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中常见力学模型完稿

高中物理中常见力学模型完稿
高中物理中常见力学模型完稿

高中物理中常见力学模型

一,匀速直线运动(000

≠=,V

F 合)

1, 定义: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或不受力.........,且沿某一个方向具有初速度.....

,则物体将沿某个方向作匀速直线运动。 2, 受力分析:

0=合a

0==合

合ma F 0

,00

,0====x x y y F a F a

y x F F F +=合

3,运动规律: ,0t v S = v v v t ==0

二,匀变速直线运动(共线与或合合合00

,0000V F ,V

F ,V

F ≠≠=≠)

1, 定义:物体所受合外力为一恒力.......(大小,方向不变)且初速度为零或初速度与合力方向..............共线..

(同向:匀加速;反向:匀减速),则物体将作匀变速直线运动。 2, 受力分析:

=-==≠-==N Mg ma F f F ma F y y x x

3,运动规律:

(1)匀加速直线运动:合F 与0v 同向的匀变速直线运动(以0v 方向为正)

(A )当00=V 时:

(B )自由落体运动:当00=V ,且只受重力时(g a =,以竖直向下为正.......

(2)匀减速直线运动:合F 与0v 反向的匀变速直线运动(0v 方向为正,a 含有方向,

代数值时a 含有负号)。

竖直上抛运动:当00≠V 时,且只受重力时(g a -=,以竖直向上为正.......

),整个过程

机械能守恒。

例题:

)

(16.0)10(2

1

23)(211212

2

0舍s t s

t t

t t

g t v S -==--=--+=

s

m t g v v t 4106.02)(0-=?-=-+=

三, 匀变速曲线运动(合F 恒定,且0V 与合F 方向不共线)

1,定义:物体所受合外力为一恒力(大小,方向不变),且初速度不.为零且初速度与合力方向不共线...,则物体将作匀变速曲线运动。(平抛,类平抛) 2,运动规律:

(1)平抛运动:当.合F 方向与...0V 垂直,...且.0V 方向水...平.

。整个过程机械能守恒

(2)类平抛运动:当合F 方向与0V 垂直,且0V 水平

四, 圆周运动(合F 不为零,轨迹为圆)

(一)匀速圆周运动(.......合F 大小恒定,方向时刻与..........0V 方向垂直,.....始终..指向圆心....,提..

供向心力....).

1,定义:物体的运动轨迹是圆,且速度大小不变。

2,受力分析:物体受合外力大小恒定,方向时刻与0V 方向垂直,始终指向圆心,提供向心力。

3,规律:

R T

m R m R

v

m

F F 2

2

2

)2(

πω====向合

向合F F >,向心运动(设向F 不变) 当向合F F <,离心运动(设向F 不变)

4,天体运动:

(A )在星球表面上,考虑自转:(R 为天体的半径)

g m F R

Mm G

F +==向引2

(纬度越高,g

越大)

R T

m R m R

v

m

F 2

2

2

)2(

πω===向 0=+g m N 支

(B )不考虑自转:(R 为物体到球心的距离)

R T

m R m R v m g m F R

Mm G

F 22

2

2

)2(πω====== 向

引 (高度越高,R 变大,g 变小)

(二)变速圆周运动(合F 不指向圆心,运动轨迹为圆)

(1)受力分析:

(2)关于绳和杆上小球过最高点问题:

(A )绳上小球过最高点

小球刚好..过B 点,只有重力提供向心力.........,且速度不为零.....

。 g m F

=向R

v m B 2

=

从A 到B 由机械能守恒得:R mg mv

mv

B

A

22

12

122+=

(设A 点为零势能点)

(B )杆上小球过最高点

小球刚好..过B 点,B .点.速度为零....,.重力和杆的支持力平衡,向心力为零................

。 0=-=mg N F 向

从A 到B 由机械能守恒得:R mg mv

A

22

12=(设A 点为零势能点)

五, 碰撞,打击,爆炸

(一)两个物体发生碰撞或打击:

(1)动量守恒(外内F F >>):

'

+'=+22112211v m v m v m v m

(2)动能不增加:(发生弹性碰撞取.......“.=.”.,即动能不损失.......

) 后前K K E E ≥ 即

2

2

22

1

12

222

112

12

12121'

+

'

+

v m v m v m v m

(3) 发生非.弹性碰撞,存在..机械能(....动能..).损失..: (

)2

2

22

1

12

2

22

11212

12

12

12

1'

+

'

-

+

=

-=?v m v m v m v m E E E k k k

(4)动量定理:相互作用的任一物体,其某一个方向上合力冲量等于某个方向上的动量变化(动量定理分量式)。 x x

x x mv mv I t F -'

==合合

y y

y y mv mv

I t F -'

==合合

(二)爆炸:

(1)动量守恒:

(

)1mv v m

m mv ?+'

?-=

(m ?为爆炸后的一块质量)

(2)动能增加,由其它能(化学能)转化而来。

六, 简谐运动 (一) 弹簧子

(1)受力分析:

kx F F F -===回弹合 (“—”表示回F 与位移x 反向)

m

kx m

F a -=

=回 (a 与回F 方向相同,与回F 变化趋势一致)

(2)规律:

x :质点对平衡位置的位移。离开平衡位置运动位移增大,向着平衡位置运动位

移减小。

A :质点离开平衡位置最大距离,决定振动的能量多少,一个T 内路程为:4 A v :质点振动速度。向平衡位置运动,速度增大;远离平衡位置运动,速度减小。

T :由振子(小球)的质量m 和弹簧的劲度系数k 决定,与A 无关。

机械能守恒:)(2

102

0为平衡位置的速度

为两端点的弹性势能

弹弹,v E mv E =

七, 单摆(0

10<θ) (1)受力情况:

