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课堂教学中融入流行文化元素

在课堂教学中融入流行文化元素
在课堂教学中融入流行文化元素

在课堂教学中融入流行文化元素

摘要:当前,流行文化对传统的语文教学造成了极

大冲击,面对语文教育与流行文化关系的失衡现象,教育工作者要变被动为主动,积极在课堂教学中融入流行文化元素,让课程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文章以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实用语文》课程改革为例,阐述了语文课程在流行文化背景下应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坚守自己的阵地,实现二者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流行文化实用语文

21 世纪,随着社会经济结构、科学技术、文化环境、大

众心理、传播媒介的日新月异,社会上大多数成员参与,并以物质或非物质的形态表现出这个时代人们的心理状况与价值取向的流行文化迅速发展起来,对社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1] 。流行文化并不容易被界定,它是当前商业社会中出现的一种较为特殊的文化现象,主要特征是寻求个体意识,以大众传播媒介为载体,以娱乐为主要目的,以流行趣味为引导。

大学校园内,青少年成长时期的自我个性意识和叛逆情

绪,易与流行文化相契合,学生不可避免地在日常生活、行为习惯、思维方式等各方面受到流行文化的影响。可以说,

大学生已经成为流行文化的消费者和推广者。在信息多元化的社会环境中,流行文化对大学生的成长产生了积极或消极的影响。高校教师有必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引导,以正确的价值导向引领大学校园流行文化。

、流行文化对大学语文教学的冲击

面对流行文化深入校园的趋势,作为主流文化重要阵地

之一的人文基础类课程如《实用语文》课程不断面临新的冲击。以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实用语文》课程以中国古代经典文学作品的讲授、现代语文听说读写等能力的培养为主要内容。在多元文化的大环境中,学生对传统文化、

精英文化存在一定的抵触或反叛情绪,觉得现在的语文教学

枯燥乏味,甚至出现众多“恶搞”现象[2]。

流行文化对语文课程的冲击主要体现在语言、文学、文

化等方面。在语言运用方面,网络语言层出不穷,流行话语使用频繁,在语法结构的使用上出现混乱现象。在文学方面,学生更多的是通过电影、电视认识文学作品,对于经典名著缺乏阅读的热情,一些流行文学作品成为学生的阅读首选,穿越小说、架空小说、耽美小说、网络小说等对学生产生较大影响。在文化方面,传统文化渐渐被边缘化,流行文化在改变学生行为方式、思维方式的同时,也在改变着学生的价值观,其中纵然有积极的一面,但也存在极端和消极的方面,让学生对传统文化产生一些不认同。

有鉴于此,势必对现有的语文课程进行改革。流行文化

和传统文化、精英文化并非完全相悖不能共生的。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在当今已经形成了全新的文化语境,不管是从内容上,还是教学形式上,《实用语文》课程都应积极做出改变,以适应时代的节奏,为学生的成长服务。

二、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实用语文》课程的变革方

面对流行文化的冲击,《实用语文》课程在改革时,要

注意不能“一刀切”,盲目排斥流行文化不是积极的做法。

在课程教学中,可以利用流行文化,发挥其积极的、有利于语文教学的一面,这样才能摆脱被流行文化冲击造成的尴尬境地。

一)对优秀的流行文化及其影响给予肯定。

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流行文化因为通俗易懂、时尚前

卫,更容易被吸收和接受。人的需求是多层次的,流行文化确实在某些方面满足了人们的需求。国家对于流行文化目前采取了与过去截然不同的态度,“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主流文化与流行文化形成良性关系将成为趋势” [3] ,一些优秀的流行文学作品被选入语文教材。当然,由于流行文化本身存在良莠不齐的现象,语文课程在选择流行文化作品的时候一定要慎重。其实,流行文化和传统文化之间并没有严格的分界线,过去优秀的流行文化有些已经成

为今天的经典和主流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将流行文

化中那些具有先进性内容、教育意义的作品引入《实用语文》的教学中,丰富教学内容,将流行文化变为课堂教学开发不

尽的巨大教学资源。

(二)从流行文化的传播中获得启示,改进现有教学手

段、教学方式。

反思传统语文教学,主要立足于课堂,教师对经典文本

进行讲解,对结构句型进行分析,重视的是知识的传授,但同时忽视了获取知识的过程和方法,枯燥的讲解,缺乏生动性、趣味性,忽视了情感的交流。流行文化的传播主要是依托于大众传媒,网络、音乐、歌曲、电视、广告等都可以成为传播平台。现有的语文教学可以从流行文化的传播方式中获得一些启发,充分利用相关技术平台,如借助网络平台,通过微博、微信等方式让学生参与课堂互动,让学生学会在方寸之间展现自己的文字功底。也可以在讲授传统文学经典作品、诗词歌赋时,将影视改编作品、模仿创作的流行音乐引入课堂,这样既可以增强课程的生动性,又可以引发学生对原作品的探索和思考。成功的语文教学不是灌输知识,不

是强制学生死记硬背,而是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

(三)引导学生去伪存真、去粗取精,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当前社会,主流文化和流行文化共生共存,从学生角度

而言,流行文化看似比主流文化更加具有吸引力。教师需要注意引导学生在尊重文化多元的同时,重视对优秀文化遗产的传承,同时要保持对当代文化生活关注,学会对社会现象的分析,能够积极投入地参与到先进文化的交流和传播中将流行文化引入语文课程的教学中后,要培养学生审美的眼光、分析的眼光、比较的眼光,能够通过对比深化对文化的认识。在没有引导的前提下,学生对流行文化往往持消遣态度,教师需要扭转这样的心态,提高学生的审美趣味,让他们渐渐否定那些消极的、粗糙的、庸俗的流行文化,追求更高的审美层次。这样,学生自然会对流行文化扬长避短地接受,从而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四)利用形式多样的学生活动,深化学生对不同文化

的认识。

可以采用趣味盎然的教学方式,课后,也可以通过形式

多样的学生活动,在课外阅读或竞赛活动中引入流行文化。

课外活动可以成为课堂教学的补充,教师可以从流行文化着手,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书籍、影视作品等途径,开阔视野,增长见闻,陶冶情操。教师可以通过竞赛活动让学生利用更多媒介或平台展现自我。学生在“第二课堂”掌握到的知识和技能对其成长成才也会产生积极影响。

