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计算机控制系统习题总结精华

微型计算机控制系统习题总结精华
微型计算机控制系统习题总结精华

1、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基本框图,并说明各部分的工作。

2、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典型形式有哪些?说明其优缺点。

①操作指导控制系统

优缺点:结构简单,控制灵活安全,特别适用于未摸清控制规律的系统,常常被用于计算机控制系统研制的初级阶段,或用于试验新的数学模型和调试新的程序等,由于最终需要人工操作,故不适用于快速过程的控制。

②直接数字控制系统

优缺点:DDC系统中的计算机参加闭环控制过程,它不仅能完全取代模拟调节器,实现多回路的PID调节,而且不需要改变硬件,只需要通过改变程序就能实现多种较复杂的控制规律,如串级控制、前馈控制、非线性控制、自适应控制、最优控制等。

③监督计算机控制系统

优缺点:SCC能进行最优控制、自适应控制等,并能完成某些管理工作。SCC 出现故障时,下级仍可继续执行控制任务。

④分级计算机控制系统

优缺点:功能分散,用多台计算机分别执行不同的控制功能,既能进行控制又能实现管理。

3、计算机监督系统SCC中,SCC计算机的作用?

在SCC系统中计算机根据工艺参数和过程参量检测值,按照所设计的控制算法进行计算,计算出最佳设定值直接传送给常规模拟调节器或者DDC计算机,最后由模拟调节器或DDC计算机控制生产过程。

4、DDC系统的最大优点是什么?

DDC最大的优点是从参数的采集、传输到控制等各个环节采用数字控制功能来实现。

5、计算机与外部的通信方式分为哪两种,区别是什么?各自的特点?

并行通信和串行通信

并行通信,传送速度快、信息率高。并且,通常只要提供二条控制和状态先,称为握手信号线,就能完成CPU 和接口设备之间的协调、应答,实现异步传输。不适合长距离、多数位的传送。

串行通信,数据按位进行传送的。在传输过程中,每一位数据都占据一个固定的时间长度,一位一位的串行传送和接受。

6、串行通信从数据传输方向来分,分为哪两种?说明各自的特点?

全双工和半双工方式

全双工,有二根数据线,串行接口可以同时输入和输出数据,计算机可同时发送和接受数据。传输效率高

半双工,串行接口和外围设备间除公共地线外,只有一根数据传输线,某一时刻数据只能一个方向传送。信息传输效率低些。

7、串行通信从数据格式来分,分为哪两种?说明各自的特点?

同步通信和异步通信

同步通信,将许多字符组成一个信息组,通常称为信息帧。在每帧信息的开始加上同步字符,接着字符一个接一个地传输(在没有信息要传输时,要填上空字符)

异步通信,每个字符在传输时,由一个“1”跳变到“0”的起始位开始,其后是5到8个信息位(也称字符位),信息位由低到高排列,即第一位为字符的最低位,最后一位为字符的最高位。其后是克选择的奇偶校验位,最后为“1”的停

止位,停止位为1位,2

11位或者2位。如果传输完一个字符位后立即传输下一个字符,那么后一个字符的起始位就紧挨着前一个字符的停止位了。字符传输前,输出线为“1”状态,称为标识态,传输一开始,输出线状态由“1”变为“0”状态,作为起始位。传输完一个字符之后的间隔时间输出线又进入标识态。

8、I/O 信号的种类。

数据信息、状态信息、和控制信息类

9、设置I/O 接口电路的必要性

①解决主机CPU 和外围设备之间的时序配合和通信联络问题

②解决CPU和外围设备之间的数据格式转换和匹配问题

③解决CPU的负载能力和外围设备端口选择问题

10、I/O控制方式分为哪几种?简述各自的特点?

程序控制方式、中断控制方式、直接存储器存取方式

DMA I/O方式是不经CPU,而在外设和存储器之间直接高速交换数据

11、I/O接口与存储器的独立编址和统一编址方式?两者的区别?

独立编址,将存储器地址空间和I/O接口地址空间分开设置,互不影响。

统一编址,不区分存储器地址空间和I/O接口地址空间,把所有的I/O接口的端口都当作是存储器的一个单元对待,每个接口芯片都安排一个或几个与存储器统一编号的地址号。

12、中断优先级的处理方式有哪几种?简述其特点。

①软件查询方式,使用软件查询时要借助于简单的硬件电路,先查询的设备优先权最高,最后查询的设备优先权最低。

②雏菊链法,在每个外围设备对应的接口上连接一个逻辑电路,这些逻辑电路构成一个链。越靠近CPU的接口,优先级越高

专用硬件方式

③用中断控制器来进行中断优先级管理。

13、什么是最短响应时间?

某台设备相邻两次请求服务的最短间隔时间。

14、DMA方式的含义?

直接存储器存取方式,不经CPU,而在外设和存储器之间直接高速交换数据。

15、由于计算机只能接收数字量,所以在模拟量输入时需经什么器件转换?

A/D转换器

16、若系统欲将一个D/A转换器输出的模拟量参数分配至几个执行机构,需要接入什么器件完成控制量的切换工作

输出保持器、多路切换开关、低通滤波器、功放电路。

17、简要说明多路开关的主要特点和作用。

在多路数据传送过程中,能够根据需要将其中任意一路选出来的电路,叫做数据选择器,也称多路选择器或多路开关。

18、光电隔离器的作用是什么?

以光为媒介传输电信号。对输入、输出电信号有良好的隔离作用

19、模拟量输入通道包括的基本部分?

信号处理装置、采样单元、采样保持器、数据放大器、A/D 转换器、控制电路

20、并行D/A 转换器的工作原理?解释T 型电阻网络的“按权展开,然后相加”。 数字量是由一位一位的数位构成的,每个数位都代表一定的权。为了把数字量转换为模拟量,必须把每一位的代码按其权的大小转化成相应的模拟量,再把代表各位的模拟量想家,这样,得到的总得模拟量就与数字量成正比的模拟量,实现了D/A 转换

T 型网络只用两种数值的电阻R 和2R 组成,该电路的特点是,任何一个节点的三个分支的等效电阻是相等的,该电路为线性网络,可以用叠加原理。

21、DAC0832的三种工作方式,其两种输出方式:单极性电压输出和双极性电压输出的区别,电路上连接方式的不同?写出相应的电压公式。并分析两者的电压输出值和模拟量之间的关系。

22、D/A 的分辨率。

表示当输入数字量变化1时,输出模拟量变化的大小。它反映了计算机数字量输出对执行部件控制的灵敏程度。对于一个N 为的D/A 转换器其分辨率为 分辨率=满刻度值/N 2,其单位为V/步

23、一个10位的A/D 转换器,若要求转换的精度为%,孔径时间为10us,则被允许的正弦波模拟信号的最大频率为多少HZ ? 100*t 2f /D A πσ=

,σ转换精读 D A /t 孔径时间 Hz s

1610*10*10*21.0f 26≈=-π 24、孔径时间的定义?

