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信训《新编广播电视新闻学》笔记课后习题及典型题详解(电视新闻拍摄)【圣才出品】

吴信训《新编广播电视新闻学》笔记课后习题及典型题详解(电视新闻拍摄)【圣才出品】
吴信训《新编广播电视新闻学》笔记课后习题及典型题详解(电视新闻拍摄)【圣才出品】

第七章 电视新闻拍摄

7.1 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重点难点归纳】

一、电视图像的景别

1.电视图像景别的划分

(1)远景(及大远景)

①表现全身人像及人物周围广阔的空间、环境、自然景色或广大群众的活动场面。 ②分类为大远景、中远景、半远景、远景。当表现十分广阔的场面、浩茫的自然景色和大范围的背景时,为与一般远景相区别,把后者称为大远景。

(2)全景(及小全景)

①表现人物及其最接近的周围环境,或专用于表现一定范围的自然景色,表现一个景的 划分

电视图像的景别 意义

特性

和谐与协调

电视图像构图的基本美学原则 形散与神聚 诗意的运动 电视新闻摄影构图的特殊美学规律 摄像的正确姿势 摄像机运动的艺术 摄像机运动的基本形式及拍摄要领

摄像机运动的意义

电视照明的基本原理

电视新闻拍摄的用光艺术 电视新闻拍摄的自然光运用

电视新闻演播室布光

视新闻

拍摄

全部,相当于我们在剧场里所看到的舞台框内的那种景别。

②在表现人物时,为便于更准确地传达、再现摄影意图,又把刚好能完整表现人物全身的图像景别称为小全景,或全身景。

(3)中景

表现人物膝部以上范围的景别,又称七分身景。

(4)中近景

表现人物腰部以上范围的景别,又称半身景、腰景。

(5)近景

表现人物胸部以上范围的景别,又称胸景。

(6)特写(及大特写)

①表现人物两肩以上的头部,或在银幕、荧屏上只突出表现某一物品的图像景别。

②当在整个银幕、荧屏上仅表现人脸的某一局部(如眼睛、嘴巴),或某一物品、某一拍摄对象的细小局部时,又称大特写。

2.电视图像景别的意义

总体上,是通过不同的景别,表现和强调物质世界在不同范围内的存在和运动形式及其特征,从而寄寓特定的表现意旨。

具体的不同的电视图像景别的意义,分别表现为:

(1)远景(及大远景)

这一景别的图像能全面、完整地展示人物活动的环境;通过广阔的时空与人物实体、人物心理的相互关系,寄托某种寓意,渲染某种气氛,表达某种情绪,从而创造、形成某种特定的意境。

(2)全景(及小全景)

主要强调、表现人物全身性活动的情状,或一定单元空间的完整环境。

(3)中景

①主要强调表现人物以感情交流为主的活动。它能给人物表演以自由活动、突出再现自我的空间,同时,又以“兼及式”的方式,反映出人物与周围气氛、动作地点的联系。

②从人的视觉生理及心理来看,中景比较接近人们平时正常看物方式的状况,再加上电视屏幕较小,太小的景别容易令人观看不清,故中景在电视中经常大量使用。

(4)近景

主要强调人物的表情,揭示人物的内心活动。在面积有限的电视屏幕上,近景的人物、景物,与观众的交流比较亲近。

(5)特写(及大特写)

是获得电影、电视艺术效果的强有力的镜别表现。旨在细致人微地强调表现人物的面部表情,透视、洞窥人物的心灵深处,或者是突出物体的局部或事物的细节,揭示这一局部、细节在物体或事物整体中的特殊意义。对于特写,应当给予极大的重视和审慎的对待。

3.电视图像景别的特性

(1)电视图像的景别是在运动中存在的。它只有相对的稳定性,没有绝对的稳定性。

(2)电视图像的景别不是静止的,而是在运动中相对稳定地存在着的这一特性,是与电视摄像本身是一种运动的造型艺术的特性密切与共、一体相存的。电视图像景别的变化,从一个方面直接体现着摄像机的运动。

二、电视图像构图的基本美学原则

1.和谐与协调

(1)就合乎正常视看习惯的规律而言

电视的构图必须处理好人的正常视看习惯与长方形边框的相互关系,使两者达到高度的和谐与协调。必须处理好长方形图框内各种景物相互位置的关系,使其在画面结构中达到高度的和谐与协调。达到这两种高度的和谐与协调,可把握以下几点:

①画面构图应当仅仅表现所要表现的东西,只包括为说明事件或故事所必需的范围,以免冲淡或淹没对主体的表现。

②画面避免无意识分割。

③应准确揭示被摄主体与环境的关系,完整表现主体的实际状态。

④应避免被摄主体与后景中景物的不恰当重叠,或易产生不良附会意念的构图关系。

⑤被摄主体应置于画面中心位置,周围的空间分布应适当,使被摄物体与周围的空间比例协调。

⑥画面应力求紧凑,避免分散。

⑦构图注意景深,尽量发挥电视、电影摄影表现三度空间的特殊力量。

⑧拍摄全景时,注意以前景形成框架,以便更好揭示画面中各景物在三度空间中的相互关系,同时可使画面获得很好的纵深感。

⑨黄金分割的原则。

(2)就不符合正常视看习惯的规律而言

画面构图在突破正常视看习惯规律的情况下,要达到和谐与协调,应该处理好人们的理解能力与特殊的画面内容结构之问的相互关系,使特定的画面内容结构形式与艺术意旨达到高度的和谐与协调。

2.形散与神聚

这一条是从不完整形体构图,或称不规则构图的前提下来进行探讨的。

运动摄影中构图的不完整、不规则,是在不完整中求完整、不规则中显规则。它只有在

符合形散神聚规则的前提下,才能体现出存在的价值。即看似不完整、不规则的构图,却必须在画面的连续运动中,使人实际获得异常完美的画面形象,给人以完整规则的心理视像,创造出美的环境、美的肖像、美的气氛、美的节奏。

3.诗意的运动

由于电影、电视摄影是运动摄影的特性,如果电视图像的景别在运动中得体、巧妙地变换,可以创造出独特的景别节奏,萌发出别有意蕴的诗意。

4.电视新闻摄影构图的特殊美学规律

(1)要求画面完整抓住(框住)新闻现场的重点。这是最为重要的一条。在无暇顾他的情况下,只要能实现这一条,其他各种构图原则都降为次要的,甚至可以无须考虑的因素。

(2)将新闻现场的重点摄于画面中心位置。

(3)突出新闻现场的重点,摆正画面。

(4)根据条件的许可,兼及考虑画面构图的其他各项美学原则,实现图像新闻性与艺术性的统一。

三、摄像机运动的艺术

1.摄像的正确姿势

摄像姿势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所摄画面的质量与效果。所以,作为一个摄像师来说,首先,应当养成正确的摄像姿势。