三、将流行文化元素引入《实用语文》课程教学时的注

意事项

将流行文化元素引入语文课程教学时有诸多需要注意

的事项,毕竟,流行文化可以说是一把“双刃剑”,教师要

想让流行文化成为语文课程教学的有效补充,必须有所坚持,有所把握。

一)端正心态,可以利用流行文化但不可失去平衡。

面对流行文化进入课堂,教师和学生都应保持平常心,

不被流行文化所异化,流行文化就可以为教学所用。而在

教学中过度引入流行文化,会令教学失去平衡”[4] 。流行文化主要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不可盲目选择,以免大学生过度追随,沉迷其中不可自拔。

在《实用语文》课程中融入流行文化元素,不是单纯的“拿来主义”,而是要以主流价值观作为精神指引的风向标对学生进行思想引领,摒弃那些庸俗、媚俗、低俗的内容,努力建立语文教育和流行文化的和谐关系。

二)构建与时俱进、充满活力的教师团队。

语文教师要将流行文化引入课堂,灵活运用于教学中,

只有教师自身加强对流行文化的了解,保持对流行文化的关注,平时积累各种资料,才能把所掌握的信息与教学有机结合在一起。教师要注意保持对学生群体的关注,了解学生对流行文化的喜爱程度。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帮助学生区分流行文化的优劣,在课内外保持积极互动。

当前,在很多高职院校,语文类课程出现逐渐被“边缘

化”的现象,要想让这一传统人文类课程再度焕发生机与活力,需要不断寻求出路,面对流行文化,故步自封只能让课程失去应有的魅力,必须注意转变思想观念,尊重文化的多元价值,在课堂内外巧妙实现传统文化、精英文化、主流文化和流行文化的对接,这才是《实用语文》等人文类课程的生存之道。

参考文献:

[1]龙永红.大学生流行文化及其教育导向机制.山西青年

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5.

[2]黄高锋.当前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教育探索,2010(3).

[3]孙若风.透视流行文化的当代际遇.学习月刊,2006(9 ).

[4]王岳川,肖画.语文教学如何面对流行文化――王岳川

教授访谈录.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2004(06S).

流行文化是相对于主流文化、精英文化(高中阅读2019)

流行文化是相对于主流文化、精英文化 ①流行文化是相对于主流文化、精英文化,在一定时期内影响社会大众思想观念及行为方式的一种重要文化形态。在整个社会文化系统中,流行文化在文化主体和文化功能上与其它文化形态相比,存在着明显差异。它通过大众传媒广泛传播,具有娱乐性,在一定的时期内成为某些群体稳定的生活行为方式。 ②流行文化与其他文化都是在人类长期生产生活的社会交往互动中形成的,它是一种更显著的信息交流传播方式。在大众传播充分发展的情形下,流行文化才得以产生和扩散,而大众传播媒介也是流行文化中所利用的关键形式。从信息传播角度看,流行文化的形成是人类在信息传播互动中产生的某个文化现象作为一个讯息元素在一定时间内通过信息的传播互动被许多人迅速认同、模仿,并将其作为自己在一段时间内的一种生活方式的过程。文化行为或实体要被不同群体的人们所接受并形成流行,就要有更多受传者的需求基础。一条传播的讯息满足了不同群体的各种需求,不同群体的成员才会进行记忆和实践,最终形成流行文化。 ③大众传媒也会对流行文化产生消极影响。首先,在人们平日的生活中,人们会面对各种各样的大众传播媒介,并将其作为娱乐消遣

的对象,人们正因此而改变着自己的生活习惯和思考问题的方式,使得人们减少了选择各种文化的机会。大众传媒不知不觉地影响到人们的生活,改变了人们的时间安排,干扰了人们对其他文化的选择。其次,大众传媒由于传递单一的文化元素,削弱了人们的思考能力。大众传媒的即时消费性致使它不可以深度阐释文化,在这个过程中,它把原先的理念和观点模糊掉。例如我们经常过度使用手机:造成不可摆脱的媒介依赖,难以摆脱;我们所接受的观点和想法一定要从媒介中查找来源;更倾向于在虚拟的现实中表达自身观点并且逃避真实的社会交往。 ④基于此种情况,流行文化在大众传媒的影响下,难以引领新风尚,使得文化本该有的功能出现异化。而文化垄断、强势话语使流行文化开始出现西方价值取向。一些发达国家凭借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优势,利用先进的大众传播媒介,在生活习俗、思考问题方式、价值判断等方面对别的国家潜移默化地进行渗透。如日本的动画片《蜡笔小新》《机器猫》《火影忍者》等,以及美国的好莱坞大片为中国观众所追捧,靠精彩的剧情、天马行空的想象和轻诙谐幽默占领了流行文化市场,人们在津津有味地欣赏动画片时,就已经不自觉地接受了发达国家的文化价值观念。因为流行文化拥有强有力的渗透力、感染

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内容和方法

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内容和方法 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内容和方法 现代外语教学强调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随着对交际理论的研究及其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多的教师认识到文化在语言学习中有不可低估的作用,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有益于英语的理解和运用。教育部英语课程研制小组()已把“提高对中外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培养初步的跨文化交际能 力”列入中学英语课程的内容和目标之中。如何提高学生对中外语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拟对中学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内容和课堂教学策略谈点看法。 文化的概念非常广泛,它可以是指一个国家和民族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文明的总和。由于文化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不同学科对它的概念和范畴的研究常带有明显的倾向性和侧重性。就英语教学而言,它涉及到英国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等,每个方面都有十分丰富的内容。在中学英语教学中,要让学生初步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就必

须遵照“相关、实用、循序渐进”几项原则,对文化导入的内容作必要的取舍。相关性原则要求所导入的文化内容应该与教材的内容有关,或者是教材的拓宽。文化导入教学应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语言材料,尽可能与语言教学同行。 实用性原则是指文化导入要注重与日常交际的主要方面紧密联系,对于那些干扰交际的文化因素,应该详细讲解,反复操练,做到学以致用。 循序渐进原则则要求导入的文化内容应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注意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逐步扩展其范围。 基于以上原则,我们认为中学英语的文化导入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1.干扰言语交际的文化因素,包括招呼、问候、致谢、致歉、告别、打电话、请求、邀请等用语的规范作用,话题的选择,禁忌语、委婉语,社交习俗和礼仪,等等。 2.非语言交际的表达方式,如手势、体态、衣饰、对时间和空间的不同观念等等。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 让数学文化走进课堂,让数学更好玩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让数学文化走进课堂, 让数学更好玩 静下心来思考;小学数学课堂中,数学文化的素材俯拾即是,如通过对数学与其他学科的关联,数学本身的特点,数学家的创造活动,数学发展史的挖掘都能提现数学的文化元素和内在价值.回忆自己教的内容: 如在讲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确定位置》时,可以介绍笛卡尔,他在生病时还一直思考如何把点和数结合在一起,而墙角的蜘蛛和蜘蛛网让他得到了启示,把蜘蛛看成一个点,蜘蛛的每个位置就能用一组数据确定下来,,他用一对有顺序的数表示平面上的一个点,创建了直角坐标系,让学生通过对数学过程的了解,使学生体会到一种活的,真正的数学思维过程,为学生创造一个探索与研究的课堂气氛。在五年级上册数学设计旅游方案活动中,让学生利用暑假时间,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完成这项活动,在整理自己旅游方案过程中,学生发现自己运用了很多看似和数学无关实际却紧密相连的内容,如学生学习如何用电脑制作图片,如何规划最优路线,如何合理安排时间。 在讲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倍数与因数后,出示韩信点兵故事,让学生猜测解答并让学生课后查一些有关中国剩余定理的资料,下节课汇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觉得数学不仅好学,还好玩。