完成一次A/D 转化所需要的时间

25、A/D 转换器的工作原理分为哪3种?简述各自的工作原理和特点。

①计数器式A/D 转换器

由计数器、D/A 转换器、比较器组成。计数器先清0,启动后对脉冲计数,

计数器输出经D/A 转换器后输出的电压U 与模拟输入电压i U 进行比较,边计数边比较,当i U U =0时,比较器送出转换结束信号,停止计数,此时计数器的输出,即为被转换的模拟电压信号i U 所对应的数字量。

这种电路的特点是结构简单,价格便宜,但是转换过程是计一个数比较一次的,转换速度比较慢,目前已很少采用

②双积分式A/D 转换器

主要部件有积分器、比较器、计数器、标准电压源。

一开始,电路对输入的未知模拟量进行固定时间的积分,然后转接为对标准电压进行反向积分,反向积分到一定时间,便返回起始值。可以看出,对标准电压进行反向积分的时间T 正比于输入模拟电压,输入模拟电压越大,反向积分所需时间越长。因此,只要用标准的高频时钟脉冲测定反向积分花费的时间,就可以得到输入模拟电压所对应的数字量,即实现了A/D 转换

③逐次逼近式A/D 转换器

由N 位逐次逼近寄存器SAR 、D/A 转换器、比较器、置数选择逻辑电路等部分组成。

通过置数选择逻辑电路置SAR 的最高位为“1”其余位为“0”经D/A 转换器转换成的模拟电压0U 与输入模拟电压i U 在电压比较强进行比较,若i U ≥0U .则保留最高位“1”。若i U ≤0U 。则清除最高位为“0”。其次,置次高位为“1”,低位全为“0”。按上述步骤进行转化、比较和判断,决定次高位应取“1”还是“0”。

重复上述过程,知道确定了SAR 的最低位应取“1”还是“0”未知。此时SAR 的内容就是对应的输入模拟电压转换后的数字量。主次逼近就是对半搜索过程。

26、A/D 转换器的绝对精度和相对精度定义?如何具体计算?

绝对精读常用数字量的位数表示,如绝对精读为±1/2LSB,相对精读用相对于满量程的百分比表示。如蛮量程为10V 的8位A/D 转换器,其绝对精读为1/2*10/82=±,而8位A/D 的相对精读为1/2*100%≈%

27、EOC 是转换结束信号。CPU 和AD 转换器之间进行数据传送的3种方式为什么?并简述其方式。

①程序查询方式,就是在启动A/D 转换器工作以后没程序不断读取A/D 转换器结束信号,若检测到结束信号有效,则认为完成一次转换,即可用输入指令读取转换后数据。

②中断方式,即把A/D 转换器送出的转换信号(有时可能要外加一个反向器)作为中断申请信号,送到CPU 或中断控制器的中断请求输入端。

③固定的延迟程序方式,用这种方式,要预先精确地知道完成一次A/D 转换需要的时间。CPU 发出启动A/D 命令之后,执行一个固定的延迟程序,延迟时间正好等于或略大于完成一次A/D 转换所需的时间,延时到,即可读取数据。

28、常用的AD 转换的启动方式有哪两种?

电平启动和脉冲启动

29、10位AD 转换器的最低分辨率是多少?当基准电压为36V 时,最小转换电压为多少伏?

1/102,q=36*1/102V

30、复习书上的介绍的常用芯片及其有关的电路连接和程序片段

ADC0808/0809

31、简述共模干扰和长线干扰?

共模干扰是指同时加到计算机控制系统(如A/D 转换器)两个输入端上的公有的干扰电压,如,被控对象与主机之间往往有较长的距离,是通过过程通道将被测信号和主机连接起来的。被测信号端与主机的底线之间存在一定的电位差,这是引入共模干扰的重要原因

抑制共模干扰的措施:

①采用共模抑制比高的、双端输入的运算放大器

②采用光耦合器或隔离变压器把各种模拟负载和数字信号源隔离开来,也就是把模拟地和数字地断开

③采用隔离放大器

31、用后向差分法以及零阶保持器法求取1()1D(s)()T s 1

U s E s ==+的差分方程。

后向差分法:

[])()1(u )(u )()()1()(T )1(-)()

t ()

()()()

()()()()()(du )

()(11

1)()()(1

111..1.11

11k e T T T k T T T k k e k u k u k u T

T k u k u u k e k u k u T kt e kt u kt u T T t e t u dt

t T s E s U s T s T s E s U s D ++-+==+---=+=+=+=++==整理得代入上式得替微分得用一阶后向差分近似代即离散上述微分方程的以采样周期化成微分方程:)有(由 零阶保持器法:

)

1()1()1()(u )

Z 1()Z 1()()

()()

z 1()z 1()

z 1)(1()1()1(]z 1111)[1(]11[)1()1(1)1(11e 1)(111111111//1/1

/1/1

/1/11

/11

/111

1111--+-=--==--=----=----=+--=??

????+-=??

????+-=-----------------------k e e k u e k e e k e k u k D e e e z Z e z e Z z T s s Z z s T s Z z s T s Z z D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s 整理得

所以

33、信号的采样周期的确定,要注意哪些原则?

①必须满足采样定理要求。采样周期必须满足香农定理,即采样角频率max 2W W S ≥,max W 是被采样信号的最高角频率,因为T

W s π2=,所以,根据采样定理可以确定采样周期的上限值,m ax

W T π=。 ②从控制系统的隧洞和抗干扰的性能来看,则T 小些好。干扰频率越高,则采样频率最高愈好,以便实现快速跟随和快速一直干扰。

③根据被控对象的特性,快速系统的T 应取小,反之,T 可取大些。

④根据执行机构的类型,当执行机构动作惯性大时,T 应取大些。否则,执行机构来不及反应控制器输出值的变化

⑤从计算机的工作量及每个调节回路的计算成本来看,T 应选大些。T 大,对每一个控制回路的计算控制工作量相对减小,可以增加控制的回路数。

⑥从计算机能精确执行控制算式来看,T 应选大些。因为计算机字长有限,T 过小,偏差值e(k)可能很小,甚至为0,调节作用减弱,各微分、积分作用不明显。

34、PID 控制器的3个环节,以及各部分的作用。

积分、比例、微分

35、写出模拟PID 控制器的微分方程,传递函数表达式。

36、写出离散PID 控制器的差分方程

37、写出位置式PID 控制器和增量式PID 控制器的表达式。并说明各自的特点

位置式:)()()]

1()([)(e )()()]1()([)(e )()(k 0j k 0j 称为微分系数称为积分系数T T K K T T K K k e k e K j K k e K k u k e k e T T j T T k e K k u D

p D I p I D I p D I p ==

--++=????

??--++=∑∑==

增量式:)2()1()()(u )

1()()(u 210-+--=--=k e a k e a k e a k k u k u k △△ T

T K a T T K T T T T K D p D p D I p =+=++=210),21(a ),1(a (1)位置式算法每次输出与整个过去状态有关,算式要用过去偏差的累积值∑=k

j 0j )(e ,容易产生较大的积累误差。而增量式中只需计算增量,算式中不需要累加,控制增量的确仅与最近几次偏差采样值有关,当存在计算误差或精度不足时,对控制量计算的影响较小,且较容易通过加权处理获得比较好的控制效果。

(2)增量式由于计算机只输出控制增量,所以误动作时影响小,且必要时可用逻辑判断的方法去掉,对系统安全运行有利

(3)手动-自动切换时冲击比较小

38、请举出几种改进型的PID 控制器,并说明其算法原理。

防止积分整量化误差的方法

积分饱和及其防止方法

不完全微分的PID 算法

纯滞后的补偿算法

微分先行的PID 算法

带死区的PID 控制

二自由度PID 控制

39、请举出两种PID 参数整定方法。

试凑法、归一参数整定法

40、已知模拟PID 控制器的传递函数为()1+0.17s D(s)()1+0.085s

U s E s =

=,请写出相应的位置式和增量式控制算式,设采样周期T=。

41、史密斯预估补偿器的控制原理?请画出带史密斯预估器的控制系统框图。

与D(s)并接一补偿环节)1)((s p τ--e s G ,用来补偿被控对象中的纯滞后部分,这个环节成为预估器

42、例、已知被控对象的传递函数为1G(s)s+1

s e -=

,采样周期为T=1s 。要求:采用smith 预估补偿器,求取控制量u(k)。

43、数字控制器的直接设计法的设计步骤是什么?

