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知识网络

高中物理知识网络
高中物理知识网络

力学知识结构图

高中物理知识结构图

力的概念

定义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所以每一个实在的力都有

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三要素 大小、方向、作用点

矢量性 力的矢量性表现在它不仅有大小和方向,而且

它的运算符合平行四边形定则。

效果 力的作用效果表现在,使物体产生形变以及改变物

体的运动状态两个方面。

力的合成与分解 一个力的作用效果,如果与几个力的效

果相同,则这个力叫那几个力的合力,那几个力叫这个力的分力。

由分力求合力的运算叫力的合成;由合力求分力的运算叫力的分解。

重力 由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方向:总是竖直向下。大小G =mg 。g 为重力加速度,由于物体到地心的距离变化和地球自转的影

响,地球周围各地g 值不同。在地球表面,南极与北极g 值较大,赤道g 值较小;通常取g=9.8米/秒2。

重心的位置与物体的几何形状、质量分布有关。 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的吸引力叫万有引力,2

R

Mm G

F = 。通常取引力常量

G =6.67×10-11牛·米2/千克2。物体的重力可以认为是

地球对物体的万有引力。

弹力 弹力产生在直接接触并且发生了形变的物体之间。支持面上作用的弹力垂直于支持面;绳上作用的弹力沿着绳的收缩方向。 胡克定律F=kx ,k 称弹簧劲度系数。

滑动摩擦力 物体间发生相对滑动时,接触面间产生的阻碍相对滑动的力,其方向与接触面相切,与相对滑动的方向相反;其大小f=μN 。N 为接触面间的压力。μ为动摩擦因数,由两接触面的材料和粗糙程度决定。

静摩擦力 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产生相对运动趋势时,沿接触面产生与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的静摩擦力。静摩擦

力的大小随两物体相对运动的“趋势”强弱,在零和“最大静摩擦力”之间变化。“最大静摩擦力”的具体值,因两物体的接触面材料情况和压力等因素而异。

摩擦力

种常见的力

牛顿第一定律 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物体的这种性质叫做惯性。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衡量惯性的大小的物理量是质量。

牛顿第二定律 物体加速度的大小跟它所受合外力的大小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与合外力

方向相同。表达式F 合=ma ,其中F 单位:牛(N );m 单位:千克(kg );a 单位:米/秒2(m/s 2)。意义: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牛顿第三定律 两个物体间相互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同时产生,同时消失,是同种性质的力,它们分别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不存在“平衡’问题。)

顿运动定律

功 功是能量转换的量度,即:有功必有能量形式的转换.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能量发生了形式转换。大小:W=FScos α

(两个要素: ①力 ②力方向上有位移)单位:焦(J )

正功 :表示动力功(即力与位移夹角小于900。) 负功:表示阻力功(即力与位移夹角大于900。)

功率 平均功率t

W

P = 单位:瓦(焦/秒) 即时功率P=FVcos α,单位:瓦(焦/秒)

动能 物体由于运动所具有的能

2

2

mv

E K =。 (动能是运动状

态的函数,是标量)

动能定理 合外力所做的功等于

物体动能的变化。表达式

W=E K2—E K1

(动能定理适用于变力做功的过程)

势能 由于物体之间相对位置和

物体各部分间相对位置决定的能叫势能。

重力势能 E P =mgh h 为物体

距零势能位置的高度。零势能位置可依具体问题解题方便而定,故重力势能的大小只有相对的意义。重力势能的变化表示了重力做功的多少。

弹性势能 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

变而具有的能。

机械能守恒定律(动能和

势能统称机械能)

在只有重力做功的情形下,物体的动能和重力势能发生相互转化,但机械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同样,在只有弹力做功的情形下,物体的动能和弹性势能发生相互转化,机械能总量也保持不变。

冲量 力和力的作用时间的乘积

叫做力的冲量 单位 牛·秒。冲量的方向,即力的方向。

动量 物体的质量和速度的乘积叫做动量 单位:千克·米/秒。动量的方向,即速度的方

功和能

动量定理 物体所受合力的冲量

等于物体的动量变化。 表达式Ft=P 末-P 初

系统动量守恒定律 系统不受外力或者所受外力之和为零,这个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量和动量

动和力

匀变速直线运动

基本公式:V t =V 0+at

S=V 0t+2

1at 2

as

V V t

22

02

+=

2

0t

V V V +=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已知分运动求合运动叫运动的合成,已知合运动求分运动叫运动的分解。运动的合成与分解遵守平行四边形定则

平抛物体的运动

特点:初速度水平,只受重力。

分析:水平匀速直线运动与竖直方向自由落体的合运动。 规律:水平方向 Vx = V 0,X=V 0t

竖直方向 Vy = gt ,y =

2

21gt

合 速 度 V t = ,22y

x

V

V

+与x 正向夹角tg θ=

x

y V

v

匀速率圆周运动

特点:合外力总指向圆心(又称向心力)。 描述量:线速度V ,角速度ω,向心加速度α,圆轨道半径r ,圆运动周期T 。

规律:F= m

r

V 2

=m ω2

r = m

r T

2

2

简谐运动 物体在跟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大小成正比,并且总是指向平衡位置的回复力作用下的振动,叫做简谐振动。 振动图线

描述量:振幅A ,周期T ,频率f (=

T

1

)。

相关物理量的周期性变化:位移、回复力、即时速度、即时加速度,动能

与势能等。

单摆周期公式:T=2π

g

i

机械波 振动在媒质中传播形成波;媒质各点都在各自平衡位置附近振动但不随波形一起迁移,波是能量传递的一种形式。

波形图线

描述量:波幅A ,波长λ,波速V ,周期T ,频率f 。 描述公式:V=

T

λ

=λf

波的形式:横波和纵波。

阻尼振动、受迫振动

振幅逐渐减小的振动叫阻尼振动。 振幅保持不变的振动叫无阻尼振动或等幅振动。

物体在周期性外力(驱动力)作用下的振动叫受迫振动。

受迫振动,稳定后的频率等于驱动力的频率,而当驱动力的频率接近振动物体的固有频率时,受迫振动振幅增大的现象叫共振。

干涉 波的叠加:两列波重叠区域,任何一点的位移等于两列波引起的位移的矢量和。

二列频率相同、振动方向相同的波相遇,使媒质中有的地方振动加强,有的地方振动减弱,且加强与减弱部分相间隔的现象叫波的干涉。

干涉是波特有的现象。

衍射 波传播过程中遇到孔和障碍物时,绕过孔和障碍物的现象叫波的衍射。发生明显衍射的条件是孔、障碍物的尺寸与波长可比拟。

衍射是波特有的现象。

物 体 的 运 动

A 0 t/s

X/cm T

λ

x/cm

y/cm A 0

V 天体运动问题分析

ma R

GMm =2

R

v

m

R

GMm 2

2

=

R m R

GMm 2

2

ω=

R T m R

GMm 2

2

2??