(1)摄像师要善于能有效地控制摄像机在拍摄状态中的稳定。

(2)为了保持画面的稳定,使用三脚架是最可靠的方法。

(3)在没有三脚架,或者是不便使用三脚架的场合,更要记住摄像的基本正确姿势,还要能融会贯通,在各种拍摄条件下、环境中,善于利用地形地物等有利因素,便于摄像操

作,拍出能准确体现创作意图的高质量的画面。

(4)采用正确的摄像姿势,也是保持水平原则的基本前提之一。

2.摄像机运动的基本形式及拍摄要领

(1)推拉镜头

①概念

推拉镜头是指摄像机运动时,光学轴心同移动线路之间的角度不变,由大范围景别向小范围景别,或由小范围景别向大范围景别连续过渡的拍摄。推镜头使场景变小,物像变大。拉镜头使场景变大,物像变小。

②运动方式

a.摄像机的外部运动。通过摄像机位置的改变来获得,即将整个摄像机沿轨道(或其他办法)正对被摄物前推或后拉来获得。

b.摄像机的内部运动。摄像机的位置不变,通过摄像机上特种光学镜头-变焦镜头的内部运动,直接获得推拉镜头。

③推拉镜头的运动应注意的问题

a.推拉镜头要求动作要稳,运动匀速。

b.由于推拉的运动速度直接影响产生不同的表现效果,推拉的快、慢、急、缓,应当符合并适宜于电影或电视的节奏。

(2)摇镜头

是指在不移动摄像机的前提下,围绕着垂直轴或水平轴转拍。分上下摇(产生俯仰)和左右摇。

摇镜头的运动应注意的问题:

①确定出好的起幅和落幅。起幅与落幅应注意选择最值得让观众多看一眼的画面。

《经济计量学精要》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经济计量学精要》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第一章经济计量学的特征及研究范围 1.1复习笔记 一、什么是经济计量学 经济计量学是利用经济理论、数学、统计推断等工具对经济现象进行分析一门社会科学。 经济计量学运用数理统计学分析经济数据,对构建于数理经济学基础之上的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得出数值结果。 二、为什么要学习经济计量学 经济计量学涉及经济理论、数理经济学、经济统计学(即经济数据)以及数理统计学。然而,它又是一门有独立研究方向的学科,原因如下: 1.经济理论所提出的命题和假说,多以定性描述为主。但是,经济理论本身却无法定量测度这两个变量之间的强度关系,经济计量学家的任务就是提供这样的数值估计。经济计量学依据观测或试验,对大多数经济理论给出经验解释。 2.数理经济学主要是用数学形式或方程(或模型)描述经济理论,而不考虑对经济理论的测度和经验验证。而经济计量学主要关注的却是对经济理论的经验验证。经济计量学家通常采用数理经济学家提出的数学模型,只不过是把这些模型转换成可以用于经验验证的形式。 3.经济统计学主要涉及经济数据的收集、处理、绘图、制表。经济统计学家的工作是收集GDP、失业、就业、价格等数据,而不是利用这些数据来验证经济理论。但这些数据恰恰是经济计量分析的原始数据。 虽然数理统计学提供了许多分析工具,但由于经济数据独特的性质(大多数经济数据的生成并非可控试验的结果),因此,经济计量学经常需要使用特殊方法。 三、经济计量学方法论 1.建立一个理论假说 首先要了解经济理论对这一问题是怎样阐述的,然后是对这个理论进行验证。 2.收集数据 一般来说,有三类数据可用于实证分析: (1)时间序列数据:时间序列数据是按时间跨度收集得到的。比如GDP、失业、就业、货币供给、政府赤字等,这些数据是按照规则的时间间隔收集得到的。这些数据可能是定量的,也可能是定性的。 (2)截面数据:截面数据是指一个或多个变量在某一时点上的数据集合。例如美国人口调查局每十年进行的人口普查。 (3)合并数据(时间序列数据与截面数据的组合):合并数据既包括时间序列数据又包括截面数据。例如,20年间10个国家的失业率数据,那么这个数据集就是一个合并数据——每个国家20年间的失业率构成时间序列数据,而10个不同国家每年的失业率又组成截面数据。 (4)面板数据:面板数据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合并数据,也称纵向数据或微观面板数据。即同一个横截面单位(比如某个家庭或某个公司)的跨期调查数据。 与自然科学不同,许多收集的经济数据(比如GDP、货币供给、道琼斯指数、汽车销售量等)是非试验性的,也就是说,数据收集机构(比如政府)并不直接监控这些数据。 3.设定劳动力参与率的数学模型 根据变量之间的散点图确定变量之间的数学模型。 4.设定统计或经济计量模型 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往往不是数学模型中那么精确的函数关系,还受到其他未知因素的影响,因此需要设定计量模型,将一些未知因素包含在模型中。 5.估计经济计量模型参数 利用所获得的经济数据,通过一定的统计方法估计出模型中未知参数。 6.核查模型的适用性:模型设定检验

复旦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参考书目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考研参考书目-2011年版(硕士) 050301 新闻学 ①《新闻学概论》(第三版)李良荣,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9 ②《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美]沃纳·赛佛林小詹姆斯·坦卡德著;郭镇之等译,华夏出版社2000 ③《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第二版)黄瑚,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9 ④《中国新闻采访写作教程》刘海贵,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8 ⑤《新闻评论教程》丁法章等,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2 ⑥《当代新闻编辑》张子让,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4 050302 传播学 ①《新闻学概论》(第三版)李良荣,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9 ②《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美]沃纳·赛佛林小詹姆斯·坦卡德著;郭镇之等译,华夏出版社2000 ③《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第二版)黄瑚,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9 ④《网络传播概论新编》张海鹰,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8 ⑤《公共关系学》(第四版) 居延安,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8 050320 广告学 ① 《营销管理》(第13版)(美)菲利普?科特勒等著,王永贵等译,格致出版社 2009 ②《当代广告学》(第八版)[美]威廉?阿伦斯著,丁俊杰等译,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5 ③《广告管理》(第五版)[美]巴茨等,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 ④《公共关系学》(第四版) 居延安,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8 ⑤《新闻学概论》(第三版)李良荣,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9 ⑥《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美]沃纳·赛佛林小詹姆斯·坦卡德著;郭镇之等译,华夏出版社2000 050321 广播电视学 ①《新闻学概论》(第三版)李良荣,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9 ②《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美]沃纳·赛佛林小詹姆斯·坦卡德著;郭镇之等译,华夏出版社2000 ③《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第二版)黄瑚,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9 ④《当代广播电视新闻学》张骏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1 ⑤《当代广播电视概论》陆晔等,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2 ⑥《电视的真相:电视文化批评入门》[英]古德温、惠内尔编著,魏礼庆、王丽丽译,中央编译出版社 2001 ⑦《电子媒介节目设计与运营:战略与实践(第六版)》[美]苏珊·泰勒·伊斯特曼等著,谢新洲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 ⑧《视觉文化导论》(美)尼古拉斯?米尔佐夫著,倪伟译,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6 050324 媒介管理学 ①《新闻学概论》(第三版)李良荣,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9 ②《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美]沃纳·赛佛林小詹姆斯·坦卡德著;郭镇之等译,华夏出版社2000

