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及相关产业统计指标体系框架

文化及相关产业统计指标体系框架
文化及相关产业统计指标体系框架

《文化及相关产业统计指标体系框架》

一、指标体系编制的基本原则

指标体系的编制以《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确定的“文化及相关产业”(以下简称文化产业)活动范围为依据,并遵循以下原则:(一)全面反映文化产业的发展状况

指标体系立足于客观描述文化产业产品的生产、流通和服务的提供的全过程,反映文化产业的总体规模、水平、结构、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以及文化产业发展和文化体制改革的进程。

(二)为建立和完善文化产业统计制度提供参考依据

针对文化产业涉及的部门多,统计内容繁杂,现行统计制度中实物量指标较多,价值量指标偏少,难以完整地反映文化产业发展全貌的不足,指标体系为界定部门统计范围、完善部门统计制度、建立文化产业综合统计制度提供参考依据。

(三)利于文化产业统计数据的收集和开发

指标体系立足于各部门现行的统计制度,同时考虑多角度研究文化产业的需要,为全面收集开发文化产业信息提供基本框架,为其他文化产业统计调查(如对在现行统计制度中尚未包括的文化个体经营户的调查)的设计提供参考。

(四)反映对文化产业的认识过程

指标体系反映的是当前对文化产业范围和各类文化活动的认识。随着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和文化体制改革的深入,指标体系将逐步得到补充、修改和完善,以反映对文化产业认识的深入。

二、指标体系编制说明

为全面反映文化产业的情况,指标体系从财务状况、业务活动、就业人员和补充指标等四个方面对文化产业进行描述。其中财务

状况指标和业务活动指标是指标体系的主体,用于反映文化产业的基本活动特点;就业人员指标用于反映文化产业从业人员的基本情况;补充指标用于反映政府和居民对文化的投入和需求等外部影响状况。设置就业人员指标和补充指标主要是出于统计分析的目的。

I. 财务状况指标

旨在反映文化产业的资产、收支和经营状况。财务状况指标包括四个部分:1.文化产品生产企业指标;2.文化产品流通企业指标;

3.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文化服务企业指标;

4.执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文化单位指标。财务状况指标按文化产业企业和单位执行的会计制度及其财务状况指标内容设计,以系统反映文化产业经营和收支状况,同时满足增加值核算的需要。

II. 业务活动指标

旨在反映文化产业主要业务活动的状况和规模。业务活动指标按《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规定的行业顺序排列,以部门的职责范围和现行统计制度为基础,力求全面反映文化产业活动的全貌,并尽量贴近部门管理工作实际。

III. 就业人员指标

旨在反映文化产业就业人员的数量、素质和结构情况。除就业人员总数外,还反映就业人员的性别、文化程度和专业技术人员状况等。

IV. 补充指标

反映政府文化事业支出、文化产业投资和居民文化消费支出情况。

三、文化产业主要统计指标目录

I. 财务状况指标

一、文化产品生产企业

(一)总产值

(二)资产情况

1.固定资产原值

2.累计折旧

#本年折旧

3.存货

#产成品

(三)损益及分配

1.主营业务收入

2主营业务成本

3.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4.其他业务利润

5.营业费用

6.管理费用

#税金

劳动、失业保险费

排污费

住房公积金和住房补贴

7.财务费用

8.营业利润

9.利润总额

(四)工资、福利费、增值税

1.主营业务应付工资总额(贷方累计发生额)

2.主营业务应付福利费总额(贷方累计发生额)

3.本年应交增值税

本年销项税额

本年进项税额

二、文化产品流通企业

(一)固定资产

1.固定资产原值

2.累计折旧

#本年折旧

(二)损益及分配

1.主营业务收入

2.主营业务成本

3.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4.主营业务利润

5.其他业务利润

6.营业费用

7.管理费用

#税金

劳动、失业保险费

排污费

住房公积金和住房补贴

8.财务费用

9.营业利润

10.利润总额

(三)工资、福利费、增值税

1.主营业务应付工资总额(贷方累计发生额)

2.主营业务应付福利费总额(贷方累计发生额)

3.本年应交增值税

三、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文化服务企业

(一)固定资产

1.固定资产原值

2.累计折旧

#本年折旧

(二)损益及分配

1.营业收入

#主营业务收入

2.营业税金及附加

3.其他业务利润

4.营业费用

5.管理费用

#税金

劳动、失业保险费

排污费

住房公积金和住房补贴

6.财务费用

7.营业利润

8.利润总额

(三)工资、福利费

1.主营业务应付工资总额(贷方累计发生额)

2.主营业务应付福利费总额(贷方累计发生额)