? ??=π

光学知识结构图几

光的直线传播

(均匀介质)

光的反射

光的折射

本影半影日食月食小孔成像

真空中光速 c = 3.0×108米/秒

反射定律入射线、反射线与法线共面,

且分居法线两侧,入射角=反射角。

平面镜成像特点:成虚像;像与物等大

小,正立,且与镜面位置对称。

折射定律光线从第一种媒质射入第

二种媒质时,入射线、折射线与法线共

面,且分居法线两侧;入射角(i)与

折射角(r)正弦的比值为一常量n,n=

r

i

sin

sin

(n由两种媒质种类决定),称为

第二种媒质对第一种媒质的折射率。

如第一种媒质是空气或真空,n又称为

第二种媒质的折射率。

全反射现象光线从空气

或真空中射向其它媒质(n密

>n疏)时,当入射角大于等于

临界角C时,折射光线完全

消失,反射光最强.这种现象

叫做全反射。SinC=

n

1

光的色散一束白光通过三

棱镜后发生色散,形成按一定

次序(红、橙、黄、绿、蓝、

靛、紫)排列的光谱。

色散现象表明:白光是由各种

单色光组成的复色光,同种媒

质对不同色光的折射率不同,

对紫光折射率最大,对红光折

射率最小。

棱镜光从玻璃棱镜的一

个侧面射入,从另一个侧面

射出时,出射光线跟入射光

线相比,向底面偏折。

全反射棱射横截面是

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棱镜

叫全反射棱镜。

光谱

光的波动性

光的粒子性

发射光谱由发光物体直接产生

的光谱叫发射光谱。

吸收光谱连续光谱中某些波长

的光被物质吸收后产生的光谱叫

吸收光谱

光的干涉

光的衍射

双缝干涉

薄膜干涉

干涉的应用

光电效应在光的照射

下,物体发射电子的现

象叫光电效应。光电效

应的特点:①入射光的

频率必须大于被照射金

属的极限频率,才可以

发生;②光电子的最大

初动能随入射光的频率

增大而增大;③光电子

的发射是光照瞬间进行

的;④光电流的强度与

入射光强度成正比。

光子光在空间传播不

是连续的,是一份一份

的,每一份叫做一个光

子。光子的能量E=hv,

h=6.63×10-34焦·秒,

称普朗克常量。

爱因斯坦的光电方程:

hv-W=

2

1

mv2,其中W

为逸出功,

2

1

mv2为光

电子最大初动能。

光的波粒二象性光既有波动性,又有

粒子性,故认为光具有波粒二象性(这

里的波动性和粒子性都是微观世界中的

意义)。

电磁波谱无线电波、红外线、可见光、

紫外线、伦琴射线、r射线,由低频到高

频,构成了范围非常广阔的电磁波谱。

连续光谱由连续分布的一切波

长的光组成的光谱。

明线光谱(线状谱)由一些不

连续的亮线组成的光谱。

各种元素都有一定的线状谱,元

素不同,线状谱也不同,故线状

谱又称原子光谱。

光谱分析根据光谱来鉴别质和确定它

的化学组成,这种方法叫光谱分析。做

光谱分析时,可利用明线光谱也可以利

用吸收光谱。

热学、原子物理知识结构图

分子动理论

物质是由大量的分子组成的 ①油膜法测分子的直径

②分子直径数量级10-10m ,分子质量数量级10-

26kg

③阿伏伽德罗常数 N A =6.02×10 23mol -

1。

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实验基础 ①扩散现象;②布朗运动

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分子间引力和斥力同时存在,都随距离增大而减小。

r 0=10-

10m ; r = r 0时,f 引=f 斥;r >r 0时,f 引>f 斥;r <r 0时,f 引<f 斥。 分子的动能: 分子由于热运动而具有的能量;由温度T 决定

分子的热能:分子间由相互作用力和相对位置决定的能量:与体积V 有关 物体的内能: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与T 、V 有关

物体的内能

改变内能的物理过程

做功——内能和其他形式的能相互转化

热传递——物体之间(或物体各部分间)内能的转移

W+Q=ΔE

能量守恒定律

分子动理论

热和功

原子物理

电子的发现 原子的结构

汤姆生模型

a 粒子散射实验 实验的结果是:绝大多数a 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少数a 粒子发生了较大的偏转,极少数a 粒子偏转角超过了90°,极个别的甚至被弹回,偏转角几乎是180°

天然放射线

α射线: α粒子流。α粒子就是氦原子核,贯穿本领小,电离作用强。 β射线:高速电子流。β粒子就是电子,贯穿本领强,电离作用弱。 Υ射线:波长极短的电磁波。贯穿本领很强,电离作用很小。

原子核的衰变 指原子核由于放出某种粒子而转变为新核的变化。

半衰期 指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有半数发生衰变需要的时间。

人工核转变

发现质子 H

O

He N 1

11784

2147

+→

+ 发现中子

n

C He Be

1

0126

4

294+→

+

原子核的组成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与中子统称核子。具有相同质子数和不同中子数的原子之间,互称同位素。

核力 指把各种核子紧紧地约束在原子核里的力。

核能 指原子核转变中释放(或吸收)的能量。

质能方向 E=mc 2,指出物体具有的能量和它的质量之间的关系。由质能方程可以根据原子核转变中发生的质量亏损Δm ,计算出所能释放的核能ΔE(Δm ·C 2)。

重核裂变

如:→+n U 1023592 n Xe Sr 1

013654903810++一个铀核裂变时,放出的几个中子如能再引起其他铀核裂变,就可以使裂变不断地进行下去,这称为链式反应。 轻核聚变

如:n He H H 1

0423121

+→+(需几百万度高温条件),利用上述反应,均可释放出巨大的核能。

卢瑟福核式结构模型 在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很小的核叫原子核,原子核集中了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的质量,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绕核旋转。

玻尔理论

1、原子只能处于一系列不连续的能量状态中,这些状态称为定态。

2、原子从一种定态跃迁到另一种定态时,辐射(或吸收)一定频率的光子。光子的能量 hv=E 初-E 终。(各定态的能量值叫能级。)

3、原子的不同能量状态与电子沿不同半径圆轨道绕核运动相对应。能量不连续,故可能的电子轨道也不连续。

电磁学知识结构图

电荷的 电势能

库仑定律

公式 F=k

2

21r

q q

适用于真空中的点 电荷之间

多个点电荷平衡

定义:E=

q

F ,E 与F 、q 、无关。

矢量性:方向规定为正检验电荷受力的方向。

单位:牛顿/库仑或伏/米。

电源

电阻 电场强度

电场线

意义:①电场线疏密表示强度大小;②电场线方向表示正检验电荷受力方向;③电场线方向是电势降落最快的方向; ④电场线与等势面处处垂直。

点电荷场强 E=k

2

r

Q

匀强电场场强 E=

d

U

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 加速:Uq=ΔE k 匀强场中偏转侧移:

y=

2

m

Eq ·t 2

(V 0⊥E)

电势 U=

q

ε

单位:伏(焦/库)

电势差

U AB =U A -U B =

q

W

AB

电场力的功 W AB =U AB ·q 特点:只与首末 位置有关,而与路径无关

电容器 C=

U

Q 单位:法(库/伏)

平行板电容C=kd

πε

4

电场

的特性

能的特性

电动势 ε=

q

W

内电阻

串、并联关系

串联 并联 I=I 1=I 2=… I=I 1+I 2+… U=U 1+U 2+… U=U 1=U 2=… R=R 1+R 2+…

++

=

2

1

111R R R

欧姆定律 I=

R

U

电阻定律 R=ρ

S

L

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电流形式 I=

r

R +ε

电压形式 ε=U+U ′

功率形式 I ε=IU+I 2r

电功 W=IUt

电功率 P=IU

电热 Q=I 2Rt

欧姆表

磁场

磁场的 产 生

磁场的 性 质

永磁体磁场 电流磁场 磁感强度

磁通量

直线电流磁场 通电螺线管磁场

磁通密度

B=

S

φ

单位:韦伯/米2(特)

