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味文学的含义、 要素和特征(一)

京味文学的含义、 要素和特征(一)
京味文学的含义、 要素和特征(一)

京味文学的含义、要素和特征(一)

说起京味文学,不能不弄明白它的含义。随着京味和京味文学近十年来在学术界内外持续升温,这个术语自然被许多人谈论,但我感觉谈论中仍存在一些含糊不清的地方,由此引发种种误解。出于这种考虑,这里尝试对京味文学的含义作点梳理工作,并进而就其要素和特征做点初步探讨,以就教于方家。1]

一关于“京味”的界说与质疑

谈论京味文学的含义,当然首要的是辨明京味文学一词中“京味”的含义。学者赵园在《北京:城与人》中对此有着开创性界说。她把京味文学与写北京的文学、京派文学等外在概念清晰地区分开来,并着重对京味文学本身做了具体分析。在她看来,“老舍是使‘京味’成为有价值的风格现象的第一人,‘京味小说’这名目,却只是在新时期的当下才被叫了开来。”2]同时,赵园还对京味文学的含义和特质作了富有洞见的界说:“‘京味’是由人与城间特有的精神联系中发生的,是人所感受到的城的文化意味。‘京味’尤其是人对于文化的体验和感受方式。”3]她揭示了京味文学中(1)人与城的精神联系、(2)人的文化体验、(3)人对于城的文化意味的感受等。进而她认定,需要(4)把“京味作为一种风格现象”去把握。4]这四方面在今天看来对把握京味文学仍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值得注意的是,她清晰地回答了有关京味文学的四个重要问题:第一,老舍是京味文学的开创者;第二,京味文学这术语是后起的,产生于“新时期的当下”即20世纪70至80年代;第三,京味是指人所感受到的

北京城的文化意味,或是人对于北京城的文化的体验和感受方式;第四,京味是一种文学风格现象。对头两个问题,她的界说是没有疑问的,然而,对后两个问题,就存在着需要质疑并重新考虑的地方了。首先,所谓“人所感受到的城”中的“城”是指什么?是指古代的北京城还是指现代的北京城?这里的“古代”与“现代”之关系是值得重视的。其次,“城的文化意味”中的“文化”是指何种文化,古代的北京城文化还是现代的北京城文化?这里的“文化”的所指同样需要关注。再次,京味中的味是指什么?如果是指“文化意味”,那么这种“意味”究竟是指什么?是指“人对于文化的体验和感受方式”本身,还是指人所“体验和感受”到的“文化”?最后,京味的特质究竟在“风格”还是在别的什么?它是一种古往今来的地域文学风格,还是一种只在历史的某一时段才出现的特定现象?这四个问题其实是相互联系着的,难以分开。继赵园女士的开创性探讨之后,我们有必要继续前行,从一个新视角对京味文学现象做进一步把握。

二京味文学的含义与特质

要明确京味文学的含义和特质,需要依次回答如上提出的相互联系着的四个问题。

首先,北京城是指什么。京味文学,顾名思义,当然是指能让人体验到北京城意味的文学。但这里的北京城有三不是:第一,不是指非古非今的笼统或抽象的北京城(北京概念),如果是,抽象的北京城还能有

什么京味呢?第二,不是专指古典的北京城(老北京),如果是,古典北京与现在有什么相干呢?三不是专指现代的北京城(新北京),如果是,现代北京有啥京味儿可言?北京城其实是一面包含着上述三义(北京概念、老北京和新北京),一面又另有更为丰富而复杂的特定所指。京味文学中的北京城,确切地说,应当是指古都或故都北京城在现代的特定存在风貌。由于如此,它内部绝非简单的和谐,而是存在双重悖论。第一重是指故都与现代的悖论,即它看来是故都北京,却正在现代衰颓着;它看来是现代北京,却处处可见其古典遗存。它既是古典的又是现代的,是古典的现代遗存。第二重是指生长与衰颓的悖论,即它既是生长着的又是衰颓着的,是生长的现代中的古典衰颓。从而,北京城是一座充满故都与现代、生长与衰颓的悖论的“城”。这样的“城”当然不仅仅是指地理学上的随便什么地点,而是富于文化意味的地点。那么,“文化”指什么呢?

其次,北京城的文化是指什么。由于存在上述双重悖论,北京城的文化就不是简单地仅仅指向古典或现代,而是指现代文化中的古典文化,确切点说,是现代性文化中的古典性文化遗存,或是古典性文化的现代性遗存状态。

再次,京味的味是指什么。京味的味,不是简单地指静态或笼统的北京“城的文化意味”,而是包含如下两重意思:一是文化在这里仅仅是指故都北京城特有的古典性文化传统在现代的遗存,属于现代中的古典;二是味在这里主要是指故都北京在现代的可以回瞥到的感兴流溢状况,

是它在现代无可挽回地走向衰颓时散溢的最后的残留光华,属于故都流兴。所以,京味的味应当是指故都北京在现代衰颓时散溢的最后的流兴,而这种流兴是通过现代人的回瞥领略到的。汪曾祺在《胡同文化》中感叹道:“北京的胡同在衰败,没落。除了少数‘宅门’还在那里挺着,大部分民居的房屋都已经很残破,有的地基柱础甚至已经下沉,只有多半截还露在地面上。有些四合院门外还保存已失原形的拴马桩、上马石,记录着失去的荣华。有打不上水来的井眼、磨圆了棱角的石头棋盘,供人凭吊。西风残照,衰草离披,满目荒凉,毫无生气。”但正是这些“衰败”、“没落”却令人情不自禁地回瞥,从而“产生怀旧情绪,甚至有些伤感”。5]

最后,京味的特质是指什么。把京味定性为“风格”,诚然具有合理因素,但基于上述原因,不如说,京味的特质在于,它是故都北京在其现代衰颓过程中让人回瞥到的一种独一无二的和不可重复的地缘文化景观。京味文学作为一种文学现象,当然可以被视为文化现象的一部分。不过,京味文学毕竟是故都北京地域产生的特定文化现象,因而这种文化不能不与北京地缘或地理结下不解之缘。按照克朗的文化地理学观点,“不论‘文化’如何被定义,我们都应该把它放在现实生活的具体情景中,放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里去进行研究。”6]任何文化都是发生在特定时空情境中的文化。在这个意义上,文化总是一种在特定时间内的“可定位的特定的现象”。7]如此,京味可以说是一种定位于故都北京、定时于它的现代衰颓时段的地缘文化景观。