四、执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文化单位(一)固定资产原值

(二)收入与支出

1.收入合计

财政补助收入

事业收入

经营收入

其他收入

2.支出合计

人员支出

公用支出

#福利费

劳务费

各种设备购置费

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

#助学金

抚恤和救济费

II. 业务活动指标

第一部分核心层

一、新闻业

新闻社数

新闻稿采编量

新闻稿发稿量

网络日均更新条数

网络日均点击次数

二、出版发行和版权服务

1.书报刊出版

图书、报纸、期刊出版社数出版种数

图书

报纸

期刊

总印数

图书

#少年儿童读物

#课本和教辅读物

报纸

期刊

#少年儿童读物

总印张数

定价总金额

2.音像电子制品出版

音像制品、电子制品出版社数出版种数

出版物载体数量

#少儿

#录音

录像

电子出版物

3.音像电子制品复制

音像电子制品复制企业数

复制加工数量

年度最大生产能力

4.出版物发行

发行数量

图书

报纸

期刊

音像电子制品

发行网点数

5.印刷企业统计指标

印刷企业单位数

书报刊印刷用纸量

6.版权管理及版权贸易

版权管理

本年受理案件数

收缴盗版品总数

版权合同登记数

版权贸易

按产品类型分的版权引进项数#图书

按产品类型分的版权输出项数#图书

7.出版物进出口

出版物进出口品种数

#进口

出版物进出口总额

#进口

出版物进出口总量(按国别分)图书

#进口

报纸

#进口

期刊

#进口

音像电子制品

#进口

三、广播电视电影业

1.广播

广播电台数

广播节目套数

公共广播节目

付费广播节目

对外广播节目播出语种数

对外广播节目播出套数

互联网转播广播节目套数

广播节目制作时间

广播节目平均每日播出时间

公共服务节目

付费节目

广播节目购买、交换时间

广播节目进出口总额

#进口

广播节目进出口总量

#进口

2.电视

电视台数

广播电视台数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机构数电视节目套数

公共电视节目

付费电视节目

对外电视节目播出语种数

对外电视节目播出套数

互联网转播电视节目套数

电视节目制作时间

电视节目平均每日播出时间公共服务节目

付费节目

电视剧制作部、集数

动画电视节目制作部、集数电视节目进出口总额

#进口

电视节目进出口总量

#进口

3.广播电视节目传输覆盖

中、短波广播发射台、转播台数中波发射机功率

短波发射机功率

调频发射台、转播台数

调频发射机功率

电视发射台、转播台数

电视发射机功率

有线广播电视传输干线网络总长有线广播电视用户数

#付费电视用户

#数字电视用户

卫星地球站

微波实有站数

微波传送线路长度

广播节目综合覆盖率

中央广播电台第一套节目覆盖率电视节目综合覆盖率

中央电视台第一套节目覆盖率农村通广播电视的乡镇

#通有线广播电视的乡镇

农村通广播电视的行政村

#通有线广播电视的行政村

农村通广播电视的自然村

4.电影

电影制片单位数

影片产量

#故事片

电影洗印节目数

电影影片洗印长度

电影发行单位数

#电影发行公司

电影院线

电影放映单位数

#电影院(影剧院、对外开放俱乐部、礼堂)#院线电影院

流动放映队

电影院线银幕数

电影放映场次

电影观众人次

引进影片部数

国产影片出口部数

电影票房收入

#引进影片票房收入

国产影片境外票房收入

四、文化艺术服务业

1.艺术创作、表演及演出场所

艺术创作与表演

艺术表演团体数

本年新排上演剧目数

国内演出场次

#农村演出场次国外演出场次

#商业演出

观众人次

艺术表演场馆

场馆数

剧场

影剧院

音乐厅

书场

曲艺场

杂技场

马戏场

综合性演出场馆其他

座席数

剧场

影剧院

音乐厅

书场

曲艺场

杂技场

马戏场

综合性演出场馆

演出场次

#艺术演出

观众人次

#艺术演出

2.文化保护和文化设施服务文物及文化保护、博物馆文物保护单位数

博物馆数

文物藏品及保管品数

#一级品

文物库房面积

陈列展览用房面积

其他业务用房面积

展览个数

参观人次

#青少年

烈士陵园、纪念馆

烈士纪念建筑物数

纪念馆数

占地面积

藏品数

参观人次

公共图书馆

公共图书馆数

图书、报刊

#古籍

缩微制品、视听文献其他

书刊文献外借人次

书刊文献外借册次

电子阅览室终端数

本年新购藏量

#新购图书

公用房屋建筑面积

书库

阅览室

#电子阅览室

阅览室座席数

#少儿阅览室座席数综合档案馆

综合档案馆数

库房建筑面积

馆藏档案数

馆藏资料数

抢救档案数

开放档案数

利用档案人次

利用档案卷、件次

公开出版的编研档案资料种数3.群众文化服务

群众文化机构

群众艺术馆数

文化馆数

文化站数

#乡镇文化站

组织的活动数

举办展览

组织文艺活动

举办训练班

群众参与人次

农村集镇文化中心数

文化俱乐部数

基层文化示范点个数

图书室数

文化户数

群众业余演出队数

社区活动中心

社区活动中心数

4.文化研究与文化社团服务社会人文科学研究

社会人文科学研究机构数

从事科技活动人员数

#科技项目(课题)人员数

科技活动经费内部支出

科技项目(课题)数

科技项目(课题)经费

社会团体

文化社团个数

文化社团会员数

5.其他文化艺术

第二部分外围层

五、互联网文化服务

1.互联网信息服务

WWW网站数

上网用户数

#宽带上网用户

六、文化休闲娱乐服务

1.旅游文化服务

旅行社

旅行社数

入境旅游人数

出境旅游人数

国内旅游人数

风景名胜、公园、野生动植物和其他游览区管理旅游景点数

独立的野生动植物观赏景区

风景名胜区

公园

其他游览景区

旅游景点供游览面积

旅游景点接待游客人次数

2.娱乐文化服务

室内娱乐和休闲健身娱乐活动(不包括网吧)经营场所数

经营场所面积

游乐园

游乐园数

#在其他旅游景点中的游乐园

占地面积

接待游客人次数

其他计算机服务(网吧服务)

网吧数

#连锁网吧门店

网吧营业面积

其他娱乐活动

彩票发行额

七、其他文化服务

1.文化艺术商务代理服务

机构单位数

2.文化产品出租与拍卖服务

机构单位数

3.广告和会展文化服务

广告业

专业广告公司数

会展及展览服务

会展机构数

会展场馆数

可供展览的场馆面积

第三部分相关层

八、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生产

1.各类文化产品的生产量

文化用品生产

文化设备生产

相关文化产品生产

九、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销售

1.各类文化产品的销售量

文化用品销售

文化设备销售

相关文化产品销售

III. 就业人员指标

年末就业人员数

#女性

#大专以上文化程度

#专业技术人员

#具有专业技术任职资格(职称)

按年龄分组的就业人员数

年平均就业人员数

IV. 补充指标

文化事业政府财政支出总额外资对文化产业的投资总额内资对文化产业的投资总额#国有资产投资

居民文化娱乐消费支出额居民旅游支出额

关于文化产业的文献综述

关于文化产业的文献综述 一、国内文化产业发展历史 从改革开放到目前为止,国内文化产业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 (一)1978-1985年,文化产业的起步阶段。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娱乐业从无到有,有力地冲击了人们的文化观念。20世纪80年代以后,录音机首次进入普通百姓家庭,与革命歌曲不同,当时被称为靡靡之音的流行歌曲受到了年轻人的大力追捧,尤其是每年春节晚会后人们对港台歌星的迷恋,引发了录音磁带的热卖,使得处于改革开放前沿的广东音像出版得到率先和快速发展。这一新的文化现象的出现,刺激和引领了社会的文化消费。1985年,国务院转发国家统计局《关于建立第三产业统计的报告》,把文化艺术作为第三产业的一个组成部分列入国民生产统计的项目,这事实上确认了文化艺术可能具有“产业”的性质。 (二)1985-1992年,文化产业的自发培育和成长阶段。以广告公司和演艺公司的大量出现为标志,出现了各种形态的文化企业。1991年,国务院批转《文化部关于文化事业若干经济政策意见的报告》中正式提出“文化经济”的概念;1992年,十四大报告中提出“完善文化经济政策”;同年出版的国务院办公厅综合司编著的《重大战略决策——加快发展第三产业》一书,明确使用了“文化产业”一词,这是我国政府主管部门第一次使用“文化产业”概念。 (三)1992-2001年,文化产业走向自觉阶段。1992年“十四大”之后,我国正式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激发了全社会的活力,文化企业的自由度也逐步加大。社会的商业化推动了文化的市场化发展,中国的文化产业迅速从以政治为主导的社会形态下解放出来,全面导向大众市场。1996年广东在全国率先组建报业集团,形成了多种媒体协同发展,满足不同层次读者需要的舆论宣传体系;1998年文化部设立文化产业司,并