定义 B=

IL

F

单位:特(牛/安·米)或韦伯/米2 矢量性:B 的方向即磁场方向,B 、F 、L 的方向关系由左手定则确定。

磁感线

意义:①磁感线的疏密表示磁场强弱;②磁感线的方向表示磁场方向。

安培力 F=BIL

方向:左手定则 洛仑兹力 f=BqV

方向:左手定则

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

只受洛仑力,且

V ⊥B

时有:

BqV=m

R

V

2

R=

Bq

mv ,T=Bq

m π2

电磁感应

产生 条件

自感与 互 感

导体切割磁感线运动

穿过闭合电路所围面 积中磁通量发生变化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㈠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㈡

大小:ε=BLV 方向:右手定则 大小:ε=n t

??φ

方向:楞次定律

自感现象 互感现象

变压器

2

1U

U =

2

1n n

P 出=P 入(理想变压器)

交变电流

即时值 U=U m sin ωt I=I m sin ωt

正弦有效值 U=

2

m

U

I=

2m I 周期、频率、角频率 T=

ω

π

21=f

电学

带电粒子在电磁 复合场中的运动

(完整版)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和知识网络图(大全)

力学知识结构图

匀变速直线运动 基本公式:V t =V 0+at S=V 0t+21 at 2 as V V t 22 02 += 2 0t V V V +=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已知分运动求合运动叫运动的合成,已知合运动求分运动叫运动的分解。运动的合成与分解遵守平行四边形定则 平抛物体的运动 特点:初速度水平,只受重力。 分析:水平匀速直线运动与竖直方向自由落体的合运动。 规律:水平方向 Vx = V 0,X=V 0t 竖直方向 Vy = gt ,y = 22 1gt 合 速 度 V t = ,2 2y x V V +与x 正向夹角tg θ= x y V v 匀速率圆周运动 特点:合外力总指向圆心(又称向心力)。 描述量:线速度V ,角速度ω,向心加速度α,圆轨道半径r ,圆运动周期T 。 规律:F= m r V 2=m ω2r = m r T 2 2 4π 物 体 的 运 动 A 0 t/s X/cm T λx/cm y/cm A 0 V 天体运动问题分析 1、行星与卫星的运动近似看作匀速圆周运动 遵循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即 =m =m ω2R=m( )R 2、在不考虑天体自转的情况下,在天体表面附近的物体所受万有引力近似等于物体的重力,F 引=mg,即?=mg,整理得GM=gR 2。 3、考虑天体自传时:(1)两极 (2)赤道 平均位移:02 t v v s vt t +== 模 型题 2.非弹性碰撞:碰撞过程中所产生的形变不能够完全恢复的碰撞;碰撞过程中有机械能损失. 非弹性碰撞遵守动量守恒,能量关系为: 12m 1v 21+12m 2v 22>12m 1v 1′2+1 2 m 2v 2′2 3.完全非弹性碰撞:碰撞过程中所产生的形变完全不能够恢复的碰撞;碰撞过程中机械能损失最多.此种情况m 1与m 2碰后速 度相同,设为v ,则:m 1v 1+m 2v 2=(m 1+m 2)v 系统损失的动能最多,损失动能为 ΔE km =12m 1v 21+12m 2v 22-12 (m 1+m 2)v 2 1 .弹性碰撞:碰撞过程中所产生的形变能够完全恢复的碰撞;碰撞过程中没有机械能损失.弹性碰撞除了遵从动量守恒定律外,还具备:碰前、碰后系统的总动能相等,即 12m 1v 21+12m 2v 22=12m 1v 1′2+1 2 m 2v 2′2 特殊情况:质量m 1的小球以速度v 1与质量m 2的静止小球发生弹性正碰,根据动量守恒和动能守恒有m 1v 1=m 1v 1′+m 2v 2′,1 2m 1v 21= 12m 1v 1′2+1 2m 2v 2′2.碰后两个小球的速度分别为: v 1′=m 1-m 2m 1+m 2v 1,v 2′=2m 1 m 1+m 2v 1 动 量碰撞 如图所示,在水平光滑直导轨上,静止着三个质量为m =1 kg 的相同的小球A 、B 、C 。现让A 球以v 0=2 m/s 的速 度向B 球运动, A 、 B 两球碰撞后粘在一起继续向右运动并与 C 球碰撞,C 球的最终速度v C =1 m/s 。问: om (1)A 、B 两球与C 球相碰前的共同速度多大? (2)两次碰撞过程中一共损失了多少动能? 【答案】(1)1 m/s (2)1.25 J .线球模型与杆球模型:前面是没有支撑的小球,后两幅图是 有支撑的小球 过最高点的临界条件 由mg=mv 2/r 得v 临=? 由小球恰能做圆周运动即可 得 v 临=0 .车过拱桥问题分析 对甲分析,因为汽车对桥面的压力F N'=mg-?,所以(1)当v=?时,汽车对桥面的压力F N'=0; (2)当0≤v?时,汽车将脱离桥面危险。 对乙分析则:F N-mg=m , 甲 1.做平抛(或类平抛)运动的物体 任意时刻的瞬时速度的反向延长线一定通过此时水平位移的中点 2. 自由落体

高中物理重要知识点详细全总结(史上最全)

【精品文档,百度专属】完整的知识网络构建,让复习备考变得轻松简单! (注意:全篇带★需要牢记!) 高 中 物 理 重 要 知 识 点 总 结 (史上最全)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注意:全篇带★需要牢记!) 一、力物体的平衡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是物体发生形变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即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力是矢量。 2.重力(1)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 [注意]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但不能说重力就是地球的吸引力,重力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 但在地球表面附近,可以认为重力近似等于万有引力 (2)重力的大小:地球表面G=mg,离地面高h处G/=mg/,其中g/=[R/(R+h)]2g (3)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不一定指向地心)。 (4)重心:物体的各部分所受重力合力的作用点,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 3.弹力(1)产生原因:由于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有恢复形变的趋势而产生的. (2)产生条件:①直接接触;②有弹性形变. (3)弹力的方向: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弹力的受力物体是引起形变的物体,施力物体是发生形变的物体.在点面接触的情况下,垂直于面; 在两个曲面接触(相当于点接触)的情况下,垂直于过接触点的公切面. ①绳的拉力方向总是沿着绳且指向绳收缩的方向,且一根轻绳上的张力大小处处相等. ②轻杆既可产生压力,又可产生拉力,且方向不一定沿杆. (4)弹力的大小:一般情况下应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弹簧弹力可由胡克定律来求解. ★胡克定律: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弹力的大小和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即F=kx.k为弹簧的劲度系数,它只与弹簧本身因素有关,单位是N/m. 4.摩擦力 (1)产生的条件:①相互接触的物体间存在压力;③接触面不光滑;③接触的物体之间有相对运动(滑动摩擦力)或相对运动的趋势(静摩擦力),这三点缺一不可. (2)摩擦力的方向:沿接触面切线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与物体运动的方向可以相同也可以相反. (3)判断静摩擦力方向的方法: ①假设法:首先假设两物体接触面光滑,这时若两物体不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它们原来没有相对运动趋势,也没有静摩擦力;若两物体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它们原来有相对运动趋势,并且原来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跟假设接触面光滑时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同.然后根据静