①求得带零阶保持器的被控对象的广义脉冲传递函数G(z)。

②根据系统的性能指标要求以及实现的约束条件构造闭环Z 传递函数φ(z)。 ③根据)

(1)()(1)(z z z G z D φφ-=确定数字控制器的传递函数D(z)。 ④由D(z)确定控制算法并编制程序。

44、广义对象的传递函数为21110.368(10.718)()(1)(10.368)

Z Z G Z Z Z ----+=--: 1,请说明最小拍有波纹控制器的设计步骤,2.写出根据性的闭环传递函数φ(Z )和φe(Z)。、

45、设被控对象的传递函数为21G(s)s

=,采样周期为1s 。采用零阶保持器,针对单位速度输入函数,请设计最少拍有波纹控制器D(z);并计算控制量u(k)。

46、设被控对象的传递函数为10G(s)s(s+1)(0.1s+1)

=,采样周期为。采用零阶保持器,针对单位阶跃输入函数,请设计最少拍有波纹控制器D(z);并计算控制量u(k)。

47、设被控对象的传递函数为10G(s)s(s+1)(0.1s+1)

=,采样周期为。采用零阶保持器,针对单位阶跃输入函数,请设计最少拍无波纹控制器D(z);并计算控制量u(k)。

48、大林算法的设计原理?

以大林算法为模型的数字控制器,使闭环系统否认特性为具有时间滞后的一阶惯性环节,且滞后时间与被控对象的滞后时间相同。 此时,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为s e T s ττ

-+=1s 1)(φ

系统的闭环脉冲传递函数为1/1

/s z e 1)1(]1s 1[)(---------=+-=τττ

τT T N T T Ts z e T e s e Z z D 因此,数字控制器的传递函数为

1/1//1)1(z 1)1()(1)

(1)

()(1)(------------=-=N T T T T T T N z e e e z z G z z z G z D τττφφ

49、已知被控对象的传递函数为1G(s)s+1

s e -=,采样周期为T=1s 。要求:采用大林算法设计数字控制器,求取控制量u(k)。

50、振铃现象?简述振铃现象产生的原因,以及消除的方法。

控制量以1/2的采样频率(即二倍采样周期)振荡的现象称为“振玲”。这种振荡一般是衰减的

令产生振铃现象的极点(左半平面上接近-1的极点)的因子中的z=1,就可以消除振铃现象,根据终值定理,系统的稳态输出可保持不变。

51、比较和分析振铃现象和最少拍有波纹的异同点。

52、简述几种数字滤波方法以及其原理。

①算数平均值滤波,把n 次采样值进行相加,然后取其算数平均值为本次采

样值。

②中值滤波,对某一个被测参数连续采样N 次(一般N 取奇数),然后把N 次的采样值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排队,再取中间值为本次采样值。

③一阶滞后滤波,对于快速随机变化参数,采用短时间内连续采样求平均值的方法,其滤波效果不太好,在这种情况下,通常采用动态滤波方法,如一阶滞后滤波方法,其表达式为

1)1(y -+-=k k k ay x a

④程序判断滤波,将两次采样数据进行比较,求出差值,如果差值大于最大允许偏差,则表明本次采样数据是干扰所致,应该舍去,如果偏差小于最大允许偏差,则本次采样数据有效,说明无干扰或干扰不严重,在允许范围内,在程序判断滤波中最大允许偏差的确定十分重要,可根据被控对象的实际情况来选择,或经理论分析计算来确定。

53、线性插值原理是什么?

输入x 和输出y 之间存在非线性函数关系y=f(x),当我们已知某一输入值x 后,要想求出其对应的输出值y 并不容易。我们可将该非线性关系的曲线按一定要求分成若干段,然后把相邻两分段点间用直线连接起来,用此直线代替相应的曲线,即可很方便求出任意一输入值x 所对应的输出值y 。

计算机控制技术与系统思考题与习题

《计算机控制技术与系统》课程 思考题与习题 第一章绪论 简述计算机控制技术发展史。 简述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类型、结构和特点。 计算机控制与常规控制主要不同点在哪里 典型计算机控制系统有哪几部分组成,画出方框图。 什么叫做动态系统 对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简述调节系统与跟踪系统(随动系统)的特点。 典型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有哪四个功能系统和两个支持系统 第二章过程通道 采样定理对于采样周期的选取有什么意义 写出采样过程的数学描述形式。 影响采样周期选择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多路采样装置的主要作用是什么,常用采样器包括哪些 过程通道的采样周期T是否越小越好,为什么 A转换的工作方式主要有哪几种,简述其原理。 2.7A/D转换的工作方式主要有哪几种,简述其原理。 简述模入通道结构与各组成部分功能。 简述过程通道的类型和基本功能。 简述开关量通道的基本构成形式和主要作用。 简述开关量通道的抗干扰措施有哪些。 模出通道的类型主要有哪几种,各有什么特点 保持器在过程通道中的作用是什么,举例分析。 某热工过程有16点温度信号,变化范围: 150--850 C, 采用微机监测。

求解问题: 1、 若经A/D 转换后的数字量每个脉冲对应的实际温度小于等于 C , 则A/D 分辨率至少为多少才能保证该精度 2、写出A/D 转换后的数字量与被测点实际温度间关系式。 3、该处理方式零点迁移量为多少 第三章 理论基础 求下图示离散系统脉冲传递函数G(z) 已知采样系统如下图所示,求下图示离散系统脉冲传递函数G(z)和当闭环系统稳定时K 的取值范围。 分析下图所示采样系统,当采样周期T=1,开环增益K=5时的稳定性。 给定传递函数 1 10+s K ,试以10倍的转角频率为近似的截止频率m ω,求满足采样定理的采样频率s ω和采样周期T 。 证明离散系统脉冲响应的z 变换即为离散系统传递函数。 设离散系统结构如下图所示,图中D(z)为数字PID 调节器,其差分方程为 )]2()1(2)([)()]1()([)(-+--++--=k e k e k e K k e K k e k e K k u d i p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知识点复习总结汇编

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 本章的主要内容为不同进位计数制计数方法、不同进位制数之间相互转换的方法、数和字符在计算机中的表示方法、简单的算术运算以及计算机系统的组成。下边将本章的知识点作了归类,图1为本章的知识要点图,图1.2为计算机系统组成的示意图。 本章知识要点 数制 二进制数(B) 八进制数(Q) 十六进制数(H) 十进制数(D) B) 码制 带符号数编码 奇偶校验码 字符编码 原码 反码 补码 ASCII码 BCD码 压缩BCD码 非压缩BCD码计算机系统组成 计算机系统组成硬件 主机 外部设备 中央处理器(CPU) 半导体存储器 控制器 运算器 ROM RAM 输入设备 输出设备 软件 系统软件 应用软件 操作系统:如DOS、Windows、Unix、Linux等 其他系统软件 用户应用软件 其他应用软件 各种计算机语言处理软件:如汇编、解释、编译等软件

第二章8086微处理器 本章要从应用角度上理解8086CPU的内部组成、编程结构、引脚信号功能、最小工作模式的系统配置、8086的存储器组织、基本时序等概念。下面这一章知识的结构图。 本章知识要点 Intel 8086微处理器 时钟发生器(8284) 地址锁存器(74LS373、8282) 存储器组织 存储器逻辑分段 存储器分体 三总线(DB、AB、CB) 时序 时钟周期(T状态) 基本读总线周期 系统配置 (最小模式) 8086CPU 数据收发器(8286、74LS245) 逻辑地址物理地址 奇地址存储体(BHE) 偶地址存储体(A0) 总线周期指令周期 基本写总线周期 中断响应时序 内部组成 执行单元EU(AX、BX、CX、DX、SP、BP、SI、DI、标志寄存器) 总线接口单元BIU(CS、DS、SS、ES、IP) 地址/数据 控制 负责地址BHE/S7、ALE 引脚功能(最小模式)地址/状态 数据允许和收发DEN、DT/R 负责读写RD、WR、M/IO 负责中断INTR、NMI、INTA 负责总线HOLD、HLDA 协调CLK、READY、TEST 模式选择MN/MX=5V