文化产业指标

中国大城市文化产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一、关于中国城市文化产业的内涵、外延及结构框架 对于文化产业,目前国际国内均未做出明确界定,有的将其作为产业门类来计算,有的将其分解为若干个领域,分别并入其他产业。如美国,将出版业和音像制品生产划入制造业。如美国,将出版业和音像制品生产划入制造业,将电影生产编入服务业,有时则纳入信息产业,将电影生产编入服务业,有时则纳入信息产业。在日本,文化产业则被理解为能满足人们文化和爱好的产业部门。在我国,文化产业在80年代以前的计划经济体制时期是被作为文化事业发展的,改革开放后,国民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因此文化产业的"事业性"、"公共性"与"市场性"并存。在这种历史前提下确定文化产业的概念内涵,一要着眼于文化产业的整体发展,二要立足于市场经济。它必须具有文化的属性,产业的性质;它应是"从事物质和精神文化产品的生产、流通和以文化为内涵的各种服务活动或部门的集合";其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具体体现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一致性上,即为社会提供精神产品和服务的同时,为国民经济发展创造物质财富;其目的是在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同时,全面提升人的生活质量,促进全社会文明程度的整体提高。 文化产业外延的确定基于内涵的确立。遵循上述原则,它既包括原有文化事业体制下的一些行业,也囊括了活跃于市场经济中的新兴行业;它涵盖了生产、营销、消费的各个环节,并把跨越于二、三产业的一些行业归纳于文化产业的体系中来;其体制包括国有、集体、私营、联营、个体、股份、外商投资、港澳台投资等多种类型。请见下列结构框架图示。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上述文化产业结构中,纳入了文化旅游业、广告业、竞技体育与博彩业,这在各项研究中是前所未有的。文化旅游业是国内近年来成长迅速的新兴产业,其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约为4%,国内旅游已成为重中之重。何以划入文化产业,道理很简单。旅游看什么看文化。它与文化的密切关系使文化旅游理应纳入广义文化产业体系,这种划分方式在国外仅有一、二例;而竞技体育已失却往日单纯比赛的意味,成为赢利颇丰的娱乐项目;博彩更不待说,已以其鲜明的博取利润和文化休闲的特性而受到百姓青睐。于近年兴起的网络业、文化经纪与代理、装饰装潢业,因其具有深厚的文化特性和市场潜力,因而也列入文化产业结构体系之中。 现在我们将各业内涵表述如下: 新闻出版业包括:印刷业、图书报刊零售业、出版业、出版及记录媒介复制、报刊杂志。 广播电视、电影业包括:广播电台、电视台(含有线台)、电影制片厂、电影院。 娱乐业包括:歌厅、舞厅、卡拉OK厅、录像厅、电子游戏城、保龄球馆、旱冰场、综合娱乐场所、工艺美术品拍卖、画廊。 艺术业包括:演出表演团体、表演场所。 群众文化业包括:群众艺术馆、文化馆、文化站、村镇文化中心、文化俱乐部(室)等。 图书馆业包括:图书馆、档案馆。 文物业包括:文物保护机构、文物拍卖机构、文物商店、文物科研单位。 博物馆业:博物馆、管理机构。 文化旅游业包括:旅游纪念品生产单位、旅游景点经营单位、旅游管理机构。 博彩业包括:体育彩票、福利彩票、彩票管理机构、彩票销售点。

文化及相关产业统计指标体系框架

《文化及相关产业统计指标体系框架》 一、指标体系编制的基本原则 指标体系的编制以《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确定的“文化及相关产业”(以下简称文化产业)活动范围为依据,并遵循以下原则:(一)全面反映文化产业的发展状况 指标体系立足于客观描述文化产业产品的生产、流通和服务的提供的全过程,反映文化产业的总体规模、水平、结构、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以及文化产业发展和文化体制改革的进程。(二)为建立和完善文化产业统计制度提供参考依据 针对文化产业涉及的部门多,统计内容繁杂,现行统计制度中实物量指标较多,价值量指标偏少,难以完整地反映文化产业发展全貌的不足,指标体系为界定部门统计范围、完善部门统计制度、建立文化产业综合统计制度提供参考依据。 (三)利于文化产业统计数据的收集和开发 指标体系立足于各部门现行的统计制度,同时考虑多角度研究文化产业的需要,为全面收集开发文化产业信息提供基本框架,为其他文化产业统计调查(如对在现行统计制度中尚未包括的文化个体经营户的调查)的设计提供参考。 (四)反映对文化产业的认识过程 指标体系反映的是当前对文化产业范围和各类文化活动的认识。随着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和文化体制改革的深入,指标体系将逐步得到补充、修改和完善,以反映对文化产业认识的深入。二、指标体系编制说明 为全面反映文化产业的情况,指标体系从财务状况、业务活动、就业人员和补充指标等四个方面对文化产业进行描述。其中财务

状况指标和业务活动指标是指标体系的主体,用于反映文化产业的基本活动特点;就业人员指标用于反映文化产业从业人员的基本情况;补充指标用于反映政府和居民对文化的投入和需求等外部影响状况。设置就业人员指标和补充指标主要是出于统计分析的目的。 I. 财务状况指标 旨在反映文化产业的资产、收支和经营状况。财务状况指标包括四个部分:1.文化产品生产企业指标;2.文化产品流通企业指标; 3.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文化服务企业指标; 4.执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文化单位指标。财务状况指标按文化产业企业和单位执行的会计制度及其财务状况指标内容设计,以系统反映文化产业经营和收支状况,同时满足增加值核算的需要。 II. 业务活动指标 旨在反映文化产业主要业务活动的状况和规模。业务活动指标按《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规定的行业顺序排列,以部门的职责范围和现行统计制度为基础,力求全面反映文化产业活动的全貌,并尽量贴近部门管理工作实际。 III. 就业人员指标 旨在反映文化产业就业人员的数量、素质和结构情况。除就业人员总数外,还反映就业人员的性别、文化程度和专业技术人员状况等。 IV. 补充指标 反映政府文化事业支出、文化产业投资和居民文化消费支出情况。 三、文化产业主要统计指标目录