这样,就可以来说说京味文学的含义和特质了。京味文学,是能让人回瞥到故都北京城在现代衰颓时散溢出的流兴的文学。这个界说想突出如下几层意思:第一,人的回瞥体验。京味文学中显然包含着一种体验——回瞥体验。这种体验是回瞥而不是感受、更不是想象。与感受指向现在、想象指向未来不同,回瞥体验着眼于过去,是要在回忆中体验过去。置身在当代的北京人,为什么不是全身心投入现在的新北京体验,而是偏偏分出心思,热切地回瞥那消逝或正在消逝的故都北京城?这种发自当下的回瞥体验行为本身耐人寻味。第二,故都北京城。京味文学之“京”不是简单地指现在的北京城,而是指故都北京城。这显然是与今都即现在的首都北京相对来说的,是突出古代的都城,它的人、事、情等。过去的故都北京有什么?衰颓的城墙、残存的京腔京韵、亟待抢救的胡同风俗等等?它们何以引人回瞥?第三,在现代。虽然突出故都北京城,但又强调它在现代。现代,在这大致是指鸦片战争以来至今的时段。在现代,既包含故都北京城在现代的残留状况,又包含它在现代并对现代呈现的特定意义。这里就有着故都与现代、古与今、新与旧等的比较、交会、冲突、调和、互渗等问题了。第四,衰颓。这应当是“京味”中包含的“味”之实质所在了。此味当然属于有价值的东西,但它并非来自正在上升的、兴起的有价值之物,而只能是正在下降的、衰颓的有价值之物。它属于有价值的,但毕竟已经衰颓或正在衰颓了。正是有价值之物的衰颓,有理由唤起人的回味之冲动。京味,不正是从故都北京城在现代的衰颓中散溢出来的特殊

意味么?第五,散溢。这是指散发、流溢,是堂皇的东西在衰颓中的无可挽回的凋残和零落。那是一种特殊的引人回味的气息散落。第六,流兴。这是从中国古典“感兴”在现代的流溢状态来说的。流兴就是流动、流溢的感兴。

对于我自己选用的特定术语“流兴”,这里有必要做点解释。“流兴之‘流’应是指一种流动不息、流溢不止状态;而流兴之‘兴’正是指富于深长余兴的古典感兴。感兴是中国古典文化‘场’所生长的一种基本而又独特的审美气质或品格。‘流’是指流变、流溢或流散,是原有的某种东西正在散落、播散或消散状况。流兴,是中国古典感兴在现代性语境中遭遇裂变后的流变物。当原来生气勃勃的自足的感兴整体被无情地肢解、散落为碎片时,这些属于中国深厚文化传统的古典感兴碎片并不会轻易走向寂灭,而是会在现代性语境中重新流溢开来,生成新的流溢不绝的审美对象。读者在阅读现代文学文本时,会从中发现并欣赏那既熟悉而又陌生的流兴。总之,流兴是现代文学文本特有的一种兴象类型,是由兴辞所建构的流溢不息而又余兴悠长的感兴变体。”8]作为古典“感兴”的现代传承方式,现代文学的“流兴”具有重要的现代性价值。“流兴对于现代人具有双重美学功能:既能让他们重新接续那被迫断裂的古典性传统,又能特别满足他们在现代生活境遇中的新诉求。流兴是现代情境中的古典流变物。”9]由上面的论述可见,京味说到底就是一种流兴,或者就是流兴的一种呈现状态。完整而浑融的故都感兴在现代衰颓了,散落成流兴,盘桓在京城的胡同、大院、公园、废墟。

由此看来,京味文学的特质在于,它是一种回瞥到的故都北京的地缘文化景观,确切点说,是定位于故都北京、定时于它的现代衰颓时段、借助具体的北京人情风俗通过回瞥方式去体验到的一种地缘文化景观。

文学形象浅析

文学形象浅谈 摘要:欣赏文学形象能使人直接感受实际生活的感性形态,在审美观照中把握自然与社会,确证人自身的本性与本质,即同时把握现象和本质。文学形象还是作品艺术价值的直接体现,是文学欣赏与批评的具体起点。 关键词:文学形象、文学形象典型、文学意境、象征型文学 文学形象是指文本中呈现的具体的感性的、具有艺术概括性的、体现着作家的审美理想的、有着审美价值的自然的和人生的图画。当然这仅仅是对文学形象总特征的一种模糊概述,在不同性质的文学形象,还有着它们不同的具体特征,而且还要结合着对其高级形态的讨论才能看的更清楚。 当我们了解了文学形象的概述后,我们可以根据文学形象的特征来对其进行进一步的深入讨论讨论。 首先我们把文学形象能够伟达丰富的内在意蕴的功能称为文学形象的概括性。这是文学形象的一般性特征。学习时应注意,文学形象的概括并不都是如过去理解的通过个别反映一般。而是可以借助多种艺术方法,如以少总多。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等传达出丰富内沙涵,这也正是文学形象的价值所在。 其次特征化在定实型作品中,作家抓住生活中最富有特征性的东西,加以艺术强化,生发的过程,叫做“特片化”,这是创造典型的基本方法,识记时应了解“特征”的内涵。其中艺术止境形态则由文学典型、文学意境和象征意想构成,成为独立互补的三足鼎立的艺术止境结构。 文学形象作品典型在定实型作品中呈现的显出特征的富于审美魅力的含有丰富历史意蕴的性格。其作品中人物又称典型人物或典型性格。典型是定实型叙事文学的艺术至境追求,应注意这个概念与传统典型论的区别,并结合具体作品分折来识记。并且通过对人物的生活环境进行真真实实描写,又可以通过其描写来升华作品典型。在进行描写的时候不仅包括由这种历史环境形成的个人生活的具体环境,又能辩证典型性格的辩证。 在通过对文学形象典型的深入分析中,可以得出作品中的典型人物主要特征通常要具有独特、丰满、鲜明的个性,同时也要有巨大、深刻的社会概括性。成功的典型人物的性格特征应是丰满的、复杂的,应该呈现出多侧面、多方向、多

会计的概念、基本职能、特点

会计的概念、基本职能、特点 (一). 会计的概念 1.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凭证为依据,借助于专门的技术方法,对特定对象的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综合、连续、系统的核算与监督,并向有关方面提供会计信息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 2.会计按其报告的对象不同,又有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之分。 (1)财务会计主要侧重于向单位(企业/事业/行政)外部关系人提供有关单位(企业/事业/行政)内部财务状快、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等信息。财务会计侧重于过去信息,为外部有关各方提供所需数据。 (2)管理会计主要侧重于向企业内部管理者提供进行经营规划、经营管理、预测决策所需的相关信息。管理会计侧重于未来信息,为内部管理部门提供数据。 (二).会计的基本职能 会计的职能是由会计的本质持征所决定的固有的、直接的功能。会计的职能就是指会计在经济管理中所具有的功能。 《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对会计的基本职能表达为:会计核算与会计监督。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经济管理的现代化,会计的职能也会随之发生变化,一些新的职能不断出现。一般认为,除了会计核算监督两个基本职能之外,还有分析经济情况、预测经济前景、参与经济决策等各种职能控制。 1.会计核算职能主要是采取货币形式从数量方面综合反映企业单位已经发生或已经完成的各项经济活动并进行公正报告的工作。 会计核算贯穿于经济活动的全过程,是会计最基本的职能,也称反映职能。 2.会计监督职能是指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要求,利用会计核算所提供的经济信息,对特定对象经济业务的合法性、合理性进行审查、控制,使之达到预期目标的工作。 会计核算职能与监督职能之间的关系。会计的核算职能和监督职能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关系。会计核算是会计监督的基础,没有核算提供的各种信息,就无法进行监督,只有正确地核算,监督才有真实可靠的依据;会计监督是会计核算质量的保障,只有核算没有监督,就难以保证核算所提供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就不能发挥会计应有的作用。 (三).会计的特点 1.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 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可以综合反映特定对象的经济活动情况,为经济管理提供可靠的会计信息。 2.会计必须以合法的原始凭证作为核算依据。 原始凭证是经济业务发生或完成时取得或填制的记录,是记账的依据。如:发货票、火车票、入库单等。