2020学年度计算机室工作总结

2016学年度计算机室工作总结 一学年来,我负责计算机室的卫生及整理工作。我本着主人翁精神和强烈的工作责任心,严格要求自己,力争做到计算机室内窗明几净,物品排放有序,记录及时有效。在工作中不断提升责任意识,不断改善工作态度,不断提高工作效率,为学生上信息课创设条件。现对一年来的主要工作做如下总结: 一、结合学校实际开展教学 1.开学初,结合我校的计算机硬件实际,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育教学计划,并严格按教学计划进行上课。在教学过程中,对具体的教学内容都进行了认真的教学分析,思考在现有计算机软硬件的实际情况下如何实施教学,收到较好的效果。 2.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能够熟练地运用一些常用的办公软件,在不影响教学的情况下,我从网上找了一些关于信息技术的资料,每节课都进行教师讲解后,让学生进行相应的练习及使用,同时指导学生如何使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学生不但掌握了规定的信息技术知识和达到了规定的操作技能水平,而且还懂得了许多的计算机知识。 二、教学工作方面 1.教学任务完成情况。 一年来,根据学校的教学计划和课时安排,认真备课、认真上课,采用新的教学方法、新的教学手段,提高了教学质量,完成了教学任务。 2.学生学习情况。

由于教材内容丰富多样,而且更注重于实践操作。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的是教给学生对计算机的操作方法和技巧。首先采取“任务驱动”的方法教授知识点和技巧,然后由学生自主完成布置的课堂作业,采用生生互评,教师评价的方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绝大多数学生都能按照老师要求完成课堂作业。 3.课堂常规管理。 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工作重点是在于管理,因此我在工作中要求各计算机教师切实做到以下几点:一、严禁学生在机房内携带零食;二、严格要求学生课堂内不能乱走动;三、保持机房内安静;四、注重教室内的卫生。 三、计算机设备管理方面 一年来,在保证信息技术课程正常开展的情况下,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机房的计算机设备出现的各类故障,都尽可能及时地进行了维护处理,保障了微机房里计算机的正常运转,确保了学校信息技术课的正常开展。 四、存在的问题: (1).由于受各方条件的限制,班级学生人数较多,一个学生基本上不能使用一台计算机,从而导致两个人使用,这样就会导致另外一名学生得不到使用而失去信心。 (2).部分班级的个别学生在机房内乱扔乱丢垃圾袋,造成机房内环境卫生差。 (3).部分班级的个别学生在上课期间乱串。

《计算机控制系统》课后题答案-刘建昌等科学出版社

第一章计算机控制系统概述 习题与思考题 1.1什么是计算机控制系统?计算机控制系统较模拟系统有何优点?举例说明。 解答:由计算机参与并作为核心环节的自动控制系统,被称为计算机控制系统。与模拟系统相比,计算机控制系统具有设计和控制灵活,能实现集中监视和操作,能实现综合控制,可靠性高,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例如,典型的电阻炉炉温计算机控制系统,如下图所示: 炉温计算机控制系统工作过程如下:电阻炉温度这一物理量经过热电偶检测后,变成电信号(毫伏级),再经变送器变成标准信号(1-5V或4-20mA)从现场进入控制室;经A/D 转换器采样后变成数字信号进入计算机,与计算机内部的温度给定比较,得到偏差信号,该信号经过计算机内部的应用软件,即控制算法运算后得到一个控制信号的数字量,再经由D/A转换器将该数字量控制信号转换成模拟量;控制信号模拟量作用于执行机构触发器,进而控制双向晶闸管对交流电压(220V)进行PWM调制,达到控制加热电阻两端电压的目的;电阻两端电压的高低决定了电阻加热能力的大小,从而调节炉温变化,最终达到计算机内部的给定温度。 由于计算机控制系统中,数字控制器的控制算法是通过编程的方法来实现的,所以很容易实现多种控制算法,修改控制算法的参数也比较方便。还可以通过软件的标准化和模块化,这些控制软件可以反复、多次调用。又由于计算机具有分时操作功能,可以监视几个或成十上百个的控制量,把生产过程的各个被控对象都管理起来,组成一个统一的控制系统,便于集中监视、集中操作管理。计算机控制不仅能实现常规的控制规律,而且由于计算机的记忆、逻辑功能和判断功能,可以综合生产的各方面情况,在环境与参数变化时,能及时进行判断、选择最合适的方案进行控制,必要时可以通过人机对话等方式进行人工干预,这些都是传统模拟控制无法胜任的。在计算机控制系统中,可以利用程序实现故障的自诊断、自修复功能,使计算机控制系统具有很强的可维护性。另一方面,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控制算法是通过软件的方式来实现的,程序代码存储于计算机中,一般情况下不会因外部干扰而改变,因此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抗干扰能力较强。因此,计算机控制系统具有上述优点。 1.2计算机控制系统由哪几部分组成?各部分的作用如何? 解答:计算机控制系统典型结构由数字控制器、D/A转换器、执行机构和被控对象、测量变送环节、采样开关和A/D转换环节等组成。 被控对象的物理量经过测量变送环节变成标准信号(1-5V或4-20mA);再经A/D转换器采样后变成数字信号进入计算机,计算机利用其内部的控制算法运算后得到一个控制信号的数字量,再经由D/A转换器将该数字量控制信号转换成模拟量;控制信号模拟量作用于执行机构触发器,进而控制被控对象的物理量,实现控制要求。 1.3应用逻辑器件设计一个开关信号经计算机数据总线接入计算机的电路图。

计算机控制系统设计性实验

计算机控制系统设计性实验报告 学生姓名:学号: 学院:自动化工程学院 班级: 题目:

设计性实验撰写说明 正文:正文内容层次序号为: 1、1.1、1.1.1 2、2.1、2.1.1……。 1、选题背景:说明本课题应解决的主要问题及应达到的技术要求;简述本设计的指导思想。 2、方案论证(设计理念):说明设计原理(理念)并进行方案选择,阐明为什么要选择这个设计方案以及所采用方案的特点。 3、过程论述:对设计工作的详细表述。要求层次分明、表达确切。 4、结果分析:对研究过程中所获得的主要的数据、现象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得出结论和推论。 5、结论或总结:对整个研究工作进行归纳和综合。 6、设计心得体会。 课程设计说明书(报告)要求文字通顺,语言流畅,无错别字,用A4纸打印并右侧装订。

《计算机控制系统》设计性实验 一、通过设计性实验达到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方法及步骤: 对系统设计方法可以从“拿到题目”到“进行分析”再到“确定解决方案”最后到“具体系统的设计的实现”的整个过程进行全方位的启发。让学生掌握对不同的控制系统设计方法和基本思想,从工程角度对待设计题目,尽量做到全面认识理解工程实际与实验室环境的区别,逐步引入工程思想,提高学生设计技巧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了解和掌握被控制对象的特性; 2、选择合理的传感器(量程、精度等); 3、计算机控制系统及接口的设计(存储器、键盘、显示); 4、制定先进的、合理的控制算法; 5、结合控制系统的硬件系统对软件进行设计; 6、画出系统硬件、软件框图; 7、系统调试。 二、具体完成成品要求: 1、对传感器、A/D、D/A、中央处理器、显示、键盘、存储器的选型大小等; 2、实现系统硬件原理图用Protel或Proteus、MATLAB软件(框图)仿真设计; 3、达到课题要求的各项功能指标; 4、系统设计文字说明书; 5、按照学号循环向下作以下7个题目。 三、系统控制框图: 控制系统硬件框图

微机原理期末复习

微机原理期末复习https://www.360docs.net/doc/ee15518655.html,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

