,正确;

故选:B。

16.下列关于化学的看法错误的是()

A.化学可以为人类研制新材料

B.化学可以为人类研制新能源

C.化学会在环境保护中发挥重要作用

D.化学的发展必然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

【解答】解:A、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能够研制出新材料,所以A的说法正确;

B、水在一种催化剂和太阳能的作用下可制出氢气,氢能就是一种新能源,所以B说法也是正确的;

C、汽车排放的尾气,可以通过化学研制出的催化转化器转化为无污染的气体再排放,所以化学在环境保护中发挥重要作用,所以C说法也是正确的。

D、化学的发展会对环境有保护作用,生态环境恶化是人类的乱砍滥伐,人为破坏造成的,所以D说法是错误的。

故选:D。

17.没有化学科学的发展,就没有今日丰富多彩的世界.下列事实与化学没有密切联系的是()

A.功能材料的制造B.“嫦娥二号”轨道的设定

C.农药化肥的研制D.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解答】解:根据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可知:选项A功能材料的制造,选项C农药化肥的研制,选项D能源的开发和利用都与化学有关,而“神七”飞天轨道的设定与物理研究有关,故选B。

18.化学推动了人类文明,改善了我们的生活.以下关于化学对人类的影响说法不正确的是()

A.穿着更舒适B.饮食更营养C.出行更便捷D.环境更污染

【解答】解:A、穿着更舒适说明化学对人类的用途,正确;

B、饮食更营养说明化学对人类的用途,正确;

C、出行更便捷说明化学对人类的用途,正确;

D、环境更污染说明化学对人类的危害,错误;

故选:D。

19.化学无处不在,化学就在我们的周围,在9月的工附体育节上,下列事实中能体现化学改善我们生活的是

()

①色泽鲜艳的衣料需要经过处理和印染

②同学们带的食品中放有的防腐剂,使食品保鲜

③升空的气球外皮是用合成材料制成的

④化学工艺制成的饮料.

A.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解答】解:①色泽鲜艳的衣料需要经过处理和印染,可以保障人的身体健康,能体现化学改善我们生活;

②同学们带的食品中放有的防腐剂,使食品保鲜,使食品可口,能体现化学改善我们生活;

③升空的气球外皮是用合成材料制成的,可以节约能源,能体现化学改善我们生活;

④化学工艺制成的饮料,可以满足人们生活的需要,能体现化学改善我们生活。故选:D。

20.化学科学的发展促进了人类社会文明的进步,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下列与人类社会进步相关的重大问题中,和化学密切相关的是()

①环境保护②能源开发利用③创造新型材料④生命科学研究.

A.①②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解答】解: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也就是说化学是研究物质的一门科学,通过制造出新的环保的物质可以保护环境,通过制造出的新能源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通过制造出新物质来研究新材料,生命过程探索也是离不开我们化学研制出的物质的。

故选:D。

二.解答题(共9小题)

21.列举古代化学成就:制火药、烧瓷器、青铜器.

【解答】解:在我国的四大发明中有两项是属于化学工艺:造纸和火药,另外我国古代的瓷器烧制技术闻名于世界,我国是最早使用青铜器和冶炼铁的国家,这些都对世界的文明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故答案为:制火药;烧瓷器;青铜器.

22.原子论﹣分子学说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解答】解:化学的发展史可分为三个阶段,古代化学、近代化学、现代化学,在古代对化学的认识只停留在表象阶段,到了近代,道尔顿和阿伏加德罗创立了原子论﹣分子学说,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故答案为:原子论﹣分子学说;门捷列夫.

23.1892年,英国物理学家瑞利(R.J.S.Rayleigh,1842﹣1919)在测定氮气的密度时,用两种不同的方法制取了氮气,结果却发现两种不同的方法得到的氮气密度不相等.(1)一种方法是通过除去空气中的氧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余下氮气的方法制得氮气,然后测量它的密度为1.2572克/升.(2)另一种方法是利

用氨氧化原理:把氨气通入装有黑色氧化铜固体的玻璃管中进行加热,测得生成的氮气密度为1.2508克/升.开始瑞利认为可能是由于实验操作不当引起了实验误差,但经过多次实验,两种方法得到的氮气密度之间总有一个微小的差异.瑞利没有放过这一微小差异,经过两年精确的实验研究和推理分析,他和英国化学家拉姆塞终于找到造成这一微小差异的答案.(1)两种方法得到的氮气,其密度之间的微小差异是由必然(“必然”或“偶然”)因素造成的.两位科学家最后找到的答案是空气中除了氧气和氮气外,还含有其他气体,例如稀有气体等.(2)根据上述材料,最能体现了两位科学家具有C的精神.

A.淡泊名利,献身科学B.敢于牺牲,百折不挠

C.勇于探索,精益求精D.教书育人,诲人不卷.

【解答】解:(1)两种方法得到的氮气,其密度之间的微小差异是由必然因素造成的.原因是空气中除了氧气和氮气外,还含有其他气体,例如稀有气体等;(2)根据上述材料,最能体现了两位科学家具有勇于探索,精益求精的精神.故答案为:(1)必然;空气中除了氧气和氮气外,还含有其他气体,例如稀有气体等;(2)C.

24.将左边科学家与他们相应的研究成果用直线连接.

【解答】解:a.门捷列夫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

b.居里夫人,首先发现了放射性的钋和镭.

c.诺贝尔研究了炸药,改进了引爆装置.

d.拉瓦锡首先通过实验得出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结论.

故答案为:

25.化学课的学习内容是:生活中的化学知识;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变化规律;化学对社会生活的影响;科学探究的方法.

【解答】解: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实验,通过实验不仅发现原理,验证原理,还能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并获得化学知识.

故答案为:组成、性质.

26.化学研究的对象是物质,物质和物体有什么不同?

【解答】解:物体是由物质构成的.物体是一个实物概念,包括汽车、桌子、树等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方式看得见、摸的着的东西.

物质则是一个宏观概念,比如铁块是物体,而铁就是物质.在化学中将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纯净物又可以分为单质和化合物.铁是单质,三氧化二铁就是化合物,而铁锈就是混合物.

故答案为:物质是一个宏观概念,物体则是一个实物概念,而物体是由物质构成的.

27.化学是人类进步的关键,也与人类的生存息息相关.如果你勇于探究,你会发现化学是有趣的、有用的、易学会的.请你从衣、食、住、行、农、林、医药等方面中,任选出4个例子,简要说明化学的好处.

[示例]农:合理使用尿素等氮肥,提高了粮食的产量.