浅析大学语文中的京派文学

浅析大学语文中的京派文学 京派作为一个非严格意义上的文学流派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其文学作品也是大学语文的必选篇目。京派的文学观念以及在小说和新诗方面的文学实践都是中国文学发展脉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同时,京派文学的思想和内涵,京派作家的反思与承担都对当下生活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标签:京派;文学观念;小说;新诗 在大学语文作品选集里,一定有这样一些作家,他们是周作人、朱光潜、废名、萧乾、芦焚、李健吾、何其芳、卞之琳、林徽因、汪曾祺等。这样一群人,他们有着共同的创作倾向、审美趣味和艺术追求,同时还有一大批有影响力的作家成为其追随者。文学史将他们视为一个文艺群体,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一个非严格意义上的文学流派——京派。现代大学语文课本里,京派的作家作品占有重要的位置。 1.京派文学观念 “京派”是以地域来命名的文学流派,其得名源于沈从文1933年10月18日在《大公报·文艺副刊》上发表的文章《文学者的态度》,引起与“海派”的一场论争。朱光潜在后来回忆道:“在解放前十几年中,我和沈从文过从颇密……他编《大公报·文艺副刊》,我编商务印书馆的《文学杂志》,把北京的一些文人纠集在一起,占据了这两个文艺阵地,因此博得‘京派文人’的称呼。”[1] 从京派文学的整体上看,对其文学观念的探讨显然不能忽略周作人以及《骆驼草》在京派文学史上的地位,正如有的研究者指出的,“周作人是这个作家群的理论先驱”。就前期京派文学而言,《骆驼草》所呈现的文学景观已略见一斑。但是,从周作人鼓吹“趣味”到林语堂标榜“性灵”,这一文学观念的最核心的载体乃是小品文。在文学中,周作人视“趣味”为个人的所有物,而区别于“人间共通的情感”;林语堂则说:“性灵就是自我。”其实,无论是“性灵”还是“趣味”,其根本在于以小品文及其所包涵的文学情趣为中心可以追溯到一种带有消极价值取向的自由个人主义的文学内质。 朱光潜的美学理论、沈从文的创作实践、李健吾的文学批评等在共同的审美倾向和文学志趣下,构成了新的京派文学的三大支柱。可以说,京派较为全面地引进了西方的纯美文学思想,朱光潜说:“文艺是一种慰情的工具。”无论对于个人还是对于人类全体,艺术总是表现为一种情感的需要。京派的批评主体充分认识到了建立纯文学的重要性。也就是在这样的基础上,京派文学完成了新文学纯文学纯审美的内在要求。 2.京派文学形态 (1)京派小说概观。京派的作家们都在不断地寻找着自己的世界,这些作

会计六大要素的含义特征和主要内容

会计六大要素的含义,特征和主要内容 1.会计的六要素 将会计对象分为六类会计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 (1)资产: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后半句为准则上新加的) 特征: 资产能够直接或间接地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资产是为企业所拥有的,或者即使不为企业所拥有也是企业所控制的。资产是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而不能是预期的资产) 由于该定义使得会计制度发生了很大变化,对考试也有很大影响。 资产按流动性可分为流动资产、长期资产。划分流动资产与长期资产的标准是一年。资产按照到期是否变为固定或可确定的货币分为货币性资产与非货币性资产。按照是否可辩认分为可辩认资产与不可辩认资产(商誉)。按照资产的存在是否确定分为确定性资产与或有资产。理解:如收不回来的应收款项,已陈旧过时售不出的商品,已淘汰报废的固定资产,待处理资产损失,某些予以递延的费用等,尽管他们还挂在资产负债表的资产方,但已不是企业的真正资产;企业也有许多资产如专有技术,自创商誉等无形资产以及一些或有资产,由于现行会计模式与技术等原因而未能体现在企业资产负债表上。 (2)负债:负债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履行该义

务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负债的本质特征是将来会引起企业的经济利益流出,负债的分类按流动性分为长期负债与流动负债,划分标准为一年,一年以上为长期负债,一年以下的为短期负债。(3)所有者权益又称净资产,是指企业所有者享有的企业总资产减去总负债后的剩余权益。在我国将所有者权益分为资本和留存收益,而资本包括实收资本和资本公积,留存收益则包括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 (4)收入 收入来源: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让渡资产使用权 特点: ①收入是从企业的日常活动中产生的(不包括偶发事件产生的利得——营业外收入、补贴收入)。 ②收入要能表现为企业资产的增加或负债的减少。 ③收入将引起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增加。 ④收入只包括本企业经济利益的流入,而不包括为第三方或客户代收的款项。 所以: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主营业务收入)及让渡资产使用权(其他营业收入)等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是日常活动,否则不能做收入) 流入的经济利益不属于收入而是利得,如工业企业出售固定资产净收益。(营业外收入) (5)费用