)(移为质点对平衡位置的位回x x L

mg F -

=

(2)规律:

(A )f

g L T 12==π

(T 由l 和g 决定,与A 无关。)

(B )机械能守恒:向平衡位置o 运动,v 变大,动能变大,势能减小。减小的

势能转化为增加的动能,反之亦然。

高中物理力学部分知识点归纳

高中物理力学部分知识点归纳 1、基本概念:力、合力、分力、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三种常见类型的力、力的三要素、时间、时刻、位移、路程、速度、速率、瞬时速度、平均速度、平均速率、加速度、共点力平衡(平衡条件)、线速度、角速度、周期、频率、向心加速度、向心力、动量、冲量、动量变化、功、功率、能、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机械能、简谐运动的位移、回复力、受迫振动、共振、机械波、振幅、波长、波速 2、基本规律: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12个方程);三力共点平衡的特点;牛顿运动定律(牛顿第一、第二、第三定律);万有引力定律;天体运动的基本规律(行星、人造地球卫星、万有引力完全充当向心力、近地极地同步三颗特殊卫星、变轨问题);动量定理与动能定理(力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冲量与动量变化的关系—功与能量变 化的关系);动量守恒定律(四类守恒条件、方程、应用过程);功能基本关系(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变化的关系(重力、分子力、电场力、引力做功的特点);功能原理(非重力做功与物体机械能变化之间的关系);机械能守恒定律(守恒条件、方程、应用步骤);简谐运动的基本规律(两个理想化模型一次全振动四个过程五个物理量、简谐运动的对称性、单摆的振动周期公式);简谐运动的图像应用;简谐波的传播特点;波长、波速、周期的关系;简谐波的图像应用;

3、基本运动类型:运动类型受力特点备注直线运动所受合外力与物体速度方向在一条直线上一般变速直线运动的受力分析匀变速直线运动同上且所受合外力为恒力 1. 匀加速直线运动 2. 匀减速直线运动曲线运动所受合外力与物体速度方向不在一条直线上速度方向沿轨迹的切线方向合外力指向轨迹内侧(类)平抛运动所受合外力为恒力且与物体初速度方向垂直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匀速圆周运动所受合外力大小恒定、方向始终沿半径指向圆心(合外力充当向心力)一般圆周运动的受力特点向心力的受力分析简谐运动所受合外力大小与位移大小成正比,方向始终指向平衡位置回复力的受力分析 4、基本方法:力的合成与分解(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多边形、正交分解);三力平衡问题的处理方法(封闭三角形法、相似三角形法、多力平衡问题—正交分解法);对物体的受力分析(隔离体法、依据:力的产生条件、物体的运动状态、注意静摩擦力的分析方法—假设法);处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解析法(解方程或方程组)、图像法(匀变速直线运动的s-t图像、v-t图像);解决动力学问题的三大类方法:牛顿运动定律结合运动学方程(恒力作用下的宏观低速运动问题)、动量、能量(可处理变力作用的问题、不需考虑中间过程、注意运用守恒观点);针对简谐运动的对称法、针对简谐波图像的描点法、平移法 5、常见题型:合力与分力的关系:两个分力及其合力的大小、方向六个量中已知其中四个量求另外两个量。斜面类问题:(1)斜面上静止物体的受力分析;(2)斜面上运动物体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的分析(包括

高中物理:力学模型及方法知识归纳

╰ α 高中物理知识归纳(二) ----------------力学模型及方法 1.连接体模型是指运动中几个物体叠放在一起、或并排在一起、或用细绳、细杆联系在一起的物体组。解决这类问题的基本方法是整体法和隔离法。 整体法是指连接体内的物体间无相对运动时,可以把物体组作为整体,对整体用牛二定律列方程隔离法是指在需要求连接体内各部分间的相互作用( 如求相互间的压力或相互间的摩擦力等)时,把某物体从连接体中隔离出来进行分析的方法。 2斜面模型(搞清物体对斜面压力为零的临界条件) 斜面固定:物体在斜面上情况由倾角和摩擦因素决定 μ=tgθ物体沿斜面匀速下滑或静止μ> tgθ物体静止于斜面 μ< tgθ物体沿斜面加速下滑a=g(sinθ一μcosθ) 3.轻绳、杆模型 向的力。 杆对球的作用力由运动情况决定 只有θ=arctg( g a)时才沿杆方向 最高点时杆对球的作用力;最低点时的速度?,杆的拉力? 若小球带电呢? 假设单B下摆,最低点的速度V B=R 2g?mgR=2 2 1 B mv 整体下摆2mgR=mg 2 R +'2 B '2 A mv 2 1 mv 2 1 +

F 'A 'B V 2V = ? ' A V = gR 53 ; ' A ' B V 2V ==gR 25 6> V B =R 2g 所以AB 杆对B 做正功,AB 杆对A 做负功 若 V 0