构建高中物理知识网络

构建高中物理知识网络,提高解题能力 银川唐徕回中冯国庆 高中物理,有其内在的科学体系,只有掌握了知识结构、建立了理论体系,才能深入地把握各个知识点并能运用它们去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因此构建高中物理知识网络结构是提高解题能力的关键。 一、高中学生物理知识网络结构 纵向:力、电、光、原 横向:必修68个考点,选修3-4、3-5共有31各考点 网络:现象、概念、规律、思想、方法 新考纲的整体框架和考点内容、能力要求、题型示例都没有太大变化,根据近三年的高考命题分析,理综试卷的物理部分试题仍然以高中物理的主干知识为主,即涉及到力学和电学的主要概念和规律。如牛顿运动定律、万有引力定律、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电场与磁场、电路、电磁感应定律、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运动等。对选修的3-4、3-5的内容继续以选择题和计算题形式出现。在选择题中,重点考查学生对物理知识和物理概念的理解,计算题重点考查学生分析和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实验题侧重考查仪器的使用和考纲中规定的某个实验的操作以及对实验原理的迁移和探究能力。近年来,高考物理试题难度较为稳定。 二、一轮复习构建高中物理知识网络的整体框架 一轮复习课上,把握各部分物理知识的重点、难点。应指导学生梳理知识,形成结构,总结规律形成方法。帮助学生弄清局部知识与教材整体内容的关系,每一知识点在

教材中的地位、作用和特点,掌握知识与知识之间、知识块与知识块之间内部的本质联系于区别。通过梳理,将过去分散和零乱的知识就能十分条理、系统化的有机联系在一起了,便于贮存在大脑中,有利于记忆,不易遗忘,目的在于使用时可以十分快捷的提取。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写出本章小结,主要总结物理量、物理规律、物理方法、典型习题、存在问题。知识经过梳理后,使学生加深了对某些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全面、深刻的理解,容易掌握它们的本质特征,便于学生发现和掌握获取知识的规律、方法和手段,为后续学习打下良好的知识基础和思维品质。构建高中物理知识网络的整体框架。 三、二轮复习要进一步构建高中物理知识网络,突出物理方法 二轮复习要从教与学的实际情况出发拟定专题复习内容,全面系统复习物理知识,注重物理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落实,注重物理学科能力和思想方法的培养,注重对实验知识的复习,培养学生独立设计和完成实验的能力以及实验迁移能力,突出对学科主干知识和重点内容的复习,构建并完善知识结构网络和方法结构体系,以培养物理学科能力,提升知识综合能力、物理建模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知识精讲构建物理知识结构体系和方法结构体系,精讲物理学科主干知识和重点内容,突破重点,化解难点,排除疑点,重视热点,辨析误点,达到高效率复习物理知识的目的。精选典型例题,梳理思路,分析过程,点拨方法与技巧。 二轮复习要树立打通意识,把以往分散、独立、分割的知识或技能整合起来,找到它们的连接点,形成一个能够综合、创新的知能网络。可以某一关键的物理量或物理概念为中心,找出与之相联系的有关物理量或规律来构成知识板块。一般有物体的平衡、运动和力的关系、功和能、电磁学中的场、电磁学中的路、物理图像的意义和解题、如何审题等专题。 如:功和能专题以功和能量的转化与守恒为核心,它可以将整个高中物理各个部分中涉及到做功能量的知识点整合起来组成一个知识板块:功、功率、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功能关系、重力做功、摩擦力做功、电场力作功、电流做功、安培力做功和核力做功。 再如力和运动,以力和初速度的方向变化为核心进行组建:将各种运动归类组合为一个专题。在电学中电路为一个专题等。这些以主干知识为核心来组建的专题,最大的优点是浓缩了物理知识,抓住了物理变化过程中的本质特点,为解决新情境下的物理问题提供了一些帮助。使学到的知识融会贯通。 概念与规律既是物理教学的核心,又是学生物理学习的起点。从核心着手贴近教学

高中物理重要知识点详细全总结(史上最全)

完整的知识网络构建,让复习备考变得轻松简单! (注意:全篇带★需要牢记!) 物 理 重 要 知 识 点 总 结 (史上最全)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注意:全篇带★需要牢记!) 一、力物体的平衡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是物体发生形变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即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力是矢量。 2.重力(1)重力是因为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 [注意]重力是因为地球的吸引而产生,但不能说重力就是地球的吸引力,重力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 但在地球表面附近,能够认为重力近似等于万有引力 (2)重力的大小:地球表面G=mg,离地面高h处G/=mg/,其中g/=[R/(R+h)]2g (3)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不一定指向地心)。 (4)重心:物体的各部分所受重力合力的作用点,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 3.弹力(1)产生原因:因为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有恢复形变的趋势而产生的. (2)产生条件:①直接接触;②有弹性形变. (3)弹力的方向: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弹力的受力物体是引起形变的物体,施力物体是发生形变的物体.在点面接触的情况下,垂直于面; 在两个曲面接触(相当于点接触)的情况下,垂直于过接触点的公切面. ①绳的拉力方向总是沿着绳且指向绳收缩的方向,且一根轻绳上的张力大小处处相等. ②轻杆既可产生压力,又可产生拉力,且方向不一定沿杆. (4)弹力的大小:一般情况下应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弹簧弹力可由胡克定律来求解. ★胡克定律: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弹力的大小和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即F=kx.k为弹簧的劲度系数,它只与弹簧本身因素相关,单位是N/m. 4.摩擦力 (1)产生的条件:①相互接触的物体间存有压力;③接触面不光滑;③接触的物体之间有相对运动(滑动摩擦力)或相对运动的趋势(静摩擦力),这三点缺一不可. (2)摩擦力的方向:沿接触面切线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与物体运动的方向能够相同也能够相反. (3)判断静摩擦力方向的方法: ①假设法:首先假设两物体接触面光滑,这时若两物体不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它们原来没有相对运动趋势,也没有静摩擦力;若两物体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它们原来有相对运动趋势,并且原来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跟假设接触面光滑时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同.然后根据静摩擦力的方向跟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确定静摩擦力方向. ②平衡法:根据二力平衡条件能够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 (4)大小:先判明是何种摩擦力,然后再根据各自的规律去分析求解. ①滑动摩擦力大小:利用公式f=μF N实行计算,其中F N是物体的正压力,不一