论京派小说与新感觉派小说的艺术特色与成就的比较

论京派小说与新感觉派小说 的艺术特色与成就的比较 1934年1月10日,沈从文在《大公报》文艺副刊发表了《论海派》一文,无意间引发了一场"京派"和"海派"的论争。这场论争看似偶然,却蕴含着20世纪中国文学的诸多基本母题:如传统与现代、东方和西方、乡土与都市、沿海与内陆等等。其中,“海派”所指的,很大程度上就是下文所提到的新感觉派。 1 关于“京派”与“新感觉派” 京派指的是20年代末到30年代居留或求学于以北京为中心的北方城市,坚守自由主义立场的作家群体,他们追求文学(学术)的自由与独立,既反对从属于政治,也反对文学的商业化,是一群维护文学的理想主义者,其基本成员是大学教师和大学生,以《大公报》文艺副刊、《文学杂志》、《水星》为主要阵地,以沈从文、废名、萧乾、芦焚、林徽因等一批学者型的文人为代表,其中最重要的作家就是沈从文。 而新感觉派是一个小说流派,发端于20年代末,形成于30年代前半期,以《现代》杂志为主要阵地。代表作家是刘呐鸥、穆时英、施蜇存,其作品多表现半殖民地中国现代都市的畸形和病态生活,刻意描写主观感觉和印象,着重人物的心理分析和潜意识、隐意识的开掘,人物多具有"二重人格",一部分作品具有心理分析小说的特色,并流露出颓废悲观情绪。因主要受日本新感觉主义的影响,所以被称为是中国的新感觉派。 2 “京派小说”与“新感觉派小说”各自的艺术特色 ⑴从写作手法 京派作家的文体都带有一种抒情性。他们小说的文体形态是与他们的叙事态度、价值选择、文化情致相联结而存在的。在叙述中融入诗性的追求,在写实中弥漫着浪漫的气息是京派小说文体的突出特征。沈从文喜欢用“诗的抒情”方式作小说,如《边城》有现实的忧伤,也有桃园般的浪漫,还有水的恬静蕴藉,清丽隽永的诗意扑面而来。废名善用“写绝句的方法”写小说,还常把诗的象征手法移用在其小说中,《竹林的故事》以竹写青春气息,《浣衣母》、《河上柳》以杨柳喻乡村的古朴,《桃园》、《桥》以桃树言理想境界。与诗性追求相应,京派作家往往都有着意境营造的自觉。他们的小说或以景结情,或以象寓意,用空白和空灵构成立体的艺术空间,给读者以极大的想象空间。废名的《四大》等难于区分出是小说还是散文,林徽因的小说笔致活络自由,于看似平淡松散中见出功力。 与京派相比,新感觉派的艺术手法更接近于西方现代主义小说的手法。新感觉派强调主观感受。并运用意识流手法,描写上海这个大都会的现代风景和生活。以刘呐鸥为代表。他15岁赴海外求学,较早就受到现代主义的熏染。他1930年出版的《都市风景线》,被公认为“中国新感觉派的开山之作”。同时,新感觉派小说用有色彩的象征、动态的结构、时空叠合交错的表达式,来反映都市的繁华和喧哗。以穆时英为代表,其作有南北极》、《公墓》等有“新感觉派圣手”之称。此外,描写手法新颖也是新感觉派艺术手法之一。海派小说不断变换新技巧,深入人物的内心世界,描写人物的潜意识,表现人物“超我”与“原我”的冲突,显示心理分析的特征。以施蛰存为代表。其心理分析小说堪称独步,并为我国现代文学创作提供了一个新的角度,如《将军的头》、《梅雨之夕》等 ⑵写作内容 京派作家善用创造社身边小说的抒情笔法。但在自身的发展演变中,他们逐渐淡化了乡土小说的现实性而向梦幻乡土延伸。在视艺术即梦、情感即真,他们努力从中开掘纯朴的人情美、道德美,风俗美,自然美。沈从文的湘西世界,废名的鄂东山野,芦焚的河南果园城

浅谈文学的形象特征

浅谈文学的形象特征 新闻传播学院新闻甲 李津09523017 一、形象性: 文学的形象性是文学形象所表现出来的生动具体、宛在眼前的特征,文学形象是根据丰富多采的现实生活创造出来的具有一定美学蕴涵的艺术画面,这一艺术画面由人物、情节、场面、环境、景物等构成,但一般是以人物形象为中心,其他形象都从属于人物形象,为塑造人物形象服务,而文学形象的美学蕴涵由作家的思想倾向和情感意蕴灌注而成,同时又与作家对于社会人生的体验、认识、思考和态度相连。可见文学的形象性具有特殊的规定性和丰富的内涵。 文学的特点之一是它的直观性、形象性。但是文学在形象性上,是其他艺术载体当中最弱的。一幅画,在视觉上是真正直观的,画一棵杨树就是杨树、一个美女就是美女、一个风景就是风景,画耶稣就是耶稣,画圣母就是圣母,是非常直观的,甚至光线、色彩、轮廓、情调,哪怕是比较抽象的,所表达的那种对比、衬托都是直观的。戏剧在舞台演出的时候也给你极真切的感觉,音乐虽然没有可视的形象,但你在听觉上可以感受到,对你的听觉器官发生作用,也是最直接的。 但是文学形象不是一种精确的、定型的形象,它往往带有一定的模糊性。文学形象的模糊性是由语言的双重功能(符号语言与情感语

言)、概括性、间接性以及文学接受过程中的主观差异性造成的。它使文学形象丰满多值,使文学意境富有飘逸美,并以此调动读者的审美创造力,是文学艺术具有无穷魅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因而,文学形象的模糊性是文学理论研究领域应该把握的一个亮点。 形象所使用的语言,作为一种情感语言,它最忌直露,清晰明白,使人一览无余。它必须留下许多未定点,以使读者拥有充分的想像空间,也就是要言有尽而意无穷,使文学形象具有象外之境和味外之旨。同时形象的创造完全是作家的一种个人化的言语过程,作家虽然也得使用语言系统即必须以公共语义为基础,但作家在使用的过程中已对其进行了主观的改造,即对公共语义进行了灌注生气的情感化的处理,从而使语言发生了扭转和偏离,不单是形象而且使整个文本的结构都形成了深浅两个层次。 但是如果作者把文学形象的不确定性作为自身创造文学形象的追求之一,作为激发读者再创造的手段或者说把它放到大不必要的位置,实际上是误解了文学形象不确定性产生的原理,并“有可能”被“形而上”的诗歌创作方法论,认识论提供其存在的理由,是那些形式主义一再肯定诗歌创作就是话语创作的其中一个“始作痈”,笔者在此篇有志于通过文学理论堵死他们的出路。 文学形象不确定性重要,但这不是人为利用它的理由,它只是语言功能局限的客观产物,也不是诗歌蕴藉可以广泛使用的手段。蕴藉的动力在于作者物化情感审美的个性使然,蕴藉是作者艺术修养的综合体现,蕴藉和语言陌生化和阻抗性本质上,牛头不对马嘴。文学形