例1:衣:衣服穿的更舒服,更便宜,更耐磨,更好看.

例2:食:杂交的食物营养高,品种多.

例3:住:钢筋混泥土的建筑结实,安全.

例4:行:出行方便,舒适.

【解答】解:(1)衣:现在人们身上穿的尼龙,化纤制品很多,这些都是化学化工产品,这样的衣服穿的更舒服,更便宜,更耐磨,更好看.

(2)食:杂交的食物营养高,品种多;

(3)住:水泥是岩石烧制的,钢材也是铁矿还原来的,玻璃也是由矿石和纯碱

反应制取的.钢筋混泥土的建筑结实,安全;

(4)行:石油的利用不用说了,小到橡胶,润滑油,大到航空油料,出行方便,舒适.

故本题的答案是:(1)衣:衣服穿的更舒服,更便宜,更耐磨,更好看;

(2)食:杂交的食物营养高,品种多;

(3)住:钢筋混泥土的建筑结实,安全;

(4)行:出行方便,舒适.

28.化学是一门重要的自然科学.化学工业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质量带来了巨大的变化.试以你所学的化学知识谈一下你周围的变化.

【解答】答: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看一下我们身边的化学.

(1)衣:化学纤维(人造纤维、合成纤维)、聚丙烯无纺布、塑料、橡胶的生产等等,改变了人们的穿着,提高了生活质量.

(2)食:化肥、农药的研制,使粮食、蔬菜、水果等生产大丰收,不仅解决了人们的温饱问题,而且改变了饮食结构,使人们的饮食朝着有利于健康的方向发展.

(3)住:钢铁、铝、水泥、塑钢门窗等建材的大量生产,带动建筑业的蓬勃发展,使人们的居住条件大大改善.

(4)行:石油加工、高速公路的建设、合成橡胶的生产、汽车的制造以及轿车进入家庭等,使人们的出行更方便、更快捷.

(5)医:医疗器械、药品、保健器材的研制、医院设备的更新、医疗条件的改善,使人们的健康状况有很大改观,人的平均寿命得以延长.

(6)用:人们日常所用的如计算机、电视、冰箱、洗衣机、手机、各种黏合剂、不粘锅、钢笔、尺子…无不体现化学带给我们的种种改变.

29.当前,我国所面临的挑战有健康问题、环境问题、能源问题、资源与可持续发展问题等,化学家们希望从化学角度,通过化学方法解决问题,为我国的发展和民族的振兴作出更大的贡献.化学界研究的课题很多,其中有①高效化肥的合成;②新型药品的开发;③在低消耗情况下分解水而得到氢气作为燃料;④寻找

快速降解塑料、橡胶等化工产品再利用的途径;⑤研制人造血管;⑥在无毒、无害的条件下进行反应;⑦研制开发超导材料;⑧研制高效无磷洗衣粉.

把有助于上述问题解决的课题序号填在相应的横线上.

(1)健康问题:②⑤.

(2)环境问题:④⑥⑧.

(3)能源问题:③⑦.

(4)粮食问题:①.

若你是一名化学家,针对我国所面临的挑战,你想通过什么化学方法来解决?研究哪几方面的课题?

【解答】解:健康问题是指与人体有关的问题例如开发新型高效药品、合成人造皮肤和血管;环境问题是指与环境污染与保护有关的问题.例如研究快速降解塑料,减少了白色污染问题,寻找高效催化剂在低耗下分解水得到氢气,不污染环境;在无毒、无害条件下进行化学反应,对环境无污染;氟里昂能破坏臭氧层,开发新型制冷剂取代氟利昂,会减少臭氧层空洞的出现,保护了环境,消除汽车尾气中的有害物质也保护了环境;能源问题是与人类使用有关的原料、能源有关的问题例如氢能、核能、太阳能、化石燃料等,研制开发超导材料;粮食问题是指与粮食生产有关的问题,例如高效化肥的合成等都与粮食有关.化学探究离不开实验,所以通过实验探究的化学方法来解决我国所面临的挑战,研究和人类密切相关的问题,例如①研制高效低毒农药;②研制高效无磷洗衣粉;③研究无污染、高原子利用率的绿色化学物质的合成方法;④寻求合成可快速降解的塑料和橡胶等.

故答案为:(1)②⑤;(2)④⑥⑧;(3)③⑦;(4)①.

实验探究的方法;①研制高效低毒农药;②研制高效无磷洗衣粉;③研究无污染、高原子利用率的绿色化学物质的合成方法;④寻求合成可快速降解的塑料和橡胶等.

2021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一章 开启化学之门练习3(物质的变化) 沪教版

质的变化)沪教版 课堂练习: 1.下列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米饭变馊 B.牛奶变酸 C.湿衣服晾干 D. 铁锅生锈 2.世界是物质的,而物质又是在不断运动变化的。请你判断下列哪一种变化与其他三种变化有着本质上的不同( ) A.自行车轮胎爆炸 B.纸张燃烧 C.大米酿酒 D.动植物呼吸 3. 下列所叙述物质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铁杵磨成针 B.滴水汇成河 C.以卵击石 D.玉石俱焚 4.我们生活在绚丽多彩的物质世界里,下列色彩是由化学变化呈现出来的是( ) A.雨后的彩虹 B.夜晚的霓虹灯 C.节日的礼花 D.彩色的图画 5. 下列变化一定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①静置使浑浊的河水变澄清;②石墨和黏土混合制铅笔芯;③爆炸④电灯发光 ⑤固体物质受热变成气体⑥光合作用 A.③④⑤⑥ B.③⑥ C. ②③⑥ D.⑥ 6 在下列被媒体曝光的“食品事件”中一定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用淀粉、蔗糖、奶香精等掺和成“假奶粉” B.用酱色、水、食盐等兑制成“假酱油” C.用工业石蜡给瓜子“美容” D.用硫磺燃烧后的气体熏蒸粉丝 7. 下列实验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测量人体体温 B.向石灰水中吹气 C.测量课桌长度 D.用手将气球压扁 8. 化学变化的主要特征,你认为合理的是( ) A.有发光或能量变化的现 B.物质的颜色或状态发生变化 C.有新物质生成 D.有气体放出 9.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某种气体出现浑浊,该气体是( )