广播电视新闻学期末试题

考生信息:(学号,专业,班级)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计56分) 1、谈话节目的成功很重要的原因在于选择好话题、参与谈话的对象以及() A、节目的前期策划 B、谈话现场的氛围 C、主持人驾驭现场的能力 D、节目导演对现场的控制 2、深度报道是() A、一种新闻体裁 B、一种报道方式 C、一种评论形式 D、一种报道理念 3、广播电视采访所面对的现场有两种,新闻事件发生的地方和() A、新闻事件结束的地方 B、由于记者的采访而出现的现场 C、新闻人物出现的现场 D、广播电视记者所在的地方 4、民间的谚语、民谣等在新闻评论中经常作为()论据来使用 A、概括性论据 B、事实性论据 C、理论性论据 D、规律性论据 5、最为常见的广播消息结构形式是() A、倒金字塔结构 B、时序结构 C、引导结构 D、逻辑结构 6、无论哪篇消息,绝不能缺少的部分是() A、导语 B、主体 C、背景 D、结尾 7、述评写作的特点之一是即事明理,所以讲道理要() A、实事求是 B、观点鲜明 C、缘事而发,注重分析 D、有丰富的材料 8、以下哪种景别方式常被作为表现人物情绪的重要手段() A、近景 B、特写 C、中景 D、全景 9、在广播中,音响包括() A、节目音乐 B、实况音乐 C、实况语言 D、实况音响 10、在新闻五要素中,最核心的要素是() A、何时 B、何人 C、何事 D、何地 11、新闻采访的难点尤其体现在() A、求新性 B、突击性 C、灵活性 D、持续性 12、除了调查者和传播者之外,人事现场报道的广播电视新闻记者的角色定位还包括() A、现场参与者 B、现场解说者 C、现场引导者 D、现场目击者 13、为获得最佳效果,记者在采访中应如何提问() A、多提开放型问题 B、多提闭合型问题 C、尽量减少提问,由被访者主动阐述 D、根据采访对象和采访阶段选择 14、广播电视评论中最富有依附性的一种评论类型是() A、本台评论 B、编后话 C、本台短评 D、新闻评述 15、()是广播运载信息最基本的符号系统 A、实况语言 B、广播音乐 C、音响 D、广播语言

电视新闻摄像注意事项

关于电视新闻摄像的几个问题 画面偏色、镜头空洞、构图失当、同期声音质差、文字稿与图像两张皮,致使有新闻价值的消息大打折扣。 现将新闻摄像的规范归纳如下: 一、前期采访要求 1、被采访者景别: 站:肘关节处。 坐:第三个扣子 角度:尽量让镜头和被采访者形成60-90度的最佳拍摄角度。 2、双人镜头 站立采访——两人(采与被采)充满画面45度角 由双人推到采访者,画面要干净,不能带记者任何部分。在抓拍时尽可能由双人镜头推到单人镜头。 过肩镜头——带着采访或被采访者的半个后脑,两人充满画面。 3、三个备用镜头 双人镜头,过肩镜头,记者反打镜头。其中记者的反打要注意轴线,严禁出现跳轴反打 4 、对于记者在现场的出镜 a:出镜的画面一定要经过记者与摄像充分沟通,并能体现出

对现场的设计,避免记者与所在环境毫无关联的万能镜头。 b:出镜的背景,应该选择新闻事件的第一现场和最相关的场景,不能随意选取与新闻本身毫不相关的背景。 5、如果采访对象同意接受采访,但不愿意露脸,统一用剪影、或者用前景遮挡面部以及虚化主体的拍摄方式。 6、对于“情景再现”的拍摄手法,严禁再用全虚的镜头来表现,手法可以多元化。 7、摄像拍的每一个镜头都要求工整和规范。 8、摄像在采访时要注意对声音进行监听,以保证声音的质量。 9、所有镜头必须有同期声。 电视新闻的摄像几个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一、确保画面的色彩还原正确(白平衡的调整) 目前使用的各种型号的摄像机,都具备这样的功能,拍摄前应对白平衡、黑平衡进行调节,以保证彩色还原正确。当环境变化时,尤其要注意调整白平衡,因此提醒摄像记者随时注意。 二、确保摄像机正确曝光 拍摄中首先要确保正确曝光。对于前期曝光不准的画面,后期往往很难校正准确。曝光不足,电视画面发暗;曝光过度又会使电视画面产生“限幅”,高亮部分缺乏灰度层次。采访拍摄时,要根据光源条件、拍摄对像,对摄像机进行光学和电子调整,使

王利平《管理学原理》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王利平《管理学原理》(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免费下载] 封面 内容简介、编委 目录 第一篇绪论 第1章管理的历史发展 1.1 复习笔记 1.2 课后习题详解 第2章组织管理基本原理 2.1 复习笔记 2.2 课后习题详解 第二篇企业环境管理 第3章企业环境管理概述 3.1 复习笔记 3.2 课后习题详解 第4章企业目标与竞争战略 4.1 复习笔记 4.2 课后习题详解 第5章多元化经营战略 5.1 复习笔记 5.2 课后习题详解 第6章国际化经营战略 6.1 复习笔记 6.2 课后习题详解 第7章企业制度与公司治理 7.1 复习笔记 7.2 课后习题详解 第8章企业外部关系协调 8.1 复习笔记 8.2 课后习题详解 第三篇企业组织管理 第9章企业组织管理概述 9.1 复习笔记 9.2 课后习题详解 第10章组织结构与制度规范 10.1 复习笔记 10.2 课后习题详解 第11章计划和控制 11.1 复习笔记 11.2 课后习题详解 第12章激励 12.1 复习笔记 12.2 课后习题详解 第13章领导

13.1 复习笔记 13.2 课后习题详解 第14章企业文化 14.1 复习笔记 14.2 课后习题详解 第四篇变革与发展过程管理 第15章变革与发展过程管理概述 15.1 复习笔记 15.2 课后习题详解 第16章模式转换与革新 16.1 复习笔记 16.2 课后习题详解 第17章发展过程管理 17.1 复习笔记 17.2 课后习题详解 第18章风险管理 18.1 复习笔记 18.2 课后习题详解 这本书内容太多了,可以到这里免费下载,王利平《管理学原理》(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免费下载]》》https://www.360docs.net/doc/ee16884773.html,/DigitalLibrary/Show.aspx?Id=2871