会计的概念基本职能特点

会计的概念、基本职能、特点 (一)、会计的概念 1.会计就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凭证为依据,借助于专门的技术方法,对特定对象的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综合、连续、系统的核算与监督,并向有关方面提供会计信息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 2.会计按其报告的对象不同,又有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之分。 (1)财务会计主要侧重于向单位(企业/事业/行政)外部关系人提供有关单位(企业/事业/行政)内部财务状快、经营成果与现金流量情况等信息。财务会计侧重于过去信息,为外部有关各方提供所需数据。 (2)管理会计主要侧重于向企业内部管理者提供进行经营规划、经营管理、预测决策所需的相关信息。管理会计侧重于未来信息,为内部管理部门提供数据。 (二).会计的基本职能 会计的职能就是由会计的本质持征所决定的固有的、直接的功能。会计的职能就就是指会计在经济管理中所具有的功能。 《中华人民共与国会计法》对会计的基本职能表达为:会计核算与会计监督。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经济管理的现代化,会计的职能也会随之发生变化,一些新的职能不 断出现。一般认为,除了会计核算监督两个基本职能之外,还有分析经济情况、预测经济前景、参与经济决策等各种职能控制。 1.会计核算职能主要就是采取货币形式从数量方面综合反映企业单位已经发生或已经完成的各项经济活动并进行公正报告的工作。 会计核算贯穿于经济活动的全过程,就是会计最基本的职能,也称反映职能。 2.会计监督职能就是指按照一定的目的与要求,利用会计核算所提供的经济信息,对特定对象经济业务的合法性、合理性进行审查、控制,使之达到预期目标的工作。 会计核算职能与监督职能之间的关系。会计的核算职能与监督职能就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关系。会计核算就是会计监督的基础,没有核算提供的各种信息,就无法进行监督,只有正确地核算,监督才有真实可靠的依据;会计监督就是会计核算质量的保障,只有核算没有监督,就难以保证核算所提供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就不能发挥会计应有的作用。 (三).会计的特点 1、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 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可以综合反映特定对象的经济活动情况,为经济管理提供可靠的会计信息。 2、会计必须以合法的原始凭证作为核算依据。 原始凭证就是经济业务发生或完成时取得或填制的记录,就是记账的依据。如:发货票、火车票、入库单等。 3、会计核算具有完整性、连续性与系统性。

《京派的承传与超越:汪曾祺小说研究》的文学史意义

2016年2月10日,汪曾祺故居。汪曾祺故居位于高邮市人民路竺家巷9号。人民路是高邮比较古老的路,东西走向,大多为明清建筑。汪曾祺小时候就住在这里,他的文章中所描绘的高邮也大多与这条路有关。他家是一平房,房门上贴着汪曾祺喜欢的名句:“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这里仍住着汪曾祺的家人。杨光摄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汪曾祺在中国现代文学和当代文学中都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存在。多年来,关于他的《受戒》《大淖记事》等代表作品研究较为充分,近期关于他的研究领域正在扩大,早期作品正在不断地被发现被阐释,新的研究成果值得期待。 汪曾祺是一个难以归类的作家。但难以归类并不是说就不能归类。汪曾祺自己在文章中就曾谈到过这个问题。在写于1988年的散文《西南联大中文系》中,他这么写道:“如果说西南联大中文系有一点什么‘派’,那就只能说是‘京派’。西南联大有一本《大一国文》,是各系共同必修。这本书编得很有倾向性。”汪曾祺认为这可以说是“一本‘京派’国文”。所以当严家炎把他算作最后一个“京派”时,汪曾祺认为这大概跟他读过西南联大有关,“甚至是和这本《大一国文》有点关系”,因为这是他“走上文学道路的一本启蒙的书”。 基于此,当我得知学者方星霞将汪曾祺纳入文学史的视野、并放在京派文学这个背景下进行研究,写成了《京派的承传与超越:汪曾祺小说研究》(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7月出版)一书后,便赶紧找来拜读。读后,对我的启发很大。 要研究汪曾祺的小说,从京派这个角度来展开,确实是首选的研究视角。尤其方星霞对京派文学及代表作家特别是废名和京派诗歌理论等多有研究,所以写起京派中的汪曾祺来,真是得心应手。她认为把汪曾祺及其小说置于整个文学史中去考量,从京派的角度来研读汪曾祺的小说是颇有深意的,因为只有从这一点切入,才能反映其作品的文学史意义。反过来看,也只有这样才能更深入地了解汪氏作品。《京派的承传与超越:汪曾祺小说研究》一书即是为汪曾祺作品的文学史意义正名。 方星霞从汪曾祺小说的精神面貌、思想内容、艺术特色等方面探讨了他五十多年来的创作成就和得失,梳理了汪曾祺小说中的思想内容和艺术风貌,并进一步分析了他对京派的承传和超越,从而评价汪曾祺在当代文学史上的价值和位置。作者不是以编年的方式从汪曾祺的创作历程出发进行研究的,而是从给汪曾祺带来卓越声名的《受戒》着手,继而引入对京派历史和主要成员的简述。在全书中,对京派历史、作品、作家及风格的梳理,虽仅占了很少的篇幅,但细读就会发现作者的用功之深和对京派文学的熟悉程度,也显示着作者的广阔视野和敏锐的洞察力以及娴熟的综述能力。 对京派历史进行简要阐释,是为了把汪曾祺纳入京派从而进行更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在“汪曾祺:最后一个京派作家”一节中,方星霞比较具体、有理有据地谈到了汪曾祺与京派不可分割的关系。但除了作者征引的材料外,我认为至少还有两则第一手材料不得不提。这两则材料都是汪曾祺的书简。在书简中,汪曾祺都很直接地谈到了他对京派的看法。1989年8月17日汪曾祺在回复解志熙的信中说:“‘京派’是个含糊不清的概念。当时提‘京派’是和‘海派’相对立的。严家炎先生写《流派文学史》时征求过我的意见,说把我算作最后的‘京派’,问我同意不同意,我笑笑说:‘可以吧。’但从文学主张、文学方法上说,‘京派’实无共同特点。” 认为京派是个含糊不清的概念的汪曾祺,在近两年后,观点就有所改变。改变是从看了始编于1987年、1990年终得出版的《京派小说选》后开始的,这本书的《前言》对汪曾祺的触动很大。在1991年2月22日写给《京派小说选》编者吴福辉的信中,汪曾祺说:“读了你的前言,才对这个概念所包含的内容有一个清晰的理解。才肯定‘京派’确实是一个派。这些作家虽然并无组织上的联系,有一些甚至彼此之间从未谋面,但他们在写作态度和艺术追求上确有共同的东西。” 应该说汪曾祺致解志熙、吴福辉的书简,在谈论汪曾祺与京派关系以及对京派的承传和超越

2021年浅谈文学的形象特征

浅谈文学的形象特征 欧阳光明(2021.03.07) 新闻传播学院新闻甲 李津 09523017一、形象性: 文学的形象性是文学形象所表现出来的生动具体、宛在眼前的特征,文学形象是根据丰富多采的现实生活创造出来的具有一定美学蕴涵的艺术画面,这一艺术画面由人物、情节、场面、环境、景物等构成,但一般是以人物形象为中心,其他形象都从属于人物形象,为塑造人物形象服务,而文学形象的美学蕴涵由作家的思想倾向和情感意蕴灌注而成,同时又与作家对于社会人生的体验、认识、思考和态度相连。可见文学的形象性具有特殊的规定性和丰富的内涵。 文学的特点之一是它的直观性、形象性。但是文学在形象性上,是其他艺术载体当中最弱的。一幅画,在视觉上是真正直观的,画一棵杨树就是杨树、一个美女就是美女、一个风景就是风景,画耶稣就是耶稣,画圣母就是圣母,是非常直观的,甚至光线、色彩、轮廓、情调,哪怕是比较抽象的,所表达的那种对比、衬托都是直观的。戏剧在舞台演出的时候也给你极真切的感觉,音乐虽然没有可视的形象,但你在听觉上可以感受到,对你的听觉器官发生作用,也是最直接的。 但是文学形象不是一种精确的、定型的形象,它往往带有一定