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2018)

附件1 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2018) 一、分类目的和作用 (一)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和持续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提供统计保障,建立科学可行的文化及相关产业统计制度,制定本分类。 (二)本分类为反映我国文化及相关产业生产活动提供标准分类依据,为文化及相关产业统计提供统一的定义和范围,为发展文化产业、推进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提供统计服务。 二、分类定义和范围 (一)定义。 本分类规定的文化及相关产业是指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产品和文化相关产品的生产活动的集合。 (二)范围。 1.以文化为核心内容,为直接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而进行的创作、制造、传播、展示等文化产品(包括货物和服务)的生产活动。具体包括新闻信息服务、内容创作生产、创意设计服务、文化传播渠道、文化投资运营和文化娱乐休闲服务等活动。 2.为实现文化产品的生产活动所需的文化辅助生产和中介服务、文化装备生产和文化消费终端生产(包括制造和销售)等活

动。 三、编制原则 (一)以《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为基础。 本分类以《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7)为基础,根据文化生产活动的特点,将行业分类中相关的类别重新组合,是《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的派生分类。 (二)兼顾文化管理需要和可操作性。 根据我国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的实际,本分类在考虑文化生产活动特点的同时,兼顾文化主管部门管理的需要;同时立足于现行统计制度和方法,充分考虑分类的可操作性。 (三)与国际分类标准相衔接。 本分类借鉴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文化统计框架—2009》的分类方法,在定义和覆盖范围上与其衔接。 四、结构和编码 本分类采用线分类法和分层次编码方法,将文化及相关产业划分为三层,分别用阿拉伯数字编码表示。第一层为大类,用01-09数字表示,共有9个大类;第二层为中类,用3位数字表示,共有43个中类;第三层为小类,用4位数字表示,共有146个小类。

武汉文化产业发展研究

武汉文化产业发展研究 武汉市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及市第十次党代会精神,努力实现文化强市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依据《武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武汉市文化强市建设(2003-2012)纲要》,2003年制定了《武汉市文化产 业发展计划》(2003-2007年)。这表明武汉市政府已经把文化产业的发展提升到了影响整个城市经济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影响整个城市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新的战略高度。本文试对武汉市文化产业的发展前景进行分析,并借鉴国际国内文化产业发展的成熟经验,从武汉市的市情出发,提出文化产业发展战略和政策建议。 一、武汉市文化产业发展前景展望 20世纪国际社会发展的历史证明,当一个民族或国家由贫穷走向经济起飞,国民经济规模达到人均GDP3000美元以上、人民生活水平越过温饱走向小康阶段时,社会对文化的需求会产生一个强烈凸起的现象。此时,人们在获得物质需求的同时,也将渴望获得更高层次的精神和文化上的满足。同时,由于信息传播技术的革命,使得文化产品在传播速度、覆盖面和对公众的影响力上达到了前人难以想象的程度。此时,对文化、文化产品及服务的性质进行重新认识和再定位,对文化领域进行改革,出台 1 相应的政策措施,将文化作为一个新兴的产业来发展,就历史性地成为一个重 大课题。武汉目前正处于这样一个转折性的历史发展阶段,面临着极好的发展机遇。2002年,武汉市国内生产总值达1492.74亿元,人均GDP达19560元,折合2365美元,按现在的增长速度10.7%计算,再过两年,既可达到3000美元。这说明武汉市已经从经济总量规模方面具备了发展文化产业的实力。另外,按照德国经济学家恩格尔分析方法,当居民收入越过温饱线开始走向小康水平时,居民收入除了生活基本支出外,开始有了剩余,精神文化消费就开始进入实质性的启动与发展阶段,文化产业发展就具备了条件。一般公认的是恩格尔系数在50%以下时,就标志着人民生活

统计指标体系举例

统计指标体系举例 例1 循环经济统计指标体系的设计 目前我国的循环经济指标体系应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设计。宏观层面主要是对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循环发展的综合评价。微观则是侧重对企业循环生产经营状况的描述。(一)宏观层面的设计要从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入手 一级指标:具体指标名称 经济发展:经济净福利指标,社会生产物耗率 社会人口发展:人均GDP、人均可支配收入、非农业劳动力 比重、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平均预期寿命、 城镇化率、失业率、居住质量指数、养老保 险覆盖率、贫困人口比重、人均耕地面积、 人均水资源拥有量等指标构成。 资源环境情况:环境投资占GDP的比重、环境治理指数、空 气质量指数、城市大气污染物浓度、臭氧层 耗竭物质消费量、温室气体排放量、木材采 伐量、森林覆盖率、耕地面积、受荒漠化影 响的土地面积、原料使用密度、年人均能源 消耗量、能源使用强度、农药使用量、化肥

使用量、能源使用密度、工业固体废弃物排 放、有害废弃物排放、放射性废物排放、废 物循环和再利用、废水处理率、广播电视覆 盖率、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资金利润率、 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等指标 1.从经济发展的角度考虑,应设置以经济净福利指标为中心指标,以反映优质生产、提高效益、节约能源、防止污染等内容的资源指标共同组成的指标体系。经济净福利指标是国内生产总值中加上环境改变人们所获得的福利,减去因环境污染而造成的损失,减去自然资源超过正常耗减而造成的损失,再加上自我服务的价值。这个指标能综合反映经济发展与资源,自然环境及生活环境间的协调关系。另外,社会生产的物耗率应该是该体系的重点指标。因为这一指标是指国内生产总值中物质消耗所占的比重。社会生产物耗率和净产值率是互相消长的,社会生产物耗率下降,净产值比重上升,国内生产总值增加;社会生产物耗率上升,则净产值比重下降,国内生产总值减少。因此,节约物质消耗,降低社会生产物耗率,可以增加更多的国内生产总值。这从另一个角度能反映循环经济的内在本质。