A.氧气 B.水蒸气 C.氮气 D.二氧化碳 10.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具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是化学变化 B.化学变化中同时发生物理变化 C.锅炉爆炸和煤气爆炸都是化学变化 D.没有明显现象的变化就不是化学变化 11、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变化其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⑴水受热沸腾⑵酒精燃烧⑶食物腐败⑷动植物呼吸 ⑸汽油挥发⑹铁制成铁锅⑺瓷碗破碎⑻光合作用 ⑼金刚石打磨加工成钻石⑽酒酿成醋 课后练习: 1.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根本区别是。 2.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农家肥料的腐熟 B.空气液化 C.铁矿石炼成铁 D.酒精制造醋酸 3.人类生活需要能量。下列能量主要由化学变化产生的是( ) A.电熨斗通电发出的热量 B.电灯通电发出的光 C.水电站利用水了产生的电能 D.液化石油气燃烧放出的热量 4.下列变化中,与其他三种有本质区别的一种是( ) A.汽油燃烧 B.食物霉变 C.煤气中毒 D.酒精挥发 5.下列有关反应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煤油燃烧会产生大量黑烟 B.在碘化钾溶液中加硝酸银溶液会产生黄色沉淀 C.氯化氢和氨气混合会产生白烟 D. 金刚石会在液氧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6.下列现象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湿衣服晾干 B.食物腐烂 C.矿石粉碎 D.海水晒盐 7 一般不是由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直接释放的能量是( ) A.热能 B.光能 C.电能 D.机械能

201x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一章 开启化学之门检测 沪教版

2019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检测沪教版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每小题2分,共40分) 1、下列不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A、颜色 B、状态 C、硬度 D、可燃性 2、下列变化,前者是化学变化,后者是物理变化的是() A、樟脑丸在衣橱中消失,碳铵加热消失 B、玻璃破碎,蜡烛熔化 C、食物腐败,汽油挥发 D、食盐溶于水,电灯通电发光 3.下列物质前者属于纯净物、后者属于混合物的一组是() A.水、矿泉水 B.煤炭、碳铵 C.氧气、五氧化二磷 D.液态空气、食醋 4、判断镁条燃烧是化学变化的依据是() A、发出耀眼的白光 B、放出热量 C、生成另一种白色粉末 D、镁条变短 5、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混合物是由两种物质组成的 B、在实际生活中,绝对纯净的物质不存在 C、混合物中各成分一般不发生化学反应 D、空气是混合物,其中各成分的化学性质没有发生了改变 6、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一定有热量的释放和吸收 B、化学反应一定有物质消耗 C、有发光、放热的现象伴随就一定是化学变化 D、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空气的成分是固定不变的 B、空气按质量计算:氧气约占1∕5,氮气约占4∕5 C、氮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D、氮气常温下一般不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8.下列情况不会造成空气污染的是() A.机动车辆排放的尾气 B.建筑工地产生的大量沙尘 C.工厂排放的废气 D.大量增加城市绿地面积 9、发现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使化学学习和化学研究有规律可循, 这位科学家是() A.拉瓦锡 B.门捷列夫 C.诺贝尔 D.居里夫妇 10、下列不属于我国古代闻名于世的化学工艺()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一章教学检测试卷加答案

九年级化学第一章单元检测题 姓名成绩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把正确答案序号填入下表。每小题3分,共45分) 1.下列各组变化中,前者属于物理变化,后者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铜变成铜锈,自行车胎爆炸 B.灯泡发光,澄清石灰水久置变浑浊 C.蜡燃烧,纸撕成碎片 D.矿石粉碎,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 2.下列四种性质中,有一种与其他三种有本质区别,这种性质是 A.颜色 B.硬度 C.氧化性 D.熔点 3. 通过观察和使用食盐,得出以下不属于食盐性质的是 A.白色固体B.调味品 C.易溶于水D.在空气中很容易变硬 4. 在取用液体药品时,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应取用的最少量是 A.mLB.1mL~2mL C.3mL~4mLD.5mL~6mL 5. 实验室中,不小心将酒精灯碰倒在桌子上燃烧起来,合理简单的灭火方法是 A.用水冲灭B.用书本扑打扑灭 C.用嘴吹灭D.用湿抹布盖灭 6. 给50mL液体加热,需要使用的仪器是下列中的 ①试管②烧杯③试管夹④酒精灯⑤蒸发皿⑥石棉网 ⑦铁架台(带铁圈)⑧玻璃棒 A.①③④B.②④⑦C.②④⑥⑦D.④⑤⑧ 7. 下列有关蜡烛燃烧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可观察到蜡烛燃烧产生明亮的火焰,火焰分三层 B.蜡烛熔化产生“烛泪” C.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个干燥的烧杯,烧杯内壁有层水雾 D.用燃着的火柴去点燃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蜡烛不能被点燃 8. 振荡试管内的液体时,正确的操作是 A.用手紧握试管,用臂晃动B.用手捏住试管,用腕摇动 C.用手紧握试管,上下晃动D.用拇指堵住试管,上下晃动 9.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把鼻子凑到容器口去闻气体气味 B.要节约药品,多取的药品放回原试剂瓶 C.块状而又无腐蚀性的药品允许用手直接取用 D.使用托盘天平称量物质时,砝码要用镊子夹取

初三化学第一章化学的魅力单元练习

初三化学第一章化学的魅力单元练习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40分钟) 一、填表:(每空1分,共24分) 1.填写下列元素的符号或名称: 2.填写下列物质的名称或化学式,并指出物质的类别(类别指单质或化合物) 二、单项选择:(每空2分,共24分) 3.生活中常见下列现象,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米饭变馊 B、棒冰融化 C、瓷碗破碎 D、湿衣晾干 4.下列性质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①颜色②密度③状态④可燃性⑤沸点⑥硬度⑦易生锈 A、①②③⑥⑦ B、①②③⑤⑥ C、③④⑤⑥⑦ D、 ②④⑤⑥⑦ 5.下列各项属于化学研究范畴的是……………………………………………………() A、板块漂流原理 B、海豚是否属于鱼类 C、不同马力汽车的最大速度 D、烟气中有哪些有害物质 6.下列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 A、纯净的食盐水 B、二氧化碳 C、水银 D、24k纯金戒指 7. 下列有关化学仪器的名称正确的是…………………………………………………() A.量简 B.圆低烧瓶 C.长劲漏斗 D.锥形瓶 8.实验室做完实验后,对于剩余在反应器中的药品的处理正确的是…………………() A、倒入自来水斗 B、留在实验台上下次再用 C、倒入制定容器(或废液缸) D、放回试剂瓶 9.取用25毫升水,必须用到的仪器是…………………………………………………() ①10毫升量筒②100毫升量筒③托盘天平④滴管 A、只要① B、只要② C、③④ D、②④