2020华东师范大学广播电视考研经验分享

2020华东师范大学广播电视考研经验分享 本科是一本院校,目前复试结束,特地写一些自己复习的时候走过的弯路和经验帮助20届的学弟学妹,特别是和我一样跨考的同学,更是明白开始准备时候的艰难和迷茫,希望也能帮到你们。主要说的是专业课,想了解公共课的同学可以去看看其他学长学姐的分享。 专业课部分参考书目: 吴郁《当代广播电视播音主持》 巩晓亮《电视节目主持人品牌研究》 张颂《中国播音学》 陈虹《节目主持人概论》 於春《主持人即兴口语传播》 吴弘毅《实用播音教程》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 吴信训《新编广播电视新闻学》 我大概大三的第一学期就已经决定了报考的院校,然后买了基本主要的参考书,随便看了看,具体的复习是在三四月份,也就是大三的下学期开始的。先是自己看了2个月书之后感觉没学到什么,以前听说过有学长学姐专门辅导考研的学生,就自己去通过各种方式找,后来从一个研友那知道爱考宝典这个机构就是专门做这个的,帮忙联系前一年高分上岸的直系学长学姐进行在线专业课一对一辅导,所以后来就有一位学长专门辅导我。他带着我把参考书过了一遍又一遍,我抛弃了原先的笔记,再把重点挑出来整理成一个文件夹方便后期背诵。我背的可能比较早,从五月份就开始了,所以在考前真的背的滚瓜烂熟。期间学长会督促我,规定我在几个星期内背完哪本书然后开始抽背诵。有个人监督真的挺好的,虽然我有研友,但是大家时间都很宝贵不敢浪费对方时间。 然后大概就到了暑假,考研的学弟学妹们,暑假的时间可千万不能浪费了,除去特殊的情况,假期是一定要留校的,每天在开放的自习室、图书馆复习的效率会很高。然后按照学长给我商量好的学习计划按部就班的学习,虽说酷暑难当,但这也是考研的第一道滤网,很多人坚持不下去也就放弃了,这个时候就是你突围的大好时机,经过第一轮的梳理,暑假学长主要是分专题开始分门别类的跟我讲方法和技巧了,这个时候,你心里对书会渐渐有一个熟悉的框架出来了,也不会这么慌张了。 9月份华师出了复试参考书,从6本变为23本,我在第一时间发给了学长,他把参考书目给我做了一个分类,这样会更清晰明了。细致了解之后我就开始查漏补缺了,这几个月学长给我布置了很多作业,从历年真题到模拟,从格式到字数都严格要求,一直改到十分规范为止。所以专业一除了名词解释“播音三戒”没答出之外,其他题目我都做过,甚至休伊特在哪一年的总统选举大会上说了啥都写出来了。 往年的专业二考试都会考节目策划,所以这个阶段我练习了很多策划,但是今年却考了新闻评述写作,对考生素质要求又提高了,需要你有严谨的逻辑思维,平时要多看看一些新闻报刊,专家评论之类的长长见识,扩展知识面。 后期除了背政治,刷真题,专业课一样不能方式,专业课的真题也是要反复看,然后把自己薄弱的地方再多巩固几遍。千万不能在后期松懈了。 以上就是我分享的内容,希望大家可以从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然后,我在这里祝愿学弟学妹们考研成功,心想事成!

广播电视新闻学笔记

广播电视新闻学笔记 一、广播电视新闻的内涵 传播媒介:利用电子技术和相关专业设备传递信息,传播手段隐藏于传播方式和传播符号中。传播时效:本质性含义(时间性),延伸性含义(时新性、时空性)事实本源:讲述事件的来龙去脉,是新闻本源和灵魂;强调新闻的意义,即新闻价值。传播意义:扬长避短,真正起到“中介”和“纽带”作用。 广播时效性最强(制作周期短) 二、广播新闻的传播特性 (1)传递通道的单一性 (2)音响的现场感 (3)传播过程的排他性 (4)制作过程简单 三、电视新闻的传播特性 (1)现场的证实价值 (2)画面情节的片段性 (3)现场的制约1、时间制约2、对人事制约3、对环境制约 (4)内容的易受性 四、“电传输”条件下的声音特点 (1)有声语言失去了非语言(表情、体语)的辅助手段 (2)听话人不直接面对说话人,一般难以长时间保持专注收听的状态 (3)失去了直接反馈,因声音固有的劣势出现的听知障碍就不能通过改善表达,得到及时克服和消除 五、非语言符号的特点 1、解释的多样性 2、情感的无意识宣泄 3、范围狭小 4、对语言符号的纠正 六、广播语言 1、播音语言:指在写作广播稿件时使用的一种独特的专为口语传播而写作的语言,是用笔写下来的,但其目的是要读给人听的

2、报道语言(解说语言):指没有完整广播稿件的情况下主持人通过谈话解说,讲述以第人称方式进行新闻报道的语言,其目的是说给人听的。 七、广播记者如何在采访中发挥媒介优势 1、快速优势:提高采访效率,力争实现与事件发展同步或几乎同步进行采访,充分的访前准备 2、音响优势:运用精湛的录音技术采集现场事件发展中的典型音响,使人产生如身临其境的联想和感受 3、工具优势:电话、录音笔为广播记者采访提供了新的活动天地 八、解说的作用 1、叙述事实,说明音响 (1)交代新闻要素 (2)解释说明音响 2、补充音响 3、概括音响 4、连缀音响组成报道 九、解说的写作要求(操作) 1、写作解说要兼顾音响内容:解说应该是在音响采录后写作 2、解说与音响要和谐统一 (1)与音响内容一致,不要脱离音响 (2)与音响同步 (3)与音响的情绪,风格一致 (4)不要简单地重复音箱内容 十、伞形导语(软导语) 第一句主要提示内容方向 第二句主要讲述核心事实 十一、音响报道 运用新闻事物和人物自身声音进行报道的广播新闻形式,它一般是由实况音响与解说共同构成,是广播新闻的主要报道形式之一。 十二、字幕的应用形式和功能 (1)标题式字幕