要练说,得练看。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练看,就是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让幼儿在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活动中,积累词汇、理解词义、发展语言。在运用观察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察于观察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察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 巧,“死记”之后会“活用”。不记住那些基础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基础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这样,就会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限的内容。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从而收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功效。再讲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时候可以给学生讲金子塔的高度这样有趣的小故事。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唐代

关于数学文化融入课堂

关于数学文化融入课堂 数学文化可以看作是由知识性成分和观念性成分构成的。知识性成分是指数学概念、定义与公式、数学方法、数学语言、数学问题等,它们以显性的、物化的形式表现数学;观念性成分是指数学思考、数学精神、数学意识和数学传统等,它们以隐性的形式反映数学。将数学文化融入课堂,不仅应当关注那些显性的数学知识,还应特别关注那些隐性的数学观念,需要把两者的教学有机融合起来,才能使学生真正理解数学,获得对数学的完整认识。 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促使数学文化融入课堂: 一、在课堂教学中,数学知识的产生背景、数学的语言和问题、数学家、数学史以及数学在日常生活和其他科学中的应用等内容都可以教授给学生。低年级可侧重于讲授数学的语言及数学问题和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与其他学科的联系等,将数学知识情景化、过程化。高年级可以接触具体数学知识的产生背景、数学历史和数学家的故事等,整合延续数学的文化脉络。 二、在日常课堂教学中,要注重融合那些蕴含于数学知识的形成、发展和应用过程之中的意识形态和精神领域的因素,如数学的思想、方法、观念、意识、态度、精神和数学美等,在低年级可以侧重讲授数学方法,形成数学意识和观念,高年级可以侧重感受数学思想、精神和数学美。 二、数学教学课标中已鲜明地突出了数学文化的地位,突出以人的发展为本,强调全面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数学文化素养。作为数学

教师,首先应深入理解课标,科学解读课标,领会课标中关于数学文化的指导精神,这样在日常的教学中才能自然地将数学文化和课堂融合起来。其次,要切实转变教育观念,牢固树立数学的文化教育观,努力提高自己的数学素养,了解数学历史背景,充实自身。

【学校文化引领下的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的5个基本环节

【学校文化引领下的课堂教学】课堂教学的5个基本环节一、介绍学校的文化理念二.学校文化引领下的课堂教学,异彩纷呈校园文化是学校师生共同创造和享受的学校各种文化形态的总合,通常包括观念文化、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它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发展有着明显的导向、促进、规范、教育功能,由此看来,校园文化与教育教学有着天然的千丝万缕的联系,通过几年的实践,我们逐步总结出了学校文化与教育教学之间的联系构架,即以“美”为突破口,以“思”为核心,以“情”为纽带,以学生活动为途径,以“周围世界”为源泉,让师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探究、审美、认识和创造的乐趣,用完善的校园文化形态,为师生提供优雅的学习情境,提高学习效率,通过师生积极主动的探究活动,创造和谐的校园行为文化,建立更加纯净的校园。 (一)、主题引领——映日荷花别样红学校成立之初,我们便发挥集体的智慧,全体师生参与,为我校校园文化确立了厚德自强、勤学致美、名家劝学、励志名言、古诗欣赏、文明提示等六个主题,每个主题各有侧重点,与学校建筑的布局,各种建筑物的命名,校门、大型壁画、体育馆、学校绿化与美化和谐统一,如学校绿化景点、学校雕塑的创作设计与修建学校内部的陈设与布置,如学校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等厅堂的陈设布置,教室、走廊的布置学校传播设施,如学校标志的设计与制作,校园网、黑板报、橱窗、阅报栏、标

语牌、广播、现代信息技术方面的设备设置等。这些学校的硬件都具备独特的风格和文化内涵,就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校群体成员的观念与行为。 1、校园长廊。分为三个主题部分:新闻栏、文学艺术栏、科技劳技栏。新闻栏——学校动态新闻、事件,学校好人好事,奖罚动态,学校最新的规章制度、奖惩条例、学校通知等等。文学艺术栏——学生书法美术作品、学生优秀作文、摄影作品、电脑设计作品等等。科技劳技栏——此项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展示窗口,展示学校科技活动与劳技活动成果,尤其是无线电测向等重要成果。 2、宣传栏。分为两大块:成就展示栏——以平实而活跃的笔调来讲述同和中学的辉煌成就;发展展望栏——以简约而积极的笔调来展望未来前景与校园规划。“校园长廊”与“宣传栏”两大块形成互补的态势与功用。有些重大事件、重要成果及重要通知等都须形成呼应。 3、教室内外布置。教室的前后左右、走廊等,以轻松活泼、朝气向上、言简意赅的标语条幅为主,以轻松、希望、活力的图标为辅,构筑一种严谨而不失活泼、的学习氛围。如教室后的横幅可为“万恶懒为先,收获勤为首”,教室前台的横幅可为“你是**你是希望,就因为你勤奋而敢想”等等。

让数学文化走进课堂

让数学文化走进课堂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以及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演化,人们逐渐认识到数学不但是一门重要的学习科目,数学还是一种文化,数学学习是一种文化教育现象.近年来,数学文化引起了相关教育学者的普遍重视,更多的教师开始关注数学文化的潜在作用,他们不再像往常一样,单纯注重数学解题技巧、数学学习方法、数学计算能力的普遍提高,而是更加注重数学的内在文化价值.本文基于数学文化的重要作用,对中学数学课堂中存在的文化交融问题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并对数学文化走进课堂提出了具体的发展策略,旨在汲取数学文化精华,让数学课堂熠熠生辉. 【关键词】数学文化;课堂教育;作用;策略 一、引言 从广义上看来,所谓数学文化就是数学家、数学教育工作者、学生的数学思维,数学科目与社会、文化的辩证发展关系,以及社会政治经济对数学文化的制约作用等;从狭义上看来,数学文化就是指数学科目本身的发展特点、学习思维、公式、方法、观点、概念以及它们的形成与演变过程. 古往今来,数学作为一种鲜明的文化现象,已经被广大教育者以及学生所认可,但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由于