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研究

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研究 【原文出处】资源开发与市场 【原刊地名】成都 【原刊期号】20104 【原刊页号】322~326 【分类号】F9 【分类名】旅游管理 【复印期号】201007 【英文标题】A Study on the Convergence Development between Tourism Industry and Cultural Industry 【标题注释】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编号:09XJY033);湖南省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编号:09ZDB01);湖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支持计划项目(湘财教[200870])。 【作者】张海燕/王忠云 【作者简介】张海燕(1970-),女,甘肃省兰州人,硕士,教授,主要研究企业管理、旅游管理等,吉首大学商学院,湖南吉首416000;王忠云,吉首大学商学院,湖南吉首416000 【内容提要】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是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要求。在回顾产业融合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对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产业边界做出界定,并构建了两大产业的互动融合机制;然后从价值链的角度分析了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的过程,并从技术、产品、企业、市场四个层面对两大产业的融合过程进行了解释;最后提出了通过体制观念整合引导市场整合,进而促进资源整合的产业融合发展路径。 【摘要题】本期关注 【英文摘要】The integration of tourism industry and cultural industry was the inevitable trend and requirements of industrial development. Based on the theoretical study of industrial integration, this paper defined the industry boundaries of the tourism industry and cultural industry, and constructed the interactive integration mechanism of the two industries. Then, it fromed the perspective of value chain, analyzed the integration process of the tourist industry and cultural industries, and explained from four aspects(technology, products, enterprises and markets). Finally, it proposed the path of industrial convergence development: lead the market integration through the concept integration, thus contributing to the integration of resources. 【关键词】旅游产业/文化产业/产业融合 tourism industry/cultural industry/industrial convergence 【正文】 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同属国民经济中的第三产业,其中旅游产业是一个文化性很强的经济产业,同时也是一个经济性很强的文化产业,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产品和旅游产业的经济性、文化性是统一的,旅游的文化本质特征必然要求在旅游业发展过程中优先发展旅游文化,用先进文化引领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对文化在旅游经济中如何发挥自己的作用并不断地发展壮大文化产业、旅游业如何加大自身的文化含量、两大产业如何实现融合发展等方面的研究将是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课题。产业融合

社会经济统计学原理试题及答案

社会经济统计学原理试题及答案 统计学原理试题( A ) 一、填空题 ( 每小题 1 分,共 10 分 ) 1. 标志按其特征的不同,可以分为品质标志与 ________ 。 2. 统计指标由指标名称和 ________ 。 3. 统计分组的关键在于选择分组标志和划分 ________ 。 4. 总量指标按其反映的内容不同,可进一步细分为标志总量和 ________ 。 5. 平均指标反映了总体分布的 ________ 。 6. 测定循环变动的常用方法称为 ________ 。 7. 如果用的是各年份季度资料,应采取 ________ 移动平均。 8. 三个或三个以上在经济上有联系,数量上保持一定对等关系的指数形成的一个整体,称为 ________ 。 9. 就方法来说,参数估计的基础是概率论中的大数法则和 ________ 。 10. 估计标准误差愈小,根据回归直线方程式计算的估计值就 ________ 。 二、单项选择题 ( 每小题 1 分,共 15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1. 社会经济统计学属于社会科学的 ( )

A. 实验论和理论性的学科 B. 方法论和应用性的学科 C. 系统论和全面性的学科 D. 信息论和社会性的学科 12. 下列属于数量标志的是 ( ) A. 职工的工龄 B. 职工的性别 C. 职工的政治面貌 D. 职工的籍贯 13. 某人的民族是汉族,则汉族是 ( ) A. 数量标志 B. 品质标志 C. 统计总体 D. 总体单位 14. 统计设计的中心内容是 ( ) A. 确定统计指标和指标体系 B确定统计分析的方法 C.确定统计分析的内容 D明确统计研究的目的 15. 调查项目的承担者是 ( ) A. 调查对象 B. 调查项目 C. 调查单位 D. 填报单位 16. 对连续型组距数列,凡是某单位的标志值刚好等于相邻两组上下限数值时,一般是 ( ) A将此值归入上限所在组 B将此值归入下限所在组 C将此值归入上限所在组或下限所在组 D. 另立一组 17. 某校 2001 年在校学生人数 6000 人,毕业生人数 1400 人,上述两个指标是 ( ) A. 均为时期指标 B. 均为时点指标 C. 前者为时期指标,后者为时点指标 D. 前者为时点指标,后者为时期指标 18. 第一组工人的平均工龄为 6 年,第二组为 8 年,第三组为 10 年,第一组工人数占总数的 30% ,第二组占 50% ,则三组工人的平均工龄为 ( ) A.8 年 B.7.55 年 C.32.5 年 D.7.8 年 19. 某企业有三个流水连续作业车间,某月份间产品合格率分别为 95% , 90% , 85 ,全厂平均合格

中国传统文化产业发展问题研究

中国传统文化产业发展问题研究 【摘要】文化是一个国家的精神支柱,是一个国家能够繁荣发展的根本保证,中华传统文化更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是我们今天全面深化改革和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精神力量。然而,在如今各种文化混杂的现代社会中,中国传统文化面临着新的处境,经历着新的变化的同时也出现了很多的困境,如何有效推动传统文化产业的发展,是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需要,是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也是社会主义经济下促进经济增长的根本力量。 【关键词】文化,传统文化产业,财政,金融 一、前言 文化作为一种存在,就必然有其传统。一种文化传统就是一部民族的生命史,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传统文化更是博大精深,经过了长期延续发展和演变传承,直到今天仍然深深地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何谓传统文化,学术界一直存在着几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传统文化”是指周秦至清中叶这三千多年历史中形成并发展起来的文化,

另一种观点认为“传统文化”是指从过去一直发展到现在的东西。本文使用赵洪恩、李宝席在《中国传统文化通论》一书中对传统文化的定义,即“中国传统文化是以中华民族为创造主体,于清晚期以前,在中国这块土地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具有鲜明特色和稳定结构的,世代传承并影响整个社会历史的宏大的古典文化体系。”而传统文化产业则是指以出版、影视、动漫、餐饮、企业管理、旅游等形式,以传统文化为内核的产业。 相较于一般的市场经济产品,传统文化产品有属于着自身的特点。首先,中国传统文化产品具有可重复使用性,即是非竞争的,并且其产权不易被界定,所以他还是一种具有非排他性的物品,这两点决定了它的公共性质特征。其次,由于中国特殊的历史发展过程及政治、文化体制结构,使得中国传统文化资源的所有权只归国家唯一所有。除此之外,又因传统文化产业受限于我国国民的传统文化素养、企业资产无形化等问题,使其与资本市场难以有效对接,目前市场中供给双方都严重不足,如何更好推动传统文化产业的发展,仍然是我国当前文化发展的重大课题。 二、中国传统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及问题 传统文化资源缺乏保护,不断消逝。中华民族拥