10.不能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的仪器是……………………………………………() A、烧杯 B、蒸发皿 C、试管 D、燃烧匙 11.下列实验操作不需要使用玻璃棒的是………………………………………………() A、搅拌 B、转移或蘸取液体 C、引流 D、捣碎因受潮而结块的固体物品 12.化学影响着社会的发展和我们的生活质量,根据你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化 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发光发热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B、国家体育场“鸟巢”的建设中新型钢材Q460的研制及钢材组件间的受力情况都是化学家的研究结果 C、积极开发新型清洁能源,减轻环境污染 D、废弃塑料已引起“白色污染”,因此应禁止使用所有塑料制品 13.过滤后得到的滤液仍然浑浊,可能的原因有……………………………………… ( ) ① 沿漏斗壁倾倒液体;②玻璃棒靠在三层滤纸上不动;③液体倒入太快,超过滤纸边缘;④原液溅入烧杯中;⑤烧杯中有污垢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⑤ C. ②③④⑤ D. ①③④⑤ 14.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最新九年级化学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最新九年级化学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课题1 空 气 一、空气中氧气成分的测定: 1、装置图(见书P27) 2、实验现象: ①、红磷燃烧发出黄白色火焰,放出热量,冒出白色浓烟 ②、(过一会儿白烟消失,装置冷却到室温后打开弹簧夹)烧杯内的水倒流入集气瓶,约占瓶子容积的1/5. 3、实验结论:说明空气不是单一的物质;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4、原理:表达式:磷(P ) + 氧气(O 2) 五氧化二磷(P 2O 5) 化学方程式: 4P + 5O 2 点燃 2P 2O 5 5、注意事项: ①、所用的红磷必须过量,过少则氧气没有全部消耗完 ②、要等集气瓶(装置)冷却后才能打开弹簧夹, ③、装置的气密性要好,(否则测量结果偏小), ④、要先夹住橡皮管,然后再点红磷(否则测量结果偏大). 思考:可否换用木炭、硫磺等物质?如能,应怎样操作? 答:不能用木炭或蜡烛(燃烧产生了气体,瓶内体积变化小),不能用铁(铁在空气中不能燃烧) 6、实际在实验中测得的结果比真实值小,其原因可能是:①红磷量不足;②装置气密性差;③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止水夹;④没有预先在导管中装满水. 1、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 2、混合物:两种或多种物质组成的,这些物质相互间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各物质都保持各自的性质. 注意:划分纯净物、混合物的标准是根据物质的种类来划分的.只含一种物质的就属于纯净物,含有 几种物质的就属于混合物, 四、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1、氮气: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溶于水,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化学性质不活泼. 21、 造成空气污染的物质:有害气体(一氧化碳(CO )、二氧化氮(NO 2)、二氧化硫(SO 2))和烟尘. 2、污染来源:空气中的有害物质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石油化工厂排放的废气及汽车排放的尾气. 点燃

科粤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章 大家都来学化学 知识点梳理

第一章大家都来学化学 1、常见仪器的用途和使用注意事项 P9页(背会) 2、仪器的连接 1.把玻璃管插入带孔橡皮塞:先把要插入塞子的玻璃的一端,然后稍稍用力,使它插入。 2.连接玻璃管和胶皮管:先把玻璃管口,然后稍稍用力即可把玻璃管插入胶皮管。 3.在容器口塞橡皮塞:应把橡皮塞慢慢转动塞进容器口。切不可把容器放在桌上再使劲塞进塞子,以 免 3、实验室药品取用规则 1.不能用手,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不得任何药品的味道。 2.注意节约药品。应该严格按照实验规定的用量取用药品。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应该按最少量 液体。固体只需。 3.实验剩余的药品既不能,也不要,更不要拿出,要放入 4、固体药品的取用 1.固体药品通常保存在里。 2.固体粉末一般用或取用。操作时先使试管,把药匙小心地送至试管, 然后使试管直立。(“一倾、二送、三直立”) 3.块状药品一般用夹取。操作时先容器,把药品或金属颗粒放入容器以后,再把 容器慢慢竖立起来,使药品或金属颗粒缓缓地滑到容器的底部,以免打破容器。(“一横、二放、三慢竖”) 5、液体药品的取用 液体药品通常盛放在中。广口瓶、细口瓶等都经过磨砂处理,目的是增大容器的气密性。1.取用不定量(较多)液体——直接倾倒 使用时的注意事项(括号内为操作的目的): a. 细口瓶的瓶塞必须在桌面上【防止药品腐蚀实验台或药品】; b. 瓶口必须试管口,并且缓缓地倒【防止药液损失】; c. 细口瓶贴标签的一面必须朝向处【防止药液洒出腐蚀标签】; d. 倒完液体后,要立即盖紧瓶塞,并把瓶子放回原处,标签朝向外面。 2.取用不定量(较少)液体——使用胶头滴管 使用时的注意事项(括号内为操作的目的): a. 应在容器的垂直滴入;胶头滴管不要接触【防止沾污试管或试剂】; b. 取液后的滴管,应保持橡胶胶帽在上,不要或【防止液体倒流,试剂或 腐蚀橡胶胶帽】; 3.取用一定量的液体——使用量筒 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a. 当向量筒中倾倒液体接近所需刻度时,停止倾倒,余下部分用胶头滴管滴加药液至所需刻度 线;

初中化学第一章教案

第一章第1节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 【学习目标】 1、知道为什么要学习化学,认识到学习化学的重要性,增强学好化学的信心和使命感。体验化学的科学美。 2、初步认识化学对人们认识周围物质世界的意义。 3、初步认识化学对开发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意义。树立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 4、初步了解化学对促进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知道化学在生命科学、材料科学方面所作出的重要贡献。 5、初步体验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一种重要方式。 【学习重点】 1.认识学习化学和研究化学的重要意义。 2.树立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课前准备】 [知识准备] 通读本节教材,对其中感兴趣的知识进行讨论思考,并搜索相关知识留待课堂讨论。 1.我国古代化学工艺方面的显著成就有。 2.收集一些化学促进社会生产发展和造福于人类生活的实例。 3.你了解“煤气中毒”、“白色污染”、“纳米材料”等常识性知识吗? [物质准备] 教师:准备演示、分组实验器材、药品;准备相关媒体、素材。 学生:准备一些玻璃材料,留做分组实验用。 【课堂学习】 一、引入: [观察思考]:教师以几个趣味实验(如魔棒点灯,烧不坏的手帕,空中生烟等等),展示化学学科的神奇与魅力。同学们认真听讲、受到激发,进入学习情境。 [讨论交流]:你所知道的化学方面的科学成就有哪些? 你所知道的当今世界面临的与化学相关或依赖化学科学解决的问题有哪些?