的模糊性。文学形象的模糊性是由语言的双重功能(符号语言与情感语言)、概括性、间接性以及文学接受过程中的主观差异性造成的。它使文学形象丰满多值,使文学意境富有飘逸美,并以此调动读者的审美创造力,是文学艺术具有无穷魅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因而,文学形象的模糊性是文学理论研究领域应该把握的一个亮点。 形象所使用的语言,作为一种情感语言,它最忌直露,清晰明白,使人一览无余。它必须留下许多未定点,以使读者拥有充分的想像空间,也就是要言有尽而意无穷,使文学形象具有象外之境和味外之旨。同时形象的创造完全是作家的一种个人化的言语过程,作家虽然也得使用语言系统即必须以公共语义为基础,但作家在使用的过程中已对其进行了主观的改造,即对公共语义进行了灌注生气的情感化的处理,从而使语言发生了扭转和偏离,不单是形象而且使整个文本的结构都形成了深浅两个层次。 但是如果作者把文学形象的不确定性作为自身创造文学形象的追求之一,作为激发读者再创造的手段或者说把它放到大不必要的位置,实际上是误解了文学形象不确定性产生的原理,并“有可能”被“形而上”的诗歌创作方法论,认识论提供其存在的理由,是那些形式主义一再肯定诗歌创作就是话语创作的其中一个“始作痈”,笔者在此篇有志于通过文学理论堵死他们的出路。 文学形象不确定性重要,但这不是人为利用它的理由,它只是语言功能局限的客观产物,也不是诗歌蕴藉可以广泛使用的手段。蕴藉的动力在于作者物化情感审美的个性使然,蕴藉是作者艺术修养的综合体现,蕴藉和语言陌生化和阻抗性本质上,牛头不对马

会计的基本概念

会计的基本概念 (一)会计的概念 考试内容:了解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概念及两者的主要联系和区别。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采用专门的技术方法,通过对单位的全部资金运动进行系统、客观、及时地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 现代会计以企业会计为核心,形成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两大分支。 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根本的区别是对外提供还是对内提供决策所需的信息。 (二)会计的职能 考试内容:掌握会计的职能。 会计具有核算和监督两项基本职能。 1.会计的核算职能 核算职能是会计的最基本职能。会计核算具有完整性、连续性和系统性的特点。 2.会计的监督职能 会计监督包括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督。 会计的核算职能和监督职能是不可分割的。核算是基本的、首要的,核算是监督的前提;会计监督保证会计核算的正确性。

现代会计的职能还包括预测、决策、评价等。 (三)会计的对象 考试内容:掌握会计的对象。 会计的对象是会计所核算和监督的内容,即会计的客体。会计的对象是企业的资金运动,包括资金投入、资金周转、资金退出三个基本环节,或供应、生产和销售三个过程。 财务会计的对象通常是已发生的经济活动,管理会计的对象是未来的经济活动,主要是预期的价值增值活动或现金流动。 会计的目标 (一)会计的目标 考试内容:掌握会计的目标。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的一般目标是向企业内部管理部门和企业外部与企业有利害关系的主体提供决策所需要的会计信息及其与之相关的其他财务信息。 (二)会计信息的使用者 考试内容:熟悉会计信息的主要使用者。 企业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包括企业内部管理人员和外部利益关系人两大类。 1.企业内部管理人员

浅谈小说人物形象塑造的重要性

浅谈小说人物形象塑造的重要性 摘要:真正的小说关心的是人,作家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塑造来帮助读者认识社会、认识自己,而读者则通过对小说的理解领悟人生经验和智慧,对自身产生极积正面的影响。了解一本小说最重要的是了解小说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本文将通过对人物形象的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环境描写等描写方法的分析让读者更好的理解小说内容、认识文学。 关键字:人物形象、描写方法、情感分析、内容解读、小说价值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书本中的故事伴随着我们成长,孩提时代翻看童话、寓言故事;青少年时读读散文、看看名著;成年以后书看的杂了,便通通归为小说。年轻的时候往往沉溺在作者华美的文笔中;执着于故事的结局;激动于小说跌宕起伏的情感纠葛,也正因为如此,我们对小说的理解仅停留在比较轻松的感悟方式,缺少理性的内在力量。感悟往往被小说众多的现象所阻挡,从而使我们局限于情节甚至故事当中,我们将优秀的文本降格,成为仅可以满足我们日常好奇心的通俗读物。董学文编著的《文学原理》中有段话对小说人物作出精辟的定位:“在小说中,人物是灵魂,只有扣紧灵魂才能制服小说庞大有力的文本,产生更为有效的解读。把握住人物和小说复杂的语境、结构,小说所描述的丰富的生活内容就开始变得清晰。” 在文学作品中,小说能多角度、全方位地刻画人物,它可以凭借各种艺术手段,从各个角度对人物进行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和环境描写,既能展现人物的音容笑貌、言谈举止和衣着服饰等外在形态,也能呈现出人物心理和思想感情等内在活动,还能完整展现人物与环境互为作用的关系,从而塑造出丰满而成功的人物形象。把握人物形象则需要我们对人物的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和环境描写有一个清晰地认识。 一、肖像描写 肖像描写是指用精确、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人物外形各个方面的特点。如容貌、服饰、姿态、神情、风度等。成功的肖像描写不仅能够使人物凸现在读者眼前,而且可以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遭遇,从而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肖像描写关键在于以形传神,做到形神兼备。海明威的《老人与海》在文首有这样一段肖像描写:“老人消瘦憔悴,脖颈上有些很深的皱纹。腮帮上有些褐斑,