电视新闻节目摄像应注意的问题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ee16884773.html, 电视新闻节目摄像应注意的问题 作者:刘建彪 来源:《传播力研究》2017年第06期 摘要:本文通过对电视新闻节目摄像的现状进行分析,总结出在电视新闻摄像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比如构图缺乏美感、现场收音不完善、摄像理念落后、摄像方法单一、采访方式传统等问题,进而提出了电视新闻节目摄像改进自身问题的方法,从改变摄像理念、创新摄像方法、转变构图方式、完善现场收音、创新采访方式等方面对其展开了论述,旨在提升电视新闻摄像的水平。 关键词:电视新闻;节目摄像;主要问题 一、电视新闻节目摄像中存在的问题 (一)构图缺乏美感,现场收音不完善 电视新闻节目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让电视新闻节目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在这种现状下电视新闻节目对自身进行了相应的改革。但在这种情况下新闻节目中的一些问题也逐渐暴露了出来。比如,电视新闻摄像是电视新闻节目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在电视新闻摄像中也发现了相应的问题。在电视新闻播放中,不难发现电视新闻摄像在拍摄过程中,并不像电视剧与电影摄像中重视画面的沟通美感,这使得电视新闻在画面呈现上,并不具备电视剧和电影中画面的美感冲击,导致电视新闻画面并不能充分吸引观众的眼球,影响电视新闻收视率的提升。并且电视新闻摄像在拍摄过程中,并不重视对新闻画面的构图,使得新闻构图画面缺乏美感,影响观看。同时,由于电视新闻具有真实性的特点,这要求电视新闻摄像在进行现场收音时,需要把现场中的声音都录制下来,这也使得新闻节目中会出现一些杂音,影响电视新闻的直播和转播。而现场收音的不完善,还体现在摄像师并没有提前检查自身的设备,影响新闻收音。 (二)摄像理念落后,摄像方法单一 电视新闻摄像作为电视新闻节目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实时对自身的摄像理念进行转变,让自身的摄像理念处于先进状态,但仍有一部分电视新闻节目的摄像理念落后。在这种落后的摄像理念影响下,电视新闻在进行摄像时,仍采取传统的拍摄方法,同时电视新闻摄像方法还具有单一性的弊端,导致在对新闻节目进行拍摄时,并没有依据画面的不同转变自身的拍摄方法,从而使得电视新闻的画面并不具备冲击性。 (三)采访方式传统,缺乏想象力

新闻学概论复习提纲答案(完整版)

《新闻学概论》复习要点(2008) 一,名词解释 1新闻报道: 报道是对可以查证的事实的客观叙述。是指人们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有根据。新闻报道是专指对新闻的客观叙述。 2新闻本源: 从哲学意义上来讲,新闻的本源是事实,新闻是事实的报道,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新闻的主要功能是反映世界的最新变动,应从事物的变动着手寻找新闻 3信息: 广义上,信息是泛指对事物的存在方式、属性特征以及相互联系的表征和描述。是认识过程中客体与主体的中介。主要包括物理、生物和社会信息三种形式。信息论中的信息含义,信息就是消除或减少收信人对讯息的某种不确定性。信息是不确定性减少的量。在新闻学领域内,信息是受众预先未知的,能够消除受众不确定性的要素,即包含着未知的、新鲜的、能引起他们兴趣的内容。 4宣传: 宣传是运用各种有意义的符号传播一定的观念,以影响人们的思想,引导人们的行动的一种社会行为,它的基本职能是传播一种观念。宣传内容涉及理论、方针、政策、伦理道德、立场态度等。宣传的表述可以用语言、文字、图画或音乐的形式进行。只有当行为对宣传者有益时,这种行为或消息才被称为宣传。 “光辉泛化法”: 即无条件的美化,不加验证的予以接受,极力推崇自己的观点 “洗牌作弊法” 精心选择单向极端的材料,引导接受者的思想和行为 5广告 广告是以促销商品或服务,宣传观念为目标,以付费的形式,利用大众媒介向公众传递信息的宣传手段。 6舆论 舆论是公众对于特定的现实社会公共事务公开表达的基本一致的观点、意见和态度。它体现着公众利益。舆论具有公开、公共、急迫、广泛、主观的特性,是民意和公众力量的显示。 7事实 汉语词典中,事实是事情的真实情况。新闻学意义上的事实,是指事物的客观存在。包括事物已经发生的相对独立、完整的过程(事件),也包括事物的存在状态、特征和变化 具体事实 指人体感官直接可以感受到的事实 概括事实 指由具体事实综合、概括、统计和提炼而成 新闻事实 新闻事实是指新近发生的,含有新的信息的,会引起受众的普遍关注的事实。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就是新闻事实,新闻事实是新闻作品的基本素材。 8议程设置 也称议程安排,指的是大众传媒安排公众议论的话题,把公众的注意力导向某些特定的问题或争端上的功能。 9合理想象 “合理想象”是从已知的事实去推测记者没有采访到而可能发生的“事实”,并作为事实来报道。合理想象很难进行核对,难以保证真实性,所以不能用作新闻写作 10“不党、不卖、不私、不盲” “四不方针”是著名报人张继鸾在1926年接手《大公报》时提出的办报主张。其主要内容是,不党:纯以公民之地位发表意见;不卖:不以言论作交易,不受其他因素左右,坚持客观公正;不私:对于报纸并无私用,愿向全国开放,使为公众喉舌;不盲:不盲从于信息,要坚持新闻的客观性,不盲从、不盲信、不盲动 11“社会公器” 社会公器是服务社会大众的公共信息、文化事业和社会舆论机关,为不同阶级提供共享的信息环境,是社会成员沟通的桥梁,思想的黏合剂,是社会舆论的客观反映 12新闻客观性 新闻(新闻事实)在本质上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虽然它打上了传播者的主观印迹,但事实本质不会随人的主观意志而改变。所以新闻的内容是客观存在的。这就是新闻的客观属性。 13公正报道原则 1给予各方平等利用媒体表达意见的机会。2对争议各方采取不偏不倚的中立立场。3不应当随意发

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必读书目

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基础阅读书目 一、专业类 1.《报刊的四种理论》[美]施拉姆等,新华出版社,1980. 2.2.《多种声音,一个世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1. 3.《百年中国新闻人》李彬、涂鸣华主编,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 4.《走进中国——美国记者的冒险与磨难》[美]彼得"兰德,文化艺术出版社,2001. 5.《美国新闻史》[美]埃默里,新华出版社,2001. 6.《西方新闻界的竞争》[美]约翰"霍恩伯格,新华出版社,1985. 7.《名记者清华演讲录》方芳、乔申颖遍,人民日报出版社,2003. 8..《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乌拉圭]加莱亚诺,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 9.《人类的群星闪耀时》[德]茨威格,三联书店,1986. 10.《西行漫记》[美]斯诺,三联书店,1979. 11..《长征——闻所未闻的故事》[美]索尔兹伯里,解放军出版社,1986. 12.《范长江新闻文集》中国新闻出版社,1989. 13.《混沌:开创新科学》[美]格雷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14..《巴黎烧了吗》[美]克林斯、[法]拉皮埃尔,董乐山译,译林出版社,2002. 15.《新闻:政治的幻象》[美]班尼特,当代中国出版社,2005. 16.《关于电视》[法]布尔迪尼,辽宁教育出版社,2000.