高中物理课本基础知识填空汇总

高中物理基础知识汇总 一、重要结论、关系 1、质点的运动 1)匀变速直线运动 1.平均速度V平=______(定义式) 2.中间时刻速度V t/2=_________=__________ 3.末速度V t=__________ 4.中间位置速度V s/2=___________ 5.位移x=__________=________ 6.加速度a=________ (单位是________) 7.实验用推论Δs=_________{Δs为连续相邻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 注: (1)平均速度是矢量; (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 ①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比例关系: 等分时间,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比 等分位移,相等位移所用的时间之比 ②处理打点计时器打出纸带的计算公式:v i=(S i+S i+1)/(2T), a=(S i+1-S i)/T2如图: 2)自由落体运动 注: g=9.8m/s2≈10m/s2(在赤道附近g较___,在高山处比平地___,方向________)。3)竖直上抛运动 1.上升最大高度H m=________ (抛出点算起) 2.往返时间t=____ _ (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 注: (1)全过程处理:是________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___值; (2)分段处理:向上为________直线运动,向下为__________运动,具有对称性; (3)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如在同点速度等值反向等。 物体在斜面上自由匀速下滑μ=tanθ; 物体在光滑斜面上自由下滑:a=gsinθ 二、质点的运动 1)平抛运动1.水平方向速度:V x=___ 2.竖直方向速度:V y=____ 3.水平方向位移:x=____ 4.竖直方向位移:y=______ 5.运动时间t=________ 6.速度方向与水平夹角tgβ=______ 7.位移方向与水平夹角tgα=______ 注: (1) 运动时间由下落高度h(y)决定与水平抛出速度___关 (2);α与β的关系为tgβ=___tgα;

关于高二物理知识点汇总高二上学期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二物理知识点汇总2017高二上学期物理知识点总结高二物理中所涉及到的物理知识是物理学中的最基本的知识,学好高二物 理的相关知识点尤其重要,下面是学而思的2017高二上学期物理知识点总结,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二上学期物理知识点 一、三种产生电荷的方式: 1、摩擦起电:(1)正点荷:用绸子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电荷;(2)负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电荷;(3)实质:电子从一物体转移到另一物体; 2、接触起电:(1)实质:电荷从一物体移到另一物体;(2)两个完全相同的物体相互接触后电荷平分;(3)、电荷的中和:等量的异种电荷相互接触,电荷相合抵消而对外不显电性,这种现象叫电荷的中和; 3、感应起电:把电荷移近不带电的导体,可以使导体带电;(1)电荷的基本性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2)实质:使导体的电荷从一部分移到另一部分;(3)感应起电时,导体离电荷近的一端带异种电荷,远端带同种电荷; 4、电荷的基本性质:能吸引轻小物体; 二、电荷守恒定律:电荷既不能被创生,亦不能被消失,它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在转移过程中,电荷的总量不变。 三、元电荷:一个电子所带的电荷叫元电荷,用e表示。1、e=1.610-19c;2、一个质子所带电荷亦等于元电荷;3、任何带电物体所带电荷都是元电荷的整数倍; 四、库仑定律:真空中两个静止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跟它们所带电荷量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之间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电荷间的这种力叫库仑力,1、计算公式:F=kQ1Q2/r2(k=9.0109N.m2/kg2)2、库仑定律只适用于点电荷(电荷的体积可以忽略不计)3、库仑力不是万有引力; 五、电场:电场是使点电荷之间产生静电力的一种物质。1、只要有电荷存在,在电荷周围就一定存在电场;2、电场的基本性质:电场对放入其中的电荷(静止、运动)有力的作用;这种力叫电场力;3、电场、磁场、重力场都是一种物质

最详细的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最全版)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经典版)

第一章、力 一、力F: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1、单位:牛(N) 2、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3、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即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但它们不在同一物体上,不是平衡力。作用力与 反作用力是同性质的力,有同时性。 二、力的分类: 1、按按性质分:重力G、弹力N、摩擦力f 按效果分:压力、支持力、动力、阻力、向心力、回复力。 按研究对象分:外力、内力。 2、重力G:由于受地球吸引而产生,竖直向下。G=mg 重心的位置与物体的质量分布与形状有关。质量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重心在几何中心上,不一定在物体上。 弹力:由于接触形变而产生,与形变方向相反或垂直接触面。F=k×Δx 摩擦力f:阻碍相对运动的力,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滑动摩擦力:f=μN(N不是G,μ表示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只与材料有关,与重力、压力无关。) 相同条件下,滚动摩擦<滑动摩擦。 静摩擦力:用二力平衡来计算。 用一水平力推一静止的物体并使它匀速直线运动,推力F与摩擦力f的关系如图所示。 力的合成与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以分力F1、F2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合力F的大小和方向可用这两个邻边之间的对角线表示。 |F1-F2|≤F合≤F1+F2 F合2=F12+F22+ 2F1F2cosQ 平动平衡:共点力使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解题方法:先受力分析,然后根据题意建立坐标 系,将不在坐标系上的力分解。如受力在三个以 内,可用力的合成。 利用平衡力来解题。 F x合力=0 F y合力=0 注:已知一个合力的大小与方向,当一个分力的 方向确定,另一个分力与这个分力垂直是最小 值。 转动平衡: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转动状态。 解题方法:先受力分析,然后作出对应力的力臂(最长力臂是指转轴到力的作用点的直线距离)。分析正、负力矩。 利用力矩来解题:M合力矩=FL合力矩=0 或M正力矩= M负力矩 第二章、直线运动

最新最全高中物理所有知识点总结(精华)

高考物理基本知识点总结 一. 教学内容: 知识点总结 1. 摩擦力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或与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静摩擦力:0 注意:若到最高点速度从零开始增加,杆对球的作用力先减小后变大。 = 相同,,轮上边缘各点v 相同,v A =v B 3. 传动装置中,特点是:同轴上各点C A 4. 同步地球卫星特点是:①,② ①卫星的运行周期与地球的自转周期相同,角速度也相同; ②卫星轨道平面必定与地球赤道平面重合,卫星定点在赤道上空36000km 处,运行速度 3.1km/s。 m1m2 2 r F=G ,卡文迪许扭秤实验。 5. 万有引力定律:万有引力常量首先由什么实验测出: g' =GM/r 2 6. 重力加速度随高度变化关系: GM 说明:r为某位置到星体中心的距离。某星体表面的重力加速 度。 g 02 R

2 g' g R R ——某星体半径 h 为某位置到星体表面的距离 2 (R h) 7. 地球表面物体受重力加速度随纬度变化关系:在赤道上重力加速度较小,在两极,重力加速度较大。 2 2 GM r GM GMm mv r GMm mv r 2 2 2 g' = r r r 、v = 、 、 8. 人造地球卫星环绕运动的环绕速度、周期、向心加速度 = m ω 2R =m ( 2π /T ) 2 R GM r gR gR 2 = GM r =R ,为第一宇宙速度 v 1= = 当 r 增大, v 变小;当 应用:地球同步通讯卫星、知道宇宙速度的概念 9. 平抛运动特点: ①水平方向 ②竖直方向 ③合运动 ④应用:闪光照 ⑤建立空间关系即两个矢量三角形的分解:速度分解、位移分解 S ,求 v T gT 2 相位 v y 0 t x v 0 t v x v 0 1 2 2 y gt v y gt 1 4 2 2 2 2 4 2 2 S v 0 t g t v t v g t gt 2v 0 1 2 gt v 0 tg tg tg tg ⑥在任何两个时刻的速度变化量为△ v =g △ t ,△ p = mgt x 2 处,在电场中也有应用 ⑦v 的反向延长线交于 x 轴上的 10. 从倾角为 α的斜面 上 A 点以速度 v 0 平抛的小球,落到了斜面上的 B 点,求: S AB