经济法的概念和特征是什么

经济法的概念和特征是什么

1.经济法的概念和特征是什么?答:经济法是调整在国家协调国民经济运行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特征主要表现是:①调整对象的国家协调性②经济法结构体系的综合性③经济型④调整方法多样性⑤经济法具有实体法与程序法相结合的特点。 2.经济法调整的对象是什么?答:①宏观经济调控关系②企业组织管理关系③市场管理关系④社会市场保障关系。 3.简述经济法的地位和作用?答:一,经济法的地位:①从经济法产生来看,可以说是经济法师法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的法律部门②从经济法调整的对象来看,经济法是法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的法律部门③从经济法和相邻的法律部门之间的关系看,经济法有自身的质的规定性,有区别于相邻法律部门的界限。二,经济法的作用:①保障和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②巩固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与提高,促进科技进步③巩固和发展市场经济主体之间的公平竞争与协作关系,保护其合法权益④保障和促进我国对外经济贸易和经济技术合作与发展对外开放。 4.经济法的基本原则。答:①资源优化配置原则②国家干预原则 ③经济民主原则④经济公平原则⑤经济效益原则。 5.什么是经济法律关系?其特征是什么?答:经济法律关系是经济法律、法规对客观存在的经济关系进行调整之后所形成的、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存在和运行的经济权利和经济义务相统一的关系。特征:①经济法律关系是一种反映国家干预国民经济活动的一直关系②经济法律关系主体的复杂性、广泛性和隶属性③经济法律关系以经济权利和经济义务为内容。 6.经济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有哪些?答:它主要包括主体、内容、客体三要素。经济法主体包括以下几类: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企业的内部组织和有关人员;农户、个体经营户和公民。他们分别享有经济职权、财产所有权和经营管理权。经济法律关系的客体包括经济行为、物、货币和有价证券、科学技术成果等。奖惩制度是保护经济法律关系的一项重要制度。 7.什么是法人?其有哪些特点?答: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特征:①法人是依法成立的社会组织,是按法律程序组成的,设有固定的组织机构和职能部门,从事一定的经济活动的社会组织②法人拥有独立的财产,是一种独立的民事主体,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③法人能以自己独立的财产承担责任,法人有独立支配自己财产的能力,那么它就可以以自身独立拥有的财产承担民事责任④法人拥有人身权。 8.确立经济法律关系的前提条件是什么?答:经济法律关系的确立,是指在经济法主体之间形成的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力保障实现的经济权责关系。具备两个前提条件:一是国家颁布、施行相应的经济法规。二是要有相应的经济法律事实。 9.公司的概念、特征和种类?答:公司是依照公司法设立的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法人。公司的特征体现在企业性、法人性、法定性三方面。公司的种类:一,股东承担责任的方式分为无限责任公司、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与两合公司。二,公司对外信用基础不同分为人合公司、资合公司与人合兼资合公司。三,

会计的概念与目标

会计的概念与目标 案例导入: 我们以一个小家庭(小企业)为例: 隔壁老王夫妇2018年1月份月工资收入合计8 000元,当月的衣食住行花费3 000元,当月买彩票中奖100元,向儿童福利院捐款1 000元。 数学表述: 本月结余=8 000-3 000+100-1 000 从这个例子我们以小推大,就知道作为会计我们应该为企业做什么了。 知识点:会计的概念与特征 1. 会计的概念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运用专门的方法,核算与监督(两个基本职能)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管钱”)工作。 【解释】货币不是唯一计量单位,还有实物、时间、劳务等辅助计量; 老王果汁厂所拥有的经济资源如下:

有一天老板问:“会计,我公司的总资产是多少?” A会计说:有2座办公楼、3座厂房 B会计说:我们公司总资产494万 【例题·单选题】下列各项中,属于会计主要计量单位的是()。 A. 货币 B. 实物 C. 劳动量 D. 价值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会计主要计量单位的是货币。

【例题·判断题】会计在选择货币作为统一的计量尺度的同时,要以实物量度和时间量度等作为辅助的计量尺度。() 【正确答案】√ 2. 基本特征 (1)会计是一种经济管理活动; 提供会计信息的最终目的就是强化经济管理。(不是生产管理、人事管理等活动)(2)会计是一个经济信息系统; 会计必不可少的内容: 取得原始凭证→进行原始凭证的审核→设置会计账户→进行复式记账→填制记账凭证→登记明细账→登记总账→进行费用汇总、分配、计算成本→对账→编制报表→报表分析 构成了一个有组织、有秩序的数据处理和生成信息的程序。 (3)会计是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 (4)会计具有核算和监督的基本职能; (5)会计采用一系列专门的方法。 会计方法包括会计核算方法(最基本的方法)、会计分析方法和会计检查方法。【例题·多选题】下列关于会计的说法正确的有()。 A. 会计是一种经济管理活动,也是一个经济信息系统 B. 会计以货币为唯一计量单位 C. 会计具有核算和监督两项基本职能 D. 会计核算的是特定主体能用货币计量的经济活动 【正确答案】ACD

7文学形象

第七讲文学形象 学习目标: 1、了解文学形象的特征、文学意蕴的层次; 2、掌握典型理论; 3、掌握意境理论; 4、理解审美意象的含义、类型、基本特征。 知识谱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讲义: 第一节文学形象层面文学作品的本文层次 本节论述文学作品的本文层次 :文学话语层面、文学形象层面与文学意蕴层面。在此基础上结合具体实例论述文学形象的三种理想形态:文学典型、文学意境与文学意象的。 一、文学作品的本文层次问题 本文( text),又称文本,就是当前世界文论的一个常用词,值得留意。中外文论都把文学作品的本文瞧作一个由表及里的多层次审美结构。中国古代《周易?系辞》提出过“言、象、意”三个要素。三国时著名经学家王弼更为详明地理清了这三者之间的关系:人们首先接触“言”,其次窥见“象”,最后才意会由“象”表示之“意”。 现代波兰现象学美学家英加登把文学作品的本文由表及里地分为五个层面;一就是声音层面,二就是意义单元的组合层面,三就是被表现的世界层面,四就是观点层面,五就是形而上性质层面。这也可说就是四层面说,因为最后的“形而上性质”并非一切本文的必须要素。这种划分融合了内容与形式的界限,五个层面层层深入,互相沟通与互为条件,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视为王弼“言、象、意”理论的一种补充与完善。 以上中西文论的本文层次研究,为我们分析本文层次开启了一条新思路。 问:中国《周易》提出过怎样的本文要素? 答:中国古代《周易?系辞》提出“言、象、意”三个要素。 问:王弼就是怎样论述本文层次的? 答:三国时著名经学家王弼较为详明地理清了《周易?系辞》提出的“言、象、意”三者之间的关系:人们首先接触“言”,其次窥见“象”,最后才意会由“象”表示之“意”。这样全面的本文构成观在当时就是难能可贵的。 二、文学作品的本文层次 文学作品的本文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文学话语层面。这就是文学本方首先呈现于读者面前、供其阅读的具体话语系统。第二,文学形象层面。这就是读者在阅读文学话语系统过程中经过想象与联想而在头脑中唤起的具体可感的动人生活图景。第三,文学意蕴层面,这就是文学本文所蕴含的思想、感情等各种内容层面,属于本文结构的纵深层次。 请瞧唐代杜牧的诗《江南春绝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首诗本文由一组汉语词汇组成,28个词组成4个句子,由这4个句子组成诗篇。诗人为着准确而生动地表述自己的体验,不得不最终按照一定的规则而精心选择与创造了这些语句――这就就是文学话语层。读者正就是通过这一层面而想象出它所创造的形象――这就就是文学形象层面。除了首先聆听或阅读话语层面本身,读者又如何能进入文学形象层面呢?今天的读者已与杜牧的时代远隔千载,但却能从她留下的这些话语层面中,读到她那依然鲜活动人的形象体验:千里江南,听不尽莺歌燕语,赏不完柳绿花红。依水有村,

