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研究综述

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研究综述
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研究综述

中国文化产业大进展大繁荣战略研究综述

一、认识体系

(一)文化产业进展战略的概念、内涵

曹军(2007)认为,就文化产业进展战略的范

畴来看,它是一种打算,属于规划、谋略的范畴;就文化产业进展战略的性质来看,它是一种带有全局性、关键性、全然性的并通过系统策划的长远规划;就文化产业进展战略的内容来看,它是一种以应变环境、超越对手、进展自我为特征的抗争性规划,带有鲜亮的竞争性特点。文化产业进展战略又是独特的、带有鲜亮个性特征的、具有目标预期的抽象理念与进展方略。

刘强(2007)认为,所谓“文化产业进展战

略”确实是战略主体关于文化产业本身进展的一种长远的整体性谋划、要求和政策安排,是从“如何发展文化产业”或者讲“应当把文化产业建设成一个什么模样”如此一些关于文化产业进展的终极目标提出来的。文化产业进展战略的主体是既定的,只

有拥有对经济、文化等资源进行再分配权力的政府

中枢决策机构才能制定和实施文化产业进展战略。

(二)文化产业进展战略的地位理论界有许多专家学者呼吁认识制定国家文化

产业进展战略的重要性,希望政府部门能尽快制

定。最早提出那个建议的是沈望舒(1998),作者

在文中明确指出,为迎接文化产业的大进展,亟需

有一个权威性的战略规划为文化产业明确方向任

务,改善环境条件,解决综合保障问题。一个体现国

家意志、思路明晰、要求确切的规划打算,有利于

动员各级政府和社会力量调整工作重点,重新配置

生产力和资源,决定统一协调的建设姿态,有利于在

改革的方针下进行体制、机制的相应转变,尤其是

有利于克服阻碍文化经济进展,有害于文化产业建

设的思想观念,树立正确的思想路线。为文化产业

制定进展战略规划和实施打算具有现实和长远的重

要性,具有理论实践的双重指导意义。

二、要素体系

(一)文化产业进展战略原则

胡惠林(2000)提出,在参与全球化的过程

中,不能把经济全球化片面地理解为能够不顾国家

利益的完全的经济自由化或产业进展自由化,市场

经济的最高原则仍然是国家利益,因此,文化进展

战略确定应以国家利益为最高利益,只有选择了这

样的战略前提,中国文化产业的安全才是有保障

的。

张晓明(2006)从文化产业进展的不平衡进展规

律那个角度,讲明制定文化产业进展战略的一些特

殊性。不同国家和不同地区文化产业进展的不平衡

性的缘故是它们处在进展的不同时期。进展的不平

衡性对进展战略的重要意义表现在,由于全球化的

迅速进展,国际性经济、文化交流在深度和广度上

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这种不平衡进展态势正在成为谋求不平等经济、文化利益的重要条件。中国

国家文化产业进展战略要应对国际性的经济、文化

进展的不平衡性格局,在制定文化产业的进展战略

的时候既要有前瞻性,又要有现实性。

(二)文化产业进展战略方针和战略目标

战略方针是整个文化产业进展战略的灵魂,它

是战略研究总成果的集中反映,代表和体现了战略主体关于文化产业进展的构想和意志。战略目标是一个文化进展战略文本的核心,是战略方针的体现。

李宝元(1999)认为,进展我国文化产业的基

本指导方针应该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加快文化领域的市场化改革步伐,在有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人民思想文化素养不断提高,有利于满足人民健康向上的文化需要的前提下,大力推进文化的产业化进展,努力开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新局面。进展文化产业的全然目的,确实是要解放社会主义文化艺术的生产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经济。

张晓明(2003)在分析“入世”对中国文化产

业进展的阻碍的基础上提出,中国在制订文化产业进展战略时应以实现可持续的、跨越式的进展为基本指导方针,差不多目标是要形成“后发优势”,基本手段是要“反其道而行之”,并遵循如此的原则,