[教学设计]构建高中物理知识网络

[教学设计]构建高中物理知识网络构建高中物理知识网络,提高解题能力 银川唐徕回中冯国庆 高中物理,有其内在的科学体系,只有掌握了知识结构、建立了理论体系,才能深入地把握各个知识点并能运用它们去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因此构建高中物理知识网络结构是提高解题能力的关键。 一、高中学生物理知识网络结构 纵向:力、电、光、原 横向:必修68个考点,选修3-4、3-5共有31各考点网络:现象、概念、规律、思想、方法 新考纲的整体框架和考点内容、能力要求、题型示例都没有太大变化,根据近三年的高考命题分析,理综试卷的物理部分试题仍然以高中物理的主干知识为主,即涉及到力学和电学的主要概念和规律。如牛顿运动定律、万有引力定律、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电场与磁场、电路、电磁感应定律、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运动等。对选修的3-4、3-5的内容继续以选择题和计算题形式出现。在选择题中,

重点考查学生对物理知识和物理概念的理解,计算题重点考查学生分析和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实验题侧重考查仪器的使用和考纲中规定的某个实验的操作以及对实验原理的迁移和探究能力。近年来,高考物理试题难度较为稳定。 二、一轮复习构建高中物理知识网络的整体框架 一轮复习课上,把握各部分物理知识的重点、难点。应指导学生梳理知识,形成结构,总结规律形成方法。帮助学生弄清局部知识与教材整体内容的关系,每一知识点在 教材中的地位、作用和特点,掌握知识与知识之间、知识块与知识块之间内部的本质联系于区别。通过梳理,将过去分散和零乱的知识就能十分条理、系统化的有机联系在一起了,便于贮存在大脑中,有利于记忆,不易遗忘,目的在于使用时可以十分快捷的提取。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写出本章小结,主要总结物理量、物理规律、物理方法、典型习题、存在问题。知识经过梳理后,使学生加深了对某些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全面、深刻的理解,容易掌握它们的本质特征,便于学生发现和掌握获取知识的规律、方法和手段,为后续学习打下良好的知识基础和思维品质。构建高中物理知识网络的整体框架。 三、二轮复习要进一步构建高中物理知识网络,突出物理方法 二轮复习要从教与学的实际情况出发拟定专题复习内容,全面系统复习物理知识,注重物理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落实,注重物理学科能力和思想方法的培养,注重对实验知识的复习,培养学生独立设计和完成实验的能力以及实验迁移能力,突出对学科主干知识和重点内容的复习,构建并完善知识结构网络和方法结构体系,以培养物理学科能力,提升知识综合能力、物理建模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知识精讲构建物理知识结构体系和方法结构体系,精讲物理学科主干知识和重

高一物理知识点归纳大全

高一物理知识点归纳大全 从初中进入高中以后,就会慢慢觉得物理公式比以前更难学习了,其实学透物理公式并不是难的事情,以下是我整理的物理公式内容,希望可以给大家提供作为参考借鉴。 基本符号 Δ代表'变化的 t代表'时间等,依情况定,你应该知道' T代表'时间' a代表'加速度' v。代表'初速度' v代表'末速度' x代表'位移' k代表'进度系数' 注意,写在字母前面的数字代表几倍的量,写在字母后面的数字代表几次方. 运动学公式 v=v。+at无需x时 v2=2ax+v。2无需t时 x=v。+0.5at2无需v时 x=((v。+v)/2)t无需a时 x=vt-0.5at2无需v。时 一段时间的中间时刻速度(匀加速)=(v。+v)/2

一段时间的中间位移速度(匀加速)=根号下((v。2+v2)/2) 重力加速度的相关公式,只要把v。当成0就可以了.g一般取10 相互作用力公式 F=kx 两个弹簧串联,进度系数为两个弹簧进度系数的倒数相加的倒数 两个弹簧并联,进度系数连个弹簧进度系数的和 运动学: 匀变速直线运动 ①v=v(初速度)+at ②x=v(初速度)t+?at平方=v+v(初速度)/2×t ③v的平方-v(初速度)的平方=2ax ④x(末位置)-x(初位置)=a×t的平方 自由落体运动(初速度为0)套前面的公式,初速度为0 重力:G=mg(重力加速度)弹力:F=kx摩擦力:F=μF(正压力)引申:物体的滑动摩擦力小于等于物体的最大静摩擦 匀变速直线运动 1.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 2.有用推论Vt2-Vo2=2as 3.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 4.末速度Vt=Vo+at 5.中间位置速度Vs/2=[(Vo2+Vt2)/2]1/2 6.位移s=V平t=Vot+at2/2=Vt/2t 7.加速度a=(Vt-Vo)/t{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 8.实验用推论Δs=aT2{Δs为连续相邻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 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度(Vo):m/s;加速度(a):m/s2;末速度(Vt):m/s;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

高考总复习知识网络一览表物理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 一、质点的运动(1)------直线运动 1)匀变速直线运动 1.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 2.有用推论Vt2-Vo2=2as 3.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 4.末速度Vt=Vo+at 5.中间位置速度Vs/2=[(Vo2+Vt2)/2]1/2 6.位移s=V平t=Vot+at2/2=Vt/2t 7.加速度a=(Vt-Vo)/t {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F2) 2.互成角度力的合成: F=(F12+F22+2F1F2cosα)1/2(余弦定理)F1⊥F2时:F=(F12+F22)1/2 3.合力大小范围:|F1-F2|≤F≤|F1+F2| 4.力的正交分Fx=Fcosβ,Fy=Fsinβ(β为合力与x轴之间的夹角tgβ=Fy/Fx) 注: (1)力(矢量)的合成与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2)合力与分力的关系是等效替代关系,可用合力替代分力的共同作用,反之也成立; (3)除公式法外,也可用作图法求解,此时要选择标度,严格作图; (4)F1与F2的值一定时,F1与F2的夹角(α角)越大,合力越小; (5)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可沿直线取正方向,用正负号表示力的方向,化简为代数运算. 四、动力学(运动和力) 1.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具有惯性,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2.牛顿第二运动定律:F合=ma或a=F合/ma{由合外力决定,与合外力方向一致} 3.牛顿第三运动定律:F=-F′{负号表示方向相反,F、F′各自作用在对方,平衡力与作用力反作用力区别,实际应用:反冲运动} 4.共点力的平衡F合=0,推广{正交分解法、三力汇交原理} 5.超重:FN>G,失重:FNr} 3.受迫振动频率特点:f=f驱动力 4.发生共振条件:f驱动力=f固,A=max,共振的防止和应用〔见第一册P175〕 5.机械波、横波、纵波〔见第二册P2〕 6.波速v=s/t=λf=λ/T{波传播过程中,一个周期向前传播一个波长;波速大小由介质本身所决定} 7.声波的波速(在空气中)0℃:332m/s;20℃:344m/s;30℃:349m/s;(声波是纵波) 8.波发生明显衍射(波绕过障碍物或孔继续传播)条件:障碍物或孔的尺寸比波长小,或者相差不大 9.波的干涉条件:两列波频率相同(相差恒定、振幅相近、振动方向相同) 10.多普勒效应:由于波源与观测者间的相互运动,导致波源发射频率与接收频率不同{相互接近,接收频率增大,反之,减小〔见第二册P21〕} 注: (1)物体的固有频率与振幅、驱动力频率无关,取决于振动系统本身;