二、师生对话:[讨论交流]:同学们积极思考并说出自己知道的化学对于认识周围物质世界的作用。老师略加总结并板书。你认为化学对人类认识、利用身边物质最典型的例子有: 三、演示实验:[观察思考]:同学们分组完成碳酸氢铵受热分解的实验,介绍简单的实验知识。同学们感悟实验探究的学习、研究思想。写出碳酸氢铵分解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过实验探究,你认为碳酸氢铵逐渐减少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化学科学最常用的研究手段是 _________,该方法研究的基本步骤是_________________。 四、播放录像: [观察思考]:播放有关水、钢铁、白色污染、化工生产、环境污染的影片剪辑。老师小结强调水、环保的相关知识。水的用途有哪些?水污染的原因是什么?如何防治水污染?如何解决水资源紧缺的问题? 五、演示实验:[观察思考]:在老师的指导下,由学生代表演示铁丝生锈、高锰酸钾褪色的实验。同学讨论、老师总结并板书。你所知道的预防钢铁生锈的方法有哪些?请简要说明验证火柴中是否含硫的基本思路? [讨论交流]:1、你所知道的自然资源的利用过程中人类遇到的问题还有哪些?请你提出解决思 路。。2、你还知道哪些有关环境的“无”如“无硫火柴”,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交流:[讨论交流]:同学们根据已有知识,说出自己知道的化学与新科技的知识。老师小结并板书。 七、活动:[动手探究]:分组探究不同玻璃材料的性能差异。[总 八、例题研讨:1.发展“绿色食品”,避免“白色污染”,增强环保意识,是保护环境、提高人类生存质量的主要措施。通常所说的“白色污染”是指()A.冶铁厂排放的白色烟尘B.石灰窑放出的白色

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二章测试题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单元测试 (满分:60分考试时间: 60分钟) 一、选择题:(每题2分,计30分。)请把答案填在下面的表格里。 1.最早通过实验测定出空气成分的科学家是 A.法国的拉瓦锡 B.英国的汤姆生 C.瑞典的舍勒 D.意大利的阿伏加德罗 2.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白磷燃烧 B.汽油挥发 C.水遇强冷变成冰 D.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 3.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属于纯净物,后者属于混合物的是 A.二氧化碳,澄清石灰水 B.冰水混合物,五氧化二磷 C.矿泉水,河水 D.净化后的空气,受污染的空气 4.下列物质在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燃烧,集气瓶底部应放少量水或细沙的是 A.木炭 B.硫粉 C.铁丝 D.红磷 5.下列关于催化剂的说法错误的是 A.化学反应前后它的质量不变 B.化学反应前后它的化学性质不变 C.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 D.可增加生成物的质量 6.下列关于氧气物理性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液态氧是一种淡蓝色液体 B.氧气难溶于水 C.氧气在通常状况下是一种无色气体 D.氧气的密度略小于空气

7.某密闭容器内盛有氧气和氮气的混合气体,采用燃烧法除去其中的氧气,且不能混入新的气体,最好采用的可燃物是 A.硫磺B.红磷C.铁丝D.木炭 8.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正确的是 A.硫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放热,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B.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白雾,放出大量的热 C.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倒入瓶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放热,生成黑色物质 9.下列关于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化合反应一定是氧化反应B.有的氧化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C.氧化反应全不是化合反应D.所有燃烧都是化合反应 10.下列物质中含有氧气的是 A.双氧水B.空气C.氯酸钾D.氧化汞 11.在用氯酸钾制取氧气时,忘记加二氧化锰,其后果是 A.加热时无氧气产生B.加热时产生氧气少C.产生氧气缓慢D.没有影响 12.常温下,某气体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略小,不易溶于水,其水溶液有挥发性,该气体泄漏时对人体有严重危害.收集该气体的最适宜方法是 A.排水集气法B.向上排空气法C.向下排空气法D.用气球泡收集 13.检验集气瓶内氧气有无集满的方法是 A.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中B.向带火星的木条伸到瓶口 C.用燃烧的木条伸入瓶中D.将鼻子伸到瓶口闻一下气味 14.在试管中装入少量碘和锌粉的混合物,没有什么明显的化学反应.向其中滴入几滴水,则迅速发生反应,且水的质量未改变.则上述变化过程中水充当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章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第一章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 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一、物质的变化 1、概念: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例:石蜡熔化、水结成冰、汽油挥发 化学变化——有其它物质生成的变化例:煤燃烧、铁生锈、食物腐败、呼吸 2、判断变化依据:是否有其它(新)物质生成。有则是化学变化,无则是物理变化 3、相互关系:常常伴随发生,有化学变化则一定有物理变化,有物理变化则不一定有化学变化。 4、化学变化伴随现象:放热、吸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和生成沉淀。 二、物质的性质 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表现出的性质。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 密度、硬度、溶解性、挥发性、延展性、导电性、吸水性、吸附性等。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的性质。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活泼性、稳定性、 腐蚀性、毒性等。 它们的区别是: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而物质的化学性质则要在化学 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 三、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联系:在变化语句中加“能”或“可以”或“易”“会”“难于”等词语,变成了相应的性质。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概念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伴随现象物质的形状、状态等发生变化常伴随有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 本质区别变化时是否有其他物质生成 实例石蜡熔化、水结成冰、汽油挥发煤燃烧、铁生锈、食物腐败、呼吸 相互关系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一定伴随物理变化,如石蜡燃烧时会发生石蜡熔化的 现象(物理变化)。在发生物理变化时不一定伴随化学变化。 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②、氧气——支持燃烧(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燃着的木条烧得更旺),供给呼吸。 2、现象和结论: ②.燃着的木条在空气中能够燃烧,而呼出的气体使燃着的木条熄灭,证明空气中氧气的含 量比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高。 ③.放在空气中的玻璃片不出现水雾,而对着玻璃片呼气则玻璃片上会出现水雾,证明呼出 气体中水的含量比空气中水的含量高。 总的结论:“两多一少”——人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比空气多,氧气的含量比空气少。 3、鉴别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方法: 方法①:用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瓶内,使之燃得更旺的是氧气,使之立即熄灭的是二氧化碳;方法②:分别倒入澄清的石灰水,使之变浑浊的是二氧化碳,使之无明显变化的是氧气。 三、实验探究的方法: e、收集证据; f、解释与结论; g、反思与评价; h、表达与交流。 四、化学学习的特点: 1、关注物质的性质 2、关注物质的变化 3、关注物质变化的过程及其现象并进行比较和分析,以得出可靠的结论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章走进化学世界知识点总结(新版)新人教版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2、原子论(道尔顿)和分子学说(阿伏加德罗)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物质是由原子和分子构成的,分子的破裂和原子的重新组合是化学变化的基础。 3、1869年,俄国的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物质的种类繁多(达2000多万种),但组成它们的基本成分——元素只有100多种。水、氧气、二氧化碳的一个共同点:都含有氧元素。 4、我国的某些化学工艺像造纸、制火药、烧瓷器,发明很早,对世界文明作出过巨大贡献。 5、用高分子薄膜做的鸟笼:隔水、透气 6、用纳米技术制造出具有特定功能的产品(直径6mm的尼龙绳能吊起2t的汽车) (1nm=10-9m) 第一章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考点要求: 认识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理解反应现象和本质之间的联系 考点一、物质的变化 1、概念: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例:石蜡熔化、水结成冰、汽油挥发 化学变化——有其它物质生成的变化例:煤燃烧、铁生锈、食物腐败、呼吸 2、判断变化依据:是否有其它(新)物质生成。有则是化学变化,无则是物理变化 3、相互关系:常常伴随发生,有化学变化一定有物理变化,有物理变化不一定有化学变化。 4、化学变化伴随现象:放热、吸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和生成沉淀。 考点二、物质的性质 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表现出的性质。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挥发性、延展性、导电性、吸水性、吸附性等。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金属活动性等。 它们的区别是:物理性质在静止状态中就能表现出来,而物质的化学性质则要在物质运动状态中才能表现出来