教师将过多的精力放在了数学题目研读、数学方法寻找以及数学能力提高上,很少提及数学文化,便导致了数学文化不能深入人心,只能作为粉饰数学课堂的一种表面现象而普遍存在.由于大部分教师只是将数学文化理解为一种学习、掌握、计算、教授以及探索的机械性学习过程,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热情也会大打折扣,只有真正地感悟数学思想、理解数学知识的内涵、认真体会数学思想,才能发挥数学文化的潜在力量,将数学文化更好地应用于课堂教学中. 二、让数学文化走进数学课堂的重要意义 (一)更好地体现文化价值,提高学生的数学认识 让数学文化走进课堂教学中,可以更好地体现数学学科的文化价值,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数学文化.将数学解题思想与深入探究能力具体结合起来,通过理性思维方式,更好地体现数学学科的严谨性与逻辑性,从而让数学科目走进学生的实际生活.通过体现数学文化价值,揭示数学题目的基本规律与内涵,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更加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认识. (二)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提高教师的数学能力 以往教师通常将教学重点放在数学题目的计算、讲解、反思以及探究方面,而很少关注数学科目所体现的文化内涵,比如,数学题目的思?S探究方向,学生的解题切入点以

数学史知识融入课堂教学的意义

数学史知识融入课堂教学的意义 数学史作为数学文化的重要历史资源,蕴藏着丰富的哲理和理论内涵,展现了人类追求真理,勇于创新,献身科学的拼搏精神,对人类研究数学、掌握数学、创新数学等方面具有深远的意义和积极的影响。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提出要“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这一基本理念,深刻揭示了数学史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如何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我认为将数学史与数学教学适度融合是一个重要的、有效的方法。在课堂教学中融入数学史有助于学生深刻理解数学知识,有助于学生掌握数学思想方法树立正确的数学观,提高数学应用意识。因此,作为课堂教学主导者的数学教师应该选择适当的方式将数学史知识融入课堂教学,使数学史在课堂教学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一、在教学中引入数学史可以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传统的数学课堂中往往通过严谨的推理,重复性的练习等巩固数学知识,这种教学方式存在缺乏人性化、与生活脱节等问题,影响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生在课堂上感受不到学习的愉悦,从而厌倦数学,畏惧数学,对学习数学失去信心,最后导致放弃学习数学。由于学生对新鲜事物所具有的好奇心,数学史知识的引入则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效改善数学课堂教学气氛,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新课教学中,课题的引入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引入的方法灵活多样的。如果课题的引入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则有利于学生对新知识新内容的接受,反之对学生有消极的影响。在教学中利用数学史引入课题,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求知欲,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如在学习等比数列前 n 项和的公式时,可以将著名的棋盘问题来引入课题;再如在教学过程中适时介绍一些著名数学家的成长轶事、源自日常生活的数学名题、在自然科学中被精彩运用的数学知识等数学史知识,都可以使学生与数学的“亲近感”,减小学生与数学“距离感”,消除学生对数学的“畏惧感”,进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去。 二、在教学中引入数学史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数学 数学与生活的严重脱节,使多数学生都认为数学远离生活,在生活中并无实用价值,只是数学家们抽象思维的产物,数学的学习仅仅为了应付考试。如果在课堂教学中引入数学史的知识,可以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人们生产生活是息息相关的学科,是人类在认识自然、改善自然的过程中慢慢发展起来的学科。经过了各个时期的数学家们的不断钻研,使得现在的数学体系得以完善和发展。通过对数学史有关知识的学习与了解,则可以在教学中把数学概念的演变过程和数学方法的应用实例呈现给学生,不仅有助于加深学生理解概念和方法,更有助于学生全面、系统的掌握数学知识内容。 例如,在学习对数时,教师往往只是介绍对数式与指数式的

小学美术教育和校园文化的结合

小学美术教育和校园文化的结合 要想有效地开展学生教育工作,就必须将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工作做好。校园本身就具有较强的传播文明的功能,所以必须要打造独特的校园文化,现在很多学校都为了打造“书香校园”而努力建设校园文化。小学美术教师一定要将自己的特长发挥出来,将校园文化建设与小学美术教育相结合。笔者以自身的实际工作经验为根据,谈谈对小学美术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的看法和提议。 一、校园文化与美术教育之间的关系 1.美术教育可以改善校园文化校园优美的环境在学校教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优美的校园环境可以使人积极向上、赏心悦目、身心愉快,并且将良好的学习氛围创造出来。美术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需要与学校开展的校园文化活动进行充分的结合,从而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调动起来,引导学生展开创造性的劳动。校园可以说是一个有着丰富思想教育功能的多媒体,在进行校园环境标志制作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地动手设计,比如设计安装草坪的提示性标语,可以让校园每一处角落都充满生活的五彩缤纷,使校园成为一首无声的诗以及一幅立体的画。 2.校园文化可以将展示美术才华的舞台提供给学生美术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对校园周围的环境进行积极的借助,使其变成学生交流与学习的平台,促使学生利用美术活动参与到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中来。比如学校的会议室、会客室、走廊、专用室以及学生自己的宿舍都可以用学生创作的美术作品来美化,这样就能够将学生多姿多彩、积极向上的一面展现出来。因为美术作品都是学生自己创造而来,所以校园文化在他们的心里具有强烈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对学校营造出来的浓郁的文化气氛有很大的帮助。总之,通过这种方式不但可以使学生融入到校园的环境建设中,还可以使学生的作用从环境中突显出来,从而能够有效地实现人文与环境之间的和谐。 二、小学美术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有机结合的有效对策 校园文化建设的责任重大,必须要经历长期的发展,并不是一时半刻就能够成功的。校园文化建设离不开推陈出新的美术教育,在美术活动中教师所具有的艺术修养与美术活动自身的时尚元素可以体现出校园文化的多彩性,并且能够充分地适应小学生追求新鲜事物与好奇的特点,也可以使校园文化建设的效果事半功倍。因此,笔者认为,美术教育活动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突破口,将校园文化建设与美术教育相结合能够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校园开展文化建设的重要