江苏省高中物理基本知识点总结

物理重要知识点总结 学好物理要记住:最基本的知识、方法才是最重要的。秘诀:“想” 学好物理重在理解 ........(概念、规律的确切含义,能用不同的形式进行表达,理解其适用条件) A(成功)=X(艰苦的劳动)十Y(正确的方法)十Z(少说空话多干实事) (最基础的概念,公式,定理,定律最重要);每一题中要弄清楚(对象、条件、状态、过程)是解题关健物理学习的核心在于思维,只要同学们在平常的复习和做题时注意思考、注意总结、善于归纳整理,对于课堂上老师所讲的例题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把老师的知识和解题能力变成自己的知识和解题能力,并养成规范答题的习惯,这样,同学们一定就能笑傲考场,考出理想的成绩! 对联: 概念、公式、定理、定律。(学习物理必备基础知识)对象、条件、状态、过程。(解答物理题必须明确的内容)力学问题中的“过程”、“状态”的分析和建立及应用物理模型在物理学习中是至关重要的。说明:凡矢量式中用“+”号都为合成符号,把矢量运算转化为代数运算的前提是先规定正方向。 答题技巧:“基础题,全做对;一般题,一分不浪费;尽力冲击较难题,即使做错不后悔”。“容易题不丢分,难题不得零分。“该得的分一分不丢,难得的分每分必争”,“会做?做对?不扣分” 在学习物理概念和规律时不能只记结论,还须弄清其中的道理,知道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由来。

受力分析入手(即力的大小、方向、力的性质与特征,力的变化及做功情况等)。 再分析运动过程(即运动状态及形式,动量变化及能量变化等)。 最后分析做功过程及能量的转化过程; 然后选择适当的力学基本规律进行定性或定量的讨论。 强调:用能量的观点、整体的方法(对象整体,过程整体)、等效的方法(如等效重力)等解决 Ⅱ运动分类:(各种运动产生的力学和运动学条件及运动规律............. )是高中物理的重点、难点 高考中常出现多种运动形式的组合 追及(直线和圆)和碰撞、平抛、竖直上抛、匀速圆周运动等 ①匀速直线运动 F 合=0 a=0 V 0≠0 ②匀变速直线运动:初速为零或初速不为零, ③匀变速直、曲线运动(决于F 合与V 0的方向关系) 但 F 合= 恒力 ④只受重力作用下的几种运动:自由落体,竖直下抛,竖直上抛,平抛,斜抛等 ⑤圆周运动:竖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最低点和最高点);匀速圆周运动(关键搞清楚是什么力提供作向心力) ⑥简谐运动;单摆运动; ⑦波动及共振; ⑧分子热运动;(与宏观的机械运动区别) ⑨类平抛运动; ⑩带电粒在电场力作用下的运动情况;带电粒子在f 洛作用下的匀速圆周运动 Ⅲ。物理解题的依据: (1)力或定义的公式 (2) 各物理量的定义、公式 (3)各种运动规律的公式 (4)物理中的定理、定律及数学函数关系或几何关系 Ⅳ几类物理基础知识要点: ①凡是性质力要知: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②对于位移、速度、加速度、动量、动能要知参照物; ③状态量要搞清那一个时刻(或那个位置)的物理量; ④过程量要搞清那段时间或那个位侈或那个过程发生的;(如冲量、功等) ⑤加速度a 的正负含义:①不表示加减速;② a 的正负只表示与人为规定正方向比较的结果。 ⑥如何判断物体作直、曲线运动; ⑦如何判断加减速运动; ⑧如何判断超重、失重现象。 ⑨如何判断分子力随分子距离的变化规律 ⑩根据电荷的正负、电场线的顺逆(可判断电势的高低)?电荷的受力方向;再跟据移动方向?其做功情况?电势能的变化情况 V 。知识分类举要 1.力的合成与分解、物体的平衡 ?求F 、F 2两个共点力的合力的公式: F= θCOS F F F F 212 2212++ 合力的方向与F 1成α角: 1

高中物理知识点汇总

高考物理基本知识点汇总 一. 教学内容: 知识点总结 1. 摩擦力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或与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静摩擦力:0gR 注意:若到最高点速度从零开始增加,杆对球的作用力先减小后变大。 3. 传动装置中,特点是:同轴上各点ω相同,A ω=C ω,轮上边缘各点v 相同,v A =v B 4. 同步地球卫星特点是:①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 ①卫星的运行周期与地球的自转周期相同,角速度也相同; ②卫星轨道平面必定与地球赤道平面重合,卫星定点在赤道上空36000km 处,运行速度3.1km/s 。 5. 万有引力定律:万有引力常量首先由什么实验测出:F =G 2 2 1r m m ,卡文迪许扭秤实验。 6. 重力加速度随高度变化关系: 'g =GM/r 2

说明:为某位置到星体中心的距离。某星体表面的重力加速度。 r g G M R 02 = g g R R h R h ' () = +2 2 ——某星体半径为某位置到星体表面的距离 7. 地球表面物体受重力加速度随纬度变化关系:在赤道上重力加速度较小,在两极,重力加速度较大。 8. 人造地球卫星环绕运动的环绕速度、周期、向心加速度'g =2 r GM 、r mv r GMm 2 2 = 、v = r GM 、 r mv r GMm 2 2 = =m ω2R =m (2π/T )2R 当r 增大,v 变小;当r =R ,为第一宇宙速度v 1=r GM =gR gR 2 =GM 应用:地球同步通讯卫星、知道宇宙速度的概念 9. 平抛运动特点: ①水平方向______________ ②竖直方向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合运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应用:闪光照 ⑤建立空间关系即两个矢量三角形的分解:速度分解、位移分解 相位,求?y t x y t gT v S T v x v t v v y gt v gt S v t g t v v g t tg gt v tg gt v tg tg == =====+=+== =2 0002 02 2 24 0222 00 1214 21 2αθα θ ⑥在任何两个时刻的速度变化量为△v =g △t ,△p =mgt ⑦v 的反向延长线交于x 轴上的x 2处,在电场中也有应用 10. 从倾角为α的斜面上A 点以速度v 0平抛的小球,落到了斜面上的B 点,求:S AB