指标体系及其指标解释说明

表1 武汉市两型社会建设评价标准体系及权重 一级指标二级指 标 三级指标单位 实际值 /目标 值 权 重 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开发强 度 1、人口密度 万人/平 方公里 2、单位工业用地产值 亿元/ 平方公 里 3、人均GDP 元/人 4、第三产业占比% 5、城镇人口比重% 6、建设用地面积比重% 7、产业结构相似度% …… 土地集 约利用 度 8、人均道路面积m2/人 9、人均建设用地m2/人 10、建筑密度% 11、土地闲置率% 12、地均基础设施投入 万元/ 平方公 里 13、人均公共绿地面积m2/人 14、地均环保投入 万元/平 方公里 …… 生态开 发格局 15、林草覆盖率% 16、生态用地比例% 17、受保护地占国土面积比例% …… 农业开 发格局 18、人均耕地面积m2/人 19、地均农业产值 万元/平 方公里 …… 开发潜 力 20、公路网密度 千米/万 人 21、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率% 22、污染企业入园率、淘汰率% …… 资源节约资源消 耗 23、单位GDP能耗 吨/万 元 24、单位工业增加值新鲜水耗m3/万元

…… 资源节约利用2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 的比例 % 26、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 27、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 28、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 29、节能环保产业增加值占GDP 比重 % 30、主要农产品中有机、绿色食 品种植面积的比重 % …… 环境保护环境保 护能力 31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 吨/平 方公里 32、、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 33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 环境保 护水平 34、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 35、地表水环境功能区达标率% 36、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m2/人 37、区域环境噪声达标率% 38、清洁能源占总能源的比重% 39、污染土壤的修复率% …… 环境保 护潜力 40、环保宣传教育普及率% 41、生态环保投资占财政收入比 例 % …… “两型”制度建设政府执 政水平 42、基尼系数- 43、行政管理费占财政总支出的 比重 % 44、公众对政府满意度% 45、生态环保工作占党政实绩考 核比例 % 46、生态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 的贯彻落实程度 % …… 制度制 定 47、地方政府出台政策的完备度% 48、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处置率% 49、城乡环境公共服务设施均等 度 % ……

文化产业发展现状研究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我国是具有五千年历史地文明古国,具有深厚地历史资源,丰富地景观资源.但在文化产业方面,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却存在着一定地差距.西方主要发达国家中地英国、法国、德国、澳大利亚以及亚洲地日本、韩国等国,都把文化产业放在优先发展地地位,纷纷制定了符合本国国情地扶持文化发展地文化政策.在西方发达国家中,文化产业占据着重要地位,西方文化在世界上形成了一种强势文化,构成了对世界地控制力量.最具代表性地应属美国地文化产业.美国政府实行文化全球化战略,形成了一种文化巨无霸,从各个方面构成了一种强势文化和话语霸权而对当代社会产生了深刻影响.在这种国际环境下发展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各个国家地重中之重.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取得地成就 虽然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地文化产业有所发展,但真正得到重视、得到快速发展应是在21世纪.而且一些重要地文化政策法规也是在新地世纪颁布地.2000年,在十五届五中全会上,我国第一次在中央正式文件中使用了“文化产业”这一概念,具有重要地意义.在以后地重要会议内容中政府都会提到文化产业,并把它上升为一种国策.正是在这种大环境下,中国地文化产业得到了飞速地发展,取得了显著地成就.

首先就各个城市来说.中国历史悠久,地大物博,56个民族共同创造了辉煌璀璨地中华文化.但由于各个地方地民族风情、地理情况、历史资源等方面存在很大地不同,所以在发展文化产业方面,各个城市都在发挥自己地优势,发展具有自己地方特色地文化产业. 四川是一个自然资源大省,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促进文化旅游产业.如四川地宜宾市在由亚太旅游联合会、中国生态学会旅游专业委员会和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旅游文化研究中心联合主办地2008中国文化生态旅游高峰论坛上被评选为“中国最佳文化生态旅游城市”.宜宾市有世界级风景名胜区2处、国家“aaaa”级风景名胜区4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处、省级风景名胜区5处,省级湿地公园2处. 再如山东地临沂,众所周知,临沂是革命老区,具有丰富地历史文化资源,所以在发展文化产业方面,临沂市政府就在一点上大做文章,发展红色旅游.临沂市红色文化资源丰富,这里诞生了与井岗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一脉相承地沂蒙精神.近年来临沂市先后将孟良崮战役纪念地、沂蒙山小调诞生地、山东省政府旧址等36处红色旅游景点命名为沂蒙精神教育基地,并对全市100多处红色景点进行了重新整合规划,使全市红色景点形成完整统一地旅游网.临沂市主打沂蒙品牌地产品现在已达到600多个,涉及食品、工艺品、文化用品、旅游产品、工业品、服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路径研究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路径研究之我见 作者单位:国贸083 作者名称:张倩倩 My Opinion of China's Cultural Industry Development Path Study 摘要:文化产业是一个新兴产业,发展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社会主义文化, 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文化实力的竞争日益成为21世纪人类社会竞争的 主要内容,目前全球文化发展已呈现出多种新态势,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 无论在发展规模还是在发展方式上都存在一定的不足,因此应该积极学习和借鉴全球文化产 业发展的经验,在体制创新提高文化产业发展的原创性和科技含量以及适度保护性发展等方面,不断探索和寻求出一条适合中国文化产业发展之路。 关键词:文化产业;文化创新;文化体制改革;文化竞争 【Abscract】:The cultural industry is an emerging industry,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industry is a marketing economy and prosperity of socialism culture, and the important way to meet the spiritual and cultural needs of the people。Cultural strength of the competition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competitive the 21st century the main elements of human society Cultural development of the world have shown a variety of new situation, China's cultural industry development is still in its infancy, both in the scale of development or the way in the development of certain deficiencies exist, So we should actively learn from the experience of the global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industries, cultural industri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institutional innovation to improve the originality and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content and the development way of appropriate protection, etc. 【Key words】:cultural industry; cultural creativity; reform in the cultural system; cultural competition 正文:时光,如天上的流云,像滔滔的流水,似白驹过隙,稍纵即逝,一去不复返。转 瞬之间,一个学期即将结束,而我喜欢的国际技术与服务贸易课程也即将与我们挥手言别, 韶华易逝心中似有无尽的不舍。很欣赏唐老师温柔典雅的讲课风格让人有一种如沐春风之感,这里我想把自己整理的关于中国文化产业发展路径研究方面的文章拿来与唐老师分享一下,言辞粗鄙拙劣,希望老师批评指正。 众所周知,文化产业正是一个新兴的朝阳产业,当前日益引起受到人们的青睐,文化产 业刚刚出现就成为众多经济学家研究的重点对象,它的兴起正带动世界经济面临一场极其深 刻的改革。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界定,文化产业是指按照工业标准生产、再生产、储存以及分 配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活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明确指出:发展可以最终以文化概念