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内容和方法

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内容和方法 现代外语教学强调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随着对交际理论的研究及其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多的教师认识到文化在语言学习中有不可低估的作用,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有益于英语的理解和运用。教育部英语课程研制小组(1999.11)已把“提高对中外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培养初步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列入中学英语课程的内容和目标之中。如何提高学生对中外语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拟对中学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内容和课堂教学策略谈点看法。 文化的概念非常广泛,它可以是指一个国家和民族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文明的总和。由于文化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不同学科对它的概念和范畴的研究常带有明显的倾向性和侧重性。就英语教学而言,它涉及到英国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等,每个方面都有十分丰富的内容。在中学英语教学中,要让学生初步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就必须遵照“相关、实用、循序渐进”几项原则,对文化导入的内容作必要的取舍。相关性原则要求所导入的文化内容应该与教材的内容有关,或者是教材的拓宽。文化导入教学应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语言材料,尽可能与语言教学同行。 实用性原则是指文化导入要注重与日常交际的主要方面紧密联系,对于那些干扰交际的文化因素,应该详细讲解,反复操练,做到学以致用。 循序渐进原则则要求导入的文化内容应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注意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逐步扩展其范围。 基于以上原则,我们认为中学英语的文化导入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1.干扰言语交际的文化因素,包括招呼、问候、致谢、致歉、告别、打电话、请求、邀请等用语的规范作用,话题的选择,禁忌语、委婉语,社交习俗和礼仪,等等。 2.非语言交际的表达方式,如手势、体态、衣饰、对时间和空间的不同观念等等。 3.词语的文化内涵,包括词语的指代范畴,情感色彩和联想意义,某些具有一些文化背景的成语、谚语和惯用语的运用。 4.通过课文学习,接触和了解相关的英语国家的政治、经济、史地、文学及当代社会概况。 5.了解和体会中西方价值观念和思维习惯上的差异,包括人生观、宇宙观、人际关系、道德准则以及语言的表达方式等等。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和媒介,文化影响和制约着语言交际,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因此,文化导入的成败很大程度取决于其是否能与语言教学、特别是课堂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以下分别从词汇、对话、语篇、语法教学几个方面谈谈中学英语文化导入的课堂教学策略。 1.揭示词汇的文化内涵

让数学文化走进我们的课堂

让数学文化走进我们的课堂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时常会碰到这样的尴尬:有部分学生在努力学习数学的同时,逐渐地厌烦、冷漠数学,而且随着数学知识的丰厚,厌倦的程度也在加剧;还有部分学生在离开学校若干年后,你问他哪些数学知识现在还能派得上用处?他茫然不知如何应答,或是干脆回答:真不好意思,除了加减乘除,其他的都还给了老师。一旦数学解题的任务完成了,数学教育的功能也就消失了,这不能不说是数学的悲哀。凡此种种,也促使我们不得不再一次来反思数学教育的价值。其实数学的内涵十分丰富,数学应该作为一种文化走进小学课堂,渗入实际数学教学,努力使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真正受到文化感染,产生文化共鸣,体会数学的文化品位。正如一位智者所说,一个充满活力的数学美女,只剩下一副X 光照片上的骨架了!因此,在我的课堂教学中,我努力把数学作为一种文化数学来教,在所任教的两个班级的两年教学中,我做了一些尝试: 一、充分揭示数学知识产生、发展的全过程 我们平时教学时不仅让学生看到数学知识活跃的前台,还应让学生了解知识产生的丰富后台。使其不仅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例如:在学生第一次认识分数时,我们可以设计了这样的生活情境,小红和小明去旅游,他们带了4瓶矿泉水,2个苹果,1个蛋糕。提问学生,你打算怎么分配这些食物?学生的回答也是精彩纷呈,有的说要根据他们的喜好分配;有的说可以给小明多分一点食物,因为他是男生,他的胃口肯定比女生大,但是女生表示不赞成,她们的理由是在外旅游都很累了,所以吃的并不会比男生少。双方僵持不下,经过讨论,决定只有平均分才显得公平。从而自然得到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两份,每人吃其中一份,

怎么用一数表示的问题?这在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中是不能解决的问题。通过与另外两种食物平均分得的结果:2瓶矿泉水,1个苹果的对比,学生由此体会到,当一个问题看来不可解时,人们可以创造一些新的字符或形式来表达一种新的概念和新的观点。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既是创造的,也是发明的,从而让学生看到它的文化功能。 二、及时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让学生明白能够让人们终身受益的是思想方法。在小学阶段,有好多内容蕴涵着丰富的思想方法比如概率、统计的思想,转化的思想方法等等,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和渗透这些思想方法。例如:在教学统计与可能性时,书上设计的是摸球实验,可是书上的要求只有10次实验,这对于实验的精确性来说,实验的次数太低了。数学家是在做了几千几万次实验后才得到对于个数相等的球,每次任意摸一个,摸到的概率是相等的。并且实验次数越多,实验结果将会越接近这个实验结果。于是,我结合书上的例题,把此相关背景资料介绍给学生,并且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在做了40次实验后结果才比较接近。让学生体会到概率的思想。同时,学生对书上的只要求10次的实验提出了质疑,并且对数学实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三、将相关的数学史适时引入课堂 数学文化的内涵不仅表现在知识本身,还寓于它的历史。将数学史引入课堂,比如讲述符号的历史,介绍某一个数学问题解决的艰辛历程,介绍数学家的名言和故事等。对此,我有一些自己的做法。我经常带着孩子们通过多种途径一起去欣赏古今中外的数学史料。祖冲之、阿基米德、高斯、加罗华等等数学大师成了