(完整word版)高中物理总复习基础知识汇总

高中物理总复习基础知识要点 第一部分力学 一、力和物体的平衡: 1.力 ⑴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①成对出现,力不能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②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产生加速度)和引起形变;③力是矢量,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是力的三要素。 ⑵力的分类:①按力的性质分类。②按力的效果分类(可以几个力的合力)。 ⑶力的图示:①由作用点开始画,②沿力的方向画直线。③选定标度,并按大小结合标度分段。④在末端画箭头并标出力的符号。 2.重力 ⑴产生:①由于地球吸引而产生(但不等于万有引力)。②方向竖直向下。③作用点在重心。 ⑵大小:①G=mg,在地球上不同地点g不同。②重力的大小可用弹簧秤测出。 ⑶重心:①质量分布均匀的有规则形状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②质量分布不均匀或不规则形状物体的重心,除与物体的形状有关外,还与质量的分布有关。③重心可用悬挂法测定。④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 3.弹力 ⑴产生:①物体直接接触且产生弹性形变时产生。②压力或支持力的方向垂直于支持面而指向被压或被支持的物体;③绳的拉力方向沿着绳而指向绳收缩的方向。 有接触的物体间不一定有弹力,弹力是否存在可用假设法判断,即假设弹力存在,通过分析物体的合力和运动状态判断。 ⑵胡克定律:在弹性限度内,F=KX,X-是弹簧的伸长量或缩短量。 4.摩擦力 ⑴静摩擦力:①物接触、相互挤压(即存在弹力)、有相对运动趋势且相对静止时产生。 ②方向与接触面相切,且与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③除最大静摩擦力外,静摩擦力没有一定的计算式,只能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按力的平衡或F=ma方法求。 判断它的方向可采用“假设法”,即如无静摩擦力时物体发生怎样的相对运动。 ⑵滑动摩擦力:①物接触、相互挤压且在粗糙面上有相对运动时产生。②方向与接触面相切且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不一定与物的运动方向相反)②大小f=μF N。(F N不一定等于重力)。 滑动摩擦力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但不一定阻碍物体的运动。 摩擦力既可能起动力作用,也可能起阻力作用。 5.力的合成与分解 ⑴合成与分解:①合力与分力的效果相同,可以根据需要互相替代。①力的合成和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法则,平行四边形法则对任何矢量的合成都适用,力的合成与分解也可用正交分解法。③两固定力只能合成一个合力,一个力可分解成无数对分力,但力的分解要根据实际情况决定。 ⑵合力与分力关系:①两分力与合力F1+F2≥F≥F1-F2,但合力不一定大于某一分

高一物理力学 知识点归纳

高一上物理期末知识点复习 专题一:运动学 【知识要点】 1.质点(A ) (1)没有形状、大小,而具有质量的点。 (2)质点是一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实际并不存在。 (3)一个物体能否看成质点,并不取决于这个物体的大小,而是看在所研究的问题中物体的形状、大小和物体 上各部分运动情况的差异是否为可以忽略的次要因素,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参考系(A ) (1)物体相对于其他物体的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2)在描述一个物体运动时,选来作为标准的(即假定为不动的)另外的物体,叫做参考系。 对参考系应明确以下几点: ①对同一运动物体,选取不同的物体作参考系时,对物体的观察结果往往不同的。 ②在研究实际问题时,选取参考系的基本原则是能对研究对象的运动情况的描述得到尽量的简化,能够使解题显得简捷。 ③因为今后我们主要讨论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所以通常取地面作为参照系 3.路程和位移(A ) (1)位移是表示质点位置变化的物理量。路程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 (2)位移是矢量,可以用以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一条有向线段来表示。因此,位移的大小等于物体的初位置到 末位置的直线距离。路程是标量,它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因此其大小与运动路径有关。 (3)一般情况下,运动物体的路程与位移大小是不同的。只有当质点做单一方向的直线运动时,路程与位移的 大小才相等。图1-1中质点轨迹ACB 的长度是路程,AB 是位移S 。 (4)在研究机械运动时,位移才是能用来描述位置变化的物理量。路程不能用来表达物体的确切位置。比如说 某人从O 点起走了50m 路,我们就说不出终了位置在何处。 4、速度、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A ) B A B C 图1-1

高二物理知识点归纳高二物理知识点总结

高二物理知识点归纳高二物理知识点总结【导语】以下是大的高二物理知识点总结,欢迎大家阅读! 一、三种产生电荷的方式: 1、摩擦起电:(1)正点荷:用绸子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电荷;(2)负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电荷;(3)实质:电子从一物体转移到另一物体; 2、接触起电:(1)实质:电荷从一物体移到另一物体;(2)两个完全相同的物体相互接触后电荷平分;(3)、电荷的中和:等量的异种电荷相互接触,电荷相合抵消而对外不显电性,这种现象叫电荷的中和; 3、感应起电:把电荷移近不带电的导体,可以使导体带电;(1)电荷的基本性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2)实质:使导体的电荷从一部分移到另一部分;(3)感应起电时,导体离电荷近的一端带异种电荷,远端带同种电荷; 4、电荷的基本性质:能吸引轻小物体;

二、电荷守恒定律:电荷既不能被创生,亦不能被消失,它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在转移过程中,电荷的总量不变。 三、元电荷:一个电子所带的电荷叫元电荷,用e表示。1、e=1.6×10-19c;2、一个质子所带电荷亦等于元电荷;3、任何带电物体所带电荷都是元电荷的整数倍; 四、库仑定律:真空中两个静止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跟它们所带电荷量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之间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电荷间的这种力叫库仑力,1、计算公式:F=kQ1Q2/r2(k=9.0×109N.m2/kg2)2、库仑定律只适用于点电荷(电荷的体积可以忽略不计)3、库仑力不是万有引力; 五、电场:电场是使点电荷之间产生静电力的一种物质。1、只要有电荷存在,在电荷周围就一定存在电场;2、电场的基本性质:电场对放入其中的电荷(静止、运动)有力的作用;这种力叫电场力;3、电场、磁场、重力场都是一种物质 六、电场强度:放入电场中某点的电荷所受电场力F跟它的电荷量Q的比值叫该点的电场强度;1、定义式:E=F/q;E是电场强度;F 是电场力;q是试探电荷;2、电场强度是矢量,电场中某一点的场强

高中物理基本知识及在高考中所占分值分配

人教版高中物理新课标教材目录及各知识点分值分布情况汇总编制:马玉娟职务:教师 【必修1】 物理学与人类文明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基础) (P8) 1 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 2 时间和位移 3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4 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5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 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特殊运动)(P30) 1 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2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3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4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速度的关系 5 自由落体运动 6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 第三章相互作用力(基础)(P50) 1 重力基本相互作用 2 弹力 3 摩擦力 4力的合成 5力的分解 (受力分析专题、正交分解、平行四边形法则、三角形法则) 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P67) 1 牛顿第一定律 2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3 牛顿第二定律 4力学单位制 5 牛顿第三定律 6用牛顿定律解决问题(一) 7 用牛顿定律解决问题(二)(P85) (牛顿三定律是研究力与运动的基础) 学生实验 课题研究 课外读物 【必修2】 第五章曲线运动 (特殊运动) (P1) 1 曲线运动 2质点在平面内的运动 3抛体运动的规律 4实验:研究平抛运动 5 圆周运动 6 向心加速度 7 向心力 8生活中的圆周运动 (会用到力的分解和合成,进而求向心力) 第六章万有引力与航天(P28) 1 行星的运动 2 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 3 万有引力定律 4万有引力理论成就 5宇宙航行 6经典力学的局限 (一般会考察1个选择题,主要是和同步卫星相比较,大约占分值6分) 第七章机械能及其守恒定律(P50) 1 追寻守恒量 2 功 3 功率 4 重力势能 5 探究弹性势能的表达式 6 实验: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 7 动能和动能定理 8机械能守恒定律 9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10能量守恒定律与能源(P75) (力,电,磁中功能关系都会用到,作为工具)【选修3-1】 第一章静电场(P1)(出1个选择题,占6分) 1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 2 库仑定律 3 电场强度 4 电势能和电势 5 电势差 6 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 7 电容器与电容 8 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 (和磁场相结合,出一个综合大题,大约18分)第二章恒定电流(P40) 1 电源和电流 2 电动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