京派及地域文学的文化意义

2010年9月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Sep.,2010第39卷第5期Journal o f Shaanx i N or m a lU n i versity(Ph il osophy and So cia l Sciences Editi on)V o.l39N o.5 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 京派及地域文学的文化意义 刘 勇, 李春雨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北京100875;北京语言大学汉语学院,北京100083) 摘 要:地域文学是近年来学术界的热门话题,但这一问题中还有很多关系并未梳理清楚。京派文学界定的歧义恰恰说明了文学流派及地域文学形成和发展的种种复杂因素。文学流派与地域文学更重要的资源是文化,它们之间存在着地域性与全球性的复杂关系、稳定性与流动性的多层互动、文学性与文化性的多重交叉。地域文学的研究空间和着重点,应该向文化方面拓展,应该更关照文化的复杂性所形成的意义,既不能就文学谈文学,也不能简单地把地域文化看作是地域文学的惟一参照,文化的复杂性远远超过了地域性。 关键词:京派;地域文学;地域文化;全球性 中图分类号:I20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283(2010)05-0030-07 收稿日期:2010-05-09 基金项目: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目(08A b H114) 作者简介:刘勇,男,江苏南京市人,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李春雨,女,吉林辽源市人,文学博士,北京语言大学汉语学院副教授。 作为地域文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较之前些年海派文学研究的丰富成果而言,京派文学在近几年内引起了学术界比较集中的关注,也取得了相当多的成果。但是,无论京派还是海派,越是对它们深入研究,越是可以发现这样一个新的问题,那就是它们不仅仅是作为一个文学流派而存在的,它们与特定的历史背景、社会思潮,尤其是文化底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因此,文学流派的价值和意义不仅仅在于体现出地域文学的某些特质,它们还有新的研究空间,这就是文化资源的开掘与发现。京派与海派文学更加深厚和丰富的资源在于文化,京派与海派得以不断生存发展的主要原因在于文化的创新与流变,认识到这一点对我们重新探究作家作品的意义,重新进行地域文学及文学流派的定位,重新梳理文学史与学术史的脉络,都有着新的重要的启发。 在此,首先有必要简略回顾一下包括京派、海派文学在内的地域文学研究的主要过程。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单个作家作品和社团流派的研究已经积累了相当的基础,因此地域文学研究明显地受到学术界越来越广泛的重视。其中以湖南教育出版社在1997年推出的20世纪中国文学与区域文化!系列丛书为标志性成果,包括江南士风与江苏文学!、?山药蛋派#与三晋文化!、黑土地文化与东北作家群!、湖南乡土文学与湘楚文化!、现代四川文学的巴蜀文化阐释!等。此外,与之相关的成果还有陕西文学与三秦文化!研究、齐鲁文学!研究、吴越文学!研究、闽粤文学!研究、燕赵文学!研究以及京派与海派文学!研究等等。在上述研究成果中,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将文学与文化联系在一起,充分注意到了文学的文化背景和文化特点,拓展了文学的视野,丰富了文学的内涵。然而,也正是在这一点上,反映出地域文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缺失,甚至可以说是偏颇,这就是将地域文学与地域文化对应起来,过于强调一方水土与一方文学的固有关系。而事实上,文学与文化的关系是异常复杂的,这种关系不仅有相对程度的稳定性,而且还有相当 30

经济法的概念和特征是什么

1.经济法的概念和特征是什么?答:经济法是调整在国家协调国民经济运行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特征主要表现是:①调整对象的国家协调性②经济法结构体系的综合性③经济型④调整方法多样性⑤经济法具有实体法与程序法相结合的特点。 2.经济法调整的对象是什么?答:①宏观经济调控关系②企业组织管理关系③市场管理关系④社会市场保障关系。 3.简述经济法的地位和作用?答:一,经济法的地位:①从经济法产生来看,可以说是经济法师法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的法律部门②从经济法调整的对象来看,经济法是法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的法律部门③从经济法和相邻的法律部门之间的关系看,经济法有自身的质的规定性,有区别于相邻法律部门的界限。二,经济法的作用:①保障和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②巩固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与提高,促进科技进步③巩固和发展市场经济主体之间的公平竞争与协作关系,保护其合法权益④保障和促进我国对外经济贸易和经济技术合作与发展对外开放。 4.经济法的基本原则。答:①资源优化配置原则②国家干预原则 ③经济民主原则④经济公平原则⑤经济效益原则。 5.什么是经济法律关系?其特征是什么?答:经济法律关系是经济法律、法规对客观存在的经济关系进行调整之后所形成的、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存在和运行的经济权利和经济义务相统一的关系。特征:①经济法律关系是一种反映国家干预国民经济活动的一直关系②经济法律关系主体的复杂性、广泛性和隶属性③经济法律关系以经济权利和经济义务为内容。 6.经济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有哪些?答:它主要包括主体、内容、客体三要素。经济法主体包括以下几类: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企业的内部组织和有关人员;农户、个体经营户和公民。他们分别享有经济职权、财产所有权和经营管理权。经济法律关系的客体包括经济行为、物、货币和有价证券、科学技术成果等。奖惩制度是保护经济法律关系的一项重要制度。 7.什么是法人?其有哪些特点?答: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特征:①法人是依法成立的社会组织,是按法律程序组成的,设有固定的组织机构和职能部门,从事一定的经济活动的社会组织②法人拥有独立的财产,是一种独立的民事主体,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③法人能以自己独立的财产承担责任,法人有独立支配自己财产的能力,那么它就可以以自身独立拥有的财产承担民事责任④法人拥有人身权。 8.确立经济法律关系的前提条件是什么?答:经济法律关系的确立,是指在经济法主体之间形成的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力保障实现的经济权责关系。具备两个前提条件:一是国家颁布、施行相应的经济法规。二是要有相应的经济法律事实。 9.公司的概念、特征和种类?答:公司是依照公司法设立的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法人。公司的特征体现在企业性、法人性、法定性三方面。公司的种类:一,股东承担责任的方式分为无限责任公司、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与两合公司。二,公司对外信用基础不同分为人合公司、资合公司与人合兼资合公司。三,公司之间的控制和依附关系分为母公司和子公司。四,以公司内部管辖系统为依据分为总公司和分公司。五,国籍不同分为本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