高中物理力学公式集合

高中物理力学公式集合 一、力(常见得力、力得合成与分解) 1)常见得力 1、重力g=mg (方向竖直向下,g=9、8m/s2≈10m/s2,作用点在重心,适用于地球表面附近) 2、胡克定律f=kx {方向沿恢复形变方向,k:劲度系数(n/m),x:形变量(m)} 3、滑动摩擦力f=μfn {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μ:摩擦因数,fn:正压力(n)} 4、静摩擦力0≤f静≤fm (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fm为最大静摩擦力) 5、万有引力f=gm1m2/r2 (g= 6、67×10-11n?m2/kg2,方向在它们得连线上) 6、静电力f=kq1q2/r2 (k=9、0×109n?m2/c2,方向在它们得连线上) 7、电场力f=eq (e:场强n/c,q:电量c,正电荷受得电场力与场强方向相同) 8、安培力f=bilsinθ (θ为b与l得夹角,当l⊥b时:f=bil,b//l时:f=0) 9、洛仑兹力f=qvbsinθ (θ为b与v得夹角,当v⊥b时:f=qvb,v//b时:f=0) 注: (1)劲度系数k由弹簧自身决定; (2)摩擦因数μ与压力大小及接触面积大小无关,由接触面材料特性与表面状况等决定; (3)fm略大于μfn,一般视为fm≈μfn; (4)其它相关内容:静摩擦力(大小、方向)〔见第一册p8〕; (5)物理量符号及单位b:磁感强度(t),l:有效长度(m),i:电流强度(a),v:带电 粒子速度(m/s),q:带电粒子(带电体)电量(c); (6)安培力与洛仑兹力方向均用左手定则判定。 2)力得合成与分解 1、同一直线上力得合成同向:f=f1+f2, 反向:f=f1-f2 (f1>f2) 2、互成角度力得合成:f=(f12+f22+2f1f2cosα)1/2(余弦定理) f1⊥f2 时:f=(f12+f22)1/2

全部高中物理力学模型

╰ α 高中物理力学模型 1.连接体模型是指运动中几个物体叠放在一起、或并排在一起、或用细绳、细杆联系在一起的物 体组。解决这类问题的基本方法是整体法和隔离法。 整体法是指连接体内的物体间无相对运动时,可以把物体组作为整体,对整体用牛二定律列方程 隔离法是指在需要求连接体内各部分间的相互作用(如求相互间的压力或相互间的摩擦力等)时,把某物 体从连接体中隔离出来进行分析的方法。 2斜面模型 (搞清物体对斜面压力为零的临界条件) 斜面固定:物体在斜面上情况由倾角和摩擦因素决定 μ=tg θ物体沿斜面匀速下滑或静止 μ> tg θ物体静止于斜面 μ< tg θ物体沿斜面加速下滑a=g(sin θ一μcos θ) 3.轻绳、杆模型 绳只能受拉力,杆能沿杆方向的拉、压、横向及任意方向的力。 杆对球的作用力由运动情况决定 只有θ=arctg(g a )时才沿杆方向 最高点时杆对球的作用力;最低点时的速度?,杆的拉力? 若小球带电呢? V B =R 2g ?mgR=22 1B mv 假设单B 下摆,最低点的速度整体下摆2mgR=mg 2R +'2B '2A mv 21mv 2 1+ 'A 'B V 2V = ? 'A V =gR 53 ; ' A ' B V 2V == gR 256> V B =R 2g 所以AB 杆对B 做正功,AB 杆对A 做负功 若 V 0

高中物理力学公式

高中物理力学公式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一、力学 1、f = k x :胡克定律 (x 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 为劲度系数,只与弹簧的长度、粗细和材料 有关) 2、 G = mg :重力 (g 随高度、纬度、地质结构而变化,g 极>g 赤,g 低纬>g 高纬) 3、θcos 2212221F F F F F ++=合 : 求F 1、F 2的合力的公式 2221F F F +=合 : 两个分力垂直时 注意:(1) 力的合成和分解都均遵从平行四边行定则。分解时喜欢正交分解。 (2) 两个力的合力范围: F 1-F 2 F F 1 +F 2 (3) 合力大小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 推论:三个共点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任意一个力与剩余二个力的合力一定等值反 向。 解三个共点力平衡的方法: 合成法,分解法,正交分解法,三角形法,相似三角形法 4、摩擦力的公式: (1 )f = N :滑动摩擦力 (动的时候用,或时最大的静摩擦力) 说明:①N 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压力),可以大于G ;也可以等于G ;也 可以小于G 。 ②为动摩擦因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积大小、 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N 无关。 (2 ) 0 f 静 f m (f m 为最大静摩擦力) 静摩擦力: 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 大小范围: 说明:①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 向相反。 ②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负功,还可以不作功。 ③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④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 用。 5、F=G 221r m m : 万有引力(适用条件:只适用于质点间的相互作用) G 为万有引力恒量:G = ×10-11 N ·m 2 / kg 2 (1)在天文上的应用:(M :天体质量;R :天体半径;g :天体表面重力 加速度;r 表示卫星或行星的轨道半径,h 表示离地面或天体表面的高 度)) a 、 F 万=F 向 万有引力=向心力 即 由此可得: ①天体的质量: ,注意是被围绕天体(处于圆心处)的质量。 ②行星或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线速度: ,轨道半径越大,线速度越小。 ③ 行星或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角速度: ,轨道半径越大,角速度越小。 ④行星或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周期: ,轨道半径越大,周期越大。 ⑤行星或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轨道半径: ,周期越大,轨道半径越大。 ⑥行星或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加速度:2 r GM a =,轨道半径越大,向心加速度越小。 ⑦地球或天体重力加速度随高度的变化:22)('h R GM r GM g +== 特别地,在天体或地球表面:20R GM g = 022) ('g h R R g += 23 24GT r M π=

高中物理动力学-轻绳轻杆模型

轻绳轻杆模型 一、轻绳模型:“活结”与“死结”绳是物体间连接的一种方式,当多个物体用绳连接的时候,其间必然有“结”的出现,根据“结”的形式不同,可以分为“活结”和“死结”两种。“活结”是绳子间的一种光滑连接,其特点是结的两端同一绳上的张力相等;而“死结”是绳子间的一种固定连接,结的两端绳子上的张力不一定相等。 1.“死结”问题的解决方法:(动态平衡问题) (1)正交分解法:建立直角坐标系,把力分解到X轴和Y轴上,然后水平方向合力为零,竖直方向合力为零列方程组。 (2)力的合成(图解法):如果物体受3个力作用,那么其中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把这3个力放到三角形中,根据三角形三个边长的变化情况来判断力的变化情况。 (3)拉密定理:物体受到3个力的作用,一个恒力(方向大小不变),一个定力(方向不变大小变),一个变力(方向大小都变化),定力与变力的夹角为θ(即恒力屁股对着的夹角),那么会有:定力与θ角的变化情况相同 当θ角为钝角时,变力与θ角的变化情况相同 当θ角为直角时,变力有最小值。 当θ角为锐角时,变力与θ角的变化情况相反。 无论θ角时从锐角变成钝角,还是钝角变成锐角,变力都是先减小后增加。