将数学文化融入数学课堂

将数学文化融入数学课堂 摘要:数学是一种文化。数学文化在数学新课程中有着广泛的体现。将数学文化融入数学课堂需要从转变教育观念、拓展教学内容、改善学习方式和加强自身学习等几方面同时作出努力。 关键词:数学文化数学课程数学课堂 记者(以下简称“记”):近年来,数学文化在我国数学教育界已受到广泛重视。您对数学文化融入小学数学课堂这个问题怎么看? 沈晓东(以下简称“沈”):随着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老师们在经历了“激情”和“困惑”的洗礼之后,已逐步趋于理性,开始转向“务实”。针对改革过程中出现的矫枉过正和形式主义倾向,有效教学被重新提起,并已成为当前数学教育教学领域的一个热点话题。在新课程的背景下重提有效教学,我们显然不应把它理解为是对传统教学的简单回归,而应看到它是对新课程理念的一种更深入的解读和实践,它的基本内涵也不仅仅只是体现在追求数学知识教学的高效益和高效率上,而应体现在数学教育三维目标的全面达成上。将数学文化融入课堂,增加数学课堂的文化品味,是提升数学教学品质,从而实现数学教育三维目标全面达成的一条重要途径。 记:然而,对于广大实践第一线的数学教师来说,究竟什么是数学文化?数学文化在数学新课程中有哪些具体体现?数学文化如何融入课堂教学?我们对这些问题的认 识还相当模糊,在操作上也缺少相应的策略。您能就上面的问题深入谈谈自己的想法吗? 沈:好的,我先说说什么是数学文化。对此,我进行过相关的文献研究。目前,我国学者对数学文化的内涵有各种不同的理解,他们主要从人类文化学、数学活动和数学史等不同的维度对数学文化的涵义作出解释,如: “数学是一种文化。文化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文化是相对自然界而言的,是指人类的一切活动所创造的非自然的事物或对象。狭义的文化,则是指人类的精神生活领域。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独特的而又自成体系的一种文化形态。” “数学文化是人类在数学活动中所积累的精神创造的静态结果和所表现的动态过程。其中静态结果包括数学概念、知识、思想、方法等自身存在形式中真、善、美的客观因素;动态过程包括数学家的信念品质、价值判断、审美追求、思维过程等深层次的思想创造因素。” “所谓数学文化,是指蕴含在数学知识形成过程中的观点、信念、态度和方法,是比数学成果更有价值、更宝贵的内容。” “数学文化表现为在数学的起源、发展、完善和应用过程中体现出的对于人类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的方面。它既包括对于人的观念、思想和思维方式的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对于人的思维的训练功能和发展人的创造性思维的功能,也包括人类认识和发展数学的过程中体现出来的探索和进取的精神和所能达到的崇高境界等。”

传统文化不需要融入流行文化

传统文化就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世界各地,各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文化。中国的传统文化以儒家为主,还有名家、道家、佛家等文化形态,包括:古文、诗、词、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射覆、酒令、歇后语等。 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除了儒家文化这个主要内容外,还包含有其他文化形态,如名家文化、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等等。 流行文化并不容易被定义。流行文化是时装、时髦、消费文化、休闲文化、奢侈文化、物质文化、流行生活方式、流行品味、都市文化、次文化、大众文化以及群众文化等概念所组成的一个内容丰富、成分复杂的总概念。这个总概念所表示的是按一定节奏、以一定周期,在一定地区或全球范围内,在不同层次、阶层和阶级的人口中广泛传播起来的文化。 流行文化是社会上大多数成员参与,并以物质或非物质的形态表现出这个时代人们的心理状况与价值取向的社会文化,它通常借助于这个时代先进的媒介工具传播与消亡,并对社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流行文化以商品经济为基础,以大众传媒为载体,以娱乐为主要目的,以流行趣味为引导,包括时装、时髦、消费文化、休闲文化、奢侈文化、物质文化、流行生活方式、流行品味、都市文化、次文化、大众文化以及群众文化等。 流行文化的特征: 1. 生产与生存周期缩短,复制成本逐渐降低,同时复制效率不断提高 现代机械复制技术给流行文化带来了革命性变化,有力地冲击了特权阶层的文化品位,从而开创以大量”复制”为标志的流行时代。 进入20 世纪90 年代,市场经济的主流地位得到确认,这为流行文化的规模化生产提供了合理性与合法性的条件,流行文化得以朝气蓬勃地发展起来。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流行产品的生产周期越来越短,效率的提高,生产成本的降低,使得文化产品在市场的流通速度加快,为产品的快速更替与循环创造了可能。 流行文化是奔跑的文化,你未唱罢我登场是流行年代最无可厚非的事情,流行的成本越低,运转的速度越快,从而一种流行品位存在的时间就越短暂,堪称经典的东西越稀少。我们可能仍然回味几个世纪前的文学作品,却不一定能记得住刚刚热映过的好莱坞大片的细节,就是这个道理。 2. 颠覆意义与传统,重新建构文化格局 流行文化不是精致的文化,也不是静止的文化,它的魅力在于其粗犷的包容性,轻盈的流动性,易于沟通与理解的表现方式,以及深入人心的感染力。流行文化追求时尚,具有很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融入数学文化浅探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融入数学文化浅探 【摘要】本文结合教学案例论述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融入数学文化的策略与意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与定理等;运用数学文化将各个知识点串联成系统的知识体系,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探究数学文化中蕴含的数学思想,提升学生数学素养。 【关键词】数学文化知识体系数学思想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01A-0133-02 一、渗透数学文化,理解数学知识 数学是一门与概念、定理、公式相关的学科,教师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设置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且蕴含在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文化、引导学生思考其中所隐含的数学知识和规律,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具有巨大的帮助。 (一)理解概念 数学源自生活,数学的概念也是对生活的抽象延伸。教师可以在概念教学中融入数学文化,将数学与生活联系在一起、将枯燥的概念教学趣味化,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学会运用数学文化理解概念。 例如,在学习苏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整数和负数》时,“负数”概念对学生来说相对抽象但并不陌生,同时学生对

温度计已有一定的认知。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将温度计和海拔高度作为教学起点,让学生感受正、负数的实际意义,理解负数概念,建立正、负数的数感。教师也可以在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史:中国是最早提出负数的国家,《九章算术》是最早、最完整介绍负数的古算书,人们在求解方程时经常会遇到小数减大数的情形,为便于求解,便创造了负数;在古代为区分正负数,数学家创造了一种方法:用不同颜色的算筹来表示正、负数;中国古代不仅提出了负数的概念,还提出了整套的正、负数的运算法则,这些法则沿用至今。教师在教学中融入数学文化,让学生了解概念产生的背景和意义,利用概念与生活的相通性可以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概念。 (二)理解定理 初中学生的数学认知处于发展阶段,定理教学要避免追求进度而忽视让学生体验探究过程。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定理,教师可在教学中引入数学文化,通过多样的活动使学生对定理逐渐形成自我感悟,从而理解定理,同时让学生的思维经历完整的探究过程,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得到思维、情感的多重发展。 例如,教师在教学苏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勾股定理》时,可以从毕达哥拉斯到朋友家做客的故事入手:毕达哥拉斯是古希腊最为著名的数学家之一,相传2500年前,他到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