一、回答问题 问题1:8086的存储器为什么要进行分段? 答:8086的地址总线AB有20根地址线,意味着存储器每个存储单元的地址由20位二进制数构成。而8086内部用来存放地址信息的寄存器只有16位,出现了矛盾,为解决这个问题,8086采取了存储器分段的方式。由于16位二进制地址可寻址范围是64KB而1MB的存储空间可以在逻辑上分为16个段每段大小是64KB,因此可以用段地址(也称为段基址)给每个段编号,每个段内的地址单元用偏移地址编号。 问题2:什么是物理地址什么是逻辑地址请说明二者的关系。 答:物理地址共有20位,对应一个存储单元的实际地址,物理地址与存储单元是一一对应关系。逻辑地址则由段地址和偏移地址组成是指令中引用的形式地址。一个逻辑地址只能对应一个物理地址,而一个物理地址可以对应多个逻辑地址。(2000:0202H、2010:0102H、……)。段地址——16位,即存储单元所在逻辑段的编号,通常存放在对应的段寄存器中,偏移地址为16位,存储单元在逻辑段内相对于该段第一个存储单元的距离。 20位物理地址 = 段地址×16 + 偏移地址取指令操作CS ×16 + IP堆栈操作SS ×16 + SP 数据存储器操作DS/ES ×16 + 偏移地址 问题3:请说明段寄存器与提供偏移地址寄存器的对应关系。 答:CS:IP对应代码段,DS:SI(或DI或BX)对应数据段,SS:SP(或BP)对应堆栈段。 问题4:8086的有最大和最小两种工作模式,请说明两种工作模式下的特点,并说明如何进行工作模式的设置。 答:8086微处理器有最小模式和最大模式。最小模式为单处理器模式,最大模式为多处理器模式;最小工作方式下总线控制信号都直接由8086产生,系统中总线控制逻辑电路被减小到最小,这种方式适合于较小规模系统的应用。最大工作方式用在需要利用8086CPU构成中等或较大系统时。由MN/MX的电平高低进行工作模式的设置。(+5V最小、接地最大) 问题5:从功能上看,CPU可以分为哪两部分各负责什么工作有什么优点

2020年微机室工作总结范文

微机室工作总结范文 本学期在学校整体工作计划的指导下,结合我校信息化建设的实际情况开展了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工作。学期临近结束,回顾一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结合本校计算机设备实际,开展好常规教学。 1、开学初,结合我校的计算机硬件实际,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育,并严格按教学计划进行上课。在教学过程中,对具体的教学内容都进行了认真的教学分析,思考在现有计算机软硬件的实际情况下如何实施教学,收到较好的效果。 2、在教学中,为了让初三毕业班的学生能够熟练地运用考试软件,在不影响教学的情况下,我从网上找了一些信息技术考题和相关的考试软件,每节课都让学生练习登录及使用,同时指导学生如何答题,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学生不但掌握了规定的信息技术知识和达到了规定的操作技能水平,而且还从“实战模拟”中学到了答题技巧。 二、配合学校工作,做好校园信息化建设工作。 本学期,在原有我校教师资源库的基础上丰富了教师教学资源,为了给教师提供便利的教学资源,在服务器上共享,同时,维护好校

园 __络,保证畅通。另外,还配合教务处进行教师课堂实录的光盘刻录工作。 三、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提高学校办学的信息化发展的水平。 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应走在学校信息技术发展的前沿,除了搞好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外,我们还担负着学校机房、各室的计算机的维护和维修等。 在这一学期中,我担任学校九年级信息技术教学工作。学生的能力水平不一,所以采取了有针对性的训练,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教会学生自己学习。在平时的教学当中,我还根据各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课程内容需要进行教学,学生在信息技术能力提高的同时,还学会了如何共享资源和学习心得。 四、存在的问题: (1)由于受各方条件的限制,适合于学生训练的题目太少,而且现有题目比较零散,缺乏体系化,尤其是今年中考题目设计到的一些软件应用在硬件上还达不到要求。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

1.8086CPU由哪两部分构成?它们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由执行部件EU以及总线接口部件BIU组成。 执行部件的功能是负责指令的执行。总线接口部件负责cpu 与存储器、I/O设备之间的数据(信息)交换。 2.叙述8086的指令队列的功能,指令队列怎样加快处理器速度? 在执行部件执行指令的同时,取下一条或下几条指令放到缓冲器上,一条指令执行完成之后立即译码执行下一条指令,避免了CPU取指令期间,运算器等待的问题,由于取指令和执行指令同时进行,提高了CPU的运行效率。 3.(a)8086有多少条地址线?(b)这些地址线允许8086能直接访问多少个存储器地址? (c)在这些地址空间里,8086可在任一给定的时刻用四个段来工作,每个段包含多少个 字节? 共有20条地址线。数据总线是16位. 1M。64k。 4.8086CPU使用的存储器为什么要分段?怎样分段? 8086系统内的地址寄存器均是16位,只能寻址64KB;将1MB存储器分成逻辑段,每段不超过64KB空间,以便CPU操作。 5.8086与8088CPU微处理器之间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1)8086的外部数据总线有16位,8088的外部数据总线只有8位;(2)8086指令队列深度为6个字节,8088指令队列深度为4个字节;(3)因为8086的外部数据总线为16位,所以8086每个周期可以存取两个字节,因为8088的外部数据总线为8位,所以8088每个周期可以存取一个字节;4)个别引脚信号的含义稍有不同。 6.(a)8086CPU中有哪些寄存器?其英文代号和中文名称?(b)标志寄存器有哪些标志 位?各在什么情况下置位? 共14个寄存器:通用寄存器组:AX(AH, AL) 累加器; BX(BH, BL) 基址寄存器; CX(CH, CL) 计数寄存器; DX(DH, DL) 数据//’寄存器;专用寄存器组:BP基数指针寄存器; SP 堆栈指针寄存器; SI 源变址寄存器;DI目的变址寄存器;FR:标志寄存器;IP:指令指针寄存

刘湾小学微机室工作总结

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微机室工作室总结本学期立足于提高微机室管理水平,建立良好地使用、管理和教学模式,努力搞好微机室的管理工作,现将工作情况 总结如下: 一、本学期主要工作 1.微机室的常规管理 本学期加大微机室的管理,提高自身思想认识,要求学生保持室内卫生,减少灰尘对微机的损坏,保证教学能顺利进行。加强对微机的维护工作,提高机器的易用性,教育学生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保护电脑,提高对电脑的认识。加强用电安全工作,注意对用电线路的管理,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2.提高微机室的使用率。 继续保持微机室的全天开放,和对教师的培训工作,提高教师的微机操作能 力。学生在课堂中,要保证20—30分钟的操作时间,提高课堂效率,增强学生的操作能力。除此之外,在课外活动中,也要加大学生的操作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操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保证学生在课堂中能学到知识,学会操作。 3.提高微机教师的自身素质及操作能力。 保证微机室能够正常运行的前提,是要有一个能够管理及使用微机的教师。所以,这就要求微机教师要具较高的业务能力和信息技术能力,能够维护微机,培训教师,解答教师所提出的问题,保证教学能够正常的进行下。所以,平时就要多学习这方面的知识,掌握操作技能,向深度方面发展,成为这方面的能手。 二、存在问题

在微机室日常管理工作上还存在一定不足:如平时,虽然要求学生上课佩戴鞋套,这一点大部分班级的同学都能做到,但也有部分班级的学生每次都不能达到这一要求,偶尔造成微机室内的卫生差;此外,个别学生有吃零食的坏习惯,进入微机室后,微机桌、板凳、主机等有缝隙的物品,都成为学生塞垃圾的地方,影响了微机室的整体面貌。 三、改进措施: 1.进入微机室的所有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微机室的各项规章制度,爱护微机室 内所有的设备、用具,节约使用微机室内的物品。 2.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常规维修技能,确保设备完好,运转正常,维护教室整洁、卫生。保证设备存放处整洁、无杂物。严禁其他无关人员进入教室,为学生创造良好的 1 学习环境和正常的教学秩序。 3.学生及其他一切使用微机室的人员在使用微机室期间,应保持微机室内卫生整洁,严禁在室内吸烟、吃东西、随地吐痰、乱扔垃圾或将垃圾遗弃在课桌或室内;严禁在微机室设备、课桌椅及墙壁上随意刻画、污损一经发现,将按学校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4.严格执行微机室使用登记制度,认真填写使用记录和管理记录, 5.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从心理上提高学生的公共道德意识,共同 维护好信息阵地。 总之,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加强管理,争取使工作更上一个新台阶。