沪教版(上海)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章化学的魅力1.1化学使世界更美好同步检测题

沪教版(上海)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章化学的魅力1.1化学使 世界更美好同步检测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人类认识化学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下列物质的出现过程正确的顺序是: ①火的发现和利用②纳米化学③原子分子论的提出④火药() A.④①③②B.①③④②C.④③②①D.①④③②2.化学是研究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下列各项属于化学研究范畴的是() A.培养新品种,增加农作物的产量 B.综合利用石油,制造优质的人造纤维 C.利用指南针确定航海方向 D.设计新程序,开发电脑的新功能 3.下列不属于化学制品的是() A.不锈钢和玻璃B.钢铁和水泥 C.煤和石油D.塑料和橡胶 4.通过化学的学习,我们知道化学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请你分析下列选项,其中不属于化学学科研究范畴的是() A.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B.物体的运动与静止 C.物质的组成与结构 D.物质的用途与制法 5.下列有关化学的说法错误的是() A.化学并不神秘,它就在我们身边 B.化学只能研究自然界存在的物质,不能创造新物质 C.奠定近代化学基础的是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创立 D.化学可以为人类战胜疾病提供必要的药物保证 6.下列学习用品中不属于化学制品的是() A.毛笔B.圆珠笔C.塑料直尺D.课本 7.我国科学家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于1983年当选为国际原子量委员会委员,他是()

A.袁隆平B.杨利伟C.张青莲D.刘翔 8.下列知识归纳中,错误的是() A.A B.B C.C D.D 9.化学是一门实用的基础科学,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下列关于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化学帮助我们正确认识物质 B.化学指导人类合理利用资源 C.化学成就了人类实现点石成金的梦想 D.化学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 10.下列关于化学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利用化学可以合成许多自然界不存在的物质 B.化学在医药、能源、环境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C.化学工业给人类带来百利而无一害 D.原子论和分子学说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11.下列对化学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不仅研究自然界已经存在的物质,还要根据需要研究和制造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新物质 B.想制造什么物质就可以制造什么物质 C.开发新能源和新材料,改善人类的生存条件 D.综合应用自然资源和保护环境,使人类生活变得更美好 K=10.该温度下,将pH=4的硫酸溶液与pH=9的12.某温度下,水的离子积常数-12 W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章空气物质的构成测试题新版粤教版

第二章测试题 (100分,45分钟)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题3分,共27分) 1.(河南)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基本监控项目的是() A.二氧化硫浓度 B.氮气浓度 C.二氧化氮浓度 D. PM2.5浓度 2.(兰州)下列符号中能表示2个氧原子的是() A. 2O B. 2O2 C. O2 D. 2O2- 3.(湖北荆门)下列物质既是空气的成分,又属于氧化物的是() A.氧化铝 B.氧气C.二氧化碳D.稀有气体 4.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下列有关空气各成分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能够燃烧 B.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于食品防腐 C.稀有气体都不能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D.二氧化碳在空气中含量增多会引起温室效应,属于空气污染物 5.(福州)根据图2-1的信息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图2-1 A.氯原子的质子数是17 B.氯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 C.当x=8时,该微粒是阳离子 D.在化学变化中,氯原子易得电子 6.(福州)用“”和“”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图2-2中的微观示意图能表示化合物的是() 图2-2

7.(山东莱芜)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下列有关原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原子的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 B.原子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C.原子在化学变化中能够再分 D.符号“O”可以代表一个氧原子 8.图2-3中的实验装置中不能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是() 图2-3 9.(天原杯复赛,信息给予题)生物体死亡后,体内含有的碳-14会逐渐减少(称为衰变).因此科学家可通过测量生物体遗骸中碳-14的含量,来计算它存活的年代,这种方法称之为放射性碳测年法.碳-14原子核中含6个质子和8个中子,在衰变时,一个中子变成质子,形成新的原子核.下列关于新原子核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为碳原子核,含7个质子,8个中子B.为氮原子核,含7个质子,7个中子 C.为碳原子核,含6个质子,7个中子 D.为氧原子核,含7个质子,8个中子 二、填空题(42分) 10.(安徽蚌埠三中期中,8分)现有①冰水混合物②铁③氯化铵④自来水⑤盐汽水 ⑥水银六种物质,其中属于混合物的是(填序号,下同),属于单质的是 ,属于化合物的是 ,属于氧化物的是 . 11.(湖南湘潭,10分)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化学. (1)国家提倡使用的加碘盐,是在食盐中加入适量的碘酸钾,加碘食盐里的“碘”指的是(填“单质”、“元素”或“原子”).已知碘酸钾受热不稳定,因此,你认为炒菜时(填“早”或“迟”)加入加碘盐更有利. (2)仔细观察图2-4后回答:

2021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一章 开启化学之门练习1(物质的变化) 沪教版

质的变化)沪教版 一、物质的变化 1、化学变化:;如: 2、物理变化:。如: 例题:判定下列变化属于何种变化 1.水蒸发成水蒸气() 2.汽油完全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3.瓷碗破碎() 4.蜡烛融化成“烛油”() 5.火药燃烧爆炸() 练习一: 1、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冶炼钢铁 B、蜡烛燃烧 C、冰雪融化 D、粮食酿酒 2、判定出下列变化的类型 ⑴水受热沸腾⑵酒精燃烧 ⑶食物腐败⑷动植物呼吸 ⑸汽油挥发⑹铁制成铁锅 ⑺瓷碗破碎⑻光合作用 ⑼金刚石打磨加工成钻石⑽酒酿成醋 3、下列诗句中只涉及到物理变化的是() 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C、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D、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4、下列变化可能是物理变化,也可能是化学变化的是() A、熔化 B、锈蚀 C、爆炸 D、升华 5、下列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是()

A、有花生榨油 B、有木材制成桌椅 C、用麻织布 D、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变浑浊 归纳总结: 判定属于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的根本依据是看变化过程中是否。 注:发生化学变化时常会伴随有气体、沉淀、放热、发光、变色等现象,且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常会伴随有电能、光能、热能等能量的吸收和释放、反之不一定成立 判定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有发光现象的变化过程一定是化学变化() 2.有气体生成的变化过程一定是化学变化() 练习二: 1.成语被誉为中华语言的瑰宝。下列成语中,其本意主要为化学变化的是()A.死灰复燃B.磨杵成针C.滴水成冰D.积土成山 2.证明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A.开灯时灯泡先通电后发光B.做家具时木材先锯断后加工 C.水结冰,有液态变为固态D.蜡烛点燃时先熔化后燃烧 3.下列各种物质中,颜色、状态都相同的是() A.空气和天然气B.铁和铜C.水和植物油D.酒精和食盐 4.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和转化成和葡萄糖,该变化属于变化 5.动植物的呼吸作用是消耗同时产生和,属于变化 6.在常温条件下,蔗糖是一种色的固体,它(填“易”或“难”)溶于水。蔗糖受热生成黑色固体,发生了,因为该过程中有生成。 【感谢您的阅览,下载后可自由复制或修改编辑,敬请您的关注】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

单元检测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学好化学,能使我们更清楚地认识世界。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化学实验是进行化学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 B.地球上的煤、石油、天然气等资源是有限的、不可再生的 C.居里夫妇通过长期的化学实验制造出了具有放射性元素——镭和钋 D.干电池工作时是把化学能转化成电能 2.“绿色化学”要求从根本上减少乃至杜绝污染。下列对农作物收割后留下的稻杆的处理方法中,不符合“绿色化学”的是 ( ) A.就地焚烧 B.发酵后作农家肥 C.加工成饲料 D.制造沼气 3.“白色污染”是主要指下列哪一类物质造成的污染 ( ) A.白水泥 B.石灰 C.塑料 D.粉笔灰 4.下列科学研究成果是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首先研制成功的是() A.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B.导电塑料 C.元素周期律 D.生物克隆技术 5.人类生活中会产生大量的生活垃圾,下列垃圾处理的方法,你认为不可取的是()A.将垃圾分类回收后进行填埋处理 B.利用垃圾生产“沼气” C.用垃圾产生的热量发电 D.将垃圾发射到太空以减少对地球的污染 6.生活中处处都蕴藏着化学知识,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食物放在冰箱里就永不变质 B.香烟燃烧时会产生有毒气体影响健康 C.用天然气替代煤作为燃料可大大减少大气污染 D.喷洒灭蚊蝇药水时,一般要远离食品 7.下列现象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湿衣服晾干B.食物腐烂 C.矿石粉碎D.海水晒盐 8.下列变化过程中与另外三个有本质区别的是() A.点燃蚊香驱赶蚊虫 B.冰块的熔化

C.水果的腐烂变质 D.铜质门把手上产生绿色斑点 9.下列物质的用途与其化学性质相关的是() A.镁粉可以于制造照明弹 B.木材可制成桌椅 C.混凝土可以建造房屋 D.钢铁可以用于制作工具、刀具等10.在化学实验中,对于用剩的化学药品,处理方法正确的是()A.为节约倒回原试剂瓶 B.带回家做家庭小实验 C.倒入下水道以防止污染环境 D.倒在指定的容器中 11.有关酒精灯的使用不正确的是() A.点燃酒精灯时必须用火柴点燃 B.应用酒精灯的外焰给试管加热C.酒精灯中的酒精量超过容积的2/3 D.熄灭酒精灯时用灯帽盖灭 12.在化学实验中,必须遵守实验规则。下列做法违背实验规则的是()A.实验前检查仪器和用品是否齐全 B.实验过程中互相配合,共同完成实验C.如实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 D.无毒的药品可以用嘴尝其味道 13.燃放鞭炮对环境会造成污染,下列哪项污染与其无关() A.噪音污染 B.空气污染 C.食品污染 D.水污染 14.下列有关使用胶头滴管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胶头滴管主要用于取少量液体 B.使用时先挤压胶头,再伸入溶液中吸取C.洗涤胶头滴管时可取下胶头冲洗 D.使用过程中将胶头滴管平放在桌上15.下列物质对应的化学式不正确的是() A.氧化镁—MgO B.石灰水—Ca(OH)2 C.氧气—O D.氧化铜—CuO 二、选择题(每题有1~2个正确答案) 16.下列变化中前者是化学变化,后者是物理变化的是() A.食盐溶于水,火药爆炸 B.镁带燃烧,铁生锈 C.食物腐败,电灯发光 D.铜绿受热变黑,水结成冰 17.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最本质的区别是() A.发光发热 B.产生气体 C.有新物质生成 D.有颜色变化 18.镁带投入到食醋中,能证明其是化学变化的现象是() ①镁带逐渐减少,直至消失②镁带表面有大量气泡产生 ③溶液的温度略有升高④食醋气味逐渐减轻,直至消失