在数学课堂上渗透传统文化教育 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是实施素质教育,实施素质教育,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我们要培养21世纪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在各学科教学中,除了学习本学科的专业知识,还要注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真正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合在各个学科教学之中,贯穿于学科教学的各个环节,构建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相结合的学科教学体系,促进学生个性心理品质的健康发展,使其水乳交融,自然生长,这也是素质教育的本质特征,也是我们教师在新课改中的使命。 数学是一门客观、精确的学科,蕴藏着极其丰富的思想性,辨证唯物主义思想,爱学习,爱科学,坚持真理并为之奋斗的优秀品质,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我们教师要找到传统文化与数学学科的结合点,把它其中蕴含的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思想挖掘出来,充分发挥传统文化以德育人的独特而强大的功能,引导学生在感受、感悟我国丰富的民族数学文化遗产的过程中,培养数学文化素养、数学学习心理品质素养、开发智能,同时产生对我国民族文化的尊重和热爱之情。 一、利用显性素材为载体,呈现传统文化 小学现行数学教材的例题、习题、注释中,有不少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形象生动的图画和有说服力的数学材料。因此我们将小学数学教材,作为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思想品德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载体,深入挖掘其中的精神品质素养教育的因素,让学生感受其中的中华传统文化。 (一)以图呈现数学之美 我国传统图案种类繁多,内容丰富,它既代表着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社会的发展进步,也是世界文明艺术宝库中的巨大财富。从那些变幻无穷,淳朴浑厚的传统图案中,我们可以看到各个时代的工艺水平和中华民族一脉相承的文化传统。在数学教材第十册《图形与变换》一课,展示给学生有战国时期的铜镜、唐代花鸟纹锦、瓷器、剪纸图案、年画、脸谱、等等一些吉祥图案。在学习之前,我让学生搜集有关图案的资料,了解每副图案的出处,年代、以及代表的含义或者所蕴含的数学思想。学生们经过调查、上网、查阅书籍等方法,了解图案的来历和发展;了解祖国灿烂辉煌的文化,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而且更为重要的是体会到了数学中的美。 (二)以人突显人文精神 运用教材中反映我国历代数学家对数学研究作出巨大贡献的实例教育学生,如:我国古代数学家刘徽利用出入相补的原理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第九册96页)如:我国数学家陈景润在哥德巴赫猜想领域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果(第十册26页)使学生懂得我国不但有古老文明,我国人民也富有聪明才智。在原始落后的时代,便有如此伟大的科学家,而今科学这样高度发达,我们若不努力学习,真是愧对古人。从而让学生以他们为榜样,从小树立起为国家富强、为民族振兴而发奋读书、顽强拼搏、积极奉献的责任感。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引入企业文化

?69?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第3期 Journal of Harbin Vocational & Technical College 国家《教育规划纲要》提出,要大力推行工学结 合、校企合作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全方位、深层次地推进高职院校与企业行业的合作,已成为促进职业教育又好又快发展、为区域经济建设提供优质服务的重要的途径。高职教育的办学目标就是培养企业一线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这种定位要求高职教育必须贴近社会、贴近企业,这就要求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必须结合职业教育的特点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企业为依托,融入更多的职业特征、职业能力、职业道德、职业理想、职业人文素质等元素。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引入企业文化,从而形成一种校园文化,让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相互融合、渗透已经受到了广泛重视。 一、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一)内涵 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中倡导、积累,经过筛选、提炼形成的,是以企业目标、共同价值观、企业作风、行为规范、企业伦理、企业形象等为主要内容的,能够激发和凝聚企业员工归属感、积极性和创造性的人本管理理论。同时,也被认为是一种营造企业绩效和满意度,创造管理者和员工最佳行为品格和素质,从而确保产出成功业绩和能力的科学。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了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校园文化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成学校办学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之一。校园文化是学校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培育形成并得到师生员工普遍认同的校园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的总和。校园文化是学校发展的内在动力,对于启迪学生心智、培养素质型人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收稿日期]2012-02-12[作者简介]张晗(1980-),女,硕士,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讲师。注:本文为黑龙江省教育厅“十二五”高职高专科研项目《基于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的校企文化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8970—(2012)03—0069—02 (二)区别与联系 1.区别 校园文化是一种教育文化,它的最高目标是如何有效地利用各种资源培养更多更好的人才,所以,有人说校园文化是一种做人的文化。而企业文化则是一种经营文化。与校园文化是一种做人的文化不同,企业文化应该是一个做事的文化。校园文化的重点在于通过营造优美的校园环境使学生感受到文化气息,企业文化则主要是通过塑造企业形象来达到员工整体精神上的和谐统一及利润的最大化。 2.联系 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都属于社会文化分支下的组织文化和管理文化,都是以人为中心,以人为着眼点的。校园文化要融合企业文化精神,企业文化同时又影响和促进校园文化的发展。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互动、融合和无缝对接是当前职业教育最为关键的一环。 二、在课堂教学中引入企业文化的必要性第一,目标的共同点。高职教育的教学目标与企业文化价值目标有着共同点:都是提升人的价值,重视并促进人的不断发展,尤其重视人的素质、能力的提高。学生进入高职院校,前方目标已经很明确了,即学一份职业,到一个企业工作,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把握住针对性。企业文化的主要内容多是通过语言、文字、图形、宣传来表现的。课堂教学恰恰可以成为渗透企业文化的一种表现手段。 第二,相通的精神境界。分析现代企业员工的组成,我们可以看到企业所需的专门技术人才主要来自职业院校。因此,从这个层面上讲,职业教育可以通过对劳动者基本素质的培养来影响他们的职业文化素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引入企业文化 张 晗, 刘 为, 关曼苓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1) 摘要:本文基于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就业趋势要求,分析了企业文化对高职教育的重要意义和作用,提出了高职教育与 企业文化渗透的必要性并分析了原因。在高职课堂教学中应融入企业文化教学,培养学生的全面职业化素质,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同时,深入分析了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企业文化;校园文化;高职教育;渗透;现实意义