微机原理期末复习总结

一、基本知识 1、微机的三总线是什么? 答:它们是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 2、8086 CPU启动时对RESET要求?8086/8088 CPU复位时有何操作? 答:复位信号维高电平有效。8086/8088 要求复位信号至少维持 4 个时钟周期的高电平才有效。复位信号来到后,CPU 便结束当前操作,并对处理器标志寄存器,IP,DS,SS,ES 及指令队列清零,而将cs 设置为FFFFH, 当复位信号变成地电平时,CPU 从FFFF0H 开始执行程序 3、中断向量是是什么?堆栈指针的作用是是什么?什么是堆栈? 答:中断向量是中断处理子程序的入口地址,每个中断类型对应一个中断向量。堆栈指针的作用是指示栈顶指针的地址,堆栈指以先进后出方式工作的一块存储区域,用于保存断点地址、PSW 等重要信息。 4、累加器暂时的是什么?ALU 能完成什么运算? 答:累加器的同容是ALU 每次运行结果的暂存储器。在CPU 中起着存放中间结果的作用。ALU 称为算术逻辑部件,它能完成算术运算的加减法及逻辑运算的“与”、“或”、“比较”等运算功能。 5、8086 CPU EU、BIU的功能是什么? 答:EU(执行部件)的功能是负责指令的执行,将指令译码并利用内部的寄存器和ALU对数据进行所需的处理BIU(总线接口部件)的功能是负责与存储器、I/O 端口传送数据。 6、CPU响应可屏蔽中断的条件? 答:CPU 承认INTR 中断请求,必须满足以下 4 个条件: 1 )一条指令执行结束。CPU 在一条指令执行的最后一个时钟周期对请求进行检测, 当满足我们要叙述的4 个条件时,本指令结束,即可响应。 2 )CPU 处于开中断状态。只有在CPU 的IF=1 ,即处于开中断时,CPU 才有可能响应可屏蔽中断请求。 3 )没有发生复位(RESET ),保持(HOLD )和非屏蔽中断请求(NMI )。在复 位或保持时,CPU 不工作,不可能响应中断请求;而NMI 的优先级比INTR 高,CPU 响应NMI 而不响应INTR 。 4 )开中断指令(STI )、中断返回指令(IRET )执行完,还需要执行一条指令才 能响应INTR 请求。另外,一些前缀指令,如LOCK、REP 等,将它们后面的指令看作一个总体,直到这种指令执行完,方可响应INTR 请求。 7、8086 CPU的地址加法器的作用是什么? 答:8086 可用20 位地址寻址1M 字节的内存空间,但8086 内部所有的寄存器都是16 位的,所以需要由一个附加的机构来根据16 位寄存器提供的信息计算出20 位的物理地址,这个机构就是20 位的地址加法器。 8、如何选择8253、 8255A 控制字? 答:将地址总线中的A1、A0都置1 9、DAC精度是什么? 答:分辨率指最小输出电压(对应的输入数字量只有最低有效位为“1 ”)与最大输出电压(对应的输入数字量所有有效位全为“1 ”)之比。如N 位D/A 转换器,其分辨率为1/ (2--N —1 )。在实际使用中,表示分辨率大小的方法也用输入数字量的位数来表示。 10、DAC0830双缓冲方式是什么?

小学微机室管理总结

微机室管理工作总结 本学期立足于树立服务意识,提高微机室管理水平,建立良好地使用、管理和教学模式,努力搞好微机室的管理工作,现将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本学期主要工作 1、微机室的常规管理 本学期加大微机室的管理,提高自身思想认识,要求学生保持室内卫生,减少灰尘对微机的损坏,保证教学能顺利进行。加强对微机的维护工作,提高机器的易用性,教育学生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保护电脑,提高对电脑的认识。加强用电安全工作,注意对用电线路的管理,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2、提高微机室的使用率。 继续保持微机室的全天开放,和对教师的培训工作,提高教师的微机操作能力。学生在课堂中,要保证25——30分钟的操作时间,提高课堂效率,增强学生的操作能力。除此之外,在课外活动中,也要加大学生的操作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操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保证学生在课堂中能学到知识,学会操作。 3、提高微机教师的自身素质及操作能力。 保证微机室能够正常运行的前提,是要有一个能够管理及使用微机的教师。所以,这就要求微机教师要具较高的业务能力和信息技术能力,能够维护微机,培训教师,解答教师所提出的问题,保证教学能够正常的进行下。所以,平时就要多学习这方面的知识,掌握操作技能,向深度方面发展,成为这方面的能手。 二、存在问题

在微机室日常管理工作上还存在一定不足:如平时,虽然要求学生上课佩戴鞋套,这一点大部分班级的同学都能做到,但也有部分班级的学生每次都不能达到这一要求,偶尔造成微机室内的卫生差;此外,学生课下有吃零食的习惯,进入微机室后,微机桌、板凳、主机等有缝隙的物品,都成为学生塞垃圾的地方,影响了微机室的整体面貌。 三、改进措施: 1、进入微机室的所有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微机室的各项规章制度,爱护微机室内所有的设备、用具,节约使用微机室内的物品。 2、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常规维修技能,确保设备完好,运转正常,维护教室整洁、卫生。保证设备存放处整洁、无杂物。严禁其他无关人员进入教室,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正常的教学秩序。 3、学生及其他一切使用微机室的人员在使用微机室期间,应保持微机室内卫生整洁,严禁在室内吸烟、吃东西、随地吐痰、乱扔垃圾或将垃圾遗弃在课桌或室内;严禁在微机室设备、课桌椅及墙壁上随意刻画、污损一经发现,将按学院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4、严格执行微机室使用登记制度,认真填写使用记录和管理记录, 5、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从心理上提高学生的公共道德意识,共同维护好信息阵地。 总之,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加强管理,争取使工作更上一个新台阶。

微机原理期末复习总结

微机原理期末复习总结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一、基本知识 1、微机的三总线是什么 答:它们是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 2、8086 CPU启动时对RESET要求8086/8088 CPU复位时有何操作 答:复位信号维高电平有效。8086/8088 要求复位信号至少维持4 个时钟周期的高电平才有效。复位信号来到后,CPU 便结束当前操作,并对处理器标志寄存器,IP,DS,SS,ES 及指令队列清零,而将cs 设置为FFFFH, 当复位信号变成地电平时,CPU 从FFFF0H 开始执行程序 3、中断向量是是什么堆栈指针的作用是是什么什么是堆栈 答:中断向量是中断处理子程序的入口地址,每个中断类型对应一个中断向量。堆栈指针的作用是指示栈顶指针的地址,堆栈指以先进后出方式工作的一块存储区域,用于保存断点地址、PSW 等重要信息。 4、累加器暂时的是什么ALU 能完成什么运算 答:累加器的同容是ALU 每次运行结果的暂存储器。在CPU 中起着存放中间结果的作用。ALU 称为算术逻辑部件,它能完成算术运算的加减法及逻辑运算的“与”、“或”、“比较”等运算功能。 5、8086 CPU EU、BIU的功能是什么 答:EU(执行部件)的功能是负责指令的执行,将指令译码并利用内部的寄存器和ALU对数据进行所需的处理BIU(总线接口部件)的功能是负责与存储器、I/O端口传送数据。 6、CPU响应可屏蔽中断的条件 答:CPU 承认INTR 中断请求,必须满足以下4 个条件: 1 )一条指令执行结束。CPU 在一条指令执行的最后一个时钟周期对请求进行检测,当满足我们要叙述的 4 个条件时,本指令结束,即可响应。 2 )CPU 处于开中断状态。只有在CPU 的IF=1 ,即处于开中断时,CPU 才有可能响应可屏蔽中断请求。 3 )没有发生复位(RESET ),保持(HOLD )和非屏蔽中断请求(NMI )。在复位或保持时,CPU 不 工作,不可能响应中断请求;而NMI 的优先级比INTR 高,CPU 响应NMI 而不响应INTR 。 4 )开中断指令(STI )、中断返回指令(IRET )执行完,还需要执行一条指令才能响应INTR 请求。另 外,一些前缀指令,如LOCK、REP 等,将它们后面的指令看作一个总体,直到这种指令执行完,方可响应INTR 请求。 7、8086 CPU的地址加法器的作用是什么 答:8086 可用20 位地址寻址1M 字节的内存空间,但8086 内部所有的寄存器都是16 位的,所以需要由一个附加的机构来根据16 位寄存器提供的信息计算出20 位的物理地址,这个机构就是20 位的地址加法器。 8、如何选择8253、 8255A 控制字 答:将地址总线中的A1、A0都置1 9、DAC精度是什么