17.《理解大众文化》[美]约翰"费斯克,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 18.《东方学》[美]萨义德,三联书店,1999. 19.《麦克卢汉:媒介与信使》[加]马尔尚,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20.《组织传播》[美]米勒,华夏出版社,2000. 21. 《关键词:文化与社会的词汇》[英]威廉斯,三联书店,2005. 22.《人类传播理论》[美]李特约翰,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23.《世界传播与文化霸权:思想与战略的历史》[法]马特拉,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 24.《大众传播媒介与国家发展》[美]施拉姆,华夏出版社,1991. 25.《传播学史:一种传记式的方法》[美]罗杰斯,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 26.《传播政治经济学》,[加]莫斯可,华夏出版社,2000. 27.《大众文化与传媒》路扬、王毅,上海三联书店,2000. 28.《新媒介与创新思维》熊澄宇编选,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29.《娱乐至死》[美] 波兹曼,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30.《富媒体穷民主》[美] 麦克切斯尼,新华出版社,2004. 二、通识类 1.《诗经选》余冠英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56 2.《史记选》王伯祥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 3.《唐诗选》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编,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 4.《唐宋词选》中国社科院文学所编,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 5.《三国演义》罗贯中着,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 6.《水浒传》施耐庵着,人民文学出版社,1975

电视新闻拍摄经验谈(会议拍摄)

电视新闻拍摄经验谈(会议拍摄) 北京师范大学传媒学院01广播电视MFA 鲁士发 会议新闻是目前我国各大小电视台,尤其是地方小电视台新闻节目的主要内容。拍摄会议新闻中要重点把握以下几个要点: 1、主要领导形象:这一点大家都应该明白,毕竟会议的主角是领导,无论领导是传达精神还是布置工作,都是会议的主体,因此拍好领导尤为重要。而如何拍好领导呢,首先要保证领导的特写镜头,该镜头常用来交代领导出席会议,因此机位要与领导持平(无论领导是站姿还是坐姿),让领导充满画面,但不可过满,要留有空隙(这些是构图的东西,不多说),要注意领导形象,比如头发是否整齐、衣领、领带是否平整,面部表情是否轻松等等,当然这些大多不是我们能够控制的,但出于为领导形象着想(也为了抱住我们的饭碗),还是尽量地给领导以提示,有的领导很有镜头意识,你往他跟前一站,机器一架,他自己就整理好了,有的领导不行,没注意到,我们可以用一些方法,比如给他悄悄递个小条子,提醒一下,或者和秘书说一下都可以,相信领导不会不配合,毕竟这是为了他的形象。另外,在拍摄这个镜头时还要注意前景,因为机位相对较低,领导前面摆放的东西比如水杯、话筒都会影响画面,这时可以将这些东西暂时移开,保证拍摄干净的画面,然后在放回原处。 2、次要领导拍摄:次要领导有时候需要给特写镜头,而有时候就需要给三三两两的中景,拍摄的时候可以以主要领导旁边的第一位领导为近点斜向拍摄主要领导两边的次要领导,这样由于会议座位的因素,可以保证级别高的领导在近端,低一些的领导在远端,斜向拍摄可以选择两至三人,但不宜更多,更多会使人物变小,不符合拍摄要求。这里说一下领导排位问题,在会议新闻中,处理好领导排位问题十分重要,不仅要按照领导级别次序依次安排镜头,在中央级省市级媒体还会要求每位领导特写镜头的时长,这是拍摄会议新闻时要时刻注意的,违反了领导排位,再好的镜头也不能用。 3、主席台其他:除了主要领导和次要领导的基本镜头外,对于主席台还要拍摄全景镜头、挂会议布标的全景镜头(有时候在侧位拍摄时不能将主席台和布标同时收入镜头,此时应以布标为起幅、以主席台领导为落幅摇摄),还要拍摄以主要领导为中心的三人镜头,拍摄这些镜头是为了在新闻片编辑中做补充。

广播电视新闻学-考试重点

1广播电视新闻:是以现代电子技术为传播手段,以声音或以声音画面为传播符号,对新近变动或正在变动的事实信息的传播。 2广播电视新闻学:既是新闻学的一个分支,又是广播电视学的一个分支,是广播电视学与新闻学相互交叉的边缘学科。 3录音通讯:对最突出,富有代表性的人物与事物进行的重点报道,报道性与描述性相结合的广播形式,由记者叙述,人物谈话或对话,现场音响剪辑组合而成。包括录音人物通讯,录音事件通讯,录音工作通讯,录音概貌通讯。 4广播电视新闻评论:是广播电视新闻媒介对当前具有普遍意义的新闻事件和重大问题发议论,讲道理,有着鲜明针对性和指导性的一种政论文体。 5纪录片:非虚构,非表演的影视艺术,它的本质是视听形象的纪实性。纪录片的主要特点是:真实性,纪实性,随机性 6广播电视报纸的优势? 广播:首先,广播传播范围广,传播速度快,穿透能力强。其次,多语种广播,针对性强。第三,成本低。第四,接收方便。 电视:视听结合传达效果好,纪实性强、有现场感,传播迅速、影响面大,多种功能、娱乐性强。报纸:1、传播面广。报纸发行量大,触及面广2、传播迅速。报纸一般都有自己的发行网和发行对象,因而投递迅速准确。 3、具有新闻性,阅读率较高。报纸能较充分地处理信息资料,使报道的内容更为深入细致。4、文字表现力强。报纸版面由文字构成,文字表现多种多样,可大可小,可多可简,图文并茂,又可套色,引人注目。5、便于保存和查找。报纸信息便于保存和查找,基本上无阅读时间限制。6、传播费用较低。 7传播史的五次革命 语言的产生,文字的发明,印刷的发明,电子媒介的产生,计算机的发明。 8新闻规律的涵义 新闻规律是新闻传播活动固有的本质联系和发展的必然趋势,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必然性的品格。 9新闻双重价值律的标准 时新性,重要性,接近性,显著性,趣味性 10新闻双重价值的判断 11新闻宣传价值的几点要素 第一新闻报道与党中央的思想政治路线保持高度的一致,无条件宣传党的路线和政策。(前提)第二新闻报道的策划与构思,要从党和人民的长远利益根本利益考虑,对党的事业负责和对人民利益负责是一致的,需要有长远观念与全局观念。(过程)第三新闻报道无论是表扬还是批评,提倡还是反对,都要考虑报道的社会影响和效果。(效果)第四宣传要坚持唯物辩证法,防止片面性,表面性与绝对化,防止唯心主义与形而上学的思想观念与方法的侵蚀(方式)第五注意保密 12广播电视新闻的特殊规律那三个? 直线律,顺序律,完整律 13广播电视新闻工作的基本原则? 一党性原则。二真实性原则。三思想性原则。四社会效益第一原则。五为受众服务原则 14广播电视新闻的传播共性? 一传播对象的广泛性(直接,费用低,文化程度要求)二传播顺序的制约性(线性,与报纸网络相比)三传播信息的多元性(全方位信息——主信息之外的现场音响,画面)四传播过程的参与性(心理介入和亲身介入——人际交流的画面)