2.“活结”问题的解决方法: (1) 无论OB与水平方向的角度如何,OA、OC的拉力都不会变,都等于C的重力。 (2) 轻绳的拉力与MN之间的距离有关,距离越大拉力 大,距离约小拉力越小。如果距离不变(即a点或b 点只是竖直方向移动),那么拉力不变,轻绳与水平 方向的夹角也不会变化。 二、轻杆模型:“活杆”与“死杆”死杆是不可转动,所以杆所受弹力的方向不一定沿杆方向.活杆是可以转动的杆所以杆所受弹力的方向沿杆方向。 1. “死杆”问题的解决方法: 由于死杆是不可转动,所以杆所受弹力的方向不一定沿杆方向,也就是说可以是任意方向,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整理版)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 一、力学 1、胡克定律:f = k x (x 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 为劲度系数,只与弹簧的长度、粗细和材料有关) 2、重力: G = mg (g 随高度、纬度、地质结构而变化,赤极g g >,高伟低纬g >g ) 3、求F 1、F 2的合力的公式: θcos 2212221F F F F F ++= 合,两个分力垂直时: 2 221F F F +=合 注意:(1) 力的合成和分解都均遵从平行四边行定则。分解时喜欢正交分解。 (2) 两个力的合力范围:? F 1-F 2 ? ≤ F ≤ F 1 +F 2 (3) 合力大小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 4、物体平衡条件: F 合=0 或 F x 合=0 F y 合=0 推论:三个共点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任意一个力与剩余二个力的合力一定等值反向。 解三个共点力平衡的方法: 合成法,分解法,正交分解法,三角形法,相似三角形法 5、摩擦力的公式: (1 ) 滑动摩擦力: f = μN (动的时候用,或时最大的静摩擦力) 说明:①N 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压力),可以大于G ;也可以等于G ;也可以小于G 。 ②μ为动摩擦因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N 无关。 (2 ) 静摩擦力: 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 大小范围: 0≤ f 静≤ f m (f m 为最大静摩擦力) 说明:①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 ②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负功,还可以不作功。 ③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④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6、万有引力: (1)公式:F=G 2 2 1r m m (适用条件:只适用于质点间的相互作用) G 为万有引力恒量:G = 6.67×10-11 N ·m 2 / kg 2 (2)在天文上的应用:(M :天体质量;R :天体半径;g :天体表面重力加速度;r 表示卫星或行星的轨道半径,h 表示离地面或天体表面的高度)) a 、万有引力=向心力 F 万=F 向 即 '4222 22mg ma r T m r m r v m r Mm G =====πω 由此可得: ①天体的质量: ,注意是被围绕天体(处于圆心处)的质量。 2 3 24GT r M π=r GM v =

(完整)高中物理力学模型及分析

╰ α 高中物理力学模型及分析 1.连接体模型是指运动中几个物体叠放在一起、或并排在一起、或用细绳、细杆联系在一起的物体组。 解决这类问题的基本方法是整体法和隔离法。 整体法是指连接体内的物体间无相对运动时,可以把物体组作为整体,对整体用牛二定律列方程 隔离法是指在需要求连接体内各部分间的相互作用(如求相互间的压力或相互间的摩擦力等)时,把某物体从连接体中隔离出来进行分析的方法。 2斜面模型(搞清物体对斜面压力为零的临界条件) 斜面固定:物体在斜面上情况由倾角和摩擦因素决定 μ=tgθ物体沿斜面匀速下滑或静止μ> tgθ物体静止于斜面 μ< tgθ物体沿斜面加速下滑a=g(sinθ一μcosθ) 3.轻绳、杆模型 绳只能受拉力,杆能沿杆方向的拉、压、横向及任意方向的力。 杆对球的作用力由运动情况决定 只有θ=arctg( g a)时才沿杆方向 最高点时杆对球的作用力;最低点时的速度?,杆的拉力? 若小球带电呢? E m L · m2 m1 F B A F1 F2 B A F

假设单B下摆,最低点的速度V B=R 2g ?mgR=2 2 1 B mv 整体下摆2mgR=mg 2 R +'2 B '2 A mv 2 1 mv 2 1 + ' A ' B V 2 V=?' A V=gR 5 3 ;' A ' B V 2 V==gR 2 5 6 > V B=R 2g 所以AB杆对B做正功,AB杆对A做负功 若V0 V B=R 2g 所以AB杆对B做正功,AB杆对A做负功 若V0

高中物理力学公式大全

高中物理力学公式大全 一、力(常见的力、力的合成与分解) 1)常见的力 1.重力g=mg (方向竖直向下,g=9.8m/s2≈10m/s2, 作用点在重心,适用于地球表面附近) 2.胡克定律f=kx {方向沿恢复形变方向,k:劲度系数(n/m),x:形变量(m)} 3.滑动摩擦力f=μfn {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μ:摩擦因数,fn:正压力(n)} 4.静摩擦力0≤f静≤fm (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fm为最大静摩擦力) 5.万有引力f=gm1m2/r2 (g= 6.67× 10-11n•m2/kg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6.静电力f=kq1q2/r2 (k=9.0× 109n•m2/c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7.电场力f=eq (e:场强n/c,q:电量c,正电荷受 的电场力与场强方向相同) GAGGAGAGGAFFFFAFAF