传统文化的传承需要融入流行

传统文化的传承需要融入流行 如今的社会是一个多元文化的社会,各种各样的流行文化,英美文化充斥着我们的头脑。我们每天观看好莱坞美国大片,赏日本动画,唱流行歌曲,跳芭蕾拉丁爵士。而让我们引以为傲源远流长的中华五千年传统文化却在传承上遭到了冷漠。传统文化的传承该保持原汁原味,还是融入流行呢? 传承的目的是为了能保持文化的生命,而扩大范围是最有效方法,而想扩大文化的影响范围,那非流行莫属!所以我的观点是传统文化的传承需要融入流行。 我们常常会发出这样的疑问:现代的青年为何大多不喜欢看京剧而热衷于流行音乐,小朋友们为何不爱看皮影戏而沉湎于动画片中。其实并非我们对创痛文化完全没有兴趣,只是在形式上,这些传统的艺术过于老套,慢的节奏,陈旧的情节,老的思维方式,已远不能适应现代人的审美需求和精神需要。设想一下,如果我们真的要将传统文化保持原汁原味,那么上学的孩子岂不是要穿上马褂旗袍,从一堆乌龟壳里辨别一二三四?这是多么恐怖的一件事,显然这是不符合规律的。一位中学语文特级教师说,“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现在大部分年轻人热衷于追求时尚、个性,传统经典诗文确实有遭到‘冷遇’的现象。其实,很多时候,并不是学生不喜欢,而是教学的方式让他们失去了学习的兴趣。比如,枯燥的背诵会让他们产生学古诗文是为了考试或是应付老师要求的想法。毕竟传统的东西经过几个世纪流传可能蒙着一层灰尘。如果把灰尘擦掉,并用新的方式展现,就会引起青年学生的兴趣。”我们不得不承认的是原汁原味的传统文化只适用于它所产生的那个时代,如果现代人仍然使用它原先的方式,它必然得不到推广。所以,传统文化只有变革它的表现形式,更新它的表现内容,适应现代人的生活节奏,跟上现代人的思维方式,融入流行元素,才能让文化新生,更广泛得被现代人接受,得到更好地传承和发展。 我们说融入流行能使传统文化更有生命力,它主要有三方面原因:第一,带有流行元素的形式受众面广,更易被大众理解同接受;第二,与时俱进是不可更改的趋势所有的文化都烙上了时代的印记;第三,因地制宜,融入当地的流行风俗,才能更好的被适用。文化不应当只是学术性的传承,它源于生活还要融入生活。 在现实生活中,将传统文化与流行元素融合的最典型代表要数中国风歌曲了。 《青花瓷》、《本草纲目》、《兰亭序》等流行歌曲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了流行元素,古典文化被重新演绎。伴随着广泛传唱而使年轻的我们找到共鸣,开始关注诗歌韵律,封尘于书籍中的得到情怀也在新时代得到了重生。很多年轻人因为《本草纲目》,特地买书了解去中国神奇的中医,并逐渐感兴趣,还专门研究起来。有人从《精忠报国》开始欣赏中国古代的金戈铁马,刀光剑影的恢弘气势。又有人听了《笔墨伺候》之后,专门去学习中国的书法艺术,感受其神韵。这些中国风乐曲并没有像教科书那样用艰涩难懂的长短文章死板地告诉你中医药有哪些功效,古代战场是多么的气势恢宏,中国陶瓷的配方中化学成分有哪些,而是行云流水般的音调中将传统文化演绎得淋漓尽致。人们在传唱的过程中已将传统文化的精髓铭记在心。而在这些歌曲传唱之前,我们年轻一代甚至都不知道有青花瓷这种充满魅力的瓷器,中医药如此神奇,书法艺术是如此有魅力,更不会去深入了解它们了。

把数学文化融入课堂教学

把数学文化融入课堂教学 我,一个普普通通的中学数学教师,现任教六年级数学教学,曾多次参加了各级别的数学研修活动,总觉得每次内容大体相仿,没有什么新的突波。因而觉得枯燥无味,以至于患了“研修倦怠症”。本次自学《教师职业道德》第七章教师人格论,有感数学文化的精髓,到认为这是数学研修的一大突破。把数学文化融入课堂教学可以作为一个专题研修项目。但要把握好尺度,否则会舍本逐末。 一、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生成和发展的过程比如, 在教学“数的认识”时, 可以让学生了解数字的演变和发展, 了解小数、分数、百分数的产生过程, 了解各种运算符号的发明史。在学习“认识人民币”时让学生了解货币的产生与发展, 世界货币的名称和流通情况。在学习“24时记时法”时, 让学生结合课本中的图片了解原始人只能用“日”和“夜”来表示时间。后来, 人们用测太阳的影子的长度来计时, 于是发明了“日晷”等工具。接着发展到用滴漏(水和沙等) 的方法来记时。 在学习“圆的认识”时, 可设计一些能让学生感受到“圆文化”的内容, 以增强学生对“圆”的了解。早在3500年以前, 巴比伦人就知道了圆的周长是直径的3倍, 古埃及人使用的圆周率是3.16, 古罗马使用的是3.12。我国三国时期的数学家刘徽, 公元263年, 他创造了“割圆术”, 推算出圆周率为3.14。约公元480年我国南北朝时期伟大的科学家祖冲之算出了圆周率在3.1415926---3.1415927之间。现在月球背面的一个山谷就是用“祖冲之”命名的, 表明国际上对他科学成绩的肯定和景仰。

二、让学生了解数学与其他学科间的联系在艺术领域, 数学的应 用获得了许多出人意料的重要成果, 如电子音乐、数字电视等。 数学与自然科学也有着紧密的联系: 光是按照直线方向传播的; 植物的叶片是按“黄金比例”来排布的,这样可以更好地通风、采光; 大雁迁徙时的排阵夹角是54°44′8″, 从空气动力学角度去分析是为了减少空气阻力; 蜜蜂构造的蜂房是最佳、最好、最省的建筑, 每当提起它总令人拍案叫绝, 也让世界上最优秀的建筑大师惊叹不已。 数学与人文科学更是亲密无间。美国发射的“阿波罗号”飞船接受了华罗庚教授的建议, 带上了数学中用以表示“勾股定理”的简单明快的数形图案升上天空, 去寻觅地球以外的文明, 期待着有一天能与外星人进行一次亲密接触, 并产生“数学交流”。 在人类学中“数量化”成了人们生活的评判标准,空气质量指数、人气指数、健康指数、小康标准等越来越多进入了人们的视野, 成 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三、让学生了解数学家们的杰出贡献 数学的发展离不开数学家们的坚持不懈的努力和锲而不舍的奋斗精神, 古今中外, 数学家们对数学的发展做出了不朽的贡献, 像商高的“勾股定理”, 祖冲之的“密率”“杨辉三角形”“卡普列加数”“斐波纳契数列”“卡普雷卡尔黑洞”“数字陷阱”“哥尼斯堡七桥问题” “四色问题”, 以及形形色色的“亲和数”“完全数”“孪生 数”“勾股数”等等, 无不显示着大师们的光辉成就。 数学家的故事为数学文化增添了亮丽的色彩, 可以说是数学家们执著的精神和坚韧的毅力, 推动了数学文化的不断发展。让学生了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