即以文化艺术的原创带动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以文化产业带动信息产业,以产业政策引导企业整合,以制度创新应对制度竞争。

(三)文化产业进展战略定位

李江帆(2001)对我国文化产业的定位做了论

述,作者指出,就全国范围来讲,由于(狭义)文化产业目前在国民经济中占比重专门小,其前向关联效果较强,但后向关联效果较弱,产业关联和产业波及效果在第三产业中处于中下水平,因此尚未具备成为中国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条件。对比主导产业的标准,文化产业虽能较多地汲取先进技术,面对大幅度增长的需求,自身保持较高增长速度,但对其他产业的进展的带动作用并不算强,因此也不具备成为全国国民经济主导产业的条件。尽管如此,文化产业能较多汲取先进技术,代表产业进展方向和保持增长而需超前进展,因此有可能成为国民经济中的先导产业。

(四)文化产业进展战略重点

战略重点是对实现战略目标具有关键意义而目

前进展具有比较优势或比较弱势,需要特不加强的

部门、区域、组织、要素等。战略重点的选择和实施是战略目标的展开,能否选择并实施正确的战略

重点关系到整个文化产业进展战略的成败。

1.文化“走出去”战略。花建(2000)认为,

过去中国的文化产业要紧针对国内市场,而在

WTO背景下,我们不仅要服务国内,而且要参与

国际竞争;不但要“防守”和“拿来”,而且要

“进攻”和“送出”,这种双向的战略格局,是一个

重大的战略转变。作者(2005)进一步指出,中国

文化产业“走出去”不但要激发内容原创,生产大

量适应国际文化市场的优秀产品,还要解决三个大

问题,确实是“谁走出去”、“走到哪里去”和“怎

样走出去”,即贸易主体、区位选择和出口路径的

问题。

胡惠林(2004)认为,一个国家的文化进展应

该以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为战略目标,要扬长避

短。中国的文化产业要“走出去”,就应当按照这

个原则来选择属于自己的优势文化产业、文化产

品,只有如此,企业才可能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竞争力,“要素禀赋”的结构也会随着文化经济的进展不断提升,最终达到能够赶上发达国家的目标。2.品牌带动战略。质量、品牌始终是产品的

生命,物质产品如此,精神产品也如此。没有高质量、高艺术、高品位的文化产品,文化产业就失去真正的支撑力。聂瑞平(2002)认为,要对中国的现有文化资源尤其是民族文化资源进行全面的盘点和梳理,对各个文化艺术门类的优势和劣势进行准确的分析和把握,依此确定各自的主打品牌,并不断壮大自身实力,以此作为突破口,来带动中国文化产业的全面推进。

3.文化创新战略。胡惠林(2001)较早地提

出了文化创新思想,面对WTO,中国应构建文化

产业创新体系。要制定积极的文化产业政策,包括“民有市场准入”政策、文化产业与文化市场准入的反垄断政策、建立新的文化外贸制度、建立积极的国家文化安全预警系统、加大对文化原创能力系统建设的政策投入等,全面推进国家文化创新体系

建设。李康化(2003)则从进展文化产业的全局出

发提出了理论制度创新、要素市场创新、产业链条

创新、产业结构创新、社会结构创新。

4.结构优化战略。文化产业部门结构与文化

产业空间结构是整个文化产业结构不可分割的两个

方面,人类的文化经济活动最终要落实在产业部门

和具体区域上。优化文化产业结构,具有提高国家

整体文化产业竞争力的文化战略意义。

胡惠林(2003)认为,中国文化产业结构具有明显的文化行政治理制度色彩,反映的是政府从意

识形态治理需要动身,对文化产业资源配置的一种

权力安排与部署,因此,文化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

整首先是对一种文化权力结构的调整。此外,中国

文化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的路径选择与目标定

位,不能只有国内市场这一个向度,而且同时还必

须有关于国际文化产业结构变动趋势的关照。作者

(2005)进一步提出,文化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包含着对文化产业布局的重新安排。我国文化产业