8.安培力f=bilsinθ(θ为b与l的夹角,当l⊥b 时:f=bil,b//l时:f=0) 9.洛仑兹力f=qvbsinθ(θ为b与v的夹角,当v⊥b时:f=qvb,v//b时:f=0) 注: (1)劲度系数k由弹簧自身决定; (2)摩擦因数μ与压力大小及接触面积大小无关,由接触面材料特性与表面状况等决定; (3)fm略大于μfn,一般视为fm≈μfn; (4)其它相关内容:静摩擦力(大小、方向)〔见第一册p8〕; (5)物理量符号及单位b:磁感强度(t),l:有效长度(m),i:电流强度(a),v:带电粒子速度(m/s),q:带电粒子(带电体)电量(c); (6)安培力与洛仑兹力方向均用左手定则判定。 2)力的合成与分解 GAGGAGAGGAFFFFAFAF

高中物理力学经典例题集锦

高中物理典型例题集锦 力学部分 1、如图9-1所示,质量为M=3kg的木板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板的右端放一质量为m=1kg 的小铁块,现给铁块一个水平向左速度V0=4m/s,铁块在木板上滑行,与固定在木板左端的水平轻弹簧相碰后又返回,且恰好停在木板右端,求铁块与弹簧相碰过程中,弹性势能的最大值E P。 分析与解:在铁块运动的整个过程中,系统的动量守恒,因此弹簧压缩最大时和铁块停在木板右端时系统的共同速度(铁块与木板的速度相同)可用动量守恒定律求出。在铁块相对于木板往返运动过程中,系统总机械能损失等于摩擦力和相对运动距离的乘积,可利用能量关系分别对两过程列方程解出结果。 设弹簧压缩量最大时和铁块停在木板右端时系统速度分别为V和V’,由动量守恒得:mV0=(M+m)V=(M+m)V’ 所以,V=V’=mV0/(M+m)=1X4/(3+1)=1m/s 铁块刚在木板上运动时系统总动能为:EK=mV02==8J 弹簧压缩量最大时和铁块最后停在木板右端时,系统总动能都为: E K’=(M+m)V2=(3+1)X1=2J 铁块在相对于木板往返运过程中,克服摩擦力f所做的功为: W f=f2L=E K-E K’=8-2=6J 铁块由开始运动到弹簧压缩量最大的过程中,系统机械能损失为:fs=3J 由能量关系得出弹性势能最大值为:E P=E K-E K‘-fs=8-2-3=3J 说明:由于木板在水平光滑平面上运动,整个系统动量守恒,题中所求的是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解题时必须要用到能量关系。在解本题时要注意两个方面:①是要知道只有当铁块和木板相对静止时(即速度相同时),弹簧的弹性势能才最大;弹性势能量大时,铁块和木板的速度都不为零;铁块停在木板右端时,系统速度也不为零。 ②是系统机械能损失并不等于铁块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而等于铁块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和摩擦力对木板所做功的差值,故在计算中用摩擦力乘上铁块在木板上相对滑动的距离。 2、如图8-1所示,质量为m=0.4kg的滑块,在水平外力F作用下,在光滑水平面上从A

高中物理力学模型及方法1

╰ α 高中物理力学模型及方法 1.连接体模型是指运动中几个物体叠放在一起、或并排在一起、或用细绳、细杆联系在一起的物体组。 解决这类问题的基本方法是整体法和隔离法。 整体法是指连接体内的物体间无相对运动时,可以把物体组作为整体,对整体用牛二定律列方程 隔离法是指在需要求连接体内各部分间的相互作用(如求相互间的压力或相互间的摩擦力等)时,把某物体从连接体中隔离出来进行分析的方法。 2斜面模型(搞清物体对斜面压力为零的临界条件) 斜面固定:物体在斜面上情况由倾角和摩擦因素决定 μ=tgθ物体沿斜面匀速下滑或静止μ> tgθ物体静止于斜面 μ< tgθ物体沿斜面加速下滑a=g(sinθ一μcosθ) 3.轻绳、杆模型 绳只能受拉力,杆能沿杆方向的拉、压、横向及任意方向的力。 杆对球的作用力由运动情况决定 只有θ=arctg( g a)时才沿杆方向 最高点时杆对球的作用力;最低点时的速度?,杆的拉力? 若小球带电呢? 假设单B下摆,最低点的速度 ?mgR=2 2 1 B mv V B=R 2g 整体下摆 2mgR=mg 2 R +'2 B '2 A mv 2 1 mv 2 1 + ' A ' B V 2 V=?' A V=gR 5 3 ;' A ' B V 2 V==gR 2 5 6 > V B=R 2g 所以AB杆对B做正功,AB杆对A做负功 若V0