(完整版)结构化学课后答案第一章

01.量子力学基础知识 1.1】将锂在火焰上燃烧,放出红光,波长λ=670.8nm,这是Li 原子由电子组态(1s)2(2p)1 →(1s)2(2s)1跃迁时产生的,试计算该红光的频率、波数以及以 1 4 1 7 1.491 104cm 1 670.8 10 7cm h N A6.626 10 34 J s 4.469 1014s 1 6.6023 1023mol-1 178.4kJ mol 波长λ /nm312.5365.0404.7546.1 光电子最大动能E k/10-19J 3.41 2.56 1.950.75 作“动能-频率” ,从图的斜率和截距计算出Plank 常数(h) 值、 钠的脱出功(W) 和临阈频率(ν 0)。 解:将各照射光波长换算成频率v,并将各频率与对应的光电子的最大动能E k 列于下表:λ/nm312.5365.0404.7546.1 v /1014s-19.598.217.41 5.49 E k/10 -19J 3.41 2.56 1.950.75 由表中数据作图,示于图中 由式 hv hv0 E k 推知 h E k E k v v0 v 即Planck 常数等于E k v图的斜率。选取两合适点,将E k 和v值带入上式,即可求出h。 2.70 1.05 10 19 J 34 h 14 16.60 1034 Jgs 8.50 600 1014 s 1 kJ· mol-1为单位的能量。 解: 8 2.998 108m s 670.8m 14 1 4.469 1014s 1 图 1.2 金属的E k 图

31 9.109 10 31 kg 1 2 6.626 10 34 Jgs 4.529 1014s 1 2 9.109 10 31kg 8.12 105mgs 1 1.4】计算下列粒子的德布罗意波的波长: -1 a) 质量为 10-10kg ,运动速度为 0.01m · s 的尘埃; b) 动能为 0.1eV 的中子; c) 动能为 300eV 的自由电子。 解:根据关系式: h 6.626 10 34 J s mv 10 10 kg 0.01m s 6.626 10 34 J s 2 1.675 10 27kg 0.1eV 1.602 10 19J eV 9.40 3 10-11m (3) h h p 2meV 6.626 10 34 J s 2 9.109 10 31kg 1.602 10 19C 300V 7.08 10 11m 【1.5】用透射电子显微镜摄取某化合物的选区电子衍射图,加速电压为 加速后运动时的波长。 图中直线与横坐标的交点所代表的 v 即金属的临界频率 v 0 ,由图可知, v 0 4.36 因此,金属钠的脱出功为: W hv 0 6.60 10 34Jgs 4.36 1014s 1 19 2.88 10 19 J 14 1 1014s 1 1.3】金属钾的临阈频率为 5.464×10-14 s -1,如用它作为光电极的阴极当用波长为 300nm 的 紫外光照射该电池时,发射光电子的最大速度是多少? hv hv 0 解: 1 2h v v 0 2 m 12 mv 2 34 2 6.626 10 34 Jgs 2.998 108 mgs 300 10 9m 14 1 5.464 1014 s 1 (1) (2) 22 6.626 10 22 m 200kV ,计算电子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二章 2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章 2 一、单选题 1.钪可用于制作特种玻璃及轻质耐高温合金等,钪元素的部分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钪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原子序数为21 B. 属于非金属元素 C. 原子核外电子数为23 D. 相对原子质量为44.96g 2.在元素周期表中,镁元素的某些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镁元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原子序数为24.31 B. 属于非金属元素 C. 相对原子质量是24.31g D. 原子核外电子数为12 3.下列根据化学用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 A. ﹣﹣铁原子的原子序数为55.85 B. ═该原子在反应中易得电子

C. ﹣﹣“+2”表示镁离子带有两个单位正电荷 D. Na2SO4﹣﹣该物质属于氧化物 4.“毒胶囊”是以废弃皮革为原料加工制成的,其中主要含有过量的元素“铬”,元素周期表中“铬”的信息如图所示,从图中不能获得的信息是( ) A. 质子数 B. 元素符号 C. 相对原子质量 D. 毒性 5.决定元素种类的是原子的() A. 质子数 B. 中子数 C. 电子 数 D. 最外层电子数6.如图是氧、硫、氯三种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和银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银原子的中子数为 47 B. 硫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中x的数值是6 C. 氯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 子 D. 氧和硫两种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是因为原子的电子数相同 7.元素周期表中钠元素的信息如图所示,对图中信息理解错误的是 ( ) A. 质子数为11 B. 核外电子数为 22.99 C. 元素符号为 Na D. 元素名称为钠

8.在元素周期表中,镁元素的信息如下图所示,对图中信息解释不正确的是() A. 原子序数为12 B. 核外电子数为 24 C. 元素符号为Mg D. 相对原子质量为24.31 9.如图是金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示意图。从图中获取的信息正确的是() A. 金元素属于非金属元 素 B. 一个金原子的中子数为197 C. 一个金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18 D. 金元素与其他元素的本质区别就是它的核电荷数是79 10.下列元素符号或化学式的书写正确的是() A. NA B. mn C. Ba D. cO2 11.属于非金属元素的是() A. Mg B. Hg C. Si D. Al 12.日常生活常接触到“含氟牙膏”中的氟是() A. 单 质B . 原 子C . 离 子D . 元素 二、填空题 13.请用微粒观、结构观或转化观来回答下列问题: (1)不同元素的本质区别是________ .

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一章练习题

第一章练习题 1、下列依据热化学方程式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已知2H2(g)+O2(g)=2H2O(g) △H=-483.6 kJ·mol-1,说明2mol H2(g)和1mol O2(g)的能量 总和小于2mol H2O(g)的能量 B.已知C (石墨,s)=C (金刚石,s) △H>0,则石墨比金刚石稳定 C.同温同压下,H2(g)+Cl2(g)=2HCl(g)在光照和点燃条件下的△H不同D.己知2C(s)+2O2(g)=2CO2(g) △H = a;2C(s)+O2(g)=2CO(g) △H = b,则a>b 2、金属镍有广泛的用途。粗镍中含有少量Fe、Zn、Cu、Pt等杂质,可用电解法制备高纯度的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已知:氧化性Fe2+<Ni2+<Cu2+) A.阳极发生还原反应,其电极反应式:Ni2+ + 2e—== Ni B.电解过程中,阳极质量的减少与阴极质量的增加相等 C.电解后,溶液中存在的金属阳离子只有Fe2+ 和Zn2+ D.电解后,电解槽底部的阳极泥中只有Cu和Pt 3、下面有关电化学的图示,完全正确的是() 4、用两根铂丝作电极插入KOH溶液中,再分别向两极通入甲烷气体和氧气,可形成燃料电池,该电池放电时的总反应为:CH4+2KOH+2O2==K2CO3+3H2O,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通甲烷的一极为负极,通氧气的一极为正极 B. 放电时通入氧气的一极附近溶液的pH升高 C. 放电一段时间后,KOH的物质的量不发生变化 D. 通甲烷的电极反应式是:CH4+10OH --8e-==CO32-+7H2O 5、右图装置中,Fe腐蚀由快到慢的顺序为() A.⑤④③②①B.⑤④①②③C.⑤③④①②D.①②④③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