广播电视新闻学期末复习笔记精简版

广播电视新闻学期末复习笔记 一、广播电视作为大众传播媒介的共性 (一)广播电视是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 (二)广播电视要反映和引导舆论 (三)广播电视是大众化媒体,具有公共性 二、广播电视作为大众传播媒介的个性 (一)利用现代电子技术传播声像符号信息 (二)兼具新闻性和视听艺术综合性 (三)以信息传播为主,兼具监视环境、文化传承和怡情悦性等多种功能三、广播与电视的共同特点 (一)具有直接感受性 (二)时效性强,可实现同步传播 (三)无远弗届,受众覆盖面广 (四)兼具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的特点 (五)时间媒体,按照时间顺序线性接收 (六)接收方式的非竞争性,可群体接收 四、广播的传播特点 (一)可非专注性接收(二)灵活性强(三)绿色媒体 五、电视的传播特点 (一)声、像互动的传播方式(二)符号系统的兼容性强 六、广播电视观念(性质和功能) (一)新闻信息媒介(二)文化教育机构(三)市场竞争主体(四)抑或兼而有

七、广播电视体制 广播电视体制是指在一定的广播电视观念基础上建立的关于广播电视发展的基本法律规则和组织结构的方法。 十、广播电视体制之国家经营型 也称政府经营型广播电视体制,它是由国家经营的广播电视事业,其领导机构是国家政府部 门。广播电视属全民所有,由政府规定其工作任务,任命领导人。经费全部或部分由国家拨 款,或兼营广告以筹措经费。国家经营的电台、电视台是党和政府的宣传机构,是宣传党、 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喉舌,也是人民获得信息、知识、娱乐和表达意愿的工具,除执 政党、政府之外,任何人、任何团体均无权插手广播电视事业。电台、电视台以配合党和政 府的中心工作为任,强调电台、电视台宣传和教育的作用,以争取社会效益为惟一的或主要 的目标。十一、国家经营型广播电视节目的基本特点 (一)新闻节目、教育节目占有主要地位, (二)强调新闻节目和教育节目的政治性、思想性, (三)娱乐性节目强调节目的品位,以健康为前提, (四)没有商业广告或商业广告比例较小。 十二、国家经营型广播电视节目的缺点 (一)严肃庄重有余,生动活泼不够 (二)信息来源单一 (三)有些节目说教味浓 (四)节目的知识性、娱乐性不足 (五)节目更新慢

新闻学概论复习提纲答案(完整版)

《新闻学概论》复习要点 一,名词解释 1新闻报道: 报道是对可以查证的事实的客观叙述。是指人们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有根据。新闻报道是专指对新闻的客观叙述。 2新闻本源: 从哲学意义上来讲,新闻的本源是事实,新闻是事实的报道,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新闻的主要功能是反映世界的最新变动,应从事物的变动着手寻找新闻 3信息: 广义上,信息是泛指对事物的存在方式、属性特征以及相互联系的表征和描述。是认识过程中客体与主体的中介。主要包括物理、生物和社会信息三种形式。信息论中的信息含义,信息就是消除或减少收信人对讯息的某种不确定性。信息是不确定性减少的量。在新闻学领域内,信息是受众预先未知的,能够消除受众不确定性的要素,即包含着未知的、新鲜的、能引起他们兴趣的内容。 4宣传: 宣传是运用各种有意义的符号传播一定的观念,以影响人们的思想,引导人们的行动的一种社会行为,它的基本职能是传播一种观念。宣传内容涉及理论、方针、政策、伦理道德、立场态度等。宣传的表述可以用语言、文字、图画或音乐的形式进行。只有当行为对宣传者有益时,这种行为或消息才被称为宣传。 “光辉泛化法”: 即无条件的美化,不加验证的予以接受,极力推崇自己的观点 “洗牌作弊法” 精心选择单向极端的材料,引导接受者的思想和行为 5广告 广告是以促销商品或服务,宣传观念为目标,以付费的形式,利用大众媒介向公众传递信息的宣传手段。 6舆论 舆论是公众对于特定的现实社会公共事务公开表达的基本一致的观点、意见和态度。它体现着公众利益。舆论具有公开、公共、急迫、广泛、主观的特性,是民意和公众力量的显示。7事实 汉语词典中,事实是事情的真实情况。新闻学意义上的事实,是指事物的客观存在。包括事物已经发生的相对独立、完整的过程(事件),也包括事物的存在状态、特征和变化 具体事实 指人体感官直接可以感受到的事实 概括事实 指由具体事实综合、概括、统计和提炼而成 新闻事实 新闻事实是指新近发生的,含有新的信息的,会引起受众的普遍关注的事实。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就是新闻事实,新闻事实是新闻作品的基本素材。 8议程设置 也称议程安排,指的是大众传媒安排公众议论的话题,把公众的注意力导向某些特定的问题或争端上的功能。 9合理想象 “合理想象”是从已知的事实去推测记者没有采访到而可能发生的“事实”,并作为事实来报道。合理想象很难进行核对,难以保证真实性,所以不能用作新闻写作 10“不党、不卖、不私、不盲” “四不方针”是著名报人张继鸾在1926年接手《大公报》时提出的办报主张。其主要内容是,不党:纯以公民之地位发表意见;不卖:不以言论作交易,不受其他因素左右,坚持客观公正;不私:对于报纸并无私用,愿向全国开放,使为公众喉舌;不盲:不盲从于信息,要坚持新闻的客观性,不盲从、不盲信、不盲动 11“社会公器” 社会公器是服务社会大众的公共信息、文化事业和社会舆论机关,为不同阶级提供共享的信息环境,是社会成员沟通的桥梁,思想的黏合剂,是社会舆论的客观反映 12新闻客观性 新闻(新闻事实)在本质上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虽然它打上了传播者的主观印迹,但事实本质不会随人的主观意志而改变。所以新闻的内容是客观存在的。这就是新闻的客观属性。 13公正报道原则 1给予各方平等利用媒体表达意见的机会。2对争议各方采取不偏不倚的中立立场。3不应当随意发表影响某人或机构名誉进行指责的报道,而不给被

浅谈如何做好时政新闻的报道【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 播音与主持艺术 浅谈如何做好时政新闻的报道 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该选题的背景从大了说在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期间,时政新闻横跨的政治和传媒俩大领域,对于时政新闻领域的研究不仅仅只从政治方面作为切入点,它更是新闻改革的一个关键点。从小了说,对于学习传媒的学生很少有机会或者有的根本就不敢去触碰与高平台相关的新闻报道。因此对它的研究与探索一直落后于其他类型的传媒领域。前人对时政新闻的研究较多地集中于业务层面,而且大多从宏观上去阐述。 传统的时政新闻报道弊病不少,显然有一些不被受众所乐于接受。电视时政新闻报道,如何抓住领导活动、会议新闻以及监督性报道等方面,进行剖析和探讨,并改进时政新闻报道的宣传和传播功能。在坚持新闻党性原则的前提下,又如何提高政府权威性、服务性。在新的形势下,如何结合传媒的特点和实际情况,进行改革与创新。准确、鲜明、生动地更好宣传党的主张.及时、如实、充分地反映人民群众的心声.如何很好地体现党的主张与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我想通过自身的工作心得试着解决以上问题探索时政新闻报道的发展方向。追求党性与人民性的一致性,正是本选题的意义所在。二、研究目标与主要内容(含论文提纲) 研究目标:通过对国内外文献中时政新闻的采集、编写、编辑、播报整个流程的比较。结合我在工作单位的实习心得对时政类新闻的报道流程做一次总结。并根据我国的时政新闻发展方向对时政类新闻报道的各个环节,无论是从形式还是内容做一些新的探索和研究。以改变其原本枯燥乏味,千篇一律的的固化模式。使时政新闻媒体发挥更好的上传下达作用。真正地成为老百姓与政府之间沟通的桥梁。 主要内容:首先分析当前国内外时政新闻媒体的共性与我国时政新闻的特性。其次结合工作单位实习情况分类罗列详述当前时政新闻常见的几种报道形式。其中分为政策颁布、时政会议、新闻发布会、领导相关活动。最后总结当前时政类新闻常见的几种报道方式从形式到内容上的优缺,探索修改方向。 论文提纲: 一、时政新闻的概念