F m 求水平初速及最低点时绳的拉力? 换为绳时:先自由落体,在绳瞬间拉紧(沿绳方向的速度消失)有能量损失(即v1突然消失),再v2下摆机械能守恒 例:摆球的质量为m,从偏离水平方向30°的位置由静释放,设绳子为理想轻绳,求:小球运动到最低点A时绳子受到的拉力是多少? 4.超重失重模型 系统的重心在竖直方向上有向上或向下的加速度(或此方向的分量a y) 向上超重(加速向上或减速向下)F=m(g+a);向下失重(加速向下或减速上升)F=m(g-a) 难点:一个物体的运动导致系统重心的运动 1到2到3过程中(1、3除外)超重状态 绳剪断后台称示数 系统重心向下加速 斜面对地面的压力? 地面对斜面摩擦力? 导致系统重心如何运动? 铁木球的运动 用同体积的水去补充 5.碰撞模型:特点,①动量守恒;②碰后的动能不可能比碰前大; ③对追及碰撞,碰后后面物体的速度不可能大于前面物体的速度。 ◆弹性碰撞:m1v1+m2v2=' 2 2 ' 1 1 v m v m+(1) '2 2 2' 1 2 2 2 1 mv 2 1 mv 2 1 mv 2 1 mv 2 1 + = +(2 ) ◆一动一静且二球质量相等的弹性正碰:速度交换 大碰小一起向前;质量相等,速度交换;小碰大,向后返。 ◆一动一静的完全非弹性碰撞(子弹打击木块模型) mv0+0=(m+M)'v20 mv 2 1 ='2 M)v m ( 2 1 ++E损 E损=2 mv 2 1 一'2 M)v (m 2 1 += 2 2 0E m M M m 2 1 m) (M M M) 2(m mM k v v + = + = + E损可用于克服相对运动时的摩擦力做功转化为内能E损=fd相=μmg·d相=20 mv 2 1 一'2 M)v (m 2 1 + “碰撞过程”中四个有用推论 弹性碰撞除了遵从动量守恒定律外,还具备:碰前、碰后系统的总动能相等的特征, 设两物体质量分别为m1、m2,碰撞前速度分别为υ1、υ2,碰撞后速度分别为u1、u2,即有:m1υ1+m2υ2=m1u1+m1u2 2 1 m1υ12+ 2 1 m2υ22= 2 1 m1u12+ 2 1 m1u22 a θ v0 A B A B v0 v s M v L 1 2 A v0

高中物理力学全部总结(详解)

力学综合 教学目标 通过力学总复习,加深同学们对力学知识的纵向和横向联系的理解;使同学们熟悉和掌握力学部分的典型物理情景;并通过对典型物理情景的剖析,掌握力学问题的思维方法和掌握解决物理问题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力学知识的横向联系和纵向联系;力与运动的关系;在物体运动过程中,以及物体间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能量变化和动量变化的分析. 教学过程设计 一、力学知识概况

二、知识概述 (一)牛顿运动定律 动力学部分的研究对象,就物体而言分为单体、连接体;就力而言,分为瞬时力与恒力,要通过典型题掌握各自的要领.其中对物体的受力分析,特别是受力分析中的隔离法与整体法的运用是至关重要的,要结合相关题型加以深化.特别是斜面体上放一个物块,物块静止或运动,再对斜面体做受力分析.近年来的试题更趋向于考查连接体与力的瞬时作用相结合的问题.复习中不妨把两个叠加的物体在斜面上运动,分析某个叠加体的受力这类问题当做一个难点予以突破,其中特别注意运用整体法与隔离法在加速度上效果一致的特点.可谓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质点做圆周运动时,其向心力与向心加速度满足牛顿第二定律. 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天体的匀速圆周运动问题,是牛顿第二定律的重要应用. 从历年高考试题看,其命题趋势是逐渐把力的瞬时效应与连接体的合分处理结合起来,使考生具有灵活运用这方面知识的能力,其要求有逐年提高倾向.因此对本章的知识的复习必须注意到这一点. 从能力上讲,受力分析的能力、运动分析的能力依然是考查的重点.对研究对象进行正确的受力分析、运动分析,是解决动力学问题的关键. 1.力和运动的关系 物体受合外力为零时,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物体所受合外力不为零时,产生加速度,物体做变速运动.若合外力恒定,则加速度大小、方向都保持不变,物体做匀变速运动,匀变速运动的轨迹可以是直线,也可以是曲线.物体所受恒力与速度方向处于同一直线时,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根据力与速度同向或反向,可以进一步判定物体是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或匀减速直线运动;若物体所受恒力与速度方向成角度,物体做匀变速曲线运动. 物体受到一个大小不变,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垂直的外力作用时,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此时,外力仅改变速度的方向,不改变速度的大小. 物体受到一个与位移方向相反的周期性外力作用时,物体做机械振动.

高中物理力学知识点整理

例1: 例2 : 简谐运动过程中,物体的位移.受力S 速度.加逹 度.动能.动量的变化规徨,以及能量的传递 第一章 力 物体的平衡 —、物体的受力分析:场力 弹力 摩擦力 1场力:重力 电场力 磁场力 2弹力:(1)产生条件:A 接触;B 发生形变。 (2)方向的判断:垂直接触面。b b 动 功力的积累 力学 使物体产生加速度 I 功能原理 机械能守恒定律 动量守恒定律

例1 :如图所示,AB两物体的质量均为m,求弹簧秤的示数是多少? 若B物体质量为M且M叽则弹簧秤示数为多少? 的物块。另一劲度系数为k泊勺轻弹簧,竖直的放在物块上,其下端与 物块上表面连接在一起,要想使物块在静止时下面弹簧受物重的2。 玄3应将上面弹簧的上端A竖直向上提高的距离是多少?■ 1 3摩擦力:(1)产生条件:A接触不光滑 B正压力不为零 C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 (2)方向:与相对运动趋势或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3)分类:静摩擦力:随外力的变化而变化 滑动摩擦力:f 一I < 例1:(94)如图所示,C是水平地面,A、B是两个长方形木块, (3)大小:F =Kx (有关弹簧弹力的计算) 竖直放在桌面上,上面压一质量为m 2