小学微机室工作总结

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 微机室管理工作总结 本学年在学校整体工作计划的指导下,我负责微机室管理工作。学期临近结束,回顾这个学期所从事的微机室管理工作,基本上是比较顺利地完成任务。当然在工作中我享受到收获喜悦,也在工作中发现一些存在的问题。现将本学期微机室所做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管理,确保机器正常运行。 开学初,首先从管理制度上着手,对学生进行了微机室制度的学习,并检查好自己所用的那台计算机的键盘、鼠标、显示器、主机、桌椅等是否有损坏,有任何问题马上报告教师。 二、期间管理。 监督好每位使用者的使用情况,防止乱删除,乱操作,导致计算机系统崩溃现象。 三、加强卫生管理。 灰尘是微机的天敌。微机室出入学生众多,卫生就难管得多。为搞好清洁卫生,微机室每周都进行彻底的卫生清扫。 四、用电安全管理。 各种机器设备电源接插件,不准随便移动。若出现故障,立即关闭电源,停止使用,由老师处理,严禁硬性操作和私自拆修。 五、使用完毕,正确关闭电源,认真填写上机记录。 当然,这些工作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继续努力,加强管理,为我校信息教育技术更上一个新台阶。当然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计算机的配置较低。 (2)计算机教学软件开发相对滞后 针对以上问题将采取以下整改措施: 1、加强自身业务学习和钻研。最好能有机会走出去学习他人先进的教育教学手段。 2、加强软件建设。 3、认真自学微机相关知识,做好机房维护工作。 4、提高服务意识,更好地为教师服务。 总之,信息技术是一门不断发展的学科,展望学校的发展和学科的发展,还有许多知识要学,还有许多事情要做。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开拓前进,争取取得更大的进步。 总结人:孔萌 2014年7月

计算机控制系统实例

第11 章计算机控制系统实例 本章的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各种过程通道的结构、原理、设计及使用方法。 授课主要内容 硫化机计算机群控系统 主要外语词汇 Sulfurate Machine: 硫化机重点、难点及对学生的要求说明:带“ *** ”表示要掌握的重点内容,带“ ** ”表示要求理解的内容,带“ *”表示要求了解的内容,带“☆”表示难点内容,无任何符号的表示要求自学的内容 硫化机计算机群控系统的软硬件设计*** ☆ 辅助教学情况 多媒体教学课件( POWERPOINT ) 复习思考题 硫化机计算机群控系统的软硬件设计 参考资料刘川来,胡乃平,计算机控制技术,青岛科技大学讲义 硫化机计算机群控系统 内胎硫化是橡胶厂内胎生产的最后一个环节,硫化效果将直接影响内胎的产品质量和使用寿命。目前国内大部分生产厂家都是使用延时继电器来控制硫化时间,由于硫化中所需 的蒸汽压力和温度经常有较大的波动,单纯按时间计算可能会产生过硫或欠硫现象,直接影响了内胎的质量。 因此,设计一种利用先进计算机控制技术的硫化群控及管理系统,不仅能提高企业的自动化水平,也能降低硫化机控制装置的维护成本和硫化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硫化过程中工艺参数的显示和控制精度,同时也避免了个别硫化操作人员为提高产量而出现的“偷时”现象(即操作人员缩短硫化时间,未硫化完毕就开模) ,使内胎的产品质量得到保证。 1. 系统总体方案 内胎硫化过程共包括四个阶段: 合模、硫化、泄压、开模。由于所有硫化机的控制方式相同,所以特别适合群控。在自动模式下,当硫化操作人员装胎合模后,由控制系统根据温度计算内胎的等效硫化时间并控制泄压阀、开模电机的动作。为克服温度波动的影响,经过大量实验,选用阿累尼乌斯(Arrhenius) 经验公式来计算等效硫化时间。 某橡胶制品有限公司硫化车间共有内胎硫化机96 台,为便于整个生产过程的控制和管理拟采用计算机群控及管理系统。根据企业的现场情况,借鉴DCS (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 ,集散控制系统) 系统结构,使用PLC 作为直接控制级,完成现场的控制功能; 使用工业控制计算机作为管理和监视级。系统总体方案见图11.8。 PLC 通过温度采集模块采集现场的96 台硫化机温度信号,进行等效计算后,按设定 型号的参数计算硫化机的硫化时间并对泄压阀、开模电机动作进行控制,完成内胎的整个硫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期末复习总结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复习参考资料 复习资料说明: 1、标有红色星号“ ”的容为重点容 3、本资料末尾附有“《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综合练习题与答案错误修正”和“《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综合练习题与答案中不作要求的部分”,请注意查看。 第一章概述 一、计算机中的数制 1、无符号数的表示方法: (1)十进制计数的表示法 特点:以十为底,逢十进一; 共有0-9十个数字符号。 (2)二进制计数表示方法: 特点:以2为底,逢2进位; 只有0和1两个符号。 (3)十六进制数的表示法: 特点:以16为底,逢16进位; 有0--9及A—F(表示10~15)共16个数字符号。 2、各种数制之间的转换 (1)非十进制数到十进制数的转换 按相应进位计数制的权表达式展开,再按十进制求和。 (2)十进制数制转换为二进制数制 十进制→二进制的转换: 整数部分:除2取余; 小数部分:乘2取整。 十进制→十六进制的转换: 整数部分:除16取余; 小数部分:乘16取整。 以小数点为起点求得整数和小数的各个位。 (3)二进制与十六进制数之间的转换 用4位二进制数表示1位十六进制数 (4)二进制与八进制之间的转换 八进制→二进制:一位八进制数用三位二进制数表示。 二进制→八进制:从小数点开始,分别向左右两边把三位二进制数码划为一组,最 左和最右一组不足三位用0补充,然后每组用一个八进制数码代 替。 3、无符号数二进制的运算 无符号数:机器中全部有效位均用来表示数的大小,例如N=1001,表示无符号数9 带符号数:机器中,最高位作为符号位(数的符号用0,1表示),其余位为数值位 机器数:一个二进制连同符号位在作为一个数,也就是机器数是机器中数的表示形式 真值:机器数所代表的实际数值,一般写成十进制的形式