广播电视新闻学考试重点

广播电视新闻学考试重点 1电视新闻学定义:是以电视为媒介,以声音、画面、文字为主要符号,及时公开传播的社会变动事实的信息,是电视的各种新闻性内容和报道形式的总称。 2电视新闻学分类:以传播符号特征分类;以对新闻内容报道的详略划分;以新闻采制的技术手段划分;以新闻报道完成的空间划分; 3以对新闻内容报道的详略划分: 消息类新闻:简明扼要的新闻,如《新闻联播》 言论类新闻:是电视记者、编辑以个人或电视台的身份对当前具有普遍意义的新闻事件和社会现象发表看法和意见的报道形式,如《时事开讲》专题类新闻:综合运用电视表现手段与播出方式,对某一重大事件或某个新闻人物进行的集中深入的报道,如《焦点访谈》 4以对新闻报道完成的空间划分: 演播厅内新闻报道:{电视访谈是对社会重大事件或人们普遍关注的任务进行的访问} 现场报道:电视记者在新闻发生的现场面对镜头对新闻事实进行描述、说明、评论及访问有关新闻人物的报道形式. 现场直播:通过地面卫星发射系统对正在发生的新闻事件进行节目制作报道形式,可多机拍摄,实时编辑。 5现场直播:通过地面卫星发射系统对正在发生的新闻事件进行节目制作报道形式,可多机拍摄,实时编辑。 6形象价值:新闻事实中所包含的能够满足观众视听需求的各种形象性的总和。具体来讲,就是以声画符号为载体的形象性材料的多寡。 7费力程度:施拉姆认为受众接受信息所付出的代价的大小,包括接受信息时时间的支出、精力的消耗等。 8电视新闻为何在电视中居于主体:传播新闻的电视的重要功能;办好新闻性节目是电视台提高收视率的关键;新闻是影响舆论最直接、最强烈的节目。 9电视意识:电视从业者在电视实践中形成的对电视传播特性和规律的理性认识和观念。 10蒙太奇思维的基本要求:把蒙太奇从一般的表现手段提高到一种形象化的思维方式,要求:善于运用具体可感的形式或元素作为思维的载体;获得蒙太奇的有机性和概括性;形成整体节奏感。 11新闻现场直播:是在现场把新闻事实的图片、声音及电视记者在事件现场报道、采访等转化成电信号直接发射即时播出方式 12符号的分类: 美国哲学家皮尔士:肖像、标志、象征;德国哲学家苏珊。朗格:推理符号、表象符号 电视新闻的符号类型:文字、声音、图像 13画外音的作用:便捷的表述当下新闻事实;便捷的表述过往相关内容;概括的表述抽象性的内容;以语言优势形成逻辑主线;例子《湖北新闻联播》14声画组合的形式: 声画合一:声音和画面同指向一个具体新闻形象

电视新闻摄像技巧

电视新闻摄像技巧 作为电视画面的创作者,我们要考虑四个方面的问题: 1、围绕着所拍节目内容的思想、主题,安排电视画面的实体元素,那么,什么是电视画面的实体元素? 2、如何处理电视画面结构的基础元素? 3、如何运用电视画面结构的特殊元素? 4、如何根据诸多元素的变化规律和艺术法则做出恰当的安排,找出头绪、理清思路、分清主次,将它们有机地组织起来。这个又是构图的内容。 拍摄是电视节目制作的第一个技术步骤。由于技术运用和表达要求的差异,电视摄像大致可以分为新闻(纪实性)摄像和虚构(创造性)摄像两大类。新闻摄像侧重于新闻性,不在影像美学方面有苛刻要求,在特殊情况下,尤其是突发事件现场,有时甚至连画面稳定、亮度等基本技术要求都可以忽略,最为遗憾也是最为可贵的是,新闻摄像不能重新而来,除非是不影响新闻性的组织拍摄。 今天我们将从新闻拍摄的角度来讨论拍摄问题。 一、会场的拍摄 二、人物的拍摄 三、电视新闻镜头语言 一、会场的拍摄 会场是日常生活中最容易碰到的静态拍摄场景,与会场比较接近的场景有课堂、座谈、讨论、围坐在饭桌边的用餐等等。这些场景

的拍摄方法与技术处理都比较相近。 1、会场的特点 从拍摄的角度看,会场场景集中,内容集中,但同时也比较单调乏味,很难拍出丰富多彩的画面。光线:室内会场照明条件恒定,变化不大,但光照可能不均匀;室外会场则容易受到天气变化的影响,光线可能发生变化,但光照比较均匀。 2、会场摄像“通则” 无论是室内室外,新闻拍摄者都必须如实记录下会议议程、出席会议的领导、重要来宾、主要与会人员以及会议上表彰先进、通过决议等过程性画面。如果会议安排主要领导或重要来宾最后发言,拍摄者必须坚持到会议结束。相对来说,会场拍摄技术问题不多,拍摄方法也比较简单。但非技术问题可能更值得我们注意,会场拍摄时需要特别注意的细节有: ⑴第一个画面一般在会场中后方拍摄带会标的大镜头,然后自然走到主席台前拍摄主席台就座人员和会议主持人画面。 ⑵拍摄会场大镜头时,要尽量避开通向主席台的走道或分割观众的通道,要让画面中央充满观众,而不是一条通道。否则构图和视觉上都不能让人满意;拍摄位置可稍偏一些,会标仍然置于中间位置。 ⑶拍摄与会领导要注意景别和时间长度的匹配:主要领导的讲话镜头一定要给大给足。给大,就是景别要小些,给足,就是时间要长些;其他与会领导和重要来宾不能漏拍,如果没必要给他们单独镜头,可从中间部位向两边摇拍或拉拍,也可一个固定镜头包含2-3人,切忌不能在某位或某些领导、来宾身上重复摇或者拉;不要在他们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