是作用在物块B 上沿水平方向的力,物体A 和B 以相同的速度作匀 速直线运动。由此可知, A 、B 间的动摩擦因数闲]B 、C 间的动摩 擦因数宀有可能是 例2 :如图所示, ABC 叠放在一起放在水平面上, 水平外力F 作用于B o ABC 保持静止,贝【J ABC 所 受摩擦力的情况?若水平面光滑有怎样? 二、 物体的平衡 (平衡状态:静止或匀速) 工 = F 0 F x 0 ■ 工 = F 0 Y = X - 、 力矩平衡: M F L (L 为固定转轴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y = 平衡条件: M 0 顶二 M M 逆 四、 力的合成: 一 s S + 2 判断三力是否平衡? R F F 2 第二章直线运动总结 —、基本概念 1 .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别的物体位置的改变叫机械运动。 平动:物体各部分的运动情况完全相同,这种运动叫平动。 转动:物体上各部分都绕圆心作圆周运动。 2.位移与路程 位移:物体运动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料矢量) 路程:籾体运动所

高中物理力学模型及分析范文

高中物理力学模型及分 析范文 Coca-cola standardization office【ZZ5AB-ZZSYT-ZZ2C-ZZ682T-ZZT18】

╰α 高中物理力学模型及分析1.连接体模型是指运动中几个物体叠放在一起、或并排在一起、或用细绳、细杆联系 在一起的物体组。解决这类问题的基本方法是整体法和隔离法。 整体法是指连接体内的物体间无相对运动时,可以把物体组作为整体,对整体用牛二定律列方程 隔离法是指在需要求连接体内各部分间的相互作用(如求相互间的压力或相互间的摩擦力等)时,把某物体从连接体中隔离出来进行分析的方法。 2斜面模型(搞清物体对斜面压力为零的临界条件) 斜面固定:物体在斜面上情况由倾角和摩擦因素决定 μ=tgθ物体沿斜面匀速下滑或静止μ> tgθ物体静止于斜面 μ< tgθ物体沿斜面加速下滑a=g(sinθ一μcosθ) 3.轻绳、杆模型 绳只能受拉力,杆能沿杆方向的拉、压、横向及任意方向的力。 杆对球的作用力由运动情况决定 只有θ=arctg( g a)时才沿杆方向 最高点时杆对球的作用力;最低 点时的速度,杆的拉力 若小球带电呢 假设单B下摆,最低点的速度V B =R 2g ?mgR=2 2 1 B mv 整体下摆2mgR=mg 2 R +'2 B '2 A mv 2 1 mv 2 1 + ' A ' B V 2 V=?' A V=gR 5 3 ;' A ' B V 2 V==gR 2 5 6 > V B =R 2g 所以AB杆对B做正功,AB杆对A做负功 若 V

高中物理力学公式大全.doc

高中物理力学公式大全 力学是整个高中物理学习的基础。学生在学习力学内容时,要掌握力学公式。下面我给大家带来高中物理力学公式,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物理运动和力公式 1.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具有惯性,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2.牛顿第二运动定律:F合=ma或a=F合/ma{由合外力决定,与合外力方向一致} 3.牛顿第三运动定律:F=-F{负号表示方向相反,F、F各自作用在对方,平衡力与作用力反作用力区别,实际应用:反冲运动} 4.共点力的平衡F合=0,推广 {正交分解法、三力汇交原理} 5.超重:FN>G,失重:FN 6.牛顿运动定律的适用条件:适用于解决低速运动问题,适用于宏观物体,不适用于处理高速问题,不适用于微观粒子 注: 平衡状态是指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状态,或者是匀速转动。 力的合成与分解公式总结 1.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同向:F=F1+F2,反向:F=F1-F2 (F1>F2) 2.互成角度力的合成: F=(F12+F22+2F1F2cos)1/2(余弦定理) F1F2时:F=(F12+F22)1/2 3.合力大小范围:|F1-F2|F|F1+F2|

4.力的正交分解:Fx=Fcos,Fy=Fsin(为合力与x轴之间的夹角tg=Fy/Fx)注: (1)力(矢量)的合成与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2)合力与分力的关系是等效替代关系,可用合力替代分力的共同作用,反之也成立; (3)除公式法外,也可用作图法求解,此时要选择标度,严格作图; (4)F1与F2的值一定时,F1与F2的夹角(角)越大,合力越小; (5)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可沿直线取正方向,用正负号表示力的方向,化简为代数运算。 高中物理常见的力公式 1.重力G=mg(方向竖直向下,g=9.8m/s210m/s2,作用点在重心,适用于地球表面附近) 2.胡克定律F=kx {方向沿恢复形变方向,k:劲度系数(N/m),x:形变量(m)} 3.滑动摩擦力F=FN {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摩擦因数,FN:正压力(N)} 4.静摩擦力0f静fm (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fm为最大静摩擦力) 5.万有引力F=Gm1m2/r2 (G= 6.67×10-11N m2/kg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6.静电力F=kQ1Q2/r2 (k=9.0×109N m2/C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7.电场力F=Eq (E:场强N/C,q:电量C,正电荷受的电场力与场强方

高中物理振动和波公式总结

高中物理振动和波公式总结 高中物理振动和波公式 1.简谐振动F=-kx {F:回复力,k:比例系数,x:位移,负号表示F的方向与x始终反向} 2.单摆周期T=2π(l/g)1/2 {l:摆长(m),g:当地重力加速度值,成立条件:摆角θ<100;l>>r} 3.受迫振动频率特点:f=f驱动力 4.发生共振条件:f驱动力=f固,A=max,共振的防止 和应用 5.机械波、横波、纵波:波就是振动的传播,通过介质 传播。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振动的传播是匀速直线运动,这 种运动,用波速V表征。对于匀速直线运动,波速V不变(大小不变,方向不变),所以波速V是一个不变的量。介质分 子并没有随着波的传播而迁移,介质分子的永不停息的无规 则的运动,是热运动,其平均速度为零。 6.波速v=s/t=λf=λ/T{波传播过程中,一个周期向前传播一个波长;波速大小由介质本身所决定} 7.声波的波速(在空气中)0℃332m/s;20℃: 344m/s;30℃:349m/s;(声波是纵波) 8.波发生明显衍射(波绕过障碍物或孔继续传播)条件:障碍物或孔的尺寸比波长小,或者相差不大 9.波的干涉条件:两列波频率相同(相差恒定、振幅相