上海城市文化发展指标体系研究

上海城市文化发展指标 体系研究 Standardization of sany group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上海城市文化发展指标体系研究 作者:上海艺术研究所《上海城市文化发展指标体系研究》课题组来源:添加日期:10年08月27日 一、研究背景 21世纪是世界城市大竞争的时代,这意味着国际化大都市之间的竞争程度更为激烈,竞争范围更为广泛。随着时代的发展,国家与之间、城市之间的竞争内容,已经从经济综合竞争力层面逐步扩大到文化竞争力的层面。当国际化大都市的“硬实力”——经济综合竞争力具备了相当的条件时,“软实力”——文化竞争力则成为竞争的重要“筹码”。这表明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发展程度,已经从单一指标转向多重指标。根据世界城市发展的实际,在城市的经济力、政治力要素指数相差无几的情况下,最具竞争意义、发展潜力、时效性的要素,往往是城市拥有的文化实力。从城市发展的角度看,文化既是经济、政治发展水平的精神投影,也是经济、政治发展的物质表现,是城市综合竞争力评价体系中最难以把握却又必须把握的要素,在未来的城市竞争力要素中将会占很大比重,城市之间新型竞争将基于文化领域与经济领域的双重博弈。本世纪成功的城市将是文化的城市,有文化竞争力的城市。① 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文化底蕴的深厚和文化发展体制的现代化。许多发达国家在经历工业文化的长期发展之后,已经认识到城市文化的复兴对于城市持续发展的重要性。近年西欧展开城市复兴运动,其中文化旗舰项目成为城市复兴的重要战略,这项重要的发展战略计划包括对一些传统产业已经衰落的城市进行复兴。因为在产业衰落的同时,城市的社会、经济、环境均遭到破坏。城市复兴计划通过采取一系列的手段,在物质空间、社会、经济、环境和文化等方面,对城市进行全面改善,使城市的经济活力重生,恢复已失效的社会功能,改善生态平衡与环境质量,并解决相应的社会问题。更重要的是,通过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举办盛大庆典活动、文化旅游、体育赛事等文化措施,使这些城市综合提升其文化、经济和城市形象。这一举措将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在采取经济手段激活城市发展力的同时,国际组织及各国文化部门相继出台一系列的文化政策,以实现文化的长期与稳定的发展。199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斯德哥尔摩召开了“文化政策促进发展政府间会议”。会议制定的《文化政策促进发展行动计划》指出,“发展最终可以用文化概念来定义。文化的繁荣是发展的最

环境统计指标体系

3.3环境统计指标体系 3.4.1 环境统计指标体系 环境现象的数量特征是多方面的,各类环境现象之间的联系也是多方面的。此外,一个地区的环境现象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整个地区的政治、经济、城市建设、卫生等各方面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在这一整体中,这一现象往往是另一现象的结果,而另一现象往往又是这一现象的原因。例如,工业污染物排放量增加是工业发展的结果,而工业发展则是工业污染物排放量增加的原因。一个环境统计指标只能从某一方面反映环境现象的某个特征,要全面反映环境现象的整体特征,就必须把一系列相互联系的环境统计指标结合使用。这一系列的统计指标就构成统计指标体系。因此,环境统计指标体系就是由一系列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环境统计指标所构成的整体。 前面所述各项环境统计指标,除单项指标外,都是通过一定的指标体系起作用的。环境统计指标体系实际上是环境统计指标之间存在的一种联系,它的形成和具体内容是由客观环境现象所决定的。环境统计正是运用一套完整的、科学的统计指标体系来研究和反映环境现象的整体特征,从而揭示环境现象发展变化的规律性,发挥它在环保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环境统计工作涉及面广,不仅涉及到各行各业,而且涉及到许多科学,环境统计指标体系的确定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我国现行的环境统计指标体系框架和各项指标,是根据我国环境管理工作实际情况和发展需要,从相关注、科学性和可行性的原则出发,经过多次的调整和修改而确定的。随着环境管理工作的进一步发展,环境统计的范围和内容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为了适应发展的需要,需要对环境统计指标体系不断地修改和完善。 3.4.2中国现行环境统计指标体系 中国现行环境统计指标体系包括工业污染与防治、生活及其它污染与防治、农业污染与防治、环境污染治理投资、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环境管理及环保系统自身建设等七个方面。 3.4.2.1工业污染与防治指标体系 (1)工业污染企业基本情况指标 企业基本属性:名称、登记注册类型、行业类别、隶属关系、规模、开业

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

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 Modified by JEEP on December 26th, 2020.

附件1 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2018) 一、分类目的和作用 (一)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和持续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提供统计保障,建立科学可行的文化及相关产业统计制度,制定本分类。 (二)本分类为反映我国文化及相关产业生产活动提供标准分类依据,为文化及相关产业统计提供统一的定义和范围,为发展文化产业、推进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提供统计服务。 二、分类定义和范围 (一)定义。 本分类规定的文化及相关产业是指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产品和文化相关产品的生产活动的集合。 (二)范围。 1.以文化为核心内容,为直接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而进行的创作、制造、传播、展示等文化产品(包括货物和服务)的生产活动。具体包括新闻信息服务、内容创作生产、创意设计服务、文化传播渠道、文化投资运营和文化娱乐休闲服务等活动。 2.为实现文化产品的生产活动所需的文化辅助生产和中介服务、文化装备生产和文化消费终端生产(包括制造和销售)等活动。 三、编制原则 (一)以《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为基础。

本分类以《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7)为基础,根据文化生产活动的特点,将行业分类中相关的类别重新组合,是《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的派生分类。 (二)兼顾文化管理需要和可操作性。 根据我国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的实际,本分类在考虑文化生产活动特点的同时,兼顾文化主管部门管理的需要;同时立足于现行统计制度和方法,充分考虑分类的可操作性。 (三)与国际分类标准相衔接。 本分类借鉴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文化统计框架—2009》的分类方法,在定义和覆盖范围上与其衔接。 四、结构和编码 本分类采用线分类法和分层次编码方法,将文化及相关产业划分为三层,分别用阿拉伯数字编码表示。第一层为大类,用01-09数字表示,共有9个大类;第二层为中类,用3位数字表示,共有43个中类;第三层为小类,用4位数字表示,共有146个小类。 本分类代码结构: ×××× (数字)小类顺序码 小类代码 (数字)中类顺序码 中类代码 (数字)大类代码

文化产业发展模式及其特点研究(一).