进展多元化和混合型的具体特征,决定了我国文化

产业进展只能采纳混合型的产业进展模式,走混合

型产业变革道路。

花建(2005)认为,中国要改善文化产业的空

间布局,就要以大都市为核心,与周边的次级中心

都市和中小城镇形成都市群,建立文化产业的研发

中心、生产中心、传播中心,推动文化产业形成“Cluster”即“族群效应”,加快各类生产要素的聚集,在那个基础上结成覆盖全国的文化产业协作、

流通和服务网络。

张晓明(2006)认为,从国家层面看,为了更

好地应对国际性挑战,应实施区域差不性进展战

略,因地制宜进展文化产业;实施区域协同性进展

战略,全国进展一盘棋。此外,中央把整个农村文

化进展的体制环境做一个总体性的重构,一方面要

接着加强农村公共文化体系的构建,另一方面也要

注意开放农村文化市场。在整个文化产业布局中,

不仅把都市考虑在里面,而且把农村也考虑在里

面。

熊澄宇(2006)认为,文化产业的综合进展要

关照地区间的融合互动。地区的、局部的文化产业

进展是国家的、整体的文化产业进展的有机组成部

分。从融合互动的思路动身,分层次、分时期、分

地区、分主题的文化产业进展为国家文化产业的综

合进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文化产业的综合进展要

关照不同地区、不同重点的融合和互动。

5.产业集群战略。康小明(2005)等提出,

文化产业集群具备的独特竞争优势对文化产业竞争

力的提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应从如下方面着手强

化我国本土文化产业集群的竞争实力:一是在区域

比较优势的基础上启动并完善文化产业集群战略;

二是充分发挥文化产业集群的比较优势;三是制定

科学而完善的进展规划;四是完善文化产业集群的

政策体系。

三、方法论体系

(一)文化产业进展战略方法李建盛(1998)认为,文化产业进展战略研究

必须具有深刻的理论和实践的方法论维度;必须重

视文化本身和文化历史的理论研究,重视国际文

化、民族文化、地域文化的比较研究;必须深入细致地进行调查、分析和研究产业进展的现状;必须多角度多层面地分析和研究文化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把文化和文化产业的进展纳入自然与人、自然与社会、文化进展与人的进展、文化进展与社会发展、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结构中。马国柱(2004)认为,文化产业进展战略的制定是一个民主过程。制定切实可行符合实际的文化进展战略是政府的治理行为,也是一个充分发挥民主的过程,需要相关专家、有关文化组织以及全社会的积极参与讨论,献计献策,最后达到集中统一。熊澄宇(2006)提出文化产业的进展确实是人的综合发展,确实是人和社会的协调进展,从那个角度动身来理解和设计文化产业的进展思路,可能更为清晰、更为直接。

(二)我国文化产业进展现状

文化产业进展战略的制定必须以了解文化产业

进展现状与趋势为前提,以体现前瞻性。通过文献整理发觉,已发表的论文中对我国文化产业的进展

现状研究可谓数量繁多,现象描述全面。本文从我

国文化产业进展优劣势、有利条件不利条件两方面

入手,对研究现状的要紧观点进行归纳。

1.我国文化产业进展的优劣势。祁述裕

(2001)指出,我国进展文化产业有许多有利因素。深厚的文化传统、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多姿多彩

的民族文化、丰富的人力资源和宽敞的文化市场,

这些差不多上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我国进展文化产业也已具备坚实的经济基础,还要考虑到,文化产业

是环保产业。我国人均占有自然资源相对较少,而

人力资源极为丰富。充分发挥智力优势,大力进展

文化产业,也是符合我国国情扬长避短的一种战略

选择。存在的劣势,首先是文化产业中各门类进展

专门不平衡。其中,侧重于利用自然资源的产业,如旅游业进展较快,而知识和智力含量较高,尤其是

意识形态色彩较浓的产业如影视、报刊、出版、音

像等行业,进展仍专门不充分。其次,我国传媒业的规模过小。再次,竞争力不强。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还面临许多体制性的障碍。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