近、振动方向相同) 10.多普勒效应:由于波源与观测者间的相互运动,导 致波源发射频率与接收频率不同{相互接近,接收频率增大,反之,减小} 高中物理振动和波知识点 1.简谐运动 (1)定义:物体在跟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大小成正比, 并且总是指向平衡位置的回复力的作用下的振动,叫做简谐 运动. (2)简谐运动的特征:回复力F=-kx,加速度a=-kx/m,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反,总指向平衡位置. 简谐运动是一种变加速运动,在平衡位置时,速度最大,加速度为零;在最大位移处,速度为零,加速度最大. (3)描述简谐运动的物理量 ①位移x:由平衡位置指向振动质点所在位置的有向线 段,是矢量,其最大值等于振幅. ②振幅A:振动物体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是标量,表示振动的强弱. ③周期T和频率f:表示振动快慢的物理量,二者互为 倒数关系,即T=1/f. (4)简谐运动的图像 ①意义:表示振动物体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注意振

重点高中物理滑块—木板模型的动力学分析

滑块—木板模型的动力学分析 在高三物理复习中,滑块—木板模型作为力学的基本模型经常出现,是对一轮复习中直线运动和牛顿运动定律有关知识的巩固和应用。滑块—木板模型的常见题型及 分析方法如下: ?例1如图1所示,光滑水平面上放置质量分别为m、2m的物块A和木板B,A、B 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μmg,现用水平拉力F拉B,使A、B以同一加速度运动,求 拉力F的最大值。 分析:为防止运动过程中A落后于B(A不受拉力F的直接作用,靠A、B间的静摩擦力加速),A、B一起加速的最大加速度由A决定。 解答:物块A能获得的最大加速度为:. ∴A、B一起加速运动时,拉力F的最大值为:??. 变式1例1中若拉力F作用在A上呢?如图2所示。 解答:木板B能获得的最大加速度为:。 ∴A、B一起加速运动时,拉力F的最大值为: 变式2在变式1的基础上再改为:B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认为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使A、B以同一加速度运动,求拉力F的最大值。 解答:木板B能获得的最大加速度为: 设A、B一起加速运动时,拉力F的最大值为Fm,则:??

解得:?? 例2如图3所示,质量M=8kg的小车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在小车右端加一水平恒力F,F=8N,当小车速度达到1.5m/s时,在小车的前端轻轻放上一大小不计、质量m=2kg的物体,物体与小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小车足够长,求物体从放在小车上开始经t=1.5s通过的位移大小。(g取10m/s2) 解答:物体放上后先加速:a1=μg=2m/s2 此时小车的加速度为:???????? 当小车与物体达到共同速度时:v共=a1t1=v0+a2t1??????? 解得:t1=1s??,v共=2m/s 以后物体与小车相对静止:?(∵,物体不会落后于小 车) 物体在t=1.5s内通过的位移为:s=a1t12+v共(t-t1)+?a3(t-t1)2=2.1m 练习1如图4所示,在水平面上静止着两个质量均为m=1kg、长度均为L=1.5m 的木板A和B,A、B间距s=6m,在A的最左端静止着一个质量为M=2kg的小滑块C,A、B与C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0.2,A、B与水平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0.1。最大静摩擦力可以认为等于滑动摩擦力。现在对C施加一个水平向右的恒力F=4N,A和C开始运动,经过一段时间A、B相碰,碰后立刻达到共同速度,C瞬间速度不变,但A、B并不粘连,求:经过时间t=10s时A、B、C的速度分别为多少?(已知重力加速度g=10m/s2) 解答:假设力F作用后A、C一起加速,则:

高中物理力学经典例题解析

高中物理力学经典例题解析 1.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有一长L=2米的木板C,它的两端各有一块档板,C的质量m C=5千克,在C的正中央并排放着两个可视为质点的滑块A和B,质量分别为m A=1千克,m B=4千克。开始时,A、B、C都处于静止,并且A、B间夹有少量塑胶炸药,如图15-1所示。炸药爆炸使滑块A以6米/秒的速度水平向左滑动,如果A、B与C间的摩擦可忽略,两滑块中任一块与档板碰撞后都与挡板结合成一体,爆炸和碰撞所需时间都可忽略。问: (1)当两滑块都与档板相碰撞后,板C的速度多大? (2)到两个滑块都与档板碰撞为止,板的位移大小和方向如何? 分析与解:(1)设向左的方向为正方向。炸药爆炸前后A和B组成的系统水平方向动量守恒。设B获得的速度为m A,则m A V A+m B V B=0,所以:V B=-m A V A/m B=-1.5米/秒对A、B、C 组成的系统,开始时都静止,所以系统的初动量为零,因此当A和B都与档板相撞并结合成一体时,它们必静止,所以C板的速度为零。 (2)以炸药爆炸到A与C相碰撞经历的时间:t1=(L/2)/V A=1/6秒, 在这段时间里B的位移为:S B=V B t1=1.5×1/6=0.25米, 设A与C相撞后C的速度为V C,A和C组成的系统水平方向动量守恒:m A V A=(m A+m C)V C,所以V C=m A V A/(m A+m C)=1×6/(1+5)=1米/秒 B相对于C的速度为:V BC=V B-V C=(-1.5)-(+1)=-2.5米/秒 因此B还要经历时间t2才与C相撞: t2==(1-0.25)/2.5=0.3秒, 故C的位移为:S C=V C t2=1×0.3=0.3米, 方向向左,如图15-2所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