文化产业发展模式及其特点研究(一) 在我国,文化领域长期以来是作为非经济的意识形态,是一种“事业’’而非产业。文化产业的提出还是近几年的事情。党的十六大报告正式将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以区分,二者的功能日渐明确,2002年朱镕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是政府官方首次将发展文化产业提升到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层面。目前,文化产业在世界范围内获得迅猛发展,不仅成为国家文化的基本形态之一,而且创造出可观的经济效益,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成为重要的支柱产业。 一、文化产业的内涵及其特征 随着文化产业在世界范围内兴起,在西方主要发达国家中,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处地位日渐重要,已经成为重要支柱产业。美国不仅以高科技产业称雄于世界,也是世界头号文化产业强国,文化产业已成为美国重要的支柱产业。其文化传媒产业不仅在政治上发挥着重要影响力,成为主导世界的力量,影响着国际政治的发展和走向,而且在经济上也创造了巨大的财富,成为美国最赚钱的产业之一。 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及其在国民经济中地位的提高,促使各国政府结合本国实际,对文化产业的范围进行界定。我国国家统计局2004年发布的《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和《文化及相关产业指标体系框架》两个文件,将文化产业定义为: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的活动,以及这些有关的活动的集合。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界定,文化及相关产业可分成三类:1.核心层:包括(1)新闻服务;(2)出版发行和版权服务;(3)广播、电视、电影服务和文化艺术服务。2.外围层:主要包括(1)网络文化服务;(2)文化休闲娱乐服务;(3)其他文化服务,如广告、会展等新兴文化产业。3.相关文化服务层:主要包括文化用品、文化设备、文化产品的生产和销售。 由于各国政府对文化产业的界定是根据本国具体情况,给出不同的文化产业界定。但这些界定虽然简单明了,便于执行,人们却通常无法从这些这种界定从中理解文化产业的本质特征。 学术界首先提出文化产业概念的,是法兰克福学派的霍克海默(Max Horkheimer)和阿多诺(Theodor Adorno)(1947),他们在《启蒙的辩证法》一书首次从批判的立场提出文化产业的概念。此后,有关文化产业的内涵和界定,学术界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各自的看法,至今没有一个公认的界定。学术界之所以要对文化产业进行定义,主要是因为只有在内涵上对文化产业加以正确说明,对文化产业本质特征上有所认识,才能揭示文化产业发展的内在规律。对于文化产业的界定,国内学术界不同学者的看法侧重点有所不同。谢名家认为,“文化产业就其本质而言,就是以人类脑力劳动为基础的精神生产力发展的形态。它通过精神文化产品生产和再生产的规模化、商业化、信息化方式,使精神文化产品生产多样化、精神文化服务市场化”1.这是从精神生产角度定义文化产业的。而我国在2002年出版的《中国文化产业蓝皮书》则从现代工业社会大规模生产技术的特点,将文化产业定义为“按工业标准生产、

文化产业指标体系研究

文/杨绪忠张玉玲刘冶 文化产业指标体系研究 摘要:为了迅速健康地发展文化产业,我们必须认识其作为新兴的产业有不同于一般物质生产产业的以下基本特征:其文化产品具有精神属性和意识形态的统一性,政治导向性和娱乐性,与市场的紧密相连性等,并在认识文化产业的基本特征的基础上,规范文化产业的统计范围,建立一套科学评价和监控文化产业运行的统计指标体系。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和文化精神生活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恩格尔系数已逐渐降低,用于文化、教育和精神生活的费用支出越来越多,文化消费也趋于多元化多样化和自主选择;我国的文化产业已成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过程的一个重要产业;发展文化产业还是提高我国的民族精神和文化实力与国际竞争力,增强综合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发展文化产业对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建立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与和谐社会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为了迅速健康地发展文化产业,我们必须规范文化产业的统计范围,建立一套反映文化产业的基本特征,科学评价和监控文化产业运行的统计指标体系。我们首先要认识文化产业的基本特征。 一、文化产业的基本特征 %一&文化产业生产的文化产品具有精神属性,这是文化产业区别于物质生产产业部门的一个本质特征文化产业生产的文化产品作为商品也具有一般商品的两个因素,即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文化产品的使用价值具有两种形态,一种是具有物质外壳形态,如书画、音响、影视、工艺制品等;一种是不具有物质外壳形态,如各种形式的艺术表演、娱乐活动等,它们通过人的语言、声音、肢体动作等表达某种思想、精神、观点和内心的情感,以期启发打动和感染观(听)众,让观(听)众接受和消费其中的精神要素。但是,无论文化产业生产的文化产品是否具有物质外壳形式,但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即它生产的产品具有不同于非文化产业的物质生产部门生产的产品的使用价值属性:物质生产部门生产的产品的使用价值,即“有用性”,是用它的物质属性满足消费者需求,如面包充饥,棉衣御寒,药品治病,汽车运输等。文化产业生产的文化产品的使用价值的特殊性,就是用它文化内涵中的精神属性或精神要素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如听新闻传播媒介宣传报导英雄人物的先进事迹,看电影电视,欣赏交响乐、演唱、绘画和摄影,读小说,休闲娱乐等。消费者接受和消费的是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中可以感觉却不可触摸的精神要素:他们从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那里面宣传褒扬的正义、先进、光明、美好,批判鞭挞的邪恶、落后、黑暗等等的内容中,接受和感受到各种无形的文化思想和文化形象的内涵,领悟到自然、社会、人生的假丑恶真善美,精神上得到满足、享受、愉悦或洗礼、升华或身心的充实与娱乐。这就是文化产业的产品用它的精神属性或精神要素满足消费者需求,不同于非文化产业的物质生产部门生产的物质产品的使用价值属性的一个重要的本质特征。 %二&文化产业和意识形态的统一性 文化具有意识形态属性,属于上层建筑范畴。文化与经济结合才能形成文化产业,二者统一在文化产业的生产过程及文化产品中。文化产业的生产设备或文化服务的设施、工具等,如广播影视设备、印刷出版器具、电子网络以及演出服装道具、剧场等都是一种物质性的文化载体,它们必须与具有意识形态的各种文化结合,将其承载,才能形成某种文化的生产能力,生产出具有相应意识形态属性的文化产品,最后形成现实的文化产业。 一般的物质产业形式及其生产过程和所生产的产品的物质属性,如钢铁厂生产的钢铁、食品厂生产的面包,其使用价值属性是显而易见的,它们的生产和消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