—微机室工作总结

康桥初中2014—2015学年上学期 网络教室工作总结 本学期立足于树立服务意识,提高网络教室管理水平,建立良好地使用、管理和教学模式,努力搞好网络教室的管理工作,现将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本学期主要工作 1.网络教室的常规管理 本学期加大网络教室的管理,提高自身思想认识,要求学生保持室内卫生,减少灰尘对微机的损坏,保证教学能顺利进行。加强对微机的维护工作,提高机器的易用性,教育学生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保护电脑,提高对电脑的认识。加强用电安全工作,注意对用电线路的管理,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2.提高网络教室的使用率。 继续保持网络教室的全天开放,和对教师的培训工作,提高教师的微机操作能力。学生在课堂中,要保证25——30分钟的操作时间,提高课堂效率,增强学生的操作能力。除此之外,在课外活动中,也要加大学生的操作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操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保证学生在课堂中能学到知识,学会操作。 3.提高微机教师的自身素质及操作能力。 保证网络教室能够正常运行的前提,是要有一个能够管理及使用微机的教师。所以,这就要求微机教师要具较高的业务能力和信息技术能力,能够维护微机,培训教师,解答教师所提出的问题,保证教学能够正常的进行下。所以,平时就要多学习这方面的知识,掌握操作技能,向深度方面发展,成为这方面的能手。

二、存在问题 在网络教室日常管理工作上还存在一定不足:如平时,虽然要求学生上课佩戴鞋套,这一点大部分班级的同学都能做到,但也有部分班级的学生每次都不能达到这一要求,偶尔造成网络教室内的卫生差;此外,学生课下有吃零食的习惯,进入网络教室后,微机桌、板凳、主机等有缝隙的物品,都成为学生塞垃圾的地方,影响了网络教室的整体面貌。 三、改进措施: 1.进入网络教室的所有人员,必须严格遵守网络教室的各项规章制度,爱护网络教室内所有的设备、用具,节约使用网络教室内的物品。 2.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常规维修技能,确保设备完好,运转正常,维护教室整洁、卫生。保证设备存放处整洁、无杂物。严禁其他无关人员进入教室,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正常的教学秩序。 3.学生及其他一切使用网络教室的人员在使用网络教室期间,应保持网络教室内卫生整洁,严禁在室内吸烟、吃东西、随地吐痰、乱扔垃圾或将垃圾遗弃在课桌或室内;严禁在网络教室设备、课桌椅及墙壁上随意刻画、污损一经发现,将按学院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4.严格执行网络教室使用登记制度,认真填写使用记录和管理记录, 5.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从心理上提高学生的公共道德意识,共同维护好信息阵地。 总之,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加强管理,争取使工作更上一个新台阶。

机车微机控制系统概述

第六章机车微机控制系统 第一节机车微机控制系统概述 一、微机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微机控制系统一般都具有三个要素,即控制对象、信息处理机构、执行机构控制目标;信息处理机构将目标值和实际情况进行比较、运算,给执行机构控制对象出动作指令;执行机构根据接收到的动作指令进行调节,以求达到或尽员接近控制目标。图6一1所示为控制系统示意图。 控制系统有开环控制和闭环控制之分。在开环控制中,输出信号不反馈到信息处理机构;在闭环控制中,信息处理机构是根据给定目标与输出反馈信号的差值来进行控制的。毫无疑问,闭环控制比开环控制易于稳定并具有较高的精度。 一个复杂的控制系统可以由多个闭环系统组合而成,如速度环、电流环、电压环等。例如,55型电力机车微机控制系统,不论是在正常工况下还是在故障工况下,都采用闭环控制,由系统自动调节,从而减轻了司机的劳动强度,简化了司机的操作程序。 在电力机车上,微机的控制目标主要是电机电枢电流和机车速度,信息处理机构是微型计算机,执行机构是晶闸管变流装置。即微机根据司机给定的手柄级位以及实际机车速度来调节晶闸管的触发角,从而使机车稳定运行在司机希望的工况。 我国558型电力机车是国产电力机车中首次采用微机控制的车型。以往的机车都采用模拟控制,如553、554改和55:型机车等,它们都是采用以运算放大器为基础的模拟控制方式。随着电力电子技术、半导体集成技术的发展和控制要求的提高,用微机控制来取代模拟控制是牵引动力技术发展的必由之路,它标志着机车控制技术水平上升到了新阶段。与膜拟控制相比,微机控制有以下特点: (l)微机控制系统不仅需要有硬件,而且必须有软件,而模拟控制中左右硬件。硬件是指各种能完成一定功能的电子插件,是看得见摸得着的。软件是指为实现一定功能而*制的程序,它通常存储在断电也能保存的器件(如 EPROM、ROM)中,是一串由0和1构成的代码。软件又分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对用户来讲,主要是根据需要编制应用软件。 (2)微机控制系统的硬件是通用的,它不是针对某个特定任务设计的。例如,我们现在使用的微机控制硬件就能在所有交直传动车上使用,尽管有些功能可能在某种车型上并不需要。因此,微机控制的优点就是通用,易于从一种车型移植推广到另一种车型,而且易于适应设计过程中新增加的控制功能要求。而模拟控制的电路有一定的针对性,不同的车型不能互相通用。 (3)微机控制具有灵活可变的软件,对于不同机车的不同的控制功能要求,可用改变软件的方法来实现。在研发过程中,对于设计,调试过程中新提出的问题可以通过修改,增加一段程序的方法来解决,一般不必改动硬件。而在模拟控制中,没增加一个功能都必须通过增加相应的电路来实现,功能越多,则硬件电路越多,也越复杂。有些控制功能用硬件来实现电路比较复杂,如果用软件来是实现则只是增加一段相应的程序。因此,在微机控制中,有时用软件来实现一些硬件难于实现的功能。例如,多段折线的函数发生器,空转保护中的速度差,加速度,加速度的变化率,轮径修正及减流曲线等,用软件实现既方便快

计算机控制系统课程设计

计算机控制系统课程设 计 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

课程设计报告学生姓名:学号: 学院:自动化工程学院 班级: 题目:计算机控制系统

1 题目背景与意义 设计背景 在自动控制系统的实际工程中,经常需要检测被测对象的一些物理参数,如温度、流量、压力、速度等,这些参数都是模拟信号的形式。它们要由传感器转换成电压信号,再经A/D转换器变换成计算机能够处理的信号。同样,计算机控制外设,如电动调节阀、模拟调速系统时,就需要将计算机输出的数字信号经过D/A转换器变换成外设能接受的模拟信号。本次《计算机控制系统》课程设计的目的就是让同学们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完成一个涉及单片机A/D和D/A多种资源应用并具有综合功能的小系统目标板的设计与编程应用,使我们不但能够将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而且能够对电子电路、电子元器件、等方面的知识进一步加深认识,同时在系统设计、软件编程、相关仪器设备的使用技能等方面得到较全面的锻炼和提高。帮助同学们增进对单片机的感性认识,加深对单片机理论方面的理解,从而更好的掌握单片机的内部功能模块的应用以及A/D和D/A功能的实现。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单片机应用系统的软硬件设计过程、方法及实现,为以后设计和实现单片机应用系统打下良好基础。 设计意义 通过设计此测控装置,加深对控制系统的理解,达到活学活用的目的。理论结合实践,锻炼综合运用能力。 2 设计题目介绍

设计题目 设计一个基于单片机的具有A/D和D/A功能的信号测控装置。要求该信号测控装置能够接入典型传感器、变送器信号,同时可输出标准电压/电流信号。并满足抗干扰、通用性、安全性、性价比等原则性要求。标准电压/电流信号此处定为:0~5V/4~20mA 设计要求 基本要求 设计一个基于单片机的具有A/D和D/A功能的信号测控装置。要求该信号测控装置能够接入典型传感器、变送器信号,同时可输出标准电压/电流信号。并满足抗干扰、通用性、安全性、性价比等原则性要求。 1. 基本要求: 1) 充分理解题目要求,确定方案。 2) 合理选择器件型号。 3) 用1号图纸1张或者采用Protel软件画出电原理图。 4) 用1号图纸1张画出软件结构框图。 5) 写出设计报告,对课程设计成品的功能进行介绍及主要部分进行分析与说明。 6) 每天写出工作日记。 2. 发挥部分: 1) 可将系统扩展为多路。可在此系统中扩展键盘、显示(LCD/LE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